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心理学论文范文

心理学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05-29 11:13: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心理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心理学论文范文

心理学论文范文:现实意义下的文化心理学论文

一、文化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以“文化心理学对传统心理治疗理论的影响”为例,分析文化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一)对心理病因观的影响

在传统的心理治疗认为,自身身心原因、外部环境的影响是主要的心理病因。因此,心理医师会采用“客观的态度”,去发现有关心理现象或病态心理的“客观真理”。如:行为主义理论不赞同从精神层面分析心理病因,应从社会环境方面分析心理病因,认为心理疾病的形成主要由外部环境的变化变化影响,导致个体认知紊乱,最终导致心理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也认为,自我的异化和疏离是心理疾病产生的根源。在心理病因这一问题上,文化心理学持心理病因的建构观。一方面,文化的多元性与相对性决定文化治疗理论也具有多元性和相对性,即心理健康的程度是心理与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个体存在的现实意义与其所在的环境有关,对事物的认识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都与生活的环境有关,因此,个体的生活经验不同,社会环境的变化心理造成的影响不同。简言之,有多少种文化,就有多少种心理问题。因此,所谓的心理问题,多是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

(二)对治疗方法的影响

传统心理治疗受客观主义、机械主义和基础主义的影响,认为心理疾患不但存在一个客观的病因基础,而且拥有一套客观、合理、科学、普遍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只要运用有效的治疗办法,心理疾病自然会好。因此,传统心理治疗医师更多重视治疗方法与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个体本身的重视不够。在心理治疗方法上,文化心理学的多元性、文化性决定治疗方法的多样性。文化心理学认为,心理治疗并不完全依赖现有的治疗技术水平,心理疾患治愈的方法和手段也应是多元的,例如通过了解个体的文化水平程度、价值取向等因素后,针对性采取治疗办法。换言之,文化心理学背景下,心理治疗方法必须考虑文化的价值取向,并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性关怀,使心理治疗方法在厚重文化背景下承载更多的人性化取向。

(三)文化心理治疗效果评价

传统的心理治疗是在治疗医师的指导性,选择服用药物等治疗手段,引导患者治愈心理疾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医师是主导,心理治疗效果的标准就在于接近既定目标的程度。文化心理治疗理论认为,心理治疗不应局限在指引患者达到医师计划中目标,应借助各项资源引导患者心理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简言之,文化心理学心理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在于,在完成不同文化场域的互动,让患者于环境、文化有机融合,体验生活中的乐趣,展现人生的潜能,彰显人生的现实意义,心理疾病自然愈合。从实践上看,文化心理学的形成,有利于丰富治疗方法,使心理治疗方法充满浓郁文化色彩。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化心理学对传统的心理治疗产生很大的影响,改变单一的心理治疗方法,提出多种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文化心理学环境下,要求掌握文化心理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心理治疗中,重新理解审视心理治疗理论的文化本真。

作者:张昊 单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学论文范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的心理学论文

一、人性中潜在的积极因素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学校这个环境下,而学校属于积极团体,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这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他们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向上的品质。此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许多人认为,家长的天职是从小重视孩子的成长,培育孩子的优良品格,因而这也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积极因素。再者,现在全社会倡导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

二、当代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其中很多人都是由于在心理方面产生了缺陷而造成的。此外,大学生心理问题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大学一年级学生集中表现为对新生活的适应问题,如在和新同学的交往中可能出现摩擦,自己很难学会料理起居生活等;二年级学生出现的问题有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困扰,对生活的憧憬等;三年级学生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人际交往、情感问题和学习时间分配等;四年级学生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等。

(一)自我调节能力弱带来的弊病

许多大学生都存在着以下的问题。第一,情绪障碍。在高中阶段,许多大学生都是抱着一种考取名牌大学的心态学习,他们努力奋进,有人生目标。而在大学阶段,很多人认为已经到达了宁静的港湾,是时候休息和调整了,于是就会产生很多不良情绪。第二,社会性退缩。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很多大学生宁愿宅在宿舍,跟同学不停聊QQ、微信,也不愿意加入学生会、学生社团,逃避现实。这样就使得大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大大下降,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在退缩和孤独中减退。

(二)孤独型与焦虑型的人格缺陷

孤独型人格源于对被拒绝的恐惧。回避亲密关系,甚至否认自己需要别人的关怀,导致性格冷漠,对生活缺乏热情。这样的大学生往往表现得比较孤傲和显得不合群,很难和别人深交,并且在有人希望走进他的内心的时候,表现出回避性的特点。大学生心理焦虑是指受内外环境的强烈影响或意外事件的打击所产生的情绪上的波动和生理上的变化,持续时间过长,会使人产生情绪上的焦虑、紧张、痛苦和愤懑,甚至会使人灰心失望、痛不欲生,逐渐郁积为焦虑综合症和其他心理疾病。

(三)社会竞争下的就业焦虑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面对新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都缺乏应变能力和心理上的应对能力。很多人都幻想只要能拿到毕业证,就相当于进了保险箱,自然有公司来“取货”,这样的思想在现代大学生中大量存在。因此,当一些大学生遭遇就业挫折时,心里产生强烈的落差感,有的大学生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还有学生因此而终止生命。

三、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是从研究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入手,通过不断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而获得美好的生活,这为我们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改善周围环境

积极心理学认为,主观幸福感是指对其生活的看法和感受,这种幸福感的关键是个人的价值观和目标如何在外部世界与生活质量之间进行协调,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和看法决定人们的幸福感。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理解,对于他们过去所经历的事情和所处的生长环境,以及他们在认知上遇到的困难,有目的地进行分析并且开展疏导工作。这就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要求树立积极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优秀品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中,帮助学生增强应对心理困扰的能力,发挥其自身积极力量,即找到学生自身存在的积极力量和潜能,并让学生看到这些力量和潜能,以此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发挥潜能,利用积极力量来完善自己,而不是过多地停留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上。

(二)尝试体验式教学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生活的乐趣,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汲取。在体验及锻炼中,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和增强其认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是受教育者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能使受教育者明确是非标准,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而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思想觉悟,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展多种多样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如组织受教育者学习社会生活中的名人事例,汲取他们身上的正能量,这样的事例要贴近学生,让他们可以进行换位思考。

