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建筑设计专业教学研究

建筑设计专业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3 03:29: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建筑设计专业教学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设计专业教学研究

建筑设计专业教学研究:建筑设计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

摘 要:针对当前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探讨了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起的作用。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在设计课程教学中探索一种注重体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学思路,从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验和感知能力着手,改善现今的设计课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理解建筑师的所作所为,在体验中进入设计的殿堂。

关键词:建筑设计;互动式教学;实地式教学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水平知识和人才更广泛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现阶段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为专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必须大胆改革创新,摆脱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模式。而作为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本文通过对“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研究,提出适应当前建筑设计所需要的教学内容新方法。

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优秀,建筑学专业所有专业课的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为建筑设计这门学科打好基础,涉及大量的文理科知识,包括建筑构造、建筑美学、建筑物理、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建筑节能、建筑历史等等,可见其优秀地位。其具有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知识面广、知识点多的特点,很多师生觉得该学科难教难学,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兴趣不大等诸多问题。本文结合课堂教学中发现的一些具体问题,按照以“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根据教学经验和体会阐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课程观、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及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意义,并就这些方面进行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希望能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如何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理论课程与具体设计实践相结合;如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成为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建筑设计课程,从宏观上看是由建筑学专业一年级到五年级连续设置,是唯一一门贯穿于建筑学专业整个五年的专业课程,课程特点是:学习内容广泛、知识点密集、设计强度较大。整个课程体系系统性很强,从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到高年级该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来看,该课程学习内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以往建筑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是:通过布置设计题目,让学生在做设计的过程中运用、消化所学的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由于和实践结合的较为紧密,一直以来被广大建筑类院校系所广泛采用。但是,一则这种教学方法使用过久,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二则它和建筑学专业的其它交叉专业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给学生增加了几个设计题目,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针对以上不足,笔者提出应在实践教学基础上加入互动式教学和实地式教学以避免传统教育所带来的单一性、重复性。在教学过程中从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验与感知能力着手,改善现今的设计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明确地把握好设计课的教学目的,通过唤起学生对建筑的兴趣,理解建筑师的所作所为,在体验中进入设计的殿堂。基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创新尝试。

1.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包括思维互动和实践互动,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它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思维互动也就是提问式教学方法,在讲课中采用提问与回答的方式来叙述建筑设计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节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听课时的积极思考。实践互动就是情景模拟体验方法。例如在讲解某个建筑的设计时先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其次通过几个实例,使学生加深对于该知识点的理解,最后采用实践互动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先动手制作类似的建筑模型,然后运用所学建筑设计及相关知识,自由选择材料,亲自动手在该模型上围合各种自由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到由于材料不同与围合空间不同而给建筑设计带来的影响。

模型制作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充分利用模型的实体性和三维性加强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体味着空间、结构、采光度等细节,同时也能感受到建筑本身的优缺点,从实践中学到书本以外的东西。而这一目的就是使学生对于基本空间尺度感有一个初步的掌握,根据自己的体验去思考一个空间的基本评价标准有哪些,怎样的设计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让他们体会到各种条件的满足都是要建立在理性的设计基础之上的。进入之后的设计时,他们也会处处站在一个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他的设计是否合理、舒适。

这就是互动式教学法的运用,由于学生积极参与了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大为提高,学习有被动逐渐变为主动,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通过体验和实践,形成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在高涨的学习情绪之中不断地提高创新素质及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深厚扎实的基础,并能刺激学生培养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形成。

2.实地式教学

这点主要是通过改变教学地点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一般来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老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行为都发生在同一个环境中,就是教室,可以说学习环境是十分单调的。一成不变的教学环境定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针对这点,笔者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知识点的特点采用多种授课的地点。实地式教学就是要使老师带领学生尽量的走出教室,走到更加轻松、更加适合教学内容的环境中去。比如讲到和具体的工程实例联系很紧密地知识点时,就可以到现场参观实地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利于知识的掌握。

