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5 10:46: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服装设计教学模式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交互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提供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材料与环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交互式教学是一种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导学生通过自我提问和总结等步骤,监控学习的过程,并建构起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教学方式。在职校服装设计教学中,采取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培养实用性的人才,又符合服装设计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交互式课堂教学 服装设计 交互活动 分组合作
交互式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法,它强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提供真实的有意义的教学材料与环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是一种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导学生通过自我提问和总结等步骤,监控学习的过程,并建构起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教学方式。通过“交流――互动”,使教学适应自然、适应社会、适应思维,从而以较高的效率将知识、能力、人格转化给学生。
1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由于其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此采取的教学形式相当重要。课堂交互式教学的实际过程,教师带着教学计划走进课堂,其中包括大纲规定的内容、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建立的课堂气氛。这些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交互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想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必然要精心备课,提前准备好课堂所需教具和材料。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于教师的讲述,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短时间内向学生灌输了大量的信息,而学生往往由于被动地学习,缺少参与其中的实践而对所学知识难以消化。显然,由于服装设计专业偏重实践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服装设计教学。在职校服装设计教学中,采取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培养实用性的人才,又符合服装设计的教学要求。
2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原则
交互式教学的原则强调参与性,避免单一性;提倡能动性,避免机械性;主张交流,避免灌输;注重实践,避免纸上谈兵。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以人为本原则
交互式教学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创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交互教学中,学生受到激励,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人本主义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教师引导,学生是知识的探险者和追求者。
2.2 学生主体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能力的行使,都离不开学生,互动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领会所学知识,在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
2.3 偏重实践原则
服装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教学必须与市场紧密结合,因此在交互式课堂中,强调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从而突出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倡导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3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方法
3.1 分组工作是交互式教学的主要形式
其组建方法是把班内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成员通过齐心协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分组时可参照以下原则:相对均衡原则;自愿与调整相结合原则。小组工作的优点是更好地调动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会与组员分工合作,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从多角度获取反馈,使教师易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各小组之间的相互竞争,又极大地激发了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的效果更佳。
3.2 教师激励是交互式教学的重要保证
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用问题以激发学生讨论,增强教学和学习的互动性和乐趣,使课堂气氛活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发挥双方最佳的教学状态。
3.3 结果评估是检查交互式教学效果的手段
教师精心设计评估方法,定期查阅学生的学习成果,不断给予引导避免其在学习过程中迷路。
4 交互式教学模式在服装设计课堂中的应用
服装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只有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下,才能激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所以在进行交互式教学时,首先应改变以往的课室布置,可根据组别安排同组的学生围坐在一起,以便进行课堂讨论及合作完成任务。
4.1 交互式教学模式在《服装美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服装美术基础是服装设计的入门学科,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第一课采取交互式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服装设计的浓厚的学习兴趣。笔者在给学生第一次授课时,以一项名叫“猜猜画画”的互动游戏作为学生的入门课题。首先,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材料准备,分别在若干张小纸条上写上动词、名词和地名等词语,如:上网、灯塔、北京天安门等。课堂上,先把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公布游戏规则:每组分别轮流派一名同学出来表演,先从老师预先准备好的小纸条里抽出一张,表演者不能以动作、声音或表情等形式向别人透露纸条里的内容,只能通过在黑板上以画图的形式把内容表达出来。同组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所画内容进行猜测,猜中纸上的内容即可得分。初入学的职校学生多数没有美术基础,“猜猜画画”这一别开生面的课堂游戏于他们来说,既新鲜又具一定的挑战性,在游戏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和想象力,还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4.2 交互式教学模式在《服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尽管设计过程中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设计成品必须与市场紧密结合。