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卫生管理论文

卫生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28 08:42: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卫生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卫生管理论文

卫生管理论文:我国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论文

1.横沥镇的环境概况

横沥镇位于东莞市东部,面积50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委会,1个社区,户籍人口3.5万人,外来人口20万。多年来,横沥镇积极创造优良的投资软硬环境,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工业制造业为基础,商贸服务业协调发展,城市建设与人文生态同步推进的发展格局。横沥是一个祥和美丽的生态之镇,一直以“宽、洁、绿、美、净、通”作为打造“魅力横沥”的标准,使城市环境不断优化。自90年代初,横沥就按照高起点要求制订了全镇的城乡建设10年规划,高标准开发建设“一河两岸”、“一环两直”、“八大中心”,大力发展新城区,改造旧城区和搞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使整个城市发展的框架基本形成。经过多年来的建设,横沥的中心区面积由5平方公里扩展到10多平方公里,镇内等级公路100多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城市生活中心区、生态旅游区、工业园区布局合理,新城中心区“一河两岸”商贸圈正日益成为对周边镇区具有辐射效应的城市名片。横沥镇全镇的绿化面积为977.2公顷、覆盖率为27.2%,并于2003和2009年成功荣获“广东省卫生镇”、“国家卫生镇”的称号。

2.横沥镇市容环境卫生存在问题

近年来,横沥镇在整治环境卫生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继创建省卫生镇的成功后,一鼓作气,加大整治力度,于2008年完成创建国家卫生镇的各项检查及验收工作。大大提升了横沥镇的市容环境卫生及城市形象。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环境卫生整体工作推进缓慢,局部工作出现倒退现象。

2.1管理机制不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也必须有机协调、共同推进。目前的城市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环境卫生管理职能尚未完全理顺。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环卫工作虽然是横沥镇环卫所为主,但许多公共设施却有自己的主管部门,如绿化带、河道、公交站牌等就分别涉及园林公司、水利所、公交等职能部门,有的一个点就牵涉到几个部门、涉及的部门越多,责任就越难以落实。如在绿化管理方面,道路的绿化带在生长过程中,难免出现人为的损坏和美化的修剪,损坏的绿化带及修剪后成堆的绿化垃圾没有及时的处理,而管理责任在园林公司。

2.2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淡薄

有相当一部分市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差。由于多年形成的陋习,随地吐痰、乱扔乱倒垃圾,在街上随意散发宣传资料,随意乱张贴等“六乱”现象较为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一,市民不按规定时间和地点投放、倾倒垃圾,扫垃圾出门、高空乱扔乱抛垃圾、乱丢乱倒垃圾现象经常发生;二,“城市牛皮癣”源头难于根治,乱张贴、乱涂写屡禁不止、清后反弹现象普遍;三,建筑工地车辆带泥上路和散体物料运输污染道路现象时有发生;四是流动摊档、夜市档不按要求设置箩框扫把,摊档周围乱丢杂物、乱倒油污、随意摆卖现象严重;五,宅基地乱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现象严重,致使卫生死角普遍存在;六,移动招牌、户外广告违规设置,乱摆放、乱吊挂现象难于管治。七,在垃圾清扫、保洁方面,从横向看,主街道较好,小巷道较差;从纵向看,在节假日、重要会议、领导视察时段,环卫部门和村临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突击性环卫大整顿,时效性强,而有效性却短,常常是“一抓就紧、一放就松”,呈现出一种断层状态

2.3环卫设施陈旧、老化

近年来,政府和主管部门虽然加大了对环卫设施的投入,但由于环卫工作量的不断增加,环卫设施仍然存在不足。目前环卫所有车辆17台,其中垃圾运输车14台,扫路车1台,洒水车2台。属于报废车而仍在使用的垃圾运输车2台,在使用过程中,经常维修,不仅增加运行成本,而且影响工作效率,;无牌无证车辆4台,根据市的要求,相对情度上已不能使用;垃圾运输车辆中的吊臂车只有1台,担负着全镇8个垃圾站的清运任务,工作量大,容易使车辆进入老化状态且严重存在安全隐患。现横沥镇有垃圾中转站20个;垃圾压缩站8个,且工厂企业每年以数十计不断增长,垃圾的清运工作长期处于超负荷运作,导致垃圾留城时间延长,加之垃圾运输车辆和一些垃圾中转站的陈旧老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垃圾的及时运送和处理。

2.4环卫工人的素质问题

环卫行业历来是社会弱势群体较集中的行业,环卫工人的工作又是最辛苦的、最默默无闻的,收入相对较低。由于传统观念和世俗的偏见,一般进环卫工作的大多数是能力差、文化程度低、家庭生活困难、再就业能力弱的人。目前,横沥镇的所有环卫工人中,绝大部分环卫工人都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技能与思想认识方面都需要加强。

2.5机械化程度低

目前横沥镇除了少数主要干道基本实现机械化清扫外,一线清扫保洁人员仍是一把扫帚、一个簸箕、一辆手推车,工作方式还很落后,机械化程度还很低。而且环卫工人每天必须普扫两次以上,白天还要维持路面的干净。环卫工人长时间、频繁地出现在马路上。正因为如此,环卫工人的职业危险性也成倍增长。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城市道路大量拓宽改造后,人们对环境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环境卫生质量,环卫部门对主要马路一般实行16小时保洁、重点路段一般实行18小时保洁。效率低下的条件下更是会增加很多交通隐患!在繁华路段人流量、车流量大,却是环卫工人保洁的重点,环卫工人需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穿行将其拾起,增大了环卫工人的危险性。

2.6相关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是加强市容管理和建设的一项重要法规,不仅规范了政府机关、普通居民的行为和义务。而且规范了各级依法管理城市、建设城市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是在具体的落实中,存在着专业人员不专,不懂法,不依法的普遍现象,职能单位、职能部门在管理和建设城市中的角色混乱,管理混乱,任务不清,职责不明,管理跟不上,法规约束不到位。

3.原因分析

3.1政府职能定位欠准确

1)分管不明。

根据市政府的职能分工,东莞市城市管理局是市容环境卫生的行政主管部门。但目前,横沥镇还没有与东莞市城市管理局对口统一的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直接归属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管理,形成“双层”管理、“多头”管理的现象,致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规、政策、规范和工作要求无法落到实处。人为造成了政令不畅通,部门之间配合不完善,责权利不明确,管理责任制度难落实等情况。从而导致政令落实不下去,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落实不到位。

2)大包大揽致使工作体制缺乏活力。

横沥镇政府从人力、财力、管理等全部牵头负责。环卫管理体制带着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远远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求。环境卫生工作的产业化和企业化程度太低,从而制约了公众和社会参与的热情和程度。

3.2资金不足

专项环境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来源不广,严重制约了横沥镇的环卫事业的发展。像环卫工人待遇不高,致使劳动积极性不强,责任感不强。同时也制约了镇环境卫生事业的机械化、科技化发展,设备维修跟不上,奖惩措施力度不够。

3.3宣传不到位

1)对于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

从目前来看,主要是条幅和电视台进行宣传。这两种宣传方式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力度不够,范围不广。导致监督和保持工作难以有效进行。

2)对于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转变教育不足。

不少中基层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对环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而导致监督无效、责任不能有效落实,分管工作不积极。

3)环卫工人技能的培训与思想认识的提高不够。

环卫工人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很多的问题能够由他们最先发现。而对于他们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导致在卫生保持和垃圾处理上效率低,出现纰漏环节多,而且缺乏最及时有效监督。

由于横沥镇对“六乱”行为处罚相对宽松,执法、处罚难以到位,而市民对这些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了解不深。因此,很多人对这些恶习陋俗并不重视。

4.关于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个城市的良好形象和文明程度首先体现在城市环境卫生的整洁优美。针对目前横沥镇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及建议:

4.1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深化市容环境卫生工作改革

1)要理顺市容环卫管理体制

细化责任区划,建立一个精干、高效、能够切实担负起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指挥、协调、监督等职责的管理机构。责任细化落实到人,并且将干部的考评与多对应环卫职责完成情况想挂钩。

2)进一步加强市场化运作的管理

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基础,政府、企业、社会、外资等多元投资主体为架构的城市垃圾处理投资新体制,增辟资金来源,加大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在政府资金投入不断巩固和提高的基础上,要全面实行城市垃圾有偿服务收费制度,尽快建立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的补偿机制,达到多渠道筹集资金的目的。同时,面向社会,利用环卫设施点多面广影响大的优势,采取共同投资大家受益的原则,不断推动环卫设施的技术进步和更新换代。

3)加强环卫工作的规划。

环卫工作所牵扯部门广泛,工作的连续性要求高,工作要求细致全面。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应该全面评价和分析全镇上下的环境卫生情况。在空间和时间方面做出更加细致的分析和规划。原则上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群众,清洁城市,化害为利,造福人民。比如厕所的建设位点选择,垃圾收集运输的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密集性高低。

4.2营造氛围,大力加强环卫工作宣传力度。

宣传工作在环卫工作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城市环境卫生离不开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但更离不开全社会对环卫工人及其劳动的理解、尊重和支持。

环卫部门应该立足本职工作,会同政府宣传单位和新闻媒体等,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宣传颂扬环卫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大力弘扬环卫工人默默奉献的精神面貌,热情讴歌环卫工人为城市建设所做的突出贡献,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支持环卫工作、尊重环卫工人、自觉维护城市环境的良好氛围,打造出一个人人理解、支持和关心环卫工作的和谐氛围。

2)群众参与环卫工作中有着决定成败的作用。

要通过电视、报纸、条幅、社区宣传栏、家庭宣传小册子、镇中小学学生宣传教育等等方式将环卫工作的重要性宣传得深入人心,让群众能够充分看到环卫工作的切身益处。并且将垃圾分类、垃圾收集、环卫设施保护和环卫工作监督的工作进行深入浅出的指导性宣传。以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3)管理工作是贯彻环卫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要让管理干部在思想上环卫工作的重要性。增加其专业性、技巧性、规范性的现代管理理念与行为。将监督与实干的精神贯彻上下!

