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中学法制教育策略探讨

中学法制教育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22-07-16 04:15: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中学法制教育策略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学法制教育策略探讨

中学法制教育策略探讨:关于中学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学法制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法制教育虽然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教育活动一样,发挥着自己独有的教育功能,但在对中学生进行守法与护法、权利与义务、诉讼与平等、民主与参与等意识渗透的同时,又发挥着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中学法制教育的思想教育功能

中学思想教育主要是针对中学生进行的、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等的观念教育。法制教育对中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和现代法治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它有一定的思想教育功能。

1、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价值观是人的素质的根本内容,其实质是人的需要及利益的内化,它使人追求一定的价值目标,并通过对价值目标的追求,激发人的热情和精神;所包含的价值信仰、价值信念和社会理想,是人的生活和行为的精神支柱。因此,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优秀内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在调整社会主义关系的过程中,对人的价值实现起着保障作用:一是保障和促使公民充分享受权利,实现自我价值;二是保障和促使公民积极履行义务,实现社会价值。只有做到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的高度统一,才能最终实现人的价值。中学法制教育就是要引导中学生把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同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使中学生认识到如果要使自己具有更高层次的价值意义,就要把社会价值作为自己追求的主要目标,力争为社会多尽义务,多做贡献,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法制教育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竞争与合作的精神

竞争与合作的精神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知识经济时代是竞争与合作协调共存的时代,乐于竞争、善于合作是时代对青少年的基本要求。考察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崇尚独立、强调竞争、注重利益。这些现象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一味地在中学生心目中强化独立、竞争和利益意识,而忽视我国传统的团结互助这一固有价值观,往往会在中学生人与人之间造成隔阂,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学法制教育更应该将融于宪法和相关法律之中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传播给中学生,向他们渗透,并使他们接受团结友爱的价值精髓。通过法制教育,一方面可以树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危机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团结互助的美德,使他们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强化集体协作观念、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做到关心他人,并懂得只有依靠集体力量,与他人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成才。

二、中学法制教育的政治教育功能

法制教育就是通过揭示法律和政治的特殊关系,使受教育者理解法如何通过对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问题的协调、规范和解决,从而影响政治生活,达到政治目的,进而实现政治法制化的。由于法律和政治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有着特殊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就使得中学法制教育具有了较强的政治功能。

1、法制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政治认知能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就本质来说,法律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它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法制教育,可以使中学生对我国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增强其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通过法制教育,中学生不但能够明白既存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合法性,而且能够理解国家的政治本质。这对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能使中学生初步把握法治化的政治行为模式。不难看出,中学法制教育在完成这一政治教育任务和实现政治教育功能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

政治观教育是政治教育的优秀任务。政治观是指人们对以国家政权、政治制度为优秀的全部政治现象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它对人们的政治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决定着人们政治方向的确立和政治素质的提高。在当代中国,政治观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它是制定我国法律的依据,是我国法律的灵魂。通过法制教育,可以增强中学生的政治识别能力,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

三、中学法制教育的道德教育功能

道德是立法的重要渊源,也是制定法律的指导思想。任何法律规范都包含立法者关于善与恶、是与非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因此,通过法制教育,在进行基本法律规范和法律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挖掘我国法律蕴涵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和理想,弘扬法律的内在道德精神,引导和强化中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提高道德水平。

1、法制教育有助于培育中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通过法律常识的传授和教育,将法律中蕴涵的是非标准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中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从而推动现代文明风尚的形成,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可以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2、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涉及到如何对待义与利、公与私、美与丑、善与恶、苦与乐、生与死等各种矛盾关系时,有一整套弘扬正气的基本参照规范。这些规范组成了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社会道德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它所具有的精神感召力和民族凝聚力也是我们民族走向世界的精神支持,我国现行许多法律条文凝结了这些传统美德的精华。因此,通过法制教育,将法律条款背后所蕴涵的美德精神昭示给中学生,陶冶他们的情操,对培育民族精神,弘扬正气,推动社会的文明进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总之,中学法制教育就是通过自身的认知、指引、教育、优化和导向等功能,促进中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政治观念的完善、道德意识的觉醒及行为规范的养成,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中学法制教育策略探讨:对中学法制教育的一点构想

摘 要:初中学生处于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初中的法制教育应该要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自觉守法,护法和维权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关键词:法制教育;法制精神;法律素质

