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0 11:11: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摘要:专业建设的优秀是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专业建设的重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基于高校培养目标的定位,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1、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校培养学生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与用的结合,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实际操作的能力,毕业后能较快投入工作,并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对企业来讲,他们也需要大量管理型和应用型人才来提高企业水平和效益。针对这种情况,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在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过程中,各大院校针对学校特色和基本一致的培养目标,一方面强调学校特色教学,一方面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和同类地方性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制定比较科学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任意选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五部分构成。

其中,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政治和体育;专业基础课主要有财经英语、基础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基础、财政学、管理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法、审计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市场;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专业任意选修课包含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公共关系学、跨国公司财务、证券投资、企业经营战略;专业方向选修课主要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资产评估、项目融资与管理、投资学、经济应用文写作、税法等。

除了专业教学课程,高校还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践教学课程、实验室教学课程和课外教学课程如军训、社会实践调查与实训、毕业实习等。

3、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3.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外语与计算机应用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一定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健康的身体。公共基础课要求课程设置内容全面,学分和课时设置较为合理。

3.2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奠定深厚的专业基础,拓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面,学生不仅要具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而且要掌握较为宽广的经济和财务管理理论基础以及相关的会计、金融、法律知识,其范围涵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和会计学等四类模块。

一般来讲,高校的课程体系中,经济学包括宏微观经济学、经济法、统计学、审计学、运筹学;管理学包括管理学、财务管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学包括货币银行学、财政学、金融市场;会计学包括基础会计学;此外还有财经英语、商务英语等英语专业课程。

由于专业基础课也有先后之分,所以在课程安排过程中要先后得当,其中,经济法是在宏微观经济学学习的条件下才开设的,而宏微观的学习则要在学习了高等数学以后再开设;在学习了计算机基础和基础会计的科目后再学习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市场是在学习了基本的金融学后再开设;审计学虽然可以作为基础学科,但它的开设是要在学习了财务会计甚至是高级会计的基础上才能更好掌握的;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专业基础课如:市场营销、税法等,学校可以结合总学分和总课程的限制考虑专业基础课的开设课程。

3.3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是通过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方法、原则、实务技术和熟悉财务管理运作规律。设置专业必修课课时必须安排合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掌握和理解。

3.4专业选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社会需求差异化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密切程度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在未来职业领域内的才能,要求对两类选修课方向界定清晰,更加注重方向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如税务筹划、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公司战略规划、集团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理论专题、金融机构和衍生市场、金融工程、财务风险管理、财务软件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

3.5实践教学课程

实践教学方面高校首先会安排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这些综合应用实验,这对增强学生对相关社会热点问题、学科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并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但其中更重要的是针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课程,其有助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水平。现在很多高校实验室还不完善,有的学校也只是通过会计模拟实验室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室教学,所以不管是在实践课程安排数量还是在教学配套的软硬件设施上都有待提高。

4、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建议

各大院校可以根据自身侧重点及特色的不同来进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完善。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可以参照表1进一步完善。

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发展方向的不同,笔者在学生掌握了专业基础以后,将专业运用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方向明确划分出来,便于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市场需求情况来选择所学课程。这两个模块将财务管理的方向从行业划分为银行、公司等类,同时将财务管理细分为投融资决策、资产评估、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等等,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而,课程选修主要集中在运用能力和发展能力这两个模块上面。

在这些课程体系的建设中,专业理论课程主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设置。横向主要是是涵括了财务管理专业所涉及的基础课,如:宏微观经济学、国际金融、管理学、基础会计学等,这些课程设置相互联系又不重复,一方面反映出我们培养的财务管理人员具有的较宽泛的管理思想,另一方面体现财务管理从一般内容到拓展内容的运行规律;纵向则主要是将财务管理专业分为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三个层次予以设置,让学生层层深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掌握不同的学习思想。

从实践教学环节看,要培养应用性人才,就必须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如表1中所示,大量增加专业优秀课程如: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课程的课内实验和案例分析,着力建设模拟实验室,形成以财务管理的专业实践为主的综合性实践环节。另外,高校也可以设置一些注重学科交叉和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特色课程,如模拟沙盘、特色案例分析等,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2002年,教育部首次明确提出新升本科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建本科院校走入应用型本科院校行列,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近400所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相关调查表明,近八成高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

一、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一)通识类平台课的设置

该类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关爱民生,具备逻辑思考与判断分析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积累历史知识,关注国内政策和国际形势,提高对科学、艺术的欣赏品位,未来最佳职业规划,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

