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7 11:02: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针对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及学生能力薄弱的现状,结合工程管理专业外延向内涵发展转变的培养需求,提出了以综合专业素质和综合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工程管理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矩阵式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此外,从产学研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学科竞赛和实验室建设四个方面搭建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平台,提出了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践能力;人才培养;工程管理专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战略要求,市场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已从知识型向知识与能力并重型转变。朱高峰院士提出中国的工程教育存在“学校培养的人与企业(市场)需要的人不对口”的问题,学校层面的主要原因有“教学中缺乏实践;教学体系不适应工程特点;学生能力薄弱,伦理缺失”[1]。因此,如何改革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解决学校层面的弊端问题;如何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与环境下,培养工程实践型人才,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成为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拟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技术知识,掌握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技能与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2]。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由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含专业主干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共四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课程旨在通过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类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工程管理专业的能力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专业课程的实践设置(含课程内实践与课程设计、各种实习等)、综合性实训、毕业设计都是提升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图1工程管理专业能力培养体系二、构建矩阵式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中缺乏实践”是目前中国工程高等教育的普遍问题,这就要求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要能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354”式矩阵课程体系的建设
在广泛调研兄弟院校相关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工程管理专业“横向三系列、纵向五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以及“四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即“354”式综合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该课程体系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重视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强化对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强化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注重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提倡学生尽早参加科研和生产实践活动。
(1)“横向三系列”包括理论教学系列、实践教学系列、科研创新训练系列。着重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各类实习、科研训练、学科前沿讲座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图2“354”式矩阵课程体系(2)“纵向五模块”包括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大类教育(基础)课程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组和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以构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
(3)“四不断线”是指坚持专业教学、实践环节、实践创新、职业资格教育四个不断线。
坚持专业教学不断线:新生入学伊始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由学科负责人主讲,进行专业启蒙教育,继而组织学科讲座,强化学生对专业的整体认知,激发学习兴趣。在后续各阶段连续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不断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专业教学课程链为学生的系统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后续实践教学的有序展开提供了保障。
坚持实践环节不断线:首先结合专业导论课程开展工程调研并撰写报告,获取工程项目的总体感知,然后在大二阶段开展认识实习,建立学生对工程项目及管理的基本认知,再通过开展生产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最后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结合毕业设计选题进行深入实践。集中性实践环节的总课时量达47周。实践环节的设置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为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
坚持实践创新活动不断线:组织大二到大四学生参加包括部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在内的各种计划项目和学科竞赛,组织优秀大三和大四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面向大四学生开展学科前沿讲座及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创新活动的展开,激发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管理实践创新能力。
坚持执业资格教育不断线:在专业导论课程中树立新生的执业资格意识,在后续的专业课程中设置与执业资格对接的知识点,面向大四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课程,引导学生获取执业资格。执业资格教育的贯穿,缩短了学校与社会的差距,促使学生从业后快速取得执业资格,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二)“354”式矩阵课程体系的实施
(1)在大项目管理的基础上强化专业培养特色,在课程体系中反映专业的办学优势与特色。
(2)在课程大纲的设计上注重知识的衔接,尤其是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要分配和协调好知识点的覆盖面和深度,避免知识点重叠或脱节。
(3)在实践课程的设计上要有系统性,不仅要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应该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例如,在内容设计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从独立的课程设计向综合性的毕业设计过渡。
