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基础管理论文

基础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2-06-19 08:32: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基础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基础管理论文

基础管理论文:企业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论文

一、企业加强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规范与发展,参保职工对社会保险关注度的不断增强,参保资料的日益增多和企业标准化管理要求,企业肩负重要的社会责任,身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义务,企业不仅负责社会保险政策的贯彻落实,而且直接面对参保职工开展社会保险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甚至对于参保职工日益增加的保险诉求负有维稳、协调责任,发挥着上下贯通的重要纽带作用。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些工作的开展,与社会保险基础资料息息相关,企业社会保险基础资料成为至关重要的载体与基石,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愈发凸显重要意义。

二、我公司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模式

1.以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前各企业的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方式各异,甚至该归档的资料没有归档,档案随意保存、丢失的情况以及多头管理的现象也比较常见。我公司在经办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也出现过因基础资料缺失导致参保人质疑个人保险待遇,最终诉诸法律多年奔波的事例,虽为个例,但是单位和参保职工个人都浪费了很大的精力、财力,给双方都造成了极其被动的影响。在2013年全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缴工作中,我公司由于部分参保职工原始社会保险资料的缺失,导致增加了补缴人员基础信息查档、反复确认等环节,工作量大大增加,补缴工作持续一年多才完成。而其他一些同行业企业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基础资料的缺失,至今还未能开展补缴工作,严重影响了职工的养老待遇。诸如此类事例还有一二。

2.参保职工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参保职工维权意识和保险意识日益增强,特别是开放的网络等信息资源增多,参保职工对于自身社会保险个人账户、缴费情况、待遇支付等内容的关注程度日益迫切,参保职工保险需求日益增强。

3.实际工作需要。按照地方有关部门社会保险工作要求,以及公司强化“三基”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管理目标,便于对公司社会保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改进提高,提高企业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势必对下一步工作开展发挥良好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4.客观环境推动。由于本企业的生产特点,各基层单位分布较散、相互距离较远,资料传递存在丢失、责任划分不明等安全风险,原来公司集中管理的一级管理模式已不便于为参保职工提供及时、有效的查询,也不再适应规范管理、提高管理、安全管理的需要,这些客观因素迫切需要一种适合本企业实际的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方式。

5.我公司社会保险基础资料具体管理模式。通过各层面研讨,外出调研,认真比对周边企业做法,听取基层单位意见和建议,结合地方社会保险主管部门业务要求和我公司实际,最终确定了具有我公司特点的“321”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模式:“3”即三个统一:内容统一、形式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即统一档案内容,对公司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的归档范围、管理要求、管理制度、保管期限等做了统一规定,确保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的齐全、完整和安全“;形式统一”即统一档案外观,统一档案盒、背脊标签、归档封皮、目录记录及档案的专门存放场所等,使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统一美观,也保证了职工内部调转时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的一致性,利于管理“;标准统一”即按照一个标准对社会保险基础资料进行检查、考核,按照《公司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达标考核标准》,对资料收集、整理、编目、归档、移交到利用等每一个环节按一个标准进行检查、考核,推进了社会保险基础资料标准化建设进程。“2”即两级管理:公司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由公司和基层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进行两级管理。公司层面的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由公司社会保险中心进行管理,具体包括公司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社会保险缴费及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准的保险费、待遇申报等资料;各基层单位层面的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由各单位保险部门进行管理,具体包括本单位职工个人资料、本单位社会保险相关申报资料及公司核准的材料。公司和基层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明确、责任清晰。“1”即一人一档:个人档案按人建立,一人一档,基本养老、基本医疗、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等账户手册统一归入职工档案,实现“四险合一”,与其他待遇资料一并按照年度进行归档,资料齐全、一目了然,方便职工查询,也大大减轻了基层单位的工作量。公司社会保险中心作为上面实施管理职责的“一根针”,通过定期、不定期地对基层单位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管,将各基层单位实施具体管理的“千条线”紧紧地串了起来。这种管理模式利于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保证了基础资料的齐全完整、便于有效便捷利用资料信息。实施两年多来,再未出现资料缺失、丢失等问题,特别是满足了生产一线参保职工的查询、咨询等需求,基层单位和参保职工反响较好。

(1)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基层是一个企业的基本构成和灵魂,是企业政策、制度的具体执行者。各基层单位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司社会保险政策、制度的全面、准确贯彻落实。标准统一、内容统一、形式统一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标准,规范了日常社会保险经办操作,大大提高了基层单位社会保险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自下而上推动了公司社会保险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2)确保了资料的安全完整性。按照档案形成途径进行具体保存归档,哪家单位形成的资料哪家单位负责及时、全面归档。由于社会保险具有动态性,经常出现人员工作变动,在职、退休、死亡等身份变更等变化,基层单位作为直接管理部门,及时对社会保险基础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归档,确保资料的完整,也减少了往公司档案部门来回传递资料的环节,降低了资料丢失、责任不明确等潜在的安全风险。

