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29 03:36: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体育教学方面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情境的作用
教学工作不同于传统的生产劳动,因为教学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和情感的个体。对于低年级体育教学而言,其面对的教学对象更为特殊,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具有较强的变化性。因此,为了保障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当发挥情境的作用。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创设良好情境,具有三个方面的显著作用。一是有助于调动学生训练积极性。许多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体育学习参与性不高,究其原因是认为体育学习训练较为枯燥,没有更多的吸引之处,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训练之中。创设情境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特点和思维特点,有意识地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能够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二是有助于缓解体育训练疲劳感。体育是一门体力消耗较大的学科,其授课形式多以室外训练为主。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容易产生疲劳。而创设良好的情境,尤其是生活化、激励化的情境,能够让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有效缓解因体力消耗带来的疲劳感,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参与到训练之中。三是有助于打造生动活泼的课堂。许多低年级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非常枯燥乏味,无论是知识点的讲解还是动作技巧的示范,都陷入了程序化、模式化的姿态。创设良好的情境则可以为枯燥乏味的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让教师教得更加轻松,学生学得更加快乐,对于体育教育教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点误区
情境创设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许多教师能够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创设良好的情境,以保障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有部分同志在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未能领会其要领,或是组织形式方向出现了偏差,导致教学进入了误区,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实际运用效果。一些低年级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创设情境,只是注重了情境创设的形式,而实际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例如有的教师在奔跑接力训练中创设了搬运南瓜的情境,为了让创设的情境更加真实,真的将6个南瓜搬到了训练场上。结果学生在训练中运用真正的南瓜不仅耗费体力,搬运困难,而且速度降低下来,根本没有达到奔跑接力的实际效果。(2)设计考虑不周全导致出现尴尬局面。有些教师在教学情境设计方面没有能够通盘考虑,尤其是没有考虑到一些负面因素。例如在一些对抗类的活动竞赛中,有教师为了创设情境,将其命名为中日大战,结果在对抗中担任中国的一方却输给了日本的一方,这样虽然教学活动较为热烈,但是出现日本战胜中国的局面,情境创设的效果大大折扣,甚至会让学生感到非常不舒服。(3)创设的情境氛围不够浓厚影响效果。有些教师虽然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将情境创设列入了教学设计与流程之中,但是在具体实施环节,创设出来的情境氛围却不够浓厚,甚至让学生感觉不到积极向上的情感与浓厚的氛围,其学习训练的积极性明显降低。
3科学高效创设情境,有效增强教学促进功能
情境创设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正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当从教学的各个环节综合考虑,科学高效地创设情境,让教学促进功能更为明显。(1)从态度语言入手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教学态度、教学语言在整个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力。低年级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相对不够独立,教师的态度、情感、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这种影响甚至还比较明显。教学中,教师的态度生硬、语言冷淡,那么学生在学习中自然也就无法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以及体育学科的吸引力,这样的淡漠情境不利于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始终对学生保持和蔼的态度,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以及沟通交流的语言要温和得体、充满爱心。不能随意地批评学生,要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寻找训练中存在的不足、有待改进之处,和颜悦色地帮助学生纠正存在的问题。只有从语言态度等方面同步入手,才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这样的积极情境能够转化为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从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来创设良好情境。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许多学校在多媒体手段的普及方面投入了大量物力财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为包括低年级体育学科在内的各学科提供有效的支撑。对于低年级体育教学工作而言,除了增加知识容量、形象演示、疑难动作示范等作用之外,多媒体手段还可以较好地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可以播放我国体育明星、世界冠军等先进人物刻苦训练的事迹,例如长跑冠军王军霞每天负重跑步数十公里这样的案例,向学生出示这些先进人物刻苦训练的信息资料,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向先进模范学习,勇于克服自己在训练中的畏难情绪,提高训练的耐力程度。这样的先进典型事迹激励着学生挑战自身潜能,勇于向既定的目标奋进,良好情境能够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与训练中增强内在动力,有效提高了体育学习的吸引力。(3)借助生活情境创设调动学习的激情。小学生在体育学习与训练中,如果接受到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此时他们的学习激情必将得到有效提高,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这一点显得更为明显。例如在障碍跑的教学训练中,不要直接进行这一动作的训练,而是通过生活中的抗洪救险设置了一组训练型游戏,将学生编为两个组进行队列训练,模拟部队抗洪救灾队列训练,跑步到达目的地之后开展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主要训练学生军体操。接下来让两组学生进行障碍赛跑,主题是争夺抢险物资、抢救被困群众,在这样的生活化情境氛围里,学生看到眼前的障碍似乎就是一个个困难险阻,穿越了这些障碍就能够救出人民群众,体育项目中的障碍跑变成了学生心目中的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责任感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样的训练活动让学生更加充满激情,同时也提高了训练的实际效果,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障碍跑的技能技巧。(4)创造情趣化情境促进教学深入开展。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不能离开情趣化这一方面。教师应当通过分析学生兴趣爱好,结合他们日常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包装,创造情趣化的情境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例如在进行投掷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投掷的角度、挥臂的动作技巧,笔者在学生训练区域的前方设置一个木框,让学生用软球进行投掷训练。训练活动的主题是炸毁日伪军碉堡。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手中拿的已不再是软球,更是一个个手榴弹、炸药包,前方的木框则是日伪军的碉堡。这样的情趣化情境将学生的兴趣有效激发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应动作训练技巧的指导,学生训练的兴趣更足了。一颗颗手榴弹、炸药包准确地飞向敌人的碉堡,学生的动作要领也逐步得到了掌握与巩固,训练效果非常明显。这样的情趣化情境让学生寓教于乐,在游戏版的教学训练中掌握了技能技巧,完成了目标任务。(5)发挥激励性评价对情境的促进作用。低年级小学生在体育学习训练中,最渴望得到的是教师的肯定,一句表扬的话语会让学生兴奋好久,并且一位学生得到了表扬,其他学生也会更加努力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肯定。对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多激励表扬学生,学生体育学习训练积极的要予以表扬,动作技巧掌握较好的要进行表扬,和以前相比有了进步的也要进行表扬,通过这样的表扬鼓励在课堂上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教师不要吝惜赞美的语句,要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感受到被教师肯定、同学羡慕的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这样的积极情感转化到学生内心会形成强劲的动力,激励表扬所创设的情境具有积极向上和竞争性的特点,对于激励学生更加投入到体育训练之中具有积极意义。
4对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点思考
情境创设能够有效促进低年级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更好地发挥情境创设的作用,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特点,掌握低年级学生思想与生理特点,同时对教材中可以发掘的情境因素进行研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搜集素材改造教学内容,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团结拼搏的体育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可以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庆玲单位:江苏省连云港赣榆县沙河镇第二中心小学
一、明确教学内容重点,促进体育课堂高效化
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载体,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不断利用游戏与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进行体育练习,忽略了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则性,体育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性。要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教学内容中的基本动作要领,给学生自主权进行自由探究与学习。就拿篮球课来讲,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与示范正确的运球动作与投篮动作,引导学生进行短暂的结构性练习。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与比赛,使学生将刚刚学习的动作要领运用于实践中,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提高。
二、结合教学与社会,促进体育课堂高效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将初中体育学习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相结合。教育社会化是教育进步的一种表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体育学习闪光点,掌握一项或者更多的体育技巧,有利于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与体育相关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先建立起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知识与锻炼方法。最后,发掘最适合学生的体育运动,对其进行专项训练。
三、创新教学方法,促进体育课堂高效化
教学方法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有利于初中体育课堂的高效化。
1.教师要勇于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初中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强,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体育能力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育学习需求,自己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
2.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安排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还要考虑到学校的基本设施水平。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体育教学活动,才能有利于体育课堂效率的提高。比如在江南水乡,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水上浮木桥的项目。但是在教学一些技术难度较大的体育内容时,老师要严格注意学生的安全,使体育课堂的效率提高具有最基本的保障。
3.教师要合理应用游戏与比赛,促进体育学习氛围的活跃
体育氛围的活跃,是服务于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的。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代替传统的热身活动,利用健美操或者追踪游戏组织学生热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在讲解弹跳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女学生开展编花篮活动,组织男学生进行青蛙跳比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在课堂的结束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坐下来共同讨论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疲惫的身体得到休息,深化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不仅得到了提高,还有利于学生接下来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当今的教育是全面的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体育水平是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体育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才能在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王永亮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泉湖中学
