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24 10:16: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服装设计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谈服装设计毕业作品的思路

对于现在中国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外出加工的现象,在各个大学中很早就已经普遍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一方面是中国高校的教育制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的学习制度。众所周知,中国的大学是进来难,出去易。这些都能够从各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大学对于学生的教育态度是只教不管,而是任其自由的发展,更有甚者说:中国大学的老师在课堂上只讲设计理论,学校在安排课程时也是设计理论。因为就针对于整个中国的各个大学来说:只注重设计理论,而轻视服装工艺制作,所以就导致了学生能够画的出来,却做不出来的一种现状,也只能花钱外出加工来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

造成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外加工现象的原因: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1)学生:在大学四年级期间大部分学生需要外出学习,有的已经开始了工作。所以这样的一群人根本没有时间准备毕业设计作品;其次实在学校学生平时实践课程少,动手能力较差,担心自己设计的与制作的格格不入,自然而然就要拿出去加工,这样不仅工艺到位,也可以节省不少时间,认为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同时,也增加了毕业设计作品在同学中能够脱颖而出的机会。但是,长持以往下去也就造成了中国服装和服饰设计师的能力逐渐下降,另外,学生和教师的虚荣心也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2)大学:只注重理论课程,对于课程的安排不妥,没有把教学课程与社会相结合,授课内容与现实严重脱轨;(3)社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大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外出加工的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陋习而且十分严重,现在的一些服装公司并不看重学生的内在实力,只看作品说话,也导致了一些学生为了提高毕业设计作品质量为外出加工,学校和社会没有做出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坐视不管,这些都是根本性的问题。

对毕业设计外出加工现象的思考:中国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把毕业设计作品外出加工和学业作弊有什么样的区别?针对于中国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外出加工的现象,是大学生否认自己能力或者是么有能力来完成设计作品,这在以后的发展中无法达到一个高度,也无法胜任一名服装与服饰设计师的工作。因为,从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内容来看:第一看服装工艺制作,就是服装的工艺流程:第二看服装结构设计,成衣各个部位的规格尺寸:第三看创作设计,服装效果图和服装款式图:如果将毕业设计作品外出加工的话,就说明大学生无法完成服装工艺制作和服装结构设计,这样的话就不是服装与服饰设计师,只能叫做装饰画而已。如果从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定义来看:服装与服饰设计是一门实用艺术,不是光能够画出服装与服饰效果图就可以的,重要的是能够把设计以实物的形式制作并且展示出来,如果将毕业设计作品外出加工,说明学生只会画而不会做,那样就不能算作毕业设计作品;其次,从大学生就业的情况来看,只停留在画人体和效果图上,对于以后就业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就业也会很困难的,所以,建议学生要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作品。

另外,国内的服装行业对服装与服饰设计师的要求来看,待遇比较高的设计师能够独立完成一套从创作设计到成衣打版的整个制作流程。因此,为了扼制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体现公平,公正,平等的竞争原则,不仅是当事人应该负责,评委老师和监督人员同样负有责任。(1)既是获奖心切,但还是应该做到问心无愧,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应该加强对自身的要求,本着对自己和未来的专业负责,充分的相信自己,提高自己的服装与服饰设计能力,应该使得自己成为一名完美,合格,有魅力的未来服装与服饰设计师;(2)学校应该加强对于学生毕业作品拿出去进行外出加工的学生应该加大管理的力度,使得学生没有机会可乘,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3)教师应该对于学生上交的毕业设计作品严格的把关,杜绝类似事情的发生;(4)国家应该对服装与服饰设计的教育体制加以完善并且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作者:杨燕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洛可可艺术在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都有毕业设计这个环节,此环节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进行创新设计,它综合检验了学生从选题,到效果图绘制、款式分析、结构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洛可可服装风格非常具有视觉美感,若将此风格应用于毕业设计中,完成好的话无疑是一组非常优秀的毕业作品。

1引导学生选题,分析洛可可艺术的特点

选题是毕业设计最开始的部分,要让学生了解洛可可艺术的特点,吸取灵感,从而激发自己的创作欲望。洛可可风格流行于18世纪欧洲,服饰大多使用了裙撑和紧身胸衣,造型夸张妩媚,装饰精致。在袖子上会使用蕾丝花边做装饰,胸衣上装饰有缎带蝴蝶结,衬裙华美,罩裙上会装饰褶皱飞边,蕾丝、缎带、蝴蝶结和鲜花等。洛可可艺术强调曲线和繁缛,流动和华丽,注重表面的装饰性,色彩柔和淡雅,带有明显的女性审美趋向特征。在引导学生选题时,可以布置学生查找洛可可风格的相关资料,包括洛可可艺术的相关服装图片、影视资料或当代设计师的洛可可艺术的会等。洛可可艺术的相关服装图片可以在网络、书籍上进行查阅,影视资料中《绝代艳后》里有大量的洛可可风格服饰,当代服装设计师如我国的著名设计师郭培经常设计具有洛可可风格的服装。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同时,也对洛可可艺术进行了欣赏、了解洛可可风格服装的特点。在学生了解洛可可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当代流行趋势,运用现代的面料和工艺手段对现代洛可可风格服装进行分析。

2绘制洛可可风格服装效果图

现代洛可可元素多在礼服设计中使用,为准确表达设计意图,此风格服装效果图可采用更为夸张的手法进行绘制。如一般的服装效果图会采用8-9个头身的比例,洛可可风格为更好的表达女性曲线和繁缛的特点,可把比例夸张为10-12个头身的比例,服装的轮廓造型、衣服的褶皱和蕾丝、蝴蝶结、缎带等要细节刻画。一些设计的新意和要点,可在人的动态上加以强调,或在绘画上作些夸张处理。

3结构分析并进行打样试制

在确定好服装效果图的基础上,对结构进行分析。一般洛可可风格服装多使用裙撑、紧身胸衣,且现代的洛可可风格服装强调健康、时尚,在造型上以A型、X型为主。固在服装结构设计中多采用立体裁剪方式进行。在造型上多做立体褶饰,对服装的面料进行缝缀再造,增加服装在视觉上的浮雕感、立体感。裙撑很重要,而且裙撑的方式有很种,如呈“吊钟形”从腰至下摆逐渐扩大的、左右宽前后扁的,或是轮胎形裙撑,在试制阶段可先利用胚布和钢丝制作缩小比例版的裙撑,或利用树脂衬将布变得硬挺以便利于造型,或使用多层纱使得裙摆扩大。在制作好裙撑后,再做外部的罩裙及细节装饰处理。一般毕业设计为一个系列至少三套服装,因此在裙撑的造型及细节的处理上各套之间应存在差异。

4裁剪、缝制并进行细节调整

在试制的基础上,将样片拓展下来,形成所需要的样板,接着进入裁剪环节。裁剪是服装制作的关键工序,裁剪质量的好坏影响后期的整个缝制效果。面料大量使用斜裁技术,因此提醒学生要注意排料、布的丝绺,同时要注意放松量。面料的选择上可以富丽华贵的绸缎为主,同时其他梭针织面料,硬度不同的网纱、皮毛等昂贵面料也可使用。面料的色彩上以粉红、嫩黄、草绿等明度高、纯度低的粉嫩色系,若是婚纱礼服,面料的颜色则以白色为主。面料的图案可选择以自然花卉为表现对象的,缝制不是单纯的衣片缝合,在缝制前要先对缝制工序进行分析,对不同的衣料性能和服装式样,采用不同的缝制工艺。最后进行细节的装饰。因洛可可风格服装多蕾丝、缎带、蝴蝶结等装饰,这些装饰可在完成服装整体造型后进行。细节装饰的时候要注意与服装面料自身的图案要协调,并结合服装形式美法则进行布局。切不可将所有细节全部用上,每套服装应各有侧重点。

5表演、评比阶段

此阶段是最后一个阶段。通过动态走秀将学生辛苦制作的服装展示出来。因洛可可风格服装多为婚纱或礼服类,因此在音乐的选择上可选择旋律缓、节奏慢一类的音乐。在发型上多为盘发,鞋子为高跟鞋。模特在走秀的同时可结合服装造型设计一些妩媚的姿势。这是一次全方位的检阅,既体现了学生自身的价值,又激发了低年级同学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服装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结语

如今洛可可风格已经成为一种经典,且对现代礼服设计有很深的影响。因此风格趋向于富丽、精致、优雅,具有很强浪漫化的装饰性,因此毕业设计中使用洛可可风格会使整个毕业作品展示视觉效果更好。在毕业设计中使用洛可可风格,学生不仅要了解洛可可风格的服装特点,同时要结合当代的服装流行趋势,进一步巩固加深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并且将欧洲的服装风格转化为自己的设计理念,体会优雅女性的着装风格和高贵品味。

作者:欧阳晓龙 单位: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江苏工院服装设计毕业作品展

日前,江苏工栏职业技术学院2015届服装类毕业生作品动态展在该校举行。与其他设计类学生作品展不同的是,本次作品展凸显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紧贴市场需求,学生毕业作品与商品无缝对接的特江苏工院以“实用和市场”为服装类毕业设计的主题,近700件服装产品不再是创意性服装设计,而是实用性服装设计;不再是摆在橱窗里的艺术品和T台上的展示品,而是融合了的时尚元素和流行趋势的产品,是在大街小巷里可穿可买的商品。

在此前的静态展中,所有作品接受了来自企业专业设计团队、企业营销代表和高校服装设计专家、普通消费者的综合打分,选出了最受市场认可、最适合企业目标消费群体的30个系列作品在动态展中对外,这些作品也将作为雅格希国际(香港)股份有限公司2015春夏秋季的新品研发和批量生产的模本。

本次毕业设计展是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政企校合作新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即“政府牵头,企业出题,老师指导,学生答卷”。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学生将毕业设计与产品研发合二为一,按照企业提供的设计研发要求,立足于服务大众与追求个性的融合,为服装企业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最终以毕业作品展、企业产品会的形式呈现设计作品。

据悉,该学院服装类专业在教学中采用“前店、中校、后厂”的培养模式,按照学生通用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要求,为师生提供一个兼具设计、打板、成衣、营销于一身的全程平台。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从服装设计专业浅析艺术类高校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改进

【摘要】艺术类大学生是一个特色鲜明的群体,不同于普通高校,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情感丰富,思想活跃,专业技能突出。这类群体重形象而忽略抽象,有感性而缺乏理性,擅长创意而逻辑薄弱,反映在毕业论文阶段则是重视毕业设计而忽视毕业论文。作为高等院校专业教学重要环节的毕业论文撰写,始终是艺术类院校教学的薄弱环节。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上,如何既有针对性又保留艺术类院校教育的鲜明特色,本文尝试从服装设计专业分析入手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艺术类论文教学 艺术类论文指导 艺术类论文撰写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作为高等院校专业教学重要环节的毕业论文撰写,始终是艺术类院校教学的薄弱环节。主要反映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类高校毕业论文现存的问题

1.论文偏记事型,缺乏理论深度。艺术类毕业论文缺乏理论上的深度是艺术类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阶段存在的较为普遍和问题。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学生的论文是基于服装设计和制作基础上的进一步创作,所以论文很容易成为服装设计和制作过程的说明文,平铺直叙,缺乏对一个问题的观察、思考和挖掘,很难达到论文在理论深度上的要求。

2.论文选题盲目,缺乏论见。艺术类毕业论文选题经常出现或未经深思熟虑与论文内容不符的情况,或者题目趋同没有鲜明论点的情况。以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为例,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服饰接近尾声的阶段才开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常常受自身服装制成品的限制,加之时间局促,于是匆匆命题,草草了事,凑字数交差的现象常有发生。

