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2 08:55: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衡润公司项目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
随着公司业务量的上升,销售收入和人员的增加,就像众多快速发展的新建企业一样,由于扩张的速度太快,公司的管理方式渐渐不适应企业的迅速发展。管理不规范、不到位,权责关系不明等问题致使公司人力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公司业务水平要有新的突破,必须依靠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项目管理人才的选拔、培训、考核等一系列围绕项目经理负责制这一中心的众多工作内容。而要解决人才问题,首先要剖析其存在的问题。下面根据设计的调查问卷就公司目前存在的典型的问题做简要剖析。
(1)人才流失严重。
在经历初创期的迅猛发展之后,公司出现了一段“瓶颈时期”,业务量下滑,销售收入下降,使得一部分高层管理人员和一些优秀项目经理流失,公司结构重组管理层的更换,新项目经理的培训与磨合,这些都对公司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但项目经理的流动性过快是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公司招聘的新项目经理有些是因为业务水达不到标准被辞退,有一些优秀的项目经理“跳槽”到其它的公司,这些都使公司入了两难境地。
(2)项目经理对现有的绩效考核意见很大。
公司最开始的绩效考核是如下要求:一是对于项目经理的绩效考核是通过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薪酬的提取是基本工资加上业务的百分比;二是对于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是通过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薪酬只是基本工资等。这种考核标准最大的缺点就是考核指标不具体,而且没有划分出没有达到考核标准的项目经理如何惩罚。奖惩制度没有明显的区分。所以衡润公司这种简单的考核标准严重阻碍了项目经理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突显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很大的漏洞。
(3)团队协作能力差,沟通渠道不畅通。
由于公司项目经理的流动量过大,人员更迭过快。使得公司中项目经理之间的沟通极其不畅通,项目经理之间的交流变少,使得团队的协作能力变差,信息的交流出阻碍,不利于公司制度的贯彻和执行,特别是项目经理对于公司的建议到达不了公司管理层,使公司管理人员得不到信息的反馈,有些就会造成公司的失误和给公司代来损失。
(4)项目经理经验不足,理论性人才多于实践性人才。
衡润公司主要是以投资管理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所以在对项目经理的招和选拔中十分重视对项目经理专业素质的挑选,招聘和选拔的标准主要学历和专业技术。而在衡润公司项目经理中硕士占2.8%,本科占83%,专科占14.2%。但这些项目经理普遍的缺点就是实践经验不足,独立承担项目的能力还是很差。因此如何才能招聘到适合于公司的项目经理,这是公司管理十分重视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二、基于胜任特征的项目经理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1)基于胜任特征的招募配置。
传统的公司项目经理招聘配置时比较注重考查人员的知识、技能等外显特征,这些特征容易衡量,但是没有针对难以测量的优秀的动机和特征来挑选项目经理。因此衡润公司采取胜任特征来选拔项目经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明确胜任特征各要素的权重,其目的是在面试中有重点地进行提问和考察,并为录用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二是将公司项目经理的四因素的胜任特征设计成一系列面试测评的问题,以帮助面试官决定某求职者是否具备所需的能力,并将获得的求职者信息与胜任因素等级对照查看其胜任特征。三是对各项胜任特征进行逐项评价后得到应聘者的胜任特征测评得分作为决定是否录用的参考依据。
(2)基于胜任特征的项目经理培训。
基于公司项目经理胜任特征进行的培训管理要求以胜任特征为基础挖掘培训需求,并在培训计划生成和培训评估过程中充分结合胜任特征进行。传统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目的是使得项目经理更好地胜任当前工作。而研究表明,态度、动机和价值观等隐性的特质才是区分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的关键因素。因此,衡润公司基于胜任特征对项目经理进行培训,以期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3)基于胜任特征的绩效管理。
衡润公司传统的绩效管理只包括对项目经理的业绩进行考核,比较片面,而基于胜任特征的绩效管理则是对传统的绩效管理的补充和完善,利用胜任特征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是经过科学论证的系统化的考核体系,能真实和全面的反映项目经理的综合工作表现。为此衡润公司致力于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以期帮助企业掌握项目经理在工作中的表现和工作实绩,也可使项目经理了解自己的现状和自我发展的目标,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一是指标确定。目前衡润公司对公司项目经理考核的主要业绩指标为日均存款余额、日均贷款余额、国际结算业务结算量、中间业务等。这些指标是银行业务经营的优秀,以此作为优秀指标可以确保银行经营目标的顺利完成。二是全员参与。绩效考核重在全员参与。一方面有利于项目经理将个人的行为融于集体的行为之中,提高集体凝聚力,发挥团队的整体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项目经理和管理者持续不断地沟通,消除对立情绪,将双方统一到追求实现目标的行动中。
(4)基于胜任特征的薪酬管理。
基于胜任特征的薪酬体系设计,主要是根据项目经理所表现出来的胜任特征来确定项目经理的薪酬水平,有利于项目经理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或能力,进而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可以打破传统的岗位等级的官本位特点,可以项目经理提升优秀专长和技能,支撑企业优秀能力的培育,为企业战略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支持。这样就能极大地鼓励项目经理去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力。为此,公司项目经理的薪酬应不仅限于以简单的以业绩定薪,依据是无论项目经理是否成功做成业务,其自身的职业素养都会对客户产生影响,影响客户以后的行为。甚至影响客户对项目经理所代表的银行的整体看法和态度。故而有必要设计独立于业绩奖金的,由项目经理胜任素质所确定的基本工资制度或胜任特征津贴,使项目经理可以因其胜任特征的差别获得不同的货币收入。
三、结论
文章通过本研究以衡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衡润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项目经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借助于项目经理人员胜任特征的四因素,为项目经理的招聘选拔、人员配置、培训开发、考核激励等方面提供建设性的对策。这不仅有利于衡润公司开展项目经理的招聘选拔、培训开发、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方面的工作,也有利于调动项目经理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长期发展打下人才基础。
作者:唐也舒 刘会洪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
一、以顶层设计为龙头,加快推进“四化”建设。
一是加大自动化信息化投入,加快工艺流程再造,提高生产运行效率。通过将工艺流程、设备、产品、建设标准进行统一设计,实现了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二是通过技术改造,创新布站模式,推进了地面建设模式变革。实施示功图源头自动采集,取消计量站建设,实现自动计量;提升混输工艺,简化地面布局,改“单井—计量站—接转站—联合站”三级布站模式为“单井—联合站”一级布站模式,实现布站方式、管网布局以及计量工艺的最优化。三是依托信息化建立了高效的生产指挥系统。油井的实时生产信息可以反馈到生产指挥中心。生产指挥中心可以直接对油水井管理站下达生产指令,遇有突发事件等非正常情况,应急班接受生产指挥中心指令进行现场维护。
二、以专业化整合为手段,破除“大而全、小而全”。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明晰采油厂、采油管理区、油水井管理站以及其他各类专业化服务队伍的职能定位。一是在整合采油队、采油矿的基础上,组建采油管理区。管理区作为油气产量和成本控制的责任主体,负责日常生产指挥协调运行及生产保障。二是剥离管理区非注采输业务。转变自建自管自营的传统模式,充分依托社会优势资源,控制用工总量,清晰油公司主业、精干主体队伍,满足生产建设需要。三是对管理区内部采油、注水、集输、维修等业务进行优化整合。将原采油队管理职能,工程、地质等技术职能集中上移至管理区机关负责。成立油水井管理、应急维修、巡护巡线等基层操作班组,由管理区生产指挥中心各组室直接管控专业化班组。
三、以生产业务流程改造为前提,全面优化劳动组织形式。
通过“四化”改造后,基层油水井管理班组的生产方式变驻井管护为电子巡井,变人工量油为自动采集,变定期巡护为中心值守、视频监控,变现场手工操作为远程自动调控,变事后发现被动应对为超前预警主动处置。采油生产作业区实现了全天候无缝隙的视频监控,抽油机远程启停、注水井参数远程调控等工作,均可在指挥中心实现;改变了传统倒班方式,由计量站四班制24小时值守巡护,改为专业化班组白天管井管站、夜间电子巡检与集中巡护相结合的运行模式,极大地优化了劳动组织形式,为精简岗位和人员创造了条件。
