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思考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思考

发布时间:2022-07-13 03:45: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思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思考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思考: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思考

摘要

近些年高等院校针对不同专业的课程综合实习改革实践较为普遍,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研究以此为依据,通过对上述课程综合实习效果进行分析,明确出该综合性实习课程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提升作用,以期为进一步明确林业院校专业课程综合实习改革提供重要的方向。

关键词

林业院校;专业课程综合实习;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林业院校作为以培养大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为主要教学模式的学校,在服务国家林业生产、社会生态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不同学者对不同高校不同专业课程综合实习改革提出了诸多建议和意见,逐步对专业课程的综合实习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知。不同课程结合在一起开展实践实习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综合知识的掌握。本研究基于高等院校主要专业课程综合实习模式,探索其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以期为进一步实施大学生专业课程综合实习改革,提升大学生专业素养教育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1专业课程综合实习研究成果逐年增加

通过对2002-2015年来,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主题“课程+综合实习”检索,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诸多学者对于课程的综合实习积累了较多的研究文章,特别是近些年不同学者对于专业课程综合实习的研究成果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图1)。

2专业课程综合实习效果分析

近些年,国内学者对高校中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开展的综合实习进行分析,如生态学[1]、生物学[2]、资源环境[3]、森林防火[3]、土地利用遥感变化检测[4]等课程。课程综合实习通常的做法是将同一个班级的不同课程(一般在同一学期学习理论课程),进行资源整合,较好地实现不同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交叉性以及完整性,较好地促进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于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然而,针对前人有关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学野外综合实习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1],发现:如果实习中所开展的教学内容不能以学生需求为主要导向,其效果往往表现较差,同时,如果实习中缺乏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目的的教学内容,也不能较好地激发其对于综合专业知识应用方面的兴趣,此外,学生在开展综合实习之前,对于实习内容缺乏必要的了解,也会对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当然,对于实习成绩的评价仅依赖于老师单方面评价以及结果评价,尚缺乏同学们相互评价以及过程评价等,均会对综合实习结果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安排往往在大学生学习完基础课程、通识课程的基础上,因此,专业课程综合实习如果仅是某几门课程的简单综合或者简单混合,并不能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力提升具有任何意义或者效果。就植物保护专业而言,新疆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农业院校开展了“普通植物病理学”与“普通昆虫学”的综合实习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5]。塔里木大学则开展了“农业植物病理学”与“农业昆虫学”的综合实习实践教学活动,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6]。上述综合实习实践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现实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更好地促进其走向社会,更好地提升就业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任课教师的综合能力,更好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也有助于提升学校在实践基地等地方的形象。

3专业课程综合实习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重要人力资源,在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增加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机构,教师作为重要的培养主体,在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随着国内各大高校所开展的专业课程综合实习改革,有力地提升了大学生对于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地促进了大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当然,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又对其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知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以我校植物保护专业学生所开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项目来看,不仅不会对其课程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反而更好地激发了其对植物病理学相关知识的兴趣,促进了其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由于专业课程综合实习一般以相同学科、相近方向课程为主,这就较好地实现了相近课程的交叉,较好地促进了相关科研内容的相互结合,有助于开展后续科研工作。然而,现实情况是,专业课程综合实习结束后,学生提交相关的实习报告,教师评定成绩,该课程结束。作为一门具有较多相关理论课程知识点结合在一起的重要实习课程,针对实际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具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尚缺乏进一步的科学研究,针对在实际生产上所发现的问题,也缺乏必要的科研、教学经费支撑,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开展专业课程综合实习改革建设过程中,如何以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科技创业为主要导向,如何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业能力的培养,进而较好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提升,仍然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高校迫切解决的问题。

4专业课程综合实习的改革方向

近些年诸多高校对于专业课程综合实习开展了较多的实践教学活动,已经取得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在改革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1)尚未建立以学生需求为主要导向的专业课程综合实习模式,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角度来看,仍然缺乏学生的广泛参与。(2)尚未确立以个性化教学为主要模式的专业课程综合实习模式,依然按照平均分配的制度对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分割,严重地破坏了学生对于个性化需求方面的要求。(3)尚未建立以“老师评价+学生互评”为主要评价模式、以“实习过程+实习报告”为主要评级标准的评价体系,严重地影响着学生开展专业课程综合实习的积极性。(4)尚未开展对于专业课程综合实习结束后,就在实习过程中所发现问题开展科研、教学经费资助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严重地制约着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学生需求”“个性化教学模式”“评价标准制订和完善”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等角度开展相关的教学改革实践工作,以期进一步促进大学生专业素养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