再把实地式教学与互动式教学结合起来讲学生所作的建筑设计模型。在模型做完之后,紧接着要对学生所作的模型进行讲评。讲评地点可以选在教学楼外的大球坪上(因为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建筑材质、空间与光线的关系,为今后相关知识的讲解打下基础)。在这个实地环境中,学生的创造性将被大大激发,他们可以将模型摆在任何地点排成任意形状。通过各种方式观察模型的材质、空间与光线的关系,体会由于光线的变化给建筑带来的感受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过程肯定是主动的、积极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层面上,而要“将其所教的内容,以技术或方法为媒介,达到使知识得以传播”之目的。因此,适当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显得极为重要。互动式教学、实地式教学的充分利用能够较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定是较为可行有效的教学方法。

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立,除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外,更迫切地需要采取一些必要而有效的途径,而这种建构教学的主体互动正是有效途径之一。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师应该在一旁观察学生的活动,做学生活动的助手。在互动式、实践式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重视建筑设计学科的特点,建构起师生互动的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我想教学创新改革之路正如屈原所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建筑设计专业教学研究:高职高专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改革初探

摘要:通过对高职高专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现状及教学设计的分析,提出针对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阶段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方案

毕业设计作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一个实践环节,是对学生三年所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全面总结,是学生从理论课程的学习到解决工程问题的升华,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总结的教学环节,可以以此培养学生独立创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各专业协调能力、严谨工作态度、高尚思想品德、端正工作作风以及责任感等各方面的素质。

毕业设计实施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过程。通过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建筑材料经商、管理方面的工作以及继续再深造都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如何做好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适应现阶段就业大环境下高职高专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培养要求,值得深入探讨与思考。

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试对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和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方案。

一、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和改革的意义

多年来我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一般只为一个阶段:建筑方案设计。教师按照建筑方案设计的一草、二草、三草分阶段进行,设计成果为设计说明书、平立剖面图及效果图制作等,整个设计阶段集中在最后一个学期12周左右时间完成。在此过程中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1.毕业设计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距离,建筑方案仅仅涉及方案阶段,无前期的与业主沟通部分,设计深度不够,学生基本上不会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2.建筑方案设计与其它各专业的相协调能力不够,结构、设备知识模糊,不能优化设计方案;3.手绘能力基本功不足,指导老师要求的手绘图纸部分完成质量不高,电脑制作操作又完成的不够熟练;4.答辩时应对学生没有向导性,学生不能很清楚调理的梳理自己的设计思路,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答辩时形成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模式。这样的教学成果与设计单位实际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只是初步地了解了整个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过程,不少学生毕业时,对施工图尤其是其它专业的识读能力很差,距高职教育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在有一个与毕业设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环节?——毕业实习。建筑设计阶段是在满足拟设计工程的功能前提下,考虑经济、美观、使用并进行功能、流线、平立剖面的设计,以及相应的环境、构造、做法的设计,同时初步考虑结构方案,与结构专业、设备专业等其它专业相协调一致。通过毕业设计的课程设计能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角色需求。

二、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从近些年我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呈多元化: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室内设计、工程造价等专业,我们教师在毕业设计阶段设计教学指导任务的时候应(1)、适当加重建筑设计与其它各专业设计相协调的比例;(2)、加强学生的基本功练习,手绘与计算机相结合,应保证一定的手绘图纸量,为以后的工作用设计交流打好基础;(3)、毕业设计阶段设于毕业实习阶段之后,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有的放矢的选择毕业设计题目;(4)、建筑设计方案阶段时间适当压缩,加入适当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量,让学生充分了解整个设计的流程,各专业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在此期间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了解建筑业的发展、设计手段的更、施工图表达等设计知识,模拟工作场景能提出合理、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此间的学习综合前两年的专业知识,系统梳理各门专业间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大就业的机会。