(4)实习类课程(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要注重实习过程及实习效果的提升,强化课程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使学生能切实融入实习现场,提升实习教学质量。
(5)在课程设置上,多采用研究式、案例式教学方法,通过设计综合性工程案例,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优化实践教学平台,丰富实践教学活动
新世纪高等工程教育强调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构建一个多样化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如图3所示,这个平台通过产学研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学科竞赛与实验模拟等实践环节的开展强化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宽基础上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且具备突出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一)产学研基地
让学生参与实际的生产或科研工作是培养工程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方式培养人才已成为趋势[3-4]。主要措施有:(1)通过产学研结合,制定实践型人才教育的培养计划;(2)通过产学研结合,优化实践型人才教育的环境;(3)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4)推行CDIO工程教育模式;(5)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为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可以借助开展科研项目和工程业务过程中建立的友好关系,与各类项目管理公司、监理企业、工程咨询企业、施工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实现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无缝连接。学生在产学研基地实习、实践,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学生的考核评价。
(二)创新实践基地
通过申报与构建部级创新实践基地,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教学平台。重视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项目的申报工作。大学生科研项目与教师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相关联,既对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进行了补充和更新,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拓展[5]。学生参加学科竞争,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实践创新的活力。例如,带领学生参加广联达校园大赛、建设工程与管理创新竞赛,结构设计大赛等。
(四)实验室
做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6],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知识层次设计实验目标与任务,并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开展实验。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应配备较为全面的提高学生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知识的硬件和软件,例如各类工程测量、检测、试验仪器,建筑工程构件仿真室,工程管理模拟沙盘,案例研讨室,工程计价、工程综合管理软件等,还应配备体现学校专业特点的实验装置,如中国矿业大学的矿山建设仿真室及数字矿山软件系统等。
四、加快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性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技能更适应目前工程的特点,必须提升当前的实践教学质量。
(一) 产学研结合,培养实践型、创新型教师
引进或聘请一批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类高级专家,定期开展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的讲座;强化教师的科学研究与工程经验,提高工程实践和教学水平;拓宽国内外交流平台,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坚持教育教学,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更好地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
(二) 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无缝连接课堂与实践环节教学
除集中性实践教学外,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穿插工程实际素材;灵活运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列举工程实际案例,在师生之间、小组之间展开讨论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突出科研创新训练
积极创造条件落实科研创新教学环节。各类实验室都面向大学生开放,为大学生开展综合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提供条件;在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启动“大学生科研参与计划”,吸收有条件的大学生进入指导教师的科研团队,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全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开展团队式毕业设计
结合具体工程将毕业设计按照项目管理工作的角色分成若干团队,分别承担业主、施工、设计等项目管理工作,明确各团队的目标和工作职责,强化团队之间的分工、协作,在指导教师的策划与协调下,模拟真实的项目管理过程及从事相关的项目管理工作。坚持推行校内、校外双导师指导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意识,全面培养学生从事项目管理的基本实践能力和素质。
通过增强师资力量、丰富课堂教学、突出科研创新训练、开展团队式毕业设计的手段,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距离,提高了实践型人才的社会适应性。
五、结语
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迫切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建设,并具体阐述了“横向三系列、纵向五模块、四不断线”的“354”式矩阵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和实施要点。通过对专业课程能力培养体系的分析,明确了专业课程实践及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是提升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并提出了具体的强化措施,包括构建基于产学研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学科竞赛及实验室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以及增强师资力量、丰富课堂教学、突出科研创新环节、开展团队式毕业设计等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具体手段,使学生在宽基础的知识平台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具备突出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工程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得到了显著提高。
摘 要: 作者总结多年教学实践,探索适应工程管理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提高每个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通过参加工程管理实践技能比赛,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到企业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工程管理 实践教学 培养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推动工程技术快速发展,传统工程教育系统“偏重理论”,学生缺少工程项目方面的实践能力训练;培养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在个人素质、人际能力及工程实践运作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迫切需要改进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标