四、以缩短管理链条为原则,压扁管理层级。
一是推行扁平化管理。取消原采油矿内采油队、维修队等各类四级单位建制,压扁管理层级,实行管理区直接管理生产班(站)组。由传统的“分公司-采油厂-矿-队”四级管理体制转变为“分公司-采油厂-管理区”三级管理体制。二是规范精简管理区机构设置。在示范区建立“三室一中心”的机关架构。即生产管理室、综合管理站、技术管理站、生产指挥中心。各组室权责对等、界面清晰,避免了职责交叉与遗漏,提高了管理效率。
五、以提高效率效益为目标,建立油公司运行机制。
以经济为纽带,以合同为契约,建立完善优质优价、优速优价、高端特价的市场化运营机制,最大限度激发活力。一是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建立了内部甲乙方市场关系。在采油厂层面,按照采油管理区成本控制责任主体的定位,井下作业、维护维修、特车运输、油水井测试、水电等各项成本下达到管理区。采油管理区成为模拟市场中的甲方,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与各专业化服务队伍结算相关费用。二是配套建立了效益化考核体系。突出油公司“效益”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转变经营考核方式,建立了以经济效益、生产质量、生产效率、生产管理四类指标为主的考核指标体系。对采油管理区实施以“产量、效益”为主要导向的绩效考核,对专业化队伍实施以“效益、质量”为主要导向的绩效考核。
六、“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取得的效果
“四化”模式推动了人力资源转型发展,优化了劳动组织架构,精简了机构编制设置,创新了劳动组织形式,减少了岗位和用工,提高了劳动效率。
1.劳动组织架构得到优化,管理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
“四化”建设带来的生产方式变革促进了管理模式转变。通过重新划分管理单元精简了油井看护、站点值守等岗位用工数量,突出了区域生产的总体协调与环节控制,提升了管理和运行效率。
2.生产业务流程得到优化,岗位设置及劳动组织形式进一步优化。
信息化提升后,管理区岗位设置大幅精减,劳动组织形式得到优化。通过合并岗位、提高员工素质、推行“一人多岗”等措施,“四化”示范区减少了近50%的岗位,真正起到了以技术进步替代活劳动消耗的作用,提高了组织运行效率和用工效益。
3.绩效考核得到强化,员工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构建了推动油公司高效发展的绩效考核体系,将用工总量控制指标、劳动生产率发展目标等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范围;强化员工个人绩效考核,严格考核条件和纪律。通过强化激励约束,调动了单位和职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用工管控工作,增强了队伍凝聚力,员工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有了显著提高。
4.用工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四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生产组织、工艺流程的不断改变,促进了岗位用工配置、劳动效率和用工水平的不断提升。按照新的“四化”模式定员与传统模式定员相比,定员水平提高近50%。同时,电子量油、功图远传、实时采集的生产数据收集汇总方式,提高了精细化管理程度,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大幅度减少了采油岗位的夜班人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作者:侯哲 单位: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劳动工资处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公司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电力公司应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配置进行合理的配置,实现电力公司的良好发展。
一、提高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1.提升电力公司优秀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人,人作为一个公司最重要的资源,也是一个公司的优秀竞争力。特别是在新时期下,对电力市场又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所以提高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提高电力公司企业的绩效,为电力公司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更能提升电力公司的优秀竞争力。2.是电力公司内部人员自身发展的需要一个企业的目标、战略都是由企业管理者来共同制定的,但是这需要所有员工的配合和努力才可以完成,因此,这就要求员工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认真落实管理者所要求的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公司实现战略目标,同时也促进了自身发展,因此,需要不断提高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素质,推动电力公司的发展。
二、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缺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电力公司工作稳定,福利好,经常被人们当做铁饭碗,虽然电力公司的员工人数多,但是却缺少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人才,这些因素导致电力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电力企业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传统企业,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吸收优秀人才增添公司活力,但是很多时候电力公司员工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并不了解,缺乏重视,这样就会导致人力资源管理跟不上公司发展。2.分配制度不合理,缺少激励机制目前很多电力公司在薪酬分配上仍然采用传统的分配制度,传统的分配制度有一定的缺陷,缺乏相应的奖励机制,很多时候在薪酬分配上并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根据职称的高低分配工资;另外现在电力公司薪酬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分配制度不合理,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工资奖金不成正比,这样的分配制度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难以体现个人能力的差异。3.企业文化建设落后企业文化会在无形中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滞后则会影响员工素质的提高,目前我国很多电力公司不重视对企业文化的培养,其实温馨、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升企业形象有很大的帮助。良好的企业风气会在无形中激发内部成员的潜力,创造一种激励环境,使人力资源管理发挥巨大作用。
三、提高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方法
1.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高素质员工队伍(1)认识到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电力公司管理人员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创新能力,管理者应有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因此,管理者应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认识,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实现电力公司科学发展。(2)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首先,应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不断吸收和引进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员工的而竞争意识。例如,对于新员工,上岗前要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有所了解,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可以使新员工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因此,一方面结合公司战略目标挖掘内部员工潜力;另一方面,拓宽引进人才渠道,内外结合,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3)建立体现竞争的用人机制电力公司应该将现代企业的管理竞争机制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一套符合符合本公司的用人机制。公司应该采取奖励与惩罚并举的制度完善管理,对工作积极表现好的,可以通过奖金激发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那些工作完成不好的应该有所惩罚。2.