1、道德教育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中职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包含着许多集体体育项目,需要学生之间的配合。在这些体育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团队合作的精神,加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并且构建了学生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对于学生性格的塑造是很重要的。只有具有了团队意识,学生才能够更好的融入到集体中,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2、道德教育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途径与方法
2.1、提高体育老师的综合素质
在中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老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体育老师是学生直接学习和模仿的对象,要充分利用体育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如果体育老师自身的品德行为一般,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将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水平和道德教育成果。因此,要想很好的完成中职体育教学的高水平道德教育,体育老师就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培养浓厚的理论基础,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作用,从而实现道德教学的最终目的。同时,由于中职体育教学本身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体育老师不仅要将基本的体育技能教授学生,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好爱,学会情景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培养学生的崇高理想,将道德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2.2、提炼体育教材中的道德内容
在中职体育的教学过程中,道德教育的渗透要参照体育教材,遵循中职教学的客观规律进行。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心里特征,选择适宜的体育运动,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在选择教材时,体育老师要结合学期的教学任务,挖掘并提炼体育教学中的道德部分,真正的在教学中体现道德教学。我国的体育发展史是一部充满艰辛的奋斗史,体育教师可以借助体育史上的感人事件,将体育奋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够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让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力。
2.3、注重体育教学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点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存在许多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点:体育老师的个人习惯,如果体育老师每堂课都按时或者提前几分钟来到上课地点,那么学生就基本上都会按时上课并逐渐养成“守时”的观念;如果老师上课时对体育课堂抱有认真负责的态度,那么学生也会提高对体育课堂的认识程度,这样有助于学生接受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体育教师要经常组织各种体育活动,提供老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增进老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的友谊,进而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并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2.4、善于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是中职体育教学道德教育的对象,因此,在中职体育的道德教育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突出了创新性和个性的特点,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在心理上难免会存在低人一等的感觉,中职学生在学习上也缺乏自信心。针对以上现象,中职体育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善于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要充分结合学生的性格,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要经常性的给出积极评价,让学生充满信心,可以促进学生积极进取的心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进而将道德教育很好的融于中职体育教学中,进而取得理想的效果。
3、结语
道德教育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能够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调节学生的自我情绪,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现代中职教学中的道德教育,要求体育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注重提炼教材中的道德内容,注重挖掘体育教学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点,善于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实现道德教育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作者:朝乐蒙单位:塔城地区乌苏职业技术学校
1.前言
本研究随机抽取辽宁省21所特殊教育学校,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进行系统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配备情况
21所被调查特殊教育学校现有专任体育教师和兼职体育教师共计69人,其中男教师47人,占68.1%;女教师22人,占31.9%。专任体育教师共59人,占被调查学校体育教师总数85.5%,兼职体育教师共10人,占被调查学校体育教师总数14.5%。调查数据显示近四分之一的特殊教育学校存在兼职体育教师,说明当前辽宁省特殊教育学校专任体育教师还存在一定的缺口。
2.2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实施情况
2.2.1体育课的班型
体育课班型最大的特殊教育学校为每班33人,体育课班型最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每班9人,被调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平均班型约每班14.3人。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身心特殊性及教学管理的综合考虑,特殊教育学校班级的人数要比普通学校少,一般要少于15人[2]。绝大多数调查学校的体育课班型在10—20人之间,超过20人班型的学校不到5%,说明目前辽宁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班型基本符合特殊教育规律。
2.2.2体育课教学进度
有15所特殊教育学校有教学进度,依据教学进度安排体育课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占71.4%;另外6所特殊教育学校没有教学进度,体育教师根据学校现有场地器材条件和上课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体育课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占28.6%。教学进度是对学校体育课教学进程的必要操控手段,对规范体育课教学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是学校体育课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文件之一。近30%的特殊教育学校没有教学进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辽宁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教学整体规范性仍需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2.2.3体育课学生成绩考核标准
目前辽宁省特殊教育学校没有相对统一的体育课成绩考核标准,被调查的21所特殊教育学校中有4所学校根据出勤和学习态度评定体育课成绩,占19.0%;2所学校根据技评评定体育课成绩,占9.5%;4所特殊教育学校根据达标评定体育课成绩,占19.0%;10所特殊教育学校根据达标结合技评及学习态度综合评定体育课成绩,占47.7%;1所特殊教育学校根据其它考核方法评定体育课成绩,占4.8%。
2.3特殊教育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情况
调查的21所特殊教育学校中共有17所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占81.0%,另外4所特殊教育学校不安排课外体育活动,占19.0%。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全面锻炼学生的身心素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将课外体育活动列入课表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规范性,同时也有利于确保课外体育活动按计划执行。辽宁省特殊教育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整体规范性较好。然而,近五分之一的特殊教育学校不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反映出目前辽宁省特殊教育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整体普及程度不高。有体育教师指导的课外体育活动,活动安全性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学生也可以得到必要的帮助和指导。17所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特殊教育学校中,课外体育活动有体育教师指导的特殊教育学校有15所。数据显示,近90%的特殊教育学校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时安排体育教师指导,说明大多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特殊教育学校能够保证学生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的安全性,并为学生及时提供必要的锻炼指导。
2.4特殊教育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情况
16所特殊教育学校有校体育代表队,占76.2%,其中10所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代表队坚持常年训练,占47.6%,6所殊教育学校的体育代表队仅在赛前训练,占28.6%;另外5所特殊教育学校没有校体育代表队,占23.8%。近四分之三的特殊教育学校有校体育代表队,而且近一半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代表队坚持常年训练,说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已经成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辽宁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的课余体育训练项目根据在校残障学生分为残奥类体育项目和特奥类体育项目两大类。招收盲生和聋生的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的是残奥类体育项目,招收弱智生的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的是特奥类体育项目。相对残奥类体育项目,特奥类体育项目对参赛人员的年龄等要求更低。因此特奥类体育项目在辽宁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情况更普及。
综合分析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整体配备情况、体育课整体实施情况等特殊教育学校综合体育教学相关信息,辽宁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存在兼职特殊教育体育教师比例较高、没有相对统一的体育课成绩评定标准等问题。所有这些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会制约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研究和制定特殊教育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必须考虑的客观因素。
作者:宋强单位:大连大学体育学院
一、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各阶段运用现状及其作用
1.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现状及其作用。准备活动是做各种体育活动的基础,同时也能够达到提高运动效果、减轻运动伤害的功效。特别是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学生,身体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所以,在体育课前做好各项准备活动、防止身体由于运动而伤害是体育教师必须注意的。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慢跑、定位操、行进操等作为体育课前的热身活动,但是,对于正在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这些热身活动无法达到使其身心进入良好教学的状态,因此,我们应当选择某些类似于奔跑类的游戏,而不是这种枯燥无味的热身活动。这种将游戏融入教学内容的授课方式,不但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身体进入兴奋状态,还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授课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2.体育游戏在体育课程基本部分的运用现状及其作用。教学大纲内容的完成离不开基本部分,教师应当运用适当的手段,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生理机能,稳定的心理状况以及对体育学校的积极心态。该阶段体育教育的关键问题就是讲一些生动活泼的游戏融合到枯燥无味的基本技能的教学中去,使其具备游戏的特性,同时也能够达到授课的标准,进而使学生积极学习体育知识,为进行体育教学做准备,不但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3.体育游戏在整理放松部分的运用现状及其作用。整理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器官得到放松,使身体疲劳快速恢复,很多体育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徒手操或者慢速跑等方式进行整理活动,然而对于某些生理、心理没有发育完全的小学生来说,这些方式比较无味,不能达到放松的效果。如果体育教师能够多采用一些类似于小负荷或者有趣味性的游戏当作体育教学放松的手段,会更加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需要,同时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恢复作用。这种活动既能达到整理活动的需要,又便于教师进行组织,同时也包含教学育人的因素,真正达到育德育于体育中,育教育于娱乐中的目的,在快乐与高兴的氛围中结束体育教学,增加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尽可能地减少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的生理与心理的紧张情绪,从而使学生能够调整自身状态,投入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去。
