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7 02:51: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 手术室是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和手术检查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手术的质量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手术室提供安全保障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关键词 手术室 不安全因素 管理措施
术中的不安全因素
手术体位安置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多见于肢体捆绑过紧,骨突处缺乏保护,局部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局部组织的损伤,使束缚肢体过度伸展、旋转引起相应的神经不同程度受损,严重者可导致不可逆的肢体运动障碍或瘫痪。
烫伤:多见于小儿、休克、昏迷的患者,术中体温过低需要保暖时,所用热水袋温度过高,未能及时发现,造成局部组织烫伤。
言语伤害:除全身麻醉外,其他患者的手术均在清醒中进行,医护人员术中高声谈论病情或遇到意外语气紧张等,均会给患者带来情绪的波动,使患者紧张安全感降低。
物品遗留体腔:术中需大量的纱布、针线等在深部组织擦拭、填塞、压迫止血等,清点过程不认真,造成其遗留体腔。
防范措施
正确摆放手术体位:正确的体位便于医生操作又顺应患者呼吸、循环功能,避免神经血管受压及身体各部肌肉扭伤,在摆放体位时,要动作轻柔、缓慢、协调一致,注意负重点和支点是否正确,保持较大的支撑面以减轻局部受压,手术人员严禁在患者身体上放置任何重物或外界压力。
保持环境安静:术中禁止喧笑,随便议论患者的病情,各种操作稳、准、轻、快,避免不良语言对患者的伤害,使其在良好的心态下接受治疗。
器械检查:术中使用电刀及电灼器前认真检查各部件是否齐全,各接触点是否漏电。
管理措施
加强道德素质的教育:加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是防范各种护理事故的前提,教育手术室护士增强工作责任感,工作中要严肃认真、细致耐心。
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手术室应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责任分工,手术室护士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查对制度,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切实减少和消除各种隐患。
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学习本专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对照自己,开展讨论,从思想深处人事到手术室安全护理的重要性,从而杜绝和减少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减轻超负荷工作压力,在现有人力资源情况下,可实行弹性排班制,实行副班制,随叫随到,调整各种班次,减少护士过度超时工作负荷,建立合理的劳务费分配制度,根据工作质量与超时数,实施每日工作计分制发放劳务费。
摘 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对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手术室实际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然后提出护理措施。结果:使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从而减少护理缺陷、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手术室的工作与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加强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是保障手术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护理管理 防范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
错误的手术部位:对称性的部位核对不全,病历或通知单上书写不清楚。
器械、敷料等异物遗留体腔:清点制度执行不到位或清点马虎,操作中不当致器械损伤或缝针丢失,外来器械清点、管理不严。
器械、用物准备不全:手术前器械准备不充分,打包消毒前未仔细检查器械的性能。
发生压疮:手术体位放置不妥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压疮发生。
标本管理不当:标本丢失,未及时固定标本而影响取材,标本名称与标本不符。
术中体温过低:皮肤消毒、大量冲洗液、输入大量液体、手术时间长。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有漏项、漏签名,与麻醉医疗记录单不吻合,字迹不清楚。
护理责任缺陷:由于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
岗位设置方面:由于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易发生疲倦及厌烦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进行违规操作,极易发生隐患和差错。
防范措施
术前1日访视病人时,详细察看病人的资料,确定手术部位,术日晨巡回护士再次详细核对(三方:患者、病历、通知单)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所带物品(X线片、CT片)。手术医生上台前再次查对,和巡回护士一同确认手术部位,尤其是对称性的器官(左或右侧)。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警示语,提醒医生和护士要认真查对手术部位。
严格执行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对手术室的重点制度如查对制度、物品清点制度、交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标本管理制度及各级人员职责等,要求认真学习执行,做到一丝不苟,杜绝违规操作。外来器械的管理,手术室护士要认真清点检查,确保完整性和正常使用。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监督检查作用,坚持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全面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加强对一些易出差错的环节、易出差错的人检查,在检查中做到奖赏分明,使护士的行为有规范、工作有标准、评价有依据,使护理安全得到保证。
制定防压疮措施[1]:术前访视评估手术病人,根据《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病人发生压疮的几率,尤其是对手术时间长,病人自身条件差的手术病人应采取有效的防压疮措施,如采用泡沫垫或医用高分子手术体位垫。同时,加强术中的巡视、观察,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适当调整受压部位。定期组织新上岗护士学习掌握手术体位的摆放方法,注意事项,手术体位的摆放目标是:让患者感觉舒适。
