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药物类论文

药物类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23 09:24: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药物类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药物类论文

药物论文:面向药物分析专业本科学生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是药物分析课程中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为了将药物分析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成有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药物分析专门人才,率先进行了一系列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效果良好,即将推广到全校其他药学相关专业的教学中。

关键词: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教学改革;药物分析专业本科学生

2011年中国药科大学率先增加药物分析本科专业,2012年沈阳药科大学增设药物分析本科专业。药物分析本科专业旨在培养能够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级药物分析专门人才,药物分析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药物临床应用等方面工作。药物分析学是药物分析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专业课程,药物分析实验在药物分析课程中占很大的比重,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药物分析学在化学、医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过程中,逐步突破传统的“方法学科”的固有定位,不断探索从“服务支撑”向“创新引领”的战略转变。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2014年,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心获得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资助,面向2012级药物分析专业本科学生进行系统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进而向全校各专业推广应用。

一、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现状和局限性

1.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传统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内容以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为主,实验内容可以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药物分析实验方法,便于对理论知识的回顾。随着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升,设计性实验逐渐在实验教学中开设,但由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单一,并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目前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一般是由教师通过PPT教学结合教师实验操作示教的模式将实验过程简述后,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实验,但学生可能会简单模仿,照单抓药,对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没有消化梳理,达不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3.现代分析仪器使用的局限性。虽然学校已经为药物分析实验教学配备了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大型分析仪器,但由于受到教学经费的限制,配置数量有限。学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该仪器,这就限制了学生对现代分析仪器操作能力的训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4.实验成绩考核方式的局限性。目前药物分析实验的考核方式是教师根据学生每次实验的理论知识预习情况、实验过程中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书写等方面给出实验成绩,学生们存在互相参考甚至互相照抄的情况,不能达到激励学生学习和全面考核学生实验技能的目的。

二、实验教学改革内容

1.精x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实验内容。采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药物分析实验》为教材,精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类型主要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同时还增加了开放性实验;实验内容包括原料药和制剂的鉴别试验、检查、含量测定以及全检验;分析技术包括容量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这些实验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

2.采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教学模式。(1)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课前,在实验员教师的指导下,将学生分成小组参加与试剂配制、仪器调试等实验准备工作。这种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2)加强学生实验前的预习环节。实验课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书写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存在问题,要求学生用流程图描述主要操作步骤和仪器使用方法。实验课上教师针对实验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提问,必要时进行测验,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采用虚拟实验和真实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虚拟实验是指借助多媒体、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在计算机上营造的一种软硬件操作系统,它可以辅助传统实验操作环节。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将药物分析实验中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的操作制成虚拟实验教学软件,学生可以利用此软件完成一些预定的实验项目。学生能够突破传统实验对“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利用虚拟实验软件操作仪器,从而提高药物分析实验的教学效果。另外,我们还将虚拟实验软件放在网络课程中,学生可以在药物分析实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时,对仪器设备重复进行虚拟实验软件的操作,便于熟悉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达到熟练掌握仪器使用的目的。(4)采用药物分析实验视听教材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技能。视听教学可以形象地显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省时高效地达到了教学目的。视听教学可以丰富传统文字语言教学的不足,突破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我们将所有实验内容制成影像资料,通过精细的剪辑和制作,编写一套药物分析实验视听教材。在实验课教学课堂上循环播放,学生操作技能更加规范,大大提高了药物分析实验的教学效果。

3.采用评价更加全面的考核方式。为了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对药物分析专业学生举行药物分析实验考试。考试分为两部分,即笔试和实验操作。笔试采用闭卷形式,考查学生对实验内容特别是操作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20%;实验操作考试内容为高校液相色谱仪的操作,首先将实验关键步骤作为量化指标,给出合理的打分系统,考试时,每个学生一台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独立操作,每位监考教师负责4名学生打分工作,最终给出实验操作考试成绩,此部分占总成绩的20%;平时实验报告成绩占50%。综合3部分成绩给出最终的药物分析实验成绩,确保能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

4.设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开放性实验。为了培养合格的药物分析本科专业毕业生,我们设置了开放性实验。开放实验由教师根据实验室实际能力选择实验内容,如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和片剂质量标准制定”,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然后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组4名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讨论修改方案中的不足之处,最后由学生独立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通过开放性实验的设置,让学生初步接触科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依托校园网,在相应的板块设立药物分析开放式实验教学专题区,通过一套网络版的实验室管理软件系统实现了药物分析实验室的全面开放。

三、结语

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通过对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分析本科专业(2012级)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在期末考试中药物分析成绩的优秀率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在2016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成绩突出。我们将不断完善教学改革的成果,推广到全校其他药学相关专业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使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锻炼。

药物类论文:格氏反应在甾体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从格氏试剂的化学特性入手,对格氏在米非司酮17位、11位合成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探究,并以实例对格氏反应在甾体药物合成中的应用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格氏试剂;甾体药物;合成;应用

1.格氏试剂的化学特性

格氏试剂是功能最多、最有价值的有机化学试剂之一。格氏试剂种类繁多,且具有极为活泼的化学性质,应用非常广泛。格氏试剂主要利用其活泼的化学性质来合成各种能增加碳原子数的酮类、醛类、羧酸类、醇类等。格氏试剂常见的化学特性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与α-卤代烯烃的反应;(2)与活泼氢反应;(3)与金属卤化物的反应;(4)与有机环氧化合物的反应;(5)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6)与具有极性的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加成反应;(7)与酰基化合物的反应。

2.格氏反应在米非司酮17位、11位合成中的应用

(1)17位加成

开四氢呋喃高位槽真空,抽入10L四氢呋喃放入丙炔化反应罐中,投入计量好的金属镁,盖好投料口;开真空将6倍四氢呋喃抽入高位槽计量,然后抽入溴乙烷混合备用;将计量好的缩酮物和四氢呋喃投入缩酮物溶解罐中,室温搅拌溶解备用。

开丙炔化反应罐搅拌,放入10L~15L左右的溴乙烷四氢呋喃溶液,水浴加热,控制温度46℃~60℃,观察反应液颜色,待反应液颜色由无色变成黑色并混浊,格氏引发成功;关蒸汽阀门,开夹套冷却水,控制反应温度36℃~40℃滴加剩余的溴乙烷四氢呋喃溶液,约需1h~2h滴完,继续搅拌反应至镁片反应完全(1h~1.5h),控制温度36℃~40℃。

开夹套冷冻盐水阀门,冷却温度至0~5℃,称丙炔钢瓶,开丙炔气阀门,控制流量(开始大一些,以后适当减少流量),通丙炔气反应4h,控制温度0~5℃;开夹套蒸汽,升温至27℃~30℃,继续通丙炔气,通丙炔气反应5h,控制温度25℃~30℃。

调温度至10℃以下,滴加缩酮四氢呋喃溶液,控制温度4℃~10℃,约1h滴完。

滴加完毕后,于4℃~10℃继续保温反应2h,停搅拌。

保温结束,将反应液拉至水解提取罐内,滴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80L,搅拌15min淬灭水解,静置至澄清后,分去水层,反应液留罐内,以饱和氯化铵溶液和饱和氯化钠溶液各再洗二次,分去水层。有机层脱水、浓缩、离心、风干得环氧物,收率约110%。

(2)11位加成

在N,N-二甲基对溴苯胺配制桶中投入计量好的四氢呋喃、N,N-二甲基对溴苯胺,室温搅拌溶解至清,开N,N-二甲基对溴苯胺高位槽真空,将N,N-二甲基对溴苯胺四氢呋喃溶液拉入N,N-二甲基对溴苯胺高位槽,密封备用。

将称量好的金属镁投入干燥的格氏反应罐中,放入四氢呋喃和N,N-二甲基对溴苯胺四氢呋喃溶液各5L,开回流管冷却水、夹套蒸汽,搅拌加热至格氏引发成功(停搅拌后观察罐内依旧呈沸腾状态即引发成功)。关夹套蒸汽,开夹套冷却水阀门,待温度降至40±2℃,滴加剩余的N,N-二甲基对溴苯胺四氢呋喃溶液,控制温度35℃~40℃,滴毕后,继续保温反应60min~90min,格氏试剂制成。

在11位加成反应罐中投入计量好的四氢呋喃和丙炔环氧物,搅拌溶解至清,开夹套冷冻,降温至0℃以下,开始滴加格氏试剂,控制温度10℃以下。滴加毕,控制温度0~5℃继续保温反应2h。保温结束,将反应液拉至水解提取罐内,抽入饱和氯化铵溶液40L,搅拌10min淬灭水解,静置至澄清后,分去水层,反应液留罐内,以饱和氯化铵溶液和饱和氯化钠溶液各再洗二次,分去水层。有机层脱水、浓缩、离心、干燥得11位加成物,收率约82%。

