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6 03:51: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现状及策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 当前,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认识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改善现状。
关键词: 西部农村 中小学教育 管理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克服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不利条件,发展壮大了中小学教育,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善西部地区农村中小教育现状。
一、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视与分析西部农村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有助于推动西部农村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与前进。西部农村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中最大的难题是师资短缺、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效益不高和教育质量不高。事实上,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制约农村学校的发展外,校园管理的滞后也是阻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教育政策上的问题。
国家、省、市、县对农村学校投入严重不足,在农村不少地方,可以看到学校的教室极其简陋,课桌椅破旧不堪,教学条件极其落后,经费的短缺严重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目前,特别在西部贫困地区,县、乡级财政非常困难,无力为农村中小学拨付教育经费,就使得这些学校的发展停滞不前,实行校本管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等美好期盼都是很难实现的。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按学校学生人数拨给,所拨经费仅能维持学校的基本开支,对于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场地和器材条件的改善,则远远不能满足学校教育条件的要求。造成了学校在环境设施条件不足的条件下,学生多,班额大,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费力,管理难度大,教学效果不佳。
(二)校长的责任和权力不明确,工作中信心不足,办学没有自主性。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和新课改,虚的多、实的少。从社会角度看,学校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教育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和亮点。但是,从当前的实际看,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长长期处于被动管理的地位,学校基本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更没有制订较为长远的发展规划。校长在实际工作中只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角色。这种善不仅严重抑制了校长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而且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性,造成了惰性心理。已经不习惯对教育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对关乎国计民生的教育事业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农村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低下。
由于西部农村中小学大多处于交通闭塞,生存条件较差的地方,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加之受当地方言、宗教的影响,使得农村教师的起点不高。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责任心差。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差,生活比较艰苦,很多教师难以安心工作而外流。如此频繁的教师流动使农村教师队伍非常不稳定。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配备不齐、学校规模小,最终导致农村学校的教科研活动难以正常开展。还有一些农村教师既没有图书资料,又没有现代网络,有的只是自己在学校读书时所掌握的一些知识和在工作岗位上自己摸索出的一些教育教学技能,而外出学习、参加培训的机会非常少。在农村中小学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科学教育也就一直是与人文精神分离的。在如此孤立的科学教育环境中,学生自然就没有了思考问题的兴趣。这些都使得农村学校整体上师资缺乏、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对广大教师和教师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改变过去的教师课堂专业生活方式。并且,还特别提出,中小学教师要不断地从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反思中进步,从而有效地提高专业化水平。在西部农村中小学由于贫困地区教师观念陈旧、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师积极性不高,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学校经费紧张,教学设施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尽管教师也参加过各种新课程培训,但面对新教材,如何实施新课程新课标,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办?相关课程没有开设,没有走出自己的路,改革效果微乎其微。许多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形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对所学的知识不求甚解,一离开书本便一片茫然,无所适从。再加上学校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总是以考分、升学的人数评价一个学校的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业绩,并未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学生和肯定学生。
(五)校风、学风存在的问题。
一些学校的少数教师存在一种极不负责任的现象,如与某位学生要好,所以即使该生没有参加考试或不及格,都能取得好成绩,或者,为了不想出补考卷而让班上所有同学全部通过。一些学校的一些科目的教师奇缺,加之教师待遇低,导致心理失衡,教师难以集中精力在教学上。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职业培训和学历的提高。教师的不安定影响了学生的不安定。由于好的学生流失留下的绝大多数是多少有些问题的学生,没有一部分好的学生带动这些问题学生,全靠教师教育,真的太难了。厌学的学生不断增加,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堂上有睡觉、聊天现象,自习的效率不高,临考突击。这势必影响校风,学生自学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靠惯性学习,围绕考试学习,课余时间利用率不高。学习价值观念不正确,表现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心情浮躁,动力不足,不少学生根本不在乎成绩的好坏,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根本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面,个别班级不团结,搞小团体,班风、寝风不正。经常打架,出风头,打烂门窗,甚至殴打教师等现象时时发生,这种现象严重地败坏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
二、改善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对策建议
(一)国家和省加大对西部农村学校的财政支持。
要想切实推进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的发展,提高西部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政策就必须向西部农村学校倾斜,给落后地区适当的照顾,加大教育专项资金的数额,这样才可能逐步缩小地区教育投入差距,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农村中小学的症结。
(二)校长要明确职责,超越自我。
