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9 04:10: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名族的希望,保障他们健康成长的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涉及学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屡有发生。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1.构建交通安全教育高架主体交叉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因此,开展“以实践为主的自主性教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觉悟、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才是实现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根本动力。
1.1在班队活动中渗透交通教育
综合班队活动、课外活动进行有机穿插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2在争章活动中渗透交通教育
为了确保学校交通安全切实有效,大部队积极开展自律争章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队员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走上社会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合法公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3到实践的熔炉里锤炼交通意识
学校可从抓学生放学站对为抓手,建立学校“交通安全服务队”,由学生自已管理自已,自已约束自已。达到自我训练、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我目的。
2.建立一支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的举止言行,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脑海,给学生留下深深的烙印。学校在规范教师的行为、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地同时,要渗透交通安全的意识规定教师要做到严于律已,率先垂范,这有利于学生模仿、自我发展,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3.自编教材,使交通安全知识系统化
学校可根据低、中、高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交通安全教育内容,编写交通安全教育教材,将其纳入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
4.引领家长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言而喻,家庭与学校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承担者共同的教育责任。两者间,既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又可相反相克。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犹如并肩出征得战友,在“教育”的旗帜下互相了解、沟通、支持、共同搞好交通安全教育。
人的行为常常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之下而完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多数是由于人们没有掌握一些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没有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成熟的安全意识,从而致使事故在人们的无意识状态下趁虚而入,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成熟安全意识的形成是长时间信息积累存储的过程。如果要使学生在交通紧急状态下或突发情况下能够避免意识混乱或意识缺乏等不安全状况的发生,就需要学校在交通安全教育上下功夫,下面从五个方面谈一下对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的粗浅认识。
一、社会性
由于学生生活和活动的场所不只在学校,学生多数时候生活在家庭环境中,还要和社会各个方面相接触,往往一些学生在学校受到了严格的安全教育,可在校园外又会受到家庭的放纵或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学校安全教育功亏一篑。由此可见,学校安全教育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教育工程,不是靠学校单方面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有社会的参与,家庭的参与和公安交警的参与以及社会相关部门的参与。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学校一方面要多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深入了解学生生存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症下药,尤其对于家庭因素造成的问题学生更应给予充分的关爱;另一方面,学生应多和公安交警部门联系,聘请交警定期给学生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只有全社会各方面形成共识,综合治理,学生安全教育才有良好的效果。
二、实效性
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没有实效,就等于流于形式。为达到交通安全教育的目的,要选择最有效的教育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安全意识,使教学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学校可建立模拟真实道路进行交通安全情景教育示范基地,微缩十字路口实景,将斑马线、停车线、双黄线、导流线、交通指挥岗台以及教学道具车辆等设备搬进校园交通安全教学场地,把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完全融入到场景实践当中,让学生切身体会情景示范教育,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社会交通时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模范遵守交通法规。
三、模拟性
开设交通安全情景教育课,配制交通安全课程教师,带领学生在模拟实景教学场地上,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在各种模拟情景当中,开车、骑车、走路的交通参与人,以及交警、红绿灯、护士和交通事故肇事者、受害人均由学生扮演,模拟各种各样的交通行为,讲授交通安全知识,演练交通事故现场处置,学习事故现场急救知识和技巧,将“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提高学生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掌握防范技能。
四、警示性
学校在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好奇贪玩,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安全意识,防范能力较差的年龄特点,以及部分教职工心存侥幸,安全意识淡薄人员借助多媒体再现事故现场、形象逼真、警示作用强的事故案例教育,通过已发事故学校的典型交通安全事故案例的演讲,组织师生员工讨论,分析事故原因,让师生员工从中认清事故危害,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增强其防范意识,克服其侥幸心理。
五、常态性
学校环境的不同与教育教学条件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交通安全知识需要随之更新与充实,学生的不断更替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不断变化,交通安全知识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巩固;人们对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样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施式上升,以至无穷过程的客观规律,必须反复抓,认识事故规律,能动地指导交通安全实践,安全教育不可能一劳永逸,已经掌握的安全知识和经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教育教学条件的变化,新的交通安全知识需要学习和掌握,已经学习和掌握的安全知识如果不温故和使用也会逐渐淡忘;已经掌握的安全知识,随着学生就读年级的不同和社会接触面的逐步扩大,所需的交通安全知识面就不同;随着学生心理和生理的不断变化与逐步成熟所需交通安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就不同,因此,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就必须是常态的,长期的。为此,学校交通安全教育要克服厌战情绪,树立起长期作战的思想,要有长远打算,长期规划,坚持反复抓、经常抓、长期抓,做到常抓不懈。
通过交通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一种根深蒂因的安全意识,并具备一定的交通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学校交通安全事故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建立起扎实的安全防范技能,确保学生安全。
