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9 03:00: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统计学实践教学是经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增强专业技能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统计学实践教学日益得到重视,但由于教学理念和条件的制约,也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实践教学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其中结合不同专业对统计知识的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关键词:经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尤其是对经管专业的学生来讲,如果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话,则会认为这是一门抽象枯燥、难以记忆和理解、非常不容易学的一门课程。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中,统计学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展统计学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
一、当前经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
通过参与某些教学研讨会、专业教学论坛和专业教学群,与若干高校经管专业的统计学教师交流沟通,了解到目前统计学实践教学日益得到重视,但由于教学理念和条件的制约,也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体现在学时安排不足上。实践环节所给予的时间普遍不足,甚至许多学校根本没有给予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各学校统计学的总学时大约在40~70个学时,其中,50学时以下的教学安排仅理论教学就相对紧张,因此,几乎无法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50~60学时的统计课程,除完成理论教学外,可以拿出8~10个课时的实践课程,相对能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0~70学时的教学安排,其中,拿出10~20个学时来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就比较理想。而多数院校统计学学时大约在50课时左右,因此,实践教学安排不足是通病。二是体现在相关教学设备支持不足上。有些学校统计学课程没有安排上机,教师在各章的讲述中只能对软件进行演示,这就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往往演示结束就忘记的差不多了;还有些学校对于统计学的教学软件支持不足,仅仅有excel,而缺乏更加专业的软件,比如SPSS、Matlab、SAS、EVIEWS等。三是体现在考核要求弱化上。传统考核方式主要注重书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而很少把实践操作应用能力纳入考核的范围,在此指导下,实践课课程考核可能没有单独成绩,也可能把实践操作作为考查课来对待,弱化对学生的要求,基本上都能通过考核。四是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有待提高。一方面,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从学校到学校,学科教育的烙印较深,对实践能力的锻炼先天不足;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就要不断对教师进行专业新知识的培训,某些学校培训经费少,减少了学校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机会。
二、提升经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效果的几个环节
(一)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教学对象,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安排
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会计学、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保险学、经济学、金融学等不同专业均开设此课程,在学生层次上有专科和本科。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实践教学的内容应针对学生的数理基础和各专业课程对统计学知识的需求,结合各专业自身特点及课时的多寡安排教学计划。比如,市场营销方向,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学生今后工作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统计调查、统计整理、抽样推断、统计预测等有关章节就是实践教学的重点章节;生产管理方向可以侧重生产统计,利用真实的统计凭证对一定时期内的经济业务进行统计核算,认识并掌握统计账簿登记的基本原理;经济学方向可以注重定量分析、实证分析,既可以与民生相关的就业问题、贫困问题、区域差距等经济社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与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运行等宏观问题相结合。只有选择合适的实践课题,才能激发不同专业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要有完备的教学组织程序
要提升统计学实践教学的效果,教师就应认真研究和不断完善统计学实践教学方法、步骤及内容体系。具体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一是要编排好实践教学大纲,因材施教。对于实践教学学时、实践内容、实践方式、实践要求及考核方式要有个明确具体的安排。二是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即时的指导,控制好整个实践教学的进度和效果。既要解决实践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又要让学生把实践中得来的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论认识。三是要注意做好学生实践情况的评估及实践成果的应用。要对每名或每组学生的实践过程及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鼓励各组之间相互学习,鼓励将实践成果进行发表或进行建言献策,将成果进行实际的推广应用。四是改革考试方式,合理评定学生成绩。考核方式要注重各种能力的考查,考试模式除通常的闭卷考试外,还要在实践教学中采用讨论、答辩和论文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分析报告、调研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教师评定和学生互评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着重考察学生应用所学统计理论和方法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理组织实践教学方式
1.课堂现场演示教学
对于某些没有实践教学安排的统计学课程,因条件有限,可以根据实践之需现场演示。在相关数据的处理分析上,EXCEL软件就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极为普遍,所以具备现在演示的条件和推广价值。在教学内容上,可以依据EXCEL的函数、电子表格和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可以适当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兴趣,课后再通过上机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释数据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原始数据、次级数据的能力和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统计学课程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和掌握统计与分析的方法。把社会经济现象纳入课堂,如中国宏微观经济分析、公共政策与区域规划分析、股市业绩评估、财务分析、金融资产市场分析和调查、数据挖掘等案例,根据不同类型的案例应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社会经济,接触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经济统计分析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案例的了解、分析或体验,加深对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熟悉和掌握统计和分析的方法。