(3)便于有效便捷利用。随着社会保险的发展、资料数据的日益增多和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与参保人的联系日益密切,各基层单位作为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部门和业务档案第一管理部门,不仅能及时为参保职工及时提供查询等服务,做到“以人为本”“、亲情服务”,还能从专业角度对社会保险数据、信息、趋势等进行分析,为下一步优化管理、领导科学决策准确提供了准确、合理依据。

三、企业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方式改进探究

随着社会保险基础资料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趋势,以及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基础性地位和服务性功能的日显重要,按照档案实用性、科学性、标准性、前瞻性管理原则,结合我公司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现状,我们积极探索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的长效机制。其中包括探索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发展规律,吸取实际操作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在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提供利用等具体实践中的不明确、不协调之处,结合实际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交接流转形式等;持续推进企业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逐渐建立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多种介质相互转换和备份的有效途径,逐步将纸质档案过渡到数字档案或二者共存等模式,提高资料、数据安全系数和利用效率;同时进一步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档案资料,科学评价企业社会保险制度运行情况和未来趋势,把单位和个人社会保险基础资料上的“死信息”变成“活数据”,为企业科学、有效制定社会保险政策、制度提供科学、合理依据,真正落实好社会保险这项惠民工程。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工作向法制化、社会化、规范化、广泛化方向发展,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工作必然需要不断创新、改进。企业社会保险基础资料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完善,为维护参保职工合法权益,为企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作者:李建学 白露 单位:冀东油田社会保险中心

基础管理论文:医院基础建设资金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收集截止2014年浙江省省级医院在建项目基建财务数据指标和竣工项目财务数据指标。其中,财务指标主要包括:项目已批概算数,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自筹资金等投资资金来源数据,以及交付使用资产、在建工程、待核销基建支出和转出投资等投资资金支出项目数据。采用Excel2003进行录入,将收集到的医院基建建设投资资金来源数字表、医院基建建设投资资金支出项目表等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浙江省省级医院在建项目个数及已批概算数

2012—2014年,浙江省省级医院基本建设已批概算总额分别为1097873万元、1165456万元和1260745万元,开工在建项目分别为3项、16项和27项。

2.2浙江省省级医院基础建设投资资金支出情况

基本建设投资支出主要归为交付使用资产支出、在建工程支出、待核销基建支出和转出投资支出4部分,交付使用资产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2014年,浙江省省级医院基本建设投资支出总额为623397万元,其中交付使用资产占比20.08%,在建工程使用支出占比79.92%。

2.3浙江省省级医院基建项目投资资金来源情况

基本建设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中央基建投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中央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省级财政性资金、地市级财政性资金、县及县以下财政性资金、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可分为中央财政性资金、地方财政性资金和自筹资金三大部分)2014年,浙江省省级医院基本建设投资资金来源总额为69837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性资金占3.18%,地方财政性资金占29.72%,自筹资金占67.1%。2012年和2013年浙江省省级医院基本建设投资资金来源总额见表2,其中自筹资金均占重要比重,2012年和2013年占比分别为75.58%和70.07%。

3结论和讨论

近年来,政府对卫生投入的增长速度较快,医院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和投资水平也逐渐变大。医院基建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医院基建项目本身又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针对性,因此必须对医院基建建设资金进行有效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除根据医院本身的发展规划外,实施医院基本建设还必须有可靠的资金来源,目前我国医院的基本建设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自筹资金。本研究显示,自筹资金在浙江省省级医院的基建项目的投资来源中占据重要比重,除了说明浙江省省级医疗事业的发展对医院基建产生极大的需求之外,也说明了省级医疗机构在努力发挥本身医疗优势组织创收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潜力。从2014年浙江省省级医院投资资金来源数据来看,自筹资金总额为468602万元,占全部投资资金来源总额的2/3以上。因此管好用好自筹资金对于医院的建设和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省级医院在管理体制上长期隶属于相关政府部门,导致省级医院的财务运营和实施长期古板化和坚硬化,与对风险高度敏感的市场化企业相比,医院内部风险控制的能力不够完善和健全,也存在财务风险无法识别的可能。同时,在国家推行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又出台了包括对省级医院影响较大的政策:一是要求药品零差价,即医院的药品销售不允许产生利润;二是公立医院在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时,要将病人救治和病人费用分开,实施先救治后结算的方式。但是,由于危重病人自身的特殊性,容易导致这部分费用无法收回。因此,在医院自筹资金到期时,流动资金的减少容易导致医院出现资金紧张、甚至资金断流的情况,财务风险也随之提升。近年来相关部门再三强调要加强对自筹资金基建投资计划的项目管理,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也容易存在一些问题:自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采用借款、欠款等方式施工;自筹资金管理不到位,基建项目的自筹资金应该专款专用,但是有些医院对自筹资金的管理不能像财政拨款资金一样严格,甚至出现个别医院随意挪用基建项目的自筹资金的情况而导致基建项目资金断链的情况发生;随意提高建设标准,有些医院对自筹资金的工程项目随意扩大建筑面积,随意提高建筑标准,搞高级装修,不按照主管部门规定的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自筹资金管理中问题,很容易造成基建规模偏大、基建战线偏长、投资资金缺口严重、资金运转受阻,最终导致工程周期过长、成本提高,浪费资金,影响工程正常的实施。为了规范自筹资金的使用,加强医院基建建设资金管理,应该严格执行相关政府部门对基建自筹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用于医院基建项目的自筹资金应先存后批、先批后用、专款专用,用于单项工程存入的自筹资金数额建议不少于计划额度的50%;在自筹资金未基本落实的情况下,不要急于动工,避免因后续资金跟不上而影响工程;尽量杜绝计划外工程;强化财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让财务人员在医院基建的日常资金运作管理中,充分考虑财务资金管理对基建项目运行的支撑作用。医院是一个复杂的单位主体,对医院主体进行简单的划分可以分为门急诊区域、住院区域、行政区域和后勤区域四大部分。门诊区域是医院对外服务的一线窗口,根据就诊患者疾病的类型又分为不同科室,大型医院的科室划分更加细化;住院区域分为病房、住院药房、出入院服务中心等;行政区域包括院办、人力资源中心、财务中心、护理办、医务办、科教中心、图书馆和计算机中心等;后勤区域包括食堂、供电房、供应室、污水处理中心等。由于医院的人流和物流相对集中,对医院的网络化建设的要求也较高,要求配备相应的数字化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一卡通系统、安全防护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及综合布线系统等,因此对医院基建建设具有较高的要求。