标本管理存放送检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取下的标本,术毕督促主管医生填写申请单并与标本核对,尤其是小标本确认是否保存,不能随便丢弃,巡回护士将标本放于标本袋中,及时用10%甲醛固定并登记。送检标本时,三方查对(病理单、标本、标本登记本),专人送检标本,送检人员送至病理科与工作人员核对无误后签字。术中冰冻切片标本,巡回护士在标本袋上贴上标签,注明科室、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及采集部位,防止出错。
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应采用保温措施[2]:术中注意监测体温,维持体温在36℃以上,维持室温在22~24℃。术前皮肤消毒,控制室内温度;术中采用保暖措施(如暖水袋、保温毯或压力气体加温盖被等);术中体腔冲洗时,应注意将冲洗液加温至37℃左右;术中可采用加温设备对输入体内的液体加温至37℃,预防低体温发生。
强化手术室护士法律知识的学习,依法行事,在维护患者权力的同时,学会用法律约束自己,保护自己,把法律作为工作责任,确保护理安全。护士正确认真、客观真实地填写术中护理记录单,详细填写与患者有关的信息资料,包括入室前的一般资料、手术区备皮、手术时间、手术名称、术中输血输液、手术者、麻醉者及麻醉方式,使用止血带的压力及时间等应与麻醉记录单相吻合一致,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重新修订护理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分析手术室现有和潜在不安全的护理问题,重新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加强护士素质教育,重视专科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积极选派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外;还要对新开展的手术,组织学习并参加外科术前讨论,了解手术配合要求,适应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强对新仪器、新设备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专科理论技能及应急能力。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减轻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加强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实行弹性排班制,建立合理的排班制度,根据手术情况要求,安排人员,进行合理搭配、调整,休息人员随叫随到,减少护士过度超时工作负荷。
小 结
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针对安全隐患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明确各级护理人员职责,加强安全质量教育,增强护士法律观念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前提。因此,在每一个护理工作中重视细节管理,严抓护理质量,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高效的优质服务。
摘要:从管理制度、无菌操作、器械准备、护理技能、护理记录等方面分析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总结手术室护理隐患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是对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具有工作量大、病种多、病情重、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故存在一定的护理隐患,而且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新手术的开展,也必然导致手术和手术室护理意外和风险的增加[1]。结合近几年来的工作情况,笔者分析了护理安全隐患并采取了具体的预防措施,使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1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手术室工作繁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可能会发生管理制度缺失,人员责任心差,不坚守岗位等情况。
1.2 查对制度不严格:接错病人和护送不当,特别是小儿、老年人及神志不清的病人,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室甚至手术部位错误。护送过程中也可出现非医疗性损伤。药物摆放无序,输血输液查对失误而导致用错药、输错血。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清点不清,中途添加物品不及时记录,出现器械敷料遗留在病人体腔内。标本送检中的错失。各种管道脱落或不通畅。
1.3 无菌操作不严格:手术室人员流动量大,空气中浮游菌数易超标,尤其是在手术开始和结束时,细菌降落量达最高峰[2]。手术室空间消毒不合格以及手术过程中各个环节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均能发生院内感染。
1.4 器械准备不齐全:器械准备与手术要求不符,性能不佳,刀、剪、针不锐,影响手术进程质量。
1.5 护理知识与技术不足及记录不完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新手术不断开展,新仪器设备的使用逐渐增多,护理人员没有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对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理记录单能够如实反映病人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能为日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供举证的直接证据。一直以来手术室急救都是医师说,护士做,执行口头医嘱,因此可能导致手术抢救过程缺乏完整、合理、安全的记录资料。
1.6 手术室布局不合理,环境差乱:无菌区、相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划分混乱,设备过多堆放,造成手术室的消毒死角。
2 防范措施
2.1 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结合典型案例和医疗纠纷,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举证责任倒置”的含义,强化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贯穿于手术室护理全过程中,确保手术诊疗的安全性[3]。执行规章制度,关键在于执行的力度,而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是预防手术护理隐患的根本保证。
2.2 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手术室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严格的行为准则。通过护理人员岗前教育、在岗教育等方式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手术室配置的专业器械,如监护仪器、电刀、电凝等应及时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尽快熟悉其性能、掌握使用方法。对于新开展的手术,可以通过参加医师查房,了解病人特点和手术要点,参与手术方案的制定,有利于新手术顺利成功地开展,并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每例行手术的病人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六查:接病人查、病人人手术问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手术前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问、病房带入的物品及药物、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药物过敏史、器械敷料是否灭菌合格、器械是否完好;四到位:急救药品到位、吸引器到位、氧气到位、电刀到位。