(三)优化整合社会力量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高校不能只是孤军奋战,应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因为人的社会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其行为不是单独的客观因素作用,而是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逻辑结果。在社会力量的组织形式中,包含了舆论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这其中要求我们在社会的主流思想中,应该提供正面的宣传材料,起到树立理想、陶冶情操、激发创造精神、形成良好风气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亲子之情的感化、家庭生活的熏陶起作用,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做好预防工作。积极心理学的教育要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工作的全过程,通过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寓教于无形等方法,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教育方式上,要通过隐形教育来达到教育目的,这表现出非强制性、愉悦性、隐蔽性、无意识性的特点,它不是像政治理论教育那样直接有形,反而是追求一种潜在的效果,并不是生硬灌输,这样更容易激励人的潜能,提高人的自信心,使精神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实践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认真研究积极心理学的效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作者: 李雪 单位: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心理学论文范文: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学论文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将成败的原因分为三个维度:

1.内归因和外归因。努力、能力、个性等原因都是内归因,任务的难度、运气、家庭条件等原因都是外归因。

2.稳定的归因和非稳定的归因。任务的难度、能力、家庭条件等原因都是稳定的,努力、运气、心境等原因都是不稳定的。3.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努力、能力等原因都是受个人意志控制的,运气、任务的难度等原因都是不受个人意志控制的。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困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调动他们继续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初中生的成功归因于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比较努力;把失败主要归因于外部因素,即试题较难、运气不好,也可归因于可控的内部因素,如临场发挥欠佳等。这样的归因虽然有时不完全符合客观现实,但这对于帮助初中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起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利用心理暗示化解困扰

研究表明,只要存在合适的教学条件,绝大多数的初中生都能学好数学。初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心理困扰大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使用命令式的口气,应尽量使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例如,“请继续讲”、“你的分析是不是这样”、“请听听我的想法”、“如果这样说是不是更全面”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使用上述积极的语言暗示,增加初中生对自己数学思维活动的认可度,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分层评价产生积极期望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对于优等生,教师不能一味地大肆表扬,助长他们的自满情绪,而应该通过各种恰当的方式阻止其骄傲自满的心态滋生暗长。对他们的“为难”,在于使其懂得“山外有山”,认识到“学海无涯”,促使其朝着追求卓越的方向发展。对于班上的“学困生”,如果一味地严厉批评,就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导致学生无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果及时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多给他们表达和表现的机会,并适时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肯定,帮助他们强化学习动机和意志,就会使他们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参与者和学习上的进取者。

四、畅通交流渠道

初中生对教师有一种情感上的依赖、人格上的信任、能力上的崇拜,即使在数学学习上有困难,他们也会在课堂上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改进学习过程,提升学习效果。在现实教学中,数学教师和初中生在进行学科问题的探究和讨论时,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畏难情绪。如果教师利用非正式场合、采用非正式的方式与他们畅谈非正式的话题,他们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势必拉近。如果得到足够的、合理的强化,这种对教师的依赖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迁移到数学课堂教学中,逐渐转化为对数学学习的喜爱。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心理学,既能健全学生的人格,又可以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作者:张志香 单位:永登县龙泉寺镇初级中学

心理学论文范文:高校新生心理学论文

1积极心理学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

1.1符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同志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可见,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要求,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实际需要。积极的心理教育方式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和目标的,通过积极的手段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来理解问题,处理事情,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建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学方法论解决问题,用积极的思想方式和心理学方法武装自己,根除产生消极心理的思想环境,学会发现幸福,分享快乐,激发自身积极的潜能,保持生命最佳状态,塑造积极的大学生活。

1.2符合高校教育实际需求

当前,高校的入学教育侧重专业教育以及日常事务的讲解说明,如安全、党建、学生管理规范等,心理健康相关教育仅限于1次讲座或1次团体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首先,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感到迷茫,缺少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在困惑中浪费了大好时光,出现逃课、挂科、沉迷网络游戏、在线聊天等现象。其次,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多侧重于问题学生,对大部分“心理健康”学生缺少关注。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贫乏,采用灌输式的单调教育形式。解决以上问题,就要运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大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给学生灌注希望与力量,帮助其建立一个关注未来、充满希望、自信、乐观、感恩的集体。

1.3符合90后大学生心理成长特点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渴望独立也表现得过早成熟,但实际上他们依赖心理强,抗挫能力差,假性成熟。调查显示:“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他们在思维上表现出观念超前、观点深刻、逻辑严密,善于表达,强迫自己效仿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他们在情感表达上外显而张扬,情绪强化,情感弱化,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的表达,在认知上表现出果敢直接,但明辨是非能力有待加强,平均智商高、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富有创造力,具有创新精神。因此,积极心理学有助于激发90后大学生的正能量,使其拥有阳光的心理。

2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2.1培养大学新生积极的主观体验

积极的主观体验可以形成积极的思维与行为。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入学教育,可以使新生具有深刻的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表现,从而缩短适应期。例如,通过积极的团体心理拓展训练、头脑风暴、角色扮演、集体演讲等增强新生成功体验;通过积极的朋辈心理辅导,增强新生被需要的体验;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完善,即自我对话,改变发型服饰,改变说话方式等,增强新生自信的体验;通过积极的自我激励,即同学间互相接纳、欣赏、鼓励、肯定等方式,增强新生间相互理解、尊重和共同成长的体验。积极心理学强调人人都有发展的可能性。充分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和主动管理自我,既有利于提高入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能使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促进认知的发展,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大学新生开启积极、乐观的大学生活。

2.2激发大学新生积极的人格力量

积极的人格特征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它是人成长的动力,不仅可以预防消极人格的破坏作用,还能够促进积极适应能力的发展,维护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力量应具有创造性、好奇心、热爱学习、思想开放和洞察力等。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入学教育,可以塑造和培养大学新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使大学新生学会积极地自我调适,提高应对环境改变和挫折的能力。例如,大学新生通过在线VIA力量问卷(VIA-IS)识别出自己的标志性力量,在接下来的1周里,每天使用一种新的方式去实践这种力量。这是通过系统测验得到关键因素,并通过心理学手段对其长远积极效应的一种干预措施,使学生根据自己不同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新方式去使用这种力量,从而激发大学新生性格中的积极力量。只有塑造和培养大学新生的积极人格品质,使他们意识到自身积极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才能达到入学教育的目的。