3.格氏反应在甾体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实例

3.1 雄激素17α甲基引入

将无水乙醚(6V)、镁屑(0.3V)投入反应罐,搅拌升温至26℃,开始先滴加部分碘甲烷,待反应开始后加其余部分碘甲烷,控制滴加速度使内温保持在37℃~40℃,并防止突沸,加毕,继续搅拌反应2.5h,备用。将去氢表雄酮醋酸酯溶于苯(9V)中,共沸蒸苯脱水,至蒸出的苯含水量在0.1%以下为止,冷却至25℃~30℃。然后缓缓加入上述格氏试剂中,加料速度以保持反应物轻微回流为度。加毕后继续回流2h。加水(0.9V),再加入10%稀盐酸(0.44V),于53℃~57℃水解反应1h。蒸馏回收苯-乙醚-水混合液,至溜出液为投入苯量的1.7倍,降温至30℃,放料离心,滤饼用30℃~40℃温水洗至中性,烘干,得目标产物(0.83W),重量收率83%。

3.2 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6α甲基的引入

反应瓶中加入四氢呋喃(300mL),27.5%甲基溴化镁(格氏试剂)四氢呋喃溶液(300mL),在通氮搅拌下投入氯化亚酮(2.5g),冷到0~2℃,滴加底物(50g)溶于四氢呋喃(250mL)的溶液,20min内加毕,继续搅拌15min,然后降温至-2℃;滴加乙酸酐(90mL)和四氢呋喃(60mL)的混合液,温度不超过7℃;20min后,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100mL),分出四氢呋喃溶液,盐水层用四氢呋喃提取数次,合并提液,以饱和食盐水洗至中性,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至干后加入氯仿(450mL)溶解,加乙酸钠(15g)、24%过氧乙酸(350mL),于25℃搅拌20h,分取氯仿层,依序用亚硫酸钠、碳酸氢钠溶液洗欤再用水洗至中性,将氯仿液浓缩至干;接着用甲醇(1L)加热溶解,加入50%氢氧化钾溶液(70mL)回流1h。用盐酸中和后,浓缩至1/3,放冷后过滤,水洗数次得目标产物(44g),重量收率为88%。

3.3 倍他米松16β甲基的引入

倍他米松的另一合成路线中,先保护3位和20位羰基,得到中间体5-孕甾烯-16α,17α-环氧-11α-羟基-3,20-二乙二醇缩酮,甲基溴化镁进攻底物的16α,17α-环氧,得到β甲基的中间体,水淬灭多余的格氏试剂,用醋酸中和格氏试剂生产的碱。

在2000mL四颈烧瓶中,加入四氢呋喃(1200mL)、镁粒(58g)、碘粒(0.2g)后,氮气置换两次;控温40℃~45℃,搅拌,缓慢通入溴甲烷气体(5g)(气体流速为0.1kg/min~0.5kg/min),引发格氏反应后,在此温度下,用约12h,将剩余溴甲烷气体(220g)气体通入烧瓶中反应,通毕,回流反应3h,至镁粒全溶,关闭氮气阀门,升温常压浓缩,收集60℃后的馏分,当浓缩温度上升至79℃~85℃时,打开氮气系统,停止浓缩,自然降温至室温,取样检测甲基溴化镁含量99.4%,然后缓慢地将底物5-孕甾烯-16α,17α-环氧-11α-羟基-3,20-二乙二醇缩酮(150g)投入反应瓶,氮气置换两次后,升温至60℃~90℃回流反应15h,HPLC检测原料小于1%,产物含量为94.5%,反应结束后,将物料倾倒入已降温至0~10℃的水中水析,用冰醋酸调pH至中性,静置4h,过滤,烘料,得目标产物。

结语

近年来,格氏试剂在甾体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随着我国生物转化技术的不断提高,格氏试剂在甾体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将不断创新和改进,在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最终促进甾体类药物制造技术的发展。

药物类论文:药物化学互动式网络教学改革探索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 医学系,湖南 衡阳 421001)

摘要:基于互动教学和药物化学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本文对互动教学网络的设计组建、互动式网络教学模式建立以及教学效果评估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认为药物化学互动式网络教学是一条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且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药物化学;互动教学;网络环境;教学改革

药物化学是连接化学与生命科学的桥梁,是药学领域的先头课程,在整个药学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1]。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药物化学的内容更新速度非常快,且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学生们普遍反映这门课程的内容复杂、知识量大、抽象枯燥、难理解、难记忆。如何将抽象的、深奥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一直是从事药物化学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问题。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交流”与“互动”是教学过程表现的基本形式。教学互动是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亲和力和吸引力的最主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2]。目前已有一些教学互动软件系统能够较好地发挥互动教学作用,且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基于网络媒体的教育也已在国内很多大学推广应用。但现今的网络教育多数还停留在仅以网络为载体的阶段,绝大部分教师仅仅将网络平台作为教学演示工具,以此来代替传统的黑板+粉笔,整个教学过程仍由教师主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网络平台缺少教学、师生的互动,导致网络教育作用有限[3]。

基于以上分析,本校药物化学课程组旨在从网络互动教学和药物化学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出发,立足于适应现代信息教育和互动式网络教学的需要,组建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动态的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并利用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探索有效的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性药学人才。

一、药物化学网络教学资源库资源的收集、整理

药物化学网络教学数据库是网络教学的基础,是课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本校药物化学课程组本着以教师为主体、师生共建、为学生服务的原则,收集包括电子书、教案、课件、习题与试题、典型药物合成案例、前沿专题与热点问题以及相关的知名学者介绍、国内外药物研究的现状等相关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几乎所有形式的药物化学教学资料,同时将收集的资源分类整合成包括教学视频、电子教案、教学素材、教辅资料等课程资源库、作业库、试题库、问题库、拓展知识库、用户数据库等网络资源库。

二、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设计与实现探索

网络教学平台是互动式网络教学最重要的支撑环境,其设计理念和功能质量都会直接影响网络教学的质量。

1.对于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设计,本校药物化学课题组主要设置了三个部分,包括教学功能区、教学管理区和资源库系统。其中教学功能区包括课程教学系统、作业与测评系统、协助与交流系统。在教学功能区,学生借助平台可进行以下活动:(1)可以自主学习本平台的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习题并适时得到客观性题目的答案反馈,主观性题目也可以参照有关答案。(2)学生完成的主观性练习题也可以通过QQ发给任课教师批改,如果有问题还可通过电子邮件、QQ和微信与教师进行沟通。(3)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网站的超链接,及时了解前沿进展,同时也可以阅读相关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扩大受教育者的知识面。教师在教学功能区主要是对自己的课程进行管理,在教学管理区主要负责学生的测验、作业以及登陆情况,同时管理全班的BBS,引导学生网上讨论,同时帮助老师了解学生课程学习情况。构建的药物化学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如下页图1所示。

2.关于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实现,课程组主要探索采用用户界面设计、用户数据管理以及多种功能模块来实现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这个网络教学平台对用户分为四个类别:学生、任课教师、课程负责人及管理员。他们有不同的权限,本校学生输入学号申请用户名和密码,从而获得进入本平台的权限。任课教师的权限在于管理、监控本班学生并做好记录,同时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对自己的网络课程随时进行修改或增减相关内容。课程负责人的权限对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管理,如审核教案和课件,建立班级,对本课程乃至这个网络教学平台的整体性进行评估等。管理员则负责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三、基于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的有效教学模式探索

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各类药物的结构和作用机制都是药物化学课程中的难点。课题组成员充分利用组建的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多媒体技术将药物的结构和作用机制等一些抽象内容“简单化”、“形象化”,通过视频、音频、动画和图像等手段,形成视觉、听觉刺激,激发形象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环境。但是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师生交流,不能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本课程组探索了基于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的多媒体教学与互动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药物化学教学模式。

四、基于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估探索

根据评估的不同侧重点、时间、目的和理论动机,本校药物化学课程组将评估分为两大类: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完成后,测量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结论和判断。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4]。正是基于上述理论,本校课程组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定期终结性评价两种模式来评价构建的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效果。

1.组建的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是动态的,课程组会定期不断完善它,因此对本平台的运行实际效果主要探索采用形成性评估的模式。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记录、教师观察记录、学习效果评价三部分,其中学生记录主要进行学习过程、信息反馈和作品演示的评估;教师观察记录主要进行课堂观察、师生面谈、作业提交等的评估;学习效果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他评、问卷调查、教师评估等环节。

2.定期终结性评价。每一个学年的药物化学教学活动完成后,课程组通过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学生集中网上反馈评价等方式对基于药物化学网络平台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定期终结性评估。

通过本校课程组成员探索实践,实践结果表明,我校近三年的毕业生对药物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每年报考药物化学方向的研究生呈上升的趋势,学生成绩也大有改善,故我们认为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的药物化学互动教学是一条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和提高药物化学教学水平,从而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的可行且有效的路径。互动式网络教学由于受限于网络环境,实际互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技术性问题,如文件储存、音视频流处理和教学互动的并发等情况,还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简介:贺冬秀(1971-),女(汉族),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药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药物类论文:有些药物会引起肺纤维化

朋友王经理的老父亲因肺癌住院化疗,长期使用阿霉素、环磷酰胺。老先生今年70岁,以往并无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喀痰之类的毛病,也不吸烟。几个疗程化疗之后,开始还算满意,但渐渐出现气短、甚至呼吸困难。经胸部拍片及CT后,老先生被确诊为肺纤维化。为了治疗肺纤维化,只得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结果诱发严重上消化道出血,最终医治无效而逝世。

