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24 08:53: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服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最后环节,是对学生所具备的专长与技能的全面展现。毕业设计课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合理安排组织教学至关重要:首先要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并重视毕业设计过程的组织与管理;采用主题教学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综合学力;将毕业设计与企业和市场结合,与服装设计大赛接轨,能够提高毕业设计的实用价值和作品质量;最后举办毕业设计展,以检验、展示和交流成果,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
关键词: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组织模式
作者简介:吴永红(1968-),女,江西吉安人,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和工程。
高校毕业设计是毕业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针对某课题,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的设计活动。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最后环节,是对学生所具备的专长与技能的全面展现,是学生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对学生整个专业学习的总结和检验及对专业教学效果的的综合评估。本文拟探讨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组织模式,以优化教学组织过程,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创作出新颖、时尚、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好作品。
一、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培养目标是在展开教育活动之前,在教育管理者的观念中存在的教育结果,是对教育结果的一种设想[1]。从大设计的专业范畴来说,高校的毕业设计着重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勇于探索、创新及实践的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独立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思想和基本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具体说来,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服装艺术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完成服装产品的系统设计。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调研服装市场,完成系列服装设计、制作等,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题服装的设计能力、组织管理和沟通能力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毕业设计当中,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2]
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投身实践、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与设计制作能力的机会。因此,其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不同于专业课教学,一般采用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表现得更为突出。教师除了必要的指导和跟进检查讲评之外,应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3]
二、重视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
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是保障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环节的关键。首先,要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建立毕业设计的指导规范。服装设计专业教研室根据毕业设计选题的要求组织教师讨论并制定毕业设计指导书,对毕业设计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具体内容及其规范要求、时间安排、作品数量、作品的质量要求等做出周密的部署。
其次,要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实践证明,毕业设计时间的合理安排与否直接影响毕业设计作品的效果。一般毕业设计主要集中在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而言,他们除了要完成一个系列(5套)的服装设计及制作外,还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毕业作品的展示,任务非常繁重。在这个学期,他们还要参加各类就业应聘会,很多学生因为忙不过来而匆匆完成毕业设计,根本没时间去精心修饰作品。因此,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必须提前安排,要将印有毕业设计各项任务、具体进程的《毕业设计指导书》在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末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春节长假这段时间考虑毕业设计选题,开展社会实践、市场调研等前期工作,为第二学期开学后毕业设计的正式启动做好铺垫。[4]
再次,需制定相应的方法措施,来实施毕业设计中间各环节的检查工作。服装毕业设计主要包含选题(大主题下可设小主题)、前期社会实践与市场调研、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方案构思和筛选、定稿、制作、撰写和整理毕业设计文档、作品展示这些过程,具体环节可分为以下四个:
(一)构思方案:学生根据选定的主题,结合市场调研情况,对支撑主题的素材资料加以分析和整理,制订设计方案,确定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方向。
(二)定稿:学生根据拟定的方案,画出几个系列服装的草图,并说明创作思路和意图,指导教师给予有价值的建议,根据效果、面料的可选性、加工等因素选定一个系列作为最终方案。
(三)绘制效果图和结构图:将选定的一个系列服装画出效果图,注明设计构思,并绘出结构图,在教师指导下作必要的修改完善。
(四)裁剪与制作:制作一个系列5套服装。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要按照设计方案,实现并完善设计构思,准确表达设计意图,配上服饰品,以形成完整的服装系列。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是检验学生将构思转换成服装成品能力的关键。
根据以上环节,服装设计专业教研室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和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同时进行检验,一方面对学生的过程成绩进行评定,作为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对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与责任心也进行如实考核,作为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依据。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市场调研、设计方案、成衣制作和作品展示等环节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把握选题的难度和深度,以及解决学生在服装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5]
三、采用主题教学法
在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主题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主题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了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主题教学法为发达国家实用艺术类学科的设计教学所普遍使用,它以培养综合学力为目的,以研究实际问题为课程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掌握。
主题教学法的实施就是选取某一切入点(即主题),导引思维向更加广泛、更深层面拓展,此间可借助合适的媒介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使学生以探索、实验的态度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最终形成能够体现主题、有个性、有原创并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例如,以“建筑”为主题的毕业设计,教师讲解以“建筑”为主题如何进行服装设计的立意、思考和创作,要求学生必须把新的理念和思想体现在服装的款式上。教师在导入主题时,可以从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方面启发学生全方位感触建筑的有形和无形,指导学生从颜色、面料、廓形等方面去考虑建筑元素的表达效果,并要求结合当下的流行趋势;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信息,进而形成全新款式。主题教学法要求学生颠覆固有的思维框框,一切从“零”开始,通过观看各种建筑图片,或者是带有经典建筑的影片,体会各种建筑的外形构造和气质神韵,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概念:有古典的有现代的,有中式的有西式的,有复杂的有简练的,有精致细腻的有粗放豪迈的,不一而足,旨在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激情,产生活跃的思维态势,结合服装要素,创作出富有特质的作品。[6]
主题教学法教授的是一种具有原创性和实证精神的设计方法,它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传统格局,寻求的是一种思维方法,使学生养成发展的、思辨的创新思维习惯和能力,非常符合设计教学的规律。主题教学法的选题思路很重要,服装设计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服装能迅速准确地传递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因此,在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我们应紧密联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动向来拟定选题,结合社会热点来做设计,以顺应时尚潮流。
四、与企业和市场结合
为了让学校教育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必须根据行业与市场的需求来确定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受高校的学术氛围影响,学生喜爱设计概念性的、造型夸张的“奇装异服”,为此,可以把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分为创意服装设计和实用服装设计两大方向,引导部分学生朝与企业、市场接轨的实用服装设计方向发展。创意服装设计方向比较注重展现学生的创作才华,注重个性,但是创意服装设计不能脱离人体和服装本身,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装。对实用服装设计方向的学生,指导教师可通过一些知名服装品牌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确“设计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对于实用服装设计,学生必须充分意识到所谓“实用”不等于不要艺术性和创意,它同样讲究精彩的构思与创新,只不过更加强调与人们的生活需求相契合,要求服装设计与企业、市场接轨,能够占据市场份额是其终极目标。
许多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主动到自己心仪的企业完成毕业设计,他们带着毕业设计任务进入企业,在此期间,学生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发挥自己的设计才能。经过较长的毕业实习,企业对学生的了解比较深入、具体,为选聘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企业而言,采取这种方式选聘人才,相比用考试招聘的方法成功率要高得多。[7]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还可把服装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或者需要解决的难题作为内容,学生根据服装企业的产品定位设计新产品,企业出资、出设备,并派技术人员指导,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既有经济收入,又可以尽快了解企业运作,适应企业要求。学生在与企业磨合的过程中,还能改变其设计产品一味追求个性而不顾及生产与市场的弊端,提高作品的采用率。同时企业也得到新思想、新设计或者解决难题,一举多得。[8]
五、与服装设计大赛接轨
与服装设计大赛接轨是对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服装设计大赛也分创意类设计和实用类设计,符合以上对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分类。通过服装设计大赛,师生能分享参赛学校的服装教学成果、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作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尝试将毕业设计教学与国内或国际性的服装设计大赛接轨,将毕业设计的主题选定为某个或某些大赛的主题,运用主题教学法,教师通过解析大赛主题,启发引导学生构思、表现、完成服装作品。将毕业设计与参加比赛结合起来,可激发学生的毕业设计热情,提高毕业设计作品的效果和质量。如果学生能在服装设计大赛中获奖,其获奖的作品不仅可成为学生择业时含金量较高的自荐资料,而且对扩大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都将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同时也能激励后来的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设计大赛中,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将毕业设计与服装设计大赛接轨,学生不但可以高标准、严要求地进行毕业设计,而且还能够把凝聚着心血与智慧的作品送上更有影响力的舞台,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即使在大赛上没能获奖,学生也能够从中积累一些经验,为今后更好的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要结合毕业设计教学计划精心筛选大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指导,达到综合考察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
六、举办毕业设计交流展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最后环节就是对毕业设计成果的展示与交流,这既是学生们几年专业学习的成果汇报,也是展示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可以通过动态和静态两种形式来表现效果,分别体现舞台大效果和近距离逼真效果,各有千秋,相互补充。通过举办毕业设计交流展活动,可以使毕业设计成果检验更为直观,学生通过展览交流设计经验,可以获得一种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学校方面也可以借此总结教学经验,研究并改进教学组织模式,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相互的比较中找出差距,从模特的动态展示中发现服装的美和缺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毕业设计成果不仅面向学校展示,还可走出校园到社会的舞台去亮相,甚至可专门邀请本地区的服装企业和媒体现场观摩,这给学生提供了向社会、向企业直接展示专业能力的机会,也宣传了学校的专业教学成果,一旦企业欣赏某些学生的作品有可能直接吸纳到企业工作,促进了学生就业。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使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使他们充分发挥创新性思维,独立实现系列服装从构思到成衣的完整过程,充分运用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几年学习成果的大总结,也是对未来工作的一个铺垫。因此,高校不断研究和改进毕业设计组织模式,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顺应服装人才培养规律和方向,结合社会与市场的需求,组织并管理好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以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这是需要高校服装专业的师生共同努力的地方。
摘要:随着高职类学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就业竞争趋势,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心理特征表现有自卑沮丧、盲目浮躁、矛盾失落理、从众与相互攀比、逃避与依赖等,它们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身心健康和职业的选择与发展,为了树立正确就业观和良好的就业心态,本文以历届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择业实例说明了以上心理对择业的不利影响以及分析了该心理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高职 服装设计专业 毕业生 就业 心理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就业竞争的激烈,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不是名牌大学、自身的学习能力不高、就业形势空前严峻、与同学、恋人、家人的人际关系相处不够融洽……等等一系列的社会现实问题.高职毕业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就业发展,面对即将到来的就业与择业,许多学生从心理上甚至感到恐慌,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将来能否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信心不足;此外高校扩招,使本无优势可言的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道路上更是困难重重,倍感个人前途渺茫,信心丧失。为了正确引导我效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本文对我院历届服装设计毕业生跟踪调查后进行了总结,得出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沮丧的就业心理
高职服装专业类毕业生就业的自卑沮丧心理首先表现在对自己的学历和学校的牌子上,相对于普通的大学毕业生,高职类院校的毕业生自卑感更强。他们觉得自己上的不是“正规”的大学,感觉自己总是低人一等。再加上招聘会企业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追求,更加加重了高职类学生的自卑感。
其次表现在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上,有些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当问及对其对专业能力如何时,大都说“好像什么都学了,好像又什么都不会”,以至于他们对自己未来能否找到满意的工作信心不足。
这种自卑灰心的择业心理除了有个人性格因素之外,与社会环境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目前主要行业、部门的职业准入制度尚未形成,企业用人缺乏职业资格标准和对劳动者不同学历实行不同报酬的基本规定,致使一些企业用工无标准。用人单位为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大量雇佣廉价劳动力,使大量的非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相关行业,造成大量的高职人才不能按培养目标就业,并受到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的压力,因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更容易产生自卑灰心的心理。
2、盲目浮躁的就业心理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 高职毕业生面对求职择业过程中千头万绪的事情, 心情浮躁不安,是升本科还是就业, 是暂时找个单位上班以后再调整还是找不到合适单位就不就业, 是选择专业对口单位还是挑选单位的地理位置等等问题使他们难以应付。这类毕业生没有主见, 盲目从众, 心态浮躁, 最终耽误升学或就业的最佳时机。
盲目浮躁的情绪使得学生就业时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他们过分强调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过分注重经济利益,不原意从基层做起。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用人单位实际情况的了解,对岗位没有明确的定位,不了解自己的优劣势,在择业过程中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招聘会上一窝蜂地投放简历,忽略了个人条件和可能性,当遭到用人单位拒绝时心灰意冷,而当有单位有意向录用时又彷徨不定,给求职带来困难;这些毕业生往往陷入一种自设的困境,很容易脱离现实,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3、矛盾失落的就业心理