所以,教学的过程不应脱离社会和服装产业发展的潜在需要,课程内容应服从市场的需求,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采取交互式教学模式,可通过模拟服装公司的形式进行专题设计。如:教师可选定某一特定服装品牌,要求学生根据该品牌的风格定位进行当季系列设计。按照服装设计的流程:寻找灵感-整理资料-确定主题-绘制草图-制作服装效果图,小组成员先进行发散式思维,展开讨论,然后通过整理资料、分工合作,完成系列的设计。最后,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对本组的效果图进行简单的解说,由学生代表和教师对结果进行投票评分。通过交互式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紧扣市场需求,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使他们在练习过程中养成合理分配时间的良好习惯,学会妥善分工,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各尽其能,在最后效果图解说环节,也起到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作用。分组专题练习,能帮助学生更快地与社会接轨,为日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服装设计课堂中巧妙应用交互式教学模式,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使教学获得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摘 要 回顾国内服装设计教育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对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分析阐述,使学生在参与设计和制作的全过程中提高专业知识技能。
关键词 服装设计 版型 结构 工艺 工作室
服装专业院校毕业生缺乏市场观念是众所周知的,也是一直困扰着用人企业和校方的一个难题。能否通过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来减少这一矛盾是每一位专业教师都应积极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浅抒陋见。
1我国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初期,服装设计作为一门新兴专业,登陆我国教育界。开始,由于人们更看重服装设计的艺术性,因而多由艺术类院校率先开办,其专业性质被圈定在艺术范畴内。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对服装了解认识的增多和对前期教学状况的反思,国内许多院校逐步意识到服装工艺技术教学的重要性,相对削减了艺术绘画课程内容及课时量,加强了相关工艺技术技能课程的训练,对于一些常见的服装式样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制作实践,学生的工艺技术能力有所提高。不过这些技能训练往往集中在一些固定款式的复制上,诸如西服、西裤、马甲、大衣、衬衫等,一些人认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就是教会学生能裁剪制作这些衣裤,专业教学又走入另一片面的误区。通过对那一时期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了解到,学生进入企业面对的产品并非都是那些定型裁法的日常装,更多的是款式与结构有变化的时装,这对于仅了解一点常规服装裁作技术的学生来讲,可以说是全新而陌生的工作。他们在不了解市场、不了解服用材料、不懂结构的情况下所搞的设计,通常是“纸上谈兵”地画一些效果图。好在那时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结束的惯性期,国营企业数量还占有一定比例,学生分到企业后能有几年的实践学习机会,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其中素质好悟性强的学生会逐渐显露头角,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企业的优秀骨干或知名设计师。
90年代末,国内各行各业与国际间的交流学习日益频繁,人们对服装设计本质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服装设计与纯艺术及其它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差别也有了一定共识,服装设计从门类划分上开始剥离艺术范畴,并且各类院校纷纷着手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像素描、色彩等基础绘画课程教学开始逐步转向贴近专业的优化训练:注重短期作业,强调体现物体结构特征的设计性素描,以人物速写训练为设计绘画人物动态表现作铺垫;服装技术技能方面,不但加大服装制作工艺的实践实训课时,也更加注重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与应用,强调版型、工艺缝制技术与面辅料的统一,专业教学呈现出面适应市场需要的理性思考。至此,服装专业教学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基本构建起了培养专业人才所需的较合理的知识体系。
2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
工作室教学是我国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教、研、产为一体培养学生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对于一些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其工作室教学优势更为显著。工作室教学是以师生日常生活状态的接触为特征,学生主要是通过亲自参与教师设计实践的全过程或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设计与实践过程,学到专业知识的整体贯穿与应用,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对于“学”的一方,有利于缩短从书本知识到设计实践的阶段性差异;有利于化解传统教学中简单的单向授受关系,以促成新型“自助式教育”,使静态的授受教学向动态的参与教学转化。对于“教”的一方,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以能力论成败,有助于将教师的利益、责任及荣誉感结为一体。同时给教师以较多自我完善和自我培养的空间,使其充分发挥创造性才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导师即学科带头人为优秀的教学与科研群体,培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而且各工作室之间也有了实实在在的竞争,能够促使知识不断更新。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被誉为现代设计教育先躯的德国包豪斯教学体系,就明确强调艺术和技术的再统一。采用艺术家与富有实践经验且技能技巧高超的工匠合作的工作室教学,使其在学生身上产生“化合效应”,培养了当时一批杰出的设计师和设计教育家。包豪斯所倡导的“设计为人服务”、“为人创造更舒适、更便利、更理想的生活”设计理念,对今天的设计教育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现今世界各国的艺术与设计教育都以工作室教学为主体,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创造新生活”的实际能力。我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个别知名艺术院校也开始试行工作室教学,进入本世纪,这种教学体制已被越来越多的院校所采纳。
设立服装设计工作室也是为迎合国家经济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根据服装专业特点,除了担当对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正常授课任务外,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市场或为社会上的单位、个人搞定向设计,以设计制作的项目积累经验。而且在工作室教学中合理设置一些选修课和学术性的交流讲座,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专业内涵的理解。工作室教学是一个发挥教师主动性及施展个人才华的平台 ,教师将更注重自己实践经验的积累,能更广泛关注和研究本领域的新知识、新动态,形成以课题项目带动教学、科研,使教学体系更完善、更贴近社会与市场的需要。相信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将会培养出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技能知识,又有与时代、与社会发展同步,完全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新型专业人才。
摘 要:本文探讨了符合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及项目实施,对教学内容、学习情境、学习过程等问题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高职 服装设计专业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 项目包