校长首先要明确自身职责,端正办学思想,顺应时势,与时俱进,承担起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结构,推进教育发展的历史任务。校长必须针对当前农村学校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差的实际情况,寻找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坚持用创新精神和创新办法解决学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校长的思想是否领先,观念是否超前,方法是否先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行为,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大事。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校长应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果敢地占领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引导教育新理念,实践教育新思想,探索教育新方法,总结教育新经验。主动站在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办出学校特色。
(三)善待教师,稳定教师队伍。
教育行政机关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制定出合理的办学评价方式,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教学内部来看,教学效率取决于师生互动的实际效果,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素质。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贯彻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去。由于贫困地区不仅引进教师困难,而且现有教师的外流严重,造成教师严重缺失,且教师合格率较低。这是发展贫困地区教育的一大障碍,必须加以解决。所以,当地行政机关对教师的调节应该有一个宏观调控,应以有利于学校发展为前提。要以一种再穷也不能穷了教师的精神稳定教师队伍。教师的流失应该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学校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发挥继续教育在教研工作中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只有上下同心,才能解决贫困地区面临的困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同时有关部门也应以特殊的政策搞好贫困地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
(四)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为了使课改不遭遇难堪,为了我们花大力气取得的成果不至于付诸东流,为了巩固成果,针对西部农村中小学实际,还要特别注意挖掘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这样既有效地保护和继承了民族传统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爱国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多方面需求,为国家培养多方面的有用人才。另外,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也可以积极吸收社会多方面的资金,加盖校舍,改造薄弱学校,解决部分学校班额过于庞大的问题,从而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助力。
摘要: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个学校赢得优势、展现特色、累积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是优秀发展力。学校管理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关键词:学校管理 以人为本 师资建设
一、提高提高校长的执行力
有人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这一说法主要强调的是校长的办学思想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特色。校长要有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学校管理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校长才能有对教育政策的敏锐解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才能因地制宜地制定决策并及时调整,以求执行的高效。校长不仅要学理论,还要善于实践,深入思考,不断创新,并在实践中有所突破。这样才能使决策的制定更符合实际需要,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决策的执行不是校长个人的“独舞”,“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学校的发展需要广大师生的鼎力合作。只有全体教职员工互相配合,劲儿往一处使,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才能使决策落在实处。因此,校长要明察师生的需要,在执行中凸显人文关怀;校长要有民主意识,和师生保持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并在执行中及时跟踪、反馈、调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有了决策的正确性和全体员工的团结协作,就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决策才能得到有效执行。“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决策的执行中,校长就是学校中层领导和全体师生行动的楷模。校长作为教育决策的坚定践行者,其身上体现出的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和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对师生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要求教师做到的,校长自己要首先做到。不说空话,身体力行,才有助于提高校长的威信。提高执行力,校长要脚踏实地,以“实干家”的本色,做好执行的“排头兵”、“领头雁”。
二、以人为本、管理学校
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相结合,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实现制度管理的三个结合,即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权力经验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校内资源管理同校外资源管理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一定的管理行为收到预期的效果。以人为本,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对此,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
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未来,抓住了教育的未来,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以致成为名师,必须通过三条渠道,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学校要尊重教师的想法,尊重教师的人格,并通过会议、座谈和交流等多种方式让教师深化认识:学校是教师的学校,事业是共同的事业,学校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强化“校兴我兴”“校荣则我荣”意识,只有共同努力学校才能发展壮大。实行校务公开,让教师知校情,明校事,激发做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消除工作中的误解。实施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创造条件和组织教师参加学习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能力和学历,形成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抓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突显教育特色:学校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所形成的独具个性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模式。它涵盖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价值取向、办学风格、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诸方面,是学校办学目标、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经验成熟的表现。学校创建特色教育必须以现代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运用好国家赋与学校自主能动的办学权力。