服装专业是艺术类专业,因此,服装专业的学生像大多数艺术类学生一样,与其他学生相比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学习过程中的高投入。这种高投入一般而言势必希望有一个高的回收。但鉴于整个社会的用人成本的大环境的影响,这种希望往往是很难实现的。于是可以想见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失落的心情。
此外,高职服装专业学生大都怀着一个设计师的梦想,他们希望能够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希望社会给予他实现这种价值的空间和杠杆,然而社会现实中服装行业职业结构使得多数毕业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因而当他们看不见理想、看不见未来,特别是当公平、完善的就业机制还没有形成,社会上还存在就业阴暗面的时候,更容易在毕业生此时脆弱、敏感的心里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必定会对毕业生的个体心理产生强烈的冲击,这个时候毕业生们容易变得消极懈怠,否定现实,否定自身,否定竞争。
4、从众与相互攀比的就业心理
服装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企业的规模一般不大,甚至有些设计公司还很小,在这种境况下,规模小工作环境不够体面的企业就成为了毕业生择业时放弃的对象,即使这些企业的效益很好,非常适合自身的发展,但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找到比别人更好的单位,至少不应该比别人差,也有部分毕业生,过于向往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的生活,择业理想化色彩浓厚,对大城市、大企业和收入高、福利好、地位高的企业情有独钟,一心只想往沿海发达城市跑,这种浓厚的虚荣心态,与大众化社会需求实际发生错位,往往导致“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局面。“这山望着那山高”,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别人的就业取向上。
5、逃避与依赖的就业心理
一部分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害怕承担社会责任, 不愿意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他们选择了逃避。许多学生把读本作为自己的一种选择,想先逃避几年再说,这种懈怠逃避心理不仅影响了毕业生的择业过程, 而且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危害。
另外一些毕业生虽然知道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但根本不予关心,每天生活在梦想之中,无论是家人的督促还是老师的帮助对于他们毫无作用,始终逃避将来必须面临就业或创业的现实。
还有部分学生是在“关爱”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们,外出找工作总喜欢父母、同学相伴,或一帮学友共同应聘同一单位,希望日后相互照应,自身缺乏独立自主性和计划性,对求职择业意识淡漠,表现出消极依赖的心态,就业主动性差,择业目标游离不定,虽然接受了三、四年大学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依赖家人通融社会关系,试图通过关系就业;依赖老师、学校送工作上门,总念着“车到山前必有路”;即便有就业岗位选择的机会,也要向千里之外的家长寻求决策帮助、对职业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这种心理往往会贻误择业时机。
以上的择业心理在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中普遍存在,他直接影响了择业行为,以及影响了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择业的态度。因此,学校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应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向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高职毕业生应根据就业市场的要求,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心理保持心理平衡,从容地面对就业。
【摘 要】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展演,可以通过商业化思路,成为联系学校、企业、学生的桥梁。文章讨论了实施商业化展演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加强服装专业的校企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毕业设计 服装表演 商业化 作品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毕业设计是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每个开设有服装设计专业的学校每年均要举办毕业生设计作品展,采用“服装表演”这一动态展出的形式,是最为直观的选择。然而在时间、作品、经费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展演的质量难以保障。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展演商业化,就是在毕业设计展演时引进企业参与,将学生实践、作品展示、企业招聘、学生面试、学校宣传、企业产品宣传融为一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将很好地解决了毕业设计作品展演的质量问题。
调整制作时间提高作品质量
1.调整时间安排
高职学生,第五学期中后期的任务是面试与招聘,若在此时安排毕业设计与展演,正好与之冲突。于是,我们提出了将毕业设计任务提前的思路。根据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后一年一般只安排一些专业拓展性的课程和岗位实践课程,所以经过四个学期的专业学习,大部分专业知识已经有所涉及,这也为毕业设计提前至第四学期提供了有力的专业知识支持。
同时,第四学期学生要进行岗位实习,因此可以将毕业设计与之结合,由指导老师先行布置设计任务,学生在完成岗位实习的同时,了解企业与市场,利用业余时间完成设计主题的选择、作品的构思及设计工作,接下来的暑期也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面料考察及服装制作的时间,到了第五学期,就只剩下对成衣进行整理、再造、配饰处理及完成设计说明书了。第五学期中期,在企业招聘之前已完成了所有作品的制作工作和展演的准备工作,给学生就业预留了大量的时间。
经过调整后,毕业设计贯穿整年,无形中增加了毕业设计前期的考查时间,为其作品的市场性、实用性、艺术性提供了有力的时间支持,同时在专业学习时,学生也有的目标、带着任务去学,目的性更强,学习主动性更高。
2.提高作品质量
要实现展演的商业化,就必须有优秀的作品作支撑。要提高作品质量,首先要解决理念问题,也就是让学生对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重视起来。
怎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呢?我们可以利用毕业设计作品展演的商业化,将就业、作品创作合为一体,使展演与企业招聘相结合,让企业直接在展演过程中选择学生,学生作品与企业直接见面,增强了学生对作品的重视程度。学生会为了能成为展演活动的亮点,会主动结合企业、市场需求及流行资讯进行毕业设计选题、设计及制作,努力提高作品质量,以争取企业关注。
调动企业参与实现展演的商业化
1.调动企业参与
时间调整后,展演安排在了第五学期中期,此时正是企业招聘时机。为了能真实地考查学生,对学生的学业有一感性的认识,用人企业会乐意出席展演活动,以发现他们所需的人才。
对于一些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其寻求企业资助。因此,展演对这些企业来说,可以说是产品的首次会,企业会为此出席展演活动,以了解消费者的反映。
对于品牌服装企业来说,会认识到参加展演的除了企业的同行外,更多的是观众,如何利用展演作为品牌宣传的平台,吸引这些人的眼球,为其拓展潜在消费者,对他们来说也是有不小的诱惑力的。因此,如果实施商业化展演,是不愁没有企业参与的。
2.实现展演商业化
毕业设计展演之所以受人关注,就是因为有学生、作品及未来的利益这几点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尽力去开发这几项中的商业点。
作为学校,要开发的就是企业对学校教育的关注,从而吸引他们多开发校企合作项目。而吸引他们有兴趣投资的最直接的原因正是我们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展演活动引进企业,用学生的实力去说服他们,对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多项投资。
作品实现商业化是最直接的。除了上面我们谈到让学生在设计阶段就可以申请进行企业资助之外,还可以在展演时,对作品进行拍卖,以求得作品今后的开发权。
未来利益的开发,是企业与商家最为看重的。企业欲想长期发展,就要形成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以及一大批适应企业发展的技术骨干。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冠名、展演过程中产品、展演现场的氛围营造、展演礼品发放等细节设计,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展演活动对品牌的宣传力度,从而吸引企业与商家投资展演,使展演真正成为学校及企业的宣传平台。
为了更好地实施商业化展演,最好安排在室内(剧场或大型展馆)举行。因为这些地方演出与观赏条件较好,灯光、背景等容易掌控。还可以邀请媒体出席,扩大展演的影响,这样就更能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并扩大学校的影响。
结 论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演商业化的实践将会成为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一大亮点。好的商业化毕业设计作品展演,能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利益的最大化,是一件值得认真研究、好好去做的事。
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人们对着装越来越讲究,因此对服装设计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多。当前人们的审美价值日趋个性化,着装品位也逐渐提高,因此对服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抽象绘画为服装设计带来新的灵感,从而引起服装设计师的关注。本文就抽象绘画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希望对提高服装设计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抽象绘画;服装设计;应用
抽象绘画的出现是西方现代艺术进程中的重要现象,对传统的艺术工具论有很大的冲击,从而颠覆了艺术再现的经典观念。服装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人们生存的基本前提,具有保暖、遮羞等实用功能,并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装饰性。服装的艺术性是评价服装设计水平的重要因素。抽象绘画艺术的出现给服装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灵感。抽象绘画运用到服装设计当中,不仅能够起到装饰、提高个性效果的功能,还能够融合一定的产品功能,从而达到内外结合的作用。本文就抽象绘画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一、抽象绘画概述
抽象绘画是一种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艺术,反而透过形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是一种无法辨识,联系或思考其形象的绘画。抽象绘画是二十世纪开始出现并流行的全新绘画观,为绘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创作思维。关于抽象绘画的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首先,抽象绘画也是来源于现实事物,只不过是将事物从现实世界中简化和抽离出来了;其次,抽象绘画是形而上精神的图释;最后,抽象绘画是知觉的无意识表达。一般,抽象绘画具有不可辨识性与形色自由与和谐的特征。
当代服装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艺术。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抽象绘画为其提供了许多的灵感。服装设计与抽象绘画具有很微妙的关系。首先,抽象绘画与服装设计具有相通性,它们都是通过自己的方式将美表达出来。其次,抽象绘画是一种先锋艺术的艺术门类,因此将抽象绘画运用与服装设计当中,能够给服装设计以启迪,为设计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抽象绘画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服装图案上的应用
抽象绘画对服装图案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深刻的。服装图案是服装设计中的主要装饰元素。在服装图案设计过程中,抽象绘画的独一无二性为服装图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提高了服装图案的个性化。抽象绘画在服装图案设计中直接应用时主要通过绘制、刺绣、印染等工艺手段来表现,这种形式非常直观,能够直接、准确的表现抽象绘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特点。还可以通过借鉴抽象绘画中的题材将抽象绘画作为辅助的图案去应用。另外,抽象绘画在服装图案设计当中应用以后,为服装图案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内容。抽象图案的不可辨识性以及设计风格的多样性给服装图案设计的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服装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混合搭配,给了服装图案设计更大的空间。目前,现代抽象几何图案、随意形图案以及幻变图案在当代服装设计中都有很广泛的应用。除了图案的选择素材之外,抽象绘画还为服装图案的创作手法的创新提供了许多帮助。其中,泼溅和笔触的创作形式是抽象绘画图案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2.服装构成中的应用
构成就是将不同或者相同的几个单元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在服装设计中,构成的形式对视觉的表现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抽象的构成形式能够将独特的现代经典视觉表达出来,给人以无尽的美感想象。其中,留白是抽象绘画中服装构成的表现方式之一。不同的留白能够表现不同的视觉效果。而服装构成中的分割效果则能够展现不同秩序的视觉美感,并且能够为服装在视觉体验上增添出动感。不同的组合方式也是抽象绘画在服装构成中的一种表达方式,例如通过图案和图案的不同组合通过一定的构成形式呈现在服装中,能够使服装的艺术美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服装构成中不同素材的搭配也展现出很多的优势,通过混搭,能够形成不同寻常的视觉体验。
3.服装色彩上的应用
色彩是最先引起人们视觉记忆的服装元素。因此一件完美的服装只有精湛的工艺和个性的款式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恰当的色彩表现,因此色彩对于服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抽象绘画在服装色彩中的表达方式有许多种,例如多色混合、单色块的组合以及黑白搭配等等,都各具自己的特点,分别展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4.抽象绘画丰富了服装设计的表达方法
抽象绘画除了对服装设计的图案、色彩、构成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之外,同时也丰富了服装设计的表达方法,从而呈现出新的视觉效果。例如抽象绘画与工艺手段的创新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艺水平,从而更好的将服装理念表达出来。
三、结束语
抽象绘画给了服装设计师们很多的灵感,无论在创作思路上还是材料选择上,都有新的思路。抽象绘画应用于服装设计当中是提高服装的时尚性和表现力的重要手段,将抽象绘画作为当代服装设计的灵感源泉,应用到服装设计中,还有助于扩展服装设计艺术表现领域和表现手段的多样化,带给人们更丰富的视觉体验。
作者简介:
李园(1980~),女,四川内江人,本科学历,教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艺术类。
云,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从始至今都伴随著人类。在古代,自然中的云具有变幻莫测的神秘感。当风调雨顺时则五谷丰登,当狂风暴雨时则饿殍满地。因此,古人面对云怀有一种敬畏之情。慢慢的便将云这种自然“符号”印在青铜器、壁画、瓷器、衣物等上面,不仅形式丰富多样,而且具有独特的美感。
一、云纹的形式与装饰价值
从云纹演绎和发展的轨迹看,云纹形式的变化多于当时人们的美学观以及当时流行的文化思想息息相关。形态上追求流动飘逸的曲线和对回旋交错解构的保持。它所具有的审美代表性,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热衷于对流动形式美的审美习惯的追求。
构成云纹的基本元素为“S”形的勾卷形。由于线与线之间可粗、可细、可疏、可密,富于变化性和节奏感。因此,呈现出了似静似动的视觉效果。它的尾线亦可以通过尾线的变化、延伸,最终云纹呈现出不同的形象、姿态来适应不同的装饰空间。这种形态结构概括而抽象地表达了人们对自然运动规律的认识,形象地记录和表现了我们的祖先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也成了历来中国人喜爱的纹样之一。
二、云纹的演变
(一)起源
自古以来人们都对云纹有著各式各样的见解和看法:有人认为云纹源于对大自然的模仿,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一种客观的物质反映。同时,又加上了人类自身的主观色彩。有人认为云纹伴随著人类的劳动创造而出现的,也有人认为云纹源于人类的本能或是原始宗教、原始观念的一种表达方式和方法。尽管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但关于云纹的产生,发展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寓意,依然是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云纹从其产生及变化发展无不伴随著人类审美意识的变化而发展。
(二)原始旋纹
原始旋纹的主要特点是古朴单纯、粗犷生动,结构简洁明快。原始旋纹是云纹诞生和发展的基础,在主体方面造就了相应的体现创造主动性和规定性的审美理想和审美习惯。
(三)云雷纹(商周时期)
云雷纹发展的主要时期是在商周两朝。在结构形态上,由于是在发展的初期,云雷纹和原始旋纹有著一种天然的联系,都以回环旋转的“S”形格式和作方折变化的回形格式为基本的构成形式。它奠定了日后云纹装饰满幅铺排、处虚为铺的总体发展趋势。
(四)卷云纹(春秋战国时期)
与云雷纹不同的是,卷云纹突出了“简化”和“打散”两种风格。前者表现为回转的曲线被简化成单纯的勾卷形,后者其结构模式既保存原始旋纹的特点又变化出不拘一格的多样性。从结构看,卷云纹大体有内敛、发散、综合和延长四种格式。这些格式的云纹构图清新快活,线条含蓄流畅,颜色斑斓鲜艳,与商周时期神秘和井然有序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活泼感、动态感。
(五)云气纹(秦汉时期)
汉代的云气纹侧重视觉动感和力量气势上。构形元素出现了“云尾”这一新的成分。它给人一种力量感、运动感和速度感的视觉效果,渲染了汉代云气纹特有的一种气势和力量。同时,汉代的云气纹与当时盛行的龙纹、各类兽纹等组合构图,更体现了动感和气势,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雄浑气息。
(六)流云纹(魏晋南北朝时期)
简朴、自然是魏晋流云纹的一大特色。它运用简单线条、豪放的用笔和清秀的造型,展现魏晋文人学士的那种超脱,更加注重自我内心的修养,从而体现到外表的那种洒脱与自信。在艺术创作中,更加突出个体的思想品格。
(七)朵云纹和如意纹(隋唐时期)
随著云纹的发展,其形式在这一时期基本定型,隋唐云纹主要以单勾卷和双勾卷为主。两种云纹都是用圆滑波状的曲线将“云头”和“云尾”连在一起。此后历朝历代的云纹,虽然不断变化,但基本上都是朵云纹的各种组合形式。同时,如意云纹以左右对称的稳定的形式结构蕴含著互逆对旋的运动张力,呈现的平曲、静动、实虚相结合的多种姿态,阐释出中国美学所崇尚的“空灵”,恰恰体现了我国自古以来的审美角度和姿态。
(八)如意云纹(宋元时期)
宋朝时期,云纹装饰也逐渐向小巧精致,静态内向、符号化发展。云纹主要以如意云纹的形式存在。
元代其执政者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云纹装饰受豪放的游牧民族生活方式以及审美观的影响,云纹形态趋向饱满正如蒙古包一样并以朵云和如意云纹为主。元代以后,如意形变成装饰纹样。
(九)叠云纹(明清时期)
明代的团云纹更注重组合和对称,在形式结构上,呈现鲜明的平面组合性。这一时期的云纹装饰构图清新典雅、具有深刻的寓意,很能体现出文儒高士的意趣。
清代最具时代特色的云纹是叠云纹。叠云纹是种以面状展开,颇为铺张、繁杂的云纹类型。但叠云纹装饰更有层次感,由于层次鲜明,给人一种“立体感”,符合清代追求富丽堂皇的图案装饰效果的要求。
三、云纹在服饰中的运用
(一)古代
云纹发展过程中,曾被广泛应用于历代各种服饰,或作为纹样加以抽象处理后单独运用,或与其他纹饰、花卉、山水等图形相结合使用,它所具有的独特艺术性体现了中国传统纹饰吉祥丰富的深意,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理想生活的美好愿望。
服饰上的云纹在不同朝代中的特色也不尽相同,商周时期的云纹在服饰上多为反复对称的连续图案组合,具有一定的秩序性,严谨不失干练。到了汉代,以云气纹为代表的云纹装饰盛行一时、蔚然成风,从而奠定了云纹在中国服饰艺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汉代服饰上的云气纹将原先已有的曲线形态引入更为散漫的格式中作更自由随意的演绎。如曲水蜿蜒,若虫蛇游走,似烟云升腾的长长短短的“S”形流线,汇成一个仿佛铺天盖地、流溢满幅、生机盎然的宇宙大气场。此外,汉代茱萸云纹也开创了云纹在服饰装饰上的先河,这种块面状的云纹样式,形象优美生动、形态流畅飘逸、极具浪漫色彩,它被大量地用作织锦、刺绣等服饰装饰纹样中。唐宋这一时期服饰中的云纹在艺术上表现为风格样式的富丽堂皇、雍容华贵、雄浑博大、圆润饱满的朵云纹,使之成为充分体现彼时精神风貌的典型装饰纹样。朵云纹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高度的灵活性。它既可作为相对独立的装饰主纹,又可用作散点式的点缀装饰,还能以重复排列的方式做边缘装饰。明清两代在服饰纹饰上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表现在纹样取材广泛、配色丰富明快、组织严谨活泼、色彩品种多样。云纹在原有基础上,结构日趋复杂、造型日趋丰厚、形象日趋细丽,根本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为满足自身审美需要所做的不断努力。