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体育游戏内容。我们利用体育游戏完成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有效地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所以,在利用体育游戏教学时,要紧密地联系体育教材,将体育游戏蕴含于体育知识的教学中,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才能使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筛选时,应当适当的把握游戏的优秀,根据游戏的特性及其内容,对学生进行可行性的教学。2.体育游戏内容的选择及其组织应具有科学性。游戏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蕴含于体育教学中的游戏,必定要承载一定的教育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应当选择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教育性的体育游戏。在进行体育游戏时,教师应当懂得组织管理的科学性,例如,科学合理地布置场地、队形的分布;正确规范手势信号指挥;严格遵守组织纪律,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学生应当严格按照老师的安排与指挥行事,要保证体育教学活动活泼又不失规范,使其井然有序的进行,从而达到教学目的。3.注意学生的安全性及其运动负荷。体育游戏的竞争压力增加了其趣味性,对于学生来说,条件一定时,竞争因素越多,学生对体育游戏的热衷度越高。然而,很多小学生只知道一味的求胜,很容易忽视体育游戏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教师在策划组织体育游戏时,应当做好安全措施,来保证体育游戏活动安全有序的进行,要从实际出发,安排可行性强、安全性高的游戏,同时要限制参加体育游戏学生的数量,控制学生的运动量等,从而达到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有效运用体育游戏进行素质教育是体育教学的关键因素,所以说,应当积极地运用体育游戏进行体育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度,使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从而达到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小学生的目的,才能使小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
作者:刘静阳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一播放直观性的视频,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的模式枯燥无味,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却令人耳目一新。体育教学中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体育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授课时学生会聚精会神、兴趣盎然地听讲,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以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锻炼兴趣。如在教学低年级“30米快速跑”时,先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猫和老鼠的故事》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学习。一开始用“小猫锻炼身体”“老鼠钻洞”两个视频动作作为故事的开端,增强学生的模仿能力、表现能力,并将此作为快速跑的辅助练习代替了以往枯燥的准备操。之后,又播放猫抓老鼠的精彩画面,安排组织了往返接力跑的练习,学生在视频的引导下,并没有感到乏味,而是极其喜悦、充满竞争性地参与到快速跑的活动中,这与单调纯粹的快速跑讲解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喜爱,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趣味性。
二信息技术辅助健康教育,化抽象为直观,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虽然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户外活动占绝大多数,学生也十分喜欢,但室内健康教育专题也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数农村学校的教室已安装了液晶电视、多媒体教学平台,在理论教学中,通过实物投影仪、电脑、录音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和传媒手段,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打破了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单一的教学模式,激活了学生的感官和思维,把应学的健康知识演化成了丰富、形象、生动、逼真的立体世界,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大了知识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如在四年级健康教育“保护鼻子”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自制的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枯燥乏味的理论内容变成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生动形象内容,将趣味性、启发性、知识性、针对性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并通过师生互动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从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鼻子,了解鼻子、鼻黏膜的作用;教会学生保护鼻子的正确方法,养成正确用鼻、护鼻的好习惯,达成了教学目标,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丰富和掌握了基本的健康知识。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成形象生动的生活知识,使学生易学易懂,教学效果明显。
三信息技术运用于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应深思的问题
第一,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了体育与健康教学结构和学习过程,发挥了提质增效的辅助作用。但应该看到,先进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从根本上是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条件、学生特点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两者有效整合,采用适当的教育技术辅助手段,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的美观、新奇而忽略其实用性。第二,教师应由“教书匠”变成研究者和探索者,成为教学改革的综合型、创造型的人才。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一法为主、多法并用,灵活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造出有利于学生理解动作要领、掌握技能、体验乐趣和健身的教学新模式。现代教育技术为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堂改革提供了技术基础条件,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一些最基本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加强体育教师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强化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业务培训,与时俱进,潜心探索,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推动信息技术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总之,合理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辅助体育与健康教学,增强了课堂时效,提高了学生运动技能,丰富了体育和健康知识,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在信息技术运用的教学实践征程上不断探索和创新,让信息技术给农村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堂增辉添彩,为打造“卓越课堂”发挥更大的辅助作用。
作者:吴兴谷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中心小学校
1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现状
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主要以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为主,即教师通过亲身示范或口头表述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各项体育训练,训练形式和内容表现为枯燥单一。当前大学生已经进入90后时代,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也容易被吸引,体育教学模式较为传统,自然很多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排斥。当前体育课堂以“动”为主,即学生体育训练活动占据课堂很大比重,但是作为体育训练而言,理论知识也非常重要,因此在公共体育课堂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从学生兴趣角度出发,探究创新型、趣味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体育影视教学模式就是公共体育课程中较为新颖也容易被学生接纳的教学模式。
2体育影视教学模式含义
体育影视教学模式就是指在体育课堂中,将与体育相关的影片、视频及动画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广大学生观看,通过对体育影视片的欣赏,了解体育相关理论知识,以便在实践过程中更有方向性。充分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而影视作品作为有广泛受众基础的媒介,学生在接受能力和程度上都比较强,因此体育影视教学模式能够被广大学生所接受,也能提高公共体育课程的趣味性。
3高校公共体育引入体育影视教学模式
传统体育教学课程内容以学生训练为主,在理论知识上教师并没有进行过多讲述,因为授课场地多为室外,因此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主要进行的活动即为各项体育训练,教师并没有对学生如何进行训练以及每项体育训练所涉及的运动学、生理学等方面知识进行讲述和指导,造成学生在体育训练时过于盲目而没有方向感。公共体育课堂引入体育影视教学模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体育运动相关理论知识,在体育锻炼时更有方向性和系统性。
3.1体育教学与体育影视教学的精神统一
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体育文化建设,体育文化建设的优秀和灵魂就是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对整个体育活动而言具有领导意义。没有体育精神的号召,体育运动犹如一盘散沙,没有方向而且盲目,体育精神所特有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能够支撑个体完成体育运动,也能让每个个体组成一个团体共同完成体育项目,因此,体育精神的确立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教学与体育影视教学精神统一的目的在于,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完善思想、健全人格。体育精神是爱国主义优秀价值体系的一部分,体育精神的培养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精神的培养不仅促进学生增强身体素质,更能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2高校公共体育引入体育影视教学模式的原因
体育运动离不开精神指引,学生在体育锻炼时经常遇到坚持不下去的情况,有的甚至半途而废,但是只要学生继续坚持,就能够完成训练任务。体育精神是学生坚持到底的支撑,因此体育精神的灌输和培养非常重要,传统教学模式中,体育真精神的培养通常是通过教师口口相传,效果不佳。但是随着多媒体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播放电影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直接地体会、培养体育精神。例如影片《阿甘正传》等,除了影片所要表达的主旨外,影片从始至终都在强调坚持到底的重要性,这样的影片数不胜数,教师可以讲体育影视教学模式融入体育教学中,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体育精神,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懂得拼搏精神和奋斗精神。
3.3公共体育引入体育影视教学模式注意事项
在引入体育影视教学模式实践中,也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首先教师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选出学生所感兴趣的影视作品,总而言之就是教师应该做到投其所好。其次教师在选择影片时,应该以传播正能量的优质影片为主,多采用国外优秀获奖影片。学生平时生活学习所接受的思想都是东方教育思想,容易形成惯性,西方优秀影片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对体育运动以及体育精神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再次教师可以讲影视作品中所设计的运动项目运用到实际体育课堂实践中,尤其是学生平时接触较少的运动项目,不仅开拓了学生眼界,更加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师体育教学质量。最后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的是加强体育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在体育影视教学活动中多与学生交流,可以让学生自己亲自参与体育影视教学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4结语
公共体育教学是室内教学与室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室外教学以活动为主,室内教学以理论和精神培养为主。室外教学活动需要室内教学活动的引导,室内教学活动是室外教学活动的基础。在室内教学活动中,最为常见,也最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是体育影视教学,将学生感兴趣的、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影视作品都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给所有学生观看。在体育影视教学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体育精神,提高体育课堂参与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应该为广大院校和师生所推广。总而言之,公共体育引入体育影视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刘刚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
1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问题
1.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不断改革,体育教学目标也不断增多。但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手段不够新颖,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导致教学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无法跟随时展脚步。许多高校学生反映,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无外乎跑步和做操,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造成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对体育课堂产生抵触心理。这样不利于学生积极投入体育锻炼,相关部门和教师应该予以重视,探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策略。