就在最近,又有一位身边的资深护士长,因患类风湿关节炎,长期使用激素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后发生肺纤维化而辞世。同一医院的一位心血管专家,有长期大量吸烟史,因肺癌手术后接受化疗及放疗,最终也发生了急性肺纤维化,不到半个月就去世了。笔者的骨肉亲人也是被肺纤维化夺去了生命……看来这种情况绝非罕见。

肺纤维化可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发病者多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比较明显,病情进展较快,亦可见皮疹、口腔溃疡、头疼、乏力及蛋白尿等肺外症状。慢性型病情进展较慢,反反复复,不为患者甚至医生注意,常误诊为“老慢支”。本病胸部X线与CT检查,有典型改变。

引起肺纤维化药物的种类甚广,其中以抗肿瘤药物居多。这些常见药物包括;

抗肿瘤药

白消安、环磷酰胺、氨甲蝶呤、卡氮芥、亚硝基脲。

心血管药

心得安、普鲁卡因酰胺、六羟季铵、利尿剂。

抗生素、抗菌药

博莱霉素、匹来霉素、丝裂霉素(三者都是抗肿瘤药物)、磺胺类、青霉素、对氨基水杨酸。

其他药物

苯妥英钠、麦角新碱、放射线、高浓度氧、金制剂、青霉胺。罕药物有:肼苯达嗪、呋喃妥因、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色甘酸二钠、甲基硫氧嘧啶。

不同药物引起本病的机制各异,包括药物细胞毒性与过敏性两类,又以后者为多。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药物的用量、单独或合并用药、有无原发的基础疾病等,都和本病发生频率密切相关,尤其是高龄并用放疗时极易发生本病,病情、预后均甚严重。

药物类论文: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不合理

从药物分析课程设置现状来看,其主要教材内容为药物分析方法,但是有关分析化学等相关药学专业内容却涉及较少,导致学科完整性被打破。另外,高职药物分析课程内容通常参照本科院校药学教材,只是对其教材内容进行相应删减,这样的课程设置模式并不符合高职院校对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教师角色定位错误

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对自身的角色定位错误,将自己作为知识的传授主体,将学生作为承载知识的容器,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原本师生双向交流的教学过程变为教师的单向传输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感不强,导致教学效果低下。例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没有准备好实验课题、实验步骤与实验设备等,学生就只能按照预先设定的步骤进行机械操作。如此一来,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实验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

3.教学设施欠完善

药学分析课程实践性较强,内容复杂抽象,在教学实践中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必须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型及网络教学平台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深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在当前阶段,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加,以往的教学仪器与设施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教学设备配置,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

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中,首先需要更新的是课程内容设置,转变以往单一的课程设置,实现课程优化与整合,将药物分析与分析化学的课程界限彻底打破,强化专业课程的内在联系,减少课程的重复内容,提升教学效率。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应强调培养学生的药物分析技术,以实际药物分析岗位工作内容为基准,融入药典知识、药品管理、药品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等内容,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侧重于对学生知识运用与操作能力的培养。

2.明确教师定位,转变教学方法

药学专业教师在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首先应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其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另外,教师应改革以往的教学方法,针对药物分析课程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3.完善教学设施,更新教学模式

作为高职院校,应重视教学设施对教学活动产生的影响,加大教学投入力度,更新教W设施,引进更多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教学需求。教师应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增强自身运用先进教学模式的能力,更新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微课、慕课、任务驱动及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结语

现如今,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以往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药学人才的要求。因此,在高职院校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强化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提升教学实践性,增强学生运用课程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学习潜能,提升其独立探索能力与实践能力,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技能型药学人才。

药物类论文:春季过敏多,抗组胺药物别乱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环境、气候等变化,患过敏性疾病的患者逐渐增多,患者常自行购买抗组胺药(习惯称之为抗过敏药)治疗,有时的确能够起到一定治疗效果。然而,由于药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用不当,不仅无法治愈疾病,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为此,谨慎使用抗组胺药,并关注其副作用尤为重要。

组胺:身体里的致敏物

组胺又称组织胺,是一种自体活性物质,在体内由组氨酸脱羧基而成,正常生理状态下,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当机体受到理化刺激或发生过敏反应时,可引起这些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与“组胺受体”结合而产生过敏效应。

组胺受体,是指与组胺亲合后又产生一系列组胺效应的受体。分为3种类型,即组胺1受体(H1)和组胺2受体(H2),以及新发现的H3受体。与过敏反应有关的主要是H1受体。H1受体多分布于毛细血管、支气管、肠道平滑肌上。组胺与H1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伴随的瘙痒、喉痉挛、支气管痉挛效应以及荨麻症所有的病理表现(如红斑、风团、瘙痒等)。这些过敏效应可被传统的抗组胺药阻断和拮抗。其药理作用是:它与组胺竞争致敏细胞上的组胺1受体(H1),使组胺不能与其结合而产生过敏反应。这类药物,称之为抗组胺药。

不断发展的抗组胺药物

临床上,将抗组胺药分为两类: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前者主要用于抗过敏,后者主要用于抗溃疡。目前,抗过敏以Hl受体拮抗剂应用最广,发展也很快,从诞生至今已有三代药物问世。

第一代 20世纪80年代前为第一代,包括苯海拉明、异丙嗪(非那根)、氯苯那敏(扑尔敏,氯苯吡胺,氯屈米通)、去氯羟嗪(抗敏嗪)、赛庚啶、氯苯甲嗪(敏克静)、氯苯丁嗪(安其敏)、安泰乐、多虑平等,具有较强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

第二代 20世纪80年代后为第二代,包括氯雷他定(开瑞坦)、西替利嗪(西可韦,赛特赞,斯特林,仙特明,疾立静,杰捷,达内,希特瑞,敏达,盐酸西替利嗪)、阿伐斯汀(新敏乐、新敏灵)、特非那丁(敏迪)、阿司米唑(息斯敏)、氮卓斯丁(卓苄酞嗪)、咪唑斯汀(皿治林)、依巴斯汀(开思亭)、美喹他嗪(玻丽玛朗)等,无镇静作用或镇静作用轻微。酮替芬(噻喘酮,甲哌噻庚酮)也是第二代抗组胺药,因其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抗胆碱作用、心脏毒性及体重增加等4大副作用,临床已经较少使用。另外,敏迪、息斯敏等因有较明显的心脏毒性也逐渐减少使用。

第三代 实为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的活性代谢产物,如地氯雷他定(恩理思,芙必叮,地恒赛,信敏汀,去乙氧基羰基氯雷他定,去氯雷他定,脱羧氯雷他定)、非索非那丁(太非,Telfast120,Telfast180,Allegra,MDL16455)、左旋西替利嗪(levocetirizine,Xyral,迪皿)、乙氟利嗪(Efletirizine)等。

我国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过敏药仅有10余种,主要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由于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偶发心脏副作用,而1999年上市的非索非那丁和2001年上市的左旋西替利嗪的临床疗效与上述两种药物相似,但安全性更大,副作用更少,所以,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有逐年减少趋势。非索非那丁和左旋西替利嗪也已成为世界抗过敏药物市场销售量增长最快的药物。氯雷他定的换代产品地氯雷他定已进入我国市场,西替利嗪的换代产品乙氟利嗪也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进入临床。

抗组胺药4大副作用

嗜睡反应:第一代抗组胺药中枢神经抑制性强,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表现为安静、嗜睡和乏力。服用这类药物后应避免从事开车、操作精密仪器等工作。另外,此类药物还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引起口干、眼干、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等症状,还可能诱发青光眼。因此,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肾功能低下者和老年患者应慎用。

虽然第二代抗组胺药副作用很少,几乎无明显的抗胆碱能作用和镇静作用,但第二代抗组胺药中仍有一些药物(如西替利嗪、氮卓斯丁、阿伐斯汀)存在轻度嗜睡等中枢反应。

心脏毒性:第二代抗组胺药有一定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QT间期延长,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和其他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会引起猝死。当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红霉素合用时会加重上述不良反应。尤以第二代抗组胺药中的阿斯咪唑(息斯敏)和特非那丁(敏迪)较多。

不过,第二代抗组胺药的心脏毒性与药物的超大剂量、配伍不当,以及患者合并有心脏疾患和电解质紊乱有关。因此,患者必须严格遵照药物推荐剂量使用,不得超量,以免药物代谢异常、血药浓度升高,加重心律失常。老年人、肝肾功能不良者、有心脏病特别是心律不齐的患者,应减量使用第二代抗过敏药,或者改用其他药物。

过敏反应:有些时候,服用抗过敏药如扑尔敏、异丙嗪、苯海拉明等后,患者的过敏反应仍然可以发生,特别是体质较为敏感的特异性人群。其可能引起的过敏症状包括:皮疹、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如果使用抗过敏药物后,发现原有的症状加重,或者出现新的症状,如皮肤瘙痒、红肿、起红点、水疱、风疹块、头晕、咽部不适,甚至呼吸不畅等,就一定要警惕。因为抗过敏药一般起效迅速,这些症状往往不是原有病情的发展,而是抗过敏药引起的又一轮过敏反应。此时应首先停药,然后尽快找医生进行治疗。