(二)现代
现代云纹也同样广泛地应用在服装当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在受中国传统元素影响的中式礼服中的运用,因为云纹不仅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审美性,同时蕴含著吉祥富贵的美好寓意,在出席一些较为传统的仪式或者场合中,身穿中式礼服更加的符合当时的场景和主题。给人一种相得益彰的效果。除此之外,随著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和创新,云纹图案也大量出现在现代日常服装中。如内衣、外套、裙装、T恤等日常服装都大量用到云纹元素,例如男装外套将云纹与唐装相结合,在肩部或者胸部龙纹与云纹组成的图案令服装看上去既精致、美观又非常民族化,很适合当下流行的“民族风”。
云纹的大量出现以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北京奥运会上各种云纹的应用与创新。特别是将大量的云符号应用在服装等上面。让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国际舞台上得以展示,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云纹作为东方人独有的服饰装饰物,体现了东方人独有的审美观,更是东方人千年文化的结晶,我们科学地把云纹运用到服装中的同时,还要将民族化的元素不断推向世界,从而使我国的现代设计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进而屹立于世界艺术设计之林。
由于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走的是传统教育模式,造成了服装设计专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同时,有的学校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开设的课程与应企业脱轨,师资力量缺乏,实训设备落后,只注重服装设计理论,而不注重实践,造成毕业生技能差,动手能力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机会;相反,有的学校开设的服装设计专业,只重视技能训练,缺乏必需的理论知识的支撑;与社会需求的多层次人才不相吻合,而缺乏职业生命力;总之,要培养合格的,多层次的服装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本人从事技校服装教学十多年,对当前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教学改革的措施谈谈一些看法:
一、当前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
服装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它不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更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使设计的作品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并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研究目前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总感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教学模式落后,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
中职学校教育应该关注受教育者就业后的发展前景,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现在不少学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目前来看,这种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培养的毕业生因此也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国家教育部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明确提出:“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优秀任务,把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服装设计专业与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因此改变教学模式,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势在必行。
2.教师的观念落后,没有超前的意识。
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首先要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使任课教师具有超前的意识。服装专业是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讲授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有些教师没有到企业进行实践,对服装企业没有更深入的了解,自身知识结构比较落后,何谈培养的学生具有现代化的知识和能力?因此,任课教师必须走出课堂,深入企业,获得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超前的意志和现代设计技能,上好服装专业课。
3.学生技能水平低,就业困难。
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是技能水平低下,比如在进行服装的款式设计时,学生只会临摹别人的作品,自己根本不会创作。在服装的造型设计中,学生只会传统的几款服装的裁剪,款式稍有变化就不知从何下手。我们在培养观念上要变,要注重技术能力的培养,明确我们培养的是服装技术人才,而不是简单的缝纫工人,只有从这个困境中走出来,才能使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培养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生。
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
1.培养目标的制定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使之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培养真正具有产品开发能力的技术员,是我们服装设计专业当前主要的培养目标。随着服装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且,有从单纯对技术工种的需求向管理型人才转移的趋势,技术和管理复合型的“灰领”人才大受企业欢迎。所以结合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是我们服装专业教学的首要关键任务。
2.教学形式需要多样性和灵活性。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服装设计是应用性设计,是理论到实践的转换过程,是由设计思维转为物化的过程。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不仅教师要明确,学生也要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还是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和学习经验、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我们对课程的教学形式可采取多样化的尝试。例如,以课题的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完成课题项目的能力。一种普通的物品往往会成为一个极好的主题,例如,窗外的树叶、树干以及窗户的线条都会成为我们设计的主题。在课程学习中,还可以以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组成调查小组,结合公司、企业具体的案例开展市场调研,策划、讨论并完善课题设计方案,最终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些教学环节,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针对学生的设计引导学生反复修改,在设计和制作的艺术性、可行性、合理性和完美性上求得统一。
3.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我们要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研究服装企业、服装人才市场的需求,采取校企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企业竞争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已成为学校必须面对的问题,就调查结果归纳以下几点:第一,企业需要有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企业一般认为学校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不能上一线,特别是工艺、制版、材料等方面,而我国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纯粹是靠加工,工艺制版尤其显得重要。对企业的品牌特点、发展方向,刚毕业的学生不能全面定位,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不太适用。第二,企业需要德才兼备,有敬业精神的技术人才。企业不愿重用毕业生的关键是学生在企业沉不下去、频频跳槽现象较多。企业对学生的要求首先要有做人的品德,要有与企业同甘苦的敬业精神。作为设计人员,首先要研究企业、研究市场、研究品牌,能准确把握品牌在市场上的定位,这些都要有个过程,需要长期与企业融为一体。所以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服装是一门边缘学科,服装服务生活、表现生活。如果学生对生活观念理解不深,也就无法提升服装品牌的内涵。
三、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1.根据教学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推进。目前不少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专业知识不足,导致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低下。比如,在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课堂上,教师不敢动手给学生改画,只给学生讲述理论,主张学生照书临摹抄袭,谁临摹得像就能得到好成绩。教师的这种作法,扼杀了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与服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为此,学校提出教师批改作业必须当面批改,每月必须为每位学生改画不少于两次。
同时,考虑到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拓宽视野,广泛地接触、了解设计潮流,信息量要求高。学校要求每位专业教师都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尽可能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教师,学校还专门组织培训班,帮助他们提高。此外学校需经常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带薪轮岗培训”,帮助他们了解企业生产现状,掌握新技术、新工艺。通过这些手段,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也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改革推进难的难题。
2.根据专业特点,尝试教学模式改革。
(1)服装设计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服装设计(款式构成、服饰配色原理、服饰图案设计、服装学概论、服装面料学)和工艺设计(服装造型设计、服装工艺设计)两大类。目前,在中职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传统的学科模式,一名教师担任一至两门的教学任务。这一模式显然与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是不相符。为此,我们在教学模式改革上作了一定的尝试。一方面试行了课题教学改革。将服装设计专业的所有课程融合在一起,由任课教师按照设计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这样淡化了课程界限,强化了课程联系,既便于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又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学会了学习。近年来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就业渠道得到拓宽。
(2)开展模块式教学。市场经济证明,要在激烈的服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产品的技术含量,价格定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服装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分工更精细,各施其责的局面。为此在进行教学课程设置时我们不妨按模块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在统一修完专业基础模块的课程内容后,根据自身的特长及优势再选择专业不同方向的学习内容。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长项发挥上易见成效。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技术模块的学习,有效的增强了学生自信,在择业过程中目标明确不放任自流。有了专业的再选择与学习,毕业生中专业层次及形式进一步多样化,会大大提高就业率及就业稳定率。
3.根据企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教学。
中职学校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因此学校必须要与企业紧密联系,提高毕业生的实用性。为此我们作了两个方面的尝试。一是每年定期邀请服装企业的专业人士来校共同商讨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特别是听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二是加大学生就业前的岗位锻炼。我们在加强平时实践教学的同时,特别重视二年级学生的岗位锻炼。我们在第二学年之初将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到桂林当地规模比较大的企业相关岗位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锻炼,让他们亲身体验企业文化氛围,了解企业发展方向,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工艺要求。一个学期之后学生再回校,根据实习所得进行“回炉加工”,在教学内容上需要强化则强化,需要补充的再补充。通过这样的形式,毕业生更贴近企业,更为社会所欢迎。这几年我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一直很走俏,不少外地企业也慕名来校招聘员工,毕业生供不应求。
中职学校服装教育作为培养一线服装行业专门技术人才的摇篮,只要学校在突破传统认识观念的基础上, 制定适合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探索模块式的教学方法,结合企业需求,主动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使服装专业教学课程主动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真正培养出大批量的实用型的服装技术人才,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才具备旺盛的生命力。
由于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走的是传统教育模式,造成了服装设计专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同时,有的学校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开设的课程与应企业脱轨,师资力量缺乏,实训设备落后,只注重服装设计理论,而不注重实践,造成毕业生技能差,动手能力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机会;相反,有的学校开设的服装设计专业,只重视技能训练,缺乏必需的理论知识的支撑;与社会需求的多层次人才不相吻合,而缺乏职业生命力;总之,要培养合格的,多层次的服装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本人从事技校服装教学十多年,对当前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教学改革的措施谈谈一些看法:
一、当前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
服装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它不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更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使设计的作品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并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研究目前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总感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教学模式落后,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
中职学校教育应该关注受教育者就业后的发展前景,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现在不少学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目前来看,这种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培养的毕业生因此也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国家教育部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明确提出:“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优秀任务,把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服装设计专业与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因此改变教学模式,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势在必行。
2.教师的观念落后,没有超前的意识。
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首先要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使任课教师具有超前的意识。服装专业是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讲授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有些教师没有到企业进行实践,对服装企业没有更深入的了解,自身知识结构比较落后,何谈培养的学生具有现代化的知识和能力?因此,任课教师必须走出课堂,深入企业,获得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超前的意志和现代设计技能,上好服装专业课。
3.学生技能水平低,就业困难。
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是技能水平低下,比如在进行服装的款式设计时,学生只会临摹别人的作品,自己根本不会创作。在服装的造型设计中,学生只会传统的几款服装的裁剪,款式稍有变化就不知从何下手。我们在培养观念上要变,要注重技术能力的培养,明确我们培养的是服装技术人才,而不是简单的缝纫工人,只有从这个困境中走出来,才能使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培养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生。
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
1.培养目标的制定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使之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培养真正具有产品开发能力的技术员,是我们服装设计专业当前主要的培养目标。随着服装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且,有从单纯对技术工种的需求向管理型人才转移的趋势,技术和管理复合型的“灰领”人才大受企业欢迎。所以结合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是我们服装专业教学的首要关键任务。