2.3 制订和完善相关制度:严格手术室进出管理制度,要求手术护士和术者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进人无菌间更衣、戴帽、戴口罩,对上呼吸道及皮肤感染者禁止参加手术。合理安排班次,对器械护士定岗、定班,保证手术开展的24h连续性,同时保持器械护士体力充沛、精力集中。对上台参观手术人数不允许超过2人,并限制随意走动,避免不必要的污染。
2.5 认真管理手术器械及仪器:对每个器械应经常养护和定期检修,特殊器械、精密仪器应定点放置,专人管理,以保证及时供给。已消毒的物品应统一存放。每日清理消毒过期的器械、敷料,每周整理消毒容器,并标明各类物品消毒日期及责任人。接送病人的推车、手术床由专人定期检查,做好记录,保证零部件无松动、脱落,避免非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2.6 消毒与灭菌
2.6.1 空气消毒。手术室空间消毒一般采用紫外线照射、药物熏蒸以及负离子空气消毒等方法,保持消毒后通风,但需防止污染空气进入。空气消毒前的清洁卫生采取湿式打扫,避免细菌飘浮于空气中。定期进行空气培养,检查菌落数与菌种。
2.6.2 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控制手术室感染最关键的环节,是一项非常严密的操作技术,而且贯穿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应保证手术所需器具的无菌。凡耐高温物品均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不能耐高温灭菌的物品,可采用高效消毒剂浸泡或气体薰蒸灭菌。
2.6.3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有菌、无菌手术严格分别安排。感染手术与非感染手术的所用物品术后需分别处理,感染性手术所用过的物品经过消毒液浸泡处理后再进行灭菌,感染手术室物品表面、墙壁、地面均用消毒液擦拭、喷洒,空气进行彻底消毒,废弃污物、污水必须经过消毒液浸泡后无害化处理,严格做好特殊感染手术的终未消毒处理。
2.7 及时准确完成护理记录:各种护理文书的书写必须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的原则[4]。口头医嘱仅限于抢救或手术中,而且使用时护士应重复1遗,并与医师再次核对后方可执行,事后护士一定要督促医师及时补充记录。
2.8 手术室布局和环境应符合要求:手术室建筑设计既要考虑病人与工作的方便,也要便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5]。手术室划分为无菌区、相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区域问均用门隔开,并设立明显分界标志。手术间内设备、药品应根据手术需要合理、有序放置。所有出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室内肃静与整洁。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医疗安全成为病人选择就医的重要标准,决定并影响着医院的长远发展和声誉。手术室工作具有技术含量高、工作强度大、安全隐患多的特点,手术室护理安全是医院整体医疗安全的重点。近年来,笔者认真分析了我院手术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素,并在增强法律意识、完善执行规章制度、提高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手术器械与仪器管理、消毒与灭菌、护理记录、手术室布局和环境等方面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使手术室安全隐患明显减少,护理工作质量显著提高,确保了手术的安全,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手术室护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新手术的不断开展,新的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可能被逐渐地发现,因此应对的防范措施需不断地提高和总结,为手术病人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护理服务。
【摘要】探讨怎样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消除潜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以杜绝差错事故发生,确保护理安全,促进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促进护理质量全面提高。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就医权意识日渐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和患者合法权益的要求不断增强[1]。消除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杜绝护理差错事故,保证护理质量,是手术成功与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护理安全成为护理管理的重点,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因此,加强护理管理是减少安全隐患、提高整体护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1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
1.1接错患者、错放手术间常见于患儿、老年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昏迷等不能准确回答问题的患者;术前访视不到位,也易接错患者。因手术需要临时调换手术间,如未严格查对易错放手术间。
1.2手术部位错误:如人体对称器官或肢体部位术前查对不严,致摆错体位,开错手术部位。
1.3手术体位安置不当:此类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巡回护士违背手术体位安置原则,对术式不甚了解,缺乏与术者、麻醉者沟通所致,多见于全麻、消瘦、手术时间长、高龄等病人。
1.4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忽略检查校对,导致异物遗留;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造成医疗事故。
1.5手术标本保留不当:术中切下的小标本容易遗失,如切下的声带息肉标本,未及时装好致遗失而引发纠纷。
1.6皮肤电灼伤和化学烧伤:电极板放置不当或使用不当致皮肤电灼伤,使用化学消毒剂如碘酊消毒时乙醇脱碘不彻底或消毒剂浓度掌握不当致皮肤烧伤。
1.7物品准备不全:如术前对手术程序不了解致物品准备不充足,术中供应不及时,延误手术时间。器械、仪器设备性能不良致术中出现故障,造成手术中断、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1.8用药错误:病人手术中病情变化快,用药品种多,且要求及时,易发生用药错误。
1.9护理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有研究表明假如护理人员文化低,素质差,频繁轮换培训不够,不足将会导致更多的院内感染和其它不良反应,不利于病人的预后。