3.上机实验
对于有上机安排的实践教学,可以把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和预测软件介绍给学生,如: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数据处理软件Excel和其他有关预测软件等。另外,在调研实践中,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也需借助计算机进行处理,因此,必要的上机安排是不可或缺的。
4.校内统计调研
主要组织同学们做一些和自身相关的调研。比如,以学习成绩、体育锻炼、课外活动、学习时间、消费状况等为调查内容,随机抽取部分同学资料,进行样本资料计算,进行估计和精度分析,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统计调查、统计汇总整理、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身处其中直接感受到抽样调查和估计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沟通能力。
5.校外统计调研
一是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某些企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中,调查这些单位有哪些统计类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分类,让学生形成研究小组,分组去解决某一类问题。二是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研究项目,面对真实的案例和真实的数据,为学生设计研究项目,鼓励他们参与进来,让他们经历一个针对实际问题而建立模型、分析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锻炼他们准确解释结果的能力。三是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社会调查、信息咨询等实践活动,从统计方案的设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到调查报告及统计分析报告撰写,这些完整的统计分析过程会大大提高学生全方位的实践水平。四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建模比赛和创业大赛,其中,有定量分析的内容或难度系数高,或挑战他们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能力,通过这些有益的比赛,拓展他们对统计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努力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教师要有深厚和扎实的统计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经济管理知识,这样更容易打开应用统计方法组织实践教学的思路;其次,教师要能熟练掌握各种统计软件,并指导学生完成上机操作;再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积极主动地充实自己,通过从事学术研究中的实践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经常到有关单位去调查、学习,大力开展与实际部门的横向联合科研等来提高实践水平;最后,通过如参加统计年会、国际会议、某些进修研讨班等学术活动增加与同行交流的机会。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统计学是一门数据分析科学,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应用为主的课程。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才能使统计学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
摘要:统计学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是应用型统计专业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出发,通过分析应用型统计学专业实践教体系的构建思想,最后设计出由四个子系统及实践教学平台构成的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系统,并提出了该系统实施的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统计学;实践教学系统
作者简介:薛艳(1982-),女,江苏常州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江苏常州213001)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统计应用的推广与发展,统计作为处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和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必备的知识。然而,普通高校统计学专业的教育始终面临着三大挑战:第一,统计学方法在应用中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导致统计学内容体系的变化;第二,信息技术发展导致了统计学软件工具的不断创新;第三,以学生发展及社会需要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变革。这些挑战要求高等学校的统计学,特别是应用型统计学专业教学要转变教育理念,通过案例教学吸收新方法、使用新工具、面向应用与实践。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创新和落实是高等学校应用型统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应用型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应用型统计学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基础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工作,或在学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统计人才。
1.具备扎实的统计理论和知识水平
具有应用统计思维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构建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注重对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发现教师更多地侧重公式的推导、方法的介绍,却忽略了实践的应用,造成学生只是盲目地掌握了一些基本公式,却不知道怎样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2.具备一定的宏观经济理论和知识水平
能够站在更高、更宏观的层次上分析理解数据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深刻挖掘数据背后的含义,全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统计专业的学生,包括一些教师只强调统计知识的学习,缺乏经济理论的指导,就统计方法来分析经济问题,得出的结论缺乏较强的说服力。
3.熟练操作各种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
能够把现代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统计工作实践中,使复杂繁琐的统计计算和分析过程变得简单、高效、快捷。由于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平台欠缺,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能较好衔接,使实践教学的效果难以发挥。
二、应用型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想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具有较强统计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统计人才为目的,突出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同于课程实验,也不同于课外实践,它是一个多阶分层递进的实践体系,如图1 所示。
1.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分为三个维度,层层递进
许多高校把实践教学就当做实验教学,仅在一些统计专业课程中开设简单的实验,没有体现出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在构建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强调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然后再推进专业技能的训练及第二课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方位掌握统计理论的应用。
