发布时间:2022-05-21 10:32: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小学美术教育类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为了适应社会和不同教育群体与教育结构的发展,教学也应变得多元化。教育的结构形式呈“阶梯式”发展,小学美术教育在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它主要传授方式是课堂教学,它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时期。因此,多元性的教学方式在小学美术课堂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不断地改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使学生与老师共同提高美术教育品质,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方式。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中心,将民俗艺术运用其中,以及通过某些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把美术教育的目的渗透到学校教学模式中去。
关键词:多元化;民俗艺术;创新意识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有陶冶情操、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学生将来生活是十分有益的。尤其是1~6年级,学生以及家长可以尽早发现自己的美术天分或者培养自己的美术修养和功底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在德、智、体、美中,虽然“美术教育”提出得较晚,但是人类美术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却很早,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孔子、老子。美术教育历来受到教育家的格外重视,然而,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为升学,美术教育被挤得无影无踪。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日益强烈,美术教育必将体现出它更多的功能和实用价值。
二、民俗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说明了地域之间有民俗差异。地域的差异就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性,也就体现了多元性和独特性,而地域间文化的差异促进了艺术的融合,这就为我们的美术教育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广阔的创造空间。民俗在我国古书《礼记》中说:“礼从宜,事从俗”。“民俗”是由“俗”――“风俗”(习俗、民风)――“民俗”这样一个过程演变而来的。就民俗艺术本身而言,可以理解为:“民间艺术”“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文艺”,等。民艺的分类大致可以分成艺术性、民俗性和生活性。
(一)民俗艺术为小学美术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如人教版十二册《儿歌配画》一课,我和学生共同收集了大量的本地儿歌,如儿童游戏拍手儿歌:“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娃娃坐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娃娃搬小凳;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娃娃爬雪山……”并且还收集了许多图片,其中有许多都是学生自己动手画的自己或者其他同学玩耍的图片。
(二)民俗艺术为美术课程提供了独特的创作素材
如人教版第十册《记忆画――家乡风情》一课,我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完整的家乡的风土人情,有的学生为我们有这样丰富的民俗文化感到十分自豪,他们积极地搜集有关资料,向他人描述或者独自创作,写出与自己相关的素材。有表现广场上扭秧歌的、有表现清晨跑步以及练太极拳健身的,还有表现乡下制作榨菜的情景,还有的在过年过节放鞭炮、玩龙、舞狮等热闹场面。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学会思考、乐于发现、喜于创造
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它独特的学科特点,由于它视觉的直观性、造型性,可以让每个人更容易发挥,但需要正确的引导。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只有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去创造。其次,先学习他人的创新方法,再实现自己的创新。创新能力虽然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但老师仍然要给他们埋下创新的种子,这样才更容易让创新思维开花结果。学生要多学习、欣赏具有创造性的绘画作品,并模仿这些创作作品,最后加入自己的个性化表现。再次,要求老师充分给予学生创新能力的肯定,即使学生的创造性绘画结果并不理想,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老师的肯定和鼓羁梢栽銮垦生的创新信心,让他们乐于创新。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还要注重创设出创新的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绘画表现,可以定期进行一些比赛并颁发相应的奖杯,如“最佳造型奖”“色彩斑斓奖”和“最具创意奖”,其中“最具创意奖”就是为了鼓励学生去大胆创新。有一次制作浮雕,因为石膏数量不够,我正无计可施的时候,得到了学生的提醒,农村有那么多的蔬菜,其中土豆、萝卜等容易找且容易雕刻成型,不正可以用来代替石膏吗。正是我平时的创新训练,让大家可以发散思维,关键时刻总可以解决问题。
总之,美术课堂本就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通过对民俗艺术进行研究,使我们创设的良好美术课堂更加丰富。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抓住创新,让孩子们爱上课堂,懂得观察和感受美、欣赏并能表现美、延续并可以创造美。这验证了陶行知先生著名的“教育生活化”思想,“民俗艺术是民间流传于今世的活的艺术史册”,关注民俗艺术,并把它运用于课堂,传承、发扬美的东西。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的相关理念也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当前的教育领域,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小学美术教育也在进行着相应的尝试和实践。小学美术教育自身也具有多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特性,需要学校和教师引入新方法、新模式。而综合版画就是引进美术教育的新形式、新内容,旨在提高小学生对于艺术的感知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训练一种较为形象的思维,提高艺术修养。
一、把握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版画的价值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引入综合版画的环节,在实践阶段需要考量这种做法的应用和实际价值,以及其能够带来的效果。首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用综合版画主要能够培养学生的一种意识,一种积极的动手理念,积极去实践,主动去创新,这样做,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细节,增强他们对美、对美术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比如当做实物拓印时,对拓印材料的搜集和寻找,就可以考验部分学生对生活中常用材料的利用。
其次,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用综合版画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亲自动手,亲自制作和创造一些东西的机会。
二、落实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版画的应用
探讨一种方式方法值不值得应用,需要从目的和效果两方面进行分析。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综合版画一方面希望能够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希望能够提高美术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相应地突出学科的特点,使教材和扩充内容有机结合,在某些方面进行一定的联系。在综合版画制作难易程度上,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合理地选择难度,可以采取先易后难的设置,循序渐进。教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实践上的鼓励,让学生不要产生畏难思想,提高学生具体的综合版画实际操作,锻炼能力,提高水平。在综合版画的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真实物体的拓印。这里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堂的导入环节,尽量将其设计得有趣且生动。比如:老师在课前可以变个小魔术,吸引学生的兴趣,用实物的拓印呈现出既丰富多姿又色彩缤纷的图案,使学生们眼前一亮,乐于学习。
动手制作拓印,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印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质感,例如可以有蕾丝、树叶、棉麻布等等,用手去触摸,去感受不同材料的质感,可以在实物拓印的过程中加入小型游戏,刺激学生更加积极地去探索、去学习。实物拓印还可以在创作过程中利用印痕。一般来讲,印痕多采用对称模式,不同学生制作种类多样的印痕,最后通过一定的拼凑结合,便可以呈现出一幅与众不同的全新的作品。教师应该尽量多地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对画面作品的控制能力。在一些表面质地相对粗糙的材料或是一些花纹纸上,可以将纸张放置于其上,用铅笔或是彩色铅笔轻轻涂抹、摩擦,能够呈现出比较不错的效果。
综合版画需要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当课堂制作完成之后,教可以安排部分时间给予学生展示的平台,可以选择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也可以学生自愿展示理念作品。通过这个环节,交流相关思路,总结上课经验。
三、完善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版画的问题
显然,在美术教学课堂上,增添综合版画的环节,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上课兴趣,活跃整体气氛,寓教于乐。但同样不该被忽视的是,偏向于视觉层面的东西存在着过度包装的问题,虽说这些人类创造出来的文化产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但有时可能会对孩子产生误导,只注重画面,而忽视了应该从中体现的价值。另外一点,就是家长对此方式的误解。很多家长不够了解综合版画,认为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阻碍学生发展,因此在需要学生准备相关材料和工具时,家长不给予学生帮助,导致综合版画无法正常开展。并且,有许多学生自身不重视此项环节,拿不出对综合版画课堂的热情和参与,在课上不积极参与,不认真听讲,在课下不配合老师完成布置的任务,这样做,显然会影响综合版画实践应用的效果,使其逐渐难以开展下去。
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基本素质,因材施教。每个学校的基本条件有差别,每个学生自身的水平也有区别,所以综合版画的模式不能一味的照搬,而是尽量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此外,教师也不能盲目地进行教课,毕竟综合版画可以算是一项新的教学模式,因此需要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调整和突破,在教学安排上根据学生条件进行调整。
即便在小学,也会涉及到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差别,不同的分类,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措施。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身心发育处于较低阶段,存在极大的不成熟问题,就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更多的帮助,对综合版画做出更加详细、更加具体的介绍,带动小朋友的参与热情。而对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因其处于小学中的高年级,本身对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能力较强,所以就不需要在教学上对综合版画进行过于细致的讲解,而是应该给学生们安排更多的动手内容和探索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他们的交流合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在尹少淳教授美术优秀素养报告中指出,中国的老师已经习惯了“知识与技能”,本身无可厚非,问题出现在“知识与技能”未能转化为素养和能力。优秀素养的提出正是在解决这一问题,美术学科的五个优秀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文化理解、审美态度等。其实就是我们“大美术观”的概念,就是要让“知识与技能”转化成素养和能力。