完善分配制度和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提高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建立健全的分配制度和绩效管理,有了健全的激励机制,员工才可以有工作积极性,主要从分配制度、绩效管理、激励机制这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首先,管理者应该建立以基本工资分配为基础,对各岗位的薪酬管理实行分层分类,结合多种激励方式的薪酬组成部分,满足员工的需要,激发对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引入绩效管理,建立以岗位薪点工资为主的薪酬制度,降低工资在薪酬中的比例,加入绩效对薪酬的决定机制将员工个人绩效与薪酬挂钩;最后,电力公司应树立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公司的一项重要战略,包括对员工的能力培养、心理调整、让每位员工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可以培养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在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公司的凝聚力。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电力公司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提升员工的价值观念。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培养电力公司员工自觉遵守制度的良好习惯;另外,电力公司要关心员工,解决他们的实际需要,以此来提高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增强公司的凝聚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公司要想适应社会发展,就必须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和分配制度,以此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也不能忽视对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来提升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优秀竞争力,只有这样电力公司才能够更好更快发展,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史娟 单位:国网福建安溪县供电有限公司
摘要:人才资源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作为保险公司,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已经成为保险公司发展的重点。根据我国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应采取的措施,一是建立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要有非常优秀的领导班子,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凝聚干部员工队伍,要有系统的对员工培训开发制度,要营造使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有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包括竞争激励、考核激励和薪酬激励等。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培训;激励机制;绩效管理
随着保险业的开放和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中国保险公司面临的是资本实力、业务、客户、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强大竞争,而人才是保险业竞争的根本。怎样应对保险市场的人才竞争,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尽快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这是关系到中国保险业繁荣发展的大事。
一、中国保险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必要性
1.人才是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决定因素保险公司作为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企业,人才对推动企业发展和业务、技术、管理、制度创新等各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和重要,是在未来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决定因素。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大型跨国保险公司加快在我国的网点布局和本土化进程,其管理和业务人才主要来自于我国的保险行业。在各方对人才需求大量增加,而我国中高级保险人才又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对人才的争夺就可想而知了。保险公司能否在人才竞争中取得先机,将成为其在市场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2.人才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中之重保险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尤其是懂得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和运营的人才支持。保险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设计既要满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等现代企业制度的一般特征,也要结合保险公司现实的行业特点、产权结构、经营规模等实际情况,因而不但需要通晓企业管理理论和实务的人才,更需要通晓国际保险公司经营和管理惯例的人才。
二、目前我国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保险人才供不应求
我国目前保险从业人员有120万人,但整个保险从业人员在数量、结构、素质等方面跟不上保险市场发展的需求。保险行业的精算、核保、投资、理赔、展业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而我国保险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也仅仅是近几年才起步的。目前我国各方面的保险人才都严重不足,尤其是保险精算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和了解国际保险市场情况、熟悉国际保险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短缺。
2.保险公司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从某种角度讲,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激励员工,使之保持高涨的工作积极性。只要激发人才主体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才才能不断增值。除了在工资收入、各种福利等物质方面需要外,员工的精神需要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个人发展和对成功的需要上。但目前保险公司中合理的人才选拔体系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着人才的脱颖而出,影响了高素质人才聪明才智的发挥。
3.保险人才的正常流动受到限制
保险人才的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保险人才供不应求的格局必然引致保险人才在不同保险公司间的流动,但是这种正常流动却受到部分保险公司人为的限制。他们一方面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留住保险人才,另一方面对即将离去的保险人才加以种种阻挠,阻碍了其正常发展。
三、新形势下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竞争形势分析
1.外资保险公司涌入后人才竞争将日趋激烈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保险公司诱人的发展前景、培训机会、先进的管理体制和高薪,对保险业内人士具有相当的吸引力。随着业务竞争的升级,对高层次、专业性保险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果保险公司现有人才流动、保险潜在人才流失问题不解决,那么中国保险公司难以与外资保险公司竞争。
2.保险业经营环境变化对队伍素质提出挑战
当前,保险专业人才的匮乏,将是制约我国未来保险业发展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这既表现在现有人才缺乏和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后日趋激烈的“人才战”,还表现在现行的保险教育观念、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师资状况等有待实现根本性转变。
3.人才竞争向专业化和复合型的竞争趋势发展
其特点有二:一是人才的需求趋向专业化,市场竞争必然使经济、管理的技术朝专业化方向发展,人才发展本身也朝专业化方向提升。二是专业人才的竞争朝高新科技信息、保险营销、精算、理赔、保险法律等专业转移,使人才专业的门类更加齐全,专业之间相互融合、渗透,人才向一专多能发展。
四、我国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建立高素质的保险公司员工队伍
