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9 10:13: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传播的手段和符号决定了媒体的传播特点,电视新闻评论具有声画结合,双线互补、多元角色共同参与、充分展示纪实信息,现场感强三大特点。在制作电视新闻评论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特征,尽量选好题目和角度,使用好评论语言,深入挖掘,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让评论有深度、有内涵。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特点;制作技巧
电视新闻评论,是综合运用声音、画面、文字等传播符号做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做有背景介绍、有分析判断、有归纳预测的一种引导性新闻节目。常见的电视新闻评论栏目有三种类型:访谈式,如《焦点访谈》;群言式,如《铿锵三人行》,这种评论形式与访谈式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参与人数的增多,形式较为自由;调查式,如《新闻调查》。
一、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传播的手段和符号决定了媒体的传播特点,不同于报纸和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一)声画结合,双线互补
不同于广播只作用于受众的听觉,报纸只作用于观众的视觉,电视新闻评论把电视传播符号与新闻评论题材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声音、画面和文字手段,既诉诸受众的视觉,也诉诸听觉。观众通过视觉和听觉两种途径接收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闻事实和评论观点。电视新闻评论充分发挥自己的图像优势,广泛使用各种传播符号,让人物的语言配合动作及文字真实地出现在观众面前,大大延长了视听感官,强化了观众对信息的感知能力。电视虽然和广播一样,用线性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但是广播是单性传播,声音是唯一的传播方式,电视因为可以同时利用声音画面两种手段,能实现“双线互补”的传播效果。
(二)多元角色共同参与
纸媒、单篇是“一言堂”式的评论,表达的只是作者的看法。广播新闻评论是以主持人或评论员为优秀,辅助多种声音,虽然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媒体的看法,但中心人物只有一个,论点也只有一种。电视新闻评论的独到之处在于可以多人共同讨论,形成群体式、参与式评论。在此以《铿锵三人行》为例,关于它的节目形态,虽然迄今为止没有明确定论,但笔者认为,节目的形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具有的思想和内涵。作为电视新闻评论,它兼具发散性和不确定性,没有固定的谈论角度,也没有明确条框的约束,思维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散发。虽然它“将私人间的侃谈搬上电视,以百姓之心,看天下之事,轻松惹笑,真心流露,将娱乐元素注入时事节目”,但其谈论的内容具有时新性、时效性,都是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节目的优势也正是不用严格遵守概念、判断、推理这样严谨的推断顺序,而是根据对方的观点随时碰撞产生新的思想。
(三)充分展示纪实信息,现场感强
如果说纸媒和广播新闻评论注重的是观点的阐述和论证,那么电视新闻评论更强调论据和事实的呈现。电视新闻评论是基于新闻的评论,在对新闻事件的展示过程中,往往采用长镜头加同期声的记录方式,在保证声画同步的基础上,尽可能完整地记录新闻事实。因此,电视新闻评论在展现论据和事实时,可以不断变化图像信息,配合解说词或者记者的介绍,把纪实信息展现得生动形象。
二、电视新闻评论的制作技巧
评论充分体现了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电视新闻评论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声画优势,掌握评论的制作技巧,让新闻评论做到有内容、有深度。
(一)评论的选题和角度
选题直接决定了观众对电视新闻评论的第一印象,因此它对一个节目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视新闻评论应选择具有社会意义、群众普遍关心、亟待解决或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并且要做到主题单一集中,一事一议,不要面面俱到。由于电视新闻评论是对新闻的评论,在选题过程中,就要选择新近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在选择评论角度时,不能以大众导向为指引,要有自己的立场和见解,紧紧抓住主要矛盾,瞄准关键点,力求做到角度独特新颖。一个好的切入点是新闻评论成功的基础,评论时要开门见山,根据电视新闻视听结合的特点,适时插入画面,把论据和观点阐述得通俗易懂。
(二)评论语言的使用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作为一种拥有自主意识的媒介,已经具有独立承担社会行为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虽然它以声音画面为传播手段,但评论的主要论点依旧体现在人物的话语中。因此,人物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时,要把好语言关,把国家和社会利益放在首位,注重节目的宣传教育功能,不能发表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言论。电视新闻评论不同于具有娱乐性质或是商业性质的节目,不能为了收视率而无所不用其极,一定要向观众传达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评论员和主持人在评论过程中,斟酌语句的使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