1.10手术患者护送不当:在护送过程中造成患者撞伤、坠床、管道脱出等。
2不安全因素成因
2.1规章制度不健全,制度不更新,操作流程不合理。制度、流程未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而变化,未随新技术的发展、新仪器的使用制定新的制度和流程,易发生差错事故。
2.2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或分工协调不当,工作量超负荷,秩序混乱,使护理人员精神和体力承受巨大的压力,情绪急躁、疲劳过度而发生差错。
2.3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差错事故的危害性缺乏充分的认识,不安心本职工作,粗心大意容易发生各种差错事故,引发护理纠纷。
2.4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术中执行口头医嘱,术后未及时补开医嘱;护士越权替代麻醉师的工作;对进修、实习生操作时过于放手放眼;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不详细、不严谨。
2.5业务素质差:尤其是年轻护士,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在手术配合中护士处于被动状态,术中用物准备不全,应急能力差,新业务、新技术不熟悉致配合不主动、不默契,延误手术时间。技术操作不够准确、不熟练致静脉穿刺多次失败等均可发生纠纷。
2.6语言行为欠规范: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术中医务人员不负责地议论手术或谈及与手术无关的话题,给患者心理造成不良刺激;其次,护士在手术间随意谈论患者的个人隐私(如性病、残疾等),侵犯患者隐私权[3]。
2.7法律知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在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处理已进入到法制轨道的今天,人们更多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部分护士仍然不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制观念淡薄,特别是缺乏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忽视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自主权等合法权益,有的甚至侵蚀到患者的人格。
3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消除潜在不安全因素
3.1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关键。根据工作结构、要求、内容、环境的改变,不断修订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
3.2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与法制教育:经常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和法制学习,牢固树立依法执业观念,严格执行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强化科学的工作作风,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
3.3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弹性排班:根据护理工作强度及复杂性配置一定数量的护士,护士长每天根据手术量的多少随时调整工作时间,合理搭配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也可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及家庭需求适时合理排班,避免超负荷运转,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发挥其团队协作精神。
3.4加强业务学习:定期组织学习,提高业务素质,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再学习,外出学习和进修。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对新知识、新改进有所领悟。加强护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3.5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建立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对易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环节进行讨论,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对典型的护理差错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对整改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差错事故的发生。
3.6消除或减弱噪声源,营造安静、严谨手术环境:手术室工作是一项细致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思想集中是手术安全的关键,制定并实施消除或减弱噪声源,营造一个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总之,手术室的护理缺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认真仔细,不可草率。提供尽可能的整体护理,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护理人员旺盛的精力和体力,这些都是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重要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缺陷,从而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摘要】探讨怎样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消除潜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以杜绝差错事故发生,确保护理安全,促进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促进护理质量全面提高。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就医权意识日渐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和患者合法权益的要求不断增强[1]。消除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杜绝护理差错事故,保证护理质量,是手术成功与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护理安全成为护理管理的重点,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因此,加强护理管理是减少安全隐患、提高整体护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1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
1.1接错患者、错放手术间常见于患儿、老年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昏迷等不能准确回答问题的患者;术前访视不到位,也易接错患者。因手术需要临时调换手术间,如未严格查对易错放手术间。
