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6 03:46: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近年来,在广大农村,大批青壮年男子纷纷外出打工,留下儿童、老人、妇女守在家里。这样,就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社会的帮助,生活和心理上都存在很大的缺陷,成绩较之其他儿童均有很大的差异,成了问题中的问题。了解这一部分群体的生活状况、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分析其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迫在眉睫。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原因;对策
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为学生传授各种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出身心健康、能面对未来社会种种挑战、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坚强自信、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但大量的事实资料证明,当前孩子中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就自己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多年的经验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如下:
一、现状分析及其原因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许多儿童也抱有许多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也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去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时,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玩具等方面。还有的孩子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中,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人们最早生活在家庭之中,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基础是由家庭奠定的。但不良的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不同的危害。一部分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孩子养成自高自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现在的家庭多半是三口之家,全家托着一个“太阳”,整天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样侍奉着,恐有闪失。洗脚水有奶奶端送,书包有父母整理,吃饭有人端,被子有人叠,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另一部分家长管教过严,期望过高,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家长总觉得一个孩子,一定要让他学好,想方设法为孩子请家教,找补习班,制订各种培训计划,购买各种教辅资料,制订过高的目标。还有个别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容易使孩子有对抗情绪或自卑心理,养成不好的品性。
3.教师因素
首先,教师不正确的教育思想,不端正的教学态度,不健全的人格,不良的情绪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其次,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得当,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疲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教师心理不健康,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学校采取的对策
1.建章立制,明确责任,使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井然有序
留守儿童本身就是一个“三缺”群体――生活上缺少照顾、行为上缺乏管理、学习上缺少指导,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对他们的管理极其困难,往往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进行思想教育,却收获无几。久而久之,教师就会失去信心。因此,一开始学校就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提高了教师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大力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学校通过“六一、国庆、元旦”等节日开展大型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效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促成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适应多种需求。
3.开展特色活动,使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更加丰富多彩
(1)开展“亲子”活动,享受家庭温暖。①为了补偿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关爱,我们设计了模拟家庭活动。即每位参研教师认领几个留守儿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照料和关心,并在节假日、学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把他们带回家,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照顾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得到亲情般的关怀。②由父母均在家、家庭和睦、品德较好的学生与一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视为兄弟姐妹,在生活学习中互相帮助。③为了让留守儿童每周至少有一次与外出父母交流的机会,学校安排每班每周上一节亲情教育课,并将亲情课的具体时间通知给家长。留守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利用校讯通分批给家长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等,了解父母在外的工作、生活和身体状况,与家长亲切交流。
(2)举办家长学校。祖辈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力军,可他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孩子的教育。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学校每学期举办家长学校,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引导家长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
(3)开展班队活动。定期开展以亲情教育为主题的班队活动,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实践。如:利用母亲节、父亲节和教师节有意识地进行感恩教育。我们要多渠道引导留守儿童去理解父母的艰辛,去感受家庭、学校、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让他们用感恩的心去过滤许多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抱怨与不快、抵制许多毒害和侵蚀,完善自己的人格,自觉纠正自己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的偏差,懂得知恩图报,与其他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4)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室专兼职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及时发现和矫正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留守儿童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总之,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尤其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祖国的未来栋梁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奉献出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吧!