一、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纺织服装产业的迅猛发展,行业对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企业对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另一方面,我国高职服装专业教育尚不能满足服装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 服装人才的培养无法适应现今服装产业的发展。由于高职服装专业招生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入学门槛较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很难达到企业的高素质要求。笔者认为,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进一步改进完善教育教学模式,“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涵义及特点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是以实际的工作室为载体,基于完整的工作模式,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将其转换成学习领域的一种典型教学模式。它用项目包引领课程设计与生产实践,其目标是职业能力与素质协同推进,其本质是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如下。
1.实际工作项目是课程的载体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以项目包引领。整体规划设计后的项目包中,项目课程包括能力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教案备课、授课、排课的传统教学,而完全是适应企业岗位素质要求的、以实际工作流程来设计的新型教学模式。
2.开放式教学
教学过程以实际的工作室为载体,打破原有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把课堂放到工作室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学生可以作为项目组成员,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进行职业化角色预演。这种真实的、开放式的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3.团队化教学
一个专业的全部学生都被纳入各个“工作室化”教学团队(一般3~6人为一组),学生从入学到就业,一个团队可负责到底。
4.提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完整的工作过程、合理的学习目标、生动的教学方式、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标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业、就业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三、“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
1.组织架构
由专业带头人负责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团队,明确分工。专业带头人要对专业进行系统规划设计,根据“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来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组织研发与每个能力模块对应的项目包,对专业课程中的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进行有效的整合研究,组织制定教学标准。每个工作室任命一名团队首席导师,根据一个项目包中的项目课程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由其他辅导教师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单元设计及具体实施;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作为工作室顾问,可对项目课程可行性、岗位素质要求、学生评价等给予专业指导。
2.教学设计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可将企业生产实际工作流程运用到“工作室化”教学内容设计中,依照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设计课程内容,使学习和实训相结合,进行各个项目课程的教学设计,建立真实工作室平台,模拟实际的设计、生产、销售进行训练。项目要具有典型性、适宜性、先进性及前瞻性,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领会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转化的过程。在规定教学时间内,学生要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求,组成工作团队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在项目进行中,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工作流程、工作方法、能力素质要求,并将理论知识融入到项目课程中,与学生一对一指导与交流,督促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结束后,要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可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行业企业专家评价等。
四、小结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是适应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特点的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符合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能让学生具备独立解决问题、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作者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本文通过对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教改对象,以构建实践教学模式为创新点,借助助力计划平台建立一体化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结合企业生产岗位需求拓展课程模块研究,如何在实践教学中设计好课程设置比例,促进实践教学效率的提升,实现服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服装行业提供更具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服装市场国际化和日渐激烈的竞争,使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更加全面。根据市场反馈和企业反映:毕业生实操能力较为簿弱,欠缺现代服装的实战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与市场脱节,实践教学内容欠缺现代服装实践应用的创新能力。
因此,创新教育的必要性是现代人才培养的优秀要素。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源泉则来自丰富的实践教学和校企互动合作是创新能力的优秀体现,这也是目前创新教学的一个难点。故,创新教学的定位是打破传统教学的关键所在。
实践创新教学模式精准化
1.更新培养模式,转变教学理念
为适应21世纪服装设计人才需求发展趋势的培养目标科学定位。我校依托服装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对接,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训为主导,走校企合作、项目结合为契机,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
服装专业课程教学“模块化”,可以模拟服装企业制作工艺流程,按课程顺序分为:基础模块、裙子模块、裤子模块、衬衫模块、旗袍模块等。
2.强化课程标准模式,形成系统的课程教学方案
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联系。首先从培养目标入手,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体系。为实现人才培养标准的准确定位,我们应该以优秀专业课程标准为主题,依据行业岗位需求为主导,不断渗透企业岗位与边沿课程的知识内容。企业需求与课程教学方案设计:产业需求与专业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对接。
