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7 03:18: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 本文在对现代教育思想进行粗浅理解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我国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数学教学改革模式提出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数学 数学教学
一、对数学教育现状的一些看法
长期以来,我国数学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中国是一个数学大国,数学课程在小学、中学的教学内容中占据较大的份额,而且,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的教学都十分重视。近几年来,中国中学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赛事中连获冠军,中国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已为世人所公认。但是,在这样一个数学大国,能称得上“大师级”的数学家却寥寥无几,其原因何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我国的数学教育的深刻反思。
首先,我国教育体制深受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遂形成了以1958年“抓好‘双基’”的教学大纲为基础的数学教学目标。其次,80年代初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我国的数学教学形成了“基础实”“知识窄”“训练严”“考试难”“高分低能”等现象。总体而言,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
(一)重结果而轻过程
像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Hans F reudenthal)反复强调过的那样;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让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所谓“再创造”是指应该使学生体验到如果当时的人有幸具备了我们现在所具有的知识,他们又会怎样去创造哪些知识。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和灵活应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去叙述他的工作成果,而不是恰好相反, 把思维过程颠倒过来,把结果作为出发点。这种颠倒掩盖了创造的思维过程,如果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的理解,更谈不上灵活应用了。我国现行的教材,由于篇幅和体系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原因,不可能将数学知识发现的过程全部展示在学生面前,而我们的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等环节,从而忽略所教知识的来龙去脉,因而学生只能处于死记硬背的被动境地。
(二)重标准答案而轻智力开发
按现代数学教育观,作为结果的数学知识是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发现真理、探求结果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知识本身并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建立科学方法的工具和手段。因此,现代教育观更关心的是怎样使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因此教学的过程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的。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思维。它的优秀是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起,以产生新的问题而终了。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知识、程序、方法,培养学生的置疑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样,数学教育的过程就不再是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及综合运用数学素质的过程。我国现行的数学教学的目的和评价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能够获得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在学生看来,教师出的题目都是可以做的,所有的习题都有标准答案的,而且题目中的所有数据都是有用的。数学老师充当着数学知识施舍者的角色,而事实上,任何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要的并不是运用数据,而是确定什么数据才是有用的。出现这种与数学教育的初衷相悖的可悲结局是有特定的时代背景的。中国数学教学过程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决定着数学教育的走向,大运动量地训练学生迅速、正确地求解问题。在这一特定社会氛围中,数学课程改革受到高考的制约,教学方法改革随考题而转移,数学教学的评价以升学考试成绩为标准。
(三)重逻辑推理而轻合情推理
弗赖登塔尔一直提倡允许所谓“非严谨的数学”在数学中存在的合理性,它强调在逻辑推理的同时,也要提倡学习一定程度的合情推理。“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的话,那么就应当让猜测、合情推理占有适当的位置。”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G.Polya)的这段话深刻地指出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和数学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发明往往都是先猜想、假设,然后再进行证明,“数学提供了一个学习论证推理的极好机会”。数学被人们看作是一门论证性的科学,但这仅仅是它的一个方面。然而,数学的创造过程与任何其他知识的创造过程是一样的。在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得先推测证明的思路。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成果是论证推理,即证明。但是这个证明是通过合情推理,通过猜想而发现的。长期以来,我们强调数学教育的功能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其优秀是逻辑思维能力。我国的中学生有着很强的数学解题能力,但不重视根据经验材料、知识、直观与感觉得到一种可能性结论的推理,即缺少合情推理方面的训练,运用合情推理方法去发现问题。
(四)重知识传授而轻方法掌握
长期困扰数学界的一个悖论是:一方面,数学被公认是最基本、最重要、最有用因而学习时间最长、考试次数最多的学科。但另一方面,数学又是社会上最少了解、最多误解、最被忽视的学科。一个高中毕业生,读了12年数学,却不知道欧拉、黎曼、希尔伯特是何许人。在一次调查中,有70%的人说“不喜欢数学”甚至“讨厌数学”,80%的人说“数学除了加减乘除之外,没啥用处”。又据调查,某省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过程中,初二时有一批学生流失。“关于数学”的演讲《一个数学家的辨白》中就已指出这种怪现象:“音乐上缺乏才能是公认为不太体面的事(这已疑是正确的),而大多数人一听数学就害怕,所以他们随时都会由衷地强调自己在数学上的不高明”。可见,上述怪胎也不是今天才问世的,导致上述悖论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把数学教育的目的搞得很清楚,长期以来,仅把传授教学知识作为数学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把知识作为工具和手段。
【摘要】本文阐述了基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从而使中学数学教学面临新的挑战,而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还有许多不适之处,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主要应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