1.2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实践表明,教师的自身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师师资力量匮乏的情况下,降低了对体育教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导致当前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在能力和素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的空间。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育锻炼意识,积极参与体育课堂建设和改革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中,体育教师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即学生的具体运动训练,而并为向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盲目而没有方向,甚至会出现错误动作反而不利于学生身体锻炼。体育课堂也受到天气等客观因素制约,例如雨雪天气时,室外课堂无法进行,教师和学生无法按照规定计划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导致教学体系出现断截,不利于体育教学有序开展。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学校和教师在改善体育教学质量探究实践中应该考虑到的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对策。
2体育教学质量提升途径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面临发展与改进的重要阶段,针对体育教学发展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学校相关部门和体育教师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解决,探讨解决措施。
2.1加强趣味性教学
当前体育教学方法还较为传统,学生参与性不强,如果能增强体育教学趣味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应该注重教学模式创新,改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将体育教学与学生兴趣爱好结合,增强体育运动项目的趣味性,提升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例如耐久跑等体育项目,可以通过游戏或竞赛等形式,改变耐久跑训练形式,增强趣味性,学生不仅在身体上得到了锻炼,在心理上也得到了放松,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劳逸结合。
2.2提升教师队伍总体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帮助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因而教师素质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有关键性作用。针对当前体育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的现状,学校可以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以及思想教育,可以定期邀请国内知名院校体育专业的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和互动,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拓眼界。在招聘体育教师时,学校可以适当提对教师水平的要求,对在校体育教师可适当提升学历水平,通过参加专业考试等形式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此外,学校还应该对体育教师定期进行相关考核,以加强教师对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重视,不断促进教师体育专业知识的储备。
2.3完善体育教学体系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中心是以人为主,应该加强学生自身对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只有学生自己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才能加强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体系,还有待改进和完善,具体措施就是对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课前教师准备、课堂学生表现、课堂教学进度以及课后反馈,都应该有一套完备的体系和制度,教师应该根据相关规划和制度制定课程内容,在保证课堂质量的前提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在制定相关体育教学体系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从长远角度出发,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综合素质考评,制定并完善体育教学体系,定期对体育教学效果进行考评,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改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
2.4建设体育文化
开展校园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建设体育文化对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优秀文化将决定学生未来发展道路,因此体育课堂中的体育文化业不容小觑。高校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文化的建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在锻炼身体的同时陶冶情操,通过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扩大体育教学的空间,加深体育教学的深度。
3总结
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培养全能型人才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学生在优质的体育教育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更能够陶冶情操,身心共同发展。当前体育教学面临许多问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高校应该在体育教学发展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白坤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一、高职高专体育课堂需要重视渗透道德品质教育
体育课堂需要依靠学生的各种行为举止来完成,任何一堂体育课程都无法离开学生的行动。通过具有这种特殊性质的体育课堂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让学生拥有集体主义思想。面对一些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往往需要依靠自己的勇气和耐力来克服其中困难,从而能够锻炼学生的勇气和毅力,能够培养学生果断、机智的处事方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学这种课外活动形式在对这些品质和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上要远远高于其他室内学科的教育,而且学生真实的、现有的素质和能力也会较明显地表现出来。为此,体育教师一定要重视在体育课堂中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传授给学生道德教育。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时候都会考虑到体育自身的德育教育作用,要求体育教师能够通过各种体育锻炼形式来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品质。在高职高专的体育课堂中,各种体育活动的实施和开展不但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且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广阔的知识及教育。经过大量的教学经验证实,体育对培育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体育在各种项目的活动和训练中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的优秀品质及优良道德作风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及的。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往往能够保持高涨的情绪,特别是在教师设计的那些具有竞争意识的活动中,会激励学生发挥其最大的潜力和思想来表现和展示自己,把一些高尚的行为和作风统统的表现出来。这个时候,教师对表现较好的、素质能力较高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赞赏,势必会推动这些学生保持自己高尚的道德行为,同时也会激励其他学生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从而让学生积极构建起精神文明作风,让自己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四有”人才。
二、高职高专的体育课堂需要传授给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达到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水平,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逐渐提高和满足,便十分关注和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近几年来,人们逐渐重视工作之余的体育锻炼,看重体育锻炼为自己带来的精神享受以及对身体的重要意义。这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会离不开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了。在高职高专这个培育专业技能人才的学校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更加重要和关键,且学生在以后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学会放松自己也显得更加迫切。为此,在体育课堂中,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基础体育知识,训练学生掌握各种技能之外,还要具有更高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高职高专的体育课堂中,不仅要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学习和运用体育知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来积极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活动技能运用到自己的锻炼活动之中,不仅能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带给自己的益处,从而让学生重视课余时间的锻炼活动,形成终身锻炼的思想意识。现在高职高专体育课堂的知识是社会体育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到和掌握的知识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在社会体育锻炼中得到展示。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毅力通过体育锻炼获取的健康体魄将会促使自己发挥最大的聪明才智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自己事业的成功和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高职高专的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的审美能力会影响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态度,决定学生对社会的看法和价值观的形成。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审美观点和审美态度的形成过程。由于体育具有运动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来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我们正是从体育教学的这一点考虑,把审美教育列入了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中。不仅仅是中国这样,在其他的国家也是如此。例如,在英国,对于体育教学目标列有审美的理解和教育内容;在芬兰,有着体育可以为审美教育提供可能的认识和态度;在新西兰,要求体育教学要帮助学生愉快地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等。审美教育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审美能力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个性地发展自己,能够帮助学校教育塑造高素质的人才。为此,我们必须重视美育的重要性,在高职高专的体育课堂中,将体育知识和审美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渗透给学生大量的审美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当然,每一个的审美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要体育课堂中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在体育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提高自己对美的判断、感受和评价,能够从更加科学的意义上去理解和掌握审美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将高尚的审美观念始终贯穿于体育教育课堂之中,让我们未来的人才更加具有美的情感,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更加美好和科学。
四、结语
总之,体育作为高职高专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我们应该发挥出其自身特有的教育优势,有意识、有目的地来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培育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王永良单位: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现阶段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农村体育教学的内容单一、固定
现阶段国家为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学生在每学年会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检测,这一检测结果会输入到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检测系统中,与学校的教学质量相挂钩,这是一件好事,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学校对体育教学的关注。但这种制度也存在着缺陷,因为这些需要达标的项目是固定的,同时其测验与检测均由学校单方面来完成。这就造成了有的学校为了达标只让学生学习需要达标的项目,对不需要检测和达标的项目便不让学生进行学习,也不纳入平时的教学中,甚至有的学校在达标检测的时候弄虚作假,虚报、谎报检测数据。这样的后果是把体育课变成了训练课。长期下去,学生的体育素质根本没有办法得到保障,不但不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成功的乐趣,还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二)学校体育器械不足、场地建设不健全
农村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非常落后,有器械没有场地,有场地没有器械,或者什么都没有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使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制约。
