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幼儿园音乐论文

幼儿园音乐论文

发布时间:2022-06-08 09:30: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幼儿园音乐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音乐论文

幼儿园音乐论文:幼儿园教育教学民族音乐论文

一、解放幼儿的双手,增强幼儿自我表现的能力

以“形”塑乐,让欣赏鲜活灵动。好的音乐作品,必定塑造了一个鲜活的音乐形象。民族音乐表达的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的的人文特点、情感。陶行知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幼儿天生好动,抓住这个特点,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对民间音乐的感受,表现音乐所塑造的形象。例如:民乐《鸭子拌嘴》它以对鲜明的生活和自然节奏的模拟,奏出了旋律,敲出了情节,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一群蹒跚而来的鸭子———时而引颈高歌,高声喧哗,时而窃窃私语,最后摇摆而去的生动场景画,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音乐塑造了一群活泼、憨态可掬的鸭子形象,符合小朋友活泼好动、爱模仿的特点。通过模仿鸭子摇摆走路、游水嬉戏孩子们俨然就是一只只可爱的小鸭子在大自然中欢快的畅游,用肢体语言形象的表达了对这首民乐美的感受、理解。再如在欣赏民间音乐《划龙舟》时,幼儿用不同速度的划浆动作来表现乐曲中所表达的划龙舟的快慢,同时通过增减划浆动作的人数来表现乐曲中单人与多人划龙舟的不同,从而感悟音乐的节奏美与乐段结构的特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提高对音乐创造能力。

二、解放幼儿的头脑,激发幼儿音乐审美情感

以“情”表乐,让欣赏真实自然。一个成功的音乐作品,必然是真情的流露。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陶行知提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民族音乐旋律动听、节奏鲜明、感情色彩丰富易于激发幼儿的情感,激励幼儿用生动的表情,饱含情感语言的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例如:在欣赏江南丝竹乐《春绿江南》中,通过模仿春雨中婀娜多姿的柳树,阳光下千姿百态的花朵、春风中翩然起舞的蝴蝶、春光中划过天空的飞鸟将春天来临的喜悦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幼儿对春天来临的期盼、欣喜之情跃然脸上,对春光无限好的赞美之意尽在无声的动作表演中。蒙古小调《森吉德玛》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憨厚的的性格。全曲分为两段,第一段用慢板表现了蒙古草原宁静,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场景;第二段再现了放牧归来,万马奔腾、载歌载舞的景象。结合图片仔细聆听,孩子们用舒缓、伸展的动作展现蓝天、白云、绿草、小花;用热烈、奔放的动作表现马儿的快跑、牧民放马归来是的喜悦。孩子在民乐活动中的脸部表情,丰富的肢体语言都是对音乐的感悟,真实情感的流露。

三、解放幼儿的嘴巴,提高幼儿自我表达的能力

以“声”绘乐,让欣赏丰富多彩。一个受人喜爱的音乐作品必然动听悦耳。我国的民族音乐是由民族乐器演奏的,幼儿使用的演奏乐器中有部分属于民间打击乐器,如鼓、锣、钹、木鱼、板鼓、铃鼓等,使用这些适合幼儿的民族乐器来配合民族音乐演奏,不但符合乐曲的性质,也易于让幼儿感受到乐曲的美感。如在欣赏民间音乐《喜洋洋》时,我先让幼儿采用了打击乐常用的声势练习,让幼儿用嘴巴发出的响声模仿不同的民间打击乐器,然后再选用中国传统的民间打击乐器鼓、锣、钹、木鱼、板鼓、铃鼓等乐器跟着音乐一起演奏,从而提高了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受能力。操作打击乐也可以表达幼儿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感受、理解。通过指导幼儿选择合适的民间打击乐器表现音乐,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有效地激发幼儿想象和创造。如在欣赏广东民歌《采茶扑蝶》音乐活动中,幼儿想象一边采茶一边扑蝶的情境,幼儿自由的选择适合的乐器轻声演奏扑蝶的情景,再选择另一种乐器表现采茶时欢乐的情景。

四、解放幼儿的欣赏空间,让民乐欣赏丰富多彩

以“意”赏乐,让欣赏达义。一个广泛流传的音乐作品,必定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音乐各有特色,民族音乐描述并记录了本民族的一些传统习俗、重大节日欢庆场景对民族文化起了很好的传承作用。例如民间音乐《喜洋洋》描述的是春节喜气洋洋,合家团圆热气腾腾吃饺子的场景。音乐本身节奏欢快轻松、充满喜庆氛围,而饺子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在节日里成为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欣赏时,我们采用了“包饺子”这一律动游戏来配合,将音乐分为三段:第一段表现擀饺皮,第二段表现放饺馅、捏饺子,第三段则表现饺子沉到锅底再慢慢浮上来,然后不停地翻滚,最后被冷水浇的过程。通过这个律动游戏,不仅获得了包饺子这项民俗活动的经验,体验到了节日的欢快;还通过游戏的动作,感受到了音乐的热烈、情绪的欢快;动作的变化感知了音乐结构,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大班民乐活动《老鼠嫁女》描述了民间嫁娶的热闹场面。在活动开始听音乐,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第二部分让幼儿观看娶亲的视频,看看民间是怎么娶亲的,幼儿注意力集中,观察仔细,都能说到抬花轿、吹号、吹唢呐等;然后让幼儿去自主探索观察老鼠娶亲的图片,幼儿去观察发现老鼠娶亲的动作、表情,并进行模仿创编表演。最后利用老师提供的花轿、唢呐、锣、鼓表情夸张模仿老鼠嫁女的场面,让幼儿对中国传统的娶亲乐曲、文化有了直观感受、充分的感知理解。运用陶行知思想来指导幼儿园民族音乐教育,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种创新。用音乐中的形象来感化和影响孩子,不仅让孩子萌发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也为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尽了一份努。