3.论文文理薄弱,缺乏规范性。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薄弱的情况。尤其反映在论文上,语言不通顺、上下文不连贯、书面文字口语化,甚至于“的、地、得”不分,标点符号使用也不规范等。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学生经常在论文中出现第一人称“我”,在服装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多出现“我的困难”,“我的解决办法”、“我的指导老师”等口语化用词。

4.论文准备匆忙,缺乏重视度。大学本科的最后一年是学生最为忙乱和疲于应对的一年。以服装专业的学生为例,一方面是工作量巨大的毕业作品设计与制作的压力,一方面也面临着就业求职的压力,还有考研究生、考公务员等众多门类考试的压力,使得毕业生将完成论文作为众多任务之一,并在优先权重的排名靠后,从而没有预留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和酝酿,这也是毕业论文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5.教师“专业”限制。论文的选题分为教师指定命题和学生自由选题两种。目前毕业生的论文撰写大多可以自由选题,根据自己的兴趣从实践出发选择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一篇论文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通常需要覆盖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应用。而指导教师往往在某一方面有所造诣,而非全才,教师“专业”的限制,也是论文水平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比如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论文的方向如果是色彩、纹理、或艺术流派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服装营销方向的导师就很难在论文的深度挖掘上给出建议。

二、艺术类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进的若干策略

1.论文选题早做准备,融入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一方面,引导学生提早进入论文选题的思考。一些论文选题的思考,甚至可以提早到大二、大三的专业课上,结合专业课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以服装专业的学生为例,服装面料课的专业老师可以引导对面料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创意面料、面料创新等方向的思考;服装史的专业老师可以引导对史学感兴趣的学生进行中外服装史的比较、及其对于现代服装设计的投射和影响方面的探讨。

2.论文导师早做介入、严格把控。另一方面,整个论文的创作过程导师早做介入、严格把控。对于论文撰写:既要避免学生在毕业设计快要接近尾声时才开始思考论文的写作,也要避免边设计边写论文,将毕业论文简单等同于毕业设计说明;对于论文选题:既要避免选题过大难以完成,也要规避选题过窄无法展开,同时注意选题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研究价值并重,实现论文对相关基础理论、生产工艺、或者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价值。

3.开设论文辅导系列专题讲座

论文辅导系列讲座包括论文文献资料讲座和论文写作专题讲座:(1)论文文献资料讲座。建议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文献资料相关的讲座,包括文献资料研读和参考文献整理。经过大学一至三年级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完成了相关知识的积累,逐渐形成一定的研究兴趣或研究方向,文献资料相关的讲座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文献资料的查找、研读、分类、整理,并形成论文所需的参考文献。以服装专业为例,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会阅读大量的杂志和浏览相当数量的国外图片网站,从而寻找创作灵感。这一过程学生往往没有意识进行记录,或者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记录。而这个探寻、比较、筛选的过程,恰恰是服装设计专业论文的重要部分,反映论文撰写的准备程度。相关的资料整理讲座可以对这一部分工作进行应道。

(2)论文写作专题讲座。论文写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范性。规范不仅指包含“内容摘要”、“关键词”、“目录”、“参考文献”等格式上的要求,也包括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论文写作相关的专题讲座建议分两次设置,一次在大学二年级,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前。重点介绍论文研究的常规思路,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另一次放在大学四年级第二学期,进入毕业论文撰写前。重点介绍论文格式上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规范性意识。

4.加强论文写作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最后,建立适应艺术专业的论文进度管理和论文质量保证机制。论文进度管理包括明确开题、框架搭建、初稿、终稿等重要时间节点。论文质量保证机制包括:制定论文规范性管理、论文选题、内容审核复查机制等。

艺术类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综合艺术特长的综合素质型人才。毕业论文是验收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体系着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对于艺术类院校的毕业生而言,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同样重要。优秀的毕业论文,是基于毕业设计的摸索和尝试,综合运用大学所需的知识,提出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思路。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高职教育服装设计专业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的构建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实施的传统毕业设计模式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因此,文章探讨了如何对毕业模式进行科学构建,充分利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强化综合训练,突出毕业设计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 服装设计专业 毕业设计

[作者简介]张富云(1974- ),女,河南开封人,开封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服装艺术设计、服装教育。(河南 开封 47500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118-02

毕业设计是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进行实践活动,同时毕业设计环节也为学生顺利踏入社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服装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因此,对毕业设计模式进行科学构建,充分利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强化综合训练,搭建一个便于学生发挥艺术才能、企业找到所需栋梁的平台势在必行。

一、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的必要性

(一)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环节相冲突,使毕业设计时间明显缩水

高职服装专业是三年制,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安排,毕业设计环节在第五学期开始,第六学期结束。看似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非常充足,但是从第五学期开始,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同时还面临着另一个重要的实训环节――毕业实习。大多数学生为了毕业后顺利就业,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毕业实习上,毕业实习的工作内容成了重心,毕业设计只能利用工作之余见缝插针地进行。由此,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应付现象,作品质量低劣,无法达到检验专业学习水平的标准。

(二)传统的毕业设计选题单一,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设计专长

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中毕业设计主题由专业统一制定,每一年的设计主题重复率较高,缺乏创新性、时代性和真实性。无法进一步把握学生实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桎梏了学生的设计专长,出现了毕业设计作品千人一面的现象。

(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多是学院派,缺乏企业实战经验,指导方法局限

目前承担毕业设计指导的教师全部来自于专业教师。一方面,由于教师之间存在教学经验、治学态度、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指导教师能力不足,难以胜任设计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即使老师们都非常负责,也因长期从事课堂教学与实际服装市场设计相脱节,反映在指导学生时存在设计理念的滞后、使用设计素材的单一、设计工艺的局限等突出问题。

(四)毕业设计作品的形式过分追求艺术展示与舞台效果,不能与市场的需求相接轨,缺少商业价值

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下产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大多属于前卫设计,宽大的廓型、烦琐的堆砌,学生们似乎走进了一个炫耀与卖弄的怪圈,简单追求视觉的刺激而忽视了服装原有的内涵。归根结底,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与市场实用价值的背道而驰。学生们只求通过夸张的艺术造型、炫目的舞台效果来征服大家的眼球,殊不知这样既轻视了服装商业价值的检验,又违背了毕业设计的初衷,因此这种局面的扭转刻不容缓。

二、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的原则

高职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为重点,全力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多样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开放、新型的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必须遵循多样性与灵活性的原则。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指导教师的配备、方案的制订、作品的形式、实施的场所、动态监管体系等一系列涉及毕业设计相关的内容进行改革,体现多样与灵活。变专业统一指定设计主题为学生自主设计与学校安排相结合,变单纯完成毕业设计为完成设计作品与学生就业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应对服装领域中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既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职业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岗位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是高职高专教育的中心任务。对于动手能力极强的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各项环节包括毕业设计模式都应围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进行设计与实施。

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模式更注重指导学生对于服装设计作品的领域、设计题目、形式的选择。通过对职业环境的模拟或让学生直接参与源于生产实际的真实题目,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环节树立明确的职业意识,熟练掌握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形成端正的职业态度,树立服装商品价值,从而达到快速提高综合职业能力,适应企业需要的培养目的。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毕业设计环节举足轻重,所以在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中,带有创新性的毕业设计课题必不可少。创新性表现在学生进行作品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创新思想、创新造型、创新材质、创新工艺等方面,许多学生通过创新的设计展现出熠熠生辉的设计才华,成为他们以后踏上设计师之旅的起点。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 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合作的毕业设计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指导教师对于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帮助学生将创新进行总结和提升, 形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作品。

(三)团队性与双赢性相结合的原则

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中提倡参与设计环节的两个主体: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与毕业生可以形成一个团队,通过团队成员间的通力合作,圆满完成设计环节,达到双赢。这也是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区别于传统毕业设计模式最突出的一点。

作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团队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老教师与新教师组合、设计教师与工艺教师组合、校内教师与兼职教师组合、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合。老教师与新教师的组合可以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起到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使新教师积累工作经验,同时新教师在专业中所展示出来的新设计思想与对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也值得老教师进行借鉴。设计教师与工艺教师组合、校内教师与兼职教师组合充分体现了在专业领域中的优势互补。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合,在解决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同时,也解决了指导教师缺少和指导教师时间精力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专业教师在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的过程中,接触并学习到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成果,提升了业务水平。

学生的团队组合可以采用自由结合的形式,允许2~3名学生组成一个设计团队,根据专业特长承担不同的设计任务。团队毕业设计题目应具有综合性特点,能分解为不同的工作内容,保证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既要有独立完成的部分,又要通力合作。这样不仅充分发挥每个学生专长,又体现团队合作的丰硕成果,还为学生进入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艺术性与商品性相结合的原则

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要积极引导毕业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毕业设计过程充分认识到服装设计工作的内涵,加强对人性的理解,提高对服饰文化的分析和驾驭能力,剥掉设计作品中不切实际的光环,通过对市场的调研与沟通,将设计作品中艺术性与商品性完好地结合在一起,设计出真正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时代审美的艺术作品。所以,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们不能闭门造车,只盯在设计作品的形式美上,要让他们走向市场、收集设计资料与流行趋势,或以某个服装品牌新产品开发为切入点,了解产品的风格属性、消费对象的特点,通过在原有产品上增加或扩展新元素、新方法来展示自己的风格与想法,完成作品的设计和制作。

三、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的构建途径

(一)对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全面改革

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遵循的程序是: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设计指导书―学生选题―制订毕业设计方案―学生完成。该模式在实施时存在两大弊端:一方面,毕业设计的选题是由指导教师单方面限定,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社会的需求,所以学生在选题时只能遵照固有的范围,或盲目选题、或只选容易做的课题,这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另一方面,在传统模式下,毕业设计题目一旦确定,每一个环节的设计过程,学生都要在指导教师的思维框架下进行,这种状态下,不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受到抑制,而且不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要对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观念、内容和形式等各方面的创新和改革。

1.毕业设计选题的改革。打破毕业设计选题由专业统一制定的模式,采用以下两种途径对设计选题进行改革:(1)实战型毕业设计选题。根据学生的毕业实行岗位,倡导他们积极地采用实际工作中的服装产品设计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或者采用来自服装品牌的服装产品开发项目、以“真题假做”的形式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2)自拟型毕业设计选题。启发并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自己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写出设计方案,经审批后,进入毕业设计实质的研究开发阶段。

2.毕业设计指导方式的改革。这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1)双向选择形式。改变过去指定教师辅导指定学生的模式为教师、学生双向选择。学生根据对老师的研究领域的了解,结合自己的设计选题选择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设计方案选择学生。双向选择有利于师生之间更好地沟通与契合,提高设计工作效率。(2)导师小组指导。改变以往“单一导师制”为“双导师制”,即由不同专业方向教师或校企双方组成导师双人组,参照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各自特点,因材施教,施以不同的指导。(3)采用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指导手段。除了利用传统的课堂辅导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校园局域网、QQ、E-mail等方式增加辅导的时间与内容,更加便捷地接受学生的咨询或接收学生传过来的设计图,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回复,事半功倍。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型毕业设计模式

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将企业生产中真实的设计项目作为毕业设计内容,充分利用企业中的资源开展毕业设计,既培养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又达到服务企业的目的。此模式在操作过程中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准确选择合作企业。可以选择校外实训基地或校企合作单位作为合作对象。企业最好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较大影响力,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精良,能够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必要的设备、场地资料等条件,并具有积极主动的合作意向。

2.明确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的题目应结合企业的生产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加以安排,由企业根据服装产品设计、生产流程提出毕业设计的具体要求,可以由几名学生共同完成一个设计项目,也可以让单个学生参与到某个部门承担部分工作内容。无论何种形式,都以挖掘学生的潜力,与今后的就业衔接为目标。