二、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有全局意识和为学生长远考虑的意识,从思想上提高对农村体育教育工作紧迫性的认识。同时,相关部门要从舆论导向、体育课程、师资队伍、督导评估等方面制定更加合理、可具操作的制度,为体育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其次,要自上而下提高对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以及作用的认识,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功能,即把体育教学理念与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目的和要求结合起来,把体育放在与其它考试科目同样的地位,让学生、家长、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对它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大力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特长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可以说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培养不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我们要把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作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断学习、探索,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较强的专业素养。此外,学校也要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去承担体育教学,把具有体育专业的教师调到体育教学的岗位上来,让其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农村体育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切实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配套设施的投资力度
近年来,虽然政府对农村学校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但由于诸多原因,仍不能跟上农村学校的发展速度,以致于造成了体育教学中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相关部门就要设立专项资金,切实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配套设施的投资力度。
三、结语
总之,要想彻底改变现有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落后现状,不是空喊几句口号、出台几份文件就能解决的事,也并非一两个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解决。但我们坚信,只要国家、地方政府、各级教育职能部门以及学校都足够重视农村体育教学,就一定能使它产生好的改变,迈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乔兴平单位:甘肃省陇西县首阳学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湖南女子学院女大学生的健美操选课实验组班36人,对照组班35人;体育舞蹈实验组班35人,对照组班37人;排球课实验组班32人,对照组班33人;轮滑训练队实验组班18人,对照组班19人。以女大学生在相关课程运动中伤害风险预防与干预措施以及效果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实验法
以各课程实验组班女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对其运动安全风险及其干预现状、措施、效果等进行为期17周,每周2次,每次90分钟课程的实证研究。对照组以同样课程时间按照以往常规上课。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侧与后侧以预防学生运动伤害相关能力的体质综合得分、运动伤害发生次数、运动安全知识得分作为验证干预措施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实验程序如下。
(1)前测
前测课程以实验班与对照班为单位,以集体施测的方式,由课题组成员当主试。测试过程中伪装测验和学生自我报告法相结合,以确保干预的效果。
(2)实验干预
女大学生实验干预主要以相关运动安全知识、安全预防技能、体能干预等方面来进行。目的是学习运动伤害预防与处理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女大学生的相关安全运动意识和运动中的伤害自我防护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相应运动的体能,提高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具体干预措施为:①针对实验学生与实验项目,聘请3位相应项目专业的从事女大学生体育教学20余年教龄的教授开办讲座,主题包括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女大学生运动的生理心理特征、月经期运动卫生、科学营养等方面。同时录制好视频,在实验周期里穿插播放8次,巩固学生对各项目的安全认知。②在实验开始后的第三周,教师口头讲述的前提下,加入文字干预措施,挑选各项目运动常识,简化成通俗易懂的文字,并配上漫画图文发放给学生。教师同时推荐一些实验项目类课程安全隐患以及发生伤害事故的书籍。③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一些不规范动作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在各体育课堂教学中,专项体能训练的教学比重与运动负荷要求体育教师适当提高;同时改进教学法,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同时提高预防伤害和各项运动的能力;遇到天气场地差等情况,禁止学生进行活动,防止意外的发生;场地和设施有重大安全隐患,教师要做好避免设施风险的措施。在实验开始后的第六周,建立QQ平台,在每天晚上或周末,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④在实验开始后的第八周编制五份相应实验项目的安全常识试卷,让学生在课余解答复习,在第十三周抽出一些时间进行有奖问答,巩固学生的安全知识。
(3)后测
实验干预实施结束后马上进行后测,获取各项目效果的数据。
2.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各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T检验。
二、结果与讨论
(一)安全知识情况结果分析
为了解女大学生在干预前后对运动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干预前后各对学生发放了各试验项目《运动安全知识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场地器械的使用、着装的了解、受伤后的处理、准备与放松活动的方法、正确的技术动作、女大学生运动的生理心理特点、经期运动卫生等。将女大学生安全知识问卷进行百分制评分,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安全知识得分独立样本T检验后。在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运动安全知识得分方面并无显著差异;在实验后,实验班女大学生运动安全知识与干预前对比在得分上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对比也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学生安全知识与干预前对比在得分上并无显著差异。女大学生运动安全知识的培养是养成终身体育的关键,此时期对学生施加安全教育措施,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运动安全知识的学习和运动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通过知识讲座、海报等多种渠道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运动安全知识与技巧。
(二)体质综合得分结果分析
为获得女大学生体质在干预前后的差异数据,我们在干预措施前后各进行了一次体质测试,体质测试项目为:立定跳远、50米跑、坐位体前屈、800米、肺活量、身高体重等,并将各项目成绩换算成百分制,然后将各项目得分相加再除以项目数,得出学生体质综合得分。将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质综合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得到如下结果。研究发现: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质综合得分差异性不显著;实验后,实验班女大学生的体质综合均分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经差异性检验后发现显著;对照班女大学生体质综合均分虽然有提高,但是差异不显著。人们进行适当的科学运动有助于体质健康水平提高,运动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是学生体质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上述数据也表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干预后体质健康具有较大的进步,说明了干预计划实施取得了实际效果。
(三)运动伤害发生率变化结果分析
为了解学生在干预前后运动伤害发生率的变化情况,在干预措施前后各一周发放运动伤害发生率调查表,调查学生在干预前一个学期相应的课程发生运动伤害的情况,以及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发生运动伤害的情况。干预后,对照组女大学生发生运动伤害的次数变化不大,而实验组学生发生运动伤害的次数相比干预前明显减少,经过检验显示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干预的实施对预防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起到较好效果。女大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除意外偶然因素外,人体的身体素质、安全意识占有大部分因素,通过以上数据得出,女大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安全意识方面都有显著提高,那么她们运动伤害发生次数的降低也在预料之中。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安全教育干预计划实施17周后,实验组女大学生体质有显著提高。在运动安全知识的掌握和运动伤害发生的例数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善。因此,针对实验班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建议
以教师业务能力和安全意识方面入手,加大教师的进修与培训,提高教师的各类专业业务能力,组织体育教师开展运动安全相关方面的研讨会,并将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解决,使体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针对场地器材问题,教师与体育管理者应该结合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制定科学的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制度,对学生活动场地进行科学分类,并对场地器材的借还、分类、使用权限、检护周期等做出科学严格的规定。女大学生体育教学伤害风险的干预可考虑从学校体育中各要素出发进行干预,分步骤制定相应措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以及女大学生身心不同特点进行干预措施的制定。同时,教师应着重对学生体质的提高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出发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规定每天的课外体育活动必须有教师进行现场指导与监督,提高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可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安全知识的传授,如黑板报、多媒体讲座、宣传海报等等。
作者:李照清单位:湖南女子学院体育教学部
1手机多媒体功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就高校而言,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的基础,也是培养高素质和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加强大学生学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和无线电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从50年明至今,已经成为知识信息处理、存储和传播的有效手段,以课堂和书籍为主的传统的知识传播技术已经落伍,社会已经变为学习化社会,学习成了人的一种终身化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和学的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以及其他传媒技术学到许多知识和技能,学校不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重要的渠道。对学生来说,在学校中需要掌握的主要是知识管理的技能、语言和交流技能、信息技术、终身学习的技能、历史和文化知识、养成尊重知识及其文化差异的态度。可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富有成效的现代化学习,已是机快马加鞭、时不我待重要举措。手机在当代高校大学生中(甚至在中学生中)已基本上普及,几乎达到了人手一机、机不离身。手机具有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录音录像、上网收索、浏览下载等无所不能,而且手机的技术更新日新月异,随着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新功能的不断拓展,特别是它与互联网的接通,使手机成了人们现代化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日用必需品。如今的手机逐渐成为人们的“万能”伴侣,成了当代人小巧贴身的“外脑”和“百科大典”。借助手机我们又可实现网上教学、专业学习、阅读浏览、文化娱乐、艺术欣赏、友好交往、信息沟通、商业谈判、业务拓展、休闲购物、旅游订票、疾病问诊、健康养生等等,实现各种各样的心愿和目标。手机已经成了当代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存发展和生活享受的“高科技朋友”,一机在手可知天下、可游天下、可“得”天下,如今的手机几乎成了科幻电视连续剧中所谓的“魔幻手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借助手机的多媒体功能,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相长和教书育人的目的,应是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的一条新思路,也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一个好帮手,必将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提高与发展。
2手机的视听录放和资料储存功能在高校体育课堂上的应用
把体育课堂搬在手机视频上,成为课后复习的有力助手,这应该成为现代化教学的标志之一。手机能够录音录像、声情并茂地把高校体育教学的学习场景和教学画面,使其长久地保存在内存之中,便于课后的温故知新与巩固提高,起到了对课堂体育教学的延续和加强作用。体育课堂上常常有一些比较高难的体育动作不能当堂掌握,还有老师所讲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大家在当时并未理解,如果我们把它存放在手机视频上,并在课后进行不断的回放和慢放等,就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清、听懂和悟透这个动作的特点与规律,从而使学生比较快速地学会并扎实地掌握它。手机实拍图像主要来自于课堂上的教学实拍,以我校大学生公共体育课太极拳为例,学生们常常利用手机实拍任课教师的示范动作和套路演示,在课后复习起来就显得非常方便有效;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拍摄,作为彼此切磋与交流借鉴的参考。现在,手机已成了大学生必备的多功能的贴身工具,体育课堂上用手机拍摄教学过程与体育动作,应该成为高校体育课堂的创新之举。例如,大学生对24式太极拳的“左下式独立”和“右下式独立”总是掌握不好,此时,如果在自己的手机视频上反复观看指导教师的示范动作的慢动作回放,并且跟随慢动作进行练习,很快就能掌握要领。然而,如果我们用摄像机进行教学录像跟踪拍摄,则教学成本会太高,而且,在多媒体教室播放还要经过技术加工处理,既麻烦又费时,播放时还得专门给学生们安排适当的时间,给教学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但用手机拍摄则不然,它既经济又便捷,而且可以因人而异选择拍摄重点和难点,非常随意自由。所以,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在体育课堂使用手机拍摄和录制,就能把课堂的重点或富有价值的录音录像资料保存下来,以便于课后的复习、模仿、巩固和提高。所以,把手机应用在体育课堂上,能够极大地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符合体育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趋势。