4.3加大城市环境卫生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和培训环境卫生人才,提高环境卫生队伍整体素质

随着环境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行业内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把行业队伍建设放到重要位置,着力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既要继续发扬以时传祥为代表的“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行业精神,发挥环卫作为窗口行业的示范作用,不断提高队伍的服务水平,又要以环卫行业发展需求为基础,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并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吸取高科技人才、复合型人才,推动行业作业的机械化、行业管理的规范化。在具体体制改革过程中,要改善环境卫生作业环境,提高环卫机械化水平,实现环卫作业高水平、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减轻环卫职工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垃圾处理是环卫工作的重头戏,只有引进专业的人才队伍,才能改变当前垃圾处理方式所带来的制约!将垃圾处理事业向着二次污染低、成本低、效率高、收益高发展!

5.结语

只有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坚定不移地进行市容环卫改革,逐步改善城市的环境卫生,使横沥镇的市容环卫事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更好地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不断提升城市的形象,优化城市的招商引资环境,推进城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以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先进适用的环卫设施、科学规范的行业管理和优质高效的作业服务于广大市民和社会。

卫生管理论文:卫生管理体系下的公共卫生管理论文

1公共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应急预警系统

在公共卫生管理系统中,大部分城乡区域并没有构建起完善的应急预警系统。人民群众的危机意识比较淡薄,在出现突发状况时,不能合理有效的通过预警系统来传递有效信息,所以在遇到危机时显得束手无策。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如果没有足够的支援准备和资源储备将会对其造成直接影响。所以要想对公共卫生管理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就需要投入充足的资金。

1.2缺乏医疗资源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医疗改革也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在一定时间段中,医疗卫生经费主要分配方面为城市是一种客观存在,这样农村地区就会出现医疗资源缺乏、就医难等问题。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公共卫生资源闲置,而在经济落后的地方则出现公共卫生资源缺乏的现象。

1.3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低

社会群众现阶段还并不关注和重视公共卫生管理系统,人才缺乏情况比较严重。另外相关工作人员没能正确认识公共卫生管理,导致公共卫生管理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2公共卫生管理的处理对策

2.1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危机公关体系

危机的发生是不能避免的,所以只能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大程度的降低危机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首先要构建起和公共卫生管理相符合的危机公关体系,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处置突发事件。要重视和关注危机公关,当出现危机事件时应该要根据危机公关的具体原则来进行处理,这样公共卫生管理才能正常的开展[2]。

2.2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转变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重心,明确各职能,将预防工作纳入医疗。重视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这样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不清楚的现状才能得到有效改进。应该面向社会建设公共卫生管理体系,让其业务能规划化和集中化。

2.3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信息传递通道

在发生突发危机和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信息传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信息的传递通道,这样工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将相关信息进行公开,能有效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让社会群众能更加信任。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加强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设施的配置,让公共卫生管理的信息变得大众化和科学化。

2.4加强公共卫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公共卫生管理队伍会对其管理水平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在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应该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及时合理的调整技术和专业。科学编制各个专业的技术人员,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这样当危机发生时才能更加从容的应对。总之只有通过人们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通过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的有效实施,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各种突发事件,这样人们群众的安全、健康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作者:张革邦单位:青海都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

卫生管理论文:医院公共卫生管理论文

1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的解决对策

一是对相关的政策和规范进行制定,对医院的公共卫生责任进行明确: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并且很容易被人所忽视,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就需要将行政职能给充分发挥出来,借助于政策法规的制定,对医院的公共卫生责任进行明确,对医院和个人的行为进行规范,以此来促使公共卫生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另外,在公共卫生工作体系中,也需要积极加入医院,科学管理,以便将医院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强化学术交流,促使理论水平得到提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医院在公共卫生管理知识体系方面,还比较的缺乏,那么在实践的过程中,就需要会不断总结各类医疗结构开展公共卫生管理的经验。以公共卫生为主题,将相关形式的学术讲座以及学术交流活动给定期开展下去,对国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的成功经验进行大力学习和借鉴,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的理论体系进行逐步构建和完善。

三是要开展公共卫生知识培训,促使医务人员的公共卫生知识水平得到提升:要以公共卫生知识为优秀,大力培训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院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人员,将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作为培训的重点,以便促使全体工作人员都可以对传染病防控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将公共卫生方面的行政法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医院中广泛传播,对医务人员的公共卫生观念进行树立,促使医院工作人员的预防医学知识水平得到大力提高,从而促使医务人员能够对公共卫生责任主动承担。

四是要构建一个桥梁,促使医院能够和疾病控制机构进行信息沟通:要结合具体情况,将协调和沟通机制构建于医疗机构和疾病控制机构之间,促使双方能够更加密切的合作,进行信息交流,结合双方的需求,对疾病控制工作计划进行科学制定,并且将运行机制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预案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对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检查,并且进行必要的演练。

五是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促使社会参与得到实现:非政府组织在诸多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如社会动员、公众参与、普及预防医学知识方面等等。因此,就需要将非政府组织的优势给充分发挥出来,对卫生科普知识大力普及和推广,将一系列形式给利用起来,如广播、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将公共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于社会公众之间,指导群众在看待公共卫生问题时,需要坚持科学的行为和方式。

2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日趋重视公共卫生问题;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结合目前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对医院的公共卫生职能进行明确,构建一个互动交流机制,促使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够更加密切的联系在,只有这样,方可以健全和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促使公众健康得到保证。本文简要分析了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作者:杨超单位:贵州省瓮安县中医院

卫生管理论文:浅谈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功能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摘要:目的 通过对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功能的现状的描述,指出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影响的主要因素、对当前的局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建立更加高效完善的公共卫生管理机制。方法 调查研究公共卫生管理功能的现状,包括财政投入、城乡差异、应急预警系统、执法人员素质、食品安全问题几个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案。结果 目前,财政投入不足、支出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匹配、公共卫生支出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缺乏常规的应急和预警系统等问题是我国公共卫生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论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经济体制,我们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加强财政支持、减小城乡差异、建立健全应急预警机制等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公共卫生;卫生管理;解决措施

公共卫生管理是组成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重要的一部分,我国一直特别强调经济与科学技术共同进步[1]。与此同时,促使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来看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现状并不十分令人满意。2003年的SARS使得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基础薄弱的缺陷充分地暴漏出来,时至今日我国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仍存在一种"供需不平衡"的局面,由于政府投入的财政不足使得公共卫生管理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2]。可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国2003至今国家公共卫生管理功能的状态进行整理总结,作为本次探讨的主要材料。

1.2方法 调查研究公共卫生管理功能的现状,包括财政投入、城乡差异、应急预警系统、执法人员素质、食品安全问题几个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案。

1.3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结果

对采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目前国家卫生管理现状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2.1财政投入不足 与其他公共消费性支出相比,我国对公共卫生的财政支出比例较低,,与国际行情相比,我国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支出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匹配。以2012年为例,公共卫生管理支出所占比率7.16%与国防支出的、行政管理的21.3%、18.45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2.2公共卫生支出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 目前我国城市的公共卫生支出明显高于农村,同时在资源配置上城市也是明显的由于农村,另外,除了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之间也是差异显著。

2.3缺乏常规的应急和预警系统 在不建立常规预警系统的情况下,人民群众的危机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并且应对危机的人力、财力、物资储蓄不充沛,支援准备明显欠缺。

2.4执法人员的素质较低 目前,虽然相关的法律体会日趋完善,但是国内卫生监督队伍中存在一部分执法人员在政治素质、专业技术水平、法律素养等方面水平都较低。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法律法规无法恰当有力的执行,严重影响了卫生管理的水平。

2.5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都是我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奶粉中三聚氰胺超标、鸡蛋中汗三聚氰胺、砒霜门、橡胶门等等一些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更加使得广大人民群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降低,担忧和恐慌增加。

3讨论

公共卫生管理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市场经济体制两方面。公众健康情况明显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主要的影响途径包括影响家庭以及个人的收入情况、对不同人群的收入情况造成影响、对卫生保健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资源的投入造成影响[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因为公共卫生体系的不健全以及对外市场的全方位开放,使得公共卫生情况手打了较大的冲击。一方面体系体制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国内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中很多负面的东西,比如艾滋病、性病、吸毒等流入国内,使得公共卫生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措施①加强财政支持,公共卫生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为了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给予足够的经费保证,这也是回避旧体制的弊端建立新体制的基础和关键所在[4]。②减小城乡差异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人无法根据需要就医治疗。为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真正解决老百姓就业难、看病难的问题。③建立健全应急预警机制,参考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警机制。④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建立严格的内部工作制度,严禁出现管理人员假公济私的现象。另外,还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管理人员能够真正发挥监督的水平和作用。⑤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力度,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得到改善和解决。首先要从根源入手,在源头上加强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对无卫生许可证、无卫生加工条件的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严格的整治;健全食品安全评估和评价的体系;完善食品的相关标准和认证;对进口食品进行严格的检查等[5]。