人的理念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想要进行课程改革,我们就要从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利用互联网进行美术的学习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平板、手机等多媒体设备在相应的平台内随时随地反复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地域空间的限制。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的人文学科,需要多看,多想。所以说大量阅读艺术作品积累美术知识与创作经验是达到美术优秀素养标准的必要条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有效的资源,这些资源为孩子们达到美术优秀素养要求提供保障。互联网资源中的微信公众平台就具备这一优势,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利用这一平台提升学生的美术优秀素养。
一、微信平台的多资源帮助我更好地学习
微信平台的多资源能广泛传播性就有这一种优势,在微信公众账号中会有很多人分享我们所要的信息,就拿我们美术来讲,可以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美术”两个字,我们就能订阅和获取到大量的有关美术信息,其中包含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资源。
二、利用微信平台做好课前预习提升图像识读素养
在课堂中的时间是有限的,许多知识并不能在课堂内全部分析到位。有了微信公众平台,教师可以将自己整理的素材、大师作品、影视、图像等多种内容在平台内,教师依据所教内容设计好自主学习任务单,孩子通过所提供资源进行学习与分析,总结图像的形式特征、艺术内涵。原本在传统教学中要多个课时才能完成的内容,现在只需要打开手机点开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微信平台看老师提供的资源内容就可以快速进行学习。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图像识读素养。
三、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学习美术技法提升美术表现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要想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中进行范画教学是需要勇气的,有的时候40分钟还不一定能完成,让本来就少的课时变得越发紧张。有些老师还可能因不是本专业出身而无法进行范画教学,但在微信平台中我们就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变成学生自己利用空余时间的自主学习,比如我本身是油画专业,但遇到一些关于国画绘画技巧的内容时就会有点“手抖”。所以在教学中我会找一些名家教程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下册中《花鸟画》这一课,我就在网上找来了徐堪老师的花鸟画的教学视频把它发在平台内,让学生进行预习,学生通课前预习,上课时我就可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自己来完成问题的解答,教师只需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这种交流方式会让学生对课堂更加期待,提高了学生教学环节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杜绝了教师的满堂灌的方式,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找来各种创作视频让学生拓宽创作思路,从而达到提升美术表现素养。
四、利用微信平台展览提升审美态度素养
在传统的美术课中,往往到了对学生作品进行讲评的时候,我们课堂也几乎到了尾声,所以我们的讲评总是草草了事,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讲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让学生汲取别人好的经验的一个重要的过程。但是由于课堂时间问题作品分析这一环节做得很不到位,有了微信公众平台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把你们孩子的每一次作业都办一次画展。把作业内容拍成照片或者直接扫描到电脑中配上文字和音乐,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集中的展示,起到互相学习的作用。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随时随地欣赏同学的作品,增进学生间的交流,提高孩子的审美素养。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一个好的展览能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从视觉上的直接刺激,产生想要进行创作的欲望。
五、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做好教学辅助提升文化理解素养
通过微信平台的辅助教学,会让我们的课堂具有丰富、简洁、生动、高效的特点。利用微信平台去推送一些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些情况。传统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为主,而课本内容挖掘不够,对于我国一些蕴含了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的民族文化精粹的内容讲解不详细,很难让孩子在短短的几节课中爱上它们,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定期推送一些关于此类艺术文化的内容,不断进行强化,让孩子始终能接受来传统艺术带给他们的艺术熏陶和感染,同时互联网资源的多样性更能让孩子们接收到来自方方面面的美术文化,从而提升教学品质,提高美术课的内涵表现,提升学生文化理解素养。
互联网+教育的理念,课改优秀素养的提出,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让信息技术助推教育教学工作,让我们的课堂变成高效优秀课堂,全面培养、提升学生的优秀素养。做一名新时代教育改革浪潮的参与者、实践者、开拓者。
【作者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 江苏】
摘 要:在农村小学开展美术教育面临诸多困境,结合美术教育有关理论和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在农村乡镇学校的环境中开展美术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美术教育;农村小学;教学方法
美术课的学习对学生的受益非常大,影响也非常深广,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带来的益处是终身受益且无穷的。因此,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关系着学生美学思维的养成,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但由于农村教育的先天不足,美术教学在学校教学中一直处于一种“边缘”状态,甚至可以说美术教育课程成了“附属品”,美术教学方法更是相对落后。笔者认真总Y在柳河县驼腰岭镇中心小学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农村小学开展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遵循大纲要求,一切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
美术教学有它独特的教学特点,大量时间需要学生的实际操作来完成,教师必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遵循课程要求和大纲要求,创造性地开展美术课的各项教学内容,设计出更适合农村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的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掌握绘画的基本理念和知识的同时,结合教材,有针对性地宣传弘扬我国的优秀美术传统文化,让学生树立起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其次,要深入研究课标内容具体要求,同时设计出更适合本地、本校情况的课业内容,使美术学习轻松自如。再次,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开展美术教学也应当让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师要十分关注自己的教育对象,根据学习内容分好类,分好课型教授学生,多为学生提供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到美术课中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减少规范的制约,给学生更多的自我表现空间,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程轻松愉快的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善于观察,丰富教学素材
小学美术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在这方面有更强更突出的能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了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以及不同的条件,对学习内容和方式采取了概略性的表述方式,这就使教师有更广泛的自我发挥空间。农村的小学美术教育要体现出农村的特色,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深入浅出地教授孩子们美术知识。美术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身边的素材,体验农村生活,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习惯,教师要善于把简单而又贴近生活实际的有说服力的实例讲给学生,而且要说明课程内容在生活中的影响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及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提高观察力。如果美术老师不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又怎能去体会到孩子们需要和喜欢这些东西呢?比如,在讲《童话城堡》一课时,设计一个让学生讲故事的环节,要求围绕城堡展开讲述,这样在故事情节中多次被学生讲到的美丽城堡、雄伟的城堡、富丽堂皇的城堡等诸多城堡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一定的画面,这时再出示课本中的城堡图片,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绘画。这样的绘画结果内容不会那么单一,而是从样式到色彩各具特色,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好的锻炼。此时,可能会有的孩子对绘画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应该让他们在绘画上去发挥创造;有的孩子对手工制作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应该鼓励他们去剪纸,粘贴构造自己理想的城堡,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还可以进行比较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不必要求学生在每一方面都有兴趣,只要有一点点就要抓住它,放大它。
三、完善美术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标准也是需要不断完善和修复的,在农村的美术课堂上更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内在潜能是否被挖掘,实际能力是否被锻炼。所以,教学中可以多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程评价中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自己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所带来喜悦的同时,激发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也让教师多角度感受教学中的优缺点,达到教学相长。美术教师在开展课程评价时要避免过度“模糊化”的教学评价,加强学生在美术课堂实际表现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由于笔者学识及工作时间的有限,在阐述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时,难免有不足和不成熟之处,还有待笔者继续努力研究学习和同仁们的指导。更好地开展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任重道远,本文只是对农村小学教学的一个非常渺小的探索,还需要广大同仁共同努力进行研究和实践对它做进一步的完善,期盼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越来越好。
摘 要:关于美术的学习有其4块组成部分,其中欣赏评述能力占有很重要的比重。欣赏评述简单来讲就是审美主体通过主管感受对客体提出的评价以及意见。以小学的美术教育作为切入点,立足从小培养机制,建立良好的视觉和感官评价能力,为以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将从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着重分析提高小学生欣赏评述能力的方法,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并举例说明。