作者:韩长志 杨斌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思考: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摘要:

近年来,各高校在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带动下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越发认识到大学生是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如何更加高效的组织和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所承担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进行深入剖析,为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打下基础。

关键词:

科技竞赛;科技创新;大学生;教师;高校

大学生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扩展,是当代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课外知识和丰富阅历的良好途径,是学生反哺社会,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途径。近年来,创新和创业成为社会主流风气,而大学生作为思想最为活跃与蓬勃的群体,理当成为创新和创业的主流群体和中间力量。在国家尊重科技人才,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政策支持下,各级政府和部门举办了多种多样的科学竞赛,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多种多样的综合性学科竞赛,各高校逐渐意识到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人才培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把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纳入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内容,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氛围。关于如何发挥高校教师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和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提高教师指导能动性

高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理论修养和科技水平较高的优势,从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人人生价值观的角度,消除当代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错误认识。从全面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高度,使其真正意识到科技创新和实践的目的意义所在,为他们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提供了锻炼的舞台。同时学校各级部门要形成良好的激励措施,使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有“益”可为,有“利”可图。

二、动态指导很重要,组织实施不可少

大学生科技竞赛,展示的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同时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过程。首先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指导、协调。“凡事预则立”,所以在大学生刚入学时候,就可以进行宣传引导,激发大学生参加创新竞赛的热情。指导教师要提前和学生收集具有创新性和实际应用意义的idea,在最初针对某个竞赛去设计实施方案,并且使方案具有较好的实践操作性,一步一步去实现方案。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和教师科研活动一样,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准备较长一段时间,一两年甚至更长。这个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竞赛而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也是为了自身全面提高而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其次要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过程指导。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超前,易发现实践活动中存在的瑕疵问题,但受限于自身知识能力,往往对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办法,在这时候,指导老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特长优势,指导学生们运用所学书本理论知识,结合国内外前沿的学术理论和科技技术,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能促使大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紧密相结合,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与实践能力。

三、学生主体、老师垂范、学校监督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应遵循大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学校是组织督导者,竞赛是大舞台的原则,教师必须认识到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做好学生“向导”和“指导”,在其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宏观上指导,把握大的方向,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过程指导要细,要求要高,但绝不是一把抓,控制过严过死,应做到“严但不死,活但不乱”。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既不是“保姆”一样的,大包大揽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但也绝不能放任大学生,盲目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学校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要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外,还要做好督促指挥的作用,任何项目的良好实施都需要精心组织和必要的监督,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学校要定期组织必要的、可行的检查督促活动,以不断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同时有利于发现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待到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成熟了,各种竞赛就是展示的大舞台,将成果进行适度包装,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将成果全方面地展现出来。

四、眼光要远,视野更要宽

以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比较注重创新课题的深度,多数和教师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相关,很多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具有很高的前瞻性,虽然具有前瞻性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很多的课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大学生所能具备的知识水平。所以,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要拓宽视野,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所出现的难题,这样的创新更加具备实际应用性。

作者:孔峰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思考: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各种以科技创新为目的的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把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融入其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在此过程中要不仅要对学生的研究方法、实现手段和专业技术进行训练,更要通过对活动过程的有效管理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科学规范的工作作风。

一、6S管理模式简介

6S管理是由日本企业的5S管理模式扩展而来,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科学有效的现场管理方法。6S的内涵是对现场工作的人员的思维习惯进行科学约束,使其行为在规范的工作规程内有序的进行,使工作规程和工作环境保持整洁。6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整理(SEIR)I———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和非必要的,有必要的留下来,清除非必要的。目的:腾出空间,空间活用,防止误用,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整顿(SEITON)———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加以标识,位置和存放要按照明确的要求进行,确保取用时方便准确。目的:工作场所一目了然,缩短寻找物品的时间,同时保证工作环境整齐。清扫(SEISO)———通过清扫使工作场所保持干净整齐的状态。目的:稳定品质,减少工业伤害和浪费。清洁(SEIKETSU)———将工作场所进行整理、整顿、清扫到底,确保处于美观规范的的状态。目的: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把以上各环节的要求转化为工作现场的最优状态并形成规范和制度。素养(SHITSUKE)———是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工作成员的文明程度和专业水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做事遵守规则,以便展现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对工作成员的整体水平进行提升,这是6S模式的优秀内容。目的: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安全(SECURITY)———重视工作成员的安全意识,防止灾害发生,防患于未然。目的: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所有的工作应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现场良好的工作状态。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目标要求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覆盖面广,形式多样,为各级各类高校广为采用。通过各种大学生专业实践、项目训练、学科竞赛活动可以夯实专业基础、拓宽学生专业眼界,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将专业技术培养和人文素质提升相结合,从而推动学生在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效提高。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实践环节是最为重要的,主要包括科研项目训练、学科竞赛和科技实践创新活动等内容。通过这些环节的训练可以引导学生讲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设计制作中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专业知识和设计实现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技术热情,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共同提高。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实践能力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实践能力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的内涵丰富,要求学生具备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我们重视加强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等各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范围的培养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锤炼意志品质、素质健全人格都起到积极作用。