制定一套适应我校建筑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阶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针对我院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差、底子较弱的特点特在毕业设计期间制定以下教学方案1.选题,教师可选拟建建筑和已建建筑,切勿在选题阶段过度随意,难易程度适中让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能顺利地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并且上一个台阶,也为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做演习。2.加强基本功的练习,手绘和计算机绘图相结合,比例适当调整,在此期间加大名著的阅读量和优秀建筑师的经典作品临摹,让学生能从中提炼设计者的设计精髓运用到此次设计中来,提高自身的建筑修养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3.适当压缩建筑方案设计的时间,加入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学习,让学生在此期间能了解单个建筑项目从立项到施工图设计的大概流程,其中各设计专业之间的相互协调,了解建筑构造,为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专业选择奠定基础。4.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每个项目分组完成,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独立完成,让学生养成团队合作的良好习惯,模拟办公环境让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设计成果验收,包括完整的开题报告,阅读报告,整套图纸和流利的答辩。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类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只要设计合理、方法合适,完全可以在毕业设计阶段让学生能够把三年所学的知识最大化的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设备有比较完整的概念,能够基本协调各专业的设计问题,读懂各专业施工图和能够完成建筑专业简单建筑单体的整个设计过程,方案到施工图的设计和绘制,实现教育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

建筑设计专业教学研究: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改革探索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了编制教学计划的价值导向和优秀理念,再着重从三大系列课程的确立、课时分配与进度安排等方面对其进行建构,最后对新计划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关键词】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 改革探索

一、引 言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逐步繁荣,其对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作为开展职业教育的各高职院校,需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对人才的各种要求,以作为制定、评价教学教研工作的重要方面。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很多方面则已逐渐显现出与就业市场之间的矛盾,比如就业市场需要的专业技能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受教,而不需要的技能学校则在大量传授,这充分显示出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根据自身特点,紧扣职业教育这个主题,突出技能性特色,进行了教学计划的修订。

二、原计划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高职教育刚起步及其他一些客观因素,原教学计划主要是以类似本科的学科化体系来建立的,这显然与高职教育中就业市场、培养目标、学生特点、教学时间等多方面冲突,如部分课程内容的重叠,部分课程与就业结合不紧密,部分课程学时过长等,这些问题就是因为缺乏对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系统研究。

1.课程设置

在建筑设计专业的原教学计划中,[注1]将本科的许多课程引入进来,其课程目标以及对学生本身的要求均与高职教育相悖,具体问题如下:老建筑再生、建筑环境心理学、专业英语,这些课程以理论讲解为主,缺乏技能训练,其目标也是提高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原计划将它们列入选修课中,占用本来就不宽裕的高职教育总学时;Sketch up在建筑设计行业中应用较广泛,但是计算机建筑绘图没有这部分内容;就业市场对高职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并没有统一要求;3dmax绘画是效果图制作领域的专业软件,并不是建筑设计专业学生所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2.学时和进度

原计划中学时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三大版块之间的学时比例过于平均,这对于只有3年学制的高职教育来说,无疑是重点不突出,对教学时间的不合理利用;其次是每个版块中课程较多,且相关度不强,没有把有限的学习时间编制到最需要学习的一些章节中去。

进度的安排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有的课程作为建筑设计课程的基础和补充,需要放在前面学习却被放在后面,从而导致缺乏与设计课相结合的机会,如景观设计原理:有的学期的设计课程太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等。其主要问题如下: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作为专业的最基本课程分在第一、第二学期安排,会影响到建筑初步课程教学所需要的知识背景;建筑历史对学生来说主要是知识的拓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放在一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景观设计原理对于建筑设计的总平面设计作用较大,但放在最后一学期学习,显然不能使课程与建筑设计结合应用;建筑历史、建筑结构与选型建筑构造及材料这三门课集中放在第三学期,再加上建筑设计课,这使得学生的学习任务过重。

三、教学计划的编制

在对原教学计划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新教学计划以“就业市场、培养目标、学生特点”作为编制过程中的价值导向,按照“增减与分类”、“开放与渗透”两大优秀的改革理念,对教学计划进行优化。[注2]