3手机的互联网功能给课外自学带来便捷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中国互联网的信息中心(CNNIC)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网民中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由此可见,微博在网络新媒介中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调查同样显示,微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影响越来越大,已渐渐成为其交流与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CNNIC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我国微博群体占微博总数的57.2%,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为72.3%。互联网开通了网上教学和网上授课的平台,为大学生在网上自学提供了机动灵活和方便快捷的契机。手机上网成了当今社会的常态,就连不少小学生、初中生也能运用自如。因此,大学生们手机网上学习就变成了一件随时随地和轻而易举的事情。现在许多普通高校都有校园网,网上授课也成了当今高校的教学时尚。高校许多体育项目也可以在校园网上授课,因为网上授课的优势就是时间上的自由与便利和学习上的快捷与高效,而且大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在网上学习。上网学习应成为网络时代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大学生要充分地利用好之一优势,为学习的现代化创新和人的现代化进程服务。社会上俗称的当代人的“三大技能”,即所谓的电脑、外语和开汽车。手机的“电脑”功能,使得大学生在课余时间既学习了“电脑技能”,又节约了去电脑机房专门上网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当然,还可以利用手机学习外语,学习开汽车的理论知识等。当前,我们主要是要学会如何利用手机来进行高校体育的学习和应用。大学生最为关键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最主要的是学会自学,而自学多半是在课后和课余时间,包括课外自习时间、星期天、假节日、寒暑假期等,因此,整天陪伴在手、与人不离左右的手机,理应成为当代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下最理想的学习工具和“体育业余”指导老师。
4未来的手机将为大学生带来“无师自通”的学习时代
过去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闻”,现在是“一机在手,应有尽有”。我们生活在一个高科技的时代,一个全球联网、手机“横行”的时代,有效地利用手机进行学习,就是借“机”生蛋、借“脑”生智。手机连接了互联网就使得手机具有了强大的功能,而且,我们过去传统的学习方式也将会发生巨变,过去的学习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学生尽管“处处留心皆学问”,结果还是“书到用时方狠少”;今天的学习则成了“知识和信息全球通,知识爆炸、信息泛滥”、“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机在手、瞬间全有”等。相信在未来社会或不远的将来,手机将具有无限的高科技和高效能方面的功能扩展,诸如像纳米技术、芯片技术、液晶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卫星遥感、光电通信、计算机技术、远程教育等等,为数众多的高科技元素将会在手机上被加载应用,未来的世界或许将真正成为了“魔幻手机”的世界,将来的手机的功能和价值我们现在甚至还无法想象,对此,我们只能充满热切的期待和无限的憧憬。相信未来的手机一定能够当好一名“课余体育老师”。手机对于自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为未来属于一个自我教育大变革时代,传统的学校教育体制也将面临着挑战,学习将变成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人们不能只拘泥于传统教育的束缚,自学将会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正如有关专家所言:“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而且,“我们今天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床头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由此可见,及早地利用并开发手机的自学功能,将是学习化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5结语
高校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未来的体育教学,高度重视手机在今天以及未来社会的使用价值和发展潜力。当前,要尽早地学会利用并且及早地开发手机的各种教学功能,为高校体育教育服务,从而使高校体育教学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加快培养人才的进度,提高造就人才的效率,以适应21世纪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
作者:田林单位:包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1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理论演变
根据体育教学理论是以“健康教育”和“终身教育”为主线,将学校体育教学划分为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阶段和普通高校教学阶段两大阶段。每个阶段由于最终教育目标是相同的,而在两个不同阶段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由于各方面条件的不同制约会产生不同的方式。
1.1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体育理论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体育既要体现国家体育发展规模,又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是国家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学校体育作为多数成员所必须经历的一种体育形式,必将影响一个人的终生体育观;对于整个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样义不容辞。传统的基础阶段体育课程并没有对运动技能以外的教学内容予以足够重视,从未考虑过将其他学习目标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理念要求体育课程既要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健康、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更要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前的学校体育本着“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提高对个人健康和全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学活动走向启发学生更有意义的学习,培养体育的热情与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体育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健康教育重要途径。
1.2高等教育阶段学校体育理论
对于终身体育、健康体育能否长期有效实施,高等教育阶段的体育教育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在整个终身体育和健康体育的实施中具有关键的位置。当前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理论主要围绕两个观点来展开。一是从功能结构的角度讲,即以课程教学为优秀的体育课程、以课余活动训练为优秀的体育过程、以健身娱乐为优秀的体育过程。二是从围绕体育课的课程性质展开的,即基础体育课、专项体育课、俱乐部体育课3中不同类型的体育课。而我国常规体育教学理论的形成同样围绕热点问题进行,根据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出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常规模式为5种,分别是:“三基型”、“并列型”、“三段型”、“选项型”、“一体化型”、“俱乐部型”。而每种教学理论都有各自的长处,也有残缺的阻碍,在个别部分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都是为了“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的最高目标服务的,并且沿着这根主线不断地探索、创新。,每种教学模式背后都有其指导思想理论为依托,不同的教学理念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目前,绝大部分学校都弃用了“三基型”和“三段型”模式,是由于它们不能适应教学思想的发展,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没有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不能因此就否定它们相对于其他模式的优势。“三基型”能够使学生更为扎实的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也使得教学规范化。“三段型”的理论体系中也着重强调加强学生的体育基础。“并列型”和“一体化型”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已经建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然而,实践中操作难度非常大。“俱乐部型”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适应当今教学指导思想的发展,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体育设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所选的体育科目与所选人数不能相匹配。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是多种形式并存,以自主选项课制体育教学模式占主要地位。如果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很好把握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应用,会使“选项型”课变成活动课,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2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理论创新
随着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方法论及体育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体育教学原则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改进的体育教学方法越来越适合学生多方面的需要,而教学模式的研究需依托不同思想理念、观点来建立其模式,研究的方向从老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过度,生理和心理在体育观上的作用使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发生了新的转变,实践中的体育教学模式也要建立在新的课程目标,遵守现行教学策略。我国教育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早期模式的束缚依然影响着现行的思想。经过学者长期的努力即使更科学、更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固化的坚冰出头露面,也会由于场地、器材、师资等条件的限制,难以在实践中的课堂运用,从而形成一纸空文。当今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灌输创新的理念,却还是未能脱离片面强调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体育达标的硬指标增强学生的体质。不免使得学生的身体锻炼加上了一些强制性的色彩,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意体育能力、体育习惯的培养,也就磨灭了学生体育锻炼中的创造思维能力。当代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传授学生多少知识和结果,而是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创造、创新的能力。现代的知识论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作用表现在:要求体育教学的内容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基本的体育、健康、卫生、保健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学生体育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质的提高。所以,论到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更多的会是对原有传统的一种挑战。体育教学也一定要更新观念,拓展定向思维方式,无论是内容、方法还是策略都要注入新的思想理念,有所革新。使学生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从体育中学,从体育中长。
3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理论发展策略
高校是大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其教育效果对广大学生能够建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养成每天1小时的锻炼习惯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加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意义重大。
3.1多种教学模式的融合
体育是复合的教学体系,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都是具有针对性,作用不是万能的。一种模式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为了改善教学局面,提高体育课质量,构建匹配的、科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是顺应教育时代潮流的结果。新课标中指出教育目标分层化,课程开发主体多元化,教材多样化,教育评价理性化,目的都是为了体现体育的健身、娱乐功能。未来的体育教学目标必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更要因情况变通,通常需要教师将多种教学模式有序衔接、随机利用。未来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形成合作的伙伴关系,不但要尊重大学生的自我思维、满足学生的意愿,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广大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动中学,学中练”的体育习惯。
3.2常规体育教学模式中加入激励措施
