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21 10:49: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现代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一、重视艺术教育,彰显素质教育之魅力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安乐小学办学规模不大。为了切实抓好艺术教育工作,安乐小学构建了“全员参与,人人参加”的艺术教育工作网络体系。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亲自筹划发展方向。大队部组织协调各种活动,艺术专职老师具体实施,班主任协助,在全校推行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核艺术素养。

2.开足艺术课程,确保质量安乐小学只有一名美术专职教师和一名音乐专职教师。为了让艺术教育工作正常开展,学校选取了美术、音乐、书法有特长的刘苑、邝银姬、蓝明旺、罗宇芬、潘彦峰等老师兼任艺术教学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艺术教学工作高效开展。

3.创造条件,提高素质学校为艺术教师搭建学习提高的平台,做好特长教师的培训工作,让他们特长能够持续发展、有效发展。艺术教研组充分发挥了专业优势,共同研究艺术学科。教师之间形成彼此支持,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良好风气。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艺术教师参加市、镇组织的艺术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艺术教师的业务能力。与中山市雍景园学校结对子,帮扶我校艺术教育工作,三位专职教师迅速成长为专业较硬的骨干教师。学校为艺术教师打造展示才艺的舞台,充分发挥特长教师发展的引领作用,为他们开辟用武之地。学校定期举办汇报、会演、竞赛之类的活动,让特长师生脱颖而出。

4.多方筹集,保障经费学校有艺术教育经费,学校的艺教设施不断完善,保证了艺术教育教学工作和艺术活动的正常开展。为了保证经费的顺利投入,通过争取镇宣传文化部门、办学单位、企业老板等支持,多方筹集资金。近年来,投入经费约80万元,聘请专家指导,新建了美术室、书法室、音乐室、舞蹈室,购置了书法台、民乐乐器等大量的配套器材,为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开展艺术活动,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校内外艺术活动。全体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小组和社团的活动,每周二至周五下午4:30-5:10开展民乐、舞蹈、美术、书法等9个艺术类兴趣小组,业余时间常年坚持合唱、书法、绘画训练,学生的才艺得以锻炼和提高。为了活跃校园艺术氛围,丰富校园艺术文化生活,学校每年都举办艺术节、文艺晚会等全校性的艺术活动。

1.艺术教育独具特色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孩子的艺术素质。2011年9月,学校正式成立了乐意民族乐团。乐团由四十多名学生组成,有古筝、琵琶、二胡、扬琴、笛子、打击乐等7种传统民族乐器,分为古筝、琵琶、二胡等7个训练班,采取向外聘请专业教师、校内教师跟踪的方法,确保训练质量。经过努力,民乐教育已初见成效。乐意民族乐团参加2012年东凤镇新年音乐会获一等奖,参加镇首届文化艺术节获“银奖”。舞蹈《水开了》、合奏《大中国》参加中山市艺术花会演奏获二等奖。学校重视书法教学,每学期组织书法比赛,指导学生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接触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书法班采取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法。一是全校利用每周一节的书法课指导训练硬笔字、毛笔字。每天利用午休时间进行硬笔字训练,每学期定期组织2次硬笔书法比赛。二是成立了书法兴趣小组,在书法室常年训练。书法兴趣小组培养了许多品学兼优的书法特长生。近年来,我校师生参加市镇书法比赛有多人次获奖。我校的美术教育以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确定了“线描画”的特色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有形材料,学会运用艺术手段去表现美和创造美。在美术老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学生在绘画的世界里徜徉,享受着自己创造的美丽。

2.特色活动蔚然成风学校成立了艺术节组委会,制定了系列活动:歌唱比赛、英语歌谣比赛、书法比赛、书画比赛等。英语歌谣常被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全校19个兴趣小组,艺术类的兴趣小组就有9个。他们在专任老师的指导下,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坚持每年都举行“六一”文艺晚会。每年的六一文艺汇演成了孩子们最难忘的时刻,是孩子们期待的梦想。学校为了让孩子们圆梦,在201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为了让孩子们在快乐的节日里登上高雅的舞台感受明星般的荣耀,安乐小学在东凤镇文体中心大剧院举行了“七彩童年,放飞梦想”庆六一文艺汇演晚会。本次文艺汇演节目丰富,形式多样,彰显了新一代少年儿童的飞扬个性。晚会取得圆满成功,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三、营造校园艺术氛围,改变家长教育观念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突出艺术教育这一主线。教学楼内极具个性化的励志标语、艺术画、学生作品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走廊文化、室场是我校的一道风景线。师生的美术、书法作品悬挂在学校的走廊、书法室、美术室。美术作品包括线描、水彩、剪纸,富于想象而又不失天真,富于生活气息而又不失童趣。学生作品经常进行更换,让更多的学生作品能展示出来。学校综合楼的楼梯文化更彰显艺术特色,学生参加各级各项艺术活动的大照片从一楼的楼梯一直贴到三楼的音乐舞蹈室,具有“一层楼梯一幅艺术画卷,一路向上一路美丽风景”的特色。

作者:吴秀容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安乐小学教师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一、当前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异化倾向

(一)“专业化”倾向

艺术教育是一种普遍的、普及的、基本的艺术素养教育。中小学艺术教育受专业艺术院校的影响,忽视学生现有的水平和接受能力,求全、求高,在开展艺术课外活动时,一味将重点放在艺术技能的展示上,变成纯粹的艺术技能训练的过程。如美术活动“术”多“美”少,甚至有“术”无“美”。音乐活动重“音”轻“乐”,重“知识技能”轻“审美体验”,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活动。这种以艺术技能为主的专业化艺术教育活动不符合中小学艺术教育“育人为本”的根本宗旨,也不符合“审美育人”的基本要求。

(二)“精英化”倾向

中小学艺术教育承担着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当前一些学校的艺术活动只顾及到少数有特长的“精英”学生,有的学校甚至只是为了应付艺术“特长生”升学与比赛需要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既省钱省时省力,又能取得成绩。如此“事半功倍”的举措,使广大中小学校趋之若鹜。

(三)“程式化”倾向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即艺术要与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又走在时代的前沿。同理,艺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脱离时代。学校在设计艺术教育活动时要充分尊重这一基本原则,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生长实际,紧跟时展的步伐和学生成长特点的变化,适时调整。而现实中的情况是,大多数学校设计一个活动维持数年,完全“程式化”,很少改变,以至于完全脱离时代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致使学生的参与热情大打折扣。(四)“成年化”倾向中小学艺术教育是面向未成年人的,他们的所思所想是独特而新奇的,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和家长是无法企及和掌控的。因此,学校在设计艺术活动时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校园。现在的大多数学校在设计艺术活动时,往往忽略对学生需求的调查和了解,几个老师在办公室“拍脑袋”决定。如此开展的活动“成年化”特征明显,与学生生长需要脱节,不能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只能是学校老师和少数几个学生的自娱自乐罢了!

二、当前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异化成因分析

(一)认识不足,引导缺位

在“应试教育”还大行其道的中小学,属于“素质教育”特征之一的艺术教育难以取得根本性的改变。教育行政部门受“教育政绩观”的驱使,很容易选择性忽视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工具性、边缘性功能逾越了作为优秀价值的美育功能,学校仅将艺术教育活动当作装点门面的形象工程;家长对艺术教育活动的参与热情随孩子年级的升高逐渐淡化,孩子的“素质”完全让位于“考分”等。“功利性”的认识,必将导致“功利性”的实践,很多中小学校出现重视培养少数特长生而忽视全体学生、重视艺术竞赛而忽视艺术体验、重视技能表演而忽视人文素养、重视成果展示而忽视过程准备的倾向就自然而然了。

(二)政策乏力,制度缺失

笔者通过北大法律信息网检索有关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有关的政策文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是唯一一项与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直接相关的文件。《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今年初刚颁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都有艺术教育活动的相关章节和内容。但是由于应试升学的强大“磁场”,以及与此相关的专项督导检查没有及时跟上,很多地方和学校在文件执行中缺乏热情,常常避实就虚,实施效果差强人意。很多中小学校举办艺术教育活动更多是一种临时性的举措,普遍缺乏中长期的艺术教育活动规划,缺乏系统可行的制度设计。

(三)资源不足,配置失衡

艺术教育活动资源主要包括与人财物相关的活动经费、场地、器材、师资等。在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总量不足的现实情况下,位居学校“末节”的艺术教育活动的经费难以有效保障。场地、器材等硬件条件参差不齐,学生密度大的学校的场地、器材不堪重负,学生密度小的学校,场地器材长期闲置;少数农村学校还没有基本的艺术教育活动场地和器材。艺术教育活动指导教师也是一个大问题,艺术教育师资总量不足,且主要集中在城区和镇区,乡村学校严重缺乏专业的艺术教育活动指导教师。

(四)安全隐忧,进退失据

安全是悬在中小学校头上的一把剑,举办大型艺术教育活动尤其让广大中小学校纠结。举办活动,潜在安全隐患让学校惴惴不安;不举办活动,学校教育又不完整留有遗憾。安全隐忧,让广大中小学校进退两难。很多学校因安全原因,对待艺术教育活动采取“非必须不办”,甚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这严重制约了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进一步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注重政策落实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对于丰富中小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中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对艺术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越来越重视,都有重要而明确的规定。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并引导家长要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重视艺术教育活动的育人价值,切实将政策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二)强化均衡,注重配套保障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要将艺术教育活动纳入教育年度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和项目,避免给学生增加过重负担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要把艺术教育活动列入教育教学的整体工作计划,明确每周固定的艺术活动时间,每年组织合唱节、美术展览、舞蹈比赛等形式多样综合性的艺术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设立艺术教育活动专项资金,为开展艺术活动提供物质条件保障,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艺术活动专用教室和场馆的建设,不断改善艺术教育的条件。尤其是需要制定向艺术教育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倾斜的政策,强化艺术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同时,学校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当地的音乐厅、美术展览馆、文化馆等社会艺术教育资源。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艺术教育活动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增补艺术师资,严禁占用艺术教师编制;通过培训、进修等办法,提高艺术教育活动指导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学校要积极聘请文化艺术节和民间艺人担任活动指导教师,帮助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提高艺术教育的水平。

(三)规范创新,注重育人为本

中小学校在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时,必须自觉融入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在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正能量的同时,结合时展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校园生活,符合中小学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活动要从学生中来,走进学生中去。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活动还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课内外、校内外、普及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以学校为基础,以班级为重点,因地制宜,多开展小型、分散的艺术活动,注重活动过程,力求实效。

(四)加强领导,注重过程监管

地方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注重舆论引导,营造开展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健康的社会舆论氛围。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艺术教育活动专项督导检查,在学校年度督导考核指标中单设艺术教育活动专项指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建立活动安全事故处理联动机制,成立安全事故处理第三方责任机构,有效缓解学校活动安全的后顾之忧,激发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中小学校要注重活动过程监管,坚决反对中小学艺术活动“庸俗化”和一味追求排场、追求时尚的不良倾向。