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实施
近几年来,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不断增多。我国有中小学生1.8亿,据有关单位报导:近10年来,全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年死亡人数为4万左右,其中死于交通、火灾、溺水、坠落等灾祸的为1.5万人,而1994年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为17625人。1998年全国因交通事故造成4199名中小学生死亡,9907人受伤,分别比上年增长5.4%和15.2%。据台湾方面统计,1975年、1978年因交通事故造成各级学校学生死亡人数分别占在校学生的5.94%和8.24%。交通事故给学生、家庭乃之社会造成的损失是极其惨重的。目前,我国仍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绝对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交通事故死亡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高,交通事故仍呈上升趋势。
孩子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进步。育人不仅要进行智力教育,还要进行道德、纪律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从小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是能否达到一代人和一个社会的良好秩序的百年大计。提高孩童、学生的安全文化素质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引起了学校、社会及政府的高度重视。1995年国务院7个部委联合发文,从1996年起,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例如:1996年以来,每年安全教育日的主题分别为“全社会共同关心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加强自救互救”、“消防安全教育”。专家们还编写了中学生安全知识(教材)、北京市民安全知识手册;同时,建议在大学开设安全科学技术选修课,举办安全科技文化讲座。
一、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蒸蒸日上,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
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马路上,车辆、人流快速增长,交通十分繁忙。从交通事故发生的统计来看,它已成为人类非自然死亡的“头号杀手”。
几年来,我国的公共交通设施有了明显的改观。就上海而言,建有立交桥、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通道,还有地铁、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徐浦大桥、松浦大桥以及过江隧道、内环线和外环线高架道路。城市交通问题有所缓解,外出旅行
也便利了许多。由此,老师、学生对交通安全也开始松懈了。
从学校的地理位置看,学校多数设在道路边上,有的学校设在窄小的小弄堂里。这样,放学时,接送的家长、车辆把窄小的小弄堂挤得满满的,道路拥挤不堪。有的学生上学、回家要横穿几条马路,转乘几辆车。学生的交通安全就成了学校的突出问题。
从学校的教育目标看,交通安全在学校的教育目标中只占一个很小的部分。再则,发生交通事故通常在校外,对学校影响不大,学校没有直接事故责任。因此,学校对交通安全教育重视往往不够,教师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也不进行系统传授,造成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不全面,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造成中小学生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除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法规、车辆机件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外,学校领导忽视交通安全,学校内部安全制度不健全,学校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没有相应的教材,中小学生获得的交通安全知识比较零碎,没有系统化,也是导致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诚然,编印学校交通安全教育课本,落实国家教委关于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为此,我校从1995年起积极探索交通安全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学生的日常行为得到了规范,学生交通安全的自我保护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有了进一步增强,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成了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1、烧好交通安全教育的“第一炉灶”
从学生一日作息时间看,除去睡眠时间以外,学生一天在课堂消耗的时间(包括作业),约占他们生活时间的二分之一。在这个长长的时间里,他们的认知、情感、性格、意志时时都在发展和变化着,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知识一般都在学校里获得,因此,学校必须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发挥学校内在的教育因素,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这并非是某个领导或教师决定的,这是规律。课堂教学的内
容与课堂教学的环节蕴含着不少的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教育等资源,教书与育人犹如形与影、光和热、密不可分。对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教育而言,课堂教学有其特殊的意义,为其它渠道所不能替代。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如:六年级第一学期牛津英语中有认识道路交通标志的内容,教师除了让学生懂得这些标志的作用外,还让学生看交通标志,学生用英语做动作手势,指挥交通。另外,通过学生分组扮演违反交通规则的生活小品,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在巩固英语知识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⑵在教材延伸中渗透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它蕴含着许多作为交通安全教育的内容,供我们挖掘利用。如:四年级第二学期自然常识《7、野外自然考察》,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野外考察的内容、考察的工具、考察的方法后,启发学生设计考察的方案时,还要注意什么?学生说要注意安全,在马路上不能追逐打闹、不闯红绿灯,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显然,课题中蕴含着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教育内容。由于教师教书不忘交通法规的渗透,将教材得以延伸,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交通法规、交通安全知识。又如:二年级第二学期有一道应用题:南浦大桥上有小轿车48辆,大客车27辆。小轿车比大客车多多少辆?教师在学生解答了这道题后,教师引伸到:在大桥上,小轿车和大客车都可在自己的机动车辆道上行驶,如果没有划分大、小型机动车辆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小轿车可以超大型客车,大型客车要予以礼让。这样,学生在学会计算的同时,又学到了有关交通安全知识,延伸了教材内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⑶在主学科中强化
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途径多种多样,但我们认为1—5年级思品课和六年级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两课)是学生接受交通法规知识最主要的途径。“两课”内容决不是德育目标的简单堆砌,而是一门具有丰富教学内容和隐性教育因素的独立的主学科。因此“两课”教师也要熟悉大纲,钻研教材,也要把握知识点和能力点,使交通安全知识得到有效的强化。在教学中,要不断转变观念,改变脱离实际单纯灌输的陈旧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式可采用适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如:课前实地考察、调查
和课内讨论、交流、演小品、知识竞赛等,调动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交通安全意念。