虽然目前来看,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功能的现状仍然存在着很多弊端,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高效合理的解决方案,相信这些弊端和不足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得到解决,公共卫生管理功能会日趋完善,造福百姓。

卫生管理论文:新时期卫生管理职业化探索

摘要:卫生管理队伍职业化是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当前医院体制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卫生管理队伍职业化的基本内涵和实行卫生管理职业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然后论述了当前我国在卫生管理职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卫生管理队伍职业化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卫生管理;职业化;医院制度改革;卫生事业

1引言

卫生管理职业化是指在卫生系统的管理岗位上,由经过相关卫生管理理论教育培训、具备一定的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的人员来专门从事卫生管理工作,这些管理人员必须是以此作为自己的唯一职业和主要生活经济来源。由于卫生管理职业化对于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资格以及职责、权利和医务等方面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对于保证卫生系统管理工作的正规化、科学化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卫生管理队伍职业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积极探索和践行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我国政府关于卫生管理职业化的论述最早见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我国卫生系统要建设卫生职业化管理队伍。从此卫生管理职业化开始引起了学术界和全社会的广泛研究和关注。

从必要性方面来说,当前我国医疗系统管理人员,比如二、三级医院院长,在医院管理理论和方法方面普遍比较缺乏,面对涉及面广、复杂度高的医院管理工作往往显得精力和能力不够,使得医院的全面建设和总体发展空间受到了很多的限制。而且在当前医疗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医院管理必须要建立起良好的补偿机制、严格的内控机制和灵活的经营机制,这些都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国卫生系统尤其是医院方面必须积极探索和实行职业化管理,才能更好地适应时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从可行性方面来说,近年来我国在卫生管理职业化方面研究进展迅速,尤其是2002年卫生部《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之后,在具体精神和方向指引下,各级卫生管理系统积极探索和实践科学合理的发展途径。一些高校建立了卫生管理培训中心,输送了大批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卫生管理人才;卫生部和各省市都成立了相应的医院卫生管理研究所,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研究;卫生部继续教育委员会成立了卫生管理学科组,并设立了部级继续教育项目[1]。这些都为我国卫生系统管理职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当前我国在卫生管理职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卫生管理职业化内涵和要求的认识程度还有待提高 应该说我国卫生管理职业化的发展进程才不过十几年时间,在这期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探索到实践的艰辛历程。然而就当前的发展现状来说,我国卫生管理职业化概念的普及程度还是比较低的,很多人对于卫生管理职业化内涵和要求认识程度不深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很多误区。这一方面跟我国当前卫生系统发展和布局的实际情况有关,卫生管理职业化不仅涉及到各级各类医院、疗养院和门诊部,还包括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和医学科研教育在内的卫生专业机构,因此不论在宣传发动还是人员培训方面都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工程。另一方面,卫生管理职业化是一项专业性非常高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大工程,它不仅仅是指卫生管理工作层面上的专业化,更多的是指管理人员的专职化和运行机制的制度化,而这些绝不是通过简单的经验积累和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掌握的。

2.2专业化比例较低、专职化程度不够 相关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卫生系统中有73.7%的管理人员具有医药卫生类专业背景。这也就从侧面反映出一个现实情况,相当大一部分的卫生管理干部都是先从事医药卫生等专业技术方面的工作,而后转换角色进行卫生管理工作。另外,当前我国卫生管理职业化方面的专职化程度还很不够,很大部分卫生管理干部还身兼一定的医疗卫生技术工作,并由此分散了自身的精力和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际管理工作的质量。虽然在我国的公务员体系中已经包含了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干部,而医疗、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干部主要是卫生业务技术人员编制。专业化比例和专职化程度低的现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我国卫生管理职业化的发展进程,必须要花大力气加以解决。

2.3卫生管理培训教育制度还不完善 教育培训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卫生管理岗位人员能力和素质的主要途径,但是当前我国相关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还很不完善,很多人员在走上具体的管理岗位后很少或者很难能再有机会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这就直接导致了卫生管理干部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极度缺乏,实际的管理能力和素质非常欠缺。而卫生医疗工作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专业性很高的工作,相关的从业人员也大多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要想协调好各方面的管理资源和各类工作人员,对管理者来说是一项难度比较大的工作。这种管理对象层次高和管理者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在当前情况下是十分突出的,而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教育制度是缓解和解决这一矛盾的最有效途径[2]。

3做好卫生管理队伍职业化工作的几点措施

3.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转变管理理念 对于当前我国卫生系统的一些机构和人员来说,卫生管理职业化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事物。所以,为了提高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着力提高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将先进的管理意识渗透到每一名具体的卫生系统工作者和管理者的头脑中去。同时要提高现有管理层人员能力和素质,将卫生管理职业化建设放到影响单位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考虑。尤其是对于一些农村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各类专科防治院(所)等卫生机构的管理者来说,要提供足够多的渠道来更新他们的管理理念,这对于这类单位的长远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3]。

3.2构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卫生人力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我国卫生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率要达到100%,持证上岗率要达到95%,并且要求新上岗的管理人员必须经过规范的卫生管理岗位培训,并获得培训合格证书。譬如:浙江省已将医院管理者的职业化培训纳入《浙江省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准入指标中,规定主要领导任期第一年内必须参加职业化培训,并取得相关证明。为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卫生管理专业教育培训体系,形成一套长期性、经常性的管理人才培养和交流机制,为人才的生成创造良好的空间。其次是要形成管理职业化培训市场。我国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的培训市场广阔,因此必须迅速建立完善职业化培训市场,更好地将中国自己的文化体系、道德规范与国际先进的管理技术相结合,走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之路。

3.3积极探索完善卫生管理职称考评工作 卫生管理职业化重要举措的卫生管理职称考评工作在我国起步时间较晚。 目前我国也仅有部分省市开设了卫生管理职称考评工作。结合全国各省市推进该项工作的进展及实施效果,通过探索完善卫生管理职称考评工作,不仅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卫生管理岗位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标准,使管理工作更加正轨、有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结论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推进,卫生管理队伍职业化是适应时展要求的关键举措,这不仅是指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要进一步提高和加强,更为重要的是整个卫生系统要逐步形成一套制度化很强的管理机制和教育机制。为此,各级各类卫生单位要重视对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积蓄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卫生管理论文:职工卫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摘 要:本项职工卫生管理系统利用Oracle8i作为数据库,Visual 作为开发工具,建成了一个基于C/S模式的职工档案管理系统,具有职工健康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统计和报表输出功能,有效解决了传统文件档案式管理方式下查询职工档案和档案归类效率低的问题,加快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职工卫生;C/S模式;Oracle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11.52

随着川西采气厂队伍的不断壮大,职工人数不断增多,职工健康档案数据量越来越大,传统的文件档案式管理已经不能满足高效需要。目前川西采输处的职工健康档案都没有实现数据库的管理,查询职工档案和档案归类效率很低,纸质健康档案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鉴于此,在广泛调查职工健康档案信息的基础上,采用Oracle作为数据库,作为开发工具,建成了一套完善的川西采输处职工卫生管理信息系统。

1 系统的总体结构

整个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基于C/S模式的职工档案管理系统,职工档案管理系统又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系统管理员通过该系统验证,实现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统计、报表打印和整个大系统的权限管理功能,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系统管理、员工基本信息、员工体检报告、信息查询和报表管理(图1)。

2 系统的实现

2.1 运行开发环境

(1)硬件平台

硬件平台包括服务器和客户端两部分。服务器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因此,服务器的性能决定软件系统的整体性能,要获得高性能的应用,必须有高性能的服务器支持。

客户机要求是能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和IE6版本及以上浏览器的PC机或兼容机。

(2)软件平台

1)操作系统为Windows 9X/2000/XP系列;

2)采用ORACLE81作为数据库系统服务器支持平台;

3)采用Visual 为开发工具。

2.2 开发环境和工具

该系统是基于ORACLE81数据库,以MS Visual +作为开发工具,实现了使用OLEDB对Oracle数据库以及PL/SQL包、存储过程的访问和操作。

Oracle数据库[1]: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商品化程度较好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标准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支持多种数据类型,提供面向对象存储的数据支持。Oracle公司的产品主要有Oracle服务器产品、Oracle开发工具和Oracle应用软件三个部分。

OLEDB数据访问:OLEDB是用于访问数据的重要的系统级编程接口,它是ADO的基础技术,同时也是的数据源。OLEDB是用于访问所有类型的数据的开放式标准,这些数据既包括关系数据又包括非关系数据:大型机ISAM/VSAM和分层数据库,电子邮件和文件系统存储区,文本、图形和地理数据以及自定义的业务对象。

OLEDB提供对数据一致的、高性能的访问,并支持各种开发需要,包括使用与关系数据库或其他存储区中数据的活连接来创建前端数据库客户端和中间层业务对象。

Visual [2]:它是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的后续版本,它是基于.NET框架重新设计的,可以用它来轻松地创建用于Microsoft Windows 32位操作系统和Web的下一代应用程序。可视化开发Web应用程序、Web服务、Windows应用程序和服务器端组件变得轻而易举。Visual Basic语言现在是真正的面向对象语言,并支持实现继承。窗体设计支持可视化继承,并包含窗体自动调整大小、资源本地化和访问选项支持等特性。