(1)要建设具有先进性的领导班子。优秀领导者对保险公司至关重要。保险公司的领导者需要在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的条件下发挥领导决策作用,需要引导企业依法经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质服务,完善高效的经营机制,同时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企业要发展壮大,后进企业要摆脱困境,都要求这个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是优秀的。
(2)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凝聚干部员工。保险公司作为金融服务性企业,要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行“人性化”管理,把尊重人才、尊重人的各种潜能的发挥置于管理的首位。通过实施文化管理,确立企业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力弘扬企业精神,引导全体员工为实现统一、明确的目标而做到同心同德,步调一致。保险公司要建立具有人性化、科学化的激励机制,既考虑人才的物质需求,又考虑人才的精神需求,创造一个尊重员工的环境,对员工实行非强制性的激励和约束。保险公司要发扬民主精神,保持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经常交流,管理层能够认真听取员工意见,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欲望,使员工体会到自己参与创造企业的价值,从而更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要全面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建立培训开发制度。在新的形势下,培训不仅仅是为了使员工适应工作的需要,而且是帮助员工提升自我价值的一种渠道,是公司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开发、培训和使用他们的潜力;其次保险公司要以高等院校为依托,培养所需的保险事业人才。
(4)要积极营造使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一个公司能否充满活力、奋发向上,关键在于它能否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才智。新形势下的人事工作应当建立激励、开发、培养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要扩大激励竞争的用人机制。其次,要建立科学的激励、考核机制。再次,要做好人才挽留工作,以公司自身的影响力吸引人才,用好人才。
2.建立公司与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1)竞争激励。竞争是激励的重要手段。竞争机制会使员工处于激发的状态之中,让人产生一种紧迫感和激励感,强化员工永不满足,促使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首先在用人制度上企业应在管理岗位和任职上实行聘任制和聘期制,同时,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基础配置人才资源。通过规范的契约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规范双方的行为,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其次在选拔任用制度上推行竞聘上岗,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竞争机制引入到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员工的岗位变换工作之中。重点在领导、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上推行竞聘上岗,一方面激活管理人员队伍,使在岗人员既有被淘汰的压力,更有提高素质、努力工作的动力,激发他们的奋发进取精神;另一方面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走上领导、管理岗位提供了可能,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素质较高、潜力较大,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后备管理人员。
(2)考核激励。考核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考核的质量,最大限度地激发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是考核的关键。首先,要设定科学的考核标准。从工作实际出发,设置考核项目和考核指标,明确考核内容和考核程序,以工作实绩为重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在方式上,实施分类量化考核,区别对象,实施不同的考核办法,以分类量化考核的方式考核业绩,以多方评价的方式考核综合素质。在时效上,尽量缩短考核周期,实施动态考核,提高时效性。其次,要认真组织实施。实施阶段要充分准备,精确操作,深入分析,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为领导和管理人员岗位调整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最后,要实施有效的激励。将考核结果作为激励管理者的重要依据。实施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同时要体现考核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发挥考核在管理人员甄别、选拔和调整中的作用,增强对管理者的激励力度。
(3)薪酬激励。保险公司应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认真建立市场化的薪酬制度。确定合理薪酬是激励员工必不可少的手段,必须建立起一种把员工同企业发展前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新型分配机制。保险公司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加大对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提高企业薪酬政策上的外部竞争力。在企业内对各个层级要实行差异化激励政策,根据员工的岗位、贡献和绩效确定不同的薪酬待遇,员工薪金要与超额利润贡献、业绩增长、风险收益、市场满意度等考核指标挂钩,适当拉大收入差距。保险公司应努力探索附属于人才资源的管理要素、技术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途径和手段,使之系统化、制度化。另外保险公司还要完善企业年金的激励制度。企业年金是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效益,按照自愿、量力的原则,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企业薪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计划一起构成了“一揽子薪酬”,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而且它所具有的长期激励和保障功效,是其他法定外福利措施所难以达到的。
[摘 要]激励机制的设计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恰当的机制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更好地实现公司预期经营目标。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对激励机制进行设计,关键还在于机制的实施效果能满足“激励兼容”的要求。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传统,还应将地域文化、习俗等非正式制度,嵌入“激励兼容”的实现过程中。
[关键词]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设计
1 问题的提出
激励机制的设计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恰当的机制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更好地实现公司预期经营目标。根据目标管理原则,控制好组织成员间分工与协作的努力水平,将是最终实现公司赢利目标的关键。在公司组织理论中,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基于激励机制的合理设计方面。同时,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对激励机制进行设计,关键还在于机制的实施效果能满足“激励兼容”的要求。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传统,笔者还将地域文化、习俗等非正式制度,嵌入“激励兼容”的实现过程中。员工所处地域的非正式制度,将作为外生解释变量影响他们的行为偏好。
2 公司管理中“激励机制”设计的分析框架
所谓“激励兼容”效果,可以理解为:管理者在提供一个有关激励机制的制度安排后,该制度性安排既能满足员工自利性行为偏好的同时,使其行为后果又能达到管理者所预设的组织目标的效果。
(1)关于“激励兼容”的分析框架。“激励兼容”思想源于赫维茨的机制设计理论。机制设计理论始于赫维茨20世纪60年代的开创性文献。在赫维茨的定义中,“机制”被描述为一个信息系统和一个基于信息系统的配置规则。在此基础上,机制设计理论讨论的问题是:对于任意一个想要达到的既定目标,能否设计出一个经济机制并且怎样设计一个经济机制,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个人利益和设计者既定目标一致——即每个人主观上追求个人利益时,客观上也同时达到了机制设计者既定的目标。
