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23 03:23: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钢琴教学初级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
笔者认为,学习严谨深刻的钢琴艺术,能使儿童潜移默化地接受真、善、美的文明熏陶。那么,学好钢琴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钢琴的初级阶段教学:扎实的基本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以及科学高效的练琴方法。
关键词:
钢琴教学;儿童初级阶段;弹奏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提高全民素质需关注少年儿童。在钢琴教学方面首先必须具备优秀的教师,优秀的钢琴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丰富的知识储备。其次是琴童的音乐天分,节奏感与听力的天分是最基本的,手指长、指距宽是手型条件。最后是家长的密切配合。三方面做到统一和谐,琴童学琴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本文重点探讨教师的钢琴教学。
一、扎实的基本功
首先,基本功的首选“材料”便是《哈农钢琴练指法》(以下简称哈农)。法国钢琴教育家哈农编著的钢琴练指法是一套专门的手指练习方法。在《小汤普森钢琴初级教程》之后可以练习本教程。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1~20条是全书的基础,主要是手指灵活性、力度、用力均匀以及动作平稳的练习。要求身、肩、臂、腕放松、无拘束,可做重点练习。第二部分的21~31条是巩固第一部分的练习的,可将其首尾相接,连续弹奏,专攻耐力的训练。第三部分的32~37条是针对拇指的专项训练,是为弹奏音阶和琶音做准备的。要求拇指始终处于最放松的状态,手腕要稳。音阶和琶音可集中学习,也可分散学习。建议学生先单手练一个八度,熟悉音位,固定指法,再进行双手合练或单手两个八度,最后双手四个八度的练习。第三部分是全书的精华,根据其难度,每首可练习2~3周,注意练习的要求并以慢练为主。针对初学的琴童,弹奏哈农第一部分时可与其他教材同时进行。可以先提腕抬手,断奏。然后做高抬指练习,手指垂直抬起,集中力量下键,连奏。其次是音阶。当学生已具有基础时,便可以加入音阶的练习。要点是穿、跨指的技巧。穿指:拇指从2、3、4指下穿过。跨指:2、3、4指从拇指上跨过。以拇指为支点,随拇指移动,所跨指要提前到位。强化穿、跨指的技巧训练,便可进入音阶的练习。练习音阶要求双手快速整齐跑动;双腕放松,可有轻微颠腕;指关节、掌关节不能塌陷;音符、指法要求精准;力度要扎实;力度上要求上行渐强,下行渐弱。最后是练习曲。初级阶段以《车尔尼599钢琴练习曲教程》(以下简称599)为主,搭配巴赫的《简易钢琴曲集》。599乐理知识浅显易懂,音符节奏较简单,速度适中,很适合初级阶段的学生弹奏。但599风格、体裁、练习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左手训练,可搭配巴赫的钢琴小品《简易钢琴曲集》,作为复调的启蒙。在作品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双手都控制旋律时的节奏、力度、连线的协调,为今后更复杂的二部创意曲、三部创意曲、法国组曲、英国组曲以及更为深奥的平均律及赋格打下基础。同时,这些作品还可以发挥我们的听觉功能,探究不同声部之间的层次。正是这样的训练,充分开发了我们大脑中不常用的那一部分,培养了周密的思维方式。
二、从小培养表现力,感受音乐的美
乐曲的弹奏,除了演奏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结合力度、速度、表情记号以及音色的把握,表现音乐之美;力度上,拍号中的强弱关系、旋律线条的起伏、乐谱标注的力度记号等都是力度变化的依据;速度上,曲首提示的速度、乐谱中标注的rit和atempo以及约定俗成的曲终渐慢等都是速度的依据;在表情记号上,主要依据旋律的感觉以及乐曲中的标记,例如,express等;音色上,强而不噪、弱而不浮的控制能力也是要经常向琴童灌输的要点。结合这四项内容,相信可以给琴童播撒音乐美的种子,使其开出理想的花朵。
三、科学的习琴方法是保护琴童兴趣的关键
练琴的过程可谓是艰难的,这就需要科学方法,讲究高效率的练琴,既保护习琴兴趣,也达到了练习目的。怎样高效率练琴?哪里不会练哪里、哪里不熟练哪里、哪里有错练哪里。在孩子练琴的过程中,有些家长一味地追求乐句的连贯而忽视了孩子的年龄以及能力,从头到尾只能是熟练的地方熟练,不熟练甚至有错的地方依然不熟练,依然错。科学高效的练琴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家长陪练的作用不容小觑。学习钢琴毕竟是一件需要付出努力、忍受寂寞之事,孩子年龄尚小,缺乏自制能力,在新鲜感逐渐淡去之后,坚持变得尤为艰难。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密切配合,拿出各种“大招”积极、正面地引导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可采取以下措施,为孩子播放音乐小品、欣赏音乐会、参加演出或比赛等。避免强迫、惩罚甚至打骂。家长还需合理安排孩子练琴时间,化整为零、化零为整,让孩子频繁地参与音乐活动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在生活中很自然地受到音乐的熏陶,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钢琴。通过长时间的教学,我发现习琴的好处已不仅仅是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孩子坚持原则、严谨细致、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等一系列优秀的品质,为其今后的人生打下人格基础。
作者:徐靓 单位: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
一、运用联觉刺激听觉敏感
联觉又叫做通感,本文中的联觉是指运用视觉和动觉的相互联动来促进听觉的敏感性。音乐本身就具有同视觉和动觉的对应关系。例如频率越高的声音给人的感觉就越明亮,频率越低的声音给人的感觉就越暗淡;欢快的音乐会给人手舞足蹈的感觉,而缓慢的音乐会让人进入冥想、陷入沉思。而对于初学初级钢琴的孩子们来说,这种联觉反应并不够敏感,所以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将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音响形象,通过视觉形象和动觉形态来外化听觉感知,利用视觉和动觉和听觉的对应关系,让他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音响带来的刺激。例如当学生开始学弹奏八分附点节奏时,教师可让学生在教室中用“跑跳步”来感受附点节奏的律动,通过身体运动来感受节奏中的动力性和倾向性。
二、创设情境开发听觉想象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体验到音乐中的情感。而对于初学初级钢琴的学生来说,音乐中很多深刻的情感内涵并不容易体验到,而通过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运用各种策略让孩子们在亲身实践中进行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听觉想象的能力。同时,也因为很多乐曲本身的体裁和表现内容也都具备情境性,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依据。我们以小步舞曲为例,这一体裁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中庸速度,音乐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步舞曲的体裁特征来创设情境,将音乐教室想象成宫廷,让学生模仿几个简单的舞步,仿佛将他们带回19世纪的欧洲宫廷,使学生们在情境中体会小步舞曲的音乐风格,体验音乐情感。当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小步舞曲的情绪和律动之后再去用手指来表现音乐,他们便会发自内心的来还原音乐原本的面貌。
三、重视示范积累听觉样本
此处的“示范”并不仅仅是指老师的示范,同时更重要的是指钢琴家的录音、录像以及现场的音乐会。虽然有一些初级钢琴教师认为听示范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感,时间久之后只学会了被动弹琴,却不会主动思考自主练琴。但笔者认为,如果内心没有积累过足够的音响材料是无法进行内心听觉想象的。正如优秀的作家一定是在积累过丰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写作的,凭空想象的情节必然空洞无味。但是,教师在给学生做示范或者引导学生听音响、音乐会时要做适当的指导。
首先,要指引学生去聆听不同版本的同一首音乐,详细分辨出每一版本的区别在何处,并选出自己喜欢的版本。其次,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音响的一些基本信息。如作曲家的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家的表演风格等等。第三,在学生仔细聆听之后,要对学生进行提问。例如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演奏家以这样的情绪来演奏、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细节?是演奏者自己的想法还是根据作曲家的意图还是谱面上的提示?这样的演奏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示范中的弹奏和你的弹奏区别在哪里?等等问题。因此,一首作品必须要反复聆听数遍才能做到以上三点要求,而当这位学生能够学会独立自主的反复聆听音乐时,他的听觉能力一定得到了提升。
四、总结
一位合格的初级钢琴老师首先要了解自己学生的听觉特点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以上是笔者的个人经验总结,仅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还望广大钢琴教育工作者能够共同关注并研究此论题。
作者:陈昊男 单位:星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
1通过教学实践把握教学现状,指导教材编写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主观见于客观的活动,实践过程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巴斯蒂安钢琴教程》《菲伯尔钢琴教程》等国外优秀教材的编写都是经过其编著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归纳、去粗取精并对教育相关学科领域充分研究之后的结晶,因此要把钢琴教学实践活动看作为我国钢琴教育者及教材编撰者的必经环节,首先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当前我国儿童钢琴教学的不足,了解当前我国学琴儿童及家长的总体需求。业余钢琴考级制度在我国实行已有20余年,这一度造成中国钢琴的“考级热”,许多钢琴教师及教材出版商受到功利化影响在教学与教材出版上急功近利,因而导致严重偏离了业余钢琴考级制度为了使业余钢琴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的初衷。近年来随着考级问题的日益显现,众多钢琴教育者及琴童家长开始重新审视教学目的,不再盲目跟风考级而更注重教师教学及教材的全面性、趣味性及科学性等方面,促使我国钢琴教材编写开始良性发展。与此同时,教育者积极开展儿童钢琴多样化教学模式如钢琴集体课实践,及时更新教学思维并指导教材编写的发展方向。总之,钢琴教材作为钢琴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钢琴教育者在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兼容并蓄并结合其他相关学科领域如心理学、教育学、音乐美学等理论知识所编写出来的集合。 2注重学习兴趣培养及教材的趣味性导向 儿童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兴趣具有广泛性、个体差异性、浮潜易变性等特点,并且以直接兴趣为主。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巴斯蒂安钢琴教程》《菲伯尔钢琴教程》等国外优秀儿童钢琴初级教材均将学习趣味性与培养学习兴趣放在首位,以“快乐”学琴为教材编写出发点,并利用儿童阶段对外界事物视敏度及颜色视觉的感知特点从教材印刷排版等直观上引起儿童注意力与学习兴趣。