作者:张晓娟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湖苑幼儿园江苏张家港

幼儿园音乐论文:幼儿园古典音乐论文

一、根据音乐欣赏活动侧重进行曲目的选择

教师要结合幼儿水平确定欣赏曲目,曲目宜选择短小(可以节选)、音乐形象鲜明、音乐元素(音高、音长、音强、音色)富于变化、曲式简洁明了(ABABABACA)的乐曲。如:部级“十五”课题研究成果《儿童古典音乐欣赏全集》中的曲目。教师还应考虑活动侧重选择曲目———以感知音高为目的的活动应选旋律性强,适宜演唱的乐曲,如《欢乐颂》《梁祝》;以感知速度为目的的活动应选速度变化明显的乐曲,如《乌龟》《康康舞曲》对比聆听;关注力度的活动可以选择《天鹅》与《电闪雷鸣波尔卡》对比聆听……同一首乐曲,可能会多次聆听,每次各有侧重,如初次聆听关注节奏与主旋律、再次聆听关注再认与故事创编、还可以与其他乐曲对比聆听欣赏……

二、欣赏之前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相关表象、经验

教师要对欣赏曲目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包括作者、创作背景、曲谱、节拍、节奏、乐曲风格、曲式、表现内容、表现手法等,以便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在欣赏活动前丰富幼儿前期经验。缺乏前期经验的对乐曲进行盲目猜想对幼儿是有害无益的,在感性经验方面,教师应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接触美好的人、事、物,丰富幼儿头脑中与乐曲相关的表象、体验相关经验,以使幼儿在欣赏乐曲时能够用日常积累的丰富表象为音乐想象提供加工材料(有像可想),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独特的贴切的想象与理解,而不是盲目地直接听乐曲就让幼儿表述音乐内容。例如,教师在幼儿午睡时播放轻柔音乐,用柔和的语言给幼儿讲故事,平时和幼儿有过关于做梦的谈话,在组织进行《梦幻曲》欣赏时,幼儿很容易感受乐曲传递的安详温柔恬静的情绪,描述出贴近乐曲内容的画面。欣赏《赛马》前一段时间应通过看视频、讲故事、看图书等形式了解与马有关的知识、蒙古族的生活、骑兵的形象等等。欣赏《天鹅》前,教师为幼儿讲述有关天鹅的故事,如“天鹅湖”“七只天鹅”,学习相关的优美抒情风格的诗歌。

三、关注幼儿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

缺乏音乐的耳朵,再美好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要想让幼儿能够更好地感受理解优秀的音乐作品,对幼儿音乐基础技能方面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还是有必要的,只是这种培养一定要注重趣味性,适宜幼儿年龄特点,如通过达尔克罗兹身体音阶、柯尔文手势帮助幼儿感知音高;玩音符游戏帮助幼儿理解旋律概念;通过体态律动、奥尔夫声势活动、有趣的打击乐学习帮助幼儿感受不同节奏与节拍的异同;选取短小的乐曲或乐曲节选通过聆听、对比聆听感受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元素对音乐形象和音乐情感的表现作用,从而使幼儿具备初步的鉴赏理解能力,使幼儿在欣赏古典音乐作品时能够运用掌握的音乐技能分析乐曲情感倾向,较准确地感知乐曲内容和情感。

四、着力培养幼儿安静倾听的能力和习惯

欣赏与倾听联系紧密,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保证欣赏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好作品应反复欣赏,但最忌无目的无要求地反复听———优秀的古典音乐作品值得我们带幼儿反复倾听,但一定要注意教师应提出适宜问题———如倾听+想象、倾听+分辨、倾听+记忆、倾听+对比、倾听+再认等,让幼儿带着问题安静投入地倾听,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掌握乐曲全貌。例如,第一次倾听侧重于想象的伴随,教师用“音乐中有谁?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样的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怎么样了?你听了音乐心里有什么感觉?”等引导语激发幼儿边听边想,听后用语言、动作描述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高兴、伤心、优美、想唱歌……”等等,描述出自己想象出的场景。之后每次倾听,教师都应该心中有明确的目标,是要通过倾听让幼儿了解乐曲的结构,还是通过倾听让幼儿感知主旋律,感知节奏,或是通过不同乐曲的对比倾听感受速度的变化产生的不同的风格,教师在目标的指引下使用明确的指导语引导幼儿有意识地伴随着分辨、记忆、对比、再认等思维活动进行倾听,教师的指导语如“听一听主旋律出现了几次?这首乐曲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不同乐器演奏出来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两首乐曲带给你的感觉分别是怎样的?”教师用不断变化的要求引领幼儿充分挖掘作品内涵,创造“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艺术境界,使幼儿在每次活动中都能够汲取新营养,获得新感受,激发起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审美经验。杜绝放上音乐让幼儿反复听,教师一边坐着或没有感情色彩地教授等不负责任的欣赏活动,因为反复无目的、无动于衷地听一首乐曲,最容易倒人胃口,磨蚀甚至消除幼儿对高雅音乐的兴趣,造成严重的后果。

五、不在欣赏开始阶段向幼儿园幼儿解释音乐内容

首先明确一个理念“音乐理解无对错”,很多音乐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其实也没有唯一正确的标准,除了作曲家本人,谁能够百分百地理解乐曲要表达的内容?即使是作曲家本人,时过境迁后,也很难准确阐述乐曲中的细节到底是在传递怎样的情绪情感。所以带幼儿欣赏乐曲时先不要告诉幼儿音乐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什么内容、什么感情,这样就剥夺了幼儿自主感知、想象、理解、表述音乐的机会,而这一过程恰恰是幼儿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认识过程得到锻炼的机会,也是一种情感体验的机会。要允许并创造机会让幼儿充分表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不妄加否定,其实孩子们的感知理解、想象能力往往让我们自叹弗如。幼儿天真的童稚是他们理解音乐的最大资本,他们没有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其实更加有利于他们对古典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如孩子们对《欢乐颂》的想象———“大海边,有很很多很多人在游泳,玩。”“这是足球场,在踢比赛,有好多好多人在看,在加油。”孩子们听《加速度圆舞曲》的想象———“很黑很黑的夜里,小动物迷路了。”“大灰狼来了,在追小朋友呢。”“在晚上,黑蝙蝠飞出来了,在追小朋友呢。”“是在变魔术呢,一个小朋友变成好多好多小朋友,一百多个。”“强盗在别人家里偷东西呢。”“是一条毒蛇。”“小动物遇到了火山爆发。”