3.以专业岗位考证及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特色
证书课程实施环节一体化,探索学习成果认证形成不同转换模式;在学期间,参加服装设计或制作比赛获奖的学生,提交获奖证书,可作为相应课程成绩。课程内容尽量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例如学生通过学习服装结构设计、立体裁剪等课程后可以帮助学生考取服装制板师初级(五级)、中级(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学习服装画技法、专题服装设计等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考取服装设计师初级(五级)、中级(四级);学习裙裤装制版与工艺、上装制版与工艺等到可以帮助学生考取服装定制工初级(五级)、中级(四级);学习服装CAD应用技术课程后可以帮助学生考取服装CAD制板师证中级(四级)。
根据行业岗位需求、能力结构本文从四门优秀课程进行研究。《服饰图案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缝制工艺设计》、《服装CAD应用技术》
1.《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施
《服饰图案设计》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总学时数54,本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中理论30%,实践70%。为服装设计及品牌企划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本课程具有实用性、适应性和审美性的特点;采用自主式教学和项目教学法,将理论教学与组织学生参加具体项目的设计结合起来,以理论指导实践教学。通过大量的实训作业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设计创新能力。
(1)教学模式:采用“教、学、练、做、评”于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内容的设置;如:简化理论部分,强化图案设计流程――从如何写生、到变化、到设计,重点培养学生从设计到服饰图案应用的能力。同时将品牌项目结合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所学知识与实践项目紧密结合,真正做到了教、学、练、做、评一体化。
(2)实验项目的教学法设计
服饰图案设计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写生归纳,挖掘新的表现技法。精讲多练,直观教学。例如:打破传统图案教学方法,利用白色文化衫、环保袋、纺织颜料或炳稀颜料为素材重组装饰设计的创造,服饰图案设计还可以通过手绘和刺绣相结合。通过品牌项目模拟设计与制作,让学生懂得一个项目如何从设计到制作完成的流程,掌握服饰图案设计与应用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3)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考核标准:百分制,满60分为及格
评分方法:
A.构思及创意表达30分程
B.配色及表现技法30分
C.整体效果30分
D.综合出勤及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10分
2.《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施
《服装结构设计》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54学时;是双证融通的课程之一。
《服装结构设计》是结构设计的基础,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原理,逐步熟练和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及技巧,使学生能根据设计的款式,按品牌服装的结构设计理念,制作出具有品牌理念、现代流行元素的服装款式板型。在上述教学要求中,本课程将以一定量的作业为前提,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形成较好的衔接。
(1)教学模式:采用“教、学、练、做、评”于一体
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轻理论,重实践;其次,采用直观、具体的示范操作,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强化实践、融入行业,采用“教、学、练、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
(2)实验项目的教学法设计: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是根据行业岗位的需求,开拓专业导向的实践课程方案,在每一单元模块教学过程中,首先采用5分钟微课件示范操作,再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制板技巧,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设计目标任务。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制作出符合款式要求和结构板型:在西裤制板过程中以基本结构为主体,时尚裤装结构为辅导,在实际应用中强化西裤结构制作的体验模式,以实物示范―结构制图―样裤试制等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效掌握西裤结构的主要特点和应用原理,为拓展时尚裤装奠定良好的基础。
(3)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服装款式设计图文件考核评分
评分标准:结构设计的准确性50%、设计30%、清洁度5%、合理性15%。
3.《服装缝制工艺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施
《服装缝制工艺设计》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的一门优秀课程, 本课程3学分, 课内54学时;也是双证融通的课程之一。通过对服装工艺基础系统性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充份了解服装基础工艺的特性,理解服装工艺的规律,熟练服装工艺中的手针工艺、车缝工艺基础和裙装工艺的缝制技巧,掌握服装工艺流程,使服装工艺水平达到服装品牌的品质要求。
(1)课程教学模式
在《服装缝制工艺设计》课程教学中,重点采用“教、学、练、做、评”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地点在实训室中进行,“教学练做评”紧密结合,轻理论,重实训,把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手段、考评方法于一体的模式。
(2)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服装工艺教学以深入浅出为主导,着重缝制工艺的基础教学,分析讲授服装缝制工艺的普通规律和缝制技巧,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运用高清摄像影机的性能特点,让学生可以全方位清晰地了解服装工艺制作的全过程),采取现场直观操作,学生同步学习的实践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并通过对各类服装的缝制与工艺流程手册的完成,来提高学生的服装缝制工艺水平。
(3)教学成绩评定:
作业与评分标准以大作业的形式考核,按课程规定完成裙裤装缝制工艺(成品)各一件,根据工艺流程设计制作《缝制工艺设计于册》。
评分标准:A.缝制工艺的优良性70% B.整烫工艺水平10%C.缝制工艺手册20%
4.《服装CAD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实施
《服装CAD应用技术》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的一门优秀课程, 本课程3学分, 课内54学时;也是双证融通的课程之一。
(1)课程教学模式
在《服装CAD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重点采用“教、学、练、做、评”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地点在计算机房中进行,把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手段、考评方法于一体紧密结合。
(2)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服装CAD应用技术》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式学习方法与任务教学法;教学内容“学以致用”充分体现以就业岗位裙为导向和考取服装CAD制板师证的改革理念,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练做评”模式的内涵是:以行业职业能力为依据,整体设计教学方案,合理组合教学资源,学生通过理论和实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设计操作方法,以实际服装款式的设计制作和各种品牌服装的具体设计,让学生进一步接触生产,把学到的知识能融会贯通地运用。