依据所在地的区域优势、自身的经济条件、学校的现有规模、教师的素质结构、学生的现状,在办学模式上做出选择,使自己的办学目标、价值取向、教育教学方式上形成特色。它是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改革任务过程中,办学管理上的一种科学化、主动性的集中体现。学校在创建特色教育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把握住自己独特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模式。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们学校坚持各项工作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引导和要求学校各层次、各部门的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育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优秀,深入开展学习教育部倡导的六种教学模式,并安排教研组集中学习讨论“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办学效益,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切实规范教学过程中的“备、讲、辅、批、考”五项基本环节工作,努力改进学生德育工作,更新德育内容,探索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渠道,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着乡,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乐学、好学、善学、会学、学会的目的,并努力在特色教育,特长教育等方面寻求突破。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出高大远的要求,必定会拔苗助长。目前,成人写字水平不高就是因为小时基础没打好。夯实基础,就是围绕“身体锻炼好,行为习惯好,文化基础好”这三个方面,分解出许多具体要求进行训练。针对学校班容量大,学生浮躁等情况,当今,尤其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常抓不懈,齐抓共管,一抓到底。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不能放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不能放松。在任何时候,都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如果在小学阶段,应该读的没有读,应该看的没有看,应该做的没有做,那将是学生终身的缺失,终身的遗憾。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唱歌、学会做操、学会扫地、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四、强化民主管理,增加学校凝聚力
教职工是学校行政管理的对象,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因此,强调“人”的重要性,全心全意的依靠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学校科学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民主管理制度要健全,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遇重大问题及时征求教职工意见。工会是联系校领导和教职工的是纽带,工会定期进行合理化建议及评议校领导活动,调动职工参政、议政制度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摘 要 社会发展对于教育体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国家支持,社会关注,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依赖于政府政策,落后于社会发展,本身建设的不足也需要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在动力缺失、管理执行不到位,教师素养缺乏情况下,通过管理体制改革,教师素质建设,师资力量建设,提高物质保障;转变管理观念,发展现代化教育等方式使农村教育管理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从而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教育管理 改革
1 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的现状
1.1 教育管理机制过多的依赖政府
政策对于农村教育有了更加强有力的保障,意味着农村中小学教育相对于过去而言有了更好的政府支持和国家力量的保护。正因为如此,中小学教育中的管理体制开始过多的依赖政府的力量,学校机构本身则忽略自身管理机制的建设,管理阶层对于教学管理也往往浅尝辄止,未做深层次的探究。学校管理机制的建设没有随着国家政策进行合理的调整,依旧按照原有的管理体系进行教学活动,在发生问题时单纯的依照政府政策进行,使学校自身的管理机制效能不断地弱化,过多的依赖政府政策。
1.2 教育管理机制落后于社会发展
社会各界开始给予农村中小学教育更多的关注,不仅仅是对教育本身,还包含了教育领域中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因此,教育管理也不再是单纯的教学体制管理,还包含了教学过程中的教师道德,学生思想等。这对当下的中小学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做好教育本身的同时,加强对教学行为以及教学道德的建设,管理机制不再是单纯的约束机制,还有适应和沟通。而目前的状况是,我们仍然更加注重教育本身,忽略了教学活动中对教育造成影响的其他方面。
1.3 教育管理机制本身建设不足
农村教育,历来都是过多的遵守已有的制度,缺乏创新。现阶段的教育发展,则要求教育机构能有自身的特色,适应当地的教育情况,根据社会需求情况发展适合当地学生的教育。这就要求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做出更多的尝试,不仅能够有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还要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只有在不断地尝试和创新中建设出的管理机制,才能适应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本身的教学情况相契合。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本身机制的建设就落后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教育,没有自身创新的教学体制,对于教师,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也就无从说起。
2 造成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落后的原因
2.1 社会保障导致管理层动力缺失
社会对于农村中小学教育投注更多的力量予以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政府保障在帮助中小学教育更快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降低了对于中小学教育机构的责任。相对于以往的考试成绩考核、升学率考核而言,现在的农村中小学教育少了许多考核方面的硬性指标,给了教育者和管理者更大的宽松度和自由度,相对的教育者也缺少了很多动力。基于这样的不正确认知,使学校管理层缺乏以往争优创先的动力,对自身工作有了一定的心里松懈。
2.2 师资流失导致管理机制难以执行
农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行业内条件艰苦的代名词。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优秀人才,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农村教育中,师资力量总处于不成熟状态,好的教师流失,新进教师经验缺乏。管理阶层的管理也往往偏离原有的轨道,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3 教师队伍自身素养不足
教育本身就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即教书、育人,即是说教育的过程中教会知识的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做人的知识。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自身有着良好的素养可以担负教书育人这样一个责任。教育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尤其中小学生更是塑造个人性格的关键时刻,教师的教育尤为重要,因此,中小学教师必须有着良好的自身素养。未经素质考核的教师,影响的不仅是自身的教育工作,他在向学生们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的还有自身的不良习惯。
3 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建设的对策
3.1 加快管理体制改革,注重教师素质建设