1.价值导向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建筑就业市场输送合格人才,因此在教学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始终要把当前建筑市场的基本走势、就业岗位的人才需求作为重要导向,应通过对建筑行业的深入调研,及时掌握最新的行业资料,才能有的放矢的确定所学课程。

除了就业市场以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也是重要导向之一,所谓全国教育一盘棋,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为国家的职业教育做出贡献。因此,在教学中就不宜采用本科的课程体系来要求高职学生,必须要适合国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这个问题正是目前职业教育中各专业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家往往不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而把职业教育变成“压缩饼干”式的本科教育。

高职高专学生与本科学生在学习基础、态度、就业定位等方面都有显著不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如果老师不研究学生特点,将适用本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照搬到职业教育中来,那么只能是适得其反。因此老师对教学工作中的任何事情,都必须把“是否适合学生的特点”作为评判标准,搞清学生特点,才能因材施教。

2.优秀理念

在教学计划的编排过程中,一个优秀理念就是要对不同课程通过进一步审视和论证进行增减,并根据各课程的地位和关联度的不同,分成若干系列。主要思路:首先在调研的基础上,把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学生特点不符合的现有部分课程删减掉,并增加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相关课程;然后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分为三大版块:职业基础课程、建筑技术课程、建筑技能课程。通过“增减与分类”来着重解决学生学习哪些课程的问题。

另一个优秀的理念就是通过课程之间的开放和教学进度安排中的相互渗透,来高效率地利用三年的学习时间,使它们能够形成“1+1>2”的效果。在这个理念下,教学计划根据课程的重要性,对学时数进行相应的调整,也根据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对部分课程的教学顺序进行调整,使三个教学版块互有穿插,做到“边学边练、以练促学”。总的看来,“开放与渗透”主要是解决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以及教学进度问题。

3.计划建构

大系列课程的确立。原教学计划将建筑设计的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大部分,按照学院教务处对教学计划的编制要求,新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技能课三大系列课程版块,并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使每一个系列版块中各课程既有统一的技能培养目标,也具有主次之分。

建筑设计专业教学研究:对于环艺专业学生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建筑类院校的艺术设计系通常都设有建筑设计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本文对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梳理,整理了教师与学生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对教师与学生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要想提升环艺专业建筑设计课教学效果,必须通过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方能实现。

关键词:环艺专业;建筑设计;教学思路

在建筑类院校的艺术设计系,设置建筑设计课已成为传统。学校的本意是通过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让环艺专业的学生了解更多的建筑知识,从而更好地进行室内设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对于建筑设计课程表现出无所适从,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本文从笔者从事环艺专业建筑设计教学中发现的几个问题出发展开思考,希望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有效提高环艺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学生学习目的不清

为什么设置某一课程,教师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的学习目的又是什么,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展前必须明了的内容。可是,在现阶段环艺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中,第三个问题解决得不是很好。大部分的学生根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不明白在这门课程里自己需要去掌握哪些知识,不明白自己学习的建筑设计知识对自己有什么帮助。由于建筑设计是一门非常主观的课程,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对于课程不了解、学习目的不清的情况下,要想学好这门课简直就是“MISSION IMPOSSIBLE”。为了让学生能够目的性明确地去学习,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认识,告诉他们: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筑设计的细化和延展,是建筑空间设计的内在物化形态,只有对于建筑整体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准确地把握住建筑气质与空间性格,才能创造出和建筑相匹配的室内装饰空间。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对于建筑设计的理解,好的室内设计根本无法完成。