一、法制教育对中学生的意义

初中学生处于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同时,法律素质也是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初中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更有可能会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差,其各项权利往往会受到来自于各个方面的侵害。因此,通过思品课当中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和维权意识,就显得尤为必要。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从自身角度来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从国家角度来说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培养具有法制精神和法律素质的中学生,同时也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二、当前初中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成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最重要阵地之一。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1)法制教育作为中学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思想品德教材中关于法制教育的内容不仅偏少,而且不系统、不全面、无规律,缺乏内在连续性。教材内容老化,案例滞后不生动,有的甚至偏离初中生的生活实际。2)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各个科目的重要程度不同,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缺乏对法制教育内容的足够重视,存在着应付现象。从而影响了法制教育的实施。3)思品教师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专业知识。遇到一些社会实际问题,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往往张冠李戴,甚至束手无策,无法解答学生的问题。导致法制教育效果大打折扣。4)教师实施法制教育的方法、手段,比较呆板、单一。有的甚至照本宣科,缺乏直观、形象的教育手法。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当然,法律知识教学也是必要的,它是法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明显也有着重要区别,法律知识教学不能代替法制教育,知法并不一定会守法,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知法只是前提和手段,只有让学生守法、用法和护法才是法制教育的终极目的。

三、初中实施法制教育的构想

初中的法制教育应该要有针对性,针对初中生心里和生理发育不成熟、抽象思维能力较强及理性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法制教育应该力求内容丰富,教育形式生动活泼,通过直观,形象,多样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觉守法,护法和维权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在初中实施法制教育要多层次,多手段。

1.加快法制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教师应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充分考虑课程改革的要求编写法制教育的校本课程。课程要以依法治国,建设法制社会,培养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青少年为目标。以贴近生活实际,更加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案例为主要内容,开发出让学生感兴趣,乐于接受的课程。

2.加强对教师尤其是思品教师的法律知识的培训。一般来说,学校法制教学的任务都是由思想品德教师担任的,而思品教师一般都比较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影响了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需要加强对思品教师的专业培训。

3.充分挖掘教材,利用课堂主阵地。法制教育在学校中的开展主渠道应该还是课堂教学。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课堂教学,让中学生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尊重他人的权益。在课堂教学中案例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选取的案例应该是中学生最为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和感兴趣、想知道的问题。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学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例如在讲解生命健康权的有关知识时,教师采取了近期发生的“雾霾北京,猪漂上海”等环境污染造成生命健康权遭受侵害的案例,迅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开辟第二课堂,巩固法制教育效果。通过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和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校举办了几期模拟法庭活动,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受到学生的喜爱。在模拟法庭活动中,学生能大胆的展示个体特征,或法律知识渊博;或善于雄辩口若悬河;或以亲身经历去说服教育,通过这样的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让法制观念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当中。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法制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法院审判的旁听活动,参观少管所,听少年犯现身说法。使学生感受到违法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自觉地做到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总之,初中法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法制精神和法律素质的青少年,这既是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作为思品教师,理应为青少年的成长和法治国家的建设作出自身的努力。

中学法制教育策略探讨:关于中学法制教育的思考

学校法制教育所具有的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人才以及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等特有功能,奠定了它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当前学校法制教育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难有实效。学校教育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作为中学必须高度重视法制教育,包括完善素质教育理论,强化素质,建立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探索学校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园环境。

一、法制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法制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现代学校法制教育的功能决定的。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对建立法治国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养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替代的作用。

现代学校法制教育是弘扬法治精神,彻底摒弃“人治”思想的基本途径。法治精神是指尊崇法律、维护法律的勇气和毅力。现代学校教育的系统性、有组织性、规模性和科学性等显著特点,使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在培养受教育者的法治精神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现代学校法制教育为国家造就合格的法律操作者和守法公民。法治国家是法律主治而不是权力主治的国家,是法律操作者主导而不是行政官僚主导的国家。开展法制教育,使社会成员在学法、懂法的基础上,运用法律武器,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法律尊严,这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程。

现代学校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途径。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从数量上看,青少年作案成员占全部刑事犯罪作案成员的比例逐年增长,以暴力型、故意型、团伙型为主要方式,严重社会稳定。同时,犯罪趋于低龄化,在校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比例大有增长之势。因此,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利用学校优势,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施加法制影响,使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有效地扼制青少年犯罪。这也是现代学校对建设法治国家和维护社会稳定应尽的法律责任。