教育管理体制也应该随着时代的步伐进步,农村中小学教育更应该加快自身的转变,转变以前的固守模式,学习城市先进管理机制。农村教育体系应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灵活改进教育方式,正确应对当下社会各界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在管理机制中注重创新,注重对于政府保障政策的适应,使教育管理与政府政策有机结合。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人员素质教育,建立完整的教师考核体系,使教师能够在教书的同时发挥育人的作用,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道德培训,加强教师道德建设。大力提高农村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教育风气。
3.2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物质保障
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特别是英语、体、音、美教师。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保证农村教师能够在任教期满后有良好的晋升渠道。对于农村教师队伍,在不断引进人才的同时,注重优秀教师的留用,通过对农村教师的物质保障,使农村教师能够在山区安心任教。将农村教师工资发放作出统一规定,尽量缩小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的差别,建立贫困地区教师待遇的公正保障体系,监督各级地方财政,及时兑现广大农村教师的津补贴和提高福利待遇水平。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采取先培养部分业务骨干,带动其他教师,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以调动全体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中去,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大批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合格人才,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3 转变教育管理观念,发展现代化教育
农村中小学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转换观念,打破传统的教育思想对人们的束缚,锐意创新、开拓进取。新的教育环境要求学校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革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树立创新、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教学管理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当下的教育应该与现代化科技相结,在改革管理理念的同时,发展现代化教育手段。一方面可以请求政府支持,更换教育物资,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物质条件,争取发展现代化的科学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现代化科技与教学知识相结合,给学生更为先进的,与社会接洽的知识。
摘 要:农村小学教育管理面临低效、手段落后、管理者素质偏低等问题,因此,要提升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充分信任、尊重、理解教师,激励其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管理;现状;对策
一、当前农村小学所面临的问题
1.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
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年龄老化现象日益严重,很多教师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和实施新课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领导者的素质偏低,部分校长对教改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实施新课改的积极性不高,有等待观望心理
有些校长不是“业务型”校长,而是“事务型”校长,对新课程,更多的是了解和掌握理论层次和观念层次的内容,系统的学习与研究都比较欠缺。对基于新课程下的教学实践参与研究不够,教师不能一起合作性的在一起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无法有效地发挥其指导和引领作用。
3.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农村小学在新课程实施中普遍面临着教学硬件设备落后或缺乏的现象,学校管理照本宣科,“本本”管理,缺少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学校无法正常提供各种专用教室和必要的实验用品,而且教师即使产生好的教学思想和设计,由于教室里音响设备的缺少,本就寥寥无几的光盘、磁带等只能成为摆设,不能在课堂上有效的组织和落实。这些都给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带来了挑战。
4.农村学校课程资源极为有限
没有图书馆、科技馆、网络资源和博物馆。课程资源的缺乏,给农村学校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实践增加了困难,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学校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二、针对当前的教育现状,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
1.提升学校决策者的人格魅力
“所谓校长的人格魅力,就是指校长的性格、气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情感等个人综合素质在长期的领导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吸引力、号召力等的总和。”以人为本,突出管理中“人”的优秀地位,重视人的本质特征,也就是人人不同的个性、需要和发展。如果仅仅采用制度、计划、监督的管理方式,只能体现科学管理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很容易把人变成只知道服从的“制度奴隶”,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当下,新型的学校管理方式是使教师向开放型、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转变,转变的基础就是教师个性的张扬,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高尚的人格能吸引人,促使人模仿,“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古人在这句话里讲的就是人格的力量。作为教师和学生的领导者,校长要有楷模意识,自己首先做到:信仰坚定,有矢志不渝的坚毅力;品行高洁,有才学超群的吸引力;宽以待人,有严于律己的亲和力;沉着果断,有潇洒自如的感染力;举止得体,有平易近人的感染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人格高尚的决策者,能让员工内心真正的信服,自愿接受决策者的影响,这样才能树立起稳固的权威,有效地领导管理好学校。
2.心胸坦荡,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厚待人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办好学校最终还是要靠教师和学生。学校领导应该充分信任每一位教师,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做到:(1)建立优秀教师制度,从教学成绩、教研能力、师德修养三个方面确定教师标兵,以此来引导其他教师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力量吸引学生。(2)在把业务管理权限下放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创造,用每个人的智慧去挑战难题;鼓励教师负责,让教师可以自由整合、补充、调整和拓宽课程;鼓励教师将活动与学科教学衔接起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把教育变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互相联系的立体式模型。(3)学校管理者要充分挖掘教师中潜在的资源,把对学生有利的信息、人际关系等资源综合起来,变成学校的教学资源,学校应对提供资源的教师给予奖励。
3.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是以高素质的教师为中心,把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融合,把管理制度的强制性实施改变为教师自觉遵守和执行,这是对严格规范管理的升华。要尊重理解教师,与教师全面沟通。决策者应根据教师的学识个性、特长爱好、能力水平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1)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想方设法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在工作中给予支持和鼓励;(2)为教师创造一个施展才华、实现自我的良好平台。
4.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相结合