2、构建交通安全教育高架主体交叉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听你忘记了,你看你记住了,你做你学会了’,一句中国寓言,一条外国谚语,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我们以往的交通安全教育就是管得太多,放得太少,说教太多,实践太少。因此,学校要重视社会实践,勇于探索,不断求实创新。要积极开展“以实践为主的自主性教育”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体验、感悟。如果认识的主体不能进入状态,那么体验将会大打折扣,还学生以主体地位,推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才是实现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根本动力。
21世纪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其原因何在?就因为社会实践具有全面育人的功能,社会实践是一座交通安全教育的主体交叉桥。
⑴在活动课中渗透
结合班队活动、课外活动进行有机穿插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位辅导员在组织少先队举行《安全骑车》中队主题活动时,辅导员让队员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分头收集资料,汇报交流,整个过程都由队员们自己完成。通过这个活动,队员们既巩固了已学到的交通安全知识,又能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体现了队员的主体作用和自我教育的功能,受到队员们的热烈欢迎。又如:针对六年级有一部分学生对骑自行车发生兴趣,班主任利用活动课给学生上了一节情趣盎然的活动课《交通安全教育一一安全骑自行车常识之一》。在活动课上学生亲眼目睹了不满12周岁的少年儿童在马路上骑自行车发生的车祸,给少年儿童和家庭造成的痛苦和不遵守交通法规骑自行车的危害。在活动课上同学们认识了有关骑自行车安全的零部件,亲自动手检修自行车,模拟十字路口指挥交通,规范骑车行为等,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教育,在实践操作中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⑵在争章活动中渗透
雏鹰争章活动是少先队达到提出的“五自”要求的载体。为了确保学校交通安全切实有效,大队部积极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并增设一枚交通安全章。队员们自己设计奖章的图案,自己制定争章要求:会做“交通安全手势操,识别十个以上道路交通标志,自己开展
活动,提高防范能力,自己考核评比发奖章。通过一系列活动,队员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
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走上社会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合格公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⑶投身社会大课堂
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应不断开发利用。双休制的实行,给学生休闲的时间多了,我们可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为社会服务,造福于社会。如:
每年5月5日交通安全宣传日,开展叫“小手拉大手,共筑美好氛围,’活动。组织交通安全小卫队、小卫士走上街头,挥动小黄旗,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协助民警指挥交通,维护交通秩序。让小卫士们像民警叔叔那样,精神抖擞,严格执法,不准非机动车辆超过停车线,行人过马路走人行道等。让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大街小巷,用自己稚嫩的小手拉起粗壮的大手,共同筑起维护交通的长堤。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开展
“向不文明告别”、“规范骑车、行人行为”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减负以后,为学生走上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少先队可不失时机地推出“雏鹰在飞翔”“新世纪我能行”活动。这样,社区居委、少先队领导的以“雏鹰假日小队”为载体的交通安全宣传队定期活跃在十字路口,宣传交通安全知识。队员们将不分年级,不分学校,自愿结合,自己组建小队,自己推选小队长,自己命名小队名,自己聘请小队辅导员,开展活动。他们可以聘请学校教师、居委会阿姨、家长为小队辅导员,也可聘请交通民警叔叔为他们的辅导员,为他们讲授交通安全知识等。队员们在十字路口宣传交通安全,规劝行人遵守“七不规范”和交通法规,还进行社会调查。例如:有一个酷狗小队,他们在路口测量一分钟通过十字路口的车辆,非机动车辆有221辆,机动车132辆。1分钟内竟有这么多车辆通过,令队员们瞠目结舌。通过实地调查考察,队员们再次认识到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面对民警叔叔不辞辛苦地指挥交通产生了由衷的敬意。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队员自主自动自我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使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得到进一步深化。
⑷到实践的熔炉里锤炼
交通安全教育是学校抓学生行为规范的一个落脚点。学校可从抓学生放学路队为抓手,建立学校“交通安全服务队”,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交通安全服务队在放
学前6分钟在小队长的带领下,胸佩标志,手执小旗,到各个岗位指挥各班路队,确保行走
安全。当路牌面对学生时,就暗示学生队伍整齐,安静守纪,路牌面向岗位上的交通安全服务队人员时,表示路队准备出发,请求发出通行信号。由此,学生队伍井然有序,整个校园安然无噪,达到了自我规范、自我训练、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的。
3、“三块联动”的“交响乐章”
完美的教育应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构建,在联动的作用下,才能提高学校教育的整体效益,学校交通安全教育也不例外。在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建立“三结合”教育网络,同步联动,形成合力。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动,可使学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开展更有成效。
(1)学校设立交通安全教育领导机构,形成管理网络.
为了保证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正常有序进行,学校应建立校交通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任组长,行政人员和年级组长等成员组成,形成了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大队部、年级组、学科组等不同层面的管理网络,使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在纵向和横向形成合力。
(2)建立一支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学校可聘请班主任、交通民警担任学校交通安全教育辅导员,定期为学生讲授交通安全常识,以提高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规范学生的交通行为,并形成制度。另外,通过教师形象渗透交通安全行为。“其身正,不令而行”、“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举止言行,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脑海,给学生留下深深的烙印。学校在规范教师的行为、树立教师良好形象的同时,渗透交通安全的意识,规定教师在校内做到:1、教师进出校门,必须下车推行;2、按指定地点停放车辆;3、平时行走、上下楼梯靠右走等。教师严于律已,率先垂范,有利于学生模仿、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3)自编教材,使交通安全知识系统化。
学校可根据低、中、高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交通安全教育内容,编写交通安全教育教材,将其纳入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如:可选择“学会走路”作为低年级交通安全教育的主要强化内容;“马路上指挥员”、“安全过马路”作为中年级交
通安全教育主要强化内容;“注意避让转弯车辆”、“骑自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作为高年
级交通安全重点强化的内容。
(4)引领家长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言而喻,家庭与学校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为着共同的育人目标,承担着共同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家庭教育无法企及的功能。两者间,既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又可相反相克,互为掣肘。因此,如何促进家庭与学校融合,协同作战,统一步调,共同育人,共同面对纷繁复杂的城市交通维护孩子的安全,确保家庭的幸福?必须下力关注正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犹如并肩出征的战友,在“教育”的旗帜下互相了解、沟通、支持、共同作战。学校通过专题讲座、汇报课、座谈会等形式,充实法规知识,提高认识;另外,根据社会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向家长及时宣讲交通法规和学校的要求,提醒家长为了孩子不仅自己须遵守交通法规,还要督促孩子注意安全。家长也根据学校要求,主动不进校门接送孩子,接送车辆和人员都在规定的黄线以外,保证学生队伍畅通无阻。除此之外,家长以主人翁的态度,经常向学校提建议,共同搞好交通安全教育。
