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23 09:40: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临床合理用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临床药学在促进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
临床药学的工作重点就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随着医院药学模式的不断深化而转变,并提出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这就需要临床药师以其丰富的现代药学知识与医师一起为患者提供和设计最安全、最合理的用药方案,协助医生在合理的时机开出正确的处方、正确的剂量,避免药物间不良的相互作用,解决影响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此外当医生开出药方后,临床医师还要负责把医嘱告诉病人,告诉病人在什么时间段服、怎么服效果更好。从而减少药害、节约资源、保障用药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只有建立临床药师制,大力开展临床药学,才能真正做到合理用药,进而提高医疗质量。
2开展临床药学工作面临的困境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颁布已8年,但国家和医院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一是临床医学人才严重缺乏,在医院药学人才中兼备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人才少之又少,大多数药师工作路线都是围绕药房、药品转换两点一线,且由于与医护人员的专业差距,二者之间难以沟通协调,加之药学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能力低,致使临床药学尚不能发挥其效用。二是临床药学工作尚未得到医院重视,多数医疗机构领导的“重医轻药”观念,导致临床药学工作在院内的重视度不高,加上临床药师尚未正规编制,各项责任义务不明确,且临床药师长期局限于采购、供应、调剂检验药品等方面,在院内并没有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可,这些因素都使临床药学的医院难以重视。三是临床药学尚未形成广泛的市场[1],由于临床药学在医疗机构重视程度不高,用药者对合理用药的了解及运用的迫切性不足,加之卫生部门相关政策尚无明确规定,致使临床药学很难再广泛的市场上立足。四是临床药学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2002年卫生部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虽然此规定有一定权威性,但其内容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加之临床药师只能在《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中的法规许可范围内工作,无处方权及修改处方权,导致临床药学的实施难以践行。五是临床药学培训制度居于形式,尽管有些医学院开设临床药学专业,但由于某些医疗机构尚未开设药学实践,导致临床药学专业学生难以在医院实习,实践价值不高;同时尽管某些一贯对临床药学进行开设,但也因为卫生部对临床药学尚未明确规定,药师责任和义务界定模糊,导致药学培训居于形式。
3开展临床药学,提高用药水平的举措
3.1药师参与医师查房,参与药物治疗
药师要深入临床一线,通过查房理解患者病情;同时参与药物治疗,发挥药学专业知识给予药师合理用药建议,以弥补医护人员对药物性质特点的不全面了解;还可以参与给药方案,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
3.2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安全用药是保证合理用药的基本前提,对药品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通过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的收集整理,并反馈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就能及时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3.3加强治疗药物监测,给予给药方案
对治疗指数窄、毒性反应强的药物,不能用临床指标进行评价,如地高辛;特殊情况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如婴儿。在这些条件下,以技术对血液浓度进行监测及评价,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给药方案并提出指导意见。
3.4建立药品安全警示制度,提高用药安全
开展临床药学医疗机构可以建立药品安全警示制度,药师根据手机整理出来的药品安全信息,了解院内临床用药安全情况,查找不足与隐患,并及时向上级通报,以防微杜渐。
3.5加强药学科研研究,提升药学服务水平
临床药学机构可以在培训药师的基础上,把药学科研纳入议程,坚持临床服务临床的原则,提倡药师与临床医护进行密切联系,并互助经济开展药学科研,以共同提高血药服务水平。
3.6加强临床药师专业培训,保障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药师要时刻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并积极参与查房,设计给药方案,与医护人员进行协调、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病情资料,给予患者对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药性等方面进行指导,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最大限度保障临床用药合理、安全。
3.7加强制度建设,保障临床药学工作顺利开展
国家卫生部及医院应根据“促进临床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为指导内容,规范临床药师工作行为[2]。建立譬如“合理用药评价制度”、“药师查房工作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药品安全警示制度”等等,逐步在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各项有利于临床药学开展的制度体系,以规范药师行为,明确药师责任和义务,保障临床药学工作顺利开展。
3.8开展药物利用与经济性评价,构建和谐医患医患关系
高质量的临床应用不仅要使用药安全有效,而且还要考虑其经济型。通过对医院定期会随机进行一定数量的释放和病理抽查,全面了解医生的用药意图及概要习惯,查找其中不合理的临床用药现象,并从中查找出影响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与所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中掌握药品的动态消耗规律,并把分析结果返回给临床,提高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水平,从而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构筑和谐的医患关系。
4讨论
目前尽管国内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工作进程缓慢,但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入,呼吁合理用药日益高涨,因此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要想真正达到“安全、经济、有效”的用药原则,每位医务工作者都承担着各自的职责,大家一致认识到,开展合理用药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在领导重视,医药护人员共同提高认识,各部门通力协作,药剂人员注重自身业务素质提高的同时,克服困难,增强信心,才能提高我院合理用药的水平,从而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1临床用药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现代医学的崛起,生活节奏的加快,为满足人们简便、快捷治疗的要求,中成药应运而生,并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发挥了中药的作用。但由于逐利机制,中成药越来越多,品种层出不穷,临床使用较混乱。尤其是目前临床医师比中医师开的中成药还要多,但临床医师却很难完全正确地使用中成药。举例来说,比如咳嗽,《黄帝内经》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如:风寒、风热、寒湿、脾虚、肾虚、肝火、肺虚等,治疗咳嗽也是根据不同的个人,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开具不同的方剂。但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咳嗽的中成药有很多种,如清肺化痰颗粒、百部止咳糖浆、密炼川贝枇杷膏、养阴清肺口服液、苏黄止咳颗粒、玄麦柑桔颗粒等等,临床医师则很难分辨到底患者咳嗽应该用哪种中成药,一般都是靠“经验”开药,或者干脆多开几种,同时吃,反正吃不坏,治不好也没关系,大家都治不好。殊不知,咳嗽用药在中医来讲,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如果用药错误,可能会加重症状,或者变生其他的病变,比如哮喘。如果患者的咳嗽是由于风寒所致,此时再用寒凉药物的话(目前市面上大多是寒凉止咳药),很可能会造成患者发生哮喘,久治不愈。
2加强中医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对临床医师的中医教育非常必要,医学生是未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后备力量,他们绝大数将会处于临床工作的第一线,将是药物治疗的决定者,也是宣传和实行合理用药的主要技术力量;他们对合理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合理用药的意识和行为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其次,选择的医学生基本系统接受完了高等医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医学和药学知识理论基础,较普通大众理解和掌握干预内容能力强,预期干预较好;再次,医学生与从业医师比较,临床经验较少,没有自己用药习惯影响,且无其他因素干扰,较易接受干预,是较好的干预对象;加强对医学生这一群体的合理用药意识和行为的宣教干预,对提高医学生药品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知识水平与能力,促进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3措施
3.1提高对中医药学的认识
首先要提高医学生对中医药学的认识,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几千年来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世界各国都逐渐认识到中医的重要性,并且都在研究中医。但在我国,很多临床医学生却认为中医是伪科学,瞧不起中医,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一些人要求废除中医,这是很不对的。当年胡适就是废除中医的领军人物,他得了重病,在西医判死刑的情况下,请中医医治,最后病治好了,胡适说“中医很糊涂,不科学,但是能治病”。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思考的角度不同。中医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个人得病,从人的角度出发,因此采有所谓的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正气不足;而西医思考的是这个人得的是什么病,从病的角度出发,因此才有所谓的什么炎性反应、病毒、细菌等等。二者都是为了解决患者的痛苦,只不过殊途同归而已。
3.2加强中医课堂教育
目前临床医学生的中医课堂教育的课时是非常少的,五年本科教育,只有六十几个学时,还没明白什么是中医,课程结束了,比较负责的、讲的好的中医教师可能让学生多明白一点,但也只是一点而已,有很多医学生甚至不能听课,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毕业后即使在临床,也很少使用中医知识,另一方面很多医学生面临的是考研、找工作,哪里有时间来学什么中医。因此,建议增加医学生的中医课程,且在大学一入学就开课,加强中医的初始教育。请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教授给医学生多开中医学讲座,提供较典型的临床病例,尤其是一些临床医师请中医会诊的成功病例,拓宽医学生的临床思路,也可以为其将来临床的合理用药起到一定的作用。医学生只有提高中医学的知识,提高合理运用中成药的水平,才能在临床上更好地运用中成药为广大患者服务。
作者:王春葳
1儿童用药现状分析
即使在美国,许多用于儿童的药物没有许可证或者是超说明书(offlabel)用药。一项来自英国的研究显示,有1/3的家长承认在儿童住院期间被使用了1种甚至更多种没有许可证或超出说明书的药物;其原因在于:
①儿科药物临床研究较难开展,目前许多药物说明书缺乏儿童用药指导信息;
②缺少儿童用药相关指南和法律依据,导致儿童用药的科学性差,儿科医师通常采用的是经验性用药。
2临床合理用药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临床药物合理应用定义为:患者所使用的药物适合其临床需要,所用剂量及疗程符合患者个体情况,所耗经费对患者和社会均属最低。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合理用药健康教育优秀信息释义”中有关合理用药的定义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则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WHO和美国卫生管理科学中心(U.S.HealthManagementSciencesCenter,MSH)针对合理用药的具体内涵制定了合理用药的7项生物医学标准:
①药物正确无误;
②用药指征适宜;
③药物的疗效、安全性、使用及价格对患者适宜;
④剂量、用法、疗程妥当;
⑤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证,不良反应小;
⑥药品调配及提供给患者的药品信息无误;
⑦患者遵嘱情况良好。儿科临床合理用药的要求是获得最佳临床治疗效果、最经济的药物利用和最低的药物不良反应。
3促进儿童合理用药的措施与方法
3.1WHO和部分国家对儿童合理用药的建议和措施
WHO于2002年12月了12条关于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的优秀政策和干预措施。近年来,促进儿童合理用药里程碑式的进展包括:2006年WHO成立“为儿童更好用药”的国际联盟;2007年由欧盟、世界卫生大会和WHO共同推进“量身定制儿童药物”的宣传运动,并提出《WH0儿童基本药物示范目录》等;2011年4月,WHO了《母亲和儿童的重点药物目录》,提出这些药物是基于全球疾病负担和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证据。其中,儿童重点药物目录中包括治疗肺炎、腹泻、疟疾、新生儿脓毒症、艾滋病和肺结核的药物,同时也包括儿科姑息护理、艾滋病与结核病的预防以及新生儿护理的药物。此外,WHO还创建了一个基于问卷的关于制药政策的数据库,并每隔4年发送1次到各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关于儿童药物临床试验,设立了11项儿童临床试验研究标准,并出版了其中6项。包括:
①严格临床试验课题的通过及相关研究人员的聘选;
②需包含偏差的风险评估;
③计算直接试验成本;
④确定足够的样本量;
⑤重视儿童临床试验结果的选择、计算和报告;
⑥儿科临床试验中年龄分组的重要性。欧盟立法中提出鼓励制药公司开发专门针对儿童的药物,并提出将会给予制造儿童新药的制药公司6个月来扩展其专利作为奖励,生产专门针对儿童口服药的制药公司将会享受额外2年的专销市场。WHO指出,在发展中国家,最有效的提高药物在公众基本保健中的使用方法是提高个人的相关教育水平、对自身健康的监督和进行消费者的教育以及确保足够的药物供应,任何一项的缺乏都可能会限制药物的合理使用。
3.2中国《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相关内容与建议
2014年5月30日,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卫药政发(2014)29号],专门针对保障儿童用药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我国关于儿童用药的第一个综合性指导文件,为保障儿童用药安全迈出了重要一步。《意见》共6项15条,明确保障儿童用药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提出目前儿童用药适宜品种、剂型和规格的不足,企业缺乏研发动力和生产积极性,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儿童用药安全正面临挑战。针对当前保障儿童用药工作存在的问题,《意见》对药品研发创新、申报审评、生产供应、临床使用及综合评价、质量监管、中西药并重、宣传引导等提出明确要求。依据《意见》中所传递的重要信息,儿科临床医师应通过发挥专业学会的学术优势,可以从以下方面推动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①制定儿科各专业疾病尤其常见病、多发病的管理指南或方案或专家共识等,推动儿童临床合理用药;组织各地各级儿科医师培训,规范处方行为,提高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②制定超说明书药物使用的规范,组织论证、补充完善儿童用药数据,规避用药风险;及时更新药物说明书信息,提高可读性,以避免医患双方的误解和矛盾。