相较之下,目前我国的钢琴基础教育模式更注重弹奏技术的训练,教材形式较为呆板,学生通常采用机械性的模仿与不断练习的学习方式而缺乏主动思考,导致其学习兴趣在学琴初级阶段便急速下滑。因此,我国在钢琴教材编写方面应首先将教学思维从培养“钢琴匠”向培养具有活跃思维能力的“钢琴演奏者”转变,如在初级教材的编写上增加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与发现的教学环节,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更多的自我价值并获得更多的自我肯定,从而激发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其次,针对儿童阶段主要以感性认识与直接兴趣为主的特点,教材排版可以更加色彩化与卡通化以符合儿童审美观,吸引其注意力;在曲目选择上,除了熟悉的儿歌以外,还可以将儿童喜爱的卡通片主题曲等纳入其中,从而保持儿童对于钢琴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语言上,尽量使用儿童容易接受与记忆的语言,避免语言表述上过强的理论性。再次,一些儿童在学琴过程中会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好动、稳定性不够等现象,在教材编写与教学活动进行中可以设立一些具有奖励机制的教学模块,以此达到规范学生学习态度并激励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 3注重教材教学进度与知识结构的循序渐进 近年来我国儿童钢琴学习方兴未艾,中国俨然成为了世界钢琴教材的最大市场之一,国外经典优秀教材的不断引进占领了钢琴初级教材的主流市场,与此同时我国钢琴教育者和一些出版商也争相出版各类打着“自主编写”旗号的儿童钢琴初级教材,但通过对市面各种本土儿童初级钢琴教材的考察发现,相较国外成熟的钢琴教学体系及教材编写模式,本土儿童钢琴初级教材在教学进度安排方面普遍不够科学且呈现出两极化趋势:一类是受到各类钢琴考级制度的影响,以训练手的弹奏技术为纲,在教材进度安排上一味急于提高儿童的弹奏技术,忽略了儿童在此年龄阶段的接受能力与认知能力拔苗助长;另一类教材则空有其表,华而不实,过分追求教材的纸质、排版等教材外在层面,忽略了其作为传授知识媒介的内在本质,教学内容空洞且过于拖沓,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逐渐丧失对于自主教材的信任度,不得不转而选择经过各国教学实践验证较为成熟的外国教材,最终导致我国在自主教材编写发展道路上的恶性循环。当前我国儿童开始学习钢琴的年龄段集中于4~7岁,此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认知能力尚处于“前运算阶段”①①,其生理条件处于骨骼发育阶段,手掌大小以及手指力度都远不及成年人,不能承受过度的钢琴弹奏技巧训练。因此,我国钢琴教育者在自主编写儿童初级教材时应充分考虑教材的循序渐进性,借鉴国外优秀教材在教材进度安排上的优点并结合我国当代儿童身心发育特点加以考量。 4加强对于钢琴民族性的教学 上下五千年丰厚历史底蕴积淀下,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传统民族乐器百花齐放的同时,还形成了以宫、商、角、徵、羽为主的民族音乐调式,使得中国传统音乐独具魅力。但随着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愈来愈密切,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逐渐受到外来音乐文化的制约,促使众多音乐教育者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发展与外来音乐文化交流共融上达成了共识。1995年召开的第六届国民音乐研讨会中“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论题被提出,加强音乐教育的民族化成为了众多音乐教育者更加关心的问题。在笔者看来,这个论题的内涵不仅包涵了对于我国传统器乐、声乐等本土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民族化教育,还包涵了另一层面即对于诸如钢琴等外来器乐的民族化教育问题。钢琴作为“舶来品”在进入中国的百余年历史中,《二泉映月》(储望华改编)、《粤曲“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陈培勋)等民乐改编成了钢琴曲,《春思曲》(黄自)、《牧童短笛》(贺绿汀)等用西方作曲技法来表达中国音乐魅力的钢琴曲等,都很好地体现了中国音乐家们将钢琴“洋为中用”的意识。但中国钢琴教育尤其是中国儿童初级钢琴教育中,对于中国民族化音乐思想的教学却始终发展缓慢,我国现行自编的儿童钢琴教材在编写定位上较为模糊:有以西方七声音阶等教学模式写作的基础教程,如《儿童钢琴初步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也有以综合类曲目形式出现的教材,如《钢琴基础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众多音乐教育者尚未对中国化的儿童教材风格有明确把握,我国仍缺乏较为完善且具有中国音乐民族性教育思想的儿童钢琴初级教程及教学体系。诚然,编写一套符合中国民族化需要的儿童钢琴初级教材是我国钢琴教育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西方社会经过300余年的发展才逐渐形成了其较为完善的钢琴教育体系与教材编写体系,说明建立一套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钢琴教育体系及教材体系也绝非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有步骤地逐步建立。首先,在各方面鼓励我国作曲家创作出更多既符合我国儿童身心特点又能引导其了解中国民族调式及民族意识音乐思维的基础钢琴作品,使中国儿童能在钢琴学习的初级阶段便奠定一些具有民族意识及乐感的音乐基础;其次,在教材民族化编写中除了乐曲经典性、地域性有机合理选择以外,中国钢琴作品基本演奏技法的教学在教材中也应有所体现。 5重视教学法在钢琴教材编写中的运用 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与手段,是提升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我国现阶段的儿童钢琴初级教学仍以一对一为主的小课方式进行,通过一周一次的上课,老师对上一周作业进行回课检查、指出问题并布置新的作业,以此循环往复,单调乏味,缺乏对儿童的吸引力。在我国自主出版的儿童钢琴教材中,也体现为老师“讲”为主、学生跟着做的传统讲授法与练习法。儿童对于音乐其本身尚处于不了解不熟悉的阶段,在初学阶段一味地为提高某种演奏技巧进行一对一“精细教学”对于培养儿童钢琴学习兴趣及真正理解学习内容帮助甚微,在教材编写与教师教学中更关注教学法的多样性势在必行,国外音乐教育领域已有铃木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从音乐行为习惯、节奏旋律与基本动作形态、音乐素质、情感表达等不同方面培养儿童对于音乐学习的综合能力。教材内容对于教师的教学有引导及指向作用,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结合适当的教学法,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与活跃。另外,通过定期组织小型音乐沙龙加强学生的相互交流与相互促进,也有利于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学风的形成。总而言之,儿童钢琴初级教学与教材编写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索发现,这其中不仅包括单一钢琴演奏技巧的传授,还包涵了教师对于儿童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对本民族音乐的融会贯通、对先进教育理念的及时掌握等各个方面。通过更多深入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在日后我国自主编写儿童钢琴初级教程的道路上,应从培养儿童音乐素养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编写符合中国儿童特点的初级教材为目标,不断提高儿童初级钢琴自主教材的编写质量与教学水平。 作者:邓璞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摘要:笔者认为,学习严谨深刻的钢琴艺术,能使儿童潜移默化地接受真、善、美的文明熏陶。那么,学好钢琴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钢琴的初级阶段教学:扎实的基本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以及科学高效的练琴方法。
关键词:钢琴教学;儿童初级阶段;弹奏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提高全民素质需关注少年儿童。在钢琴教学方面首先必须具备优秀的教师,优秀的钢琴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丰富的知识储备。其次是琴童的音乐天分,节奏感与听力的天分是最基本的,手指长、指距宽是手型条件。最后是家长的密切配合。三方面做到统一和谐,琴童学琴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本文重点探讨教师的钢琴教学。
一、扎实的基本功
首先,基本功的首选“材料”便是《哈农钢琴练指法》(以下简称哈农)。法国钢琴教育家哈农编著的钢琴练指法是一套专门的手指练习方法。在《小汤普森钢琴初级教程》之后可以练习本教程。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1~20条是全书的基础,主要是手指灵活性、力度、用力均匀以及动作平稳的练习。要求身、肩、臂、腕放松、无拘束,可做重点练习。第二部分的21~31条是巩固第一部分的练习的,可将其首尾相接,连续弹奏,专攻耐力的训练。第三部分的32~37条是针对拇指的专项训练,是为弹奏音阶和琶音做准备的。要求拇指始终处于最放松的状态,手腕要稳。音阶和琶音可集中学习,也可分散学习。建议学生先单手练一个八度,熟悉音位,固定指法,再进行双手合练或单手两个八度,最后双手四个八度的练习。第三部分是全书的精华,根据其难度,每首可练习2~3周,注意练习的要求并以慢练为主。针对初学的琴童,弹奏哈农第一部分时可与其他教材同时进行。可以先提腕抬手,断奏。然后做高抬指练习,手指垂直抬起,集中力量下键,连奏。其次是音阶。当学生已具有基础时,便可以加入音阶的练习。要点是穿、跨指的技巧。穿指:拇指从2、3、4指下穿过。跨指:2、3、4指从拇指上跨过。以拇指为支点,随拇指移动,所跨指要提前到位。强化穿、跨指的技巧训练,便可进入音阶的练习。练习音阶要求双手快速整齐跑动;双腕放松,可有轻微颠腕;指关节、掌关节不能塌陷;音符、指法要求精准;力度要扎实;力度上要求上行渐强,下行渐弱。最后是练习曲。初级阶段以《车尔尼599钢琴练习曲教程》(以下简称599)为主,搭配巴赫的《简易钢琴曲集》。599乐理知识浅显易懂,音符节奏较简单,速度适中,很适合初级阶段的学生弹奏。但599风格、体裁、练习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左手训练,可搭配巴赫的钢琴小品《简易钢琴曲集》,作为复调的启蒙。在作品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双手都控制旋律时的节奏、力度、连线的协调,为今后更复杂的二部创意曲、三部创意曲、法国组曲、英国组曲以及更为深奥的平均律及赋格打下基础。同时,这些作品还可以发挥我们的听觉功能,探究不同声部之间的层次。正是这样的训练,充分开发了我们大脑中不常用的那一部分,培养了周密的思维方式。
二、从小培养表现力,感受音乐的美
乐曲的弹奏,除了演奏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结合力度、速度、表情记号以及音色的把握,表现音乐之美;力度上,拍号中的强弱关系、旋律线条的起伏、乐谱标注的力度记号等都是力度变化的依据;速度上,曲首提示的速度、乐谱中标注的rit和atempo以及约定俗成的曲终渐慢等都是速度的依据;在表情记号上,主要依据旋律的感觉以及乐曲中的标记,例如,express等;音色上,强而不噪、弱而不浮的控制能力也是要经常向琴童灌输的要点。结合这四项内容,相信可以给琴童播撒音乐美的种子,使其开出理想的花朵。
三、科学的习琴方法是保护琴童兴趣的关键
