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6 09:10: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德育的运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今天,微信正以惊人的速度占有人们的生活空间,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普遍应用给大学生德育实践提供了新的契机,以校园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德育实践研究,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研究的又一重要课题。高校德育主体应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的发展优势,紧扣时代跳动的“微”脉搏,结合教育对象的“微”特点,努力打造依托官方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德育实践的新格局。我们从德育内容、德育形式、德育方法三个方面对基于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德育实践对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德育内容上要满足大学生各种层次的需求,增强学生获得感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德育内容既要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较低层次的需求,又要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帮助学生满足自我实现的较高需求,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一)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较低层次的需求
首先,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利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对大学生的有效教育,必须将平台覆盖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将各类适合他们个性的生活和学习资讯推送到校园微信公众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他们最切身的实际需求出发,突出教育者的服务功能而不是教育功能,拉近跟他们的心理距离。组织采写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身边熟悉的小人物故事,让他们有亲切感,引起他们共鸣,并适时地与学生一起交流探讨,积极引导,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二)弘扬正确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满足学生较高层次的需求
高校处于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念是否正确,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校园微信公众平台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载体,扮演着高校发言人的重要角色。一是热点信息。高校德育工作者要把握住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特点和发展趋势,利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信息,如:“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内容、“一带一路”给中国带来的机遇、“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发的官员腐败问题”等热点话题,让大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于不健康的舆论内容及时引导,杜绝大学生可能出现的道德失范行为。二是开展典型教育。以优秀师生、杰出校友的感人事迹为题材,以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口吻去树立典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找到人生的方向和坐标。三是设置名师栏目。邀请一些知名学者或德育专家,定期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些积极健康向上的微文,利用名师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与大学生开展互动交流,及时回答大学生的道德困惑,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的思想引导和精神感染,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满足大学生较高层次的需求。
二德育形式上要吸引学生眼球,增加点击率校
园微信公众平台的生命力在于点击率,在于是否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这就对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表现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在技术上支持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各种格式信息的发送。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运用好这些特点,采用鲜活立体的形式,给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增添趣味性和娱乐性,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实现和大学生在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和互动,使沟通更加富有情感,才能吸引大学生眼球,增加点击率,才能打造有影响力的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增强大学生德育实践的有效性。
(一)分享主题鲜明的时政微视频
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要充分把握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坚持娱乐和教育相结合,选择一些既能够宣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优秀民族传统、创新创业创优的主旋律,又能引起大学生共鸣的微视频分享给大家。如首部政论微视频《用典》,以可视化形式生动呈现讲话和文章中的典故,视频图像采用仿古手绘风格,画面传神又彰显古风古韵,打造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生动范本。再如微视频《大道之行》对“一带一路”的全新解读,《绿色发展走向世界》对一个大国领袖生态理念的诠释,诸如此类的微视频主题鲜明又不失生动活泼,大学生易于接受,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取得意想不到的德育效果。
(二)采用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
“90后”大学生思维开放、崇尚自我,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乐于追求时尚潮流,有求知、求新、实现自我的高层次心理需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围绕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可以利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微视频、歌曲、绘画、摄影等比赛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包括初期创作、后期制作、网投评比、评论等各个环节的文化活动,并选取一些好评率较高的作品分享到校园微信公众平台,使学生在一连串活动过程中能够表达情感、锻炼能力、体悟人生、开启心智,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满足他们的心理诉求。
(三)选择学生喜爱的微语言
语言是人与人心灵沟通的桥梁。在语言选择方面,由于校园微信公众平台不是特别正式的官方媒体,而是主要针对大学生开辟的网络平台,所以语言和文字要一改以往一本正经的官方新闻体,用一些大学生常用的网络用语和时髦用语来取代,用活泼的微语言去表达德育信息,使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得以通俗表达并渗透到大学生的意识之中,增加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亲和力,使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更容易贴近大学生。这样,首先从直观上让大学生乐于接受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而不是一开始就敬而远之,从而失去点击和关注的兴趣。
三德育方法上要,实现德育实践的“无缝对接”
(一)“一对多”与“一对一”相结合
德育工作者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平台与大学生开展“一对多”互动交流,发挥网络媒介的育人功能,搭建与大学生之间的联系桥梁,及时回答大学生的道德困惑,指引大学生走出道德困境。对于有问题需要疏导教育的个别学生,可以采取“一对一”的私人聊天方式进行必要的沟通,沟通后注意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将疏导教育法融于私人聊天互动,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个人信息,又可以保证教育效果。
(二)“线上德育”与“线下德育”相结合
一方面,充分发挥“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更新快、信息资源丰富、传播速度快的优势,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对大学生开展“线上德育”。另一方面,如果过于强调微信虚拟世界,必然会导致学生脱离现实的学习生活,因此“线下德育”也不容忽视。要力争把课堂德育和课间德育以及网络德育融会贯通,可以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和组织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后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谈感想,深化德育认识,将微信与现实联系起来,来避免大学生的自我封闭和脱离实践。
(三)意见领袖与朋辈教育相结合
意见领袖善于收集有效信息、分享个人观点,对有争议的问题的解读有足够的说服力,使自己的声音被关注,享有主导舆论的话语权。因此,高校要培养和组建一批具有意见领袖身份的“微信达人”,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积极引导高校网络舆情的走向,对大学生进行生动、新潮的思想引领,形成“意见气候”,做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引路人,让学生信服。同时,朋辈教育也不可少,学生代表最了解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平台从学生的角度与学生互动,真正贴近学生实际,以学生来带动更多的学生进行正能量的相互传递,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四)德育教师指导与校外教育相结合
多方联动,形成以网络为纽带,以学校、社会和家庭为支点的多维度、全方位的网络德育体系。一方面,打造一批信息化、科学化、专业化的德育教师队伍,大力提高他们的网络媒介素养,积极引导高校网络舆情的走向,对于网络的不良舆情及时进行干预,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及早引导,跟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将学生在学校的活动、在家庭的状态和在社会的表现等数据信息有机整合到一起,充分运用多方资源,实施多点互动、联动,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平台与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进行联系和交流,学校最新动态和学生近况,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家长和用人单位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与高校教师合力,共同为大学生德育工作服务。
四结语
微时代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运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这个载体,努力打造大学生德育实践新格局,使校园网络德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海,从而摆脱学校德育与学生精神需求脱节的困境。
作者:高跃辉 单位:湖南工程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