③以基本药物为重点,建立我国儿科药物临床研究协作网,建立儿童用药临床数据库,整理分析各地儿童用药的用法、用量、疗效、药代动力学及配伍等相互作用数据,逐步建立健全的儿童临床用药综合评价体系。
④建立我国儿童基本药物目录。根据WHO的定义,基本药物作为满足人群卫生保健优先需要的药品,其目录遴选要考虑到疾病患病率、药物安全性、药效及相对成本效益。
⑤建立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监测系统以及儿童临床用药的再评价体系。综上所述,面对儿童不合理用药的诸多现状,必须全面提升认识,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医学科学及安全用药知识,引导公众形成良好用药观念和习惯,提高社会安全用药意识,最大限度地保障儿童用药安全,维护儿童健康权益。
作者:刘恩梅 陆权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
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均要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案,但是很多临床工作者盲目的追求联合用药,而不顾及这些药物联合作用可能导致的不良影响,有很多报道已经发现联合用药的弊端,如李秀云等报道重症监护病房(ICU)中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中便包括了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大于2周,且抗生素联合使用(大于两种的抗生素)(P<0.01)。刘莉等等发现目前临床上感染都存在着不同的耐药情况,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包括β-内酰胺酶的产生、膜外排增加等,这些都与该种青霉素的滥用有关,且联合用药也促使了耐药的产生。
在糖尿病的治疗当中,很多疗法都涉及到了联合用药,但是如果两种药物均为磺脲类降糖药物的话,会过度的刺激β细胞,从而导致过度降糖,引起患者出现低血糖的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患者死亡。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联合用药固然有诸多好处,能够得有效地抵抗复杂的疾病或者难治性疾病,但是有利必有弊,联合用药产生的耐药性是我们应该要考虑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熟练的掌握临床药学的相关知识,对联合用药采用的用药方案进行相关监测,对不必要的联合用药方案进行剔除,对可能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详细地评估,以更好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对以后的用药留有余地。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领域的工作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问题,经济原理就像一只无形的手一样,左右着社会的行为,在医院这样一个特殊的场所内同样离不开药物经济学的帮助。在以往的药房中,药师只是单纯的依照医嘱对患者发放药物,不涉及到药物咨询领域的服务,现在为了降低药物的不良使用状况,也鼓励药师参与到药物咨询服务当中来,对患者解释药物的使用、监测药物所产生不良作用,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花费和医疗卫生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药物经济学的主要的分析方法包括四种,其中有成本效果分析法、最小化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成本效用分析法,根据实际情况和医院的条件选用最为合适的分析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效果。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帮助患者考虑何种的药物治疗的方案是最佳合理的药物方案,并且对不同的药物使用方案进行横向比对,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化的产生经济效益和最小化治疗成本。
为了更好的对合理用药进行监测,我院让药师跟随临床医师进行查房工作,以便能够参与到药物使用这个环节当中来,对临床医师的决策提供自己的意见,并且帮助医师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对病例当中的用药进行定期的回顾,总结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和疗效,以评判该种药物对该种疾病产生的效益,一旦不良反应产生的情况严重而疗效又不明显,便剔除该种药物,以保证患者的利益,定期的举行医师和药师之间的研讨会,各抒己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并且对用药经验进行总结,这些措施让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地降低,即保证了患者的利益,也增加了我院的收益。
综上所述,临床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虽然作为一门学科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其概念早在上世纪60年代便已经被提出,在这几十年来,临床药学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对临床的帮助也颇大,但是在我国,这方面的概念和知识还是相对薄弱,很多方面的制度和章程还不完全,需要我们继续去研究和探索。
作者:杨松单位: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
随着临床药学的发展,合理用药被提到应有的高度。然而,自合理用药提出至今,不合理用药情况仍十分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全球每年约有近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1]。在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l0%~30%,不仅造成药品资源浪费,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2]。因而,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医疗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促进合理用药便成为临床药师的工作重点。
1合理用药的概念
合理用药(reasonableapplication)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机制,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包括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3]。合理用药涉及医师、药师、护理人员、患者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这首先要求医师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并熟知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不良反应,选择适宜的药物;药师协助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包括恰当的给药途径,合适的剂量,按合理的时间间隔给药;护士应该正确进行药物治疗,督促患者遵医嘱用药;另外需要患者良好依从完成正确的药物治疗疗程,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
2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2.1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1)药物选择不当,包括临床适应证不适宜、药物有禁忌症、药物剂型不适宜、联合用药选择有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重复用药等。(2)药物应用方法不当,具体包括药物应用剂量偏大、偏小;疗程不足或疗程过长;时间或浓度依赖性药物的给药频次、给药时间间隔不适宜;给药途径不当;无依据的超说明书用药。(3)当患者不需要药物治疗或可用可不用治疗时,无原则地用一些无效也无害的“药物”,或无病用药,以及不必要的预防用药;轻症用重药,这里的“重”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指贵重药,如无必要地使用价格昂贵的药品,为提高医疗单位的经济收入而开大处方,开价格昂贵的进口药;另一层含义指用药分量重。(4)患者看病急于求成,多方就诊,而医师又未及时在门诊病历中详细的记录用药情况,导致重复用药;或为提高疗效,想当然加大药物剂量或服药1~2天疗效不明显,私自停药、换药;另外患者片面地相信药品的宣传广告,不适当地甚至错误用药,或用假药及劣药。
2.2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用药主要有医疗机构和患者两方面的原因。在我国患者使用的药物绝大多数来自医院,因此大多数不合理用药发生在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占用药总数的12%~32%。临床用药涉及诊断、开处方、配方发药、给药及服药、监测用药和评价结果等环节,关系到医生、药师、护士、患者及家属乃至社会各方面。其不合理用药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1)医师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责任者,掌握着是否用药和如何用药的决定权。因此,临床用药不合理,医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医生个人的医疗技术水平、临床用药经验、药物信息掌握程度、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等,都会影响其药物治疗决策,导致不合理用药。(2)药师在整个临床用药过程中是药品的提供者和合理用药的指导及监督者。药师对不合理用药的责任主要有:调配处方时发生错误;或只知道照方发药,没有执行处方的四查十对,未向患者详细解释药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缺乏与医护人员的密切协作与信息交流。(3)护理人员负责给药操作及监督患者用药。给药环节发生的问题也会造成不合理用药。如未正确执行医嘱,使用了失效的药品,临床用药观察、监测、报告不力,给药过程操作不规范、发错药物等。(4)患者因素: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遵照医嘱正确服药是保证合理用药的一个关键因素。患者不遵守医生制定的药物治疗方案的行为称为患者不依从性。患者不依从的原因主要有:对药物疗效期望过高;理解、记忆偏差;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ADR);经济承受能力不足;滥用药物等。
3临床药师在不合理用药中应发挥的作用
3.1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从用药的过程和结果考虑,合理用药应当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4大要素。(1)安全性: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首要条件,它强调让用药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2)有效性:是通过药物治疗达到预定的目的: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调节人体生理功能。(3)经济性:强调以尽可能低的治疗成本取得较高的治疗效果,合理使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减轻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4)适当性:是用适当的药品,以适当的剂量,在适当的时间,经适当的途径给适当的患者,使用适当的疗程,达到适当的治疗目标。
3.2临床药师如何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作用
3.2.1临床药师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为临床合理用药服务。临床药学的特点是医药结合,临床药师工作的重点是以患者为中心,提高药事服务,促进合理用药。因此,临床药师不仅要有扎实药学知识,必须具备相当的医学知识,所以临床药师必须尽可能补充临床专业知识,多学习与临床用药有关的跨学科知识,同时通过不断实践来提高药学知识及用药水平,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将自身的药学知识变成服务患者的优势,承担起合理用药的责任,担当起医生的用药参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
3.2.2临床药师必须注意收集、整理最新医学及药学信息,编制医院基本药物目录和处方集。临床药师必须要学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药物的最新动态、药物治疗中最新成果、ADR以及那些最适合临床需要的信息。并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定期通过专题讲座向临床医生、护士进行介绍。另外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通过参考“国家基本药物”和“国家处方集”,与临床专家共同探讨,进行医院基本药物目录和医院处方集的编写,并根据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定期补充和修改。为临床治疗选择所需药品,为医师及药师制定合理用药方案提供依据,使临床用药更趋合理。
3.2.3临床药师必须积极参与完善合理用药监管制度。医院应成立由临床药学人员及临床专家组成的不合理用药监管小组,负责医院药物的合理应用和临床用药监督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不合理用药监管小组按照国家及卫生部关于临床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院用药的管理方法和具体措施,制定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范》、《处方合理用药评价办法》、《不合理用药责任追究制度》、《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制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等,并参与检查和监督[4]。
3.2.4临床药师必须深入临床,参与临床查房及药物治疗,加强医嘱用药监督。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查房是药学服务的主体。通过参加交班、查房、会诊,病历分析讨论等专业活动,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全面了解疾病的特点,了解医生的用药思路并参与重点患者药物治疗,阅读病历、书写典型病例药历,查阅服药与治疗用药医嘱记录,对医生的用药方案进行评价,对不合理用药给予指出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药师要进行专科用药调查分析,收集与反馈有关药物信息,学习和了解专科疾病的特点与用药规律,并协助处置专科的合理用药工作。与医生讨论药物治疗方案,监测药物治疗过程和效果,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相互作用。通过深入临床,使临床药物治疗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当,使不合理用药减少。
3.2.5临床药师参与药学监测,坚持ADR报告制度:临床药师参与患者用药情况监测。监测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监测给药剂量是否合理。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对一些重点药物和重点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TDM),并根据测定结果,随时调整用药剂量或用药间隔,观察患者用药后药效及不良反应,设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5]。由于我国不合理用药较多,导致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率高且严重,故应坚持ADR监测报告制度,反馈ADR。