1 引言
我国基础数学教育已进入实施新课程标准阶段。基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中学数学教师自主创新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中学数学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学数学教学应采取积极的策略应对这些挑战,保障基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与推进。
2 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四年多的教育实践,使我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有了一些了解,而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还有许多不适之处。于是根据我国学者多年来在中学数学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个人的体会,总结出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延续应试教育的旧理念
“应试教育”是我国目前教育体制的一大弊病,尤其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这一现象更是严重。教师往往只注重考试结果和内容,强调复杂的数学技巧和训练而忽视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也以应付考试为学习目的,平时不重视数学和数学学习的本质,考试前夕加班加点的突击复习,考场上只想着怎样抄出令家长满意的成绩。试想这种教学理念,以及这种教学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目的,如何能实现中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
2.2 教学内容和体系一成不变
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体系,内容上要求面面俱到,理论上追求严密,即使新课标中删除的内容,教学中也不忘给补回去,造成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课程内容缺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缺少数学各分支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没有很好地体现数学的背景和应用,没有很好地体现时展和科技进步与数学之间的自然联系。造成学生只善于做常规题,而与日常事务、日常生活联系的应用意识差,动手能力弱。
2.3 教学方式单一
在教学方式上,“满堂灌”的现象依然突出,教学过程呆板,缺乏探究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缺少互相的合作与交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够。大部分的中学数学教学主要还是粉笔加黑板,教师以书本内容为主,枯燥地讲授数学的理论知识,从概念讲解到定理证明再到例题、习题一味灌输。这种教学方式难以完成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4 忽视了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目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无论是评价主体、评价目标,还是评价方式,都较为单一。通常只是教师或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关注的往往只是结果,方式是以笔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发展的全面考虑,包括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态度的变化、学习数学的信心、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认知水平的发展等等。总之,对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重视不够,这既不利于学生潜力的发挥,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3 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3.1 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新课标认为教师应该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不能把“以学生为本”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落实在行动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成为信息交换的平台。教师要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活动中一切合理的挫折和失败,并将这些错误当作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责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是教学活动的合作伙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3.2 整合教学目标
中学数学教学应努力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再发展的史实,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授学生以“渔”;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之中,使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获得坚实的基质,重视教与学的方式的配合,重视学生活动与训练的设计,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重视交流与互动;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获得体现的载体,重视情境创设。三位一体教学目标之间是不可分割、互相联系、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体现了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结合。
3.3 调整教学内容与体系
中学数学教学应严格按照标准实施改革:一、保证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加强数学实践性、计算机类课程。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根据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和丰富教学内容。二、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对于那些新课标中已经删除的繁杂而且实际中又不常用的内容,应痛下心来舍之;打破单一的课程体系,一些反映现代数学思想的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以讨论班、讲座、学术报告的形式开展。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提高他们自我掌握知识的本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
