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2 09:16: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物流仓储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物联网概念及在物流仓储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主要是指将红外感应器、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作为基础,遵循相应的约定、协议,将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此来实现智能化识别、跟踪等目标的一种网络。作为一种网络,能够覆盖至整个企业库房管理全过程,与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结合,掌握每一个环节的变化情况,实现智能化管理。
(二)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仓储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物流行业中,仓库作为连接生产与销售的重要载体,是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基础,贯穿于企业发展全过程,只有完善的仓库管理,才能够成为企业坚强的后盾,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渐与仓库管理有机结合,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进出口速度。
进出库作为关键环节,特别是面对多种多样的商品类型、参与人员较多情况下,物联网技术地融入,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实时性,继而有效提高进出库管理效率,增强仓储吞吐能力。
2、有利于调整和优化盘库管理。
传统盘库方式和方法主要依靠人工进行,然而,由于现代企业物资流动量较大,传统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将条码扫描与RFID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规避扫描距离点等不足之处,从而优化盘库管理。
3、有利于降低成本。
传统仓储管理模式始终处于人找物,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难度,且准确率并不高,将物联网技术渗透其中,能够转化主体位置,实现物找人,降低人员工作量,且智能化找物,能够提升准确性,最终实现最少投入获得最大效率。
4、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
由于仓储管理涉及数据较多,使得信息归总、传递难度角度较大,而通过物联网技术,利用数据库等技术,能够实现对信息的快速收集、整理、分析等一系列处理,为信息实时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为企业管理者科学决心提供支持和帮助。综上所述,仓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其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物流仓储管理势在必行。
二、基于物联网,提高物流仓储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基于物联网下的物流仓储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入库管理、出库管理、盘点管理等基础工作,还包括对货物位置及周边环境温度等实时监督和控制。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构成,前者是指结合企业仓储需求,对信息、资源等进行管理和优化,使各部分能够实现良好的衔接;后者则是指支撑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的硬件设备及工具等。通过了解物联网相关内容,提高仓储管理水平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一)重视硬件设施设备,完成基础工作。
针对仓储基础工作的管理,要结合产品自然特性,按照出口时间、收货人等细节进行分类,并利用RFID进行整合处装载处理,记录产品相关信息,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仓库门口、货架等位置安装装载阅读器,帮助工作人员获取相关信息,并将信息传送至数据库当中,及时更新仓库内部信息。
(二)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
目前,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是应用范围较广的一项技术,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商品入库时,可以利用此项技术,获取产品相关信息,帮助工作人员进行比对,以此来确保产品入库信息准确无误,不仅能够避免损失,还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针对库房盘点工作,可以下载仓库盘点数据,例如:商品数量、摆放地点等,进行逐一检查,同样是工作人员利用手持阅读器进行扫描,将扫描数据上传至数据库,最终计算出库房盈亏情况,而且,一旦发现产品出现问题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入库记录等查找到产品流向,还能够辅助工作人员对库房进行管理,与配送中心实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产品移库是库房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工作人员可利用叉车RFID整理移库任务单,找到产品后,进行移库工作,在任务单引导下,能够准确找到移库产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产品查询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随机寻找产品,了解其所在的位置及信息等内容,利用RFID手持阅读器,能够在不移动产品及不开箱情况下,对箱内产品进行有效识别,实现产品信息智能化管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物流仓储管理作为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系统性工程,其在提高企业整体实力等方面占据不可替代地位。因此,在物联网下,企业要明确仓储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实际需求,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对企业产品进行妥善管理,完善仓库管理的每一个细节,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智能化物流仓储管理目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助力。
作者:王婷婷 单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1移动仓储物流信息化
为了提高仓储管理效率,迅速、有效、合理地使用仓库资源,广东移动珠海分公司行政服务中心物资管理室提出“专业、规范、高效、进取”的物资管理思想,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在提升移动仓库物资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创新尝试。开发出了一套手机版仓储健康指标监控系统,并将ichartjs技术、WebService技术、移动网络、移动应用有机结合且成功运用到仓储运营监控管控过程中,以实现仓储运营健康指标集中化监控、移动物资仓储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基于Android平台的仓储指标APP是一个创新性的仓储健康度指标监控系统,以移动互联的指标监控模式实现了数据实时在线的“移动仓库”物流仓储监控管理,系统涵盖了人、事、物这3方面对仓储的管理监控,有效地解决了监控难、跟踪难、统计难、管理难等困扰珠海移动在仓储物资管理上的系列难题。基于Android平台的仓储指标APP为珠海移动提供了统一的仓储健康度指标监控平台,并为仓储运营指标监控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系统服务的运行机制为每日定时从LIS系统抽取仓储健康度指标源数据,之后由系统服务在后台按照仓储健康度指标体系,从公司、部门、项目、库龄、库位等多维度计算分析,统计出当前仓储健康度指标数据,统计分析完毕再由仓储指标APP以动态图形化展示珠海移动仓储管理工作各仓储健康指标情况信息,实现对仓储管理的全程可视化监控和管理。该系统将仓储健康指标监控有效地移植到移动终端中,通过ETL数据抽取技术,实现仓储健康度指标实时获取,确保仓储健康度指标统计的准确性。管理人员只要持有手机,在安装仓储指标APP软件后就可以随时随地掌握仓储健康度指标的运营情况。
2系统架构
仓储指标APP基于手机端平台运行,将Android技术、移动应用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以保证信息获取和展现的准确性及良好的用户体验;并充分利用各平台的优势特点进行最优组合,提供最为强大的可扩展性和数据处理功能,把珠海移动仓储各指标情况通过手机应用软件呈现出来。系统结构由手机终端设备和支撑服务器两大部分组成,手机端主要采用Android技术框架,以Oracle作为后台数据库。手机端应用涵盖公司以及各部门各个指标的情况,包括的视图有公司领导视图、部门领导视图、库存视图、出入库视图、周转率视图等。提供各指标信息实时在线查询,向珠海移动高层领导反映仓储状况的综合视图;支撑服务器主要用于系统应用服务、数据服务器、数据存储等,通过不同系统的手机终端将用户数据请求发送至数据接口路由,通过负载均衡服务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为了提高性能,通过数据批处理将数据写入每台服务器的数据缓存之中,统一提供给移动设备访问。系统结构分为以下5层:(1)基础架构层:是系统的最底层开发支撑平台,为手机终端中基于Android的操作系统开发提供平台支撑。(2)应用组件层:为系统提供底层功能应用的相关服务组件服务。API组件完成调用操作系统的相关函数;UI组件完成系统界面的搭建;PERSISTER组件完成数据访问。(3)业务层:为用户提供各项业务实现,为界面表现层提供经过业务处理后的数据展现,并按需访问数据层实现业务数据的操作、访问及变更存储等功能。业务层是系统针对用户的各项业务需求所开发的服务组件,是整个系统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表现层和数据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4)数据层:该层包含对数据存储介质的所有访问操作控件,其主要分为接口与实现类。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数据操作都将在数据层中得到实现,而这些实现以接口的方式对外提供服务。(5)界面表现层:该层指向用户提供的信息呈现及交互的方式,系统中主要以图形化呈现为主,该方式主要用来呈现各种统计分析数据。