3.2.6临床药师参与组织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和考核:临床药师及相关专家定期就有关合理用药知识对临床医师及护士等进行培训及专题讲座,通过各种形式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合理用药宣传和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通过制定《药讯》,重点介绍有关合理用药知识,定期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医院药物使用信息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使医务人员掌握合理用药的原则和知识,及时了解最新的用药进展和要求,培养合理用药的意识。
4小结
合理用药不仅要求临床药师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与临床实践,结合临床医学基础不断强化药学知识,深入地了解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药动学规律,和医师共同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实现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合理用药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其基本要素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合理用药的主要影响因素决定于医师和药师两方面。其中药师是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调配、核对、指导患者和监督医师合理用药[1]。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2]。本研究利用2009年5月~2010年5月间本院治疗的345例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探讨临床药师如何规范呼吸内科合理用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呼吸科2009年5月~2010年5月治疗的345例患者完整病例。
1·2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调查包括性别、年龄、所患疾病、出入院时间,所使用的药物名称,用量用法,用药起止时间,更换频率,疗程和联合用药情况。
2结果
2·1患者情况:345份病例中,男203例占58·8%,女142例占41·2%。年龄17~88岁,平均年龄(55·3±24·7)岁;住院天数1~51d,平均(29±17)d。
2·2药物使用的一般情况:345份病例中,使用最多的是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见表1。本调查中,住院疗程在15~21d的患者最多。其使用疗程见表2,抗菌药物的联用也较为常见,其中最常用的为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其次为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其联合用药情况见表3。
2·3微生物检查及药敏试验:在用药过程中做了微生物检查及药敏试验,包括细菌的血培养、痰培养和痰涂片检查等190例,送检率为55·1%,见表4。
3讨论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抗菌药物中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无论在单用或联合用药中都居首位,这与呼吸内科疾病多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感染有关。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对这些细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他如乳酸环丙沙星氧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注射用头孢唑肟和阿奇霉素注射液等的使用频率也位居前10位,是呼吸内科抗感染的主要药物,表明呼吸内科用药基本遵循安全、有效及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
病原菌分布和细菌检出阳性率情况与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的报道的一致[3]。念珠菌的医院感染与抗菌药物的种类、使用时间长短和是否联合使用有密切关系。呼吸内科收治的肺癌及高龄患者多,危重患者比例大,基础疾病的病情重、病程长。多数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差,此外,对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普及,以及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均使肺部真菌性感染的机会增多[4]。
在药学服务实践过程中,对临床药师的素质要求较高,药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药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不断更新。药师必须熟悉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及临床各类感染的致病菌,从而给出正确的建议。临床药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常规分析,看是否由药物引起,对患者所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作出正确的判断[5]。因此,临床药师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药学服务工作才能更加完善。
对于呼吸科药师来说,首先需要掌握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药物治疗学,其次熟悉呼吸系统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及临床药理学知识。阅读患者病历,了解现阶段该病区中患者所患的疾病种类,然后再针对性地学习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治疗学知识。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立即与医护人员共同商榷,协助临床医生及护士更高质量地治疗呼吸科疾病,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在一定层面上规避医疗风险,保障医疗环境的稳定,促进医疗工作的有序发展。
1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是运用中医学的综合知识及管理学知识指导用药,在充分了解疾病和药物的基础上,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地使用药物,即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合理组方用于患者,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1]。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保证药物使用安全、及时、有效并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毒副作用,从而达到正确的治疗目的[2]。
对中药的使用虽然总结了系统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临床上仍有医生用药不当,病人对中药治疗的不依从性,药物本身的来源、炮制加工、制剂方法、配伍、给药途径、剂型以及中西药物联合应用不当等[3]都会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些甚至很严重。因此,加强中药的合理用药,采取适当的方法对中药的应用进行临床监护是十分必要的。
2药学监护
2.1PC的定义与主要内容PC也称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是1987年由美国Minnesota大学药学院的Helper和Strand教授提出的一个全新的药学专业名词。1990年Helper等提出了PC的定义:药学监护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既定结果。这些结果包括:①治愈疾病;②消除或减轻症状;③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④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PC是一种过程,药师通过与病人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设计治疗计划,其执行和监测将会对病人产生特殊的治疗效果。它包括3种功能:①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②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③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发生。提供PC的目的是药师的工作要直接面向病人,药师直接对病人负责。“药师的使命是提供PC。PC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4~6]。1993年美国临床药师协会给药学监护下了明确定义,并得到国际药学大会认可:为了在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方面取得明确的效果而提供的与药学有关的直接的负责的监护。这就意味着药师要承担起监督、执行、保护病人用药安全和有效的社会责任[7]。
2.2PC的重要性[8]实施PC将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够预防某些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病人的疾病得以治愈,病症得到消除或减轻,从而达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根本目的;由于大幅度减少或杜绝不合理用药,节约药物资源,因而可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药师在医院乃至全社会的地位和形象,同时也增加了药师的收入。
2.3PC应用于中药合理用药的可行性中医用药讲求辨证论治,其实质即为个体化给药,与临床药学的优秀内容合理用药是一致的。目前中药临床用药存在着超剂量、不规律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根据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用药[9],即将PC应用于中药合理用药是必然可行的。现代临床药学的发展提示,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实施PC不只是一种设想。可以预见,其对于中药师更好的发挥其职责,与中医师合作交流,有效地促进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3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与PC
为促进中药走向国际,走向现代化,发展祖国中医药理论,更应加强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管。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与PC的有机结合将进一步深化临床药学的工作内容。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3.1炮制方法得当,强调规范操作中药炮制的临床意义主要在于保证中药的质量,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重要手段,掌握各种不同炮制品的效用差异,是中药合理用药的必要前提,是临床治疗药到病除的根本保证[10]。炮制方法的得当与否关系到中药疗效的好坏,因此炮制过程中要强调规范化操作。药师是实施PC的主体,应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有效地监督炮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实施PC。
3.2辨证施治,方精药专,用量准确中医治病应辨证论治,临床用药要根据病情而言[11]。诊断正确而用药不当,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有时还会引起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必须引起医药工作者的高度重视[2]。
大方、大剂量是临床普遍存在的现象[12]。处方用药取效并不是与所用药量成正比,而是和辨证是否准确、治法是否得当、用药是否合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处方用药的规律有其传统性,临床用药都应遵循规定剂量[11]。当然,医师可以因病情轻重、病势缓急、病程长短、病人体质强弱、发病季节不同酌情增减用量,但剂量的确定一定要适中,以安全有效为目的[13]。
因此传承中医治病理论,对证用药,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基础上合理组方,是合理应用中药的基础。同时,中药师应对中医师在处方开药时进行监督,相互配合,共同协商,更好地实施PC,加强中药临床合理用药。
3.3药物之间配伍以及联合应用要得当、合理,注意用药禁忌药物之间的配伍联合应用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主要有西药之间的配伍、中药之间的配伍、中药与西药之间的配伍等。药物之间配伍联合应用得当,则功效倍增;应用不当,不但无效,反而可能使病情加重,甚至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13]。
中药的联用,功效相似药物的合用,特别是几种含有有毒成分的中成药联合应用时,应注意有毒成分的增量和蓄积[14]。中西药联合应用,不但能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还能增强西药的疗效,但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有着多方面的治疗作用,在临床使用中药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2]。
药物之间的配伍及联合应用有其优势又有其弊端,因此应用要得当、合理。清开灵与青霉素联合静脉滴注可引起休克[15];复方丹参与右旋糖酐配伍使用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并有死亡病例报道[16]。可见,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中药注射液应尽量单独使用,不应与其它药物联用[12]。药师应运用其专业知识并借鉴医师的临床实践经验审核药物的配伍联用,避免药源性疾病及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3.4煎煮方法科学规范历代医家对汤剂的煎服法都十分重视。明代李时珍说:“凡服汤药……修治如法,而煎药者……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汉代名医张仲景对中药用法的认识更深刻透彻,《伤寒论》把中药的煎煮分为先煎、后煎、轻煎、重煎……等不同方法。但是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中药有效成分被提取分离,药理效用被证实,古代积累的用药煎煮方法大多数科学合理,但也有不尽完善之处,可能产生毒副作用,因此要强调煎煮方法的科学合理。
陈英文[17]对885例门诊病人中药咨询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咨询药物用法用量者最多达到360人,占40.68%;咨询中药煎煮方法的有200人,占服用汤药病人的22.60%。可见大部分病人对中药的用法、煎法不清楚。PC过程中要求药师对煎煮过程进行有效监督,要求医师处方规范,做好医嘱,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中药只有在中医药学的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指导下,应用规范的煎法,多样的服法,科学地择时,并合理协调好药物与饮食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获得预期的疗效。这些与现代医药学的药学监护学在理论与实践中都是一致的[18]。
3.5对证用药中医用药必须综合疾病分型、人体差异、气候变化、药物功效等诸方面因素,所以往往会出现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现象[13]。个体差异特别是过敏体质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强,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情况制定相应的给药剂量与途径,但需注意不同的给药途径和方法可产生不同的作用,如外用药决不可内服,肌肉注射药物决不可静脉注射,否则会造成不良的后果[1]。医师与药师应采取时时监护,确保用药的安全、合理、规范、有效。
4结语