六、创设游戏情境,并让幼儿在其中以身体运动的形式感知表现音乐

前苏联学者苏菲·别莱叶夫·艾克塞姆普拉斯基研究认为,早期儿童(8岁以前)具有三种音乐趣味:原始音响趣味、运动趣味、故事趣味。早期儿童喜欢音乐其实不仅喜欢音乐本身的音响,更是喜欢这个音乐能让他们联想到一件事、一个小动物、一种情境,并且让他们动起来。所以教师在带幼儿进行欣赏时要充分利用幼儿的想象,用孩子们自己想到的情境作为游戏背景,满足幼儿对音乐故事性趣味的要求,同时教师对这个情境加以丰富、动作化,这种动作必须是契合音乐又很简单很好玩的,以满足幼儿对音乐运动趣味的要求,从而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倾听、理解和表现。以《加速度圆舞曲》教学为例,孩子们想到了多种多样的情境,教师选取变魔术的情境加以丰富,制作了小精灵变魔法水的视频调动幼儿兴趣,将乐曲的结构、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元素渗透在变魔法的动作之中,幼儿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就感知了相关的音乐元素,教师再通过设置前几次变不出魔法水的障碍,引领幼儿分析在力度、速度、结构等方面哪里操作的有问题,在反复的趣味化的操练中使幼儿对乐曲有充分的理解,最终达到能够用动作准确表现乐曲的目的。在活动过程中,由于情境的运用,避免了枯燥的反复练习的弊端,幼儿不觉得是在进行操练,只想着在玩变魔术的游戏,自己也能变出魔术水,一直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教学效果非常好。

七、多种解读与表现的方法(教学媒介)适当运用

幼儿受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所限,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一般很难像成人那样仅通过安静倾听一种方式来获得对音乐的感性体验或理性思考,他们往往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辅助感知手段,如视觉、运动觉、言语知觉等感知器官的协同活动,以丰富和加强听觉感受。对乐曲的解读与表现可以借助的媒介包括故事、诗歌、绘画、歌曲、动漫、相关音视频、旋律模唱演唱、肢体动作、图谱、乐器演奏等等,在欣赏时,往往是若干种解读与表现方法的联合运用,教师应根据所欣赏的乐曲选择适宜的、适量的方法。借鉴优秀的音乐解读作品能够提升教师和幼儿对乐曲的理解层次,有效提升音乐审美素养。如:波兰波兹南影视动画室出品的《乐画间古典音乐动漫全集》的动漫解读,我国“十五”课题研究成果《儿童古典音乐欣赏全集》的语言解读、王秀萍“经验还原教学法”中的身体动作、《舞起来》的肢体律动等等。但在运用各种解读方法时要正确认识音乐与媒介的关系,倾听是主要活动,媒介不能喧宾夺主。随着大量教辅手段在幼儿园的应用,很多音乐欣赏活动中其他媒介占据了活动的大部分时间,孩子们的注意力专注于画面、动漫等所带来的视觉享受,音乐倒成了一个背景,教师应避免这种情况,媒介的运用要遵循密切联系、契合音乐的原则,让幼儿通过媒介玩音乐而不是玩教具、道具,这样的活动再热闹也不是真正的游戏化教学。九、欣赏活动要“美”教师首先应培养自己对高雅音乐的兴趣和理解,注重纯音乐的聆听,在纯音乐聆听中以优美的语言和动作引领幼儿融入音乐,在美妙的旋律中沉迷、留连、感受、想象,感受到审美愉悦,情动于中才是音乐欣赏的根本目的,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语言、绘画、舞蹈等形式使幼儿的感受和想象有更多表现的渠道,杜绝脱离音乐的、无节奏无旋律的、缺乏美感的高分贝“疯狂”表现,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也正是音乐欣赏由内而外的正确欣赏路径。

作者:张玉芝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直机关第一幼儿园

幼儿园音乐论文:幼儿园音乐教育思考

摘要:

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音乐教育正是《纲要》的改革精神。《纲要》中对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概括来说是审美体验、享受快乐、自我表现和大胆创造,这是幼儿园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指南,但是《纲要》概括性很强,想要落地和发展,需要具体实施者深入的学习。为能更好的去理解《纲要》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能够把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了解儿童世界,保护儿童的天性为切入点就更容易让人理解。

关键词:

《纲要》;音乐教育;解读

2001年9月,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颁布实施以来,预示新世纪的幼儿园教育的来临,它明确了我国幼儿园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成为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行动指南。《纲要》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具体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内容科学的划分同时又提倡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教育主要针对的是3至6岁的学前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尤其喜爱音乐、美术、运动课程,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在整个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来解读。

一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音乐教育

在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中,音乐与美术占据着大部分艺术教育。推翻传统的音乐教育,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向实施新型的、科学的教育模式发展前进。其《纲要》中音乐教育(含美术教育)主要的指导思想概括起来就是审美体验、享受快乐、自我表现和大胆创造。我们常说的那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传统模式,“重技能轻体验”“先苦后甜”的音乐教育理论被逐步推翻,取而代之的是让幼儿感受到“甜”、喜欢、热爱到为之“吃苦”的模式,也就是《纲要》中所提到的先让幼儿在体验、快乐、发现、创造中轻松学习音乐,用兴趣引导他们去热爱、自我发现,达到终身学习的效果。这和《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必须以儿童的发展规律为依据”,儿童美术发展过程和空间认知过程都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不谋而合。“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极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正如叶圣陶所说的;“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音乐教育正是《纲要》的改革精神。《纲要》中对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概括来说是审美体验、享受快乐、自我表现和大胆创造,这是幼儿园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指南,但是《纲要》中的概括性很强,想要《纲要》落地和发展,需要具体实施者深入的学习。为能更好的去理解《纲要》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能够把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了解儿童世界,保护儿童的天性为切入点就更容易让人理解。