(三)深入挖掘,客观辩证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本质区别在于,新闻评论是意见性信息,新闻报道是事实性信息。电视新闻评论虽然表现手法多样,但这种多种符号融合的“形象化评论”很容易造成内容的浅显通俗,没有深度。深度要靠事实来支撑。充分全面的背景材料可以拓展新闻评论的深度,发散评论的思维。因此,电视新闻评论首先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多角度、多层次地收集新闻事实的背景材料,有话可说、有据可考才能使评论具有加深主题的筹码。
总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明确了解电视新闻评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掌握电视新闻评论的制作方法,才能让新闻评论节目在众多节目中成为“亮点”,成为对社会负责的媒体。
作者:董娃 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制作
电视新闻评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代表一个电视台的实力,由此可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重要性。由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直接关系着电视台的长远发展,因此做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尤为必要。那么要充分彰显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制作效果,需要满足以下四点要求:
1.选题具备代表性与社会性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制作中。选题不仅是节目制作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节目制作的关键环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选题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灵魂。一个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拥有新颖的选题,它就能够快速吸引受众眼球,博得良好收视率,因此在制作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时,所选的题目一定要具备代表性与社会性,电视新闻评论要能够产生社会反响与共鸣。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有诸多新矛盾新问题,当然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可能一一诉说,因此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新闻内容进行有效筛选,选择一些典型的、有评论价值的、能够给人一定启发的新闻评论选题。然后将其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出来,比如可以通过正面引导或者批评辩论的方式来影响受众,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受众的关注,在众多新闻播报节目中脱颖而出。
2.以新闻事实为依据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制作中最大的禁忌就是胡乱编造事实,这不仅侵犯了受众的知情权,同时还损坏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声誉,对电视台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在节目制作期间要以新闻事实为依据,通过电视新闻报道的形式来阐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问题。新闻评论节目的内容要具有十分明确的态度及观点,能够为受众传达真实可靠的社会知识,让受众及时了解社会的整体动向及面貌。不论是主题、采访或者解说词写作在评论过程中都应该始终围绕新闻事实,做到用事实说话。
3.要重视文化品位及其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电视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媒介,其具有承担社会行为的能力,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从一个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制作效果可以看出一个电视台的文化品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节目制作中要重视文化品位及社会责任两方面内容,只有包含了文化品位与社会责任的评论节目,才会散发出其本身独有的魅力,走进受众的心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商业媒体存在很大的不同,在制作中不应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应以传达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观为目标,深化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内涵。
4.对评论节目进行准确定位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制作中要对节目自身的作用及目的进行准确定位。在编制之前要结合自身特点对整个电视台的发展趋势及目标等进行定位,充分展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个性魅力,打造独有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品牌效应。另外在节目编制过程中要少喊口号,所编制的内容要真真切切地体现社会群众的心理诉求,贴近社会群众的实际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百姓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二、总结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编制与播报直接关系着电视台的发展,做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编制工作是促进电视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编制过程中应以新闻事实为依据,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呈现在受众面前,当然,评论的事实要具有社会性及代表性,同时还能够给人以启发,只有这样才能牵动受众的心。