医院基建项目从立项到竣工及最后的工程保修期满,通常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任何一个环节均渗透着资金流动,对基建建设资金的有效管理贯穿基建建设的始终,合理安排基建建设的资金来源、严格执行预算,加强医院基建自筹资金的管理,对医院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建琴 戴秀兰 王会 单位:

基础管理论文: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论文

摘要:在进行油田生产管理过程中,基础项目建设水平会对其质量造成干扰。对此,需要对其基础建设工程管理给予全面重视,同时也需持续探究创新性发展的路径,主动整合有益资源与要素,全部纳入至其管理活动中来。所以,本文经对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的特征为基础,分析其技术在此方面具备的不足,且总结出有效地应对策略,期待能够促进油田基础建设项目管理更合理、更有效,以此能够真正地促进油田管理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质量

在进行油田运营及生产的过程中,开展基础建设工程管理可以真正地保障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对于这一活动来说,需要遵循相应的秩序与规定,在实施某一工程活动时,一般离不开其它单位与人员的配合。唯有获得其帮助,方可有效地凸显其功能,且全面归入至基础建设工程中来,进一步增强油田技术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推进其生产和管理。因为社会经济在全面发展与提升,油田的生产规模也在持续增加,则在开展油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必然要明确更严格的标准与规定,不过现今中国的油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与漏洞,其和现今的油田建设发展不一致。

1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的特征

对于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而言,其和其它项目管理与工程建设是有一定的差异性,存在一些独特性,具体如下:(1)单一性一般而言,强调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的单一性,即,一个基础项目对应一个工况,也就是说,就算是选择相同的设计方案、相同的建设部门,也不可能确保两个工程的建设水平与工况相一致。所以,在开展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务必要对各项工程或各个工序等进行管理与维护。(2)过程性对于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的运行过程而言,一般而言,是需要遵循固有的秩序来进行下去的。其对应的过程质量需要对全部工程质量造成干扰。所以,其管理务必要对每项工程进行管理,确保全过程得到针对性地维护与保障。(3)重要性对于某一工程管理水平来说,则会对整个工程的实施效果造成显著的干扰,其不单影响工程发展,也会对相关客户、工程建设的所有部门造成影响。所有,地方政府务必要重视工程管理项目的监管效率,从而保障其运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4)综合性对于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而言,并非属于一般的项目管理活动,对其管理造成影响的要素也比较复杂,比如规划要素、建设要素、顾客要素、原料供应单位要素等。唯有把全部的要素均考虑在内,则可以保障其管理质量的提升。

2加强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1)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审批制度的影响通常来说,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审批制度是不严谨的,其下属部门按照生产与管理的具体情况对其工程管理部门明确立项内容与标准,对于主管油田基础建设的职能机构来说,则需要整合相关单位的建议,不管是勘察规划院的实地探察、规划院和工程管理部门的可行性报告分析,或是规划院的规划评估等均是紧密相关的,每项审批消耗过长的时间,并且也会引起一定的资源浪费与损耗。(2)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体制过于僵化主要是强调表面运作模式,其人员管理无秩序,从实地监管至文档整理均无专业的负责人进行管理,引起工程部门的资料、数据、设计图等保存失效,同时各个项目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及时,工程资源分布不完全,个别大的项目管理部门因为一并进行的项目过多,引起人员紧缺,不过对于个别小公司来说,其职员较为悠闲,因为不能够创建一个完整、有效的管理职能单位,对此,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体制较为混乱,会对工程的管理质量及施工期限等带来一定的干扰。(3)油田基础建设工程存在无秩序的竞争现象当进行基础建设工程招标与投保时,尽管个别机关均可以遵循相应的立法规定与行业标准体系,不过由于市场的竞争相对剧烈与残酷,对此,个别公司会选用险招,必然会做出一些违规、违法事情,影响招投标过程中的正常秩序,而且对于一些评标组委会的成员来说,则忽视了道德要求,藐视法律,进行暗箱操作,造成个别资质不达标且没有实力的建筑企业成功竞标,对此,会直接影响到油田基础建设工程质量,也会导致施工期间偷工减料、违法乱纪、违规生产等问题不断出现,会对现场施工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会对工程管理效率的增强带来不利的影响。