3.企业人员全程参与,形成校企合作设计指导运行机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为保障与企业的生产要求不脱节,合作单位要选派综合业务素质好的人员,联合校内专业教师,共同承担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为保证毕业设计高质量地完成,及时解决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困难,学校和企业应成立专门协调小组,形成规范的运行机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毕业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者改进指导方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合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型毕业设计模式

近几年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不仅促进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也全面提高了高职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拓宽了知识面,并加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职业素质。因此,把每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作为毕业设计也不失是一个好的选择。例如,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分为两个,“服装设计”和“服装制版与工艺”赛项,每一个赛项都呈现出实践性、规范性、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等特点,具备非常全面的考核项目、技术要求、评分办法等系列内容。学校可以结合每个学生的专业特长,以分组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大赛型毕业设计。

学生们通过大赛项目的历练,不但完成了毕业设计环节,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能力也得到提高。部分优秀作品还可以参加竞赛,获得奖项的学生,为即将面临的就业增添了竞争实力,同时也为学校挣得荣誉,提升专业社会知名度。

四、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的保障体系

为了保障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的顺利实施,必须对毕业设计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建立严密的保障体系,秉承“精心筹划、跟踪指导、全面监控、科学评价”的原则,全面提升毕业设计作品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三点:(1)成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形成完善的组织结构,为毕业设计各环节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2)制定各项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如审题制度、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工作规范、毕业设计作品进展报告手册、毕业设计报告册标准、毕业设计总结规范等内容,切实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监督管理。(3)建立科学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形成学校、企业、行业、社会四方立体评价结构,制定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严把作品质量关。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浅谈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演商业化设想

【摘 要】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展演,可以通过商业化思路,成为联系学校、企业、学生的桥梁。文章讨论了实施商业化展演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加强服装专业的校企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毕业设计 服装表演 商业化 作品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毕业设计是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每个开设有服装设计专业的学校每年均要举办毕业生设计作品展,采用“服装表演”这一动态展出的形式,是最为直观的选择。然而在时间、作品、经费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展演的质量难以保障。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展演商业化,就是在毕业设计展演时引进企业参与,将学生实践、作品展示、企业招聘、学生面试、学校宣传、企业产品宣传融为一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将很好地解决了毕业设计作品展演的质量问题。

调整制作时间提高作品质量

1.调整时间安排

高职学生,第五学期中后期的任务是面试与招聘,若在此时安排毕业设计与展演,正好与之冲突。于是,我们提出了将毕业设计任务提前的思路。根据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后一年一般只安排一些专业拓展性的课程和岗位实践课程,所以经过四个学期的专业学习,大部分专业知识已经有所涉及,这也为毕业设计提前至第四学期提供了有力的专业知识支持。

同时,第四学期学生要进行岗位实习,因此可以将毕业设计与之结合,由指导老师先行布置设计任务,学生在完成岗位实习的同时,了解企业与市场,利用业余时间完成设计主题的选择、作品的构思及设计工作,接下来的暑期也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面料考察及服装制作的时间,到了第五学期,就只剩下对成衣进行整理、再造、配饰处理及完成设计说明书了。第五学期中期,在企业招聘之前已完成了所有作品的制作工作和展演的准备工作,给学生就业预留了大量的时间。

经过调整后,毕业设计贯穿整年,无形中增加了毕业设计前期的考查时间,为其作品的市场性、实用性、艺术性提供了有力的时间支持,同时在专业学习时,学生也有的目标、带着任务去学,目的性更强,学习主动性更高。

2.提高作品质量

要实现展演的商业化,就必须有优秀的作品作支撑。要提高作品质量,首先要解决理念问题,也就是让学生对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重视起来。

怎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呢?我们可以利用毕业设计作品展演的商业化,将就业、作品创作合为一体,使展演与企业招聘相结合,让企业直接在展演过程中选择学生,学生作品与企业直接见面,增强了学生对作品的重视程度。学生会为了能成为展演活动的亮点,会主动结合企业、市场需求及流行资讯进行毕业设计选题、设计及制作,努力提高作品质量,以争取企业关注。

调动企业参与实现展演的商业化

1.调动企业参与

时间调整后,展演安排在了第五学期中期,此时正是企业招聘时机。为了能真实地考查学生,对学生的学业有一感性的认识,用人企业会乐意出席展演活动,以发现他们所需的人才。

对于一些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其寻求企业资助。因此,展演对这些企业来说,可以说是产品的首次会,企业会为此出席展演活动,以了解消费者的反映。

对于品牌服装企业来说,会认识到参加展演的除了企业的同行外,更多的是观众,如何利用展演作为品牌宣传的平台,吸引这些人的眼球,为其拓展潜在消费者,对他们来说也是有不小的诱惑力的。因此,如果实施商业化展演,是不愁没有企业参与的。

2.实现展演商业化

毕业设计展演之所以受人关注,就是因为有学生、作品及未来的利益这几点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尽力去开发这几项中的商业点。

作为学校,要开发的就是企业对学校教育的关注,从而吸引他们多开发校企合作项目。而吸引他们有兴趣投资的最直接的原因正是我们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展演活动引进企业,用学生的实力去说服他们,对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多项投资。

作品实现商业化是最直接的。除了上面我们谈到让学生在设计阶段就可以申请进行企业资助之外,还可以在展演时,对作品进行拍卖,以求得作品今后的开发权。

未来利益的开发,是企业与商家最为看重的。企业欲想长期发展,就要形成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以及一大批适应企业发展的技术骨干。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冠名、展演过程中产品、展演现场的氛围营造、展演礼品发放等细节设计,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展演活动对品牌的宣传力度,从而吸引企业与商家投资展演,使展演真正成为学校及企业的宣传平台。

为了更好地实施商业化展演,最好安排在室内(剧场或大型展馆)举行。因为这些地方演出与观赏条件较好,灯光、背景等容易掌控。还可以邀请媒体出席,扩大展演的影响,这样就更能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并扩大学校的影响。

结 论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演商业化的实践将会成为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一大亮点。好的商业化毕业设计作品展演,能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利益的最大化,是一件值得认真研究、好好去做的事。

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对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组织模式的探讨

摘 要: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最后环节,是对学生所具备的专长与技能的全面展现。毕业设计课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合理安排组织教学至关重要:首先要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并重视毕业设计过程的组织与管理;采用主题教学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综合学力;将毕业设计与企业和市场结合,与服装设计大赛接轨,能够提高毕业设计的实用价值和作品质量;最后举办毕业设计展,以检验、展示和交流成果,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

关键词: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组织模式

作者简介:吴永红(1968-),女,江西吉安人,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和工程。

高校毕业设计是毕业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针对某课题,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的设计活动。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最后环节,是对学生所具备的专长与技能的全面展现,是学生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对学生整个专业学习的总结和检验及对专业教学效果的的综合评估。本文拟探讨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组织模式,以优化教学组织过程,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创作出新颖、时尚、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好作品。

一、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培养目标是在展开教育活动之前,在教育管理者的观念中存在的教育结果,是对教育结果的一种设想[1]。从大设计的专业范畴来说,高校的毕业设计着重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勇于探索、创新及实践的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独立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思想和基本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具体说来,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服装艺术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完成服装产品的系统设计。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调研服装市场,完成系列服装设计、制作等,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题服装的设计能力、组织管理和沟通能力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毕业设计当中,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2]

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投身实践、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与设计制作能力的机会。因此,其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不同于专业课教学,一般采用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表现得更为突出。教师除了必要的指导和跟进检查讲评之外,应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3]

二、重视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

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是保障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环节的关键。首先,要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建立毕业设计的指导规范。服装设计专业教研室根据毕业设计选题的要求组织教师讨论并制定毕业设计指导书,对毕业设计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具体内容及其规范要求、时间安排、作品数量、作品的质量要求等做出周密的部署。

其次,要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实践证明,毕业设计时间的合理安排与否直接影响毕业设计作品的效果。一般毕业设计主要集中在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而言,他们除了要完成一个系列(5套)的服装设计及制作外,还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毕业作品的展示,任务非常繁重。在这个学期,他们还要参加各类就业应聘会,很多学生因为忙不过来而匆匆完成毕业设计,根本没时间去精心修饰作品。因此,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必须提前安排,要将印有毕业设计各项任务、具体进程的《毕业设计指导书》在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末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春节长假这段时间考虑毕业设计选题,开展社会实践、市场调研等前期工作,为第二学期开学后毕业设计的正式启动做好铺垫。[4]

再次,需制定相应的方法措施,来实施毕业设计中间各环节的检查工作。服装毕业设计主要包含选题(大主题下可设小主题)、前期社会实践与市场调研、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方案构思和筛选、定稿、制作、撰写和整理毕业设计文档、作品展示这些过程,具体环节可分为以下四个:

(一)构思方案:学生根据选定的主题,结合市场调研情况,对支撑主题的素材资料加以分析和整理,制订设计方案,确定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方向。

(二)定稿:学生根据拟定的方案,画出几个系列服装的草图,并说明创作思路和意图,指导教师给予有价值的建议,根据效果、面料的可选性、加工等因素选定一个系列作为最终方案。

(三)绘制效果图和结构图:将选定的一个系列服装画出效果图,注明设计构思,并绘出结构图,在教师指导下作必要的修改完善。

(四)裁剪与制作:制作一个系列5套服装。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要按照设计方案,实现并完善设计构思,准确表达设计意图,配上服饰品,以形成完整的服装系列。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是检验学生将构思转换成服装成品能力的关键。

根据以上环节,服装设计专业教研室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和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同时进行检验,一方面对学生的过程成绩进行评定,作为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对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与责任心也进行如实考核,作为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依据。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市场调研、设计方案、成衣制作和作品展示等环节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把握选题的难度和深度,以及解决学生在服装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5]

三、采用主题教学法

在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主题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主题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了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主题教学法为发达国家实用艺术类学科的设计教学所普遍使用,它以培养综合学力为目的,以研究实际问题为课程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掌握。

主题教学法的实施就是选取某一切入点(即主题),导引思维向更加广泛、更深层面拓展,此间可借助合适的媒介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使学生以探索、实验的态度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最终形成能够体现主题、有个性、有原创并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例如,以“建筑”为主题的毕业设计,教师讲解以“建筑”为主题如何进行服装设计的立意、思考和创作,要求学生必须把新的理念和思想体现在服装的款式上。教师在导入主题时,可以从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方面启发学生全方位感触建筑的有形和无形,指导学生从颜色、面料、廓形等方面去考虑建筑元素的表达效果,并要求结合当下的流行趋势;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信息,进而形成全新款式。主题教学法要求学生颠覆固有的思维框框,一切从“零”开始,通过观看各种建筑图片,或者是带有经典建筑的影片,体会各种建筑的外形构造和气质神韵,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概念:有古典的有现代的,有中式的有西式的,有复杂的有简练的,有精致细腻的有粗放豪迈的,不一而足,旨在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激情,产生活跃的思维态势,结合服装要素,创作出富有特质的作品。[6]

主题教学法教授的是一种具有原创性和实证精神的设计方法,它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传统格局,寻求的是一种思维方法,使学生养成发展的、思辨的创新思维习惯和能力,非常符合设计教学的规律。主题教学法的选题思路很重要,服装设计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服装能迅速准确地传递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因此,在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我们应紧密联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动向来拟定选题,结合社会热点来做设计,以顺应时尚潮流。

四、与企业和市场结合

为了让学校教育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必须根据行业与市场的需求来确定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受高校的学术氛围影响,学生喜爱设计概念性的、造型夸张的“奇装异服”,为此,可以把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分为创意服装设计和实用服装设计两大方向,引导部分学生朝与企业、市场接轨的实用服装设计方向发展。创意服装设计方向比较注重展现学生的创作才华,注重个性,但是创意服装设计不能脱离人体和服装本身,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装。对实用服装设计方向的学生,指导教师可通过一些知名服装品牌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确“设计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对于实用服装设计,学生必须充分意识到所谓“实用”不等于不要艺术性和创意,它同样讲究精彩的构思与创新,只不过更加强调与人们的生活需求相契合,要求服装设计与企业、市场接轨,能够占据市场份额是其终极目标。

