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图书馆专业教育研究

图书馆专业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8 03:25: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图书馆专业教育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图书馆专业教育研究

图书馆专业教育研究: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研讨

1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图书分类、文献检索、计算机编目等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经过多次的实践操作才能系统掌握课程精髓。但在现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因课时少或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等原因,过分强调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环节重视不够,这就大大削弱了教学效果,使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

1.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因生源不足、经费紧缺等原因,图书馆学专业教师队伍不稳定,优秀教师严重缺乏。目前,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主要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是“”前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二是“”后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知识、年龄结构都不尽合理。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师知识往往是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学到的知识,对新技术缺乏了解,年轻教师缺乏图书馆实际工作经验,无法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近些年来,虽有其他一些专业的同志加入教师队伍,但因缺乏对图书情报工作的深入了解,也无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对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改革的建议

2.1加强教师的思想品德修养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知识、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培养出的学生是优秀品、合格品,还是危险品、次品。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只有努力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用先进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坚定立场,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保证服务的社会主义方向。同时,我们应加强个人修养建设,诚信为人,真诚做事,以个人魅力服务和打动读者。

2.2进一步提高专业外语教学水平

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外文尤其是英文占绝大多数,中文信息资料很少,而不论是学习还是研究,都需要跟踪了解其他国家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外语知识。另外,据有关专家统计,我国外文图书的利用率低于20%,外文期刊的利用率也仅为40%。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外语水平欠佳,无法有效地分析利用信息。数字信息时代,图书馆既是一个服务机构,更是一个研究机构,图书馆员既是服务人员,更是研究人员,善于从浩繁复杂的数字信息中搜集、整理、利用有用信息是图书馆员必备的素质。因此,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毕业后才能很好地胜任图书馆员的工作。

2.3扩大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内容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有言:“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国际语言化技术的突破,正在把传统的、分离割裂的图书馆推向全球一体化和网络化的新境地。”可见,网络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硬件。图书的采购、分类、编目、借阅,信息的搜集、整序、传递、利用,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都对馆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为此,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光盘技术、通讯技术、文献处理技术、缩印技术、软件技术、信息转换与压缩技术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知识。

2.4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信息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然而,由于社会分工不同,不少专业人员无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出现了“信息爆炸”与“知识饥渴”的矛盾。图书馆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决定了在不久的将来,参考咨询将成为图书馆向社会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另据统计,纽约皇后区公共图书馆系统1997年度解答各类读者咨询达39”万人次,美国公共图书馆每年要解答3.42亿件咨询问题。显然,图书馆员作为“咨询员”、“网络导航员”,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很好满足用户多学科多层次的信息需求。因此,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必须了解社会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传播学、心理学、数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2.4.1培养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图书馆是人文精神的家园,人文关怀贯穿于图书馆工作的全过程。在图书馆工作,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是相当重要的。通过沟通,馆员可以了解读者需求,读者也能理解馆员工作,从而形成一种融洽的工作氛围。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平时注意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的培养,定能给自己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提供方便。

2.4.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到位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过硬的文字表达功夫。图书馆是社会服务的窗口,馆员是这个窗日的优秀,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定位决定了语言仍占图书馆工作主题部分。馆员只有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有效地与读者沟通交流,撰写专题调研报告、课题综述、工作总结、研究论文,担任用户教育工作,代译有关文献等。因此,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首先也是最基本的是要纠正自己的方言,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同时勤练笔,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保证文字表达简洁流畅。

2.4.3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面对数字信息时代的挑战和广大读者对信息传递快、精、准的要求,图书馆的许多环节都面临着变革,尚待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必须彻底摆脱思想上的懒惰,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出新思路,发表新见解,探索新领域,形成自己独特的与社会体制相吻合的工作作风。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只要把握好大学时的有利学习时机,热情饱满地学习、实践和创造,时刻以优秀图书馆员的标准来要求和鞭策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便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实现自身价值,赢得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3结语

由于目前图书馆界普遍存在图书馆员薪水少,社会地位低等问题,不少学生认为在图书馆工作没有前途,不能体现自身价值。对此,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对新环境下的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作用应有重新再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淡化金钱观念,增强服务观念,淡化专业意识,增强职业意识,把个人发展同图书馆形象提升紧紧联系在一起,发奋图强,拿出成绩,以自身努力赢得社会尊重。另外,图书馆工作,社会压力相对较小,容易使图书馆员失去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对此,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应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所履行的大部分职能可能被新的信息服务机构所取代,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要有一种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尤其要有充分的就业竞争意识。从图书馆内部来说,图书馆法立法进程的加速,“职业资格管理制”和“聘用合同制”为优秀的用人制度的改革,对图书馆学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整个社会大氛围来说,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要找一份专业对口,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难度很大。

作者:张盛良单位:嘉兴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专业教育研究:近代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探源