三、6S管理模式在大学生科技创中的应用与实施

6S管理模式主要是对学生工作习惯、操作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对6项内容的强化与规范体现在科技创新活动的全部过程,表现为高效、持久、规范的特点。1)科研项目训练阶段。此阶段是6S管理模式推行的第一阶段,也是暴露问题最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对学生在现场操作的各项行为进行规范,保证现场人、事、物的规范有序。要纠正学生原有的操作习惯并按照规范统一的现场操作规程做好项目中的各项工作。在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和现场操作的组织管理都按照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的顺序进行。既包括了项目实施的构思-设计-制作-检验过程,也包括了现场操作的选件-构图-焊接-监测过程。整齐的实验环境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学生实现自己的设计理念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空间。现场仪器设备和各种工具的摆放和收纳根据明确的要求放到指定位置,使用后收集到指定位置。使学生养成规范使用仪器设备和工具,按要求取用收集元器件的习惯。工作现场(实验室和实训场)所用用具和物品都摆放整齐,有相应的放置位置,合理安排空间布局,科学使用现场存储家具,保证运行渠道畅通,及时保养维护贵重仪器设备。整洁的工作环境和科学的布局与放置可以提高学生在进行各种实验和训练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和错误。培养科学规范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是学生完成科研项目和实训任务的重要前提和最终目标。在此过程中学生所从事的各项工作都是对自身素质的有效训练和提升。2)在学科竞赛活动强化6S管理模式所建立的管理规范和习惯。突出表现在学科竞赛是在十分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不但掌握了基础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手段,更要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完成竞赛要求,这就要求学生的每一个方案,每一个单元设计,每一个制作过程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完成,否则将会对竞赛要求的最终要求有明显的影响,甚至影响竞赛整体任务的完成。最后还有培养学生严格遵守时间观念,按照要求就是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归纳整理,不但做到实际操作和器具整理,更要完成对日常工作的整顿和梳理,将经验和收获及时整理,以完成基础的专业知识训练和积累。在此过程中要注重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尽快处理问题。养成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完成分解任务的习惯,不拖延不延误不推诿是工程师重要的职业素养。要对所做的设计和项目有较为准确的预期,包括对设计风险性的预期,不能粗心盲目,要时刻注意安全规程,更要时刻关注风险预期,这是比基本操作安全更高的安全要求,对实验风险的预期是工程项目中的重要一环,但学生在参加科研项目之初对此认识明显不足。通过实践实操将有效提升学生对项目安全的认识高度。在这个过程中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四项内容已经在科研项目的完成阶段基本固化,但如果要形成专业素养还要经过提炼和升华,学科竞赛正是提炼此优质内涵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科竞赛锻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方法和专业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充分展示出最佳的竞赛效果,就要求学生从构思-设计-分析-合作等多个角度体现出对所学的综合运用,这就是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雏形。3)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巩固已经建立的6S管理模式下取得的成果,将分布在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中的具体步骤和措施提炼成学生的自觉活动和习惯,逐步养成在今后工作中应该具备的整洁规范、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通过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对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高涨,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组织和自行管理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比例在逐年提高,创新项目的覆盖面日益扩大,科技水平稳步提高,创新活动成果显著。大部分经过6S管理模式科技创新活动训练的大学生都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直至工作后完成科研项目和技术开发工作都是极为重要的。

四、结论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在衡水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制作精良、构思巧的创新科技作品,受到大学生科技创新委员会专家评委的一致肯定。6S管理模式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推行和实施满足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专业规范的各项要求,开放实验室教学秩序井然,培养了学生严谨高效的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6S管理模式的实施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改变学生懒散邋遢的旧习惯,养成与此模式相一致的科学规范的工作习惯,使学生素质得到整体有效提升,实现了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改造环境实现改造思想,改变环境的目的是6S管理模式的重点内容。今后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要注重解决和引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和有效的管理方法,从而实现专业教育与企业要求和行业标准的有机结合。

作者:王继红 单位:衡水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系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思考:大学生毕业实践中的科技创新