二、中学法制教育的现状

在中小学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最有效途径。然而为什么在大力加强法制教育的同时,“问题”青少年反而多了,青少年犯罪呈大幅上升趋势,而且犯罪性质、犯罪手段也愈来愈严重,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社会变革的原因固然有之,但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多年来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1.法制教育内容流于形式。中小学学校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目前的教育模式并未把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并将其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法律知识穿插在一些单元中,分布在不同学年的课本中。在内容衔接上出现了问题,使学生不易理解,往往在上课时老师要补充很多内容,这又出现时间不足影响课程进度的问题。所以很多学生的法律常识局限于课本的内容,课本之外的内容根本没有太多时间去关注。

2.教育方式过于简单。近年来,大多数学校根据“五五”普法规划要求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法制教育,增设了法制课程,但由于对法制课的重视程度和经费等原因,大多数学校的法制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且教学方法简单,经常是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很少有学校能让学生走出去学习,或邀请专家与学生互动进行法制教育,因此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不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教育队伍缺乏经验。目前绝大多数设立法制课的学校基本由思想品德课教师或者班主任兼任法制老师,多数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法制教育培训,也很少接触过法律书籍,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便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没有多少积极性可言。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法制副校长,大多来自派出所、关工委、交警大队等),但因受课程安排和时间、精力的制约,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工作上来,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4.教育考核缺乏体系。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家长以至社会把升学率作为评判教育成果的主要标准。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已明确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法制教育的内容,但对法制教育成效好坏缺乏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 加上考核力度不大,使得少数学校产生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错误思想。而且这种思想对于长期坚持法制教育的部分学校来讲,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持续性上有很大的影响。

5.教育主体缺少合力。青少年处于生理、心理发展时期,自控能力很差,从众心理突出,没有一个法律意识的观念,随时都有可能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需要全方位、全时空的教育和引导。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家长对学校存在依赖思想,总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不会有问题,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缺少了应有的关注,而学校又与家长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学生放学后不再受学校的管理范围,使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无法起到约束作用。

三、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措施

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法制教育与相关学科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努力形成多角度、宽领域、全方位的法制教育新格局。加强在校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教育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丰富青少年学法的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学科教学,有机地渗透法律知识,加强对“法”的理性认识,使法制教育课程化。 结合政史地、综合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上网收集资料,联系时政热点探讨、研究相关的法律知识,对个案进行分析,增强理性思维,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还要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自主教育,增强法制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校风巡查制、德育学分制、家校联系制度、结对帮教制度、年级管理制度建设为目标,保障学校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目标的落实和提高;以制定、修改、完善、执行各级岗位职责为抓手,制定考核方案,将规范学生行为作为对班级(年级)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在工作中逐步完善。

2.拓宽渠道,多方结合,把社会、家庭、学校联系在一起,营造社会育人氛围。

开展社区教育活动:通过社区教育组织,积极主动争得社会有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差”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通过学校社区联谊会,加强学生在假期里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依靠居委会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并协助家长做好监护工作,确保学生安全渡过每一个假期。

3.运用各种宣传教育力量,重点宣传法制内容,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利用校园广播站,校报、校刊宣传专栏或专刊进行宣传。对于极个别的同学,学校采取行政处分的教育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除了从思想上、行动上帮助教育外,我们还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全体同学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和锻炼。最后还应积极进行家访工作,协调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帮助孩子走健康发展之路:通过家访,老师们可及早掌握孩子们的动向,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对孩子身上的问题对症下药,使学生在学校、社区中都能健康成长。

总之,构建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 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应切实做好将法制教育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普法主阵地作用。要注重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顺利推进“五五”普法工作,让青少年在优良的法制环境中健康成长。全社会都必须广泛动员起来,形成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大环境,促进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依法办事,勇于和侵害国家集体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有效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推动法制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学法制教育策略探讨:浅谈如何加强中学法制教育

【摘要】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既要有健康的体魄,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的头脑,还要有良好的法制观念,唯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中学生们的法制观念还很淡薄,在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侧重加强法制教育十分重要而紧迫。为此,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中学生法制教育,二要进一步丰富中学法制教育内容,三要进一步探索中学法制教育新方式,四要进一步充实提高法制教育的师资力量。

【关键词】中学生 法制 教育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他们既要有健康的体魄,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的头脑,还要有良好的法制观念,唯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中学生们的法制观念还很淡薄,不少人弄不清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守法与违法的界限,违法与犯罪的不同,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如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往往造成了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越过了道德底线,在一时冲动中触犯了法律,在糊里糊涂中受到了不法侵害。因此,在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侧重加强法制教育十分重要而紧迫。