3移动仓储物流信息化应用功能
仓储健康度指标监控系统建立了数据统一管理平台,将来自LIS系统的仓储信息汇集于仓储呈现系统之中,实现仓储呈现平台信息的统一管理。本系统结合ichartjs、WebService技术,实现仓储全过程监控,移动终端通过WLAN、GPRS与系统连接,实时处理监控仓储健康度指标,更加直观真实地了解仓储运行情况。(1)系统维护管理系统维护模块提供整个系统所有基础数据信息的管理维护功能,是系统运作的基础。系统维护主要包含用户管理、角色管理、系统栏目管理、数据字典管理、系统参数管理等子模块。(2)数据接口数据接口用于与其它系统进行配送数据交互,主要分为数据采集和通用接口。本系统支持与LIS系统数据的无缝连接,在LIS系统当天进行出库、入库、调拨业务操作时,系统将自动从LIS系统数据抽取到仓储健康度指标监控系统中。通用数据接口是用于获取来自系统的仓储健康度指标信息,接口采用通用接口规范,接收XML格式的标准化数据包。所有其它需向本系统传输数据的系统只需遵守此接口的接口规范,产生对应的数据包即可通过本系统提供的WebService通用接口完成指标统计数据传输。(3)仓储健康度指标监控APP仓储健康度指标监控APP主要是用于仓储健康度指标监控。仓储健康度指标包括当前库存指标、当前库存占比指标、仓库物资库龄分析、仓库出入库分析、仓库视图及储区物资分析。
3.1当前库存指标:包括库存物资呆滞超6个月占比率、库存物资呆滞超2年占比率、库存物资占比率、仓库面积利用率这4个库存指标统计,反映仓库总体情况,用以衡量当前库存总量是否达标、物资采购是否合理、物资呆滞占比率是否正常、库存结构是否合理、仓库面积利用率是否最大化,让管理者了解库存管理状况,及时调整库存管理策略,以降低库存成本和资金占用水平。
3.2当前库存占比指标:包括每月呆滞物资占比率和当月库存物资库龄结构分布的统计。每月呆滞物资占比率分析即统计本年度每月库龄超6个月、超2年的物资占总库存的占比率;当月库存物资库龄结构分布是按物资库龄等级维度,统计本月物资库龄分布为3个月以内、3个月至6个月、6个月至1年、1年至3年、3年以上的物资金额占库存总金额的占比率。
3.3仓库物资库龄分析:包括部门物资库龄分析和项目物资库龄分析。按物资的所属部门和所属项目,统计库龄呆滞超6个月的物资总金额排名前五的部门名称、部门负责人以及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
3.4仓库出入库分析:包括出入库年度走势分析和每月出入库金额分析。出入库年度走势图是统计本年度每月物资入库金额、出库金额、当前库存金额的走势;每月出入库金额是统计一定时期内物资实际进出仓的数量及金额。对仓库出入库的分析反映商品进出仓工作量的大小。对兼办装卸搬运业务的仓库来说,还表明库内商品装卸搬运量的水平。
3.5仓库视图及储区物资分析:主要包括对仓库储区分布情况的展示和对储区中储存物资的金额、数量等进行分析统计,衡量仓库面积利用程度及物资储存摆放是否合理。
4结束语
广东移动珠海分公司通过将仓储管理与移动信息化结合,并将仓储管理移动终端APP运用到日常的管理监控中,为仓储管理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对运用前后的重要指标情况进行收集和对比分析,发现一些重要的仓储管理运营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仓库周转率由应用前的1.1提升到3.7,提升了236.4%;仓库超6个月的物资占比由30%下降到19%、超2年的由5%下降到1.2%。由此可以看出,目前仓储运营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且相应的物资仓储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本系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结合移动公司特有的网络条件变革传统的仓储指标监控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仓储周转率,起到提高仓储管理效率、节约物资仓储资源占用成本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同类型运营商企业或者物流企业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陈宇宾 苏艳华 易明智 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 广州市品高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一、仓储管理理论概述
(一)仓储管理理论的发展简单式的仓储管理、复杂式的仓储管理和现代式的仓储管理是仓储管理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仓储管理的这三个阶段是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不断趋向合理、先进和有效的三个过程。其主要任务是保管好库存物资储备,努力做到数量精准、质量无损、收发迅速、安全送达、服务周到、价格低廉。
(二)仓储管理理论基础
1.仓储管理的信息化理论仓储管理的作用不可小觑。不仅能有效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而且还是整个社会再生产和物质产品在整个社会的流通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形态,所以企业应高度重视。其次,仓储管理不仅保持了物资原有的使用价值,而且还是物流运输过程中各环节交接的中转点、在供应链管理中占据中心地位。仓储活动将商品的区域转移,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计算机在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故企业加强员工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迫切。现代管理的科学化要求现代管理的信息化,而要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必然要求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而这就必须通过计算机的实时操作与信息的输入输出来实现信息最大可能的共享。
2.物资编码理论物料编码是一种用数字或字符表示的代码。是计算机对物料的唯一识别代码。代码表示一种物料,且物料编码是唯一的。通常所用的编码方法有三种:一是现存编码,是现存于企业中的物资编码,但同一物料可能在企业中有多种编码。所以需要对不同种类的物料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确定分段选取策略。二是顺序编码,也叫流水号编码。三是赋意编码,该种编码通常用的是属性码和层次码,属性码表达的是物料的配置要求,而层次码表达的是物料统计上的卷叠要求。
二、SMN公司仓储管理现状与需求分析
(一)SMN公司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员配备不合理从部门的结构上看,有些部门人员偏多,而有些部门又偏少。以负责物资储备工作的供销部为例,因其工作人员主要是负责催货、到货和制作凭证,故人员应减少。而仓储部门却出现相反的情况,公司大部分物料单价低、重量大,同样金额的物资要比其他部门的保管员工作量大。故应将调整好人员配备问题放在重要地位。
2.仓储信息化管理落后第一是业务流程设置不合理,容易导致其与系统录入存在一段时间差。第二是员工工作量大,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基本岗位都是依靠手工处理单据,而相关岗位的资料还得重复创建完成,手工任务多,必须把时间耗费在简单重复的劳动上,影响了分析研究工作的进行,人工输入经常会容易出现错误。
3.物料编码混乱第一是编码应用的标准时有不一致。编码由编码人员创建,无人检验限制,所以经常发生信息编码等标识不明、过于复杂等情况。第二是物料编码遗失或处理不正确。编码人员在编码后只是写在本子上,没有进行计算机维护,时间久了便找不到了。
(二)SMN公司仓储管理需求分析
1.提高员工素质首先,能熟悉公司仓储设备。正确安排使用仓储设备,使设备发挥最大价值、达到最高的利用率。其次是能够应用好现代仓储管理技能。能熟悉并掌握好类似用友U8系统的仓储管理技术。最后能有分清工作轻重缓急的能力和妥善处理好岗位工作的能力。
2.改善仓储信息化水平第一是仓储管理的信息化。现阶段的仓库管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流动式的,另一种则是固定式的。比较而言,固定的管理方式和信息管理系统更适合SMN公司。第二是仓库内作业半机械化运作。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仓储中心的建设过程中都引进自动化作业,以达到快速作业和节省人工开支的目的。第三是由计算机来操作执行货物的定发货业务。
3.统一物料编码原则首先是通用性原则,同一编码原则能适用于所有物料,新增加的物料也要能适用;其次为可读性原则,要使编码易于识别和辨认,编码使用者要能在短时间内识别的出物料的种类,分得清物料的类型;最后可扩展性,要顺应未来5-10年物料的变化情况来制定物料编码。
三、SMN仓储优化管理
(一)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学习型企业
仓储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物料编码原则要想在企业中发挥它们本应发挥的作用,就必须依靠高素质高水平的员工来支撑和实现,高素质的人才在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的道路上始终起着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为此提出以下方案:
1.要定岗定位、使公司人力资源得到最大优化整合从公司经营的业务情况来看,公司的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基本合理,但要对个别部门的工作量和人员配备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由于管理信息化的原因,供销部人员的手工工作量也得到普遍降低,所以应建议将人员减少到原来的一半;仓储部门由于使用了新型机器设备,减少了人员手工工作量,缓解了员工工作压力,所以人员应减少两位。
2.加强培训以使员工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每年定期外派管理层以上人员到专门的行业培训点学习进修,聘请行业老师进行业务知识的讲解和培训,传播新知识新内容。开展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比赛,增加员工对工作的兴趣。
3.完善薪酬体系、公司制度,强化绩效考核制定完善薪酬管理体系,根据岗位不同设置不同的年度奖金及绩效奖金使部门负责人与与普通员工工资水平有所区别。要建立各岗位的责任担当制度,使各岗位员工都清楚了解自己的职责。
(二)深入推进仓储信息化管理
1.选用适合本公司当前状况的用友U8管理系统。该系统有两大优点:首先是先进性,该系统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整合的设计思路,最佳的业务流程。再是易用性,该系统符合国人的习惯和需求,操作快捷方便,简单易用,菜单和报表等都符合国人需求,全程支持键盘操作。
2.系统功能设计。通过对SMN公司当前现状及需求进行分析,用友U8系统设计了符合公司发展的理想系统,真正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该系统具有如下功能:第一是数据统计功能,该系统可以把物资按用途和用量的不同对物资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实现物资费用的库存临界点的控制和费用分析;第二是数据查询功能,可实时查询各种数据,提供物资数据动态,方便快捷;第三是数据转移功能,如对数据有纸质需求,可通过word、excel形式导出;最后是系统安全管理功能,可设置登录密码,以防非操作人员非法盗用数据信息,系统有记录工作时间和状态的功能,能及时压缩备份,防止断电或系统崩溃出现的数据丢失。
(三)统一制定物料编码
物资编码作为物料的唯一识别工具,在货物流通的各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司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处理物资编码问题:
1.企业管理层要高度关注物资编码问题,准备材料编码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所以要严格筛选编码人员,进行人事管理,进行系统培训。建立明确的监督制度,其中各部门经理是领头负责人,计划员为执行负责人,底层员工则是执行者的身份,且共同担当监督者的身份。
2.修订编制适用于本企业的物资编码程序,实现物资编码的成功有效性。
3.使用计算机来规范数据和物资编码。有效的计算机管理不仅能使数据更加规范,而且也能减少错码重码发生的概率。
作者:练伶利 屈佳佳 许左芹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仓储系统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指标
(一)仓储系统管理的主要内容
1.库存控制。
库存控制直接决定着仓库经营模式,因此必须严格按照系统设计的相关要求,确定管理模式及目标。由于库存控制在供应链中处于末端环节,因此,库存控制的主要作用是反馈、执行、分析。
2.布局设计。
在供应链整体设计中,布局设计是优秀,因此必须将区域配送、干线运输相结合,重点设计仓库基地配送中心(即枢纽设计)。布局设计还包括设备设施、区域功能、选址规划等设计。需要的设计技术和知识包括建筑、设备设施、供应链管理等。
3.作业操作。
在系统管理中,仓储作业占据基础地位。仓储作业主要包括入仓、库存盘点、出仓、传统流程、账务管理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时大多采用主导管理,通过外购或自主开发WMS软件进行管理,以确保库存信息和库存控制的集成化。除库存控制、布局设计和作业操作外,仓储管理还包括维修管理、异常状态管理、安全管理、设施建设、标识管理和设施维护管理等。
(二)仓储系统管理的指标
仓储系统管理的指标包括进出仓能力、进出库是否准确、库存数量是否准确、库存状态是否准确、报表制作的准确率、输单的及时率和准确率、报表递交的及时率、盘点计划是否完成、分拣的准确率及工作效率、备货的准确率及工作效率、装卸速度等等。库存准确率是仓储效率衡量的优秀基础指标。
二、目前我国仓储系统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现阶段,我国仓储系统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作业操作时易发生误差
目前,很多物流企业对仓储缺乏正确认识,认为仓库仅仅是储存货物的部门,没必要大量投入资金;缺乏对设备、设施的现代化更新,也缺乏有关设备的改造计划,造成作业效率低下。具体表现在:(1)大部分物流企业仅依靠管理员的经验进行作业,信息传递效率较差,也容易发生误差,造成仓库无法提前准备好出入库信息,司机排队等待时间较长;(2)装卸作业缺乏合理流程,效率低下,管理不合理,造成时间浪费;(3)设备、设施机械化程度较低,比较落后,作业大多处于手工操作状态,工作效率低,货物损坏严重,物流成本大大增加。
2.缺乏信息化仓储管理技术
现阶段,我国信息化仓储管理技术发展较为滞后,WMS没有广泛应用,导致仓储服务无法顺利进行。由于流程不一致、代码不统一、科目不统一,导致供应链子系统开放性、兼容性较差,给信息共享和交流带来一定阻碍,服务不够完善,信息单一。据统计,仅有30%的物流企业实现了信息化仓储管理,并对管理系统较为满意;仍有60%的物流企业对信息化仓储管理不了解,或缺乏正确认识,仍然处于人工管理阶段,错误率高,库存成本较高;甚至还有10%的物流企业缺乏信息化仓储管理理念,没有认识到信息化仓储管理的重要性。
3.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一些仓储工作人员缺乏较高的工作积极性,他们的流动性较高,文化程度偏低。部分企业缺乏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分工不合理,作业量分配不均衡,加之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造成人员缺乏紧迫感及成本损失。由于人员缺乏紧迫感,在货物装卸、提取及放置等环节占用较多时间,造成时间浪费和成本损失。此外,人员管理能力参差不齐也是一大制约因素:年龄较大的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对计算机和信息化系统的操作比较生疏,也缺乏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较年轻的人员虽然能够比较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和信息化系统等现代工具,且具备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知识,但工作时间较短,缺乏相应的实际管理经验。
三、优化仓储系统管理的建议
1.实现信息化仓储管理
仓储信息化管理较为复杂,需要对物流流程进行改进,对供应链各环节信息进行转化和总体协调。仓储信息化管理分三部分,即基础功能的协调及转化、供应链接口改造、整体规划及协调。目前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功能方面的转变,这就需要加强经营管理和操作管理。WMS系统属于系统集合体,集员工、环境和流程于一体,能够将自动存货、库存控制相关指标、补给系统、产出报表和RFID等重新组合,从而促进仓库管理发展,确保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仓储管理只有实现信息化管理,才能促进现代化发展,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及高新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来实现信息化仓储管理:(1)运用自动化库房、人工智能、条形码技术、物资储运集装化、机器人技术等,实现自动化物资储运;(2)运用安全防范系统、通讯系统、电视监视系统、库房温度及湿度自动检测系统,实现电子化仓储调度和监控;(3)运用EOS、GPS、EDI、EFT等数字技术,实现网络化仓储信息管理。
2.提供仓储管理增值服务
物流企业应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和业务市场,构建多功能的服务中心,实现战略转型,在加工、配送、包装等方面创新增值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物流企业只有不断扩大仓储业务范围,提供仓储管理增值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发展、谋利益。物流企业决策、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对仓储系统管理的重视程度,正确认识仓储系统管理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仓储利用率。
3.培养信息化人才
企业应定期组织人员培训,提高仓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满足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培训内容包括仓储管理知识、先进的管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仓储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技术工作的效率及准确性;计算机操作人员必须保证较高的输入准确率及输入速度,及时生成单据,并保证当日生成的单据在当日结清。企业应定期在内部开展教育及培训活动,邀请有关专家举办讲座,向仓储部门人员讲解现代化管理技术及知识,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及能力。此外,还可以与当地企业联合举办活动,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技术,选派优秀人才去其他企业参观、学习,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及水平。