耐药现象:有些过敏患者在某个时期,可能需要持续服用抗过敏药以控制病情,其中有些药原来用着挺好的,但是越吃越没效,这就是耐药现象,即耐药性。任何一种抗过敏药都存在耐药性。患者长时间地服用一种抗过敏药,会出现药效下降、不能起到抗过敏作用的现象。因此,服用抗过敏药时,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连续服用同一种药1个月后,应适当更换其他类型的药物。如果一开始过敏症状比较严重,可以考虑同时使用两种抗过敏药,这样既能增强治疗效果,也可预防耐药现象的发生。

>>相P链接

第二代抗组胺药的用药禁忌

第二代抗组胺药,如特非那丁、阿司咪唑等需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代谢,故禁止与干扰肝脏药酶代谢系统的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合并使用;避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钙拮抗剂(如普尼拉明)、镇静催眠药(如水合氯醛)等合用。

患有QT间期延长或房室传导阻滞等各种心律失常的心脏病患者,以及电解质紊乱者禁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第二代抗组胺药。

药物类论文:患高血压别忘中医非药物疗法

高血压病是我国目前非传染性疾病中患病率最高、心脑血管并发症最严重的疾病。1999年10月我国的“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中指出,治疗高血压病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多年来,中医主要以肝肾阴阳模式治疗本病,取得了一些成绩,笔者在这里主要想就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一些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有待“正名”的高血压

目前中医著作、教科书均将高血压病归属于中医学病名“眩晕”范畴,笔者认为,这种归属方法有待商榷。因为中医的“眩晕”,不仅指单纯的高血压病,而包括以眩晕为主症的疾病如梅尼埃症、低血糖、脑动脉硬化症、脑血管供血不足、一些眼科疾病等,均可以眩晕为主要症候表现。但是临床上一些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原发性高血压属家族遗传型者,临床上可无任何不适症状,仅有血压升高之体征,对这样一些患者,笔者常见一些临床住院医生在撰写中医病案时,西医诊断是高血压病,而中医诊断则为“眩晕”,但患者其实并无眩晕的症状,这与临床实际是不符合的。

高血压病属西医病名,是以血压升高达到一定水平为标准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医也要不断吸取当代相关学科特别是现代医学知识为我所用,才能与时俱进,融于时代的潮流之中。既然中医要治疗研究高血压病这个原本在自己理论体系中没有的疾病,就应该把现代医学中高血压病这个通俗易懂、具有群众基础的病名作为中医病名,其实临床很多中医大夫也是这样做的。因为保持中医特色的关键是研究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预后转归,建立高血压病完整的病证症相结合的中医诊疗体系,以指导中医临床高血压病的诊治。而并不是中医采用了高血压病这个病名,就离经叛道,不是中医了。相反,中医采用高血压病这个病名,更有利于开展对其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原则的研究及开发有效的中药,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利于中西医之间和国际之间的交流。

单服中药降压效果欠佳

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病为终身性疾病,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目前都还没有根治的方法,因此需要终身服药。中药汤剂虽然疗效好,但服用不方便,口感欠佳,患者难以坚持长期服用,而中药片剂、丸剂、冲剂、口服液等在单纯降压方面似乎均难以与西药的降压药一比高低。目前西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很多长效药物已经问世,6大类降压药中均有服用1次使血压24小时保持平稳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之洛丁新(苯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等,β-受体阻滞剂之卡维地络,钙离子拮抗剂之非洛地平,长效硝苯地平(缓释剂),利尿剂之吲达帕胺。这些药物服用方便,一般每天服用1次即可平稳降压,而任何一种中药制剂在长效、服用方便、24小时保持血压稳定方面均难以匹敌。

中药汤剂中的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临床用于高血压病患者,据文献报道确有疗效。从一些临床报道和老中医经验来看,有些效与西药对照药相当,甚至优于西药。但是,这些研究多选取西药降压中的老药如复方降压片等,且西药在降压疗效不理想时,往往合用两种以上的降压机理不同的药物以达到理想疗效,因此在对照药选取方面不尽合理,而且缺乏远期疗效的长期随访,有些甚至是个案报道,有些可能掺杂着一些人为的因素而结果难以令人信服。因此单纯依靠中药来达到降压的目的是不现实的,这也是市场上销售的中成药(纯中药制剂)品种很少的原因,我们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不可忽视中医非药物疗法

对于一些轻度高血压病患者,年龄相对较轻,无明显心脑肾合并症,现代医学的治疗措施并不主张马上服用降压西药,而主张采用非药物疗法,其内容主要是改变生活方式,包括减少盐的摄入、松弛-默想方法、控制体重、经常运动等内容。对于这类患者,如配合应用中医传统的一些非药物疗法,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这也为大量研究证实。概括起来,中医非药物疗法有针灸及穴位疗法、饮食疗法、气功疗法、中医心理疗法等。

国内开展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已有40年的历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体针治疗痛苦较大,且占用患者时间较多,患者不易接受;而耳穴贴压及穴位贴敷较为简便易行,患者容易接受,对轻型高血压病可试用以上方法治疗。另外亦可采用降压药枕(市场有售)、中药浸脚等一些措施。

中医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很多中药既是食物,也是药物,所以对于高血压病特别是轻度高血压病,可配合饮食疗法。有益于高血压病的蔬菜有芹菜、白菜、西红柿、木耳、海带、菠菜、荠菜等,可让患者长期食用;亦可配合一些平肝潜阳、清热的中药代茶饮用,如菊花饮、双枯饮、青葙饮、桑竹饮等。另外,笔者对一些患者用单味鬼针草适量长期泡水饮用,亦取得很好的降压效果。

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是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是产生高血压病的一个原因。中医学的特点之一是整体观,对于疾病不仅看到局部病变部位,更重要的是看到发生在活体、有思维的人身上,故着眼于整体的调节,有时甚至将心理治疗强调到第一位的意义。如《素・汤液醪醴论》曰:“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因此对于轻度高血压病患者可配合中医心理疗法,如静志安神、怡悦开怀、转移注意、说理开导、导引行气(气功疗法)、以情胜情等,这些方法对血压下降是有所裨益的。

总之,中医治疗高血压虽不像治疗一些病毒性疾病、妇科病那样有明显的优势,但仍有自己的特色和可为之处,有些治法也乐于为患者所接受,我们只有接受现实,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才能使祖国医学发扬光大。

药物类论文:除了药物和电休克,抑郁症还能怎么治?

从全球范围来看,抑郁症患病率正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全球有3亿多人患有抑郁症,如果按人口比例来计算,已经占到全球人口总数的4.4%。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然而目前,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很有限,效果也并不算太好。

抑郁症患者的增加,以及它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危害引起了Mehran Talebinejad的注意,他是加拿大医疗技术公司NeuroQore的创始人。Talebinejad在2012年组建了一支团队,刚开始只有3位优秀技术成员。他们希望能够研发出一种新型磁脉冲方式,让重度抑郁症患者更容易接受治疗,并提高治疗效果。

Talebinejad对脑机界面和大脑意识控制等方面非常感兴趣,而NeuroQore对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就是基于脑机界面的原理。这项正在兴起的技术,能够将大脑活动转化为可以被输入和输出的算法,与计算机产生交 互。

Talebinejad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习了10年,博士后期间完成了第一例大脑外科手术。“在手术中,我意识到人类大脑的结构如此复杂,但平时由于头盖骨阻挡,我们没办法深入大脑。”Talebinejad对《第一财经周刊》说,无创治疗脑部疾病和神经调节非常重要,但脑机界面想要被公众接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通常,重度抑郁症患者在第一阶段会采用药理学的保守治疗,但这种方式只对大约1/3的患者起作用,甚至有些患者会产生耐药性。这时,医生就会向他们推荐另外两种能够刺激大脑调节神经的方式:电休克疗法和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

电休克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医生在患者头皮上摆上电极,用电流诱发痉挛发作。这种从1960年就开始采用的疗法,目前看见效最快,但它会产生很多副作用―治疗需要注射麻醉,这会对患者的脑神经产生一定的损伤。治疗结束后,有些患者会出现焦虑和头痛,甚至短暂失忆的症状。而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操作不当,患者还将面临生命危险。

与之相比,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就安全得多。

1985年,第一台经颅磁刺激仪诞生。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的优秀原理,是通过向大脑传递磁脉冲,调节神经网络中相关神经元的兴奋性,纠正由疾病导致的兴奋性失衡,起到恢复和改善相关神经功能的作用。

这种疗法不需要麻醉,属于无创疗法,对身体没有任何副作用。在治疗时,患者仅仅会产生头皮轻微发麻的感觉。

不过,脉冲疗法也有一个实施瓶颈:它要求医生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对症下药”―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个人的刺激反应,实时调节脉冲刺激的位置。医学界迄今还没有论证出一个最佳的治疗时长方案和设定有普适性的技术参数,所以这一疗法的效果处于药理和电休克疗法之间,只能达到30%至35%的症状缓解率,这也是这项诞生了30多年的疗法未能大范围推广的原因。

“所以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能够更好地适应每一位病人的疗法,提高治愈率。”Talebinejad表示,NeuroQore公司的磁脉冲疗法最大的创新在于,其将传统磁脉冲疗法中的双相脉冲波形改为单相波形,简化了操作方式。单相脉冲能激活数量均匀的神经元,并且能够产生比双相波更有效的神经激活模式。

NeuroQore使用的输入单相脉冲技术,通过实验证明对治疗抑郁症更加有效。2015年,NeuroQore在加拿大的皇家渥太华精神健康中心,通过了第一批健康志愿者耐受性实验的试点项目。