许多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主动到自己心仪的企业完成毕业设计,他们带着毕业设计任务进入企业,在此期间,学生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发挥自己的设计才能。经过较长的毕业实习,企业对学生的了解比较深入、具体,为选聘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企业而言,采取这种方式选聘人才,相比用考试招聘的方法成功率要高得多。[7]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还可把服装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或者需要解决的难题作为内容,学生根据服装企业的产品定位设计新产品,企业出资、出设备,并派技术人员指导,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既有经济收入,又可以尽快了解企业运作,适应企业要求。学生在与企业磨合的过程中,还能改变其设计产品一味追求个性而不顾及生产与市场的弊端,提高作品的采用率。同时企业也得到新思想、新设计或者解决难题,一举多得。[8]

五、与服装设计大赛接轨

与服装设计大赛接轨是对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服装设计大赛也分创意类设计和实用类设计,符合以上对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分类。通过服装设计大赛,师生能分享参赛学校的服装教学成果、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作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尝试将毕业设计教学与国内或国际性的服装设计大赛接轨,将毕业设计的主题选定为某个或某些大赛的主题,运用主题教学法,教师通过解析大赛主题,启发引导学生构思、表现、完成服装作品。将毕业设计与参加比赛结合起来,可激发学生的毕业设计热情,提高毕业设计作品的效果和质量。如果学生能在服装设计大赛中获奖,其获奖的作品不仅可成为学生择业时含金量较高的自荐资料,而且对扩大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都将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同时也能激励后来的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设计大赛中,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将毕业设计与服装设计大赛接轨,学生不但可以高标准、严要求地进行毕业设计,而且还能够把凝聚着心血与智慧的作品送上更有影响力的舞台,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即使在大赛上没能获奖,学生也能够从中积累一些经验,为今后更好的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要结合毕业设计教学计划精心筛选大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指导,达到综合考察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

六、举办毕业设计交流展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最后环节就是对毕业设计成果的展示与交流,这既是学生们几年专业学习的成果汇报,也是展示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可以通过动态和静态两种形式来表现效果,分别体现舞台大效果和近距离逼真效果,各有千秋,相互补充。通过举办毕业设计交流展活动,可以使毕业设计成果检验更为直观,学生通过展览交流设计经验,可以获得一种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学校方面也可以借此总结教学经验,研究并改进教学组织模式,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相互的比较中找出差距,从模特的动态展示中发现服装的美和缺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毕业设计成果不仅面向学校展示,还可走出校园到社会的舞台去亮相,甚至可专门邀请本地区的服装企业和媒体现场观摩,这给学生提供了向社会、向企业直接展示专业能力的机会,也宣传了学校的专业教学成果,一旦企业欣赏某些学生的作品有可能直接吸纳到企业工作,促进了学生就业。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使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使他们充分发挥创新性思维,独立实现系列服装从构思到成衣的完整过程,充分运用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几年学习成果的大总结,也是对未来工作的一个铺垫。因此,高校不断研究和改进毕业设计组织模式,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顺应服装人才培养规律和方向,结合社会与市场的需求,组织并管理好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以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这是需要高校服装专业的师生共同努力的地方。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

摘要:随着高职类学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就业竞争趋势,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心理特征表现有自卑沮丧、盲目浮躁、矛盾失落理、从众与相互攀比、逃避与依赖等,它们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身心健康和职业的选择与发展,为了树立正确就业观和良好的就业心态,本文以历届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择业实例说明了以上心理对择业的不利影响以及分析了该心理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高职 服装设计专业 毕业生 就业 心理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就业竞争的激烈,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不是名牌大学、自身的学习能力不高、就业形势空前严峻、与同学、恋人、家人的人际关系相处不够融洽……等等一系列的社会现实问题.高职毕业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就业发展,面对即将到来的就业与择业,许多学生从心理上甚至感到恐慌,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将来能否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信心不足;此外高校扩招,使本无优势可言的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道路上更是困难重重,倍感个人前途渺茫,信心丧失。为了正确引导我效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本文对我院历届服装设计毕业生跟踪调查后进行了总结,得出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沮丧的就业心理

高职服装专业类毕业生就业的自卑沮丧心理首先表现在对自己的学历和学校的牌子上,相对于普通的大学毕业生,高职类院校的毕业生自卑感更强。他们觉得自己上的不是“正规”的大学,感觉自己总是低人一等。再加上招聘会企业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追求,更加加重了高职类学生的自卑感。

其次表现在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上,有些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当问及对其对专业能力如何时,大都说“好像什么都学了,好像又什么都不会”,以至于他们对自己未来能否找到满意的工作信心不足。

这种自卑灰心的择业心理除了有个人性格因素之外,与社会环境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目前主要行业、部门的职业准入制度尚未形成,企业用人缺乏职业资格标准和对劳动者不同学历实行不同报酬的基本规定,致使一些企业用工无标准。用人单位为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大量雇佣廉价劳动力,使大量的非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相关行业,造成大量的高职人才不能按培养目标就业,并受到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的压力,因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更容易产生自卑灰心的心理。

2、盲目浮躁的就业心理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 高职毕业生面对求职择业过程中千头万绪的事情, 心情浮躁不安,是升本科还是就业, 是暂时找个单位上班以后再调整还是找不到合适单位就不就业, 是选择专业对口单位还是挑选单位的地理位置等等问题使他们难以应付。这类毕业生没有主见, 盲目从众, 心态浮躁, 最终耽误升学或就业的最佳时机。

盲目浮躁的情绪使得学生就业时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他们过分强调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过分注重经济利益,不原意从基层做起。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用人单位实际情况的了解,对岗位没有明确的定位,不了解自己的优劣势,在择业过程中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招聘会上一窝蜂地投放简历,忽略了个人条件和可能性,当遭到用人单位拒绝时心灰意冷,而当有单位有意向录用时又彷徨不定,给求职带来困难;这些毕业生往往陷入一种自设的困境,很容易脱离现实,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3、矛盾失落的就业心理

服装专业是艺术类专业,因此,服装专业的学生像大多数艺术类学生一样,与其他学生相比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学习过程中的高投入。这种高投入一般而言势必希望有一个高的回收。但鉴于整个社会的用人成本的大环境的影响,这种希望往往是很难实现的。于是可以想见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失落的心情。

此外,高职服装专业学生大都怀着一个设计师的梦想,他们希望能够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希望社会给予他实现这种价值的空间和杠杆,然而社会现实中服装行业职业结构使得多数毕业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因而当他们看不见理想、看不见未来,特别是当公平、完善的就业机制还没有形成,社会上还存在就业阴暗面的时候,更容易在毕业生此时脆弱、敏感的心里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必定会对毕业生的个体心理产生强烈的冲击,这个时候毕业生们容易变得消极懈怠,否定现实,否定自身,否定竞争。

4、从众与相互攀比的就业心理

服装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企业的规模一般不大,甚至有些设计公司还很小,在这种境况下,规模小工作环境不够体面的企业就成为了毕业生择业时放弃的对象,即使这些企业的效益很好,非常适合自身的发展,但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找到比别人更好的单位,至少不应该比别人差,也有部分毕业生,过于向往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的生活,择业理想化色彩浓厚,对大城市、大企业和收入高、福利好、地位高的企业情有独钟,一心只想往沿海发达城市跑,这种浓厚的虚荣心态,与大众化社会需求实际发生错位,往往导致“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局面。“这山望着那山高”,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别人的就业取向上。

5、逃避与依赖的就业心理

一部分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害怕承担社会责任, 不愿意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他们选择了逃避。许多学生把读本作为自己的一种选择,想先逃避几年再说,这种懈怠逃避心理不仅影响了毕业生的择业过程, 而且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危害。

另外一些毕业生虽然知道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但根本不予关心,每天生活在梦想之中,无论是家人的督促还是老师的帮助对于他们毫无作用,始终逃避将来必须面临就业或创业的现实。

还有部分学生是在“关爱”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们,外出找工作总喜欢父母、同学相伴,或一帮学友共同应聘同一单位,希望日后相互照应,自身缺乏独立自主性和计划性,对求职择业意识淡漠,表现出消极依赖的心态,就业主动性差,择业目标游离不定,虽然接受了三、四年大学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依赖家人通融社会关系,试图通过关系就业;依赖老师、学校送工作上门,总念着“车到山前必有路”;即便有就业岗位选择的机会,也要向千里之外的家长寻求决策帮助、对职业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这种心理往往会贻误择业时机。

以上的择业心理在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中普遍存在,他直接影响了择业行为,以及影响了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择业的态度。因此,学校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应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向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高职毕业生应根据就业市场的要求,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心理保持心理平衡,从容地面对就业。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对口单招服装设计专业课教学策略初探

摘 要: 对口单招服装设计专业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服装设计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本文针对对口单招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对口单招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对口单招 服装设计 教学策略

对口单招服装设计专业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服装设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专业人才。当前,在对口单招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对教学效果造成了不良影响,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对对口单招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对口单招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口单招服装设计专业在招生过程中,生源质量不尽如人意,出现了良莠不齐的情况。从总体上讲,该专业生源的素质都较低,导致教学过程中困难重重。

(二)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对口单招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较为陈旧,尤其是在设计、制图等方面,教材中采用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内容,对实用性考虑较少,对学生的帮助不大。服装行业瞬息万变,在款式、技术、设备、材料、工艺等方面的发展速度都非常快。虽然教材不能够跟上服装行业发展的脚步,但是应该尽可能地靠近与贴合。陈旧的教学内容在学生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并不能发挥作用。

(三)教学过程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对口单招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将重点集中在理论教学方面,不重视实践教学。很多学校的服装专业教师仅仅在理论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从实践方面给予学生更多指导与帮助。

(四)教学手段方面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往往拘泥于学校,在招考过程中并不能够与单招技能考核要求实现较好结合。对口单招服装设计专业同样存在局限性,大部分专业教学活动都在学校中完成,依旧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对教学效果有严重影响,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提高。

二、对口单招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实现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属于“填鸭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具有消极心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导致了学生不能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应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没有自主的思维活动,主要思维活动都是他人式的假思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思考的时间与能力,只是依照教师的思路进行简单模仿。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对口单招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需求,需要采用兴趣激发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激发,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感受学习中存在的各种乐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强化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提高综合素质。

(二)按照对口单招服装设计专业命题内容对教材进行改革。

原有的对口单招服装设计专业相关教材不能够将最重要、实用、有效的服装设计知识与技能传递给学生。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采用现有的教材,就会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力较弱。例如,2010年的试题为实现时尚女上衣的立体造型,领子、袖子是其主要的变化范围;2011年主要变化的范围为前片,这些试题中的变化无法利用平面图进行绘制,而且在教材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如果仅仅对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就没有能力应对这些试题,也没有能力做出试题中要求的款式。每年都要收集当季流行的款式图片,结合对口单招服装设计专业命题内容进行教材的编写。通过与流行款式的结合,指出命题中的重点、难点等,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要按照类别多专业课程进行划分,分别划分为几个技能训练单元,在每一个单元的学习完成之后,依据该单元的学习内容与目标进行作品制作考核,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教材改革,在促使学生习得理论知识的前提之下,对学生的技能进行重点培养。

(三)针对技能考核要求提升教师技能水平。

服装的技能考核过程,不仅是对学生技能的考核,也是对教师技能的考核。在技能考核的过程中,往往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比拼,一方面需要教师具有比较专业、全面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实践能力,此外包括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过程中的指导技巧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思想、基础等,依据实际情况对集训的内容与进度进行合理安全,在实训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水平。

