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28 04:57: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薪酬激励
薪酬激励是激励机制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激励措施。员工为了薪酬而辛勤劳作,员工在工作的时候为了得到更高的薪酬而努力的发挥潜在能力。薪酬激励的方式有年薪制、考勤奖励、销售激励及利润分享等,除了以上的激励方式,同时还要注重对职工的工作态度及行为方式等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员工的行为模式在薪酬分配中所占的比重,避免单一依赖工作业绩来评定薪酬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新时期中小企业里那些尽心尽力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职工,不仅宣扬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而且对企业的发展存在着潜在的推动作用,如果他们的付出得不到回报,那么将会打击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企业运用薪酬的诱惑使得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努力实现工作目标,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最终促进整个企业的发展。达到企业盈利的同时,可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培训激励
培训激励对员工的教育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员工知识水平。激励有助于提高培训效果,很多员工在进行企业知识培训时心不在焉,学习态度不认真,使得培训效果不是很好,激励可以使培训得到持续发展,企业进行培训的对象是员工,如果员工没有学习欲望自然培训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企业使用激励手段来激发员工学习积极性,对学习充满热情,主动参加企业培训,最终收到培训的预期效果。新时期中小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科学的、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以解决员工培训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制定符合企业特点的培训体系。
三、绩效激励
公平有效的绩效评估可以充分的发挥人力在资源利用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同时能达到企业各项能力与资源的整合,提高组织工作效率、达成组织目标、促进共同的发展,所以,绩效评估旨在起到一种杠杆作用来达到激励效果。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不仅是企业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同时也是企业能否充分发挥有人力资源潜在优势的保证。
四、奖罚激励
奖罚激励也是中小企业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激励措施,奖罚形式通常有:表扬、赞赏、晋级和批评、处分、开除等。对工作表现好的以及为公司做出贡献的员工要加以表扬,管理人员对员工的赞赏会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对那些在工作中消极怠慢的人要加以批评,处分。奖罚措施应用得当,将会发挥较大的激励能力中,但是如果应用不当,就会引起员工的不满和怨恨,以及行为上的消极对抗。
五、信任激励
新时期中小企业对员工的信任可以唤得员工的忠诚度与创新动力,企业通过信任、鼓励、尊重、支持等情感对员工进行激励,信任激励是最持久的激励措施之一,管理人员一个期待的目光,一句信任的话,一次真诚的帮助,都能使员工自信起来,走上成功的道路。员工能否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地工作,与管理者的信任程度密切相关,管理人员只有相信每位员工,帮助员工树立自信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员工的绩效水平。
六、结语
有效的利用激励措施可以充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工作效率,新时期中小企业应当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激励机制措施,利用各种激励措施来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使得企业能够留住那些优秀的人才。新时期中小企业也有义务公布有关激励机制的相关规定,在对员工进行考核时,要使用具体、量化及通用的考核指标,使得激励措施实现公开与公平,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与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作者:毛媛 单位:山东法因数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1新木桶理论的提出
1.1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在非均衡经济学中又称为“短边效应”,它是由美国的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该理论主要揭示的是:一个木桶是由许多木板组成的,每个木板紧紧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木桶,而一个木桶的盛水量大小取决于木板中最短的那一块。如果木桶里盛的水超出了最短的那块木板,那么水就会溢出,所以要使木桶装的水更多,就必须增加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只有所有木板一样高,那样水桶才能盛满水;第二层含义是只要这个水桶有一块比较短,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这就是说,每一个组织都有最强大的一面,又有其薄弱的环节,而往往导致组织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组织中的劣势,要想提高组织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就要加强其薄弱环节的建设。故而木桶理论也被称为“短边效应”或者“短板理论”。
1.2新木桶理论
新木桶理论是在木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木桶理论的改进“。新木桶理论”又被称之为“反木桶理论”,它以动态开放的组建木桶环境为出发点,认为木桶盛水量的大小不仅仅取决于短板的长短,而且也在于短板之间的缝隙和桶底的大小,新木桶理论改进了原来单一的取长补短的思维,强调整合自己和市场中其他的优势资源,形成一个新的、互补的、动态的整体,从而增加组织的整体竞争力。
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人员招聘配置不合理、构建企业文化意识淡薄等问题。
2.1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2.1.1人力资源管理意识薄弱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人力资源的作用日益重要,而我国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淡漠化认识和随意化管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许多中小企业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在员工出勤、工资分配等方面加以限制和管理,而不是从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去加强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2.1.2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虽然我国中小企业设置了一些关于人力资源的规章制度,但是中小企业没有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制定员工包括管理人员的开发、激励等全面系统的规划。这样难以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和挖掘员工的潜能,从而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2.1.3人力资源管理投入较少首先,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多数处于资金积累的成长期,资金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外融资又非常困难,资金实力相对薄弱,因此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资金投入受到限制。其次,在引进人才上和大企业无法相比。让我国中小企业拿出大比重的资金用于引进高层人才不现实、不合理,从而使得中小企业在人员招聘过程中投入较少。最后,在培训人才、管理人才方面,中小企业也投入很少。很多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仅限于一些常规性的工作,并没有真正发挥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培训。
2.2人员招聘过程不科学
招聘工作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我国中小企业人才引进的质量即构成木桶的木板质量,要想使木桶盛水量变多就必须把好“木板”招聘这一关。我国中小企业在招聘员工这一块缺乏科学的招聘制度和严格的招聘秩序,致使招聘过程中“任人唯亲”的现象严重、招聘过程缺乏科学的招聘计划和岗位说明。
2.2.1招聘过程中“任人唯亲”现象严重首先,我国中小企业在员工招聘方面由于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招聘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招聘过程中出现“任人唯亲”“、走后门”的现象,使招聘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导致一些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人员招聘没有人力资源规划做指导。其次,在人员任用、配置方面“,论资排辈”,具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任意性较强,谁跟领导的关系好,即使没有能力,也能晋升得很快,企业的优秀职位大多数都被领导者自己的亲朋好友占据,血缘关系成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纽带,使得一些优秀的人才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他们的才能得不到重用,最终导致企业中大量的优秀人才流失。
2.2.2招聘过程缺乏科学的招聘计划和岗位说明我国中小企业的公司领导对人员招聘工作不够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有限。因此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制定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规划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的招聘计划。招聘过程中没有具体的岗位说明和岗位能力要求,人员招聘者也没有对具体岗位进行研究,仅是凭着主观意向去招聘人员。这样不仅不能向应聘者说清楚具体的岗位职责,也没有人员筛选的依据,导致招聘所选择的人员根本不适合具体岗位。
2.3构建企业文化的意识淡薄
现代化企业管理强调“人本管理”和“主人翁意识”,提倡通过员工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动,即依靠员工的主动性而非强制的规章制度来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这就要求员工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先进的企业文化来引导他们,为他们指明方向。我国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构建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3.1注重短期眼前利益,而忽视企业文化建设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小、发展时间短,企业管理水平比较低的现状,使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待处理事务较繁杂,企业管理者需处理的事务也较多。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在提及企业发展问题时考虑诸多的是能给企业带来看得见的效益的管理水平、产品研发和技术开发。
2.3.2企业文化建设重模仿,缺乏创新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文化的标语大多雷同,意思大都相近。虽然说中小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学习借鉴西方和国内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非常重要。但是,一些中小企业不能立足于自身实际,对于一些优秀的企业文化只是一味地模仿、盲目照搬照抄,没有做到淘汰选择、消化吸收,进而与本企业的有机融合,使得本企业的企业文化缺乏创新精神,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风格。
2.3.3企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容我国一些中小企业为塑造自身的“文化”形象,在脱离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的情况下总结了一套经营理念或企业精神。由于这些内容或精神理念根本不被认可,因此这种企业文化实际上成为一种脱离企业实际的空谈,虽然对于外部环境的不知情者可能会起到一时的“包装”功效,但对于中小企业自身而言,纯属一个漂亮的“花瓶”,流于形式。
3运用新木桶理论改进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将新木桶理论所提出的“桶底”视作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管理即人力资源的总体规划;将新木桶理论中提到的“木板选择”视作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员工招聘;将新木桶理论中的“桶栓”视作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文化的建设。
3.1构建坚固的“桶底”,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意识
新木桶理论强调桶底的大小和坚固与否,运用于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桶底”就被具体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也称为人力资源的“契合性”,包括“纵向契合”和“横向契合”,即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企业发展的战略契合和整个人力资源各组成部分或要素之间的契合。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就是整合人力资源,使企业以一个系统有序地运行,故而,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1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在思想观念上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第一,要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理念。第二,要树立人力资本观念。第三,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3.1.2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在我国中小企业中深入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必要保证,更是中小企业“桶底”坚固与否的重要条件。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首先要设立专门的功能齐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实现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正规化和科学化。其次必须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和科学的管理制度,使企业能够实现合理地选人、科学地用人、有效地留人,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运用。
3.1.3加大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首先,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之所以落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相关资金投入太少,没有资金一切的理论和构想都无法实施。因此,要想使“桶底”变得十分坚固就必须进行有规划的资金投入,以保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其次,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要特别注重对组织人员招聘的投入,做好招聘工作规划和准备,设计科学的岗位说明书和职责要求,以便于招聘中有所依据。最后,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应该加大对企业员工的开发和培训的投入,运用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引导员工自我实现的目标,努力使员工潜能得到发挥,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
3.2选择合适的“木板”,把好招聘的“入门关”
我国中小企业在进行人员招聘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3.2.1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招聘原则招聘的目的就是为企业选择最适合的员工,那么在招聘过程中就应该形成公开透明的竞争机制。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建立的自身特点导致人员招聘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任人唯亲”的不良现象,使中小企业的“木板”素质普遍不高。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相关部门必须健全人员招聘的制度,因为规范的制度、明确的原则是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进行人员招聘的重要保障。
3.2.2坚持因岗适用的招聘原则一块适合中小企业岗位的“木板”不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也不要求他的技能是十分卓越的,因为不同的岗位对任职人员的要求是不同的。只要招来的这块“板”能够胜任岗位职责,它就是企业最合适的“板”。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人员招聘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设置每个岗位的职位说明书、职责要求和岗位的技能要求。
3.3运用“桶栓”,强化企业凝聚力
新木桶理论注重加强板与板之间的紧密度,注重发挥“桶栓”的作用,具体到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中,就是强调企业文化的构建。
3.3.1设置战略目标,增强企业凝聚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取决于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战略决策的制定,中小企业的战略决策必须基于中小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行动方案的制定。因此,设置符合本企业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合适的战略目标能够调动每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够明晰每个成员的职责和目标,进而增强员工整体的竞争力和凝聚力。
3.3.2塑造企业特色文化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应综合考虑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战略、企业内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去定位本组织的企业文化,即创建一根独特的“桶栓”。我国中小企业创建企业文化时必须突出独特性,建立具有企业个性特点的企业文化。
3.3.3注重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内化每一根“桶栓”都带有自身的精神实质,每一根“桶栓”的力量也是由内化而扩大的。为使我国中小企业构建的这根独特的“桶栓”变得更粗,变得更韧,我们必须注重对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宣传。
4结语
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中小企业要获取一定的市场地位就必须注重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理论源于实际,而又高于实际,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应该注重运用新木桶理论来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构建。
作者:高宏 单位: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缺乏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规划
纵观多数中小企业,很少有企业制定并执行了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往往重视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长期的战略设计,对人力资源规划也仅仅是被动满足企业短时或应急的需要,并未形成一种真正对未来一定时间内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即使做了人力资源规划,在多处地方也表现为不科学、不合理,更多的是对企业临时需要的人才进行招聘或调整;同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还往往只能回答目前企业的员工数量及构成,至于今后两到三年的员工数量及结构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楚。至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的培训规划、员工的激励计划等完全是凭着当前需要,企业原有惯性自然运行。这样一来不仅企业在需要时很难获得合适的员工,而且会带来一系列譬如员工不积极、岗位职责未尽、相互推卸责任、企业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等问题。
(二)人才流失退化严重、培训少