二尊重儿童天性的音乐教育

近期,笔者在做幼儿园音乐教育调研中观察到一些现状,新《纲要》颁布以来,全国上下学前教育得到空前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作为高校教师,每年接触大量的用人单位,单从一些用人单位对招聘对象的要求看,就能反映出一些问题。对于幼师面试的第一关,就是对钢琴、声乐、舞蹈技能的要求,艺术技能好的学生选用的几率就大,这反映出园所的理念还是传统固有的思维模式。从面试的内容上来看,分科考核弹奏、唱歌、跳舞,对考核学科综合能力、创造力的考核并没有过多涉及等等,所以能够看出多数幼儿园对《纲要》的理解都还是停留在表面。当深入幼儿园后,我们又发现大部分幼儿园对新《纲要》的理解就是让孩子们跳一跳、动一动、大声喊一喊,音乐作为中介的作用应该让孩子们能够接触、热爱更多的知识领域。所以技能好坏不能等同教学好坏,儿童的天性也会在强调技能中退化。儿童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完全不同,儿童有着强大的精神世界,他们喜欢童话中赋有诗意的美,有正义感的人和事,他们崇拜神话故事,相信虚拟且不存在的世界,这要比成人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他们对世界充满了无限好奇和想象,他们可以做虚构国度里面的国王,做梦、幻想是儿童的天性,这与音乐艺术的乌托邦十分相似。音乐作为审美功能就是一种自由的、解放思想的,能够带人在美的国度里面感受审美、体验快乐。传统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轻视体验和审美,这违背了儿童的天性,也违背了音乐的审美功能。在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我们要启用游戏、运动、发现、探索等符合儿童天性的教学方式,选择童话、神话、科学等教学内容。学龄前儿童的感知能力发展较快,善于观察与模仿,对外部世界有探索与求知的欲望,但是由于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注意力太容易分散,易受到外部情绪而影响,这对幼师们理论学识、创新能力是个考验。学前时期正是培养孩子们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分辨美与丑、真与伪的重要阶段,所以学前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十分重要责任。

三成为儿童语言的音乐教育

《纲要》中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即不同教育领域之间并非各自分立,而是相互交流、相互会通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全方面和谐发展。”正如陈鹤琴老先生主张的“整个教学法”的概念,幼儿园教育教学应该结合儿童的整个生活,注重从生理、心理、社交、情感等等全方位的教育,将幼儿园中所有教育融合,打成一片成为自然的生活,就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受与体验,润物细无声的接受着健康的教育。陈先生也强调,作为幼儿教师也是儿童生活中的一员,了解并理解孩子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与他们共同成长,让教育变得都是那么的自然。笔者对《纲要》中所提的学科间相互融合渗透有着深深的感触,例如,在幼儿园里上一堂音乐课,只是领着孩子们唱歌,不告诉孩子们歌词的含义,也不用图画展示音乐画面,让孩子们空洞的想象,不能将学科相互渗透,这样的教学是徒劳的,音乐的作用也就消失了。现在有很多专业学者提出音乐贯穿在一日幼儿生活中,成为孩子们语言和学习兴趣的引导者,笔者认为这样的观念是正确,但是如何贯穿,怎样能够科学的贯穿,能够真正理解《纲要》中指导思想,需要学前教育工作者至上而下学习与研究。目前,针对幼儿园的音乐教育研究虽然多,但繁杂;《纲要》虽然出台很多年,但就幼师而言真正理解的,确甚少;虽然硬件环境设施大大改善,包括师资水平也逐年提高,但想达到《纲要》中的目标还需要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做更多的努力。

作者:马舒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

幼儿园音乐论文: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探讨

摘要:

作为幼儿园的一项教育教学活动,音乐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谓音乐活动游戏化,就是引导幼儿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在音乐教学中引入游戏这种自由、自发的自然活动,可使幼儿更好的在游戏中感知音乐,对音乐学习的快乐有一个真切的体会。本文主要对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策略进行了重点探讨,旨在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

所谓音乐活动游戏化,就是引导幼儿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在音乐教学中引入游戏这种自由、自发的自然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对音乐有所感知,对音乐学习的快乐有一个充分的体验。

1教学内容的游戏化

选材要尽量以幼儿感兴趣的为主,立足于此再结合歌唱和表演,韵律和欣赏,以游戏为主线将其贯穿起来。比如:在欣赏《挪威舞曲》时,若只是单纯的倾听是无法将幼儿的兴趣激发出来的,而幼儿也不能理解国外作曲家谐趣的风格。于是我们在欣赏时,试着让幼儿做一些小树摇摆的动作,最初是统一进行练习,在幼儿掌握一定的摆动频率后再让他们接触音乐,随音乐舞动,幼儿在多次接触后再将小精灵的动作加入其中,并创编新的小树动作,进而在小树和小精灵的游戏中促进幼儿兴趣的提高。对课堂气氛来说,活动内容在设计上的趣味化与情节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唱歌活动《办家家》就是很好的例子。“玩玩家”的游戏对大多数幼儿来说都不陌生,因而幼儿对这首歌曲的内容是非常熟悉的。但这首歌曲中存在一部分“念白”,幼儿很容易混淆这种说唱交替过程,我们在最初教学时让幼儿生硬、呆板的多次练唱,虽然幼儿对歌曲能够大致记忆,但却无法将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幼儿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于是,我们便试着让幼儿边唱边玩,边唱边演,果然呈现出一个生动的,结合对话、交流和表演的游戏场景。幼儿也可在“念白”环节做炒小菜的动作,并依据歌词做出照顾宝宝,喂宝宝吃饭等动作。幼儿在对每个音乐角色感兴趣的同时,也充分融入其中,得到了训练,取得了明显效果。对整个活动来说,导入活动的游戏化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导入活动好比曲式中的“引子”,如果导入得好,就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情绪,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并成功的把主题引入出来。为了对幼儿进行发声训练,可在导入时利用图片或老师的肢体动作,幼儿面对这样的游戏化导入,自然就会有很高兴趣。