二、学生无法理解教学内容

在环艺专业的建筑设计课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个典型场景――教师在台前手舞足蹈、口干舌燥地说了一大通,讲台下的学生一个个面露茫然之色,教师的教学内容学生完全不能理解、接受,而教师却认为这些知识中很多本就是很基本的常识,应该属于每个人都了解的内容。当双方互相不能理解的时候,老师开始急躁,学生开始抓狂,课堂的教学陷入了僵局……出现以上的现象,完全是教师与学生的信息不对称所致。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从环艺专业学生的专业特性出发,从环艺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知识兴趣点出发,逐步进行相关建筑设计知识传授,并有意识地调整教学重点与方向,通过学生已掌握知识与建筑设计知识的结合点来切入,有效利用学生的兴趣来推动建筑设计教学。以环艺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第一个课题别墅设计为例,完全可以把平日里的家居感受作为学生的设计出发点与着眼点,而不必严格遵循总平面设计――平面设计――造型设计的一般设计程序,通过学生的相关专业自主性学习和兴趣性学习,可以使得学生把建筑设计课程当作一种兴趣和环艺专业的延伸,从而有效地达到了教学效果。

三、学生不明了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的美学区别

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以下局面――部分学生坚持认为自己的设计是富于美感且个性的,虽然周围的其他同学与老师均不赞同美感的说法,但是设计者坚持己见,无论老师如何摆事实讲道理,总是坚决不改。这一现象在环艺专业的建筑设计课上极具普遍性,而最后的结果就是教师认为环艺专业学生是不可理喻的!学生呢,同样一肚子怨言――认为老师完全不尊重个性的发挥,完全是不尊重艺术,而艺术是需要个性的!面对这种局面,教师最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告诉他,著名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别人好的设计不一定适合你的设计!同时,每一个建筑作品的受众是大多数人,它不能像一幅画,被某个喜好的人珍藏于家中,独自欣赏,因此,建筑的审美标准应该是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审美标准,当然,纯粹私人土地上的私人建筑可以相对个性一些。实质上上述所说的就是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的美学区别问题。环艺学生的思维是以纯室内设计或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待美学问题的,个性第一是其最朴素的理解,因为无论是学画的过程还是室内设计的学习,专业老师强调的都是个性的彰显,而建筑设计教师是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待美学问题。建筑是一种社会行为,它必须为社会接受,而不能仅仅被极少数人接纳,因此,符合大众接受的美学标准才是它的美学追求。这里,学生和教师的观点都有自己的理论支撑,我们不能说谁对谁错,可是,具体到建筑设计的美学标准只有一个,教师在建筑设计教学前应该把这两方面的区别向学生进行讲述,避免出现前面所举的例子。

四、教师教学方式不合适

众所周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以自由、大胆、活泼出名,他们的课堂纪律是一个大问题,绝大多数公共课教师对于环艺专业的课程都是敬而远之的态度,然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又会导致环艺专业的学生进一步产生逆反心理,愈加不愿意遵循一般的课程教学方式,如此一来,产生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不接受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不愿教――学生愈加不接受传统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完成对于环艺专业生学生的教学,我们首先要考虑从教学方式上改变。教师应该选择活泼、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应该让学生从最初的课堂接触开始,就被教师的独有风格吸引,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切入,通过教学内容本身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次,教师对于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因为环艺专业学生的逆反心理通常很强,越受挫越放弃,教师的鼓励可以促进学生对于建筑设计课程产生成就感与荣誉感,并逐渐培养其学习的兴趣。

从以上的几点可以看出,在建筑设计课的教学当中,我们必须从多方面把握环艺专业的专业特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心理与学习习惯,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必须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分析研究,从不同角度来找出最适合环艺专业学生的建筑设计教学之路,让建筑设计课程真正成为环艺专业学生专业课的有力支撑。

作者简介:洪涛(1979-),男,安徽合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理论;牛婷婷(1982-),女,安徽巢湖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遗产保护与理论

建筑设计专业教学研究: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基于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特点和居住小区规划教育现状,反思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该专业如何在居住小区规划课程转变学习思维、优化教学的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高职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 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目前全国城镇化水平为49.68%,广西为40.01%并今后5年力争每年达2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发展,广西城市住宅建设量处于空前高涨的状态,城市居住区建设的发展与变化急需大量规划、建筑类建设人才,社会行业岗位的需求对于各建设高校中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教育以高等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如何区别于本科凸显高职特色,发挥建筑与规划相结合优势,培养岗位所需高等技能型人才?继建筑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的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正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如何凸显高职特色的教学改革?如何做好各阶段各教学内容顺利衔接?一系列问题都是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居住小区规划课程的重要性及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特点