2.3 系统需求分析

(1)数据库建设需求分析

目前职工卫生档案的管理模式为:档案管理人员将该年员工信息先按照机关、各分队进行分类,然后再分别按照男女职工年龄由小到大进行编号。员工的体检档案信息按照每年的编号进行保存。但由于人员变动等原因,员工每年的体检编号是不固定的。所以在数据库中每名员工分配一个固定的员工编号作为主键。在“员工基本信息”表中,员工编号是唯一的,而且不为空,要增加新员工的体检信息,必须在“员工基本信息”表中分配相应的员工编号才能继续,以保证各表之间员工信息的统一。

由于特殊工种同一年中有可能既要参加一般性的体检又要参加职业性的体检。为便于区分,采用特殊的符号“+”作为特殊工种的职业性体检,“-”作为特殊工种的一般性体检。

在收集近两年的职工健康检查报告书和中石化职业健康报表的基础上,分析了员工信息、体检项目和报表的各个字段,制定了包括6张员工信息表、22个体检项目、8张报表和1张用户权限分配表的数据库基础结构。

(2)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根据川西采输处实际情况,研制出一套适合中国石化职业病防治中心要求的职业卫生管理系统,该系统须具备以下功能:

1)信息的添加

2)信息的删除

3)信息的修改

4)信息的查询

5)信息的统计

6)打印输出

整个系统的数据组织和管理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颁布的各种标准。系统的数据组织和管理还应具有可扩展性和修改的灵活性,既能够满足目前信息管理的要求,还可适用于将来的系统发展的要求。

2.4 数据库设计

本程序将使用Oracle数据库,启动Oracle数据库开发工具SQL Plus Worksheet创建表和PL/SQL包。本管理系统数据库部分由38张表组成,在每张表中均包含有“备注”,由于个别数据比较重要,但是难以准确填入,可以利用“备注”栏目进行说明。创建包来进行数据更新,包括添加、删除和修改,每张表对应一个包,包括38个程序包及程序包体。

2.5 系统详细设计

用户界面是信息管理流程的实际体现,是系统直接面对用户的窗口。在开发川西采输处职工卫生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中,采用国标汉字、多文档、多窗口操作界面,包括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等等,并具有出错提示等友好的措施。用户界面设计的原则如下:

(1)风格一致,即所有的界面遵循相同的风格,界面的字体统一采用小五号字,界面输入框采用相同的高度和间隔,力求界面整齐、美观大方。

(2)操作简单,尽量的减少用户输入的工作量,多采用下拉框让用户来选择。各个输入框之间可以来回跳转。

(3)减少用户错误输入,对特殊要求的输入框,有相应的提示和限定输入,包括长度限定、数字限定等。

系统主界面由菜单栏、工具栏、结果显示栏、系统导航棒和状态栏几部分组成。

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如下:

菜单栏:完成系统功能的菜单,包括添加用户、删除用户、更改用户密码、更改用户权限、重新登录、退出系统、系统帮助等功能。

工具栏:列举系统菜单常用功能的快捷方式。

系统导航棒:主要包括常用体检项目的快捷方式。

结果显示栏:主要显示信息查询结果。

状态栏:显示当前使用系统的日期信息。

系统共设计了程序窗体42个,普通模块1个,开发了源代码共计约58000行,并形成了系统安装软件包一套。

2.6 各功能模块的实现

(1)权限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用于信息系统权限的分组分用户管理工作。图2为该模块功能实现流程。

该模块主要完成各类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和还原工作。图3为该模块实现的流程。

(3)查询功能模块

该模块主要完成各类数据的查询和报表打印功能。图4为该模块的实现流程。

(4)统计功能模块

该模块主要完成各种动态数据的分类统计和综合报表浏览、打印等工作。图5为该模块的实现流程。

3 结束语

职工数量和职工体检项目日益增多,必须加强职工健康档案的科学管理,建立的川西采输处职工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职工健康档案管理中所涉及的数据、报表进行合理有效的储存、管理、查询、打印输出,方便了档案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了办公效率。

作者单位:中石化西南分公司川西采气厂,四川德阳 618000

卫生管理论文:高中后勤安全卫生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

摘要:高中后勤管理工作涉及老师、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主要负责管理学校的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工作。可以说,后勤工作是高中生活正常运行的根本保证,处于学校正常工作的最基本地位。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中后勤安全卫生管理方面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以期提出可行性对策与措施,为高中后勤管理工作的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学校后勤 安全卫生 管理 对策研究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的后勤保障工作越来越受到相关领导和管理者的关注和重视。一些高中学校在加强学生文化课教育的同时,在后勤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初具成效,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当前高中后勤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问题

高中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涉及老师和学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多个方面,主要包括饮食、住宿、出行、教与学等活动,其具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也随之加大。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第一,安全事故方面。高中阶段开设化学课等实验课程,实验室的设备和药品和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一些高中的学校校舍和实验室设备陈旧,存放气体的胶管严重老化,并没有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在管理上,相关部门并没有对学生寝室和实验室进行及时的维修和重建,存在了相当大的安全隐患。另外,一些基本的消防设备配备不是很齐全,水电网络也没有定期的检查,这些硬件设施上的陈旧与管理上的疏忽严重的威胁了老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

第二,经营管理方面。高中后勤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食堂的工作,食堂的价格一直是高中学校的敏感话题。现阶段,整个社会的食品价格普遍上涨,这样就给学校的后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学校的食堂一方面为了维持盈亏,对价格做适当的调整。而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这种特殊的消费人群,还要顾及他们的情绪波动。在这种大的环境背景下,高中学校的后勤部门时常处于两难的境地。

第三,公共卫生方面。民以食为天,高中学校中的食品卫生安全同样也是高中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师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当前,社会上常常出现一些没有信用的商家,在食品中添加各种对于人身体有害的物质,比如说像三聚氢氨、苏丹红、塑化剂等等。老师和学生听到后往往是毛骨悚然,后勤的管理者也会担忧发生群体性的事物中毒事件。种种情况都给高中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如果他们对食堂原料的采购、加工、储存和销售环节没有严把质量关,校园大规模的食品中毒事件很容易发生。

二、解决当前高中学校在后勤安全卫生管理方面问题的应对措施

第一,加强高中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高中后勤管理工作的领导要加强对于此方面的重视,区分各位领导管辖的范围,实行责任制。各位分管的领导需要相互协作,实行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在思想上,要把后勤工作放到首要位置上来。相关领导要意识到后勤的保障工作是确保老师和学生正常教学、工作、学习的重要保证。在经费上,加强对于学校中寝室和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对于有安全隐患的场所及时的进行维修和重建,不断改善安全基本设施和工作环境。另外,学校层面还要与社会上相关部门进行配合,加强卫生、消防、安全方面的建设,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活环境。

第二,建立健全高中后勤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

各高中学校的后勤部门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的前提下,应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适合本学校法阵的后勤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当前,很多高中学校都是很旧的老校舍,宿舍条件及实验室设施比较陈旧。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层面要根据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涉及消防、卫生、食堂方面的制度,这对于提高高中学校后勤保障方面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规章制度中可以明确处理突发事件的具体流程,相关人员的配置,逐步的建立了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做到按章办事,权责分明。

第三,实行安全工作督察机制和应对后勤突发事件的预警方案。

高中学校的后勤部门需要成立独立的安全工作督察机构,督促后勤相关落实部门把工作落到实处,及时的排查学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并进行整改。还可设立安全事件反馈系统,实行24小时应急机制,在第一时间得到事故发生的消息,确保一切安全隐患能得到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另外,后勤突发事件的预警方案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些高中学校的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后勤管理部门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如若发生事故,能够沉着、冷静,按照应急预案处理。高中学校需要加强日常的查巡工作,定期的排查具有安全隐患的场所。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有效的减少和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后勤的管理部门要多听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建议和要求,解决师生们的困难和所需,共同把高中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做好。

三、结语

高中学校是培养祖国人才的重要场所,师生在学校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后勤部门作为保障师生安全的主要部门,在这方面肩具着重要的责任。后勤管理部门应在新形势和新挑战下,分析出当前学校后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的加强自身的服务能力,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相信后勤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的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管理体系,切实的消除安全卫生隐患,必定能把高中学校的各项工作服务的更加完善。

卫生管理论文:浅谈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

【摘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科技文化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方式及环境条件大幅改善,新兴的公共场所也不断涌现,公共场所的卫生情况因紧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成为重点关注领域,因此本文对其卫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问题

公共场所是人们进行购物、娱乐、生存交往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场所,这里人群集中,人员复杂,如果卫生监管出现漏洞,则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影响。自2011年起,我国实施了新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完善了旧版《条例》中的一些缺陷,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但社会在发展,人民对公共场所的卫生情况的要求也更高,新法规在具体立法范围的滞后和执法力度无法平衡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1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法规存在滞后性 《细则》只规定了7大类28种公共场所,没有对公共场所给予明确的定义。大型建材超市、地铁、网吧、足浴、健身房、婚纱影楼等新兴行业具有公共场所的特点,却未被纳入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范围,造成无法可依的监管空白,监管局限性仍然存在。若不能依法对这些场所进行定期卫生检查,这些公共场所则会成为监督监测的隐患。大型公共场所一些行业,容易与其他法规的实施出现交叉管理。现行《条例》中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职责、义务及卫生管理等要求不够,不利于经营单位自律经营和诚信体系的形成;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执法人员的职责和义务规定不够明确,不利于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和公正执法。以上这些都会影响卫生管理的有效性。