学校在每年新生入学后和寒、暑假前,要对学生普遍进行一次深入细致的交通安全宣传和交通事故预防教育,防患于未然。
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春、秋游及其他集体活动时,要采取乘车交通安全的各项措施,严禁前往不能确保交通安全的旅游景点游览,不得使用货运车辆运送学生,车辆乘员不能超过车辆行驶证上的核载人数。学生集体外出应尽可能使用国有或专业运输单位提供的车辆;山区、边远地区无国有或专业运输单位,学校需租用个体营运的车辆时,事前必须报经公安机关对车辆进行检验。公安机关要切实做好运送中小学生集体活动车辆的安全检查,严格把好车辆检测关,并督促车辆单位或车主认真检查车辆安全技术状况,防止“病”车上路;还须确认驾驶员的准驾资格,并对驾车司机进行必要的交通安全教育,杜绝非司机或有不安全驾驶经历的司机驾车。
各级公安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治理学校周边道路,确保良好交通环境,确保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公安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坚决取缔
在中小学校门附近道路上违章停车、摆摊设点以及其他障碍中小学生上下学的违章占道行为;进一步完善学校附近道路上的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在上下学前后半个小时内,有重点地安排民警在校门附近维持交通秩序、指挥疏导交通,对不按规定避让中小学生横过车行道的机动车驾驶员要依法从严处罚。
三、实践与思考
1、我们认为“交通安全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从学法、知法、守法到讲法,自觉维护交通法规,成为社会的好公民。
2、“交通安全教育”要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常规教育来抓,必须持之以恒,坚持数年,才有成效;否则前功尽弃,一事无成。
3、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交通安全教育”不能搞形式化,搞说教,要根植于全校师生的日常行为之中,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
5、“交通安全教育”要以一套适合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教材为主,以其它学科为辅。
6、“交通安全教育”需要全社会关心支持,特别是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为学生守法、执法提供广宽的空间。
7、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把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责成一名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切实加强领导。要经常认真分析本地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的现状、隐患和原因,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防范事故苗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交通安全教育在学校、家长及公安等部门的重视之下,定会得到真正的落实,学生的交通安全定会得到保障,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安全、社会的稳定。
近几年来,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不断增多。我国有中小学生1.8亿,据有关单位报导:近10年来,全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年死亡人数为4万左右,其中死于交通、火灾、溺水、坠落等灾祸的为1.5万人,而1994年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为17625人。1998年全国因交通事故造成4199名中小学生死亡,9907人受伤,分别比上年增长5.4%和15.2%。据台湾方面统计,1975年、1978年因交通事故造成各级学校学生死亡人数分别占在校学生的5.94%和8.24%。交通事故给学生、家庭乃之社会造成的损失是极其惨重的。目前,我国仍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绝对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交通事故死亡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高,交通事故仍呈上升趋势。
孩子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进步。育人不仅要进行智力教育,还要进行道德、纪律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从小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是能否达到一代人和一个社会的良好秩序的百年大计。提高孩童、学生的安全文化素质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引起了学校、社会及政府的高度重视。1995年国务院7个部委联合发文,从1996年起,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例如:1996年以来,每年安全教育日的主题分别为“全社会共同关心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加强自救互救”、“消防安全教育”。专家们还编写了中学生安全知识(教材)、北京市民安全知识手册;同时,建议在大学开设安全科学技术选修课,举办安全科技文化讲座。
一、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蒸蒸日上,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
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马路上,车辆、人流快速增长,交通十分繁忙。从交通事故发生的统计来看,它已成为人类非自然死亡的“头号杀手”。
几年来,我国的公共交通设施有了明显的改观。就上海而言,建有立交桥、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通道,还有地铁、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徐浦大桥、松浦大桥以及过江隧道、内环线和外环线高架道路。城市交通问题有所缓解,外出旅行
也便利了许多。由此,老师、学生对交通安全也开始松懈了。
从学校的地理位置看,学校多数设在道路边上,有的学校设在窄小的小弄堂里。这样,放学时,接送的家长、车辆把窄小的小弄堂挤得满满的,道路拥挤不堪。有的学生上学、回家要横穿几条马路,转乘几辆车。学生的交通安全就成了学校的突出问题。
从学校的教育目标看,交通安全在学校的教育目标中只占一个很小的部分。再则,发生交通事故通常在校外,对学校影响不大,学校没有直接事故责任。因此,学校对交通安全教育重视往往不够,教师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也不进行系统传授,造成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不全面,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造成中小学生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除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法规、车辆机件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外,学校领导忽视交通安全,学校内部安全制度不健全,学校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没有相应的教材,中小学生获得的交通安全知识比较零碎,没有系统化,也是导致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诚然,编印学校交通安全教育课本,落实国家教委关于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为此,我校从1995年起积极探索交通安全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学生的日常行为得到了规范,学生交通安全的自我保护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有了进一步增强,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成了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1、烧好交通安全教育的“第一炉灶”
从学生一日作息时间看,除去睡眠时间以外,学生一天在课堂消耗的时间(包括作业),约占他们生活时间的二分之一。在这个长长的时间里,他们的认知、情感、性格、意志时时都在发展和变化着,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知识一般都在学校里获得,因此,学校必须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发挥学校内在的教育因素,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这并非是某个领导或教师决定的,这是规律。课堂教学的内