作者:李娜 单位:山西青年职业学院
1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的内容
构成第三方仓储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仓储系统的摆设设计、仓库内部货物的保管、仓储如何作业操作。虽然他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东西,但却有着各种不同却相近的联系。
1.1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
仓储系统是以三大运输干线为主要干线,分别为铁路、公路和大型船舶。在区域内送货,区域是送货的主要地区,其他为副中心地区,这就形成了一个扭曲的布局系统模式,这就避免了复杂混乱的局面。枢纽就是一个配送中心,只不过这个配送中心的基地是个仓库。它还需要对配送中线的选址进行规划、仓储系统内的设施设备也要进行安排,同时也要设计规划区域。这些是仓储系统布局设计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无论在物流建筑的设计上,物流设置设施的配置上,还是物流供应链的设计上,都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因为它对物流程序的运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说,仓储储藏不仅仅是布局中的顶层设计,更是供应链设计的优秀部分。
1.2库存控制
要想确定仓库商业模式,就需要在控制库存的时候,以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为依据对本仓库的管理目标和管理系统模式进行确定。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确定好仓库的商业模式。第一,将控制目标定位在服务质量和运营成本上,在企业商业模式中,让库存控制在一定量,避免过多或者过少的现象出现。第二,服务质量、运营成本、计费系统、客户关系管理将会成为控制目标,如果将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作为供应链的一个执行环节,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第三,要指定一个控制目标,控制目标包括服务质量、运营成本、计费系统、客户关系管理,并且将立核算的利润中心作为供应链的一个执行环节,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样企业的盈利会更多。第四,物流仓储管理中库存控制有执行、反馈和分析这三个功能。因此,相对于供应链的整体来说,它处于后端位置。
1.3仓储作业操作
仓储作业操作的传统作业流程包括进仓、盘点、账务处理、出仓等,因而说,它是整个仓储管理中的基础部分。在第三方物流的仓储管理中,是以仓库管理系统为中心来进行主导管理。仓储管理系统的仓储作业操作是信息化的,这是它与其他管理软件的不同之处,因而,它的这个特点对库存控制和信息集成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1进仓作业流程
首先是进行接单审单,然后开始检查车辆,再把车上的货物卸载下来,验收货品,验收成功后系统指导的进行上架,并对货品进行贴标签扫描,单据处理之后最后入账确认。
1.3.2盘点作业流程
首先是制订盘点计划,然后盘点食物,对实物和标签进行核对,盘点表与系统账务进行复核,最后计算库存准确率。
1.3.3出仓作业流程
首先是接单审单,然后把货品系统分配,分拣备货,发货,复核交接,单据处理,最后销账确认。
1.3.4账务处理
实时记录和检查每次进出库作业、质量状态、数量的改变;同时,对货品进行分类、整理、归档保存、备份相关凭证,这是进行账务处理的主要目的。
2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的发展趋势
2.1信息技术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的密切结合
随着我国物流技术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也逐渐壮大,它对于提高物资运输流通速度、节省仓库储存成本有极为重要的作用。WMS是集员工、流程和环境于一体的系统集合体,是由一系列计划模块有机组合并产生相应预期结果的系统,国内与国外相比,在WMS的运用上还有差距,在国外,WMS功能的强大和专业性通过实践的充分证明,在国内仅仅是在初级模块中WMS得到了广泛运用。仓储管理必须通过WMS作为工具来开展一些充足的辅助性工作,对于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这是必要的。要对自己自动存储货物、补充货物、RFID、企业产出的情况报表、库存控制指标等的运用进行重新排列组合,这样才能让企业的仓库管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要想灵活运用这些技术,就需要在管理中有成熟的理念支持才可行。
2.2贴身个性化行业化服务意识
如食品饮料、服装、化工、IT、电信和汽车这些行业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最为关注的焦点行业。支撑物流行业现阶段生存发展的支柱力量是行业发展速度比较低的传统行业,据调查显示,物流行业中比较大型的企业非常重视传统行业的物流需求,因为处理好这些物流需求,可以提高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要在熟悉客户企业、物流活动发展规律、具有物流系统开发和创新能力的条件下给客户提供有利于物流合理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在熟悉并且清楚的了解客户需求之后,结合自身行业的特点,分析归纳行业的要求,为客户指定贴身计划。让每个企业客户都有一个符合自身的计划去实行,改变了过去第三方物流企业被动接受指令的情况。
2.3人才的战略型、管理型、技能型
要想让现代物流能够有一套良好的物流服务体系,就要求提供物流实施的计划、对整体系统进行设计并且要加强物流的管理。不断与整体物流的成熟发展相联系,要想让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就要求企业中有物流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从理论方面讲,可以将仓储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分为上三种:第一种是战略类型的物流人才,第二种是有管理能力的物流人才,第三种是有技术的物流人才。当然,这三者兼备在一起的人才才是企业最需要的。我国在近些年也很重视培养这方面人才,在不少大学设置了这一门课程,这类人才在学校中学到了很多物流管理方面的知识,再经过后来在工作中不断汲取经验和在企业的培训课程中也学到不少专业知识,这都是培养物流人才的途径。
3结语
近年来,第三方仓储有了很大的进步。随着整个仓储行业的快速发展及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的仓储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现代化技术水平将会有更大幅度的提升,行业竞争力也会不断的得到提高。这对于仓储业国际化水平的迈进是非常有利的。
作者:乔可 李宁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1优化中心业务入库环节的操作
(1)录入货物信息和车辆信息应用自动化工作方式,自动数据库更新利用货物RFID标签,减少了出错的概率。
(2)在进行货物入库时,无需人工登记货物的进货数量以及进货时间。而是利用门形天线读写器,在进入库门时,利用信息采集设备自动对智能托盘信息和托盘上的货物信息进行采集,并实时将其记录到数据库当中。
(3)在大批量货物进库时,无需集中人力、时间和地点来点算货物以及统计溢缺状况,而是要采取入库同时进行识别、对比以及计数,以此降低所用时间。
(4)新流程对于数量较大的货物效果更加显著,而且在完成货物入库作业之后能够自动计算出是否存在溢缺。
2优化中心业务出库环节的操作
2.1现行的操作环节
(1)录入出库货物信息。手动录入将要出库的货物信息,主要包括出库货物的存储地点,出货数量以及出货时间。
(2)出库的准备工作。为货物出库做好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货物的包装整理、组配分装以及分拣等等。
(3)出库凭证的打印。打印出库货物的出库凭证,内容通常包括:发货规格、方式、数量以及价格等等。
(4)备货与理货。根据出库凭证和仓库货架对货物进行核对,在核算无误后再进行备货。然后整理将要出库的货物,之后搬运到制定的地点,还要认真核对不同发送地区的货物。
(5)全面核对。在出货过程中,由工作人员对马上要出库的货物进行逐一核对。
2.2改进之处
(1)空间格式化下配货环节高效,配货以单元格为对象实施管理。
(2)录入出库货物信息和车辆信息均运用自动化工作方式,并利用RFID标签自动录入数据,并将其记录到数据库当中。
(3)在备货操作时,无需确认货物的存储货架,而是利用RFID设备,当车辆经过时将会自动提醒,进行备货。
(4)通过库门扫描设备,采集出库货物和车辆信息,并自动录入,此种方法方便快捷,工作效率高。
(5)在出库准备阶段,无需确认包装状态是否完好,而是利用数据库进行检查。
3优化中心业务保管保养工作环节
3.1采集货物信息
在货架和天花板上安装RFID读写器,监视范围内的单元格,提醒库管及时掌握在存货物数量级种类。在分拣装置和搬运装卸工具上安装的RFID读写器能通过感应单元格,使搬运工具更轻松找到所需商品。
3.2动态管理货物信息
在分拣装置和搬运装卸从货架拿走商品的同时,RFID会察觉到单元格的变化,然后自动将信息传递给仓储信息系统中。
3.3及时更新数据库
仓储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已设好的数据信息,检索、校核数据库,一旦超出警戒线,仓储信息管理系统便会告知采购部门及时补货。
3.4共享供应链信息
凭借网络化仓储管理系统,整条供应链能够动态获得产品的实时储存情况。一旦货物出现不足的情况,便会自动向供应商下单。
4结语
文章主要针对现代物流仓储管理空间格式化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这项研究既富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同时又富有挑战性。所以,本文的研究是具有必要性的。