1.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通过以实践为中心的工程教育的实施,培养一支对“以实践为中心的工程教育理念”有深刻理解,乐于参与教学改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水平优秀教师队伍。
2.通过在工程管理专业实施以实践为中心的工程教育,学生在以实践为中心的学习中,不断在理论知识、个人素质和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四个方面得到全面训练和提高,从而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三、研究内容
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设计的新型教育框架。该框架要求无论是课堂还是工程现场教学,均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辅以实习,形成活泼的、实践的团队学习特色。为了实施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支持,主要在校内实验设施和校外工程实践上满足学生创新设计实践要求。
1.课程规划要求以基础入门实践介绍实际工程,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展示早期技术精华,并且让他们建立起一定概念。
2.理论基础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可以安排课内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
3.课程设计实践包括建筑、结构设计、建筑造价估算、建造、管理一项工程系统各方面给予充足的实践经历。教学方法则以工程设计、造价、管理为主干,并结合理论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协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研究方法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教育改革设想,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做了一定的调整,减少20%~30%的授课时间,对分布不同学年的课程设计进行强化,学生以这些课程设计为主干并联系其他课程所学知识使个人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同时,改进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求每一门课列出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大纲编制以学习目标为导向,明确列出对每章内容的要求。
以实践为中心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三阶段:基础阶段、中间阶段、高级阶段。
1.基础阶段为单门优秀课程的小型实践环节――课程试验、课程实习、课内大作业、课程设计。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与形式,给学生以启发和思维空间。在授课中结合研讨课讨论相关知识内容,提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掌握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中间阶段为包含几门相关优秀课程内容的实践环节――认识实习、工程实习、毕业实习。该阶段涵盖了若干相关优秀课程的内容,选题过程中,组织各优秀课程授课教师探讨研究内容,考虑项目题材和结果的多样性。学生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利用智慧发挥个人设计与实践才能。组内同学定期交流,阐述不同方案和实施途径,提高分析和表达能力。实习考核则偏重项目实施过程,让每个学生尽心尽力获得共同提高。
3.高级阶段包括本专业优秀课程和能力要求,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知识和应用技能――毕业设计。专业启蒙教育目的是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尽快了解所学专业概况,同时为今后研究打下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专业课程学习。
为了使实践教学模式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现代工程界对毕业生的实际要求,需相关业内人士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本院教师、部分在校学生、毕业生及工程界人士,调查结果作为以实践为中心的培养模式的重要依据。
五、研究过程
1.组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具有较强合作精神的教师队伍。动员工程管理专业全体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实践教学,积极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科研活动。
2.聘请专业优秀教师围绕专业课程改革上公开课,示范教学为青年教师创造学习机会,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同时,大力支持并组织青年教师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工程实践工作,丰富年轻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推动实践教学模式发展。
3.开展教学研讨,建立教学研讨制度。
4.教学总结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准的基础,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有力保障。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次上完课后都要写分课时的教学记录,内容有:①记教学过程中的“亮点”。②记教学过程中的“败笔”。③记教学过程中的“偶得”。④记教学中的“智慧火花”。⑤记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每门课程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教学总结。教育活动后的总结是提高教师水平的重要环节,为课题研究与实践打下基础,对教师实践、研究和专业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5.教学实践活动。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改革:现场教学、网络教学,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相结合;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改革:题目延续完整。实习教学环节改革:三维模拟与现场体验相结合;课外实践与社会实践环节改革:个人与小组结合,灵活安排时间。课外大赛与教学结合:举办工程管理专项校级大赛、参加省市部级等多种科技竞赛活动,以赛事带动教学活动,建立工程管理专业数字模拟实训室、工程管理协会,教师的教学改革热情与学生的学习风气蒸蒸日上。
六、结论
1.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具有一定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的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模式从四个层面强化:一是教育理念的转变;二是培养目标的定位;三是实现途径的探讨;四是对影响其实现的若干因素分析。
2.提高对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当务之急。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要培养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更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更深层面和更综合角度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
3.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是学科教育,而是综合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课程体系,必须以专业课课程内容为依托,使专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机整合。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尽可能覆盖工程管理专业主干专业课。