2教学方法的游戏化

2.1在游戏中学习

以《谁是小熊》这个音乐游戏活动为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学会了歌曲内容,也学会了边唱歌,边玩游戏。这种游戏方法在让幼儿快乐玩耍的同时,也牢牢记住了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学习,就要对幼儿的好奇心予以充分利用,幼儿对诸如“谁是下一个找不到家的小熊?”“要抢到椅子得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在意且十分愿意探究的。因而,幼儿是很重视这个音乐游戏的规则的,自然也就提高了这个游戏的质量。

2.2灵活正确的示范

对幼儿来说,模仿既是他们的天性也是本能。对教师来说,能对作品做出正确诠释以及生动的示范则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我们并不能选择机械的模仿。需知,每个幼儿的想象力都是不同的,都有创造的需求与欲望。因而,可在教学时让幼儿担任小老师,向大家展示创编的动作与歌词,并让其它幼儿学习。这种互动的方式可让幼儿对成就感有更真实的体会,也便于幼儿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如此一来,不但可对幼儿的创造激情予以激发,也能对课堂气氛起到很好的活跃作用。

2.3精心组织,实施音乐游戏化

教师在游戏中,角色发生了转变,过去是游戏的“主导者”,而现在成为了游戏的参与者和游戏的协作者,同幼儿之间也建立了平等的玩伴关系,幼儿在面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时,也很容易接受,取得的成效也是“事半功倍”。如:游戏参与者。在音乐活动“小兔乖乖”中,老师将兔妈妈的头饰戴上,幼儿便明确自己扮演的是兔宝宝的角色,于是教师利用兔妈妈的身份组织活动,为幼儿营造活动氛围;游戏协作者。在“三只猴子”的音乐活动中,由幼儿扮演猴子,而教师则进行演唱表演,并让幼儿跟着老师的歌声进行有节奏的跳跃,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实际游戏情况对演唱速度进行调整,有效支持游戏。利用角色转变,融入到幼儿游戏中,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玩耍,学习。

3教学环节的游戏化

教师应将幼儿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结合起来,在音乐教学设计中加入游戏快乐的因素,并将其在整个音乐教学情境渗透开来,进而使幼儿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比如:我们在学习《小狗抬轿》时,就结合了新歌内容与游戏。先调整幼儿喜欢的富有情节的歌曲,再结合快板念唱的形式,让幼儿对歌词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并对其进行朗诵;接着指导幼儿随歌曲伴奏进行说唱学习,并利用“小狗与老虎”的这一主线,试着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进行老虎追小狗、小狗一起赶老虎的游戏。这种处理方法,就是以游戏化的形式进行歌曲的学习,改变了音乐教材的创造性,赋予了活动环节更多的趣味性、生动性。

总而言之,幼儿的音乐活动首先应建立在游戏般快乐的心情之上,再对幼儿施以正确的指导,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健康成长。对我们教师来说,要不断进行反思,创新策略方法,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融入游戏精神,如此才能幼儿更好的成长。

作者:华丽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音乐论文: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方法

摘要: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学效率,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音乐活动的兴趣,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但是,在当前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订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制订音乐活动教学目标时,偏重音乐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忽视幼儿学习音乐的过程和情感目标,导致教学目标制订不全面,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充分提起对教学目标的重视,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全面认识和明确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教学目标,使音乐活动有序展开。

二、精选教学内容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主要包括音乐欣赏活动、韵律活动、歌唱活动、打击乐活动。要想使音乐教学活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精选音乐教学内容。音乐教材上的曲目和作品是相关教育部门,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的认知规律,精心筛选出来的优质曲目。教材上的音乐内容有的生动活泼,充满童真和趣味性;有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能在情感上引起幼儿的共鸣,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热情;有的内容富有教育意义,能使幼儿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例如,在南师大版大班上《北京的金山上》这个音乐活动中,幼儿不仅能学到旋律优美的歌曲,还能了解藏族音乐的风格,了解藏族的服装和文化,学到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弹簧步、甩袖等)。同时,幼儿在这个音乐活动中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使幼儿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选取优质的教学内容,从源头上保证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教学质量。

(二)开发课外音乐资源

除了教材上的音乐资源,教师还可以开发课外音乐资源,来拓展幼儿的视野,没有编选进教材的闻名中外的童谣童曲是教师的重点选择内容。这些曲目历经时代的变迁,在艺术发展的浪潮中被人们保存下来,是人类艺术发展历程中的瑰宝。这些乐曲旋律优美,悦耳动听,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能使幼儿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例如,《歌声与微笑》《铃儿响叮当》《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歌曲,充满着朝气与活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教师可以将这些优秀的歌曲引入到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以充实教学内容资源,拓宽幼儿的视野,不断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三、丰富教学方法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幼儿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保持的时间较短。为了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应设置充满趣味性的导入环节,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在组织南师大版小班上《拔萝卜》这个音乐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故事导入音乐活动:老师今天要和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老爷爷,他种了一个萝卜,到了收获的时候,老爷爷就去拔萝卜了,可萝卜太大了,老爷爷怎么拔也拔不动。你们说,老爷爷该怎么办呢?(幼儿被故事吸引,纷纷讨论起来。教师对幼儿的想法予以肯定,并接着讲故事,告诉幼儿老爷爷是怎么做的。)老爷爷想了个办法,请几个朋友来帮忙,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请你们仔细听听,老爷爷请了谁来帮忙。这样教师就成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自然导入了音乐活动。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如果直接教学歌曲,不仅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而且幼儿也不太容易学会,容易打击其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恰当的音乐教学情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南师大版大班上的《幸福拍手歌》中包含了许多动作,除拍拍手之外,还有跺跺脚、拍拍肩等动作,歌曲情绪热烈欢快,富于感染力,连续的八分附点音符,使歌曲更具舞蹈性,非常适合律动表演。因此,教师在教学这首歌时可以创设表演情境,来调动幼儿学习歌曲的热情。