3对策措施

(1)构建立法制度,明确招投标秩序由于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如徇私舞弊、偷工减料、违法乱纪等,会对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若要确保基础建设工程管理质量,同时促进其工程的规范实施与运行,务必要明确规范的招投标制度,明确相应的法律政策,可以针对性地应对招投标期间出现的相关问题,可以使招投标工作能够有序开展下去,并且能够实现有效地监控与管理,让这一工作可以在一个相对公正或透明的环境下发展下去;对建筑市场进行秩序管理,由于个别从业者的法律意识不强,务必要开展从业人员的立法制度培训,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逐渐地增强有效地约束作用,提高其管理效率。(2)增强人才素质.完善管理体系在进行基础建设工程管理的过程中,人才则属于一个最基础的影响因素,针对出现的规划审批过程中的效率差、物料损耗、资源浪费等问题,增强人才素质与专业水平则是重中之重,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关键要素。选聘优秀的专业人员,不管是档案整理或是实地施工监督,必然要明确职责,确保能够井然有序地进行下去。开展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务必要公正、公平地对待,不可以做任何特殊之事,不可以为任何人开后门。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比如关于经济签证、竣工申报表等,若没有责任人签名或单位盖章的话,务必要及时解决与改正。针对价格管理、预算评估而言,务必要进行专业、规范地审核与确认。从源头上来看,构建完整、有效的管理体系方可真正地规避管理混乱现象的发生,增强基础建设工程效率,增强管理质量,构建完整、有效的现场管理秩序是重中之重。(3)对设计院、施工单位、监理部门进行统筹管理,促进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的稳定运行在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设计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确保其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务必要进行设计研究与完善,构建和具体状况相符的科学设计图。并且,高水平的设计是建设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保障,完整的设计方案对项目的运行与管理发挥着完善功能,针对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的优化来说,必然要凸显其重要性;对于施工部门来说,在开展油田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其属于重要的执行方,针对现场秩序的管理、项目的进度、现场安全等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监理机构针对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而言,能够对各个环节及流程的监督发挥着关键性的价值。项目的质量代表着项目的生命,细致的态度、完整的方法则是确保监理达标的基础,务必要认真做到“三控、二管、一协调”,针对基础建设工程的进度、质量、投资给予严密的监管,针对项目合约与项目信息务必要做到完整、有效地管理,并且对于监理期间的各个关系协调来说,也要进一步地优化。所以,设计院、施工部门、监理机构的统筹管理则是增强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的基础,这三个部门务必要安守本分、释放自己的优势与价值,真正地促进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的健康、稳定、安全发展。

4结语

在中国,油田基础建设工程管理制度的创建也有一段时间了,其内容丰富,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对于人员的设置与专业素养来说,也可以真正地满足工作的发展要求。不过也出现了因为个别素质差的职员而带来不良问题,只不过,随着制度的不断优化,此现象会逐渐好转,以此,方可推动油田基础建设工程质量的增强与优化。

作者:吕东洋 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

基础管理论文:护理学基础实验室管理论文

对护理学基础实验室进行风险评估的意义重大,由于护理学属于一门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实践课程占据总课时的比重较大,护理实践课程应与临床相接轨,包括真人注射、仿真病房的开展等[1],对于尚未真正接触临床实践的护理学专业学生来说,可能会面临某些意外事故,包括针刺伤、接触污染血液等,不利于护理学教学的顺利开展[2]。为了有效确保学生进行安全实践学习,应及时对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管理。目前许多医学院校的实验室管理措施不是十分完善,缺乏系统的风险评估管理工具,因此,本次研究将风险矩阵定性与半定量分析风险评估方案应用于护理基础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探究其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地区4所学校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170名,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均占据85名。常规组:男同学5名,女同学80名,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23岁,平均(21.0±1.2)岁;平均文化可基础成绩为(75.26±3.85)分;实验组:男同学5名,女同学80名,年龄最小的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一般实验室管理措施,定时对实验组进行开放,并严格依照实验课本的内容进行授课,每组学生为2~3人进行小组实验。实验组:采取风险矩阵定性与半定量分析风险评估方案进行安全管理。构建风险矩阵后,依据不同处理原则进行分类干预,例如:对于红色高风险条目的处理原则在于即刻展开行动,对于条目B4水银泄漏引发的危害来说,教学老师可在示教的过程中、发放体温计前嘱咐学生应轻拿轻放,可由口温互测改为测量腋温,可向学校申购密闭式的汞槽血压计。另外,橙色高风险与黄色中风险项目的处理原则在于6个月内与1年之内尽可能采取行动,利于将风险发生率降至最低。对于绿色低风险区域中的条目而言(例如:地滑引起摔伤等),可在实验室放置较为醒目的标识牌,放置防滑垫等。