作者:孙晶单位: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2008年,随着央视《新闻1+1》《今日观察》《我的今日之最》等众多新型评论节目的开播,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将继20世纪90年代中期《东方时空・焦点时刻》《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开播兴起的第一轮新闻评论节目热潮后,迎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展的第二轮高潮。在此背景下,为避免重蹈第一轮热潮中节目同质化倾向严重的局面,厘清目前已出现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类型及特点势在必行。因此,文本试图用“一个主干+多条分枝”的树状模型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进行分类,并辨析其特点。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分类的前提是确定分类的范畴。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范畴的界定必然要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定义出发。笔者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界定为:最终以传播新近发生的意见性信息为目的的一种电视传播手段。因此,以这种传播手段为优秀的电视节目都属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传统意义上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界定为一种节目形态有本质的区别。故本文分类的范畴包括:传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一部分谈话类节目、一部分资讯类新闻专题、以“说新闻”见著的民生新闻节目、读报类节目。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两大类型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可以根据意见性信息与事实性信息在节目内容中占据的不同比例以及不同的组合形态分为:主评型和述评结合型两大类。
一、主评型。主评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的比例几近4:1,叙述性信息基本是作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新闻由头。这种类型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平面媒体的新闻评论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电视作为一种视听兼备的电子媒介,必将要发挥它的传播符号优势。因此,在主评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承载意见性信息的最佳传播符号必定是口语,而最佳传播渠道便是谈话。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谈话的场景必将影响人们观点的表达,从而制约意见性信息的传播效果。为进一步加深对主评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认识,依据不同的交流方式结合成功的案例又将这类节目分为三种模式。
(一)以《时事开讲》为模型的对话式新闻评论。《时事开讲》作为我国第一档“个人化的新闻评论节目”①自1999年创办以来一直是凤凰卫视的王牌节目,并引发了凤凰卫视评论节目的成型。该节目采用两人一问一答的交流方式,评论员是意见性信息的传播主体,主持人扮演的却是“发球者”的角色,因此评论员成为此类节目的优秀竞争力。凤凰卫视也因此成就了曹景行、石齐平、阮次山这些明星评论员。此外,这种模式的新闻评论节目还有《央视论坛》《新闻1+1》等。
(二)以《锵锵三人行》为模型的家常式新闻评论。《锵锵三人行》所表现的正是处于私密空间家人、朋友闲聊的场景。三个人,三杯茶,把大家关注的问题提出来,不设门槛,随意轻松地闲谈,甚至会经常跑题。这正是人们生活中每天都会体验的交流方式,跟家人聊天寻求一吐为快,这些话也是聊给自己听的。这也同样成为《锵锵三人行》的与众不同之处。因此,在家常式的新闻评论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都是意见性信息的传播主体,主持人身兼“发球者”“踢球者”两个角色,主持人成为了此类节目的优秀竞争力。所以,有人评价《锵锵三人行》失去了窦文涛,也失去了它的品牌效应。苏州电视台的《三剑客》也是这种模型的代表。
(三)以《实话实说》为模型的沙龙式新闻评论。这里的《实话实说》是指早期由崔永元主持的以多方观点交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部分节目。这些节目坚守了“每周一个话题,每题一个热点,每点一次舌战,每战一道火花”的理念。这也正是沙龙式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目前正处于发展中的《一虎一席谈》《时事辩论会》以及央视新开播的《我的今日之最》都是沙龙式新闻评论节目的典型代表。沙龙式的新闻评论节目中,嘉宾是意见性信息的传播主体,主持人这时扮演的是“裁判员”的角色。主持人的不参与是为了保持辩论双方观点性信息的平衡,同时为现场嘉宾或者场外嘉宾预留第三方立场,最终使节目呈现出尽可能多元化的意见性信息。
