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

发布时间:2022-07-26 03:12: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以人为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 要】 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要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为本,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变革辅导员工作手段;发挥社会实践的积极引导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新基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以人为本”是一个古老的哲学思辨命题。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这个命题的理解和阐述并不相同。当今中国飞速发展,“以人为本”已经演绎成为一个指导实践、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命题,也成为领航社会各行业发展的优秀理念。科学发展观更是明确指出,发展的优秀是“以人为本”。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即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学生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真正领航大学生思想前进的方向。当前形势下,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要求

1、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

信息传媒工具的多元化、多样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多元文化价值观危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

“现代传媒的迅速发展,使其日益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传播载体,但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1]特别是开放的网络,诱惑着大学生沉溺在虚拟的世界中,极大地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些都非常容易导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严重影响他们的生理、心理健康。另外,境内外的一些敌对分子和反华势力,常常利用非法宣传物、网络媒体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一些错误观点和思潮时常影响在校大学生,这些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深层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2、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不同阶段成长发展的需求

以学生为主体,就要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包括思维水平、知识背景、思想实际、心理特点、生活实际等。从新生的入学教育到专业素质的培养,都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包括开展如何适应大学的专题、人际交往的讲座、专业发展方向的指导,以及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等等,真正帮学生之所需、解学生之所难,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教育学生、鼓舞学生的作用,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与学生管理相结合,真正实现教育与人的发展和谐统一的科学发展观。

3、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有16.51%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数据还在继续上升。”[2]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学生也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由于贫富差距、就业压力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一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承受了社会、家庭太多的期望,严酷的现实又让学生无法实现自我的理想,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异常;还有一些学生不曾经历艰苦生活的磨练,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意志力比较薄弱,再加上社会适应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交往、竞争、情感等方面的关系,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价值取向迷茫、自我意识模糊,从而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日益严重。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不断增加,思想情绪复杂多变,个别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甚至走向极端,这些特殊情况都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

二、以人为本,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1、变革辅导员工作方式,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手段

第一,强化辅导员心理咨询技能,引导学生自悟成长。传统的 “灌输式”教育以及单纯说教方式,已经不适用于80后、90后这一代有着较强个性特征和自主意识的大学生身上。辅导员应该本着“引人自悟”的原则,向学生晓之以理,使学生“知道”,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悟道”,进而自发地转变和提高。[3]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学会运用咨询心理学的技能,特别要注意引导教育的艺术性,这会让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第二,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全方位渗透情感教育。首先要给予学生无条件尊重,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站在平等的立场上真诚地信任学生、对待学生;要保守学生的隐私,给予他们最大的包容和理解。其次,就是要做到与学生共情,体验学生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再次,学会倾听的艺术。倾听,既能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同时又能让学生在宽松信任的环境下向你诉说困惑和烦恼,最成功的辅导员通常也是最佳的倾听者。辅导员做的是人的工作,更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果辅导员能够做到“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那大学生很多的思想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第三,担任高校网络评论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当今的高校辅导员必须要有敏锐的网络视角,担任起高校网络评论员的角色,及时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要关注国内外,校内外热点问题,主动介入校园BBS和校外一些网站的交互式栏目(论坛、贴吧、QQ群等),就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主动导贴、积极跟帖、适时结帖,引导网络舆论;用事实说话,及时网络权威信息,维护正面的评论、正面的声音,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各种谣言、不良言论和小道消息负面影响。辅导员要利用人人网、博客、腾讯微博等,及时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要以“以学生为本”为育人理念,注重网上评论和咨询,网下及时反馈及解决,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人生规划、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2、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

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就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体验性为主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课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体验性活动,如专业见习、模拟公司、模拟招聘会、未来职业生涯体验、成功人物访谈、角色扮演等活动。这些体验性活动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体化,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职业理想教育,把思想道德建设细化为职业道德教育等。这种具体化了的目标使大学生更能理解也更能接受,具有很好的激励和导向作用,避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泛性。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贯穿整个大学阶段,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驾护航

健康的心理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载体。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系统的心理知识的学习和体验式辅导训练,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整体优化,在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意识、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从容应对心理困扰,预防精神疾患,提升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4、发挥社会实践的积极引导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新基地