关键词:欣赏评述;实用教学;多媒体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与色彩是充满好奇心的,对于他们而言,生活的周围环境处处都是五颜六色的美好事物,美术与欣赏无处不在。但是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力和观察力不足,导致其对事物的欣赏与评述也是简单的视觉看法。引导小学生对事物的评述与欣赏是至关重要的,片面地讲解与灌输只能了解简单的轮廓,而不能形成鲜明的色彩艺术。纵然小学生的欣赏能力的培养进度缓慢,但是在共同的努力下,相信会有长足的进步。下文将从导致小学生欣赏评述能力不足的原因入手提出合理化的意见。
一、导致小学生欣赏评述能力不足的原因
1.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度不够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老师与家长的目光更多地放在了与考试科目有关的数学、语文、外语的成绩上,进而忽视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认为学习成绩是第一位的,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考试科目上,美术的学习指导认识色彩就足够了。但是,这种思维是有失偏颇的,殊不知,美术的教学能够教会孩子正确的色彩观念、色调观念,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全面成长的学生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教学手段古板、抽象,难以理解
对于小学生而言,对社会的认识是初层次的,很多事物都在懵懵懂懂之间徘徊。只能描述与理解身边简单并且常见的事物。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只能理解自然常见的花草树木、身边的小动物等等。很难理解其他一些画派的作品,例如,抽象派、印象派等。因此,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着重选择学生比较好理解的范畴进行讲解,不要一下让学生感到对美术学习的不理解和畏惧感。
二、提升欣赏评述能力的方法
欣赏评述能力在美术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美术学的基础内容。其学习方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凭借对事物的认识与感官欣赏能力的提升积累的。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意见来帮助小学生得到更好的提升。
1.抓住小学生的心理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孩子的成长面临着生理和心理的诸多变化,对事物都充满着热情和好奇心,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容易形成对事物的逆反心理和畏惧心理。因此,作为施教者,应该着重观察孩子的心理活动,根据其喜好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在自己本身喜欢的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小学生对色彩鲜艳的事物充满着渴望,在美术教学时,施教者的选材应该偏重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色彩丰富的图画来讲解,着重发挥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选择一幅图画,让学生自己描述图画上的事物和所表达的内容,在简单的引导中逐渐培养欣赏评述能力。
2.参与课堂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新的教育背景下倡导学生为主、老师引导为辅的教育模式。小学美术教学更应该以学生为主,走出课堂。施教者的讲解不应该局限于教材的内容,应该结合实际引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授的美术课程引导学生自己绘画。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不同给他们留下一个主题或者场景,让其根据自己的理解做衣服作品,并在课堂展示时讲明自己作品的构思理念及作画的根据。这样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得到了培养,在观赏别人作品及老师点评时又能提高欣赏评述能力。
3.运用新媒体的教学方式,培养欣赏评述能力
科技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便利条件和Y源,我们能够通过网络搜索获取国内外的学习资料与影视影音的学习,因此,施教者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将其引进小学美术教学的课堂中。例如,在美术课堂的教学中讲解到一些画家的时候,难免会提及其代表作,空泛地讲解其代表作品没有眼睛直观的欣赏来得透彻。这时多媒体资源就可以被充分利用,将其代表作品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对图片进行描述,说出自己对图片的感受或者评议,这样可以避免空泛讲解带来的枯燥,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使欣赏评述能力得到提升。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所以培养小学生欣赏评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熏染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既有来自家长的支持也有来自施教者的教学方法。本文只是从几个有效的途径进行探讨,希望在小学生的培养阶段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共同培养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上的浓厚兴趣,促进健康成长和进步。
摘 要:本文以“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对情感渗透的具体操作方式展开论述,希望为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师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情感渗透;教育策略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情感渗透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是相对的一则概念,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情感教育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情感与认知的平衡,充分发挥情感意识对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作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培养求知、探索的精神,促进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品质和人格。
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普及并深入人心,情感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愈发明显,因此在这样一种宏观的教育背景下加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显得十分重要。国内外众多美术学家、教育学家也认同情绪的培养、情感的发达对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的作用,这也是能够间接提升创造力和审美力的重要渠道。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情感渗透的路径
1.美术教育丰富学生情感
理智感是人们在探索和感知真理的过程中,因个体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而生成的一种情感意识。小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问题和奥秘的进取心以及求知欲的扩大和加深。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深厚的理智感是促使人们发挥智慧的潜在力量,所以在小学美术教W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作品丰富理智感。例如,学习基本图形的画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怎么画和为什么这样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无形中增加小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美术教育要想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绘画技巧,不能将教育目标局限在对技能的掌握和美术知识的传播上,而要基于基本的理论道德,利用美术教材的优势,借助时间的灵活性以及美术课程自身的优势,运用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作品、感受美的同时,不断熏陶审美意识,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美、创造美。
2.情境教学,培养感悟能力
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时,习惯采用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只负责讲解,学生只负责聆听,“教”与“学”是两个独立的、没有关联性的环节。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更无法让学生对美术作品、审美元素产生关联性与感悟,不利于培养美、创造美所需的条件。
例如,学习《鸟语花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自身的感情融入情境中。首先,小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小鸟和花朵十分熟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花朵和鸟类的特征,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鸟语花香”。其次,根据小学生的回忆以及对大自然中鸟语花香的感受,教师开始讲述本堂课的关键,即如何绘出小鸟和花朵的线条,怎样让花朵更加有层次感,怎样让小鸟更逼真,表现出飞翔的张力。但是该怎么样才能画好线条呢?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准备一组连笔画模板,在一张大纸上标上不同的汉字、数字等,让学生用黑色的线将相同的数字连接起来,用黄色的线将相同的汉字连接起来……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粗细的线条表达美术形象,让学生感受到图形跃然纸上的过程,进而感受到愈发靠近成功的急切感。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拓展学习,如为花朵和小鸟绘制面孔,感受它们的喜怒哀乐。有的学生在花朵上画上笑脸,表示空气环境良好;有的学生在小鸟的脸上画上泪水,表示树木被砍伐小鸟找不到家。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融入教学情境,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感悟能力,让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收获到更为真实的人生感悟与生活阅历。
3.实践活动提升审美水平
美术教学离不开手工环节的辅助,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美术教学效果,是提升小学生动手操作本领的重要措施。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制作出多元化的美术作品,将心中所想、内心所感表达出来。
例如,在《童年的手印》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泥巴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纳入到课堂中来,在泥巴上烙上自己的手印,利用泥巴捏出各式各样的物件,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知识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展开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中国古老的陶瓷技艺,了解中国传统的泥塑文化等,通过对民间艺术的感知和更为全面的艺术形式的认知,小学生将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间接提升审美水平。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从教学现状和教学实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将情感渗透融入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摘要:美术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色彩教学是其入门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绘画能力的前提。本文分析了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重要性及其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提升小学美术色彩教学质量的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为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美术 色彩教学 措施