(三)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将教学内容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呈现,无疑会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放松,使幼儿在玩耍中学习音乐知识,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玩耍,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例如,南师大版小班上中的《小老鼠上灯台》这首歌曲,描述的是一只小老鼠偷油吃的有趣故事。教师可以根据歌曲中描述的情节,组织幼儿做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音乐。首先,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小老鼠上灯台的动作(用脚尖轻轻地走小碎步);然后,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滚下来的动作,启发幼儿用转动的动作表现小老鼠从灯台上慌乱逃跑的情景。接下来,幼儿边表演,边跟随教师做歌表演动作。教学完所有动作后,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我来扮演猫,小朋友们扮演老鼠,小朋友们上灯台,偷油吃,但是一定要小心猫,猫出来叫三声“喵喵喵”之后,它就要抓老鼠了,所以呀,你们要赶快跑回家,坐在自己的小板凳上,这样猫就抓不到你们了。教师讲解完游戏规则,就可以组织幼儿根据规则进行游戏了。总之,在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科学制订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围绕既定目标有序展开。通过教师精心选取音乐教学内容,有助于幼儿在美妙音符的熏陶下健康成长。丰富的教学方法使音乐活动生动活泼,极大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有助于使音乐教学活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作者:郝彩霞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第二幼儿园

幼儿园音乐论文:幼儿园音乐教学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园音乐教学也随之不断改进,但是许多幼儿园老师依然觉得课堂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文章针对幼儿园教师的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用语;图片;手势;示范;重复聆听

教育部正式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到,幼儿园教学的五个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音乐便是艺术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反映人类情感塑造人物形象,在艺术类别中它是抽象的。而音乐的抽象也制约着教师的教学,目前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会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幼儿学习音乐,展现出了多通道化、多元化、多媒体化的特征。但是我们往往会看到很多幼儿园老师在教学时,课堂教学非常丰富,却并未达到教学效果,甚至脱离音乐。针对这种现象,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教学用语简单明了符合幼儿心理

幼儿的注意力时间短、瞬时记忆不发达。因此他们对较长或复杂的语句理解较困难。如果教师对音乐的阐述过于冗长,那么幼儿就会听了后面而忘了前面。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音乐活动教学时用短小、富有节奏感、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语言给幼儿上课。多用儿童熟悉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与句式,用比喻拟人等手法,避免过多生疏的附加成分,幼儿才会乐于接受。如教师对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第一乐章的四个动机音是这么描述的:“小朋友们,这个音乐是不是就像有人在敲你家里的门啊。敲门的人敲了几下啊?”“那是怎么敲门的呀?谁能模仿一下。”第1个问题简单直接,孩子们可以根据音乐组织语言回答老师的问题,第2个问题则迎合和孩子好动善于模仿的特点,很好的让孩子们感知这四个动机。

二、图片影像资料必不可少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为了更好的对音乐进行教学,除了运用语言和符号来说明音乐,我们通过视觉对幼儿展现音乐的具体形象,阐述音乐内容;让晦涩难懂的音乐符号变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见图例),让冗长的音乐段落变成一个个没有文字的连环画。通过图片的展示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了孩子的综合能力,也更好的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果。比如在歌曲教学中,只是通过简单重复的唱诵来记住歌曲,往往没有通过图片展示来的直接有效,孩子们可以通过图片更有效的记忆歌词,甚至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从而创造新的歌词。

三、科学运用教学手势

一直以来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对非语言交际的研究不曾间断,他们发现当教师的目光手势非常活跃和形象的时候,幼儿会更喜欢这个老师,会更努力的学习,这种老师被认为是更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手势因为其形象的直观性,具象感强,动作幅度大,指向性强,简单灵活,往往对幼儿非常有效。所以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见老师用手势,音乐教学也不例外,它可以在不影响聆听的情况下有效的组织幼儿完成音乐活动,表现音乐内容。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幼儿教师在音乐课中使用的手势常常没有考虑到教学的对象和音乐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生理条件和理解能力不一样,有些老师的手势很复杂,不符合音乐发展的规律,为了做手势而做手势,完全不考虑教学对象和音乐,这样是无法提高教学效果的。比如欣赏《大海啊故乡》,老师简单的通双手向前推的动作来表现旋律强弱弱的特点,让孩子们联想到旋律的倾向性和连续性从而更好的理解了三拍子,也强化对了音乐段落的记忆

四、示范的重要性

3-6岁的幼儿主要通过模仿进行学习,而在幼儿园幼儿主要的模仿对象就是老师。那我们的音乐教学需不需要老师的示范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幼儿园老师是连接幼儿和音乐的桥梁,在这一教育过程中老师的示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有幼儿来说老师对音乐的示范是直观的亲切的,幼儿能通过老师的示范进行模仿,还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到自己创造的阶段。比如目前幼儿歌唱教学的基本步骤分为1、教师唱幼儿听2、教师教唱幼儿学唱3、教师幼儿一起唱4、教师听幼儿唱四步。从这四步中我们发现,教师示范演唱的重要性,通过每个步骤的示范和引导才能让幼儿独立完成歌曲的演唱。