2.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采取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统计的专业课程主要是讲授统计的整个工作过程,从方案的设计到数据的收集、整理、显示、分析和解释等理论。采取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分析工具的能力,而且能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
三、应用型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设计
根据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想,本文认为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系统应由两条主线和四个子系统及实践教学平台构成。两条主线是:贯穿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与贯穿于四学年的引导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四个子系统分别是准备型实践教学子系统、课程实践教学子系统、实践教学子系统、创新性实践教学子系统。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1.准备型实践教学子系统
通常,统计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两大部分。公共课的设置是从一个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基础知识体系角度考虑,学科基础课主要从专业学习应具备的基础角度设置课程,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该环节的实践教学子系统主要表现为政治素质及基础知识体系的培养,为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课程实践教学子系统
该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掌握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践操作。例如,运用SPSS进行数据文件的建立和管理、描述统计分析、参数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使用Eviews和SAS软件建立随机时间序列模型;使用Excel、Eviews和SPSS软件进行经济预测与决策等。
3.综合性实践教学子系统
要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统计人才,除了专业的基础理论介绍外,还要设置一些综合模拟实训,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锻炼。通过综合模拟、综合设计、综合分析等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统计工作的过程中去,理解统计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要求,真正了解统计学专业的内涵,提高学生处理统计问题、分析统计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4.创新性实践教学子系统
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且还要能够创新。该实践教学子系统通过课外调研、承接项目、创业策划、系统开发等多种途径,提升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有效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5.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能够保证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有效开展,并能够实时地监控和反馈,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沟通。很多材料,包括案例集、习题集、实习手册、实习报告都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平台传递和归档,提高工作的效率。
四、应用型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实施路径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系统是一个多构面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必须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才能达到优化的目的。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1.加强专业实施教学的组织领导
设立专业实践领导小组,负责专业实践教学的规划、组织、协调、监控和评价。
2.积极发挥专业教师和实验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任何实践教学方案的实施都必须由专业教师和实验员来具体组织和实施。因此,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和实验员研究实践教学问题,开发和设计实践教学项目,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制订统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既要制订总体实施方案又要制订各种专题实施方案,并力求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编制与实验相关的书籍
组织专业教师、实验员编写和设计实验指导书、教学案例集、教学项目集、模拟训练课题集、习题集、课题设计集、实践教学CAI课件和多媒体课件,切实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建设。
5.建立健全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如实纲、实习守则、实习日志、实习鉴定表、实习成绩评定办法、学生课外科研奖励办法、学生科研小组和社团管理办法、实验室管理制度、课内实验报告制度等等。切实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
6.加强实践教学软硬件的建设
加强计算机实验室、专业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更新实验教学设备和手段。总之,要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摘 要 高职高专主要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技能的专门人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针对职业教育目标的特点,对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统计学的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综合考核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高专 统计学 教学
0 前言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优秀专业基础课。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已有悠久的历史。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的科学,它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做出决策。由于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都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而,统计方法的应用几乎扩展到了所有的科学研究领域。对于本科专业的统计学教学来说,主要注重于理论教学,而对于高职高专的专业则主要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具备利用统计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职高专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的目标,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对企业对社会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意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对于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类学生来说应用统计学的教学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多年来从事应用统计学的教学工作,本文试对应用统计学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1 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05年国务院做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因此,高职高专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专业目标来决定。