4.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切实保证。将实践教学贯穿工程管理专业大学教育全过程,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员育人的目的。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课题研究时间是有限的,但追求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提高是无限的。今后,本课题研究还要进一步深化,研究成果还需进一步总结,以推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改进。
摘 要: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学科,旨在培养具有管理能力和工程技术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针对我国目前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和要求,通过分析广东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现状,探讨了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一、广东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工程管理教育的发展迅速,但是还不能满足现阶段的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例如,人才知识结构还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人才类型也不符合企业现阶段的发展,一些课程的设置没有和企业挂钩,教学还是基于传统的理论式,实践性的课程相对较少,这就导致刚毕业的学生理论基础过关但实际的经验太少,能力偏差。在管理方面,管理水平也不高,达不到企业对用人要求。不仅如此,许多大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之前,对工程实践根本没有了解,印象还处于空白阶段,解决工程管理中的问题的能力还很缺乏,没有全局意识。所以,想要培养出全能的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实践性课程是离不开,而且是必须要加强的。只有通过实践课程的培养,才能不断完善学生在专业和管理方面的能力缺失,解决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
二、广东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广东省现在许多高校对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案都做了改进,也做了专业性的指导工作,毕业论文也规范了要求,尽管如此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1.实践教学环节监督不力,效果差
很多学校或授课老师在主观意识上对实践教育这种方式就不够重视,还是注重理论教学,总是忽略实践性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高水平的教师非常缺乏,缺乏对课程总的设计与指导,没有针对性的实践,实践性课堂教学还未得到重视。根据现在条件来说,校外实习不仅成本高,而且难度大。受到社会多种条件的限制,实践教学开始出现经费不足、企业不再愿意接受实习学生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实训学习中只能是“走马观花”,校外实习变成校内实训,还有一部分学院直接让学生处在“放羊”的状态,只要学生交上实训报告,不管学生真的是否在实习中学到东西。课程和毕业设计方面出现很多问题,大多数课程是局限于课堂授课,课程设计也只是纸上谈兵,效果一般。毕业设计的题目也是虚拟的,而且项目单一,学生得不到综合性的实训教练,要求没有那么严格。
2.实践教学学时分配和设计不合理
现在的高校都在扩大招生,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也越来越多,因为实践课程需要大量的经费,所以许多高校实践性的课程教学还是安排得比较少,主要还是理论性教学为主。许多高校现在开始转变办学定位,由教学型改为教学研究型,并且开始注重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实践教学体系中缺乏对实践教学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设计,没有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师业务水平不高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招标投标文件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策划等,这些毕业设计一般都是10名左右学生为一组由一名指导教师带领。但是,这些专业设计都是运用了多门课程的综合性知识,需要很强的实践性,但因许多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知识不够,导致学生不能完成一个很好的毕业设计。
4.校外实习难度大,实习基地难找
工程管理专业实习工地难找已成为一个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多数企业对学生实习热情不高。企业管理者基于安全考虑,经常不安排学生具体的工作,甚至不让学生去施工现场,安排学生在办公室内看图纸或整理资料。由于学生没有承担任务,无工作压力,每天去工地只是走马观花,根本不能真正融入到现场工作氛围中去。加之施工工期较长,实习时间有限,实习内容不够全面,深度不够。
三、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探讨
1.完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可通过适当加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各类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的学时比重, 缩小课程教学与职业实践的距离, 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另外,可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背景,学习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建筑制图、工程估价、工程结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专业课程。这种教学方式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实践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还应加强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和社会活动,如创业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学生论坛等,这些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知识获取,同时可锻炼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职业选择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在我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中约五分一的课时分配到实践课中,而在国外实践课多出足足一倍的时间。因此,加强专业课的实习与社会实践是当务之急,实践课增加的前提是将专业基础知识牢牢掌握,有了牢固的知识,才能进一步进行实践活动。
在社会实践中,与工程管理专业相对应的企业有房地产企业、建设局等,学校可以通过洽谈与这些企业协作,在每个学期将实践课程安排到各个单位去实践。学生只有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操作、演练,才可真正理解理论基础知识,才能避免只会纸上谈兵。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培养本土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并支持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工作之余参加国家注册专业人员执业资格考试(注册造价师、建造师等)、国际认可的工程管理专业执业资格考试。教师能力的提高,在实现优质实践教学中起到关键作用。教师的执业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升理论知识,有助于实践教学的促进。还可以将一些企业单位中的优秀人才引进到教师队伍中,增强实践教学队伍的力量。
4.教学内容与主要执业资格考试衔接
在实践教学安排上,可以有意识地围绕国家执业资格考试要求设置课程,使本科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对工程管理类执业资格要求有所了解。课程体系内容以及课内实践教学活动应与国内主要执业资格考试相衔接,以满足学生就业需要。