练琴的过程可谓是艰难的,这就需要科学方法,讲究高效率的练琴,既保护习琴兴趣,也达到了练习目的。怎样高效率练琴?哪里不会练哪里、哪里不熟练哪里、哪里有错练哪里。在孩子练琴的过程中,有些家长一味地追求乐句的连贯而忽视了孩子的年龄以及能力,从头到尾只能是熟练的地方熟练,不熟练甚至有错的地方依然不熟练,依然错。科学高效的练琴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家长陪练的作用不容小觑。学习钢琴毕竟是一件需要付出努力、忍受寂寞之事,孩子年龄尚小,缺乏自制能力,在新鲜感逐渐淡去之后,坚持变得尤为艰难。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密切配合,拿出各种“大招”积极、正面地引导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可采取以下措施,为孩子播放音乐小品、欣赏音乐会、参加演出或比赛等。避免强迫、惩罚甚至打骂。家长还需合理安排孩子练琴时间,化整为零、化零为整,让孩子频繁地参与音乐活动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在生活中很自然地受到音乐的熏陶,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钢琴。通过长时间的教学,我发现习琴的好处已不仅仅是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孩子坚持原则、严谨细致、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等一系列优秀的品质,为其今后的人生打下人格基础。
作者:徐靓 单位: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
【摘要】少年钢琴教学的对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生理、心理上的优劣势。在钢琴教学中要结合少年教育的特点,根据他们的不同学习目的、不同条件和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这是当前社会音乐教育和普及钢琴教学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一个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少年教育 钢琴教育
钢琴是一门高雅艺术,她无穷的魅力,吸引了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们对她的青睐和喜好。
少年时期,又称学龄中期,一般指11―15岁的儿童。在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者中11、12岁正值小学四、五年级,这个年龄段是钢琴初学者的高发群体。少年时期学生骨骼组织里含水成分仍旧很多,含钙、盐、磷成分少。骨骼系统中还有许多软组织如:脊椎、骨盆区和四肢的骨骼还没有完全骨化,同时腕骨和指骨也正处于生长的过程中。因此,要注意指导少年时期学生养成良好弹琴演奏的姿势。这个时期的学生腕骨和指骨正处于生长的过程中,指挥小肌肉的神经系统的机能尚未成熟。这时学习演奏钢琴有助于小肌肉群的发育和大脑神经系统的成长。少年时期的学生生理发展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而心理发展则处于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在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学习钢琴对少年脑的发育是极为有利的。
一、少年钢琴教学目的
这一时期是全方位的钢琴教育活动。学生希望通过钢琴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提高自身素质,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表扬,这是学生的目的。家长不仅希望学习钢琴可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而且还能拓宽孩子日后的发展方向。对钢琴教师而言,则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与教学方法,因人施教,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困难,培养学生钢琴演奏的能力。所有以上这些目的都是这一时期钢琴教学的目的。
二、少年钢琴初级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在钢琴初级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审美鉴赏力水平。教学中应善于设计精巧的提问,启发学生音乐上的思考和灵感,具体来讲就是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培养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及学习方法。
教学中的教材使用可以从车尔尼作品第599号开始。教授钢琴的基本弹奏方法(断奏与连奏)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车尔尼作品第599号中各课的连线、跳音加以改动。
在钢琴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有别于幼儿时期。在教授断奏时应明确指出一断奏是一切演奏的基础。首先,钢琴教师通过范奏让学生明确断奏的声音效果。因为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时间和声音的艺术,只能用耳朵听,用心灵感受和体验。声音是检验弹奏动作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非连音弹奏的声音是清脆结实、明亮集中、富于弹性的。启发学生学会分辨声音的优劣好坏。当学生对声音效果明确了。再进一步要求弹奏动作,就会便于掌握。少年时期比幼儿时期在思维方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在钢琴教学上要注意结合学生思维特点,使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运用直观形象化的语言来解释弹奏动作。非连音弹奏动作应体会重量落下。先将手臂慢慢提起,手放松下垂,手指自然弯曲,略高于键盘后自然落下。要注意的是,掌关节的支撑和指关节的巩固以及其它手指的放松。所有这一系列动作的目的是发出好的声音。
跳音的声音是短促、清脆明亮、集中富有弹性的,它与非连音的不同在于跳音比非连音在时间上要短得多。让学生想象成一只皮球在键盘上跳动,在教学上让学生明确弹奏断奏的关键是指尖要站牢,触键和离键要快。
连奏的声音是圆润丰满、柔和如歌的。演奏连音关键是重心的移动。这种移动是指整个手臂手掌的重量在不同指尖上的平稳移动。手指要降低触键高度,用平稳贴键的方式缓慢触键。奏出歌唱性的连贯声音注意两音之间的连接。如果在第二个音下键之前第一个音过早的放开,声音就会不连贯,如果第一个音的手指不及时离开,声音则混浊不清晰。
当遇到某个具体作品时,教师可以提提问题如:有几个升降号?是什么拍子的?对以前学习过的同类技能、乐理知识,让学生在具体作品中实际掌握并充分理解。每首新作品教师应先进行讲解示范,让学生在演奏中注意这些问题。这样学生就会逐步合理地组织自己的知觉和观察能力。
在钢琴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将连音、跳音的时值、节奏弹正确,还要求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创作特点,掌握作品的演奏风格。并细致处理每一个乐句的音乐,且力求学生达到作品的演奏速度。教师对作品的示范应正确、清晰。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对作品的个性处理能力。教学中,可采用平等讨论的方式,不要轻易的否定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少年时期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独立评价的能力。所以,尊重学生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少年时期的学生有一定的能力去理解乐曲,教材的选择要多彩多样。在教授基本奏法的过程中,多穿插使用一些中外乐曲。如果学生练琴时间较充裕,可让他们弹奏大量的乐曲来提高弹奏技能,培养音乐上的感受。如采用鲍蕙养老师编的《新思路钢琴系列教程》和但昭义老师编的《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这些教材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钢琴学习的初级阶段巩固基本奏法,还可以广泛浏览古今中外的作品,扩充知识和作品的积累。
三、少年钢琴初级教学进度
少年时期孩子具有学习目的明确,主动性强,掌握、完成教学内容较快的特点,且独立思考能力与幼儿时期相比有很大提高。因此,少年时期初级钢琴教学进度比幼儿时期快得多。在教学进度进行较快的同时,特别注意基本技术训练要扎实稳定。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理解的时间。进度过快,学生会感到学习吃力。进度过慢,学生缺少一定的压力。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钢琴教师还应根据学生文化课的强度来适当安排钢琴教学的进度,使二者互为补充。在钢琴学习上,让孩子吃饱吃好。
钢琴教师应掌握少年钢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不同学习目的、不同条件和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这是当前社会音乐教育和普及钢琴教学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一个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摘 要】钢琴初级教育是任何一个钢琴学习者需要经历的过程,许多钢琴初学者对基本乐理知识掌握得不够,对比较难以理解的、具有客观性理性主义的乐理知识不感兴趣,但是基本乐理掌握不足会影响他们未来钢琴技术技巧的学习。因此,笔者以自身教学经验,浅谈怎样把基本乐理知识落到实处,怎样在钢琴初级教学中体现乐理知识。
【关键词】乐理;钢琴;初级教育
目前,素质教育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学校与教师逐渐把素质教育的目光放在钢琴音乐教育上。那么,怎样使学生对钢琴音乐教育产生浓厚兴趣,是每一位一线音乐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笔者从业多年,发现许多钢琴初学者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不过他们对基本乐理知识的学习还不够,更有甚者,认为看明白乐谱就可以了,关于理论知识的认知持不在乎、不予理睬的态度。这些人通常喜欢具有情感意义、现实的钢琴演奏,对比较难以理解的、具有客观性理性主义的乐理知识不感兴趣,但是基本乐理掌握不足会影响到他们未来钢琴技术技巧的学习。那么,怎样为钢琴初学者普及乐理知识?本文将以笔者的自身经验进行浅析。
一、乐理
乐理是钢琴初学者首先接触的、必须掌握的知识,学会基础的乐理知识,才能把握乐谱上各种演奏记号,学会看谱弹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学习钢琴之前能熟练把握五线谱的学生,学习钢琴之后一边进行基础练习,一边学习音乐基本知识,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对学习钢琴的兴趣也会增加。这些人对作品的理解程度、把握技巧、展现力都会远远高于一般学生。
二、钢琴初级教学中引入乐理知识的重要性
乐理是最基本的音乐知识,从宏观上讲,其包含音乐技术理论与音乐学理论;从微观上讲,包含所有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乐理知识是表演艺术及理论课程的首要前提,它为未来学习钢琴技术技巧打下坚实基础。大多数钢琴初学者并未认识到乐理知识和钢琴演奏的关联性。事实上,乐理理论与钢琴的演奏是不可分割的,倘若乐理理论没有充分掌握,学习者很难进行下一步学习。首先,无法预知作品的旋律走向,对句法了解不通透;其次,一些专业术语无法理解,对作品的寓意理解出现错误;最后,对五线谱感到陌生,ψ髌返慕峁共愦尾磺宄。这些因素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对钢琴的练习。因此,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不仅要掌握音乐基础知识,还要能熟练运用。尽管乐理理论晦涩难以理解,不过对于钢琴初学者来说也不是无法掌控的。第一,钢琴初学者基本是少年儿童以及青年,这一阶段的人群思维运转的相对较快,能够熟练运用与记忆。第二,钢琴之所以能引起初学者的注意,得益于钢琴演奏能表达出多种多样的音色。面对如此精彩绝伦的音乐器具,初学者对其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对钢琴的热爱,努力认真学习。第三,社会的发展为我们带来极其便利的物质条件,钢琴课上出现了多样的教学器具,如果老师改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就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论,钢琴演奏与乐理理论完美演绎钢琴音乐的韵律美感。