面对当前全新的单招形式,服装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服装专业课程具有的特点,与当前的单招命题有机结合,通过一定的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服装设计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在高考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创新的结合

【摘 要】文章主要探讨我国现代服装设计的创新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借鉴国外大师的设计理念,突出本土文化特色,把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设计创意中去,是解决服装设计创新的关键。做到服装设计世界性和本土性、传统性和现代性的融合,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关键词】传统文化;服装设计;创新;整合

在现如今,服装产业竞争激烈,各国设计师都在追求服装设计中的本土传统文化,表现民族特色。但设计师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其追求的成败,尤其对中国设计师的来说,如何把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创新中去尤为重要。

谈到现代服装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当下是应从表面符号式的运用提升到文化内涵的表现。目前中国现代服装设计整体上还存在着没有把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服装设计中去。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本土化的服饰设计逐渐受到重视的过程中,国内市场上出现了不少传统风格的服装设计作品,但大多数服装设计师未能真正摆正传统与创新、模仿与突破的关系,导致作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在当前国际品牌涌入国内市场,国内缺乏与之抗衡的品牌。挖掘传统文化,创立品牌、参与竞争已是当务之急。当前,大量国外品牌已经抢占了国内市场,我们却缺少国际知名品牌与其竞争。在出口的服装中,我们缺乏原创产品与发达国家争高低,产品缺少高附加值。因此,要使我国服装业在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就必须开发独和创造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独特产品。

一、服装设计创新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是从古至今衍生下来的生活习惯,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从历史角度,传统文化是人们生活在历史里的沉淀物。传统文化与今天的创新文化就像一条河流,本质上是无法割舍的。服装设计作为一门实用艺术,同绘画、音乐等一样是文化艺术的一个领域,“是作为精神的存在,以一定的理念为指导原理的精神、价值创造的一种形式。”服装设计是对我们穿着的创作和革新,是一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服装设计也同样如此,它能够体现了当代文化的演进和发展。

如何结合继承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创新,是现今中国服装设计师面临的关键问题。首先要明确,继承传统是服装设计创新的前提。不了解传统文化,服装设计就是无源之水,创新就无从谈起。虽然我们已有20多年服装设计的经验,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为了创造名牌走向世界,仍需卧薪尝胆,脚踏实地学习传统文化,把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创新中。

二、整合中国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创新

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服装设计的现状、和它们之间关系的了解,我国服装设计创新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文化内涵

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服装设计的关系,就意味着必须创新,同时也要注意对理论的研究,在文化精神的层面上把握东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牢牢抓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防止符号化、表面化地组合。设计立意是设计师对文化理念把握之后形成的形象,只有通过思考和感受中国文化的精神理念,要求设计者提高知识修养和对文化历史的了解能力,消化对传统文化理解后化为一种自然的情感。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不是简单的民族风格,某些 “传统”的设计比较土气,没法与现代流行和国际风格结合,其实是因为他们的设计局限于民族风格,尤其是对民间艺术的表面印象。

中国传统文化是超越民族风格的,其积极方面是超越历史的。

(二)创新能力

设计创新表现为款式、面料、色彩、工艺、装饰等创意思路。作为服装设计,对于现在的中国设计师来说,款式结构与材料的创新应该引起特别的重视。经常看到设计师不乏异想天开的设计,却缺乏服装基本款型的概念,缺乏用服装设计的作品来说明设计理念的能力。在服装设计中,艺术语言不仅仅是纯粹的形式和色彩,而更多的是款式结构,不是笔与纸的关系,而是衣料和人体的关系。山本耀司曾在1991年推出了木板装,表现的是一种自然精神和生态意识,木板与日本的生活密切相关,日本地处湿寒带,在生活中使用木材特别多,木板装既走在全球生态主义的时尚主流中,又散发着浓郁的日本气息。中国文化中也同样有这样层面的对应,比如竹、纸等等。而款式结构的创意既关系到造型语言的抽象意味,也关系到服装文化经验的生活情感,设计师必须懂得挖掘创造。

三、结语

服装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对提高服装文化附加值、满足时尚消费需求、缔造民族特色品牌以及开拓国内外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是发展中国服装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的服装设计师必须努力强化自身对传统文化认识,以此来面对对时尚信息的敏锐把握,同时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服装时尚的结合,拓展出中国服装设计的新领域。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论美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设计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他所涉及到的范围之广应用的面积之大,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其中一种就是服装设计美学。在这里我们研究的服装设计美学的范围有:功能之美,科学之美和技术之美。现代服装设计即古典又时尚,在绚烂多彩的创意流行过后总是会出现返传统浪潮,这是一种时尚的返璞归真。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服饰,分析和研究其中的设计美学元素,运用这些方法使传统服饰中的优雅大气与现代服装的前卫多彩相结合,来更好地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

关键词:设计美学;服装设计;古典与时尚

一、对设计美学的探讨

1.1 对设计美学的初步认识

设计美学是在现代的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和研究艺术的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设计是一门以艺术和技术为基础,并在运用中将二者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它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学科。设计美学作为其中一个独特的分支与传统的美学研究区别很大。因此,它不仅具有自身的特点,而且在应用中也有独特的要求。

在这里我们通常讲的设计美学一般指的是设计艺术美学,即与技术美学相通的。设计美学包括俩个部分,即产品的设计和产品的艺术美感,俩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

设计美学的产生及发展和现代设计的发展是同步的。设计美学的研究以审美和艺术理论为基础。设计美学不但是现代社会人类对设计需求的产物,而且也是美学和艺术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设计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设计美学已经学科化了,它应用范围广泛。设计美学理所应当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研究设计美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的意义就在于,把已经大众化,生活化的艺术美更进一步的融入到审美教育和实际操作中。更好的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

1.2对设计美学的探讨与分析

从理论研究和现实应用出发,对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和学科特点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有明确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就其形成和发展来看,设计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设计发展是同步的。以技术为优秀的工业文明直接导致了现代设计的诞生,现代设计则直接影响了设计美学的产生与发展,促成了其基本理论的形成;再者,设计美学的研究立足在审美和艺术理论上。在工业革命之后,经过技术水平的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生产发式的变化,进而导致了现代人对审美的需要,这些尖锐的实际问题迫使现代设计家把审美和艺术的眼光投射到工业产品的生产上去。所谓设计美学,就已蕴含在设计介入技术的过程里了。所以从根本上说设计美学理论的产生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重点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美学问题的设计美学应运而生。

二、设计美学与服装设计美学的关系

2.1简述二者关系

设计美学在服装设计领域的表现形式是服装带给人的艺术之美即“服装美”。设计美学所包括的俩个部分,产品的“设计”和产品所蕴含的“艺术美”的创作,俩者和设计与美学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随处可见。19世纪伟大的设计家布瓦列特,不仅是个厉害的服装设计师,还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和设计家,他的“抛却紧身胸衣还妇女自由着装”的主张受到妇女的欢迎,他从服装设计入手,将品牌理念融入其中,发展了自己的香水产业,取得了较大成功,从中可见设计美与服装美密切相关。

2.2设计美在服装美中的具体应用

服装是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服装美的造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按照人们在生活中逐渐提炼出来的对美的认识,因此也属于艺术美的范畴。服装的现实生活美是美的第一性,艺术美是美的第二性。艺术美的基础是现实美,同时艺术美也是生活美内容的创造性反映形态之一。服装审美是人的一种意识活动。由于人们的审美过程往往是通过自己的审美判断以及长期以来的观察和总结,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趣味性,不同阶层的人们对服装美的认识,愿望以及追求,形成了服装审美的特性。服装是人的第二肌肤,因此它的存在价值和美都是作为人体美的一种附庸而体现的。服装只有具体于人才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服装美。

服装设计原理:美学的比例,平衡,韵律,加强和协调统一的形式法则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包括,服装的整体和部分的分割比较;服装的整体和部分在量感和动感作用下产生的稳定形式;韵律节奏等重复出现的线条色彩等;突出重点的美学法则;服装的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的和谐统一;在协调的基础上集中化,体现美感。

服装设计美学主要是研究服装的个性美(服装与着装者的性格以及爱好产生的美);流行美(服装与着装者迎合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产生的美);内在美(服装与人的心灵,气质融合产生的美);外在美(直接表露在外的美)。此外,还包括从上述阐述的美中产生的美,例如姿态美;构成美;艺术美;装饰美;化妆美以及实用美。

三、设计美学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3.1服装中的功能美,科学美和技术美

随着设计艺术的广泛应用,设计艺术已经学科化了。服装中的设计美学涉及功能美科学美和技术美。功能美:服装的观赏功能和实用功能互相依存也互相对立。服装只有穿在人身上才有他的观赏价值。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二者的作用。实用功能是满足人体的遮体御寒和保护身体的需要。狭义的使用功能表现为服装的各种机能性,即保暖性透气性散热性安全性和便于活动性。观赏美体现在满足人们社交活动的需要上,体现在服装与人体的结合上。当然观赏美也体现在穿着者的形象上,包括他的风度气质和品格。

服装设计中的科学美:服装设计是一种艺术,而艺术与科学往往是自觉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这一结合使得设计涉及到物质文化,精神生活和艺术文化等方方面面。这种科学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依据不同消费者的心理,科学全面的把握消费群体的需求,设计符合该群体的时装;(二)充分利用人体工程学现有的成果,使服装设计作品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人体工程学实在例如技术科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心理生理特点,以实现人―服装―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们有效地,安全地,健康舒适地进行工作与生活;(三)选择并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使设计的效果达到最佳。设计师只有充分掌握新材料的性能,熟练工艺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服装。

服装设计中的技术美:通过工艺形式和对材料的处理工艺表现出来。服装设计是一门技术性要求很高的艺术,在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中,作品绝大多数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服装设计中的技术美反映在工艺形式上主要是指裁剪工艺,制作工艺与装饰工艺的运用相得益彰。同时这种技术美也反映在对服装材料的再造处理上,通过对构成材料独具匠心的创意,并辅以相应的工艺技术与结构处理,是比较容易突现全新视觉效果和全新设计立意的。这三种形式缺一不可。

3.2设计美学对中式服装的影响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强大,中式服装越来越受到各国服装设计师的喜爱。中国元素被应用在很多设计上,被作为一种时尚的追求。

追溯中国的古老文化,中国素有衣冠礼仪之邦之称,中式服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程式化的宽体式样,平面化的裁剪结构,装饰性的服用材料,精致的服装配件和含蓄美的社会理念来进行其言简意赅的形容。在装饰上多表现为二维设计,装饰手段是中国传统的镶嵌滚盘秀几大工艺。这些工艺的巧妙运用,使中式服装虽造型简练,但纹样色彩斑斓,魅力无限。

传统服饰可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的元素很多,例如纹样,色彩。自然界的众多事物本身并无意识,人们根据当时自己的意识观念赋予纹样以某种象征意义。因此代表着吉祥平安,富贵美好的纹样便诞生了。

中式服装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韵味而远远流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我们必须寻找到古典因素可以运用在现代服装上的那一方面,是古代的二维设计与现代的三维设计相结合,并从中得到启发。通过对色彩的分割,不同材料和面料的混合搭配,以及点线面的立体结合,把自己的风格融入进去,并结合当代世界流行元素,演绎现代版的中式服装。从而使设计美学能够在服装设计中更好地应用,为现代服装设计造福。设计美学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它为现代时装设计提供了依据和理论基础。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论中国画与服装设计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进行分析,引出与现代服装设计的关系,强调现代服装设计对传统的继承不是外观, 而是内在精神。并进一步从不能再对传统元素视而不见或简单照搬了,必须主动识别和合理应用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国画;服装设计;借鉴;创新