2.3完善大学新生积极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新生融入大学生活的必要条件。大学生远离衣食无忧的家庭,开始独立自理的生活方式,学校中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浮躁情绪,都极大地影响着其适应期。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将积极心理学提出的等价学说与普通心理学提出的人际交往黄金法则结合,用积极的心态看待人际关系,用积极的行为建立人际关系,用积极的思维处理人际关系中遇到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得学生表现出更强的合作意识和帮助他人的倾向,获得更多的快乐体验。同时,要构建一个良好的、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尤其注意大学文化对于形成学生积极心态的重要作用,建设积极的校风、院风与班风,使学生感受到平等、尊重、真诚、关爱和互助,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培养和树立个人与集体的先进典型,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构建积极完善的学校入学教育体系,发挥入学教育的最大功能。

作者:李修明 曲艳鹏 李颖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心理学论文范文:生态心理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一、本文主要阐述的内容包括

环境设计中生态心理的基本概念和立论基础、生态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生态心理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形态、生态心理在室内外环境艺术中的表达与运用等,较系统地把人类发展历史中生态心理的存在形式、表现形态与审美伦理结合起来,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开拓性的设计思考与借鉴意义。生态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环境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心理学作为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学科,它之所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应用研究领域,是因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自然和社会环境都对行为发生重要影响。满足生态心理学要求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既要顺应环境,又要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环境,达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和谐统一。例如,我国的一些公共设施,就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进行了人性化设计。那里到处都是开放式的城市公园;道路、建筑几乎保留了历史的原貌;公共座椅、电话亭、书报亭等公共设施的构筑风格古色古香,体现着我国深厚悠久的历史文脉;道路标志设置醒口;景观雕塑雄伟壮观;各种形态、色彩与环境既协调又富有个性。这些设计不但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环境,而且也方便了人们使用。满足生态心理学要求的环境艺术设计还要考虑到气候、地域的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域,城市的公共设施应该不同。如我国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因而北方的公共设施材料多采用具有温暖质感的木材,色彩鲜艳醒目,以调剂漫长冬季中单调的灰、蓝色,这些元素能使人们在漫漫寒冬感受到心理上的温暖和视觉上的春天,使人们容易抑郁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我国有些地方潮湿多雨,因此在公共设施的选材上便十分注意防潮防锈,多为塑料制品或不锈钢材料,色彩上也尽量使用一些明亮色调。

二、从上面的观念可以看出

一个符合生态心理学的环境艺术作品的完成,并不是设计师个人创造活动的完结,而是另外一个创造性的、可持续发展过程的开始。因为它存在于自然生态的开放空间中,它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觉艺术展示,来激活它所存在的环境中的其他创意元素。一个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设计作品将是一个带动城市复兴的新举动。在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逐渐被植入到了应对城市环境缺失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当中,并己被许多环境规划和环境艺术工程项目所广泛接受。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心理学是一种思想和观念的体现,它追求社会的意义,它希望在社会公众的参与中进入他们的生活、影响他们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一切看似很重要的艺术技巧、手法和材料、样式等等问题,其实都是在为表达某种观念服务。设计师们在充分研究了公众的多种需求后,应该以历史与当代的文化背景作为基本的框架,以便从中找出最合理的因素加以创造性的发挥,然后再使用各方面都能接受的艺术表达方案去积极地影响公众。

三、结语

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选择文化精神生态的视野,从人类精神生活的高度,重新审视环境艺术设计的特质、属性及价值意义成为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时代责任与使命。

作者:余刚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心理学论文范文:创造性思维下教育心理学论文

一、形象思维与其对教学的启发

1.强化直接感知训练,如以下方面的训练:视觉的感知、听觉的感知、味觉的感知、嗅觉的感知。

2.活动体悟,形象感受。在实践中找感觉、感悟,在行动中感受、探索。

3.拓展想象。想象就像是形象思维的一双翅膀,可以使思维在脑际空间自由翱翔。想象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第一步。

4.情感熏陶,激发思维。

二、逻辑思维与其对教学的启发

(一)逻辑思维概述

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是人类有了语言以后,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类型。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最普遍、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两种形态。形式逻辑思维是从抽象同一性、从相对静止和质的稳定性方面去反映事物的。形式逻辑思维是科学认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就像解决问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分别是什么?都要通过把这个本是连续的东西割裂开来研究。前人把问题解决细分为五步:识别问题与机会,界定目标与表征问题,探索可能的解决问题策略,预期结果并实施策略,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并进行新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为发现问题提供清晰的“版本”,为问题的成功解决提供可能性。辩证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客观现实的辩证运动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逻辑思维的一切过程都是围绕概念展开,而判断是概念的展开,推理又是判断的发展。在逻辑思维中,运用逻辑规则进行信息推理,同时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使信息激活,是得出创新结论的有效的思维方法。而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又是逻辑思维的两种方法。

(二)对教学的启发

1.引导学生区分可以证实的事实和有价值的主张,知道哪些是有用的信息、主张或原因,哪些是含糊不清的主张或论点。

2.让学生学会确定某一论点的事实准确性,以及某一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3.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能够根据推理迅速识别出逻辑上的不一致。

4.为创造性思考提供时间和机会。在解决问题之前给予充足的酝酿时间,避免仓促行事。

5.鼓励采用头脑风暴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得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式,再从这些方法中归纳出共同点或把它们分为几个大类,从中发现规律。

三、直觉思维与其对教学的启发

(一)直觉思维概述

直觉(灵感)思维是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思维类型,它是通往创新性思维的重要形式。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是依据于“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灵感思维是一种积极的爆发式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思维的过程,是认识主体对某个问题进行艰苦思考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某种因素的激发,突如其来地使问题得到解决,一下子把握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顿悟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灵感是有意注意的产物,也就是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因为很少有一点医学知识都没有的人会突然得出DNA的双螺旋模型,根本不爱好音乐的人会创作出很优美的乐曲……直觉和灵感是发挥创造主体思维能动性的最高形式,是创造者的显意识和潜意识的豁然贯通。直觉和灵感思维是通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桥梁,是产生新思想、新概念的关键环节,是形成科学假说的基本途径之一。爱因斯坦也认为,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规律,然而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