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教学模式与激励措施相结合的形式,争取使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马斯洛心理需求层次最高层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心理症状,也就更容易达到健康体育的目标。进而从深层次挖掘学生的观念,体育锻炼不仅是为了身体健康所必须从事的一项活动,要做到享受体育也就是享受人生,是一种人本能的精神追求,使得终身体育的目标实现。只有自身意识到体育的必要性,终身体育才能更好的实施。“激励”从心理方面解释为激发人行为动机的导向和强度的心理过程,运用到体育课堂中就是教师通过利用各种刺激作为促进学生体育行为的手段,调动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建立自我激励。途径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首先,鼓励学生自我构思并表现自我。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充分表现出来,使学生增强自身的表现欲,从侧面对学生的自身提高也有帮助。其次,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对大学生多给予肯定的评价,尽量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听过沟通信息反馈,使学生增加自我肯定感。课堂中争取营造大家共同进步的氛围,增强自信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因此,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激励手段,采取有效地激励措施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学生自我挖掘各种素质和潜力,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3.3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尽管随着课改的深入,新形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有所调整,实践中,仍旧有诸多学校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原因有两点:第一,实施难度大,学校配套设施跟不上要求;第二,效果不明显,两种模式并没有显著性的区别。当前的体育教学需要学生更好的融入到体育锻炼中,从体育活动中可以找到满足感。或许需要我们抛弃更多传统的固念,创造更新教学模式。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得出几种新型模式,主要是合作教学模式,全程实践教学模式,互惠分组教学模式,运动教育模式,SE模式等。目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相关学者针对常规教学模式中的缺陷进行的补充或者是有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中提取经验运用到我国现有情况中。合作教育模式从理论到实践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讲学生练的单调形态,促使师生共同参与,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全方位感受团队合作带来的喜悦感,增强体育交流,提升体育兴趣。合作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若要使其得到发展,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全程实践教学模式与阶段性实践教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一个系统的培养能力与实践的过程。尽管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针对体育教育专业,也可运用到任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课程当中,理论宗旨是多角度、多层次、开放性、综合性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促进学生在体育中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弥补了了现行教育模式中实践教学不足,培养方式呆板等缺陷。互惠分组教学模式,运动教育模式和SE模式均由国外著名或潮流的教育模式引进,共同的特点都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团队合作,在团队内部的相互协作中逐渐掌握专业专项技能,发展多发面能力,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运动技能、运动热情和运动文化素养的人。
4结语
体育课作为学生的基础课程,目标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是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理论首先从思想上屏祛传统观念中的体育教学思维,避免教学内容的老化、重复,方法要适应当今课程时代的发展,并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热情,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创造新的教学理论既要具有理论上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还要照顾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体育锻炼的可操作性,科学设置符合学生锻炼身体和热情的教学内容、形式及相应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更加注重创造更新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师生和谐友好的融入到体育活动的环境中,不但能使大学生将体育回归生活,而且使学校体育得到很好的发展、壮大。
作者:岳旺贺春亮颜中杰单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包头医学院体育部上海电力学院体育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以全国60多所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体育教师250多人,学生1000多人。
1.2研究方法
1.2.1观察法
实地观察了河南省实验中学、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的40多节体育常态课。通过电脑播放观察了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观摩展示活动的光盘80多张,详实记录了许多体育教学方法革新的形式和技术。
1.2.2访谈法
针对研究内容,按照设计的访谈提纲专门拜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的董翠香教授,北京体育大学的王华倬教授、姚蕾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的沈建华教授等22人。
1.2.3问卷调查法
共设计体育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体育教师问卷发放251份,回收234份,有效问卷194份。学生问卷发放1080份,回收1044份,有效问卷938份。对这些问卷进行归类统计,找出共性或差异。
2结果与分析
2.1创新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2.1.1创新教育理念的内涵
创新教育多数是从心理学入手,针对人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等这些本能的方面对教育创新进行探讨。创新教育,特别是面向基础教育的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它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的必由之路,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具体举措[3]。创新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理念的创新性,是从提高创新素质、塑造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才出发对教育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的理性认识与判断,是对自己的教育理念的突破和创造,显现出根本性、简洁性、指导性、时代性以及系统性的鲜明特征。它与传统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
2.1.2创新教育理念对体育教学方法的要求
1)对体育教师及教法的要求。体育教师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实际,实施创新性的教学。体育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坚信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创新的潜质,任何学生都可以通过合适的教育培养成有创造力的人才,后等生与优质生一样,关键在于体育教师如何培养、如何挖掘;其次要坚信和理解孩子的创新素质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别,一种模式包打天下已经过时,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量体裁衣,给予不同孩子的个体弹性要求,引导孩子的发散思维,尊重孩子的爱好,鼓励“标新立异”的思维和“为所欲为”的创造,激励孩子自主学习、学会质疑等。第三,要承认孩子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教育对他们创新素质的培养起绝对作用。多实施启发引导、诱导质疑、探究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积极进行反思和总结。体育教师有了坚信学生具有创新的潜能、坚信创新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同层次、坚信学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等理念还不够,还必须实施创新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方法与一般的常规教学方法既有共性又有特性,体育教师以系统的思维和行为培养学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革新和创造教学手段,实施创新教育。如发现教学法(教师仅给学生一些事实和思路,提供有效的素材,进而提问、引导和等待,激发想象力,启发思考、独立探索,鼓励他们自己发现规律、掌握原理)、开放教学法(强调的不是已有结论,而是对不同结论的有效判断,更注重知识的动态发展,能力结构的稳定等)、讨论教学法(分成小组后的学生,通过研讨、争辩等形式进行切磋交流,可自愿分组也可固定分组,教师充当主持人、引导人,留给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激励学生学会博取所长)等。
2)对学生及学习方式的要求。学生应正确理解和把握创新教育理念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务实的创新价值观。首先,打消创新的神秘感,没有必要一提创新就认为是爱因斯坦、牛顿的专利,新技术的练习方式、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等都可等同于创新。第二,打消创新的自卑感,任何人都可以也必能创新,并非都是科学家才能为之。第三,创新是一个动态、可持续的发展过程,针对自己的微小新想法、新设计、新思维,进行及时反馈和思考,固化进而举一反三,明白自己的创新价值和行为。第四,善于紧扣身边的典型创新实例,暗示自我创新意识,不断模仿并积极实施转化。学生积极主动地改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方法、强化自己的新型学习行为,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必须这样吗”、“我有没有不同的看法”等。专业化体育教师的“引导”、“启发”角色比“传道”、“授业”更为重要;创新型学生的“辨别”、“筛选”、“思考”角色比“接受”、“复制”更为必要。把更多的精力体现在学习方式上,学会疑惑教师的教法,学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会改进自我的途径,真正让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接受自己学习道路上所犯的“错误”和所走的“弯路”,发散思考、求异思维,并心甘情愿地与教师、同伴分享学习上的“新发明”、“新方式”,努力做一个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式、具备创新意识的创新型学生。
2.2体育教学方法应用的调查及分析
2.2.1选用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
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不同体育教师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也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个教师在不同时期、不同教学阶段也会有所不同。调查的194份体育教师问卷中,选用体育教学方法考虑最多的是学生的基础和基本素质,占68%,其余的依次为教学目标和任务、课程内容和要求、场地器材设施、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习惯等。体育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时,考虑最多的不是自己也不是教学内容,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素质水平。可以说这也是体育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体育新课程以来的最大转变,真正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也正是如此,创新教育理念才能落实,教育创新才能实现。
2.2.2体育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种类繁多,体育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上面的基本上是一些常规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说每节课都用,并且还反复的用;而下面的体育教学方法就显得有些陌生,不排除有些体育教师也无形中在用,但不懂得归纳和总结,或是用到了其中某些环节和内容。如探究法,虽然体育教师不会像书本上描述的那样严格程序操作,但提问题、引导学生启发思维等个别环节还是时常使用的。总体上,体育教师使用的新型体育教学方法远远不够,借鉴新型教学方法辅助教学的行为不强,实施新式教学方式不理想,这也正是难以实现创新教育所欠缺的方法基础。
2.2.3体育教师指导法的使用
众所周知,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其创新能力,只靠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是不够的,还必须积极的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独立思考的机会,不断引导、诱导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所列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锻炼创新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统计出的数据也同样表明,“给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和空间(占90.2%)”、“多用集体形式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占89.3%)”、“给学生留足够的空间(占83.6%)”、“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82.5%)”、“鼓励学生自创练习动作(74.2%)”等依次成为体育教师认为最为必要的排序,体育教师对这些大道理也都明白,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和评价也比较一致,但具体实施起来可能会有偏差。
2.2.4体育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
体育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有笼统的(如教学思想、教育观念),也有具体的(如方法本身特点、器材设备等)。体育教师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理解,调查结果。总体来看,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思想观念等属于指导思想的因素,以及教师的水平、场地器材设备等因素对体育教学方法影响较大,是影响体育教学方法的主要因素。相比较而言,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教材的性质等因素排在后面。不难看出,从心理和认识层面,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上能体现出真正意义的指导思想,也能脚踏实地的认真落实。
2.3体育教学方法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到底如何,学生最能反映真实情况。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意见较多,具体调查结果。在调查的938份学生问卷中,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意见中,“教的内容枯燥,不能激起学习的兴趣和锻炼的积极性”排在首位,有400多份(占42.6%);其次是“教法单一、老一套,变化不够”;还有“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少”、“过多的身体素质训练”、“与学生交流不够”等也是引起学生对教学方法不满的原因。
2.4体育教学方法应用的改进建议