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紧密结合,不断创新、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组织,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高校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博物馆、烈士陵园和爱国主义基地等,建立大学生德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到教育基地参观,接受相关方面的德育教育,增强教育效果。高校还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让大学生深入到社会基层,深刻感受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发展现状,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逐渐培养自身的优秀思想和品质。

5、注重制度完善,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

“实践表明,是否具有一支理想坚定、素质全面、结构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已经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4]

我们要大力加强思政队伍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学校“两课”教师和辅导员等主体力量的作用,同时把政治理论课堂主渠道和高校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努力实现骨干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靠拢。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的选拔、培养、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尤其是重视选拔、培养一定数量的优秀专职辅导员,要积极调整辅导员的培训体系,做到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技能培训与心理培训相结合,增加交流学习机会;要建立辅导员相关激励机制,这主要包括职称的评定和行政职务的晋升,给予辅导员成长和发展的平台,保证这支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发展,形成一支专兼结合、业务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它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俱进,但我们始终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优秀综合性人才,高等学校责无旁贷!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摘 要:网络文化的普及和网络信息的传播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多种困境。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传播工具,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境界,又要规避网络风险,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共振,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变得更加频繁,并通过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极大冲击。新形势下如何因势利导地利用网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值得认真思考、仔细研究、积极探索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外来文化通过互联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更加严峻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掌握的先进科技,利用在信息资源上的垄断优势,通过网络平台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兜售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灌输西方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全面渗透,其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传统道德意识逐渐弱化。

(二)低俗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行为和情感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网络媒体在传播时间、内容、方式上的无限开放性使它所涵盖的广阔信息量在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获取信息与休闲娱乐等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其低俗文化以内容浅薄、空洞、甚至粗俗搞怪、噱头包装的方式吸引学生眼球,使大学生往往在无意识中模仿其中的思想、行为和感情[1]。低俗网络信息容易使大学生脱离社会诸多人伦、道德等约束,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网络的“虚拟化”、“无序化”和“自由化”也容易使大学生形成对自由的盲目崇拜和对一切权威的藐视,助长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观念的滋长。

(三)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挑战

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一直处于信息优势的地位。互联网这扇大门打开后,信息开放了,打破了原来分级传达信息的模式,学生和教师获得信息是同步的,有的甚至比教师知道得还早、还多,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丧失,其信赖感和权威感受到威胁。同时,随着网络传媒的迅速发展,各方面的信息鱼龙混杂,如何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去主动消解和过滤负面信息,做到既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又对社会的发展负责是给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的新课题。

二、网络时代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网络所具有的新颖高超的技术特性,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都无法比拟的,它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第一,互联网具有快捷的速度优势,这种迅速、及时的传播方式,有利于及时传播健康、科学、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第二,网络受众的广泛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凭借迅速扩散的信息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围大、辐射面广、冲击力强。

第三,网络运用了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娱乐性紧密结合,大大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效果。

第四,网络的互动性改变了过去搞思想政治教育“你说我听、你问我答”的单向方式。网络的交互式传播方式使大学生在通过网络接受思想教育时能及时与教育者开展思想交流,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均可在网上袒露无遗,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使受教育者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理想信念。

三、趋利避害,依托网络优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要求,进一步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政治意识,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和利用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尽快做出具体规划和统一部署,提上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可见,利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为了运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用先进文化占领新的思想阵地。对互联网这一新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主动、全面地介入。

(一)利用网络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环境

“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环境作为独立于思想政治教育之外并制约教育活动的客观现实,是一种能影响和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校园文化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外部环境,对大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引导作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手段。在传统校园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2]。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主流媒体的作用,通过丰富的思想内容、有较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形式,唱响时代主旋律。每逢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通过网站进行主题讨论,在讨论中拨云见日,实现认识的统一,完成思想的升华。

(二)利用网络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在道德的层面上使用自己的专长柔性地对大学生施加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较强的对于媒介信息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能够以批判性的视角去解读媒体信息,在教学中根据教育内容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媒介资源,实现教育者讲授与借助媒介的有机结合,使教学与网络传媒形成一种相互补益、相互耦合的关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大学生能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价值观念下对各种价值观念和思想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坚定自己的价值取向而不受各种社会浪潮的冲击。