中小企业的相对弱势对应着相对有限的资源。在招聘上很难将具有高素质的人才留住,资源少是一个原因,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小企业基本上都存在用人而不育人的现象,高素质人才进入中小企业很难有对知识层面的发展前景。出现这种情况在于中小企业认为招来的人应马上为企业服务,其次就是对人才培训缺乏自信,假如培训后会使培训人员跳槽不为其服务。同时,规模小、资金小的中小企业特点,在员工培训上往往采用的是短期培训及应急性培训,缺乏培训的系统性和长期规划。不少企业还把培训停留在一线员工基本的技能操作上,缺乏对企业经营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和市场营销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这种现象的造成主要是因为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另外一方面则是中小企业人员流动大,往往是一人多岗,系统培训后又因为缺乏相对激励致使留不住人,导致培训风险太高,这也就造成中小企业宁可在专业市场招聘也不自己培训的现象。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与薪酬机制
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与薪酬机制。在激励机制方面,一是失去相对公平,多数中小企业未准确对岗位进行描述和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使绩效难以量化;二是企业经营者倾向短期目标,往往将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生产,使人力资源开发周期长,员工往往由于相对较少的晋升空间而逐渐失去积极性;三是激励措施针对不强,长期激励不足。由于中小企业对员工的最佳需要仍然停留在简单的粗略估计上,未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进而为结合自身企业特点进行激励机制设计,缺乏及时性和针对性。在薪酬方面,由于多数中小企业产权不清,企业运行状况与经营者和员工影响不大,技术创新和员工素质与企业收益相关度不大,没有把薪酬与绩效相连,这些企业往往不愿意进行人力资源开发,。而随着企业发展和人才结构变化,薪酬体系的设立不仅是员工的谋生手段,还是一种满足自我和自尊的需要。
(四)缺乏产生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实践证明,企业重视企业文化,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率优势、人才优势与发展优势。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经营学、企业形象、行为准则、企业制度、作风礼仪等,这些方方面面对企业的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文化固然重要,但不少中小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却缺少一种凝聚力。这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性和独特个性性。纵观多数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大多相似,没有鲜明独具一格的文化风采。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所处环境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策略等的方式都会不尽相同。多数中小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任意性,将其企业发展束缚于中,如一些企业领导心血来潮可能也装模做样地开展一下“文化运动”,提几句时髦口号、涮几条跟风标语,没有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文化建设,怎么能形成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二、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面对快速变换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小企业的所有者和高层管理者也必须积极转变思维,顺应潮流,调整自身和企业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因此,针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方法加以解决:
(一)凝练符合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奥企业所有者及高层管理者必须对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清晰的认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是企业竞争市场的优势所在。因而凝练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应转变传统“人事管理”思想,并通过学习、参访及结合自身优势正确认识及树立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贯行高战略、高战术、可操作的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其次根据企业自身需要,改变对高素质人才的认识,把忠诚企业、服务企业作为评价指标,而不是把高学历作为人员调用的考量因素;三是加强企业人力资本观念,明白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通过自己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员工虽然成本较高,但是会很容易使他们对企业产生感情。事实上,企业长期培训出来的员工才是最符合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具备较高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不是招聘员工所能比拟的。最后,企业管理者还必须要有开放的管理理念,基于中小企业资金薄弱,在一些高岗位或难以胜任的岗位可以通过引进高素质兼职人员或咨询机构为其服务,这就需要中小企业的管理层根据自身战略规划制定一些高薪酬人才引进,以避免短期效应和盲目性,
(二)设计符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规划
对现代企业来讲,不断地进行人才储备,对人才进行战略规划,可使企业能永久地保持充沛的动力源。因此,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重中之重:一是进行人才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做好资料的信息处理,对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对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来说就是有了一个便利的工具,能有效为后面的各项工作开展做到省时、省力的目的。二是对企业内外部进行未来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对人员进行未来分析预测,并考虑人才的潜在能力,并可作为依据进行岗位的适宜配置,也就是企业需要什么人、需要什么人在岗位上能发挥其最大作用,以针对职能对现实能力进行调控,也就是所谓的“专业对口”。三是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供需比较。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对内部人才的信息处理,实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并预测出未来企业需要的实际人力。其后,针对企业现在的人力资源和未来预测的人力资源进行比较,并从中分析出未来企业需求人力的实际净需求量,从而达到企业人才资源的持续增长。四是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完成以上步骤后,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制定出人力资源具体方案,这是一个细微的工作,但其作用巨大,根据供需数据,对企业内部和未来的各项资源管理要素进行合理的规定,并要求有关部门依据实施计划进行下达执行。五是进行资源的评估和分析。这是人力资源规划的最后一步,通过组织人力资源部门所参考的因素,对各个业务进行综合的效益评估,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与评价,查找人力资源计划中的弊端,并加以优化,以确保整体目标的实现。
(三)加大企业资源投入,重视员工培训
企业资源的大量投入能使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具有系统性和长期规划性,能为企业熟人更多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培训管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划,确保人员配置能够满足岗位素质要求,重点做好职能部门及企业经济活动所需要的系列培训规划,分层次、分类别、分专业地实施全员、全方位培训工程,为企业经济项目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例如:对于一个小型加工企业的生产人员培训,分为运行培训、检修培训等岗位培训。运行培训一方面是在全员范围内组织运行人员的脱产培训——生产部门人员应具备的机组集控操作技能培训,另一方面是对主值岗位进行管理知识和新技术知识培训,三则是对副值岗位人员进行提升理论水平和提高集控值班能力培训,四则是对辅助性岗位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提高操作技能培训。此外结合岗位实际需要,采取头脑风暴、经验介绍、技术观摩、专业讲课、案例分析、反事故演习、事故处理预案及小型作业现场技术比赛等有效措施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岗位培训。
(四)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和薪酬体系
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薪酬体系不仅能稳住优秀员工,防止人才流失,而且还会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员工的工作动力来源于自身需要的满足程度。人大而需要是多层次的,因而构建激励与薪酬机制体系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在人力资源激励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是采取多层次激励,如简单劳动员工采用物质激励,高层次技术员工和管理人员实行物质与精神激励并重,除外,还可以给予更多如如优秀员工奖、晋升、授予更重要的工作、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以及尽量提供有挑战性的工作来满足这些人的需要;二是采取个性化激励,也就是针对员工个人需要什么,然后用这个事物作为完成工作的报酬,具有单独针对性。在实践中,不同员工、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因而对于不同的员工应当考虑个体差异,具体分析,找到激励他们的因素,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有针对性进行激励。
在建立薪酬体系方面,企业必须做到相对公正、公平,同时也要能发挥员工积极性。具体来说,企业要高首先降低薪酬等级,拉大等级内薪酬浮动范围,对各岗位的影响因素进行价值分析,并通过分析科学评价岗位价值,价值越大,岗位级别越高,完成岗位任务薪酬越大。其次,员工工资分为几大块,包括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奖金、绩效工资、等几部分。基本工资作为保底工资也可称为津贴补贴,应根据企业当地的物价指数等确定,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岗位工资则直接与岗位级别有关,而绩效工资则与员工的工作业绩挂钩。
(五)加强企业管理创新与员工科学管理
从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前景来看,最缺乏的便是创新。强化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就是与粗放懒散的工作作风和人的意志力较量的过程,也就是增强和管理员工,建立学习型中小企业的过程。以符合实际,激发员工自主性的管理理念、机制来改变人的惰性,使人深入到生产一线去指导服务,对制度严格执行,对过程严格控制,对生产管理、技术进行创新,抓好每一环节,使每一环节层层落实,管理与技术方法不断改进,产品精益求精。同时,还需要对加强员工的科学管理,创建学习型组织。多数职员对人力资源管理不甚了解,目光狭隘,认识不到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优势好处,缺乏对这一管理体系的关注与完美的追求。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求员工树立一种执着的企业追随观,并通过各项奖惩来进行反馈,从而达到员工与员工之间形成一种全局性的良性互动,形成一个利益的共同体。
(六)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增强凝聚力
由于企业所处的地域、行业、服务领域、职能范围的不同,使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认知不同,在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也有所差异。因而任何试图模仿别人成功模式的企业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为此需要企业树立一种全新的文化理念,转变促进企业能在市场中站稳脚步并能迈步向前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文化的构建离不开员工的知识结构,假使员工知识结构不合理必将对企业文化产生阻碍。为此需要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来完善员工的知识结构。一是企业不断广招贤任贤,培养一大批技术能力强、业务能力精、人才素质高的职工去贯彻、去执行就习惯管理的重难点,并通过培训使他们把学到的东西带到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二是使企业形成团队学习的环境。团队学习是创建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凝聚各方力量的主要源泉。团队学习可以是集中学习的组织形式,也可以是围绕需解决的问题自我参与、自我管理的研讨小组。不论采取何种学习形式,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团队智商,激发每个员工的热情,挖掘每个员工的潜能,将分散在每个员工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和信息整合成学习型企业文化共同的财富,并使之成为巨大的凝聚力量,转化为推动发展、开拓各项工作新局面的动力。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是中小企业发展的能源所在,新时代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进行高度重视。在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自身的重要性之后,深层次地分析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之处,把人力资源管理上升到一个战略高度,并经过不断组织、建立健全落实各项措施来使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中得到提升,进而在管理中不断总结经验、树立人才意识,才能留住人才、培训人才、人用人才,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但现今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接受一个观念到将观念转化为有效的行动,还需要一定的过程,而且是比较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方法要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策略,并在实际中不断改进、完善,最终提高企业内部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
1价值网的模型
在这个价值网的模型中,我们要掌握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间的相互作用创造了经济价值。第一个概念,价值比较高的顾客资源。因为整个价值网都是以顾客需求为优秀的,顾客的需求会为整个价值网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价值网成员间的关系也会因此得到加强。第二个概念,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处在价值网上的成员是一种利益、损失共担的关系,所以价值的创造还有赖于企业间的相互配合。第三个概念,优秀能力。价值网之所以能够存在和运行,就是因为外包企业的优秀能力的存在,失去了优秀能力,其他的也就无从谈起。
2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价值网的构建
2.1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技术研究为优秀的一类企业,其大多数由科技人员创办,规模比较小,又因其自负盈亏,所以风险比较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讲,人力资源管理不力无疑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因素。市场经济在这一需求的促生下,产生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价值网这一运营模式。这一模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是极为有利的。这样该类企业就可以通过与外包服务商的交流、协商,表达自己企业内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寻求来自外包服务商的帮助,外包服务商以其专业的经验和能力,对此作出分析并提出对策。在此基础上,该类企业可以将一部分不涉及企业优秀秘密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繁琐、机械的工作交由外包服务商,并支付一定的费用。外包服务商可以就该部分管理事项进行专业的管理,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而企业则可以以更多的精力来专注于对该企业优秀能力的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这种模式无疑解决了企业化弊为优的问题,从而可以实现企业的优化整合。
2.2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价值网的条件
提起从外部获取资源,可能有人还停留在过去的思维中,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但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这种做法对企业来讲,不仅是适应其发展需求的,更是优化资源配置、获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明智选择。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为了获取更好的管理服务,因为其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是不专业的、不擅长的,而且该部分工作比较繁琐,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付出与收获是严重不成正比的,这对其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明智的选择,就是将其交由具有专业管理能力的第三方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获取更优质的服务。以下是所需要的几个条件:
2.2.1外包企业市场的发展
外包市场的发展是否完善,对企业选择交易模式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市场比较完善的话,企业可以更优先选择市场化交易,因为在信息交流充分的情况下,完善的外包市场的成本和风险都比较小,否则还是选择一体化交易更加保险。
2.2.2外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竞争的越发激烈化,变相地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讲,是人力资源管理制约了其发展,而其在这方面的付出与收益又是令人不满意的,这就使其急需这样一个专业的机构来代替其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使其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来进行优秀能力的研究与发展。为满足这种需求,就有了外包,外包供应商能够为外包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人力资源部门能够更好地参与企业的运作。
2.2.3外包企业在价值网中的作用
之所以有该价值网的存在,就是因为外包企业有这方面的需求,所以外包企业在这个价值网的所用就特别的突出。外包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对其所需要的服务与外包供应商进行沟通,外包供应商针对外包企业所提出的要求,给出意见,在与外包企业达成一致后,据此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所以,在整个价值网中,外包企业的需求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而这种引导就是外包服务供应商的努力方向。
2.2.4外包企业具备优秀的竞争力
我们一直强调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价值网的构建,但这种构建是需要条件的,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做得到,也不是说所有的企业在什么时间点都可以做得到。这与企业是否具备优秀竞争力密切相关。因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价值网的构建是为了配合企业的优秀竞争力的更好发挥而进行的,企业具备了优秀竞争力,才会有这方面的需求,否则,也就不具备这方面的需求了。同样的,优秀竞争力有所改变,则这种价值网的构建也会有所转变。所以,优秀竞争力是关键。
2.2.5外包服务供应商的协同参与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由需求与供应的互相推动来发展的,光有需求是不行的,还必须有满足需求的供应,只有这样市场经济才可以做到不断向前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价值网的发展与完善中,同样的,光有外包企业的需求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满足该需求的外包服务供应商。目前,我国的外包服务供应商的质量都比较高,这既得益于外国咨询公司的进入,也得益于我们国内的外包供应服务商的整体水平的提高。这样其就能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最新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最新需求,并就此为外包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点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价值网的构建也是至关重要的。
2.2.6外包企业中员工的认可
企业之所以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就是为了使人力资源能够更好地运行,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率,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注重企业员工的满意度。因为企业员工是企业价值的直接创造者,所以外包企业在做出这种决策时必须以企业员工对此的认可程度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2.2.7中介机构的服务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协调