3.4 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求新创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些数学问题,若运用常规方法,则解题过程繁杂、冗长,甚至难以下笔,但若能抓住题目特征,引导学生寻求简捷、巧妙的解题方法,让学生置身于求新、求异的思维情境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好处.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一是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二是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借助学生的聪明才智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三是利用数学中的美,教学中的美,使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四是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3)加强情感教育,进行“开方式”教学。一节优秀的数学课,首先要有良好的情感氛围,而开放式的课堂能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开放题的训练教学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求异、求是、求佳、质疑。鼓励直觉、猜想、挑战和不怕失败,打破思维定势,以问题解决的方式组织教学进程,以各种知识为载体,要前进到教师事先预料不到的地方。
3.5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中学数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的评价,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的评价,数学思考与发展水平的评价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价。采取课堂观察、成长记录袋评价、作业分析、数学日记和书面考试等评价方法。并让被评价者参与到评价结果的评定过程之中,允许被评价者做必要的申辩和说明,使评价结果得到被评价者的认同和理解。评价结果以评分、评语、座谈交流、学习情况反馈单、成长记录袋等方式呈现。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指导和发展的功能,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目的。
4 总结
总之,为了应对信息社会变化发展的新特点和中学数学新课改的现实需要,全面提高中学数学教学的适应能力和培养具有更卓越理解力的现代型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中学数学教学,面对新形势,自己不断提升个人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做到与世界接轨,创新教学手法,与时俱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特别近几年来,又接受了华东师大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更加强了我对教学改革的决心。在专家教育理论的指引下,我精心研究,细致推敲,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语言,在知识的传授上,我始终以数学语言为主线。它包括数学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几何语言等,对某些文字语言难以理解的概念,我就用几何图形、实物给以讲解,等学生理解力后,再进行模式化,再用符号语言加以表示。而对一些数学专用名词采取多种方式耐心给学生解释。
对于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理解符号语言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是这样做的:
(1)先从学生最熟悉的公式开始,让他们进行文字与符号的交替叙述。
(2)再找一些用文字叙述的规律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
(3)在进行应用题的解答时多采取几何图形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题意用数学符号表示出题意,也可以有意识的搞一些专题练习,让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
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1、试题教法
只要多练,不断进行正误对照,还要学生说出每一步的运算依据。此法实施过程分为“课前预习、板演练习、指导自学、学生评改、教师讲评”五个环节。“板演练习”应抽有代表性的学生上台板演。针对板演暴露出的问题,使学生从反面吸取教训。加深对概念、法则的理解和应用,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开路排难,为精讲提供可能。
2、概念教法
在概念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感到抽象,难以理解,或理解不透,抓不住关键、重点。正因为如此,在上课前,把主要新课内容简要说给学生,指出重难点,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和相关知识点的内容,所以宜采取“讲解阅读议论练习”教法。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比较、联想,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自己的知识。课上组织前后四位同学把读书产生的问题都提出来,四人一起议论,用书本知识加以回答。对于解答不了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一起探讨,求得彻底解决。最后再小结、巩固练习。
3、公理,定理教法
以归纳发现式教法为主。此种教法,关键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认知材料,启发他们发现新知的机会。步骤(1)复习提问;(2)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而创设启发的情景。
4、应用题教学
以“读议究讲练”为主。因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不明显,故重在分析、理解题意,然后以列表、面示意图为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要让学生先阅读再议论,然后和老师一道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明确已知和未知,进而掌握列方程的方法、步骤。
5、习题、复习课
以层次结构教法为主,将全班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即A、B、C三类,此教法分单式层次结构教学形式和复试层次结构教学形式。单式层次教学形式是:A、B、C三组学生接受同样的信息,但在教学时把B、C组学生看作信息反馈的窗口,尤其对C组学生做到“四优先”,既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评改,并在知识难点、疑难处利用启发评价、自读课本动手操作、议论矫正、尝试练习之机,有意识的对B、C组学生进行具体的教学帮助。
复试层次结构教学形式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一时空内,根据需要,利用某一教学层次对A、B、C组学生输入相异的教学活动形式,从而使C组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水平,B组达到一般水平,A组略高于目标水平即对B组安排强化练习,A组安排高层次练。
三、树立新的教材观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是老师教学的依据,只有把教材及教法研究好,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我对教材的看法是:尤如作文一样这是一个纲要,丰富多彩的内容还需要当教师的去描绘。我的做法是:一不把知识点进行孤立;二不把教材结构看得一成不变;三不把教材看成一些数学知识堆砌;四不把教材看成是束缚学生与老师的绳索。面对这些我做过大胆的尝试。
在讲一个知识点时,我向前找它的出处,向后找它的延伸,有时为了把一个新知识讲深、讲透,使学生意识到这一知识的重要性。我会把这一知识上朔到几百年,几千年的时代,会渗透到大学高科技领域。会把教材的结构打乱。
当然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力,教学生学数学,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会一种数学思想,并用这种数学的思想去伴随自己一生的生活和工作。至于第四“不”,我是这想和做的,在敢于挑战自我的同时,要敢于挑战教材,在师生之间要重新塑造出新的教材观。
自搞“新基础教育”实验以来,我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方法为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变学生的被动为师生的互动,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诱导代强制。