五、变换方式重复聆听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更告诉我们,记忆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当我们开始识记并将信息输入大脑后,遗忘也就随之开始了,遗忘率随时间的流逝呈现先快后慢之趋势,特别是在刚刚识记的短时间里,遗忘最快,之后就逐渐减慢,直至到了一定的时间后,就不再遗忘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让本来注意力就不集中,记忆能力不完善的幼儿完成音乐的记忆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有经验的老师往往会在教学设计时,让音乐不断重复出现。音乐活动《巨人的靴子》从导入开始聆听提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初步了解巨人的音乐形象;新课教学的时候,音乐与图片展示、故事阐述相结合,音乐会出现多次,通过教师的提问,让每一次聆听的目的有所不同,在幼儿思考的过程中有规律有目的的记忆音乐;最后巩固阶段依然不能放弃对音乐的聆听,以游戏和律动的方式让幼儿感受音乐。总而言之,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不要脱离音乐,教师可根据本文提出的几点意见,结合幼儿具体情况,只要方法得当一定会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胡忻忻 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幼儿园音乐论文: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

摘要: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活动需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儿童现有的理解水平接受能力作为基础,向幼儿开展适合他们的音乐教育活动。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老师要抓住激发兴趣的关键点,鼓励幼儿积极的进行音乐教育活动的尝试,表扬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建立起来音乐自信。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兴趣

一、从促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入手展开教育活动

音乐是幼儿天生就喜爱的,可是由于天生的资质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幼儿们对音乐的兴趣程度差别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幼儿园进行音乐教育活动,就要首先注重所有幼儿的兴趣激发这项工作。教学中我们的确会发现,有的幼儿在音准方面会比较差,虽然他自己感觉很有兴趣,很努力的在学习,在唱或者表演,但是总是有的地方不尽如人意。对于这样的幼儿,老师要给予同等的关注,避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多鼓励,多肯定,让他们保持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真正能够做到一直享受其中,而不是被消极负面的评价打击了积极性。而另外一些孩子天生的资质很好,可是父母可能比较消极,所以从小给孩子了一些消极的评价,倾向于把孩子的音乐表现与成人相比较,给孩子反馈说孩子唱的不好,幼儿的自我意识的来源还主要是建立在父母的权威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父母的负面评价就会给这样的幼儿心理上严重的打击,让他们感到自己真的是唱的不好,所以没有兴趣再唱下去,唱的时候也没有自信,声音很小。这样的学生老师也是要多鼓励,让老师积极的评价取代父母的消极评价,建立起来他们的自信心,拥有对音乐学习的饱满热情。平时在教学活动中用音乐作为铃声,告诉幼儿现在是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了,舒缓轻快的音乐会愉悦幼儿的心情,让他们情绪变得更为平静,开心的在幼儿园生活。

二、借助一些音乐游戏活动来开展教学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获得很大的快乐,它是最易为幼儿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幼儿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融合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教育形式。幼儿年龄小,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几张图片、一段表演、一个故事、一场游戏,往往能让他们身临其境,共同欢喜和悲伤。有情境的音乐游戏才会具有感染力,才能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更易于被幼儿理解和接受。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其实经常是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的,音乐在游戏中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呢?主要是伴奏或者背景音乐,例如,让幼儿们表演一个儿童剧,这是一个稍微复杂一些的游戏活动,老师可以在旁边用钢琴给孩子们弹奏一些音效,让孩子们可以根据音效的节奏不同,感受到音乐剧的氛围,从而体会到剧中情节的发展变化,体会到角色的内在感受和想法。音乐和剧情相互渲染,让幼儿们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收获更多,获得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对幼儿进行专业音乐技能的训练

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是非常敏锐的,所以,看似专业的音乐技能只要方法得当,幼儿是很容易能够掌握的。这是对幼儿的重要音乐启蒙,给他们将来打下重要基础。音乐技能活动训练往往可以通过唱歌训练、韵律游戏、简单的乐器演奏等来对幼儿进行培养,在这些丰富的训练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幼儿感觉到轻松,不能一下子有太多的内容让他们去理解和消化,而是要一点点来,毕竟他们感受力强,可是学的太多也容易感觉到疲劳,从而感受力也会下降的。通过启发引导幼儿参加音乐艺术活动,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身体、语言、认知、意志、情感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四、结合大量的肢体动作语言来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训练

肢体语言是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幼儿、起到互动的作用,教师的脸部表情,向幼儿传递着一种无声的语言,如《春天》,教师用神采飞扬的神态去感染幼儿,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好。歌曲《小树叶》有两段,第一段教师用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去唱,第二段教师用坚定地目光表达小树叶的勇敢,不同的歌曲,教师用不同的情感去演唱,这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也要加入适当的音乐舞蹈动作,可以非常简单,不过音乐和动作配合起来会让人感觉到更加舒适和协调。在每教完一首新歌时,我都会和幼儿共同讨论,创编歌曲动作,用动作帮助幼儿记忆,用动作表达情感。动作与音乐的结合,是人性本能最自然的体现。幼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受唱歌的乐趣。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深厚的感情,通过艺术的音乐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融入音乐,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作者:王玉荣 单位:河北唐山市乐亭县直属机关第三幼儿园

幼儿园音乐论文: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影响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标志是“原本性音乐”。原本性音乐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是最接近自然、最原始的人类活动状态,通过节奏让幼儿来创造他们自己的音乐。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从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提升幼儿各方面能力。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五大领域;幼儿的特点;幼儿的能力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原理、原则及特点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是“原本性音乐”。原本性音乐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是最接近自然、最原始的人类活动状态,通过节奏让幼儿来创造他们自己的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原理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从做中学”和中国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思想有着些许相似之处。