一、图书馆专门组织和专业刊物的出现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教育界人士对于图书馆的重视,各省市、学校图书馆越来越多的出现,图书馆逐步从一种新鲜事物发展成为一种社会专门事业,并负有教育救国的重要社会功能。1中华教育改进社与图书馆事业专业化1921年12月23日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于北京,它是一个以留美归国知识分子为主体、文教界各方面有识之士广泛参与的教育社团。改进社是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的专门组织,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图书馆事业的专业化发展,与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开展有密切关系。它促成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以及全国性图书馆学专业刊物《图书馆学季刊》的创办,并首先向教育部提案申请开设图书馆学专科教育。中华教育改进社下设立了图书馆教育委员会,专门注重图书馆教育的各项事宜,积极推动图书馆教育的开办。1922年7月教育改进社第一届年会在济南举行,图书馆教育组的决议案共有8条,包括在师范学校应增设图书馆管理科等,1923年在北京清华学校举行的第二届年会上,提议美国将要退还的庚子赔款的三分之一作为扩充中国图书馆,并组织各地方设立图书馆协会。2中华图书馆协会图书馆教育委员会的成立1924年3月,首个图书馆协会———北京图书馆协会成立,由中华教育改进社敦请戴志骞发起,并被推举为会长。1924年7月,教育改进社第三届年会在东南大学举行,提案刊行图书馆学季报,并转请教育部及各省教育厅,于留学科内添设图书馆教育科。1925年4月,中华图书馆协会在上海成立,事务所在北京松坡图书馆,协会6月在北京举行成立仪式,创办了《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并开始筹备《图书馆学季刊》的编辑发行。随着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中华协会会报第1卷第1期于1925年6月30日发行,协会的宗旨是:“本会以研究图书馆学术,发展图书馆事业,并谋图书馆之协助为宗旨。”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对图书馆事业专业化程度以及专业教育的展开是一种直接的推动。当时教育界和学术文化界的众多名人都是图书馆协会的会员,包括陶行知、梁启超、胡适、顾颉刚、赵元任、林语堂等。协会认为当时的现实情况是,我国图书馆虽然普遍建立,能够以专业方法进行管理和运行的却很少,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成为亟待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图书馆协会委员会下设立了图书馆教育委员会,以洪有丰为主任,胡庆生为副主任,东南大学图书馆朱家治为书记,委员包括李小缘、刘国钧、施廷镛、杜定友、沈祖荣、韦棣华等。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是近代图书馆事业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进程之一。由于设立了专门的图书馆教育委员会,图书馆学教育开始了正式的筹备和规划。3图书馆学专业刊物的发行与职业教育的开展1926年3月,由中华图书馆协会编辑的《图书馆学季刊》创刊发行。这是第一次将图书馆专业以“图书馆学”来命名的期刊,意在形成中国本土特色的图书馆专门学术。在《图书馆学季刊》发刊词中,这样写道:“学问天下公器,原不以国为界,但各国因其国情不同,有所特别研究贡献……图书馆学之原理原则,虽各国所从同,然中国以文字自有特色故,以学术发展之方向有特殊情形故,书籍之种类及编辑方法,皆不能悉与他国从同。”在“本刊宗旨及范围”中,明确提出刊物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中国本土特色的图书馆专门学术:“本新图书馆运动之原则,一方稽考我先民对于斯学之贡献,一方参酌欧美之成规,以期形成一种合于中国国情之图书馆学。”这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专业化的重要标志,专业化程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图书馆学季刊》成为中国图书馆学发生发展的学术阵地,更为中国本土图书馆学教育的开展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形成一种学术支持。在图书馆专业组织和专业刊物相继诞生的同时,早期的图书馆专业教育活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除了1920年,在武昌成立的文华大学图书科外,大部分的早期图书馆教育是以培训班的形式开办的。1923年,金陵大学的毕业生洪有丰从美国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毕业归来,首先开办了“暑期图书馆学讲习科”。该科为期一个月,每天讲课二小时,学员80余人,讲义自编。以后在1924、1925和1926年中,曾经连续4年开班。其中1925年7月15日~8月15日开的班,面向全国,规模最大,是由中华图书馆协会、国立东南大学、中华职业教育社、江苏省教育会合办,系“全国第一次图书馆学暑期讲习班”,“学员30余人”,杜定友应邀前来讲学,李小缘、刘国钧等都曾登上讲台授课。暑期图书馆学讲习科(班)是我国开办时间最早、影响最广泛的职业教育,为全国各地培养和储备了大批图书馆业务骨干,对于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发展是一种推动和补充。1927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图书馆学回国的李小缘在金陵大学文科设立图书馆学系,由他本人担任系主任。在李小缘1929年的《金陵大学图书馆概况》中对图书馆学系作了简要介绍: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创办于1927年秋,属于文理科,注重自编教材,当年开设15门课程……全校学生均可辅修。据1931年底发行的《中国图书馆协会会报》第7卷第3期“图书馆界”报道:“金陵大学图书馆学,在今日图书馆界中,颇占相当地位;在中国各大学中,除文华专科外,设立图书馆学系,可称仅见。”20世纪20年代前后,我国图书馆专门组织成立,专业学术思想初步成型,职业教育热烈展开,这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各种图书馆专业教育几乎都是在教会大学中首先展开,而图书馆学专业教育者们也都是教会大学毕业后留学归国的学生。