作者:陈立兵单位: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一、追问小学艺术教育与其根本目的背行之原因

1.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

只要临近重要期中期末考核或面临升学时,在很多学校艺术课程就成了课程表上的摆设———艺术课程被其他课程替代或直接取消,又或者学校只注重对几个艺术尖子的培养,使他们能在校内外比赛中获奖,从而标榜该学校是真正贯彻艺术教育的,是有成绩有突出表现的。这是学校艺术教育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突出的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艺术美是道德纯洁、精神强大的源泉。”真正的艺术教育将会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欣赏艺术独具魅力的美,然后感性地领悟到这美中蕴含的虔诚、浓郁、高尚的情感,最终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和陶冶学生情操。

2.学校艺术教育缺乏正能量的社会文化的支持。

学校艺术教育中艺术鉴赏教育是最具有价值的,是通往艺术教育本质的最直接途径。因为,只有感受、欣赏美,与这些有感情有生命能触动心灵的作品虔心交流,才能够真正丰富小学生的心灵,充实其精神生活和情感世界。教育工作者深刻理解这一点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物质上的困难。譬如说学校校园内拥有少量的艺术品,小学生尤其是村镇的小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艺术品。除此以外,信息时代的快速来临,社会文化的不良倾向传播广泛,小学生在生活中就极易接触到带着艺术的“高帽子”品味着实较低的音乐、绘画、摄影和影视作品等作品,使得艺术教育不能在完善的美育工作条件中展开。所以,学校艺术鉴赏教育需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社会工作者的支持。

二、全面提升,努力挖掘,让小学艺术教育回归本真

1.教育观念要“正”。

艺术教育是学生实现自身美化、完善自我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应认识到艺术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它能使人在健康、活泼、富有生命力的基础上成长,它的使命在于开发人的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受教育者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1]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在小学校园中着力加强艺术教育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为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四有”青少年目标所必需的,也是不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措施。因此,要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去除糟粕,吸纳新鲜的教育思想的血液,强烈克服抵制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应试教育的干扰,总结前人经验教训,切实加强人性化的艺术教育。

2.教师队伍要“强”。

有专家指出“素质低劣的艺术教师正在毁坏一大批儿童的听觉和视觉”。培养与时俱进既有专业知识、教学技术又不乏科学理念高素质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是艺术教育立足小学校园的关键。因此,面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学校、社会可以展开一些针对性的培训,促进艺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端正正确的教学理念,还要着眼于为艺术教师搭建一座理论与实践相沟通的桥梁。(1)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实践操作。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可以说是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进行继续教育,通过网络等媒介间接地学习了解一些艺术教育理论来不断充实自己,课堂依旧“原汁原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不可逾越的鸿沟,教师的脚步只停留在了理论学习。艺术教师吸收了新的理论知识,要多多操作,在反复地“实践—认识—在实践”中强化自我,提高自我。(2)环境提升师资力量。学校对艺术教师的提高、学习要保持支持鼓励的积极态度,鼓励教师的自我锻炼、自我成长,为形成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营造和谐向上的环境。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受艺术教育熏陶的程度如何,同样也影响着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甚至影响到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程度。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能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以及将美运用到社会服务于社会发展的个体。良好的艺术氛围环境对小学生身心的成长都将产生终身的积极影响。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艺术教师都要带动整个社会关心、支持中小学艺术教育,向全社会充分有效地宣传艺术教育的正能量,并为其在各方面提供充分、可靠的保证。

3.教学形式有“趣”。

艺术教育在于培养能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个体。在学校艺术教育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以艺激趣。良好的艺术效果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重视表演效果呈现、多媒体呈现或现场表演,以良好的艺术效果,使学生对艺术教育内容向往。其次,艺术活动开展的新奇性与趣味性对学生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表现教学内容,艺术学科教学的趣味性增强也促进了小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再次,教师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取得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要不断唤起他们成功的热爱就要及时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能进一步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持之以恒的决心。最后,要重视实践训练,培养兴趣,同时督促学生加强实践锻炼。

4.物质条件要“足”。

学校要把艺术教学和课外活动所需要的用品完善,并且与其他学科一样纳入学校的教学经费分配方案,保证落实艺术教学设备、设备器材维修等方面的经费。国家、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在安排经费时,多方面考虑各个地方不同的小学艺术教育物质条件的状况,各地对艺术教育的投资应采取适当的政策。物质充足的条件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还要大力提倡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利用当地的条件,自制一些艺术教学用具,补充教学设备的不足。

作者:徐菲 单位:扬州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一、抓观念,与时俱进

农村小学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艺术专业方面的进修及提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体音美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同时,大力表扬和奖励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表彰在美育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

二、抓管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实施全面管理、强化全方位管理,对班级中音、体、美特长生的质量、数量与班主任管理和考核标准、经济效益挂钩,使班主任关心和支持特长生的培养和训练工作,对音、体、美等艺术教师采取全面考核,对特长生的培养,采取特长生受奖的数量与教师经济效益挂钩、与资金分配挂钩,这样做,有效地减少来自家长和班主任对特长生的培养和训练的阻力,极大地激发了班主任与培养教师的积极性,使学校美育真正落实到实际教育教学中。在活动时间上,保证每周一次,学校有主管领导专门负责活动,按时检查教案,跟踪记录,考核记录,制订活动措施与具体的管理办法。

三、抓环境,强化艺术教育氛围

首先是美化校园、香化校园、绿化校园、设置德育展板,如在走廊设置国学经典卡通画板,妙趣横生的卡通画面时刻激励学生审视自己的言行及学习美育知识的欲望及信心。其次是教室环境美化。如张贴校风、校训;张贴名人名言,人物头像,激励、启发学生,使学生时时自勉;设德育展板、评比栏及活动栏,通过评比提高学生对美的识别能力。

四、抓领域,拓宽课外艺术教育活动领域

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学校地处半山区,风景秀丽,山清水秀,更有金代的完颜希尹家族墓地、王家磨房古人类遗址、水库等。学校利用广阔的社会课堂进行艺术教育,组织学生远足、登高和参观游览等活动,通过观察、感受、欣赏大自然,听取有关传说、趣闻、历史故事,利用摄影、写生收集创作题材,采集动植物标本等活动,让学生把最美的东西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表达出来。

五、抓教师,提高艺术教育质量与能力

农村小学认真研究探讨提高教师艺术教育的认识和能力,指导教师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掌握教法,开展“互学”活动,对教师的教案、业务学习笔记定期进行检查,并深入课堂听课,跟踪指导研究课,认真评课,查课。积极进行教学教改实验,对音、体、美等艺术课的课堂教学方法、程序、模式进行探讨,并从美育发展动态、教材设计入手,对艺术教育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同时,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不断提出新要求、新目标。开展“评优课”活动,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公开课、研究课,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艺术教育水平。

六、抓教学,强化艺术教育渗透

改革艺术课课堂教学,一方面按《教学计划》规定的周课时排课开课;另一方面,改变唱唱、画画的单调模式,坚持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结合,艺术形象与审美教育相结合,临摹教学与创造教育相结合,把艺术教育的主根扎在课堂教学中。艺术教育不光是艺术类学科教学的任务,每一学科的教学内容都存在美的教育因素。如品德课、语文课的教学,要求教师动之以情,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得到人生的启迪,受到美的教育,社会课在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人物的同时,唤起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自然课的教学要清晰地展现出大自然的奥妙等等,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七、抓活动,培养学生特长、技能

学校积极创设各种良好的活动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班级积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融洽的氛围,组织各种有趣的竞赛和课外活动。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闪光点”,不断开发学生自身的各种潜能。学校形成了生生有特长、班班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的良好氛围。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路还很长,还需要进一步改善艺术教育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同时需要我们大胆创新,不断探索,走出一条适应新形势的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发展之路。

作者:朱兆君单位:舒兰市小城镇中心小学校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实验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一、完善办学条件,强化队伍建设,规范过程管理,在艺术教育的办学基础上做文章

加强艺术学科教育的校本教研,充分发挥音乐、美术、体育三个学科组的骨干作用,强调艺术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实效性。加强艺术教育的评价制度研究,用艺术评价来推动艺术教育,增强部门、教师、班级对艺术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规范化的管理来扎实提高艺术教育的实施水平。

二、立足课堂教学,加强校本教研,培植校本课程,在艺术教育的课程实施上做文章

从广义上说,艺术教育融合和渗透在各学科教育之中,各学科表现出艺术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在小学阶段,艺术教育是以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学科为主导,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在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口语写作、空间抽象、科技动画等艺术素养的训练和培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说,各学科都是搞好艺术教育重要的根基,他们之间互相支撑、相互补充,是促进“艺术细胞”更加健康生长不可缺少的土壤。扎实搞好学科教育,提升课堂教学水平。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学科和主导学科,学校高度重视艺体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改变过去重语数外、轻艺体综合的思想,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监管和考核,定期召开艺体专题工作会,定期进行艺体学科校本教研,通过学科教育质量的提升来推动学校的艺术教育。同时,重视挖掘语文、数学、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中的艺术因子,充分发挥各学科独有的艺术内涵和优势,强化学科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真正提升艺术教育的水平。开设特色选修课,为艺术尖子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各种特色校本课程的开设,是搞好我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法宝”。学校把选修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进行规范管理,先后开设了合唱、管乐、鼓乐、乒乓球、花式跳绳、舞蹈、手工制作、剪纸、笛子、电子琴、篮球、科技制作、腰鼓、武术等20等多门选修课程,选聘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制定课程计划,统一课程时间,明确课程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加强选修课的过程监管和考核评价。正是长期以强化对选修课程的研究和实施,才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展示、培养艺术才能的坚实舞台,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尖子,不但发挥着传、帮、带的重要作用,更为学校艺术教育注入强劲的活力和动力。着力打造全校性特色课程。选修课只能针对部分艺术特长学生,涉及面不宽,为此,学校一直努力在打造全校性特色校本课程上下功夫。结合“星光灿烂,卓越人生”的办学思想,学校通过认真论证,把“花式跳绳”作为特色校本课程实施。为规范管理,学校把“花式跳绳”纳入体育课程教学,专门研究和制定出台了《仁怀市实验小学花式跳绳特色校本课程实施意见》,明确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并重点对课程实施提出了明确的意见,通过编制绳操、编制教材、组建跳绳队、举办跳绳节、进行达标测试、实施过关考级等一系列课程实施,把艺术与体育有机结合起来,让“花式跳绳”成为全校师生必修课程和必备的一门艺体技能。目前学校人手一绳、天天训练、人人训练的浓郁氛围正在形成。下一步,学校将重点在校本教材、特色大课间、跳绳艺术节、课程品牌等方面上下功夫,力争通过两三年的努力,真正把“花式跳绳”校本课程做出成效,做出特色,做出品牌。课程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主阵地,只有重视课程教学,加强课程研究,突出课程特色,才能实实在在提升艺术教育的工作水平。