5.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合理搭配
工程管理专业通畅是以毕业论文为主的,毕业设计只占很少一部分。在教学改革中必须提高毕业设计所占的比例,使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比重合理,逐步提高毕业设计的比重。第一,鼓励毕业设计根据实际选题。以实际的工程建设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参考资料;第二,在此基础上强调毕业设计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培养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6.健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考核制度
考虑到我院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调动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依据实践日志、实践报告以及实践单位给出的评语进行。从表面上看,这种以提交实践资料为主的考核方式看似科学,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易出现抄袭或造假现象,这种考核方式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为此,实践教师要制订一种充分有效的实践考核制度,使认真完成专业实践的学生得到有效的肯定,从而也可以间接提升专业实践教学的执行力度。让学生真正深入到专业实践教学中,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应付阶段,让他们真正在自己参与的实践教学中学到经验知识。
四、结语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为此,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一方面不能裹足不前,套用前面的实践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改革中要不断地思索,将前面改革中取得的成果充分应用,在此基础上争取后面实践教学改革中更大的进步。
[摘 要]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目前各高校实践教学不完善导致该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毕业生入职后较难在短期内独立胜任工作。实践教学生产与管理实习存在一些问题。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业务素质的重要方面,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所表现的工程技能,与其在校期间所接受的实习环节教育与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加强校企合作,从制度上兼顾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从中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发挥指导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用人单位培养优秀的工程管理人才。
[关键词]工程管理 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
一、引言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始于1998年,归属于管理学类,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的二级学科。广东海洋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于2003年申办获批,2004年开始招生,目前培养毕业生已愈六届,共240多人,每年就业率100%。尽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好,就业质量高,但也存在危机,必须提前预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就业方式也将发生巨大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教育部联合七部委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1]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与管理实习、毕业设计等。这些教学环节在校内完成,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容易实施,而生产与管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一般在校外完成,教学质量难以控制。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各高校实践教学不完善导致该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毕业生入职后较难在短期内独立胜任工作。因此,有关各方应该行动起来,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突破口,推进工程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2]本文就广东海洋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近年来实践教学改革为例进行探讨,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一)实践教学改革对就业的影响
工程管理专业是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交叉的学科,其优秀为管理,即“三控制三管理一协调”,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许多用人单位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同时具备理论与实践知识,但是大学教育缺乏实践培训,而企业由于成本控制也不愿意提供这样的实践训练。企业追求利润,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无可厚非,那么学校培养的学生如何适应市场?高校培养人才的出发点应考虑企业的要求。学生在大学学习的知识体系是完备的,但很多知识和专业技能离企业的要求差距甚远。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目标与学术型院校培养的目标是不同的,学校应重视就业问题已逐步为众多学者和政府领导认可。我们培养的学生是为社会服务的,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而对社会无法创造价值,那么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无前途的,当然本科院校和高职教育侧重点不一样,但其目的都是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良好途径
近十年来,研究生教育发展迅猛,培养的高级人才日益增多,各高校对引进人才的层次逐步提高,虽然教师学历的提高有助于高校理论教学水平的提升,但是很多高学历教师的研究课题侧重理论性而实践性不足,就像教育部原部长周济指出的:“有些研究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漂浮在半空中,真是像形容的那样头重脚轻根底浅!”这种功利化的研究成果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不能和市场需求有效结合[3],高校每年问世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占20%,只有5%的成果形成产业化,大量的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高校的大量科研成果在完成研究项目之后,便进入了档案室。如何让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只有鼓励教师走出课堂,多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才是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良好途径。
二、目前实践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联系实习单位难度大
广东海洋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目前开设工程项目管理和投资与造价方向,生产与管理实习也分为2个方向。施工和监理单位往往借故生产安全问题难以接纳学生,造价单位每次接纳实习学生数量也有限。造价单位一般规模较小,即便甲级单位超过30人就算规模比较大了,每一造价岗位要配备办公桌椅,如学生太多了安排难度很大,因而一般造价公司最多接受2-3人。同时,学生在四周的时间实习,刚刚获得一点经验就要离开公司,显然公司是不愿为毫无利益的事情买单,因此每年实习老师联系的工作量非常大。