三、钢琴初级教学中引入乐理知识的方法
(一)把握好乐理教学原则
初级钢琴学习者大都是幼儿与青年,他们的思维跳跃快,富有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要尽最大努力把钢琴乐理理论以游戏的形式教授给他们,不能一味地灌输,要形成“学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方法。如在练习听辨音时值的长短时,把四拍的节奏比作慢慢前行的外公外婆,二拍的节奏比作成熟稳健的父母,一拍的节奏比作蓬勃向上的兄弟,而半拍的节奏则比作活蹦乱跳的小孩子。另外,乐理理论还可以和其他形式的歌唱、舞蹈结合在一起学习。
(二)在钢琴演奏技巧练习中穿插乐理
钢琴集中授课形式是与“一对一”的授课形式相对立的,在理论的传播中要注意乐理知识与钢琴实际操作相结合,使用现代先进教学设备,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如在教授学生乐理理论与重点时,我们可以用幻灯片展示乐理知识,加以动态的效果,这样学生能够拥有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听音乐、思考、说音乐的各种环节中细细体会乐感,使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感受到乐理也有其有意思的一面。通过一系列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不再恐惧反复练习的枯燥感,加深记忆力,也能在技术技巧的训练中把乐理理论熟练运用。这样,在钢琴演奏技巧练习中穿插乐理知识,使学习者理论与实践综合运用。
(三)乐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乐理理论教授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中心,而学生只是接收知识的“容器”。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主动性。老师在组织活动中也要以朋友的身份积极参与进来,教师与学生是亲密友好的伙伴关系。例如,在演奏需要双手相互配合的作品时,首先要带领学生弹奏,让学生体会音节与音节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关系后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能够引导学生对乐理理论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主观能动性。另外,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使学生能够欣赏老师的示范,学会画折线图,也就是让学生在一张用硬纸壳做成的空白五线谱上,把刚刚听到的音用笔在其相应的线、间位置上画成一副线条走向的折线图,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性,能集中初学者的注意力,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再如,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流行作品让其倾听,启发他们在演奏中剖析乐理。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案,将有关联的乐理理论和音乐作品联系起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打破乐理理论学习的乏味性,教师可以采取合作与竞争的手段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还可以在钢琴教学中采取问答、抢答的教学方法,阐述答案、解释答案的根据,依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决出第一名,在班级予以激励表扬。经过一系列比赛游戏的方法使学生投身于钢琴学习中,师生有效互动,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动性,实现乐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四)用感悟促进技巧的掌握
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深入理解后,就会产生真正的依赖与热爱,这可以使学生拥有更加迫切的想要了解音乐的动机。拥有寻求知识的欲望与持续的动机后,接下来培养学生情感的感召力与感知能力,主要是指感,基本乐理的理会、领会和独自处置音乐作品的能力。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程度都是不同的,这与生活经验、音乐感悟力息息相关。钢琴基础技术技巧的练习是为了深入表达作品的内容与感情。从学习音乐开始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每部作品的感知能力。比如练习拜耳等作品时,就要求学生依据谱子上的表情记号进行演奏,并且注意手臂、手腕、手指的密切合作,将强与弱的力度细致地表达出来。在反复练习时,要认真听、品、说,认真弹奏好所有的小节亦或是音符。由此对作品的掌控力就水到渠成,随意的变换节奏、强弱,达到天人合一,融于音乐殿堂之中。
(五)乐理知识学习必须坚持长效性
音乐理论因为表象性不强,本质比较晦涩,所以多数学生短时间内不能学会,并且遗忘速度非常快。在教学中,教师教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并不能把全部技术讲授出来,这就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琴习惯,把音乐理论与实际演奏相结合。例如,旋律与和声、三和弦等可以分配到练习作品中,每天坚持练习,渐进学习。而且,在训练过程中不仅是单纯的手指运动,还要形成带着问题弹奏的习惯,要善于发现问题,才能不断进步。钢琴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应该活学活用,只有能够熟练运用了,才能辅助钢琴演奏,例如,在能够熟练演奏一首作品后,要做到能够依据自身的知识,自然改变旋律、节奏,学生可以增加一些辅助音来充实作品的韵律。经过一系列风格的弹奏,使学生能够自己创造曲目,把钢琴演奏加上个人色彩和个性特征。
上述提到,大多数钢琴初学者都是幼儿与青年,他们拥有一颗单纯、善良的心,他们的内心希望得到夸赞与鼓励。如果教师能关注他们的内心,对待他们渴望的目光,积极予以赞扬鼓励,使他们感受到尊重与关注,那么学习钢琴理论知识的效果就会提高,更有甚者对音乐理论知识产生极度偏爱,为未来钢琴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与之相反,如果教师采取强制管理、粗暴语言的评价方式,有可能伤害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学生对乐理知识产生消极的心理,甚至对其成长与未来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当学生能够熟练弹奏后,老师应该有目的、有层次地提出一些问题,不过要掌控好问题的范围与难度,不要超过学生的认知维度。比如“你弹奏得非常好,那你能给老师讲一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什么节奏吗?”,用求知的语气与巧妙的方式提问,会增强学隆的自信心,他们会认真思考,组织语言来为你解疑。
(六)在乐理掌握中加深感悟
儿童天生就会对一切美好的事物感兴趣,他们对音防砺鄣恼瓶厥欠⑾忠衾置赖母源。儿童对音乐作品的内容与情感更敏感、执着,他们会在享受听觉盛宴与自身演奏中产生丰富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绪。这些情感的领会,会使儿童与音乐之间的情感能够密切联系,建立丰厚的实质感情。
综上所述,在我国实际教学中,钢琴教学一直注重弹奏技术技巧的练习,而忽略了与之密切联系的基本音乐理论知识,这直接影响到中国钢琴教学健康发展。实现钢琴初级教育中的乐理普及是一项系统且耗时的课题,它不仅要求理论充足完善,还要求具体实践的检验。音乐教师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系统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对钢琴的学习兴趣。
【摘要】在“学琴热”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幼儿开始学习钢琴。幼儿有着年龄小,身体处于成长阶段,心理发展不成熟等特点,因此在钢琴教学中也有着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就幼儿初级钢琴教学应予以重视的坐姿和手型、读谱习惯、弹奏法、音乐表现和音乐情感这几个问题逐一展开论述。
【关键词】幼儿 初级钢琴教学 弹奏法 情感表现
在当代中国社会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十分广泛的钢琴学习热潮。这股热潮,不再局限于大中城市,而是向着更广的范围辐射开来。习琴者的年龄层也由幼儿、学生、成人扩大到中年和老年人。其中,幼儿习琴者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钢琴教育教学中也有着一定的代表性。为了他们在钢琴演奏中有长久的发展,引导幼儿进入规范的钢琴学习尤其重要。本文分四个部分阐述了钢琴学习中幼儿习琴者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良好的坐姿和手型
1、坐姿
坐的位置要与钢琴距离远近合适,坐位本身的高低适度,良好的坐姿能使演奏者更好的对琴键全面控制和驾驭,同时也为身体,特别是双手,双臂在键盘上的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它是发展、发挥正确技术的前提之一。
正确的坐姿应当注意三个部分:(1)脚部及腿部。双脚踏实着地,置于踏板前。幼儿习琴者由于身高局限,脚够不到地面,可在脚底放置一个板凳。要注意板凳的高度,一般的使大腿与小腿的角度略大于直角为好。脚部要刚进入键盘下面为适中,不能太过往前或往后。(2)臀部。臀部坐在琴凳靠近钢琴一侧的半部或前三分之一处,不要坐满琴凳。幼儿在初学时为了调整高度,可在琴凳上放置坐垫,但坐垫不可太软。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配合手指移动。(3)大臂小臂。大臂和小臂是钢琴演奏中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大臂自然下垂,小臂与键盘基本保持水平,手腕平稳,不可过高或过低,以免防碍手指正常活动。”[1]
2、手型
良好的手型是钢琴演奏者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帮助演奏者成功的将大臂小臂的力量传递到手指上来,使声音听起来流畅而有力。幼儿习琴者可用“握苹果”、“握鸡蛋”、“握球”等方法强调手心的空心感,以及手指的弧度问题。具体到每个手指,二、三、四指处于手部的中心位置、力量稳定,因此比一指和五指容易训练。弹奏时要注意指尖立于键面,第一、 关节要稳定,像拱桥一样,不要塌陷。大指应用指尖的外侧触键,指型应呈现向掌心之外的弧线,掌关节突出来,与二指握在一起像一个鸡头的形状。大指因其天生不灵活,训练时应多在独立性与灵活性方面下手,幼儿习琴者初学时就要强调掌关节的突出,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以后大指的运用打下基础。小指位于手的最外侧,是五个手指中最细最小的一个,因此在训练上也有自己的难度。小指的触键点和二、三、四指一样,都是指尖部位。不应用指头的外侧弹奏,这样会引起手部的重心不稳定,影响弹奏的效果,幼儿习琴者应明确五指的触键位置,切勿养成用指的外侧触键的不良习惯,因为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手指的发育,造成手指向内侧长弯的结果。
二、培养正确的读谱习惯
读谱是初学者通向钢琴弹奏的必经之路。初学者往往都是先接触乐谱再接触琴键。教师往往先从中央C教起,先让学生记住几个不同音区的C。再根据五线谱识谱规律一线一间的让学生读谱。与此同时,写音符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方法,幼儿应强调其动手能力,往往他们对自己写过的东西印象比较深刻,这样也会引起他们足够的兴趣。不要把训练只集中在读谱上,使他们不会感到学习的枯燥。
1、音高和音准