(三)利用网络深化对大学生的“深度辅导”

所谓“深度辅导”就是在深入、动态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业、情感、心理等方面的深层次辅导[3]。“微博”、“微信”等新兴的网络沟通平台为此提供了便捷渠道。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这些新兴媒介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变化,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与学生进行更加方便快捷地实时互动交流,以避免少数学生与教育者面对面交流时的紧张与尴尬,同时更有利于用文字展现心灵最深处的声音。借助“微博”等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健康干预,化解大学生来自学习、就业、交友等方面的心理压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4]。

(四)利用网络监管和道德自律弱化网络带来的副作用,

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2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网络已无处不在,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要看到由于网络社会具有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网络使用者可以隐匿其在真实世界的部分或全部身份,这容易使网络使用者忽视责任归属感和社会约束感,把自己内心中一些不良东西显现出来,利用网络有目的地攻击他人和社会,或利用网络为自己谋取不当得利等,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亟须社会制约机制去约束和规范网络行为。

1.加强网络监管

学校应该联合教育、公共安全等相关部门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监控机制,加强对网络安全系统的管理,通过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网络技术从技术层面对大学校园网上的内容进行严格的过滤与筛选,以确保网络畅通安全。学校应该组织专门的机构,研发网络舆情监管系统,通过调查大学生的上网情况,关注并分析他们在一段时间内的心理压力、心理缺陷、心理需求等,及时进行舆情研判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防患于未然。

2.加强大学生道德自律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5]马克思的这一论断精辟地阐述了道德自律的意义。在网络交往中,由于交往主体具有“匿名化”、“面具化”、“数字化”的特点,对道德自律的强调就显得尤为重要[6]。所谓道德自律,就是道德主体借助于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借助于对现实生活条件的认识,自愿地认同社会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践行道德规范,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内在良心的主动行动。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水平,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遵守网络协议履行网络职责,文明使用网络,以个体的自律行为营造整个校园和谐健康的网络运行环境。

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网络时代我们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传播工具,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境界,又要规避网络风险,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共振和谐振,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为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更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新的贡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几点认识

【摘 要】加强和完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下各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新要求,它事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同时又是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

政治辅导员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执行者,是保证各项教育目标顺利实现的一线工作者。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多,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最深刻,具有教育和管理的双重作用。一方面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架通学生与学校的桥梁;另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教学支持服务,把学生培养成为与时俱进的优秀人才。做好辅导员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提高政治辅导员自身素质出发

(1)要具备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敬业精神。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加强思想修养,提高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2)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作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我们要密切关注和全面了解国际、国内时事,善于抓住国内外的热点、焦点问题,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述深刻的道理。(3)要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作为领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拓路人,我们要掌握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密切的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具备较渊博的知识,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较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引入倾听的理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必须认真倾听学生内心的需求。对于如何有效的引入倾听的理念,我有以下几点认识。(1)要区分倾听对象的差异性。在高校中,处于不同成长环境和生活背景下的大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差异性。面对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政治辅导员需要区分倾听对象的差异性,做好区别对待,区别倾听,有效倾听。(2)要掌握倾听方式的多样性。这里所说的“倾听”,不仅指对教育个体内心声音的聆听,还包括对群体意愿的关注;不仅包括言语行为方式上面对面的倾听,也包括书面的文字沟通。实际上,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倾听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只有掌握倾听方式的多样性,才能充分了解、把握教育对象内心的信仰,不偏离、不失真地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合理的倾听。

三、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明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国家教育机构宗旨中强调加强学生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建设,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遵循高校教育规律,对于如何明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我有以下几点认识:(1)要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效结合。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高等院校应当高度重视,明确职责、抓紧落实工作。(2)要与法制和规章制度的管理相结合。我国是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是立国根本。当代大学生面对社会上的种种诱惑,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难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继而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只有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和规章制度的管理相结合,才能正确的指导大学生树立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3)要与正确的价值观协调统一。所谓价值观,即指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观点,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觉悟和政治修养,需要政治辅导员孜孜不倦的教育指导,需要高校以及国家教育部门的积极配合。