美术的主要形式包括工艺、绘画以及雕塑等。而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重点则是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与辨别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所以,教师在色彩教学中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通过将生活中的色彩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升学生对色彩的认知。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色彩教学的现状及其重要性,并总结了提升小学美术色彩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一)小W美术色彩教学的重要性
色彩教学是小学美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重视色彩教学是提升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重要前提。由于小学生的大脑正是发育的阶段,对于色彩的认识上处于敏感时期,鲜艳明亮的颜色能够引起其好奇心,从而提升分辨色彩的能力。由于男生与女生喜好存在差异性,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帮助学生在色彩学习中对五彩世界形成良好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绘画环节是美术教学中最基础的部分,其过程需利用色彩中的冷色、暖色来完成画作。因此,教师可在色彩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颜色进行分类,同时在指导学生正确的将其应用在绘画过程中。然而,学生对完整色彩体系的认知在实际学习中难度稍高,教师应正确的划分色彩教学的内容,做好色彩教学内容与美术教学内容的过渡与衔接,这对学生提升色彩感知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二)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现状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优秀内容。目前,各校对美术教学的重视不断提升,而色彩教学是学生提升绘画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美术教学中关键的环节。然而,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学生形状与线条的勾画,忽视了指导学生涂抹色彩的重要性,通常只要求学生随意完成上色作业。当学生未按照教师要求进行绘画时,则教师会给予批评,影响了学生发挥色彩的天性及认知,从而对学生自由搭配色彩的创造力造成不利因素。所以,在小学色彩教学中,教师重视对学生色彩运用与色彩在绘画中正确使用的指导,并对学生实际绘画情况进行观察,透过绘画作品区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和创作思维。另外,指导学生学习色彩的基础知识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视觉与色彩感知的协调性,同时加强色彩讲解与绘画基础的指导促进学生加大投入色彩学习的精力。
二、提升小学美术色彩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掌握色彩的区分及其观察方法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是学生接触美术的初级阶段,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会遇到诸多问题、难题。所以,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应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并分析。同时当学生在对颜色种类进行划分时,教师也应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为学生详细的解说色彩的相关知识。例如,当学生进行绘画时,引导学生正确的区分冷色、暖色以及色调的搭配,并讲述色彩的运用技巧和搭配技巧。小学生的辨别能力与认知能力尚未成熟,通常会被事物表面的鲜艳色彩所吸引,对其中的关系、形成处于懵懂阶段。因此,在色彩观察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对整体的色彩进行观察与比较,使学生充分了解环境因素下色彩发生的变化及影响。观察色彩的方式是色彩教学中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通过生活与游戏提升对色彩的认知
好奇心旺盛、活泼好动是小学生在生活中的主要特点。艺术源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包含着五彩斑斓的颜色,教师可通过让学生悉心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色彩,从而达到强化学生色彩元素认知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并日事物中的色彩有足够的了解。色彩教学是一门趣味性较强且内容丰富的学科,学生受课堂环境的影响其视野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因此,教师可结合气候、时间条件,适当的组织学生开展春游活动,让学生对野外事物中色彩的变化进行观察,加强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同时小学生通常喜爱游戏,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中进行游戏化教学,选择游戏项目符合教学内容,游戏形式要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年龄。例如,《点彩游戏》这一课题,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竞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完成创作作品,并介绍作品,实行小组评分制,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游戏提升了色彩的感知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重视色彩教学对提升学生色彩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方式的优化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色彩的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本文主要对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重要性及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升小学美术色彩教学质量提出了相关建议。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小学)
【摘 要】美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能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近些年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对应策略,以促进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 美术教育 ;改革策略
一、转变观念,重视美术教育
(一)转变教师与家长视美术为副科的观念。由于美术课不被纳入小升初的考试范围,在课程体系中一直处于副科的地位,因此往往不受学校及教师的重视,没有完全意识到美术教育在激发学生创造力方面的重大作用。美术课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有益于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所以学校及教师应该重视美术教育,同时向家长传达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扭转家长视美术为副科的偏见。
(二)学校应重视美术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多样性。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课在小学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调查显示,我国西北部地区的农村小学美术课大多数每周开设一节,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基本由语文或数学教师兼任,还经常被其他课程挤占甚至被取消。在2016年的教育改革中,教育部向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学校应重视美术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多样性,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教学案例,应自制乡土教材、挖掘乡土文化,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熟悉、了解当地地理文化与民族特色,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同时也便于老师的教学,可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创造力。
二、提高农村美术教师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农村美术教师待遇,调动其积极性。美术教师是学校美术教育的支柱,美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今,美术教师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美术教师,都出现了严重的职业倦怠感,学校应该对美术教师进行情感投入,激发美术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领导既要在美术教师的物质生活上给予帮助,也要在其精神上给予抚慰,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调动美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提高农村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的方针。学校之间应该相互学习交流,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送教师外出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高薪引进一些经验丰富的美术教师,从而带动农村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提高农村美术教师素质,形成良好的教育风气。在山西忻州地区的某小学调查中,由于该校美术教师缺乏,因此一位历史教师转岗成为美术教师。从课堂的观察记录来看,该教师过于依赖教材,以示范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只针对自己擅长的和熟悉的领域开展教学。此外,很多美术教师只是为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没有与自己所学专业结合起来,更是缺乏对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与审美特征的深入了解,缺乏对美术基础知识的剖析,加上教学工具和材料的单一等,这一系列因素导致农村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和专业素养低下。所以高等专业院校应该针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培养一批对口的专业美术教师,从实际出发,提高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重视美育,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对德、智、体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所以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美术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高大的建筑到细小的耳钉,无不渗透着美术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观察这些平常视而不见的物体,在平凡中发现美。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使学生充分认识了美术的重要作用和社会价值,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热情,进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拓展学生思维的自由性。小学美术课在贴近生活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想象的素材、色彩、灵感,对美的感受都来源于生活。任何一个伟大的艺术家都是走进生活,通过细心观察、深入理解,再融入自己的想象和灵感绘制作品。丰富多彩的小学校园生活和校外生活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素材,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其个性,而不是以画得像不像作为美术作品优良中差的依据,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快乐学习,而且还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