城市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出现了与父母长期分开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父母及监护人教育、学校及社会教育方面剖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提出了保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及措施。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父母教育缺位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父母教育的缺位,父母为了生计,长期与子女分离,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无法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之中进行情感的沟通交流与生活经验的传授,在遇到突发状况或者新问题的时候,留守儿童非常容易不安与焦躁。家庭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脱离父母教育,很难得到父母的关爱以及情感的交流,因此会有极为严重的心理创伤。
监护人教育不当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来源于监护人教育的不当,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就其性质可以分为隔代的祖辈监护和上代的亲属监护。隔代祖辈由于通常是祖父辈,在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过程当中,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与留守儿童之间存在着时代的脱节,容易产生代沟,祖辈在思想以及生活习惯方面会受到时代的影响,不利于留守儿童的早期社会化,使留守儿童很难适应新情况的变化;其次,祖父辈对孙子辈会非常溺爱,通常情况下是“要星星不给月亮”,致使留守儿童形成极端的个人病态心理。上代的亲属监护的主体主要是亲戚或者朋友,他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样会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就是亲属为了生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难以做到尽心尽责,在教育孩子方面难以很好地把握适度原则,如果对待留守孩子过度溺爱,会造成孩子不良的性格;如果过于严厉,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对抗心理。
学校教育不足 学校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他们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中度过,因此,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否的关键因素。但是我国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办学理念以及教学设备等多方面的条件受制于当地经济水平的影响,并不能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提供必需的教育资源。为了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父母教育缺位的现状,最好的学校教育应该是对留守儿童实行寄宿制管理,使他们可以获得朋友的情谊,但是我国农村的学校却缺乏住宿的必要条件。农村学校的课程设计很少会涉及到心理引导方面,教师更是缺乏相关的心理教学理念,容易使留守儿童形成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社会教育不良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针对于留守儿童的社区服务教育团体极为稀少,使得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处于空白的状态。同时,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处于社会化的初期,各个方面极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因为留守儿童的好奇心比较强,且自我保护意识较为薄弱,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庸俗的或者暴力小说,或者漫画的影响,再加上家庭教育的不足,留守儿童极容易走向犯罪的深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和监护人的教育职能 要尽量完善家庭式教育,需要父母或者监护人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为了让留守儿童切实体会到家庭的亲情以及父母的关怀,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就必不可少。实现留守儿童健康心理的培养及塑造,需要父母对他们实行综合方面的教育及关爱,其范围可以是单纯的情感交流,亦或亲情互动。此外,还要明确监护人的角色定位,真正做到教育和抚养孩子的责任,要准确把握爱与严的教育尺度,要经常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
利用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要尽可能地利用小学的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当中的堡垒作用。第一,学校要设置心理咨询服务机构,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进行监管,并实现对他们心理的实时疏导;其次,完善家庭访谈制度,学校可以不定期地根据学生的心理表现的实际情况,对留守儿童的家长或者监护人进行访问,使他们能够了解子女现阶段的心理状态,引导他们掌握与子女正确的沟通交流方式以及教育方法;再次,组织留守儿童开展社交联谊活动,在社交联谊活动中,使留守儿童可以分享彼此不同的快乐,共同承担并解决彼此的郁闷。
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的发展及成长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需要构建长期有效的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使整个社会的力量起到引擎支撑的作用。各级政府应当明确责任的划分,农村的村委会以及街道委员会必须承担对留守儿童的辅助监护的职责,就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深入了解;其次,要积极邀请留守儿童参加青少年的集体活动,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体验父母工作以及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之类的公益项目,对留守儿童进行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教育。
留守儿童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存在的原因与其自身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存在很大的关系。父母进城打工是生活的现实写照,留守儿童如果缺乏对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的正确的认识,以致造成心理的不平衡,最终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打铁还需自身硬”,留守儿童应该把“留守困境”转换为自身的动力,积极主动地去改变,树立属于自己的奋斗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教师进修学校)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状况;解决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留守儿童往往在认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针对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特殊性来看,他们往往任性,没有上进心,心理承受能力差,有很多不良习惯,同时不能正确体会爱,认知爱,付出爱,沟通和交际能力不足。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常常从孩子的视角分析他们的问题,不能一味地放纵,也不能一味地苛责,要试着给孩子更多爱,让他们健康全面成长。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1. 自卑感较强。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很多留守儿童都无法得到亲情的温暖,再加上他们的生活都较为困难。因此,大多数留守儿童总觉得低人一等,经常担心被同学或老师看不起,久而久之,致使情绪低落,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对自己缺乏信心,悲观失望。