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紧跟国家的脚步,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提高政治辅导员自身素质。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实施者,也是创造者。我国未来先进思想、精神、文化的创造群体就是今天的青年大学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每一个政治辅导员不可忽视的责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高校作为培养和输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前沿,担负着重要使命。尤其在现今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成果,是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教育现状出发,以独特视角发掘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当代大学生担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其思想政治素质会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顺利完成。因此,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着眼于我国教育的现状,以教育的实效性为原则,探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价值取向功利化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敏感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生活领域都发生着变化。这一时期社会上各种思潮涌动,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高校学生是拥有敏感触觉的群体,面对社会发生的新变化新思想,不可避免会受到一些影响。表现在,部分学生利己主义严重,缺乏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由此引发人生观偏曲、价值取向功利化等。有资料显示,在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查中,集体主义观念在思想政治素质指标中排在第11位,状况堪忧。

(二)诚信缺失现象突出

1、在学习和学术研究方面的诚信缺失。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旷课缺课现象严重,平时对学习不重视,遇到考试存在侥幸心理,作弊现象也是司空见惯,其中不乏所谓的优等生、学生干部。

2、在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诚信缺失。一些学生将社会上的不良习性作风用在校内社团或学生干部的竞选过程中,送礼、请客现象时有发生。

3、在就业求职过程中的诚信缺失。部分学生因就业中竞争激烈,为力排众人,采取伪造个人信息的非常手段来获得就业机会。据报道,有用人单位收到的自荐材料中,有多人竟是同一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且同时是同一班级的班长。

(三)心理不和谐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心里压力大的问题。由于社会或家庭对大学生期望值过高,当学生本人无法获得成绩和认同感时,往往会产生负面心理。这种长期心理压抑如果得不到及时释放,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负面情绪一旦产生就很难疏解。心理焦虑、冷漠麻木、自卑都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不和谐因素。缺乏生活历练、抗压能力差也是导致大学生心理素质较低的原因之一。

二、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的对策

(一)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观念具有主观性、实践性。人们根据观念决策、行动。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问题是事关全局的先导性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本质上是对人的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工作,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在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体价值,无论是体力还是智力方面的成长,都要最大限度的以实现大学生的个体价值为前提。一切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重点最终都是为满足学生成才需求服务的,这也是教育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落实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大学生个性发挥和人格的完善,培养大学生自尊自爱、独立自强的精神,懂得发现并善于聆听学生的诉求和心声,总结当今社会现象与校园现象产生的共同规律,找出其共性与个性的联系,以此为突破口来处理大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并始终坚持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宗旨,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首先,要完善高校管理机制。提高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细节,实行责任制和分工合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可行措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落实。

其次,要健全评估机制。在高校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估管理,建立系统化、科学化的评估机制,以标准化的管理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最后,要鼓励高校科研创新。我国高校在鼓励科研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应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方法的研究。一些更具人性化和情理化的举措应被高校选择性的采纳,如后勤社会化、弹性学分制、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等等。高校在奖励具有现实价值的科研成果的同时,还要加大对优秀科研创新从理论阶段向实践阶段过渡的力度,使创新成果更早更快的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得到应用和推广。这样,就可以促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被动经验型”向“主动科学型”转变,逐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学科化与科学化。

(三)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

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在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在充分肯定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同时,完善和跟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尤为重要。应使教育更贴近生活,表达现实意义,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教育内容应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学生,教材编写也要做到结合不同需求来解决不同问题的宗旨。有针对性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的指导教育工作。通过改变程式枯燥的说教式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调动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汲取。

在教育方式上,坚持传统方法的同时,力求推陈出新。借鉴国外先进优秀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整合教育资源。坚持传统方法,如反省内求、身教示范等;借鉴国外教育方法,如政治教育舆论化、政治教育情景化、道德教育情景化等。另外,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开发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利用各种渠道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如信息化网络化的应用。还要对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发掘寓教于乐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增加学生吸收知识的主动性和热情,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要整合社会资源,最大限度优化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为施教和受教双方提供健康的教学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其中,包括校内人文环境的养成,也包括校外社会环境的净化。高校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之地,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高校要加强爱国主义观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使爱国主义价值取向植根思想政治教学根本。此外,要加大力度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治理,严厉打击惩治一切扰乱和破坏校园秩序和社会治安的行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沃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试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目的。通过分析目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学校教育工作者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也以教育性、主体性和实践性等为基本原则,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们