1.3评价指标

分析两组实验组管理模式的效果,包括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学生毕业后工作单位的反馈情况等。

1.4判定标准

1.4.1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

依据学生日常表现情况、期中、期末考虑成绩等对管理能力与护理技能操作进行评分。

1.4.2工作单位反馈情况

依照优、良、中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优表示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中可独立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对护理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并在日常护理操作中做到准确无误;良表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对日常护理工作基本独立完成,较好掌握护理基础知识,护理操作能力较好;中表示实际工作中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护理操作能力基本上能够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但是需要在独立完成护理工作时存在一定的困难[3-5]。

1.5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实验组学生实验室管理能力成绩评分与护理技能操作成绩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表1两组学生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比较(x±s,分)组别n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常规组8575.42±6.5373.04±6.74实验组8585.47±6.2386.25±6.22t10.266413.2792P0.00000.00002.2工作单位反馈情况实验组学生日常工作情况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护理学基础实验室的宗旨在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基础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并将学生护理学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应变能力等有效提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养成优良的专业技能,为国家输送优质的护理人才[6-7]。在日常护理教学中,护理学基础实验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该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专业理论素养,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护理操作的相关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8-9]。但是护理实验教学应在专业的实验室进行,并配置专业的相关器械物品,所以说,如何对护理学基础实验室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意义重大,是提高护理实践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10]。为了有效确保学生进行安全实践学习,应及时对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管理[11]。目前许多医学院校的实验室管理措施不是十分完善,缺乏系统的风险评估管理工具[12]。本次研究对实验组学生采取实验室安全管理教学,并加入风险矩阵定性与半定量分析风险评估方案,包括依据不同处理原则进行分类干预,例如:对于红色高风险条目的处理原则在于即刻展开行动,对于条目B4水银泄漏引发的危害来说,教学老师可在示教的过程中、发放体温计前嘱咐学生应轻拿轻放等,有利于更加直观的对实验室风险发生严重程度与发生率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方案,利于实验室风险发生率的降低,提升教学效果,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13]。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风险干预模式切实可行,但是由于风险等级是既定的,许多风险条目仍然集中在容忍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其中可接受线以下的条目很少,这就表示该类风险评估工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采用风险矩阵定量分析中风险值与等风险线上数值进行计算分析,可在之后的临床研究中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探讨[14-15]。另外,为了进一步营造校园安全文化,增强全员安全观念,健全安全体制,笔者还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建议: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有利于使得全员安全意识提高,并将全员安全观念增强,校园安全文化有利于教师接受安全教育,便于更好指导学生,同时也可让学生在校园安全文化的氛围中接受安全教育与熏陶,利于安全素质的提高,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可在师生员工中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与自觉的安全行为中心,提出人人需要安全、事事要求安全的理念,做到以人为本且预防在先的安全思想与安全规程、需要遵守的准则,并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组成部分。对校园安全文化进行营造的重点为全员进行安全教育,包括学员领导、普通教职工、学生等人群,并定期出实验室安全方面的课题,督促教师给学生开设好安全知识方面的班级讨论会,并经常进行教育,举办全院安全知识讲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实验室管理能力成绩评分与护理技能操作成绩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对两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随访,显示实验组学生日常工作情况优良率为95.29%,明显高于常规组,这就进一步证明了实验组管理模式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综上情况可知,对护理学基础实验室进行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是有效的风险评估措施,可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管理效果,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实践推广。

作者:刘秋英 单位:韶关学院医学院

基础管理论文: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税收管理论文

一、通过业务重构筑,形成高效的电子税务格局

1.利用业务开展,实现信息化税收管理建筑体系中国税收信息化实现的瓶颈是信息化应用方面的障碍,这种障碍限制了信息化税收管理体系的构建。因此解决此类问题,就要通过业务开展,实现信息化。中国目前的税收管理,存在着模式、业务经营单一的特点。打破这种格局,就要开展多种多样的业务,让业务的构建成为信息化开展的重要保障。例如浙江省的国税局根据市场中经营某些商品的企业每年、每季度、每月的营业收入、出货量、材料成本等的分析,制定出相应的税收管理体系,形成了186个行业或者商品的税源监控评估模式。这种利用信息化技术所构建的税源监控评估模式,可以有效地避免行业间不公平的纳税、漏税等现象的发生。这种信息化应用方向的发展,正是解决信息化只是停留在数据应用方面的不利条件,将信息化产品应用到税收管理工作当中去,正是税收信息化的重要目标。