总之,在教学中要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点燃“创造性的发挥”的生命是目的,开启“学生个体差异”的灵思金锁是基础,激活“主动积极活动”的心灵泉水是关键,沟通“信息交流、反馈”的思维渠道是手段。
摘 要: 针对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在明确中学数学教学的教学目的和原则的前提条件下,文章主要探讨了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的改革方向和内容。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鉴于数学起到的重要作用,数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中体现出的作用更加的突出。因此,必须将数学教育的作用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为此,必须对中学数学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
一、展望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未来
伴随着各种新技术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人们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数学教育的正常开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数学教育的改革成为一种必然。在将来的一段时期内,数学教育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学的大众化、问题的解决和学科的服务性。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将长期影响中学数学教学。教学的大众化指的是教学内容浅显易懂,能够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教学方法要更加直观、适用;问题的解决措施早在1989年的时候就已经被提出来了,它明确指出,提出的问题必须能够被人们接受,而且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并且经过研究后能得出最后的结论;学科的服务性,意在说明,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多种科学都是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的,要让数学的这种服务特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二、明确中学数学教学的教学目的及原则
1.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其的描述不尽相同,概括来说,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数学教学的功利性,因为数学知识具有实用性的特点,要求数学能够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其次是数学教学的素质性,注重应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品质;再次是数学教学的思想性,要求数学教学能够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最后是数学教学中的个性,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得到个性的培养,进而提高身心素质。
2.中学数学教学的原则。数学教学原则是数学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其制定是以数学教学目的为依据的,其目的是明确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教学过程主要规律的外在体现。中学数学的教学原则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激励学生积极性原则。
三、改革中学数学课程的设置
对于整个数学教学来说,课程设置的改革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数学教学课程改革主要趋向于实用性、综合性、个别性和多样性,课程的实用性主要指的是设置各种社区课程和劳动体验课程,以便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就业需求;课程的综合性指的是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能够独立、科学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课程的个别性是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让所有学生的素质都能有所提升;课程的多样性指的是数学学科中包含多个不同的专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采用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
四、改革中学数学的教学方法
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总结,创立了多种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数学教学的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过去的数学教学,其目的是传授给学生不同的文化知识,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性教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主要是对学生传授“双基”,对这种教学方法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文化知识。现代数学教学的教学方法要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智力,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注重学生主动性的调动。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教学形式以满堂灌为主,没有让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思考的环节,缺乏对学生的启发和诱导。现代数学教学要求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整个教学活动的重心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所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必须充分调动起来,要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满求知欲,愿意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提升。
3.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作用。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不能有任何的疑义,学生的情感、态度得不到重视。往往采取单纯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现代数学教学观认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置悬念,让学生愿意去主动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4.注重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总体来说,数学思想包括分类思想、随机思想、函数思想、转换思想和优化思想等多种现代学习方法。现代数学教学要求,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必须注重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养成。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行,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培养目标正在发生转变。为了深入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推行素质教育,完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化学生数学实践能力,成为目前中学数学教师的主要探索方向。
