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7 09:04: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当今的就业环境下,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倾向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尤其是在个人素质和思想道德上,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与用人单位需求形成对比的是,在我国高校中的教育环境中,更多的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尽管思想政治教育也照常开展,但因理论缺乏有效的实物载体,枯燥、抽象,再加上教学形式陈旧,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不尽人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枯燥的理论变为生动形象的展示,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直思考的问题。我国传统茶文化,自理论体系形成之后,其优秀价值一直相对稳定并被大众所认可接纳。在其27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茶文化的德育功能一直为人们所完善和利用。正因如此,近些年来,也有不少高校教师尝试着将中国茶文化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起到了一定效果。本文将从我国茶文化的优秀价值说起,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站在茶文化视域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进行探析。
1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德育价值体现
我国的传统茶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瑰宝。茶最早出现在我国神农时期,相传是“神农日尝百草而遇毒,得茶而解之”。被得到广泛专家学者认同的是,我国的茶文化自从唐朝便已经形成了体系,并在上流阶层和寺院中广为流传。元宋时期,我国的茶开始普及到民间,成为普通百姓的开门七件事之一,茶文化体系也有所完善并定型。在之后的明清时期,我国的茶文化内容虽然也有所增加,但基本保持了之前的茶文化体系形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茶文化又重新焕发了青春。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上不难看出,我国茶文化是一种雅俗共赏、服务大众的文化,在社会各个时期的各个阶层,都被得到广泛认同。尤其在近些年里,传统“国学”的学习热潮,让茶文化再次被得到大力推广和传播,喜欢茶文化,钻研茶文化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起来。任何事物被得到高度认同的前提是,其优秀价值必被大家所公认并推崇。我国传统茶文化,在其27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但融合了我国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更受我国儒、释、道三家文化的影响,最终形成了敬畏自然,崇尚传统伦理道德,讲究“天人合一”的茶文化思想内核。在我国的传统儒家思想中,主张的是中庸和谐,讲究的人和人之间的礼数,重视的人在品质、素养、道德和内涵上的培养。茶文化之所以被儒家思想所推崇,是因为茶所具备的茶德,和儒家思想的内容相贴合,爱茶之人的品德,因为有了茶德而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我国的道家思想重视的人和自然的关系,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崇的是天人合一,无为而治的精神境界。因此,道家思想追求的茶的自然属性,敬畏的是茶的纯正的品质,将茶水的淡泊和清苦与个人修为相结合,从而提升自己在道德思想层面上的境界。在儒、释、道三家文化中,当属佛教文化对茶文化的影响最深。早在唐朝,佛教茶道就已经成型,并被日本使唐的僧侣所推崇,之后茶文化才东渡到日本,逐渐发展成为日本的茶道。在我国佛教思想中,主张的是清心寡欲、回归本真的人生态度。在茶文化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茶被赋予了“和、静、怡、真”四个方面的内涵和精神,其中“和”被公认为茶文化优秀灵魂,“静”是指喝茶之时的环境和心境,“怡”是学习茶道的心灵感受,“真”是返璞归真的意思,也是茶道精神的终极追求。这四种精神,最终的指向都是人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和我国传统文化对人的品德素养要求不谋而合,茶的德育价值,也正是体现在这四个字上。在本文中,后面还会将在这四种精神的指导下,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行详细的介绍。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状和含义
长期以来,我国始终将思想政治放在教育的首位。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行为方式,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理性思维方式、正确认知多元信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代大学生集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为一身,他们既存在共性上的特征,又因其成长的环境及在大学之前的教育环境不同而存在差异性。面对着纷乱无章的多元文化,面对着社会上各种诱惑,他们所持的态度不同,对事物的价值观更是有所不同,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正是因为大学生存在上述的个体上的差异,所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有着很大差异。比如长久以来的灌输式、填鸭式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些学生身上的效果很好,但在一些学生身上的表现却是低效或无效的,甚至可能会有负效情况发生。实效性,字面上的意义指的是实际的效果。一般的理解认为,是开展某些活动达到的结果和目标值进行对比,所达到真实、有效的程度。具体到思想政治的实效性,在张耀灿、郑永廷等人所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有这样的表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指方法的可操作性,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产生良好结果的可靠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强调的是大学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其影响不但贯穿于大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之中,而且会对大学生毕业后的职场生涯、家庭生活以及整个人生路程都会产生影响。
3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性
当今的大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能动力,从微观上上看,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会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产生影响,从宏观上来,同样也会影响到我国将来的发展步伐及前途命运。走出校门的他们,能否有过硬的政治觉悟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完全取决于大学校园内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势在必行。
3.1当前社会文化环境的要求