国画,代表东方艺术高峰的中国传统绘画,它深深的扎根在中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因此产生了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中国传统绘画内涵丰富,它的笔墨技巧,独特的形式以及意境构成都是现代服装设计的源泉,作为设计师必须深入理解、正确解读,才能在设计中创造出新的意境、情趣、语汇和结构,才能使其作品体现出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华夏民族艺术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服装舞台上独树一帜,创立自己的国际品牌。如何认识传统绘画与现代服装设计的关系,成为设计师目前应该研究的问题。

一、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与现代服装设计的关系

(一)形的衍生

自古以来中国的画家就奉行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以形写神”、“迁想妙得”,是国画最重要的画法之一,而这些正是国画形的归纳简化、寓义象征和夸张变形。用笔、用墨、用线是中国画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现节奏、韵律和神韵,大多不重视“写实”而重在传神。现代服装师们在设计中着力于追求表现“不似之似”,“脱形写神”, 采取概括、抽象等方法,设计是来源于生活但又经过概括、提炼的美,那是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的演变。同时也可以从传统绘画中提取其形的原素,然后用切割、错位、变异等方法,将其进行新的设计重组,最后再将这种立足在传统绘画原形上,而又对原形不断分解、转变和重构的衍生形糅合到现代服装设计之中。在形式美的追求上国画艺术与现代服装设计有着共同的法则:“变化与统一”。在变化与统一中又包含着“对比与和谐”、“多样与协调”的关系。在艺术中没有统一则“ 乱” , 没有变化则“ 板” 。因此要将统一与变化二者融会贯通, 在统一中求变化, 或是在变化中求得统一。所以能够掌握和灵活运用统一与变化规律进行服装设计对一个设计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内涵的传承

中国画具有中国文化的象征意义,因为在国画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文化传承了中国画家似是而非的意象和感知,国画的寓意性因此而体现。在传统意义上,中国的画家在描绘事物时,会把表露自己的意境放在第一位,“物”仅仅只是一个引子。例如,将竹子最具特征和美的姿态归纳为一种“概念性”符号,竹子被众多的文人画家们所喜爱,借助竹子“宁折不弯”、“虚心向上”、 “清气昂然”的形象,表达文人画家心中那种君子竹的情结。中国画是意在形中,形赋生命,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现代服装设计是要结合传统文化的,使国画与服装设计相结合,这种结合时内涵的结合而不仅仅是国画“形”的运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注重形与内涵的结合才是最为成功的表现,因此设计师应该明确哪些元素能够表现中国画的形,而这些元素又如何传递了文化的内涵,只有将形与神深刻挖掘出来,设计出的作品才具有更加深刻的创意思想。充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服装设计紧密结合的魅力。

(三)意境的演化。

“贵在含蓄”、“创作立意”、“意在笔先”,这些是中国画家在意境上所追求“大智若愚”、“大音稀声”的浪漫、虚无的境界,在构图上的“笔断意连”“立象以尽意”表达的就是“意”,它是通过物象有塑造所要表达出来的作者思想感情。“留白”是中国画最古老、最著名的画法,南宋山水画家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剩下的留白就是人的意境,因此却留白并不是感受到空白,留白处更有韵味。意境是艺术表现的灵魂,是主观感受与客观物象的复合体。给人留出想象空间是留白的精髓,“画外有画”“、无中生有”让人们根据当时心境的去想象寻求“景外之趣”。“绘事不难写形,而难于得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现在这个快速而又流于表面的时代,现代服装设计应该既能表达一定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设计师在把握服装时尚设计方向的同时,要能秉承隐藏在传统绘画形式背后的传统文化精神,摆脱传统形式束缚的同时,将“意”巧妙的运用到设计中,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生活经验去寻求“景外之趣”。 意境,是一种设计的艺术语言,为服装设计独具匠心的构思增添了具有价值的表现形态,为服装设计提供了一种创作思想及表现手法,因而我们有信心设计创造出中国人认为时尚,而各国友人认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国际服装品牌。

二、怎样才能使我国服装既有现代感又具有民族传统的神韵

目前,我国服装企业在走世界品牌道路上遇到的主要难题之一就是无法自如把握产品风格,其重要表现是产品设计上的没有独特的“中国魅力”。在中国的传统(下转第47页)

(上接第27页)元素无数次被世界著名设计师借鉴,而被世界认识之后,我们不能再对传统元素视而不见或简单照搬了,必须主动识别和合理应用。

如何将中国传统绘画元素运用到现代服装的创新和发展中,如何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传承到现代服装中?我们一直强调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但不能只是在形式和表面上的继承,我们要继承的不仅是形式,而是内在精神,这才是传统文化的闪光之处, 也是创新思维的源泉。不能只对外观的借鉴, 而要把对传统文化精髓独到的理解结合到现代服装的流行趋势中,使用国际的流行语汇来表述民族的独特审美情趣, 这样才能设计出既符合时代潮流,又能体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服装。

中国画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其广阔的再创造空间,是设计师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源泉。在吸纳和借鉴中,设计师的眼光应该更远一点,思路更多变一点,我们要吸取的不仅是传统绘画中那些绚烂的色彩、精美的图案、造型优美的形式等表面元素,更多的是要领悟传统服绘画的精髓。这样,才能完全将现代服饰文化的潜在内涵展现出来。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创新

摘 要: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优势在于,一方面企业能够提供市场信息给学校,让学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更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直接从学校获得人才,不用花费巨资在人才的招聘和培养方面,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学校和企业进行资源共享,学生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到企业的实践中,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改革创新

新形势下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建设中,校企合作是培养优秀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校企合作能够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强强联合,企业为学校服装专业的师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有利于服装设计教学思路的创新。本文先分析校企合作下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服装设计教学的老师提出针对性的要求。文章的重点将放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方面。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校企合作中的服装设计教学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企业实践,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中职服装设计教学内容所使用的典型案例还停留在最原始的阶段,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有效更新、总结和归纳。因此,学生进入企业后所遇到的问题远远超出了学生所能遇见的范围,这种脱节现象不利于学生进行有效实践。二是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不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大多都固守眼前,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不高,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上没有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三是服装设计教学手段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服装设计教学对老师提出的要求

教师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首先掌握新技术,做到与时俱进。在这前提下培养出来的服装设计人才,才不会与企业的发展相脱节。具体来说,老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像那些考研和考公务员的人关注新闻联播一样关注服装行业。只有老师自身带好头,了解服装行业各个方面的动态,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例如,了解服装陈列技巧和顾客消费的心理特征。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改革创新的途径

(1)构建多维创新模式。情景教学是用生动形象的情境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服装情境教学就是展示实物创作加工的过程来使课堂变得更加直观易懂易学。这种教学是对书本知识的再现。将生产情境引入到服装企业中去,可以凸显服装课程的共生教育理念。这种共生包括艺术、工程、文化和技术四个专业的课程。校企合作的重点在于学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利用企业实践来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实践的优秀人才,校企合作的最终落脚点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入服装情境,使得这两个点更加清晰明确。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三个点上,首先是把握了校企合作的特点,其次是把握了中职服装人才的特性,最后是满足了社会对服装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多维创新模式主要有四个层次,即基础认识、技能训练、项目模拟、实体孵化。这种独特的教学模式所强调的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这两个方面。

(2)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情境化维度的实践。①以情为载体。有意义学习的前提是用情感激发学生的欲望。中职服装设计教学应该针对不同的内容设置不同的课程,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使各个环节都得到最大的优化。例如,童装品牌设计是江苏南通中等专修学校与上海赛晖服装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教师在教学时趁机将童装实例的话题引入到课堂中,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童年时期的记忆,从而激发学生对童装设计的兴趣。特别是PPT的演示,丰富的图片足以唤起学生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这种情感唤起以后,就转化成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②以境为载体。以江苏南通中等专修学校与上海赛晖服装有限公司合作为例。通过展示品牌童装的样品,激发学生对服装设计的灵感。老师应该趁热打铁,加以课堂模拟训练。模拟时可以与服装陈列师搭配训练。这种走出书本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还能让学生体验到当设计师的感觉,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换位参与和体验能够让学生互相启迪、超越知识。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在启发引导和内心酝酿中提升。老师的教学、品牌服装的展示、陈列师的合作,学生在这三者结合下创造出的作品必然会富有创意。多种情境设置的答案环境具有变通性、启发性的特点,这为学生自由发挥看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现了服装设计学科的内化和深化,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促进形成健康的创新型人格。③多维结构的实践。多维结构主要有四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基础认知教学,第二个维度是技能训练教学,第三个维度是项目模拟教学,第四个维度是实体孵化教学。这四个维度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结语:综上所述,改革和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服装设计教学,在于构建多维创新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相脱节、轻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学手段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拘泥于单一情境的教学等等。为此,文章第二部分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教师提出了一些要求,特别是要及时掌握服装行业的最新动态,与时俱进,掌握服装陈列技巧和顾客消费的心理特征。最后指出改革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关键,在于构建多维创新模式。

(江苏省射阳中等专业学校)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服装设计人才培养

摘 要:服装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常采用项目教学这种新型模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老师担任指导角色,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可以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适合市场和企业需要。

关键词:服装设计;项目教学;人才培养

现在的服装设计学校很多,每年毕业的学生也不少,但是,常常可以听到很多企业抱怨企业内部缺少他们所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对他们企业发展很不利,甚至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给这些急需服装设计人才的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培养出更多全面型的服装设计人才,服装设计项目教学是非常适合的教学方法。

1 服装设计项目教学解析

服装设计专业与服装市场的发展紧密结合,近年来服装教育一直强调的教育方向是以“服装人才培养要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为目的。因此,当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以练习和实践为主,强调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服装设计中的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服装项目教学是服装设计专业重要的优秀课程,是服装设计教育的特色课程,项目教学重点是讲授企业产品研发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法,由设计到制版到工艺制作,从一体化流程中学习更多知识,最终得到理想的成品。老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单一来源,老师更像指路的灯,在学生实践活动顺利的时候,默默地在一旁观察,在学生实践方向模糊的时候,及时给予指引,在学生实践受到阻碍的时候,适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在学生忽视了实践中一些知识时,又给予提醒。学生可以作为独立的项目实践个体,在老师护航下迅速前进。

在中职职业教育中,服装设计中的项目教学主要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价值的服装为目的。尽管是从教学角度出发的项目教学,但学生们的实践已经离市场很近,甚至是与市场进行了衔接,是切合市场需要进行设计的。

2 项目教学实施方法

要想做到项目教学。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出课堂和市场相对接,由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设计、打板、生产实践,课堂得以延伸,从而扩大了教学活动的场景,缩小了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利,可以通过自己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分析、归纳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加强了教学与市场的联系,缩短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其次,要抓住服装设计特点,精心选择项目。在服装设计学习过程中,相关的专业理论课程很多,如设计基本理论、制版和陈列技术、成衣制作等等。项目教学就是要学以致用,要把这些知识都使用到项目实践中。那么就要把这些课程都整合到实践中去,所选择的项目要尽可能的与之相关。这也是为学生将来就业打好基础。然后,要在服装设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角色代入。

如果想调动学生的参与项目积极性,获得更好的实践效果,就必须让学生觉得,这一刻自己就是在面对市场,所进行的项目、所做出的设计都是要推出市场的,都是要接受消费者挑剔眼光检验的,这不是课堂、不是模拟场景。带着这样的想法,学生们就会全力以赴,更真切地感受到职场的气氛,这才是项目教学需要达到的效果,是其他模式教学无法给予学生的考验和感受。最后,要改变考核方式,从多角度综合测评。项目教学把教学场地扩大到了市场,不再局限在小小的课堂,学生面对的也不再是书本,而是市场、项目,学生需要解决的不是一道道题目,而是实实在在的困难、过程。