(二)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教师参与实习的热情不高
本科院校教师考评重科研轻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付出劳动较多,工作量却无法量化,而科研和理论教学在考评中每个学校都有工作量量化的文件。高校教师最关注的与自身待遇息息相关的职称评定主要看科研成果的多少,与实习指导效果好坏关联不大。实习指导质量很难评价,不能像理论教学采用领导和同行听课等多种手段监督效果,加上理论教学评价有一套完备的制度来约束,而实践教学没有从政策导向和考核机制上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加之实习的高风险使得教师对指导实践活动无积极性。[4]实习联系和实习指导工作无标准来评判指导老师的业绩,建筑产业的特殊性与生产流水线有规律运行差异较大,学校划拨的实习工作量与电子机械类等其他工科专业的工作量一样按学生人数给予工作量,指导实习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严重挫伤了那些实践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指导效果好的教师积极性。
(三)合格的实习指导老师短缺
政府尽最大努力推动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但实践能力强的老师的短缺是不可忽视的现状。在师资队伍中,博士、硕士比例逐步提高,而作为实习指导老师既要有较深的学术水平,更要有生产实践经验,这更难得。一些老师专业水平不太扎实而在有限的实习指导中又不珍惜实践的机会。因此在学校里提高老师的实习指导水平较难,一方面高校缺乏从企业吸引具有学术水平又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人才的政策;另一方面企业同高校无合作模式,高校教师难以获得关键岗位的实践训练。因此,培养合格的实习指导老师还需要制度的完善。
三、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的改革
(一)兼顾实习单位利益,建立合作性的实习基地
一般本科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质量应经受市场的检验,但是“学校所提供的正规教学,对于即将从事工程管理的学生来说,并非一种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5];而实习单位对实习的学生工作能力抱有疑虑,因此学校和实习单位很难保持长期合作的关系。如何让企业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关键是让企业的领导们对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给予信任。
我校在与广东宏正咨询工程公司湛江分公司做了有益的尝试,学生采用自愿报名方式,利用假期时间接受公司的培训并承担简单的造价工作。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存在,在公司学生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弥补了学校教学的不足,学生通过假期的训练后在学校安排的实习中能为公司完成经工程师检验的造价工作。由此,企业提供给学生实习岗位而获得利润,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优质的能适应市场的学生,从而提高了学校的声誉,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过程中提高了实际的技能和教学水平和为承接更多的校企合作项目打下了基础。这样的校企合作兼顾了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四方的利益。通过两年的合作,我校与该公司的合作进入了良性运行的轨道。学校第一次安排学生在该公司实习时,由于实习单位对学生从事工程造价工作的能力抱有疑虑,公司提出实习的学生要缴纳培训费、伙食费和住宿费,但现在,不但免除了这部分费用,公司还准备扩大工作场地和增购后勤设施吸引更多的学生到该公司实习。学校在实验室场地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开放一间实验室成立工程咨询研究室,通过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方式筛选一部分优秀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聘请资深造价专家和学校优秀老师对他们进行辅导,企业对学生完成的造价成果最后验收,并对学生在实操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公司与学校签订了合作框架。学校与施工单位合作也采用类似的方法,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完成测量放样、施工管理,施工单位也愿意提供食宿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为企业创造收益,在实践教学的同时兼顾实习单位利益,建立了合作性的实习基地,有效地解决了实习经费不足问题,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也可收集一些资料和图纸为毕业设计做好准备。完成实际项目的学生在应聘工作岗位时自信满满,求职时深受一些知名企业的青睐。
(二)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
所谓集中实习就是指由教师带队进行的实习,一般由学校老师联系实习单位;分散实习指由教师或学生联系,但没有教师带队进行的实习,指导老师定期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
专业开办之初,我校工程管理联系集中实习一般主要在学校基建项目及本市内正在施工的工地,咨询公司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学生可以在工地学习施工工艺,另外也可参与招标活动。在生产与管理实习之前一个学期,指导教师召集学生,让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根据自己未来的就业定位尽可能自主联系实习。自主联系实习并不是对学生不问不管,而是本着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主动去接触社会,主动去学习,为今后就业提高自信心,而不至于处于被动状态。同时,指导教师也要针对自主联系实习的学生规定实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实习。[6]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最近两年也尝试以学生为主导的分散实习模式,自主选择实习单位的学生根据实习任务书及实习指导书的要求确定实习内容,制订实习计划,按照要求独自完成实习。最后由实习单位给出实习评价,学生回校后进行实习答辩,指导教师根据定期检查、实习评价、答辩情况、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综合评定出学生的实习成绩。该种实习模式尊重学生的意志,满足学生的就业方向、兴趣及特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实习热情,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对于难以找到实习单位的学生,学校应为这部分学生联系安排实习,满足教学的需要。
(三)实践教学尝试导师制
导师制最初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在14世纪,这所著名的学府率先开展了导师制,自实施该制度以来,牛津大学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经过百年的不断发展,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日愈明显,美国大学开始借鉴这种新兴的制度,使得大学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本科生导师制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7]引入本科生导师制后,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对未来的目标定位选定一个导师指导自己的生产与管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导师制一般可从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因为这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几门技术平台课程,有进一步了解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应用的基础和愿望。从设置导师制开始到学生大学毕业,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安排,利用业余时间,如周末、节假日、寒暑假、实践课程期间等,主动与导师联系。有些学者提出设立“双导师制”即校外和校内导师制[8],但由于建筑行业实践经验丰富且在关键岗位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待遇较高,工作时间无规律,很难保证对教学的投入,因此导师制只能以学校专业老师担任,学校也便于管理教师的教学活动。这样,在毕业设计准备时,学生能有效地学习文献检索,在工程管理和毕业实习的过程中,导师想办法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也有利于毕业论文的完成。在整个的导师带领学生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的能力。[9]实行导师制有利于调动各个专业老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热情,也改变了吃大锅饭的局面,学校根据导师所带的学生人数和效果核定教学工作量,学校也对成绩突出的导师给予表彰和鼓励。