音高和音准是习琴者音乐素质的反应,是学习钢琴的初级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初学者,特别是幼儿可能对音高没有形成意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给以逐步的训练。首先,先训练其听的能力,使其学会全神贯注的听声音、听音乐。其次,可以运用钢琴模仿一些自然界的声音,让学生识别,可高可低。最后,让学生模唱教师弹奏出的单音甚至双音,看学生是否能摸唱出来。音准方面,教师可先让幼儿习琴者唱一首儿歌,看其对音准的把握,其余的工作要放在他们演奏的过程中,教会他们以听自己弹奏的声音为主,不要只顾看谱,会辨别自己所弹奏的音符中有没有错音,培养其判断音准的能力。
2、节奏、节拍
(1)节奏
“音的长短关系,叫做节奏。节奏以音的长短关系组织音乐,节奏是曲调的骨架,是构成音乐的重要要素之一。”[2]人类最初的音乐就是只有节奏或以节奏为主的。在现存的民间音乐里,甚至还保留着只用打击乐器创造出来的音乐。这说明,节奏本身就存在着美感,它可以独立成形,在大多数的乐曲里,作曲家往往是通过变化多端的节奏来展现乐曲的情绪、风格、情趣的。节奏对一个接触音乐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幼儿习琴者来说也是如此。它反映着他们先天的音乐素质、节奏能力。那么,节奏能力应怎样培养呢?其一,让幼儿习琴者明白节奏的普遍性,像是心跳的声音、海浪的声音、蟋蟀的叫声、下雨的声音等等,养成他们观察身边节奏的习惯,使节奏的抽象性变得具体而又容易理解。其二,可以运用击掌的办法,从慢到快,然后再慢,让他们体验节奏的变化,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其三,进一步加强练习,可引入不均匀的节拍,让他们体验节奏的不平衡,然后说出感受。节奏的能力是强化练习的过程,要坚持训练,不能够操之过急。
(2)节拍
“乐曲中强(重音)弱(非重音)音有规律的反复,叫做节拍。节拍中的每个单位,叫做节拍单位。有重音的单位叫做强拍,非重音的单位叫做弱拍。”[3]在每首具体的乐曲里,拍子与拍子之间的时间距离,或者说每拍的时间值都是相等的,但各拍的轻重并不相同。节拍用记号表示出来,就是我们常见的2/4、3/4、4/4这类标记。教师为幼儿习琴者讲授节拍时,先要使其明确节拍的定义,告之节拍标记的意义,如2/4拍,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2拍,并让他们学会自己解释。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休止符的时值。休止符和音符在钢琴音乐中同样重要,莫扎特说过:“静默在音乐里有莫大的效果。”这些大音乐家能用音乐使广大的听众心旷神怡,是由于他们明了音乐休止的高度重要性,有时休止符可以达到比音符更高的效果,它能引起听者的注意,并给以思想上的准备。所以一定要使幼儿习琴者认识到休止符的重要性,在训练的初期,可以让他们大声读出空拍,以达到给他们提醒的目的。
三、培养良好的用力方法――重量弹奏法
力量是困扰幼儿习琴者的一大难题。对他们来说,刚刚接触钢琴学习,在弹奏的过程中往往不清楚哪些地方应该用力,下面就分三点说明一下。
1、肩、大臂、小臂
肩膀,大臂小臂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是放松的三个部分,它们的放松可以使力量流通到手指上,弹出流畅的声音。肩膀,在演奏过程中应该保持自如,随意感,还应有下沉的感觉。在幼儿习琴者的初学期可能会出现歪肩膀、架肩膀问题,这都是由于不放松而产生的。要克服肩膀的紧张、用力感。弹奏前先活动一下肩部,再保持这种状态到弹奏中,这一问题就会得到改善。
大臂小臂在钢琴演奏中也是疏通力量的环节,力量应该是自然下沉的。幼儿习琴者往往感受不到下沉的感觉而出现架高肘部或小臂紧张的现象。教师可让学生把手臂高高举起,教师用手托住学生的手臂,待其完全放松,松开手,使学生的手臂自然落在钢琴的键面上,然后告知学生,这就是放松的状态,弹奏时就要保持这样的状态,用“垂下来”“落下来”的力量弹。
2、手腕
手腕是力量疏通和辅助钢琴演奏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首先,先要让学生了解手腕的能力。(1)手腕可以指导手指从高于手腕的空中随心所欲向下触键的能力。(2)手腕本身具有主动、自如的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移动的能力。(3)手腕具有弹性。我们通常会用手腕完成一些跳音的演奏。(4)手腕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如果我们在钢琴演奏中要完成一些强有力的重音,这就要求我们的手腕具有支持手部的能力。在初学阶段,常会出现“颠手腕”的不良习惯。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由于手腕的僵硬造成。手腕的僵硬,不仅使手腕本身失去灵活性,还会使手指头失去灵活能力,使前臂的筋肉也跟着紧张起来。幼儿习琴者出现这样的现象,多半是手指不主动而又要弹出较大音量所致。在调整时,一方面要强调手指的积极主动。另一方面,不要强调力度,用较小而均匀的力度做基本练习即可。
3、手指
在钢琴演奏活动中,手指是唯一应该具有力量的环节,手指是演奏的工具,也是表达思想的灵魂,手指要具备独立性和灵活性,要也具备支撑手部的能力,独立性和灵活性是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一点一滴的积累的,不是短时期的训练可以达到的,因而在训练中也不易形成难以改掉的坏习惯。但手指的支撑能力是初学时期就开始强调的,它需要坚固的指形做基础。在这一时期出现的缺点是不容易改掉的。许多幼儿习琴者也因为第三关节支撑不住困扰,我们常称这种现象叫“折指”。产生折指的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手指下落时的指尖方向没有垂直于琴键,造成指尖以向前倾斜的角度触键。二是座位较低,虽然手指垂直落键,但手的力量和重量方向不是垂直的,而是向身体的方向倾斜,造成落键的瞬间是站住的,当重量与力量放下来时手指就站不住了。解决此问题时要注意收回手指,使手指以垂直于琴键的方向下落,同时要调高座位,将手指放在琴键上自然垂下手臂时,手臂的肘关节水平方向不低于钢琴的白键。
四、培养幼儿习琴者的音乐表现和音乐情感
1、音乐表现
“所谓音乐表现,就是指我们手指弹出的音符之外,我们还给自己和听者带来的‘东西’。这个‘东西’存在于乐音之间、乐音之中、乐音背后。”[4]在教授幼儿习琴者时,教师就应当鼓励他们大胆表现,培养其自我表现的欲望,同时也要养成他们弹奏曲子时翻查音乐词典的习惯,了解并积累一些音乐词汇,这会对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大有帮助。此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加强语言训练,音乐是一种语言,而语气就相当于乐感。语气的训练就是要让学生把弹琴变得跟说话一样,要有明确的说话对象,每一个音符都要说的很清楚,很明确,这样,弹奏的曲子才会有抑扬顿挫,才会给人美的感受。
2、音乐情感
情感,笼统说就是喜、怒、哀、乐之类的心情。作曲家将各种各样的感情经过集中、提炼、升华并凝聚到乐曲之中,就成为了音乐的情感。我们想要了解一首作品表达的音乐情感,首先要了解它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这就要求教师要耐心的讲解给学生听。而剩余的感受工作,就必须靠学生自己了。学生的感受必须从心里在发出,只有心里感受到,才能够真正的表达出来。对于幼儿习琴者来说,音乐情感是要慢慢培养的,要让他们尽可能多的聆听优秀的钢琴演奏,从中得到启发;要让他们进行情感训练,比如讲一段故事,听完让他们叙述心中的感受;要多让他们接触其它音乐表演艺术和其它艺术形式,锻炼他们对音乐情感的多种认识。
幼儿时期学习钢琴,存在着多种利与弊,这就要求教师给予引导和把握。要说明的是儿童都有活泼好动的天分,不要茫目的让孩子“死弹琴”,给他们规定过多的弹琴时间。要科学的克服“坐不住”的问题,家长应该配合老师共同培养幼儿的兴趣,让他们每天自觉自愿的坐到琴凳上去。引导他们集中精力,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大的练习效果。同时,家长还应该具有耐心,在孩子练不好琴,或者是产生厌烦情绪时应当给予鼓励,而不是责骂或打退堂鼓。此外,家长还应与老师保持联系,在孩子练习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或儿童心理问题时,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使他们少走弯路,成功的引导幼儿习琴者走进规范的钢琴学习之路。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音乐的学习对于儿童气质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曾经学习钢琴是为了将儿童培养成专门的音乐人才,但是如今钢琴教育已经成为提高儿童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得到强调。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钢琴教育需求,儿童钢琴初级教材的选择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市场上的许多教材,阐述笔者对于这些教材的思考。
关键词:儿童钢琴教育 钢琴教材 思考研究
目前我国儿童主要集中在5-7岁阶段开始学习钢琴,此阶段为学习钢琴的黄金时期,但是由于此年龄阶段的儿童在生理、心理、认知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学习钢琴收到限制。面对中国主流市场上的三套优秀的儿童初级钢琴教材――《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巴斯蒂安钢琴教程》《菲伯尔钢琴教程》,这些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进度。儿童初学钢琴主要的问题是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基本钢琴演奏技术的掌握,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受限,记忆力思维力都处于发育的阶段,因为决不能在儿童学习钢琴的初级阶段使用技术性强的钢琴教材,必须从浅到深,从易到难的过程进行引导。另外,钢琴学习不只是练习手指弹奏,还需要教师重点培养视觉、听觉、感觉、想象力等方面的认知,这样儿童才能够摆脱枯燥的技术练习,逐渐获得多方面的均衡发展。再者,钢琴演奏的基本功训练是每一位钢琴学习者的必经之路,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不能机械的高强度练习,需要科学系统的练习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提高。如《巴斯蒂安钢琴教程》与《菲伯尔钢琴教程》,采用一级多本的形式,将技巧练习与乐曲演奏同步搭配学习,在练习曲中强化技术训练,在乐曲中灵活运用演奏技术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学龄前儿童充满玩心,因而教材的趣味性便显得尤为重要,如《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中与老师四手联弹的模式、《巴斯蒂安钢琴教程》中为旋律配伴奏的模式都深得儿童的喜爱,这些趣味性是的儿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创造力,并且能够一直保持儿童的专注力。
纵观中国学龄前儿童的钢琴教育,几十年来中国儿童初级钢琴教育阶段都是采用国外教材,这主要是由于:钢琴学习是一种“口口相传、手手相传”模式,由于老师曾经使用外国教材教授,因而当学生变为老师之日,也自然沿用外国教材。并且钢琴是一种外来乐器,在钢琴刚进入中国时,教师们便是使用国外教材进行教学活动,代代相传便形成现在的局面。这种模式便形成中国在钢琴初级教学阶段逐渐形成了以国外钢琴教材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再者,外国儿童初级钢琴教材在趣味性与系统性方面更加科学,因而不论是教师亦或是家长均会选择《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巴斯蒂安钢琴教程》这类教材。《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巴斯蒂安钢琴教程》《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等国外优秀教材的编写都是其编著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归纳的结晶。但是面对我国目前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钢琴的功利心,这些教材在使用上便显得急功近利了,当前我国学琴儿童及家长的多数需求都是业余钢琴考级制度,这个制度在我国实行已有二十余年,偏离学习钢琴的主要目的而一味追求“考级热”的现象使教学难易规范,更使得好的教材难以实行,因而,钢琴教育者及家长应该重新思考学习钢琴的目的,不盲目、不跟风,才能使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