2.教学形式需要多样性和灵活性。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服装设计是应用性设计,是理论到实践的转换过程,是由设计思维转为物化的过程。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不仅教师要明确,学生也要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还是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和学习经验、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我们对课程的教学形式可采取多样化的尝试。例如,以课题的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完成课题项目的能力。一种普通的物品往往会成为一个极好的主题,例如,窗外的树叶、树干以及窗户的线条都会成为我们设计的主题。在课程学习中,还可以以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组成调查小组,结合公司、企业具体的案例开展市场调研,策划、讨论并完善课题设计方案,最终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些教学环节,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针对学生的设计引导学生反复修改,在设计和制作的艺术性、可行性、合理性和完美性上求得统一。
3.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我们要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研究服装企业、服装人才市场的需求,采取校企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企业竞争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已成为学校必须面对的问题,就调查结果归纳以下几点:第一,企业需要有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企业一般认为学校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不能上一线,特别是工艺、制版、材料等方面,而我国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纯粹是靠加工,工艺制版尤其显得重要。对企业的品牌特点、发展方向,刚毕业的学生不能全面定位,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不太适用。第二,企业需要德才兼备,有敬业精神的技术人才。企业不愿重用毕业生的关键是学生在企业沉不下去、频频跳槽现象较多。企业对学生的要求首先要有做人的品德,要有与企业同甘苦的敬业精神。作为设计人员,首先要研究企业、研究市场、研究品牌,能准确把握品牌在市场上的定位,这些都要有个过程,需要长期与企业融为一体。所以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服装是一门边缘学科,服装服务生活、表现生活。如果学生对生活观念理解不深,也就无法提升服装品牌的内涵。
三、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1.根据教学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推进。目前不少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专业知识不足,导致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低下。比如,在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课堂上,教师不敢动手给学生改画,只给学生讲述理论,主张学生照书临摹抄袭,谁临摹得像就能得到好成绩。教师的这种作法,扼杀了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与服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为此,学校提出教师批改作业必须当面批改,每月必须为每位学生改画不少于两次。
同时,考虑到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拓宽视野,广泛地接触、了解设计潮流,信息量要求高。学校要求每位专业教师都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尽可能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教师,学校还专门组织培训班,帮助他们提高。此外学校需经常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带薪轮岗培训”,帮助他们了解企业生产现状,掌握新技术、新工艺。通过这些手段,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也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改革推进难的难题。
2.根据专业特点,尝试教学模式改革。
(1)服装设计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服装设计(款式构成、服饰配色原理、服饰图案设计、服装学概论、服装面料学)和工艺设计(服装造型设计、服装工艺设计)两大类。目前,在中职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传统的学科模式,一名教师担任一至两门的教学任务。这一模式显然与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是不相符。为此,我们在教学模式改革上作了一定的尝试。一方面试行了课题教学改革。将服装设计专业的所有课程融合在一起,由任课教师按照设计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这样淡化了课程界限,强化了课程联系,既便于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又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学会了学习。近年来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就业渠道得到拓宽。
(2)开展模块式教学。市场经济证明,要在激烈的服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产品的技术含量,价格定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服装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分工更精细,各施其责的局面。为此在进行教学课程设置时我们不妨按模块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在统一修完专业基础模块的课程内容后,根据自身的特长及优势再选择专业不同方向的学习内容。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长项发挥上易见成效。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技术模块的学习,有效的增强了学生自信,在择业过程中目标明确不放任自流。有了专业的再选择与学习,毕业生中专业层次及形式进一步多样化,会大大提高就业率及就业稳定率。
3.根据企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教学。
中职学校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因此学校必须要与企业紧密联系,提高毕业生的实用性。为此我们作了两个方面的尝试。一是每年定期邀请服装企业的专业人士来校共同商讨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特别是听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二是加大学生就业前的岗位锻炼。我们在加强平时实践教学的同时,特别重视二年级学生的岗位锻炼。我们在第二学年之初将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到桂林当地规模比较大的企业相关岗位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锻炼,让他们亲身体验企业文化氛围,了解企业发展方向,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工艺要求。一个学期之后学生再回校,根据实习所得进行“回炉加工”,在教学内容上需要强化则强化,需要补充的再补充。通过这样的形式,毕业生更贴近企业,更为社会所欢迎。这几年我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一直很走俏,不少外地企业也慕名来校招聘员工,毕业生供不应求。
中职学校服装教育作为培养一线服装行业专门技术人才的摇篮,只要学校在突破传统认识观念的基础上, 制定适合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探索模块式的教学方法,结合企业需求,主动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使服装专业教学课程主动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真正培养出大批量的实用型的服装技术人才,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才具备旺盛的生命力。
【摘 要】运动服装要实现时装化,就是把运动装里面的运动型和自由性和时尚自由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时尚的新宠儿。运动服装不仅能够体现运动的青春气息,在运动服装的设计和制作选材方面,还注重对舒适的材料的选择,因此,对其构成影响的因素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运动服装;时装化设计;影响
1、运动服装及其分类
运动服装“登堂入室”的时间还不是很久,1928年开始出现便于身体活动的“运动风格”服装。进入20世纪的30年代,服装工业正是的成为“运动便装”,并因为其舒适性得到大量的生产和销售,对于运动服装大定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够穿着直接或间接的参加体育活动的服装。还可以对其进行更加详细的分类。可以分为专业性的运动服装和生活类的运动服装。专业性的服装主要是为一些专业的运动项目设计的。比如参加NBA运动的体育运动,就有专门的运动服装,进行网球运动也有你相应的专业性的服装。这类专业性的运动服装,首先得满足其专业化的要求,其次,还要与时尚的一些要素相结合。近年的伦敦奥运会等大型的体育盛会,对服装的设计,都考虑到对时尚元素的融合。运动的舞台,不仅是体育技能的竞技,也是服装得到斗秀场。随着科技日益发展的步伐,科技与服装设计的的技术不断的融合,体育的发展,让专业的运动服装的设计和制作更加的专业,同时兼具时尚。
另一类的运动服装就是生活类的运动服装。它的功能和专业的运动服装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它设计和制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服装的特点是需要适应舒适和休闲的要求的。这种生活类的服装,并不是在特定的场所才使用的,而是可以贯穿在我们生活的任何地方,不仅仅是锻炼身体可用,日常的出行也可以着装。这种广泛的随意简约的运动服装都是生活类的服装。这类服装的设计需要更多的考虑时尚的因素。能够实现运动的轻松、随意。这里面的时尚的元素能够极大的引起人们的关注。也是形成人们购买的主要动因。更是运动服装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主流的方向。
2、体育服装结构款式的变化
体育运动要求实现动作的灵活和舒展。20世纪之前,诸多的运动服装的设计都是对体育运动的发展不仅不能起到推动作用,还子啊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运动的发展。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运动服装的设计和时尚的要素逐渐的融合,形成符合人们要求的运动服装。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与体育的灵活性的有机联系,并在运动体验中不断的改进和提高。现代的大型的竞技运动,对运动服装的要求更加严苛,游泳项目对泳衣的需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只有你呢个够根据运动项目的实际需要,不断的改进服装的样式和款式,甚至是服装的结构,才能不断的和体育运动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水平相适应。增加其影响和覆盖的范围,实现其大众化的定义和无与伦比的舒适性的特性。
运动服装的大发展。不仅能够改变整个运动服装的格局,还能改变其他服装的设计和材料使用。其他服饰的设计也在不断的借鉴运动服装的材料选择和款式构造,之是运动服装对整个服装行业的冲击,也是一种不可估量的贡献。
3、体育服装的图案和色彩变化以及服装科技含量增加
(1)体育服装图案、色彩的变化满足不同的审美的需求。服装除了满足基本遮身蔽体的功效外,还能实现人们对美的不懈追求。当运动服装进入时装化以来,体育服饰的颜色和由以前的单色调逐渐向多色调的方向装变。图案也从简约到复杂,不断的追求服装的个性和独特。不童的颜色配比产生不同的服装效果,体育服装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样式和颜色,对体育服饰的装饰,不仅仅是颜色的变化,还有一些图案的运用。
(2)不同的色彩和图案造就的不同心理需求。视觉的冲击是很有效的,尤其是在产品的宣传方面,不同颜色的服装给人不同的视觉刺激。图案的良好运用也是良好的宣传作用。当然在不同的体育运动对服装的选择也是不同的,例如在篮球的的赛场上,裁判衣服的颜色就不能过于鲜亮,一般以灰色为主。但是在竞技上,尤其是田径上,有人玩玩选择色彩鲜艳的服饰。
(3)不同的图案和颜色彰显不同的民族文化。优秀的服装设计,不仅仅是要功效实用,还要具有独特的气息,尤其是在盛大的体育赛场,像奥运会这样的世界性的盛会,服装不仅是一种装饰,还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运动员的中国红,是鲜明的中中国民族文化的象征,体现着中国人的热情和进取精神。
(4)体育服装面料的科技含量。随着竞技体育的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体育运动的服装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高科技含量的复式,不仅能为运动员取得好成绩保驾护航,还能实现一般服装达不到的保暖、防潮、吸汗的功效、对衣服质量的减小,还能减轻运动的阻力,尤其是在游泳比赛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特别对功能性纤维材料的运用,更是受到各个运动服装大师的亲睐。鲨鱼皮的设计使用,以及现在的禁止,都体现了高科技在运动方面的助推作用。
4、运动服装消费者范围扩大对服装时装化设计的影响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的不断的发展,体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运动消费已经成了迅速崛起的行业,无论男女老少,都成了运动服装消费的主力军。
(1)青少年运动服装消费的迅速增长,设计更趋向青春组合。在现今的大中小学的学生的平时的着装中,运动服装占据这不可取代的位置。运动服饰的自由、随意以及实用,都是得到青少年亲睐的重要因素。这和他们在不断的成长中追求自由和不受拘束的心理是想适应的,运动服装无论是在款式还是材质上,都有着比其他服饰更加舒适自由的特性。不仅利于清理,还不需要过多的打理,穿着搭配随性。这样的运动服饰和校园的文化氛围相适应。这样的学校氛围和环境也为运动装的普及和得到广泛穿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女性运动服装的消费日渐增长,更加注重对时尚元素的运用。如今的大街,一眼望去,穿着运动装的女生很多,越来越多的女孩子喜欢穿着运动型的衣服。而今的服装市场,尤其是运动服的市场,早已不是男生们的天下,现在的服装商场,比比皆是为女性开辟的专门的运动服装区。究其原因,是因为女生一向是购物的主力军,女生之所以会选择运动服饰,主要是因为运动风格的服装能展现女生的朝气蓬勃,也是一种时髦的象征,另外,运动服也能体现女生的性感和女人味。因此,在运动服装的市场,女生占据着很大的份额。
结束语
无论是在运动服的款式的变化还是在时装化,对运动服的设计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服装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运动服装本身的特性,还要在不断的变化中,实现对运动服的材质、款式、图案等的运用,不断的增加其市场的占有份额。消费者的扩大,要求运动服的设计,要更多的考虑青少年用户的增长,对青春气息的需求,还要充分考虑女性在运动服装方面日渐重要的作用,不断增加时尚的元素。
【摘 要】作为组成现代服装的一个重要因素,各种材料表面形成的视觉肌理与触觉肌理对人的审美取向和服装设计有重要作用。服装材料的肌理形态多种多样,不同肌理形态所产生的美感各不相同。现代人们对时尚的追崇越来越细化,面料肌理的创新应用与再造酝酿着未来时尚的前景。
【关键词】面料肌理;面料再造;现代服装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不再满足以传统的服装形式来体现时尚,而是更加注重自身的个性和与众不同,仅仅依靠变换服装的款式已不能赢取消费者的芳心,于是面料肌理再造已逐渐成为面料生产商家和时装设计师们探索的关键。近些年,在许多时装会以及大型服装设计比赛中,我们都能寻找到面料肌理再造的影子,通过对原有面料进行改造和创新,使原本单调的面料显得丰富、有内容,简洁的款式设计就能紧紧抓住人们的眼球。同时,由于服装大批量生产的模式,导致许多服装品牌呈现类似的风格,不具特色,通过对面料进行肌理再造,不仅能防止不同的服装品牌出现同类化现象,并且能使服装品牌以较为鲜明的特征异于同行。
一、常用肌理再造的面料分类及特点
面料的颜色与肌理是服装最基本的构成元素,不同的面料呈现出的视觉、触觉感受不尽相同。面料影响着服装的裁剪制作工艺、基本风格和表现形式。只有充分的了解面料,研究、配备与之相适应的设计与加工手段,才能使服装设计理念得以实现。
1、棉质面料
棉质面料是各类棉纺织品的总称。多用于制作时装、休闲装、内衣和衬衫。由于它具有很好的着色性能,染色后色泽明快,传统上常采用印染方法实现艺术再造,而避免采用拉伸变形或压皱的工艺方法,以免因面料定型差、无弹性而达不到艺术效果。
2、麻质面料
麻质面料是以亚麻、苎麻等各种麻类植物纤维制成的布料的总称。一般用于制作夏装。进行肌理再造设计时常选取本色、漂白色或染单色以体现其粗犷的美感。另外,为回避麻布弹性差、易褶皱、易磨损、悬垂性差的缺点,可采用拼花、补花、贴花、拉毛边等方法来丰富面料效果。
3、丝质面料
丝质面料是以蚕丝为原料纺织而成的各种丝织物的统称。可用来制作各种服装,女装中尤为常见。此类面料吸湿性好、轻薄、合身、柔软、滑爽、透气、富有光泽。对其进行肌理再造的常见手法有刺绣、彩绘、印花等。
4、毛质面料
毛质面料是对各类羊毛、羊绒织物的泛称。通常适用于制作礼服、西装、大衣等正式、高档服装。在对其进行肌理再造设计时,应以体现面料本身的高贵质感为前提,采用压花、印花、绣花、附以珠绣、造立体花等常用方法。
5、皮质面料
皮质面料是指经过鞣制而成的动物毛皮面料,多用于制作时装、冬装。皮质面料坚挺、不易变形,再造时可采用剪切、压花、拼接、烫烙及配金属件等方法。
二、面料肌理再造的方法及应用
服装面料肌理再造的设计要求通过对现有面料的观察与分析,根据面料性能,采用各种技术及工艺手法,对面料进行再度艺术加工,创造出具有全新视觉效果的面料外观。服装面料肌理再造的方法可大致分为:面料的变形设计、面料的破坏设计、面料的钩编织设计、面料的花型图案设计、面料的装饰设计等等。
2.1、面料的变形设计
A、面料变形设计的特点
服装的面料变形设计的方法是指通过对面料进行拉伸或挤压,使基本造型元素发生变形的设计。服装面料是体现服装艺术美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面料进行变形,不仅能丰富面料的形态,还具有动态的、生动的审美特点,体现人对美的创造性本能。
B、面料变形设计的方法
褶皱:褶皱是一种生动的面料处理形式,它能改变面料表面的肌理形态,使其产生由光滑到粗糙的转变,具有强烈的触感。褶皱的种类很多,有压褶、抽褶、自然垂褶、波浪褶等,形态各异。褶皱材质、工艺、造型、位置等设计手法的不同,会使面料产生不同的美感。
层叠:层叠融合了剪裁、排列、拼接、折叠等方法,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能使面料展现出独特地丰富效果。
2.2、面料的破坏设计
A、面料的破坏设计的特点
面料的破坏性设计是指通过对面料表面进行破坏,使其看似不完整、无规律但又具有新意,是面料肌理再造设计中较为常见的处理手法之一。
B、面料的破坏性设计的方法
撕扯:撕扯指在完整的面料上经撕扯、劈凿等强力破坏留下具有各种裂痕的人工形态,造成一种残象。这种痕迹可部分保留和利用,以追求粗犷的效果。
做旧:利用水洗、沙洗、砂纸磨毛、染色以及利用试剂腐蚀等手段,使面料由新变旧的工艺方法。做旧分为手工做旧、机器做旧、整体做旧和局部做旧。
灼烧:灼烧是指利用烟头、火柴棍等在面料上烧出大小、形状各异的孔洞,被烧形状的周围会根据面料性质的不同而留下各种燃烧痕迹,形成独特地艺术视觉效果。
抽纱:抽纱是指在原始纱线或织物的基础上,将织物的经纱或纬纱抽去而产生的具有新的构成形式、表现肌理以及审美情趣的特殊效果的表现形式。
镂空:通过剪刀或机器设备使皮、毛及一些机织面料呈现若干个空洞,产生镂空效果的工艺技术。
2.3、面料的钩编织设计
A、面料的钩编织设计的特点
钩、编、织面料设计总称编织设计,即采用线型纤维材料,用线绳、布条等为经纬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做相互浮沉交织处理,变化出疏密、凸凹的立体效果。它利用不同针法的灵活性与特殊效果,使面料纹理产生有规律或无规律的变化,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厚度感和特殊的肌理效果。在面料肌理再造中主要体现在对面料的装饰作用,既有视觉美感效果,又有触觉肌理效果。
B、面料的钩编织设计的方法
编织设计手法主要有编结工艺、棒针工艺、钩针工艺和机织四种。
2.4、面料的花型图案设计
A、面料的花型图案设计的特点
服饰面料的再造不仅依赖于色彩、材质,图案同样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将具象、抽象、几何形态等不同风格题材采用染、绘、印等不同的手法来表现,能使服装材质的视觉魅力和艺术感染力得到升华,丰富了服装的层次感,增强了材质的艺术装饰表现力。
B、面料的花型图案设计的方法
手工印染:手工印染包括蜡染、扎染、镂空印花、手绘等印染方法。其肌理效果和有规律的几何图案以及抽象图形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印染工艺显现出来的质朴简洁和自然气息,是现代服装设计师探索与追求的。
数码喷绘:通过计算机设计图案,由数码喷绘技术喷印出来,色彩丰富,可进行2万种颜色的高精细图案的印制,大大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
2.5、面料的装饰设计
A、面料的装饰设计的特点
面料的装饰设计,是在成品面料的表面添加质地相同或不同的材料,以改变织物原有外观,形成立体效果的设计。对面料进行这种方式的设计,不仅使面料由平面转向立体,更丰富了面料的层次和内涵。
B、面料的装饰设计的方法
花饰:即通过堆叠花饰形成多层次或复杂的空间结构,使服装呈现出立体、富于变化的外观效果,在服饰中起着装饰点缀的作用。服装设计中布艺花和丝网花应用较多。
拼贴:拼贴工艺用于面料再造设计能表现出民间独特的朴实装饰纹理。它是一种在古老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艺术,是一种以剪、以布为色进行创作的装饰手法,充分利用布的颜色、纹理、质感,通过剪、撕、粘的方法,形成有独特色彩的抽象的造型,具有笔墨不能取代的奇效。
烫贴:烫贴是指将各种形状的烫贴、烫贴片根据服装部位及图案设计的要求,用以装饰和点缀服装面料的一种表现方式。熨帖作为一种时尚产品,近几年来被广泛用在服装设计当中。
刺绣工艺:传统刺绣是以彩色丝、棉线在丝织绸缎、绢、纱、棉布等面料上,采用多种针法绣制图案的工艺。刺绣的主要手法有彩绣、缎带绣、珠绣、绳绣等。刺绣的材料与工具主要有彩色丝线、缎带、珠子、亮片、绣框、绣针和适用于不同刺绣形式的面料等。
三、面料肌理再造的创意灵感来源与构思