2.业务打造高效电子税务格局通过对上述信息化应用到业务当中去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信息化业务可以打造高效的电子税务格局,解决税收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业务打造高效电子税务格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构建信息化业务平台:信息化业务平台是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收税工作中的相应业务进行结合,形成高效的业务处理、审批体系。例如在纳税人进行登记、税务稽查以及纳税人的审核等业务上,可以采用信息化处理平台,实现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以防止租税以及贪污腐败等现象的产生。二是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信息化服务平台是对信息进行快速的录入、审核以及批准的过程,同时解决纳税人所存在的困难。税务服务的中心是纳税人的税务管理工作,因此要以客户为中心,形成良好的服务态度与高效的服务体系。

二、合理建设税收管理部门,积极建构现代化管理组织机构

中国目前税收部门大大小小有很多,并且诸多小的税收管理部门建立在乡镇,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税收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税收管理人员是税收工作的真正实施者,对税收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然而目前乡镇小的地方税务部门,招收的税务人员文化水平、专业素质较低,大多数都是中专、大专毕业的。二是税收管理工作出现不规范化、违规的操作:对于乡镇的小的税务部门,往往出现将税收管理工作下放到当地的“地皮”手中,这些人员承包税收工作后,开始对集市进行纳税,纳税的标准由他们自己定,并且经常出现打架流血事件。针对上述两个突出问题,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首先要引进专业性、高水平的工作人员,提高业务办理的整体素质,对于人员聘用实现公开透明化招聘,防止内部人们自用的局面出现。其次规范工作,防止违规操作。税收管理工作尤其是乡镇部门的管理工作要做到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并且通过信息化技术将税收具体的工作全部录入到计算机中,实现信息的共享,防止他人在其中谋取私利。

三、通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多方信息共享与税收信息增值

中国税收目前存在的诸多弊端,其中最关键的解决措施就是实现信息的公开化。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通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多方信息共享与税收信息增值。一是建立税收联网体系。税收联网体系的建立基础是对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该体系的建立可以避免信息的不公开、租税、漏税以及征收纳税两者的不一致等现象的发生,实现信息的共享。这种联网不仅局限于大的税务管理部门,还要拓展到小的乡镇税务管理部门,真正实现全国税务管理的一网通。二是公开税收信息服务体系。中国目前出现的很多税务部门的租税、贪污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税务部门信息的不公开,导致缺少对其的监督、管理,因此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与广度,让广大群众对税收工作进行监督。三是实现税收信息增值。税收信息增值主要体现在将税收信息进行应用,减少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还可以利用税收风险评估,对纳税团体或个人进行风险评估与预防,实现税收信息的增值。通过上述三种方法,对于实现通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多方信息共享与税收信息增值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以信息化为基础,支持中介机构并建立以客

户管理为中心的纳税服务体系目前中国的纳税服务体系并不健全,存在着服务态度差、审批手续繁杂、征纳税不一致等现象。对于此种现象,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一是支持中介机构的建立。中介机构即第三方,独立于纳税人,也不属于税收管理部门。中介机构在其中起到调节的作用,寻找征税、纳税之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而中介机构的成立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享有多方面的信息资源,并且能够根据信息作出及时反馈、调节。二是以客户管理为中心。客户是纳税的主要承担者,中国由于税务管理部门隶属与国家,因此在纳税服务上疏于管理。很多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不能对客户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因此,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树立为客户服务的理念,客户既是纳税人同时也是服务对象,因此要树立对客户负责的态度。其次要改革传统的考核制度。对员工的工作采取量化的方式,根据员工服务态度、客户反馈、员工业绩等方面进行评估。最后是优化资源配置。对不同的税收机构,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人员,提高办事效率。

五、结束语

中国税收体制存在诸多弊端,解决这些弊端的重要方法就是建立信息化的税收管理体系。通过积极改革过时税务管理制度,创新税收管理理念,应用税收风险评估理念。通过业务重构筑,形成高效的电子税务格局,让业务成为信息化的媒介。合理建设税收管理部门,积极建构现代化管理组织机构,实现资源的优质配置。通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多方信息共享与税收信息增值,增加信息的透明化、公开化。以信息化为基础,支持中介机构并建立以客户管理为中心的纳税服务体系,使信息在公开中得到增值。

作者:熊辉单位:东营职业学院

基础管理论文:法律基础下的合同管理论文

1毕业生就业后对课程知识的反馈

美国曾于1992年、1996年、2000年三次对全美400家一流的建筑公司的中上层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建筑施工工作中除了原先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哪些管理知识。调查结果表明:1992年建筑管理方向27门课程中排名前三的课程分别是“财务管理”“建设规程及法规”“合同管理”;1996年的结果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法律问题”“合同管理”“建设规程和法规”;而2000年的结果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法律问题”“合同管理”“工程项目计划、进度安排与控制”。这表明工程法律一类的课题处于绝对重要地位,通过法律手段对工程项目各参与方的行为进行约束是工程建设宏观调控的体现,而利用合同规定各参与方的权责和平衡他们之间的利益则属于工程微观管理范畴[2]。因此,工程法律和合同管理问题势必越来越重要,而合同管理须以法律知识为基础,高等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2强化法律意识的培养