《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巴斯蒂安钢琴教程》《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这些优秀的国外初级钢琴教材有效的突出学习的趣味性,这是完全从儿童心理出发,并直接以兴趣为主,从而使儿童获得认识,推动儿童求知欲。摆脱高强度的弹奏技术训练,摆脱教材形式的呆板,摆脱机械性的模仿练习,这样才能增加儿童的主动性。再者这些教材在排版上更加色彩化与卡通化以符合儿童审美观,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曲目选择儿童熟悉的歌曲等,将儿童的感性认识、直接兴趣充分激发。同时,在教学语言上尽量使用儿童容易接受的,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过强的理论性。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钢琴教材的最大市场之一,除了国外经典优秀的钢琴教材被不断的引进,例如英皇的教材与考级,我国钢琴教育者也出版了各类“自主编写”的儿童钢琴初级教材。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教材,作为良心职业的钢琴教师一定要首先熟读教材才能给儿童一个好的指导。其次,家长也应该通过网络了解各类教材的优缺点,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材,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但笔者浏览了市面上的一些本土儿童初级钢琴教材,发现国内出版的自主教材由于受到各类钢琴考级制度的影响,非常突出钢琴演奏技术以达到训练手指的目的,有些教材的进度安排一味急于提高手指技术,而忽略幼儿心理与胜利的接受能力,这写教材的编写必将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
我国现阶段不论是儿童钢琴教学抑或是青少年乃至成人的钢琴教学均是以一对一的小课形式进行,学生通过一周一次的回课完成每一阶段的目标,教师通过一周一次的回课检查学生的问题并布置新的作业。这种模式自钢琴教学之初便一直延续至今,但是这种教学形式对儿童的生理及心里认知而言单调乏味。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关注多样的教学法,在国外音乐教育领域较为突出的有铃木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等,教师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儿童更加喜欢上钢琴课,更加期待上钢琴课。笔者翻阅了血多世界著名的音乐教学法,浏览了许多优秀儿童钢琴教材,研究了诸多钢琴家的成功,发现他们的成功均以通过某种乐器的学习来启发兴趣,抛弃功利心。因为儿童对于音乐本身是非常模糊的,在初学阶段补课一味的提高演奏技巧,并且一对一的“精细教学”并不太适用于培养儿童钢琴学习的兴趣,并不适用于让儿童真正音乐。这也是笔者将在本人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认真思考的地方,教学思路应该转变,将课堂氛围塑造的轻松活泼有趣。
钢琴由于其多方位、多角度的独特优势而被冠以西方的乐器之王的美誉,其宽广的音域、多层次的音乐表现力,能够使演奏者充分锻炼身体与大脑的协调性而受到许多家长的追逐。面对中国钢琴学习的逐渐低龄化、普及化,钢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要参透钢琴教材的本真,要在钢琴教学中及时更新教学观念,选择适合每一个个体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儿童身心特显的教材进行试教。笔者通过对美国音乐教育家编写的《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巴斯蒂安钢琴教程》《菲伯尔钢琴教程》三套儿童初级钢琴教程的阅读逐渐领悟三套教材的各自优势与不足:最早在中国使用的儿童钢琴初级教材是《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这套教材出版的年代久远,它开辟了中国儿童钢琴兴趣培养的先河,但这套教材强调音符记忆,并且知识点分布零散,在儿童钢琴学习兴趣方面较弱。《巴斯蒂安》与《菲伯尔》这两套教材总用了大量的英文歌词与英文游戏的练习,这种方式让中国儿童在教材使用中具有一定局限性,但对儿童心理的研究弥补了《汤普森》的不足。所有的儿童钢琴教材中没有万能教材,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个性鲜明,所以家长与老师应将钢琴考级、比赛等看作建立儿童自信心与自我检测的一种途径,避免教学中急功近利的思想。
面对如此庞大的儿童钢琴教育市场,钢琴教育家们,音乐理论家们,一线的钢琴教师们任重而道远,适合中国儿童的教材还在不断探索的道路上进行,这篇论文是笔者自己教学经验的一个简短思考,难免有一定偏颇与不足之处。本人也会在儿童钢琴教育这条路上不断前进,探索出适合儿童的教材,多种教材互补进行。
作者简介:
[1]依健:渤海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摘要:本文针对少儿钢琴初学者的学琴道路不能坚持走下去而不得不终止这一怪现象进行阐述分析,根据笔者多年来的钢琴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何解决这一怪现象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少儿钢琴初学者 钢琴基础 手指训练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对孩子全方面素质的培养,钢琴作为乐器之王成为家长首选的乐器。但是在孩子学习钢琴的道路上总是出现一种怪现象,有很多少儿钢琴初学者往往学习钢琴不超过三年,钢琴水平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厌恶、反感、抵触的情绪,最终学习钢琴的道路不得不终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在平时的钢琴教学中不断的观察、思考、实践,做出如下总结:
一、少儿钢琴初学者钢琴道路终止的原因
(一)教师忽视对少儿初学者钢琴基础的培养
这里所说的钢琴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音准,另一个是节奏。少儿初学者刚开始所学的曲子篇幅比较小、音域跨度不大、旋律比较简单等等,孩子往往弹几遍之后就能很轻松的熟背下来,表面上看孩子弹的很不错,其实却隐藏了很大的隐患,因为孩子只是把曲子背了下来,至于谱面上的音符和节奏,孩子能不能真正的认识和明白,这个问题如果教师不仔细观察考验的话,是很难看出来的。而恰恰有很多教师在少儿学习钢琴的这个阶段被孩子流畅的演奏假象所迷惑,为以后的孩子学琴过程埋下了深深的隐患。随着学琴时间的推进,谱子的容量越来越大,音符越来越多,节奏越来越复杂,这个时候孩子会很难应付,曲子弹的不熟练、不流畅、甚至不对就会得到老师的批评,长期的批评必然会导致孩子对钢琴失去兴趣,最终钢琴的学习道路不得不终止。
(二)教师忽视对少儿初学者手指训练的重视
少儿初学者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手指,能让手指有力、灵活、自如地在琴键上演奏。教师对少儿初学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没有指出手指如何正确的演奏,问题是教师能不能对手指的训练达到非常的重视,有很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注重孩子演奏曲子是否流畅,对于手指出现的问题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修改训练,而且少儿初学者的年龄非常小,自控能力是比较弱的,如果长时间教师不对手指进行纠正,孩子一旦养成不良的触键习惯就会很难改得过来。随着曲子难度的增加,孩子的手指无法完成谱面上的要求,这时教师再开始纠正为时已晚。因为这个阶段,孩子不光要注意手指,还有上述所说的音准、节奏等等的问题,这么多问题需要面对,对于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来说是很难完全顾忌到的,孩子总是练却练不好,自然会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讨厌弹琴,最终走上了对钢琴失去兴趣而终止的结局。
二、如何让少儿钢琴初学者的钢琴道路持续下去
(一)教师重视对少儿初学者钢琴基础的培养
笔者在这里所说的钢琴基础指的是两方面,即音准和节奏。其实钢琴基础中包括很多方面,但笔者认为音准和节奏是基础中的基础,一首曲子如果音准和节奏都是错的,其他的如乐曲的结构逻辑、乐曲的声音、乐曲的情感就无从谈起,正如一个人,血液是生命的根本,没有了血液就没有了生命。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音准和节奏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1.音准的训练
首先,拿来一首曲子时,笔者会让学生进行读谱训练,对读错的音符进行强化记忆。在演奏时,一定要求学生边弹边唱。其次,选择一些稍微简单的试唱曲子进行音准的强化训练,教师每堂课抽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抽检,及时纠正认错的音符并强化记忆。最后,笔者在音准方面用两个方法进行训练:第一种是教师弹出音符,学生在五线谱本上写上对应的位置。第二种是教师在五线谱本上写出音符,学生在琴键上弹出相应的音符。其实这些方法很简单,很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用过,但缺少的是坚持,只有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的过程中将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学生才能真正熟记每一个音符,毕竟少儿初学者年龄还小,对于知识只有反复的磨练才能记得扎实,教师如果把孩子当成成人,学会了就能记住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2.节奏的训练
首先,拿来一首曲子时,笔者会要求学生在读准音符之后,进行打节奏式的读谱,也就是咱们平时所说的手打节拍,嘴读节奏,同时将音符准确地插入进去,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耐心,对打错的节奏进行反复的纠正巩固训练。其次,仍然选择试唱教材,只不过针对每一个节奏型,试唱教材中的曲目要进行筛检,不能按顺序依次训练,要具有针对性。最后,笔者在每堂课中都创编六小节共四组的节奏训练,刚开始训练时可以让学生用手打节拍来辅助,逐渐要求学生将手去掉,让学生学会在心中体会节拍感,因为当演奏钢琴时,没有第三只手来打节拍,很多学生用手打节拍很准,一旦弹奏时没有手打节拍仍然会弹错。
(二)教师坚持对少儿初学者手指训练的重视
笔者这里强调的是坚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会强调手指的训练方法,但缺少的就是坚持,甚至是耐心,当学生触键方法不对时,教师会马上指出并纠正,可强调完之后就没有后续了。少儿初学者年龄还小,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非常差,单单只靠强调是不够的,学生回家很少会主动按老师要求进行纠正训练。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耐心,在课堂中按谱面上音符的顺序耐心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触键,学生只有感官上的认识后,经过反复的磨练,大脑才能形成对手指触键的惯性思维,同时笔者还认为这种惯性思维也是短暂的,还需要教师在每堂课中提醒学生。
摘要:在初级钢琴教学中,听觉能力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初级钢琴学习者而言,能够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听觉训练,选择正确的听觉训练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听觉能力训练需要的基本要求,并介绍了几种有效的听觉能力训练方法,以期提高钢琴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