二、述评结合型。述评结合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比例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比例近似1:1,另一类比例近似1:4。笔者将比例近1:1且以两种信息交替出现来表现节目内容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称为边述边评型,将比例近似1:4且以两种信息平行出现来表现节目内容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称为述后点评型。
同时,一方面,依据承载节目内容主要传播符号的不同,将边述边评型又分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焦点访谈》为模型的调查式新闻评论节目。在这种模式的新闻评论节目中,画面是承载节目内容的主要传播符号,“用事实说话”的“镜头”是叙述性信息的主要表达方式。另一种是以《新闻会客厅》为模型的新闻当事人访谈式新闻评论节目。这种模式则是以声音作为承载节目内容的主要传播符号,叙述性信息主要是通过新闻当事人的“现场口述”来表达。
另一方面,沿用人们熟知的节目类型名称,将具备鲜明的主持人点评风格的述后点评型分为三大类:一是资讯组合类,以《中国周刊》《世界周刊》为典型代表。在这类节目中,除了主持人尖锐的点评外,节目新闻信息的特别组合为主持人的点评起到了铺垫作用。二是民生新闻类,以《1860新闻眼》《南京零距离》为典型代表,主持人通过“说新闻”,一语点醒梦中人。三是读报类,以《第一时间・马斌读报》《有报天天读》为代表。主持人
通过解读后的总结来树立节目的舆论导向。
两类新闻评论节目的特点辨析
根据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在节目内容中的不同比例以及不同的组合形态所划分的两大类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的基本构成要素、时效性、审美性以及受众参与性等方面都具备各自的特点。
一、两类新闻评论节目的基本要素辨析。主持人和嘉宾(或新闻评论员)是新闻评论节目的两大优秀要素。随着近年来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已经走出了《焦点访谈》类评论节目“主持人优秀式”的一元化模式,呈现出“主持人优秀式”“嘉宾优秀式”“主持人与嘉宾对等式”等多元化的形态,这些形态也是与新闻评论节目的两大类型相互对应的,主要表现为:
(一)主评型新闻评论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主要呈现“嘉宾优秀式”和“主持人与嘉宾对等式”两大形态,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嘉宾优秀式”体现在以《时事开讲》为模型的对话式新闻评论节目中。在这类新闻评论节目中,用“新闻评论员优秀式”代替“嘉宾优秀式”更为准确。另一方面,“主持人与嘉宾对等式”体现在家常式新闻评论节目和沙龙式新闻评论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地位没有主次之分,缺一不可,两者都需要一定的稳定性,才能保证节目的固定风格。
(二)述评结合型新闻评论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主要呈现出“主持人优秀式”的形态。主持人在这些类型的节目中,既是叙述性信息的载体又是意见性信息的载体,虽然叙述性信息的传播方式不同,但主持人(出境记者)对意见性信息的点评才是节目的关键要素。因此,主持人的点评与这类节目密切相关,是节目不可或缺的要素。
二、两类新闻评论节目的思辨性辨析。新闻评论节目中思辨的过程即是论点、论据、论证的构成过程。论点、论据、论证成立的基础是客观性。因此,新闻评论节目的思辨性是建立在新闻事实客观性基础之上的。作为载体的电视对新闻事实客观性的表述方式,因为声画符号的优势,以至于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更多用纪实性来替代客观性。新闻评论节目应以思辨性为优秀,当电视的纪实性凸现时,评论节目的思辨性也随之被弱化了,述评类新闻评论节目就是其典型代表。随着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节目的思辨性将逐渐被凸现出来,而新闻画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目思辨性深入发展的空间,因此,有声语言才是拓展节目思辨性较好的传播符号。当人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对话逐渐成为了新闻评论节目的主要表达形式。节目思辨性也并非因画面的缺失而失去了其依存的客观性,众多此类节目的成功说明主持人和嘉宾语言陈述方式的科学性能有效地保证事实的客观性。
因此,思辨性随着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其地位会越来越突出,发展领域也会随之扩大,表达手段更是多样化。目前,它既是主评型新闻评论节目的最大特征,同时是所有新闻评论节目的生存之本。
三、两类新闻评论节目的受众参与性辨析。主评型和述评型新闻评论节目因为传播信息比例和节目形态的差异以至于受众参与性在节目中也有不同的体现。
当新闻评论节目的早期形态――言论性短评和政论片出现后,有学者归结了“以言论为主的电视评论节目在接受学上的效果越来越弱化”这样的结论,同时将原因定为“节目对事实的转述及其结论,使受众‘可以选择’和‘参与选择’的内在要求基本不能实现。”②这种情形在《时事开讲》《实话实说》等一系列言论节目成功后得以改变。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的主评型新闻评论节目其接受效果并没有弱化,受众“可以选择”和“参与选择”的要求也得以实现。受众的“参与性评论”已经不是《焦点访谈》制片人赵微所说的“通过对记者提供的事实的理性思考,共同参与完成对事件的评论”,而是受众具备了真正的发言权,我们可以在主评型新闻评论节目中随时听到受众的声音,无论是在现场,还是通过电话连线或者网上留言。
述评型新闻评论节目中受众的参与性依然通过提供事实来获得,受众更多是作为新闻当事人出现在节目内容中。此外,众多述评型新闻评论节目的受众参与性还是有限的,主持人的单向主观传递,成为了这些节目的特色。
通过以上对两大类型新闻评论节目的评析,我们应该意识到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将是多元化的,新闻评论节目间的区别将更加细化。只有综合各方面的要素深入剖析,才能找到打造新闻评论节目品牌的关键点。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栏目责编:胡江银