(二)对教学的启发

1.引导学生去关注某个知识的详细知识,之后就这个知识的某些前沿性问题提出自己可能的解决方法或思路。

2.鼓励学生在思维过程中随时记录自己的每一个思考片断,哪怕是一点儿的感想也不容忽视。

3.在学生解题时,只给予必要的点醒,而不把所有的步骤全盘告知,要充分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在解不出来时试着让他们在课外继续思考。实在没法解决时,再给予帮助。

4.利用小组合作创新的方式,分配给各个小组任务。让成员之间互相启发思维,利用集体检查和反省的方式激发灵感。可见几种思维形式对创造性思维都是有用的,不管通过哪种思维方式都有创新的可能性,就看创新是什么样的创新,是哪个领域的创新。就像艺术家是不太偏向于深思熟虑,而主要靠观察和体会,借助表象思维居多,而科学家的创新则逻辑性、辨证的要求更高,借助抽象思维居多。我们在训练学生思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各个方面的思维都要兼顾,但就某些学生擅长的思维要充分让其发挥出优势。把“扬长避短”改为“扬长补短”。创造性思维就是在人的这几种基本思维的基础上,开拓认识新领域的一种思维。简单地说,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

四、创造性思维与其对教学的启发

(一)创造性思维概述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从某种事实中更进一步发现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思维活动。它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人类活动。正如任何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创造发明活动同样也有一个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得到解决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例如:为了解决某个新遇到的难题,就需要广泛搜集有利于解决该问题的各种有关资料。这种对资料进行搜集、选择、整理、分类的思维活动,尽管没有直接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但却是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我们往往也把这种形式的思维活动与直接提出创新答案的思维活动形式一起,统称之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另一种方式是当遇到某个问题却又无力解决时,如果他可以通过学习别人在类似情况下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并依样画葫芦地照搬,就能使问题得到解决,也就是说,在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不需要什么新的手段和方法,只照搬或沿用别人用过的方法,就完全可以解决问题。这也可以称为再造性思维。其实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跟着老师做科研,就是一种很典型的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活动,这种过程需要在搜集、选择、整理大量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在进行创新之前需要对前人的结果非常清晰,以求对这块领域熟悉,且力求避免与前人做过的重合。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实验设计要么是用前人的方法来解决另一个他们没有解决过的问题,要么是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决前人已经解决过但仍又争议的问题或者根本还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对教学的启发

1.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思维的主动性。既然兴趣是人们进行创造的直接动力,也是进行创造或创造性思维的先决条件,那么教师通过将学习内容变得更有意义,更与实际生活相贴近,无疑会有助于他们去探索。

2.鼓励学生提问。在讲完每个知识点后,留出给大家自由提问的时间。如果以个人为单位容易造成部分不积极的同学被忽视,也可采用小组讨论提出小组的问题的方式。

3.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训练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即从不同的唯度,不同的视角看问题,知道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不局限于一种方法,避免“一孔之见”的出现。

4.教给学生用追踪法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坚持不懈的思维习惯,避免浅尝辄止、缺乏最基本的恒心。五、总结教学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通过老师的作用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形成将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所谓“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很重要的。即教师自己要表现出创造性,不局限于对固有知识的传授,自己对知识也时刻保持一种审视的态度。接受学生的新思想,并切身地与他们一同思考。未来社会将是充分发挥人脑潜能的时代,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创造活动的要求更高、更加迫切,加强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进一步开发人们的创造潜能,成为我们时代的重大课题。

作者:刘道芳 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心理学论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绘画心理学论文

一、以新颖的演示方式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笔者以多媒体投影以及影像灯配合的方式向学生演示了这一幅著名的油画作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主题、意境、色彩、空间等方面进行分析,形象演示带来的直观体验与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阳光灿烂、村落参差、曲径通幽,人物已成了作品的点缀,小径两边疏落有致的树木给人以强烈的空间透视感,观众视线很容易被引向小道的纵深处,内心具有几欲走进的想法。在这样的演示与启迪中,学生对霍贝玛的风景画风格具有了更深的领悟,作品有如优雅的田园抒情诗,尽显荷兰乡村的宁静、美丽,洋溢着浓浓的明朗、乐观的情绪,处处流露出荷兰画派的画家们对祖国秀丽山川的热爱。

二、以互动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的激情

初中美术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对学生进行“被动给予”,这样的教学模式看似能够较为迅速地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较大的制约,他们在美术学习中缺乏直观的参与体验,求知欲和参与欲望没有得到满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效率以及美术综合素养等方面都会产生制约影响。笔者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参与性为抓手,紧扣学生内心的参与想法,满足学生的愿望,以师生互动、教师启发、学生自主为主要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在欣赏《熟悉的物品》时,笔者结合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渴望参与、渴望自主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分组研究,感悟和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富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不同材料与内容的静物图片,引导学生从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解读,并尝试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感悟作品蕴含的情感,在范图分析引导后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分析与交流之后,笔者要求学生运用现有的工具笔进行造型,重点掌握好位置与比例关系,以及通过增加明暗的方式提高静物的体积感。学生完成作品之后,在小组内进行点评,每个小组都推荐一幅作品参加全班的点评活动,其他学生提出相关的意见,师生共同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实施评价,以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每位学生都成为了美术学习的主角,思维积极,相互之间也能够密切合作,动手操作能力与美术鉴赏能力、构思表现能力等都有了显著进步,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与效率都得到了同步提升。

三、以竞争的学习氛围营造你追我赶的氛围

在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内心最为强烈的竞争心理因素。初中生竞争欲望强烈,积极要求进步,教师可以把握住这一心理学研究成果,通过搭建载体、创设平台等方式,在学生中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学习氛围,以积极的情感为抓手推动美术教学的有效开展。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发挥竞赛等手段的作用,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后练习,都将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展览或评选,让优秀的美术作品脱颖而出,使进步明显的学生得到表扬与肯定,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增强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美术学习动力具有显著的效果。另外,笔者还在班级开展了分层美术竞赛活动,将学生按照美术领悟能力与技能技巧分为不同的层级,分别开展不同内容的竞赛活动,以此在全班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相互比赛的良好氛围,对美术教学的有效开展帮助较大。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心理学与教育学方面的研究,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有效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