在该类课程中,应该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及其应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和择业技巧、文献检索、高等数学等课程。

(二)学科平台课的设置

设置学科基础课程应涵盖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课程。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均开设了这些方面的课程,但是由于总学分和总课时的限制,这些方面的课程不可能全部开设,笔者认为学科平台课应包括如下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会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经济法、财经应用文写作、金融市场学、货币银行学,市场营销学。其他在学科平台课中没有开设的课程,可以放到专业选修课中。

(三)专业优秀课的设置

专业优秀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关键所在,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使其能够全面地掌握,并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为了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在专业课设置时应开设一些真正属于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如在专业优秀课中开设《财务管理案例》、《财务控制》、《税法与筹划》等课程,在专业选修课中开设《预算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资本运营》、《非营利组织财务》等课程,通过开设一些真正属于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以体现财务管理的专业独立性。

对于专业优秀课,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应该包括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案例、财务风险管理、税法与筹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成本管理会计、资产评估。

(四)专业选修课的设置

专业选修课是为了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开拓专业视野,培养创新能力以及适应人才流动和择业需要而设置的。专业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拓展学生在某一职业领域内的才能,为学生自我设计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专业选修课程作为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活模块”,无论对高校还是对学生而言,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该类课程的设置中,应增加社会所需要的,具有科学性、广泛性和前沿性的学科以及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有帮助的选修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适合其个性发展的选择空间,为其职业生涯设计、人生理想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在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上应体现将相邻学科的知识交叉融入课程体系,应体现财务管理课程开设的广度。

专业选修课一般可以考虑开设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专业英语、高级财务管理、资本运营、证券投资学、预算管理、金融企业会计、金融市场学、货币银行学、非营利组织财务、税务会计、国际贸易实务、人力资源管理、运筹学、组织行为学、企业战略管理、保险学、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个人理财、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课程。另外,因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都要完成相应的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为了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可以考虑开设SPSS、SAS和Eviews等统计分析软件相关的课程。

(五)实践环节课程的设置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实践课程是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财务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学中应该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大量的案例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财务管理情境中学习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很多高校在编制教学计划时,对实践教学都比较强调,教学计划的安排中体现了比较注重实践教学,在很多课程的课内学时分配中,已经将课内总学时分为了理论讲授和课内实践两个部分。而且,为了使相关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得到强化,很多高校都有专门开设的集中实践课程。与实践环节课程的教学相配套,很多高校都非常注重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

在实践教学环节,很多高校鼓励学生报考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职业资格、理财规划师、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国际财务管理师、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培训)等相关的证书。对于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职业资格学生在校期间是能够取得的,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就可以取得一定的学分。为使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下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并真正了解企业的筹资、投资决策情况,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企业实际的工作中,应开设“综合实验课”,例如ERP沙盘模拟课程等。高校还应多加强隐性课程的建设,例如应加强学生对综合型活动的参与,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创业中,这样既检验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又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财务管理专业可以更多地开设一些财务与会计前沿讲座、财经名家讲坛等,学生只要听了一定数量的讲座,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多听讲座对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二、结语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来说至关重要,我国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时间较短,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尚不完善,本文通过对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以期能够给同类高校进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带来一些启示。

(姚华云,1976年生,湖北潜江人,南京三江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税务筹划)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基于市场需求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专业课程设置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优秀。专业课程设置的优秀是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只有优化的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课程内容,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合格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通过对财务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实务人员、高校教师的调查,了解各课程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从而提出基于市场需求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初步设想。