(四)外聘企业专家参与实践教学
为了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实习期间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对实习学生进行现场施工管理和造价相关知识的讲授及现场指导,并结合工程中发现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点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教师应参与整个讲授过程并与专家们进行互动。学校也应专门划拨专项资金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结合实际案例展开讨论,辐射建筑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施工安全、施工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应用、地基处理、边坡的处理、工程招标和投标、工程结算决算和竣工验收等等。通过开展讨论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调研,与专家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教师也可利用所学的知识协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四、结语
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业务素质的重要体现,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所表现的工程技能,与其在校期间所接受的实习环节教育与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一项十分艰巨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加强校企合作,从制度上兼顾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的利益,在实践教学中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发挥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用人单位培养优秀的工程管理人才。
摘 要 工程管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专业,因此,实践教学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 工程管理 实践教学 体系
1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1 从专业定位角度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置的一个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经济管理、土木工程技术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管理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由于工程管理专业横跨管理学与土木工程两个专业,是一个复合型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同时还要有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和实践,能够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工作。对于工程管理这种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复合型专业,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尤为突出。
1.2 从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方向角度分析
通常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咨询事务所、建设单位、建筑施工单位、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企业工作,无论学生工作选择的是哪一个方向,从事的工作都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或其中的某一个过程进行管理,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从近几年学生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仅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更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据调查,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较弱,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知识只停留在书本层面。而如今市场竞争环境愈加激烈,企业没有更多的时间和财务成本去培养人才,加上人力资源流动频繁,最终导致企业只愿更多地招聘有工作经验、能直接创造价值的人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给高校在学生培养上提出了挑战,学校要不断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
2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从以上分析来看,加强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不仅是专业培养目标的体现,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而构建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利用工程技术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或某个环节进行管理,这种能力是基于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这四个知识平台构建的。
2.1 专业实习
实习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本途径和手段。通过现场的实习,学生亲自参与到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实习教学应该是根据理论教学的进程分层次地进行,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再到毕业实习。
(1)认知实习。认知实习是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或刚开始专业课学习时进行的。认知实习可以通过到相关企业或施工现场参观实习和观看相关视频的方式进行。通过认知实习,可以使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管理的技术、方法有初步的认识。通过在施工现场参观实习,使学生对房屋建筑的构造、功能及其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对一般房屋建筑整个施工过程和施工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增加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认知实习,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再盲目,而是更加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是在学习完若干专业基础课程,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或合作关系企业进行实习。生产实习主要工程施工实习、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实习、工程测量实习。工程测量一般是在理论教学完成后用一到两周的时间来进行,学生根据实习内容和实习步骤来进行工程测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其他方面的生产实习应该在大三开学用一个月的时间来进行。