1.2 处罚不具体,力度不够 根据新旧法规规定,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违法行为可实施的行政处罚种类只有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等4 种,无详细的罚款幅度。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公共场所设施不健全,如旅店无消毒桶、无消毒柜、或拖鞋数量不足等,却不能根据《条例》及《实施细则》给予行政处罚。《条例》和《细则》规定有些违法情况可以处以2 万元的罚款,但对许多常见的违法行为罚款金额明显偏低,与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如对未取得“卫生许可证” 擅自经营的,处200-800 元罚款,这对一些大型公共场所如星级宾馆等处罚力度太弱,起不到教育和惩戒作用,不能有效地遏制违法行为,造成执法威慑力偏低,不利于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改善和发展。

1.3 预防性卫生监督法规和标准不完善 预付性卫生监督是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从业行为、预防违法行为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建设项目设计布局不合理、卫生设施不配套、大部分新改、扩建的公共场所的卫生执法监督权并未得到认可和落实等问题。我国各类公共场所在选址、设计时主动申请卫生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的为数极少,多数是在待竣工并正式营业后,这时所建公共场所不符合卫生要求也难以改造。行政干预卫生管理现象也很突出。各地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等干预正常的卫生监督工作,预防性卫生监督覆盖率偏低。因此政府重视不够、各职能部门配合不力、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法规和卫生标准不完善、业主的卫生法律意识淡薄,都直接影响了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如不及时解决这类问题会给以后的经常性卫生监督带来隐患。

1.4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不足 首先,监督手段落后。由于经费有限、基层卫生监测机构的仪器设备陈旧不齐、人力和物力短缺,对健康危险因素的全面监测与评价很缺乏,影响了卫生监测进度和质量。其次,卫生监督员数量不足与素质偏低。公共场所监测现场点多面广,人员少,一天监测的场所有限,经常性和预防性卫生监督的任务十分繁重,难以实现公共场所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频次。监督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在繁重的监督任务中更缺少时间来提高专业知识和整体素质。同时,部分监督员的操作技能不熟练、专业法律知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卫生监督监测效果。随着我国各类法律法规的完善,公共卫生执法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却不是很高,这也成为了影响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不足的重要原因。

2 对以上问题的几点建议

2.1 完善法律法规,查缺补漏 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健全公共场所法律法规,统一执法主体,理顺执法体系,明确职责,避免出现多头管理和交叉执法的现象,以使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实施细则》更符合当前工作实际和公共场所卫生现状,扩大应监督监测的场所范围,将新出现的公共场所纳入监管范围,以行业类别、经营方式、人群聚集程度为规范对象,补充和修改卫生指标,同时修改罚则,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提升罚款额度。在此基础上,将公共场所监督管理尽早纳入人大立法议程,通过基本法的形式加以确认,提高法律的严肃性和威慑力,提供法律的执行力。

2.2 严格执行预防性监督工作 制定严格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批程序及相应处罚措施和处罚条款,使过去可操作性不强的含糊其辞的内容进行修订,保障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卫生监督机构更应严格执行其职责,把预防性监督工作作为城建前置审批的必要条件,未取得《建设项目许可证》的一律不予许可,确保卫生设施投入,消除公共场所安全隐患。

2.3 提高监督、监测人员素质,加强卫生监督建设 加强对卫生监督、监测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建立合格的、顺应时代的、具有较高法律素养和诚信可靠的监督、监测队伍,使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公众卫生意识与法制观念,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宣传工具加大公共场所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卫生监督、监测条件,政府与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保证卫生监督监测工作顺利的进行。

3 总 结

随着公共场所的不断量化和多元化,不只需要相应的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应得到更好的完善和健全,还需要从业人员增加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坚决遵守国家法律规定来进行公共场所的营业和获得,更要求执法监督人员能够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做到依法履行自己职责,严格规范和处罚违法行为。只有这样,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保障,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的才能顺利开展并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卫生管理论文:品管圈在手术室工作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手术室工作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设计手术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况调查表,分析手术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 手术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由品管圈活动前的61%上升到85.6%。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改善了手术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况,是一种有效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方法。

关键词:品管圈;手术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简称品管圈,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指的是由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要解决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结合成一个小团体(圈圈),然后分工合作,在自我启发的原则下,应用各种统计手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中的障碍问题以达到改善工作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的目的[1-2]。为了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我们于2013年6~12月在手术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管理中将品管圈应用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于2013年5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圈员有8人,由一名领导能力强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全面负责圈内活动,并另外推选一名主管护师负责记录每天活动的内容,其他成员全部进行分工,实行全程参与。6月开始实施活动,每月1次,活动形式按集中-分散-集中的形式进行。

1.2方法

1.2.1选定主题 采取品管圈的头脑风暴法提出多个可实行的主题,结合手术室工作特殊性,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以投票计分的方式选出主题"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选题理由是规范手卫生管理制度与标准预防制度,通过学习与人员培训的方式巩固成效,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手术室工作人员洗手依从性的情况,对新出现的问题,制订动态改进计划,不断完善制度,使管理规范化,明确洗手指征及洗手方法,提高洗手依从性。

1.2.2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调查2013年1~5月手术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61%,找出主要原因:①设施不足,没有备速干手消毒剂;②手卫生知识缺乏,由于对手卫生在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造成手卫生执行力低;③培训不到位,使知识更新不及时,造成手卫生依从性下降。

1.2.3对策与实施 ①制定手卫生的规章制度;②各手术间配备速干手消毒剂;③组织全体手术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的规范化学习,指出手卫生的重要性,并在科会议上一再强调必须落实的重要性。科室负责人加强监督管理力度;④院感科负责人不定时来手术室内进行检查、考核。

1.2.4掌握并执行手卫生相关规定 掌握手卫生指征:①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②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③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④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⑤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⑥处理药物或配餐前。明确洗手和快速手消毒剂的使用原则:①手部皮肤无可见污染,建议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其效果比洗手好;②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时,建议使用抗菌皂液洗手。在什么情况下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①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②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掌握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①先洗手,后消毒;②不同患者手术之前、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5)掌握洗手和卫生手消毒的方法:①都是七步法。②洗手时,揉搓双手至少15s;③卫生手消毒时,揉搓双手至少15s。

2 结果

手术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由品管圈活动前的61%上升到85.6%。

3 讨论

大量流行病学数据表明,通过手传播疾病是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手部卫生是关系到医患安全、提高医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的大事[3]。医务人员的手是病原菌最主要的传播媒介,手污染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4]。手术人员因外科手消毒方式不正确或不彻底,可导致细菌传播而造成手术感染[5]。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激发了每个圈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对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和依从性,使手术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由活动前的61%上升到85.6%,这说明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方法。

卫生管理论文: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 目的 探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 通过对某地区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现状进行回顾分析,提出相关对策。结果 切合实际提出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内容及对策。结论 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对于保障农民身体健康、农村经济的振兴、社会的稳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必须作为一个重要课题予以研究。

【关键词】 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现状;对策

公共卫生管理是通过管理单位组织人民群众共同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身体健康,防止社会矛盾的产生。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由于医疗限制、人民群众知识缺乏等影响,而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因此,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目前是公共卫生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1]。本文通过对某地区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现状进行回顾分析,提出相关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对象

本文通过对某地区6个乡镇公共卫生情况进行调研。近5年来,该地区6个乡镇人均寿命为(76.4±3.54)岁;2012年全年共有1078例感染布鲁氏菌病、百日咳、肺结核、丝虫病、猩红热、淋病等传染病,发病率为0.43%;2012年全年监测由于慢性病而发生死亡的占总死亡的83.98%。

2 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现状

根据调研发现,导致该地区农村如此高传染病发生率及因慢性病而死亡的发生率如此高的因素主要跟目前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现状有着密切联系。

2.1 医疗力量不足 目前,该地区共6个乡镇卫生院中,365名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其中185名护士,120名医生,其他人员60名;85名卫生技术人员为中级职称,145名卫生技术人员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人员严重缺乏,对医疗质量的提高有着严重影响。同时,农村卫生网络不健全,重医轻预,对于多发的儿童手足病、蝉虫、艾滋病等重大灾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建立相关预防机制,宣传力度不够。并且,目前,大部分农村没有办法维持村卫生室的建设和运行[2],而以承包的方式给农村医生或卫生员,但其又没有办法增添医疗设备,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或不能满足患者治疗需要而越来越少的患者去村卫生室,公共卫生资源闲置。

2.2 公共卫生管理缺乏规范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普遍存在一个混乱无序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3方面:①农村普遍存在一个乱收费、高收费现象,农民难以承受高额的医药费用,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是目前的一个突出现象;②庸医劣药现象泛滥是目前农村的又一现象,在农村兜售假药、无证行医诈骗现象屡见不鲜,由此对农民的用药安全和医疗安全造成严重威胁;③少数医务工作者治疗技术水平、职业道德和服务观念低下。

2.3 农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低下 农村交通和通讯设备落后,信息渠道狭窄,一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向相关部门及时作出报告,不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导致事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理。如2002年非典型性肺炎(SARS)、2009年甲型H1N1流感等流行性传染病爆发时,我国大部分农村无法有效的、及时的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经费短缺,消毒工作不到位,救治设备尤其是医护人员不足[3]。