我国当代大学生群体,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学习能力强,对所有的新鲜事物和新鲜文化,都有着强烈的猎奇心理。与改革开放同时出现的多元文化中,大部分是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值得年轻人去学习,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也有着充斥暴力、色情等内容的低俗文化。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今天,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传播的更是迅速而又快捷。很显然,要想在这些色彩斑斓的多元文化中,清晰的分辨出对与错,精华与糟粕,必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基础。而这正确“三观”的树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大学生就业环境的需求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大学开始陆续扩招,再加上一些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导致了大学生供大于求的局面出现。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字眼,充分说明了当今就业环境的严峻性。“德才兼备”一直是我国考量人才的重要标准,“才”指的是人才的知识储备量,“德”指的是个人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过硬的政治素质。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对一个人的知识储备量进行考量,而对“德”的评价,完全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就能够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涵养自然相应会得到提升,从而为将来求职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3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需求
党的十八以后,我国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这与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需要高度契合,是凝聚全国人民对社会价值共识而做出的重要论断。目前,我国正在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和大调整时期,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蜂拥而至,来自国际上的一些敌对实力,正在加大思想文化领域上对国人的渗透,在这种情况下,扩大主流价值观念在我国的影响,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是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需求,更是新时期下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在校大学生群体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自然成为敌对势力进行思想渗透的对象人群。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除了能够帮助大学生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之外,还能有效提升大学生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使其始终保持与党和人民立场的一致性。
4茶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
本文前面提到,我国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在茶文化精神上可以得到体现,具体来说就是“和、静、怡、真”。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茶文化的物质元素和精神元素进行体现,将能最大程度上吸引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提升自身思想理论水平,逐渐形成系统完善的思维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得以提升。
4.1培养大学生“和”的处世态度
“和”不仅是我国茶文化的优秀灵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在我国儒家思想中,和被认为是天下大同的襟怀,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和而不同的包容心。“和”能够促使一切事物向着美好的一面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可以将茶文化中“和”思想融合进来,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和”的人生态度,通过对“和”的理解,大学生很容易能找出自身不足并寻求解决办法,对其他事物包容心和认同感也会增加。
4.2培养大学生“静”的思考方式
“静”在我国茶文化中,被认为是研习茶文化的不二法门,既包括环境上的优雅宁静,又包括思维上的心如止水。静能够让人的头脑更为清醒,思维更加清晰,一个人只有达到内心真正的宁静,才会认真的去对某一件事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才会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年轻人的思维特点是,做事情容易一时冲动,考虑欠周,等到失败时才知道后悔。将茶文化中“静”的思维方式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能够有效提升他们冷静处理事情的能力,在面对纷乱信息和诱惑时,可以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做出相应的判断。
4.3培养大学生“怡”的感受能力
在我国茶道精神中,“怡”指的是茶道参与者的美好感受,既包括耳眼舌鼻喉的感官享受,又包括来自心里的愉悦感受。“怡”是美好的感受,是基于个人的审美观点之上的,培养大学生对“怡”的感受能力,同样也是提升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过程。任何事物,在不同角度下产生美的意境也有所不同,也会因人的道德修为和思想境界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心里感受。如一个思想道德高尚的人,其审美情趣肯定也是积极向上的,会对积极、健康的文化自动做出选择来。相反,一个道德沦丧的人会视丑恶为美,排斥积极健康的处世态度和事物。可见,审美观念是道德观念在行为上的转换结果,心灵的美、丑,影响着对各种事情的看法和审美观念。
4.4培养大学生“真”的终极追求
党的召开,再次提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口号。初心,意指做某件事的最初的初衷、最初的原因。面对着纷乱的社会环境,涉世不深的在校大学生很容易在诱惑面前失去了自我,迷失了人生追求的方向。在我国传统茶文化中,“真”被认为是茶道精神的终极追求,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点,可以延伸的意思是对事物的去伪存真,境界上的返璞归真。这与我国当下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发展理念完全贴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不但是新时期下党和国家对全体中华儿女提出的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在树立人生目标时所应该坚持的人生态度。
5结语
在我国的传统文学著作《四书•大学》中提到:“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指导性学科,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规范和个人品质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一直是世界各国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站在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视域下,对高校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探析,对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