第一次实验的治疗周期是6个星期,一共有7位患者参与,治疗主要分为3个步骤:首先,Talebinejad团队会确定每一位患者的大脑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主要运动皮质的位置。通过医学界功能影像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的局部脑血流量和代谢存在异常,而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代谢减退是重度抑郁症最明显的症状之一。

接着,他们会测量患者的运动皮质阈值,也就是测出患者运动皮质的兴奋性。基于阈值的高低来判断患者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代谢减退的程度。

基于脑机界面原理,NeuroQore公司研发了专用的治疗设备,输出的波形是特定的单相波,这种仪器能够在15分钟内,输出3000次的稳定磁脉冲到达大脑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起到恢复或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 目前治疗重度抑郁症的几种方法

6周的时间内,患者需要经历30次上述步骤的重复治疗,才算一个完整的疗程。在治疗过程中,Talebinejad团队会对患者的抑郁症症状做量化检测。7位患者在疗程结束后,通过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显示,治疗成功率初步统计达到87.5%。NeuroQore目前在官网上了招募启事,希望能对200个以上的患者提供实验治疗,从而得出一个更加精确的成功率数值。

一般抑郁症的治疗都是在医院中完成的,但Talebinejad打算自己建立诊所,这也是这项技术的商业化模式。NeuroQore的磁脉冲治疗法在加拿大已经获得认证,并申请了专利,接下来,这个团队希望能够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监管局的认证。

资金是这家公司在技术研发时期遇到的难点之一。目前NeuroQore获得了200万美元的融资,Talebinejad的目标是在2017年再获得300万美元融资。“这些资金都会用来扩充我们的仪器和建立诊所。”Talebinejad说。

目前,NeuroQore在加拿大已经拥有了一间实验室和两个诊所,它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在加拿大再建立一个用于患者接受磁脉冲治疗的脑部治疗中心,2017年11月,美国也会出现第一家诊所,而其更大的野心是在3年内全球开100家诊所。

除了资金,如何教育公众、政府和医院也是Talebinejad面临的难题。NeuroQore需要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重度抑郁症不是只能依靠药物或者电休克疗法,现在有了更加成熟和高治愈率的技术。但医疗领域接受新技术需要一个长期反复验证的过程。

除了治疗抑郁症,Talebinejad认为这项磁脉冲新型疗法还可以用来治疗其他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脑部疼痛,还能预防痴呆等。

如今,Talebinejad的身份已经从高校研究者D换为一家公司的运营者,“作为一名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我必须准备好面对任何超过我学识范围内的问题,我也必须学会适应新的环境。”

药物类论文:土金丸协同抗痨药物治疗继发性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土金丸配合抗痨药物治疗继发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继发型肺结核患者 20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10例,脱落病例有13例、实际病例97例)和对照组(90例,脱落病例有8例、实际病例82例)。抗结核两组均采用2HRZE/4HR方案。治疗组采用抗结核药合并口服土金丸;对照组仅予以抗结核化疗,6个月为1疗程,分强化期和继续期;研究两组在患者症状改善速度、身体质量指数、肝功能监测、肺部病变吸收情况、空洞关闭、痰菌阴转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土金丸配合抗痨药物治疗继发性肺结核疗效肯定。

关键词:继发性肺结核;土金丸;中西医结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6年12月选择继发型肺结核患者 20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抗结核两组均采用2HRZE/4HR方案。最终入选患者179例,均为在我院就诊且在公共卫生科办理了肺结核转诊资料。其中男120例,女59例,平均年龄39.7岁;以上患者均经过CT检查及体格检查后做出的判断。治疗组97例与对照组82例,治疗组男63例,女34例;对照组男57例,女25例。

1.2方法 治疗组采用抗结核合并口服土金丸(土金丸是运用湖北省名老中医傅昌格主任中医师治疗肺痨的有效经验方(土金汤)制成丸剂而成,方剂由北沙参、白术、山药、百部、白花蛇舌草、五味子、甘草、天冬、茯苓、陈皮组成),对照组仅予以抗结核化疗,6个月为1疗程,分强化期和继续期,研究两组在患者症状改善速度、身体质量指数、肝功能监测、肺部病变吸收情况、空洞关闭、痰菌阴转率的区别。

1.2.1治疗方案 ①化疗方案采用2HREZ/4HR方案:异烟肼0.3 g/次,1次/d;利福平0.45 g/次(体重

1.2.2治疗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化疗方案相同,治疗组另增加服土金丸加以配合。采用专门人员对患者进行管理,每月探访1次并发放相应的药物,探访时需观察要求的项目。可选择住院治疗,也可以选择不住院治疗,无论哪种方式,都需接受相应的监督。这些要求的观察项目包括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变化、是否药物过敏及情况处理等的详细记录。

1.3观察指标 《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两个文件指出了可供观察的指标。一个指标是观测的有效性。①中医证候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气促等局部症状和潮热、盗汗、发热、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全身症状,用药前及治疗后2、4、6个月各记录1次;②胸部正侧位X片(CT):用药前和治疗后1、2、5、6个月各查1次,观察病灶吸收及空洞改变情况;③痰菌涂片:用药前、治疗后每月各查1次(每次3份标本;即时痰、夜间痰、清晨痰,采用痰直接涂片检查法);另一个指标为安全性,表现在血常规、肝功、尿酸以及肾功能情况的观察,观察时间为用药前后每月检查1次。

1.4疗效判定标准 中医证候评价:改善率=(治疗前后总积分之差/治疗前总积分)×100%;治愈表示为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表示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89%;有效表现为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的反应是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者反而症状加重,证候积分减少

2 结果

2.1中医证候 表现为治疗组患者在盗汗、咳嗽、咯血、咳痰、胸痛以及发热等比起对照组患者来说,症状明显得到改善,见表1。

2.2病灶吸收情况比较 明显吸收+吸收=有效。强化期及疗程结束两组比较,见表2。

2.3空洞闭合情况比较 强化期及疗程结束两组比较见表3。

2.4细菌学检查情况比较 治疗组在强化期结束及疗程结束痰涂片阴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2.5安全性评价 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发生ALT(谷丙转氨酶)升高10例(10.3%),范围80~136IU/L;UA(尿酸)升高45例(46.4%),范围528.1~910.3μmol/L;WBC(白细胞)下降11例(11.3%),范围3.2×109/L~3.5×109/L;PLT(血小板)下降10(10.3%)例,范围76×109/L~86×109/L;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发生ALT升高18例(22.0%),范围56~1011μmol/L;WBC下降18例(22.0%),范围2.7×109/L~3.7×109/L;PLT下降16例(19.5%),范围72×109/L~94×109/L。ALT、UA升高及WBC、PLT降低多见于强化期,为一过性,不需特殊处理或予以对症治疗好转。不影响继续抗痨治疗。两组比较,治疗组WBC下降、PLT下降、UA升高好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ALT升高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3 讨论

中国目前现有肺结核患者约45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约150万。每年约有145万新发病例,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达13万,大大超过其他传染病死亡人数的总和。目前,在肺结核的治疗对策上,分为常规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针对干酪病灶引流支气管治疗,介入给药和物理治疗,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六大类。其中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西药治疗,中药治疗及中西结合治疗。西药治疗为口服抗痨药,在继发型肺结核痰菌阳性治疗中代表方案为2HRZE/4HR方案,根治率高,但在治疗中易出现肝功能损害、患者乏力盗汗等症状改善速度慢、身体质量指数改变慢、肺部病变吸收情况空洞关闭及痰菌阴转率并不理想。中药治疗根治率低,但在治疗中不易出现肝功能损害、患者乏力盗汗等症状改善速度快,身体质量指数改变快。中西结合治疗既能保证根治率高且不易出现肝功能损害,患者乏力盗汗等症状改善速度快,身体质量指数改变快,肺部病变吸收情况空洞关闭及痰菌阴转率比单一治疗好,具有独特优势。在中药治疗中将肺痨分为肺阴亏虚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及阴阳两虚证。运用养阴之法治疗肺痨具有较为普遍的共性。中医药传统理论中肺属金、脾属土,肺为子、脾为母,子病犯母,肺阴虚必致脾虚;土生金,补脾土能生肺阴。脾为后天之本,通过健脾补后天之本能生肺阴且能培育正气以抗外邪。土金丸方剂由北沙参、白术、山药、百部、白花蛇舌草、五味子、甘草、天冬、茯苓、陈皮组成,具有健脾养阴、润肺止咳、清热解毒之功、能减少肝功能损害、迅速改善患者乏力盗汗等症状,提高身体质量指数,促进肺部病变吸收空洞关闭及痰菌阴转,值得推用。

药物类论文:1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

摘要:总结了对1例双相情感障碍患实施了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提高了服药依从性。通过护理,患者掌握了自我管理方法,按时按量服药,积极配合治疗。

关键词: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双相情感障碍;康复;护理

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是长期服药的精神疾病患者通过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及专业训练后在院外自行管理药物的方法。目的是提高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性。它采用由翁永振教授等人改编美国利伯曼的《社会独立生活技能训练程式》适合中国的训练程式[1]。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预后[2]。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兼躁狂与抑郁的常见精神障碍类疾病[3]。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4]。