3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对策

3.1 政府施政目标与政策适当调整 经济增长优先是目前中国经济政策的主导方向,由此而导致社会保障、公共健康、收入分配、环境保护等问题被相对忽视。就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卫生管理这一现状,应当将经济增长优先的目标转变到更广泛的社会法制目标[4]。相对的,在对政府官员的政绩进行考核时也需要逐渐从经济增长率等转变到对民生问题的真正关心上来。希望政府将向公众提供积极、有效的卫生服务作为自身基本职责来认真对待,在关心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财政支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卫生体系,以社会为基础、健康为主导、人为本[5]。

3.2 加强法制建设和管理体系 进一步公共卫生法的建设,保证在进行公共卫生管理时能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乱收费、高收费、庸医劣药现象必须给予严惩,从而促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6]。各乡镇建立专职管理人员,各村设立兼职管理人员,从而做到逐级负责、垂直管理,细化管理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卫生监督体系。

3.3 加强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政府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让人民群众无重大疾病均能够在本地就医,同时努力使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鼓励农村医务人员参加职业技能考核,参加各种培训,提升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及服务意识,吸收高素质、高技术医务人员到农村工作服务[7]。

3.4 加大农民教育力度 运用一切公共传媒,如发传单、小册、开讲堂、广播、网络、医务工作者教导等方式,广泛而深入的给予农民卫生健康教育,从而使他们能够掌握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思想,破除迷信,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3.5 建立健全农村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处理预案 各乡镇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加强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建设,加大管理工作,在出现突发性事件时,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能够及时上报[8]。

总之,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是促进居民健康,有效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应当首先重视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加强管理工作的开展,整体改善农村环境,为农民的生活提供可靠的卫生保障,促进农民身体健康、农村经济的振兴、社会的稳定和谐。

卫生管理论文:卫生管理专业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在阐述研究型教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基础性、综合性以及创新性科研三个环节上的实践与具体做法,并针对当前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体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支持研究型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卫生管理;研究型教学模式

一、卫生管理专业应用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意义

经济学中“以需定供”的规律同样适用于大学生的培养,也就是说,医学院校对卫生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符合卫生管理岗位的需求。卫生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职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卫生行政机构的管理职能科室的岗位基本以事务性工作为主,因而对毕业生的要求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外,更需要其具备发现并解决卫生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和管理技巧等。

但是,据胡月就专业课程结构和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在南京医科大学各级卫生管理本科生中展开的调查[1],结果显示学生对专业课程结构与设置,以及教师的授课模式均表现出了一定的不满意。同时,调研还发现卫生管理学生对需加强的专业教育和素质训练的选择依次为:解决实际问题和学以致用的能力、社会实践、实例教学和场景模拟教学。实际上,这一调研结果基本反映了全国医院院校在培养卫生管理专业学生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卫生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相似,涉及管理、经济、社会医学、心理学等,这些学科的知识点基本上是成体系地出现在实际的卫生管理工作当中的。因此在传授了各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需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将各学科的主要知识点寓于一个主题之中,研究型教学就是能实现对知识进行整体传授的一种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研究型教学最初由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提出,并被柏林大学成功实践,随后引入美国得到完善与推广。研究型教学模式是针对高校教育中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提出的,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究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实用课题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手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本课程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强调教师和学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教学方式[2]。

根据以上阐述,可知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也就是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科研化,科研活动教学化[3]。在研究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即教师对学生的开放指导、过程教学和合作参与;“学”也即学生具有自主性、可选性和复合性的学习方式。经验表明,有效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关键在于精炼课堂教学(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活化课外自学(自主研学)。

三、研究型教学在卫生管理专业的实践

提高卫生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安排上要采取由浅入深、由基础到综合的思路,大致可以将其分为基础性、综合性以及创新性科研实践教学环节[4]。

(一)研究型教学在基础性课程中的应用

在这个环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系统地且有重点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准确地将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除了传统的讲授方式之外,实验教学与案例教学也应该被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是管理学专业的一种常规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利用别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或教训以及由此得出的理论开阔学生研析问题的思路,使得理论知识变得生动且易于理解。同时,案例讨论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相互开发智慧和提高创造力。

对于教师而言,在案例教学中,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有学习的义务以及讨论的动力,这可以通过案例选择和方案设计来实现。另一方面是有效地控制整个讨论过程,包括引导学生采用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最后还需要教师很好地处理案例分析结果。一般而言,案例分析没有唯一结论,留下很多悬而未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会产生“纸上谈兵”之感,教师要注意讨论的总结,引导学生重视分析过程。

(二)研究型教学在综合性科研实践中的应用

综合性科研实践环节是着力让学生通过举办讲座、报告,或者撰写文章的形式对基础性课程环节的理论知识进行运用与检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信息搜集与整理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教师的角度,采用报告或文章撰写的形式进行综合性科研教学,主要工作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为学生确定命题,或者协助学生在感兴趣的领域选择命题;二是协助学生开拓更为广泛的信息搜集渠道,整理信息、提炼信息,最终运用这些信息给出命题的解决方案;三是鼓励并引导学生将研究结果在刊物上发表,一方面可以提高整个研究过程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研究型教学在创新性科研实践中的应用

创新性科研实践全面地阐述了什么是研究型教学。在这个环节,在结合学科发展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专业科研领域,也即寓教学于科学研究之中。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系统思维能力,并激发学生科研的热情。

在这个环节中,“项目导向”是优秀思想。对于教师而言,一是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既有的科研课题之中,根据本科生的科研水平与学习能力,相应地分配科研工作任务。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每位学生只可能参与整个课题中的一个环节,但是必须要让所有学生熟悉项目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详细信息;二是可以让学生从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中自主确定研究主题,分组展开研究,相对而言,这种模式一般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工作就是协助学生确定项目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案,并控制整个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四、卫生管理专业开展研究型教学须注意的问题

为了配合以上卫生管理专业研究型教学实践的开展,除了需要加强教师主观认识和客观素质之外,从医学院校的角度,卫生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和教学体制等都需要相应地调整。

(一)基础知识的授课模式

传统的课堂讲授是基础理论知识传播的主要方式。目前,国内大多医学院校的卫生管理类专业延续了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即多个教师分担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这种模式对于管理学这类综合性学科来说并不完全科学,至少并不能有效支持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开展,因为教师们不同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格会导致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致,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全面系统地掌握和更新课程知识,以至于在开展多种研究型教学活动时,例如案例讨论、文章撰写、项目研究等会同时影响到教师和学生对问题的判断与分析。然而,医学类专业教学中一些好的方法,例如案例教学、PBL教学、实践教学等应被积极引入到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

(二)调整课程结构,加大实习比例

教学实习是卫生管理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型教学的有力支撑,因为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都需要从实践中提炼并获取信息。因此,学校应在加强与卫生行政、卫生医疗单位沟通的同时,根据本专业学生在不同年级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差异,设计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的实践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地将时间教学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5]。例如根据专业课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假期围绕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卫生经济、医疗保险等问题进行专题社会调查,或安排学生到卫生行政机构或医院职能科室进行见习,训练管理技能。

(三)评价体系的转型

由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知识传授形式多种多样,教学效果的体现也是多维的,因此传统的仅以结果为标准的考核考评方式并不能满足需求。

从学生角度,在研究型教学中,学生学业评价应由原来单一性的知识测评转向对学生的综合性知识技能的测评,突出对学生既有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加工、组合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评价。具体可采用多种形式,比如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和假期实习等,多方面地测量学生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即使是在考核方式上也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口试答辩、开卷、操作性考试等形式。

从教师角度,应以学生评价为主,兼顾专家评价和同行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课程内容、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满意程度以及改进的建议。需要指出的是,应尽量避免只以科研课题、科研论文和学术成就的数量与质量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标准,而对教学只有工作量的规定,从而教学水平和业绩沦为“软指标”,抑制了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相反地,学校还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鼓励教师从事研究型教学的实践工作。

卫生管理论文:无锡市放射诊疗机构的卫生管理对策

【摘 要】通过对无锡市涉及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进行放射卫生监督检查,发现医疗机构放射防护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提出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的有效对策,从而提高全市医疗机构的放射防护水平。

【关键词】放射诊疗;卫生管理;对策

随着医疗科学的不断发展,医用射线在医疗卫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一种必需的诊疗手段,射线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辐射危害的危险性也在增加,而不正当的操作或没有效果的防护将直接危害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陪检者以及其他人员的身体健康。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权益,2012年无锡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对全市的219家放射诊疗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对策。

1 放射诊疗机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放射诊疗机构现状 截至2012年12月31日,无锡市共有219家放射诊疗机构,其中216家取得了《放射诊疗许可证》;全市现从事放射诊疗的工作人员共1531人,2012年职业健康体检数为1403人,职业健康体检率为91.64%。,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7.84%;对421个放射诊疗设备的4924个监测点进行检测,放射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总合格率为99.85%,不合格的监测点主要是一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2 放射防护认识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尽管无锡市各放射诊疗机构在申请许可时均对受检者配备了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但对受检者实施 X 射线拍片、X 射线透视等过程中仍有相当部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进行防护,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成为了摆设。同时,某些医疗单位为追求经济效益,医务人员缺乏对放射检查项目进行正当化的分析,随意、过度地使用这些检查而造成大量的非正当照射,导致受检者受到额外的照射剂量,有些医院甚至将 X 射线或 CT 摄影作为一种常规的检查项目。此外,一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的机房比较陈旧,设备的使用年限也较长,这些放射诊疗场所的X射线计量偏高。