二、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教会大学的重要关联

1913年美国人克乃文在金陵大学文理科开设了图书馆学课程,这是我国最早在高等学校开设图书馆学课程的记载,当时曾经在金陵大学学习的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先驱们包括洪有丰、李小缘和刘国钧等,毕业后正是受到克乃文的指导和推荐,纷纷前往美国学习图书馆学,归国后在国内开创图书馆学专业教育。1871年文华大学初创,这是另一所美国在中国武昌的教会大学,传教士即教师韦棣华成为在中国开办图书馆学教育的宗师。1910年,韦棣华女士创设“公书林”,将文华大学的中西文图书采用开架的形式,公开陈列,“凡武汉三镇各机关、各界人士皆可应用,自由阅览”。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先驱沈祖荣先生当时正在文华大学学习,出任公书林助理,他跟随韦女士学习美国图书馆的相关知识,并经过韦棣华的推荐,于1914年留学美国,专攻图书馆学。1920年由韦棣华和留学归国的沈祖荣、胡庆生等人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图书馆专科学校———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把“研究图书馆学术,服务社会”确定为文华图专的宗旨。学校仿造杜威创办的美国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的制度,学制两年,招收大学肄业2年以上的学生。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是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开端,随着它的成立和发展,中国图书馆事业专业化的进程从此展开,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也因此有了先例和范本,逐步在教育界和学术界的推动下发展起来。我国最早开创图书馆学教育的文华大学和金陵大学同是教会大学。教会大学的师资和财力,是图书馆学教育在中国产生的直接原因。而在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发端的过程中,教会大学不仅是发源地,更是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启蒙,从事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先驱,无论是金陵大学的李小缘,洪有丰等,还是武昌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沈祖荣都是教会大学的学生,都曾赴美学习图书馆学课程。在东学西渐的浪潮中,教会大学一方面是西方学术在中国传播的桥梁,一方面又对中国的学术文化研究有积极的发扬和促进。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最前沿,教会大学的影响波及到我国各个专业学科和相应的专门事业,西方学术思想和图书馆技术方法在教会大学得到直接传播,产生了与美国接轨的图书馆学教育,这可以说是教会大学对于中国学术文化事业的开创性贡献之一。我国早期的图书馆学教育发端于教会大学,可以说是具有不可否认的美源性,但与此同时,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关键时期出现的图书馆学又是我国学者在中西交融的历史背景下,对国学的整理和反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结语

金陵大学和文华大学图书馆学教育创办和发展的历史,是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开端的重要实践,给当代图书馆学教育提供了经验。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依然存在学科定位的问题,值得我们细细反思。图书馆学教育是否属于专业教育,图书馆学是否适于作为一个系设置在高校的系科中间?专业的模式和套路是否会忽略了图书馆学的学术价值和学术之宗的视野?对于图书馆职业性与专业性的思考,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先驱沈祖荣指出过:“图书馆是研究学术,沟通文化,辅佐教育的机关,讲求图书馆专业教育,如果以学术、文化、教育的观点去考究它,……图书馆专门训练是一种专业教育。但因它本身成为这项专门学术事业,乃是与一切学术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不可以须臾离的,是息息相关,脉脉相承的,直接可以说,它全然是学术文化事业和教育之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这项图书馆专业教育,也同时是注意学问、思想等等的教育。”从图书馆专业教育的产生背景之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图书馆学教育应该根植于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本身就是为了培养图书馆专业人才,但与此同时,在西学东渐浪潮中出现的图书馆学教育应该特别注重中西文化之贯通,对我国传统学术文化负有整理与发扬的重任;图书馆作为新式教育机构,代表着自由,公平的教育理念,应注重学术道德培养和公益精神的传播。

作者:曾果果单位:泸州医学院

图书馆专业教育研究: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产生的背景分析

【摘 要】本文从分析近代中国图书馆出现的历史史实出发,探讨了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出现的历史背景和各种原因。为进一步探索图书馆学专业的性质和宗旨做了有益的铺垫。

【关键词】图书馆学 专业教育 背景

反观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史,自1920年开始,已经历了90个春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90年的图书馆学教育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有记载早在1913年金陵大学图书馆的馆长克乃文就在金大文理学院开设了图书馆学的课程,①1920年3月我国最早的图书馆学校——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正式开端。对近代图书馆事业发生发展状况、历史背景的梳理,是研究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产生背景的关键,也有益于对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性质和宗旨的探究。

一 清末民初教育改革与近代图书馆的出现

近代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制度,与整个生活、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教育的状况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文化浪潮,西方传教士对西方学术文化的传播和教育尝试,以及国人留学留洋,对西方社会文化的认识和介绍的过程,逐渐被中国接受并发展起来的,是西方的文化实体在中国移植的具体现象。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千年不遇的变革,鸦片战争后,长期封闭的国门被西方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清政府的封建专制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为了救亡图存,开始实行变革,在各种改革与维新运动之中,教育制度的改革,确切来说科举制度的改革是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来进行的。而教育改革直接导致了社会文化变迁与新的教育机构——近代图书馆的出现。