既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要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技能,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二十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发展职业教育以来,很多院校开始编写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统计学教材,目前关于高职高专的统计学教材种类繁多,但大多是在原有的本科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删改,内容陈旧,理论多,案例少,没有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不利于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所以笔者认为,对高职高专教材的重新编写是目前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对教学内容做适当的取舍。
笔者采用的课本编排的内容为:概述、数据的描述、简单线性回归与相关、统计方法、概率论基础、离散概率分布、正态分布、抽样分布、估计、假设检验等十章。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些内容已在中学学习过了,比如在统计方法这章中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标准方差等,还有概率论基础这些内容都是文理科高考的必考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删除。另外,抽样分布以及假设检验等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而且不是很实用,所以建议删除。适当增加实用的内容,如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加静态指数的分析,包括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等;增加动态指数的分析,包括动态数列水平指标、动态数列速度指数指标;常用的经济指数,如工业生产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零售物价指数、股票价格指数、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产品成本指数等实用的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较为完整地掌握统计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当今人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电脑,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也应该让学生学会使用比较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可以获得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单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填鸭式”的或称为单向灌输式的,这样的方法有其优越性: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按照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对所学内容从感知、理解到巩固,都是在教师领导下进行的,教师完全控制课堂,掌握教学进度,可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正面教育的作用,一个教师可以教授众多学生,学生能在单位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系统的信息。但这种方法也有缺点:教师只注重如何“教”,而不注重学生如何“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不注重能力的培养,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因此,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应结合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2.1 互动参与式教学法
它是指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优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它的特征在于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对话”,注重于教学过程中“教了什么”和“学会了什么”,是一种提倡师生交流的教学指导思想,强调师生及学生互相之间开展讨论、交流和沟通;是一种是多向的、互动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从单纯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接受式学习改变为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提升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新事物的创新能力。总之,互动式教学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互、反馈和融合,使得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是一个对话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
比如在讲到抽样方法的内容时,如何理解系统抽样。大家知道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显得较为费事。这时,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叫做系统抽样。但如何进行系统抽样学生还是一知半解。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设计如下的问题: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调查本班学生的每月消费情况。每班选取两名学生参与调查。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参与、亲自动手,从而使学生真正领会统计学的思想。
2.2 社会实践教学
统计实践是统计理论知识的加深和延续,通过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从书本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实践活动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校内实践活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设计的课题,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确定统计研究的目的,制定实践活动方案;可以以教师或学生为调查对象,如大学生的消费结构调查、大学生对某一课程的满意度调查、大学生上网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调查等。对统计方案的设计、统计问卷的设计、统计资料的搜集、数据整理、分析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专业知识更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校外实践活动主要是指让学生到企业或某一单位进行校外实习,如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规定的工厂实习等。学生可以实地调查,使用不同的调查方法收集调查资料,对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然后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获得第一手感性知识。也正因为这样,学生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工作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属于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一方面它可以将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接触到各式各样大量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案例的解决方案不是惟一确定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案例应该选择与实际活紧密相连的,或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有代表性的以及全球热点问题,案例的选取还要结合专业的特色,比如对经济类专业来说,就可以选取恩格尔系数来说明结构相对数。这样经过精心准备的案例让学生对那些众多枯燥乏味的公式、概念产生深刻的认识,感到统计数字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产生对统计科学的浓厚兴趣。目前可以采用的统计学案例很多,教师也可以自编案例。