作者:杨光 李国兴 李德辉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62402部队
一、实践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的区别
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一般都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本知识把一些基本的、重要的概念通过讲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并且通过提问和例子来帮助学生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思考,主要通过课堂上的练习和课后的习题来巩固专业知识。实践教学法则是不同于传统理论教学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对具体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锻炼学生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力,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处于被动的学习者,而是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所以学生必须在上课前就仔细阅读老师安排的案例,并且思考在遇到合格问题的时候自己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些都必须要符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才能得出现实并且具有意义的解决方案。实践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授课方式的不同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主要是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听,教课的重点基本都是围绕教学的重点和中心。而实践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讨论实际的案例。实践教学的基础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做课堂的主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探讨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在课前都会把案例交给学生供其提前思考,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2.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以及责任的差别
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把课本的理论重点传授给学生所以主要熟悉教材,表达清晰就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好老师了,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教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引领者的作用,责任是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所以实践教学法比传统的理论教学更加适合当代的学生,结合仓储管理课程的基本性质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实践教学的方案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二、实践教学的作用
对于仓储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对学生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任何的解决方案都不能脱离理论知识而独立存在。分析案例的目的是阐述事情发生的基本原理,探究案例所蕴藏的思想以及实践方法,探索仓储管理理论及实践意义,这才是研究案例的主要目标。
2.为以后解决类似问题做基础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选取一些较为经典的案例来做课堂演示,这是因为经典案例在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遇到的可能性很大,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学习经典案例来指导未来的工作。从经典案例当中总结出来仓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的解决方案、经验以及教训都充分反映了仓储管理的基本规律,所以这些基本规律和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仓储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3.充当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桥梁
仓储管理课程中实践教学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桥梁。仓储管理的实践教学首先是由教师收集大量的关于仓储管理的案例然后对此进行严格的筛选,选出优秀的并且符合课堂教学的经典案例。而这些案例基本是都是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以事实和数据作为有效的根据,并且将理论知识结合其中。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对经典案例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把实际体验升华到理论认识的层面上,可以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仓储管理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并且将理论知识提升为可利用的实际操作,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最终提出建设性的方案来有效的解决问题,从而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三、小结
从上文可以看出,仓储管理课程中实践教学相比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具有绝对的优势,对于当代人才来说,不仅需要掌握简单的理论知识,更加主要的是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采取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以后从事仓储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国卫 孙树旺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1现代化物流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总的来讲,物资和相关货物的存储是整个物流运输配送当中的优秀环节,是创造物资时间效应的基本活动项目,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并且满足大众消费者和现代化社会的消费需求,还应当对仓库实现更加高效、更加科学地管理,保证其可以达到现代化标准。其基本作用体现在可以全面提升物流系统的质量、提升系统的标准化程度、增强企业优秀竞争力等方面。物流信息技术时代当中,信息控制技术是最为优秀的技术之一,而相关工作才刚刚起步,所以当前应用的普及率还不够广泛,发展空间相当巨大。
2物流技术中仓储管理的应用及改善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当前物流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技术发展前景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可以对现代化物流技术的应用有着全面的掌握。下文将针对物流技术中仓储管理的应用及发展进行研究,针对当前的缺陷部位,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促进技术的不断完善,为物流行业的建设及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少物流企业的建设也进入到了一个崭新时期之中。另外,一些大型的货物运输企业、货物配送行业等,也各自加强了自身物流中心的建设,生产厂家也纷纷的建立起了以物流管理和集中式管理为和优秀的物流基地。上述举措,均使得我国的物流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在当前繁荣的发展局面之下,还需要充分认识到不足和缺陷,不断地完善物流的仓储技术,并且提出相应改善措施。
2.1现代化物流技术的应用
首先,应当广泛并且积极的引入现代化物流管理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仓库式的管理,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传统的人工盘点、人工货物的摆放、人工式的整理等,已经逐渐难以满足现代化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所以还应当加强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建设、加强机械化设备和系统的建设,最终实现自动化的控制和管理,并且还应当加强信息的处理和收集,增加物流行业的仓储业务流量,以全面增加业务收入。
2.2信息管理及管理机构