作者:孙成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中学

心理学论文范文:教材建设下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论文

一、充分认识教材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该专业的建设强调医学与心理学的结合,注重学生在医学模式下对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和技术实践。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精神压力日益增加,过去的精神疾病干预模式日益受到社会的质疑,并非所有人的精神问题都需要进行住院和药物治疗,大量的边缘性人群需要心理学的干预和技术支持。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是伴随社会需求的日益旺盛趋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作为教学基础设施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统领专业发展方向的基础性文件内容,同时,系统规范的教材也是突出专业发展特色和指导专业健康科学发展的基础性指标。教材的内容、技术指标、考核方向,直接影响着专业发展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标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很大的引领作用。

二、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教材建设的特色

1.教材数量大,涉及的课程范围广,作者结构丰富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从应用的角度为学科的建设内容提供了极大的扩展空间,作为辅助教学资源的教材在内容和数量上也将会有很大的储备空间,从第1版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的9本扩展到第3版的25本,几乎涵盖了应用心理学专业涉及的所有学科。在数量变化的同时,教材编写的内容、结构和编写人员的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最初的10所院校到目前的近50所院校的参与,涉及的课程日趋细化,教材兼顾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多样性,集中于最新的学科进展,尤其是在方法学的讲授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更大的操作空间。编写人员的学历、职称呈现正态化分布,不仅有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体现编写人员素质的提高,丰富的工作经历为教材的深度和广度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而且有刚刚步入高校的青年教师参与编写,能够提供新颖的思路,体现了时代性,更能够被广大学生所接受。

2.教材内容新颖、科学性强、系统性好、实用性突出

在教材内容中突出新颖性,学生能够在教材中接触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通过专业导读性内容,拓展本学科领域;作为本科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心理咨询技术的使用方面建立起层级化的知识传授体系,基础知识-发展理论-测量技术-预防技术-干预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介绍,使其循序渐进的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兼顾学生未来专业发展,按照:疾病干预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基础学术研究方向,进行了教材体系的建设工作。与时俱进的开展教材开发和课程建设。在新一版教材中加入了《员工心理援助教程》、《性心理学》等,具有新的社会发展需求的教材,为新课程开发和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奠定了良好基础。

3.构建适合学科发展的教材评价体系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科研成果,更新评价理念,探索出适合学科发展的教材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学校内评价和学校外评价。学校内评价主要由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督导小组和教学部门协作完成,通过定期教学检查、督导听课反馈、授课教师自评和学生调查、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学校外评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与参编教材成员联系,探讨教材使用的普遍性和实际效果;二是调查教材知识在毕业生实习中和工作后的应用效果,从而发现教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校内外结合的教材评价体系应不断从教材建设、教材选用和教材管理等方面不断改进。

4.建立健全教材激励机制

为充分调动有专业背景和编写才能的教师加入到编写教材的队伍中,学校鼓励和支持高质量教材的编写,从而促进教材建设的发展。建立健全编写教材过程中各种费用的报销制度,编写优秀教材的奖励制度,为教材建设创建了牢固的经费保障体系。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建设成效

1.教材建设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突出了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特色

教材建设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教材作为衡量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形式,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愈加明显,为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深化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办学质量,从而造就更多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医学院校面临着重大的教材建设课题。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突出学生的医学特色,在本套教材中通过引入《神经心理学》,《心身医学》,《中医心理学》《行为医学》等独具医学特色的课程使学生对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知识运用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加熟悉和自觉向医学领域去发展自己的专业,其职业生涯规划在专业学习中逐步得到明确和技术支持。这种引导有效的区别了其与综合类院校和师范院校心理学人才培养的技术要求和未来发展定向,其特色更加鲜明,技术领域更加具体和专业化。

2.教材建设推动本学科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1)应用心理学教材的出版和使用情况

目前该套教材已经在国内全部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医学院校中得到广泛使用,初步推广院校达到34家,该教材在部分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也得到了选择性使用,教材内容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尤其是这些多样性的教材使教师和学生的选择更趋多样,教师以教材为蓝本为学生开设的课程更有特色性,学生的课程选择也更多,同时还兼顾到了院校的特点和本人的兴趣。全套教材作为一个系统的参考书目也得到了广大心理学教师和心理学爱好者的认可,很多社会培训机构也以此为基础进行专项的心理学培训。

(2)教材体现了医学背景的专业特色

教材是知识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是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工具;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教材体现了推进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也反映了医学院校的特殊专业背景。教材建设过程中,牢牢把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紧密结合,适合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系统而全面地为课程体系改革服务,既体现了医学背景,又符合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成果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寻找到一条教材建设的特色之路。

(3)教材建设促进了专业课程改革和学科发展

教材在编写之初是至于学科要求和最新学科进展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性内容,在此基础上专业课程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为专业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与学科发展紧密联系,推动了应用心理学向更大的发展空间迈进。在教授学生最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激发教学对教学内容和形式改革的探索,尤其是本套教材中更注重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应用技术的实施,使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入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学会主动关注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来服务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

(4)教材建设推动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教材是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扩展专业视野的重要途径和媒介,好的教材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相关的知识,提高了专业素养,而且为学生今后学习指明了方向。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可以获得更多的选择和知识甄别,教师在以教材为基础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授课过程中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促使其更多地阅读专业书籍,查询专业资料,教学相长,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整体素质也随之改善。

3.构建综合性教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视野

当今社会注重体现高校大学生知识体系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应用心理学专业对不同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要求日益增高,这种倾向的出现,从根本上对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从不同教材间知识的交叉性,还是从教材间不同章节内容的连贯性,从知识的讲授到问题的解决再到课外拓展和应用,都能反映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解决实际过程中创新性的体现。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的提升教材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教材的引导作用是今后一个时期专业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对我院新一轮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建设工作充分总结的基础上,我院将进一步推进应用心理学教材的使用和效果研究,突出成效性和针对性,努力将本套教材在更高的领域中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