1)培养学生的视角: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与学生打成一片,培养兴趣,使其在做中学、玩中学;结合运动场地器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施因材施教,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杜绝体罚;积极吸纳学生的建议,尊重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和选择,发挥学生特长,关注学生成绩的上升幅度,帮助学生学会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多举办体育比赛,引领和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
2)提高自身的视角: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反思,认真总结,加强沟通,重视研讨;完善自我,多举办优质课观摩活动,组织培训、集体研讨、切磋、听课、评课等活动;探寻简单易行、实效性高的教法,针对学生身心规律区别对待,利用学生干部带动练习;给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其在愉快、轻松、无负担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锻炼,促使学生养成团队协作的意识,使其在运动中感受和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学技巧及上课形式的视角:吸取其它教师的优秀经验,针对自身能力、学生的身心基础,创设、改造体育教学方法,从中探索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注重强化直观教具的应用,实施启发式教学,不断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调整修改、灵活选择,增加些游戏和教学比赛;课堂要灵活多样,教法变化多端,教会学生自主参与、自查自评的能力;了解急救常识、培养安全意识、懂得解危措施。
4)教学设施及外部环境的视角: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实行男女分班授课,激发学生锻炼的欲望和兴趣;根据已有体育场地、器材的条件,合理设计场地的使用效率,改造、自制一些简单的器材,紧扣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设计合理而高效的体育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不断增加体育课时,重视体育课的实施效果。
3结论与建议
1)创新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它对体育教师及教法提出了要求,也对学生及学习方式进行了明确指引。体育教师应积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健康第一,创新优先”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2)体育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最重要的依据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场地设施、自身的教学能力等也成为选择依据和参考。
3)体育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示范法、分解完整法等,而念动法、情景法、小群体法等新型教法的应用较为欠缺。
4)体育教师应用指导法体现在:给学生留有创造和发挥的空间,用集体形式培养团体意识,指导学生进行自查自纠等,这些认识基本一致但具体实施起来偏差较大。建议体育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多创设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
5)体育教学方法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授内容枯燥无味,教法单一老套,关注学生太少,师生交流不足,不能顾全大局等。建议体育教师积极改造、优化教学方法,借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
作者:霍军苏朋工作单位: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1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职体育教学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影响到了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高职体育教学,深入研究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1教学模式陈旧
从事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再加上许多高职院校的前身大多为中专院校,在当前的教学中必定会沿用某些原有的教学模式,甚至是全部照搬照抄,这样一来,导致整个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相对滞后。陈旧的教学模式和封闭的教学理念致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体会到学习体育的乐趣和意义,因此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使得高职体育没能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1.2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多采用示范讲解、分解教学和完整教学拆分或结合的方式来将体育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体育技术动作的学习来说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角度来看,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并没有考虑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给予的教学信息,逐渐对体育失去了兴趣,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相对较弱,同时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说,原有的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对其进行合理改革和创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1.3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难以凸显
素质教育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活动。当前的高职体育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不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高职院校的在读学生年龄多为18~22岁,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的各方面机能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时期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和爱好,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要结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结果,将体育运动的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可以进行个别的专门指导,鼓励学生在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对于兴趣性不强的学生要加强引导,明确体育锻炼的价值,引导学生形成终生体育观念,促进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1.4理论教学和考核内容不符
在理论教学方面,高职体育教学的理论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主要是裁判法以及与奥林匹克相关的历史知识,而且课程形式大多趋于流程化,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及兴趣不符,导致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逐渐降低。在课程考核方面,高职体育课程的考核内容一般是指学生的专业运动技能以及出勤率,而且考核制度不完善,存在蒙混过关的情况,导致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减弱,也使得高职体育教学质量难以得到进一步提高。
2解决高职体育教学问题的对策
当前社会处于素质教育的时代,因此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高职体育教学要以素质教育为教学目标和准则,在体育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体育运动专业技能动作为基础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现对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的高职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并就如何改进高职体育教学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2.1高职体育素质教育的意义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高职体育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其次,实施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高职体育素质教育要求注重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通过体育教学的锻炼项目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协作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三,高职体育的素质教育是学生在体育教育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强度、耐力、难度训练来增强自己的意志品质,促使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2.2高职体育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首先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征,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及技能,在提升学生自身素质的同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多样,都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体育教学目标。其次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专业人才。高职教育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决定了其在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就业空间。因此,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知识,还要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成为专业性人才,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3素质教育下改革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的策略
2.3.1创新教学模式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高职体育教学的特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更新高职体育教学理念,结合素质教育的思想要求,探索满足体育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和确定体育教学的内容和目标。
2.3.2合理的设计体育教学内容
虽然传统的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划分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仍存在结构和内容衔接上的不合理,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设计可随教学实际状况灵活变化的教学内容。此外,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满足教学目标要求,服务于专业目标。
2.3.3丰富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
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多采用示范讲解、分解教学和完整教学拆分或结合的方法来将体育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体育技术动作的学习来说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为满足高职体育教学的需要,高职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丰富体育教学方法,并且采用的教学方法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高职体育教学的质量,实现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目标。
2.3.4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不管是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还是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教师都应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高职院校的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术,对于体育运动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和爱好,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年龄、爱好等特点来设计体育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已经掌握的体育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加以引导,促进其进一步提高,帮助学生培养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同时,对于体育运动积极性不强和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关注,可适当减少运动技能的要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
2.3.5创新体育教学的理论课程,改革考核策略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在选择理论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可以举办一些与体育相关的讲座来对理论教学进行适当的补充。高职体育教学的考核制度一直以来形同虚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考核办法的改革要更加重视学生运动能力的差异,不仅仅以出勤率和学生运动技能的高低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定,而是要丰富考核的内容和考核的方式;不要只重视结果,要关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全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并参考学生的进步大小、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高低等重要因素,做到考核的全面性。
3结语
随着高职教育在我国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有用人才,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职体育教育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保证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求高职教育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培养出专业型、社会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作者:王凤仙工作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体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