另外,还应当加强信息技术和各项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这一点也是促进仓储管理技术在物流行业当中得到重要应用的关键点。结合物流行业自身建设及发展的特征,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计划,将各项资源和信息等有效整合在一起,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模式,避免信息过渡的分割和分散,真正意义上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此为基础,将规划的效应发挥至最大。建设起统一化的、标准的管理机构,在企业内部,设定一个权威性的管理机构部门,分散的领导其他部门,采用统一管理的模式,使得其他部门的各项工作均听命于它。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工作开展更加有秩序,并且对企业内部各项管理项目进行协调。
2.3优化传统的物流仓储布局形式
不断地优化物流仓储的布局形式,且发挥出本土优势,也不容忽视。当前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仓储技术都集中于经济较为发达地带,诸如城市区域、交通主要干线区域等等。所以,物流仓储的活动更多的是运用到商业活跃以及信息灵敏等优势,更多的是依靠交通的便利性,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相对应的方案和政策,逐步地调整自身企业经营结构和经营的方式,采取科学化的规划方式,科学化的制定出各项经营原则,妥善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对融资形式的扩展、通过对仓库布局以及经济合作形式的调整,更好地促进企业经济熊阿姨的增长。在必要之时,还应当能够打破常规,使得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发展可以更好地得到应用,面向社会经营,更好地增强企业优秀竞争力。
2.4加强物流仓储技术改进
最后,对于现代化的物流行业而言,要想使得仓储管理得到更加重要的应用,还应当不断的加强技术方面的改造,使得经营管理可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强化。现代化的物流行业发展,应当以仓储式的管理为技术性支撑,以信息化的技术为基本指导原则,更多地运用现代化管理方式,诸如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来取代传统的手工记录和人工操作流程,使得物流行业的发展可以有更多的现代化技术引入。同时,还应当结合市场的条件和市场需求,确定出基本的硬件设施和建设方案,逐步确定得出相关市场的供需关系,建立起完善的、强大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为行业的进步驻入更多活力。
3结束语
现代化的物流应当逐步转变自身传统的发展方式,更多地考虑运输以及货物配送的相关问题,同时还应当充分的考虑到原材料采购以及消费者的相关问题,逐步提升物流技术水准,综上所述,根据对我国现代化的物流行业发展与相关技术的应用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实际角度出发论述了物流技术和现代化的物流仓储管理技术的应用细节。同时对仓储管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等进行了细致探讨,旨在不断促进相关管理手段的丰富,以更好的为现代化物流技术提供帮助,促进物流行业的提高和前进。在当前物流技术之中,仓储管理是一项优秀的技术,并且在今后的物流行业中将有着重要的应用,故有必要加强仓储管理的应用。总之,物流管理的发展是顺应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它不仅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提升了现代物流业的水平,还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作者:卢伟东 单位: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
一、我国物流中心的技术基础
近二十年来,我国先后建起了一批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物流中心,这些物流中心的仓储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过去的那种主要靠人工作业的现象已经基本改变。物流中心的仓储系统一般包括收货、存货、取货、配货、发货等环节。在收货环节,配备了供铁路车厢和货运汽车停靠卸货的站台和场地,以及升降平台,配备了托盘搬运车和叉车,以及各种吊车,用于完成卸车作业。在收货处一般设有计算机终端,用来输人收货信息,并打印出标签或条码,
贴在货物或托盘上,以便在随后的储运过程中进行识别和跟踪。
在存货环节,除在露天货场建立正规适用的货位外,在库房内建起了各种货架,例如高层货架、旋转货架等,存货作业通常由叉车或巷道堆垛机来完成。对所存的物品,给定了规定的保管环境,如温度、湿度等,并配备了自动监控系统。
在取货环节,一般是根据客户的订单,由计算机拟定配货方案,拣货员根据配货方案进行拣货、配货。取货大体上分为整件取货和零星取货两种。在自动化仓库,一般都由计算机打印出库单或发出出库指令,由叉车或堆垛机到指定的库位取货。整托盘取货一般都是机械化或自动化的。零星拣货一般都由人工完成。拣货由两种方式,一种是拣货员在仓库内走动,或随着叉车或堆垛机移动,按拣货单到多货位取货。另一种是拣货员坐在固定的位置上,由机械设备把货箱或托盘转运到拣货员处。露天货场则借助于各种吊车存取货物。
在发货、配货环节,物流中心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向单一用户或多个用户发货。一般来说,用户需要多品种货物,因此在发货之前需要配货和包装。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仓库里,拣出的货品通过运输机械运到发货区。识别装置阅读贴在货品上的条形代码,把所判别货品的户主信息送人计算机,计算机控制分选运输机上的分岔机构把货品拨到相应的包装线上,包装人员按照装箱单核查货品的品种和数量后装箱封口,然后装车发运。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是跨世纪的巨型水利工程,该工程使用了世界第一流的施工机械设备,这些设备由全国各地供应,有的从国外进口。工程需要大量的水泥、钢材。粉煤灰等材料,在施工的十几年内,这些物资将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运往工地。对于这样一个巨大的建设工程,需要一个庞大的后勤队伍,需要建立一个或多个物流中心,以保证工程的物资供应和后勤服务。葛洲坝集团三峡实业总公司就是主要为三峡工程服务的后勤队伍,所属的宜昌夜明珠物资中转供应基地和机电设备配件仓库就是负责三峡工程物资供应的物流中心。这个物流中心的仓储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货场、仓库、铁路专用线、汽车、火车、各种吊车、电子秤、高层货架等设备都比较齐全,还有用于散装水泥和粉煤灰储存的筒仓及其配套的自动装卸设备等。由于这些设备的应用,保证了三峡工程所需物资的中转和供应任务,并实现了高效率和高质量。
二、物流中心的监控和调度指挥系统
各种仓储设施为仓储现代化提供了基础条件,而科学管理则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必备条件。必须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合理有效地组织、指挥、调度、监督物资的人库、出库、储存、装卸、搬运、计量、保管、财务、安全保卫等仓储的各项活动,才能达到高质量、高效率,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里结合我们在沈阳和三峡建材配送项目中的研究结果,介绍仓储作业现场的监控和调度指挥系统。
监控和调度指挥系统由电视监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库房温湿度监控系统、通讯系统以及总控制室组成。它与仓储业务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实现对仓储业务的现代化管理。
1.电视监视系统
货场、库房内以及库区的铁路道口、公路道口等关键部位以及主要作业现场安装电视摄像机,配合照明系统组成电视监控系统,总控室安装有24小时录像机、多画面分割器、监视器等设备,并在有关处室安装监控分机。为了满足电视摄像的需要和夜间装卸作业的要求,在主要部位安装高杆照明系统,其中部分照明设施由防盗报警系统自动控制。
附图物流中心监控及调度指挥系统示意图(略)
2.安全防范系统
在库房和办公楼内,安装红外线和雷达双重移动目标报警传感器,在总控室安装由计算机控制的控制器,并配置电于地图,显示报警区域,发现异常情况(如发生盗贼人室、火灾等),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另外,为了防止窃贼翻墙人库,在库区的周界围墙上可安装高压脉冲电网,在总控室和保卫部门分别安装控制显示器,一旦发现情况,立即启动照明设备和电视摄像机,查明确有盗贼时,发出报警信号,调动保安人员进行处置。
3.库房温湿度自动检测系统
有些仓库的温、湿度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可安装温、湿度巡检仪,分别检测库内主要点位的温、湿度数据,各点的测量数据传送到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显示,当测量值超出规定范围时,计算机发出警示信息,提醒管理人员进行处置。有条件的仓库可由计算机自动启动库房内的调温、调湿设备,使库房温、湿度恢复到规定的范围内。
4.通讯系统
这里主要指用于调度指挥的通讯设备,使总控室的命令能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送到作业现场,完成调度指挥的功能。以上几个子系统构成了以主控室为中心,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为手段的监控和调度指挥系统,将物流中心的数据处理业务纳人计算机管理,安全防范工作纳人图像监控。物流中心的管理人员只要打开监视器,就能看到仓库内外各个地方的图像信息,通过通讯系统就可以进行指挥调度。
三、全面实现计算机管理
现在物流中心的业务大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但使用效果却各不相同。有的主要用于文秘。统计业务,有的用于柜台业务和财务管理,有的用于辅助经营决策,制定投资和经营计划等。