面料肌理再造根据服装整体风格的需要来确定主题,进行构思,才能达到设计与面料内在品质的协调与统一。灵感是艺术的源泉,是设计师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完成一个成功设计的基础,它需要设计师有良好的艺术表现能力和专业实践基础。通过所产生的灵感,对面料进行构思与改造,使改造过的面料充分融入服装设计中去,继而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服装作品。面料肌理再造的灵感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点:
1、姐妹艺术的影响: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姐妹艺术虽然具有各自丰富的内涵和不同的表现手法,但很多方面是相通的,可以融会贯通。
建筑中的结构与空间,音乐中的韵律与节奏,现代艺术中的线条与色彩,甚至于触觉中的质地与肌理,都可能令我们产生灵感,从而运用到面料造型设计创意中去。
2、人类生活的启发:人们往往忽略就在自己身边的物质形态,因为对它们太熟悉变得不以为然。但是,以职业设计师的眼光重新审视它们,进而研究它们时,就会发现它们能给予我们全新的认识和启发。
动物毛皮纹理和色彩组合、植物肌理和色彩组合、身边的建筑、山水的肌理等等这些素材,都是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
3、民族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元素是几经历史考验所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形象化象征。民族文化种类繁多,体现在服装上的民族文化尤为令人惊奇。
西方服饰中的皱褶、切口、堆积、蕾丝花边等立体形式的材质造型,东方传统中的刺绣、盘、滚等工艺形式,都成为设计师钟爱的面料肌理设计的源泉。
4、科技进步的启示:高速发展的科技为面料肌理创作提供了条件和手段,科技手段与成果激发着设计灵感。保持开放的意识,从各种资料、信息和事物中收集具有可取性的灵感,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案。
通过现代的高新科技,突破服装的固有模式,并创造性的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加以表达,不断拓展,以获得新的艺术形式。
四、面料肌理再造的在服装设计中的局部运用
在服装的局部进行面料肌理再造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能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整个服装的个性特点。服装设计时要整体考虑风格引导下的款式与面料以及再设计后的面料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这样才能使再设计的面料自然融于整体风格的美感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同一种服装面料艺术再造运用在服装的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效果。面料肌理在服装中的局部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面料肌理在边缘部位的运用
边缘部位指服装的襟边、领部、袖口、口袋边、裤脚口、裤侧缝、肩线、下摆等。在这些部位进行服装面料艺术再造可以起到增强服装轮廓感的作用,通常以不同的线状构成或二方连续的形式表现。
2、面料肌理在前胸部位的运用
服装的上胸部应用立体感强的服装面料艺术再造,会具有非常强烈的直观性,很容易形成鲜明的个性特点。男装正式礼服中的衬衫经常在胸前部位采用褶裥,精美而细致,个性鲜明。
3、面料肌理在腰部的运用
此部位的设计能在视觉上给人以提胸细腰的感觉,散发出古典美感。恰到好处的面料肌理不仅能使女性的柔媚展现的淋漓尽致,更能将服装的质感表露无遗。运用于腰部的面料肌理最具有“界定功能”,其位置高低决定了穿着者上下身在视觉上给人的长短比例。
4、面料肌理在背部的运用
服装的背部装饰比较适合采用平面效果的服装面料艺术再造,过于冗杂的背部肌理效果会使服装失去灵力,穿着者的精神面貌会因此受到影响。
5、面料肌理在下装部位的运用
与面料肌理再造用于上装相比,将再造的面料肌理用于女性的下装部位的概率要小得多。下装面料肌理通常不宜过于复杂与细腻,以平衡式布局为主,部位基本选择侧面或整体运用。
五、面料肌理再造与服装的协调性
面料肌理与服装设计之间的协调性是服装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面料肌理设计不仅是服装造型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造型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服装面料艺术再造的整体运用可以表现出统一的艺术效果,突破局部与点的局限。如简洁的款式造型可以与立体感和肌理突出的创意造型面料结合在一起,以展现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单纯、细腻的材质可使用夸张多变的造型,若两者配合不当,所表现的视觉效果就无主次和个性,无法达到在形式和风格上的统一。因此,面料形态重塑与服装的造型、色彩间相互搭配的关系,已成为贯穿现代服装设计过程中的主要表现手段。
当今服装面料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面料肌理再造迎和了时代的需要,弥补和丰富了普通面料不易表现的服装面貌,为服装增加了新的艺术魅力和个性,体现了现代服装审美特征和注重个性的特点。面料肌理再造已经成为扩大服装设计师创意空间的重要设计手段,代表国际时尚的主流方向和世界面料的发展潮流,它作为展现设计个性的载体和造型设计的物化形式,必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重庆大学城的龙湖U城天街,汇聚了诸多备受大学生喜爱的知名服装品牌。在这一片知名服装品牌中,有这么一家店,每一件衣服都只有一两件样衣。这家店名为几弋,是川美的3个大学生开的。顾客挑选了自己喜欢的样衣后,可以让几弋量身裁剪,价格在500元左右。作为大学生,他们经历了所有的创业者必须经历的磨难―――他们缺专业知识、缺商业模式、缺营销规模、缺品牌打造。但是他们唯一不缺的就是梦想。
产品・成立设计工作室
几弋的创始人有3个,马信学习建筑设计,史长吟学习国画,蔡鹏吉学习服装设计,他们都是川美学生。马信是3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尽管学的是建筑设计,但是马信一直对服装很感兴趣,和学习服装设计的蔡鹏吉关系非常好,两人经常聚在一起聊服装,渐渐的马信开始有了开服装店的念头。2011年5月,毕业不到一年的马信没有选择建筑设计,东拼西凑借了4万在大学城开了一间小服装店。
“最开始,我还是到外面去进货,拿到店里来卖,和千千万万的小服装店没什么区别。而蔡鹏吉则将自己设计的服装放在店里做展示。”让马信和蔡鹏吉没有想到的是,由蔡鹏吉设计的服装反而成为店里的明星产品,经常被前去店里购物的顾客询问,可惜那些都是非卖品。
半年时间过去,马信心中又有了新的想法,她将这个想法告诉了蔡鹏吉以及另外一个还在读大二的朋友史长吟,三人一拍即合―――要做自己的定制服装店。
于是,几弋服装设计工作室正式成立。蔡鹏吉设计好衣服,做出一两件样衣,放在店里出售。有看中的顾客,如果样衣合身,就直接买走,如果样衣不合身,店里就会量身定做。这样一套设计师定制的产品,价格在300-500元之间。最初这半年,他们的每个月平均营业额都在2-3万元左右,这让3人颇为欣喜。
模式・设计师集群设计外包
然而仅靠蔡鹏吉一个人的设计远远不够,太过单一。马信感到了一丝危机。
“如果仅仅只是想开一个店解决温饱,那么我可以说满足了,但是我想要的,是把几弋这个品牌打响,光靠蔡鹏吉是不够的。”而那个时候,蔡鹏吉也有了新的目标,他要准备中央电视台的《创意星空》设计大赛,争取到纽约进修学习服装设计。
2012年6月,三个合作伙伴聚在一起,对几弋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规划。
“当时,我们发现国外流行独立设计师集成店。就是由独立设计师完成衣服的设计制作,再拿到店里出售。这个发现让我欣喜若狂。”采用这样的模式,店里的设计作品将会大大增加,而又不需要他们更多的投入。于是,马信他们开始采用这种独立设计师集群的模式,把设计外包出去。
蔡鹏吉利用自己在北京参赛的机会,和几个北京的设计师取得了沟通,开始让他们将设计的产品放到几弋出售。
马信约定对方至少每两个月给他们设计一个系列,然后再由设计师把选好的衣服每样寄1-2件过来。销售好,就再让设计师继续寄。衣服卖出后设计师和几弋按六四比例分账。
通过这样的方式,几弋的营业额开始大幅度增加,每个月能够达到7-8万元。
规模・要在大学城北城天街开连锁店
小店已经不能够满足马信他们的需求了,马信将目光盯准了大型商场,她的目标放在了龙湖开在大学城的U城天街。马信找到了U城天街的项目经理,几弋这个设计师定制服装的品牌也引起了项目经理的兴趣,几弋成功地入驻U城天街,在一堆早已被人们耳熟能详的服装品牌中重新起步。
“如今,我们的模式已经初见成效,我想要继续将几弋这种模式做下去,把定制平民化。我觉得个性、时尚不一定只属于有钱人,普通人一样可以享受到定制服务。而近段时间,‘例外’的红火也让我们有了更大的动力,我相信,这个模式是走得通的。”
而马信的心不仅仅是大学城这片小天地能够满足的。“如今,除了蔡鹏吉,我们已经有8个独立设计师,4个北京的,2个重庆的,还有2个川美的学生。我们自己的团队也发展到13人了。我们还组织了一个设计团队,在做包的设计。现在还不足以推出市场,但是相信不久之后,我们就可以有自己的包包了。”
而蔡鹏吉获得了第四季《创意星空》比赛的第三名,拿到了去纽约进修的资格,也让马信他们的底气更足了。她准备明年将几弋开到商业中心。“我最想去的地方是北城天街,但是估计很困难,而且现在融资也是一个问题,我们没有可以抵押的资产。但是这些困难我觉得都可以解决。相信明年,你就可以在主城的商业区看到我们的品牌了。”
品牌・着手改进加强品牌塑造
昨天,尽管外面下着大暴雨,几弋在U城天街的店里面仍然不时有顾客光顾,很多都是几弋的老客户。几弋的服装风格比较正式,颜色多以黑、白、灰为主,偶尔有几件粉色的衣服。每一件衣服都只有一两件样衣。店里还放有蔡鹏吉的设计作品图片,可以供顾客挑选。整个店铺的装修风格颇有一些大品牌的架势,店铺空间够大,作品摆放比较分散,不拥挤。
不过我们发现,由于采用了独立设计师集成的方式,这些衣服的标签上几乎看不到几弋的标志,很多都是设计师自己的LOGO,就连蔡鹏吉这个几弋的创始人之一设计的衣服上打的都是“Pency Choi”的标签。这对于几弋这个品牌的塑造是一个硬伤。
“我们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很多顾客买衣服,一开始可能并不会记得是什么牌子,他们需要不断地翻看衣服标签来加深这种品牌印象。但是几弋的服装却没有这个意识,对我们的品牌塑造很不利。这也是我们今后要改进的一个地方。”史长吟说。
马信介绍,几弋现在也开始在淘宝上出售服装,“电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我们肯定不会放过。我们也研究过淘宝上很多知名的原创设计品牌,诸如裂帛等。不过现在我们已经错过了电商发展的黄金时期,有点遗憾。”
目前,马信正在准备和一些有实力、有资金的淘宝商家接触,开展合作。由几弋提供设计,由淘宝商家负责销售。“这样我们不会分散精力。我的主要目标仍然是放在设计上,扬长避短才是正道。”
[摘要]当前,许多服装设计学生的创新能力都较弱,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常常依靠网络来模仿其他人的设计,这种通过模仿设计出来的产品必然不会有足够的竞争力,企业要想在服装行业保持足够的竞争力,就需要招纳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依靠多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校企协同;信息技术手段;服装设计;创新能力
一、引言
面对当前企业设计人员缺乏创新能力,模仿他人设计的产品的现象很严重,学校培养体系不完善等状况,学校和企业应该协同合作完成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创新能力。
二、信息技术手段在培养服装设计学生过程中的应用
(一)款式图几何信息的提取方法
如图1所示,如果面对这一给定的上衣结构图模型,我们应该如何完成对轮廓各节点信息的提取,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我们完成这一工作。我们先使用计算机进行水平扫描与垂直扫描,这样可以完成对图形相交点坐标值的确定,并按照坐标点的次序通过集合进行表示,然后运用节点判断法对各个节点的坐标方向是否改变,如果坐标节点改变,那么就可以确定这一点就是轮廓节点。
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进行假设,扫描以后得到的点分别是sa、sb、sc,如果sa是起点,那么sb、sc这俩个点的坐标都是具有规则性变化,在sc后面的点出现了方向的变化,这就表明sc就是节点,这样就找出了节点,但这种方法比较慢,我们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AutoCAD平台上来进行系统开发工作,通过选择集命令就能够快速的完成上述节点的确定工作。对于给定的服装模型款式图来说,我们提取的特征信息参数相对于实际尺寸来说是很小的,如果我们想要提高数据来确定服装尺寸的大小,就需要在系统中输入服装特征数据库,这样有利于计算机扫描过程中的自动识别。
(二)结构图特征建模策略
结构图特征建模就是通过已经识别出来的款式图与结构图形成一种映射关系,这样可以方便结构图坐标点位置的确定,就可以生成上衣的结构图。根据图1,可以形成这样的映射关系:(1)参考坐标的原点,以直线S3S4作为Y轴的参考坐标。(2)然后先确定S1的坐标,肩宽就是S1到直线$3S4之间距离的2倍,这样可以通过肩宽确定S1。(3)胸围就是S7到直线S3S4直线距离(也是点S7的坐标)的2倍,这样可以确定S7。(4)S6点的坐标可以通过腰围确定。(5)衣服的长度决定着S2,S4,S5点的坐标,其他的一些参考的我们可以根据经验自行调整。(6)通过上述过程就完成了7个点坐标的确认,然后通过选择集函数来完成轮廓信息的提取工作。这些通过智能化识别的数据和建模后的结构图仍然不能重用,需要将这些信息输入到数据库。在进行服装的设计的时候,从数据库内调取这些数据,这样就可以形成产品设计信息的重用。
三、对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基本功的培养
学校在对学生培养的时候,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媒介等途径进行相关服装设计的信息的收集,比如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服装企业的介绍、服装企业需求人才的类型、服装流行的趋势、制图的素材等信息,然后让学生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创新建立在一个信息充实的基础之上。
绘画是建立在素描、速写、色彩等基本功的基础上的,工艺是专业的基础。只有学生的基本功很好才可以更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并抓好对素描、色彩、速写、工艺等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网络找到一些著名设计师设计与名画的作品进行分析介绍,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审美观加强并能得到一定启发,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是人的一种素养,可以陶冶情操,能够促进社会的全面的发展,音乐潜移默化的对社会文化产生着影响,是人们在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形与色的变化和音乐节奏的变化很相似,服装设计中点、线、面的变化也类似于音乐不同节奏的变化,如果在进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播放音乐,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节奏的变化,有利于他们创新灵感的产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总结
创新能力是服装设计行业的灵魂所在,因此学校想要学生可以在服装领域取得非凡成就,就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与服装企业进行协同合作,来使双方的人才、资源互补,运用多重手段提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率,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必须品,而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和个性的象征。消费者由原来的被动接受逐渐转向主动选择,对流行的服装设计充满浓厚兴趣,对服装设计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对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必需加强服装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服装设计教学创造性思维 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创造的需求更加迫切,创造力逐渐发展为促进国家富强的动力,成为民族繁荣昌盛的希望,成为实现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各个领域都要重视对创新思维的培养,特别是服装设计行业要将创新思维作为设计的灵魂,时刻进行服装设计理念的革新。同时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加强对创造思维的重视并进行教学模式的改变,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服装设计的中心,创建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思维系统为学生提供服装设计创新的舒适氛围,并通过有效的创造新思维的训练,实现学生思维的转换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而促进服装设计的革新和发展。
一、创造性思维对服装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服装设计就是将服装作为设计对象,利用实用性原则和专业的设计技能,对选择的材料进行特定的设计而产生新服装的创造性行为。正是创造力思维的存在使现代服装兼备艺术性、实用性和时尚性,往往采用不同的搭配可以获得不同的视觉效果。服装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物,而服装设计属于艺术设计的范畴与纯艺术存在一定的联系,在进行服装设计时仅仅依靠形象思维是难以获得优秀的服装设计,只有在设计过程中对想象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方式和多种因素的综合运用和考量,才能为服装设计产生充足的灵感。虽然服装的基本形状是人的形体,但是服装设计宗旨是在不断变化的,只有服装设计师具有创造力思维,加强对色彩款式的大胆创新,才能实现自己设计的服装流行起来。创造性思维作为人类智慧的高度体现,对超越旧事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服装设计领域服装设计师通过自身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打破原有的设计理念和常规,创造出新颖的服装赢得人们的赞赏和喜爱。另外,服装设计大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时,都会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中融入时代精神,并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创造出新的服装形式,而这种标新立异的创造往往与时代的需求不谋而合。
二、如何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充分发挥老师的作用,加强自主活动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正确引导学生们的思维,才能完成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若想要更好地提高服装设计教学效果,就不能采用原有的单元化教学和知识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与专业相关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们在合作和实践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思维。只有通过不断的开展服装设计活动,才能更好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模式
过去服装设计教学都是注重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思维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竞争能力。为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明确创造新思维的形成是的前提,只有足够了解服装设计的基础,注重服装设计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力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实现专业技能和设计目的的结合,从而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自身的创造力。比如,在服装教学中应该坚持款式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工艺制作三者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设计作品,去研究问题,完善自己的设计构思,在设计中体验到由设计带来的成功感。完善现在的教学模式,把服装设计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力量,并形成适于我国发展水平的服装设计教学模式。
3.对服装设计教育深化改革,准确定位
要想服装设计教育凸显独特的创造力,首先,必须对服装设计教育进行改革,让服装设计教育从传统教育中得到解放,让服装设计教育形成重实践与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育理念。另外,对传统课程的改革必须以创设情境为主,学科性为辅的原则,实现服装设计教育的教学目标,提高学校的效益。其次,对服装设计教育进行准确的定位,将服装设计教育定位在对具有创造力思维的人才培养,并且不断根据社会的需求调整教学目标,始终保持服装设计教学的先进性。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加强实践教学
创造性思维对提高服装设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服装设计的实践活动中,要增强对创造力思维的运用,创造力思维的存在往往可以让一种设计理念转化为各种表现形式,产生不同的服装设计效果,比如运用不同的服装元素按照同一种设计方法进行服装设计,再比如根据不同的服装设计需求,对不同的服装材料进行不同的分类和组合,形成各种类型的设计作品,展现不同的设计风格和视觉效果。另外,在服装设计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这可以让学生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推陈出现,展现出不同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比如老师在讲解设计方法时,可以为学生规定某一特定的设计效果,让学生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完成,从而让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思维。