三、搞好艺术活动,搭建成长平台,彰显个性特质,在艺术教育的特色载体上做文章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艺术教育不可缺乏的重要实施途径,因此,能否抓好活动这个重要载体,是艺术教育成败的关键。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我校高度重视各种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师生搭建良好的成长平台,让他们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激发艺术兴趣、提升艺术素养、享受艺术成果、体会艺术魅力、突出艺术个性,努力推动全体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大力实施“五名一语”工程。为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活动氛围,学校着力打造以“名歌、名曲、名诗文、名影视、名人传记、师生星语”为主要内容的“五名一语”工程,制定出台《仁怀市实验小学“五名一语”工程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艺术教育。每天进行“名歌、名曲”欣赏,了解歌曲作者、时代、写作手法、特色、风格等,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名人传记”以古今名人、英雄人物、时代人物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典型和榜样;制定“名影视”欣赏安排表,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开展“名影视”欣赏活动,让学生在艺术熏陶中培养勇敢、坚强、乐观、善良等优良品质;“师生星语”立足于让广大师生畅谈理想、敞开心扉、发表见解等。全面实施“品经诵典、书香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编制“品经诵典”教材,将其纳入课程体系,规范系统地开展诵读、赏析活动。在深入开展古今“名诗文”泛读活动的同时,学校把《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文学经典编制成校本教材,分别作为1~6年级深度朗读的经典诗文,逐字逐句进行解读赏析。为确保活动效果,学校对活动时间、要求、实施与责任、考核和评价等都进行明确要求,坚持每周二全校集中诵读制度和班级课前三分钟诵读制度。通过多年努力,“品经诵典”已经成为广大师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文学素养、增强审美和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我校艺术教育的一张“名片”。扎实开展“艺术节”“合唱节”等艺术教育活动。我校艺术教育的基本思想是: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艺术爱好和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一个艺术项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为此,学校对每届“艺术节”“合唱节”都高度重视,不管在表现形式,表演内容上都进行精心设计,重点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强调学生艺术兴趣的培养。每届“?艺术节”“合唱节”都为期两个多月,广大师生同台,自编自导自演,通过歌曲、舞蹈、小品、相声、课本剧等节目排演和摄影、美术、书法、手抄报、科技制作、动画制作等作品的创作,让广大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深受感悟和影响。为让更多学生能参与到艺术表演中,学校每届“艺术节”“合唱节”都通过班级表演、年级组展演、全校汇演等形式层层评选推荐,学校指导思想是不强求学生节目、作品有多好多精,更重视尽可能有更多的学生能站在舞台中央,亲身去感受艺术、展示才能、享受成功。同时,学校还利用“六一”“国庆”“五一”等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并通过参观、劳动、游览等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观、感受、欣赏大自然的美,来激发学生心中的“艺术种子”。正是由于高度重视各种艺术活动的开展,才使我校艺术教育获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果,学校先后荣获贵州省“贵青杯”艺术大赛最佳团队表演奖、仁怀市“红歌唱响校园暨红色经典诗文朗诵大赛”特别奖、校园集体舞第一名、第二届合唱节第一名、第二届艺术节一等奖、第三届艺术节一等奖等表彰奖励,广大师生在省、遵义市、仁怀市等各种艺术竞赛活动中多次创造佳绩。四、重视文化建设,营造艺术氛围,陶冶艺术情操,在艺术教育的环境创建上做文章润物于无声,育人于无形,环境的作用是巨大的。在艺术教育中,学校十分注重浓郁的艺术教育环境的打造,大力实施“用人文的环境吸引人”的治校策略,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艺术的因子。一是充分利用楼梯、走道、橱窗、墙壁、立柱等空间,以“明礼篇”“诚信篇”“求实篇”“创新篇”为主题,用文字、书画、图片、美工等艺术载体深刻表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内涵。二是打造“主题花园”,重点在艺术性、人文性、主题性上下功夫,把花园建成师生的学园和乐园和艺术教育基地,优雅的“主题花园”是我校一张形象“名片”。三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法,绘制“文化教育长廊”,以学校围墙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法制宣传“”感恩万物”“红色文化”“启蒙思想”“健康常识”“科技普及”“礼仪知识”等主题教育,营造强烈而浓郁的文化和艺术教育环境。四是打造特色班级文化,班级文化着眼点要重点放在学生的感悟、成长和激励上,各班充分运用各种艺术手段,结合学生和班级特点来规划和设计班级文化,努力创造班级个性文化和艺术氛围。五是以办公室文化、功能教室文化、厕所文化作为重要补充。办公室文化突出学科特点、工作职能和人性关怀;功能教室文化突出教室的功能和个性;厕所文化强调规范性、知识性和雅致趣味等。

总之,在学校艺术教育过程中,学校千方百计挖掘和探索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努力营造浓郁的艺术教育氛围,让校园处处充溢着文化、艺术的灵气,处处彰显着艺术教育的内涵,从而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标,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教育境界。

作者:杨安荣单位:贵州仁怀市实验小学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它不仅能培养人的情趣、陶冶情操,培养正确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还能影响人的思想感情、聪明才智和精神面貌。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学科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主渠道,教学中如果缺少了美育,课堂活动将会变得苦燥乏味,大大打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美育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艺术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遵循教育规律,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知识与审美融合起来,使学生在愉悦中进行学习。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讲究教育艺术,就是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进行审美性学习。

教师的人格美对学生也是一种不同于说教的灌输,正如陶先生说的“教师的生活是艺术生活”。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师爱是师德的优秀,是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的源泉。教师应对学生慈爱关心,平等相待,循循善诱。热爱学生的教师一定是教书育人的表率,一定能把爱生情感渗透到教学中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学形式要多样化,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更主要的是教师要以情感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给全体学生以热爱、信任和恰切的期待 。

课堂教学中知识教学与艺术教育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认知的发展与情感的发展共同构成个性的和谐,同时,智与美又是互相渗透、互相连结的,智的本身有很多内容可以构成审美的对象,而美育确有一种对智育的催化作用,以美启真,以情感人。因此艺术教育与小学学科整合,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通过对审美对象的观赏,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主动热情地投入审美创造,并感到乐在其中。这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支撑着毅力,激化为认知,从而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课前教师努力挖拙教材的审美因素,课堂中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努力使社会美、艺术美的因素充分展示,从而使教学内容成为真善美的统一体,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真的、美的观念和获得美感享受熔为一炉。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实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使学生在审美性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

小学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我们把艺术教育与小学教学整合, 不仅能极大地丰富美育的内涵,拓宽美育实施的途径,并能获得很好的美育效果。艺术教学与小学学科整合,可以以美启智,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以美育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以美健身,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通过审美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毫无疑问,学生是这种特殊认识活动的主体,把艺术教育融入教学,教学过程就是充满美感的过程,它使学生处于一种极其自由和谐状态而达到教学效果,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每一种能力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主体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从根本上保证主体活力得到空前的激发。

创造性是教育艺术的精髓。实践证明,教育方法如果缺乏创造性,必然流于僵化、枯燥。“教育有法,教无定法。”关键在于创造,把艺术教育融于小学教学,能改变传统的僵死方法,代之以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师创造性地教,必然会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让学生体验到自身力量的价值和兴趣,学生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教师多鼓励,多与他们相处,师生的心理距离才会越近。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当学生对老师不是敬而远之,而是喜而近之时,学生就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开口,各抒已见,畅所欲言,跃跃欲说,教学活动更能溶于学生的生活。教师的人格美是一缕缕春风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吹开了他们智慧的花朵。

美的东西总是让人赏心悦目,爱美、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让学生在学习中欣赏美、享受美,于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也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除了挖掘情意的因素外,还应努力挖拙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推行愉乐教育,变苦学为乐学。愉乐教育又称快乐教育,它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力较为薄弱的特点,通过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对学生已不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而是成为了一种美的享受,一种自身的精神需要。

教师应有一颗爱美之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敏锐、准确地发掘、提炼教学内容之美。 著名艺术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教材的独特优势是实施愉乐教育的有利条件。一般来讲,小学生初接触课本,比较新奇,好奇心特别强,求知欲望很高。因此,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充分发挥这一时期的优势,制造悬念,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美的感受,使他们形成正确、高尚的艺术审美观。对此,我们做了很多探索,有的设计出精美、实用的课件,使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由静态变为动态;有的设计出新奇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的把音乐、美术手段引进课堂,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学生长期耳濡目染教学的美,必然会引起其对美的热爱与追求。这种由教学美感所引起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将在他们心中形成美的沉淀,从而对其产生深刻、久远的影响。

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展开美的想象,受到美的教育,进行美的创造,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审美修养,善于把学科知识中的审美因素、教师的人格光彩和审美化的教学氛围三者动态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综合效益,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艺术教育与小学学科整合反映了这一教学的客观规律,它不仅是学科教学的应有之意,也是美育自身的发展方向和教育创新的需要。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复合型教育人才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和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农村小学的艺体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此外,国家推行的“特岗”“支教”等优惠政策和办法,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受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师资流失、质量相对落后的现状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培养艺体复合型教育人才就显得尤为急迫和重要了。

一、对农村小学的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务工子女异地借读的数量持续上升,农村本地在校生源大幅度减少,小学合并的情况随即出现,一群老师教几个学生的教育窘境越发明显。在这种教育市场情况下,不论是从学校经费,还是师生配比来说,要保证每所农村小学都配备有专门的音乐、美术和体育专业教师是种奢望。因此,根据音乐、美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当前社会需求,探索、制定出科学、系统,适应当前农村小学的艺体复合型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模式;培养出“复合型、全科型”小学艺体全科型教师,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特别是面对农村小学市场需求来说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竞争力。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宽,未来农村学生人数的增加,这种以一抵三的复合型艺术教育人才,为农村学校开展艺体教育带来了便利。此外,国内已经有如苏州城东中小学、江苏省盆城市迎宾路小学一些以艺术教育为特色教学,打造地方艺术教育特色品牌的艺术特色小学,积累和取得了成功经验,但这种模式在农村还不普遍。建立特色学科教学对学校来说是一张名片,是一条发展路线。

二、对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意义

在重视全面发展人才的今天,人才发展不仅要重视当下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更要注重未来综合国力提升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其中,小学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艺术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起着重要作用。“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都不怕”类似这样守旧的教育观念的歪曲了普通民众对人才的理解,加德纳在“多元智能”和郭声健先生在其《艺术教育论》中说道:“儿童的发展是多向的,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成长也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艺术教育正是致力于人的审美情感的发掘和培养的教育,对个体的全面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农村乃至城镇小学教育教学中,艺术教育长期处在失衡运作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城乡间艺术教育发展的失衡和校内主副课的区别对待两个方面,要想扭转这两种失衡,师资的提升是不可避免的。对艺体复合型教育人才的构建是改善当下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一剂良药。此外,艺体复合型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也为艺术教育内涵式发展拓宽了视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三、对农村小学艺术教师的意义