(2)关于非正式制度的分析框架。具体而言,非正式制度主要体现为文化、习俗、惯例等自发形成的制度安排。该制度安排的形成机理,可以通过演化博弈思想来诠释。作为博弈均衡的产物——非正式制度,又通过群体内部的学习、模仿效应,逐步产生同吸效果。而该同吸效果所形成的稳态因子,嵌入个体的行为基因中,通过个体间的反复适应,最终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行为偏好。笔者之所以强调它的重要性,就在于:植根于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偏好,如东部地区表现为勤勉、积极的精神面貌,在这种精神面貌下所建构的“激励兼容”的实施路径,也应不同于其他地区。
3 公司管理中“激励机制”设计的关键环节
依据传统的“需求层次理论”以及“双因素理论”来设计激励机制的技术路径,将出现3个方面的操作性难题:①员工的主观偏好很难获取;②由于“信息不对称”,员工可能产生机会主义行为;③激励刺激过程中的不饱和性特征,使得激励的强度将越来越大。诸如以上难题,笔者认为:应预设一个刺激源,受员工主观利益偏好的驱动,公平、自由的进行选择;同时,管理者在预设刺激源时应进行部门、员工层次的区分。
(1)基于“激励兼容”效应的路径设计。公司管理者应根据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以及部门员工的层级,分别设计出相适应的激励内容。这里笔者强调,激励内容存在两个方面:正激励与负激励。对于正激励而言,应主要以货币性奖励为主。货币数量的确定,应考虑部门员工在实现组织目标中所占的权重大小。为了便于对员工进行监督,应下放一部分的货币奖励权给部门管理者。这也是组织的科层结构使然。同时,还须重视公司组织文化的建构。
(2)基于“非正式制度”植根性的路径设计。基于地区的文化背景所逐步演变形成的习俗、惯例等非正式制度,将从员工的内心信念上支撑其行为偏好。关于这一点,上文已进行了论述。笔者建议,在使用货币性奖励方式的同时,应设计公司管理的客户理念、价值观念,以及文化等要素为辅助手段。上述设计的要素内容须与本地区特有的做事风格相匹配。通过精神层面,以及员工群体间的模仿、学习等互动机制,来支撑“激励兼容”效果的实现。
4 公司管理中“激励机制”设计的具体途径
物流公司如何设计出恰当的“激励机制”,不但将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同时,也是其在“十二五”时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这里,本文将在分析框架与关键环节的范围内,尝试设计公司的激励机制。
(1)正激励的设计。上文已经指出,在公司设计正激励主要是通过货币奖励的办法来实现。在整个实施环节中需要把握好这样几个节点:①货币奖励的数额与奖励的缘由,须通过制度的形式书面展示出来;②在设计员工绩效指标体系时,体系结构应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特点分别建立。每个部门的指标体系引入“物理元”原理,可以具体量化;③受到公司组织层级的影响,必然产生监管缺位的现象。因此,公司须将一定数额的货币奖励权交给部门管理者行使。同时,公司高层还应建立部门员工的利益诉求通道。
(2)负激励的设计。根据管理学原理可知:由于个体大凡都具有趋利避害的行为特征,员工若在工作中未能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而公司只是一味地进行负激励的开展,最终也无法达到激励兼容的效果。因此,在具体设计负激励时,公司需要把握这样几个原则:①员工岗位职责所对应的奖惩力度需要对等;②轻易不要使用负激励,若必须使用可遵循先经济、后行政的惩罚顺序开展。
这里,本文还须强调“声誉约束机制”的使用。所谓“声誉约束机制”是指:利用员工所处环境相对封闭性的特点,促使其不良工作行为容易被发现,并能在短时间内受到负面声誉的影响,从而使其在工作上无形中具有了一种自我约束的激励。
(3)公司文化的设计。公司文化正如上文所述,类似于公司内部的意识形态。受到公司文化的影响,员工将形成共同的心理特征,这样就便于实现公司的经营管理目标。同时,相对于上文指出的物质激励而言,公司文化的作用还在于能给予员工一定的精神激励。这种激励的开展,将能使员工形成一种持久的工作动力。
公司文化在具体的设计中,应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①由于公司文化是由公司层级中的上层往下层传递,可见,它本身就体现为公司高管的主观意志。因此,公司高管的主观意志须与公司目前的发展阶段相适应;②公司文化从思想上向员工传递的同时,公司高管还应确保在公司组织行为上,能体现公司文化所宣扬的理念。当然,公司也可以通过户外拓展运动,以及员工联谊活动的形式来实现公司文化的设计。
(4)公司地域文化的植入。
在对公司市场行为进行研究时可以发现,日本公司会表现得很谨慎,美国公司却表现得很勇敢。对这个现象的理解,需要从他们所处的地域文化中寻找根据。同样道理,我国地域辽阔,造成了我国公司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也会有所差异。例如,广东人具有敢为人先、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促使广东公司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这也是管理者在设计公司激励机制中,需要合理利用的外部因素。最后还应注意:地域文化,无好无坏之分。
【摘 要】发挥团队的优势,其优秀在于大家在工作上加强沟通,利用个性和能力差异,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发挥积极协同的系统效应,带来“1 + l >2”的公司绩效。本文简要分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团队合作; 人力资源; 管理。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往往十分微妙,它的对手往往看似强大无比,而它好像不堪一击。可是转眼间,局势就可能被彻底颠倒。弱者和强者的位置可以随时变换,而决定这一结果的正是双方的领袖人物及管理团队,这就是所谓的领导力。
一、强化领导作用及团队合作。
1、引进和培养卓越的领导者,构筑企业优秀团队并使它高效运转。
( l) 正确选择优秀团队成员。这里最重要的就是优秀团队成员必须拥有不同的层次和特长,这样才能使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互相配合,获得“1 + l >2”的效果。试想一下,如果在一个优秀团队里大家的专长、能力和经验类似,那就意味着整个团队在其它很多重要的地方专长就越少,就会产生管理学著名的“木桶理论”所说的“短板”,永远也达不到最大的储水量。
( 2) 建立起信任关系。正确选择优秀团队成员仅是班子建设的基础,要保证这些优秀成员能够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真正形成一个高绩效的团队,建立信任关系是最为重要的。如果团队成员之间貌合神离、互相猜疑,那么这个团队怎么有可能进行有效的合作? 怎么有可能形成一个高效率的、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 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应该在团队内部营造相互信任的氛围。
( 3) 合理、有效利用冲突。团队虽然着力使成员形成合作关系,但这并不意味团队中不允许存在不同意见。事实上,团队上的冲突随时都可能发生,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 有些是建设性的,有些是破坏性的; 有些是认知层的,有些是情感上的; 有些可能危及企业存亡,有些可能不值一提。面对企业优秀团队中发生的冲突,作为企业领导者应该正确面对它、分析它、解决它,从而明朗团队气氛,提高团队的整体绩效。
2、灵活运用领导方式与领导风格。
就领导方式和领导风格本身而言,并无好坏之分,只要对完成任务有好处,同时达到效率、效果最大化就好。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若能够了解这些不同的领导方式和领导风格的优点与不足,将有助于形成你自己独有的领导方式与领导风格,进而影响你的员工潜力的发挥,影响整个企业的绩效。从国内外众多领导者的实践来看,成功的领导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指导员工、教育员工、激励员工,并在各种方式之间自由地进行转换,才能充分发挥出卓越的领导力。
二、柔性管理。
1、团队管理。
企业是一个相关专业互相配合的团队工作。良好的团队合作、工作氛围对工作的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样的激励却是公司目前所欠缺的。针对团队的激励,应努力提高员工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为设计人员提供轻松的工作环境。稳定的团队,会对设计人员产生向心力,员工之间能彼此协调,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设计人员感到愉悦,从而增加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工作自主性。
员工的工作是知识的综合运用,工作的自主性、决策权、行动权对设计人员的工作态度、积极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针对员工的激励,主要应侧重工作的多样性与工作的自主性。单调、重复的工作会降低员工工作的热情,在工作安排时,尽量考虑工作的轮换交替,使工作内容丰富。管理者应强调对工作结果的监督,而对工作的过程,应赋予设计人员自主权,让其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设计工作。
3、弹性工作时间。
设计人员有别于其他技术人员的一个重要之处,就是设计人员的设计是一种创作,设计必然受到自然环境、实验材料、技术、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规范、定额、指标等的限制。如果非要让员工实行严格的坐班制,势必影响和束缚他们的思维。因此,明智的管理者应该在工作时间上给设计人员更大的自由、更大的空间,让设计人员尽情发挥。
三、有针对性的管理各类人才。
1、科技型人才的管理。
( l) 优秀能力的传递。对某项技术、资源的垄断是造成优秀员工难以管理的根本原因。一个相对理性的企业家,除了激励现有优秀员工外,另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不能让某一个优秀员工在较长时间内拥有或控制企业的关键技术和重要权力,缩短优秀能力集中在少数员工身上的期限,建立一个传递优秀能力的平台。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就是在组织内运用“文档控制”: 每天对优秀员工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以文档的方式记录,并定期汇总存档。当优秀员工由于某种原因离开企业时,其留下来的文档可作为其他员工学习及研究的资料。