3 考核方法
教学效果如何,要通过考核来体现。要改变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改革考核的方法和内容,不仅要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基本技能水平,而且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新的考核方法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考核由平时作业、实践报告、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级部分构成;(1)平时作业占总成绩20%。平时作业有助于相关知识的加深与巩固,特别对于数学学科尤其重要。(2)实践报告占总成绩的20%,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更多地体现出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写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考核。(3)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期中考试是对一段时间学习效果的检验,主要是笔试闭卷考试。(4)期末考试占总成绩40%。主要考查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另外在考试时可以将繁杂的公式直接给出来,不要求死记硬背,这样就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能够让学生拿出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与实际相关的练习。这样能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测试评价。
【摘 要】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会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搜集资料及加工分析资料,从而解决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然而现实中的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与目标差距较远,究其原因,文章从教材的选择、教学以及考核的完整过程,提出加强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的手段及方法。
【关键词】统计学;实践教学;案例;体系
统计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更强调“用什么”“怎么用”,统计学教学更为重要的是要突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把统计知识运用到广泛的市场经济活动中去。对于经管类专业统计学的教学,统计完全是作为方法论的身份出现,更应该强调如何运用其方法来解决专业实际问题。
一、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的目标及重要性
统计学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期间不间断地进行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体现在案例教学、课程实验、模拟实验、社会调查、校外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中。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信息搜集、整理及加工分析统计数据,培养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统计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统计学教学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与经济、管理类知识紧密结合,重视统计方法在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实践与应用。
二、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从学生的课程论文、分析一些统计问题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发现,统计学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教师教学时重理论轻实践
部分教师传统教育和封闭型的教育理念比较重,在教学中忽略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统计分析方法的介绍,轻视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一般体现在以下现象中:学生在实践时经常把统计指标弄混淆。学生在课程学习的时候清楚知道各个统计指标的含义及用途,但是在实验或实践时,系统性较差,胡乱运用统计指标。比如,一条手工生产线5个工人的产量和一条半自动生产线5个工人的产量(水平差异很大),要比较这两条生产线上平均工人日产量的代表性。考虑到代表性的大小,那么就选择变异指标(极差、平均差、方差和变异系数),有些同学往往随机选取一种指标进行比较,但他们往往忽略了只能运用变异系数进行分析判断。
(二)实践教学手段单一
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幻灯片运用的频率较高,但是网络的教学手段很少运用。这导致学生的电算化能力有限、分析方法和表达形式单一。在学生撰写的研究报告中从始至终都是文字表达,其实有时候图或表更能说明问题;也有的学生进行图或表的绘制后,不做任何的文字说明。读者要一一对比图或表中数据,这样读者就会受限。
(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实践教学的理解狭隘及片面化
很多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实践教学往往在实验室里面进行,主要是给定的案例进行按部就班式的分析操作,这样会导致学生没有兴趣,从而事倍功半,同时也是曲解了“实践”内容的含义。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做毕业论文或分析社会经济问题时,统计分析方法乱用或运用不完整,导致错误的结论。
比如,分析某一地区旅游收入受哪些主要因素影响时,首先把能考虑到的因素旅游人数、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费用、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费用、公路里程以及铁路里程等罗列出来后;其次设定并估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三,识别多重共线性模型;第四,修正多重共线性模型并进行结果分析。但是有的同学单单运用相关系数来分析判断各因素与该地区旅游收入的关系。我个人认为这部分内容应该当作理论内容在课堂上演示操作,而不是当作全部实践内容完成。如果这样做,学生无法体会“将统计分析方法运用于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的统计学精髓。
(四)集中的实践教学时间有限,效果不明显
很多高校统计学的总学时60个,实践教学课时10个,甚至有的为了方便考核,还把10个学时全部放在实验室一次性进行。这样没法形成系统性的实践,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
三、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过程完整化体系的选择
基于以上问题,所以文章研究的最大目的就是让学生将统计理论与实际社会经济现象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即在各个环节增加实践部分或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掌握统计分析方法的同时,运用现代统计分析软件系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并能进行适当的总结归纳,甚至撰写系统性的研究报告。该部分主要从教材选择、教学过程和考核三方面加以论述。
(一)教材选择
作为本科生或专科生的教学,教材的选择尤为重要,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案例