三、结语
随着服装业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注重服装设计的重要性,使服装由原来的生活必须品逐渐转向人们追随时尚和潮流的艺术品,同时对服装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提出了严格要求。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对原有教学做出调整,注重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 要: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缺陷、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要求。将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应用于服装设计课程,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竞争、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等方面极具优势。实践中也存在任务设置、具体实施、课堂管理、评价等问题,有待解决。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教学;服装设计;课堂教改;“五步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竞争、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等方面极具优势。在服装设计课程中引入这种教学方法,能不拘一格地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使服装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达到平衡,将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结合在一起设计出新品。
一、服装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
服装设计是高职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理论与实践兼备的优秀课程,也是一门服装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展示课,对培养服务于生产企业、适应服装岗位行业要求的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这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每一章节的开始内容都带有共性的概念、原理、特征等作为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图片、例证等材料进行分析讲解,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通常是布置学生绘制设计稿。这些理论知识都是从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由于脱离了与服装设计相关的职业活动或相关工作,学生的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实际应用。这种割裂状态很难培养出理论与实战一体化的人才,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服装设计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
1.知识目标:通过以服装设计任务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使服装专业学生全面掌握服装设计职业岗位必须的技能,同时掌握服装设计必须的知识点。
2.专业能力目标:具有服装设计创新能力;贴近职场、适应企业岗位要求;具备对时尚变化和流行信息敏锐的观察能力;具有驾驭想象的创作能力。
三、服装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设置
依据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要求,我将服装设计教学内容由原先概念性较强的六章内容细化为九章24个单元来讲授,内容涉及了寻找灵感、服装策划与设计、设计的延展、理念表现、专业领域等。每个单元涉及服装设计的一个项目,从参观博物馆到织物构想;从运用形式美的设计法则到服装轮廓外形设计再到系列专题设计,每一个项目任务都提供了所讨论主题的背景知识,每个单元都设有要完成的一个任务方案,给定目标,指导学生完成。例如,我用寻找灵感篇代替了传统服装设计教材的开篇服装设计概论章节,第一单元从哪开始用浅显易懂的词语引导学生进入服装设计的殿堂,消除学生主观上的神秘感。接下来分别设置了参观博物馆、研究建筑物、画板设计、印度传统文化、织物构想等五个单元阐述如何寻找服装灵感来源,揭示设计是对某一主题的研究、发展和创造。如果学生能以一个设计者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会发现灵感无处不在。每次课前的作品评估是学生们展示作品、陈述方案的舞台,同学们讨论实施步骤、方法、品鉴设计稿,最后教师讲评、总结。如此的内容设置能使学生对服装设计有更深入的感受,也能更系统地学习服装设计知识。
四、任务驱动法应用于服装设计的具体实施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任务目标,在强烈的解决任务问题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边学习边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这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探索的学习能力和对有关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它使教师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不断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在服装设计课程中所实施的任务驱动法与传统教学思路不同点在于:先提出问题,然后教师与学生互动或指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总结归纳出概念、原理或一般性规律。课堂上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每一章的教学都采用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典型事例开头,引入任务布置;之后根据任务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逐渐将知识引入进行任务分析;然后学生实践展开任务实施、最后完成任务,教师与学生讨论进行任务评价,归纳总结相关知识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这“五步式”教学法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实验后非常适合本课程学生的学习。
在服装设计课所采用的任务驱动法其关键是改革课程切入点――设立项目任务,把共性知识还原到服装设计的工作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完成服装设计的某项任务中去学习和应用相关知识,找对学习的载体。如,在服装系列设计项目任务中基于这种模式,我先以北京服装学院男装设计作品汇展为实例,让学生观看视频,畅谈感受,讨论所展示服装的共性与个性,引出系列服装设计概念;然后布置实践任务:一种是结合针对服装市场现有的某个品牌来做设计;另一种是学生自行定位某种服装风格进行创作。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做市场调研与流行信息收集,之后进行资料整合,确定个人或小组自行定位的或模拟某品牌的流行主题、设计元素、色彩等,再根据服装的主要品类作具体的产品设计,要求学生设计出风格统一,自成系列以及具有较好搭配性的一组服装。这项大作业,学生需要完成两份作业,其一是确定模拟品牌设计项目的风格定位,从而完成整个产品设计的策划案,其二学生根据自己或者小组的产品设计稿,每人选出一至两个款式进行系列服装的整体设计。从选料、打板、制作白坯样衣、板型调整,到色彩组合、工艺设计、制作成品,最后作系列服装的整体配饰设计,每一个步骤学生们必须身体力行,对他们的团队协作方式也提出了高要求。这项任务开始后我注重每次指导完课堂实践后,都要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讲解,提出问题让学生讲述从方案设计到方案实施所做的步骤,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结合学生现有设计作品把服装系列设计的一次设计、二次设计、系列设计的相关概念、原理、设计规律等知识点穿插讲解,最后由教师归纳相关知识点,学生总结重点、难点。整个过程学生先是一个理性的分析与策划,然后就是自己动手、总结的过程,运用实战验证系列设计理论知识,用活学活用的趣味性代替了枯燥乏味的志记。
五、任务驱动法在服装设计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1.任务设置。在进行服装设计任务设计时因任务设置的共性特征,缺乏从学生的个性发展角度设计任务难易程度。在给所有学生设计相同的任务时,不能激发基础好的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也不能让基础较差的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循序渐进。任务设置时还易与实际脱节,缺乏实战性。服装设计任务设置要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的情境中去完成。这对任课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有扎实的服装设计知识功底、熟悉服装设计、生产技能、把握学生实际学习现状、分析服装流行信息能力等等。
2.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服装设计课程的任务驱动法教学由于以任务提出开始,任务评价结束,易导致学生注重完成具体的设计工作或制作设计作品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对相关概念、普遍规律地学习与掌握。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忽视,像是在简单地下达一个命令就叫学生去完成而已,无法进行系统的理论教学。如何将理论讲授与任务驱动结合得恰当也是实际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3.课堂组织管理方面。在应用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出现课堂秩序比较混乱的情况。相对而言,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组织工作难度加大,由于任务是开放性的,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开放的,即学生完成的任务或许难易程度不同、或许形式不同、或许过程不同,这么多的不同必然加大组织的难度。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工作方式和方法没有随着教学方法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变化。在组织教学工作中,教师没有花大功夫了解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也不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差异,没有了解每个学生的进展情况。课堂会出现由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不力而秩序混乱的现象。
4.评估作品方面。服装设计课程的作品评估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而有时教师可能会重视任务的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而忽略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在学生对创作进行自评时往往不够准确,教师须对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没有评价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责任意识、合作意识与应用意识的效果,失去了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积极性的作用。
在服装设计教授中如果能解决以上几个问题,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具有层次性的、可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任务驱动法教学新模式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从实践中总结论证理论知识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智慧和良好品德的发展;同时又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新模式点亮了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学习的成长之路。
(作者单位 广东省汕头粤东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设计日益成为美化人们服饰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生活技术。本专业培养能系统掌握服装设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利用开拓性的设计思维能力以及娴熟的服装工艺表现力,在服装企业、服装研究管理单位从事成衣设计、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服装设计课程改革
一、引言
2010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实现持续良性发展,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历史高位。
未来服装企业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两类人才,即开发类、营销类人才,具体来说是三种岗位:设计、制板、销售。且在人才需求的数量上有增无减。
服装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服装行业环境对我国的服装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强调本土化、品牌化的大格局下,进一步更新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强化专项服装设计,重应用、重实训、让学生在创作及表现的过程中真正理解设计的内涵,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服装设计专业学科的发展。
全国服装专业高校200多所,每年服装专业毕业生大约2万多人;专业办学水平较好的高职院校有邢台职院、常州纺服职院、南通纺织职院、浙江轻纺职院、武汉职院、广东纺织职院、嘉兴职院、温州职院等十几所;对20多家企业及省属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及历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基层从业人员学历偏低,服装企业对熟悉生产设备、工艺设计与实施、产品设计、服装营销、连锁店经营与管理、服装生产管理等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主要是中层管理和技术岗位、终端营销岗位,主要从事产品设计、制板与CAD操作、连锁店管理与营销等工作。
二、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环境差
学校校教学环境,与企业真实的生产、制度环境差距大,学生希望增强实训、实习环节。教学基本实训基地应包括有服装展示厅、服装表演厅、设计工作室、服装工艺工作室、服装陈列实验室、服装CAD实验室、服装CAM实验室、服装制板实验室、服装工艺实验室、立体裁剪实验室等,大多数院校因为经费的问题,教学环境以及条件与企业相差甚远。
(二)专业设置内容不合理
课程的设置、内容与就业岗位工作脱节,理论过多,应多开实践课程,掌握工作经验。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认识服装,才能获有更多的直接经验,才能做出真正好的有用的设计。服装专业是产业课程,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在多年的教学中越来越感受到本专业的设计课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教学活动没有走向社会,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学生的设计是准理念型的,思维无法拓展,市场应变能力差,不少学生毕业后都感受到自身所学知识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磨合。
(三)实验教学设备不先进
学校的实验设备在先进性方面与市场有差距。目前市场上比较先进的实验设备主要有香港、日本、欧美等先进国家专业教材和最先进的电脑CAD辅助设计、打板放码,以及最新流行咨讯。
三、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内容
1、淡化理论课与实践课界限,每门专业课都是实训课
2、引入企业内容,课程项目化(虚做和实做)
3、虚做项目在校内进行多方评价,实做项目企业评价,使学生在校即可积累工作经验
由此看来,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还要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具体课题结合,是服装设计专业与企业结合的目的所在。与具体课题结合以后,市场的瞬息万变会迫使教师不断更新、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可以防止空对空地教学理念。
(二)项目团队的教学方式
1、一门项目课程由2~3位专业教师组成团队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时间上相互交叉衔接;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在做中教、做中学;3、淡化考核,注重过程管理。 转
综上所述,“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与企业合作、创新设计等多种形式,把课程学习的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完成一个具体的设计任务为主线。
(三)加强师资力量,改革教学方法
1、教学改革研究:教研项目、教学研讨会、专指委会议;2、管理制度:说课常态化(集体备课、议课),公开课制度,听课制度,师徒结对帮扶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找不足、高效化;3、培训:多送教师去国外交流,参加专家讲座以及企业锻炼。
四、结论
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是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
它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的体系。也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概括。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应该探索与企业合作,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使教学内容适合于高职教育的需要,符合行业和岗位需求特点,融技术性、艺术性、综合性为一体,强调三者的完美结合。通过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具备设计能力、综合表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现有的服装设计培养人才比较传统,以学院教育为主,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与时展。高校需要以项目制教学、专业大赛、工作室教学、合作办学等创新的培养模式,通过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来培养和塑造素质高、能力强的综合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服装教育;培养模式;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所制定的培养模式,与传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有本质的区别。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专业,其培养模式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创新。近年来,服装类高校一直强调服装设计类人才的培养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服装人才。随着服装教育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服装教育不能只注重理论教育,而是应该加大对服装设计教学课程的改革,强调以实践与社会需求为主的新型培养模式,以培养服装企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一、知己知彼——当前服装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创新
我国现行的服装艺术设计教育在培养具有良好艺术素质和文化底蕴、掌握扎实的设计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的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弱、综合素质低。但是,通过对服装设计公司、品牌策划公司、生产第一线的服装企业进行深入调查,我们会发现市场对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实际上,企业与市场还急需大量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设计能力;既有实践能力又懂得团队合作及管理的应用型、创新型服装设计人才。实践证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创新。
二、他山之石——国外服装艺术设计教育管窥
