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中小学校外教育探讨

中小学校外教育探讨

发布时间:2022-07-16 04:11: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中小学校外教育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小学校外教育探讨

中小学校外教育探讨: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探究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与发展,学生和家长对基础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教育培训市场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对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开展调研,查找存在问题并进行对策探究,以期更好发展,使之成为校内教育的有效补充。

关键词:

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发展;问题;对策

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是指从事中小学学龄段教育辅导的社会机构,它是相对于普通学校而言的,是教育培训市场的主力群体。随着十几年的发展,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已经成为普通中小学校的知识补充体和深化体,为教育服务行业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成为教育行业持续繁荣的一股新的增长极。

一、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兴起的原因

近年来,教育培训市场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过笔者实地考察走访,发现自2001年南通市第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成立以来,教育培训机构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发展势头迅猛,数量逐年提升,现如今全市总计共有236家在教育局、民政局、工商局注册的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教育资源,科学进行教育功能的区分,有利引导,成为笔者关注的课题。因此,对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调查和研究有着积极的社会学意义和教育学意义,这是对社会教育发生重大变革的一次实践性探究,也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所做的深度思考和策略组织。笔者对该选题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了江苏省南通市29家典型的中小学辅导机构,实地探访了3家普通中小学校,发放612份有效问卷,访谈36人,并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作为本文的数据来源和论述依据。中小学教育培训兴起的原因较为复杂。从社会文化环境上来看,家长期望子女能通过教育选拔机制来改变命运,教育需求显著提高,由单一转向多元,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补习功课,从而催生了这一现代教育产业。从应试教育体制来看,我国的升学考试选拔人才机制是教育辅导产业得以存活并发展的重要原因。从经济层面来看,教育行业本身就具备极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价值。从政策导向来看,随着素质教育以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基础教育办学力量从学校的一元封闭向社会的多元开放。

二、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规模不一、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培训机构实力参差不等,大多规模小实力弱;师资力量薄弱,良荞不齐。南通市经过15年的发展,辅导机构之间良莠不齐,层次分化鲜明,既有上市公司,也不乏小作坊,但大多数还处于作坊式发展阶段,教学场地小,教学条件一般,其中很多都隐藏在居民住户家中。差异化明显的教育机构在教学质量上也是优劣悬殊。

2.功利性明显

校外教育存在的一大因素就是高额的利润,这也就不难理解其产生的功利性根源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目的是育人与盈利相结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培训机构的生存靠的是良好的办学声誉,只有生源的扩大才能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3.从业者普遍缺乏教育学理论基础,对学生心理缺乏研究

虽然少数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达到了理想效果,但是普遍从业者缺乏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教学策略的系统知识,使得他们对其赖以生存的教学活动缺乏研究,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差异,也就无法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体系,无法设计针对学生学习差异的教学策略。

三、对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对策探究

1.加强监管,提高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整体实力

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只允许信誉、实力兼备的机构办学。2013年2月28日,《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自律公约》的出台,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也是校外培训行业保证自己的品牌、信誉,寻求自身健康发展的见证。建议更多这类机构都加入《公约》。

2.打造特色,明确市场定位,提高自身价值

建议培训机构树立品牌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弱化功利意识,增强自身软实力。在浩如云海的校外培训机构中,如何脱颖而出,以响亮的品牌号召力,新颖独特的特色教育以及准确的市场定位,吸引更多的生源,应该是培训创办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所有这些具备,利益也就随之而来,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一味只“向钱看,向厚赚”。

3.加强师资,以人为本,建立完善的师资管理及激励体系

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不像正规学校那样受到严格的课程规划和标准的限制,有更大伸缩性,这就要求校外教育培训应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根据科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在教学策略上进行创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就要求老师不但专业知识扎实,还要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熟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制定符合其身心发展的学习策略,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VIP教学,最大效果提升补习效果。目前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流动性大,不稳定,这与培训机构的奖励激励措施不够,以及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很大关系。从整体上,可以根据本机构的资金实力、现具规模和发展计划对教师资源的招聘、储备补充、培训开发、职业生涯发展、薪酬福利及激励等方面做出详尽规划。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培训是教育学习的一种补充形式。在开放的教育市场下,学校、社会、家庭多方联动能有效改进教育。教育培训机构作为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组成部分,它将与学校教育一起接受教育市场的调配,这样势必给教育改革带来新鲜的空气。我们可以有效利用这些教育资源,补充学校教育的短板,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建议,以求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