容与课堂教学的环节蕴含着不少的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教育等资源,教书与育人犹如形与影、光和热、密不可分。对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教育而言,课堂教学有其特殊的意义,为其它渠道所不能替代。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如:六年级第一学期牛津英语中有认识道路交通标志的内容,教师除了让学生懂得这些标志的作用外,还让学生看交通标志,学生用英语做动作手势,指挥交通。另外,通过学生分组扮演违反交通规则的生活小品,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在巩固英语知识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⑵在教材延伸中渗透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它蕴含着许多作为交通安全教育的内容,供我们挖掘利用。如:四年级第二学期自然常识《7、野外自然考察》,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野外考察的内容、考察的工具、考察的方法后,启发学生设计考察的方案时,还要注意什么?学生说要注意安全,在马路上不能追逐打闹、不闯红绿灯,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显然,课题中蕴含着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教育内容。由于教师教书不忘交通法规的渗透,将教材得以延伸,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交通法规、交通安全知识。又如:二年级第二学期有一道应用题:南浦大桥上有小轿车48辆,大客车27辆。小轿车比大客车多多少辆?教师在学生解答了这道题后,教师引伸到:在大桥上,小轿车和大客车都可在自己的机动车辆道上行驶,如果没有划分大、小型机动车辆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小轿车可以超大型客车,大型客车要予以礼让。这样,学生在学会计算的同时,又学到了有关交通安全知识,延伸了教材内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⑶在主学科中强化
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途径多种多样,但我们认为1—5年级思品课和六年级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两课)是学生接受交通法规知识最主要的途径。“两课”内容决不是德育目标的简单堆砌,而是一门具有丰富教学内容和隐性教育因素的独立的主学科。因此“两课”教师也要熟悉大纲,钻研教材,也要把握知识点和能力点,使交通安全知识得到有效的强化。在教学中,要不断转变观念,改变脱离实际单纯灌输的陈旧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式可采用适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如:课前实地考察、调查
和课内讨论、交流、演小品、知识竞赛等,调动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交通安全意念。
2、构建交通安全教育高架主体交叉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听你忘记了,你看你记住了,你做你学会了’,一句中国寓言,一条外国谚语,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我们以往的交通安全教育就是管得太多,放得太少,说教太多,实践太少。因此,学校要重视社会实践,勇于探索,不断求实创新。要积极开展“以实践为主的自主性教育”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体验、感悟。如果认识的主体不能进入状态,那么体验将会大打折扣,还学生以主体地位,推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才是实现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根本动力。
21世纪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其原因何在?就因为社会实践具有全面育人的功能,社会实践是一座交通安全教育的主体交叉桥。
⑴在活动课中渗透
结合班队活动、课外活动进行有机穿插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位辅导员在组织少先队举行《安全骑车》中队主题活动时,辅导员让队员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分头收集资料,汇报交流,整个过程都由队员们自己完成。通过这个活动,队员们既巩固了已学到的交通安全知识,又能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体现了队员的主体作用和自我教育的功能,受到队员们的热烈欢迎。又如:针对六年级有一部分学生对骑自行车发生兴趣,班主任利用活动课给学生上了一节情趣盎然的活动课《交通安全教育一一安全骑自行车常识之一》。在活动课上学生亲眼目睹了不满12周岁的少年儿童在马路上骑自行车发生的车祸,给少年儿童和家庭造成的痛苦和不遵守交通法规骑自行车的危害。在活动课上同学们认识了有关骑自行车安全的零部件,亲自动手检修自行车,模拟十字路口指挥交通,规范骑车行为等,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教育,在实践操作中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⑵在争章活动中渗透
雏鹰争章活动是少先队达到提出的“五自”要求的载体。为了确保学校交通安全切实有效,大队部积极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并增设一枚交通安全章。队员们自己设计奖章的图案,自己制定争章要求:会做“交通安全手势操,识别十个以上道路交通标志,自己开展
活动,提高防范能力,自己考核评比发奖章。通过一系列活动,队员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
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走上社会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合格公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⑶投身社会大课堂
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应不断开发利用。双休制的实行,给学生休闲的时间多了,我们可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为社会服务,造福于社会。如:
每年5月5日交通安全宣传日,开展叫“小手拉大手,共筑美好氛围,’活动。组织交通安全小卫队、小卫士走上街头,挥动小黄旗,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协助民警指挥交通,维护交通秩序。让小卫士们像民警叔叔那样,精神抖擞,严格执法,不准非机动车辆超过停车线,行人过马路走人行道等。让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大街小巷,用自己稚嫩的小手拉起粗壮的大手,共同筑起维护交通的长堤。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开展
“向不文明告别”、“规范骑车、行人行为”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减负以后,为学生走上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少先队可不失时机地推出“雏鹰在飞翔”“新世纪我能行”活动。这样,社区居委、少先队领导的以“雏鹰假日小队”为载体的交通安全宣传队定期活跃在十字路口,宣传交通安全知识。队员们将不分年级,不分学校,自愿结合,自己组建小队,自己推选小队长,自己命名小队名,自己聘请小队辅导员,开展活动。他们可以聘请学校教师、居委会阿姨、家长为小队辅导员,也可聘请交通民警叔叔为他们的辅导员,为他们讲授交通安全知识等。队员们在十字路口宣传交通安全,规劝行人遵守“七不规范”和交通法规,还进行社会调查。例如:有一个酷狗小队,他们在路口测量一分钟通过十字路口的车辆,非机动车辆有221辆,机动车132辆。1分钟内竟有这么多车辆通过,令队员们瞠目结舌。通过实地调查考察,队员们再次认识到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面对民警叔叔不辞辛苦地指挥交通产生了由衷的敬意。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队员自主自动自我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使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得到进一步深化。
⑷到实践的熔炉里锤炼
交通安全教育是学校抓学生行为规范的一个落脚点。学校可从抓学生放学路队为抓手,建立学校“交通安全服务队”,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交通安全服务队在放
学前6分钟在小队长的带领下,胸佩标志,手执小旗,到各个岗位指挥各班路队,确保行走
安全。当路牌面对学生时,就暗示学生队伍整齐,安静守纪,路牌面向岗位上的交通安全服务队人员时,表示路队准备出发,请求发出通行信号。由此,学生队伍井然有序,整个校园安然无噪,达到了自我规范、自我训练、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的。
3、“三块联动”的“交响乐章”
完美的教育应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构建,在联动的作用下,才能提高学校教育的整体效益,学校交通安全教育也不例外。在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建立“三结合”教育网络,同步联动,形成合力。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动,可使学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开展更有成效。
(1)学校设立交通安全教育领导机构,形成管理网络.