( 2) 战略储备。人才制衡适度的制衡机制可以培养优秀员工的企业精神和合作意识,避免他们因受到企业的重视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使企业为雇用他们而支付过大的人力成本。采取从市场上招聘对现有优秀员工职位有威胁的员工作为战略储备。一方面激励现有优秀员工努力工作,使其产生工作不努力就会有被“炒”的担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最大可能地防范优秀员工一旦流失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 3) 充分信任。对优秀员工的制约应建立在对优秀员工充分信任的基础上。企业采取相应的制约措施,以防止优秀员工流失给企业造成的影响是无可厚非的。但企业对优秀员工缺乏应有的信任,制约多于激励,既要优秀员工努力为企业创造效益,又处处限制优秀员工发挥最大价值所需要的有关条件。这会很大程度上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部分优秀员工被迫离开企业。
( 4) 加强契约管理,明确企业与优秀员工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优秀员工的管理应该纳入规范化轨道,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规范优秀员工的行为,使优秀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法律契约上,而不至于因管理中的有关问题影响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导致优秀员工的流失。
2、打造多批次的优秀操作性“灰领”人才。
( 1) 创新企业用人观念。企业由于经营及用人机制的灵活,虽然作为市场竞争相对弱势的一方,却能及时转变大企业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用人观念,积极发掘有潜力的高技能人才。使其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骨干、管理创新的精英。
( 2) 充分发挥灰领的才能。对于企业内部的灰领,应当使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当前灰领紧缺的情况下,企业应当不拘一格的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这样才能留住人才,使其有归属感和受重视感,也为吸引外部灰领、增加人才存量及形成人才高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3) 制定鼓励创新的激励制度。应当认识到灰领也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必须通过制定激励制度。 有效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 4) 重视企业灰领人才的培养。当前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需要不断查漏补缺和充电,生物科技服务企业的灰领员工更加需要这样的培训进修机会。因此,企业要立足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培养灰领人才。对现有人才中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要鼓励立足本职,潜心自学,主动帮助解决实际性问题,从硬件上作保障; 对现有人才中具有一定实践经验; 有培养前途的。可以采取分期分批的办法,将他们送到有关院校、科研单位进行“充电”培训,拓宽知识面。
( 5) 重视外部灰领的引进。企业要重视灰领的培养和使用,吸引企业外部大量有创新精神的灰领。对于这些有远大抱负的人才,企业应当为其创造的良好创新平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优秀竞争力。
四、结语。
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是其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在经济生活中,很多企业因为无法突破人力资源困境,使其本就不稳固的基础遭受严重挫折,甚至是项目流产或企业夭折,成为企业寿命普遍较短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有效增强企业人力资源、改善提升其人力资源体系,已经成为众多中小型科技企业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应立足公司现状,明确人力资源战略,树立人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通过每个员工的个人目标实现而达到企业的目标。
【摘 要】发挥团队的优势,其优秀在于大家在工作上加强沟通,利用个性和能力差异,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发挥积极协同的系统效应,带来“1 + l >2”的公司绩效。本文简要分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团队合作; 人力资源; 管理。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往往十分微妙,它的对手往往看似强大无比,而它好像不堪一击。可是转眼间,局势就可能被彻底颠倒。弱者和强者的位置可以随时变换,而决定这一结果的正是双方的领袖人物及管理团队,这就是所谓的领导力。
一、强化领导作用及团队合作。
1、引进和培养卓越的领导者,构筑企业优秀团队并使它高效运转。
( l) 正确选择优秀团队成员。这里最重要的就是优秀团队成员必须拥有不同的层次和特长,这样才能使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互相配合,获得“1 + l >2”的效果。试想一下,如果在一个优秀团队里大家的专长、能力和经验类似,那就意味着整个团队在其它很多重要的地方专长就越少,就会产生管理学著名的“木桶理论”所说的“短板”,永远也达不到最大的储水量。
( 2) 建立起信任关系。正确选择优秀团队成员仅是班子建设的基础,要保证这些优秀成员能够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真正形成一个高绩效的团队,建立信任关系是最为重要的。如果团队成员之间貌合神离、互相猜疑,那么这个团队怎么有可能进行有效的合作? 怎么有可能形成一个高效率的、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 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应该在团队内部营造相互信任的氛围。
( 3) 合理、有效利用冲突。团队虽然着力使成员形成合作关系,但这并不意味团队中不允许存在不同意见。事实上,团队上的冲突随时都可能发生,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 有些是建设性的,有些是破坏性的; 有些是认知层的,有些是情感上的; 有些可能危及企业存亡,有些可能不值一提。面对企业优秀团队中发生的冲突,作为企业领导者应该正确面对它、分析它、解决它,从而明朗团队气氛,提高团队的整体绩效。
2、灵活运用领导方式与领导风格。
就领导方式和领导风格本身而言,并无好坏之分,只要对完成任务有好处,同时达到效率、效果最大化就好。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若能够了解这些不同的领导方式和领导风格的优点与不足,将有助于形成你自己独有的领导方式与领导风格,进而影响你的员工潜力的发挥,影响整个企业的绩效。从国内外众多领导者的实践来看,成功的领导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指导员工、教育员工、激励员工,并在各种方式之间自由地进行转换,才能充分发挥出卓越的领导力。
二、柔性管理。
1、团队管理。
企业是一个相关专业互相配合的团队工作。良好的团队合作、工作氛围对工作的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样的激励却是公司目前所欠缺的。针对团队的激励,应努力提高员工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为设计人员提供轻松的工作环境。稳定的团队,会对设计人员产生向心力,员工之间能彼此协调,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设计人员感到愉悦,从而增加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工作自主性。
员工的工作是知识的综合运用,工作的自主性、决策权、行动权对设计人员的工作态度、积极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针对员工的激励,主要应侧重工作的多样性与工作的自主性。单调、重复的工作会降低员工工作的热情,在工作安排时,尽量考虑工作的轮换交替,使工作内容丰富。管理者应强调对工作结果的监督,而对工作的过程,应赋予设计人员自主权,让其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设计工作。
3、弹性工作时间。
设计人员有别于其他技术人员的一个重要之处,就是设计人员的设计是一种创作,设计必然受到自然环境、实验材料、技术、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规范、定额、指标等的限制。如果非要让员工实行严格的坐班制,势必影响和束缚他们的思维。因此,明智的管理者应该在工作时间上给设计人员更大的自由、更大的空间,让设计人员尽情发挥。
三、有针对性的管理各类人才。
1、科技型人才的管理。