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深入实行的背景下,我国小学基础艺术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农村小学艺术教师的整体素质、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构建艺体复合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自身来说是受益匪浅的,相比单科培养教师,他们拥有更多的优势:

(一)跨学科的基础知识。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由其承担的教学任务决定的。培养艺体复合型教师是为了塑造能一肩承担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艺体课程教学的教师。在师资知识构成上,就从传统的单科知识结构转向相比以往更有灵活性和发展性的综合学科结构。艺体复合型教师这种“不求精深,讲求综合”的定位也正适应小学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和基础性的特点。当然,艺体复合型教师根据自己具体的专业方向对某一学科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在综合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追求艺体复合型教师体系中的纵向发展是更高一层次的追求。

(二)跨学科教学实践能力。

与单学科培养模式不同,艺体复合型教师是艺术和体育的学科基础知识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内学科知识的关联不是简单地叠加,而是连接出有机的知识体系。因此,复合型教师要能够掌握每一门学科的学科结构,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合格的艺体复合型教师如能掌握艺体各学科本身的学科结构,清楚理解各学科内部关联及各学科之间的联系,那么教学实践中知识的运用就会站在宏观的高度、跨学科的维度设计好每一节艺体课程。

(三)更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人才必备之素质,艺体复合型教师作为新型艺术教师人才,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必然要求。艺体复合型教师掌握着综合学科的基础知识,这为他们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提供了基础,艺体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下的音乐教师更应利用好自身综合知识的优势知识,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并将之付诸于教学实践。

(四)较强自我认同和市场竞争力。

艺体复合型教师拥有综合、多维的艺体学科基础知识,具备跨学科教学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这都增强了艺体复合型教师的自我认同感,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市场竞争力上,相比单科教师,艺体复合型教师对学校有更大吸引力;特别对于农村许多小学无法保证每门艺体课程对应一名专业教师,艺体复合型教师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同时,艺体复合型教师这一新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解决了师生比例失调的问题;这些都为艺体复合型教师就业增加了较大的竞争砝码,赢得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综上,我们认为,影响农村小学艺体教育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师资的专业性是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面对农村地区综合发展实力相对落后,农村学校也不愿意花费较多精力和资金投入在所谓“副课”的艺体教育上等现实问题,无疑,艺体复合型教师就成了解决问题最实惠的选择。从小学艺术教育来看,各学科相互交叉、融会贯通,这对小学艺术教师的知识构成、专业发展提出了综合全面的要求。新课标明确指出“:应以学科教学为主线,通过具体的学科材料构建起与其他门类、学科之间的联系。”这些都说明培养艺体复合型教师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艺体复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本质是解决当下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艺体教育弱势的问题,使美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据应有的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培养具有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的人,这不仅是教育理论所期望达到的高度,也是艺体复合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所在。

作者:张波 王艳艳 单位: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小学艺术教育

一、发达国家小学艺术教育的现代化特征

(1)教育对象普及化。各发达国家把艺术教育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认真抓好,他们在制订现代课程计划时,均把艺术教育纳入其中。例如,美国在州地方当局有关规定的范围内,小学的课程设置由学校确定,一般都设有阅读、写作、数学、社会、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而音乐、美术属于必修的基础课程。有的学校还开设了土著课,专门教授本民族的艺术文化。日本小学把音乐学科作为重要的课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学年开设70课时,占总课时的6.%,占国语总课时量的30%左右。日本小学新教学大纲中,各年级的音乐教材都比过去增加了一首歌曲,为四首歌曲,并规定琴和日式鼓等日本乐器要引进音乐课堂教学中。英国小学也把美术、音乐作为必修课。法国小学各年级的课程设置、学时安排和教学大纲均由国民教育部统一规定,设置了七门课程,艺术教育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五个年级中都有设置,并明确规定,要教会学生准确而优美地唱歌,引导学生对小段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参加歌曲创作和即兴演唱,学会基础乐谱;会使颜色和图像相协调,能进行美术的构图想象,逐步熟悉人物像和其它不同风格的图画作品。

(2)艺术教育目标整体化。各发达国家从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高度提出了艺术教育的目标要求,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小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艺术活动有的形结果,而“真正重要的是要唤起创造的热忱,帮助人们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生活水平。”(《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P96)他们认为,学生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感知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利于学生积极灵活地适应面向21世纪的社会的变化,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会生存。

(3)艺术教育途径多元化。各发达国家小学实施艺术教育的途径是多渠道、多层次的。主要有:一是艺术学科教学。美国、日本等国小学对音乐、美术进行分科教学,德国小学把音乐、美术两科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教学,南朝鲜小学低年级把音乐、美术、体育三科综合,作为“快乐生活”课程。二是渗透性艺术教育,即在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以美国小学语文教学为例,一般每学期安排15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每单元有一个中心,根据教学内容,渗透艺术教育。如教“睡美人”这个单元时,教师讲“睡美人”的故事,学习“睡美人”圆舞曲,还进行表演、画画等等。德国小学在劳技编织课中渗透艺术教育,让学生开展传统的编织,学会自己制作小礼物和美丽的包装,学会美化环境,使儿童懂得目的性和完美性是一致的。三是艺术课外活动。各发达国家小学都把艺术课外活动作为学生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日本东京学芸大学附属小学每天下午均有一个多小时文娱体育活动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歌咏、舞蹈、剪纸、绘画、乐器演唱、合唱等课外活动。大根布东小学是日本内滩町的一所小学,学生只有595人,但校内有艺术制作教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多样的工艺品,该校每学年都要举办一次艺术文化节。在德国小学中儿童按艺术美的要求精心布置教室内外,窗上和墙上贴贴有学生自己画的彩色画、习字和照片,走廊上到处是学生自己栽培的花卉,上空挂着学生自己制作的工艺装饰物,五彩缤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艺术美的快乐学习环境。

(4)艺术教育方法个别化。所谓方法个别化,就是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基础上,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主要表现有:一是独立学习。例如,德国有一所小学,在图画课上,教师不规定主题,由学生任意作画,作画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教师则随时提示、检查和讲评。画到一半时,教师坐下来读一篇童话,学生边画边听,这样童话里的人物、鸟儿、花草、各种景物不仅可以丰富儿童作画时的想象力,还能启发学生和老师一起设想童话中的情境,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二是个别指导。德国小学专门开设了辅导课,其目的在于对艺术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要求的艺术教育辅导,这是按学生的基础进行的个别指导。还有一种是按学生兴趣爱好进行个别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多种条件,设置多种情景,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例如,在编织课上,有刺绣、贴花、缝花;在美术课上,有贴画、写生画、剪贴画等等,教师不规定范围,只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进行个别指导;三是小组教学。按照学生艺术才能和兴趣爱好组成小组,为他们制订教学程序,确定教学内容,定时训练,促进发展。在发达国家城市中,假日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街头进行演唱、演奏或作画表演,他们非常强调学校艺术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公众。

(5)艺术师资队伍专业化。在美国,小学艺术师资均在综合大学一级培养,50个州都规定小学所有的教师至少应当取得学士学位。日本、英国、德国小学艺术教师均毕业于综合大学、新教育大学、教育学院、艺术学院等。发达国家的小学艺术教师在大学中受到了良好的艺术教育训练。美国大学把音乐、美术列入了必修的人文学科。日本大学把音乐、美术作为培养小学师资的基础课程。英国在培养小学师资的教育学院和综合大学教育系中也把音乐、美术列入了必修科目。发达国家小学艺术教育的培养已走向了规范化轨道。除此之外,发达国家小学还十分重视社会上的艺术人才,建立了特聘小学教师制度,聘请音乐家、画家来小学从教。如日本各都、道、府、县均设限于本地通用的“特别教师许可证”,使社会上的艺术专业人才在小学艺术教育中发挥作用。

二、从发达国家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走向中得到启示

艺术教育现代化是整个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分析发达国家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及其走向,无疑会对我国小学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大有裨益。我们从发达国家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的分析中可以得到这三方面启示:(1)在思想上,必须形成对艺术教育现代化的共识。要充分认识艺术教育是现代化社会中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和促进社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现代化素质发展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要借鉴发达国家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学生全面实施艺术教育,使学生人人接受艺术教育,个个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使艺术教育真正成为义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要克服在小学艺术教育中专业化、成人化的倾向和“以绘画,唱歌为中心”的纯艺术教育模式。(2)在措施上,必须狠抓艺术教育任务的落实,要像发达国家那样把小学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上。要根据这个目标,加快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的步伐,改革不适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小学艺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一步优化学科性艺术教育,强化活动性艺术教育,活化渗透艺术教育,开发环境性艺术教育,逐步构建面向21世纪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的框架体系。(3)在保障上,必须加强小学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的先导工程和奠基工程,像发达国家那样,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学艺术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当前要通过各种途径尽快解决小学,特别是苏南农村小学中艺术教师数量不足、质量偏差的状况;师范院校在教师培养中要进一步加强音乐、美术学科教学,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教育局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实施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美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有了较快发展,艺术教师队伍严重不足的状况有所缓解,艺术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课外艺术教育活动普遍开展,中小学生的审美素质得到提升。但是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艺术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学校没有把艺术教育摆上应有的位置,艺术课程开课率不足、活动形式单一、教师短缺、资源匮乏等情况不同程度存在着。艺术教育的滞后,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含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下同)艺术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把艺术教育摆上应有的位置

1.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切实把艺术教育摆在学校教育应有的位置上。

2.中小学校艺术教育要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农村学校为重点,实现区域内的均衡发展。要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要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把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融入到生动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中,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自觉精神追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要通过艺术教育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滋养,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基础。

二、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3.开齐开足艺术课程,是保证艺术教育质量的前提。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占总课时的9%-11%(总课时数为857-1047课时),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制订本地区课程实施计划时,应按照上述规定设置艺术类课程,课时总量不得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下限。条件较好的学校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占总课时的11%开设艺术类课程,其他学校开设艺术类课程不低于总课时的9%;其中,初中阶段艺术类课程开课不低于艺术课程总课时数的20%。普通高中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规定,保证艺术类必修课程的6个学分(相当于108课时)。非艺术类中等职业学校艺术类必修课程不少于72课时。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要开设丰富的艺术类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

4.中小学校艺术类课程应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选用国家审定通过的有关教材,并加强教学质量检测。要积极探索艺术课程评价改革,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学生成长档案中,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内容以及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参考依据。

5.要加强艺术教育教研、科研工作。省、市(地)和县(区)要充分依靠本地区教研、科研机构,多渠道配备音乐、美术学科专(兼)职教研员。各地要以条件较好的学校为依托,建立艺术教研基地,定期组织艺术教研活动。