中医中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系统的理论与丰富的临床实践基础。中药用药在物质基础(靶向基础、药物基础)、作用机理(黑箱理论、概率论、模糊数学理论、辨证论治)、治疗特色(双向调节、标本兼治、整体观念)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与特色[19]。虽然中医中药治病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但是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由于应用不合理等原因,多次出现中药不良反应事件,使中药在国际上的应用受到限制。为改变这种现状,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就显得尤为重要。PC是一种全新的药学服务模式,向我国传统药学服务提出了挑战,我们必须接受新的药学服务理念,创造条件使之付诸实施[20]。PC应用于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要求药师与医师、护师相配合,运用其专业知识,借助医师的临床经验,并及时从护师获取病人用药信息,制定出合理的给药方案,更好地促进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在我国,临床药学还没有普遍开展,实施PC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应该看到PC是21世纪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应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出适应我国医疗机构的发展道路。中药的临床应用与PC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全新的方向,适应临床药学的发展要求。
摘要:目的:探讨开展药学服务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意义。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妇科、儿科等科室开出的7700张处方的审核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在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药学服务。将此时间段内我院骨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妇科、儿科等科室开出的3850张处方纳入研究组,并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期间(未开展药学服务)我院骨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妇科、儿科等科室开出的3850张处方纳入对照组。然后,比较两组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结果:在研究组的3850张处方中,有102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其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为2.65%(102/3850)。在对照组的3850张处方中,有980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其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为25.45%(980/3850)。与对照组中的处方相比,研究组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药学服务能够显著降低临床工作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各医院应对上述情况予以关注。
关键词:开展药学服务;合理用药;处方;意义
近年来,随着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加,临床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已经逐渐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我国卫生管理部门颁布的《处方管理方法》中明确规定,在进行临床配药的过程中,临床药师有责任对处方中用药的适宜性进行审核,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药学服务是指临床药师通过与临床医师等医务人员进行合作,为患者共同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并对其接受治疗的效果进行有效的监测。为了进一步探讨开展药学服务对促进临床上合理用药的意义,笔者对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妇科、儿科等科室开出的7700张处方的审核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妇科、儿科等科室开出的7700张处方。
1.2研究方法
在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药学服务。将此时间段内我院骨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妇科、儿科等科室开出的3850张处方纳入研究组,并将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期间(未开展药学服务)我院骨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妇科、儿科等科室开出的3850张处方纳入对照组。然后,比较两组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
1.3进行药学服务的方法
(1)以《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指导原则》和《医院处方的点评管理规范》等资料作为参考依据,对各科室临床医师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管,并对其开具的处方进行逐个审核。每个月都要将审核的结果上报医务科,并联合医务科制定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临床医师进行批评和处罚。(2)在药房设立临床用药咨询窗口,安排专职的药师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3)向各科室派驻临床药师,并要求临床药师参与查房、会诊和制定用药方案。在临床医师开具处方后,临床药师要及时对处方进行审核,并重点关注处方中的用药剂量和用药途径、联合用药的合理性和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化等情况。对于存在不合理用药的处方,临床药师要及时通知临床医师,并要求其立即修改。(4)临床药师是进行药学服务的直接参与者与执行者,其对药理学、毒理学知识的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临床药学服务的开展效果。因此,临床药师应不断积累用药经验,加强对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医院应定期对临床药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每次培训结束后,对其接受培训的内容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的结果与绩效挂钩,以提高临床药师工作的积极性。
1.4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研究组3850张处方中,有102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其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为2.65%(102/3850)。其中,存在药物选择不合理情况的处方有43张(占42.16%),存在重复用药情况的处方有12张(占11.76%),存在药物用法和用量不当情况的处方有39张(占38.24%),存在药物配伍不当情况的处方有8张(占7.84%)。在对照组3850张处方中,有980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其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为25.45%(980/3850)。其中,存在药物选择不合理情况的处方有432张(占44.08%),存在重复用药情况的处方有138张(占14.08%),存在药物用法和用量不当情况的处方有355张(占36.22%),存在药物配伍不当情况的处方有55张(占5.62%)。与对照组处方相比,研究组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加,临床上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已经逐渐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药学服务是指临床药师通过与临床医师等医务人员进行合作,为患者共同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并对其接受治疗的效果进行有效的监测。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药学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因此,构建有效的用药监管机制、提高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的专业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探讨开展药学服务对促进临床上合理用药的意义,笔者对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妇科、儿科等科室开出的7700张处方的审核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研究组3850张处方中,有102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其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为2.65%(102/3850)。在对照组3850张处方中,有980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其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为25.45%(980/3850)。与对照组处方相比,研究组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更低。综上所述,开展药学服务能够显著降低临床上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各医院应对上述情况予以关注。
作者:师耀美 张书琴 李会琴 单位: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医药卫生科技水平也日新月异,以抗生素滥用为代表的不合理用药对人民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同时也增加了社会医疗保障费用的不合理支出。据统计,我国不合理用药人数占用药者的12%~32%,全国每年5000万住院患者中至少有250万人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1]。因此,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2年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提出医院药学工作要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以合理用药为优秀,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2]。大力开展临床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医院药学工作的重心。
1药学服务的概念
建立完善的临床药学服务体系,注重关心和关怀患者,由传统的以临床医生为主体的医疗模式向医、药、护三位一体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转变,是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药学服务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含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包括药物选择、药物使用知识和信息),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实现改善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3]。药学服务的宗旨是以恰当的药物治疗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是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由药师提供给医、护、患的专业服务。
2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用药是指用现代的、系统的、综合性的医学、药学和管理学知识来指导用药,使临床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符合患者经济要求;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边缘科学,属于临床药学的优秀[4]。合理用药的生物医学标准[5]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品。包括:药品准确,用药适应证适宜,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实用性、使用及价格适宜,剂量、用法与疗程妥当;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证,不良反应小,药品调配及提供给患者的用药信息准确,患者依从性良好。
3药学服务的内容与方法
3.1做好药品的调剂供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处方调剂不仅是临床药学的基础,也是医院为患者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之一[6]。在调剂时,药师应严格审查处方,坚持“四查十对”,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严格按规定审方,注意老年人、孕产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处方用药的品种和剂量,审核药物配伍的合理性,给临床医生提出指导建议。门诊发放处方药品时,告诉患者正确的服药方法、服用时间、剂量和饮食宜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特殊表现,比如服用利福平后尿液、唾液、汗液等排泄物可显桔红色,及时告知打消患者的疑虑,引导患者安心服药。
3.2做好药品咨询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做好药品咨询服务,引导患者遵从医嘱,是药学服务的重要环节。临床咨询中常遇到患者提出的问题有:说明书用量与医嘱用量的矛盾;同种药品不同生产厂家在价格和功效上有无不同;老人和儿童的用法用量有无区别;药品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复杂的服药时间如何计算,几种中西药配伍应该如何服用等等。临床药师在开展药学服务实践中,应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药物学专业知识,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患者及家属面对面的答疑交谈,交谈中注意一切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注重人文关怀,对其进行药物知识的健康教育,用药前后及服药过程中的指导,在提供药学服务的同时建立和谐的药患关系,从而解除患者用药过程中的疑虑和对医疗方法及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感,减少由药物反应带来的医患矛盾。通过细致的咨询服务,解答患者的各种问题,促使其遵从医嘱,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