作者简介:
窦丽芳,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学科教学(美术)硕士研究生。
【摘 要】在实施素质教育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农村小学的美术(艺体)教育到底如何?我不敢妄议。现就我的亲身经历写成这篇文章,仅供大家思考。文章共分两个部分:第一,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困境;第二,破解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 美术教育 困境 对策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一)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美术课流于形式
虽然现在已经实行所谓的素质教育若干年了,但是由于考核评价机制是:一所学校好不好,能不能得到等级奖,主要看语文、数学、科学(城市学校加英语)的考试情况;一个教师好不好也主要看他所教的考试科目(即语文、数学、科学等)的统考情况。当然专职教师除外,但农村统考科目的教师都不够,哪来的专职美术(艺体)教师啊!所以,美术等艺体课只能是流于形式:一般情况下都没有上(被考试科目挤占了),即使上了,也是老师累了,想轻松一下。
(二)师资严重不足,导致敷衍了事,埋没人才
农村教师现在的编制是按生师比来核定的。农村现在的人口流动大,导致农村学校的学生人数少,但年级不能少,同年级可以合班,而不同年级呢?难道又弄成复式班吗?所以,教师严重不足。上级管理部门虽然分了一两位美术专业的特岗教师来,也强调了是艺体教师。但是由于考试科目的人都不够,就只有安排去教其他考试科目了,美术课只有随便搭配给考试科目的教师。而考试科目的教师又由于考核机制的不重视又将美术课挤占去上考试科目了。比如我校虽然来了两位美术专业的特岗教师(现在已经转成正式在编教师),上面也强调了那是美术专职教师不得挪着他用,怎奈我校虽然只有160多名学生,但却是1―6年级6个班,按编制只该有7个教师(含领导),实际在岗13个,除校长外,均为两个人一个班,4―6年级的科学还得由没有当班主任的教师兼任,美术等课就只有当考查科目搭配给课时相对较少一点的教师了,还管得了什么专业不专业啊!老师没有专业知识,只有敷衍了事,更不要说去发现人才了。
(三)教材相当匮乏,导致教学目标不明
虽然现在是国家实行免费教科书和循环教材,但是,由于农村学校教师少,事情多而杂,造成循环教材要么没有回收,要么回收了就弃于那些阴暗角落,使得学生要用教材就没有,更甚的是,教师都没有教材,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
(四)经济比较困难,导致学习必需品没有
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即使有个别有天赋的学生被老师发现了,可是进行培养又是一个大问题。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学生连一盒彩色笔都买不起(也有的家长是观念落后不愿意买),更不要说画板、画笔、宣纸等等,特别是高额的培训费。记得前几年,我校有一个学生,在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就发现了他在画画方面有一定的天赋,可受家庭条件的限制,根本就无法进行培养。他虽然在小学二年级时还获得过部级小学生美术作品二等奖,但最终还是因为无钱深造而放弃。
二、破解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困境对策
(一)改变评价机制,从而提高认识
各级各部门应该改变评价机制。我们的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不应该厚此薄彼,更不应该用所谓的考试科目来绝对的衡量一所学校甚至于一个老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困境。
(二)补充教师编制,将专任教师落到实处
补充农村小学教师编制,不要绝对地以生师比设制,因为农村学校本身就是一个特殊情况。麻雀虽小,肝胆却是俱全的,应该将专门的美术(艺体)教师落到实处,只有这样,农村小学的艺体教学才不会误人子弟。其实现有的农村教师也是很有责任心的,但怎奈他们工作任务重而杂,所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建立考评督促机制,不让循环教材变废纸
各级各部门应该建立考评督促机制,把免费教科书中的循环教材真正用好用活,不让其变为废纸而使所谓的考查科目(特别是艺体类教科书)有书可用,让国家仅有的经费用于刀刃上。
(四)适当增加经费投入,不因没钱而埋没人才
建立奖补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对那些农村当中在艺体方面又有一定天x的孩子给予适当的奖补,使他们不因没有经费而被埋没,让他们能够平等地享受(艺体方面的)教育,从而变为祖国的栋梁。
总之,农村小学的美术(艺体)教育的困境需要从上到下的各级各部门(包括政府、学校、家庭等)多方努力才能得以解决。
摘要: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特性是美术教育专业的立身之本,其“师范性”的培养方向不同于其他美术专业院校。面临目前师范类院校的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技法类教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与教学法相互脱离的现状,积极结合技法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及时审视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教学能力、锻炼学生的教学评价技能,成为实现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技法类教学与教学法对接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技法;教学法
当前,我国大部分师范类院校的小学美术教育专业与非师范的美术类专业教学相比较,除了增设教师口语、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研究方法基础、课程与教学论等教师理论技能模块外,在技法类的教学方面都与非师范类的教学相差无几。而这些课程课时少、内容多,只能比较宏观地介绍了有关教育的各种理念,真正运用于实际中时,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少之又少。同时,教学法课程一般为理论专业或是某一技法类专业教师担任,对学生所学的各门类专业也难以面面俱到,因此,也无法对各科的专业教学提出具有实践性、针对性的具体指导意见。
因此,实践性极强的美术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许多主、客观因素而被忽略,这也使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在毕业实习或工作初期经常面临这样的困惑――“其实我都会画,就是不知道怎么说”“那么简单,怎么我说了半天学生还是不懂呢……”应该说,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化水平不对等的现象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师范类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技法类教学与教学法的脱节。
一、师范类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技法类教学与教学法内容相脱节的缘由
(一) 课程设置中对技法类教学的目标定位不明确
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对每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做了明确的安排,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所授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步骤。但从各大师范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技法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几乎全部针对的是学生对专业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提高,其教学目标定位脱离了师范性――课程设置也更多以培养高级美术专业人才为己任,而甚少提及相应的教学法讲授。
(二)技法类专业教师的教学要求缺少教学法内容
课程目标定位的不明确导致了技法类专业教师的教学要求偏离了“师范性”。作为专业教师,在教学要求上易将学生的专业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全部内容,而把与教授课程有关的教学法内容都笼统地推卸给教学法老师,这也同样影响了学生对专业发展的定位。
以技法类国画教学为例,教师在技法类教学的环节设置一般以梳理中国画的发展脉络作为开端,向学生介绍重点流派、重点人物、重点作品重点理论观点的标志性作用,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大传统”的氛围中,体验、感悟传统精神,提高艺术素养和品位,而后进入印证理论的教学实践环节,进而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评价环节。这种传统的美术专业教学无例外地集中在技巧训练上并视方法论为最高准则,甚至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大部分的技法类教学都习惯性地延续以上三步走的形式展开和结束,从而使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与专业院校大同小异。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师范类的学生在就业或者寻求就业的过程中屡屡碰壁,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从而反过来责怪学校的教育教的都是他们不能用的东西。
(三)教学内容繁杂,脱离小学美术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
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课设置大多以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为范本,甚至可以说是美术院校的缩影。美术院校的教学内容大都以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电脑设计中的某一方向进行较为深入的专业化教学,而作为师范类的院校为了使实用性更强往往进行全面地笼统教学,致使教学内容繁杂,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大多采用美术院校的评价标准,只是根据学生实际的绘画基础以及课程安排、课时的多少调整教学难度的深浅。但是,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目标正是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感受生活,体验自然,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单纯的美术技能、技巧学习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所无法承载的。
二、实现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技法类教学与教学法对接的途径
为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凸显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特性,缩短学生从事教师职业的适应期,改变技法课就是进行单纯的技法训练的现象,实现技法类教学与教学法的对接,笔者认为应在各门专业类的技法教学中添加各学科的教学法内容,同时锻炼、开发学生的教育教学与评价能力,培养教师意识。
(一)明确培养目标,调整技能课的教学要求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明确小学美术教育师资的培养方向,即在教学中突出并围绕“师范性”进行。因此,其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说明中明确专业教师实践课教学的教学定位和教学要求应该在原有的技能技法传授的基础上添加相关教学法的内容,让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资源的收集阶段就能作出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教学技能最初是从观察、模仿教师的授课环节而来,因此,教师有了明确的教学定位和教学要求之后,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相应的技能技法进行训练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环节的设置以及各个环节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的安排,关注教师在具体环节中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体会、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教学技巧。
(二)联系技能课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主题性教学设计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美术的教学更加注重从学生的个人成长环境出发,在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中,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相应地,师范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技法类教学也应该改变以专业技能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关注美术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等领域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另外,还可以结合例如“自然灾害”“参与世博会”等具有时代、生活感的主题设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当中,加强学生将生活经验与艺术经验转换为教学资源的能力,真正做到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