一、问题与表现

一是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各类中等学校是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法制教育也本应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中学教育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制约和教学大纲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与其他课程安排相比,法制教育课虽然有却明显太少,法制教育课在学校仍然不受重视,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也是十分薄弱的一环。

二是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虽然近年来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法制教育课,但教学内容仅限于书本教材和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方法简单,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收到效果,也难怪大家重视不起来。

三是教学方式疏于规范。法制教育课时不统一,有机会就多安排一些课时,没有机会就少安排课时,没有像其他课目固定安排。教学内容不统一,没有专门的教材,对现有教材内容也是视情况任意删减,在教学任务、指标等方面缺乏刚性规定。教学方法尚未形成成熟模式,往往把实践性很强的法制教育课基本等同于一般思想政治课,照本宣科,死记硬背。

四是教师队伍失于专业。在中学开设法制教育课的历史还很短,现在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教育课老师都是其他专业课老师来临时兼任,没有本专业的任课教师,他们缺乏必要的法制理论知识,基本的法制实践经验,只能临时看书备课,现学现用,照本宣科,满足不了教学需要,应对不了学生提问,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认识与措施

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中学生法制教育。可以讲今天学校的中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主人翁,在中学开展法制教育,应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都应当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确保所有中学都能按照规定扎实开展法制教育;对中学生进行早期法制教育,也有利于他们从小树立基本法制观念,这对迅速提高全民法律素养,形成全社会良好法制环境,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们都应当积极支持、配合学校搞好这项工作;上好中学法制课,还可以培养出一批对法制感兴趣的中学生,与大学法学专业教育相衔接,有利于更多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社会输送人才。授课教师们应当认识到国家需要大量优秀法律人才,自己负有引导、培养、输送人才的崇高使命,学生们应当学会结合自己兴趣和国家需要把握未来,从小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人,有人生价值的人。

二要进一步丰富中学法制教育内容。应当尽快制定统一的中学法制教育专门教材,在教学大纲中增补相应的法制教育内容,使中学法制教育有章可循、有案可察;在确定中学法制教育内容中,既要体现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原则,又要体现个人基本权利、义务,既要有课堂学习内容,也要有社会实践内容,既要教基本原理,也要讲生动案例。

三要进一步探索中学法制教育新方式。法制教育当然要有法律基本原理讲解,书面教育、课堂学习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教学方式,这一点大家是有共识的,学校教师们也都很有经验;法制教育内容的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知识,仅有闭门坐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安排一定量的法律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联系法院,让学生旁听开庭审理案件,联系公安机关,让学生参观监狱、看守所等,从而对学生们进行生动、直观法制教育;还可以聘请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来校做报告,安排学生上街参与普法活动,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审理、讨论身边发生的法律事件,等等。使学生们广开思路、加深理解、扩展视野、培养兴趣。

四要进一步充实提高法制教育师资力量。良好的教育离不开良好的教师,打造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办学的首要前提。各中学都要尽快招录一批法律专业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迅速形成一支有一定专业化水平的教师队伍,他们才是长期搞好中学法制教育的基本力量;也可以向政法机关聘请在职干警担任中学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临时聘用退休法官、检察官、警官来校任教,作为现阶段中学法制教育的补充力量。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

中学法制教育策略探讨:农村中学法制教育策略

【摘 要】法制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内容。农村中学留守儿童众多,父母的缺位给学校法制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为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要从内容和形式上精心选择,努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关键词】思想品德;法制教育;内容;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有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法律知识。粤教版七八年级的教材中都有专门的讲述。它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意识,形成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培养尊重别人权利的品行。但近年来打架斗殴、抢劫、偷盗、杀人伤人这样的恶性犯罪在学生中屡有发生。这是我们的中学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面对新问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搞好中学法制教育。

一、法制教育要进行内容上的精心选择

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以其生活为圆心,进行取舍。我们要教会这些孩子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特别是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受教育权、财产权等,让孩子对侵权行为有基本的认知,知道对侵权行为说不。在权利被侵犯后,要找得到维护权利的正确途径。但同时我们要教育未成年人权利义务是一致的。现在一部分孩子权利意识过分膨胀,不听讲、不思考、不做作业、不思进取、吸烟喝酒、上网赌博,甚至欺凌同学,不仅严重影响到了学校管理,也影响到自己的成长。我们应该引导初中生行使权利不得侵犯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内容的安排上由浅入深,由易变难,符合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还要根据班级学生做适时调整,以便让法制教育的内容更有针对性。