作者:施栩濠 单位: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中小学校外教育探讨: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摘要:中小学的校外教育活动对于学生的能力成长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增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教育的重要弥补。本文主要对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展开论述,在基本概念的分析之上,对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的建设实践进行研究探讨,不断提升校外教育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字:中小学 校外 活动课程 实践

一 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

第一、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的特点

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是指根据学生发展和教学的需要,在校外的活动课程实践教育中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认知进行指导的实践课程。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的特点主要是实践性、自主性、启发性。实践性主要是指校外活动课程在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通过自己的实践行为促进教学活动的不断开展,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对于活动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自主性主要是在学生在活动课程中对于活动的开展以及自己的行动有明确的自主性,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独立的思考决定自己的行为,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启发性主要是指活动课程对于学生精神思想的影响,更准确的说是对学生思想的启发,学生从活动课程中收获启示,精神思维获得增长,实现了个人能力的提升和个人思想的增长。比如说参观科技馆,学生的主要活动就是看和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思考,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很大的自由,能够独立思考,完成自我的想象和沉淀,学生通过参观思考对于思想产生影响和变化,引导自己的思想行为和更高的高度延伸。

第二、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的原则

中小学课外教育活动课程主要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活动课程的原则主要是引导性和合作性。在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引导性是重要的原则,学生在校内教育中往往都是接受知识,学习知识,在校外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引导性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行知识层面和意识层面的深化。校外教育活动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合作性,合作性主要体现的是学生在团队活动中的实践能力,不仅是自身的实践能力,还有在团队中和他人之间的合作,通过平等交流,相互合作,学生完成共同的任务,这样学生就更能够体会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的意义,并且在相互管理和相互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增长。

二 活动课程的建设实践

第一、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主要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对于提出的问题进行集中地讨论,运用多种方法和方式去验证和实践,主题活动课程能够丰富学生的教学,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解决去分析问题,最终得到答案。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的主题活动多是以生活和社会息息相关的活动,比如说环保主题活动,通过学生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如何倡导环保,践行环保,保证主题活动的有效开展。

案例一:

某校师生针对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所开发的旅游资源进行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校外教育实践课程的活动,通过考察当地的自然经济、文化民俗、山水地貌进行故事创作,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良好的宣传。

在这个案例中,课外教育活动课程的主题就是宣传当地文化,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于当地的基本情况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创作的故事一定是和当地的文化资源息息相关的故事,在旅游宣传的过程中一定能够带动当地的发展。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乡土民风记录在自己的心理,保证了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了解和热爱,通过在考察的过程中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得到最大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考察活动都是独立完成的,这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比学校的教材书本灌输有效,学生能够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

第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指教师和学生在相互合作之间完成教学活动,这种方式的校外课程教育是通过双向的合作参与实现的,所以在课程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教学资源的互动都会重要的部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前将活动进行的每一步进行周密的计划,保证活动课程的开展。

案例二:

在环保倡导的今天,如何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每个人关注的重点,学生们能够做到的就是节约资源、减少浪费。本节校外教育活动课程的课题就是再生纸的制造。将是通过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将任务分给不同的小组,主要是调查信息、采集资料、制作再生纸、记录考察等几项活动,将课程活动中涉及的问题进行提前的计划,保证相关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学生哎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和成果进行评价,同时在对于学生哎任务中表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评价,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在这个案例中,围绕再生纸的制造,几个小组展开亲密的合作,实现对于再生纸的利用和使用,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对于完成任务的重要部分,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合作,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对于学生行为的指导,最终实践双向的互动。