2. 没有上进心。任性、懒散、没有上进心等现象,在留守儿童中比较突出。由于代替父母的监管人的精力不足、能力有限,缺乏对留守儿童学习上的知识辅导和思想意识方面的引导。另外,留守儿童的祖辈们大多由于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滞后,忽视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塑造。再加之农村学校的教育也因各方面原因不够完善,造成了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缺失。孩子常年缺乏严格的管理,导致厌学现象较为严重且十分普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自由散漫、厌学、逃学、退学的同学中,留守儿童都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因为这些原因,他们难以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更谈不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行为习惯不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和孩子联系较少,致使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这种亲情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孩子与他人的社会交往,甚至感觉自己遭到遗弃,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和仇视态度。多数留守儿童在校表现较差、经常违纪、没有礼貌、不太合群、没有集体主义观念,从表面来看他们都比其他孩子要更独立、坚强,实际上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其他孩子更脆弱、更不堪一击。他们的心态极不平衡,情绪波动很大,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很容易受到挫伤,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沾染上不良的习气,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 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爱护。学校和老师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留守儿童一般不喜欢主动与人交流,常常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因而班主任对他们的教育要有耐心,态度和蔼,努力营造和谐、温暖的班级环境,努力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对他们多一些关心、多一份理解。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勤于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班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只有这样,留守儿童才会敞开心扉,保持活泼开朗的健康心态。
2. 鼓励留守儿童展示自我。教育技巧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因此,班主任要尽可能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积极创设公平、健康、宽松的氛围,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充分展示才华,认识自我,彰显个性,从而达到增强自信的教育目的。同时在“雏鹰争星”的评比中向留守儿童倾斜,并且树立榜样,在留守儿童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有效地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以课外活动、主题队会的形式,开展如“美丽童年”、“快乐成长”、“感恩父母”等为主题的活动与教育,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他们有益的爱好,发挥一技之长,填补心灵的空白,在思想和心理上得到正确的引导,从中体会班级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从而鼓励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
3. 加强素质培养。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有侧重地加强留守儿童的素质培养,尤其是加强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留守儿童对现实缺乏正确认识的态度,有困难和问题,往往得不到引导,极易造成他们内心的不平衡,所以,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种种心理问题和烦恼。为此,应教育留守儿童以健康的心态,正视现实、面对现实。在改变不了父母外出的现实情况下,只能学会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作为班主任,要在留守儿童身上多付诸心血,让他们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树立远大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时不时通过手机等通讯工具与父母沟通,勇敢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摘 要 所谓“留守子女”,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由于他们没有接受到由正常家庭所提供的抚育和关心,继而产生了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为突出点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给予他们关爱与照顾,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从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关健词 留守儿童 成长 心理健康 对策
一、留守儿童情感心理的特点
(一)自我封闭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留守儿童会有失落感,不爱和别人交往,会变得自闭,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等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二)自卑心理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这种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向情绪体验而存在。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的延长这种自卑体验不仅不会减少,同时也造就了他们孤僻的性格。
(三)情绪失控
多项数据调研表明,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少数留守儿童认为爸妈没能耐,家里穷,才被迫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自己,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
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基地的功能
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应该尽可能地利用相关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多做工作。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咨询老师。学校可采取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管理办法,定期进行调查、摸底与登记,并将相关资料建立档案,进行跟踪管理,与他们的父母和监护人建立联系平台,并对“留守儿童”的思想、行为、学习等情况及时与父母或监护人进行联系与沟通。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留守儿童”学生更多的关爱。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入相关的医学心理诊治部门,防微杜渐,将危险减到最小。
(二)要适时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及时解决留守儿童心理上的困惑
首先,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定期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灵释站等,传授学生必备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自行调节心理状态,解决留守学生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心理困惑,解开心灵上的疙瘩。其次,一旦发现留守学生有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必须及时处理,防微杜渐。教师在处置问题,进行心理辅导时,要从旁协助,提供建议,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唱主角。在辅导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渲泄情感。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应避免说“我比你知道”“我就晓得”“我告诉你”之类的话,应用鼓励性、商量式的语气同学生说话,如“我能体会”“我理解你的处境”“你觉得怎样做才合适”等语言同学生交流。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气氛中交流,学生一般能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敞开心扉,解决问题。