就目前我国的发展现状而言,科技型中小企业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价值网的构建,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而这种单靠自己力量的努力往往是困难重重,所以这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和中介机构的推动,为外包价值网的构建提供信息平台,从中协调与帮助,以更好地推动该价值网的构建。
3结语
现在,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因其专注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就目前而言,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制约了其发展,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价值网的构建这一观点,并对这一观点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希望能对该问题的解决起到一点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作者:李鑫 单位: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一、民营中小型企业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1.民营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范围和人员范围不断扩大
现如今,由于企业的经营规模和人员规模的日益递增,民营中小型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近几年我国民营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对国民经济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不仅能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对于加快企业发展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2.人力资源管理的晋升有助于增进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力
所谓企业优秀竞争力是指反映企业特定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指标,优秀竞争力不仅能在经济发展中超于竞争对手,而且能在日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力位置。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得竞争上风的根底,企业若要想增强优秀竞争力,还需要在选择优异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挖掘出团队人员自身最大的潜能,做到物尽其用。由此来看,如何更好地管理人力资源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3.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加强员工对工作的热忱度和工作绩效
从现实的企业经营情况得出,企业只有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专业的职业规划、有效地的组织培训、对需要轮岗的职位进行调整等,才能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员工将企业看成自己的企业,将企业工作当成自己的工作,这样员工才会不断地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同时促进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二、民营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及缘由
1.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性项目薄弱
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内绝大多数的民营中小型企业未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部,有些虽然已经建立,但是部门的功能仍是以人事管理为主的,不符合现代人力资源部门的部分职能。这会导致在全方位的工作分析、人才测评、岗位设计和评价、定员定额等基础性工作的开展中会遇到多重障碍。大多数民营中小型企业的内部岗位分析不明确、招聘标准混淆不清,有的为了减少薪酬,在选择员工时选择一些工作经验较少的,部分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出现了高配低就的现象;而实力较弱的企业多表现为低低配置,致使本领较强且有能力的员工其所拥有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地发挥,冲击了员工的积极性;而经营者却忙于平常的事物,没有过剩的精力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2.缺少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
众多民营中小型企业在探讨发展战略方案时,只考虑了企业的收益,而轻忽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持久规划,对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状况涉及甚少,没有为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支撑企业在社会中的发展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考虑。部分民营中小型企业管理者眼光短浅,很少从公司的战略层面来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案,并且未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招聘人才,仅在员工人数紧缺时才进行招聘,不能有效长远地为公司引进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人才。引起了员工素质和能力不符合职位的问题,而引进的人才只能解企业短时间的燃眉之急,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企业长远发展需求的现象。因此许多中小型企业中平庸员工比比皆是,但精英级专业人才却少之又少。论民营中小企业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3.企业薪酬激励政策不到位
大多数民营中小型企业对于企业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的拟定十分重视,却不重视企业的激励措施。到目前为止,虽然有一小部分民营中小型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利用较高的薪酬待遇或奖金制度等,以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但由于企业管理能力有限,管理者缺乏准确科学的评估体系、绩效考核及与之配套的相关制度措施,所以部分企业的薪酬福利制度有形无实,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激励效用。
4.民营中小型企业的职员流失紧张并缺少节制
在当前的一些在民营中小型企业中,缺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仅依靠“控制”和“服从”来实现员工对工作的完成,不重视员工能力的展示。民营中小型企业中,企业前景并不被其他企业看好,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分工不清、工作压力大、薪酬比例不合理、工作标准过高等众多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员工跳槽。
5.家族式管理模式使人力资源获得受到限制
许多的民营中小型企业注册资本较少,所以出于成本上的考虑,招聘员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企业管理人员自行招募、引进或通过别人的引荐,只有部分企业才通过专业化的人才中介机构。通常环境下,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的私人关系较好,对员工的情况十分清楚。一方面,由于企业管理人员自身的问题,选人、用人不当,最后不仅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而且导致了人没尽其才,材没尽其用的局面;另一层面,很多管理人员由于情面上的关系,很多时候出于主观的人情世故,不能做出解雇职工的决议,使企业的岗位被占用,有能力人得不到重用。
三、民营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处理对策
1.加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立足于以往的企业国情,从企业真正的时间情况出发,实事求是,把握根本,首先,建立健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系统,不断创新,挖掘新技术代替老技术,努力做到技术上的革新;其次注重人力资源部门的选拔人才工作,运用完善的科学方法操作以确保人才选择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为企业人力部门工作管理人员提供技术的支持和管理的双层保障;最后,通过设置岗位职能设计和岗位测评机制等制度,以确保企业员工薪酬机制和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提升企业人才的测评工作,部门主管及管理人员应该做到熟知每一名员工的知识、专业技能、性格、等各方面的特点,通过观察努力做出把员工放到最合适他的位置上面,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争取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并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
2.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构建优秀的人才团队
首先,在民营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上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但规划的期限要富有弹性,所以选择一个中期的规划,这样有变动的余地和准备。因为民营小企业其自身的各种限制和要求,比如宏观上的规模通常较小,工作人员的需求难以估计、预测,而且流动量比较大的前提下,企业中期规划创新中包含着保守;其次,人力部门需要在招聘过程中方式方法和途径流程上有所设置,主要以缩短周期、降低成本、增强人员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在招聘环节实施的有效性和价值性;最后,无论什么企业,如果每个职员能在自己的岗位和职务中充分发挥作用,那么企业的业绩肯定会有巨大的提升。因为,在企业全体职工的结构中好比一个金字塔,每一个层次的人员对本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起到向高一层次补充人才的作用。企业应为智力型员工给与不断提高技能的机会,这样就可以将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发展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到当代的共赢。
3.不断改进企业薪酬制度,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具有不同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工作能力的员工对企业的贡献是不同的,性质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为了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自己的专业范畴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人才使用和应聘岗位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收入分配机制进行进一步地改革,加强激励。企业在设计和建立职工薪酬机制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强弱,还要对员工薪资是否满意,体现出公平公正的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刺激最大幅度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能不断加强企业的优秀竞争能力的作用。
4.采用内外部雇用相结合的雇用体例
企业从内部培育和提拔人材的最大上风是成本较低。民营中小型企业在长期的人力资源的选择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整套体系,简便易行。针对民营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人才有限、所能投入的资金和时间也相对有限等各种不利情况,内部培养和选拔就要有工作重点和针对性。大多数企业招聘职工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企业之外的其他平台,因为外部招聘的范围更广,企业在寻找自身所需的人才时较容易发现。外部选聘的方式和来源也很多,但主要的方式有:国内各大人才市场选聘、和高校、校企合作、从其他企业挖掘人才。通过效仿大型企业,采取内外结合的方法才是民营中小型企业在招聘职工时的最佳选择。
作者:柳仕莺 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1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外包SWOT分析
1.1劣势分析(1)企业传统思想的影响是人力资源外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部分企业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会使其失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自主权,同时工作环境的改变,利益的重新配置乃至失业问题更会使企业员工人心浮动,消极被动地对待外包活动。而且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涉及不同企业的资源整合,文化差异导致矛盾突出。(2)外包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容易出现败德现象及机会主义行为。外包商可能会向企业提供不充分或不真实的信息以及泄漏企业的内部资讯和商业秘密,使企业难以做出科学的外包决策并丧失对某些人力资源管理关键技能和优势资源的独占性。(3)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商实力和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影响了整个行业的信誉和发展。企业是否选择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以及选择哪家服务商的重要指标在于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是否值得信赖,服务质量是否让企业满意。而我国服务商实力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外包商不遵守合约承诺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信誉和发展。目前,我国还尚无相应的、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外包业务的具体运作,并未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或规则。
1.2机会分析(1)政治环境方面,政府出台各项政策,大力支持。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表示,发展中小企业不是权宜之计,是我国必须始终坚持的长期战略,并指出当前时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黄金期、转型期和提升期。与此同时,我省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2)经济环境方面,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外包服务一直是企业和人才之间链接比较好的一个桥梁,对于一些大的企业,对专业劳动力需求较大,但是自己本身并没有时间去培养所需人才这就需要外包商来进行代替培训,然后直接上岗。节约了企业大量时间。(3)技术环境方面,咨询业的科学支持促进行业发展。目前国内管理咨询业兴盛,除了外资的麦肯锡、惠悦、翰威特等咨询公司进驻外,我国本土也发展起几大管理咨询公司如:北大纵横、上海共图、上海远卓等。中小企业可以有针对性的咨询,在咨询公司的指导下合理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我省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发达的经济水平更是吸引了大量外资人力资源企业和咨询业,可供参考、咨询。
1.3威胁分析(1)外部交易成本过高,理论匮乏,制度缺憾。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外部基础设施的不健全使中小企业在进行外部市场交易时成本过高,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做为一个新式服务行业,从国家到地方都未有较多相关外包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和把控,西方的先进管理模式在欧美适用,但在中国不一定适用,不能为江苏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发展提供足够的本土化理论指导。(2)家小节俭,盲目外包,发展水平受限。许多中小企业不能够认清实际,因资产规模相对较小,为最大限度节约成本,认为外包“一包就灵”,忽略外包具有的一定风险,进行盲目外包,没有认真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以及明确想要达到的目标,未选择适当的外包对象和外包方式而与其他企业合作导致被兼并或合作失败。(3)服务反馈机制不健全,评价困难,易引发经济争端。人力资源服务外包是一个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其产生的效果只能在长期的执行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对人才服务专业机构提供的人力资源服务质量的评价变得非常困难,并可能造成对人力资源服务质量的不正确评价,这会给外包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2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建议
为促进江苏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市场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一些相应的工作。
2.1外包对象选择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外包工具,必须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进行判别,在管理职能上作出选择,做好企业外包成本一收益分析,集中发挥企业在行业具有优势的职能,对薄弱的管理职能则外包给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外包服务公司。我省中小企业在充分利用外包发展优秀竞争力的同时应积极寻求与大企业的战略合作,组成战略联盟或充分利用大企业的资源促进自身发展壮大,真正增强优秀竞争力,取得长足发展。
2.2外包服务的管理外包服务过程管理阶段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成功实施的保证,外包服务过程直接决定外包工作质量的好坏和外包目标的实现与否。由于合作双方在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以及外包服务商对新环境的不适应等,外包服务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企业应该在外包实施的过程中对外包服务业务实时监督,积极地与外包服务商沟通,了解外包业务的实施情况。与此同时,企业还应采取各种安全措施,保护企业自身的商业秘密、重要信息等。
2.3对外包工作人员的同等对待中小企业虽然选择了服务外包,但也要加强与员工进行沟通,对员工关心的薪酬福利问题逐步给予改善,保证员工的报酬、晋升、调动、职业技能开发、激励、辞退等工作的科学性,从而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以通过对员工全面综合的评估作为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外包水平的基本依据。
2.4迎合政策,和谐发展我省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上给出了许多相关文件,各地方市也有相应优惠政策,同时政府还成立服务外包学院为服务外包行业提供人才。为加快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和规模不断扩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切实解决好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在执行标准工时过程中存在的工作任务不均衡、研发人员工作具有独立性和连续性以及与国内外客户沟通时差等问题。因此,我省中小企业应当积极把握当地政府相关政策法规,最大效率利用政府相关帮助,做到有理可据有法可依。
3结束语
中小企业在江苏省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江苏省中小企业要加快、加强自身的创新发展,培育企业优秀竞争力,挣脱企业发展的瓶颈,拓展新空间,就必须充分研究自身能力和比较优势,善于利用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这一新型运作模式,扬长避短,将更多地资源进行整合,这样才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
作者:程东源杜忠莲黎军良刘娟陈嘉嘉单位:江南大学商学院
一、当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面临的问题
1.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立不够科学。就绩效考核方面而言,首先要有一个正规科学的标准,这个标准对于绩效考核来说就是像是一个标杆,好的坏的立竿见影。同时,它也将成为一个榜样,在公司员工的心目中,什么是优秀,绩效考核的标准就是优秀员工的标准,可以激励员工们更好的工作和奋斗。在这样的基础上,绩效考核是否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但是,经过笔者一些列的调查,我们发现,其实很多的中小型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的设立并不科学,甚至是很局限。这样的标杆对于员工的发展是不利的,同时,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对于企业长期又好又快的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举例来说,有的企业在设立绩效考核指标的时候,因为没有真实真切的了解到自己企业的发展进度和局限,导致列出的绩效考核指标存在了很多的不切实际的问题,致使企业发展出现问题。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标杆的时候,只是上层领导讨论并作出决策,而底层的员工都无法参与其中,这就导致了有时候员工不能很好的了解到绩效考核标准的实际意义,以及很多时候,这样出台的绩效考核标准只是体现了上层领导的个人意愿和喜好,是少数人的消极考核标准,这对于员工来说有时候是不公平的,面对这样的情况,许多企业员工就会采取校级抵抗的情绪,不积极主动的转变自我,实现自我。这样的最终结果,其实还是对企业的巨大伤害。