2.1课程设置方式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都将工程合同管理列为优秀主干课程,要有效地传授合同管理知识,必须正确处理好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以盐城工学院为例,工程合同管理相关课程主要包括“建设法规”“工程合同法律基础”“合同管理与索赔”。首先,通过“建设法规”课程,使学生熟悉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如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各质量管理法规等;其次,通过“工程合同法律基础”课程进行合同法原理以及各种专业合同示范文本的讲解与分析,使学生建立工程合同的整体课程结构体系,掌握合同法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合同的能力;最后,培养学生合同策划、合同履行、合同变更及索赔管理等合同管理的能力,为工程实践作好准备。这样的课程设置方式将法律知识的储备及法律意识的培养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

2.2课程内容及教材选择盐城工学院的“工程合同法律基础”课程选取的教材为东南大学李启明教授主编的《土木工程合同管理》第二版[3],该书以工程合同类别为主线,在讲述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后,分别介绍了各类专业合同示范文本的主要内容,包括监理合同、勘察设计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物资采购合同等,并分析了各自的管理特点,“合同管理与索赔”选取的教材为东南大学成虎教授主编的《工程合同管理》,以工程合同管理流程为主线,符合上述课程设置的要求。同时,合同管理法律基础应加强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颁布的工程合同范本FIDIC合同的讲授,FIDIC合同被公认为是一部“施工法”[5],其中包含了众多的英文法律用语,其用词十分准确、严谨,我国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等现行规定都借鉴了FIDIC的相关条款,通过这些法律条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奠定扎实的法律基础,与国际工程合同管理接轨,而且有助于从较深的层次把握工程合同管理的涵义。注重实务是工程合同管理的教学目标,案例教学与专题讨论应在教学内容中得到强化。教师在平时生活中要关注工程建设中的一些官司或纠纷,积累教学资源,与时俱进。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增加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找出案例所涉及的法律条款,分析产生的原因,讨论解决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此外,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当查阅并分析当年全国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的考查内容,从中选取适当的案例进行讲解,在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的同时,也对学生以后的职业规划进行相应的指导[6]。

2.3加强教师能力的培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新时代的教师不仅承担发展科学文化的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工程建设是通过实践才得以实现,作为一名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把自己的知识能力武装起来。要加强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首先应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教师应当努力掌握法律、经济与技术等复合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能够连续施教“建设法律”“合同管理”等课程的人才,这样有利于法律意识培养的连续性;其次,应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其明白法律基础在工程合同管理课程中的重要性,引导其通过所学内容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3结语

作为一名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应当深刻认识法律基础对于工程合同管理教学的重要性,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重视对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同时不断地武装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授课效果,达到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

作者:邱成春王延树吴发红单位: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基础管理论文:中美基础教育管理论文

一、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比较

1.美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美国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仍然是地方分权制。联邦政府由于对全国的教育没有直接的管理权力,因此长期未设独立的部级教育行政机构,只在卫生、教育和福利部里设教育总署。联邦教育总署的职能主要是服务。由于国际斗争和国内协调的需要,联邦政府于1979年10月将教育总署从卫生、教育和福利部中划分出来,单独组建了联邦教育部,负责统一处理联邦政府教育政策和经费问题。联邦教育部的成立,表明教育行政权力在一定程度上趋于集中,但由国会通过的教育部设置法特别强调:“有关教育的权限及任务,继续由州和地方学区所设置的机构承担。”因此掌管美国教育行政大权的是州一级教育行政机构。美国的教育行政以地方分权为基本特征。虽然学校教育是州的法定职责,但许多州把大部分管理权都委托给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即学区)行使。具体管理初、中等学校。

2.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国家教育部负责制定有关基础教育的法规、方针、政策及总体发展规划和基本学制;设立用于补助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师范教育的专项基金;对地方教育部门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等。省级政府负责本地区基础教育的实施工作,包括制定本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和中小学教学计划,组织对本地区义务教育的评估和验收;建立用于补助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专项基金,对县级财政教育事业费有困难的地区给予补助等。县(市、区)级政府在组织义务教育的实施方面负有主要责任,包括统筹管理教育经费,调配和管理中小学校长、教师,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等。乡级政府负责本辖区义务教育的落实工作。由此可见,美国教育体制突出的特点是各州各校拥有很大的教育自主权,各州各校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特色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等,政府没有统一的要求。而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实际上是一种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

二、中美两国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比较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它不仅是学校教学工作运行的基础和保证,而且在教师成长、教育改革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管理涉及诸多方面,比如班级规模、教学组织形式、评价机制等等。

1.美国基础教育教学管理

现代有关教育研究表明,班级规模的大小对课堂教学中的诸多因素会产生影响,80年代,美国教育研究服务公司有关班级规模研究的结果显示,班级规模在25~34人之间变化时,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会有什么影响。因此,美国基础教育实行小班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在美国基础教育课堂上,教师不会对教材进行照本宣科的讲解,或以讲授的形式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相反,他们会灵活运用教科书,并在考虑学生心理特点、个别差异、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向他们提出贴近学生生活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办法。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侧重于诊断问题、改善教学,评价内容为全面的质量评估,重视师生之间的互相评估。