(1)充分开发校外社会实践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实现高效利用,保证学生广泛了解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丰富知识,更全面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2)开展调研,科学分类,形成学生校外社会实践“资源包”。校外实践资源是多元的,包括校外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等。校外社会实践人力资源包括学生家长、社区居民、校外专家以及社会相关部门的人员。(3)共享是综合利用资源的重要形式,是循环利用资源的特有形式。学校也一样,某一学校开发的校外社会实践资源一旦成功,就应该毫无保留地推向社会,与其他学校共享。只有这样,才能使有限的社会实践资源的教育效益实现最大化。
总之,只要我们农村小学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实施先进、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就会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从实施义务教育放至今,已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信息化水平的加快,人们对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的要求不断提升,农村人民群众也希望自己所在的农村能得到与城市差别不是很大的教育水准,种种因素为农村教学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改革发展空间,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农村小学的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传递不畅等多方面原因,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严重束缚着农民群众对子女的教育培养观念,广大农民群众对社会发展趋势认识不清,对子女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理想教育与行为导向,对孩子们全面发展缺乏必要的信念支持和监督引导,造成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持续学习的决心。由于大量的劳动力输出产生的短期经济利益,导致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普遍盛行,大部分农村学生缺乏学习内动力,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部分学生干脆过早放弃学习,外出打工挣钱或者谋求其它出路;而广大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又非常奇缺,形成了当前整个农民群体素质低下、农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恶性循环局面长期难以扭转。
2、办学条件艰苦,教学质量低。由于农村人口分布稀疏,农户居住分散,为了考虑方便儿童就近入学,导致农村小学布局不集中,办学规模小,学生数少。有的学校还在一些村庄设立教学分点,每个教学分点由一至两位老师负责,在没有任何现代教学设备的条件下实施复式教学。这直接影响学校整体的教研教改工作、管理工作和素质教育效果。
3、师资建设不配套,整体教学水平不高。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效率不高的被动局面长期难以缓解的严重苦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现有教师的理论培训及能力提高工作也缺乏相应的力度,经费补充困难、激励机制不灵活、教师的工作压力太大,一个教师要担任好几门的课程,并且各种检查、抽考、统考接踵而来,使教师无法参与业务进修及教研教改工作,造成部分农村教师观念保守、思想落后、知识老化,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严重影响着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制约着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管理水平的对策
针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策略,努力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及考评制度,创造较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1、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科学发展。教师应是课改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他们是课程改革最前沿的执行者。学校盘活用好现有的设备设施,积极搭建“人在家中座,尽知天下事”的网络教育平台。⑴建立学校信息中心,选配好信息技术人员,加大了校园网络的建设、研究、开发、管理和利用;⑵选好骨干,搭好架子,让他们成为支撑校园网的中坚力量;⑶用好班级、学科教学资源文件夹;⑷开辟“教学管理大家谈”、“学科百花园”、“心情驿站”等校园网络专栏。让新的教学理念入脑进心,走进农村小学课堂。
2、完善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及考评制度,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管理教师队伍。制度管理是依法治教在学校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建立健全制度可以使教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要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改革过去那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状况,从而形成争先创优、后进赶先进的竞争环境。学校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对教师聘任条件、聘任程序和办法、教职工的职责、权利、考核、奖惩等等,都要作出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使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样才能增强广大教职工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工作和教改的积极性才能提高。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教学管理的优秀是人,即教师和学生。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这说明教师在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养整体水平不高的情况,应该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为教学管理的优秀,一方面,要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学习,要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要求教师学以致用、教学相长。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管理教师队伍,增强广大教职工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中心。学生、教师、教材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三大因素,其决定因素是教师。教师的水准和理念,直接体现在教学环节之中。为此,应该从“备、讲、批、辅、考、评”等方面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重点放在“备、讲、辅、考”四个环节上。备课方面,教师必须精心选择并用足用好教学实例,加强教材钻研的深度,掌握教材特点、重点、疑点;畅通教材思路、教学思路、学习思路;构建教法、学法;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教具、备提问、备板书、备训练、备练习,倡导应用多媒体教学;收集优秀教案供教师揣摩、学习、借鉴;加强集体备课的研究,不断提高备课质量。上课方面,通过家常课、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观摩课、擂台赛、评优课等形式和组织集体评课或请专家现场评课指导,帮助教师不断提高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引导大家研究学习新的教学策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升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要全方位调动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优化农村中小学的资源配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优化育人环境,才能为农村小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保证,从而实现推动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长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