(3)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服装CAD应用技术》考核方式以大作业的形式:
按服装款式设计图文件考核评分。
评分标准:公式设置40%、设计30%、款式设计的合理性20%、输出10%。
结语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课程的改革关系服装专业课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模式和借助助力计划平台,认真钻研、积极探索,通过应用与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奠定良好的实战基础和创业自信心。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为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改革和完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切实帮助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提升,是我们教育机构的职责,也是我们教师的光荣使命,希望通过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探讨,有效提高服装设计与实践课程的优秀动力。
(作者单位: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作者简介: 钟彩红 (1968-),女,广东人,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教学和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在不断的更新,对于服装设计的专业来讲,现在最提倡的是启发式教学,所谓启发式教学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论文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过程与教学目标、手段上对启发式教学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运用给予了分析,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培养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适应市场的需要,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教学理念;学生
一、启发式教学的概念
针对服装设计专业来讲,是一个很特殊的专业,它讲究的是理论跟实践的密切结合,相对别的学科来说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在实践中操作能力。针对服装设计中的启发式教学要根据学科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更加科学的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挖掘学生没有开发出来的潜能。所以说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思想,更是一种教学过程和原则。
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的变化,以前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市场的需要。传统的服装教学中更注重艺术,导致对技术的忽视;重视纸面的效果,忽视了服装所要表达的本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教学手段的设计;重视学生的专业培养,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注重导致学生能力的缺乏,促使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下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服装行业也在向大国迈进,因此这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针对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启发式教学势在必行。
三、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1.教学理念
从教学理念上,启发式教学首先应该确定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通过启发和引导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比如很多的学生经常参加网络上的服装赛事,也经常在这些网络赛事上经常获奖(作品图一),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做不好日常的服装,到企业工作也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这是因为对于网络的赛事来讲,讲求的更多是服装的新颖性和创新性,但是却忽略掉了服装的本质品质性。对于学生来讲对日常生活中的服装的设计不到位,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一方面是是市场的影响,而更多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不充分。教师在对学生的引导过程中应该不仅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还应对服装的本质强调,让学生认识到服装的内涵。教师对学生的创新培养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更多的赛事,领略服装的形式美以及扑捉时尚的感受,刺激学生的设计灵感以及理念;对学生服装的本质的引导,应该立足于服装的结构,强调服装不仅要体现出它的功能价值,更要表现出服装的高品位内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用具体的教授学生如何去设计,但是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要点,启发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发现设计范畴,同时对学生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创新设计进行鼓励,通过学生的完整构思以及实践,完成他们的设计作品。
图一
2.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跟能力,不要忽视任何一个方面,把学生培养成为多层次、全方位发展的人才。教师不应只注重对专业知识的讲授,更应注重教学设计,把问题留给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路,把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
3.教学手段
现在很多的服装设计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在讲课时孜孜不倦,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沉沉,毫无兴趣,因此需要教师在讲授中注重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能力。尤其教师在讲授学习重点时,更应该重视教学方式,可以采用灵活的设计方式,比如组织一些活动。在学生的排座方面就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横平竖直的排列方式,可以多结构的排座,或者是按照“工作站”的方式排列;在学生讲评作品时可以按照V型的排列方式;在学生的作品进行参赛时,可以按照学生团队的风格进行排列;在学生进行服装市场调研的时候,可以采用学生来讲解,教师进行引导的方式,这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跟传统的教学手段的不同就在于不是按部就班的,而是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教学过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灌输式的思维,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因为服装设计专业更多要求实践能力。因此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鼓励,让学生亲自动手和动脑来完成设计。比如在教授服装的造型和结构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讲授大量的服装结构以及工艺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举一反三,运用常规的服装结构,设计出变化多样的服装,同时可以做到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服装的款式以及造型等设计结构(如图二),之后在运用结构来验证款式的合理性。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造型和变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