( l) 优秀能力的传递。对某项技术、资源的垄断是造成优秀员工难以管理的根本原因。一个相对理性的企业家,除了激励现有优秀员工外,另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不能让某一个优秀员工在较长时间内拥有或控制企业的关键技术和重要权力,缩短优秀能力集中在少数员工身上的期限,建立一个传递优秀能力的平台。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就是在组织内运用“文档控制”: 每天对优秀员工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以文档的方式记录,并定期汇总存档。当优秀员工由于某种原因离开企业时,其留下来的文档可作为其他员工学习及研究的资料。
( 2) 战略储备。人才制衡适度的制衡机制可以培养优秀员工的企业精神和合作意识,避免他们因受到企业的重视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使企业为雇用他们而支付过大的人力成本。采取从市场上招聘对现有优秀员工职位有威胁的员工作为战略储备。一方面激励现有优秀员工努力工作,使其产生工作不努力就会有被“炒”的担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最大可能地防范优秀员工一旦流失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 3) 充分信任。对优秀员工的制约应建立在对优秀员工充分信任的基础上。企业采取相应的制约措施,以防止优秀员工流失给企业造成的影响是无可厚非的。但企业对优秀员工缺乏应有的信任,制约多于激励,既要优秀员工努力为企业创造效益,又处处限制优秀员工发挥最大价值所需要的有关条件。这会很大程度上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部分优秀员工被迫离开企业。
( 4) 加强契约管理,明确企业与优秀员工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优秀员工的管理应该纳入规范化轨道,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规范优秀员工的行为,使优秀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法律契约上,而不至于因管理中的有关问题影响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导致优秀员工的流失。
2、打造多批次的优秀操作性“灰领”人才。
( 1) 创新企业用人观念。企业由于经营及用人机制的灵活,虽然作为市场竞争相对弱势的一方,却能及时转变大企业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用人观念,积极发掘有潜力的高技能人才。使其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骨干、管理创新的精英。
( 2) 充分发挥灰领的才能。对于企业内部的灰领,应当使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当前灰领紧缺的情况下,企业应当不拘一格的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这样才能留住人才,使其有归属感和受重视感,也为吸引外部灰领、增加人才存量及形成人才高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3) 制定鼓励创新的激励制度。应当认识到灰领也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必须通过制定激励制度。 有效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 4) 重视企业灰领人才的培养。当前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需要不断查漏补缺和充电,生物科技服务企业的灰领员工更加需要这样的培训进修机会。因此,企业要立足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培养灰领人才。对现有人才中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要鼓励立足本职,潜心自学,主动帮助解决实际性问题,从硬件上作保障; 对现有人才中具有一定实践经验; 有培养前途的。可以采取分期分批的办法,将他们送到有关院校、科研单位进行“充电”培训,拓宽知识面。
( 5) 重视外部灰领的引进。企业要重视灰领的培养和使用,吸引企业外部大量有创新精神的灰领。对于这些有远大抱负的人才,企业应当为其创造的良好创新平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优秀竞争力。
四、结语。
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是其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在经济生活中,很多企业因为无法突破人力资源困境,使其本就不稳固的基础遭受严重挫折,甚至是项目流产或企业夭折,成为企业寿命普遍较短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有效增强企业人力资源、改善提升其人力资源体系,已经成为众多中小型科技企业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应立足公司现状,明确人力资源战略,树立人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通过每个员工的个人目标实现而达到企业的目标。
摘 要:人才资源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作为保险公司,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已经成为保险公司发展的重点。根据我国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应采取的措施,一是建立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要有非常优秀的领导班子,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凝聚干部员工队伍,要有系统的对员工培训开发制度,要营造使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有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包括竞争激励、考核激励和薪酬激励等。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培训;激励机制;绩效管理
随着保险业的开放和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中国保险公司面临的是资本实力、业务、客户、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强大竞争,而人才是保险业竞争的根本。怎样应对保险市场的人才竞争,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尽快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这是关系到中国保险业繁荣发展的大事。
一、中国保险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必要性
1.人才是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决定因素保险公司作为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企业,人才对推动企业发展和业务、技术、管理、制度创新等各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和重要,是在未来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决定因素。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大型跨国保险公司加快在我国的网点布局和本土化进程,其管理和业务人才主要来自于我国的保险行业。在各方对人才需求大量增加,而我国中高级保险人才又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对人才的争夺就可想而知了。保险公司能否在人才竞争中取得先机,将成为其在市场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2.人才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中之重保险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尤其是懂得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和运营的人才支持。保险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设计既要满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等现代企业制度的一般特征,也要结合保险公司现实的行业特点、产权结构、经营规模等实际情况,因而不但需要通晓企业管理理论和实务的人才,更需要通晓国际保险公司经营和管理惯例的人才。
二、目前我国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保险人才供不应求
我国目前保险从业人员有120万人,但整个保险从业人员在数量、结构、素质等方面跟不上保险市场发展的需求。保险行业的精算、核保、投资、理赔、展业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而我国保险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也仅仅是近几年才起步的。目前我国各方面的保险人才都严重不足,尤其是保险精算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和了解国际保险市场情况、熟悉国际保险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短缺。