2.绩效考核过程中缺乏沟通。其实绩效考核的标准实际上就是为了促进和帮助员工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发展,所以,绩效考核的标准的价值的体现也就体现在员工的配合上,如果员工的态度表现的是积极配合,那么,在员工就会促进自我专业素质发展的同时,也帮助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相反的,如果企业员工不愿意积极的配合,那么就会出现绩效考核失效的问题。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考核者和被考核者之间应该保持密切的联系,因为要知己知彼才能做出最合理的考核成绩。然而,目前这些工作在调查期间,笔者发现,并没有做的很好,反而做的十分粗糙。除了个人谈话以外,基本没有其他的交流形式。这样的沟通效率实在太低。
3.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管理者对于绩效考核并不十分重视,同时很多的企业里面,员工也不是很积极,上班就了的人就会变成我们经常说的“老油条”。其实,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的员工其实并不认为绩效考核是一件值得注意的大事情,反而有一种心里,认为绩效考核只不过是一种形势,上层领导的一种形式主义,只要稍微应付一下就可以了,不用太在意。因为这样的心里作祟,不论上层领导是不是把绩效考核看的十分重要,都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样的结果就是,企业里的员工存在的行为能力或者是责任等问题,久久无法得到解决。这样的停滞不前的、无法进步的企业员工,只会拖累整个企业的发展。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告诉发展的社会里,没有创新和进步的公司,其实就是在竞争的大潮中退步了。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跟不上整个时代浪潮的发展进程的现象,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被潮流抛弃的公司,未来是没有什么前途的,只能岌岌可危的自保。
二、优化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对策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们在了解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后,才能更好的做出其解决的方法,以上笔者总结的缺陷: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立不够科学,绩效考核过程中缺乏沟通,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知道了这些以后,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做好优化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对策工作。
1.完善企业绩效管理计划,强化管理过程。目前,我们常常说的企业战略目标主要的内容,是企业在实现其使命过程中所追求的长期结果,是在一些最重要的领域对企业使命的进一步强化。企业在发展的时候,一般都会做一些长期或者是短期的战略目标,主要的目的有两点。一个是帮助企业设立一个奋斗目标,让各个部了解当年的具体要求,以此来帮助自己部门也建立一个长期或者短期的发展和运行计划。另一个目的就是可以更好的控制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在一个企业发展中,如果能够合理的优化配置,那么就可以很好的促进一个公司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如果公司制定好了一个长远或者短期的发展计划的话,就可以帮人力资源进行一次合理的分配,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也为公司或者企业实现做优化的利益。所以,管理计划是很重要的,做好一个长远或者短期的人才管理计划,就可以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好好的管理人力资源。
2.积极构建企业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之中,要想做好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很有必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完善整个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系统。因为任何事物都是这个样子,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好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制度,才能约束和调整人力资源的优化。所以,笔者认为做好一下几点很重要,分述如下:第一,积极构建企业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简化绩效评审的流程。有的时候,因为复杂的流程导致员工产生反感,最终导致绩效评定计划的失败,也因为流程的复杂等原因,漏洞百出。其实,在一个好的企业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下,完全可以建立起一个简洁而高效的流程,不仅有利于管理者实施,也可以帮助员工更好的适应和参加。第二,积极构建企业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明确信息搜集的责任人。因为管理层和员工之间工作地点和性质的不一样,很容易产生隔阂,消息不即时的交流对于绩效的评定也是有影响的。但是,如果企业能够专门派人来做一个搜集信息的工作,那么,这个人就像一个中间人一样,可以很好的帮助领导和员工之间的消息进行传达。这样,在每次评定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很好的、公正的评定了。员工们也会觉得更加的真实,愿意更好的加入到绩效评定之中。
作者:郑翔州 单位:广东电网汕头潮阳供电局
一、传统部门式人事管理模式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首先,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来看:人力资源管理是为实现企业一定时期内的战略目标而科学、合理实施更新、使用、配置、开发与激励的完备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的全部劳动力资源,其与其它物质、技术或资本资源相较,具有能动性、复杂性、社会性。其主要反映为,人自身的思维分析能力与主观需求具有差异性与复杂度,人的素质、能力、态度、绩效千差万别,人之间的交往与团队、组织影响紧密联系,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比其它任何职能管理都更复杂。与其他职能管理相比,其具有人本管理、差异管理、团队管理三大特质。人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点,以员工为本位、确立其管理的主导地位、调动员工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其基本原则。人本管理实质上适应了人力资源能动性的特质,它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而差异管理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区别于企业其他职能管理的基本点,由于企业员工在能力、素质、绩效等方面具有硬性差异,导致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实现差异管理,以适应人力资源的复杂性特质。而团队管理也应该体现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克服人力资源的社会性,注重团队积极性的激发。通过人本管理、差异管理、团队管理这三大特点的分析可知,人力资源管理实质上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一个专业部门很难实现。其次,从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内容来看:我国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服务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综合体。其主要环节或基本业务内容包括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岗位分析与岗位评价、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与员工期望,制定相应的管理与开发长远战略规划,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有效保障。同时,通过对特定工作职务的收集、分析、明确,完成所有工作岗位的职位描述、资格要求、业务规范,通过各职务共同付酬因素(如职责、资格要求、工作难易、工作环境、岗位供需)对企业各工作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评估与判断,以形成完善的工资体系。另外,通过招聘保障企业人力资本需求,利用培训提升员工素质,通过完善的绩效考核体制科学、标准化的对员工工作质量与效率进行综合评估,为薪酬激励、人事晋升激励、岗位调整提供保障。当然,人力资源管理还包括人事记录与统计、员工健康管理、考勤档案管理等。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繁杂、交错,传统的部门式管理模式已力不从心。人力资源管理应在决策、管理与经营部门之间合理分工,以保证企业基础建设与日常运营。
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的特点
在规范化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的背景下,对中小企业而言,其管理模式的选择取决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特点。第一,中小企业规模小、硬件差,企业文化缺乏,企业内部治理模式落后,企业管理者素质偏低。因而,中小企业职能部门的划分较大企业而言,要相对粗放。第二,企业员工数量少,管理者与员工联系交往更密切。企业管理中“人际关系”较“制度”而言更灵活,“人格化”管理的特征显著。在人格化管理条件下,对提高员工积极性、创造性有一定效果。第三,由于中小企业的组织发展战略、持续发展战略与产业战略均由决策层制定,作为组织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亟需涵括常规业务管理内容,由决策层与相关管理部门制定与协助。这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也是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划分基础与基本模式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界定,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基于不同标准或者维度划分的大约有数十种。在人性假设下,Walton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分为以控制成本为主的“控制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以提高员工承诺为目的的“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哲学分析的方式考察人力资源后,Dyer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划分投资型、参与型与使用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三大类。以市场视角考察人力资源后,Delery&Doty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划分为市场导向型与内部发展型。以人力资源的效用为视角,斯科勒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划分为累积型、效用型与协助型三种基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人力资源资本主要特点为突破口,Lepak&Snell试图将企业员工划分为4种主要类型,并采取四种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别是内部开发式、获取式、契约式与联盟式。其中内部开发式,主要通过对员工技能长期开发与投资,形成员工与组织的长期忠信关系;契约式着重专注员工对合同要求、条件的遵从;而联盟式较为松散,人才的短期服务与企业需求挂钩。尽管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解释与观点有较多差异,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早有共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不同视角与对象下,也都一定差异。从人性角度来看,基本分为承诺型和控制型两种;从人资管理的激励手段来看,主要包括利诱型、投资型和参与型这三种基本形式;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来看,分为承诺型、控制型和混合型3种。承诺型注重长期员工培育与情感联系,招聘、内部职业培训、激励性薪酬机制往往更严密。而控制型注重短期交易,劳资关系建立于各取所需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外部劳动力市场满足人才刚需,员工队伍培训少、绩效考核以结果为导向。混合型较为“中庸”,介于承诺型与控制型之间。
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内因。第一,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的总体性、指导性谋划纲领,企业任何管理行为都要以服务企业战略为基本条件,只有当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企业战略的相符才有更好地实施企业绩效。第二,所有制属性。不同的制度会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产生差异,由于企业管理活动受到组织内在惯性的影响,民营中小企业相比于国有中小企业而言竞争和生存压力更大,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创新精神要求更多,人力资源管理要兼具成本考虑与效率要求,倾向于采取混合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而外资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国家政策扶持、创新意识、人力资源素质等方面更具优势,因而倾向于采取控制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倾向于采用混合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外资中小企业倾向于采用控制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第三,领导风格。领导的文化背景、内涵、效能均会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产生影响。中国中小企业领导风格基本分为交易型、变革型和家长式三种,其价值、信念均不同,中小企业分别倾向于选择控制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混合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第四,企业规模。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看,企业只有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才能降低成本。当企业规模较小时,人力管理实践成本往往较低,培训、考核等模式较差。相反,企业规模比较大时,成熟和正式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更完善,因此,小型企业多数倾向于选择控制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而中型企业则更多地选择混合型或承诺型模式。
(二)外因。第一,人才市场竞争程度。人才市场是中小企业获取人才的最基本途径,当人才市场竞争程度低时,供大于需,中小企业无需过多人力资源管理投资即可留住关键人才。当人才市场竞争程度高时,中小企业需要增加人力资源活动的投资以增加内部员工的忠诚度并降低对外部人才市场的依赖性。因此,人才的供给环境不同时,企业采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有一定差异。第二,行业技术特征。其主要包括行业技术密集度与行业技术变化度两个要素。由于产品的技术不同,对员工技能与素质要求也不同。在技术密集度高与技术变化速度慢的行业中,中小企业更多地采用控制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反之,中小企业倾向于选择混合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五、总结
实质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受到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需要建立科学的选择模型,结合企业实情与各种因素合理、科学进行选择。企业的管理方法必须与自身条件和周围环境相匹配,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适用于所有企业的管理模式。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所有制属性、管理者风格等内因以及人才竞争、产业环境等外因后,中小企业应合理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阳大为单位:现资股份有限公司怀化分公司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种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指在管理理念前提下,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系统。目前我国存在诸多种类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方面来看,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种,即承诺型、控制型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型。承诺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以培育、长期为目标来看待及对待雇佣关系,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员工可以对企业做出的承诺,通过强化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来实现职工行为与企业目标高度的抑制。应用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中小企业主张对员工的挖掘与深入发展,在借助于严格的招聘程序、薪资制度及工作保障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活动。控制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则是以交易、短期为目标来看待、对待雇佣关系,在互为利用、互取所需的基础上建立劳资关系,通过要求职工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依据其贡献来衡量对职工的奖励,以此来实现最终降低成本或者提高效率的目标。应用控制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中小企业主张以外部劳动力市场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很少或者根本不重视对职工的培训。介于承诺型及控制型两者之间的混合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属于比较中庸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其它两者不同,在招聘时注重对应聘者具有业务技能与潜能的发展,会重点对职工与本岗位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培训,即注重对员工的控制,也注重员工的发展。
二、影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的因素
1.内部因素。1.1企业战略。战略是企业为了实现其长期的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具有指导性、全面性的谋划,任何企业的管理行为都必须要以服务于企业战略作为根本标准。只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现与企业战略的相匹配后,才可能实现创造更好的绩效。1.2所有制类型。制度的不同也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不同,基于此,所有制类型也是影响到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最终选择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由于企业的管理活动常常会受到企业内在惯性的影响,虽然我国国有中小企业也在努力的向着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但还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人力管理实践仍着重关注对职工的控制而忽略了对成本管理的降低;而就民营中小企业来说,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是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不仅需要促使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对职工的承诺,留住人才,而且需要加强对管理成本的控制;对外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具有先进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也由此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上述两者相比存在显著优势。由此来看,国有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偏向采用控制型,而民营与外资中小企业则分别偏向于混合型与控制型。1.3其它因素。领导风格也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最终确定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企业规模也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相对于小型企业来说,则偏向选择于控制型,而中型企业则偏向选择混合型、承诺型。另外,企业年龄也是在选择中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个方面。2.外部因素。2.1人才市场竞争的程度。人才市场是中小企业得到人才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途径,人才市场的竞争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小企业是否能够留住人才。若人才市场竞争程度低,那么人才市场供给大于需求,可选择人才较多,中小企业也就无需太费时就可以招收到业务能力强、优秀的人才,而且还可留住人才;相反,当人才市场竞争程度高,人才市场供给小于需求,那么可选择的人才很少,中小企业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招收甚至是留住人才。当人才市场竞争程度低时,中小企业偏向选择控制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而当人才市场竞争程度高时,则转变为承诺型。2.2行业技术特性。在技术密集度高、技术变化速度快的行业,由于涉及到相当复杂的产品技术,且技术发展水平极快,这也就需要中小企业的职工具备雄厚的理论基础,且具有超强的创新能力;而相对于技术密集度低、技术变化速度慢的行业,则对员工的技术要求也比较低。由此来看,在技术密集度高、技术变化发展速度快的行业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大多为承诺型,相反,在技术密集度低、技术变化发展速度缓慢的行业中,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则多为控制型或者混合型。