1.3 受检者的防护意识不强 有些工作人员缺少基本的工作素养,没有按规定为受检者使用放射性防护用品。同时,由于广大公众缺乏相应的知识,对射线防护的意识不强,在实际受照检查过程中也没有主动提出防护的要求,甚至当受检者在接受检查时,其家属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在机房内陪检。

1.4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不及时 目前,无锡市个人剂量监测按照规定最长周期90天,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发生没有按时送到(或寄到)放射卫生服务机构检测或漏测某个周期,延长了佩带时间,造成监测结果偏高,不能及时正确的反映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

2 卫生管理对策

2.1 加大放射防护知识宣传力度 经常举办不同层次的讲座和培训班,如举办放射诊疗机构领导放射防护知识的专题讲座,使相关领导进一步认识到放射防护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定期举办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知识培训班,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知识技能。由于射线看不见、摸不着,对人体的损伤存有潜在性及随机性,致使很多受检者对射线的危害认识不足,短期内多次检查等这种盲目检查和盲目照射的问题在各地普遍存在。因此,要采取各种形式向广大公众普及宣传放射防护知识,让全民能正确了解和掌握电离辐射的危害性及如何进行个人防护,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射线对受检者的身体危害。

2.2加强医疗机构的自身管理 为提高放射诊疗质量,确保放射诊疗工作合法开展,减少或消除放射诊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事件的隐患,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要求,加强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防护规章制度和培训制度,完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审查验收制度、放射工作人员管理制度、设备维修工作制度、设备报废制度和放射安全应急预案等,定期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放射诊疗设备进行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和防护设施进行放射防护检测,并严格按要求建立放射防护工作射线装置档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和个人剂量档案,从而有效保证放射工作人员和受照人群的身体健康。

2.3全面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放射防护工作的好坏,关键是放射诊疗机构和操作人员的重视。放射工作人员应熟悉并掌握受检者的防护内容、防护要点、防护部位及相应的防护措施;同时,应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权衡利弊,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并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当有陪检人员在场时,应让其回避,避免受照伤及身体。

2.4加强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管理 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监督频次和力度,监督及落实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和受检者防护等措施;对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严格进行“三同时”审查,对各种射线装置和同位素的使用场所要严格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查,对不符合法规要求的限期整改,对未经审查批准就从事放射工作的要依法处理;加强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发放管理,督促用人单位按规定开展放射工作场所检测、个人剂量监测等工作,对屡不整改的用人单位严格进行查处,促进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卫生管理论文:做学校卫生管理的热心人

【摘要】校园常规管理工作是保证学校秩序优良、环境洁美、风气纯正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工作,其中创建整洁优美的校园卫生环境是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爱国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搞好学校环境卫生,对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卫生管理 管理制度

校园常规管理工作是保证学校秩序优良、环境洁美、风气纯正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工作,也是学校工作中最经常、最大量、最琐碎的工作。其中创建整洁优美的校园卫生环境是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爱国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搞好学校环境卫生,有益于师生的身心健康,有益于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学校领导以环境卫生习惯为阵地, 教育和规范学生的卫生行为习惯,对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在学校环境卫生是学校管理中的老大难题,校内外学生零食随吃随丢,枯草落叶无时不有,五颜六色的垃圾,随风飘舞,怪味熏天,给学校环境卫生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主要是学校卫生工作管理不够到位,管理制度不够深入,出于形式,无针对性,宏观性太强,可行性不强,导致实效性差的缘故。所以,本人凭借多年积累的一些经验,结合目前学校公共场所在卫生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加大了学校环境卫生管理改革力度,使学校环境卫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以人为本,制度管人,制定行之有效的校园卫生管理制度

1.1 学校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卫生常规管理工作制度。要以良好的常规去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就要克服日常工作中的随意性,杜绝偶尔产生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就要遵循日常管理的程式性和规范性,增强日常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使常规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学校要根据具体环境和具体情况建立健全一套比较完备的卫生常规管理制度,组建一个积极贯彻并执行这些制度的管理网络。

1.2 在一日卫生常规的过程管理中,要落实“指令―执行―反馈―总评”这一管理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公正系统的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保持基层工作者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减少懈怠和松劲思想,保证管理水平的不折不扣、精益求精。

1.3 卫生管理要细化,把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到班到人,实行行政值周领导督查、值日教师检查、班级自查的管理体系。学校一日卫生常规程序要清楚,落实要到位。公共场所分块要具体,制定出各个卫生场所的打扫标准和要求。

1.4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做到布局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有陶冶性。使整个教室显得整洁、清新、优美,每个角落都在说话。

1.5 实行卫生管理量化评分。比如印发《学校卫生管理量化评分细则》和《卫生管理优胜班级流动红旗实施方案》,对获胜班级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表现不好的给予批评警告。只有这样才有效地遏制了乱扔乱丢的现象,有力地带动了同学们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大大的调动了班级之间、教师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从而也为卫生常规管理工作开辟了新的领域,创立了新的管理特色。

2.强化共同意识,培养出一批校园卫生管理的热心人

多年以来,我一直十分重视校园卫生管理工作。现在,我更是把这项工作提高到了事关学校外在形象、养成学生内在素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校德智美体劳五育并举的战略高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传承,重视卫生管理的思想在我校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校园文化,内化为绝大多数师生的共识。

“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伴随有什么样的行为状态,从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工作局面。因此,培养一大批具有重视常规管理工作态度的人是抓好这项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我们通过完善制度和多种渠道分层分级地反复宣传、强化教育,就基本统一了上下重视常规的思想,落实了多管齐下狠抓卫生常规的行动。大家没有满足于以往的成就和已取得的成绩,而是本着“迈步从头越”的谦虚的积极的态度,认真地热心地从事着这项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工作。

目前,在常态下,几乎是每一天,从校长到老师,从班主任到学生,所有的都自觉地习以为常地带着常规管理的视眼,活动在自己所负责的管理区域,形成了一道人人重视常规、参与管理的流动风景;织成了一个步调一致、齐抓共管、严密细致的卫生常规管理网络,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校园卫生常规的较高水准。

3.强化监督检查,用卫生值周的方式维护校园卫生

3.1 切实抓好校园公共卫生整治活动的各项工作,使得校园环境处处干净整洁、雅静怡人。学校要实行“早晚两大扫,中午一小扫,节假日都大扫”的卫生工作制度。各班级要在楼口,小卖部,食堂,楼道,责任区等都安排卫生维持文明监督岗,发现有违纪的学生不但要求收集垃圾而且把名字予以登记,对违纪学生班级给予当天卫生扣分,同时在班会课或晨会上通报批评。平时课间校值日、值周人员给予监督管理。

3.2 加强班主任出勤管理,体现实效。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及各种教育活动的得力助手,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班主任在规定的时间里要参与学生大扫除,并现场予以指导,对班主任的出勤每天有校值周人员予以登记。

3.3 重视校园卫生文化建设,做到布局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有陶冶性。

3.4 加大对垃圾源的监督管理。学校最大的垃圾源莫过于学校内的小卖部、食堂、校外带进的零食。学校要对垃圾源管理作明确规定:在哪买就在那吃,吃后把垃圾丢进附近的垃圾箱里,绝对不能随身带走,更不能随走随吃随丢,不能带入教室。

3.5 让执行者、劳动者有信心,感觉公正性,感悟成就。学校每天由校值日、值周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予以公正性的量化打分,晚集队要及时小结并公布在量化栏上。周末要给予一周的量化总结,宣布本周卫生常规管理优胜班级。在量化评估中要具体、原则、公平、公正、严肃、认真,要给个人,集体一个公道的说法,要及时给予在卫生管理工作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优胜班级的高度评价。对工作欠主动,工作不认真而懒散的要给予启发性教育和适当的品行扣分。这样,好的行为习惯不但得到升涨,而且坏习惯得到遏制,良好的势态得到生成。

俗话说“多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以上几点思路是我管理学校公共卫生取得成效的基本方法。如果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班主任的积极配合管理,管理者以身作则,人人深入环境卫生管理各环节,那么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就会有新气色。

卫生管理论文:对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探讨

[摘要] 饮用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纵观当前的水质风险管理机制,在应对危机方面,其相关成文的实用风险管理体系几乎为空白。该研究通过对当前供水安全工作中尚存的弊病进行深入的剖析,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组建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供水跟上实际环境变化的步伐,以保证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关键词] 供水水质;监管;风险管理

目前,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从而导致水质日益严重恶化,饮用水质量标准问题突出。大部分地区对于突发性供水事件以及水污染事件均已经建立起预警制度并且做好应对突发性事件的预案,从而最终实现安全供给水资源。由于长期存在着一些非可控因素,平时安全并非等于可以排除危险,风险的客观存在性是不可否认的,因此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也就存在,所以关于灾害风险管理的关键节点要转移,组建起风险管理的上游机制,颠覆以往被动应对灾害发生的传统方式方法,建立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机制。