2.保险公司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从某种角度讲,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激励员工,使之保持高涨的工作积极性。只要激发人才主体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才才能不断增值。除了在工资收入、各种福利等物质方面需要外,员工的精神需要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个人发展和对成功的需要上。但目前保险公司中合理的人才选拔体系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着人才的脱颖而出,影响了高素质人才聪明才智的发挥。
3.保险人才的正常流动受到限制
保险人才的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保险人才供不应求的格局必然引致保险人才在不同保险公司间的流动,但是这种正常流动却受到部分保险公司人为的限制。他们一方面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留住保险人才,另一方面对即将离去的保险人才加以种种阻挠,阻碍了其正常发展。
三、新形势下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竞争形势分析
1.外资保险公司涌入后人才竞争将日趋激烈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保险公司诱人的发展前景、培训机会、先进的管理体制和高薪,对保险业内人士具有相当的吸引力。随着业务竞争的升级,对高层次、专业性保险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果保险公司现有人才流动、保险潜在人才流失问题不解决,那么中国保险公司难以与外资保险公司竞争。
2.保险业经营环境变化对队伍素质提出挑战
当前,保险专业人才的匮乏,将是制约我国未来保险业发展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这既表现在现有人才缺乏和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后日趋激烈的“人才战”,还表现在现行的保险教育观念、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师资状况等有待实现根本性转变。
3.人才竞争向专业化和复合型的竞争趋势发展
其特点有二:一是人才的需求趋向专业化,市场竞争必然使经济、管理的技术朝专业化方向发展,人才发展本身也朝专业化方向提升。二是专业人才的竞争朝高新科技信息、保险营销、精算、理赔、保险法律等专业转移,使人才专业的门类更加齐全,专业之间相互融合、渗透,人才向一专多能发展。
四、我国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建立高素质的保险公司员工队伍
(1)要建设具有先进性的领导班子。优秀领导者对保险公司至关重要。保险公司的领导者需要在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的条件下发挥领导决策作用,需要引导企业依法经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质服务,完善高效的经营机制,同时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企业要发展壮大,后进企业要摆脱困境,都要求这个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是优秀的。
(2)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凝聚干部员工。保险公司作为金融服务性企业,要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行“人性化”管理,把尊重人才、尊重人的各种潜能的发挥置于管理的首位。通过实施文化管理,确立企业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力弘扬企业精神,引导全体员工为实现统一、明确的目标而做到同心同德,步调一致。保险公司要建立具有人性化、科学化的激励机制,既考虑人才的物质需求,又考虑人才的精神需求,创造一个尊重员工的环境,对员工实行非强制性的激励和约束。保险公司要发扬民主精神,保持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经常交流,管理层能够认真听取员工意见,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欲望,使员工体会到自己参与创造企业的价值,从而更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要全面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建立培训开发制度。在新的形势下,培训不仅仅是为了使员工适应工作的需要,而且是帮助员工提升自我价值的一种渠道,是公司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开发、培训和使用他们的潜力;其次保险公司要以高等院校为依托,培养所需的保险事业人才。
(4)要积极营造使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一个公司能否充满活力、奋发向上,关键在于它能否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才智。新形势下的人事工作应当建立激励、开发、培养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要扩大激励竞争的用人机制。其次,要建立科学的激励、考核机制。再次,要做好人才挽留工作,以公司自身的影响力吸引人才,用好人才。
2.建立公司与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1)竞争激励。竞争是激励的重要手段。竞争机制会使员工处于激发的状态之中,让人产生一种紧迫感和激励感,强化员工永不满足,促使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首先在用人制度上企业应在管理岗位和任职上实行聘任制和聘期制,同时,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基础配置人才资源。通过规范的契约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规范双方的行为,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其次在选拔任用制度上推行竞聘上岗,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竞争机制引入到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员工的岗位变换工作之中。重点在领导、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上推行竞聘上岗,一方面激活管理人员队伍,使在岗人员既有被淘汰的压力,更有提高素质、努力工作的动力,激发他们的奋发进取精神;另一方面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走上领导、管理岗位提供了可能,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素质较高、潜力较大,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后备管理人员。
(2)考核激励。考核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考核的质量,最大限度地激发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是考核的关键。首先,要设定科学的考核标准。从工作实际出发,设置考核项目和考核指标,明确考核内容和考核程序,以工作实绩为重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在方式上,实施分类量化考核,区别对象,实施不同的考核办法,以分类量化考核的方式考核业绩,以多方评价的方式考核综合素质。在时效上,尽量缩短考核周期, 实施动态考核,提高时效性。其次,要认真组织实施。实施阶段要充分准备,精确操作,深入分析,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为领导和管理人员岗位调整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最后,要实施有效的激励。将考核结果作为激励管理者的重要依据。实施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同时要体现考核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发挥考核在管理人员甄别、选拔和调整中的作用,增强对管理者的激励力度。
(3)薪酬激励。保险公司应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认真建立市场化的薪酬制度。确定合理薪酬是激励员工必不可少的手段,必须建立起一种把员工同企业发展前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新型分配机制。保险公司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加大对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提高企业薪酬政策上的外部竞争力。在企业内对各个层级要实行差异化激励政策,根据员工的岗位、贡献和绩效确定不同的薪酬待遇,员工薪金要与超额利润贡献、业绩增长、风险收益、市场满意度等考核指标挂钩,适当拉大收入差距。保险公司应努力探索附属于人才资源的管理要素、技术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途径和手段,使之系统化、制度化。另外保险公司还要完善企业年金的激励制度。企业年金是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效益,按照自愿、量力的原则,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企业薪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计划一起构成了“一揽子薪酬”,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而且它所具有的长期激励和保障功效,是其他法定外福利措施所难以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