作者:崔光成 赵阿勐 齐金玲 王玉花 张丽宏

心理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影响下教育心理学论文

一.信息技术的引用

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有选择的引进新的信息技术,否则对教育效果是无效的。例如:因特网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是没有帮助的,学生没有节制的上网,不懂得分辨好坏,那将会给学生带来不利的影响。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只有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教学理念中去。教育部门为了迎合教育心理的变化,结合新的信息技术,提出了一个新的政策。新的思想教育理念是一种新的转变,实现教育心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二.信息技术给心理学带来的挑战

信息技术毫无疑问的扩大了学生可学习的范围,但是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对教育心理带来影响,挑战着以往的教育心理理念。追溯到以前,信息技术一直都在影响着教育、经济等一些领域。但是,在教育方面要特别注意,信息技术能被充分的利用,必须要依靠教育的理念。目前来说,信息技术发展过快,已经远远超过了教育心理的发展,信息技术甚至对儿童都有所影响,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教育却远不及它。教育的历史很悠久,但是依旧没能挡住网络对学生的诱惑,学生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无心学习,学生沉迷于网络聊天游戏中,将计算机作为聊天的中介。现在的教育理念无法改变这一现状,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新的技术发展固然是好,但同时也要通过教育理念来进行规范。信息技术的发展,方便了人们对技术的了解,加深了人与技术的关系,人们可以从计算机等工具中了解到新的知识。但是,不能忽视面对面的交流,这依然很重要。没有任何的工具,可以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人来进行工作。在别的方面,信息技术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可以进行网上练习,指导学生学习等等。这种功能让学生更加乐于在网上学习,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追求快速的转变,另一方面是追求持久的改变。因此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

1.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信息技术是不是必须要使用?

2.如果学生本身没有花心思去学习,那么信息技术能达到这一改变吗?

3.启示在最初引入信息技术时,是希望能对教学效果起到更好的作用,相反,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得到的效果和最初的想法有了差距。例如:原本老师是想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让学生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但是现实生活中,学生更加沉迷网络,专注于游戏聊天等,忽视了学习,违背了老师原本的初衷。建构一个新的环境显得更加重要,这就需要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将精力都花到学习上来。但在同样存在问题:

1.实践证明

学生在课堂上比在网络上学习要专心的多,面对面的交流还是很重要的。

2.在课堂上学习时

学生有很好的约束能力,但是在网络上,学生并不能做到这一点。学生还是需要一个有约束有指导的环境下去学习。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和教育心理已经很好的结合作用,产生的效果对教育来说也很大。信息技术在很多方面可以起到帮助作用,比如:数据的搜集、虚拟的交流。所以,信息技术和教育心理要互相影响,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才能使学生获得更高的成就。

作者:王宇 单位:河北商贸学校

心理学论文范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论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广泛性要求教育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积极的心理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为教育者自身的理论水平提供了帮助,还为加强自身的品质内涵修养提供了正确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

二、当代高职生主要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问题

高职学生大多是没有考上本科院校不得已才选择高职院校就读,很多学生内心都有挫败感,对人生感到失落,对于自己的专业没有兴趣。学生对于以后的就业压力感到很大,认为自己的学历没有本科生高,技能又没有中专生的强,认为就业的困难很大。因此在学习上兴趣不高,甚至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自暴自弃。

(二)同学间的交往问题

随着计划生育措施的实施,目前很多高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自己的家庭中都是被细心关怀和照顾,一些独生子女中存在不正确的利己做法。而且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原学校教育环境、社会环境,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不同。因此学生在人际交往上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常出现寝室矛盾、同学间关系紧张等等。

(三)爱情问题

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有恋爱的权利,并且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但是他们青春期刚刚结束,对于爱情的经验并不充足,而且心理不成熟,性格存在缺点,不知道如何去爱,在恋爱中遇到的问题不能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当他们遇到感情的问题时就抑郁、低落,甚至有的学生有轻生的念头。

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

(一)完善心理咨询工作

在高校设立心理咨询部门,配备专业化的心理咨询老师,为有心理困境的学生解答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长期从事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如何把握心理辅导更有针对性、时效性、专业性。选择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可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还可以向高职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高职生的思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符合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需要。

(二)在学校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办学的条件,开设心理学辅导课程,由专业的心理学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使高职生掌握心理学的方式、方法,了解自己的心理活动规律,可以为自己排解心理矛盾,调整学习状态。开设心理学课程,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清楚他们真实的内心需要,依此为契机,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心理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优势互补,长足发展。

(三)改善学校校园环境

“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学生的情绪可以通过外部环境的改变来使之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学生们创造美好的校园环境,学生能够更加热爱校园,热爱生活,对学习能更加有兴趣。情绪欠佳的学生,良好的环境能够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不再沉浸在抑郁的情绪中。美好的校园环境不仅能够改变学生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可以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老师能够专心于教学育人工作,有利于学生们专业技能的进步和道德情操的发展。

作者:徐宁 徐万鹏 单位: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心理学论文范文:现代教育心理学论文

一、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

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心理差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而现代教育心理学则认为,学生的心理差异可以从心理类型和心理品质来区分。具体来说,孔子关注学生的差异主要从性格、智力、志向、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按照智力发展情况将学生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三类。这种分类方式直接影响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此相对应地将学生的智力水平分为超常、正常、低常三类,由此可见其中的密切联系。

二、现代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在于人们在接受教育时的心理现象,以及相关的发展变化规律。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情况,包括学生获取知识、个性养成、品质培养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学习动机、学习方式、教学评定和教师心理等各个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教师心理、教学与学习心理、个性心理差异、品德心理等多个方面都有所涉及,而且具有一致性。以差异心理思想来说,孔子的理论非常全面,在意志、情感、个性等多个领域都有所关注,因此对于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将会逐渐完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与扩展。在研究方向上,将会更加关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心理,关注影响教学效果的社会因素,关注实际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三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和现代教育心理思想,我们能够从中看出异同点。而当今社会,中国教育界的思想逐渐偏向西方,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继承不够。因此,应增强对中国文化的重视,既吸收外来文化的先进成果,同时更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精髓,切实发展好中国的教育事业。