一、财务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分析

(一)财务管理培养目标及其对课程体系的影响 专业培养目标是现代教育的定向标准,是选择教学内容,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采用教学方法直至确定教育制度的重要依据。培养目标是在调查、研究、预测、论证的基础上选择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直接决定了课程体系的建设方向,是课程设置的宗旨。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吻合,直接影响着这个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谭家荣(2010)详细分析了现行财务管理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综合国内知名大学财务管理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从人才层次定位、职业岗位定位、知识结构定位等角度出发,将海南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基本的理财观念,掌握经济、管理、法律、金融、会计、理财等方面知识和理财技术,富有创造性和适应性,能在企业、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笔者以此作为培养目标来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构成 根据财务管理培养目标,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应提升层次、拓宽专业、提高素质、注重实践、面向市场,体现层次性、系统性和结构性,实现财务管理课程体系的最佳组合。当今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知识陈旧周期大大缩短,只有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教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才能使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最大程度的适应就业环境,快速发展成为优秀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财务管理人员专而不通,将导致知识专业化、思维片面性,从而无法适应社会综合性发展的需要;若通而不专,则难以胜任专业职务,无法满足社会分工的需求。所以,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通才+专才”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优秀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1)公共基础课。财务管理课程设置必须注重综合素质教育,体现公共基础课程的重要地位,保证课时量,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目前各高校的公共基础课大体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公共基础、体育、军事理论等。(2)学科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是指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性外围课程,其开设的目的是为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奠定基础,使学生具备宏观的视野、中观的意识和微观的能力。(3)优秀专业课。优秀专业课是财务管理专业最重要的课程,开设优秀专业课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系统、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技能。(4)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是为了学生在掌握优秀专业技能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兴趣拓宽专业知识面,对财务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笔者主要针对学科基础课、优秀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进行调查和分析,根据市场的需求提出课程设置方案。

(三)财务管理优秀专业课程设置模式 尽管优秀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得到了理论和实务界的普遍认同,但对于如何来进行优秀专业课程的设置尚存在不同的看法。目前我国各高校财务管理优秀专业课程设置模式主要有:按财务管理的层次来设置、按资金运动的阶段来设置、按财务管理的主体来设置以及按财务管理的环节来设置几种模式。

(1)按财务管理的层次划分。按财务管理层次设置课程体系,其优秀课程有《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专题》等。这种课程体系的优点是:层次感强,遵循了“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基本教学规律;能够使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有效体现“由一般到具体、由基本到特殊”的原则,使学生更好的获得有关现代决策的系统知识和技能;理论性强,该课程体系理论内在联系紧密。但这种体系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各课程之间在内容上相互兼顾和承应,未能围绕专业方向要求进行统一协调和轻重相宜的合理安排,同一内容往往在不同课程中反复讲授。如《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的内容重复交叉。二是《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的内容难以划分。对于初、中级内容的划分至今都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很多高校直接将两门功课合二为一,即只设《财务管理》。这种方案刻意回避了客观存在的问题,不利于财务管理学科的长远建设,无法适应财务管理的未来发展。三是这种体系不利于培养学生实务操作能力。

(2)按资金运动阶段划分。按资金运动阶段(筹资、投资、耗费、收益及分配)设置课程体系,其优秀课程为:《财务管理概论》、《筹资管理学》、《投资管理学》、《成本费用管理学》、《企业收益分配管理学》、《营运资金管理学》等。这种体系的优点为:按资金运动的阶段设置课程,能够更深入地研究资金运动各个阶段的财务状况,更加凸显专业特色,能较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内容集中,便于教学。依据财务管理优秀内容设置课程体系,使各课程的内容相对集中,便于教学的开展。其缺点为:一是系统性不强。资金运动是严谨连贯的,以此为依据设置课程体系会割裂财务管理的内在联系,导致整个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助长了学科分裂的倾向。二是部分阶段的内容较少致使课程内容含量不均。财务管理的优秀内容是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利润分配,这三个阶段的内容非常丰富,而其他阶段内容较为单薄,难以单独设课。三是不能体现不同类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这种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公司财务尤其是财务活动丰富的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特点,而对于中小企业、集团公司、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容无法体现。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摘 要:针对国内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相关文件汇总精神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规范与要求,结合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其应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以实现培养出满足所处区域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设置,应用型

教育部在2012年9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三条中明确提出:“高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应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需求;应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校办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此,作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通常开设的财务管理专业,应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要求,充分分析课程体系现状,结合自身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满足服务地区市场对人才需求,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1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截止到2012年4月24日,教育部公布的全国403所民办普通高校中,民办本科院校为87所。通过对87所民办本科院校分析,除了少数几所特殊专业性本科院校外,超过95%以上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同时,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且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为41所,其中,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及西北地区分别为1、9、16、4、5、0及6所,占所有民办本科院校的47.13%。

目前,通过对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现有课程设置分析得出以下三个方面情况。

1.1 课程设置缺乏专业特色

财务管理专业是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有经济、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培养主要学习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基本能力。