生产实习要制定详细的实习的内容和步骤,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每一个实习内容结束,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同时,可以请企业的工作人员为学生对每一个实习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实习的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实习结束后,学生提交一份总的实习报告。通过生产实习,可以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去,不但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使学生对典型工程的结构构造、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管理以及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等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3)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在学习完大部分专业课程基础上的实习,一般是在第八学期的前四周进行。毕业实习的目的是使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得到综合运用,通过参与工程实务操作,掌握工程项目管理业务及流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也是学生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过渡。同时,在实习过程中要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原始材料和数据,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打好基础,做好充分准备。毕业实习一般是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鼓励学生到签约单位实习,根据毕业实习的任务书和指导书来进行实习,最终交实习报告。
2.2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环节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课程设计贯穿整个在校学习过程,针对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设置课程设计环节,一般是在课程教学过程的最后几周进行。课程设计题目和所需资料应该来自实际工程项目,并且设置完善的课程设计指导书,配备详细的工程设计资料。比如,建筑工程识图与制图、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与编制、房地产估价、 房地产营销策划、国际工程风险管理与索赔、Photoshop和建筑画等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学生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根据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3 实验环节
从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实习环节来看,学生主要是在建筑工地实习,实习的内容主要是对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的熟悉,也就是说对施工过程和施工技术的熟悉,而很少接触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比如,对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的融资、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程招投标过程、工程合同管理和索赔等方面的实践是非常少的,不能体现出对学生管理技能的培养,从而也偏离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实习的时间和条件都很有限,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不可能全部熟悉和掌握。因此,学院必须加强实验室的建设,设计各个实验项目,给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直观的工程技术与管理的模拟或实物情景,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快速而全面地掌握工程管理实务的各个方面。当然,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实验教学获得的认知,还需要通过实习环节加以验证。实验室的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技术类实验室和管理类实验室。技术类实验室主要是建筑材料实验室、工程力学实验室和工程结构实验室、制图实验室;管理类实验室主要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和沙盘实验、工程招投标模拟系统实验、工程造价软件实验、合同管理和索赔实验、工程项目融资实验等。
2.4 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没有固定的方式和时间安排,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身能力和未来规划等选择的课外实践活动。学院可以聘请有关专家来学校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对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行业发展有更多的了解;学院可以经常举办一些竞赛活动,比如建筑建模比赛、室内外装饰设计比赛、房地产营销策划比赛、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比赛等;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到企业兼职和参加一些社会服务活动;在大三、大四时,学生可以参加五大员的培训并参加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从业资格。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意识,对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实践是更为重要的实践环节。
2.5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完成所有专业课程理论学习和其他实践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提升的重要方式。关于毕业论文写作,每个学生都配备有论文指导教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选题、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论文的选题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的就业方向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具有写作价值的题目,通过查找资料和工程调研,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的写作。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对多门专业课程综合运用的能力的环节,针对不同方向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设计内容。比如,对于国际工程管理方向主要是进行工程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和工程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对于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方向主要是进行房地产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和房地产项目营销策划方案的编制;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方向进行室内外装饰设计方案和建筑装饰工程预算文件的编制;对于工程造价的方向主要是进行工程招投标和工程量清单报价文件编制。
3 结语
工程管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专业,因此,实践教学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在一些民办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很薄弱。笔者认为,学校除了要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之外,重要的是应该有一个清晰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