为了保证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正常有序进行,学校应建立校交通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任组长,行政人员和年级组长等成员组成,形成了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大队部、年级组、学科组等不同层面的管理网络,使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在纵向和横向形成合力。
(2)建立一支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学校可聘请班主任、交通民警担任学校交通安全教育辅导员,定期为学生讲授交通安全常识,以提高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规范学生的交通行为,并形成制度。另外,通过教师形象渗透交通安全行为。“其身正,不令而行”、“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举止言行,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脑海,给学生留下深深的烙印。学校在规范教师的行为、树立教师良好形象的同时,渗透交通安全的意识,规定教师在校内做到:1、教师进出校门,必须下车推行;2、按指定地点停放车辆;3、平时行走、上下楼梯靠右走等。教师严于律已,率先垂范,有利于学生模仿、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3)自编教材,使交通安全知识系统化。
学校可根据低、中、高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交通安全教育内容,编写交通安全教育教材,将其纳入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如:可选择“学会走路”作为低年级交通安全教育的主要强化内容;“马路上指挥员”、“安全过马路”作为中年级交
通安全教育主要强化内容;“注意避让转弯车辆”、“骑自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作为高年
级交通安全重点强化的内容。
(4)引领家长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言而喻,家庭与学校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为着共同的育人目标,承担着共同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家庭教育无法企及的功能。两者间,既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又可相反相克,互为掣肘。因此,如何促进家庭与学校融合,协同作战,统一步调,共同育人,共同面对纷繁复杂的城市交通维护孩子的安全,确保家庭的幸福?必须下力关注正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犹如并肩出征的战友,在“教育”的旗帜下互相了解、沟通、支持、共同作战。学校通过专题讲座、汇报课、座谈会等形式,充实法规知识,提高认识;另外,根据社会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向家长及时宣讲交通法规和学校的要求,提醒家长为了孩子不仅自己须遵守交通法规,还要督促孩子注意安全。家长也根据学校要求,主动不进校门接送孩子,接送车辆和人员都在规定的黄线以外,保证学生队伍畅通无阻。除此之外,家长以主人翁的态度,经常向学校提建议,共同搞好交通安全教育。
学校在每年新生入学后和寒、暑假前,要对学生普遍进行一次深入细致的交通安全宣传和交通事故预防教育,防患于未然。
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春、秋游及其他集体活动时,要采取乘车交通安全的各项措施,严禁前往不能确保交通安全的旅游景点游览,不得使用货运车辆运送学生,车辆乘员不能超过车辆行驶证上的核载人数。学生集体外出应尽可能使用国有或专业运输单位提供的车辆;山区、边远地区无国有或专业运输单位,学校需租用个体营运的车辆时,事前必须报经公安机关对车辆进行检验。公安机关要切实做好运送中小学生集体活动车辆的安全检查,严格把好车辆检测关,并督促车辆单位或车主认真检查车辆安全技术状况,防止“病”车上路;还须确认驾驶员的准驾资格,并对驾车司机进行必要的交通安全教育,杜绝非司机或有不安全驾驶经历的司机驾车。
各级公安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治理学校周边道路,确保良好交通环境,确保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公安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坚决取缔
在中小学校门附近道路上违章停车、摆摊设点以及其他障碍中小学生上下学的违章占道行为;进一步完善学校附近道路上的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在上下学前后半个小时内,有重点地安排民警在校门附近维持交通秩序、指挥疏导交通,对不按规定避让中小学生横过车行道的机动车驾驶员要依法从严处罚。
三、实践与思考
1、我们认为“交通安全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从学法、知法、守法到讲法,自觉维护交通法规,成为社会的好公民。
2、“交通安全教育”要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常规教育来抓,必须持之以恒,坚持数年,才有成效;否则前功尽弃,一事无成。
3、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交通安全教育”不能搞形式化,搞说教,要根植于全校师生的日常行为之中,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
5、“交通安全教育”要以一套适合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教材为主,以其它学科为辅。
6、“交通安全教育”需要全社会关心支持,特别是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为学生守法、执法提供广宽的空间。
7、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把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责成一名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切实加强领导。要经常认真分析本地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的现状、隐患和原因,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防范事故苗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交通安全教育在学校、家长及公安等部门的重视之下,定会得到真正的落实,学生的交通安全定会得到保障,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安全、社会的稳定。
近几年来,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不断增多。我国有中小学生1.8亿,据有关单位报导:近10年来,全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年死亡人数为4万左右,其中死于交通、火灾、溺水、坠落等灾祸的为1.5万人,而1994年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为17625人。1998年全国因交通事故造成4199名中小学生死亡,9907人受伤,分别比上年增长5.4%和15.2%。据台湾方面统计,1975年、1978年因交通事故造成各级学校学生死亡人数分别占在校学生的5.94%和8.24%。交通事故给学生、家庭乃之社会造成的损失是极其惨重的。目前,我国仍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绝对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交通事故死亡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高,交通事故仍呈上升趋势。
孩子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进步。育人不仅要进行智力教育,还要进行道德、纪律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从小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是能否达到一代人和一个社会的良好秩序的百年大计。提高孩童、学生的安全文化素质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引起了学校、社会及政府的高度重视。1995年国务院7个部委联合发文,从1996年起,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例如:1996年以来,每年安全教育日的主题分别为“全社会共同关心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加强自救互救”、“消防安全教育”。专家们还编写了中学生安全知识(教材)、北京市民安全知识手册;同时,建议在大学开设安全科学技术选修课,举办安全科技文化讲座。
一、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蒸蒸日上,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
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马路上,车辆、人流快速增长,交通十分繁忙。从交通事故发生的统计来看,它已成为人类非自然死亡的“头号杀手”。
几年来,我国的公共交通设施有了明显的改观。就上海而言,建有立交桥、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通道,还有地铁、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徐浦大桥、松浦大桥以及过江隧道、内环线和外环线高架道路。城市交通问题有所缓解,外出旅行
也便利了许多。由此,老师、学生对交通安全也开始松懈了。
从学校的地理位置看,学校多数设在道路边上,有的学校设在窄小的小弄堂里。这样,放学时,接送的家长、车辆把窄小的小弄堂挤得满满的,道路拥挤不堪。有的学生上学、回家要横穿几条马路,转乘几辆车。学生的交通安全就成了学校的突出问题。
从学校的教育目标看,交通安全在学校的教育目标中只占一个很小的部分。再则,发生交通事故通常在校外,对学校影响不大,学校没有直接事故责任。因此,学校对交通安全教育重视往往不够,教师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也不进行系统传授,造成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不全面,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造成中小学生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除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法规、车辆机件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外,学校领导忽视交通安全,学校内部安全制度不健全,学校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没有相应的教材,中小学生获得的交通安全知识比较零碎,没有系统化,也是导致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诚然,编印学校交通安全教育课本,落实国家教委关于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为此,我校从1995年起积极探索交通安全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学生的日常行为得到了规范,学生交通安全的自我保护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有了进一步增强,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成了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1、烧好交通安全教育的“第一炉灶”