2016年2月18日我院收治1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差。运用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逐步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目前患者在院能按时按量自主服药,配合治疗。现将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何某,男性,39岁,南京人,初中文化,未婚,因“发作性情绪高涨、低落交替出现2年余”于2016年2月18日第一次收治入院。因服药依从性差,先后三次住院治疗,诊断“双相情感障碍”,具体治疗不详。出院后不能坚持服,病情复发,2016年1月29日强制住院治疗后出院,2月18日再次强制送入院继续治疗。入院后诊断“双相情感障碍”,以碳酸锂联合利培酮控制精神症状。服药不配合,依从性差。患者病程12年,每次发作情绪不稳、闹事冲动,没有明显双相交替转换频次。与患者沟通自觉药物让他变的很迟钝。并且认为病已经好了,所以不需要服药;在家自行管理药物,常有漏服、不服现象。

1.2护理评估 体格检查:T:36.5℃ P:88 次/min R:20次/min BP:130/80 mmHg。意识清晰,发育正常,颈部软,心律齐,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四肢活动自如、无残缺。肌力、肌张力正常。精神检查:接触好,情感适切,否认有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心电图、胸片未见异常。既往史: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病史。家族史:无特殊。家庭支持:父母离世,弟弟是其监护人,关系一般,平时不主动来院探视。量表评估:精神护理观察量表124分,自杀风险评分6分(中度危险),冲动风险评分6分(中度危险)。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自评2分(差)。

2 护理

2.1开展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

2.1.1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目标 让患者了解药物相关知识,知晓服药原因,服药益处;学习安全、正确服药技巧和评价药物作用的方法等,最后能够建立良好的服药习惯,提高服药依从性。

2.1.2训练步骤

2.1.2.1成立培训小组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训练目的、意义和方法以取得配合。在管床医生及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下,由本人及另一名护士负责实施该项训练。小组共同讨论该患者的训练内容与流程,形成计划。

2.1.2.2理论培训 对患者进行药物相关知识宣教,时间从3月1日开始,3月18日结束培训内容为药物的相关知识等内容。共8次课程,60 min/次,包括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和督促服药的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2.1.2.3临床训练 按照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进程表,渐进式进行,采用讲解、示范、介绍、提问等形式开展辅助训练,以提高训练效果,内容包括介绍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的目的、意义等;介绍自行取药、服药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对重点知识点进行口头测试;观看情景模拟训练等。完成每周的作业:书写出可以访问的电话号码及姓名,药物保存适合的地方,要求患者自行制定服药计划等。根据计划实施的同时开展药物自我管理实操,1 次/d。第1期:服药习惯观察期(3月22日~4月26日)护士发放药物时介绍药品名称、剂量、用法、服药时间患者复述患者按时向护士取药患者口述药品名称、剂量护士教患者认识所服药物及剂量患者自觉服下护士做好记录。在该训练过程中,3月23日及3月25日出现2次被动服药(注:如超过规定时间30 min患者仍未自觉服药,护士提醒后服药则为被动服药,提醒后不服药则为拒服药,1个月内未出现被动服药、拒服,则晋升下一期[5])。第2期:自行服药试服期(4月27日~5月26日)护士向患者讲解晋升后服药的方法、注意的事项遵医嘱将患者一周服药总量领回放于治疗室固定位置患者按时向护士取药、复述药品名称、剂量患者根据标签核对药物自行取用单次药量护士再次核对患者自觉服下患者填写服药时间护士对表现好予以表扬(第1期完成并有理想表现才可晋升到第2期)。

整个培训过程至5月25日初步结束。在近3个月的训练中,该患者干预前MARS自评2分,干预中分别在第2、4、6 w及干预后进行评分分别为:3、4、5、7分,自杀及冲动风险评分为低风险。

2.2心理护理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运用口头安全契约,住院期间内不采取自杀行为,有自杀意念及时与工作人员联系,寻求帮助。由康复心理治疗师运用认知行为理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建立信赖关系。

2.3安全护理 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风险评估,出现妄想引起的自杀、冲动行为时,及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并做好交接班。

2.4基础护理 保持病房空气流通,保持床单元清洁。料理个人卫生整洁。平时加强水果、蛋白质的摄入,睡前避免兴奋,目前每晚睡眠达8.5~9.5 h。

2.5注重健康教育,促进健康

2.5.1建立家庭康复支持系统 与其弟弟协商,每月来医院探视一次。在探视期间,请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情感及生活支持,学会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使患者体验到家庭温暖。

2.5.2学会识别疾病复发的先兆 利用家属探视期间为家属提供相关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知识,帮助家属正确认识疾病;向家属宣教如何观察病情,有复发先兆应及时就诊。

2.5.3患者的健康教育 教会患者人际沟通的方式和表达愤怒情绪的适宜方法,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矛盾和处理好人际关系以及自我保护能力,提高患者生活中应对能力和处理冲突的技巧。

3 总结

此个案患者的病情特点多次住院、病情反复,均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不能坚持服药有关。通过近3个月的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患者从开始时的拒绝不配合服药,到现在已经能够主动按时按量服药,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掌握了如何管理自己的药物,为出院后能坚持服药打下了基础。通过训练,增进了护患关系,减少了安全隐患,保证病房医疗活动高效有序开展,同时也为今后开展该项康复技能形成了一套系统而规范的技能训练模式。

药物类论文: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炎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通过超声药物透入技术导入沐舒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肺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抗感染、平喘及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A组患者给予雾化吸入沐舒坦治疗,B组予以静脉滴注沐舒坦,C组利用超声药物透入技术经皮透入沐舒坦,比较三组患者肺炎症状体征改善的情况。结果 C组退热、咳嗽咳痰、喘憋缓解及肺部音减少或消失、胸片改善的时间与A、B两组比较均明显缩短 (P

关键词:超声药物透入;心力衰竭;肺炎;沐舒坦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长期心功能不全,多数伴有肺部淤血,且体质弱,全身及局部免疫功能低下,易造成病原菌滞留而产生炎症。当患者并发肺炎后多表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喘憋症状明显,伴有呼吸困难,如不尽早治疗,感染将加重心力衰竭,并引起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超声药物透入技术是近年出现的新型给药方法,是利用超声促进药物经皮肤或黏膜吸收以达到治疗效果的给药方法[1]。我科2015年12月~2016 年12月通过超声药物透入给药技术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肺炎,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Y料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有慢性心力衰竭病史,其中男性52例,女性68例,年龄63~82岁,平均年龄(72±1.6)岁,所有患者心力衰竭处于稳定期,NYHA分级I级,日常活动后患者无明显喘憋、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均自愿参加本项研究。所有患者将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三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对干预方案知情并同意。

1.2方法 纳入标准:①符合《呼吸内科学高级教程》中制定的肺炎诊断标准[2];②均具有典型肺炎症状及体征,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可闻及干、湿性音;胸部X线:有不同程度的斑片状阴影改变。排除标准:①患者心力衰竭处于急性加重期或失代偿期,日常生活、稍微活动或休息时即可出现心衰症状;②存在其他系统严重疾病;③对沐舒坦过敏。

1.3 治疗 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纠正心衰治疗,并针对性抗感染、退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平喘等治疗,治疗方案无明显差异,仅采用不同给药方式应用沐舒坦。A组患者以2 ml沐舒坦与5 ml注射用水混合后采用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方式给药,B组患者经静脉滴注沐舒坦治疗,C组将沐舒坦应用超声药物靶向导入技术经皮透入给药,将配好的药物(沐舒坦2 ml、注射用水2 ml)滴在专用耦合凝胶贴片中,将电极贴片固定在两侧腋下,启动治疗仪治疗约30 min,2次/d。治疗后将电极贴片留在原位2 h后再取下,促使沐舒坦充分透入吸收。

1.4疗效评价 观察患者治疗后肺炎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包括退热、咳嗽咳痰、喘憋症状减轻,肺部干、湿性音显著减少或消失,胸部X线显示肺部斑片影显著减少或消失,记录显著变化的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用SPSSl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行?字2检验,P

2结果

三组患者经不同方式使用沐舒坦,肺炎典型症状、体征显著好转的时间对比,C组患者退热、咳痰明显减少、喘憋症状减轻,肺部干、湿性音显著减少或消失,胸部X线显示肺部斑片影显著减少或消失的时间显著少于A、B两组,P