(三)拓展技能课的教学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
倡导技法类课程的教学中添加与小学课程相应的赏析和评价以及主题性、实用性的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进入教师岗位的教学技能和适应性。如色彩画教学中可以添加小学生应用广泛的油画棒、水粉和油画棒混合、刮画纸的表现方法和评价研究。同样如在国画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画以线造型为主的特点,添加线描表现与儿童线描赏析和评价的部分,甚至可以设置国画水墨材质研究、水墨实验与主题性少儿水墨研究的结合,这样不仅丰富了原本单一的技能课教学内容同时使学生掌握了全面而深入的教学技能技巧,树立起作为师范类学生对即将从事的职业的自信心。
(四)结合技能课教学,锻炼学生的评价技能
在以往的教学中,评价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归结到教学法老师的教学范畴。事实上,学生教学评价的能力绝不是一蹴而就,而应从美术教育的第一天起就要有意识地引导、训练直至最终学生的熟练运用。以国画教学为例,在专业教学中,我们对国画作品笔墨的要求是形准、神和、笔纯、墨活,而我们知道小学生特别是处于涂鸦期、象征期的学生由于生理原因和感知觉的笼统不精确,无法准确地再现所要描绘的对象,大多凭直接感受加上记忆想象创造视觉形象,他们在绘画过程中不会受到具体形状色彩的限制,不理解也无法表现空间透视现象,因此常常不分主次地表现事物,把人画的头大身小、头发直竖或者形象前不挡后,近小远大,或平放的东西竖立,但这些恰恰是少儿幼稚可爱,天真烂漫的自然流露。这时,专业教学中的评价标准明显不适用于此,因此教师应在阶段教学的赏析和评价环节中增添相应的少儿水墨赏析和教学评价方向,让学生明确专业教学的评价要求和小学教学评价的差异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另一方面,我们提倡让传统的“静态的单一评价”模式向“动态的多元评价”转化,是希望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之中,让评价成为评说,成为介绍,成为欣赏甚至讨论和建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学生会在“动态的多元评价”教学模式中开始主动地关注教师的评价方式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进入教学岗位时能够更快更好地运用教学法原理进行有效教学和评价,真正实现专业学习与教学法的对接,真正凸显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特性。
因此,高校技法类的课程设置只有真正实现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技法类教学与教学法教学的对接,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凸显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特性的同时缩短教育与教学岗位之间的距离,缩减国家岗前培训的投入。
作者简介
陈领,美术学硕士研究生,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艺术系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中国画。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质量面临的问题入手,以甘肃省农村学校为例,深入了解他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学质量,推进民族文化的全面发展。
0引言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缺少美术教育的基础条件。以我考察的武威地区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区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中为例,有很多中小学没有专职专科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而是一位教师身兼数职。更有一些地区存在着美术教育的空白现象,学校及学生家长认为美术教育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作用是滞泄而不是积极的,甚至对美术教育持有比较排斥的态度。如何改变地区学校工作者及学生家长对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如何提高学校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如何将美术教育深入到少数民族;如何将本地区特有的文化融入美术教育;这些都是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
1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以西部为例)
1.1 条件的制约使西部地区农村美术教育相对滞后一方面很多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有限,或家长不予支持,或学生不予配合,或因家、校偏僻,无处购买等等原因,使得美术课难以开展。另一方面西部农村中小学校现在的条件设备少得可怜。我考察去的武威地区农村小学、中学虽然都开有美术课, 但学校没能为教师提供最起码的教具、设备、资料, 更不用说有专用画室了。
1.2 认识上的偏差让农村的学生远离美术教育长期以来, 由于受“ 升学教育”思想影响, 在深深打上了应试教育印记的农村中小学, 重应付考试, 轻全面发展, 重教育结果, 轻教学过程。再加上有些学校领导对审美教育的地位没有正确认识, 美术课得不到应有重视, 美术课形同虚设, 美术课时被大量侵占甚至取消。
1.3 西部地区的专职美术教师严重不足与浪费并存目前,西部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师,一方面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教师的素质偏低,特别是农村的小学更是几乎没有美术老师,原因是现在的艺术类人才由于西部经济条件落后都不愿到农村,特别是不愿到贫困落后的农村学校工作,美术类的教师就更少了。还有一种现象是即便学校有美术老师,但由于其他学科的老师人力有限,美术老师也是身兼数职,语文、数学、英语样样课都得带,这样一来教师容易分心,教学质量也差。
1.4 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仍困扰着农村美术课堂教学
在不正确的观念的影响和自身素质制约下,部分美术课教师缺乏对该课程的正确认识,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校,随便让学生画,不加以引导,课堂经常出现乱的现象,结果是美术课学生只会拓着画,上课马马虎虎,时间一长,美术课就演变成了画画课。这些有悖于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陈旧观念,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校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和艺术教育的开展。
2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变:
2.1 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保证正常教学的开展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合理的投入现状。第一,各级部门和学校要对艺术教育的价值有准确的定位,形成合理投入意识;第二,学校要充分用好现有教学设备,发挥它的最大功用;第三,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利用好乡土教材,通过自制自创增加设备,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四,学校应加强宣传力度,借鉴成功经验,从学生特长出发,培养出一部分有一定艺术天赋的学生,用实际行动改变社会对艺术教育的不公正的看法。
2.2 培养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美术教师队伍及专业师资的合理利用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美术教育专家学者和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西部农村美术教育给予足够的关注与扶持,加强师范类学校学生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执教;对艺术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加大力度,让美术教师了解美术教育发展新动态,积累经验与素材,从而提高美术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积极性。
采用校外名师讲学制度。可以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潜力,让有一技之长的农村人、艺人到学校当兼职老师,把老艺人的绝活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弘扬民间传统文化,也给学校的特色教育开阔了道路。
2.3 强化领导意识,端正其对艺术教育的正确认识态度学校应该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不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都要从育人兴才角度,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提高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扶持,真正将艺术教育摆上工作议程。
2.4 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美术教育质量美术教学法要着重加强能力训练, 应多结合具体课例, 深入浅出地分析掌握各种类型美术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要针对农村教学实际, 鼓励学生有目的地学习知识, 同样能收到一节美术课应有的美育效果。通过学校的普及,影响社会,形成一种氛围,一种时尚,达到协调发展。
振兴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工作任重道远, 绝非一朝一夕的事。相信经过多方面的努力, 工作将逐步得到改善,同时也希望我的论文能对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有所帮助。
摘要:DIY 教学理念融入美术教学课堂,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和理念创新,在近 20 年来得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验证,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绩,在基础教育的艺术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入 DIY,与"注重三维目标培养"的素质教育理念相吻合,并对实现小学美术课堂与传统工艺的有效对接、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手工的工匠精神,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DIY
"DIY"是" DoIt yourself"的英文缩写,字面上看 DIY就是自己动手做。美术 DIY 也就是结合有关美术知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美术并非只是画画,这其中包括了其他许多方面。因此,根据儿童爱动手的心理特点,在美术教学中加入了手工制作的形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在美术 DIY 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 DIY 创作,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DIY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1 胶画。胶画是以彩色画胶为原料的一款 DIY 玩具,孩子可以选择喜欢的图案轮廓进行任意色彩的填充,然后进行简单的烘烤就可以揭下来作为装饰品或者玩具。胶画简单易学,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他们对彩色的感知能力,通过选色和涂抹,可以制作出专属于自己的平面图像,而且制作完成后可以作为礼物赠送给老师、家长或朋友,比如作为手机贴贴在手机背面,会让学生过把小艺术家的瘾,产生创作的满足感,自发地引导孩子去产生兴趣,促进他们的再成长。