3 项目教学的好处

服装项目教学设计自身的专业面较广,课程内容互相渗透,突破了单一课程的内容,是知识的扩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学生通过市场调研、组织素材、与企业相对接直接参与到生产实践,把所学知识推向市场,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就业后能马上融入企业当中,毕业生的就业率得以提升。

服装设计中的项目教学能有效地、快速地言传身教,配合新颖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手法上创新,采用市场现场教学,改变传统授课模式,课堂延展到服装市场,对应服装实物来给学生讲解,使传统授课模式延展到服装市场。学生与企业相互动、示范性较强。

在实践当中,一方面,学生已进行了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学习和实践相互融合交叉,不断经历学习知识、进行实践、获得经验、学习经验、再次实践的循环过程,项目实现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不断地去解决,进而推动项目的实施,也在解决中提高了面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抗压能力和解决能力。在这样一个阶段,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另一方面,教学中的项目对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项目教学主体来看,很多过程都是学生在完成,老师貌似成了旁观者,把老师从教学活动中脱离了出来,实际上却不是这样。老师做出的指导并不是随随便便的,老师要在全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做法、行进方向是否正确,还需要从更高的层面去把握教学进度,这些都要求老师本身要对项目非常熟悉。教师通过实践教学不断地把自己充实起来,包括对新设备、新工艺的了解,各种工艺流程、产品开发、品牌运作等方面的经验,使自身专业综合能力得到较快提高。

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在实施“项目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中。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在学校大力支持下,成立“服装研发中心”。承接各类服装研发项目,而“项目设计”把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把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结构,把工作范围作为课程内容,把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把工作过程作为课程实施,全面优化课程体系,我们本着与企业联合开发项目设计课程的标准为重要依据。在此期间,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全面保障学生实习和顶岗实习顺利开展。

我校以“服装研发中心”为重要载体,实现“项目共享、项目中培养人才、项目中提高师资力量”为主要目标,通过“服装研发中心”这个有效载体,加大与各服装行业、协会、企业的深度合作,推进产品的研发,打造较强的专业研发能力,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通过项目教学,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为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从实现项目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中,可以看出,在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项目教学中,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结合企业和市场的力量,达到学生和老师共同进步、学校和企业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项目教学鼓励学校做好与市场、企业的沟通,可以使各方都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获得共同发展,值得大力宣传,加以推广到各个学校去。

作者简介:郑蓓娜(1984―),女,福建闽侯人,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工艺。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基于服装设计中民族精神的探究

摘 要: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世界越来越趋于一个整体,各国文化的互相交流,让本民族的东西渐渐失去了应有的光彩,设计界也不例外,设计出来的作品只披着一张民族精神的皮,而忽略了民族精神的魂,文章以分析设计作品为例,对服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民族精神进行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服装设计

1 民族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优秀和灵魂。它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历史传承性、自觉能动性、开放性等特征,能够体现本民族精神气质的意志和品质,是一个民族价值观念、共同理想和思维方式的集中反映,是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的积淀和累积,是民族文化传统不断积淀和升华的产物。

2 民族精神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和发展

在国际时装舞台上,传统的中国元素也以浓郁的中国特色吸引着西方人的目光,成为流行设计风格。面料是构成服装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决定着服装的款式和风格。随着纺织技术的迅速发展,千姿百态的新型面料给现代服装设计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但传统面料的独特风格依然保持着无法代替的魅力。丝绸、绫缎、锦缎、麻和蓝印花布等有着浓郁中国特色的面料,在现代服装设计的舞台上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为现代时装设计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一些设计师运用民间土棉布或现代布展示古典朴素美,以朴素的棉、麻为主要设计材料加入细节创新设计,造就了一批既充满时尚又独具民族特色的时装品牌,如“七色麻”、“例外”、“播”、“江南布衣”等;色彩在服装中是最响亮的视觉语言,能充分体现着装者的个性,不同的色彩传达着不同的感情。例如,中国红近年来可谓红遍了大江南北,无论是国际品牌还是国内品牌都不约而同地用上了中国红;在图案色彩方面西方设计师挖掘了更具有中国人文化气息的中国水墨画,2005年Dior设计师在白色的面料上用泼墨的手法画上了黑色的花朵,看似随意实则大有看头: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值得一提的是青花元素在奥运服装上的运用,奥运礼仪服中传统乱针绣的运用,形象逼真地再现了青花瓷的晕染效果,鱼尾裙的轮廓设计凸显了中国女性的柔美曲线;汉字的艺术内涵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现代服饰设计理念与传统的汉字艺术内涵有机结合,使传统服饰纹样发展成为符合现代审美需求、时尚流行的纹样,使现代服饰设计更具有人文气息和时空穿透力,体现历史与现实、民族与世界的融合。

郭培的高级定制“中国新娘”系列由“中国嫁衣”静态展和“龙的故事”高级时装会两部分内容组成,以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形式,创新性地再现了中国传统嫁衣文化。展品中,长袍马褂的形制、清朝宫花艺术、立体刺绣工艺等传统元素被应用到嫁衣设计上,表现了中国特有的嫁衣文化、女红文化、婚礼文化、作坊文化和时尚文化,用每一件服装美丽至极的细节来让人们感受到爱、感受到美丽以及传承,这其实也是在提倡一种民族精神,这是一次更广泛意义上的传达,让更多的人来认同中国的婚嫁文化,将精湛的传统手工技艺与国际化的设计理念相融会,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同时,展现当代中国的服饰艺术,树立民族精神,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3 服装设计中注入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当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样态。它是种族、血统、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等所熏陶、融会而成的文化慧命,也可说是一个民族的内在心态和存养。它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命魂;是一个民族的独特人格的彰显;是一个民族的慧根。同一民族之间,必须有相同的文化意识、生活习俗、道德规范、忧患心态,与哲学思想;否则必形成民族间的分歧。因此,民族精神乃是一个民族的命脉所系,是民族同心、同德的关键,更是民族绵延、发展的重要枢纽。

4 中国服装设计如何保持自己的民族精神

作为当代服装设计师,我们要不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掌握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对传统文化形式加以提炼,进行借鉴,用传统的方式展示现代的理念,追求民族精神与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虽然在传统文化的扬弃上已达成统一共识,但在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简单表面化的运用,使设计作品显得简单和苍白,缺少时尚感与现代美。当代的艺术设计面临着两大问题,一个是纵向的继承与创新,一个是横向的开放与借鉴。我们不能不讲传承,早在《易经》中就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通”指继承;“变”指创新,只有变通,才能发展,当代的服装设计要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传统文化中开启智慧,在传承中体现传统文化的创作原则,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元素,不能简单地将体现传统文化的元素植入到设计中。随着电子技术的普及和信息的迅速传播,当代艺术设计出现了国际化、全球化及统一化的倾向,与此同时引起了传统、地域性特色的不断丧失。在追求物资和功能价值的同时,造成了精神文化价值的忽略。

5 结语

我们要学习传统,古为今用,发前人所未发,想前人所未想,让传统之精华在服装设计中得到升华。传统文化又并非一成不变,物质文明进步改善着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设计风格的变化,同时现代科技、现代生活方式、现代审美意识、现代信息技术等因素使各国的设计风格在不断趋同,在这种趋同中,谁坚持了自己的民族精神,谁就确定了设计地位,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民族传统艺术,在服装设计中不仅要积极地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营养,更要充分地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能使设计走上现代的轨道,才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使中国文化在不断地创新中保持和完善自己的传统,才能让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浅谈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摘 要:中国元素――凡是在中华民族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都是中国元素,包括有形的物质符号和无形的精神内容,即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例如。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体系、民俗事象、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建筑、艺术、科技、法律、伦理等,上至三皇五帝,下到宋元明清,大到故宫长城,小至窗棂门钉。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中国元素,但中国元素不全等于中国传统文化,还包括中国现代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族;服装设计

在经济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服装设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服装行业要想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是离不开设计的。在服装设计中,大量地应用中国元素的部分,这样既不背离传统,又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要求,既继承了中国文化优秀的部分,又结合了现代先进的东西,使传统与现代设计得以结合。

1 中国元素

(1)中国元素的定义。中国元素包罗万象,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青铜、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瓷器到木版年画无不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中国元素”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也不应该视为一种时尚的新名词。世界文明离不开中国文化,孕育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元素”将会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奠定自信,它会承担起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时代使命。

(2)中国元素的分类。现代著名建筑及伟大成就类、著名历史人文景观类、重大发明创造、创举类民俗节日、手工艺、服饰、特色食品等类、传统戏曲、乐器、体育项目类、重要学术思想、著作类、著名历史人物类、著名自然景观类、动、植物类(含图腾、吉祥物等)、著名城市、企业、学校类。

具有中国元素的事物:京剧,脸谱,茶叶,刺绣,中国象棋等等。

2 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是一个总称,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性质可以分为服装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设计的目标体现了人类文化演进的机制,是创造审美的重要手段。服装设计顾名思义是设计服装款式的一种行业,服装设计过程“即根据设计对象的要求进行构思,并绘制出效果图、平面图,再根据图纸进行制作,达到完成设计的全过程”。在服装设计方面则更注重“美感”等等。

3 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基本法则

总结出来的经验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五点:1)汉字的设计。从欧洲越来越多的出现印有中国汉字的服装,到北京奥运的标志图案,都能看到中国元素的本源来源于中国文字。2)古典图形的运用。3)传统材料的应用。4)中国特色的色彩运用。5)归纳运用中国元素的设计规律和系统。因此,合理的使用中国元素,能正确地反映中华文化的特色;恰当地运用中国元素的数量,能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观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4 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中国水墨山水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中国传统水墨书画具有某种中国文化的象征意义,隐匿着特定的中国文化迹象。现代服装设计可以从传统水墨书画中提取其形的元素,然后用变异、错位、切割等方法,进行新的设计重组,最后立足在传统书画原形上,将原形不断转变、分解和重构的衍生形糅合到现代服装设计之中。中国水墨书画善用线条,而善用线条体现在服饰设计上则是:采用平面直线裁剪方法,它所呈现出来的外形多为平面,强调纵向感觉,注重线的造型,以线韵来传达神韵。中国水墨画以其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引起了现代设计师们的高度重视。中国国际时装周2011春夏系列中一场主题为“水墨乾坤”的时装会。设计师薄涛将中国传统水墨书画融入服装设计的理念中。明朝蓝瑛《白云红树图》做成的哈伦裤、清朝郎世宁《花鸟图》做成的露肩小晚装、明朝徐渭《水墨葡萄图》做成的修身风衣、清朝袁耀《汉宫秋月》做成的拖地大礼服……充分体现了水墨气韵的灵动飘逸,营造出了如画作般美轮美奂、意蕴悠长的意境。

主题为“听香”的“楚和听香・楚艳”2012春夏时装会,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著名艺术大师“八大山人”的作品。服装设计重现了“八大山人”画作中的美妙意境,让人联想到传统中国水墨书画技艺中“愈简愈远,愈淡愈真”的境界。设计师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在作品中得到体现,弥漫着清新脱俗的水墨气韵。中国水墨画使服饰设计既具有强烈的现代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中国剪纸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服装设计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寻找设计元素,进行有意味的、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创造,转化为一种具体形象。剪纸艺术,以纯粹的平面点、线、面的方式,构成形形色色的艺术作品。剪纸艺术在造型上合理地夸张变形,从而表现出图案形式的艺术美感。服装设计汲取剪纸艺术的神韵,运用到设计中,产生鲜明的艺术特色。2006年春晚的舞台上出现了一群身着剪纸服装的美丽姑娘,这个节目就是《剪纸姑娘》。节目中,将传统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作为舞蹈服装的元素,《剪纸姑娘》的服装正面是白底红花纹,表现姑娘的美;背面是红底白花纹,表现剪纸图案的美。它们一前一后的颜色反差让视觉冲击力效果加巨。一反一正,一后一前的服装造型对作品名称进行了最完美的诠释。设计师Giles在伦敦了2013年春夏系列流行趋势服装秀,以镂空剪纸元素为主打,为西方的模特儿穿上具有东方剪纸工艺的服装。