二、教育形式上的革新

传统的法制教育基本是一年搞一两次法制讲座,全校集会,列举一些犯罪行为,突出法律的震慑作用,预防青少年犯罪。这种教育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现在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求。我们进行法制教育的优秀目的是使学生具备法律法规素养,养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行为习惯。因此,我们必须进行观念上的转变,以人为本,形成初中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养成初中学生自觉学法、用法的习惯。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不同的目标围度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提高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

1.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学法的氛围。举全校之力进行法制教育。学校可以用展板、广播等形式宣讲法律知识、定期开展法制教育专题讲座、设置法制教育专岗教师。各年级各班级可组织法制小演讲、知识问答、手抄报比赛等活动。班主任常抓不懈,可以组织主题班会,各科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适时进行法制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2.学科互补、资源共享与自主开发双管齐下开发教学资源。初中教材集中讲述法律常识的就是思想品德。而能够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个性心理第一手资料的就是班主任。思品教师有材料优势,班主任有学生优势。两相合作,资源共享,达到育人的目的。例如在讲授财产权的时候,我们就综合利用了两个平台。首先利用思品课讲什么是财产所有权,法律保护公民对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以及维权的途径。针对实验班中有学生伙同校外人员偷摩托、找低年级的同学索要钱财、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我们又利用主题班会专门搞了尊重国家、集体、他人财产所有权的活动,这样法制教育既面向了全体又尊重了个体。根据实际需要,教师还要自主开发教学资源。例如在网络空间侵权现象普遍存在,青少年网民自我保护的意识又差。因此,我们开展了“网络侵权与维权”的系列主题班会活动,专门讨论了典型的网络侵权行为。

3.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加深学生的参与度。可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多种情景,如案发现场、模拟法庭、律师招聘会、情景体验、法律讲堂等活动,让学生在情景感受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还可以开展一些手抄报比赛、演讲赛等活动。总而言之,就是要采用多种方式构建知识、能力、体验三位一体的模式。

在中学法制教育当中,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要想保证法制教育的质量,必须提高课堂教育的效性。教师必须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中学法制教育的教学方法,不能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法制教育方式,不要盲目进行,要考虑到中学生自身特点和接受法律知识的能力。建议各个中学的法制教育当中要将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法制教育的社会实践化,既能够让学生学习的足够的法律知识,又能够帮助学生将这些法律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应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及目的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也就是收集有一定情感色彩和具体形象的、生动的、高度仿真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当中获得与生活中类似或者相同的态度体验,在这种环境氛围当中帮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教材内容,让学生的学习与身心共同发展。在构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既需要教师参与、更需要学生的参与,如何构建教学情境、怎样构建教学情境、构建怎样的教学情境,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构建教学情境。在构建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手段包括物质条件、技术设备等。在教学情境中进行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带来的枯燥乏味感,活跃课堂内容和课堂氛围,给中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带来全新的体验。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上向更高层次的对话式教学转变。中学在法制教育上采取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是在应试教育思想之下形成的。虽然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是应试教育的思想依然浓厚。新时期中学在法制教育中,应该依托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转变教师在法律上的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上,转变为知识的传播与交流者,教师既可以作为一个教师角色,又要做一个法律知识学习的促进者,还要做一个法律观念和习惯培养者。所谓的促进者就是应该想方设法促进学生的,法律知识学习,所谓的培养者就是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和观念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指导学生完成整个法律知识的学习过程。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平等的沟通的基础之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学生多沟通、深入地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法律知识需求以及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形式呈现给他们、传递给他们,增强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中学生法制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想做好中学生法制教育必须以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主导,积极建立以学校为中心,以家长和社会为积极配合的健全的中学生法制教育体系。学校应该通过校长信箱、家访、联系电话、QQ等有效的沟通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 在在沟通过程中为家长在家庭教育当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交流学生在学校及家庭中的表现,以便于及时解决学生思想和行为上出现了问题。

“十年树人,百年树木。”教育并非一日之功。我们要关注学生在校的每一天。关注他们课后的去向,交际的朋友圈,生活状况。不时谈谈话,聊聊天,持之以恒地引领孩子走正确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