3讨论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有临床症状的患者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3]。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淤血、肺水肿,伴有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使得病原菌感染后患者防御和抵抗能力下降,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容易造成肺部感染,成为心衰患者常见的并发症[4],同时,肺部炎症同样会加重心力衰竭,增大心脏负荷并加重心肌缺血,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增高,因此尽早控制心衰患者肺部感染,对降低患者死亡率,缓解心衰症状尤为重要。部分老年心衰患者并发肺炎后,气道分泌物多,自主咳嗽、咳痰差,且雾化吸入化痰药物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憋气等不适,此外,由于老年患者血管条件差,对输液治疗依从性差,治疗无法跟进,导致气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清除,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出现的超声药物透入技术采用超声波、离子导入等多项先进技术综合作用,通过超声空化效应,热效应、层膜效应等,使组织细胞产生暂时可逆的生物孔道,药物不需经血液循环即可直接到病变部位,并形成药物高浓度区,且维持长时间药效,这不仅能避免口服给药肝脏的“首过效应”,与注射给药相比还具有非侵入性等优点,患者依从性好,更易于接受治疗。近年有多个研究[5-7]表明超声药物透入技术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慢性疼痛、开胸术后镇痛治疗中有着有疗效确切、高效和快速的特点。本研究使用超声药物透入技术辅助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肺炎患者的治疗,将沐舒坦通过超声透入技术给药,观察患者肺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发现与常规雾化吸入组及静脉给药组比较,患者退热、咳痰明显减少、喘憋症状减轻,肺部音显著减少或消失,胸部X线检查改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超声药物透入技术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炎的治疗,疗效确切,药物不经过血循环,可有效避免全身不良反应,患者无痛苦,无创伤,易于接受,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药物类论文: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取医院收治的14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71例;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辅以他汀类药物的观察组71例,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分级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表现最为常见的以左心衰竭为主,当左心室出现衰竭时,将有肺瘀血、肺水肿等情况出现,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影响。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将他汀类药物引入,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取得的效果显著。本次研究将就此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医院2014年9月~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71例患者,男40例,女31例,年龄56~73岁,平均(63.4±2.5)岁,病程1~10年,平均(4.3±1.2)年。其中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各26例、25例、20例。观察组71例患者,男39例,女32例,年龄54~75岁,平均(64.3±2.7)岁,病程2~9年,平均(4.6±1.3)年。其中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各28例、24例、19例。经过诊断,两组患者均排除脑血管意外、急性感染、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且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在45%以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治疗中以常规临床标准治疗方法为主,选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与ACE抑制剂的同时,辅以其他强心苷药物、血管扩张及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观察组利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同时,选择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用药1次/d,用量为20 mg[1]。

1.3观察指标 利用NYHA分级,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情况,分级标准:①Ⅰ级,日常活动量正常,患者有心脏病,但不会因体力活动出现心绞痛、气喘、心悸情况;②Ⅱ级,患者有心脏病,体力活动可能引起心绞痛、气喘或心悸等,但不明显;③Ⅲ级,体力活动对心脏病患者影响极为明显,日常活动中极易出现心绞痛、气喘以及心悸等情况;④Ⅳ级,即使保持休息状态,也有心衰症状,若从事体力活动,症状加重[2]。另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录入WPS xls数据表中,由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心功能分级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分级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2.2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情况,治疗前观察组(37.4±3.1)%,对照组(37.0±3.2)%,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43.6±4.9)%,高于对照组(38.9±2.6)%,差异显著(P

3讨论

3.1慢性心力衰竭症状与危害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一种复杂综合症在临床表现上多以左心室射血能力过低或左心室充盈等。从大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看,通常也会出现过氧化损伤、炎性因子释放过多、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素受体激活等。这些症状的存在,将带来其他一系列问题,如心肌间质纤维化、心肌细胞过于肥大、心肌细胞逐渐凋亡等,直接导致心力衰竭更为严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危害,主要表现为:①患者肾脏血流量因心排血量降低而处于减少状态,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后,会增加心肌代偿作用;②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呈增多趋势下,组织重塑、细胞重塑等情况出现;③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炎性因子的存在,严重损害心功能,此时因心室扩张或纤维化,带来心脏泵功能衰竭问题[3]。

3.2他汀类药物用药机理与优势 他汀类药物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可使心力衰竭紧张得以延缓,在病死率上得到有效控制。从许多临床研究中可发现,患者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因冠心病而带来心肌梗死的可能性降低许多,且因缺氧状态、心肌缺血情况都能得到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因此得以保护。再以扩张型、高血压以及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例,他汀药物的使用可达到炎性反应控制、降脂等作用,心肌代谢问题也因此被有效控制。对他汀药物的优势进行分析,包括:①心肌细胞肥大改善,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功能很大程度受其胆固醇含量影响,使钙离子无法正常转运,通过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含量可减少许多,心肌细胞功能因此得到改善;②新生血管生成,侧支循环、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血管干细胞能力等,在他汀物影响下,都将得到改善[4];③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含量的改善,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厚等问题在受体含量增加时都可能随之产生,通过他汀药物的引入,可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并在心肌舒张能力、收缩能力等方面进行改善,效果极为显著;④自主神经功能恢复,他汀类药物应用下,本身可使炎性因子释放得到有效抑制,一般TNF-α、IL-6等释放中可被抑制,心力衰竭因此被缓解[5]。

3.3本组患者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患者利用他汀类药物,在心功能分级情况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实际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结合实际病症表现,做好用药控制。若用药不合理,也可能影响患者运动耐量,且使患者血浆脂蛋白水平降低,这样炎性水平可能保持上升趋势,影响心力衰竭的预后,或引发低胆固醇等问题。因此,医护人员应叮嘱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切忌出现随意调整用量等情况,这样才能保证他汀类药物的用药效果达到最佳[6]。

综上所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且左心室射血分数得以提高,对帮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缓解病症可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可将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药物类论文:绝经期萎缩性阴道炎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研究绝经期萎缩性阴道炎患者应用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绝经期萎缩性阴道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40例。对比组单独采用甲硝唑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在对比组的基础上给予雌激素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比组的总有效率为77.50%;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表层细胞百分比显著优于对比组,实验组两项数据均优于对比组,且P

关键词:绝经期;萎缩性阴道炎;雌激素;甲硝唑

萎缩性阴道炎的主要发病人群为绝经期妇女,这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发病原因为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使得机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也随之大幅度减少,改变了阴道的pH值,降低了阴道防御细菌的能力,当细菌入侵后,无法进行有效地抵抗,最终导致阴道及其周围器官产生炎症反应[1-2]。从前的临床工作中,通常使用甲硝唑作为首选治疗药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的症状,但是由于该疾病容易反复发作,且难以彻底治愈,最终疗效不能令人满意[3]。本文应用雌激素联合甲硝唑对绝经期萎缩性阴道炎患者进行治疗,获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现作如下报告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绝经期萎缩性阴道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40例。实验组中,年龄52~71岁,平均年龄(64.29±2.57)岁,绝经时间3~13年,平均绝经时间(7.38±1.22)年;其中,因卵巢早衰绝经10例,因手术产生生绝经13例,自然绝经17例。对比组中,年龄54~72岁,平均年龄(64.81±2.66)岁,绝经时间4~12年,平均绝经时间(7.51±1.38)年;其中,因卵巢早衰绝经11例,因手术产生生绝经14例,自然绝经15例。通过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构成、绝经时间、绝经原因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治疗方法

1.2.1对比组 给予患者复方甲硝唑阴道栓剂(河北三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4436)进行治疗,在每天晚上临睡前对外阴进行清洁后,将1粒放置于阴道深处,以7 d作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治疗1个疗程。

1.2.2实验组 在此基础上加用雌激素进行治疗,给予其利维爱(南京欧佳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056)口服进行治疗,2.5mg/次,治疗前1 d需服用1次/d,从第8 d开始,每隔1 d服用1次,需连续服药治疗2个月。

1.3疗效判定标准[4] 痊愈: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完全消退,白带恢复正常,并且在3个月内无复发迹象;显效: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基本消退,阴道清洁度至少降低两级,3个月内无复发迹象;有效: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得到明显缓解,但阴道清洁度降低不足两级,3个月内复发次数在2次以下;无效: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病情加重,多次复发的迹象。(痊愈+显效+有效)/例数×100%=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应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进行验证,应以(%)表示计数资料,并用χ2进行验证,若P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比组的总有效率为77.50%,实验组显著优于对比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与表层细胞百分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未发生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表层细胞百分比均出现升高,实验组患者的表层细胞百分比显著优于对比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绝经期妇女的卵巢功能衰退,促使阴道内的pH值升高,将阴道的内部环境转变为厌氧环境,为细菌的入侵和滋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其得以大量繁殖,打破了原本正常的微生物平衡关系,引发了炎性症状,最终形成了萎缩性阴道炎[5]。鉴于此,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应把握2个原则,①重视对厌氧菌的抑制和消灭,②改变阴道环境,增强阴道抵御细菌的能力[6]。

作为临床上应用最为普遍的抗击厌氧菌药物,甲硝唑具有良好的消灭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它能够对细菌DNA的合成产生干扰,进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有效地杀死细菌。但是萎缩性阴道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缺乏雌激素,仅仅依靠甲硝唑不能完全改变阴道的内部环境、增强阴道的抵御能力,若停止用药,就有可能使得病情再次发作。因此,应用甲硝唑的基础上,加油雌激素进行治疗,可显著地提升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对阴道粘膜分泌情况的改善产生积极作用,达到强化粘膜清除病原体的能力和抵御细菌入侵的能力的目的[7-8]。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比组的77.50%;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表层细胞百分比显著优于对比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应用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炎,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阴道环境,保障患者的身w健康和生活质量。

药物类论文:社区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评价与临床使用

摘要:抗高血压药物发展非常迅速,种类多样。本文旨在对社区及临床抗高血压药物降压效果进行研究,探讨其对社区及临床患者的用药效果,旨在更好、更科学地综合评价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效果,为临床医生和社区患者用药提供选择依据。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社区;高血压;评价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高血压病发病率不断增高。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预防的切入点和关键措施。而控制血压的关键在基层社区,目前抗高血压药物发展迅速,但其中不少品种价格昂贵,大多数患者经济上难以承受,导致依从性差,影响高血压的治疗,故合理x用安全、高效、经济的抗高血压药物是我们基层医生极需考虑的问题。