1.2 石绘。石绘是在石头上用各种材质的涂料作画,在近年来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非常流行。石绘对空间造型和平面设计都有一定的锻炼。首先,学生需要寻找自己喜欢的石头,这些石头具有独特的造型、质感和纹理,学生根据石头的造型和质感来想象如何为它披上美丽的彩妆。石绘艺术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当然这是对于优秀的石绘艺术品来说。对于学生的石绘作品,虽谈不上较高的艺术价值,却能够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自然,把自己的想象力与周围的世界建立联系,并且重新认识自然的美和艺术的美,从触感和想象由里到外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1.3 DIY 彩绘。DIY 彩绘是在陶瓷、石膏等特定模具上进行绘画,也有 3D 手印彩绘,直接用手在墙壁或者大型模具上涂抹。彩绘的道具以石膏模具居多,造价比较低廉,石膏材质也容易上色。而陶瓷类通常在上色后需要二次加工,造价较高,并且材质易碎,不适合低年级同学进行课堂作业。以石膏D IY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彩绘为例,石膏模具造型各异,在没有颜色的情况下是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模具以色彩和情绪,并且通过颜色的深浅来营造造型的层次和纹理,这要结合手指的触感和对模具的空间感把握,这对单纯的平面绘画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1.4 数字油画。数字油画又叫做编码油画,设计者把每个颜色区域都划分出来,然后给每个颜色编织数字,绘画的人只需要把编码好的颜料涂抹在相应的区域即可。油画作为一种较高难度的绘画艺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得以快速实现,并使人在短时间内体验油画作业的成就感。数字油画不是简单的对号入座,而是通过不同的力量、涂层厚度来产生不同的画面美感,每一幅油画在完成的时候都能让学生收获成就感,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1.5 纸雕。纸雕又叫纸浮雕,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汉朝纸的发明及 16 世纪德国对纸的改良成果。纸雕是一种以纸为素材、使用刀具塑形的工艺。所以纸雕 DIY 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高年级的同学才能安全使用刀具来进行纸雕创作。同时,纸雕 DIY 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要求老师要掌握不同的刀功技艺和复杂的粘糊工序,并且纸雕 DIY 工序繁复,要手把手培养孩子们的耐心,全程注入细心和关爱,培养学生合作和共享的能力。
1.6 纸藤花。纸藤花工艺源于日本,台湾的纸藤工艺相结合,形成现在的纸藤花。纸藤花经台湾人引进到祖国大陆,以精美时尚的外观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很多人看后都觉得不可思议,想不到这是用纸做的。纸藤花的原材料成本低廉,工序简单、老幼咸宜,在制作过程中每一件纸藤花都是独一无二的工艺品,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得到无限乐趣,在做成后通过巧妙的褶皱工艺和颜色搭配,可以形成工艺精美、形象逼真的仿真花朵,作为礼物赠送或收藏,在艺术创作中注入了情感的体验。
2.DIY在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分析
2.1 DIY 手工制作将教授绘画技法和启发想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美术教学中,向学生教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是必须的。但是在美术教学中,更应该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力。在美术教学中,有不少老师或一味地启发想象,过于偏重联想;还有的老师只顾着绘画技法的传授,而忽略了想象在儿童美术中应有的位置和作用。长此以往,儿童画题材要么枯燥无味,构图形式教条、死板,失去童真。再者就是儿童虽然能够联想、想象,但想画的内容却画不出来,即绘画中常出现的眼高手低。通过一段时期的教学实践,在美术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了手工制作,将娴熟的绘画技法与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完美地结合起来,创作出了一幅幅充满五彩缤纷、充满童趣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到充满了生命力。记得在上完《吸引人的招贴画》一课后,孩子们对这种手工加绘画的方式很感兴趣,他们可以克服时间不足的障碍,很好的一起合作完成这些作品,这让我感动。
2.2 DIY手工制作能开发多种教学方法,变废为宝。在美术 DIY的教学中,我会尝试教授学生利用粘贴法、造型法、剪刻法、撕纸法、拓印法等等技法去表现画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利用废旧物制作艺术形象的过程,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扩展到各个领域,既能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又可通过便废旧物为艺术形象的练习,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在拼拼、摆摆、看看、想象中得到最佳发挥。在《实物联想》一课中,我没有让孩子事先去准备材料,希望鼓励学生在身边寻找一些材料进行联想与创作。学生们纷纷在自己的书包里、抽屉里、铅笔盒里去寻找一些材料,由于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创作出了一些有趣地,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的一些形象,着实让人惊叹。我情不自禁地用相机拍下了一幅幅的作品。
3.结论
总之,要将 DIY手工制作合理地运用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进行辅助绘画教学。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美术学习,不仅丰富了美术课堂活动,拓展了美术课堂的内涵,而且令学生享受到艺术的熏陶,使学生拥有一颗美的心灵,使孩子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像力及创造性思维,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应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手段,诱导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和展现自己,把期望和要求变成有形的作品,并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尤其是进入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善于借助信息媒体为学生创造种种自我表现的机会。
关键词: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育
1.引言
信息时代的学生教育工作是学生工作的基础,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教书,管理,服务"三育人中教育管理育人贯穿于"三育人"的始终,只有生动而又严格的教育管理,才能使教师的"教"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的让"服务"深入到学生心中。在积极响应了党的十七大号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在从事学生工作和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多年来,并向其他同行不断学习和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总结了在信息时代如何进行美术教育。
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一个小孩子家庭越快越多,这样的小孩子的性格趋于孤僻,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尤其是遇到挫折的时候,容易自暴自弃或走向极端,对孩子的成长和以后的学习不利。如何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发展,美术教育对培养小学生的性格,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以及培养小学生坚韧的性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在信息化的今天,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性格。
2.主客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客观规律性方面,学校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美术教育环境,首先,特别是要提供一个较好的美术设备等教学环境,例如:学校可以为美术教师购置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等。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厉害的妇人也难做出可口的大餐。其次,也要营造一个比较安全的学习环境,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人总提防自己什么时候会被人打劫,担心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怎么可能会有心思来学习知识呢?还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总之,美术教学环境至关重要。
在主观能动性方面,不仅要充分发挥主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引导教育,增强学生自我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和积极调动客体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内外兼顾"并以内部教育为主的目的。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电台以及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使"地球村"不再是一个空洞的词语,它以其独特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如果小学美术教师仍旧以传统的教育理念来教育学生,势必会将学生引入不科学的道路。网络中的各种思想、潮流良莠不齐、杂乱无章,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也有其生存的土壤,找出一条适应新形势的让小学生拥有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有利于小学生成才的美术教育方法势在必行。
实际上,价值观是规范行为之母。这句话含义有多种,但其中重点有二:一是主体价值观的确立先于行为规范的确立,二是行为规范是主体价值观的实际反映。"管理是一种控制",控制论关键在于"中介"。管理工作必须要规范学生的行为,但不要直接去"管",当今社会的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了解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性格和爱好,也有相当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自主的意识,引导要比限制有效的多得多。学生一旦确立了"应该做什么"的观念,在实际行动中,就会自动形成一种"不能做什么"的制约。教育的最佳状态就是自动制约,从控制论的角度看,这是种自控系统,这个控制系统的动力源就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的所有行为规范、行为准则的驱动力。
3.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
我们并不否定儿童在学绘画时,要掌握一定的绘画知识和技巧的重要性,知识技法是美术课的主要内容。但是,学习笔墨技巧并不是学习绘画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教师如果只教授知识,技法,教得再好, 充其量只能算一个二流教师,算不上儿童美术教育。既然叫儿童美术教育,"教育"两个字才是最重要的,首先,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掌握技法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通过教育,使儿童得以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宗旨。
具体来讲,我认为,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这是基于儿童美术教育是美 育、其目的不是造就几个专业技术人员、画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高素质的21世纪需要的人才,让他们 从小学会能从最平凡的事物上,见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事物,创造美,使他们对生活有一种积极快乐 的态度,而不只是现实的价值,更使他们能以美的感受,面对人生,使他们的心身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现代素质教育,应该以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充分尊重和保护他们 的个性。艺术更需要个性,没有个性就无所谓艺术。教师应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方法等,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切不可强求一律。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审美个性的独特性 ,越有个性的艺术就越美,越能发现独特的美的人就越有审美能力,越有创造力。所以,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 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得到全面的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并教给他们具体的创 造性思维方式,让他们得以自由地运用。