作者:叶诗睿 司维 单位:空军航空大学飞行训练基地

心理学论文范文: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认知心理学论文

一、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由于钢琴教学从基础知识的教授到钢琴曲目的欣赏和分析等内容的学习需要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意义分明的逻辑单元,并且能够将理论用于实际的弹奏之中。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钢琴弹奏的过程也可视作学生的认知过程。国外的钢琴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会涉及和运用到认知心理学这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二、认知心理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的听觉认知

对于一名合格的钢琴演奏者而言除了要有较高的演奏技能,还要具备高度敏锐的听觉,因此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教师既要训练学生具备高超的钢琴弹奏能力,使学生能够颇为熟练的完整的演奏完一首曲子,还要对学生的听觉进行严格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听到自己所弹奏出来的声音,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判断自己的演奏的好坏,在听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不足的地方,且学生还可以从中自我反馈,清楚掌握自己当前的演奏水平以及有待提高和改正的地方,帮助学生扬长补短,与此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重技能,轻鉴赏是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学生一弹错教师就立马上前指正,而离了教师,学生就弹奏不起来了,这表现出学生在弹奏过程中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学生无法独当一面,学生的“听觉”迟缓,还何谈以听来纠正自己的演奏,还怎么获取反馈信息,使自己不断提高。因此,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觉认知,让学生从听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情况,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提高钢琴演奏的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认知

钢琴演奏并不是按下琴键发出声音这么简单的事,再难的演奏技能,相信只要勤加练习都可以有所小成,但是要想真正地演奏出一首完整的曲子,需要演奏者从内心感受曲子中所蕴含的真实情感,并在演奏中正确表达自己所理解和感受到的内容。高校生大部分都已是成年人,具备相对成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要演奏的曲子形成合理的认知。比如在演奏贝多芬的《月光》时要要表现出安静的,沉思的情感和状态,而在演奏《骑士》这首曲子的时候则要表现出一种雄壮、威武的气势。理性的分析以及对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是学生正确而完整的演奏完该曲的基础。这里所讲的背景包括作品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的发展水平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从细节和整体上把握作品中的独特意义以及想要表达的意境,使学生更好地驾驭将要演奏的曲子。

(三)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从上文的理论介绍中可以发现,人对事物或者说信息的认知首先要求人对这项内容的关注,换句话说只有当人对该信息或事物的注意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并且贮存了足够的信息时,人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进入人的大脑成为人的记忆组成的一部分,这样每当人需要用到有关方面的知识或技能时可直接从自己的记忆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方便人的操作。因此教师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要注意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学生对钢琴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有意识的、自觉的去注意与钢琴教学有关的内容。通常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元素,来丰富教学的内容,活跃教学的氛围,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时的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保持学生钢琴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使学生能够对钢琴学习抱有相对稳定且较高的注意力。此外,教师也可鼓励学生以边弹琴边演唱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单纯的弹奏一般只涉及到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手指,学生弹的时间长了,手指会下意识地去按琴键,但是这时的注意力却已经分散了,而手口结合的方式,则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了有效的分配,避免分神。

作者:胡敏 单位: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

心理学论文范文:教学改革心理学论文

一、教材处理上体现生成性

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把握和处理教材的水平上,心理学课堂教学不仅知识教授得要准确、科学,而且在教材处理上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能够根据教学规律、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记忆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在课堂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中的问题实际,大胆地补充和扩充教材内容,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游戏、活动,使心理学教学不仅局限在知识概念的传授上,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空间,使心理学的教学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改理念。如在讲授《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调节情绪和情感的方法及控制消极激情方法,学生受益匪浅,补充教材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学理念体现创新性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成功的教育应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尽可能多地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与自我成长。在心理学课堂教学中,笔者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组学习,合作学习。以新颖的团队合作形式代替了传统的教学组织形,以学生为主导代替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活动和游戏中,获得亲身体验,感悟人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

三、教法、学法体现多样性

在教学中采用了体验式教学。具体环节如下:第一,创造情境,进行体验。在教学中,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心理测验法,案例分析法,精心设计活动,创设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产生体验。第二,唤醒体验,表达分享。体验结束后,学生分享感受。关键是把分享与交流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三,反思体验,整合经验。总结交流得出原则或提取出精华,以帮助进一步定义和认清得出来的结果,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第四,应用实践,指导生活。将体验联系到以后的生活体验当中去,用于指导实践,高效学习。

四、教学环节体现新颖性

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落实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在教学中,从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巩固复习、布置作业等,每个环节都精心设计,环环相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创新性和新颖性。在讲授记忆的概念及其分类时,设计记忆快车通行证:1分钟快速记数;测试后进行结果评价(8个以上数字为优势记忆类型)。获取记忆体验,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再总结升华得出第一个问题记忆的定义。记忆快车第一站:快速记词,通过测验获取语词逻辑记忆体验,测试后进行结果评价,总结得出语词逻辑记忆的概念与特点。小组讨论分享有效的记忆方法,教师总结介绍记忆方法如思维导图记忆方法等,得出记忆的第一种分类。记忆快车第二站:熟悉的记忆,展示心理学实验:9个一角硬币的图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统计全班测验结果,辨认的正确率是1/15。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找出决定实验结果的实质性原因。总结得出是否能将材料记住、记牢,不在于你将材料看了多少遍。而在于你有没有明确的记忆的目的。并开展讨论如何将这一记忆规律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情境中感受长时记忆量和质的变化。分组讨论总结得出保证长时记忆信息正确的方法。在复习巩固环节,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短时记忆的情况。整个课的设计有条不紊的进行,即增加了趣味性,又体现新颖性。

五、教学效果

体现高效性心理学课堂教学中注重追求高效性,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状态下追求最大的教学收获,能综合利用各种策略与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高效获取知识。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动脑,勤于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整个课堂教学,学生情绪高涨,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效率高,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作者:高香美 刘伟伟 单位: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心理学论文范文:小提琴专业表演心理学论文