关键词:初级 钢琴教学 听觉能力训练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其结构复杂,音域宽广,要想演奏出理想的音响效果,不仅要依靠高超的演奏技巧,还要将听觉意识贯穿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通过听觉来检验弹奏出的音响效果。因此,在钢琴练习中,学习者不仅要掌握弹奏技巧,还要加强听觉训练,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钢琴家。音乐是一项听觉艺术,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听觉能力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钢琴表演而言,它给人们带来强烈的震撼,主要是通过聆听表现出来的。钢琴演奏者可以演奏出如此优美而又动听的钢琴曲,主要依赖于钢琴演奏者的演奏技能,而表演者的演奏技能主要和听觉有关。在钢琴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训练一种挑剔、敏感的听觉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完全体会到立体式音响的效果,真切体验到音乐中的情感。钢琴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任务都需要学生的听觉能力,想要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以及感受力,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耳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于音程、力度、节奏、音高、音色、节拍、速度等各方面的听辨能力。下面是笔者对初级钢琴教学听觉能力训练的几点思考:
一、听觉能力要求
钢琴学习者首先应该能够清楚的分辨基本音乐元素,同时,应该具备感受基本音乐情绪的能力,其中主要包括音乐风格、和声、音高、节拍、节奏等等基本要素。所谓基本音乐情绪主要是指乐曲中存在的怨、哀、怒、喜等各种不同情绪特征。学生学习音乐主要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感性音乐思维,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如果基于这个角度分析,对于每一个钢琴学习者而言,感受基本音乐情绪是终极目标。实际上,基本分辨能力以及感知能力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学生在分辨基本音乐元素时越来越敏感,这样学生也会越来越准确地把握音乐情绪。因此,在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听觉能力训练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对于音乐情绪的基本感受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训练时应该始终围绕基本音乐元素展开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一个层次、一个层次进行训练。
二、钢琴听觉能力训练方法
(一)以通感刺激听觉敏感
所谓通感也被称之为“联觉”,主要是指相互联动人的动觉以及视觉从而刺激人的听觉敏感性。音乐实际上自身存在和动觉、视觉相对应的关系。比如,声音频率越高的话,往往会给人更加明亮的感觉,声音频率越低的话,往往会给人一种暗淡的感觉。舒缓的音乐容易使人陷入冥想,自己一个人陷入沉思;如果是欢快的音乐,很容易带动人的动觉,产生手舞足蹈的感觉。初级钢琴学习者,对于联觉反应的敏感度并不高,因此教师应该适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尽可能通过动觉形态以及视觉形象将一些看不到或者摸不着的抽象音响形象将外化听觉感知进行外化,借助听觉和动觉、视觉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体验到音响的刺激。比如,在学习弹奏八分附点节奏的过程中,刚开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只是在教室里“跑跳步”,尝试着体验附点节奏的律动,让学生经过身体运动体验节奏的倾向性以及动力性。
(二)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听觉想象
音乐不仅是一种听觉艺术,也是一种情感艺术,只有学生亲身实践后才可以深入体会到音乐的内在情感。初级钢琴学习者可能并不能很好的体验音乐中包含的诸多深刻情感内涵,教师设计情境,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更好的体验这些丰富的情感,从而培养并且提高学生的听觉想象能力。很多乐曲自身的表现内容以及体裁都有一定的情境性,这样也为情境设计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比如,小步舞曲,这是一个三拍子舞曲,最早是源自于西欧民间,在法国宫廷中比较流行,速度不快不慢,比较适中,这种音乐可以描绘出一些礼仪动态,但是舞蹈步子相对比较小,因此被称为小步舞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这种舞曲的体裁特点设计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把音乐教师幻想成一个法国宫廷,尽可能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了解、体会这种小步舞曲内在的音乐风格以及音乐情感。一旦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其中的律动以及情绪后,让学生们试图通过手指表达出来。
在触及钢琴教学中听觉训练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并从音准训练、节奏训练、准确理解乐句以及听觉的综合训练等方面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听觉,通过音乐听觉能力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有了良好的音乐听觉,学生才能在弹奏过程中表达准确,使音乐形象完整无误,更富有感染力,从而达到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的目的。总而言之,听觉能力训练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且听觉能力训练是一个综合、系统、长期、复杂的项目,教师应该从基本的分辨能力以及感受能力开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学生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听觉特点,然后再采用适合的听觉能力训练方法指导学生练习,这样才可以确保听觉训练效果,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
摘要: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习唱歌、舞蹈、游戏等活动,一般都能产生浓烈的兴趣。这是少儿受到环境气氛和伙伴们的情绪影响,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然而,钢琴学习是孩子在家独自坐在钢琴前识谱、弹奏以及熟记乐谱和掌握各种技术要求的个体学习和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少儿需要有很大的毅力去完成。本文从如何培养少儿对钢琴的兴趣入手,分析少儿钢琴教学的各个关键细节。
关键词:练琴;训练;兴趣;审美愉悦
无论是从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还是从一名音乐工作者的角度来看,以音乐等艺术形式为载体来激发幼儿去学习、训练弹钢琴(包括对节奏的训练、识谱的训练、唱歌的训练),其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兴趣”二字。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少儿学习钢琴的动力。
一、学习钢琴兴趣的培养
少儿对学习钢琴的兴趣,刚开始是很浓烈的。可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原本高涨的兴趣与情绪“温度”就会陡然而下。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怎样去培养孩子的兴趣呢?首先,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音乐的氛围,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家长可以经常播放一些节奏感很强且旋律优美的音乐及一些钢琴曲,让孩子感受到音乐的美。有条件的家庭父母可以经常弹钢琴,或边弹边唱,让孩子感到这个大的“玩具”发出的声音那么美,从而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对将要学习的钢琴产生好奇心,使其想学习钢琴的欲望更高。每个孩子学习钢琴一段时间后兴趣会慢慢降低,但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能过于着急,更不能打骂孩子,而应慢慢引导。只有把钢琴当成一个大玩具来和孩子一起玩,这样才能让他们将“玩”钢琴的兴趣延续下去。
所谓兴趣,就是将给我们终身的追求激起无悔无恨的永恒动力。要培养这样伟大的精神力量,需要做很多努力。最根本的就是应当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音乐本身,让我们认识到,这是一种用音响符号组合变化以表现自己情绪的语言。现在,许多父母往往迫不及待地教学龄前的幼儿能读会写,可他们未必把认真听取别人说话的态度和正确说话的方法教给孩子。正因为如此,从一开始,就要教给学生一种正确的态度。端正的态度会使学习进行得更顺利。教师最好每一首乐曲,甚至包括近期内学生未必会弹的乐曲,都作有趣的示范,使幼儿体验音乐的美,并养成认真听的习惯。
如果见到孩子摇头晃脑唱歌的模样,你就立刻明白,唱歌在启发少儿无拘束地表达内心情绪方面有着何等奇妙的功效。在这个基础上让他们有兴趣地玩一条旋律,让他们在琴上做各种变化,在各个音区弹奏让他们从直觉上细腻地体验一个特定的音响符号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变化中所产生的奇妙效果,从而领悟作为抽象艺术的音乐最基本的思维法则。
如果有可能,甚至还可启发他们发明一些不同节奏音形,让他们出主意制定变化组合的程序等。切勿让孩子漫无目标地一次又一次反复练习,这种方式对于一个注意力最多持续二十分钟的少儿是非常残酷的折磨,就算是成人也不会愿意让人逼着重复几十遍去做一件他既不明白有什么意义,也不明白有什么要求的动作。
二、引导少儿练琴需讲技巧
练琴是练技巧、练脑子、而不是磨时间。有些家长每天硬逼着孩子练一、两个小时,但效果并不显著。根据儿童注意力时间较短的特点,在练琴时,应先练他不喜欢的,或是难度较大的,最后再练容易的或他乐于练习的曲子。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语言时应尽量用孩子们觉得生动有趣的语言,比如,抬手时,手腕像蝴蝶的翅膀一样飞起来,上下扑动;弹琴时掌关节要抬起来,像个小锤子,抬起来再垂下去,手臂放松的练习就像大象甩鼻子;手臂用力的练习,就像小猴子荡秋千一样越摆越大,越甩越高……这样的比喻更有助于少儿的理解。
在教材的选用上,要充分利用教材谱面色彩辅助方法,用丰富鲜艳的美术形象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进而增加孩子弹琴的兴趣。此外,要减少识谱、认键、用指三者相互配合的难度,使其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对音乐的感受、表现与创造上。还可以把弹琴和少儿喜爱的歌唱活动结合起来,先教他们唱会歌曲,然后教他们把歌曲弹出来,这样能增加他们的兴趣,还可以把弹琴和适合少儿特点的节奏和律动绘画、朗读等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少儿是在快乐和游戏中学习的教育理念,标题音乐类少儿钢琴如:《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每日十二首钢琴技术练习》,《儿童钢琴初步教程》等。由于里面每首曲子都有图画,很容易激发少儿的想象力,加上其颜色鲜艳,音符比较大,使得阅读起来较容易,少儿对这一类的教材都很喜欢。而少儿对所弹的曲子非常感兴趣的话,学习也就事半功倍了。
三、对少儿音乐能力的培养