世界各国的服装艺术设计教育都在不断进行着改革与创新,也涌现出了许多特色鲜明的新模式。在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等方面,有许多国家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例如法国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代表——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该学院是上世纪 80 年代,由巴黎时装界的几位著名人士发起成立的。学院的宗旨是将学生培养成既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时装设计师和制作师。因此,学院聘请了在法国时装界各方面都非常著名的人才作为教师,他们既拥有名牌时装企业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又有时装教学的实践经验,他们以其自身非凡的能力给予了学生最好的专业培养。同时,学校与巴黎的各大名牌时装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它们每年按约定向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这种校企紧密合作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平台。
三、探索实践——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笔者所在的时尚设计学院,主要是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先进的设计理念、丰富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以及相当的服装制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能从事服装设计、设计管理及相关专业工作的服装专门人才。因此在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上,根据国家需要为前提、社会需求为导向、学院定位为关键的原则,制定了服装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强调知识教育是基础,创新能力是目的,高素质是保证,突出创新在人才培养中的优秀作用,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环节要素,为完成应用型、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我院的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结合国内外服装艺术类高校的教学经验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培养的模式做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1.项目制教学,提升实践能力
利用项目制教学强化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即将一个真实的项目融合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具体的项目去理解设计要求,确定设计应从哪个角度入手,运用哪些知识,通过哪些的技巧完成设计。通过这样的实例教学,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服装设计的原理,认识到服装设计的过程里,除了构思服装本身,还要依据穿着的对象、穿着的目的,面料性质、市场条件、人们的消费心理及流行趋势的分析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思考。
例如:我院与某童装品牌合作,确定了一个具体的童装开发项目,然后专业教师将该项目融合到具体的教学中,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产品开发。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针对童装的特点进行了研究、设计、打样,与企业不断沟通,最终设计出了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的童装新款。通过项目制教学我们发现,它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有促进作用。
2.专业大赛,增强创新意识
学生参加专业比赛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是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开发创造潜能、激发创新精神的过程。每一个完整的参赛过程,都是对参赛学生的一次真正考验和能力的提升。学生一旦参加比赛,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的过程中,主动收集一切相关信息,来完成作品的创意,也会更与老师、同学等进行交流探讨,充分调动设计思维、完善设计理念。因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专业类的设计比赛,不仅能将平时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融合与运用,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更能在参赛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有目标和动力,为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类的设计比赛,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教育模式。
例如:我院的服装艺术设计专业非常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几年时间里,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2年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中央电视台创意星空服装设计大赛”,根据竞赛命题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构造出突出个性的服装设计作品,经过师生的集体努力,不断突破创新,最终获得了6名同学进入全国30强、3名同学进入全国20强、1名同学进入全国5强的好成绩。
3.工作室教学,订单式培养
现代服装市场面临着瞬息万变的流行趋势和越来越高的品质要求,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学生能力的应用性和创新性,加大对服装设计教学课程的改革,强调以实践与市场运作为主的新型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服装人才。我院出于对学生今后就业问题的考虑,创立了校企合作的工作室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一边学习理论基础,一边在服装企业中把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让学生能够慢慢地了解服装企业的需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调整好学习重点,让自己成为既能把握市场动向,又能运用专业知识处理相关技术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例如:我院与某上海老牌的西服公司合作,建立了以企业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工作室与市场紧密结合,进行真实的项目开发与学研产的转化。企业派出资深的设计师、项目经理等专业人士,与学校的专业教师一起,对学生开展专题培养,带领学生进行某一具体项目的研发设计甚至投产,而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可以参与工作室的项目,随着能力的提升,参与项目的深度与广度也随之提升,真正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这种基于学校导师与学生和社会相结合的新型高效培养模式,能让学生尽早接触实际的服装设计和生产,更早地明确市场需求,以兴趣为前提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通过在工作室学习和实践,学生更好地培养和锻炼了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了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毕业后,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获得了很大的认同,企业争相竞聘。
4.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型人才
引入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以国际化的视野培养高质量人才。合作办学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他们的成功就业,更为重要的是对传统办学理念形成了冲击,使办学模式得到创新,从而带动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与“上海装苑文化服装学院”及“东华大学——拉萨尔国际设计学院”的请进来的合作模式不同,我院开展的是走出去的合作办学模式。我院积极拓展国际视野,寻求国际合作办学的新方向,与美国FIT、香港理工大学等学校积极合作,通过学分互认的模式,派学生出国研修;与韩国灵山大学互派留学生,并每年进行交流访问。国际合作办学让学生在国际设计思维的冲击下,接受多元设计教育理念的熏陶。学生在国外不仅能接收最新的服装设计教育,还能提升语言能力和视野,成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更为今后学生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纺织与服装行业是中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中国服装业正在由简单的加工仿制向开发创新型转变,数以万计的服装企业和设计公司所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对人才的设计能力和国际化程度有更高的要求。合格的毕业生必须能充分适应未来国内外服装行业的需求,才能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因此,服装设计的人才培养必须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时刻以最新的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最新最优的人才。
作者简介:周 颖(1977—),女,江苏吴江人,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讲师,学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刘 侃(1971—),女,陕西西安人,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服装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简介:本论文为上海市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项目题目为《基于多元化就业方式下的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现有的服装设计培养人才比较传统,以学院教育为主,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与时展。高校需要以项目制教学、专业大赛、工作室教学、合作办学等创新的培养模式,通过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来培养和塑造素质高、能力强的综合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服装教育;培养模式;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所制定的培养模式,与传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有本质的区别。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专业,其培养模式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创新。近年来,服装类高校一直强调服装设计类人才的培养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服装人才。随着服装教育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服装教育不能只注重理论教育,而是应该加大对服装设计教学课程的改革,强调以实践与社会需求为主的新型培养模式,以培养服装企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一、知己知彼——当前服装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创新
我国现行的服装艺术设计教育在培养具有良好艺术素质和文化底蕴、掌握扎实的设计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的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弱、综合素质低。但是,通过对服装设计公司、品牌策划公司、生产第一线的服装企业进行深入调查,我们会发现市场对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实际上,企业与市场还急需大量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设计能力;既有实践能力又懂得团队合作及管理的应用型、创新型服装设计人才。实践证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创新。
二、他山之石——国外服装艺术设计教育管窥
世界各国的服装艺术设计教育都在不断进行着改革与创新,也涌现出了许多特色鲜明的新模式。在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等方面,有许多国家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例如法国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代表——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该学院是上世纪 80 年代,由巴黎时装界的几位著名人士发起成立的。学院的宗旨是将学生培养成既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时装设计师和制作师。因此,学院聘请了在法国时装界各方面都非常著名的人才作为教师,他们既拥有名牌时装企业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又有时装教学的实践经验,他们以其自身非凡的能力给予了学生最好的专业培养。同时,学校与巴黎的各大名牌时装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它们每年按约定向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这种校企紧密合作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平台。
三、探索实践——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笔者所在的时尚设计学院,主要是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先进的设计理念、丰富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以及相当的服装制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能从事服装设计、设计管理及相关专业工作的服装专门人才。因此在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上,根据国家需要为前提、社会需求为导向、学院定位为关键的原则,制定了服装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强调知识教育是基础,创新能力是目的,高素质是保证,突出创新在人才培养中的优秀作用,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环节要素,为完成应用型、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我院的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结合国内外服装艺术类高校的教学经验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培养的模式做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1.项目制教学,提升实践能力
利用项目制教学强化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即将一个真实的项目融合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具体的项目去理解设计要求,确定设计应从哪个角度入手,运用哪些知识,通过哪些的技巧完成设计。通过这样的实例教学,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服装设计的原理,认识到服装设计的过程里,除了构思服装本身,还要依据穿着的对象、穿着的目的,面料性质、市场条件、人们的消费心理及流行趋势的分析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思考。
例如:我院与某童装品牌合作,确定了一个具体的童装开发项目,然后专业教师将该项目融合到具体的教学中,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产品开发。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针对童装的特点进行了研究、设计、打样,与企业不断沟通,最终设计出了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的童装新款。通过项目制教学我们发现,它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有促进作用。
2.专业大赛,增强创新意识
学生参加专业比赛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是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开发创造潜能、激发创新精神的过程。每一个完整的参赛过程,都是对参赛学生的一次真正考验和能力的提升。学生一旦参加比赛,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的过程中,主动收集一切相关信息,来完成作品的创意,也会更与老师、同学等进行交流探讨,充分调动设计思维、完善设计理念。因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专业类的设计比赛,不仅能将平时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融合与运用,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更能在参赛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有目标和动力,为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类的设计比赛,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教育模式。
例如:我院的服装艺术设计专业非常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几年时间里,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2年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中央电视台创意星空服装设计大赛”,根据竞赛命题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构造出突出个性的服装设计作品,经过师生的集体努力,不断突破创新,最终获得了6名同学进入全国30强、3名同学进入全国20强、1名同学进入全国5强的好成绩。
3.工作室教学,订单式培养
现代服装市场面临着瞬息万变的流行趋势和越来越高的品质要求,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学生能力的应用性和创新性,加大对服装设计教学课程的改革,强调以实践与市场运作为主的新型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服装人才。我院出于对学生今后就业问题的考虑,创立了校企合作的工作室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一边学习理论基础,一边在服装企业中把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让学生能够慢慢地了解服装企业的需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调整好学习重点,让自己成为既能把握市场动向,又能运用专业知识处理相关技术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例如:我院与某上海老牌的西服公司合作,建立了以企业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工作室与市场紧密结合,进行真实的项目开发与学研产的转化。企业派出资深的设计师、项目经理等专业人士,与学校的专业教师一起,对学生开展专题培养,带领学生进行某一具体项目的研发设计甚至投产,而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可以参与工作室的项目,随着能力的提升,参与项目的深度与广度也随之提升,真正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这种基于学校导师与学生和社会相结合的新型高效培养模式,能让学生尽早接触实际的服装设计和生产,更早地明确市场需求,以兴趣为前提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通过在工作室学习和实践,学生更好地培养和锻炼了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了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毕业后,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获得了很大的认同,企业争相竞聘。
4.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型人才