一、台下准备工作

对于乐曲的熟悉以及练习程度也是决定小提琴表演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小提琴的节奏与速度练习都是通过左右手按指以及运弓来训练左右手的肌肉技能以达到某种预想表演效果。节奏练习,如《西班牙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始部分,两串连续的琶音在乐曲一开始就给演奏者一个挑战,演奏高把位琶音时很容易出现节奏模糊,或是左右紧张导致的按音不准等问题。在演奏多音的乐句时,节奏的准确性和均匀性主要是靠左手指的动作来体现,但运功实际上右手运弓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通过均匀的分配和精确的换弦把音符演奏的很均匀。这样的一连串音最好的训练方式就是改变乐曲本身的节奏型或变化成一些短小的节奏来练习,如小附点或是小切分,或是三个音一组,四个音一组的练习。③在练习的时候通过变换节奏练习锻炼左右手的肌能,并加以重音将复杂的音组或者音串分成短小的节奏并加以重音训练,但在实际演出的过程中只是通过内心来强调重要重音。如此类似以上节奏训练,放慢速度练习,分块练习,这样都能很大程度上改变拉奏的清晰度和准确度,也给实际演出时增添很多信心,给成功地表演多了一份保障。

二、虚拟舞台和真实舞台

1、模拟虚拟舞台

音乐表演是一门听觉和视觉的艺术。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给自己虚拟“舞台”,更加客观的从听觉上认识自己的演奏,而不是一味的主观的练习。如给即将演奏表演的乐曲录音,通过自己听自己的录音,有时会发现音准并不是想像中那么精准。小提琴是一门对音准,节奏要求极其高的乐器,包括分指并指两音之间度数关系,或是和弦的按指,一定要演奏地非常精准,录音出来的效果才是悦耳的。在我们平时的练习中需要慢练,在慢练的过程中仔细分析手指间的关系,耳朵去辨别音的精准度,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小提琴演奏。

2、适应真实舞台

表演离不开舞台和观众。如何很好的克服舞台和观众带来的紧张感,以及如何去适应一个与练习截然不同的环境是表演者表演前应充分去适应的。我们练习小提琴往往是一个人在琴房里练习,这时音乐完全是自我的被欣赏的且对象只有一个人。我们可以逐渐增加欣赏音乐对象的人数,第一步:可以请自己三两好友来观看自己的小提琴演奏,这可以缓解自己心里觉得专业听众给你带来的紧张感。第二步:可以走出琴房,去适应新的演奏环境。在小的琴房运弓花很小的力声音就会传的很远,如在容纳千人或几百人的演奏厅音乐传出去的程度就有所不同,所以在表演前去适应新的环境,不仅让你的琴适应新的环境,身心也会更加放松的演奏。第三步:请几位你非常敬畏的音乐专业的老师在正式对外表演前听你的演奏,老师们的指导也给我们心里多了一份肯定。

三、如何表演的尽善尽美

1、表演状态时始终如一

不论是小提琴演奏或是声乐演唱,表演者都必须融进所表演的曲子里全身心投入,观看者才能感受到乐曲表达的音乐情感。如演奏小提琴乐曲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时,从伴奏的第一声响起演奏者想像着吉普赛民族那种放荡不羁的热情似火的民族性格,以及整个乐曲悲壮激昂的音乐情绪。在杨毓伦老师的表演课上,老师曾经说过在演奏完最后一个音的时候演奏者的情绪还要融在音乐里,不能突然结束前面渲染很久的音乐情绪,也就说明表演时状态要始终如一的投入在音乐里,直到音乐真正结束,观众的耳朵得到“饱足感”,这样的音乐表演才是出色的完整的。

2、面对失误如何应对

在演奏小提琴时,失误是常有的事情,即便是大师演奏也会有微小的失误,但是如何将失误漂亮的补救是一个演奏者该思考的问题。如遇到忘谱或者拉错的情况,从笔者自身经验来说,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不要停顿继续拉奏下去,因为一旦演奏停顿下来演奏状态就会打破,从观众的角度来说表演也中断了。所以遇到以上情况要继续找到自己熟悉的旋律拉奏尽快在台上调整状态,克服拉错的心理,保持放松心情完成整首乐曲的演奏。

四、总结

表演心理学是一门运用极为广泛的课程,这门课程旨在为演奏者更好的在舞台上表演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小提琴演奏中起到了具大的作用。以上为笔者的自知拙见,望与广大专业音乐学习者以及音乐爱好者交流分享。

作者:蔡青青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心理学论文范文:高职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广泛性要求教育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积极的心理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为教育者自身的理论水平提供了帮助,还为加强自身的品质内涵修养提供了正确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

二、当代高职生主要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问题

高职学生大多是没有考上本科院校不得已才选择高职院校就读,很多学生内心都有挫败感,对人生感到失落,对于自己的专业没有兴趣。学生对于以后的就业压力感到很大,认为自己的学历没有本科生高,技能又没有中专生的强,认为就业的困难很大。因此在学习上兴趣不高,甚至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自暴自弃。

(二)同学间的交往问题

随着计划生育措施的实施,目前很多高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自己的家庭中都是被细心关怀和照顾,一些独生子女中存在不正确的利己做法。而且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原学校教育环境、社会环境,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不同。因此学生在人际交往上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常出现寝室矛盾、同学间关系紧张等等。

(三)爱情问题

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有恋爱的权利,并且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但是他们青春期刚刚结束,对于爱情的经验并不充足,而且心理不成熟,性格存在缺点,不知道如何去爱,在恋爱中遇到的问题不能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当他们遇到感情的问题时就抑郁、低落,甚至有的学生有轻生的念头。

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

(一)完善心理咨询工作

在高校设立心理咨询部门,配备专业化的心理咨询老师,为有心理困境的学生解答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长期从事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如何把握心理辅导更有针对性、时效性、专业性。选择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可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还可以向高职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高职生的思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符合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需要。

(二)在学校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办学的条件,开设心理学辅导课程,由专业的心理学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使高职生掌握心理学的方式、方法,了解自己的心理活动规律,可以为自己排解心理矛盾,调整学习状态。开设心理学课程,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清楚他们真实的内心需要,依此为契机,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心理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优势互补,长足发展。

(三)改善学校校园环境

“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学生的情绪可以通过外部环境的改变来使之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学生们创造美好的校园环境,学生能够更加热爱校园,热爱生活,对学习能更加有兴趣。情绪欠佳的学生,良好的环境能够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不再沉浸在抑郁的情绪中。美好的校园环境不仅能够改变学生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可以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老师能够专心于教学育人工作,有利于学生们专业技能的进步和道德情操的发展。

作者:徐宁 徐万鹏 单位:铁岭卫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