虽然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划)都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在课程设置上很难体现出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一是课程设置偏向会计学专业,大部分课程是以会计学专业要求的课程为主,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涉及的课程主要为《财务管理(学)》(或分为初、中级)与少数院校设置《高级财务管理(学)》等专业课程,没有具体对财务管理专业本身进行细化和深入开设相应课程来支撑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课程设置偏向金融学专业,强调金融学涉及证券投资相关课程,以此来代替财务管理专业本身要求的内容。如此以上课程设置使得财务管理专业失去了其自身应拥有的课程体系来实现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就难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教育部对财务管理专业介绍培养目标和要求,更不可能实现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因此,这也是大多数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没有同时开设会计学、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原因所在。

1.2 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一方面没有完全实现在时间和内容上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理论实践前后衔接等效果。对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优秀课程的安排在时间上混乱,如专业优秀课程《财务管理》在哪个学期开设各有不同,甚至出现学科基础课中没有完整体现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有哪些,以及专业优秀课程设置不规范等主要问题。

另一方面,课程对应教学大纲过多强调理论内容,对实践课的要求相对较弱,而“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能仅限于课堂和理论,更需要实践课程的强化。如此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适应。

1.3 课程设置名称混乱

通过对国内41所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计划)调查分析,针对同一门课程,各院校在课程名称上不一致,如专业优秀课程《财务管理》名称存在“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学”、“财务学”、“公司财务”等课程名称。另外,涉及专业相关实验实训课程名称设置更加混乱,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各院校使用不同实验实训设备及软件,这些实验实训设备及软件不同造成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学目的差异,从而带来同样实质内容的实践课程名称设置不同。

2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完善建议

针对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结合此类院校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具体设置和调整财务管理专业时,应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原则,促使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后付诸实施后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此需在构建人才培养方案(计划)时,势必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注重素质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和区域市场人才需求实际,将人才培养方案(计划)涉及的课程结构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教育课程等平台和相应模块,而且每个平台(或模块)均由若干个课程群组成,按相同或相近学科构成。即每个课程群教学组都是以学科为基础、课程群为优秀构建,充分体现人才培养方案(计划)目标要求和应用型人才定位。

2.1 公共基础课程平台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同其他专业一样,都必须符合《高等教育法》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必须包括思想政治与教育和通用基础课两大模块,而且各模块涉及相应课程应在整个培养期间内逐步深入,成为专业教育平台各模块基础并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作用。

1.思想政治与教育模块

该模块培养要求和目标主要是实现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身心健康、良好的思想品德。此模块主要涉及包括军事、军事理论、安全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德育实践、健康教育、体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课程。

2.通用基础课模块

通用基础课模块是为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平台提供学习基础,具体来说一般包括有语文(主要指财经应用文写作)、英语、高等数学(如微积分、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线性代数)、计算机等内容课程。

2.2 专业教育课程平台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设置重点不仅表现在公共基础课程内容学习,还应在此基础上,由易到难、在时间上体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逐步深入,这就需要课程设置能够在时间上形成循序渐进的推进开展。此平台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和内容上逐步深入可以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及专业实践课程四大模块,其中专业实践课程模块在时间上通常贯穿于前三个模块中涉及相应理论知识课程后随之开设的实践课程。

1.学科基础课程模块

对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按照教育部对财务管理专业介绍,应以经济学与金融学为理论基础,会计学为商业语言,管理学为工具或手段,以达到执业需要为目的的课程体系。因此,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应涵盖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等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课程。

(1)与经济学有关课程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2)与金融学有关课程主要包括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

(3)与会计学有关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税法等。

(4)与管理学相关的学科基础课程一般主要开设管理学原理、公司战略、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学等。

通过以上课程设置,有利于拓宽专业的知识面,并为后续专业必修课和方向选修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的设置奠定较为宽泛的专业基础。

2.专业必修课程模块

专业必修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关键所在,是专业教育课程平台的基本内容,其设置目的是为了系统地介绍财务管理专业知识。

为了全面深入反映财务管理专业,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应设置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财务分析、投资学、专业英语等主要优秀课程。

3.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模块

专业方向选修模块是为了扩大专业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开拓专业视野,培养创新能力以及适应人才流动和择业需要而设置的。民办本科应用型院校应根据具体实际条件和区域市场需求设置适用应用型选修模块。

此模块主要满足培养出人才能够从事实务工作的需要,具体课程设置可根据 目前市场的执业方向来设计,如培养出的人才希望从事与会计、审计相关的职业,可开设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资产评估、咨询与签证服务、内部控制等课程;如果希望从事与金融相关的职业,可开设投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证券市场与证券投资分析学等课程。