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模型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可能会受到企业内部、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中小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必须要建立相应科学的选择模型,综合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各种影响因素,确定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1.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对当前人力资源活动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执行情况、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等等。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是中小企业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基础。通过对当前现状的分析,一方面可以对其中潜存的问题予以挖掘,另一方面还能梳理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情况,可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正确选择奠定坚实基础。2.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最后确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最终选择是在基于对其当前管理现状的分析,并与企业内部、外部影响因素的相结合,最终决定应用哪种方式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一个动态过程。其具体流程为:第一,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类型进行确定,包括承诺型、控制型与混合型;第二,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的内部、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确定;第三,确定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最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3.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实践实施。无论是再有效的管理模式,都需要通过实施才能将其价值真正的体现出来,对于相当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更是如此。也就是说,在最终确定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之后,首先应完成的任务便是确定是否构建或者完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之后再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各项具体内容,比如说人才的招聘程序、培训计划以及薪资管理等等,同时依据相关要求对职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最后再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予以评价。4.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相应调整。对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来说,它是不断的、动态调整的一个过程,需要针对企业实际情况的发展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相应的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动态调整,确保其对企业起到有效、持久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物,对于管理模式来说更是如此,更没有一种可以适用于全部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的管理方法必须要依据其自身实际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由于中小企业资源有限,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应将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内部、外部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并最终确定可以促进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本文在对三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可能会造成影响的内外部因素,并针对性的构建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模型,以期起到指导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的作用。
作者:杨倩楠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一、国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许多国有中小企业基于人工成本及资源最大化利用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与其他行政职能一道,归属于某一综合管理部门,具体工作由部门人员分别承担,专职从事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多。尽管人力物力的投资有所节约,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意义都有所削弱。
2.人事管理转化为人力资源管理在很多国有中小企业仅仅是机构设置上的文字变动,传统做法仍然沿袭多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工作仅是对企业人员所发生的事进行有效管理,多数情况属于即时发生即时处理状态,缺乏一定的前瞻性,以事务性工作为主,管理性工作比重不大。
3.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缺少对于员工的未来职业规划的有关管理,员工的工作热情不高,对于未来缺乏动力,不能很好的发挥创造性和积极性。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存在着不对称的情况,欠缺对于员工的有效挖潜,容易导致员工缺乏学习动力,使企业的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4.有些国有中小企业推行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缺乏科学性,制度化、有效性。管理方法和手段单一,未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员工发展规划相统一,自成一体,游离于企业管理体系之外。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国有中小企业效益中的影响
1.人力资源管理不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在对企业的绩效以及员工的凝聚力、企业组织的创新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市场竞争压力在逐步增加,战略管理的理论和资源观都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也不仅仅是为企业节约资金,也在注重如何鼓励企业员工,使得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角色的变化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不能局限在行政性的活动上,它的适用范围以及层次空间都获得很大幅度的提高,不一样的范围与不一样的层次也在共同作用着人力资源管理成果的多维性,这一结果也决定着人力资源管理多维性。
三、对于增强国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见
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做大做强,那么一定要建立起人力资源是最重要资源的思想,当一个企业有了专业的人才,高价值也随之滚滚而来。建设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十分必要。
1.企业的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它拥有一定的凝聚力,还能被全体员工所认可。建设和企业自身文化相关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将“以人为本”的观点并入企业文化的内涵,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还要建设与市场经济运行基本规律相吻合的现代人才选用机制。在人才选用和招聘的环节要严格把关,让真正的人才不被埋没,选择对企业而言最合适的人才。对于人才的配置和选拔方面,要采取优胜劣汰的方法,打破陈规。公开公平竞争,选用流程透明化,使用科学的评测方法,制定恰当的测试用于人才选拔。在人才的晋升环节上,更要严格遵循公平,对于徇私舞弊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使每一位员工都能知道,当具备了优越的条件,必然会获得晋升。这样严格控制能使企业员工更有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3.还要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在技能操纵、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这三个方面应该均衡配比,还要与这三方面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调整和配置,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人才的积极和热情。还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新制度与机制的转换相一致,将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升级,人事制度改革同步进行。
4.必须建立起完整高效的奖励机制。完整的薪酬机制是以工资作为基础,明晰岗位任务还有技能有关需求,定制薪酬与岗位相增长和下降的有关制度。岗位工资的设定还应该考虑到不同岗位的差别和需求,还要同时考虑到个体能力的差异。大体上岗位的工资体系用个人的能力和表现作为参考标准,这样有利于员工提升专业素质优化工作成绩,更加出色的完成既定任务。
5.树立健康、高效率的培训相关制度。一个企业想要成长起来,首先要明白员工的培训不是一个简单的成本投入,而是一个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企业的员工应该对培训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企业给员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空间,企业的发展在为员工提供一个同步的发展空间,企业的发展与与昂的成长是分不开的。只有员工的个人技能与素质都提高了,企业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揍的更快更稳。因此员工应该在培训上更加认真敬业,处理好自我提升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6.还要建设有关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管理能给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真实的资料,还能提高企业处理事务的效率,增强企业的团队建立。为完成人力资源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企业获得双方的反馈,加强了互动。肯定了员工的日常成绩,也能让企业的目标和管理更顺利的贯彻和落实,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与支持,增强了企业与员工的交流,能使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更加紧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升员工的潜能。
7.还要设定和企业经营战略所一致的人力资源策略。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作为企业人力资源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对于企业管理应该科学有效的进行规划,这样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还能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为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正确导向,企业还要参照个人的战略目的,根据企业具体的情况进行机构的灵活设置。将人员配置和岗位的落实精准化。更加合理的适用高素质人才,让还要使得高素质人才能够完全发挥作用,这还与企业吸取人才促进自身的提高有关。也关系到企业对于人才发展战略的调整。也也是参考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利用岗位的不同需求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使人才可以提高积极性和完成按个人目标的重要问题。
作者:刘瑜单位:南昌铁路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丰富的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各类企业逐步认识到人才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建设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是提高企业优秀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我国国有中小企业有着30多年的计划经济发展背景,其经营管理观念、模式、制度已形成定局,而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国有中小企业的既成观念、模式、制度已成为影响其生存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国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国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措施
一、国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落后
许多国有中小企业仍然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看成是单纯的人事管理活动,只进行简单的劳动组织、档案管理、工资分配、考核升级等低层次的管理活动,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一种能动的,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资源,没有把它提升到企业的战略发展的高度进行规划、配置、开发和利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
绝大多数国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缺乏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能力,不具备履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实务。往往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位为人事管理的权力部门,在选人用人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长官意志、人情关系、因人设岗、论资排辈等情况;在人员考核和业绩评价方面缺乏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绩效评价,往往发生缺乏客观性、中心倾向性和个人偏见等问题,导致效率和公平的失衡,使选人用人的质量和公平性受到冲击,这些都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发挥和水平的提高。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国有中小企业中,有相当比例的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企业经营者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创造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调动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在分配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平均主义,工资不能按岗位、能力、贡献拉开差距,干好干坏收入差别不大,即"同酬不同工"。
(四)忽视了员工素质的培训和潜能的开发
不少国有中小企业企业把对员工的培训看成是企业成本的增加,忽视了培训是企业实现管理的工具,是促进企业发展和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手段。培训不仅可以提升职工的技能和智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员工的活力,培育员工的忠诚度,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总目标。因此,国有中小企业职工的培训力度不够,造成了人力资源整体知识的更新缓慢,人力资源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五)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的规划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中小企业是由国家统配人力资源,企业的人事管理简单化,企业无须作出人力资源的规划。在当前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企业虽然有了用工的自主权,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并没有彻底摆脱旧体制下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影响,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本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情况心中无数,缺乏长远眼光,只是职位发生空缺了才去招人,没有人才的储备,更谈不上把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利用提到战略的高度来规划。
(六)国有中小企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关系模糊
职工是国有中小企业的主人,有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但是由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有中小企业职工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不明确,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与普通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行为缺乏必要的规范,往往导致企业经营者管理职能的发挥受到职工主人翁地位和作用的制约,特别是在可能触及到普通职工利益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冗员"、"人浮于事"、"因人设事"等问题因没有可行的人员退出机制,最终造成管理中的两个极端: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责权利不落实;另一方面,职工的主人翁权利得不到真正的实现。前者制约了经营管理者的决策水平的发挥,后者影响了普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二、原因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观念陈旧
(二)员工招聘程序不规范,决策过程不科学
(三)人才选拔机制不合理
(四)激励机制不完善
(五)缺乏规范合理的培训计划,没有对员工进行培训需求调查
(六)培训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健全的培训评估和激励机制
三、改善国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几点措施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本管理理念
国有中小企业应认真落实人才强企的战略,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优秀作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本理念,这就要做到:
1.加大员工培养培训力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2.为员工定制职业生涯设计,将员工的个人奋斗目标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使每个员工在实现个人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为企业做贡献;
3.要充分尊重员工的个人利益,不要将企业的利益凌驾于员工的个人利益之上,要重视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善于发现员工的个人特长,并为其提供发挥特长的机会;
(二)规范员工招聘程序
为了有效落实"人才强企"战略,国有中小企业应逐步规范员工招聘程序,将员工招聘放在公司的战略发展位置。在员工招聘过程中,企业应成立一个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企业有关领导、各用人部门组成的员工招聘领导小组,招聘工作应在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
(三)切实做好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
1.充分利用PDCA循环提高培训绩效。培训管理实际上就是通过企业绩效螺旋式上升,让培训效果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实现企业战略并挑战更高愿景的过程。