第三、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在校外教育活动课程中主要是对研究性教育的活动开展,一般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通过观看模仿、收集信息、应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最终实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科学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教师只是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引导者,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材料,同时不断地实践活动对于科学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科学探究式校外教育活动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是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互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式学习主要是学生对于某一种现象或者是引起关注的事物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教材上有很多的课外探究活动让学生去完成,但是很多的学习都没有独立的完成,所以在校外教育活动课程科学探究的教学中可以对教材内的活动进行探索,不仅完成学校教学内容,而且完成校外教育内容,最终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结语:本文主要是对学生的校外教育活动课程的建设进行分析,通过对实践案例的研究分析,对如何建设校外教育活动课程有了大致的了解,相信一定能够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学水平的提高。

中小学校外教育探讨:农村中小学校内与校外教育衔接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这些知识及技巧无论是只在校内还是只在校外都是不完整的,必须两者紧密地结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现阶段农村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学生假期生活单调枯燥,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一些儿童形成了不良生活习惯,个别人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问题令人担忧。三是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没有形成有机衔接,社会公共教育水平低下。长此以往,在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农村与城市孩子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农村中小学积极有效地开展校外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活动中心农村站点的出发点。新时期如何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功能,努力培养能够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应对挑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为此,作为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我们必须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地积极探索校外教育有效途径,让农村孩子在校外受到良好的教育,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就如何努力解决“校外教育与学校衔接”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提高认识,切实履行学校教育职责

建设乡村少年宫,给农村孩子更多的课外活动场所是社会的强烈需求。校外教育能拓宽青少年的成长空间,能突破课堂教学的空间束缚,能把学习环境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校外教育立足于社会,以活动为载体,强调实践与体验,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有益的教育。新课改实施以来,校外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目前,由于受条件所限,我们农村中小学的校外教育还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为此,农村学校不要认为校外教育只是相关部门的事,而要提高认识,真正负起校外教育的责任来,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纽带”作用,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通力合作,开展好校外教育工作。一是成立校外教育领导组织。建立以校长、少先队辅导员、校外教育辅导员等“多位一体”校外教育领导组织。二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校外教育网络。通过开展家长学校、校外教育培训班等,明确学校在校外教育的职责和任务。

2.拓展阵地,构建校外教育平台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要开展思想教育,更要注重实践养成教育。因此,学校要开展好校外教育工作。农村中小学必须开发整合教育资源,建立教育阵地和活动场所并充分发挥这些阵地和活动场所的作用。一是建立以生产实践活动为主的阵地――家庭。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孩子在家庭里不但得到父爱、母爱以及各种亲情,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尊老爱幼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更是让他们在基本生产实践中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从而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好品质。如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二是建立以尊老爱幼为主的阵地教育活动。农村留守老人较多,让青少年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孩子们懂得孝道,培养孩子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作为农村学校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有计划、有组织让学生到留守老人家里,帮老人、孤儿洗洗衣物、擦擦玻璃,送去一些文艺节目、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等,使他们从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三是建立以培养兴趣特长为主的场所――校外辅导站或活动中心。学校积极与当地有关部门协调,充分发挥“五老”人员作用,让他们担当青少年校外辅导员,充分利用节假日对青少年进行写作、剪纸、声乐、科技、书法、绘画、体育训练等特长辅导,这不但丰富了青少年的课外生活,而且从小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特长。四是建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的基地――烈士陵园、文物古迹。通过开展“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参观历史纪念碑等,聘请老红军、老革命家做事迹报告、演讲,使青少年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五是建立以法制教育为主的阵地――法庭、消防、交警队。学校要积极与当地法庭、交警队等部门共建,定期邀请他们到学校给学生做法制报告,到消防队进行消防大演练,到交警队进行“我是小小交警”活动等,使他们从小知法、懂法并能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总之,农村呼唤校外教育比城市更强烈,农村更具有广阔的校外教育空间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农村中小学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教育主导和连接纽带作用,不断拓展和丰富学生的校外教育,扩大学生视野,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青少年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