3.3药师深入临床开展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药师下病房参与查房、会诊是临床药学工作的优秀内容,只有通过参与临床工作才能正确评价药物,开展合理用药[7]。临床药师通过参加临床查房、交接班、抢救、会诊及病例讨论等活动,了解和掌握专科疾病的特点与用药规律,开展药学监护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通过查房观察和向医护人员了解收集整理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资料及信息,及时提供给医护人员药物中毒救治信息和药品不良反应救治方案,纠正临床抗生素滥用现象和不合理用药习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3.4书写药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师通过药学查房,结合临床生化检验、病理检验及病原学检查结果与医生共同讨论和分析临床诊疗给药方案,参与个体化治疗给药方案的制订、修改与评价,书写住院药历,监护药物治疗过程,对发现的用药有疑问的地方及时向医生请教、反馈信息,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修订给药方案,减少因用药不当导致的医疗失误。分析患者住院治疗过程,及时将发现的用药问题反馈给临床医生,避免以后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辅助医生合理、安全用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3.5开展药学信息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由于现代科技发展,生物化学医药新品种层出不穷,因而使得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面临更多的选择,新药品、新剂型的使用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医护人员也希望能够得到临床药师的专业指导和帮助,药师提供药学服务也是医护人员和临床医疗的需求。临床药师深入临床进行药学监护,定期进行处方分析和点评,与国内、外已有调研指标进行比较,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为制定合理用药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8]。处方点评可以促进用药规范性,防范潜在用药失误,优化药品品种结构,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9],还可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国内资料显示通过2年时间点评,医院的不合理用药处方数从2年前的9%下降到2%,效果显著[10]。医院可通过定期举办院内讲座、药物信息简报及临床用药指导等药学服务方式及时向临床医护人员传递新药信息,实现医药联合,缩短医生和药师之间的距离,改善医药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4开展药学服务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
临床医师熟悉疾病的诊断,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的缺陷对药品的理化性质和剂型等认识上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在专科重症、多科合并症、重大抢救及疑难病症的治疗上,也迫切需要药学专业人员提供药物学指导与帮助,以应对复杂繁多的药物选择、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医院通过开展药学服务,可以及时解答患者用药的疑问,协助医师选择高效合理的药物,及时发现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减低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医疗差错的发生概率,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国内机构报道: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的评价原则,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后,安全合理用药由药学服务前的84.3%上升至98.7%,经济性用药由61.5%上升至91.6%,因用药差错引起的医疗纠纷由22.3%下降至1.51%,患者的满意度由86.6%上升至97.9%,并且医护人员对临床药师的认可程度由药学服务前的18.4%上升至92.8%[11]。
综上所述,药学服务是贯穿整个疾病治疗全过程的主动服务,是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只有大力开展药学服务,才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在药学服务的实践中,临床药师也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积累临床经验,将药学专业知识与医学临床知识相结合,加强与医生、护士的交流与合作,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医药护患关系,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药学服务,更好地促进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摘要】目的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进行探讨分析,从而进一步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方法抽取在我院2010年至2011年间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记录500例以及查阅进行的药学干预的有关资料,对得到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发现我院在临床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有了明显的减少,进行药学干预前,医院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例数有130例,比例达到了25.9%,而在进行药学干预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例数只有26例,比例下降到了5.2%。结论通过对临床用药进行药学干预,可以有效的规范临床用药的不合理性,进行规范的合理用药,减少因不合理用药而造成医疗事故,给患者和医院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真正的做到把患者健康放在首位,同时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临床不合理用药;药学;干预
目前,临床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在一些医疗机构呈现着增长的趋势,而且因为不合理用药的存在已经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不是死于自身的疾病,而是由于医院的不合理用药造成死亡的。据有关数据报道,我国各大医院存在的用药不合理也非常严重,而造成用药不合理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临床治疗中医生或药师的用药不合理。对临床用药不合理情况以及对用药不合理进行医学干预的效果进行有效的分析,结果显示,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医学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进行医学干预有效的降低了医院的不合理用药的比率,保证治疗质量与效果,对我院的用药不合理情况进行探讨分析,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了我院在2010年至2011年间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记录550例以及查阅进行了药学干预的有关资料,并对这些情况进行了分析。
1.2方法进行药学干预:临床医生通过进行会诊、查房以及临床参与药物治疗时进行药学干预,同时要亲身指导临床用药,从而保证在出现不合理用药时及时的进行药学干预,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并且要根据《医院处方的点评管理规范》和《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指导原则》等规定,及时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具体情况以及进行了药学干预后的成效进行记录,并根据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果。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t检验,发现进行药学干预后与药学干预前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即P
2结果
2.1进行药学干预能有效的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通过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了药学干预后,发现不合理用药的比例有了明显的下降,根据之前所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进行药学干预前我院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比例为25.9%,而通过将近一年的干预工作,包括会诊、查房以及临床参与药物治疗时进行药学干预,同时要亲身指导临床用药等,发现我院的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比例由之前的25.9%下降到了5.2%。
2.2进行药学干预有效的减少了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选取了我院2010年至2011年间的临床不合理用药记录500例,药师提出进行干预的建议有500份,干预建议率为100%,而医生真正接受干预410份,接受率为82%。医院的医生通过临床指导用药,不但能提升药师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能有效的规范用药行为,当出现不合理用药时,能进行及时的纠正,从而有效的减少了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3讨论
进行药学干预能促进临床用药更趋向合理化。通过对我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我院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复用药,药物的用法及用量不合适,多种以上药物联用搭配不合理,用药与患者病情不相符,没有适应证的用药,遴选药物对患者不适宜等,具体情况如下:①重复用药。在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时,一般是使用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两种药物进行注射治疗,疗后患者出现头晕以及粒细胞降低的症状。而药师建议停止泮托拉唑注射液的使用,只对患者进行奥美拉唑一种药物的注射,每日一次。在使用了药师的建议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这主要是因为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都是胃壁细胞质子泵的抑制剂,对胃酸分泌有抑制效果,所以这两种药物不能同时使用,不然极其容易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的病情。②药物的用法及用量不合适。对一位急性咽炎的华中农业大学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对患者每天进行一次青霉素静脉滴注,但一段时间后患者的病情没有任何的好转。之后建议对患者每6到8小时就进行一次青霉素静脉滴注,采用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主要是因为青霉素的用法不符合药代动力学的规律,因为青霉素维持的时间很短,对患者一天只进行一次青霉素静脉滴注是满足不了患者体内要求的,一天之内必须进行多次给药,否则无法有效的杀死患者体内的病原菌,使患者的病情得不到任何的控制。③没有适应证的用药。对于得风疹的儿童患者来说,在对其使用头孢噻肟进行治疗后,症状并没有较大的改善。药师建议对于风疹患者,应该做到对症进行治疗,并同时进行及时的隔离与护理,保持患者室内的空气流通,改善患者营养方面的情况。采用药师的方法后患者的症状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这主要是因为风疹是由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单靠药物是无法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的。
通过这次的研究发现,临床药师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临床治疗中一旦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临床药师就能采取药学干预进行及时的纠正,处理,从而促进临床治疗中的合理用药。而且因为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是存在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而临床药师在这方面就有非常专业的知识,能及时正确的对治疗过程中的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及时的纠正临床治疗中的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减少医院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从而能有效的防止因用药不合理造成的医疗事故,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保证临床治疗中的质量与安全。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有效的药学干预,既能让临床医师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防止用药不合理情况的发生,还能有效的带领医院的药师往合理用药的轨道上迈进,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综上可知,临床合理用药是让患者尽早康复的重要原因,要把握这一点就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临床药物应用体系,加强临床用药的管理,重视临床药师这一重要资源,加强临床药师的建设,在临床治疗中充分发挥药师的药学干预的作用,真正意义上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从而帮助患者能够尽早的得到康复。
[摘要] 目的 剖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9月―2016年7月期间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随机抽取500份医嘱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此类药物的使用频度、不良反应等。结果 ①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28.23%,高于第二代的9.76%,高于第一代的8.56%,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P键词]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合理用药
临床上,头孢菌素类药物属于广谱抗生素中的一种,具有耐青霉素、抗菌效果好以及抗菌谱广等诸多优点[1-2]。此种药物的母核为7-氨基头孢烷酸(7-ACA),主要是通过过对冠头孢菌进行培养之后,来获取天然头孢菌素的C裂解[3]。目前,随着我国医疗科技的不断上升,在临床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通过多方研究与实验表明,该药物对革兰阴性菌有比较大的作用,临床效果明显,所以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4]。该文主要回顾分析回顾分析2015年9月―2016年7月该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抽取500份医嘱作为研究对象,方便临床合理用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该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抽取500份医嘱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常用的3种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包括头孢曲松、头孢地嗪钠、头孢噻肟钠,观察用药方式、用药剂量等数据进行统计。
1.2 方法
依照参考文献的标准[5]对该院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知识进行统计分析,例如头孢曲松、头孢地嗪钠、头孢噻肟钠这三种药物,对其采用药物限定日剂量计算法,计算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DDDS)。DDDS=药物使用的总剂量/药物规定的日剂量。其中DDDS的值越大,表示该药物的使用越大,反之则表示越小[6]。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①泌尿系统方面,主要是少尿。②血液系统方面,包括血小板、白细胞降低。③消化系统方面,包括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④过敏方面,主要皮疹。