1毕业实习的形式

毕业实习是继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后的一次实践环节,是为了学生毕业后能更好的与社会接轨,在大四安排的一次实训演练。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在多数高校机械专业毕业实习的主要形式有:由教师带队进企业集中实习,学生也可以自己申请联系单位分散实习。不管哪一种形式,学生进厂实习多数都是毫无目的参观,动手机会少,即使动手也是在流水线上重复加工,这样仅仅只是走马观花,收获不大。

2机械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

目前,名办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逐步重视起来,以我校武昌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为例,近几年,机械工程学院参加了国家、湖北省等组织的各种创新比赛,如:湖北省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湖北省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等。学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较大成绩。对于科技创新活动,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率也在逐步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锻炼。通过参加各项比赛,学生收获很大,对后期的毕业实践有很大帮助,在找工作面试中也占有很大优势。同时,每年参赛作品的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可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关注度、质量、数量均在逐步提升。存在的问题:首先,目前有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没有系统的规划,没有结合学校和学生自身的特色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同时,缺少与之相配套的经费、师资和设备。其次,有部分学生有创新的意思,想法比较多,但在实施过程中没有经验,缺乏教师的及时指导。多数都是在自创,成功率较低,容易失去信心,半途而废。最后,教师和学生参与率还有待提高,基本上每次比赛都是那些学生,其实有些学生只是缺乏勇气和自信,平时上课过程中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参与,采取学分奖励制度,让机械创新作为一门选修课。

3毕业实践与科技创新结合的探讨

3.1具体实施办法将科技创新作品延续到毕业实践中,毕业实习可以有目的的参观操作,选择与科技创新作品相类似的单位或部门。在毕业设计中更加完善,这样学生做设计既轻松又顺手,设计的质量也随之提高。实行教师跟踪制,从科技创新到毕业设计整个过程均由同一个老师指导,这样老师对学生的作品很熟悉,在毕业设计中可以更好的进行辅导,也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我们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形式多样、面向不同年级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如组织校内的制图协会、三维创新大赛等与专业技术相融合的创新项目活动,组织学生积极申报全国的、湖北省的机械创新大赛,注重平时实验环节,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等。针对武昌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将科技创新融合到毕业实践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具体实施办法如下:从大一开始对学生进行宣传,将有想法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分组,自由选择一个带队老师,每个老师队里的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都有,这样组成一个创新团队。指导教师负责整个团队的科技创新比赛和最后的毕业设计,以团队为对象经常在一起集中开会讨论,建立自己的讨论组。一方面,在科技创新或专业知识讨论中,学长可以向学弟、学妹提供帮助和指导,互相讨论,取长补短,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大四学生在做毕业设计中,低年级学生可以参与,毕业设计内容更丰富,对参与者本身也提前熟悉了毕业实践的步骤,这样进行良性循环,学习氛围更浓。这样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对科技创新和毕业实践来说都有很大改善和提高。

3.2应解决的主要问题(1)学校多投入实验设备:目前机械学院参加的创新比赛多数是软件方面的,因为要做实际产品学校设备无法完成,要到外面找加工厂,操作困难,且费用较高。另外学院应该开放创新实验室,摆放之前学生参加比赛的作品及详细介绍,学生可以自主参观找些创新点,另外实验室应该针对每个时间段有什么样的比赛发一份具体通知到每个学生手上,让学生提前有所准备。(2)老师带领创新团队的管理及学分奖励制度设置:学校对参加创新比赛并获奖的学生可以开设绿色通道,如学分奖励政策或者提前完成毕业实践,提前毕业等方法,给予鼓励与支持。同时对指导老师也应该给与奖励制度,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机制应该更完善,以免学生缺乏耐心,中间退出。3、在理论教学中开设《机械创新设计》选修课程,课程讲解要有特色,不能采用灌输式的方式,重在学生全员参与讨论,开发他们潜在的创新能力,学有所获。4、学院可以多举办讲座,针对毕业实践或者科技创新,让有经验的学生交流心得,或者请企业人才给学生介绍目前行业的需求及发展趋势,给学生提供创新课题等,与企业合作,真正做到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4结语

目前我校机械学院部分专业教师组建了创新团队,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各项比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与毕业实践相结合,效果显著,在学校有一定影响。极大的挖掘了他们潜在的创新技能,培养了学生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实例证明,科技创新与毕业实践结合的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创新意思,而且能避免在毕业实践中的种种难题,为后续工作面试也做了极大铺垫。在后面工作中,主要是让更多的学生、教师参与进来,将科技创新与毕业实践紧密融合,相互促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校转型打下基础。