三、开展课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6.开展课外艺术活动要因地制宜,讲究实效。要大力开展小型、灵活、多样的艺术活动,民族地区的学校要积极开展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课外艺术活动。省、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定期举办中小学生艺术节,学校应每年举办一届形式多样的校园艺术节。

7.要加强对艺术活动的管理。任何部门和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媒体或其他社会团体举办的有收费营利行为的艺术竞赛等活动。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等级不得作为学生奖励或升学的依据。

8.组织群体性艺术活动,要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制订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切实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中小学生人身安全。校园内不得出现有悖于素质教育、不利于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文化现象。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艺术教育师资水平

9.各地要根据国家课程方案规定配备艺术教师。城市和有条件的县、镇(乡)学校要以专职艺术教师为主,农村学校可以专、兼职教师相结合,镇(乡)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至少要配备音乐、美术专职教师各一名;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应按规定课时及教学需要配备专职艺术教师。

兼职艺术教师由具有一定艺术基础或艺术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要逐步实行兼职艺术教师培训上岗制度,兼职艺术教师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

10.各地要建立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支持、鼓励城镇学校艺术教师、中青年艺术教师和骨干艺术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可采取“走教”、“支教”、“巡回教学”、“流动授课”、“定点联系”、“对口辅导”等多种形式,解决农村学校艺术教师短缺、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11.各地要针对本地区艺术教师缺额情况,发挥和依托普通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以及教师进修院校等教育机构的资源优势,为本地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校艺术教师。要以提高农村艺术教师质量为重点,把艺术教师培训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教师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艺术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艺术教师应和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艺术教师组织、辅导课外活动应合理计入工作量。

五、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艺术教育教学条件

12.各地要在办学经费中保障用于改善艺术教育设备设施、添置和更新消耗性器材、举办校园艺术活动等经费。要按照相关规定,检查本地本校的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器材的达标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添补有关器材设备,并结合校舍改造、扩建工程等项目,积极创造条件配置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学校要管好、用好艺术专用教室和有关器材,提高使用效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规划、协调下,把艺术教育纳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项目之中,切实改善艺术教育教学条件。

13.各地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缓解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的不足。学校要根据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需要,提供便利条件,支持、鼓励、辅导艺术教师用好教学光盘等多媒体设备,用好农村远程教育网资源,并根据本地实际,不断丰富网络艺术教育资源。

14.各地要依托社会文化场所免费或优惠开放的相关政策,充分开发利用地方和社区的艺术教育资源,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鼓励、支持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艺术教育资源。

六、加强管理,完善艺术教育保障机制

15.各地要加强对学校艺术教育的管理,完善艺术教育保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有管理艺术教育的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配合,建立科学、有序、高效的管理机制。要充分发挥各级艺术教育委员会、教育学会所属艺术学科专业委员会等社团机构的人才资源优势,提高艺术教育水平。

16.要进一步加强艺术教育的督导工作。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将艺术教育列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督导,督促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自觉推进美育和艺术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贫困山区小学艺术教育困境解析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艺术人才培养战略主题的确立和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国教育在艺术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文章以艺术教育在当下的现状为切入点,结合贫困山区艺术调研实际,对高考指挥棒、城乡艺术教育一体化和“全人”教育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破解贫困山区艺术教育的困境。

【关键词】艺术教育;贫困山区;中小学

艺术教育是普通学校实施美育的手段和途径,在文化课学习之余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开展审美教育课程,其目的是建立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国家在九年制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实施艺术教育,旨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艺术素质。但是,我国目前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却因高考而“乱了脚步”。高考是教育过程中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用来招贤纳才的工具,“一考定终身”成为全面检验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如此思维模式下,分数为中心,智育为重心,文化成绩为一元优秀,美育、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等内容势必“靠边站”,艺术教育的相关新课程难以推进。笔者调研发现,在应试教育最终指向高考,而高考又处于强势地位的前提下,许多中小学在实施艺术教育时出现功利化倾向。中小学不少教师甚至校长认为,实施艺术教育最佳途径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自费培训班,培训目的是特长加分,最佳成果是提高学校升学率。许多家长更是曲解艺术教育的本质,认为中小学艺术教育是一门需要花费财力物力的“多余课”,认为艺术教育是“有艺术天分的学生才需接受的专业教育”,这显然与国家在中小学实施艺术教育的初衷相背离。目前,国家教育部门出台了不少关于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政策,推动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但由于这些文件是针对全国性的宏观指导,还没有具体到省市、乡镇的细则落实。至于贫困山区的中小学艺术教育需求,更是无法有效获得政策支持。鉴于此,本文结合实际调研对贫困山区艺术教育提出以下对策。

一、探索“文化成绩+”模式,实现“智育+美育”人才选拔

随着艺术人才培养战略主题的确立和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我国在美育建设方面加强了力度,教育主管部门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精神形成文件贯彻落实。学校将艺术教育放在全新的课程设置中并制定相应政策、组织各类艺术活动,主流媒体将艺术教育放在历史新的起点上正面引导、大力宣传。艺术教育在如此氛围中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困山区因为地理位置的偏远和信息资源的不通畅等因素,其艺术教育无法与城市相比,以至于在实际工作落实过程中,贫困山区的艺术教育问题被“善意忽视”——很多山区中小学不重视艺术的教育教学,绝大多数的山区中小学不能够达到艺术教育改革所要达到的要求,甚至于有很多贫困山区的学校并不设立艺术教育教学。而当地的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的艺术教学也没有考核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贫困山区中小学生得不到符合要求的艺术教育成为常态。诚然,经济不平衡是客观原因,但是抛却客观因素,主观原因却更不容忽视,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高考分数至上),缺乏规范的管理(让步语数外主课),课程计划空洞模糊(只为应付上级检查)。这些问题在贫困山区中小学中普遍存在,阻碍了山区学生素质风貌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教育公平发展的步伐。贫困山区的艺术教育在中国整个基础教育中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阻碍了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根据调查问卷显示,贫困山区学校的艺术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政府教育资金不到位,学校解释政策模糊,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学生家长认知不足,学生整体素质偏低等。但是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发现,个别重点帮扶的贫困山区中小学即使开展了艺术教育课程,却与艺术教育本质内涵南辕北辙:这些中小学将艺术教育改为应试教育“加分单元”,成为少数培训机构帮助学生择区、择校的跳板。这些机构打着发展地区艺术教育的政策招牌,培训学生具备某些特招生所需要的考试技能,极大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当下,我国教育部门对九年制中小学艺术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政策法规,但在高考及各类唯分数论的影响下,艺术教育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技能技术与审美内涵背离、政策研究与教育实践错位失衡等问题。当下社会大环境对教育的唯一评价标准就是升学率,升学率直接决定学校的社会影响和办学质量,升学率成为家长选择学校的唯一标准。而所有的升学率的最终节点都指向了一个位置——高考。为此,笔者呼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更新教育认知观念,探索高考“文化成绩+”改革模式,实现“智育+美育”优质人才选拔途径。唯有如此,才能在根本上解决艺术教育功利化的问题。

二、均衡配置艺术教育师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受到经济文化影响,优秀的艺术教师队伍极易流向相对发达的城市,贫困山区中小学艺术师资明显落后。若想切实解决我国山区中小学艺术教师的来源问题,务必大力推行倾斜性政策,对山区中小学艺术教师给予政策上的优待;若想切实解决山区中小学艺术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问题,务必进一步完善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政策①。笔者结合实际调研发现,个别贫困山区实行的“轮岗制度”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实行“帮扶+进修”政策,凡在城、乡连续任教六年以上或者在艺术领域有突出成果的艺术教师均具有资格参加。具体做法是:城市艺术教师到定点山区支教,乡村(山区)艺术教师到定点城市进修,时间均在1至2年。同时,对轮岗的艺术教师给予一定薪级补贴和晋升渠道。轮岗制度保证了山区艺术教师艺术素养的提高,促进城乡间艺术教育的均衡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让城市中的艺术教育家、艺术教研员走进贫困山区,深入山区中小学基础教育第一线,及时了解基础艺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掌握基础艺术教育的新动向,展开积极的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当前形势下山区中小学艺术教育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艺术教师队伍存在较大的问题。中小学必须进一步整合艺术教师的力量,对学校进行最大限度的调整,完全可以聘请著名的艺术家来学校给学生上艺术课,进一步改革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招生制度。面向最为基础的教育,培养出复合式的新型艺术教师,不断强化艺术教师对艺术课教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②。轮岗制度可以使优秀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发挥,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也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如何才能全面提升艺术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艺术教育问题,还要从提升山区艺术师资队伍素质入手。因此,为了使艺术教师尽快领悟新的课程理念、适应新的课程状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最为长远的计划便是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艺术教师专业素养。山区中小学艺术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师资问题,要切实解决山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师资问题必须从资金角度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救援范畴的相关制度,进一步强化艺术教师的专业培训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大艺术教师培训的力度,运用不同的手段和途径提升艺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同时,鼓励有条件的贫困山区中小学与当地大学建立起教学合作关系——定期把贫困山区中小学艺术教师送到大学接受培训,提升专业技能。贫困山区的中小学艺术教师培训结业后,管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教育部门要根据教育实际情况,为艺术教师交流研讨搭建平台,开展如培训教师互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形成良好的专业和竞争氛围,提高贫困山区中小学教师的自信心和艺术课堂驾驭能力。

三、加强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全面发挥“人”的价值

美国艺术理论家沃尔夫认为:“艺术惠泽于人,而对它我们会毫无隐瞒地展现真正的自我。我们生活的质量、价值观的深刻和理想的远大及其独特性,甚至作为一种文明我们生存的可能性,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取决于艺术在生活、爱和美等方面都给了我们什么。更为重要的是,取决于艺术在人与人之间和我们本身这两方面教给了我们什么。”④艺术教育不是培养艺术家,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实现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全人”价值。鉴于艺术教育实现“全人”的特殊和重要功能,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教育法规保障艺术教育改革及新课程的地位。新课程在原来的音乐美术的基础上增加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内容,拓展了艺术教育的范围。同时增加艺术课程的课时量,可以保证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提升。贫困山区中小学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足、开好艺术课程。同时,也要根据贫困山区实际,因地制宜,促进课程与地方优秀艺术资源的融合。以云南金平县贫困山区调查为例,云南的民族舞蹈历史悠久,贫困山区少数民族更是通过舞蹈向世人传递着民族特色文化。但是,由于金平县山区经济发展的滞后和思想观念的陈旧,少数民族戏剧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始终未得到应有重视。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可将民族民间戏剧舞蹈结合到中小学艺术课堂教学中,由专业教师和相关机构进行统一的编辑并制定出相应的课时计划。并针对各民族不同的风格特点给予指导训练和发掘,让学生自编自演自导,多感官参与,将技术性与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而学生通过教师课堂丰富立体的知识讲授,深层次地认识民族戏剧舞蹈的内涵,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这种将地方优秀的艺术特色融入到艺术课程的实践,走山区艺术教育的特色之路,对学生、对地方艺术来说是“双赢”。