四.计算机应用要覆盖物流中心的主要业务
计算机管理也要配套,构成一个系统,要覆盖储运业务的主要环节。如果一些部门使用计算机管理,另一部分部门不用计算机管理,计算机中只有部分业务数据,缺少另一部分业务数据,系统分析就无法进行。如果一些部门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自动传输,而另一些部门的信息则用书面文件(单据)传递,使用计算机的部门只好同时用两种方法传递和接收信息,反而费力费时。在物流中心,要建立一个计算机局域网络,这个网络通过远程网与外部相连。内部要实现对物资的人库、出库、储存、计划、统计、财务、仓容、设备车辆、基建、保卫、人事、文档等主要环节的计算机管理,并实现综合查询、分析以及通讯管理功能。
2.计算机是辅助决策的有效工具
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信息容量大,加上信息可以在网络上传输,所以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业务的管理,也开始进行网上交易。对于物流中心而言.计算机可以对经营决策发挥“支持”作用,成为经营决策的有效工具。物流中心的决策大部分是结构化决策,即大部分是例行的和重复性的决策。对于这些决策可以建立一种规则或模型,应用现代管理方法,为决策提供支持。葛洲坝集团三峡实业公司所属的物流中心的主要业务是为三峡大坝工程服务,同时也为湖北宜昌地区服务
,供应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及配件。相对来讲,它的业务比较规范,可以制定出比较科学的经营计划或方案。在这方面,计算机将发挥很好的作用。
首先,对物资的需求量可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根据三峡大坝工程的进度可以预测出工程及施工对于水泥、粉煤灰、钢材、木材、各种机械设备及其配件、电焊条等物资的需求量;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可以预测宜昌地区的有关物资的社会需求量。这些工作都将借助于计算机来完成。
其次,三峡工程所需物资主要来源于国内外几个著名企业,几种运输方式和路线也是可知的,可以根据运输成本、进货数量,拟定订货批次、进货数量以及运输方案等。另外,三峡工程的各个工地的物资供应点、宜昌地区的各个连级点是相对固定的,葛洲坝集团的物流中心与这些网点已建起了通信网络,各个时期的配送计划可以及时拟定出来。可以用计算机建立起物流中心和供货厂家、需求客户之间的空间数据库,并根据所送货物特性、运输车辆状况等约束条件制定出配送的优化方案,供决策者参考。
葛洲坝集团所属的物流中心曾出色完成长江葛洲坝水利工程的物资供应任务,现在又承担长江三峡大坝工程的物资中转和供应任务,该中心的现代化建设将在全国物流行业起到示范作用。
一、物流系统“结合部”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物流,是指在社会再生产中,物质资料从供应地到消费地之间实物形态的流动过程。作为一个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巨系统,它包含了从物资管理、物资包装、物资运输、物资储存、物资加工到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与组织控制等各子系统(或称部门、环节)。这些子系统虽然各司其职,各有分工,但为了实现物流系统的总体目标,必然在工作、职能、工序、区域等诸多方面产生交叉部分,我们称之为物流“结合部”。显然,“结合部”是物流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物流功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体现了在物质资料的链式移动过程中物流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否和谐,即“结合部”各部门间的工作是否协调,将直接影响整个物流系统的性能与效益。“结合部”在物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结合部”是制约物流系统生产能力的瓶颈
物流系统的生产能力可用单位时间内系统周转物流量来表示,它表示物资在系统中流通的快慢程度,物资以原材料、半成品到成品的形式在生产地与消费地间的流动中,必然要经过管理、服务、预测、信息联络、搬运、订单处理、采购、包装、运输、装卸、修理等各个环节与部门。环与环间的相互配合、相互衔接是阻滞流动速度的瓶颈,如果在流通过程中工厂、仓库及运输部门间不能相互兼顾。密切合作,就会出现生产出的产品或所需原料不能及时得到运输,运到的物品不能按时存贮,从而大大延误物资从需地到目的地的流通,同样,如果订单处理速度和运输速度不相匹配,相互脱节,就会造成物质运输次数的增加或物资与运输相互等待的现象,使单位时间流量减少,流通效率下降,因此在优化物流系统时,不仅要考虑提高各环节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解决各环节间的匹配和协作,以使各业务环节能够统一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产生共生效应,以减少物资在整个流动过程中的阻力。目前,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系统各部门、各环节的设备水平、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各单一部门的效率提高。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条块分割,行业界限使得物流各部门间形成某种隔阂,各部门只片面追求自身效益而忽视了部门相互合作与系统发展,使得各部门间常常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内耗扯皮,严重阻碍了物流系统能力的协调,可以说,克服“结合部”这一瓶颈问题是当前挖掘物流系统潜力的一大方向。荷兰菲利普公司在这方面取得了极好的成绩,为了加速产品的流通,他们首先详细调查了当前各物流中心的布局情况,画出了产品流通和服务相关的活动流程图,在图上可以显示出定单和产品通过物流中心的情况以确定它们各环节之间存在的冲突和无效物流等问题,然后对影响定单和产品处理时间(排队、建立、处理、移动时间等)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消除各因素间的摩擦,以减少排队,降低延迟时间。全面检查原料、半成品、成品仓库水平,分析不同状态下库存水平的关系,检查库存、运输延迟时间和服务水平间存在的差距。在对以上影响物流效率的“结合部”因素分析确定之后,他们开始对现有物流系统进行改进,其具体作法是:引入JIT(准时生产)策略来衔接从订单收接、处理到取货、包装、运输各子系统;对工人进行多技能培训,以便随时进行部门间的大力支援与协调,减少额外人员;调整人机界限与接口;消除部门间的多余与无效操作;调整物流中心位置,使之靠近主要供货商库房;将订单处理和包装等领域的操作进行标准化和简单化,以减少物流中心库存,减少延迟时间,改进管理信息系统以适应新的物流形式;将物流各部门集中在物流中心一起工作,以实现各功能的协调一致。通过以上改进,菲利普公司的电子产品物流系统的性能大大提高,每天流通量由过去的900(件)到改进后的2000(件),其它技术指标也显著得到改善,如单位成本由过去的11美元降为6美元,工人劳动量减少40%,库存滞留时间由3天变为1天等。可见“结合部”这一瓶颈问题一旦解决,物流系统的生产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解放。
(二)“结合部”是提高物流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七十年代前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有人发现,降低物流成本(或物流费用)是第三利润的源泉。第一利润的源泉(即由于降低物料消耗而增加的利润)和第二利润的源泉(即由于节约活劳动消耗而增加的利润),随着自动化、电脑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潜力几乎挖掘殆尽,而随着物流部门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在20世纪末的今天,单纯靠提高装卸效率、加快运输速度、减少库存、改进包装等部门功能也已不足以显著提高第三利润,要全面提高物流经济效益,必须从加强对物流系统化、有序化等管理方面下功夫,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求我们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系统间各部门、各环节关系的正确处理、合理协调方面上来,只有使物流系统各部门通过有效的形式,真正结合起来,减少冲突与扯皮,形成合力,才能减少各部门间的相互推底不负责任所造成的物流浪费与损失。每年我国均有上百亿元的物资在物流过程中损失掉,这完全可以通过流通各部门间的通力协作和强化管理而得到竭止。同时物流系统间
各部门通过互相监督,实行联控、联防,可以有效地减少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财物的损失,这从另一方面为物流系统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最根本的是只有有效地实行各部门间的结合,才能充分发挥系统整体的工作效率,充分利用系统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设备使用率,促进物流的流通速度,实现规模效益。如1986年建成投产的重庆果品中心上桥果品冷库,有工作人员167人,占地78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总容量1.1万吨,是全国四大果品冷库之一,它地处重庆九龙坡区华岩西村,与重庆东站和商业、粮食两条铁路专用线紧邻,交通十分方便,他们在改革中对货主实行全方位开放、全方位服务,代办运输、装卸、包装等业务,利用交通优势和设备优势开辟了水果货场。水果批发交易市场和水果加工厂,成为一个水果流通各环节紧密结合的物流中心,吸引了各方来客,在促进果品流通、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了显著作用。1988年实现总收人200多万元,创利78万元,人均创利0.47万元。如果其仅仅是发挥其仓储职能而不重视与其它环节的相互结合与协作,是不可能取得这一成绩的。可见“结合部”的协调程度是提高物流经济效益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三)“结合部”是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关键