4.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儿童绘画创作,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育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儿童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儿童,启发儿童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审美的奥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如"用画笔美化我们的校园"活动,号召学生在教室外的瓷砖墙壁上绘出美妙的图画,美化我们的环境。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都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大家有了施展才能的天地了!一到课间,走廊里就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手挥画笔,尽情的用画笔创造者美、展现着美,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豪情,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施展了他们的美术才能,而且乐此不疲。
5.小结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小学美术教育事业任你改进,任你创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小学美术教育事业的天空任你遨翔,教育管理事业的大海任你畅游。让我们携起手肩并肩为中国的小学美术事业这一神圣职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力量虽小,众则巨大;效果虽微,聚则甚大。
摘要:教育不仅仅只是为了知识的传播与技能的培养,更是为了标志着人类文明进程与社会进步的人格的养成。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孔子的意思是说,通过诗、书、乐、易、礼这些不同教材与科目,以不同的教育模式教化国民,会在民众人格中养成中。
关键词:中国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社会;美术
一、教育概况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艺术的源泉都来自于社会生活。因此艺术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变化而变化。近年来,灵宝教育的区域影响和辐射作用不断扩大。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办学水平全面提升。这也是全国中小学城市社区教学的基本状况。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思想的第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美学观念的引入和确立。发展至今,在中国的各大城市中,美术教育正在演绎重大变化,逐渐得到群众大多的认识,并有重视的意识,而在一些中小城市,尽管“素质教育”这个教学理念在人们口中进行传播,但面对升学就业,大多群众,仍无视美术教育的教育功能。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的另一种作用是说明生活。”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欣赏者认识生活的同时,也就教育欣赏者对人,对生活采取正确的看法和态度。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艺术的来源都来自与社会生活。因此,艺术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既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么仅从推动社会发展这一面来讲,积极推进美术教育的发展是刻不容缓了。
这种艺术与人的精神道德联系在一起的观念来自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本身就是哲学领域里的浪漫主义运动,他成为艺术领域了的浪漫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在美学方面,康德和希勒等人对美、崇高、悲剧性、自由、天才等范畴的研究,歌德对个性特征的强调,以及赫尔德和黑格尔等人把艺术放在历史发展大轮廓里去的初步尝试,都起到理解放作用,深化人们对于文艺的敏感和理解,使人们对文艺的要求的要求具有深刻的情感思想和伟大的精神气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人物使席勒(SCHILLER)面对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席勒把病源诊断为人心腐化,于是就把审美教育定为治疗社会的方剂。”他相信只有通过审美教育人才能从自然的盲目状态进入理性的道德状态,这是自然与理性的统一,也是艺术的特征和功用之一。
里德非常赞同席勒关于“审美教育将会促进道德的高尚”观点。他说,“人类道德的再生和悔悟只能由道德教育来完成,如果道德教育不先于所有其它教育形式,这个世界没有希望……但是我们已经表明这里的道德并非是指通过道德概念的教育,而是指审美的教育。”而且他把:审美教育“进一步定义为:可以通过音乐、诗文和造型艺术慢慢将善性美德注入人类心灵之中的教育,而这种善性美德则使一个自由社会存在的先决条件。众所周知,只有当构成某一社会的所有个性都具有健全完满的人格时,这个社会才能和谐的运行。所以里德坚持我们的教育首先应该考虑的时所有形式的审美活动。
二、美术创作
建立自信心、独立性。洛温菲尔德认为“孩子们如果根据自己的水平表达思想和观点,他就会因自己的方式、自己独立的思考而变的更自信。独立的思考将帮助孩子们自己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论感情上的还是理智上的。孩子的表达也是感情的流露。美术创作通过对美的理解曾经被认为是培养良好道德、美好感情的途径。如今美术创作又增添了20世纪中期完美人格及健康理智的新内涵。
三、审美能力 审美意趣
21世纪市教育和人才竞争的世纪。因此,一个民族和国家,要在21世纪占有自己生存的空间,不得不注重整个民族和国家的教育问题。
艺术教育是教育和教学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不可缺少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在教育教学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过程中有特殊作用,它和德智体三方面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不能相互代替。艺术教育主要用形象思维的方式解决人们的审美意识与客观存在的美的关系。它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艺术教育离不开审美实践活动,寓教育于美的形象中,于享乐之中。艺术教育始终以情感活动为中介,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使教育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是自己的心灵也得到净化,精神世界得到升华。
美术教育以真善美净化人的心灵,培养和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要使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美术教育是他们人生中的必修课;是一个深远的教育体系,它在不断的发展着,不断的完善着,是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结合,能够促进孩子心理素质,人格品质的完善发展。我们提倡人文主义教育,美术教育不但要重视,更要科学的安排,科学的组织,要实现陶冶孩子心灵,丰富人生的目的。
摘要:“本土资源”,作为当代教育领域最具开发潜力的课程资源之一,越来越受到艺术界、教育界等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重视。本土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总的来说可分为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
关键词:本土资源;美术教学;传统文化
一、为何开发本土资源
鲁迅语“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段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了广大教师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新的挑战。《美术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其目的也是提倡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
二、美术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优秀的本土资源,补充和完善我国现的美术教育体系,有效推进美术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在利用本土美术教育资源时,美术教师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共同性,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采用多样性策略。多样性策略指利用美术课程资源时,资源的种类是多样的,资源呈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教材不能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所有的美术课程资源,原则上都可以作为新的教学内容。美术课程资源的广阔性,决定了美术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我们不但可以利用建筑艺术、绘画艺术,也可以利用雕塑艺术、工艺美术。师生关系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开放要求教师采用民主的教学,而不是专断式的教学。教师要从系统、全面的讲解转变为专注地听取学生的发言,教师的提问转变为学生提问,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和鼓励,师生间进行多向交流。我们在利用美术课程资源时,要突破传统的作业形式,彻底消除简单重复的弊病,可以在下面几点来做。
(一)运用实物资源,构建直观情境
实物教具,能构建直观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采集的实物课程资源,由于其生活化特征和地域性特色,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史料资源,构建故事情境
每一件美术作品,都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尤其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珍贵的美术作品,更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生动的趣闻轶事。大部分地区美术课程资源中的很多作品,都具备这样的属性。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史料,借助史实,构建故事情境,能让美术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血有肉,能使美术课堂更富人文气息。
(三)利用社区资源,构建活动情境
社区的美术课程资源包括身边的建筑、公园与风景点、文艺演出等,都可以美术教学服务。我们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比如在山东曲阜一年一度的孔子文化节,让学生研究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所穿的服饰、儒家文化的各种礼仪等等,这些活动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改变了“教学活动就是校内的课堂教学”的传统观念。利用社区的这些活动来建构教学的活动情境,既可以掌握美术知识,提高美术技能,丰富美术体验,又可以培养学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美术学习的乐趣,激发美术学习的动机,养成美术学习的兴趣。
美术教师应充分考虑当地城市和周边农村的文化建筑、园林、民宅等作为在教学中。可以将这些建筑拍成图片,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发到文物古迹中去,去发现和探索美。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学会了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又使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把优秀的乡土资源与富有创造性的美术教育活动融为一体,无疑是乡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力途径之一。
总之,只要我们勤于留心,善于动脑,合理地开发利用校内外资源,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校园环境有机有整合起来,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总结
新的课程改革己经有明确的精神指向,教学要与社会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地方文化作为民族的瑰宝,其继承与发扬也离不开课堂,研究本土文化是寻找合适的契合点。地方文化作为人文资源的重要内容,其中富含“真、善、美’’的理念,对涵养学生性灵有着不可替代作用。本土美术资源给新世纪的美术教学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和特色,运用本土美术资源的教学更是一片广阔的空间,但愿有更多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