摘要:电视节目曾经是影响力最高的媒体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传播的方法越来越多,电视节目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小,因此,对于电视评论节目来说也必须与时俱进,在选题的内容、评论的风格上要有所改变,与其他媒体方式相融合,才能重新确立其媒体地位。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特点;写作
我国最早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等,是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开始的,可以说对我国的新闻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的促进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各种媒体形式的出现,逐渐取代了电视媒体的地位,因此,电视媒体也开始进行改革与创新,一些电视评论节目开始出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将针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特点及写作技巧作相关分析。
一、新闻评论节目的特点
1、选题要针对热点问题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信息的来源是多渠道、多领域的,涉及到方方面面,而新闻评论节目区别于普通电视节目的特点是要对社会上产生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探询其本质,不单单是向观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信息。电视评论节目大都是选取当天或是最近一段时间人们热议的话题进行评论,尤其是关注一些突发性事件、危机事件和一些极具代表性的社会热点问题。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1+1》节目,就十分重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所评论的内容都是当天或是近期内的一些热议新闻,同时挖掘其深度,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论点。像主席出访、国庆期间景区票价暴涨等问题,都是民众所关心与关注的话题,容易激起观众的热情,引起共鸣。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一般都立足于社会热点问题,它的切入口很小,大都选择一些微观方面的问题来评论,由小及大,由微观到宏观进行挖掘。比如《新闻1+1》中2013年3月30日播发的《这个错判,今天是否还会发生》,4月12日播发的《活禽市场,关?还是管!》等,都是普通民众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也都是切入点很小的话题。
2、新闻评论有声有色
主持人是评论节目的优秀人物,是整个节目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对于整个节目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评论节目十分重视新闻主持人的选拔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一般选择有实际报道经验的优秀记者作为主持人。主持人不仅是一个提问者和串联者,而且对节目观点进行宏观把控,对新闻进行有益的平衡和补充,把选题外围的思考空间留给观众,在每个“关节点”发出疑问,防止受众落入窠臼。②对新闻事件进行合理而全面的解读,积极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保证舆论的正确走向。以《新闻1+1》为例,该栏目最初的模式是两个主持人白岩松加董倩,现在改为单一评论员,由董倩和白岩松轮流主持。这两名经验丰富的主持人,用深刻、理性、犀利的语言对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积极有效地掌握节目调度,把握节目的整体风格、评论的倾向和节奏,协调可能在评论节目中出现的当事方和第三方评论的关系。
在近些年的新闻评论节目中出现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大量的画外音评论的使用,现场记者不再出现在镜头当中或者并没有栏目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而是使用了大量的已有的音视频素材。这样的评论形式,既可以弥补现场感的不足,做得声画对位使得画面富有真实感,也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介入过多的嫌疑,给切实的画面添加文本解读和观点评述,在不知不觉中将栏目的意图和观点传递给受众。如《新闻1+1》、《新闻周刊》中的视点栏目、人物栏目都大量的使用了画外音评论。
在以往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如《焦点访谈》等节目都极少使用第三方评论,但在这些新式的评论节目中第三方评论被大量使用。第三方评论一般都会请在社会中有影响力的专家,他们具有着较高的权威性。第三方事实上与新闻事件相关方没有直接关系,新闻评论栏目可以借用第三方之口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这样可以避免预设立场之嫌;多种声音的加入,也可以拓展节目的层次和深度以及节目的丰富性,对于整个节目的节奏也有影响,第三方也可以很好地同节目主持人进行互动和交流,把自己的观点摆出来,双方合力制造舆论场。
3、事件与评论交织并进
电视画面在展示评论中的事实时,比文字有着更加直观的优势,那些记录新闻现场的图像更是对事实的一种再现。除了镜头语言外,电视媒介重视视觉和听觉的特征,也使其拥有了采用解说、同期声、背景资料、字幕特技、图表、多媒体视频等多种传播手段。对于抽象观点的表达,或是评论中论据的呈现,都增进了说服效果。③在电视新闻评论的节目编排中,我们看到有以下几个方面来共同建构节目:两个场(事件发生地、演播室)以及三方人士(事件当事方、独立第三方、主持人)。这些因素在节目的结构中是交错的,事件信息挖掘展示和多方评论交织并进,不是按照线性的讲故事的模式,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往前推进。