【关键词】中学数学 教学 改革 提问能力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作为授课者,拥有绝对的权威,完全凌驾于学生之上,虽然能够保证课堂纪律,树立教师威信,可是却不利于开展教学工作,无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按照新课标大纲要求,发展学生素质教育,帮助学生综合发展,强化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未来教学的趋势。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跃课堂的授课氛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从事数学教学工作所累计的经验和大家进行探讨。
一、数学教学中是否应该为学生学习制定框架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已经习惯了学生按照自己事先规划好的框架进行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有时候,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表看法时,很多老师会觉得头痛,认为学生没有领悟自己的内涵。首先,我们不管学生说的对还是错,笔者认为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就非常值得鼓励,学习数学最重要的就是善于思考,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得出结论,本来就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老师没有必要为学生制定一些条条框框,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根深蒂固的陈旧思想,创新教学理念。
(一)是否有必要让学生思想与教师思想保持绝对一致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是机器,所以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存在差异。在数学中,同样一道数学题,解题的思路可能很有很多种,但是答案只有一种。老师无法保证自己的思路是唯一的,所以也不应该要求学生与自己保持一致,如果老师过于干扰学生的想法,那么结果是徒然的。学习数学本身就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因此,学生和老师的思想产生差异是必然的。
那么,老师是否就应该放任不管,让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呢?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同样不可取。因为学生的阅历和知识储备非常有限,在独立探索学习中肯定会走不少弯路,老师需要为学生把控方向,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能够有目标的进行探索学习,不至于形成一个漫无目的的学习氛围。
(二)是否将“教学任务”作为教学的唯一指标
教材的每个章节中都有一个“教学任务”,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方向,帮助学生对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那么,老师在教学中是否应该严格按照“教学任务”要求组织教学呢?笔者认为大可不必,教学任务的优秀思想是帮助教师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的目的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完全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内容进行课程设计。比如在中学教材中,因式分解和一元二次方程联系非常密切,为了保证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将因式分解的学习时间延长,打好基础,为后边的学习提供保障。
另外,有的老师养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习惯,将完成“教学任务”最为检验自己教学成果的唯一指标。甚至有的老师为了教学“有始有终”,大量占用学生自由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延长课时。我们应该明白,课本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只要老师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进度,保障教学进程掌控在合理范围内,完全不必理会教材中的硬性规定。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源于对社会中难题的解决和突破,但是,从因果关系而论,如果没有问题,又何谈解决呢?因此,我们应该明白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好奇是人的本性,同时也是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的动力。只有对事物保持高度的好奇心,才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养成提问题的好习惯,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二)如何发现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每个人从出生起,就对这个世界产生好奇,比如自己从哪里来?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为什么小鸟能够飞翔等一系列问题,这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在发挥作用。可是随着成长,笔者发现如今很多中学生正在逐渐失去这项能力,对自己周围的一切都采取漠然的态度,不再产生好奇和兴趣。其实,这和我们现在沿用的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比如在课堂上教师总是习惯采用“灌输式”、“黑板式”等教学方法,教师主观意识过强,总感觉自己都是为了学生好,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巴不得将考试重点和难点全部进行归类总结,然后让学生不断练习,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性,剥夺了学生提问问题的权利,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接受知识灌输的习惯,不再进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问题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改变教学模式开始,采用“互动式”教学,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
活跃、宽松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问题应该采取鼓励,不要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学习探究。另外,应该让学生养成一种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善于“挑刺”,不盲目崇拜权威。
我国中学数学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坚持探索,勇于创新,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提问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发展综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总之,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下去,通过教师的长期坚持和创新,相信我国中学数学教学工作一定能够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