1.废千年科举,兴西式教育

从1840年起,中国先进的士大夫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亡国的危险,从“闭关锁国”到“睁眼看世界”,首先意识到旧的科举考试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主张通过学习西方来摆脱困境,掀起了改革封建教育的思潮,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的展开,开始兴办洋学堂,派遣留学生。1862年,作为清政府官方最早创办的西学堂——京师同文馆,最初是为培养外语翻译人员,后来逐渐开办实用技术的课程,培养掌握科技知识和军事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1872年被称为“中国近代留学生之父”的容闳,携三十名幼童赴美留学,实为中国近代官派留学生之始。②洋务运动和留学出洋成为清政府教育改革的前奏和铺垫。

清政府最早的教育改革,记载于清光绪元年,即1875年,礼部上书奏请开设算学一科,③作为新的考试科目和选拔人才的办法。1898年,维新派代表康有为上书请废八股,更重申了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同时广泛开设农务学堂、编译学堂、医学堂和茶务学堂、蚕桑公院等实用技能的培训学校。

光绪三十一年8月(1905年),清政府“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废除了在中国实行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中国的教育体系开始重组,这也意味着几千年来中国所尊崇的价值和观念,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处于大的变革之中,教育制度的变迁,是国人一种自觉主动的应对,也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同年政务处奏请特设学部,④作为主管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并开始建立较为完备的新式教育体制。近代教育改制的实质,是对西方学术的学习和效法,新式的学堂教育制度、分学科学习的教育内容几乎都是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学校模式创办的。

2.新式学堂的不断设立与图书馆官制

随着旧式科举制度的彻底废除,新式的学堂在各省纷纷设立,普及学校教育成为新式教育的主要内容,清政府也随之颁布了相应的教育宗旨和教育制度,光绪二十九年11月(1904年),由张之洞、荣庆、张百熙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向全国颁布,其中对图书馆的行政、业务和职员等都有较具体的规定,在《大学堂章程》“屋场图书器具章”中规定:“大学堂当附设图书馆一所,广罗中外古今各种图书,以资考证”。在教员管理员的设立一项中包括有“图书馆经营官”,《高等学堂章程》中规定:各种学堂应设图书室,设掌书官,掌一切图书仪器等项,均听命于教务长。⑤1906年,在学部拟定的学部官制职守中,图书馆事务属学部下设之专门司办理,这正是图书馆“官制”⑥的开始。

清政府通过新式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分工,第一次确立了从中央到各省的图书馆管理机构和管理官员,有力地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随着留洋考察的不断深入,西方的图书馆观念逐渐传入,公共图书馆不断涌现。

3.属于社会教育事业的图书馆普及运动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在宣统元年即预备立宪第二年的筹备事宜中有“颁布图书馆章程、京师开办图书馆”两项,又在第三年的立宪筹备事宜中有“行各省一律开办图书馆”。⑦随后各省纷纷开始奏设图书馆,1906~1911年间随着新学制的推行,公共图书馆也陆续成立,1904年湖南、湖北、福建省的图书馆正式开办,1905年邮传部设图书馆一所,1906年黑龙江图书馆成立,国学保存会藏书楼成立,同时京师图书馆筹备开办,1907年,各省学务公所筹办图书馆,奉天图书馆创办、河北图书馆筹办、江苏图书馆筹办。

1908年到1911年期间,山西、山东、河南、云南、陕西、广东以及广西各省都纷纷筹备和开办图书馆,我国公立、私立的图书馆约有20余所。⑧

到1919年3月,民国政府教育部在《教育杂志》第十一卷第三号,发表全国教育计划书时,对于图书馆的计划和描述与癸卯学制时已有了更具体详细和现代的观点,在这个教育计划书中,将“中央教育行政上之重要设施”分为甲:普通教育;乙:专门教育;丙:社会教育三大部分,在社会教育部分,“属于社会教育者”,图书馆即列第一位,对于图书馆的重要教育价值,作了相应的表述:“图书馆之启导学术,其功用等于学校,现在国立图书馆规模简陋,不能购储各国典籍,及应大加整理扩充,并拟择中国交通便利文化兴盛之地,分别建设,以资观览”。可见当时图书馆的发展在观念上是很明确了,它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和学堂同样的社会教育和教育普及的主要形式,并且有其独立的行政权力。

二 近代图书馆观念的形成与传播

随着图书馆的广泛设立,西方图书馆观念制度和管理方法更进一步传播,国人对于图书馆的认识、介绍和讨论逐渐热烈起来。1896年,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创刊,在创刊号上写道:“泰西教育人才之道,计有三事,曰学校、曰新闻馆、曰书籍馆”。梁启超对图书馆的重视和西方学术分类的最早探索,使其成为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人物,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以后,他也被推举为分类委员会的主任。1909年孙毓修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长达二万余字的《图书馆》一文,连载于《教育杂志》第一卷,倡导图书馆应“注重平民教育,进行图书普及工作,以启迪民智,唤起民众”,是我国较早而系统地研究公共图书馆的文章,1910年他又首次将杜威十进分类法介绍到国内。