二、在进行新闻评论写作时要注意技巧的运用
1、深度报道与新闻评论相结合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时效性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电视媒体已经不再是信息的第一者,所以目前存在着传统媒体由事实的者逐渐向观点的者转向的趋势。早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往往都是摆事实,给出明确的意见和观点,存在着重事实轻评论的现象。当下的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会对新闻事件或者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挖掘,分析事件发生的机制,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并将事件放入整个社会的全局进行考虑,新闻评论节目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摆事实讲道理的模式。
我们试比较央视的新闻评论节目《焦点访谈》和《新闻1+1》。两个节目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焦点访谈》更类似于一种新闻监督报道,通过记者深入现场挖掘事实,最后由主持人来评价事件,营造社会热点话题,着重对于事件本身的展现,如在1997年播出的《罚要依法》的节目流程是:问题的举报——新闻记者调查揭示事实——节目主持人评述,这是一种线性的模式。《新闻1+1》是关注当下已经存在的热点问题,不断深挖事件发生的内在逻辑机制和事件的影响,它采用的模式是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追踪调查,配合演播室的评论解析,穿插进行,是一种非线性的模式。它是一种事实与评论并重或者是评论分析重于事件本身的结构。例如《新闻1+1》在4月17日的《修路不能靠暴力开路!》,它并没有单纯地指责施工单位的野蛮行径,而是针对这种暴力打斗行为延伸到了中国目前存在的征地问题,归纳其中的原因,延展出转型期中国的错综复杂的利益矛盾交织的现状,再依靠评论员和第三方评论对事件进行梳理和评价,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2、要充分将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
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因此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在新闻评论节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形态。如央视的《新闻1+1》、《新闻周刊》等栏目都在新浪微博中设置了自己的公共账号作为与网友和电视观众交流互动的平台,网民各抒己见,留下了许多宝贵而又真实的记录,且在电视节目的播出过程中也会大量使用来自网络的信息包括网友的评论等,百度“新闻1+1”贴吧可以找到上千个帖子,光主题就有几百个,帖子多达几千篇。比如有网友这样说:《新闻1+1》节目办得挺好,为我们说出了一些真实问题。在2010年“中国电视榜”中,《新闻1+1》获得了“最佳时评节目”,白岩松则轻松获得了“最佳时评节目主持人”奖。这些奖项不仅是一份荣誉,更重要的是大众对《新闻1+1》的认可和拥护。
三、结语
在中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央视的《新闻1+1》栏目是极具代表性的,体现了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诸多特色和变化。它注重时效性,大胆采用多样的电视语言表现形式,在维护社会利益、引导社会舆论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从它身上也反映出了电视节目的发展变化。
【摘 要】电视新闻评论,是引导社会舆论,实行舆论监督,指导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体裁,本文针对当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问题 对策
电视新闻评论主要是指围绕具有一切新闻价值的重大问题或事件,电视台通过对其进行分析而发表对问题的看法与观点。这不仅能够传播和解读我国的国家政策及指导方针,更能对社会舆论起到反映、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因此,它作为一种电视新闻载体,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它在我国被誉为新闻媒体的灵魂与旗帜,在电视媒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所以,如今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已成为衡量电视台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标志。
一、当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存在的问题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诞生到现在已有几十年的时间,我们或许只看到了它的辉煌,而不知道它在到达辉煌过程中潜在的危机。在我国,“一窝蜂”的现象时常发生,例如有的节目一炮走红,但是不久后就会销声匿迹,这种节目虽然能在一时吸引观众的眼球,但由于其内容的空洞,因而得不到长久的发展,纵观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要想改变这种生存现状,就需要我们深刻地反思,去认识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所存在的问题。
1.模式比较单一,节目缺乏个性
对于当前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其形式单一,其工作流程就是在演播室里主持人通过短片的形式将问题引出,紧接着记者做好采访的准备,以问题的形式进行采访、调查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然后以叙述的方式对事件的结果进行评论,在这些节目中,很少有观众的参与,即使有的节目有观众的参与,一些制片单位为了提高事件的影响力,可能还会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