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有必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有效的弥补家庭教育对其关怀的不足,多给他们指导和帮助,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地方政府部门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取消那些接待未成午人的网吧、游戏厅,加大对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安定,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创造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组织社会公益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呼吁社会成员多关心留守儿童,给予他们热心的关怀与帮助,为他们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四)组建农村留守儿童家园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长辈们又忙于劳作,没有文化,无暇顾及他们,久而久之,他们就染上了社会的不良风气,他们处在青春发育期,身心较脆弱,思想容易左右,会受到不良习气的侵蚀,形成重哥儿们义气、我行我素、唯我独尊、酗酒闹事、包网吧、聊通宵等不良的行为习惯。鉴于此,我们学校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让他们在这个大家庭中得到熏陶,感受大家庭的温暖,我们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之家中,设有舞蹈组、电子琴组、葫芦丝组、篮球组、阅读组等十三个组别,学校还设立了心理辅导室,对学生不良习气的形成提前干预,为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他们的兴趣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从小形成务实的个性,体现每个人的价值。
摘 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大批的青年都去城市打工,将妇女、儿童、老人留在了家里。由于这样的现状,使农村出现了一大批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由于父母经常在外,不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导致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负担。就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展开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思考
随着父母对孩子教育重视度的增强,小学教育作为学生的起点,显得格外重要。众所周知,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更好的学习能力和提高自身的技能,也在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养,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机制。但是,众多的事实证明,很多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都不够完善,依然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原因
1.自身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留守儿童依然没有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在很多时候,儿童将自己的幻想当成了梦想,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去换来自己的梦想。一旦这种幻想没有得到实现或实现了一半时,心情就会烦躁,一般多表现在玩耍、学习等方面。有一些学生因为长时间感到恐惧、自卑、烦躁等,以至于不能够放开自己,从而导致心理方面产生了问题。这些学生即使成功了也不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一直处于一种不自信和烦躁的状态中,长时间的话就会造成这些学生身心不健康地发展。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当今社会每个人最为重视的。由于人们生活在家庭之中,所以家庭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一些不良的家庭因素会导致孩子在心理方面受到不同的危害。大部分家长都会宠着自己的孩子,一般孩子想要什么东西父母都会尽力让孩子得到,这样使很多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就使父母对孩子更加地宠幸,整天像“小皇子”一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多事都不用自己去处理。当然还有一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特别严格,对孩子抱着很大的希望,这样就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很大压力。很多家长都喜欢拿孩子的学习成绩进行攀比,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去聘请家教,想各种方法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这就更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甚至有些家长直接用一些粗鲁的手段去逼迫孩子学习,使孩子产生了抵抗情绪,最终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3.教师因素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一些老师会有不正当的教学方式和不端正的教学态度,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另外有一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会产生一些不正常的情绪,使学生的心态发生变化,影响了学生上课听讲的专注度,甚至还严重地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校需要采取的措施
1.建立规章制度,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留守儿童不仅在生活上缺少帮助、学习上缺少帮助,有时还会被社会上的不良行为所影响,所以对这些孩子进行管理是相当难的,一般都要费特别大的力气才能够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的话,老师就会对这些孩子缺乏耐心,从而导致孩子向不健康的方向发展。所以,必须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问题放在首位,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确保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
2.教育学生养成积极参与的习惯
学校可以举行一些大型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全面发挥自己的长处,让学生感受到W校的温暖,比如“春冬季运动会、六一儿童节、元旦文艺演出”等活动。
三、丰富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1.举办“家庭”活动
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可以开展模拟家庭等活动,让老师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上为学生提供帮助,并且在放假的时候或者一些特殊的节日,将孩子带到自己家里,尽最大可能地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为了让孩子们能与父母有接触的时间,学校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开一节家庭教育课,并且尽最大可能邀请到孩子父母,让他们能够和孩子一起参加这节课。如果孩子们的父母不能到场的话,可以让学校给孩子的家长打电话,然后让孩子与父母通电话,让孩子能够和父母聊一些家常,增进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
2.成立“关注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成立“关注留守儿童之家”。让心理健康专家为留守儿童疏导,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和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使留守儿童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素养。
总而言之,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重中之重。解决小学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一件非常麻烦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必须使学校和教师一同努力。儿童是国家的小树苗,为了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让大家共同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让儿童们能够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