授课教师选择教材时,要看其案例是否结合社会经济现象尤其是经济热点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举一个简单的实例,中位数的概念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学生看着这一串文字就理不清头绪了,如果附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如,随机抽取9个学生,那么这9个学生的身高的中位数是多少呢?授课老师可以故意不将9个同学按照身高顺序排列后得出一个中位数值,接下来授课老师又将9个同学按照身高顺序进行排列后得出另一个中位数值,最后让学生自己来判断哪个数值对。至于统计总体为偶数时要判断中位数大小,授课老师可以再抽取1位同学加入9位同学的行列,问题迎刃而解。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其含义,二来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和难点内容的印象。
2.实用性更强
传统教材重理论轻实践,在选择教材时最好是各部分内容对应相关软件的操作方法。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现今很多本科生适用的教材,只有各种统计指标的介绍和案例,没有介绍使用各种软件如何计算和操作。现今是科技时代,计算器或笔算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步骤和效率,再说也不能综合解释问题的关联或依存。很多适用技校生的教材,只重视操作而忽视理论,学生知道软件如何操作,但是不知道指标的含义和用途,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么,学生进入社会后,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单一的服从。所以,对于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材应该选择既重视理论又重视实践的教材。
3.教材中数据要紧跟时代以及结合地域特色
选择教材时要注意教材中的数据不陈旧,而且数据应该具有当地地域性,这样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积累其社会知识。比如,数据尽可能从当地统计年鉴中获得。当然,这就对教材有更高的要求,有实力的学校尽可能让自己的老师编写教材供学生使用。
(二)教学全过程
1.理论教学中强化实践内容
在理论教学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上强化实践内容,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做到学并运用于实践。
(1)教学内容
教师教学过程尤其是理论推导的同时结合案例,案例要富有区域特色或与学生密切相关。即要注重理论的实际运用。案例可以来源于周边的典型经济案例,也可以来源于教师课题和教师或学生已经完成的论文。这种通过学生自我分析与老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判断、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2)教学方式及手段
1)课堂体验方式。即在课堂进行现场实验演示教学。这种方式, 使同学身临其境,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让他们直接感受到了抽样调查和估计的整个过程, 从而很快就能理解和掌握这种信息搜集和处理方法。
2)直接参与方式。即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亲身完成某项工作。比如,设计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调查目的而展开方案的撰写,而后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实地进行调查,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发现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而加以修改和完善。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更方便,而且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更形象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当场演示软件的操作步骤和过程。
统计调查中,很多要依靠小组作业才能完成,所以小组作业法(讨论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运用的效果会更佳。
2、社会实践教学
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要遵循社会实践教学与实验室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1)选题
在进行社会实践教学时,必须先确定一个明确地目的,那么在选择实践目的时可以遵循的原则是与专业相符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和学生自我确定。这样可以使学生学有所用,而且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
(2)系统性操作
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要讲究系统性,让学生了解在面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时,应该如何着手。那么统计学实践教学的系统性主要包括调查方案设计、资料搜集、资料的加工整理和运用软件分析资料这几个方面。也就是说,学生在统计学实践时,这几个方面必须一一涉足。在设计调查方案时,特别注意调查项目,考虑问题的连贯性及必要性;在资料的加工整理往往是最容易忽略的环节,很多人认为这个环节就是机械式的录入。所以,很多在这环节只挑选自己认为重要的加以录入,而其他的问题就忽略了,这样往往片面。
(3)撰写研究报告
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总结归纳能力和统计分析的能力(描述统计能力和抽样推断统计能力)。授课老师可以规定研究报告的提纲,一般而言研究报告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调查总体的情况说明;二是样本的描述和分析;三是结论的说明。如果学生对该问题有自己的想法还可以增加一部分内容即,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考核
这部分主要从考核形式及考核标准两方面加强提升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自主的重视实践教学。
1.考核形式
传统与现代考核形式相结合。传统考核形式大多以闭卷、开卷的书面形式和课程论文的形式出现,而现代考核形式大多以网络和上机考试的形式出现。所以,针对统计学课程的特点,可以将传统考核形式与现代考核形式有机结合。
2.考核标准
加大小组作业法和实践部分内容的考核分数,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传统考核中理论内容占大部分比重,这不利于全面考核学生,也不能调动学生平时上课的积极性。相反,加大小组作业和实践部分内容的考核标准,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也能把理论更熟练运用于实践中。
作者简介:蒋桂容(1978—),四川仁寿人,硕士,讲师,现供职于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 要]统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对统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改革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措施。
[关键词]统计学专业 实践教学模式 应用型人才
随着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一般来说,大众教育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型极强的学科,因此统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也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多年来,统计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差强人意,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难以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因此,对统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是必要的和迫切的。
一、当前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学时分配不足
实践是学生了解理论和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动力源泉,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要条件。但是在目前大部分院校统计学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实践学时所占的学时比重都较低,导致统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无法全面顺利开展。