作者:黄丽 江晓明 李辉 单位:武昌工学院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思考: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西安邮电大学始终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挑战杯”竞赛为抓手,以大学生科技立项为载体,加强制度建设,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学生梯队,激发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实效。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能力;实践

一、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思路

创新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高校师生的共识。大学生作为未来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培养质量将直接决定其未来事业的发展水平[1]。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达到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目的,西邮在多年的科技创新活动中逐步形成了清晰的工作思路:(1)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创新精神,激发创新热情,挖掘创新潜力,具备创新型人才基本素质;(2)培养学生勤奋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有效促进学风建设;(3)增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转化意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4)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活动指导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大学生依靠科技创新活动这一载体,在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得到不断的提高,通过大学孵化器,提高学生竞争力和社会适用能力,达到大学育人的目标。

二、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热情,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运用系统化原理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组织协调、培训指导、实践操作、督促检查、考核评价等方面形成有效机制的思维范式[2]。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成为我校课堂教育的重要辅助形式,充分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激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校园建设、学科设置、专业课开设等方面,结合创新性人才培养,努力营造科技文化环境,实行课内外教育相结合,以科技创新教育的理念贯穿四年大学教育。

1.加强科研平台硬软件建设,营造全校创新环境。西邮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硬件建设扶持力度,为全校师生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支持,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同时,西邮创造各种条件为全体师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全校的实验室全部面向本科生开放,鼓励教师吸收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补充最新的专业知识。学校的师资、场地、设备等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必须用于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全校上下营造大学生科研创新的良好环境。全校以现有的专业实验室为依托平台,建设全新的学生教学创新基地,成立专业科技活动区,包括报告厅、展厅和交流基地等,为全校师生提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知识、信息、技能和经验等条件,在全校形成相互交流的机制。不仅如此,学校还不断强化实践育人意识,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努力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及“三层次”实践教学硬件平台。

2.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制度保障建设。为了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促使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西邮先后制定了《西安邮电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管理办法》、《西安邮电学院“挑战杯”竞赛书面评审细则》、《西安邮电学院“挑战杯”竞赛答辩评审细则》、《西安邮电学院“挑战杯”竞赛参赛作品及申报选手单位评奖细则》等,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统一规划和持续稳定地开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学校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科技活动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奖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经费,要求必须专款专用。

3.增强创新能力底蕴,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广泛开展高品位的学术活动。西邮先后邀请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电影学研究生导师、经济管理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所高级顾问、西安青年创业形象大使等与我校校园文化契合的文化名人、学科专业相符专家、企业家来校举办讲座和报告,为培养西邮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提供沃土,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各类学术科技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文化节以及参加西安大学生创业大赛、“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挑战杯”等各种课外科技活动,丰富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学术科技含量。西邮为了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除了每年在校财政中的专项资金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以外,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合作,将大学生科技处创新成果向外推荐,并积极进行成果转化,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拓展了经费的来源渠道。

三、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组织保障

1.加强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基层骨干队伍的建设。西邮对具有科技创新活动兴趣和潜力的同学进行发掘和培养,针对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者和积极参与老师科研活动的大学生,建立了“学生科研人才储备库”,将那些“有兴趣,基础强,肯吃苦,善钻研”的优秀苗子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培养对象,针对他们科研方向配备相应的高水平教师,有效指导他们开展科学研究,并为他们的科技创新活动给予一定的场地和设备支持,优先推荐为这些学生参与全国各类各级各种科技创新活动,有针对性地推荐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

2.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教师的素质和工作热情。培养科技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具有科技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队伍,而不是一个教师或几个教师或几十个教师的事情,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创新创业方向,形成专业化的教师团队[3]。只有在高水平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才能持续和稳定地开展。指导教师的水平、能力、工作热情是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基石。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管理能力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开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学校对该项工作要高度重视,由学校团委牵头,并在二级学院的积极配合下,目前已经选拔和培养了一批具备一定科研实力、实践技能经验丰富、耐心和责任心兼顾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来指导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保证了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健康有序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3.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西邮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主要由校团委牵头,各学院团总支配合共同实施。学校的基层团干部是负责协调、指挥各项科技创新活动,落实各项科技创新活动任务的骨干力量。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些管理者创新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创新活动的成效。学校在日常工作中非常注重培养基层团干部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求学校的每位团干部充分发挥好自身优势,不断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自身的工作中遵循既要敢创新,又要善于创新的原则,打破陈规陋习,要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开展西邮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不断丰富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特别要发扬和继承过去工作中的好经验、好方法,不断创造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作者:荆昊 单位:西安邮电大学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