1.3 统计方法
选取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各药物使用频度对比
经过统计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28.23%,高于第二代的9.76%,同时高于第一代的8.56%,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比较各类药物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该院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有:头孢曲松、头孢地嗪钠、头孢噻肟钠等。成人用药多选择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等方式用药;其中各种药物的药理特征明显存在差异,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该次研究500例患者中,31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涉及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过敏反应等方面不良反应。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反应,占31例不良反应的77.42%。过敏反应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类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概述
现阶段,临床上抗生素的种类多种多样,致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各种抗生素应用之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头孢菌素类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广谱抗生素药物,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与稳定性,并且过敏反应较少,在临床上的应用率较高[7-8]。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从冠头孢菌培养液中分离出来头孢菌素,对其侧链进行改造之后,得到一系列半合成抗生素[9]。这种类型药物的优点诸多,主要包括: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厌氧菌高度有效;相对于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的过敏反应较低;对酸及对各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高;与青霉素具有相同的作用机理,通过对细菌细胞壁的生成进行有效抑制,最终能够达到有效抗菌的目的[10]。头孢菌素类药物属于广谱抗生素,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流感杆菌、变形杆菌、肺炎杆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化脓性链球菌以及金葡菌有效[11-12]。
3.2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
与前两代相比,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最明显的优势就是不良反应低,且该药物的活性作用明显比前两代显著。同时,该药物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就是药物价格过高,且要预防细菌的耐药性,因此在治疗疾病时,一定要合理用药。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为:①头孢曲松。头孢曲松属于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强大抗菌活性,抗菌谱含有金葡菌、变形杆菌属、产气肠细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该种药物普遍运用于败血症、外科创伤、肝胆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淋病、腹膜炎、肺炎等疾病治疗中。②头孢地嗪钠。头孢地嗪钠为半合成第三代头孢广谱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均有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稳定,对头孢菌素酶和青霉素酶极稳定。临床主要用于链球菌属、肺炎球菌等敏感菌所致的疾病,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咽喉炎等。它是目前唯一兼具广谱强力抗菌和免疫调节活性双重作用的头孢类抗生素,且毒副作用小。③头孢噻肟钠。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更强,抗菌谱包括嗜血性流感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可用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液稀释,但不能与碳酸氢钠液混合。此种药物普遍运用于败血症、淋病、脑膜炎、呼吸道等敏感菌的感染治疗中。由上可知,各种药物的药理特征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3.3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比较前两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第三代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活性更强,且不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疗效较为显著。然而,该种药物的价格相比较前两代药物更高。因此,医学工作者正致力于怎样即将此种药物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于疾病的治疗中,通过合理的控制用药剂量,来避免产生细菌耐药性,大大提高药物的疗效。头孢曲松、头孢地嗪钠、头孢噻肟钠这三种药物活性都较强,且对于细菌有着良好的抑制作用,抗菌效果明显,在呼吸系统感染、关节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皮肤组织感染等疾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该文主要回顾分析该院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药理等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28.23%,,高于第二代的9.76%,高于第一代的8.56%,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4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安全性
31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涉及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不良反应。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全部不良反应的77.42%。过敏反应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类型发生率(P
综上所述,该院使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比较合理,因此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药理知识,才能更好的确保临床上的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调查了解临床调查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其原因,寻找解决不合理用药的方法及对策。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12月在本院治疗的120例患者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120份病历中共有50例病历资料出现用药不合理,涉及用药医嘱共432条,不合理用药医嘱240条,占总数的55.56%。结论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相当严重,应当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才能杜绝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保护广大患者的利益。
【关键词】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干预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51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05-01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医药行业不断的深入研发新药品,并大量应用于人类疾病的防治中,但由于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加上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导致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逐年严重,严重危害到广大患者的利益[1]。如何安全、合理使用药品,成为医疗行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抽取本院120例病历资料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12月在本院治疗的120患者病历资料进行调查,其中门诊部病历资料40例,住院部病历资料40例,急诊部病历资料40例。
1.2方法以药品说明书、《临床用药须知》、《临床药物治疗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为依据,调查120例患者临床用药情况,并分析调查结果[2]。
2结果
120例病历中共有50例病历资料出现用药不合理,涉及用药医嘱共432条,其中不合理用药240条,占总数的55.56%。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①滥用抗生素82条,占34.17%;②选择药物搭配或联合使用不合理共48条,占20.0%;③未遵循用药剂量、时间间隔、用药途径等共56条,占23.33%;④预防用药不当21条,占8.75%;⑤药品溶媒选用不当18条,占7.5%;⑥滥用高档、进口药品15条,占6.25%。
3讨论
3.1临床不合理用药表现形式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表现形式分析:①临床滥用抗生素是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在未确定具体感染细菌种类的情况下,从基础抗药开始使用或者采用高档、进口药物实施抗菌。滥用抗生素不但增加患者肝脏负担,还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②在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通常采用多种药物配合治疗才能收获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临床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药物配伍不合理,药物疗效差。③未遵循用药剂量、用药间隔时间、用药途径等也是临床常见的不合理用药表现。改变用药剂量或用药时间可能使得治疗未达预期效果,或者用药过量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比如哇诺酮类药物应当采用大剂量一次给药,当药物浓度达到一定量时才能发挥作用,但当其血药浓度超过平均抑制浓度(MIC)的4倍以上时,即使继续增加药物的剂量也不会显著增加疗效,反之剂量过大还会导致全身性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增加[3];用药途径包括注射、含服、吞服等,改变用药途径则会改变药物性状,降低药物作用。④预防用药不当是指用药时机以及疗程不合理,临床手术前、后的预防用药不合理比较普遍,应当遵循分类选用、短程应用的原则,才能使得药物起到预防细菌感染的作用,达到围术期预防用药的目的。⑤药品溶酶剂选择不合理,对药物疗效作用影响极大,比如青霉素类等β-内酞胺类抗菌药在强酸性葡萄糖、糖盐水中易被分解,而适宜采用生理盐水(pH值4.7-7.0)。⑥在临床用药上常见处方开出高档、进口药品,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浪费,应在能取得相同疗效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基础药物。
3.2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分析经过调查发现,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占有比例为55.56%,其主要原因可能有:①医师方面原因:医师不良用药习惯造成用药不合理;医师缺乏新药品知识,导致用药不当;医师未能对症用药;医师不注意药物间的禁忌作用,联合用药不合理;医师职业道德缺乏,临床用药不遵守职业标准。②患者方面的原因:患者由于家庭经济因素,自行停药或换用其他药物;患者片面相信药品广告,认为越贵的药物效果越好,指定用药;③市场作用的原因: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市场新型药物不断研发生产,极大丰富了药品市场,但市场竞争激烈,很大程度影响医院用药的选择。加上医院用药管理制度不完善,极易出现临床用药不合理。
3.3不合理用药干预对策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政府、医院以及广大医护工作者应当共同努力,采取用药干预措施,减少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发生。用药干预对策主要有:①医疗卫生药品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药品管理相关法规、条例和制度,规范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同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对滥用药物的个人或单位实施处罚,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②政府或相关部门应当利用大众媒体的力量,加大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力度,普及基本用药知识,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科学用药的意识;③医院应当建立健全规范用药制度,严格按照相关用药规定使用药物,控制不合理药物使用的不良现象;④积极开展医护工作者的知识培训力度,学习新药物知识,加强医德的建设,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医护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心,避免不合理用药的行为发生。
总之,不合理用药不仅造成患者的经济浪费,同时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完善监督管理制度,规范药品使用行为,提高医护工作者的责任意识,杜绝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发生,积极保护广大患者的利益。
摘要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常见临床不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收集860例患者病例,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率30.0%。结论:不合理应用抗生素、过量使用抑酸药物、重复用药、因药效发生拮抗作用而发生的不良反应、药理与病情不符合是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问题;因素;对策
消化系统是人体中比较复杂的系统,消化内科是医院的较大科室,涵盖的病种较多。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新药品、老药新用的不断增多,一方面为疾病的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用药的风险,不合理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也不断增多。为探讨消化内科常见临床不合理用药方面存在问题及对策,本文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消化内科用药情况(包括患者处方、药物种类、使用剂量、有无不良反应等)进行汇总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消化内科收治860例患者病例,男460例,女400例,年龄3~88岁,平均(56.6±8.2)岁,病程3 d~20年,平均(3.1±1.2)年。