当时文化教育界的著名人士如、蔡元培、陶行知等都曾对图书馆做过相关论说。教育界人士对于新式图书馆观念的传播,主要强调了图书馆对近代社会民众普及教育上的特殊作用,是对学校教育的拓展与配合。近代图书馆不仅是以一种新式教育机构而出现,更是西方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式的传入,代表了一种公开、公平、公益的教育思想。而在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图书馆“开启民智,唤醒民众”的作用尤为得到重视,这也正是我国图书馆性质的一个根本方面,即将图书馆作为西方的教育普及方法来为当时中国的人民动员、社会改良服务。

三 图书馆专门组织的成立和专业刊物的诞生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教育界人士对于图书馆的重视,各省市、学校图书馆越来越多的出现,逐步从一种新鲜事物发展成为一种事业。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的成立,开始为中国图书馆界输送专门人才,图书馆事业的专业化开始起步。

1.中华教育改进社对图书馆事业专业化的直接推动

1921年12月23日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于北京,它是一个以留美归国知识分子为主体、文教界各方面有识之士广泛参与的教育社团。改进社是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的专门组织,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专业化发展,与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开展有密切关系。它促成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以及全国性图书馆学专业刊物《图书馆学季刊》的创办,并首先向教育部提案申请开设图书馆学专科教育。中华教育改进社下设立了图书馆教育委员会,专门注重图书馆教育的各项事宜,积极推动图书馆教育的开办。1922年7月教育改进社第一届年会在济南举行,图书馆教育组的决议案共有8条,在师范学校应增设图书馆管理科等,1923年在北京清华学校举行的第二届年会上,提议美国将要退还的庚子赔款的三分之一作为扩充中国图书馆,并组织各地方设立图书馆协会。⑨在改进社的积极推动下,各地图书馆协会纷纷成立,1924年3月,北京图书馆协会成立,由中华教育改进社敦请戴志骞发起,并被推举为会长。这些协会的建立为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建立拉开了序幕。

2.中华图书馆协会图书馆教育委员会的成立

1924年7月,教育改进社第三届年会在东南大学举行,提案刊行图书馆学季报,并转请教育部及各省教育厅,于留学科内添设图书馆教育科。1925年4月,中华图书馆协会在上海成立,事务所在北京松坡图书馆(梁启超为纪念蔡锷所倡议设立的图书馆),协会于6月在北京举行成立仪式,创办了《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并开始筹备《图书馆学季刊》的编辑发行。

随着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中华协会会报第一卷第一期于1925年6月30日发行,协会的宗旨是:“本会以研究图书馆学术,发展图书馆事业,并谋图书馆之协助为宗旨”。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对图书馆事业专业化程度以及专业教育的展开是一种直接的推动。当时教育界和学术文化界的众多名人都是图书馆协会的会员,包括陶行知、梁启超、胡适、顾颉刚、赵元任、林语堂等。协会认为当时的现实情况是,我国图书馆虽然普遍建立,能够以专业方法进行管理和运行的却很少,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成为亟待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图书馆协会委员会下设立了图书馆教育委员会,以洪有丰为主任,胡庆生为副主任,东南大学图书馆朱家治为书记,委员包括李小缘、刘国钧、施廷镛、杜定友、沈祖荣、韦棣华等。

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是近代图书馆事业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进程之一。由于设立了专门的图书馆教育委员会,图书馆学教育开始了正式的筹备和规划。

3.图书馆学专业刊物的发行与专业教育的展开

1926年3月,由中华图书馆协会编辑的《图书馆学季刊》创刊发行。这是第一次将图书馆专业,以“图书馆学”来命名的期刊,意在形成中国本土特色的图书馆专门学术。在《图书馆学季刊》发刊词中,这样写道:“学问天下公器,原不以国为界,但各国因其国情不同,有所特别研究贡献……图书馆学之原理原则,虽各国所从同,然中国以文字自有特色故,以学术发展之方向有特殊情形故,书籍之种类及编辑方法,皆不能悉与他国从同。”⑩在“本刊宗旨及范围”中,明确提出刊物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中国本土特色的图书馆专门学术:“本新图书馆运动之原则,一方稽考我先民对于斯学之贡献,一方参酌欧美之成规,以期形成一种合于中国国情之图书馆学。”这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专业化的重要标志,专业化程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图书馆学季刊》成为中国图书馆学发生发展的学术阵地,更为中国本土图书馆学教育的开展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形成一种学术支持。

在图书馆专业组织和专业刊物相继诞生的同时,早期的图书馆专业教育活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陆续的开展起来。除了1920年,在武昌成立的文华大学图书科外,大部分的早期图书馆教育都是以培训班的形式开办的。

1923年,回国服务的洪有丰首先开办了“暑期图书馆学讲习科”。该科为期一个月,每天讲课两小时,学员80余人,讲义自编。以后在1924、1925和1926年中,曾经连续四年开班。其中1925年7月15日至8月15日开的班,面向全国,规模最大,是由中华图书馆协会、国立东南大学、中华职业教育社、江苏省教育会合办,系“全国第一次的图书馆学暑期讲习班”,“学员三十余人”,杜定友应邀前来讲学,李小缘、刘国钧等都曾登上讲台授课。暑期图书馆学讲习科(班)是我国开办时间最早、影响最广泛的职业教育,为全国各地培养和储备了大批图书馆业务骨干,对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发展是一种推动和补充。