2.选题缺乏时效性,党性原则不足
众所周知,节目思想意识的表现与节目的选题直接相关,甚至节目的选题会影响到节目的正常播出。新闻电视评论节目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真实性,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用事实说话。因此,新闻选题的时效性变得更加重要。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除了保证选题的时效性外,也要在国家大纲要求的范围内进行,积极地与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相靠拢。有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一味地赞扬先进事迹,而缺乏针砭时弊的内容,在大众的眼中,这似乎成为了政治说教的附庸,如果电视新闻评论这样一直发展下去,将会使得观众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导致收视率急速地下降。
3.主持人缺乏职业素养,节目氛围比较呆板
无论任何一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评论员的表现都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评论节目的关键在于“评”,如果评论员不够果断、睿智、精确,或者评论员由于自身的原因对内容本末倒置,那么将会使该节目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大大降低,因此,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对于评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
对于当前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其内部人员的构造也是相当地复杂,很多解说员都是以兼职的身份在内部任职,他们不参与节目的采编,对新闻事件也没有做到深入地了解,因此他们在评论节目时只是一味地叙述,不掺杂任何情感,从而使得节目缺乏活力,显得有些呆板。
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所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1.调整节目类型,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之所以出现模式单一、简单的现象,其原因在于忽视了观众的感受。主持人只是一味地对节目进行叙述,显得有些乏味枯燥。相对于传统节目类型,新形势下的节目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即时性评论,从而使得节目内容更加贴近观众。另外,电视节目播出的时间都非常地固定,而违背了新闻的时效性原则,这显得有些不合常理。因此,节目的类型和结构要适当地进行搭配与调整,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观众。
2.坚持党性原则,加强选题的时效性
如今的社会,信息化日益发达。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要突出观众所关注的问题,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例如,在从刘翔2008年参加奥运会到如今宣布退出奥运会的事件中,《新闻1+1》栏目并没有像别的节目一样过多地探索刘翔退出奥运会的原因和影响,而是从运动员的伤病问题出发,探讨了运动员取得奥运金牌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从而又将“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引出来,以此来鼓舞人心,这样的选题视角独到新颖,使节目的亮点轻松地突显出来。不仅能够提高节目的收视率,还能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除了具有选题的时效性外,还应该以坚持党的原则为前提。新闻媒体是党下达方针政策与上传人民意见的有效载体。例如,白岩松在一期《新闻1+1》中对发达国家签订死刑犯不引渡条约的评论上不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宣传了国家应坚持的方针政策。
3.提高主持人素养,打造专业评论员队伍
作为一名合格的评论员和主持人,必须要具备积极的应变能力、渊博的知识储备、较高的职业素养等,此外,评论员要尽量做到评论的个性化,从而使其评论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这样才能引起观众收听的兴趣。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评论解说员,除了具备主持节目的基本功外,还应该尽量能够做到采编播一体化,这样做出的节目质量会更高,效果也是最为理想的,因此,主持人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播出节目时游刃有余,从而使得播出的节目有更多的受众。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急剧变化的媒体环境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得节目日益陷入了困境,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认识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加以解决,从而提高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我国媒体节目中的地位以及影响力,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作者单位:辽阳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