(二)奥尔夫教学法的原则

1.有机综合性原则。奥尔夫音乐活动教学法是把舞蹈、律动、间操、语言学习等多种形式用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表现出来。游戏是幼儿主要学习方式,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教师通常引导幼儿观察倾听自然界或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声音,然后让幼儿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幼儿可以运用自身身体部位有节奏地打击出声响。2.即兴参与原则。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以“游戏”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可以进行大量的即兴创作,幼儿主要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场景发出的声音进行模仿,创作属于自己的动作,即兴敲打,进行自己的音乐学习。3.参与性原则。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不是观众,他们都是小小演奏家,都会积极参与其中,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都有创编的内容,在音乐教育活动结束后,幼儿都会体验到音乐游戏活动中的成功与快乐。

(三)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

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以游戏为主,提升幼儿创造力、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影响

(一)从健康角度分析

1.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对于低龄幼儿可以让他们了解身体部位的名称,教师可以给幼儿做示范,通过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让幼儿认识身体部位,还可以训练他们的节奏感,以及对节拍的感知能力。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身体健康问题的体现较于抽象,常常通过情绪表达出来,因此,帮助幼儿合理正确表达情绪是关键,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标志就是“原本性音乐”,通过现实活动体验各种情绪,而不同于往常教育活动,通过教师口头描述来了解情绪是什么样的状态,而是真实体验到某种特定的情绪。

(二)从语言角度分析

1.对普遍儿童的影响。奥尔夫音乐教育法主要运用游戏活动的方式,激发幼儿好奇心与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更为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相互合作能力,与同伴的交流沟通能力,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经验,能够合理正确表达内心情感。2.对特殊儿童的影响。例如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下所衍生出的奥尔夫音乐治疗,已逐渐成为儿童音乐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原因之一有特殊儿童对易操作的奥尔夫乐器,即兴、自由的奥尔夫音乐活动都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奥尔夫提倡综合音乐及其自主表达和展现,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理解和表现能力,更能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认知想象、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从社会角度分析

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原理就是原始本然,在活动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亲身体验,结合身体部位、其他乐器打出正确的节奏,通过朗诵、歌唱、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融合音乐、律动、其他学科教学活动,培养幼儿间的合作交往能力。

(四)从科学角度分析

1.情感领域。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充分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教育原理就是原始本然,因此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幼儿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自由思维、自由学习、自由探索。2.认知领域。亲身参与到活动中,直接体验活动中各种情绪,这种直接获得的经验远强于间接获得的经验,超过往常教育活动中从教师口中汲取的知识经验。3.动作技能领域。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通过感官观察、聆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声音,通过自己动脑思考,创新动作,模仿出其听见的声音,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幼儿动手操作技能,也能发展创新能力,对大脑思维进行了一定的训练。

(五)从艺术角度分析

研究显示,通过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干预幼儿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其提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给幼儿提供亲身经历的机会,让幼儿产生深刻的印象,利用幼儿最熟悉的声音吸引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作者:任颖 胡立艳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幼儿园音乐论文:幼儿园音乐教育误区及解决对策

摘要:随着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幼儿园教育逐渐引起了教育部门和儿童家长的重视,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儿童的音乐细胞、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导致当前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许多误区,严重影响了其教学质量,不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需引起幼儿园相关领导以及教师的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进而促进幼儿园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重要性;误区;对策

幼儿园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中国儿童系统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促进祖国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随着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幼儿园音乐教育也与时俱进,在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希望通过变革来满足儿童自身发展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但是变革后的音乐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使得幼儿园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误区,如:教师对音乐教育认识存在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音乐教学的形式与过程,而忽视学生对音乐教学相关内容的体验与实践;又如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充分体现儿童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及教师与儿童的互动交流等等,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需引起相关部门和幼儿教师的重视,针对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解决,进而促进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满足儿童成长的需求。为此,本文着重对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对今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有所帮助。

一、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儿童音乐素养的提高和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音乐教育也是一门学科教育,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儿童接受幼儿园的其他学科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加强儿童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再者,幼儿园进行音乐教育的开展并非毫无根据,是教育专家通过对学前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以及儿童发展需求进行深入研究而进行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材的编订,对儿童的教育总的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幼儿园要注意儿童的音乐教育,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并积极避免进入教育误区。

二、目前幼儿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一)对音乐教育认识不足,导致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音乐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儿童,音乐教育对其自身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幼儿园教师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对音乐教育认识存在不足,往往将音乐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看待,忽视了其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忽视了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其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容易陷入教学误区,使得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上课效率,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形式轻实践

重形式轻实践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误区之一,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课堂效率的提高。形式和实践都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式和时间的合理处理对提高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影响,教师对教育认识存在片面化,以及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往往重形式而轻实践,忽视学生的亲身体验。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与儿童缺乏应有的互动

儿童是幼儿园音乐教学课堂的主体和参与者,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以便能及时了解学生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其却成为了教育面临的主要误区,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的开展,不利于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技能训练与音乐表现的处理存在问题音乐技能训练和音乐表现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师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教师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重视儿童音乐技能的训练,而忽视音乐表现的重要性,使这两者的关系成为了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误区,急需引起教师的重视。

三、关于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的有效解决对策

(一)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关键,是解决教学误区的主要掌控者。要想解决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的误区,幼儿园要组建强大的教师队伍,幼儿园要加强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教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认识,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处理形式与实践、训练技能与音乐表现的关系

合理处理教学中存在的形式与实践、训练技能与音乐表现的关系是解决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形式与实践并重,加强儿童对知识的理解。音乐是一门学科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同时也应组织教育活动,使儿童有技能表演的机会,以此来调动儿童的积极性。

(三)鼓励儿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儿童是课堂教育的主体和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幼儿园教师要想有效解决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需利用各种方法和设置各种活动调动儿童参与到教学中,同时加强与其的互动交流,进而促进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促进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导致幼儿园音乐教育陷入了种种误区,不利于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故本文着重从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研究,希望对解决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困境有所帮助,进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娟 单位:通渭县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