从学生一日作息时间看,除去睡眠时间以外,学生一天在课堂消耗的时间(包括作业),约占他们生活时间的二分之一。在这个长长的时间里,他们的认知、情感、性格、意志时时都在发展和变化着,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知识一般都在学校里获得,因此,学校必须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发挥学校内在的教育因素,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这并非是某个领导或教师决定的,这是规律。课堂教学的内
容与课堂教学的环节蕴含着不少的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教育等资源,教书与育人犹如形与影、光和热、密不可分。对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教育而言,课堂教学有其特殊的意义,为其它渠道所不能替代。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如:六年级第一学期牛津英语中有认识道路交通标志的内容,教师除了让学生懂得这些标志的作用外,还让学生看交通标志,学生用英语做动作手势,指挥交通。另外,通 过学生分组扮演违反交通规则的生活小品,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在巩固英语知识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⑵在教材延伸中渗透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它蕴含着许多作为交通安全教育的内容,供我们挖掘利用。如:四年级第二学期自然常识《7、野外自然考察》,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野外考察的内容、考察的工具、考察的方法后,启发学生设计考察的方案时,还要注意什么?学生说要注意安全,在马路上不能追逐打闹、不闯红绿灯,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显然,课题中蕴含着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教育内容。由于教师教书不忘交通法规的渗透,将教材得以延伸,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交通法规、交通安全知识。又如:二年级第二学期有一道应用题:南浦大桥上有小轿车48辆,大客车27辆。小轿车比大客车多多少辆?教师在学生解答了这道题后,教师引伸到:在大桥上,小轿车和大客车都可在自己的机动车辆道上行驶,如果没有划分大、小型机动车辆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小轿车可以超大型客车,大型客车要予以礼让。这样,学生在学会计算的同时,又学到了有关交通安全知识,延伸了教材内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⑶在主学科中强化
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途径多种多样,但我们认为1—5年级思品课和六年级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两课)是学生接受交通法规知识最主要的途径。“两课”内容决不是德育目标的简单堆砌,而是一门具有丰富教学内容和隐性教育因素的独立的主学科。因此“两课”教师也要熟悉大纲,钻研教材,也要把握知识点和能力点,使交通安全知识得到有效的强化。在教学中,要不断转变观念,改变脱离实际单纯灌输的陈旧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式可采用适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如:课前实地考察、调查
和课内讨论、交流、演小品、知识竞赛等,调动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交通安全意念。
2、构建交通安全教育高架主体交叉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听你忘记了,你看你记住了,你做你学会了’,一句中国寓言,一条外国谚语,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我们以往的交通安全教育就是管得太多,放得太少,说教太多,实践太少。因此,学校要重视社会实践,勇于探索,不断求实创新。要积极开展“以实践为主的自主性教育”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体验、感悟。如果认识的主体不能进入状态,那么体验将会大打折扣,还学生以主体地位,推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才是实现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根本动力。
21世纪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其原因何在?就因为社会实践具有全面育人的功能,社会实践是一座交通安全教育的主体交叉桥。
⑴在活动课中渗透
结合班队活动、课外活动进行有机穿插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位辅导员在组织少先队举行《安全骑车》中队主题活动时,辅导员让队员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分头收集资料,汇报交流,整个过程都由队员们自己完成。通过这个活动,队员们既巩固了已学到的交通安全知识,又能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体现了队员的主体作用和自我教育的功能,受到队员们的热烈欢迎。又如:针对六年级有一部分学生对骑自行车发生兴趣,班主任利用活动课给学生上了一节情趣盎然的活动课《交通安全教育一一安全骑自行车常识之一》。在活动课上学生亲眼目睹了不满12周岁的少年儿童在马路上骑自行车发生的车祸,给少年儿童和家庭造成的痛苦和不遵守交通法规骑自行车的危害。在活动课上同学们认识了有关骑自行车安全的零部件,亲自动手检修自行车,模拟十字路口指挥交通,规范骑车行为等,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教育,在实践操作中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⑵在争章活动中渗透
雏鹰争章活动是少先队达到提出的“五自”要求的载体。为了确保学校交通安全切实有效,大队部积极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并增设一枚交通安全章。队员们自己设计奖章的图案,自己制定争章要求:会做“交通安全手势操,识别十个以上道路交通标志,自己开展
活动,提高防范能力,自己考核评比发奖章。通过一系列活动,队员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
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走上社会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合格公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⑶投身社会大课堂
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应不断开发利用。双休制的实行,给学生休闲的时间多了,我们可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为社会服务,造福于社会。如:
每年5月5日交通安全宣传日,开展叫“小手拉大手,共筑美好氛围,’活动。组织交通安全小卫队、小卫士走上街头,挥动小黄旗,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协助民警指挥交通,维护交通秩序。让小卫士们像民警叔叔那样,精神抖擞,严格执法,不准非机动车辆超过停车线,行人过马路走人行道等。让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大街小巷,用自己稚嫩的小手拉起粗壮的大手,共同筑起维护交通的长堤。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开展
“向不文明告别”、“规范骑车、行人行为”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减负以后,为学生走上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少先队可不失时机地推出“雏鹰在飞翔”“新世纪我能行”活动。这样,社区居委、少先队领导的以“雏鹰假日小队”为载体的交通安全宣传队定期活跃在十字路口,宣传交通安全知识。队员们将不分年级,不分学校,自愿结合,自己组建小队,自己推选小队长,自己命名小队名,自己聘请小队辅导员,开展活动。他们可以聘请学校教师、居委会阿姨、家长为小队辅导员,也可聘请交通民警叔叔为他们的辅导员,为他们讲授交通安全知识等。队员们在十字路口宣传交通安全,规劝行人遵守“七不规范”和交通法规,还进行社会调查。例如:有一个酷狗小队,他们在路口测量一分钟通过十字路口的车辆,非机动车辆有221辆,机动车132辆。1分钟内竟有这么多车辆通过,令队员们瞠目结舌。通过实地调查考察,队员们再次认识到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面对民警叔叔不辞辛苦地指挥交通产生了由衷的敬意。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队员自主自动自我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使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得到进一步深化。
⑷到实践的熔炉里锤炼
交通安全教育是学校抓学生行为规范的一个落脚点。学校可从抓学生放学路队为抓手,建立学校“交通安全服务队”,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交通安全服务队在放
学前6分钟在小队长的带领下,胸佩标志,手执小旗,到各个岗位指挥各班路队,确保行走
安全。当路牌面对学生时,就暗示学生队伍整齐,安静守纪,路牌面向岗位上的交通安全服务队人员时,表示路队准备出发,请求发出通行信号。由此,学生队伍井然有序,整个校园安然无噪,达到了自我规范、自我训练、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的。
3、“三块联动”的“交响乐章”
完美的教育应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构建,在联动的作用下,才能提高学校教育的整体效益,学校交通安全教育也不例外。在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建立“三结合”教育网络,同步联动,形成合力。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动,可使学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开展更有成效。
(1)学校设立交通安全教育领导机构,形成管理网络.