2.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管理

我国中小学长期以来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由于受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基础教育学校采用大班教学,学生人数在50人左右,多则达60至70人。随着教学内容的改革,部分中小学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也进行了多种探索和尝试,但班级授课制仍是中小学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根据教科书的指示,在课堂上对教材进行照本宣科的解读,并以讲授的形式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同时利用分析法、综合法和归纳法对教材上的知识或问题翻来覆去地进行讲解。师生之间交流互动较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教学评价方面,由于受高考和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对教师及学生的评价都以考试成绩为主。导致教师只关心学生成绩,对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及创造性思维关注极少,学生的潜能没有很好地发挥,一部分极具特殊天资的学生被埋没。不同的班级规模、教学方式、评价机制造就了学生不同的素质,在基础教育阶段,我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培养。而美国教师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极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信心。

三、中美两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比较

师生关系是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了实现各自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共同参与到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时形成的社会关系、教学关系、人际关系。并在这过程中,形成以教与学关系为主的交往关系。但是,师生关系不仅仅存在于课堂内,还存在于社会活动中,因为教育活动不局限在学校内进行。因此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人们对于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同地位的认识,反映了不同社会对于教育主导价值的不同追求。

1.中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现状

受“尊师重道”传统文化及“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注重教师单方面的主动作用,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干预和控制,关注的是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与学生缺乏沟通与了解。因此,师生关系淡漠、疏远,缺乏民主、平等与和谐。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权威并操控整个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较少。教师仅仅充当传道、授业的角色,很少考虑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情感需求,教师在私下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都是围绕考试成绩这个话题进行,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对教师的畏惧与防备,导致其不愿向教师敞开心扉,倾吐自己的心声,教师根本无法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学生不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教师不理解学生的所作所为,难以构建平[6]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美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现状

在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及教育改革家卡尔·罗杰斯所提倡的民主、平等、自由的师生观影响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始终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相互探讨与学习,在意见不统一时,双方还会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共同进步提高。在课堂外,美国基础教育教师非常注重与学生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以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与生活上的困难。而且美国基础教育教师更注重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教师与学生常常在课堂内外探讨人生目标、理想,互相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在轻松愉快的聊天过程中师生相互了解、彼此信任。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和差距不断缩小,学生勇于向教师倾吐自己的心声并乐于听取教师的指导和建议。师生像朋友一样,关系融洽。

四、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基础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基础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中美基础教育在教育管理体制、教学管理、师生关系等方面的优点和特色不得不引发我国基础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深入的思考,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适应促进人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有创造性、有想象力、身心健康的人才;改变教学方式;加快建立科学的、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只有把学生、教师和学校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我国基础教育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整个教育事业发展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单荣琳 单位:四川民族学院 英语系

基础管理论文:基础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1.“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1.1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文化性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些群体在一定的时期内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思想、理念、社会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等,我们把这些整合在一块,称之为文化。它也是支撑人类发展,改造社会的内在动力。而在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上至学生所学习的各项专业知识,下至学校自身的各项规章制度等,都受到文化的强烈影响。因此,“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其实就是除了依靠“服务”以及“命令”等方式来实现对管理对象行为的一种驱使,更重要的还是依靠自身营造的一种精神氛围来实现对管理对象人积极性的激发,并且以上层管理者自身具备的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良好形象等实现对管理对象思想及行为等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1.1“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激励性

生理需求、社交需求以及安全需求等都只是人们维持正常生活所须的低层次需求,而更高层次的需求是被尊重以及自我实现,这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就是激励因素。而“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正是强调学校管理者通过这样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来满足管理对象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2.“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有效构建方式

2.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基础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2.2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机制

在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学评价,它对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以及发展具有监控、甄别、选拔以及改进等许多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前提是学校必须要构建一套科学、健全的符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的人本化教学评价机制[2]。传统教学评价机制中,人们更加侧重的是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评价,而缺乏对实施教学的主体的道德素质、文化素养以及人格力量和奉献精神等方面的评价。这往往使得教学中的教学评价机制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就是要确立一种和学校实际情况相符、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一种评价标准,以此来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从精神以及物质等方面入手,积极奖励广大教师,激发其从事教学工作热情。就学生的评价而言,“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摒弃过去我们过于重视课业成绩的评价模式,而加强对学生道德素质、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的评价。

2.3创造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学校文化

文化是一定的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发展逐渐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思想、理念、社会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等的整合[3]。可以说它是支撑人类发展,进行社会改造的内在动力。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以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等,深受其影响。因此,学校积极创造一种既能够反映学生整体精神面貌,又具备共同价值观的学校文化,已成为其实现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它不仅能够使学校实现对管理对象积极性的激发以及思想及行为等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学校实现师生改善心态,陶冶情操及增强学凝聚力的保证。

3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基础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作为基础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学校必须要致力于建立一套科学、健全的基础教育及教学管理体系,以协调学校教学的各个方面能够有效运行,并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才能有效实现基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竞争力实力以及活力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教学整体质量。

作者:武明辉 单位:满洲里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