结语

山区在我国有极大的比重,加强贫困山区的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实现新发展的必然路径。而加强贫困山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路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艺术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笔者在此希望广大有识之士加入到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为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和繁荣出一份力。

作者:戴谨忆 谢峰 王佩洪 单位:金平县人民政府网络办公室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贫困山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困境探析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艺术人才培养战略主题的确立和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国教育在艺术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文章以艺术教育在当下的现状为切入点,结合贫困山区艺术调研实际,对高考指挥棒、城乡艺术教育一体化和“全人”教育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破解贫困山区艺术教育的困境。

【关键词】艺术教育;贫困山区;中小学

艺术教育是普通学校实施美育的手段和途径,在文化课学习之余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开展审美教育课程,其目的是建立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国家在九年制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实施艺术教育,旨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艺术素质。但是,我国目前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却因高考而“乱了脚步”。高考是教育过程中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用来招贤纳才的工具,“一考定终身”成为全面检验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如此思维模式下,分数为中心,智育为重心,文化成绩为一元优秀,美育、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等内容势必“靠边站”,艺术教育的相关新课程难以推进。笔者调研发现,在应试教育最终指向高考,而高考又处于强势地位的前提下,许多中小学在实施艺术教育时出现功利化倾向。中小学不少教师甚至校长认为,实施艺术教育最佳途径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自费培训班,培训目的是特长加分,最佳成果是提高学校升学率。许多家长更是曲解艺术教育的本质,认为中小学艺术教育是一门需要花费财力物力的“多余课”,认为艺术教育是“有艺术天分的学生才需接受的专业教育”,这显然与国家在中小学实施艺术教育的初衷相背离。目前,国家教育部门出台了不少关于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政策,推动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但由于这些文件是针对全国性的宏观指导,还没有具体到省市、乡镇的细则落实。至于贫困山区的中小学艺术教育需求,更是无法有效获得政策支持。鉴于此,本文结合实际调研对贫困山区艺术教育提出以下对策。

一、探索“文化成绩+”模式,实现“智育+美育”人才选拔

随着艺术人才培养战略主题的确立和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我国在美育建设方面加强了力度,教育主管部门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精神形成文件贯彻落实。学校将艺术教育放在全新的课程设置中并制定相应政策、组织各类艺术活动,主流媒体将艺术教育放在历史新的起点上正面引导、大力宣传。艺术教育在如此氛围中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困山区因为地理位置的偏远和信息资源的不通畅等因素,其艺术教育无法与城市相比,以至于在实际工作落实过程中,贫困山区的艺术教育问题被“善意忽视”——很多山区中小学不重视艺术的教育教学,绝大多数的山区中小学不能够达到艺术教育改革所要达到的要求,甚至于有很多贫困山区的学校并不设立艺术教育教学。而当地的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的艺术教学也没有考核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贫困山区中小学生得不到符合要求的艺术教育成为常态。诚然,经济不平衡是客观原因,但是抛却客观因素,主观原因却更不容忽视,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高考分数至上),缺乏规范的管理(让步语数外主课),课程计划空洞模糊(只为应付上级检查)。这些问题在贫困山区中小学中普遍存在,阻碍了山区学生素质风貌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教育公平发展的步伐。贫困山区的艺术教育在中国整个基础教育中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阻碍了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根据调查问卷显示,贫困山区学校的艺术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政府教育资金不到位,学校解释政策模糊,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学生家长认知不足,学生整体素质偏低等。但是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发现,个别重点帮扶的贫困山区中小学即使开展了艺术教育课程,却与艺术教育本质内涵南辕北辙:这些中小学将艺术教育改为应试教育“加分单元”,成为少数培训机构帮助学生择区、择校的跳板。这些机构打着发展地区艺术教育的政策招牌,培训学生具备某些特招生所需要的考试技能,极大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当下,我国教育部门对九年制中小学艺术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政策法规,但在高考及各类唯分数论的影响下,艺术教育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技能技术与审美内涵背离、政策研究与教育实践错位失衡等问题。当下社会大环境对教育的唯一评价标准就是升学率,升学率直接决定学校的社会影响和办学质量,升学率成为家长选择学校的唯一标准。而所有的升学率的最终节点都指向了一个位置——高考。为此,笔者呼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更新教育认知观念,探索高考“文化成绩+”改革模式,实现“智育+美育”优质人才选拔途径。唯有如此,才能在根本上解决艺术教育功利化的问题。

二、均衡配置艺术教育师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受到经济文化影响,优秀的艺术教师队伍极易流向相对发达的城市,贫困山区中小学艺术师资明显落后。若想切实解决我国山区中小学艺术教师的来源问题,务必大力推行倾斜性政策,对山区中小学艺术教师给予政策上的优待;若想切实解决山区中小学艺术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问题,务必进一步完善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政策①。笔者结合实际调研发现,个别贫困山区实行的“轮岗制度”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实行“帮扶+进修”政策,凡在城、乡连续任教六年以上或者在艺术领域有突出成果的艺术教师均具有资格参加。具体做法是:城市艺术教师到定点山区支教,乡村(山区)艺术教师到定点城市进修,时间均在1至2年。同时,对轮岗的艺术教师给予一定薪级补贴和晋升渠道。轮岗制度保证了山区艺术教师艺术素养的提高,促进城乡间艺术教育的均衡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让城市中的艺术教育家、艺术教研员走进贫困山区,深入山区中小学基础教育第一线,及时了解基础艺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掌握基础艺术教育的新动向,展开积极的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当前形势下山区中小学艺术教育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艺术教师队伍存在较大的问题。中小学必须进一步整合艺术教师的力量,对学校进行最大限度的调整,完全可以聘请著名的艺术家来学校给学生上艺术课,进一步改革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招生制度。面向最为基础的教育,培养出复合式的新型艺术教师,不断强化艺术教师对艺术课教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②。轮岗制度可以使优秀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发挥,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也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如何才能全面提升艺术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艺术教育问题,还要从提升山区艺术师资队伍素质入手。因此,为了使艺术教师尽快领悟新的课程理念、适应新的课程状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最为长远的计划便是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艺术教师专业素养。山区中小学艺术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师资问题,要切实解决山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师资问题必须从资金角度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救援范畴的相关制度,进一步强化艺术教师的专业培训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大艺术教师培训的力度,运用不同的手段和途径提升艺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同时,鼓励有条件的贫困山区中小学与当地大学建立起教学合作关系——定期把贫困山区中小学艺术教师送到大学接受培训,提升专业技能。贫困山区的中小学艺术教师培训结业后,管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教育部门要根据教育实际情况,为艺术教师交流研讨搭建平台,开展如培训教师互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形成良好的专业和竞争氛围,提高贫困山区中小学教师的自信心和艺术课堂驾驭能力。

三、加强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全面发挥“人”的价值

美国艺术理论家沃尔夫认为:“艺术惠泽于人,而对它我们会毫无隐瞒地展现真正的自我。我们生活的质量、价值观的深刻和理想的远大及其独特性,甚至作为一种文明我们生存的可能性,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取决于艺术在生活、爱和美等方面都给了我们什么。更为重要的是,取决于艺术在人与人之间和我们本身这两方面教给了我们什么。”④艺术教育不是培养艺术家,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实现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全人”价值。鉴于艺术教育实现“全人”的特殊和重要功能,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教育法规保障艺术教育改革及新课程的地位。新课程在原来的音乐美术的基础上增加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内容,拓展了艺术教育的范围。同时增加艺术课程的课时量,可以保证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提升。贫困山区中小学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足、开好艺术课程。同时,也要根据贫困山区实际,因地制宜,促进课程与地方优秀艺术资源的融合。以云南金平县贫困山区调查为例,云南的民族舞蹈历史悠久,贫困山区少数民族更是通过舞蹈向世人传递着民族特色文化。但是,由于金平县山区经济发展的滞后和思想观念的陈旧,少数民族戏剧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始终未得到应有重视。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可将民族民间戏剧舞蹈结合到中小学艺术课堂教学中,由专业教师和相关机构进行统一的编辑并制定出相应的课时计划。并针对各民族不同的风格特点给予指导训练和发掘,让学生自编自演自导,多感官参与,将技术性与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而学生通过教师课堂丰富立体的知识讲授,深层次地认识民族戏剧舞蹈的内涵,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这种将地方优秀的艺术特色融入到艺术课程的实践,走山区艺术教育的特色之路,对学生、对地方艺术来说是“双赢”。

结语

山区在我国有极大的比重,加强贫困山区的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实现新发展的必然路径。而加强贫困山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路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艺术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笔者在此希望广大有识之士加入到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为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和繁荣出一份力。

作者:戴谨忆 谢峰 王佩洪 单位:金平县人民政府网络办公室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实施的现状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艺术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了大众的关注然而我国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较为落后表现为:艺术教育在学校课程设置中被忽视艺术教育设备及场所短缺教师对艺术课的授课水平不高家长忽视艺术教育因此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要不断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促进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让农村学生也全面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状;策略

一、艺术教育概述

(一)艺术教育的内涵

艺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时以艺术课程为常规形式同时艺术教育是发展学生美育和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它可以使学生实现自身的美化完善自我人格另一方面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艺术和审美素养小学艺术教育属于普通教育、基础教育的范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1]艺术教育的内容不局限于传统形式的音乐、美术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农村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必须重视美育艺术教育是美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实施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农村小学中开展艺术教育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使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我国艺术教育的推行中农村小学处于劣势目前我国农村艺术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与城市的小学艺术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教育部自2015年起将艺术教育考试成绩纳入小升初的成绩要求这对在艺术教育方面比较薄弱的农村小学来说加强艺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农村小学中推行艺术教育可以有效地推进农村小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促进我国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状

(一)艺术教育在学校课程设置中被忽视

据调查目前很多农村小学仍然把音乐、舞蹈、美术等课程看作可有可无的“副科”或“杂课”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艺术课但周开课数未达到国家规定的3节以上有的学校虽然在课表上有艺术课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敷衍了事或直接改成了学生的唱歌课、画画课有的艺术课程被其他主要课程如语文、数学等挤占也有一些艺术课成了学生的自习课安排的音乐课、美术课等有时形同虚设个别学校更是不开设艺术课程这使得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艺术教育

(二)艺术教育设备及场所短缺

在目前的农村小学中艺术教育的设备配置在“普九”“普图”“普实”的教育背景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有一些学校存在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一些艺术教育教学的设备遭到损毁或流失不能保证农村艺术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更有一些农村小学因为缺乏艺术课所需要的设备而无法开展艺术教育的课程农村学生希望有专门的艺术教育教室教室里配备他们喜欢的乐器或其他设备然而农村学校不能满足学生对艺术教育设施和教学设备的需求