1 供水水质所面临的风险

1.1 水源水质方面的风险

首先,饮用水安全的先决条件是源头水的水质要有保证,也是城市饮水的先导,它关联到城市供水水质风险安全的有4大危机。由于量所导致的风险:源头水和水质相并存,其风险诸如大暴雨洪水、地震等非可控制的自然天灾而导致的水质变差、有机物等原水水质性变,储水量变少导致藻类植物迅速生长或干旱导致水量达死水位等,以及封闭或交替性能较差之水源越是明显,从而让水厂现有的工艺设备无法处理。由于水质而引发的风险:农村村舍污水导致的非点源污染,农业施肥、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很难避免地进入饮用水源、厂矿企业排污引起的点源污染,化学物质的生产、突发事件引起水污染事件等。还有对于水污染其他不稳定因素:例如地表水污染通常情况下属于突发性的事件,但如果由于地下水污染现象是长时间存在的情况下,那其所造成的破坏就比较趋向于不可逆性了。因此,大家务必将水环境健康风险的评价工作重视起来,并且要把侧重点放到水环境中对人体产生危害之物上,可以将危害物质分成2大类:一类是基因毒物质,另一类是躯体毒物质,为了达到确保水资源自然属性上相对“安全”的目的,必须对这两类危害物质进行有效管理[1]。

1.2 水资源供给过程中水质方面的风险

①关于水厂方面风险设计。水质标准并非固定的,其生产处理工艺的实际设计标准要具有针对性[2],那么,设计风险就客观存在了,这样一来,务必充分关注投资与效益所带来的经济风险。②水质检测对生产环节反馈执行风险。例如水处理工艺过程存在加药风险,水污染及致癌风险问题中较矛盾的是氯,是饮用水常用的消毒剂,氯有效控制了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但会产生致癌消毒副产物。保持管网免受二次污染与强化消毒能够有效减少管网中微生物繁殖生长[3]。③水厂在实际生产中的风险。在饮用水净化工艺环节存在着水质风险,在全过程严格把好质量控制关是可以有效降低风险的;使用药品等原材料、涉水设备存在质量方面的风险。

1.3 在进行二次供水与用户终端的污染风险

水源在水厂经过净化后,接着就进入城市供水管网。为了实现饮用水的达标,务必保证供水管网和用户终端在供水过程中的水质安全。水质风险存在程序性审核二次加压水池设计、运行清洗消毒、用户终端管道材质是否优质耐腐蚀等环节。

1.4 有关水质的监管部门或企业缺乏科学性行为的管理风险

水源水质的监管工作涉及到水利、卫生、环保、城乡规划建设、地质矿产、国土等职能部门[4],由于相关的监管主体过于多元化,使监管的责任与权力分界点缺失,对客体的监管比较模糊,责任与权力不明确。过于多元化的监管主体,经常会忽略水资源开发使用者对于自身的监管,这样一来,就无法排除管理型风险。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监管水源水质的力度以及相关政策松紧程度,对水质风险的大小有着较大的影响。如:由于执法力度不够而导致的点源污染、由于水功能区划以及跟踪监督缺乏科学性而导致非点源污染风险。在于水质监管方面政府具有政策失误风险、信息不全面或者信息错误风险,执行政策不到位及政策自身多方监管之间博弈而导致的管理缺位、越位风险。

2 供水水质卫生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①建立供水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安全及风险统一化的管理体系,拟定风险管理的方案。在进行供水规划设计的时候,需充分考虑到非传统的安全风险。加大现场管理的力度,并且要对不定期工对作人员组织考核与培训,正确地运用制水设备,减少环境间风险源与相互作用次数;加大现场管理力度;不间断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与风险培训,提高对风险的认识度,吸取以往供水水质风险弊病,总结各区域水质危机事故的优缺点。

②建立监控与管理一体化良好平台。当下,水质监控与管理由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在水质安全责任管理方面,缺乏直接负责人,呈现生产与监管内外监测一体、形多内少、信息单一、监管缺位、职能交叉等现象,从而导致水质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所以将水质风险管理加入城市公共安全防范总纲内,组建有关部门对日常风险的交流渠道及制度。

③构建共同承担风险的体系。对水价的结构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其目前所存在的弊端,筹集水质风险专项资金,可以将风险的因素纳到水价基金的范畴,以保证应急处理以及风险管理拥有充足的资金。而且,要制定出公共基础设施保险的险种以及处理规范,尽最大能力避免风险的发生。此外,还应该加大风险教育的力度,强化全民在应对水危机方面的实际承受能力,真正让供水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④要最大限度保证水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务必做好水源储备设计工作。当今世界,水、粮食以及石油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3大战略性的重要资源,可以根据各地可饮用水的水质、分布以及保有量等相关的情况,组建好水资源的储备库。杜绝过度地开采地下水资源,尤其要做好城市规划区的科学用水工作;对功能区的基本用水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修建在应急情况下的调水工程;完善自备井应急统一调水供水细则,做好预防工作,从而提升我们对风险的抵抗能力。

3 结语

目前城市应当建立好供水水质风险体系的管理模式,因此要综合各区域自然环境、当地实际经济情况等因素,尤其要重点关注水资源以及供水环境的实际变化,彻底剖析相关的因素,并且,解决好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对于路径的“依赖性”,对于风险的发生,只有一个态度:积极应对,解决问题。虽然,城市供水作为城市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但一样要全面地考虑经济、实效、安全以及投资风险的关联性,只有充分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才能预控风险,最后达到供水安全管理的最优策略。

卫生管理论文:浅谈当前如何构建有效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摘要】公共卫生管理是新时期医疗体系的重要职责,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对维护社会稳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做好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促进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载体,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关键词】公共卫生 管理体系 构建

近年来,随着全球工业发展步伐的加快,人类世界再次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却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公共卫生安全当前已成为了许多国家所面临着的重要课题。在中国,特别是在农村公共卫生安全非常薄弱,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是关系着国民身体健康的大事,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对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时期农村这一时代背景,结合农村工作经验,围绕如何构建当前有效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谈一点看法。

1 当前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现状

当前,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意识极其淡薄,许多农村甚至都没有制定公共卫生管理的相关条款。在这样的背景下,2003年,让世界瞩目的非典肆虐着中国的许多城市和农村,迫使我国不得不采取对外来人员或外地回归人员的隔离措施;2005年,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流行性感冒;2008年后期,公共卫生安全隐患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即食品安全问题,从“三聚氰胺”到“问题奶粉”,从“毒生姜”到“假羊肉”……问题食品频频曝光;2012年的“地沟油”,“问题豆芽”……等等。据统计,上世纪末中国受食品安全隐患威胁的地方占全国所有城乡的80%以上。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村并未爆发更大规模的流行性疾病,然而其安全隐患却始终存在。这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中国是20世纪下半叶在世界范围内受天灾人祸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主要表现形式为:①流行性疾病;②食品安全;③环境污染;④事故灾难。

2 公共卫生管理概念的论述

事实上,所谓公共卫生管理其实包括多项内容,且也涉及到了多个部门,因此,严格来说公共卫生并非一个单独的概念。公共卫生体系主要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医疗救治机构和公共卫生研究机构等。而本文所探析的公共卫生则仅针对卫生监督管理机构而言,准确的说,是基于农村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所开展的论述,做好公共场所、学校、劳动、放射、食品等五大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做好农村预防接种、消杀、从业人员体检、卫生宣教、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救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并监控农村人群健康信息,指导并治疗患者,监测并报告相关信息;研究和预测农村人群健康态势,制修订并实施防治规划,调整防治方案等。

3 当前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构建

自非典和“毒奶粉”事件后,我国公共卫生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分期。作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一个单独个体――卫生监督机构要认真在上述事件中吸取教训,并重置组织目标和战略发展目标,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完善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3.1 构建农村四级公共卫生隐患防护网络。在工作实践中,公共卫生管理并非由卫生执法监督一家来承担,而应是中国这一庞大医疗卫生体系的“末梢神经”。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实质是通过控制环境和预防疾病等手段来促进农村的居民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一个健全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应包括预警系统、监控系统、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和社区卫生防控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而,要使其成为一个体系,就必须要构建四级公共卫生隐患防护网络。

第一级以部级疾病控制中心为优秀,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共同构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

第二级以省级医院为优秀,建立应急系统,制定多种应急方案,并设立信息联系部门,承上启下,加强对上级预警的管理和传达工作效率。

第三级以县级医院为优秀,其主旨在于加强医疗检诊效用,提升工作水平,配置一支高效的服务队伍。

第四级以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优秀,其主要职责在于对各种会导致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的事件进行诊断并提出初级预警,同时建立公共卫生安全防御防控系统。

在四项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络中,其各级之间的关系在于沟通与协调,应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构建救灾防病、处理紧急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网络。

在四级公共卫生隐患防护网络中,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是工作的重心,设计面广,基础薄弱,难度较大。

3.2 公共卫生管理职业化。如何建立一个健全、敏锐、充满活力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呢?不少公共卫生专家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和见解。

有专家认为,要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就必须要进行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建设。其中,硬件包括:要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有足够的设备、经费、人员和政策保证等;软件包括政府的危机意识和政府下属部门的通力合作意识。笔者认为,制度完善是从容应对、妥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

3.3 加强定期演习。如何建设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过硬、训练有素的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疫病、险情的挑战呢?笔者认为,捷径只有一条,就是更多的开展演习训练。

在突发事件中,农村医疗机构的每个人都应该做应急体系中的“末梢神经”,都能够对危机做出及时和快速的反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构建意义,并加强管理效用。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载体,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作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医疗体系中的一员,任何一个公共卫生管理部门都应将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并不断的创新管理方法,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管理质量,并以此来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发展而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