为了保证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正常有序进行,学校应建立校交通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任组长,行政人员和年级组长等成员组成,形成了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大队部、年级组、学科组等不同层面的管理网络,使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在纵向和横向形成合力。
(2)建立一支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学校可聘请班主任、交通民警担任学校交通安全教育辅导员,定期为学生讲授交通安全常识,以提高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规范学生的交通行为,并形成制度。另外,通过教师形象渗透交通安全行为。“其身正,不令而行”、“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举止言行,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脑海,给学生留下深深的烙印。学校在规范教师的行为、树立教师良好形象的同时,渗透交通安全的意识,规定教师在校内做到:1、教师进出校门,必须下车推行;2、按指定地点停放车辆;3、平时行走、上下楼梯靠右走等。教师严于律已,率先垂范,有利于学生模仿、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3)自编教材,使交通安全知识系统化。
学校可根据低、中、高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交通安全教育内容,编写交通安全教育教材,将其纳入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如:可选择“学会走路”作为低年级交通安全教育的主要强化内容;“马路上指挥员”、“安全过马路”作为中年级交
通安全教育主要强化内容;“注意避让转弯车辆”、“骑自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作为高年
级交通安全重点强化的内容。
(4)引领家长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言而喻,家庭与学校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为着共同的育人目标,承担着共同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家庭教育无法企及的功能。两者间,既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又可相反相克,互为掣肘。因此,如何促进家庭与学校融合,协同作战,统一步调,共同育人,共同面对纷繁复杂的城市交通维护孩子的安全,确保家庭的幸福?必须下力关注正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犹如并肩出征的战友,在“教育”的旗帜下互相了解、沟通、支持、共同作战。学校通过专题讲座、汇报课、座谈会等形式,充实法规知识,提高认识;另外,根据社会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向家长及时宣讲交通法规和学校的要求,提醒家长为了孩子不仅自己须遵守交通法规,还要督促孩子注意安全。家长也根据学校要求,主动不进校门接送孩子,接送车辆和人员都在规定的黄线以外,保证学生队伍畅通无阻。除此之外,家长以主人翁的态度,经常向学校提建议,共同搞好交通安全教育。
学校在每年新生入学后和寒、暑假前,要对学生普遍进行一次深入细致的交通安全宣传和交通事故预防教育,防患于未然。
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春、秋游及其他集体活动时,要采取乘车交通安全的各项措施,严禁前往不能确保交通安全的旅游景点游览,不得使用货运车辆运送学生,车辆乘员不能超过车辆行驶证上的核载人数。学生集体外出应尽可能使用国有或专业运输单位提供的车辆;山区、边远地区无国有或专业运输单位,学校需租用个体营运的车辆时,事前必须报经公安机关对车辆进行检验。公安机关要切实做好运送中小学生集体活动车辆的安全检查,严格把好车辆检测关,并督促车辆单位或车主认真检查车辆安全技术状况,防止“病”车上路;还须确认驾驶员的准驾资格,并对驾车司机进行必要的交通安全教育,杜绝非司机或有不安全驾驶经历的司机驾车。
各级公安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治理学校周边道路,确保良好交通环境,确保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公安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坚决取缔
在中小学校门附近道路上违章停车、摆摊设点以及其他障碍中小学生上下学的违章占道行为;进一步完善学校附近道路上的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在上下学前后半个小时内,有重点地安排民警在校门附近维持交通秩序、指挥疏导交通,对不按规定避让中小学生横过车行道的机动车驾驶员要依法从严处罚。
三、实践与思考
1、我们认为“交通安全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从学法、知法、守法到讲法,自觉维护交通法规,成为社会的好公民。
2、“交通安全教育”要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常规教育来抓,必须持之以恒,坚持数年,才有成效;否则前功尽弃,一事无成。
3、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交通安全教育”不能搞形式化,搞说教,要根植于全校师生的日常行为之中,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
5、“交通安全教育”要以一套适合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教材为主,以其它学科为辅。
6、“交通安全教育”需要全社会关心支持,特别是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为学生守法、执法提供广宽的空间。
7、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把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责成一名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切实加强领导。要经常认真分析本地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的现状、隐患和原因,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防范事故苗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交通安全教育在学校、家长及公安等部门的重视之下,定会得到真正的落实,学生的交通安全定会得到保障,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安全、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