2.建立反馈与激励相结合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公司将培训结果与员工任职、晋升、奖惩、薪酬待遇等结合起来,及时反馈给受训者,使培训效果与绩效考核、员工薪酬联系的更加紧密。
(四)建立健全科学、民主、高效的决策管理体系
国有中小企业应多注重民声、民意、民力,建立健全科学、民主、高效的决策管理体系,企业领导干部应高度重视,主动转变自身工作作风和官本位观念,真正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通过透明、公开、公正的形式,让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重大决策过程中来。为达到此目的,国有中小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备的决策管理体系。
(五)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
美国著名企业家比尔·盖茨说过,一个企业持续成长的前提就是关键性人才,因为关键性人才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企业中80%的业绩往往由20%的关键人才完成。因此,国有中小企业应注重发现关键人才,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
(六)科学设计薪酬、贯彻实施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包括单位(或部门)绩效考核和个人绩效考核两部分,单位(或部门)绩效考核是对个人绩效考核在一定组织层面上的反应。为了拉开分配档次,国有企业应从工资总额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按照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发放。由于国有中小企业内部部门较多、岗位设置较为复杂,部分岗位工作内容不易量化,可采取平时定期考核、年底统一兑现的方式。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企业优秀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我们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人力资源的优秀力量的新理念。努力建立起一套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有利于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培养和开发优秀人才,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积极性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中小企业处在复杂多边的市场经济活动中,总会面临这样那样的危机。如何应对危机,变危机为转机,让企业在危机中求生存和发展,是企业管理者应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危机表现状况形成原因化解对策
0引言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总是告诫他的员工:我们的公司离破产永远只差十二个月。如同在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样,在现代商场中也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机是正常和难免的,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变数越来越多,企业所面临的危机类型也越来越多。有的危机只是特定企业所特有的,有的危机却困扰着很多企业。当前企业最经常面临的直接危机依次是人力资源危机、行业危机、产品和服务危机;非直接关联性危机有媒体危机、工作事故危机、天灾人祸危机、诉讼危机等。
1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的表现状况
请看两则报导:2004年4月19日,所有的供应商都收到一封发自欧倍德中国区总部的传真,通知其华东区采购中心10多名员工集体“离职”,欧倍德和这些供应商业务上的往来都将不再通过这些员工来完成。而据记者了解,华东区采购中心全部员工人数为20余人。而仅仅在45天前,这家全球第三大建材超市连锁商,刚公布了其中国区总裁李凤江被德国总部解职的消息,4月22日,上海欧倍德的中国总部里发生了激烈的人事冲撞。2003年春节过后,广东华润万佳在原总经理徐刚宣布辞职近百天以后,原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原采购部助理总经理、原广州公司副总经理、原华源万佳的财务部副总经理、原华东财务经理相继辞职,引起华润万佳内部激烈的管理震荡。
很明显,以上两个企业发生了人力资源危机,此种危机的重要程度应该排在首位,特别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有时会给企业带来非常直接和巨大的损失,因为他们熟悉本企业的运作模式,拥有较为固定的客户群,而且离职后只要不改换行业,投奔的往往是原企业的竞争对手,势必会给原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
2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的形成原因
2.1从发展历程来看风险的形成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是由民营企业发展起来的,从组织模式上来看,民营企业的组织层次较少,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国有企业官僚制度的缺陷,但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如下的缺陷,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形成。
2.1.1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合二为一,容易造成管理上的独断。由于中小企业主大多是本企业的总经理,在企业的生产决策、人才选拔等问题上存在着个人偏好倾向,往往形成一言堂的现象,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1.2人力资源制度不完善,权责不清晰。中小企业的创立初期,靠朋友、亲戚资助而逐渐成长起来的情况居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中小企业家受自身知识、能力限制,未能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诸如招聘、培训等环节上没有能形成战略规划,同时对在岗管理人员的管理,也是层次不分明,权责不明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其中待遇过低也是一个主要原因,老板不愿意让职业经理人分享他的成果,利益收益相差过大。
2.2从管理状况来看风险的形成
2.2.1缺乏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独特的工作,对个人素质、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都很高。一位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需要具有对工作的深刻体验和对社会的敏锐洞察能力,不能单纯依靠原理、技术或数据处理进行纸上谈兵,应当借助实践的锻炼不断地完善对知识技术的应用发挥。目前,虽然许多中小企业成立了人力资源部,但在行使部门职能的时候,普遍存在着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人员很少以及缺乏良好的、系统的职业技能等问题。
2.2.2缺乏明确而具体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结合企业战略实施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要求,来进行人员需求计划、招聘计划、绩效测评与实施计划等方面相关业务的规划。由于中小企业一般都缺乏较为明确的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尤其在快速扩张阶段,企业经常是走一步,看一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方面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定岗定编工作不如传统业务那么成熟,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划。公务员之家
2.2.3不重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与开发。许多中小企业一般都不愿对员工培训进行投入,或者即使有培训也只是例行程序,根本达不到期望的要求,同时人力资源规划并未引起相关管理者足够的重视,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只有将员工个人的职业计划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相结合,才能最有效开发企业人力资源,获得长远利益。
2.3从外部环境来看风险的形成企业经营外部环境变化太快,人力资源规划的难度加大。当前,市场发展变化速度很快,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尽管随市场变化而作了规划,但到年终目标成功率也不过20%-30%。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很难随着价值链的动态发展而实时调整整个公司的人员编制与安排,重新制订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培训计划等。
3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的化解对策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带来的后果是企业关键人员流失、企业经营受挫、企业形象和声誉受损、竞争力下降等方面。那么怎样才能防范它呢?
3.1树立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意识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一项战略性资源,其风险管理意识理应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企业管理者应分析环境不确定性对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产生的影响,并提前作出预测,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
3.2从制度上加强风险的全程防范在招聘阶段,工作分析的准确性、招聘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招聘方式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招聘工作的质量。因此企业在人员招聘或者人员调配时首先要了解工作岗位的相关信息,包括工作任务、工作中使用的工具、绩效标准、工作背景以及工作对人的要求等,确定各种岗位和工作流程,形成工作说明书,为招聘和绩效考核等工作提供依据。其次是做好人员甄选工作,加强岗位管理工作,做到“人适其事,事得其人”,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在用人环节,让员工干符合其能力及兴趣的工作,促使人职匹配、人事相宜;遵循“最小权力”原则和“职责分解、风险分担”原则,防止权力滥用和越权处理公务,尽量规避风险;实施岗位轮换,以储备人才和防止员工犯罪;重视人员考核评价,不仅考核其工作时间的工作表现,也考核其非工作时间的心理及情感等动向;实施“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与淘汰机制,并做好人员的解雇与离职工作,重点防范那些被开除且心怀不满的员工,关键岗位上的人员。
在育人环节,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满足员工发展需要;实施短期集训、以老带新、实习作业等方式解决员工安全意识不强、业务不熟练和组织管理能力差等问题;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以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等。
在留人方面,要采取“多管齐下”的工作方法和制度,包括高薪留人、平等融洽的工作环境留人、委以重任留人、个性化管理留人、沉淀福利留人、感情留人、约束力留人等措施。要满足员工合理需求,尊重员工的劳动,加强职业生涯管理,重视人际沟通;建设优良的组织文化,防止能力杰出、业绩优秀的人才流失。
3.3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从国家宏观管理的角度来看,国家应健全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企业控制人力资源风险提供法律依据。如必须完善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加大打击盗版的力度;必须健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以及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减少职工的后顾之忧;完善人才流动过程中技术秘密保护的法律法规,以防企业优秀技术被竞争对手攫取,使人才的流动规范化。
从企业层面来看,一是要求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制定和执行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二是企业应该梳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从流程上识别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积极利用法律文件来约束员工的行为,降低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比如,在企业培训员工时,依据法律规定进行企业权益的自我保护,与员工签订规范有效的培训合同,防范人力资源投资风险。
本文的目的在于:危机既可给企业带来损失,也可以给企业带来启示和机遇。从危机中得到的教训往往是深刻的,而从危机中获得的经验也往往是非常宝贵的。危机过后,企业如果能够吸取经验和教训,从危机中发现自身弊端、看到自身应该改进的地方,采取措施为今后的发展扫除障碍,那么,危机就有可能成为企业的转机。
摘要:进入21世纪,企业的竞争最终演变为对人才的竞争。人才制约是陕西中小企业发展缓慢乃至陕西经济难以腾飞的关键,人力资源外包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本文从分析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处于认知程度低、外包质量不高、类型单一的发展现状入手,结合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SWOT分析,阐述了陕西中小企业要走出人才缺乏的障碍进行人力资源外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给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提出了几点建议: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加强宏观政策支持、提高外包质量、做好外包前期准备工作。
关键词: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陕西来说更为重要。陕西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改革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变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陕西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人力资源管理很不完善,甚至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没有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和制度,且不能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和福利待遇,在吸引和保留人才方面困难重重,这些都制约着陕西中小企业健康持续有效的发展。人力资源外包是解决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先天不足和后天管理不善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较为迅速地获得人力资源优势。[1]
一、人力资源外包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人力资源外包是指企业为了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在企业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策略地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市场上高效的专业机构来完成,以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效率,从而提升企业自身优秀竞争力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要求劳动分工的不断细化和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优秀竞争力。这些理论可以追溯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的分工理论和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加里•哈梅尔(Gary•Hamel)的优秀竞争力理论等。人力资源外包的实质就是劳动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与延伸,通过部分工作的外包,降低了管理的复杂程度和管理的成本,同时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专业化效率和程度,使企业和外包商都有时间和精力发展自身的优秀业务,提升优秀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
二、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发展现状
1.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外包的认知度还很低。有调查显示,我国大约75%的公司还没有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2]而对地处西部、发展缓慢的陕西来说,这个数字更大。对陕西中小企业来讲,人力资源外包这一概念还很新鲜,如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一样,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未开展实施,所以陕西发展人力资源外包市场潜力很大。
2.人力资源外包的质量不高。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仅仅将急需岗位的招聘与培训等职能外包,以解当务之急,并没有同外包商达成长期合作的协定,这往往会带来变动频繁,连续性或一致性不足,降低项目结束后同类工作成本效益等问题。
3.中小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外包的类型单一。当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仅仅是事务性的经常性工作,比如薪资发放、职员招聘、培训等,企业本身没有把人力资源外包和企业的发展规划相结合,没有在战略高度权衡人力资源外包的收益和风险。
4.陕西已有部分中小企业开展实施了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外包。陕西境内的猎头公司、中介机构很多,当前众多的中小企业都在委托中介服务机构(例如著名的智联招聘公司等)为其招聘人员或培训职工等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业要获得发展,必须系统地、客观地分析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内部优劣势和外部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三、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SWOT分析
1.优势。(1)陕西科教资源丰富,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教育事业继续蓬勃发展。根据陕西省统计局资料,近几年每年大中专院校毕业人数约为30万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陕西中小企业的人才供给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也为人力资源外包提供了基础。(2)陕西中小企业的老板大都有着纯朴、忠厚老实的性格,企业的诚信度相对较高,在管理上较为人性化且任人唯贤、以人为本,员工只要有能力、干得好,就能够给员工提供较快且幅度较大的职位晋升机会,这是吸引并留住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且容易形成凝聚力强的工作团队。(3)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负责人往往是高层管理者或者直接就是老板本人,所以一旦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便容易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的问题,继而进行外包来满足自身难以使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衔接失衡等问题。[5](4)据陕西省咨询业协会调查结果显示,至2003年底陕西省共有注册咨询机构2655家,众多的管理咨询机构为人力资源外包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2.劣势。(1)陕西地处西部,企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思想观念落后,跟不上发展且很难接受先进理念,对新生的人力资源外包接受不够,怕承担风险。(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大多需要加快原始积累,生存是其最主要的任务,往往忽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3)陕西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存在管理不善、招聘不严、培训不够等较为突出的问题,且很多中小企业主管人力资源的领导担心将招聘等职能外包会对其自身的权力有所削弱,因而对人力资源外包会有所抵制。(4)陕西中小企业的本土职工大都受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影响,安于现状,知足常乐,思想较为封闭保守、创新进取精神不够,如果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员工的积极性会降低,对企业的忠诚度也随之降低,导致人才流失。[4]