方法:成立不合理用药调查小组,医院抽取资深药师及资深消化内科医师复检病历,对860例患者用药情况(包括患者处方、药物种类、使用剂量、有无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
结果
860例患者不合理用药因素及比例:发现不合理用药258例,不合理用药率30.0%,不合理用药原因:不合理应用抗生素86例(占不合理用药的33.3%),过量使用抑酸药物77例(29.8%),重复用药52例(20.1%),因药效发生拮抗作用而发生的不良反应26例(10.1%),药理与病情不符合17例(6.6%),见表1。
讨论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①过量使用抑酸药物:临床上临床常用H2受体拮抗剂(主要有法莫替丁、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和质子泵抑制剂抑酸药物(主要有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等),若剂量过大可致血清转氨酶增高、白细胞减少、男性乳房增大等,奥美拉唑若过量或长期服用,可使患者持续处于低胃酸状态。②不合理应用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现象,这样容易引起细菌耐药性,而且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消化内科医师要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③重复用药:有些医生有时仅凭药物名称等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可能导致相同药物的作用加重,进而引起不良反应。④因药效发生拮抗作用而发生的不良反应:例如,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促进胃肠蠕动,使物通过胃肠道的时间更快,进而抑制抑酸药物的吸收,因此临床使用时要注意药量的增加。药物拮抗,是药物之间长出现的配伍禁忌。如临床使用中抑酸剂、吗丁啉和易蒙停、活菌制剂和抗菌制剂连用、西咪替丁和乳酶生等。
合理用药相关对策:①医院要加强对药物监管的力度:医院要成立合理用药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业务院长任副组长,药剂科科长和资深专家任成员,定期进行病历检查,查找原因,加强对医生的能力考核,确保医生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时遵循安全、有效等原则。②医生需有高度的责任心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医生在合理用药方面占主导地位,医务部门要加强对医生和药师进行继续教育,掌握药物使用禁忌证、合理应用方案。要认清不合理用药的危害性,不合理的用药不仅导致患者产生药品不良反应,还会加重社会负担。要定期组织专家授课,提高医生业务水平。医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把合理用药作为一项法律来对待,认清一旦不合理用药就违犯了相关条例,会造成医疗事故,对医院对个人带来不可忽视的后果。医生树立为患者服务的精神,工作要认真负责,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坚持合理用药,一刻也不能放松。③患者要加强合理用药意识,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应谨遵医嘱。医生有着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相关医药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在药品的使用上,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托,避免个人的增减药量行为。不合理的用药不仅导致患者产生药品不良反应,更会加重社会负担;在进行药品的使用和购买时,患者要形成合理用药的意识,充分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作用,在进行两种药物的混合使用时,要咨询相关医师。
综上所述,合理用药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重要环节,消化内科医师要严格遵循,让药物发挥最大的作用。推动合理用药的发展。
摘要:高血脂症是一种或多种血浆血脂程度高于正常值的病症,它多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者运转异常引起,是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类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已经成为危害公共健康安全的全球性问题。因此,在治疗心血管这类疾病时,预防、控制血脂含量的降脂治疗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当前在临床中应用的降脂类药物品种较多,作用机理复杂,同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因此合理的用药对于有效、安全的治疗高血脂症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综述了近几年临床常用的几类降血脂药物,概述它们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情况,以便对临床合理使用降血脂类药物提供指导参考。
关键词:合理用药;降血脂药;临床效用;作用机理
在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是一类主要致死原因,主要的致病诱因便是高胆固醇血症,这一般是指患者的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标远高于正常水平,而引发患者出现各种心血管疾病。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通过降血脂类药物进行治疗,它能够促进胆固醇转化、促进脂蛋白代谢酶的表达和激活,水解甘油三酯,进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降血脂类药物品种较多,作用机理复杂,同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选择和使用降血脂药物成为关注的焦点,目前常用降血脂药物主要有: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类药物、烟酸类药物、胆酸螯合剂类药物、多烯脂肪酸类药物等[1]。
1 他汀类药物
1.1药物及作用机理 他汀类药物是首选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一类药物,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最常用药物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2]等,具有应用效果好、范围广、风险低的特点。它能够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抑制体内合成胆固醇的过程,进而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水平。同时可上调细胞表面LDL受体表达水平,促进消除中密度脂蛋白(IDL)和LDL以及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VLDL残粒,从而降低它们的含量水平[3]。并且还可减少肝脏分泌VLDL,促进甘油三酯(TG)的水解,降低TG的含量水平。这说明他汀类药物是一种复合型的降血脂药物,能够降低LDL-C,使HDL升高[4]。多项研究均表明他汀类药物对于高血压、糖尿病以及C反应蛋白>0.65 mg/L的全身炎症患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显著降低中风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减少心绞痛、脑卒中及跛行等疾病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降低患者的致死致残率,同时还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稳定甚至逆转斑块的进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1.2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他汀类药物一般会引起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咽痛鼻塞、消化不良、关节炎以及失眠等症状,但这类症状通常并不影响治疗[6]。他汀类药物还具有肝毒性和肌肉毒性(发生率约为1%),引发高血糖和代谢紊乱症状出现。血清转氨酶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则就可能引发肝损害或者肝炎。同时,骨骼肌分解破坏后会引起CK水平大幅升高,出现肌红蛋白尿,可能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但这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很低,因此,建议开始使用药物时测定患者转氨酶含量,治疗中必要时也需进行测定。Sattar等[7]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增加患者的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提高了约9%,但这通常都是由于大剂量的使用他汀类药物。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该指导患者按时按量遵医嘱进行服药,不可过量,同时医生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制定合理的用药原则,以防止出现因剂量过大而出现不良反应。并且医生在使用这类药物的时候,也需根据药物的适应症情况进行用药,如患者有糖尿病、代谢综合征、HDL-C水平极低及很多高TG血症患者(如遗传性高TG)等这类情况,他汀类药物并不适宜单独使用,可以联合其他降血脂类药物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类和胆酸螯合剂类药物共同控制血脂。
2 贝特类药物
2.1药物及作用机理 混合型高血脂症和单纯高甘油三脂血症的首选药物是贝特类药物,它是一种PPARA的激动剂,具有苯氧芳酸特殊结构,常用的药物有非诺贝特和吉非罗齐。可使血清HDL-C升高约10%~20%,TG降低25%~50%。它主要是通过抑制甘油二酯酰基转移酶-2的活性,阻碍和降低TG的生物合成和VLDL的分泌。同时他还能够降低APOCⅢ、上调APOCⅡ的水平而增加脂蛋白脂肪酶(LPL)的活性,促进TG的水解,并且增加APOAⅠ的表达,保护HDL-C不被水解,升高HDL-C的水平[8]。综合多项研究结果,贝特类药物能够显著的降低血液中的TG、TC含量,改善脂质代谢异常情况,同时还具有抗动脉硬化、抗凝、溶栓等功效。这在改善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预防中具有良好的非调脂类改善作用[9]。
2.2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贝特类药物的一般性不良反应常见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头痛乏力、胃痛皮疹等症状。贝特类药物长期大剂量服用也会出现转氨酶升高、肝毒害等情况发生,亦有胆石症、心律失常的报道[10]。同时显示与他汀类药物合用还会增加肌病和肾脏损害的风险。如吉非贝齐可显著降低他汀类的葡萄糖苷酸化,减少他汀类的消除,二者合用可增加肌病和肝毒性[11-12]。因此,除了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正确服用该药,同时还应该注意贝特类药物与他汀类药物及依折麦布的联合使用情况,注意他们的代谢机理及相互影响,慎重选择药物配合,避免出现药物机理相似的药物高频率重复使用的情况发生。
3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类药物
3.1药物及作用机理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类药物目前只有唯一一种,叫做依折麦布(又称为益适纯)。它是通过抑制小肠中的NPC1L1刷状样蛋白进行作用的,该蛋白具有转运胆固醇、植物甾醇和脂质的作用[13]。该药物能够有效地降低肠道对于胆固醇的吸收,进而减少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和肝脏胆固醇储量。Davidson MH等[14]的研究表明,依折麦布能够使患者血清中的LDL-C水平降低约20%左右。同时对于降低LDL-C水平,还与他汀类药物具有协同作用,这一点在他们的研究中是不同剂量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S着依折麦布剂量的增加,患者血清中的LDL-C水平会降低51%~59%。同时还有研究发现,该药能够升高HDL-C水平1%~4%,降低TG水平含量8%。该药是一种选择性TC 吸收抑制剂,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对于胆酸、脂溶性维生素及甾体激素等的吸收不产生影响。因此,在临床中该药属于一种辅助降脂用药,联合其他类降脂药物能够发挥极其有效和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不能耐受高剂量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来说,采用中低剂量的他汀类联合依折麦布就能够起到十分有效的降脂作用。
3.2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 该药能够引发患者出现一般性的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腹胀腹泻以及肌肉疼痛乏力等症状,对于肝肾等脏器尚无明确损害性研究结果,但在临床应用中应该注意该药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剂量,不能随意变更用药剂量,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发挥药物的有效效果[8]。
4 烟酸类药物
4.1药物及作用机理 烟酸类药物属于B族维生素,当使用较大剂量的时候,就具有降脂作用,是一种广谱调脂药,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HDL-C的水平,降低脂蛋白a[apo(a)]和LDL-C、TG的水平。常用的药物有盐酸和阿昔莫司[15]。该药尚无完全明确的作用机理阐述,有研究发现,盐酸能够抑制HDL-C微粒在肝脏中的吸收和代谢,进而增加其在循环中的含量。Taylor等[16]的研究表明在500~2000 mg范围内,烟酸可是患者的TG降低5%~32%,LDL-C降低3%~16%,HDL-C升高10%~24%。采用烟酸1 g/d服用,能够连续9个月使HDL-C的水平上升。因此,该药也多联合其他降脂药物共同使用。
4.2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烟酸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肤潮红、瘙痒,出现发热、红斑等症状,以及消化道不良反应、头痛乏力等现象。少见胃炎、肝功能异常以及心律失常等症状,肝毒性比较低。目前临床上常用缓释烟酸,该药物纯度更高,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皮肤潮红等不良反应,增强耐受性,并且具有更低的肝毒性。同时阿昔莫司作为一种烟酸的衍生物,其具有更强的降低APOA的效果,也有更少的不良反应[17]。因此,除了按时按量遵医嘱使用外,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皮下,选用烟酸极其衍生物的新型制剂,以提高用药效果和安全性。
5 胆酸螯合剂类药物
5.1药物及作用机理 胆酸螯合剂类药物主要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阴离子交换树脂,也称之为胆酸结合树脂。它能够与胃肠带内的胆酸结合,从而阻止其吸收,从而使得7-α还原酶水平上调,该酶具有催化胆固醇转化为胆酸的作用,这就使得胆固醇的分解代谢水平增加;同时,肝内胆固醇需求增加,还会使得细胞表面的LDL受体表达增加,加速清除APOB脂蛋白,从而使得血清中的LDL-C降低。常见的药物有考来替泊,考来烯胺,地委烯胺等。研究表明,该药物对于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通常也与他汀类药物可联合使用,降低血脂[18]。
5.2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 该药的不良反应较多,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腹痛、肠梗阻以及叶酸和维生素缺乏症。对于TC的降低效果较好,但对肠胃等的刺激较大,易引起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同时也会影响依折麦布、贝特类药的的吸收,降低他们的效果,因而临床已较少使用[19]。
6 多烯脂肪酸类药物