此后,专门的图书馆学系科,图书馆学校逐渐出现。1926年8月,上海国民大学在教育科中设图书馆学系,杜定友为主任。同年秋,四川成都草堂图书馆专门学校开学,学习期半年,毕业学生6人。111927年,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成立,开创了在综合大学开办图书馆学系的先例,李小缘担任系主任。

图书馆专门组织成立,专业学术思想初步成型,职业教育热烈展开成为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产生的背景和前提。但却不是其发生的直接原因。专业图书馆学教育的实现,与教会大学如金陵大学、文华大学的教会性质直接相关。

四 教会大学在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最早开创图书馆学教育的文华大学和金陵大学同是教会大学。教会大学可以说是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发源地。教会大学的师资和财力,是图书馆学教育在中国产生的直接原因。随着新的考试制度与新式学校教育的推行,早就在中国各地传道的外国传教士们,有机会成为了中国新文化浪潮中的一员,他们创办学校,教授西方的科学文化科目,如算学、医学、化学等,很快就成为中国新式教育中的领军人物。当时的中国社会,留洋和学习英文成为一种时髦,教会学校沿袭西方的学校教育体制,从中套路,形成中西融合的教学环境。在教授方法、系科设置和专科研究等方面具有典范作用,与当时尚未成熟的中国学校体系相比,有很多优越之处。

1913年美国人克乃文,在金陵大学文理科开设了图书馆学课程,这是我国最早在高等学校开设图书馆学课程的记载,后来在金陵大学学习的李小缘和刘国钧,毕业后留在金陵大学图书馆工作,并由克乃文推荐,留学美国,学习图书馆学,回国后,他们致力于国内图书馆的发展,并在1927年,于金陵大学文科设立图书馆学系。

另一所美国在中国武昌的教会大学:文华大学,传教士即教师韦棣华成为在中国开办图书馆学家教育的宗师。1871年文华大学初创。1910年,韦棣华女士创设公书林,将文华大学的中西文图书采用开架的形式,公开陈列,“凡武汉三镇各机关、各界人士皆可应用,自由阅览”。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先驱沈祖荣先生当时正在文华大学学习,出任公书林助理,他跟随韦女士学习美国图书馆的相关知识,并经过韦棣华的推荐,他于1914年留学美国,专攻图书馆学。1920年由韦棣华和留学归国的沈祖荣、胡庆生等人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图书馆专科学校——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把“研究图书馆学术,服务社会”确定为文华图专的宗旨。12学校仿造杜威创办的美国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的制度,学制两年,招收大学肄业两年以上的学生。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是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开端,随着它的成立和发展,中国图书馆事业专业化的进程从此展开,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也因此有了先例和范本,逐步地在教育界和学术界的推动下发展起来。

教会大学一方面是西方学术在中国传播的桥梁,一方面又对中国的学术文化研究有积极的发扬和促进。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最前沿,教会大学的影响波及我国各个专业学科和相应的专门事业,西方学术思想和图书馆技术方法在教会大学得到了直接传播,产生了与美国接轨的图书馆学教育,成为东学西渐浪潮中,教会大学对于中国学术文化事业的开创性贡献之一。教会大学对于图书馆学教育的最大贡献,落实到人,是对中国第一代的图书馆学教育家的启蒙。沈祖荣、李小缘和刘国钧正是在教会大学外国专家的启蒙之下,留学美国,成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教育的开拓者。

五 结束语

将图书馆置于更广阔的近代社会,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属于近代教育革新的一部分,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东西文化在实际社会文化生活中相互融合的具体表现。从社会视野来看,近代图书馆从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出现,到图书馆思想的传播、人才的培养,最后发展了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形式,是西学东渐的浪潮在中国从物质层次到精神层次,层层深入的一系列过程。我国近代图书馆学教育的发端是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的更深层次和阶段,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催生图书馆学教育的直接必要的原因,是图书馆事业的更高层次和阶段。中国图书馆协会这样专业组织的成立以及《图书馆学季刊》作为图书馆学专业学术刊物的发行,都为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出现作了充分的铺垫,教会大学图书馆学校的创办更是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出现的实例和范本。

图书馆专业教育研究: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低落的原因与对策

一、图书馆学教育日渐势微的现状

19世纪末,在社会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现代图书馆职业形成了。1876年杜威在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成立大会上宣布:“图书馆工作成为专业化职业的时代终于到来了,今天的图书馆员可以实实在在地把自己的工作称作专业化职业。”随后,为这个职业输送人才的大学教育也出现了,这事实上宣告了学徒式培养模式在这个领域的终结,为图书馆职业活动从技艺性定位转变为专业化定位添上了最后一枚砝码。从那时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图书馆学教育与图书馆职业一起经历了较快发展,并于60―70年代将新兴的情报学教育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我国的图书馆学教育直接受到美国的影响。1920年,美国图书馆学专家韦棣华创办了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开始了中国正规的图书馆学教育。其后建立了上海国民大学图书馆学系(1925年)、南京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1928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图书博物馆学系(1941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1947年)。1978年,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设立情报专业,开始了我国情报学教育历程。进入八十年代初期,图书馆学专业大干快上,由武大、北大两所剧增至五、六十所。至此,我国的图书馆学教育进入历史上最辉煌时期。