3.机遇和挑战。随着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人力资源外包已经以其强大的行业竞争优势进入中国市场,并将逐步扩展。建设西部强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创新性陕西等一系列举措,为陕西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创新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管理上的创新。在全国大多企业还未进行人力资源外包之时,陕西中小企业率先进行这一管理创新,是做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桥头堡”和“第一阶梯”的重要一步和具体体现,也是建设创新型陕西和建设西部强省具有改革性的举措。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问题,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人力资源外包,对陕西中小企业来说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针对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发展现状,为推进人力资源外包的良好发展,应克服观念上的差异,提高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职工对外包的认知度,充分发挥陕西的科教优势,积极培养各个层面的优秀人才,利用中介机构这一平台大力发展外包业,不断提高外包质量,大幅度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人才缺乏是制约陕西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为严重的障碍之一,一系列人才招聘和人事管理方面的问题,加之发展的不稳定,中小企业随时都有可能被吞并或是因资金问题而破产。人力资源外包的出现,减轻或解决了人力资源管理不善等问题,并且可以较为迅速地获得人力资源优势,提高中小企业竞争优势。1.人力资源外包可以有效留住员工。[5]人才流失是陕西中小企业发展所遇到的最为严重的障碍之一,缺乏雄厚的资金和实力,薪资待遇相对较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不是招不来人才就是招来后留不住。而专业机构可以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战略发展目标为企业招聘适合的员工,而且如果某个岗位有人员流失,专业机构也可以快速为企业提供合适的补充人员,减少了某些工作岗位暂时性空缺的问题。
2.人力资源外包可以降低成本、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这是人力资源外包出现的直接动因。企业自己招聘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招聘来之后还需进一步培训方可上岗,而外包后就可减少、避免这些繁琐的环节,最主要的是招聘来的员工可以迅速进入工作岗位,节约了时间(培训员工、招聘时间等),提高了工作效率。
3.人力资源外包可以降低引进人才时的风险。当今社会竞争越发激烈,为了能更好的找到工作,求职者造假屡见不鲜,诚信度很低。而专业机构会对自身管理下的人才进行大量考证证实,确保其信息无误,如果企业从专业机构引进“滥竽充数”者,专业机构将会对此负责,从而降低了企业自身招聘的风险。
4.人力资源外包后,工作由专业化的机构来处理,可使人事管理部门的领导进入企业决策管理层,提高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并且有更多的时间来考虑和参与企业的战略发展。
综上所述,一系列的政策和相关措施以及科教优势、劳动力优势、中介机构优势等,为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无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使人力资源外包成为可能、变得可行。
五、加快发展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建议
(一)更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使人力资源外包成为可能
人力资源外包的发展是伴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断认识而深入的。陕西中小企业的高层领导,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领导,应认清和理解人力资源外包会给企业带来效益,不能因为人力资源外包后,给自身的权力带来影响而阻碍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导致企业发展缓慢。人力资源外包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领导要对企业的发展作出前瞻性的判断,企业如何发展,需要引进什么样的人才,都要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之中,其作用并没有减少,反而和企业的发展联系更加密切,进入企业决策管理层并且成为企业和外包商之间沟通的桥梁。
(二)政府重视,促使人力资源外包产业蓬勃发展
陕西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第一阶梯”,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外包产业,以更大的精力和热情重视发展以外包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思路。人力资源外包产业虽处在初始阶段,但只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就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政府在给与相关政策支持的同时也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规范人力资源外包市场。同时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宣传这一新生事物,引导人力资源外包健康持续发展。
(三)加快人力资源外包商队伍建设,提高人力资源外包的质量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也是企业发展的本质要求。企业的发展,是人力资源发展的结果,只有依靠拥有高科技知识的人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外包是一项长期人事决策与投入,外包商必须有较高的资质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当前管理咨询机构的信誉度不高,为企业招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等服务还有待于提高。在人力资源外包时,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失真问题比较严重。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提高人才本身的综合素质,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岗位教育和技能培训,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和企业信誉等级评定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外包的质量,企业和外包商才能获得双赢和共同发展。
(四)确定发展目标,做好发展人力资源外包的前期工作
企业首先应确定自身发展的定位,将如何发展自身优秀竞争力和扩大市场占有率摆在首要位置,将如何引进和应用哪类人才作为当前主要考虑的工作。人力资源外包后,企业职工的定岗定职、薪资、福利等将不由企业来主导,员工因此会缺乏归属感,这就要求企业首先要将职工的思想工作做到位,和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让其理解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并不是企业抛弃职工的表现。其次是要先找一家资深的服务商,利用其工作性质的优势来为企业培训员工等,使员工切身感受到外包使自身有了更多的培训和提高能力的机会,从而更胜任于工作。这样员工才能融入到企业当中,不断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努力,而且也克服了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尽管人力资源外包还处在起步阶段,但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越演越烈,更趋向于速度和时间的竞争。因此,陕西中小企业如能尽早迈出人力资源外包这一步,将成为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摘要:进入21世纪,企业的竞争最终演变为对人才的竞争。人才制约是陕西中小企业发展缓慢乃至陕西经济难以腾飞的关键,人力资源外包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本文从分析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处于认知程度低、外包质量不高、类型单一的发展现状入手,结合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SWOT分析,阐述了陕西中小企业要走出人才缺乏的障碍进行人力资源外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给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提出了几点建议: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加强宏观政策支持、提高外包质量、做好外包前期准备工作。
关键词: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陕西来说更为重要。陕西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改革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变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陕西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人力资源管理很不完善,甚至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没有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和制度,且不能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和福利待遇,在吸引和保留人才方面困难重重,这些都制约着陕西中小企业健康持续有效的发展。人力资源外包是解决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先天不足和后天管理不善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较为迅速地获得人力资源优势。[1]
一、人力资源外包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人力资源外包是指企业为了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在企业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策略地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市场上高效的专业机构来完成,以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效率,从而提升企业自身优秀竞争力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要求劳动分工的不断细化和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优秀竞争力。这些理论可以追溯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的分工理论和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加里•哈梅尔(Gary•Hamel)的优秀竞争力理论等。人力资源外包的实质就是劳动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与延伸,通过部分工作的外包,降低了管理的复杂程度和管理的成本,同时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专业化效率和程度,使企业和外包商都有时间和精力发展自身的优秀业务,提升优秀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
二、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发展现状
1.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外包的认知度还很低。有调查显示,我国大约75%的公司还没有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2]而对地处西部、发展缓慢的陕西来说,这个数字更大。对陕西中小企业来讲,人力资源外包这一概念还很新鲜,如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一样,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未开展实施,所以陕西发展人力资源外包市场潜力很大。
2.人力资源外包的质量不高。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仅仅将急需岗位的招聘与培训等职能外包,以解当务之急,并没有同外包商达成长期合作的协定,这往往会带来变动频繁,连续性或一致性不足,降低项目结束后同类工作成本效益等问题。
3.中小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外包的类型单一。当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仅仅是事务性的经常性工作,比如薪资发放、职员招聘、培训等,企业本身没有把人力资源外包和企业的发展规划相结合,没有在战略高度权衡人力资源外包的收益和风险。
4.陕西已有部分中小企业开展实施了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外包。陕西境内的猎头公司、中介机构很多,当前众多的中小企业都在委托中介服务机构(例如著名的智联招聘公司等)为其招聘人员或培训职工等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业要获得发展,必须系统地、客观地分析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内部优劣势和外部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三、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SWOT分析
1.优势。(1)陕西科教资源丰富,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教育事业继续蓬勃发展。根据陕西省统计局资料,近几年每年大中专院校毕业人数约为30万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陕西中小企业的人才供给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也为人力资源外包提供了基础。(2)陕西中小企业的老板大都有着纯朴、忠厚老实的性格,企业的诚信度相对较高,在管理上较为人性化且任人唯贤、以人为本,员工只要有能力、干得好,就能够给员工提供较快且幅度较大的职位晋升机会,这是吸引并留住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且容易形成凝聚力强的工作团队。(3)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负责人往往是高层管理者或者直接就是老板本人,所以一旦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便容易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的问题,继而进行外包来满足自身难以使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衔接失衡等问题。[5](4)据陕西省咨询业协会调查结果显示,至2003年底陕西省共有注册咨询机构2655家,众多的管理咨询机构为人力资源外包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2.劣势。(1)陕西地处西部,企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思想观念落后,跟不上发展且很难接受先进理念,对新生的人力资源外包接受不够,怕承担风险。(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大多需要加快原始积累,生存是其最主要的任务,往往忽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3)陕西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存在管理不善、招聘不严、培训不够等较为突出的问题,且很多中小企业主管人力资源的领导担心将招聘等职能外包会对其自身的权力有所削弱,因而对人力资源外包会有所抵制。(4)陕西中小企业的本土职工大都受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影响,安于现状,知足常乐,思想较为封闭保守、创新进取精神不够,如果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员工的积极性会降低,对企业的忠诚度也随之降低,导致人才流失。[4]
3.机遇和挑战。随着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人力资源外包已经以其强大的行业竞争优势进入中国市场,并将逐步扩展。建设西部强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创新性陕西等一系列举措,为陕西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创新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管理上的创新。在全国大多企业还未进行人力资源外包之时,陕西中小企业率先进行这一管理创新,是做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桥头堡”和“第一阶梯”的重要一步和具体体现,也是建设创新型陕西和建设西部强省具有改革性的举措。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问题,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人力资源外包,对陕西中小企业来说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针对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发展现状,为推进人力资源外包的良好发展,应克服观念上的差异,提高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职工对外包的认知度,充分发挥陕西的科教优势,积极培养各个层面的优秀人才,利用中介机构这一平台大力发展外包业,不断提高外包质量,大幅度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人才缺乏是制约陕西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为严重的障碍之一,一系列人才招聘和人事管理方面的问题,加之发展的不稳定,中小企业随时都有可能被吞并或是因资金问题而破产。人力资源外包的出现,减轻或解决了人力资源管理不善等问题,并且可以较为迅速地获得人力资源优势,提高中小企业竞争优势。1.人力资源外包可以有效留住员工。[5]人才流失是陕西中小企业发展所遇到的最为严重的障碍之一,缺乏雄厚的资金和实力,薪资待遇相对较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不是招不来人才就是招来后留不住。而专业机构可以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战略发展目标为企业招聘适合的员工,而且如果某个岗位有人员流失,专业机构也可以快速为企业提供合适的补充人员,减少了某些工作岗位暂时性空缺的问题。
2.人力资源外包可以降低成本、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这是人力资源外包出现的直接动因。企业自己招聘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招聘来之后还需进一步培训方可上岗,而外包后就可减少、避免这些繁琐的环节,最主要的是招聘来的员工可以迅速进入工作岗位,节约了时间(培训员工、招聘时间等),提高了工作效率。
3.人力资源外包可以降低引进人才时的风险。当今社会竞争越发激烈,为了能更好的找到工作,求职者造假屡见不鲜,诚信度很低。而专业机构会对自身管理下的人才进行大量考证证实,确保其信息无误,如果企业从专业机构引进“滥竽充数”者,专业机构将会对此负责,从而降低了企业自身招聘的风险。
4.人力资源外包后,工作由专业化的机构来处理,可使人事管理部门的领导进入企业决策管理层,提高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并且有更多的时间来考虑和参与企业的战略发展。
综上所述,一系列的政策和相关措施以及科教优势、劳动力优势、中介机构优势等,为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无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使人力资源外包成为可能、变得可行。
五、加快发展陕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建议
(一)更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使人力资源外包成为可能
人力资源外包的发展是伴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断认识而深入的。陕西中小企业的高层领导,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领导,应认清和理解人力资源外包会给企业带来效益,不能因为人力资源外包后,给自身的权力带来影响而阻碍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导致企业发展缓慢。人力资源外包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领导要对企业的发展作出前瞻性的判断,企业如何发展,需要引进什么样的人才,都要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之中,其作用并没有减少,反而和企业的发展联系更加密切,进入企业决策管理层并且成为企业和外包商之间沟通的桥梁。
(二)政府重视,促使人力资源外包产业蓬勃发展
陕西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第一阶梯”,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外包产业,以更大的精力和热情重视发展以外包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思路。人力资源外包产业虽处在初始阶段,但只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就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政府在给与相关政策支持的同时也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规范人力资源外包市场。同时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宣传这一新生事物,引导人力资源外包健康持续发展。
(三)加快人力资源外包商队伍建设,提高人力资源外包的质量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也是企业发展的本质要求。企业的发展,是人力资源发展的结果,只有依靠拥有高科技知识的人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外包是一项长期人事决策与投入,外包商必须有较高的资质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当前管理咨询机构的信誉度不高,为企业招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等服务还有待于提高。在人力资源外包时,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失真问题比较严重。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提高人才本身的综合素质,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岗位教育和技能培训,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和企业信誉等级评定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外包的质量,企业和外包商才能获得双赢和共同发展。
(四)确定发展目标,做好发展人力资源外包的前期工作