6.1药物和作用机理 多烯脂肪酸类药物主要应用于混合型高血脂证和高甘油三酯症,主要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最主要的是二十碳五烯酸(EPA) 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主要是来源于深海鱼油以及亚油酸、亚麻酸中。它能够有效地降低血液中的TG含量和减少VLDL的分泌,增加APOB的分解代谢。研究发现,该类药物能够降低患者心肌梗死、冠心病以及死亡情况的发生,长与其他降血脂类药物联合使用[20]。
6.2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 在临床上,该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是恶心、腹胀,无明显的肝肾等毒害反应。还有可见的因深海鱼油气味引发的耐受不佳情况。因此,遵医嘱按时按量配合其他药物使用。
7 讨论
由于血脂异常患者的迅速增多,使得大量的降血脂药物被广泛应用。临床上,医生应根据不同的根据高脂血症分型,灵活合理的选用降血脂类药物,注意药物的安全配合。就目前来看,在降血脂类药物中,他汀类药物仍占据主导地位。注意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症状,特别是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时,应该注意各类药物剂量的合理使用,注意相关不良反应指标的发生情况,检测肌酐激酶,血清转氨酶等安全指标,防止发生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注重临床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保证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临床合理用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9~12月在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90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30例。三组均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抗糖尿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舍曲林抗抑郁治疗,B组给予舒肝解郁胶囊抗抑郁治疗,C组给予舍曲林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抗抑郁治疗(治疗方案由临床药师配合临床医师制订),三组治疗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采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评三组的血糖水平,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三组的抑郁程度;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三组的药物不良反应;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抑郁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三组间HbA1c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HbAlc评分明显低于A组与B组(P
[关键词]临床药师;糖尿病;抑郁;合理用药;疗效
目前,开展合理用药是临床药学的优秀工作[1]。临床药师指导临床药物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不仅是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的需要[2],更重要的是能使临床用药更趋合理,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达到更好的治疗目标[3]。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对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工作的实践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4-5],研究表明[6],临床药师运用系统的临床药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和用药监护等相关工作方面,如协助医师用药、制订给药方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重要作用。鉴此,为更好地提高医院药学服务水平,提高R床疗效,本研究对临床药师参与糖尿病的临床用药治疗作用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0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5]总分≥17分;②年龄>18岁;③无精神病史,生活自理可(ADL>60分[6]),具有一定的文字阅读与语言交流能力;④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癌症患者;②妊娠期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租,各30例。其中,A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45~73岁,平均(58.94±7.29)岁;病程3.5~12年,平均(7.56±2.15)年。B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4~72岁,平均(58.19±7.46)岁;病程3.1~12.0年,平均(7.44±2.23)年。C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43~73岁,平均(58.42±7.55)岁;病程3.2~11.0年,平均(7.37±2.11)年。三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组后,均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美哒灵,规格:每片0.5 g,批号:070804,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生产]系统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根据本研究的目的,临床药师参与糖尿病的临床药物治疗,实施由临床药师配合临床医师制定的联合用药治疗方案。临床药师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性情绪情况问题,查阅相关文献,结合疾病诊治指南,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和药学理论,协助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出治疗抑郁的合理化给药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药学效果跟踪评价。具体用药方法如下。A组给予舍曲林(左洛复,规格:每片50mg,批准文号H10980141,辉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抗抑郁治疗,用法:开始剂量为50 mg/d,分1~2次口服,后可根据临床反应逐渐增加剂量至100~150 mg/d,分次口服,最大剂量≤200 mg/d。B组给予舒肝解郁胶囊(规格:0.36 g/片,批准文号 Z20080580,成都康弘药业生产)抗抑郁治疗,用法:2粒/次,2次/d分早晚服用。C组给予舍曲林+舒肝解郁胶囊抗抑郁治疗,用法:舍曲林,1次/d,50 mg/次,舒肝解郁胶囊2粒/次,2次/d分早晚服用。三组治疗观察时间均为6周,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治疗期间禁止服用其他抗抑郁,有睡眠障碍者可给予苯二氮卓类治疗。
1.3疗效评定指标
1.3.1血糖控制水平 采用糖化血红蛋白(glyucosylated hemogobin,HbA1c)评定三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正常控制为
1.3.2抑郁控制效果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9]评定抑郁控制效果。本研究采用17项版本,涉及焦虑/躯体化、体重、认识障碍、迟缓、睡眠障碍5个因子,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总分24分为重度抑郁。其疗效判定标准为:临床症状全部或者基本消失,或HAMD评分24分为无效。临床治疗有效率为(痊愈+显效+有效)/例数×100%。
1.3.3不良反应 采用治疗中需要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TESS)[10]对药物临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评定。分值越高不良反应越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3.4评定时间 三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6周后测评HbA1c水平及抑郁程度,HAMD由经过量表培训的2名临床内分泌科主治医师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变量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以P
2结果
2.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三组间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及C组HbA1c评定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的比较
治疗前,三组SDS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及C组SDS评定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摘要】 目的 探讨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 研究具体的管理措施。方法 140例西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抽签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70例。对照组给予单一西药治疗, 观察组给予西药治疗+针对性管理措施。对比两组用药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 西药应用剂量以及使用方法不当患者1例, 西药联合用药不当患者0例, 中西药配合使用不当患者1例, 共出现用药差错事件2例, 总发生率为2.86%;对照组患者中, 西药应用剂量以及使用方法不当患者9例, 西药联合用药不当患者10例, 中西药配合使用不当患者4例, 共出现用药差错事件23例, 总发生率为32.86%;观察组用药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1.475, P
【关键词】 西药;合理用药;安全性;管理措施
在人们饮食结构以及生活习惯不断发生变化的影响下, 导致患有相关疾病的几率表现出显著的增加。通过临床用药, 为了对相关疾病进行预防以及治疗。在用药治疗过程中, 不但需要对临床用药治疗效果加以关注, 还需要关注患者是否表现出不良反应的情况, 从而避免人体受到了极为严重的伤害[1]。针对患者在实施疾病治疗期间, 临床用药属于较为基础并且重要的一项环节, 针对患者临床疗效的提高表现出显著的价值。如果出现了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后, 会对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害。为了将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提高, 将药物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有效降低, 此次研究将本院收治的西药治疗患者作为主要对象, 临床以促进西药用药合理性展开是否给予管理措施进行干预的对比研究,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西药治疗患者140例作为主要对象;通过抽签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70例。其中, 观察组男49例, 女21例;年龄7~81岁, 平均年龄(46.29±11.59)岁。对照组男50例, 女20例;年龄8~82岁, 平均年龄(47.32±11.5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针对患者在选择西药进行疾病治疗的过程中, 对于西药的应用情况需要进行认真分析。针对药品种类进行认真统计, 针对临床选择的用药方法以及应用药物的总数需要加以统计。对患者临床选择西药治疗情况、患者疾病好转程度以及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等需要进行认真观察[2]。在此期间, 针对患者在选择西药治疗过程中的具体生命特征以及临床症状表现需要加以认真观察。对照组西药治疗患者, 在选择西药治疗过程中未给予管理措施干预。观察组西药治疗患者, 在选择西药进行治疗过程中, 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加以干预, 具体如下。
1. 2. 1 将西药联合用药治疗的合理性有效提高 临床对患者选择联合用药的方法进行干预, 可以将最终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将患者的疾病病程进行有效缩短, 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此需要将西药联合用药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在选择联合用药方法对患者加以治疗期间, 要求医务人员需要将用药合理性显著提高, 进而针对西药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做出有效保证[3]。
1. 2. 2 合理安排西药用药治疗时间 在选择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 针对西药用药的时间间隔、患者临床用药时间以及患者的停药时间等进行计划安排, 进而确保用药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4]。
1. 2. 3 将用药管理合理性显著加强 针对用药每一环节的质量监控工作需要做出有效保证, 针对有关用药制度需要进行落实, 对于处方的安全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做出有效保证[5]。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 西药应用剂量以及使用方法不当患者1例, 西药联合用药不当患者0例, 中西药配合使用不当患者1例, 共出现用药差错事件2例, 总发生率为2.86%;对照组患者中, 西药应用剂量以及使用方法不当患者9例, 西药联合用药不当患者10例, 中西药配合使用不当患者4例, 共出现用药差错事件23例, 总发生率为32.86%;观察组用药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1.475, P
3 讨论
临床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确保西药治疗的合理性, 对于疾病治疗后续阶段的顺利以及疾病的诊断等均可以发挥显著的价值。将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力度有效加强对于患者疗效的提高以及治疗安全性的保证表现出显著的价值[6-8]。
对此在选择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 对于选择的用药方法、用药剂量以及患者的停药时间等诸多方面需要加以充分掌握[9, 10]。此外需要了解如果相同的药物长时间应用治疗, 或者将应用剂量扩大治疗等, 患者较易表现出不良反应的现象, 对此要求临床医师以及药剂师对于药物的具体使用方法需要进行充分的掌握, 从而保证药物药效得以充分发挥。此外对于药物的使用名称、应用方法以及应用剂量等进行认真核对, 保证未发生错误后, 立即对患者进行发放[11-13]。
本文对照组西药治疗患者, 在选择西药治疗过程中未给予管理措施干预。观察组西药治疗患者, 在选择西药进行治疗过程中, 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加以干预。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中, 西药应用剂量以及使用方法不当患者1例, 西药联合用药不当患者0例, 中西药配合使用不当患者1例, 共出现用药差错事件2例, 总发生率为2.86%;对照组患者中, 西药应用剂量以及使用方法不当患者9例, 西药联合用药不当患者10例, 中西药配合使用不当患者4例, 共出现用药差错事件23例, 总发生率为32.86%;观察组用药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1.475, P
综上所述, 临床针对患者在选择药物进行治疗过程中, 需要合理展开西药用药管理干预, 从而针对用药安全性做出有效保证, 降低出现用药差错率, 发挥西药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