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全世界的图书馆学教育却辉煌不再:国内外很多图书馆学院(系)停办、更多图书馆学系改名、图书馆学专业规模压缩。据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叶继元介绍,美国、加拿大87所大学情报学学院已有23所停办,其中声望很高的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院创办了近60多年,但1990年停办。与此对应,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大学图书馆学系纷纷改名为信息管理或信息资源院(系),众多二类三类学校的图书馆学院系纷纷停止招生,而南开、川大等高校图书馆学院或系并入经济、管理等学院下成为二级学科。一些大学图书馆学教授纷纷改任馆长、处长等职,图书馆学专业学生也在寻找机会转专业,留下的毕业生纷纷改行。依然在招生的部分院校的图书馆学专业还存在着“去图书馆化”的情况,历史上,曾有过高校图书馆学专业所设立的299个学分中,图书馆学课程仅占15个学分,删减的专业课由财政金融学、广告学等“时髦”课取代的记录。

二、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低落的原因

(一)图书馆职业社会地位较低

按照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是由社会成员自身所具有的权利、财富和声望三个因素决定的。以此标准来判定图书馆员的社会地位就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图书馆员没有权利,只能为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知识服务;图书馆大多是公益性的服务机构,通常不能直接创造财富,因而也就不能直接支配财富;图书馆员默默无闻,甘为人梯,人格精神固然伟大,但社会舆论并没有给与真正的尊重。一句话,图书馆职业社会地位较低。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地位较低的职业绝对不是青年学子们报考大学的首选志愿。而实际情况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已持续受到生源不足的威胁。

(二)就业状况差强人意

根据中山大学2003年的一项调研,2002年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只有不到4成去图书馆就业,其中硕士研究生只有15.7% 、博士生无一人去图书馆。这组数据说明,学生就业竞争力越高,他们去图书馆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此推断,那些最后去了图书馆的毕业生中,至少有一部分人是出于无奈。他们能够在职业岗位上停留多久,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何以如此?原因就在于所学专业社会需求太少,就业时存在不正之风,不能留在大城市,信息匮乏和用人单位学历要求太高。男女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比男生更感受到性别岐视的存在。

(三)教育过程出现重大失误

20世纪90年代初的更改系名给图书馆学教育造成重大失误。在新名称下面,图书馆学的教育目标应该如何调整,很多图书馆学系都没有给出恰当的答案。当学生发现新名称带给他们的期待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相距甚远时,换了马甲的老图书馆学系只能用增加非图书馆学专业课程来安抚学生。不少研究都认为,这样的结果,是造就了一批既不宽口径,也不厚基础,而且没有职业认同感的学生。 此外,学生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对职业前景缺乏信心、教育与实践之间的相互疏离甚至对立,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育过程的实施,从而降低人才培养质量。

(四)信息技术的冲击

多媒体、超文本、网络等新技术在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一些传统行业造成了冲击,图书馆就是其中的一个。特别是在信息检索与获取方面,数字图书馆的冲击不可避免。据调查,目前大约有三分之二的读者选择通过网络获取资料,原因就在于:通过网络,人们只要呆在家里就可以查阅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因而大大节省了读者的时间,使人们免去了出门的辛苦;网络检索方便、快捷,检索到的资料比较系统、全面;网络阅读不受时间和数量的限制。未来的网上数字图书馆,其对传统图书馆的冲击是必然的,这在现实社会中已经存在。传统的图书馆不会消失,但必须让出原有的部分功能,必须重新对自己的社会功能进行定位。教育最终是要服务社会实践的,当图书馆学教育的服务对象已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时,教育依然抱住传统不放,危机与低落就不可避免。

三、我国图书馆学教育走出低落的对策

(一)构建图书馆学教育合理结构从生源以及学生入学后的学习动力来看,那些高考成绩上了本科分数线尤其是重点大学分数线的考生,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期望目标往往比较高,不满足于将来只是谋得一个职业,而希望在事业上有大的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加上他们对图书馆缺乏真正的了解,因此他们不愿报考,被录取后也不愿学图书馆学专业是毫不奇怪的。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进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一般不会存在这种情况,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可能主要是得到一份好的职业,而在众多的职业中,图书馆工作并不会被认为是一个太差的职业。因此,如果在职业技术学院开办图书馆学专业,生源应该会很不错,学生也会安心学习,因为他们认同图书馆这个职业,明白所学的是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因此,在积极改进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同时,应注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从而构建一个合理的图书馆学教育结构。

(二)扩展专业培养目标,增大就业口径

改革图书情报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提高办学效率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全国大部分图书情报院系均不同程度地调整了自己的培养目标。从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上看,已突破了传统图书馆机构的限制,而面向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其它社会职业。在此基础上还应挖掘以前不曾注意到的就业机遇,从而增大图情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口径。