(三)教师对艺术课的授课水平不高

目前的农村小学中艺术教育教师的素养程度普遍不高有的教师从事艺术教育之前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训练指导学生实际训练的能力十分有限有的教师虽然经过系统的学习但是艺术教育的能力并不突出很多教师的感受能力只停留在能够认识简单的曲谱和能画一些简笔画的水平教学的方法单一认为音乐就是唱歌美术就是画画这远不能适应艺术教育的需要

(四)家长忽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

在目前的农村地区学生家长思想较为封闭知识水平较低对孩子的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如何让孩子学习艺术而且由于应试教育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占据着重要地位许多农村学生的家长仍然受其影响过分关注孩子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学习而对艺术课程“不管不问”认为孩子对音乐、美术等课程可学可不学在态度和行为上的轻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且他们对学校开设的一些艺术活动不参与、不支持造成了农村艺术教育的困境

三、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改进对策

(一)学校的配合

1.开足、开齐、开好艺术课

针对艺术教育中学校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农村小学应充分了解国家课程标准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将艺术课程开足、开齐和开好农村小学的领导应在思想和行动上重视不能将艺术课程当成“杂课”或“游戏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2]在教学的形式上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在艺术课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师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积极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创设机会让艺术课程的教师相互交流和学习

2.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设备配置是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课程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为了加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农村学校应积极把握“普九”成果的契机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设施建设配齐各类音乐、舞蹈、美术等教学器材使学校拥有开设艺术课程的条件同时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根据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一方面学校要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促进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设备配齐、配好另一方面通过“自力更生”发挥地区特色利用本地区社会文化资源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艺术课程并自制有特色的教学用具和教学器材

3.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

学校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农村小学中丰富多彩的艺术节和文艺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艺术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在农村小学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艺术节或开展一系列艺术教育的活动创设学生艺术教育的氛围进而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艺术活动小组开展舞蹈表演、美术作品展、歌唱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受到艺术的熏陶进而开阔农村小学生的视野推动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4.重视师资的选用和培训

农村小学要重视艺术类特长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在培训的方法上可采用专职培训和自学、不断进修、集中培训等方式优化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第一可以从农村学校的教师资源中选拔愿意从事小学艺术教育且有一定基础的年轻教师到高校进行专业的学习培训进一步充实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教师资源第二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学校可以邀请艺术教育的专家进行授课或让艺术教育教师观摩优质教学视频使艺术教育教师有机会学到较为系统、实用的专业知识

(二)家长的支持

1.转变思想观念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促进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的根源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农村地区家庭条件有了一定的改观学生家长应该转变从局部、眼前利益出发的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多关注孩子的素质教育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为此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时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爱好、特长等因素不断提高认识进而从思想上支持孩子的艺术学习和发展

2.积极创设条件

家长要重视子女的艺术教育积极培养孩子对于艺术课程以及各类艺术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对于学校及地区组织的艺术活动应该按照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参加需要家长配合时不能认为那些是无用的而是要同孩子一起参与到活动中家长在家庭中要提供给孩子一些塑造艺术素养的条件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家庭条件能负担起的乐器这样既可以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又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孩子在家期间不应逼迫孩子只学习文化知识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而应该让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

(三)学生的努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农村很多学生没有机会体会到艺术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因而大部分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兴趣不够浓厚针对农村现有条件一方面小学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介培养自身艺术素养另一方面在学校中可以形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互动学生在艺术课程及艺术活动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对教师的依赖和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寻求自身发展发挥自身爱好、特长的观念和行为促进自身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

作者:史颖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小学艺术教育舞蹈教学思考

一、舞蹈教学的概念

“舞蹈教学”是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受教育者掌握舞蹈知识与技巧、提高舞蹈修养的过程。它是一种通过传授舞蹈理论与技能来促进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及加速舞蹈文化得到普及的重要手段。

二、舞蹈教学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舞蹈教学作为艺术教育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艺术教育的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舞蹈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为达到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舞蹈的目的,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不断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舞蹈教学具备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牢牢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其能够充分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最终产生对艺术的兴趣,为今后的艺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最终让艺术学习成为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二)舞蹈教学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艺术教育对人的道德情操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同样,舞蹈教学在其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形式上也都具备此功能。首先,舞蹈教学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并配上复合意境的音乐来塑造出各种舞蹈形象,让学生在学习、训练及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善的一面。其次,舞蹈教学一般在学习、训练、排练及表演上都是严格进行的,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团结协作精神、顽强拼搏的精神及坚韧的意志品质的养成。因此,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大大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三)舞蹈教学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我们知道,舞蹈教学是集教学、训练、排练及表演等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一门关于人体动作及形态练习的课程,基本功的训练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基本功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等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美的体型。另外,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高峰期,通过带有强度的身体锻炼,能够促进学生身体上肢及下肢力量的增强。由此可见,舞蹈教学是具备提高身体素质功能的。

(四)舞蹈教学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艺术教育是一种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与理解,并培养艺术表现力及创造力的教育形式。同样,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舞蹈教学在此方面也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舞蹈教学中,教师教授学生优美的动作姿态,并配上音乐旋律,塑造了优美的舞蹈形象,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这也就是所谓的美育教育。经过长时间的美育教育,学生的形体美和内心美就会逐渐达到统一,从而,审美能力得到不断地提升。

(五)舞蹈教学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舞蹈教学是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指导学生针对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索与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及自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激发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能不断地保持积极学习的状态,学生才能越学越轻松,教师才能越教越轻松。从而,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出优秀的舞蹈苗子。

(六)舞蹈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舞蹈教学的内容一般会富有丰富的情感及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在舞蹈教学与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不断创设愉悦、合理的教学氛围,适时引导学生多探索,鼓励学生多思考,灵活采用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促进知识、技能与创造能力相结合,以此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由此可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的的教学方式,才能够提高我国艺术教育领域的完善性,才能为我们的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实用型艺术人才。

三、结论

总之,艺术教育的主要作用是能将知识与技能巧妙地融入到学生体验艺术的美妙中,同时,舞蹈教学的关键是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完善自己的审美意识,激发出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增强身体素质。同时,为了使舞蹈教学在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发挥更出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革新,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做到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

作者:范芳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共享教育下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对策

一、加大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投入

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应试教育的现实中,学校对于艺术教育的投入还远远不够,教师、教学设施、有关的艺术书籍等基本的教学资源无法满足中学生实际需要,也严重阻碍了中小学生对于艺术类相关课程的兴趣。例如,在学校中的音乐教育往往是“听听歌”,起一下放松一些学习压力的作用。有的学校在临近考试前,往往占用音乐课的时间,加班补习文化课程。在共享教育背景下,必须对中小学校的艺术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加大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投入。一方面,有关政府部门加大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资金投入,以政府资金带动社会资金对艺术教育的关注,尤其是农村或是偏远地区,可以帮助当地建立有关艺术类的图书馆、资料室等。另一方面,加薪聘请具有专业技能的优秀的艺术类教师,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加快艺术信息的传播。此外,教师、家长和学生也要转变观念,切莫将艺术课程当作“无用的”或是“浪费时间的”学科,鼓励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艺术上。

二、促进中学校与高校的互动

共享教育背景下,更多的是知识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双方或是几方的相互合作,促使多方得到“共赢”。对于中小学艺术教育而言,应当增加与高校尤其是艺术类院校的合作。高校尤其是艺术类院校的艺术教育资源较为丰富,中小学可以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中学校与艺术类院校的合作,促进双方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一方面中小学可以为高校的学生提供实习的岗位,增强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高校学生对艺术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在艺术院校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参与及帮助下,可以增加中小学艺术教师和中小学生对于艺术知识的了解,增加中小学生对于艺术的浓厚兴趣。同时,艺术类院校可以将一些书籍或是教学设备赠予中小学,丰富中小学关于艺术的资料库和教学设施。

三、加快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网的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上的艺术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发展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共享教育的背景下,艺术教育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艺术教育网络的建立,缩短了地域的距离,拉近了发达地域与农村或是偏远地区的交流,最先的艺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可以遍布全国各个角落,从而整体提升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教学水平,进而促进了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艺术教育网络的建设有助于快速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准的艺术教师。在教育网络上拥有优秀教师的讲座、名师和名校网络课堂等,可以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年轻教师可以通过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快速地武装自己,减少教学中的弯路,消除年轻教师的失落、自信心不足等消极情绪。此外,在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网的建设还要重视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有效联系,进而实现艺术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

四、积极整合社会中的艺术教育资源

中小学在丰富自身艺术教育资源平台建设的同时,要重视整合社会中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博物馆、科技馆、戏剧院、图书馆、公园、展览馆、音乐厅等文化场所中都承载着多种多样的艺术资源,对补充中小学艺术教育资源、提升中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中小学生对于艺术的兴趣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要善于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科技馆、戏剧院、图书馆、音乐厅等文化场所,让学生在艺术殿堂中受到感染与熏陶。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中,在社区建设中不断提高学生对于艺术的兴趣。总之,在共享教育的背景下,中小学校要充分发掘各个方面的艺术教育资源,同时促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通过资源、教育的共享,促进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

作者:王芳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乡镇小学艺术教育教学发展

艺术教育是施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腕,对促进先生片面开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呼吁关注艺术教育,特别是乡村学校的艺术教育成绩。乡村小学受各方面要素的制约,艺术教育十分单薄,艺术教育现状与古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实践施行进程中往往得不到注重,给乡村学校的安康开展带来了阻力。乡村艺术教育得不到普及和开展,先生的素质就得不到进步,片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上面就相关文献对乡村小学艺术教育情况停止综述。

一乡村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的现状

1.对艺术教育的注重不够

不少学校正艺术教育注重不够,缺乏正确的看法,以为艺术课可上可不上,随意看待,复杂应付。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艺术课,但形同虚设,随意性较强,常常被主课占用,一学期没有上过几节艺术课,使先生不能承受应有的艺术教育,形成大少数的乡村孩子缺乏艺术知识和技艺,先生的艺术素养低。

2.专业师资队伍紧缺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员的质量决议着先生的质量,教员的程度决议着先生的程度。艺术课程师资力气严重缺乏是形成现状的缘由之一。乡村小学,受过艺术专业化、零碎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员为数甚少,很多艺术课教员都是半路出家,对音乐、美术等专业知识理解甚少。有的学校艺术课教学根本上是由非艺术学科教师兼任,由于教员程度无限,严重制约了小学艺术课程的开展,使得艺术教育开展不均衡。没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又怎能完成艺术教育的正常化?