引入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以国际化的视野培养高质量人才。合作办学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他们的成功就业,更为重要的是对传统办学理念形成了冲击,使办学模式得到创新,从而带动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与“上海装苑文化服装学院”及“东华大学——拉萨尔国际设计学院”的请进来的合作模式不同,我院开展的是走出去的合作办学模式。我院积极拓展国际视野,寻求国际合作办学的新方向,与美国FIT、香港理工大学等学校积极合作,通过学分互认的模式,派学生出国研修;与韩国灵山大学互派留学生,并每年进行交流访问。国际合作办学让学生在国际设计思维的冲击下,接受多元设计教育理念的熏陶。学生在国外不仅能接收最新的服装设计教育,还能提升语言能力和视野,成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更为今后学生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纺织与服装行业是中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中国服装业正在由简单的加工仿制向开发创新型转变,数以万计的服装企业和设计公司所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对人才的设计能力和国际化程度有更高的要求。合格的毕业生必须能充分适应未来国内外服装行业的需求,才能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因此,服装设计的人才培养必须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时刻以最新的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最新最优的人才。
作者简介:周 颖(1977—),女,江苏吴江人,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讲师,学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刘 侃(1971—),女,陕西西安人,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服装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简介:本论文为上海市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项目题目为《基于多元化就业方式下的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图案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装饰手段,它通过艺术手法把生活和实用中的装饰需要用图案的语言描绘出来。其特征是把人们生活中的观察、愿望、理想和自然美,以丰富的想像力并通过特有的形式与色彩,装饰成理想化的图像表达出来。
服饰图案对于服装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服装上的一种直接有效的装饰手法,它的样式、色彩还可以影响服装的款式和风格。可以说,大到整套服装,小到一粒纽扣都有服饰图案的存在。如果运用恰当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否则会适得其反。
现代时装作品注重风格设计,力求通过作品表达设计师的个性和情感。我认为服饰图案也是如此,它的造型及色彩设计也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独特的风格,并且能够很好的运用到服装设计当中,给人以心灵上的触动和美的享受。因此,需要设计师准确的驾驭和把握服饰图案的风格,最终达到与服装风格完美统一的境界。
一、服饰图案的发展
服饰图案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演变过程。
最早的服饰图案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人们为了御寒、护体、遮羞,用树叶、树皮、兽皮围裹身体。为了美化和表现自己、吸引异性、图腾、祭祀、巫术的需要,用彩色黏土及兽血纹身、纹面,或用贝壳、兽骨、牙齿等材料串成饰链作为饰物,这可以看成是服饰图案的最早起源。
在我国古代,随着人们对美的不断需求,以及织造技术的提高,在各个朝代都出现了精美华丽的提花织物。
西周时期的“锦”,图案多以几何图形内填充人物、动物、植物纹样或以散点式排列的小型几何纹样组成。战国、秦、汉时期的丝织品,图案造型以几何、鸟兽、云气纹和文字为主。到了唐代是服饰图案发展的鼎盛时期,丝织品的图案丰富多彩,风格独特。如花卉中的莲花、牡丹花,鸟兽中的龙、凤、麒麟、仙鹤等图案,其造型处理十分饱满生动,纹样规整、连续、对称,以四方连续的组织向四面延续。唐锦纹样形象华美、活泼,给后世影响深远。在元代出现了加金织物,著名的织物形式有:长安竹、雕团、象眼、狮团等图案。清代的图案形式非常强调内容的寓意性,如:“佛教题材”主要纹样是法螺、法轮、莲花、宝瓶等,还有著名的“五福”福、禄、寿、喜、财图案。
我国自古就是“衣冠王国”,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更能说明我国古代的刺绣、印染、丝织等工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随着西方工业化革命的发展和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使我国的织造技术逐渐落后。
在我国的织造水平随着历史不断发展的同时,其他国家的纺织技术也在不断向前进步着。
早在古埃及,就出现了刺绣纹样。古西亚的巴比伦人的服装上也出现了几何形织纹。在古希腊织物上常用几何图案、条纹或刺绣花纹。古罗马的刺绣图案有棕榈枝叶以及金线刺绣。到了中世纪的拜占庭时代,宫廷最喜欢用紫红、金红刺绣,织花和刺绣纹样的题材广泛,有古典的几何纹样,有中东地区的神话动物,也有基督教仪式的场面。而且几乎所有的纹样都有象征意义。
近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图案仍然十分传统,在西班牙时代流行在黑色的面料上用金银线刺绣出华美的纹样或用珍珠、宝石装饰,强调出高贵、神圣不可侵犯的西班牙权贵特色。
近代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服饰图案是在朴素的毛织物和白色的细棉布上刺绣出涡状、波状、藤蔓一样的非对称自由流畅的连续曲线,图案多取材于自然界中的花梗、花蕾、葡萄藤、昆虫翅膀等形状,线条柔美雅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服饰图案都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随意装饰到精心设计的过程。同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艺术流派。
现代服饰图案是服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服饰图案的设计及应用更加系统化、正规化,不但方便快捷,而且可以更直观的把握整体效果,并缩短了设计和绘图时间,可以说,高科技是服饰图案进步和发展的阶梯。
二、服饰图案的应用原则
服装与服饰图案就好像树干与树枝一样密不可分,离开了服装,服饰图案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因此,如何使服饰图案更好、更恰当的应用于服装设计中就成了我们讨论研究的内容。我认为服饰图案的应用应有其相适应的原则。
(一)实用与装饰有机结合
1、图案设计要适合人的心理要求。一般来说,社会地位、职业分工和文化素养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思想情操和审美观点;不同年龄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对于服装的色彩图案也有不同的要求。如:童装多采用鲜艳明亮的色彩,图案活泼有趣,充分体现儿童天真可爱的神态。而年轻人则喜欢新颖、前卫能展示自我个性的服饰图案,以符合时代流行的需要。中老年人对色彩的要求是柔和、稳重,图案要精致、含蓄,以体现出沉稳而不失个性的特点。
2、面料上的装饰要与服装结构相适应。面料质地色彩、纹样排列和图案设计都是以人体的比例和服装的外形结构为依据的,正常的服装衣片是左右对称、前后协调的。例如制作正装时,花卉图案要左右对称,条格图案要相互拼接合理,否则将影响服装的整体效果,不但没有庄重感,还会歪曲服装的造型。
(二)服饰图案与风格要完美统一
1、不同风格的图案适合不同的服装造型和品种。例如在制作晚礼服时为了与环境协调,除了面料应选择高雅的色彩,在图案的设计上则以精巧别致的点缀为主,使服装与环境、气氛相融合。同时,图案的设计还要考虑到面料的质地。一般在柔软轻薄的面料上更多采用自由奔放的纹样,而在稍厚的面料上则运用严谨、规则的纹样为佳。
2、服饰图案的风格可以左右服装的风格。以面料来说,款式相同而面料不同的服装给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如:用素色面料制作连衣裙,会给人一种朴素大方的美感。如果换成大花图案的面料,则会给人一种活泼开朗的感觉。因此,在确定面料之前必须先把握好服装的风格,同时,服装的风格也要通过服饰图案来体现。如:设计晚礼服时,为了体现晚礼服华丽浪漫的情调,可选择郁金香、玫瑰花等雅致的花卉刺绣进行装饰。若想体现民族风情,可使用民间的蜡染、刺绣纹样或少数民族图案进行装饰。这样就可以准确的表达出设计者的意图。
三、服饰图案的应用方法
服饰图案的应用不但要遵循上述原则,而且还要注意应用的方法。
(一)服饰图案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形成风格的因素来自于社会、自然、个人及材料等诸多方面。
1、古典风格,其含义即包括富贵、雍容的古典美,又包含浪漫怀旧的复古风情。前者以规整、精细的刺绣、提花或镂空图案为主。后者则以自然原始的手绘动植物花纹图案为主。此类型图案追求的是自然纯朴的美感,因此要避免刻意的变化及装饰。
2、自然风格,其图案不仅包括崇尚自然的主题,还以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某个地域、时期或事物为题材作为装饰。前者用自然界的动植物图案作为主题,如:蒲公英、野菊花、昆虫等。应用时应保留或接近原始造型,颜色以纯朴淡雅为佳。后者则要根据题材来确定图案,并要抓住事物的造型特点。
3、宗教及民族风格,其图案无疑是以宗教或少数民族为题材。前者要抓住宗教文化的特点,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应用图案纹样多以原始抽象的宗教图腾纹样为主。而民族风格造型是以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及体现民族风情的事物为主,并突出民族的传统特色。
除了以上介绍的类型外,还有社会型、时代型等不同的风格。总之,服饰图案内容丰富、分类广泛,但是不同类型的图案在应用时都要紧扣服装主题,否则会使服装风格不明确,内容与主题相互脱节。
(二)服饰图案应用于服装时,是为了更好的美化和装饰。因此,造型就成了服饰图案应用成功与否的关键。
服饰图案造型可分为具象形和抽象形两种。具象形图案体现了自然事物的形态和精神面貌,如:植物、动物、人物、风景、文字图案等。应用具象形图案时要进行人为的艺术处理,使其更具有艺术性和装饰性,就拿花卉来说:牡丹之富丽、玫瑰之典雅、荷花之饱满都可以艺术手法使图案更生动更具美感。因此,生活中具象形的事物经过艺术处理变化之后,形成个性鲜明的图案造型,使图案的风格容易把握,应用也更方便,不同的图案感觉也就不同,如:植物图案美观大方;人物、动物图案新颖别致;风景图案清新高雅;文字图案个性鲜明等,风格各异,所以具象形图案被广泛应用于服装设计中,并赋予服装无限的情趣和活力。
而抽象形图案以点、线、方、圆、角等几何图形为主。点,能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受;直线,给人稳定感、纵伸感;曲线有流动的美感;斜线则会有不安定的动感等等。由于抽象图案易给人造成错觉,因此必须根据穿着者的体形、性格、年龄来应用。否则会造成不协调。服饰图案中的抽象形态千变万化,它那变化多样的造型给设计师创造了广阔的设计应用空间,同时抽象图案的效果是具象图案难以比拟的。
无论是具象形图案还是抽象形图案,都应遵循服饰图案的应用原则,要将实用、装饰与风格完美统一。
(三)图案有了造型之外,还必须与和谐的色彩相配合。不同的色彩能赋予图案不同的风格,如:红色,热情奔放;黄色,明朗稚嫩;粉色,纯情可爱;紫色,神秘高贵等等。
服饰图案的色彩表现要以主色调为主,应用时大致分为两种方法。首先可采用服饰图案色调与服装色调相同或相近的方法,这样能增加服装图案间的协调感,起到突出服装款式和造型的作用。其次是选择服饰图案色调与服装色调相对比的颜色,即能产生一种活跃、富于变化的效果,又突出了图案造型。
服饰图案的色彩表现固然重要,但色彩的表达还需要通过相应的方法来实现,也就是色彩的形式美。具体方法有:色彩点缀法,当图案色彩明度对比不清晰,感觉含混时,采用亮点(线)或暗点(线)对图案进行点缀,使画面效果变得层次丰富起来;色彩呼应法,对于图案来说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图案色彩相互呼应、渗透,形成统一的整体;色彩渐变法,是将图案的某部分进行色彩的深浅、明暗或色相渐变,使色彩的对比更加柔和有序;色彩混合法,也就是将几种颜色混合,或是将几种颜色并置于画面中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特点是富于变化,色彩感觉丰富。
图案色彩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但必须根据服装的造型和风格来选择,这样才能使图案与服装色彩相协调。
(四)服饰图案以其优美的造型、线条、色彩装饰美化着服装,而图案装饰部位及面积的选择是决定装饰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装饰方法有三种:一是整体装饰,俗称“满地花”。它是以花色面料来表现服装特点的一种手法,能突出穿着者的整体造型,给人自由、流畅的美感。其次是局部装饰,就是将图案应用于服装的某一部分,常与素色相互搭配,具有变化性强的特点。第三是重点装饰,是将图案置于服装较突出的部位,强调服装上的重点,装饰性较强。
局部装饰和重点装饰不仅强调图案面积的大小,还要注意装饰部位的选择,同时一定要根据穿着者的体形和实际要求来决定,从而达到利用图案装饰修正体形的目的。
(五)服饰图案对于服装的装饰作用,还要通过相应的工艺手段准确、完美的表现。不同风格的服饰图案其工艺制作方法也不同。如:富贵、华丽风格的图案多采用刺绣、抽纱工艺对服装进行装饰,可以提高服装的品味和档次。表现自由、奔放风格的图案,可采用手绘的方法来完成,或写实、或写意、或抽象,皆有独到的韵味。如果要表现传统或民族风格的图案,可以采用蜡染或扎染的方法,使服装更具民族特色。
四、总结
服饰图案设计及应用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它不仅是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赋予了服装独特而优美的装饰效果,两者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只要准确把握和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就能将图案和服装完美的组合在一起,达到既变化又统一的效果。
服饰图案设计这种装饰表现方法,已经更多地被服装设计师们应用,并加以创新和发展。设计师不但要掌握图案设计外在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内在的素质和艺术修养,这是一件作品能否具有独特风格,能否成功的关键。我相信设计师们将会把更多、更新颖的富有创意的服饰图案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并被更多喜爱生活的人们所穿着。这种特殊的服装装饰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产生越来越多的表现形式,也将会在服装界继续大放异彩。
摘 要:随着服装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国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尤其要关注其在服装设计中的融入与应用。本文从原创性设计、如何融入服装设计等方面入手,探讨国画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服装设计;国画艺术;时尚元素;民族服装
随着时代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人的需求和审美标准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着装的标准不再仅限于保暖,而是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传统文化是丰富多彩而且独具特色的,在服装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的绘画元素一直是中国服装设计师们追求的目标。但至今国内很多设计师仍未摆脱传统的束缚,不能有所突破地创新。如何让设计出的产品既有原创性又不失中国民族特色,让中国品牌服装在国外市场上拥有竞争力,这需要真正找到中国传统绘画元素与服装时尚的契合点,把个性与时代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重视原创精神,真正地在服装设计中融入民族风味的同时,又不乏时尚感。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阐述当下服装设计与国画艺术结合的意见和观点。
一、实现原创性设计,提高我国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
1.国画艺术性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形成了它独特的魅力和多样的格调。因为传统绘画的内涵丰富,笔墨技巧独特,所以成为了现在服装设计的创新点。设计师深入了解之后使其设计的作品表现出浓厚的民族艺术精神和强烈的民族特色,让中国绘画元素与时尚完美地融合,才能在世界服装舞台上独占鳌头,创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国际品牌。
2.中国国画的图案审美的优势
如来自著名设计师郭培“一
千零二夜”会中的一件作品,可以说中国绘画元素在这件作品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突出了时尚与中国元素结合的设计理念。这件作品不仅在服装设计上大胆创新,还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内涵。这件作品被许多人称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由此看来,传统的中国绘画元素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只要将传统的绘画元素合理地融入到现代时尚潮流中,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3.发展民族服装品牌
受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中国服装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与世界发展潮流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民族服装品牌的发展目前处于成长阶段,要想在世界服装品牌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充分利用中国绘画元素的独特性和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格,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融入到当前的服装设计中,利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底蕴来完成中国民族服装品牌的成长之路。
二、如何在服装设计中融入国画艺术
1.让现代服装设计摆脱传统的束缚
社会日新月异,服装的更新速度和社会的发展速度是并驾齐驱的,一种服装往往代表了一个时代。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对服装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要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必须真正懂得什么是艺术美。设计师们要想设计出一件好的作品,就必须敢于打破一些旧模式,敢于创新,通过中国画的艺术性和绘画技法来实现服装设计的民族特色,真正地实现个性与时代性的巧妙结合,让中国服装和中国的文化底蕴完美结合。
2.认识传统绘画与现代服装设计的关系
绘画与设计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时候设计的灵感就来自于绘画。中国画的特点在于色彩分明,线条流畅,使主观色彩在画面中产生美感。服装设计师们要善于继承和运用传统,用民族服饰的特点来诠释现代设计理念,在确定服装设计方向的同时要仔细了解传统绘画形式背后的传统文化精神,把中国传统的绘画元素巧妙地运用到设计当中,让服装设计拥有独具匠心的构思的同时增加它的文化价值,让设计出来的产品具有中国文化的象征意义,从而体现服装设计与传统绘画的完美结合。
3.让中国元素与时尚完美融合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标准。要想运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来进行服装设计,就必须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内涵。只有真正了解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才能很好地运用到服装设计当中。就目前而言,我们的服装设计与其他国家差距甚远,但我们能从其他国家不同的服装设计中看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子,这点足以说明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对服装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研究和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慢慢地开始追求服装的形式风格和艺术风格,所以设计师必须要在结合中国元素与时尚的同时,也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位消费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流行元素。
4.让时装变成商业和艺术的结合
把中国传统艺术绘画运用在服装设计上,首先要保证材料的质量和制作工艺。在制作工艺的不断提高下,不仅要保证产品的舒适度,还要不断地丰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视觉美感,丰富服装设计的附加值,在提高我国服装设计产品档次的同时又能满足现代人对服装高层次的需求。现代人崇尚个性化,所以服装设计师们必须及时更新设计理念,灵活运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注重服装的面料、加工,用设计师特有的理解方式来诠释其设计作品的艺术性,以设计加文化为目标,让服装设计从单纯的欣赏层面中走出来,与经济相结合,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来带动服装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对服装设计的影响是源远流长的,真正的服装设计就是艺术的体现,服装设计的灵魂就是艺术和思想的结合,对民族传统文化一无所知的服装设计师是不可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的。笔者认为,服装设计师必须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内涵,才能让设计的作品体现出我国传统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服饰文化产业。将传统的绘画元素融入到现代时尚潮流中,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
(作者单位: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