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在人的现代化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者紧密联系、互为条件。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必要条件,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它既规定着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方向,又为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三目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教育目标的层次性不足

从本世纪初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的改革,值得肯定。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层次性上仍显现不足。 在教育目标确立上,还要进一步分析社会现实和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因素。 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置上,应更紧密地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最大的实际, 在强调忠实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 也要关注对大学生基础文明的培养,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作为一个公民缩影具有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 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接近于社会发展现状的要求,以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和现实基础,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行之有效。

2文化多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和网络的全面普及,社会文化的多元化趋势日渐明朗。国家间的竞争已从传统的经济、科技领域扩大到文化领域。不可否认,文化多元化对于文化交流、综合创新、科技进步及科学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它也具有负面影响,在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西方的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观念也得以广泛传播,加上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滞后,引发了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上的偏差,淡化了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随着高校的扩招政策导致学生规模的日益扩大,万人高校不断出现,但是师资力量却不能及时跟进,由于师资力量难以保证,.教师们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他们无瑕顾及课程的质量,导致讲课没有深厚的理论铺垫,缺少浓郁的人文历史氛围,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一些教师更是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体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观点陈旧,授课内容和考试内容缺乏新意和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做到因人而宜,大学生全方位发展。

四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1、.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机制支持。 所谓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指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将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为本,就要满怀爱与责任,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出发,带着深厚的感情、满腔的热忱,创造性地构建了一整套教育服务系统,鞭策着每一名学生刻苦学习、努力上进。

2教师要把握学生思想特点、现状与心理需要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及其思想政治品德的培养和调整。这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发扬我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通过问卷调查、私人谈心、学生干部了解等方式,真正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明白学生在想什么,希望什么,害怕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有知彼知心,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要建立起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通过深入学生个别交流,召开小范围会议,甚至网上谈心的形式,全方位了解学生情况,并且形成固定的工作制度和具体的工作要求。高校要经常开展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对敏感时期、热点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分析研究,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把握更加科学化,更加准确。

3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知识新方法,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创新,都是要靠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来落实。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从上至下采取各种措施 ,广开学路,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思政干部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文化和业务水平。二要加强管理。管理知识、管理程序、管理规则,包括对管理的认识等。三要加强学习。学习包括向书本学习和向实践学习。通过学习,提高高校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工作水平和决策能力。同时,教育者也要勇于到教育第一线去,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增长才干。

4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作用,积极构建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环境。

高校应积极构建起自己的舆论环境、信息环境和传媒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校园媒体的建设,发挥校园媒体对大学生的舆论宣传和教育引导作用。校园媒体具有大众传媒的的基本属性,但它作为高校自办的媒体,应具有鲜明的高校育人特征。高校的校园媒体一般包括纸质宣传媒体,如校报、学报、刊物等,还有校园有线广播、无限广播、闭路电视和校园网络媒体等。校园媒体一般围绕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后勤服务活动、学生各类活动进行,不管哪类媒体,无论是侧重教学的报道,还是侧重科研的信息传播,都对引导学生加强学风建设、校风建设,推进学生学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中尤其以反映各类活动的媒体信息传播,对学生的育人作用直接、明显。无论是学校举办的刊物、广播、报纸还是校园网络,其中大量反映学生文体活动信息的传播无一不对广大在校学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品德养成、学习进步、人格完善和政治上的成熟等都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强校园媒体的建设,重视校园媒体的领导、组织,强化其信息传播功能,是抵消社会大众传媒不良影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有效策略。

5建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激励表彰机制。

以“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为目标的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各高校要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完善一套旨在促进辅导员队伍可持续长远发展的政策激励机制,切实做到以感情留人、一事业留人,以福利留人。通过为他们提供置业生涯规划、创造开展学术研究与继续深造的机会和大力度择优升任党政干部等激励引导政策。广泛开展“评优创先”活动,为他们创造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

总之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丝毫不能松懈,反而要进一步加强。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前进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