居住小区规划是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优秀职业技能课程,通过对湖南某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后期就业情况跟踪,学生毕业3~4年后,80%的学生主要从事居住小区住宅建筑设计及施工的工作(见图1),居住小区规划所涉及的设计方法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前景。同时,规划设计从总体布局到单体建筑方案设计的设计方法对转入三年级整体入手的毕业综合技能训练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可见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经过一年半的专业基础教育,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已逐步掌握建筑制图、工程测量、建筑设计、美术和cad绘图等专业知识,开始逐步扩展向规划专业知识的课程学习,进一步训练和巩固建筑设计基本技能,从深度和广度强化规划与建筑设计、技术规范等方面的优秀技能,使其具备三年级毕业设计所需要的建筑方案综合技能。不同于以往“建筑设计”注重建筑形体、构图、表现手法的思维模式,也不同于本科需要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考虑更多如社会学、 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设计因素,高职教育需要学生掌握规范及技术经济指标,解决一定范围内建筑群体的规划布局。

因此,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中学生面临着从建筑单体设计角度到区域性建筑群学习的转换,由于对一些前期基本的城市规划知识背景、内容、规范还不了解,很多学生反映在进入学习该课程时很难适应。需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及存在问题作进一步分析和反思,结合具体实践改革措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传统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教学往往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无相关规划知识入门学习。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不了解城市规划概念、规划与建筑的关系与区别,以及各处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因此容易忽视规划学习的重要性,对大尺度群体布局的控制难以把握,并影响今后单体建筑方案设计综合能力。

(二)对前期的调研分析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案例小区参观调研的组织,如果前期缺乏小区相关资料收集及参观要点,忽视小区与周边地区的互动关系使学生缺乏整体与区域意识,导致现场参观不能深入,往往是走马观花,没有收获,更无益于学生对规划理论、规范知识的理解并进行规划设计。

(三)图纸成果的相似性和表面性。学生图纸成果的相似性显示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范例收集及学习;设计成果表面性体现在照搬规范,设计呆板,典型的“四菜一汤”模式是目前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三、改革措施

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强的课程,结合高职教学特点及学生情况,其课程建设以“因岗施教,因材施教,项目导向,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相应的尝试与改进。

(一)导入城市规划背景相关知识。在开始课程学习之前,通过图例简单向学生介绍城市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到修建性强制规划等内容范围,明确居住小区规划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并强调其重要性以及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影响作用,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逐步过渡到规划设计学习的角度转变。

(二)加强规划设计前期调研工作。进入设计任务前期,结合教学模块指导学生完成课外实地调研报告,分两个实施阶段控制。

第一阶段: 自主调研。以小组为单位,对所选的本地的附近的3种不同类型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和居住综合体)的周边环境及现状中所涉及的规划基本内容进行认识、分析、比较,形成图文并茂的调研报告,并在班上以PPT形式集中展示和汇报,同时培养学生演讲、讨论、自由交流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参观深化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第二阶段:集体参观调研。结合已有调研经验,由任课老师组织学生参观本地优秀居住小区,现场参观实际居住小区楼盘场景、沙盘、规划图,进行教学讲解小区规划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调查表收集相关小区资料,并在现场勘探中对居住小区的区位、场地分析、道路交通流线分析、空间形态结构分析、环境景观分析、住宅建筑风格形式和公建布局的分析等,结合该小区总平面图纸进行现场测绘,深入了解其案例,发掘个案的优点和规律及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的途径。

(三)项目导向,工学结合。具体如下:

1.项目驱动教学法。与本科教育注重原理的教学方式不同,高职教育重视实地勘探与案例研究,强调工学结合,借助不断完善的教学信息平台,在教学方法上形成“以例导理”、“企业进课堂”、“互动式教学”、“案例纠错分析”等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其中以一个已完成的项目为教学内容,围绕工作任务的解决展开。课堂的组织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内容分模块,突出前期已学习的各项知识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创新。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教师起主导作用。在企业技术人员配合下,教师先把企业提供的经典项目分解成不同的工作过程,结合项目的设计工作过程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再结合成功的项目给予演示。通过项目活动过程来培养学生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技能水平,实现整个教学内容。其中“案例纠错分析”效果显著,针对案例中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学生一起发现和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进课堂”由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根据项目工作过程和内容边讲解、边操作示范,使学生熟悉项目的设计思路和表现技法。让学生直接了解和掌握各阶段的工作方法、流程,并感受其中的职业气氛,养成职业素质。

2.强调规范,内容分解,建立模块化知识体系结构。根据高职学生特点,以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来组织整个教学模块,充分体现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方向。

通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学习能让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地区性、灵活性、初步具备承担详细规划实际工程的能力,因此,以实际项目结合教材和规范,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基本知识、小区规划的调研与分析、小区规划结构形式与布局设计构思、居住建筑规划布置、公共服务设施设计构思、道路结构设计构思、绿地景观设计构思、竖向规划设计构思、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分析等九大模块,分模块分阶段完成教学任务,在每一个阶段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学期总成绩,改变以往教学进度和计分方式。

(四)草图与模型结合的思维教学模式。在电脑图流行的今天,学生阶段手绘图容易被忽略,然而构思草图的绘制,可快速捕捉创造性思维并快速修改草图,进行设计创作。因此,在规划设计前期专门安排针对高职学生的分析图画法技能训练,整个草图过程中注重学生徒手表达规划结构构思,道路流线组织及场地空间布置的能力。

模型对规划空间的布局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但是不同于本科建筑学专业对模型体块细致推敲,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将建筑单体“摆卡片”、“摆体块模型”培养空间感并结合规范要求确定建筑在基地中的位置、朝向,并运用“草图大师”软件建模,快捷并直观完成建筑空间布局调整,了解各不同功能空间对日照、采光、通风、防噪声、防视线干扰,基地内外景观空间的合理组织等多方面因素,用日照分析软件进行简单的建筑间距分析,等等。在方案可实施的基础上,高职教育强调多种计算机软件技能的熟练操作,灵活运用各种软件将方案可行性和技术经济指标结合起来,不断强化软件和知识技能,达到岗位技能训练要求。

(五)尊重个性,强调交流。对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而言,即便是绘图员,也不能完全缺失创新意识。高职教育因材施教应以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教师在改图时对学生的方案应该尽量保持原来的布局和构思立意特色的部分,尽可能帮助学生去充实、完善其立意构思,同时辅助修改和纠正各种功能、技术及规范上的不足和错误,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方案的发展意向。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做出个性方案。

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很重要,小组交流能够使学生们之间产生意想不到的启迪效果。在教学评图过程中,应该尽量给学生们提供展示自己草图或模型作品的机会,比如可以采用组织方案公开评析的方式,创造尽可能多的相互交流机会,既可以让学生公开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讲述自己的设计思想,又可以征求老师以及其他同学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方案设计。优胜者方案将作为教学范例留下,这种做法极大促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当今社会行业岗位需求的考虑,还是从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出发,居住小区规划对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强调实践性的岗位技能训练是高职院校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改革探索中,通过调研汇报和评图过程中用语言表达思维过程和设计构思的能力;通过项目导向把握居住区规划的原理、规范和指标的方案设计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强调手绘草图及模型空间体验,加强建筑的空间设计能力;在后期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加强了多种软件操作能力等,整个设计流程中将相关学科的知识如住宅建筑设计及规范、建筑设备、园林景观等进行贯穿与融合以相互促进,强化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基本技能并提高综合实践训练,为学生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从该专业学生实习毕业后的反映来看,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训练真实有效,这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加强校企合作,以便更好发挥该课程在培养专业人才上的作用,从而为社会培养出能够规划设计出满足人类生活需求并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舒适、怡人、优美的居住区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