物流是联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不断进行的前提条件,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作为货主的顾客服务。顾客服务是指与供应订货和使顾客保持满意而进行的有关活动的总和。某物流公司为此下定义为:“使顾客在心目中树立与本企业做生意放心的信念”。顾客服务是一项综合性活动,这可从两方面来看,首先为了使物流企业的顾客保持满意,企业各不同职能部门必须为实现这一目标同心协力地工作;其次,发展与供应者或用户之间特殊的长期关系,有助于加强物流渠道内各方关系联结为一体。物流企业各环节、各部门本着互不相干、各自为政的观点处理顾客的需求,势必引起结合、交叉区域无人过问、互相推倭,物流服务链在结合部处不能顺利延续,整体服务无法顺利进行,呈现服务状况混乱、服务秩序模糊的局面,从而严重影响物流系统服务水平的提高,损害物流企业在顾客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不利于物流系统健康、有序的发展。只有认真抓好结合部这个常被人忽视的薄弱环节,才能使物流系统由始至终地、完整地、连续地体现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的宗旨,赢得更多顾客的青睐。当前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物流公司已意识到结合部在物流整体服务所处的过渡、转接的关键地位,纷纷在自己的物流网络上建立了一系列的物流中心、物流据点,以顺利实行不同形式的运输方式、货物装卸。货物储存等物流活动的合理结合与对接,真正达到“门对门”的完整服务功能,如日本邮船公司已在海外设置了14个当地法人,积极开展业务,经营海上、陆上货运及仓库业,其海外物流据点遍布美国、加拿大、英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法国、澳大利亚、香港和新加坡等国家(地区)。这些海外物流中心或据点的主要职能就是推进在当地的揽货、仓储、海陆空联运、码头装卸、集装箱租赁、底盘车出租、船舶代替、货运代替、内陆结关货运站、船舶燃物料供应等运输相关业务。此外,现在国内外蓬勃发展的联合运输正是在物流结合部上作文章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而应运而生的,它主要在“组织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接力运输”,“为货主(包括旅客)和运输企业提供运输服务”,“促进产、供、运、销之间有关部门的运输协作。”等三个方面发挥作用。由于联运企业的积极参予.有力地促进了物流各环节如港、站、集、疏、运的衔接与配合,形成了结合部的有序发展,使货主能够“人在家中坐,收发全国货”,大大提高了物流系统的整体服务质量。
由上可见,“结合部”在物流系统处于一个不可忽视的地位,对于物畅其流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重视对“结合部”问题的研究,加强对“结合部”的合理组织、科学管理,才能有效地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矛盾和隔离,端正各部门在物流大系统中的位置与关系,从而产生共生效应,进行相互合作,减少物资在整个流动过程中的阻力,提高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使物流系统在保障有力、及时安全、优质服务、节能经济四大总目标上达到最优。同时,由于“结合部”涉及到至少两个子系统,通过对它的分析研究,更容易深人反映和全面掌握整个物流系统的特性。因此,对物流系统“结合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物流系统“结合部”的理论、方法与方向
由于物流系统“结合部”是由至少二个子系统结合而成的一个系统,这就决定了对物流“结合部”的研究必须以系统工程的理论为基础而展开,同时“结合部”本身又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系统,它的许多特性如多种形态、边界特性、多维管理、多元集合等不是单一的系统工程理论所能解决了的。因此还需借鉴多种相关学科与理论联合攻关,如运输学、仓储学、安全工程学、人机工程学、管理学。控制论、优化论等,最后形成一门能够正确反映物流系统“结合部”特点的并能科学指导管理工作的系统科学,这也正是目前开展这项研究的目的所在。
研究物流系统“结合部”主要采用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有三大研究方向:
(l)物流系统“结合部”的结构分析,这是研究物流系统“结合部”的基础,只有弄清了“结合部”的结构及组成形态,我们才能对其作用机理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对其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与管理。
(2)物流系统“结合部”管理与决策研究,其主要内容有:构造“结合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结合部”决策模型;运用计算机、数学等对模型进行求解等。
(3)物流系统“结合部”效用评价分析,通过对物流系统“结合部”进行分析并建立管理决策模型,运用决策模型结果对物流系统各作业环节实施管理,管理效果的好坏体现了各部门。各环节间的协调程度、结合部整体效益的发挥程度,也反映了决策模型的实用效果。为了科学地衡量“结合部”管理的效果,就需正确分析“结合部”各项指标,对其统一量化,综合评定,确定整体水平,这就是“结合部”效用评价分析的主要任务,它在整个物流“结合部”决策管理中处于把关的地位。
除了上述三大研究方向外,物流系统“结合部”研究还涉及到关键结合部的确定,人在“结合部”中的关系,“结合部”设备研制等相关课题。
三、国内外研究物流系统“结合部”的发展状况分析
“结合部”问题作为一个理论问题首先是由北方交通大学系统所于八十年代末提出来的,当时是围绕上海铁路局如何提高干线安全系统管理、站车服务系统管理、运输扩能系统管理这一课题而进行研究展开的,经过几年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北方交通大学系统所的张于心、张国伍、韩抒摈、彭宏勤等教授相继对“结合部”的概念、结构、作用、量化与评价等作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其中张于心教授对“结合部”理论的深人研究尤显重要意义。此外,军事经济学院物资系凌大荣教授等提出的ODP物流技术,其重在解决物流中的瓶颈部位的思想与“结合部”理论不谋而合,在物流系统“结合部”决策、控制的模型分析领域也出现了些成果,这主要表现在从物流综合优化的目的出发而建立的一些模型及其算法,这些模型及算法从不同应用角度、不同实用范围对优化物流系统“结合部”管理发挥了作用。另外文献及协同学、耗散理论、自组织理论等从决策技术方面为“结合部”研究开拓了思路、提供了基础支持。从目前所找到的国外文献中还未见“结合部”理论的提法,但是在物流系统的管理与决策研究中,有大量的模型与方法都是在充分考虑到各环节间的交叉、互补、约束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的,如生产物流中生产批量与库存间的关系,生产与需求变化的关系,配送系统中运输与库存间的关系等。这些模型反映了不同情况下物流系统部门间的优化结合方式,有力地充实了物流系统“结合部”决策模型研究的内容。同样,日本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的大野耐一创立的准时(JIT)物流管理技术,以色列的Goldratt所提出的最优化生产技术(OPT,Optinmizedproductiontechnology),WilliamE.Sandman所提出的Q—Control生产计划控制技术等理论也是针对生产物流各环节中存在脱节、薄弱环节的这一情况而建立的,其目的也在于改进薄弱环节,加强环节间的相互促进与协调,提高生产物流的效率。现在,世界上许多现代化的大企业、大公司已从这些管理技术中获益非浅,如夏普公司、Sony公司、摩托罗拉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等。除此之外,西方发达国家还非常重视物流“结合部”的设施建设,如日本通过有计划地在各市区配置各种物流中心,以缓和城市交通混乱和拥挤现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①使运输、保管和装卸等项作业各理化、协调化;②提高了物资流通的效能;③疏通理顺了城市交通。美国为了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加强联合运输,于80年代中期以来开发并投入使用了公铁两用车辆(Roadrailer)和集装箱叠载列车(Doubliestacktrain)等。
四、应用物流“结合部”理论,加强物流中心建设
物流中心是各种物流结合点的泛称,或是指集中了各种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物流业务团地。物流中心往往集中了处理能力很大的储存、分货、拣选、包装、装运、装卸等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或设备,通过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实现物资的中转、再加工、存储、销售、分发等业务,促进物资的合理流通。显然,物流中心是一个“结合部”非常集中的地方,就整体而言,它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结合部”,运用物流“结合部”的理论研究成果,对物流中心各相关部门与环节进行管理与控制,可有效协调部门间、人员间、设备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合理确定并实施各结合子系统目标,使之紧紧围绕物流中心总效益这一总目标,促进物流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我国物流中心的建设与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每年都有因部门与环节间的脱节所造成的较大损失。因此,加强物流“结合部”理论研究,特别是从物流生产实际出发,建立物流“结合部”优化模型,提高物流“结合部”特别是物流中心的管理决策水平,促进物流现代化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