歌唱能力的培养。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歌唱是最容易表达思想感情的音乐形式。热爱歌唱是儿童的天性,歌唱是他们的身体和心灵共同的活动,发出歌声的不是喉咙,嗓子,而是歌唱的孩子本人,是他们的整个身心。只要少儿“有表情的歌唱”,就能用声音表现音乐的能力。比如,《我们的田野》中可以感受到歌曲是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完美结合而形成的具有感染力的整体,从而能够引导少儿从整体中探讨歌词的题材,意境和意义、旋律的魅力、歌曲的高潮、力度,速度的变化、特定的节奏、独特有趣的地方以及困难之处等。
四、节奏能力的培养
节奏感的培养是少儿音乐教育的主要领域。节奏在音乐中具有重要的表现意义,也是最容易引发少儿兴趣和感受音乐的音乐要素。少儿时期节奏感的培养应紧密结合歌唱语言和动作进行,如培养少儿的稳定拍感、理解节拍与节奏、二拍子、三拍子、有声和无声(休止符)、锻炼节奏记忆、尝试最初始的两个声部的配合、教师和学生在钢琴上的配合等。以上这些方面都涉及知识概念和符号的认识与书写,重在儿童的体验,即通过游戏活动在歌唱和弹钢琴中配合动作,加强儿童对节奏运动的感觉。
初学阶段不进行“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全音符”等名称概念的讲述,而是通过音节的声音让儿童首先从感性上体验和识别,可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儿童不但不会觉得节奏练习枯燥乏味,反而会极有兴趣,进而在愉快的情绪中加深了对节奏的感觉和理解。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口读、拍手和在钢琴上弹奏等方法来进行教学。四分音符读作“ta”,八分音符读作“ti ti”,二分音符读作“ta―a”。用手拍击时,常常采用双手合拢,从左侧移动向右侧,延长示音保持时值的方法。还可以根据我国的语言特点进行有创意的设计和选择,如“走,跑跑”或“咚咚,锵”等。还可以让孩子念“苹果、梨、西红柿”来区分和念准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及三连音。也可用游戏的方法等。
五、识谱能力的培养
少儿不必事先学好五线谱再学弹琴,我们靠的是条件反射,即使是认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也是先从认识高音谱表开始。教师可通过练习八度齐奏的哈农或什密特之类的手指练习,让学生慢慢地把高音谱表熟悉起来。因为两手的运动是一样的,不同谱表上的音符运动也会是一样的,这就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谱面上高低谱表的距离与双手运动之间的关系,也可通过已经会弹的左手,反过来去教眼睛怎样熟悉低音谱表,这样能够使学生在日后转入低音谱表时,不至于有陌生感。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看到音符往上或往下运动,手就往右或往左移动。音符在五线谱上的距离,也应当立即换成钢琴上各键之间的距离。例如,谱上印着“多”和“米”,它们之间空了一间,他们在琴上的距离就是空了一键。无论“间”或“线”。都会表示琴上的一个键。连奏、断奏、手臂的呼吸、手指的触键要求、踏板的正确运用等记号在识谱视奏中不能忽视,否则在基本熟悉了再去做纠正就很难了。另外,教学中还应向学生传递读谱的“超前”意识。要有手弹上一个小节时眼睛提前看下一小节的意识。从音型形状,旋律走向选择弹奏动作的意识,使弹奏尽力流畅和精确。采用动感的教学方式不但符合音响节奏的运动特点,使孩子的体验先于符号,而且适应了少儿好动的天性,使少儿有兴趣主动去感知、发现、创造节奏、理解音乐的精髓并对提高识谱能力、激发音乐兴趣有很好的诱导作用。
六、总结
钢琴的教学中,歌唱、节奏的教学,应“顺带进行”识谱教学,这种“顺带进行”必须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蜻蜓点水似的顺带学习。无论是歌唱能力的培养和节奏能力的培养,还是识谱能力的培养,就如何培养他们对钢琴学习有“乐趣”的兴趣心理形成,并非可依赖平时的某个一招一式,也不可能三两天就可以达到。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设计一些符合少儿心理需要的“有趣”的教学方法以及较科学的“对策”内容,并要将其贯穿在少儿的钢琴的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少儿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学到东西,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摘要:儿童钢琴教学属于初级阶段的钢琴教学,本文从坐姿、手型、读谱以及基本弹奏技术等方面入手,以准确为标准,为学琴儿童打下良好基础作准备。
关键词:儿童;钢琴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丰富。从儿童培养的角度看,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进行一些必要的艺术熏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批低龄儿童学习钢琴的现象蔚然成风,儿童钢琴教育掀起了波澜。
音乐教育包括审美教育理论及技能教育实践,儿童的钢琴教育亦是一种音乐审美教育,而音乐技术是实现审美目标的手段与途径。技术是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桥梁”,是儿童进入音乐殿堂的“钥匙”,也是体现艺术教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个性特征之一,音乐教育中的技术的学习和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教师不能把儿童的钢琴学习推向纯技术的死胡同,而要把技术放在与艺术同等的地位。对于儿童钢琴教育,最重要的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儿童短暂的钢琴学习动力转化为永久的学习热情,充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儿童钢琴教学属于初级阶段的钢琴教学,这一阶段是儿童只是学习最初级的弹奏动作和技术的阶段,它包括:正确的坐姿、手型、手指的基本弹奏动作等;基本弹奏技术包括非连奏、连奏和跳奏的弹奏技术等弹奏技术。
一、坐姿
儿童在开始学琴的时候,教师要讲坐姿。
首先,当个子小的儿童踩不到地时,不能让脚悬空着,须配备适当的小凳子。稳定重心是坐姿的关键,弹奏钢琴时身体的重心要依靠臀部和脚来支撑,凳子只能坐三分之一左右,不能把座位坐满或者把身子靠在椅背上,上身要直立,可略向前倾,重心向前有利于将力量传递至手指。
其次,儿童的高矮决定座位的高低,还要使儿童肘、前臂、手腕、手与键盘保持一个水平高度或略高键盘一点;座位的远近应按照儿童胳膊的长短决定,弹奏时胳膊可以自如的移动;脚的位置一般是放在踏板附近,通常右脚在前,左脚在后,这个位置适合演奏时使用踏板,双脚略向前伸、膝盖弯曲的角度要略大于90°。
儿童在坐姿方面有很多常见的毛病:有弓腰驼背、僵硬直立、跷腿、摇晃等等,这些毛病都是由于坐姿不正确引起的,会使演奏失去美感也影响正常弹奏。因此,儿童学琴时,教师就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并使之养成习惯。只有正确的坐姿,身体保持放松,才能有一个正确的弹奏基础。
二、手型
手型是弹琴时产生的适合弹奏的姿势,从根本意义来说,适应音乐表现需要的任何演奏手型都是正确的。但是对于初学钢琴的儿童来说,教师应特别重视基本手型培养,手型特点:手指自然弯曲,同手掌一起构成空握球状,掌关节凸起;手指自然分开,原则上一指对一琴键;整只手应以水平位置置于琴键上,手指摆正,与键排列平行;手指触键应处于白键与黑键距离约二分之一处,触黑键时整只手应向黑键位置前移,弹黑键时应弹在键前端位置。基本手型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姿势,它有利于发挥手指的张力和支撑力。
儿童错误的手型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手指第一关节和掌关节塌陷,这影响手指力量的集中,还会影响手指快速跑动;二是4指和5指是弱指,容易造成弹奏不均匀、僵硬的感觉。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应重视训练儿童手指的独立性,特别是训练手指第一关节的自然站立能力和第1、5指指关节的站稳。
三、读谱的教学策略
从儿童接触钢琴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应该引导并培养其正确的读谱习惯:
一是辩认音。辩认音就是对在五线谱所标记的音的唱名、音名、音高及其在琴键上位置的确认,让儿童找准五线谱上的线、间。分析谱号、调号、临时变音记号和高低八度记号等对音高的定义。
二是节奏、节拍、时值。在这些方面儿童常犯的错误有:1.不把时值弹足;2.时值过长;3.不注意休止符;4.节奏组合错误;5.看错节拍号等。对于儿童忽视休止符的现象,教师应严肃对待,休止符是没有声音的音符,在音乐中有特殊的作用。
三是表现记号和表情术语。它包括连线、跳音、重音、顿音等,教师应注意培儿童严格按乐曲指示演奏的习惯,读谱问题是音乐风格与表现的需要,对于作品中的表情术语同样需要作出鲜明生动的诠释,因为它们是刻画形象和表现风格的重要手段。
四是指法。科学的指法能节省时间、精力和提高效率,只要手指接触键盘、发出音响就包含一定的指法,而指法的选用又与手指和手的特性分不开,所有的基本练习如音阶、琶音、和弦等都有它规律性的指法。
总之,在培养儿童正确的读谱习惯方面,教师要对他们提出明确要求,既要以准确为标准,又要使儿童掌握科学的方法如离琴看谱、慢速识谱、分句及分段法等,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儿童认真对待乐谱的习惯,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在弄清谱面要求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乐谱背后深层次的内在的东西,以此来不断提高儿童的读谱能力。
四、在钢琴演奏中最基本的弹奏方法是非连音奏法(即断奏)、连音奏法和跳音奏法
1.非连音奏法―断奏
学生学习的第一阶段通常都是非连音奏法,这种奏法有利于让儿童体会和学会用重量弹奏,对手指本身没有独立活动的要求。弹奏非连音奏法要领:可让学生先将手臂慢慢提起略高于键盘,手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弯曲,然后手臂迅速而自然落下,弹奏的手指按在琴键上,指尖站立好,掌关节不塌陷,触键时手指只要支撑着就可以了,不要用过多的外力,手要保持基本手型。在手指按到琴键的同时,要让学生认真倾听钢琴发出的声音,等声音发出后,手指只是放在键上,不再用力,然后再由手腕带动将整个手臂提起,这样就完成了弹奏一个非连音的全部过程。非连奏的触键要点是触键指尖要牢固并使之具备一定坚硬度,抬起手指使指尖与琴键有一定的距离,下键快且触键有爆发力,指尖触键力量集中。非连奏的训练可在左右手五个手指上分别进行训练,先从单音开始,然后训练双音及和弦。非连奏训练时教师要引导儿童聆听弹出的声音的音质,要追求结实、明亮、集中而富有颗粒性的声音和重量自然送下去的感觉,注意手腕的弹性、灵活,同时要引导儿童倾听旋律线条和单音的起伏与倾向。
2.连音奏法
儿童基本掌握了非连音的奏法后,教师就可以开始教他们学习连音奏法了。连音奏法的关键是力量的转移,弹奏完每一个音,要使手臂放下重量从一个手指转移到另一个手指上,要感觉到音进行的倾向,训练时可从两音连奏开始,两音连奏时,第一音与非连奏法弹法相同,从容地按下键,手和手腕放松,弹第二个音时就把第一音时送下来的力量移过去,按到琴键发音后再用手臂带动手指轻轻提起,动作不要急促。在弹好两音连奏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三音和五音连奏的练习,要求与两音连奏相同。教师应引导儿童使手指缓慢触键,触键高度要小并采用水平方向用力,将键弹到底但不要压键,声音要求圆润连贯,特别要重视重力弹奏和力量转移,一个连奏一个力量,要防止在每个键上过分用力造成对旋律流畅性的破坏。
3.跳音奏法
非连音奏法与跳音奏法有相同之处,所不同的是跳音要更多地去感觉从键盘上反弹起来的力量,而且触键要敏捷。从弹奏部位上来分跳音有手指跳音、手腕跳音和手臂跳音几种。在非连音奏法比较巩固以后再开始学习跳音是明智之举,跳音训练可先从手臂跳音开始,因为这种跳音奏法比较接近非连音奏法,三种跳音奏法单独练习后还可将它们混合起来放在一首乐曲或一个练习中去,这种混合练习可以使儿童对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加明确,更有利于掌握每一种奏法。教师在训练儿童弹奏跳音时应注意如下要点:1.触键快、离键快,触键时间短促;2.指尖特别牢靠、极富弹性;3.手指触键面小,获得清脆、明亮、集中、富于弹性的声音效果是跳音训练的目的。
除上述基本动作与技巧训练外,儿童的基本技能训练要尽量体现音乐性和趣味性,并从儿童的实际出发采用少量多餐和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训练时要特别强调听觉的参与与鉴别,为儿童学琴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