1 社区常用抗高血压药物评价

1.1利尿剂 主要有氢氯噻嗪、螺内酯、氨苯蝶啶等中、低效利尿剂以及吲达帕胺,本类药物由于其对高血压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是我国最常用降压药之一,其主要不良反应是长期或较大剂量使用可引起血糖和尿酸升高、血脂异常、电解质紊乱和肾素活性提高等。发生率与剂量有关,使用少剂量可使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此类药物的临床疗效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愈大,疗效愈好。

吲达帕胺兼具有利尿作用和钙离子拮抗的双重作用,为新型强效、长效降压药,与氢氯噻嗪相比,其不良反应相对轻微,长期用药仅有轻度的血钾降低和尿酸增高,对血糖、血脂代谢无明显影响。长期应用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1.2钙通道阻断药 钙通道阻断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抗高血压药物,我国抗高血压临床试验证据较多[1],分为二氢吡啶类与非二氢吡啶类(地尔硫卓类、维拉帕米类)。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药在扩张血管同时减免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和房室转导。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药主要扩张血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心肌收缩的抑制弱于非二氢吡啶类,故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主要为二氢吡啶类。二氢吡啶类品种较多,最早应用于临床的制剂为硝苯地平(心痛定),半衰期较短,其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的作用时间分别可达约12 h和24 h,其他二氢吡啶类药物尚有尼莫地平、非洛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氨氯地平片、左旋氨氯地平片、拉西地平片等。后4种药的作用时间长达24 h,服药1次/d即可。此类药物的降压疗效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愈大疗效愈佳,一般不用于年轻人高血压和心功能亢进型高血压,因疗效较差或无效。

钙通道阻断药不利一面是由于其强大的外周血管扩张作用使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反射性激活,从而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极为不利影响,为避免这方面不利影响,建议不宜单独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应与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合用,籍以完全或部分抵消钙离子拮抗剂引起的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反射性激活。

1.3 β-受体阻滞剂 主要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倍他洛尔等。普萘洛尔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作用时间较短,目前在临床上已不用于高血压的治疗。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倍他洛尔均为长效、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服药1~2次/d即可。此类药物的降压疗效与年龄呈负相关,即年龄愈大,疗效愈差,适宜于心功能亢进型高血压和年轻人高血压的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欠佳。

此类药物对心脏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对心肌梗死有一级和二级防治作用,且可降低血浆肾素活性,故常与升高血浆肾素活性的抗高血压药物(利尿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合用籍以增强降压作用和减少不良反应。

1.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ACEI的问世使高血压的治疗取得新的进展 ,本类药物不仅不影响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而且可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生活质量、逆转血管壁增厚和左室肥大等优点。

此类药物是目前各类高血压药物中唯一一类可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故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最早的ACEI卡托普利的半衰期较短,需用药3~4次/d,且需在餐前30 min服用(否则生物利用度明显降低)。尔后的品种有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培哚普利、西拉普利、福辛普利、赖诺普利等。上述品种均为长效、强效类ACEI,不良反应小而轻微。

ACEI的最大缺陷是可引起咳嗽和咽喉炎,发生率达20%~30%,是导致患者停药的最主要原因。此类药物的降压疗效与年龄呈负相关,即年龄愈小,疗效愈佳,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仍有确切疗效。

此外,此类药物和小剂量利尿剂如吲达帕胺或氢氯噻嗪合用有良好的协同降压作用,如复方卡托普利片由卡托普利(10 mg)加氢氯噻嗪(6 mg)组成。

1.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ARB是近年来问世的新一类血管扩张剂。此类药物较之ACEI咳嗽发生率较低。作用长效,服药1~2次/d即可,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较佳。主要品种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此类药物与小剂量利尿剂如氢氯噻嗪或吲达帕胺合用有良好的协同降压作用。如复方氯沙坦(氯沙坦50 mg+氢氯噻嗪12.5 mg),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150 mg+氢氯噻嗪12.5 mg),缬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80 mg+氢氯噻嗪12.5 mg)等。

1.6其他类 包括α1-受体阻滞剂、抗肾上腺素能神经药、直接血管扩张剂、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剂,主要有哌唑嗪、特拉唑嗪、利血平、肼屈嗪、硫酸双肼屈嗪、可乐定等,由于不良反应较多,临床上使用有限或中止使用,主要在一些常用的固定复方制剂使用,或在一些特殊类型高血压中使用,如哌唑嗪、特拉唑嗪是高血压合并前列腺肥大患者首选药物之一,肼屈嗪是治疗妊娠高血压和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理想药物。

2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临床使用

鉴于高血压患者需终身用药,且这类患者常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和心血管危险因子如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胰岛素抵抗等,各类降压药疗效也与年龄相关,故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时应全面兼顾。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涉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体液容量等多个方面,单药治疗只能对高血压的其中一种机制进行干预,并且会启动反馈调节机制,故对单药控制血压不达标时或高危以上高血压患者主张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可以实现降压疗效的协同效应[2]。其中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具反射性提高血浆肾素活性作用,而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两者合用可增强降压疗效、消除或减轻不良反应,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疗效与年龄呈负相关,钙离子拮抗剂和利尿剂降压疗效与年龄呈正相关,所以选药时也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大小选择相应药物。

2.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ACEI降压作用明确,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和心血管终点事件预防作用,适应症广泛,对脂糖无不利影响,可单用或合用。尤其适用于以下情况:伴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预防、糖尿病或非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蛋白尿或微量蛋白尿患者。目前基层常用的ACEI品种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其中卡托普利和复方卡托普利价格低廉,可作为自费患者的首选物之一,但卡托普利半衰期较短,1天需多次服药,对患者依从性要求较高。后二种为长效制剂,服药1次/d即可,多数患者24 h内血压可得到平稳控制,依从性较好。ARB作用机制与AECI虽有相似之处,但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和消除危险因子等方面均不及AECI,故不能取代AECI。可以使用AECI的患者应使用AECI,当不能耐受AECI (一般为咳嗽)时,可使用ARB。

2.2钙通道阻断药 硝苯地平价格极低、降压作用强大,用量为3~4 次/d,5~10 mg/次,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故可作为生活水平低下患者的首选降压药物之一。但本品的强烈外周血管扩张作用引起的反射性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和肾素活性提高,可引起和加重心肌缺血和心功能不全,故应合用长效类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合用后既可增强降压作用和抵消不良反应,又可使全日血压得到较恒稳控制。若患者不宜使用β-受体阻滞剂,则可合用ACEI或利尿剂。

硝苯地平控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拉西地平片、氨氯地平片、左旋氨氯地平片等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药具有半衰期长、不良反应少、依从性佳等优点,但其中有些品种日费用较大,不适宜基层患者长期使用。此外,前4种长效制剂与硝苯地平相似,一般不宜单用,应与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合用。

2.3 β-受体阻滞剂 单用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均能有效降压,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首选抗高血压药。尤其适用于伴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及高动力状态的高血压患者。与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合用,既可显著增强降压和抗心绞痛作用,又可彼此抵消不良反应,并可弥补某些品种如硝苯地平半衰期短的缺点。与利尿剂合用,降压作用增强,并可消除利尿剂引起的肾素活性提高。

2.4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降压作用明确,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适用于1~2级高血压或脑卒中二级预防,是三种高血压药物联合使用时必须包含的降压药,也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基础药物之一[3]。利尿剂尤对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有益。可与ACEI或ARB钙离子拮抗剂合用。但要注意大剂量利尿剂对血钾、尿酸及糖代谢可能有一定影响。使用期间要定期检查血钾、血糖及尿酸。痛风为禁忌证。吲达帕胺兼有轻度利尿和钙离子拮抗的双重作用,降压作用强大而持久,不良反应轻微,疗效甚佳,每日服药1次即可,依从性佳,日费用较低,可作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ACEI、ARB或β-受体阻滞剂与本品合用,不仅有良好的协同降压作用,而且可消除本品所引起的肾素活性上升。ACEI尚可部分消除本品引起的血钾水平的下降。

吲达帕胺一般不要与噻嗪类利尿剂、含有噻嗪类利尿剂的复方制剂或钙离子拮抗剂合用。特别要注意的是,本品的日剂量不宜大于2.5 mg。

2.5其他类 α1-受体阻滞剂,此类药物有较好的调血脂作用和改善前列腺肥大所致的排尿障碍,故可作为高血压合并前列腺肥大患者首选药物之一,但不宜长期使用。抗肾上腺素能神经药利血平、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剂可乐定和直接血管扩张剂硫酸双肼屈嗪因不良反应较多,限制了它们的临床使用,主要是在一些复方制剂中使用。不过以利血平为主药的复方制剂久用可致老年人反应迟钝、嗜睡、记忆力减退和溃疡病发生,需引起足够重视[4]。此外肼屈嗪对孕妇和胎儿均无不良影响,是治疗治疗妊娠高血压和妊高征的理想药物,其他抗高血压药物如ACEI、ARB、利尿剂、利血平等则对胎儿或(和)孕妇均有不良影响,应慎用或禁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