企业首先应确定自身发展的定位,将如何发展自身优秀竞争力和扩大市场占有率摆在首要位置,将如何引进和应用哪类人才作为当前主要考虑的工作。人力资源外包后,企业职工的定岗定职、薪资、福利等将不由企业来主导,员工因此会缺乏归属感,这就要求企业首先要将职工的思想工作做到位,和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让其理解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并不是企业抛弃职工的表现。其次是要先找一家资深的服务商,利用其工作性质的优势来为企业培训员工等,使员工切身感受到外包使自身有了更多的培训和提高能力的机会,从而更胜任于工作。这样员工才能融入到企业当中,不断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努力,而且也克服了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尽管人力资源外包还处在起步阶段,但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越演越烈,更趋向于速度和时间的竞争。因此,陕西中小企业如能尽早迈出人力资源外包这一步,将成为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尊敬的朋友:此篇文章由本站老师独家原创写作,版权归会员所有,普通VIP会员无权查看,服务咨询电话:0825-6698000。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促动下,我国中小企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在搞好经济、增加就业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其内在的、历史的原因,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速度正日益减缓,而其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失利正成为其主要制约因素。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趋势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凭借着规模小、机制灵活和市场空间大、需求层次多等优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非常明显的缺陷,具体而言:
1.人力资源管理观念陈旧
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其形成的背景决定了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管理能力不高,人力资源管理普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下。企业把员工看做是被动的劳动力,管理方式以“控制”和“服从”为主,忽视了员工才能的发挥,不考虑员工的需求。
2.人力资源投资严重不足
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严重不足,对人才只重视使用,不重视培养。调查显示,仅仅5%以下的企业加大了人力资源的投资,50%以上中小企业的年人均培训费用小于30元/人,大多数亏损企业甚至停止了人力资源投资。
3.缺乏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
我国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普遍不成体系,只重视招聘、薪酬、考核等最基本的方面,缺乏人力资源规划。
4.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不合理
由于规模较小,多数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过于简单化,主要行使档案管理、发放工资、下达文件等传统的事务管理,缺乏人性化管理,大大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
5.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
我国的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普遍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员工的绩效评估主要是片面的依据任务下达的完成情况来衡量,员工处于被动地位。
6.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足
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严重缺乏,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领导者并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趋势
随着人类社会劳动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也从无到有,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21世纪以来,主要由于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正在随着一些新的趋势而发展。
1、团队:1+1>2
企业借外力,个人也要借外力,需要融入团队共同达成目标。因此如何建设一支有凝聚力的人力团队,发挥1加1大于2的效应,已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
2、国际化人才:企业的领航员
当今的世界,产品竞争、市场竞争和技术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将出现对国际化人才的激烈追逐。
3、绩效评估:业绩面前人人平等
在5%—10%的末位淘汰的企业竞技中,绩效管理将变为全球化过程中任何企业必然采用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模式。
4、知识型人才:更好应对信息世界
中国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带来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在巨大的竞争压力面前,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文化氛围,建立一套吸引、培育、激励知识人才的制度。
5、外包革命:企业发展新浪潮
外包革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背景下,企业对外兼并重组,对内创新变革,日益实现人力资本、管理模式、知识与信息、社会责任等的国际化,最终会导致一个真正的趋势:外包革命。
二、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析
(一)职务设计与分析
职务设计与分析是一种系统地收集与分析与职务有关的各种信息的方法。这些信息包括各种职务的具体工作内容,每项职务对员工的各种要求和工作背景环境等。职务分析的目的是确定一份职务所应承担的任务、职责和责任,为员工培训、定薪、考核及职业发展规划等提供条件。
(二)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现在已经成为企业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人力资源支持的企业战略往往以失败而告终。优秀的人力资源规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和员工得到长期利益的计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计划。
(三)员工招聘与选拔
中小企业的人才招聘工作是企业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的第一步,新进员工是否具有开发潜力和培养价值主要取决于这个环节的把关。根据招聘人才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基层、中层、高层三类人员,不同层次的招聘,在招聘之前都应有与之岗位相匹配的考核指标,而不是能力、学历越高越好;新员工的录用工作也必须做到信息畅通、准确及时,否则,优秀的人才就有可能被别人捷足先登,自己之前的工作也就白费了。到了员工试使用期间,公司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让员工熟悉企业环境和了解企业文化以及初步的工作适应,经过两三个月的实习后,如果发现有员工不能适应企业文化或职位要求,应果断辞退,绝不能将就着用人。
(四)绩效考评
中小企业的绩效考核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色去制定标准,必须在高层的大力支持下,结合企业自身的特色做考核,方案才能持久、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
(五)薪酬管理
中小企业里工资水平低,福利待遇差,这是中小企业留不住优秀人才的重要原因。虽然企业本身有困难,但中小企业本身至少要做到企业员工利益最大化和工作生活的人性化,在企业与员工利益共享的前提下,建立组合工资制(包括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绩效工资等等)和福利体系,把员工的医疗、失业、生育、养老纳入保障之内。
(六)员工激励
人才的激励有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大锅饭式管理,员工们是干多干少一个样。第二个层次是用简单的计件考核方法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用。第三个层次是综合绩效考核,做到公正公平。第四个层次是采取各项福利措施稳定和留住人才,继续发挥其能量为企业服务。第五个层次是企业创造员工更大能力发挥的空间。对于中小企业,更应该用第五个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来吸引更多有能力的优秀管理者,而这仅仅只需要管理者的观念转变。
(七)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既包括个人对自己进行的个体生涯规划,也包括企业对员工进行的职业规划管理体系。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使个人在职业起步阶段成功就业,在职业发展阶段走出困惑,到达成功彼岸;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还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给优秀员工一个明确而具体的职业发展引导,从人力资本增值的角度达成企业价值最大化。
(八)劳动关系管理
关于劳动关系,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几乎没有。一个决心要做大做强的企业,也应该有相应的劳动关系,尤其是公司的老员工和优秀员工,企业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其实更是为企业留住人才的办法。
三、典型案例分析
(一)案例综述
南远成立于1988年,其主营业务是提供货物的海上运输服务。同其他企业一样,市场好时也曾风光一时,市场不好便急转直下。到1997年年底,已累计亏损403万元,并有40多万美元的应收帐款,公司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1998年4月董事会调整了领导班子,当年南远就实现持平,1999年赢利203万元,2000年利润超过400万元,资本金也从1994年股份制改造初的1025万元扩充到如今的6000万元。无可否认,公司在短短几年内扭亏为盈并取得迅猛的发展,与近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缓和的良好经济形势无法分开。但是外部经济形势的好转却无法解释周边地区同行们普遍经营惨淡,与此同时南远却一支独秀的现象。那么隐藏其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经过对公司长达4个月的调研,我们发现,重视并进行有效人力资源管理才是南远取得骄人业绩的根本原因。
(二)南远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南远一直坚持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并因此取得了优良业绩。其创新的管理思路和经验,归纳为四点
1.精练的管理队伍适应公司的“低成本”竞争战略
通过对公司目前的优势、劣势、存在的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并综合考虑“低水平差异”、“高价格弹性”的产业现状,南远制定了以短期做强、中长期做大为目标的“低成本”竞争战略。与“低成本”战略相适应,人力资源的节约管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公司克服巨大阻力,组建了一只精练的管理队伍。这只管理队伍呈现两个特征:(1)最低的人员配置。目前南远仅有23名管理人员(含业务员),而规模相同的国内其他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般超过110人,也就是说,南远1名员工承担其他同行近5人的管理工作。(2)合理的人员结构。管理人员队伍中,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13人,40岁以下共16人,获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数为11人,除4人为其他专业外,其余均为航海院校出身,无论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还是专业技能方面都相当合理。这种高效的人员配置,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与同行相比,南远机关管理费还不及后者的一半。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高效的人员配置客观上减少了企业提供服务所需的内部运作环节,极大地方便了顾客,从而根本上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2.良好的培训机制
通常,企业为满足成长的需要,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即引进人才和内部培训)来丰富自己的人力资源构成。引进人才的渠道一般有两种:院校储备和市场招聘。由于全国所有重点海洋院校的优秀学生几乎被中国远洋集团以及中国海运集团所垄断;并且由于远洋运输行业的特殊性,市场中可供选择的高级专业人才十分缺乏,招聘人员的质量常常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引进人才工作非常困难。于是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内部培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南远一直致力于将自身建设成为一个培训型组织,其良好的培训机制使得员工素质得以迅速提升。
3.将管理部门推向市场
南远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创新积累起来的经验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南远在目前市场中能够凭借的优势之一。远洋运输业历来被认为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传统的观念更重视资本的作用。但从近年南远的财务报表可以看出,光船租赁、融资租赁、船员劳务输出等一些对员工知识和管理水平有较高要求的“副业”,其利润已经占有很大的比重。根据南远2000年1—9月的财务报表分析,南远光租、融资租赁3条船仅投入资金10万美元,所产生的主营利润却占公司主营利润的35.80%,而且还不包括分摊的管理费。在同等的管理条件下,光船租赁和融资租赁船舶的资本利润率比投资购船运输高的多。也就是说作为船舶管理人要比作为船东的经济效益好。而这些利润直接创造者就是公司的相关管理部门。
南远的许多部门与其称其为管理部门,还不如称之为管理公司。目前企业内部实行了准市场化运作,即人力资源部为准船员公司,公司拟定的船员成本为该部收入,船员的一切支出形成该部的成本;船机部为准管理公司,消耗公司的技术成本,实现确定的船舶适航率;航运部为准租船人,公司按市场的平均租金率作为该部的净收入指标,自营船舶也核算到日租金标准。因此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都走向了市场。这种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逐步具备了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的优势。
4.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南远的文化建设主要有下列几点:
(1)通过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形象,从而吸引并留住人才,提高顾客满意度是南远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
(2)提出“乘风破浪,创造卓越”的外部口号,确立“全员创新,持续发展”的精神标语。
(3)企业与员工共建“心理契约”。南远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特别注重企业和员工的“心理契约”问题。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每一位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实现他们的期望。
(三)南元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公司的股本结构单一,职工持股比例太少。职工持股占总股份不到2.5%,机关管理人员(共23人)人均1万股左右,而船上工作人员(共248人)基本上没有股份。同时,公司总经理、中层干部与普通员工之间持有的股份基本相同,即每个员工在股份持有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这种股本结构显然是不合理的.对员工不能形成有效激励。另外公司对员工的奖励主要还是以业绩提成为主。董事会每年对公司总经理进行考核,根据公司的业绩给总经理一定的提成;公司总经理对部门经理考核,部门经理再对部门成员考核。从短期来看,公司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措施还可行。近期公司的人员结构、公司与董事会的关系还很稳定,现有的激励措施(特别是对总经理的业绩提成的激励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但是长期来看,董事会与企业总经理以及企业员工存在矛盾(主要是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很多激励承诺往往不会兑现,至少在心理上企业员工特别是总经理会存有这种顾忌,其结果将会引发经理以及员工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高额奖金的诱惑使得高层领导更加注重企业短期的业绩提升,忽视了企业长期的价值创造,这对南远的发展极其不利。因此调整现有股本结构已势在必行。
(四)解决方案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下方案:即调整现有股本结构,增加员工持股,特别要加大企业高层领导的持股比例,力争早日上市,并以股票期权激励高级人才。通过建立股票激励机制,改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使其关注于企业业绩的提升和长期价值的创造。
(五)南远的启迪
企业的经营管理说到底是资源的争夺、组织及利用。南远的成功经验留给我们许多启示。
1.人力资源战略应同企业竞争战略相一致
南远人力资源管理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人力资源战略适应了公司的低成本战略需求。这一案例验证了这样的结论,即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应以企业总体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远景规划所规定的目标为方向。也就是说,企业在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时,首先必须清楚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然后再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起着巨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2.员工培训是中小企业解决人才需求不足的重要途径
由于缺乏知名度和吸引力,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都面临严重的人才缺乏问题。然而南远却提供给它们解决人才问题的一个良好途径,即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弥补人才的不足。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种社会辅助教育等形式来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既要注重培训的内容,又要注重培训的层次。同时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制定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内培训,以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敬业精神。
3.创造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南远将管理部门推向市场的举措再次表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超越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具备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的功能,这种价值创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从而增加了企业收益;二是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在企业内外提供有偿服务,逐步演化为利润中心。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其人力资源的潜力,在长期发展中不断积累经验,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市场。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凝聚剂和催化剂,对员工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增进企业员工的团结和友爱,减少教育和培训经费,降低管理成本和运营风险,并最终使企业获取巨额利润。南远的经验表明,企业的文化建设一般要关注以下几点:(1)首先要确立文化建设的目标,(2)要有企业自己的口号或精神标语,(3)企业和员工之间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契约”。
5.制定真正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框架的建立以及机制的完善。公司必须从整体战略眼光来构筑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厦,并让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如培训开发、管理沟通、岗位轮换、考核等等)相互联结、相互促进。南远案例则清楚说明:合理的股本结构以及有效的期权激励机制可能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规避员工道德风险的重要手段。
总之:中国中小企业需要根据环境变化及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及时变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创始人的个人理念更新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中小企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断留住、吸引和激励人才,在不断深化的经济国际化潮流中,始终把握竞争的主动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