(二)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仍占主要地位
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和参与程度不足,更注重理论教学的研究和教学,重理论推导和介绍,轻方法应用和操作,甚至有些教师自己的实践能力都相对偏低,这就导致学生对概念公式非常熟悉,考试成绩很好,但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具体问题不能结合相应的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实践应用能力欠缺,动手能力很差。
(三)实践教学形式陈旧单一
当前的实践教学仍是以实习为主,有的院校会将学生集中派往实习基地进行参观,由实习基地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多是讲解理论知识,或进行一些毫无技术含量的简单工作。这样背离了实践教学的初衷,学生大多走马观花,认为与课堂上的学习方式类似,所学的现代统计理论和方法无法与实践相结合,实习毫无意义。有的院校不具备实习基地,只能要求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践,以至于部分学生弄虚作假,白白浪费了实习机会和时间。
(四)实践教学内容不规范
对于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读,不同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质量参差不齐,水平有高有低,导致学生难以适应,而且绝大部分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无统一教材和教学规范,这就容易造成内容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差,不利于与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相适应,也不利于优秀的实践教学内容推广。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一)实施探究式案例教学模式
所谓探究式案例教学模式是通过介绍实际问题中提炼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案例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案例引入、进行探究、解决问题、灵活运用的过程,对实践中遇到的某些具体问题抽象成统计学案例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深化研究,将教师的引导、学生兴趣、教材的示范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成为理论知识的必要补充,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国际上十分重视案例教学,我国的很多教育工作者也将目光投向了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应更多地结合院校的专业背景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编写案例,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开始接触实际问题,为将来的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课题训练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实践内容按难易程度和教学要求编制成各种规格的课题,由学生自行分组进行课题研究。这里的课题,可以是应用软件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也可以是一个社会调查方案的编制实施,例如,在校学生的月生活费用调查,图书馆的利用率调查等,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并且学生能够从中体会课题的完整研究过程,有利于今后的工作和深造。
(三)重视统计工具的使用
先进统计工具软件的使用是对传统统计工作的一个变革,也是学生今后在从事统计工作时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于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熟练掌握至少一个统计分析软件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统计软件的应用不仅仅包括统计软件的操作过程、程序编写和结果读取,更重要的是数据预处理,以及考虑到问题背景后进行的统计模型的选取,这也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指导实践。目前应用广泛的统计软件有SAS、SPSS、EXCEL、R等,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一门专业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是极为有益的。
(四)课程实验紧扣理论教学内容
高等院校的统计学专业都会开设统计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如统计学原理、抽样调查、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这些课程的理论性强,学生对某些重点、难点不易理解和掌握,这时,不妨针对每门课程划分出相应的实验学时,编制紧扣理论教学内容的实验资料,在讲授相应知识点时,可以在实验室里引导学生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验证式实验,或者安排学生在开放实验研究中进行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对抽象知识有个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对各类统计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灵活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基本统计业务能力。
(五)开展假期社会调查活动
社会调查是培养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可以参与企事业单位组织的调查活动,也可以采用自行命题的方式进行感兴趣问题的调查,还可以参与一些活动主办方委托的调查。学生通过对某些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能够提高对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迈进。
(六)强化校外实习作用
具有校外实习基地的院校尽量与实习单位协商,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日常统计工作中,而不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例如,实习基地为某地区的统计局时,如恰逢普查年度,可以给学生进行相关培训之后,选出综合能力强的学生,由单位派出到基层进行相关的普查工作,或者协助工作人员进行普查。目前的统计工作大部分开始使用新型的仪器设备,学生在培训中对此接受能力较强,能够胜任相关的工作。当学生处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对专业知识才有着感性认识,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课堂上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实施运用,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学生将来踏上工作岗位有相当大的益处。
(七)严格规范毕业论文环节
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进行初步科研工作的开始。选题、分析研究、成果总结和最终成文的过程,能够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考查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毕业论文环节严格要求也是对学生认真负责的体现。
三、结语
以上是关于统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一些看法和建议。在统计学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和应用型统计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通过统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来保障应用型统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来提高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才是统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统计分析方法,有效运用各种现代统计工具,从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入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