(三)改革课程内容,拓宽知识面,适应信息化趋势

就目前全国高校图书情报专业的教学内容看,传统图情学课程仍占较大比重,虽然各高校纷纷加重信息技术课程,但这些课程并未能与图情专业特点很好结合起来,因此显得很生硬。在此,国外一些大学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欧美一些高校图书馆与信息专业教育的优秀课程往往有信息及其环境、信息加工与处理、信息源与信息服务、信息系统与应用和信息机构管理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图情教育面向更广泛的信息背景和信息技术。因此,我们有必要压缩传统专业基础课内容,加大现代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及外语等工具类课程,形成信息及其生成环境、信息加工与处理、信息加工处理与利用的技术保障、信息宏观管理等几大模块有机结合的主干课程体系。

(作者单位:1.石家庄市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2.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

图书馆专业教育研究: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专业教育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图书馆专业多年来培养了图书、情报、档案部门等文献服务人才,这些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综合能力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将直接影响未来图书、档案行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本文就目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专业教育教学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专业;教育改革;问题;对策

1.图书馆专业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传统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的协调发展

1.1.1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新时期随着信息产业的崛起,人们往往重视经济、法律、计算机科学技术、金融管理等相关专业,而社会关注度较低的图书馆学专业不被重视。愿意报考图书馆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甚至进入该系后一有机会也选择转系,有很多人虽然大学算是读完了,但因为学习积极性极差,学习态度不端正,也导致取得的学习效果不佳。这种观念上的不重视加上该专业学习课程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与市场需求极不适应。

1.1.2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问题

新时期教育的重点是能力培养,而到目前为止大多高校还保持着灌输学习的思想,忽视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图书馆学专业属于文科,且理论知识课较多,学生大多在课堂上完成学业。学校、教师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思维等能力的条件十分有限,无法开拓和延伸思维,参与课题研究更是少上加少,只能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去学习摸索。

1.2教学内容和课程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

目前很多大学图书馆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专业设置面不广导致学生不能联系各学科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分析,进而导致学生知识结构松散,知识面过于狭窄。专业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这与我国历来“重专业,轻课程”的教学理念紧密相关,哪个专业开哪些课也较为刻板。图书馆学专业课一味的向信息系统专业靠拢,与信息沾边都囊括进来,这种陈旧僵化将导致跟不上社会时代的发展。

1.3缺乏高水平的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

长期以来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那种统一培养模式、统一教育计划和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忽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教师教学的自主权、创造性、学术自由受到制约,教师习惯于“继承性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图书馆学专业理论知识课程较多,往往对于书本上的内容仍在课堂上详细讲解,学生听课效率低。图书馆专业原有的师资大多集中于图书馆学、情报学等传统学科,面对当前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的新发展,已不适应学科融合的新形势,只能照本宣科,虽然有些教师也在努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于课堂教学,但缺乏新科技动态和自我高科技成果的新内容的融合。

2.抓住机遇,推进图书馆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策略

2.1根据需要进行院系改造

学了图书馆学就应该从事图书馆工作,如果不能从事这项工作就不要学这个专业,这应该是开办这个专业的最基本的条件。目前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进图书馆难主要是用人体制问题,因此图书馆学教育就必须适应这个体制,否则毕业后只能去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或不相关的工作,与其这样还不如让那些学生直接去学那个专业,免得人、财的巨大浪费。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只有一个,那就是图书馆,别无选择。所以,如果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不能到图书馆工作,那么这个专业就应该减少招生,或者停止办学。停办并不丢人,丢人的是本来学的是图书馆学却不敢理直气壮地面对。1990年,创办60多年的美国芝加哥图书馆学院停办了,这就叫敢于面对现实,我们应该学习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

2.2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是图书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担负着政治、文化等等信息与知识的传播,因此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而不是一味的向信息技术学科靠拢。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围绕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创新和推动知识进步。教学内容应体现出高新性,与信息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学科内容应具有前沿性,使教学内容和科学最新发展、经济最新动态保持最短距离;知识内容应保持广泛性,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深邃的思想与直观的内容相结合,以达到优化学生个体知识结构的目的。此外,在教学实践中,可根据图书馆学科的发展制定具有一定弹性的教学计划。

2.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图书馆专业必须打破传统思想中的以书本为重,不注重实践的教学习惯,从根本上扭转“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考教材”的弊端,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1)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先结合学科动态将课程的主要内容向学生做总体介绍;其次,抓住课程的难点、重点讲清、讲透。还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授课的启发性、探索性和思辩性。(2)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科研引入教学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的有效措施。让学生参与科研,一方面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有了发挥的场所,使他们具有成就感,进一步激发探索科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将教学的工作重点由“教”转化成“学”,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双向传导过程,成为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的过程。(3)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知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在增加课堂信息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条件成熟的课程中,积极尝试和推广案例教学,增加讨论式教学法,将教师一人讲的传统教学方法改为集体讨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结束语

总之,图书馆专业应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知识扎实、能力全面、素质优良的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培养适应时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多学科知识结构的图书馆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