3.条件制约,教学设备充足

全国政协委员于海曾这样慨叹:“在下国有50多万所乡村中小学校,1.4亿多中小先生,80%以上的学校没有艺术课的公用教室,由于没有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所以基本没有才能添置艺术教育器材。”学校正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艺术教学设备粗陋、配置缺乏,有的学校能有电子琴、画夹、颜料等教学器具就不错了,更不必讲能装备音乐、美术公用教室;有的学校管理不善、运用不当,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展开,严重障碍乡村艺术教育的展开,更谈不上展开艺术理论活动。

二乡村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的对策

针对上述乡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在下以为从以下六个方面动手效果较好。

1.转变观念,进步对艺术教育的看法

学校艺术教育是面对全体先生的普及教育,学校指导和教员应坚决信心,树立起正确看待艺术教育的思想,从思想看法上到位,充沛看法艺术教育在施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位置,尊重艺术,尊重艺术教育,保护艺术人才,构成良好气氛。

2.保证经费投入,增强教学设备等硬件建立

器材的配置是展开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施行艺术教育的物质根底。多渠道争取艺术教育投入,加大器材设备的装备力度,改善教学条件,为艺术教育任务的展开提供硬件保证。学校可充沛调动艺术教员的积极性,鼓舞他们自制一些合适本身教学特点的艺术教学用品,补充教学设备的缺乏,为乡村孩子也能走入庸俗的艺术殿堂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3.健全组织机构,增强师资队伍建立

配好艺术教育师资,树立绝对波动的、合格的艺术师资队伍。一方面是针对现有艺术教员,增强培训任务,进步教员的教学技艺和程度,使教员尽快顺应学校艺术教育的久远需求;另一方面录用教员时以专业技艺为规范,同时统筹录用人的综合素质。采用多渠道培育方式,壮大艺术教员队伍,建立一支有敬业肉体、有较强业务才能的主干教员队伍。

4.深化变革,狠抓艺术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仍然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应严厉依照国度规则的教学目的与方案要求开足艺术课程,常常反省督导,保证艺术教学落到实处。教员应仔细研究《艺术课程规范》,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明白艺术学科的教学目的,深化艺术教育变革,增强艺术教学研讨,积极展开艺术教研活动,互相交流经历,运用多种方式的教学办法和先进的教学手腕,构建生动生动的艺术课堂教学形式,激起先生的学习兴味,进步艺术学科教学质量。

5.活泼校园文明活动,为艺术教育营建良好的气氛

进步先生的音乐素质,需求学校为他们营建一个良好的气氛。经过校园文明活动进步先生的音乐素质是无效的途径。学校可成立各种兴味小组,鼓舞先生依据本人的相应根底、专长和喜好自愿参与,常常性地展开丰厚多彩的艺术活动;活期举行校园艺术节,展开歌唱、舞蹈、绘画、工艺制造等多种方式的艺术活动,为先生特性化和片面开展提供宽广的天地。此外,组织先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竞赛、让先生积极参与社会理论,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理论严密结合起来。经过这些活动,丰厚先生的肉体生活,使先生在理论中不时开展专长,先生的音乐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失掉进步。

6.应用资源,量体裁衣地展开乡村艺术教育

乡村的自然环境是珍贵的艺术教育资源,学校应充沛应用外部和内部环境所包含的艺术功用,切合外地实践,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思索先生的本体特性,从他们熟习的艺术方式动手展开无效的艺术教育活动。如:结合外地的景色等停止素描活动。平常可向社会和家长展现艺术教育的效果,宣传艺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位置。经过这些资源,激起先生的兴味、进步先生的艺术程度,为先生特性化和片面开展提供宽广的天地。

乡村艺术教育的终点较低,决议了乡村小学的艺术教育之路更困难。俺们要从实践动身,发明条件,营建良好气氛,着力专长师资队伍的建立,让乡村小学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一样承受艺术的陶冶,享用优质教育,走在同一同跑线上,让艺术之花开遍乡村小学校园。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小学艺术教育资源整合研究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资源整合

1优先发展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优先发展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艺术教育不单单会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而且还具有体育、德育、智育等其他教育的价值和功能。通过艺术教育能够提高青少年儿童对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等多种形式美的创造、欣赏、鉴别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艺术教育无论是对于农村学校,还是对于城市学校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了义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1]。目前,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情况还不尽人意。如何将潜藏在农村的艺术教育资源进行大力地开发建设,加快实现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资源的发展步伐和整合力度,是全面实现农村教育和谐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尽快实现我国艺术教育平衡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特色艺术资源,开发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资源是推动农村艺术教育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小学艺术教育应充分重视当地的传统艺术资源,如民间音乐、民间歌舞、民间美术、工艺、传统武术等,经过分析整理后合理地引入到小学艺术教育系列课程中去。艺术教育系列课程不仅包括音乐、美术课程,也包括语文、历史、思想品德、体育等课程;艺术教育不仅指课堂教学,也包括课余活动和社会艺术实践,甚至延伸至家庭艺术教育等环节。应从文化艺术的大环境中将各个环节整合起来,统一联动,形成一个有机的、立体的小学艺术教育体系[2]。

1.2优先发展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礼记•内则》上载:“十有三年,学乐、颂诗、舞勺,成童舞象。”中国自古以为就有着重视少年儿童艺术教育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年儿童的艺术教育工作,新的义务教育艺术系列课程(艺术、音乐、美术、体育)标准就强调,及时开展小学艺术教育尤为紧迫,这将关系着少儿艺术的潜质开发与全面发展,关系着少儿品德、身体、意志、智力、心理各个方面的成长。而在农村艺术教育方面,由于交通、观念、投入等各个方面的原因,我们欠账很多,在当前教育经费充足,国家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环境下,加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条件已经到来。通过对皖北多个农村小学为实际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小学主要存在着艺术专业师资力量匮乏,艺术教育理念存在偏见,艺术教学设备短缺,学生、家长认识模糊,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资源缺乏整合等问题,其中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资源缺乏整合是较为主要的原因。

2确定农村艺术教育资源整合的基本原则

农村艺术教育资源具有本土性、多样性和生活性三个主要特性。农村艺术,我们通常表述为乡土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属于典型的民族传统艺术,是一定区域内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典型的表现为:东北的二人传,河南的豫剧,安徽的黄梅戏等等,这些都是成熟的已经被整合的地方文艺形式,随着国家对传统的文化的重视,很多农村本土艺术资源正在被发现和利用,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得到重视和国家财政资助,这些农村艺术是典型的“生产者的艺术”,具有鲜明的多样性和本土性特征,而要很好的将这些传统的地区文化艺术资源变成小学艺术教育资源,并发挥作用,甚至达到发扬的作用,就需要我们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农村文化艺术资源的整合,通常应注重三个基本原则,即经济实用、因地制宜和资源共享等。而在整合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重视农村艺术教材的编印,更应该注重这些传统文化的师资力量建设,比如一些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已经面临着无力推广,无学生可教的局面,这里面可能有多重原因,但传统文化艺术教育队伍的培养才是教育资源开发的关键和瓶颈因素,这应该是我们对农村艺术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艺术教育资源这个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其内容不仅仅指艺术教材、艺术形式和艺术规范等,还应包括艺术教育的主体:学生,载体:学校以及艺术存在、发展的环境等,这些都是我们进行艺术教育资源整合的基础和条件。比如在皖北农村,我们看到唢呐、快板、舞蹈等很多这种形式,而在河南省豫剧在农村则有强大的市场。因此,综合来讲,我们从农村艺术教育资源的存在形式来看,可以将它一分为二,即艺术依附的载体“物”的资源和艺术传承、传播的载体“人”的资源。

3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资源整合的路径

3.1“物”的教育资源的整合开发“物”的资源的开发指的是农村乡土艺术教材资源、教学形式资源以及教学设备和场地资源的开发。农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生产工具以及民间故事和庙堂演奏等等都属于地区独有的、珍贵的艺术资源。农村的艺术教师要善于从传统的文化资源中来挖掘这些隐藏其中的艺术教育资源,做到本土艺术形式与经典艺术理论的相互支撑和互为促进,提升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从而又让新的艺术形式有扎实的根基。对于儿童艺术教育,这种本土文化艺术形式,更容易为他们创设一种体验型的学习环境,从而唤起他们的自身体验,让每一位学生接触并参与这种艺术活动,体验和感受地方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艺术教育学习的兴趣和渴求,有利于让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水平快速达到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农村的庙堂演奏、民间故事、文化娱乐、生活习俗、生产工具、风土人情等等都是极为珍贵、具有保存价值的艺术资源。农村艺术教师要善于挖掘,将课本艺术知识与本土艺术知识结合起来,用独具地方特色和乡土环境的艺术形式来为学生营造出一种体验型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感受和体验到地方的艺术魅力,唤起他们的自身体验,让他们能够通过地方传统艺术文化的滋润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和璀璨艺术,最终达到激发他们学习艺术的积极性和兴趣的效果,这对于本土艺术文化的传承会起到较为有利的作用[3]。农村艺术教育资源如同其他教育资源一样,不仅仅只涵盖教材内容,还涵盖了包括大自然、社会、学校、学生在内的所有能够有利于实现教育目的和达到课程标准的教育资源。

3.2“人”的教育资源整合开发人的作用是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资源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其基本前提,只有农村艺术教师都具备了一定的农村艺术资源开发能力后,才有可能会利用、开发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资源。农村小学艺术“人”的教育资源是指那些能与艺术资源相接触的人,包括村民、家长、民间艺人、学生(艺术学习的主体)、教师(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主体),这些资源都是利用、开发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资源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对于“人”的教育资源的开发。

就我国的地域情况而言,经济相对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艺术教育资源开发的状况比中西部地区要好,城市地区的状况比农村地区要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或农村地区缺乏艺术教育资源,相反,这些地区的艺术教育资源较之东南部或城市地区的艺术教育资源来说,更具地方特色和传统色彩,更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的本根性。我国目前主要是严重缺乏运用、开发、识别艺术教育资源的能力和意识。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如桐乡第二实验小学、杭州采荷一小、浙江省海宁市斜桥镇中心小学等一部分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不但艺术资源十分丰富,而且还可以利用当地雄厚的财政实力来较好地开发他们的农村艺术教育资源。皮贴画、灯彩、腰鼓、剪纸、皮影戏等一系列的民间艺术,都已经成为了这些农村小学十分珍贵的艺术教育资源。海宁市斜桥镇中心小学以农村小学艺术教育为切入点,以海宁传统民间特色艺术为重点,以本校、本土为载体,通过“创新与传统”、“发展与继承”、“现代与古典”等多种形式的结合,来培养学生艺术情操,促进学生与民间艺术亲密接触,经过了多年的奋斗和努力,已经将海宁市斜桥镇中心小学初步建设成为了乡土艺术教育特色学校[4]。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很难有充裕的资金来开发和挖掘当地的艺术教育资源。如何通过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来促进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这就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讨。

总之,针对当前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资源现状,从“物”与“人”的角度来发现和挖掘新的艺术教育资源,拓展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资源整合开发的相关途径,建立契合地方实情的农村小学艺术教育体系,从而推动农村小学艺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鄢秀丽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