(3)中国书法在服装设计的应用。书法艺术是通过包含哲学,文学,美学意味的文字造型表现,服装设计艺术是借助丰富的形态语言用饱含意味的衣着去创造美的境界,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寄托本人的情感与韵味。艺术是相通的,书法中的各种线条,结构,章法皆可纳入服装艺术设计中去。在服装设计借助书法创造出一些独出心裁的服饰效果。“上紧下松,松紧得体”的书法,在服装设计中广泛运用,服装设计中,上紧下松的结构把女性优美的线条勾勒得淋漓尽致。

67届威尼斯影展,李冰冰身着“百福图”的中国风礼服踏上红毯,受到媒体的一致好评。一身白色礼服,右上侧绣着一个倒写的大“福”字,裙摆下方则满是字体不一样的小“福”字,将中国汉字融入礼服设计中,别具中国特色。服装设计师通过对书法艺术精髓的借鉴运用,塑造出美感,让人们体会到服装震撼人,打动人的魅力。

以上所述的仅仅是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面对全球设计化的浪潮,思想的贫瘠和信念的流失是每一个服装设计师的劲敌。通过我对先人的研究,我个人认为,在这片具有悠久灿烂文化史的土壤中,作为服装设计师,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设计思想冲击的同时,要学会中西结合,以中为主,形成民族个性,使我们的服装设计在“国际化”中大放异彩。应用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不要墨守成规,打破传统文化包袱的束缚。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服装设计都必须得用到中国元素,漂亮的设计不一定是好的设计,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街头元素的独特性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

【内容摘要】街头元素发展到现在,已成为集艺术、音乐、运动为一体的一种青年文化,其在舞台、服装设计领域也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和体现。街头元素的独特性成为了设计师灵感产生的源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文章主要探讨了街头元素的独特性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以期其能与服装设计更好地融合。

【关键词】街头元素 独特性 服装设计 融合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街头风格是反叛、暴力等现象的外化表现形式,表达人生消极、对现实不满、愤世嫉俗以及贪图享乐、放任自流的生活状态。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潮流的更替,时下的街头风格体现了艺术、音乐、运动为一体的健康、积极向上的独特性。对于喜欢街舞、轮滑、街头表演的年轻人来说,带一点叛逆和追求个性的街头元素成为一种时尚,并成为一种青年文化。

一、街头元素的阐述

1.上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一些住宅区的小巷道上或地下道及地铁站经常会出现一些街头涂鸦。这些涂鸦者多为少年,一般以喷漆作画于墙上,宣泄某种情绪、意愿或划分帮派地盘;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街头文化。

2.多元化时代,街头文化弘扬的是张扬自我、彰显个性的精神体现,年轻人大胆尝试与传统的冲撞,以夸张的混搭及戏谑轻松的装扮来引领潮流。

二、街头元素的独特性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

1.街头元素的独特性与服装设计的关系

服装无论是对人类的经济还是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观念及生活方式。好的设计作品都蕴涵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同时也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一面镜子。街头元素的独特性为现代服装设计创意带来的个性特色,使服装创意更接近“街头”,二者之间相辅相成,服装设计创意与街头元素的独特性相互制约,既要适应受众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需求,又要体现街头元素的独特性,从而准确定位服装的设计风格。

2.街头元素的独特性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街头元素的独特性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影响着消费者的判断。人们对于街头元素的接受和喜好程度完全取决于个人着装品位和社会地位以及受教育的程度,这就要求设计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感觉,在市场与流行之间找准接近消费者文化品位的亮点,这个亮点能表达他们心中的意愿,就会使他们对设计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愿意接纳这种产品。

服装设计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其的终极目的在于促成目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而实现设计效应从眼球关注到商家利润的飞跃。由此服装设计无时无刻不在追逐着生活中的街头趋势,以便契合目标群体的价值趋向、关注热点等,从而达到服装设计的目的。

三、街头元素的独特性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

1.街头元素的独特性与服装设计的结合

街头元素因其多变性和独特性,成为时下年轻人追逐的时尚。在这弘扬个性的时代,传统着装习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迎合这种青年文化,服装设计师对街头元素的独特性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关注,掀起了自下而上的逆向流行风潮,并打破高雅艺术与通俗文化的界限,就连大牌影星的着装也体现了彰显个性的街头元素,这对时尚界的影响是深远的。于是,设计师将敏锐的触角向社会文化的各个角落探寻,寻找设计灵感的源泉。

T台上模特魅力的产生最能体现街头元素独特性的延伸,这是一种形象与气质而起来产生的魅力,让观者回味,从而在精神上产生了愉悦感,模特表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的精神个性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

2.街头元素的独特性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方式

服装设计追逐着生活中的街头趋势,以便从表现内容、形式、风格诸方面契合目标群体的价值趋向、关注热点、心理动向,从而达到服装设计的终极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街头元素的独特性影响并引导着服装设计,比如独特的图案、色彩、口号、文字、行为方式、姿态甚至是街头本身的一个概念。用这些元素的独特性作为创意点与各种创意形式组合,就可以成为设计的亮点,使细节在个性中飞扬。因此,服装设计不仅涉及街头元素独特性的运用,而且还涉及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的运用,成为当今街头的时尚。

四、服装设计的美的升华

街头元素独特性的渗透,要求设计师通过艺术构思转化成人们能感知并能接受的艺术形象,并将这种艺术形象与服装设计完美结合,形成典型形象,使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必须学习适应社会的要求,永远站在职业的巅峰上,不断充实自己,以质取胜。因为服装外在的美是短暂的,内涵的美是长久的。完美的设计要相关知识做支撑,才能准确地演绎出其独特的美丽。

街头元素的独特性与服装设计的结合,诠释了服装的内涵,传达了服装设计的意义,闪耀着形体与服饰完美结合的光芒,提升了欣赏者的审美品位,这也使街头元素成为大众都能接受的一种潮流。

结语

无论有多少人摸索和探寻,街头元素的独特性一直是耐人寻味的话题,其魅力就在于其随着社会更迭永远保持着变化。人们对于新奇刺激的追求使街头元素的独特性得以延续。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最先留意到街头元素独特性的潮流,谁最能在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就捕捉到街头元素独特性的风向,谁就能抢占市场先机,获得成功。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的“绿色教育”

【内容摘要】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给人类的生存空间带来各种危机,实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教育界提出了绿色教育的新课题。文章针对我国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绿色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如何推行绿色教育提出了实施方案。

【关键词】高校 服装设计教学 绿色教育

高校是培养服装设计师和服装管理人员的重要基地。随着环境的恶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产品设计不仅要满足人的需求,还必须考虑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为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注入绿色设计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的绿色教育问题进行探讨。

一、何为绿色教育

所谓绿色教育,指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教育,其内蕴于素质教育之中,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优秀,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指导思想落实到大学的各项活动中,融入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等绿色意识的“人”。绿色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全体学生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知识,提高受教育者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倡导为人类整体持续发展而约束自己的伦理规范和道德精神,培养学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特别是从思维方式到日常行为都能自觉表现出绿色意识、环保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并使这样的“公民”在世界人口中尽可能多地得到培养。①由此,我们可以说绿色教育不仅是对环保意识和责任、伦理、道德、素养的培养,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技能的教育。

二、绿色教育在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高校教育中,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绿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学里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毕业以后将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对环境的意识态度和程度都会影响我国未来环境发展的态势。所以在大学里开展绿色教育,是改善未来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绿色设计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以下三个方面的需求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第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求。面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能源危机等问题,1992年,联合国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21世纪议程》中提出“朝向可持续发展重订教育方针”,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1994年,我国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基本国策。

第二,消费者绿色消费的需求。环保法则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作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服装,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在不断增强。购买服装时,许多消费者已将环境和社会影响考虑其中。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任何一个行业合理壮大的保证以及市场竞争的有利武器。

第三,国际贸易竞争的需求。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利益,通过立法,制定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设置绿色壁垒,对非绿色产品进行准入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构成威胁,我国作为纺织品出口大国,不得不面对这一问题。

绿色设计有促进经济、生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与此同时,其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规避了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因此为服装企业培养出具有绿色设计理念的服装设计师或管理人员,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绿色教育的现状

我国服装设计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到90年代,已经成为热门专业。近年来,很多高校增设了服装设计专业。除了服装专业院校,大多数服装设计专业设在美术院校或者综合院校内的美术学院或美术系,因此,在服装设计教育中对服装的艺术设计表现尤为强调,对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尤其重视。可是多年来,我国服装设计教育中并没有摄入太多的绿色设计理念。在高校,针对服装的绿色设计有所提及,也有一些绿色服装设计的比赛。但学生日常的作业实践、教师的教学内容均未将绿色设计理念放在首位。我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日渐兴盛,各类名目的服装设计比赛也愈来愈多。高校的很多师生把参加服装设计比赛和获奖情况看做对该专业教学水平高低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忽略了市场对具有绿色理念的服装设计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

四、对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绿色教育的建议

绿色教育是一种观念、知识、态度、技能以及价值观的培养过程。在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应当把课堂教学作为绿色教育的主要阵地,以课堂内外相结合,通过环境熏陶、学科渗透、社会实践、道德践行等方式开展绿色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和提高其人文素养与绿色行动能力。

1.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把教育影响传递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到教师的指导。因此,鉴于当今绿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授服装设计的教师应该具备绿色设计的理念和设计能力。

2.可持续发展课程体系设置

设立相关环境课程,例如,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环境学等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通过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确保大学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环境知识与对环境负责的公民意识;培养危机意识,树立可持续性观念。针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开设清洁生产工艺等相关课程,让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服装清洁生产的工艺、流程。

3.绿色设计创意方法的训练。

进行服装的绿色设计时,绿色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材料时,不仅要考虑到对服装设计使用的可能性,还要考虑到维护环境的可持续性。如选择无毒、无污染、可回收、能重复使用、易降解的材料。服装设计教学中,使学生学习掌握面料知识,能对环保面料进行辨识和对各种材料进行恰当的选择与应用。对回收材料的可能性进行研究和开发,将被淘汰废旧物品用于服装,表达珍视自然资源的设计理念,同时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周期。

款式设计方面,训练学生物尽所用,减少对原材料的浪费,强调简约主义设计风格。训练学生在进行服装创意设计时,从极简的前提出发,用最为概括、精炼、准确的设计语言来追求服装的美感,以尽量少的设计元素来表达整体的审美效果,把服装造型简化至极致,去掉空洞多余的形式,扔掉累赘和过多的装饰,以最低限度的素材发挥最大的效益,表现出简洁、合理的服装风貌。

在服装形式上,设计出新颖独特且符合当下审美情趣,开发一衣多穿、多种搭配的方式,以满足消费者的求异心理,从而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

4.加强校企合作

结合服装企业项目,让学生将课堂学习的服装绿色设计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将服装的绿色设计与时代审美、市场需求、企业发展需要有效地结合。

5.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

国外环境教育起步较早,已经积累了丰厚的教育经验。可以邀请国内外绿色教育专家举行讲座、论坛等进行经验交流,或派遣教师到国外、国内绿色教育经验丰富的学校去学习,吸取先进的绿色教育、绿色设计的经验和方法。

结语

地球的环境危机、文化观念的转变、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消费观念的兴起、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障碍,这几方面原因决定了服装市场对绿色设计的必然需求。注入了绿色设计理念的服装企业才会具有市场竞争力,这是全球服装企业发展的趋势。高校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专业人才、服务社会的责任。因此在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通过绿色教育,树立大学生的绿色理念,培养具有社会道德感和生态设计能力的服装设计师以及服装管理人员,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