4.专业实践课程模块

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必须在公共基础课程、相应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必修课程开设之后。此模块主要是为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具体包括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与校外实习。

(1)专业技能训练。在这部分开设认识(或手工做账)实训、财务会计实训、财务管理综合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税务实训、审计学实训等,分别安排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税法、审计学等课程开设之后。

(2)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在这部分应开设手工会计综合业务实训、会计电算化、ERP模拟实训、毕业设计,分别于财务会计及所有专业优秀课程之后。

(3)校外实习。校外实习课程安排在上述所有模块完成之后,此部分内容有效实施需要校企合作以及实习基地的建立。

上述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平台+模块”体系设置中,“厚基础”专业培养通过公共基础平台的搭建奠定,旨在培养人才具有全面素质;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课程平台拓宽了专业知识,培养了人才关键能力,同时也突出了专业的学术特色和执业特色,形成了“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其中,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设置,满足不同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方式、职业生涯设计方面差异所提出特殊要求,为人才自我设计和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在结构上与人才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一致,符合此类院校培养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

作者简介

揭志锋(1982-),男,江西抚州人,研究生(硕士),闽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与会计管理。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摘 要:结合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建议按照专业基础课、专业优秀课、专业方向课进行课程设置,并在借鉴四所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

财务管理本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在微观层面应掌握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在宏观层面应具有分析和利用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的能力,能够捕捉企业发展机会。在新的时代环境下,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与时俱进地思考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一、课程体系框架

为了支撑财务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专业基础课需硬而实,能够构筑坚实的知识基础;专业必修课应准而精,真正扎实支撑优秀能力的培养;专业选修课宜多而活,足以建设人才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在这一课程设置思路下,财务管理所有专业课程可以归为四类:专业基础课、专业优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实践环节。其中专业基础课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并据以分成经济知识模块和管理知识模块,其中经济知识模块包括基本经济知识、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管理知识模块包括企业管理知识和会计知识;专业优秀课是体现专业特征和支撑人才能力培养的中心课程,如投资学、财务管理等;专业方向课是体现和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课程,方向一是加强对学生会计核算以及审计能力的培养,方向二是深化学生对金融环境、金融工具等把握能力的培养,允许学生跨方向选课,增加学生的选择多样性。

二、具体课程设置经验借鉴

具体课程设置可以借鉴在本专业具有明显发展优势高校的课程设置,这里以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为参照,进行比较分析。

复旦大学:必修课程包括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选修课程包括金融工程、期权与期货、金融实务、保险学、中国金融市场、基金管理、固定收益证券、金融风险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公司财务。

中国人民大学:必修课程包括货币银行学、成本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分析、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资本运营、全面预算管理、计算机财务管理、跨国财务管理;选修课程包括保险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期货贸易、成本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项目管理、另外必选课程包括财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审计、证券投资学、资产评估、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任选课程包括高级会计学、国际会计、会计制度设计、会计专题、审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专题、集团公司内部核算、纳税筹划。

上海财经大学:必修课程包括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分析与预算、公司财务、财务工程学、税收筹划、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跨国公司财务;选修课程包括金融市场学、公司治理、管理咨询、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企业价值评估、个人理财、兼并与收购、风险投资管。

东北财经大学:必修课程包括金融学、市场营销学、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导论、公司理财、国际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基础、财务分析、财务模型分析与设计;选修课程包括金融市场学、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会计、审计学概论、财会职业道德专题、资产评估实务、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准则、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专业文献阅读、资产评估案例分析专题、当财前沿问题专题。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各高校的共同点体现在:(1)必修课程设置方面,各高校普遍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跨国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作为必修课程,同时在必修课程里普遍设置金融学的部分内容,但具体课程有所差异。(2)选修课程方面,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纳税筹划等课程在多个高校的选修课程中出现,管理类课程是选修课程的一个重要构成,除了战略管理在多个高校开设之外,其他管理类课程差异较大。不同之处体现在各个高校由于发展历史、发展目标的差异,具有不同的课程设置理念:复旦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特别重视学生的金融基础,金融学相关课程设置的非常细致,而企业管理、会计和专业优秀课程比重偏低;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则特别重视专业优秀课程的设置,优秀专业课程在必修和选修中均占据绝对优势,其中,中国人民大学除了重视优秀专业课程的比重外,会计类相关课程的设置比重也非常突出;东北财经大学则非常重视对学生对前沿知识的把握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在选修环节设置了专业文献阅读和理财前沿问题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