1.2手术部位错误:如人体对称器官或肢体部位术前查对不严,致摆错体位,开错手术部位。
1.3手术体位安置不当:此类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巡回护士违背手术体位安置原则,对术式不甚了解,缺乏与术者、麻醉者沟通所致,多见于全麻、消瘦、手术时间长、高龄等病人。
1.4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忽略检查校对,导致异物遗留;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造成医疗事故。
1.5手术标本保留不当:术中切下的小标本容易遗失,如切下的声带息肉标本,未及时装好致遗失而引发纠纷。
1.6皮肤电灼伤和化学烧伤:电极板放置不当或使用不当致皮肤电灼伤,使用化学消毒剂如碘酊消毒时乙醇脱碘不彻底或消毒剂浓度掌握不当致皮肤烧伤。
1.7物品准备不全:如术前对手术程序不了解致物品准备不充足,术中供应不及时,延误手术时间。器械、仪器设备性能不良致术中出现故障,造成手术中断、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1.8用药错误:病人手术中病情变化快,用药品种多,且要求及时,易发生用药错误。
1.9护理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有研究表明假如护理人员文化低,素质差,频繁轮换培训不够,不足将会导致更多的院内感染和其它不良反应,不利于病人的预后。
1.10手术患者护送不当:在护送过程中造成患者撞伤、坠床、管道脱出等。
2不安全因素成因
2.1规章制度不健全,制度不更新,操作流程不合理。制度、流程未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而变化,未随新技术的发展、新仪器的使用制定新的制度和流程,易发生差错事故。
2.2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或分工协调不当,工作量超负荷,秩序混乱,使护理人员精神和体力承受巨大的压力,情绪急躁、疲劳过度而发生差错。
2.3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差错事故的危害性缺乏充分的认识,不安心本职工作,粗心大意容易发生各种差错事故,引发护理纠纷。
2.4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术中执行口头医嘱,术后未及时补开医嘱;护士越权替代麻醉师的工作;对进修、实习生操作时过于放手放眼;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不详细、不严谨。
2.5业务素质差:尤其是年轻护士,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在手术配合中护士处于被动状态,术中用物准备不全,应急能力差,新业务、新技术不熟悉致配合不主动、不默契,延误手术时间。技术操作不够准确、不熟练致静脉穿刺多次失败等均可发生纠纷。
2.6语言行为欠规范: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术中医务人员不负责地议论手术或谈及与手术无关的话题,给患者心理造成不良刺激;其次,护士在手术间随意谈论患者的个人隐私(如性病、残疾等),侵犯患者隐私权[3]。
2.7法律知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在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处理已进入到法制轨道的今天,人们更多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部分护士仍然不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制观念淡薄,特别是缺乏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忽视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自主权等合法权益,有的甚至侵蚀到患者的人格。
3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消除潜在不安全因素
3.1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关键。根据工作结构、要求、内容、环境的改变,不断修订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
3.2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与法制教育:经常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和法制学习,牢固树立依法执业观念,严格执行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强化科学的工作作风,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
3.3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弹性排班:根据护理工作强度及复杂性配置一定数量的护士,护士长每天根据手术量的多少随时调整工作时间,合理搭配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也可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及家庭需求适时合理排班,避免超负荷运转,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发挥其团队协作精神。
3.4加强业务学习:定期组织学习,提高业务素质,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再学习,外出学习和进修。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对新知识、新改进有所领悟。加强护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3.5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建立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对易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环节进行讨论,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对典型的护理差错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对整改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差错事故的发生。
3.6消除或减弱噪声源,营造安静、严谨手术环境:手术室工作是一项细致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思想集中是手术安全的关键,制定并实施消除或减弱噪声源,营造一个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总之,手术室的护理缺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认真仔细,不可草率。提供尽可能的整体护理,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护理人员旺盛的精力和体力,这些都是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重要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缺陷,从而确保医疗护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