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7 03:10: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职高艺术设计教育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们深深地为他独树一帜的创新作品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所折服。那么达利的创新能力来源于何处呢?这主要是与他颇具深厚的美术功底分不开的。由此,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美术基本技能及理论基础。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启发式、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创新性的设计思维进行引导和培养,营造出人文气息浓厚的良好氛围。简而言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我国当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设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教学实训基地,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性的综合素质
实践性很强的艺术设计专业应该根据当前市场需要,依照市场发展规律,遵循市场法则跟踪市场动态。当前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要想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性的综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建设教学实训基地,大力地开展专业教学和社会培训工作。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课程前期的理论知识,利用后期课程实践专用周,深入企业内部去实践操作,提高技能。这样便真正地实现了将艺术启迪与技术传授相结合,不但全面提高了学生实践性的综合素质,而且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关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不同于纯艺术,它与市场动向紧密相连。教师不但要提升其教育素质,而且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不断追求新的知识>!
结语
当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是设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蓬勃发展,面对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文章提出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设教学实训基地,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性的综合素质,关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解决对策。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高质量、更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高职艺术设计人才。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 艺术设计 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高职高专的艺术设计教育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型、应用型设计人才;使学生在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经济型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高专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必须认清人才需求的发展形势,在把握培养原则的前提下,不能忽略了素质教育对高职高专教育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之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在不断进步,对艺术领域的关注度也大大提高。近几年出现了“艺考热”的风潮,全国各高职高专院校也纷纷开设艺术设计专业,但是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通过在校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些设计的基本技能,走上设计一线的工作岗位,但是在专业技能外却缺少一些人文底蕴、个性修养、发展思维等综合能力素质,不利于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大力发展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应用性、适用性、岗位性专业人才的同时,也一定要加强能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市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当前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
这些年素质教育成为了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容易被忽略的部分,素质教育是教育者基于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多种途径,以适当方法引导全体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潜能,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并实现个体充分而自由发展的教育。
首先,一般高职高专的艺术设计专业学制短,课程任务繁重,为了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更是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在专业教育上,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至于“发展素质教育”成了一个口号,而没有具体行动。
其次,大部分教育者总是把素质教育放在嘴边,但是却不知道怎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不知道如何把素质教育作为课程传道授业。也有些院校片面的把专业教育、素质教育隔离开,认为将时间花在开展“素质教育”上看不到效果,得不偿失,简单地认为素质教育是课外活动。
再者,在国家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政策鼓励下,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十分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却忽略了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师缺乏个人修养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发展。
二、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加强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结合社会需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拓展专业素质。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站立在时代潮头浪尖的学科,要时刻把握社会发展的最新形势,以此为根据制定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从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设计课程三个阶段入手,彼此之间要强调联系性、共通性、连贯性、针对性的原则,使单门课程不再孤立的培养学生的某一单项能力,并且同时注重综合素质的拓展。如:在景观设计课程中,除了让学生设计出具有设计感的方案以外,并让学生能够从人文地理、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绿色污染等多个方面考虑案例的完整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实行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大部分都是在教室中完成教学过程的,授课过程简单,教师只能通过一些形式上的作业去努力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就要实现教学模式多元化。艺术需要创新,创意性的教学方法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尤为重要,它能够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能够激发师生互动交流的设计热情,也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创作热情。比如:经常让学生去接触社会,了解市场,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能够锻炼学生在市场、社会中的个人适应能力。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国际国内的设计比赛,请一些学者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引导师生共同创办实践工作室等,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具有浓厚设计氛围的教学环境。
(三)大力发展教学的实践环节
实践课程已经成为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为了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那么如何在实践课程中渗入素质教育呢?
艺术设计专业对未来设计师的培养要求是独立的、全面的。从好的创意产生到图纸的表达,再到方案的实施,每个步骤都要求设计师亲历亲为。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实际真题,让学生自己去了解题目的现状、要求、市场,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参与投标,或者跟客户实际沟通交流,不但完成了实践教学环节,又能培养学生融入社会、与人沟通的能力。又或者在课业的布置上采用公司化教学,把设计公司的项目引入到教学中,用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的社会价值。
此外,部分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已经开始增设顶岗实习课程。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实习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这就要求学校送出去的学生一定要有适应岗位的综合素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达到一定的技术要求,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己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面临就业时能够马上适应提供了必要条件。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优秀,教学效果的评价直接来源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杨雄《法言学行》)。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仅是在七尺讲台上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肩负起影响学生人格、品格的重要任务。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不可想象的,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更要有坚定的职业操守,有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才能兼顾学术和人格上的感召力。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出优秀的设计人才,而决定是否能成为优秀设计师的关键不仅在于专业能力的强弱,还在于综合素质的高低。一个设计师即使具备了优秀的专业素质,而缺失了与客户有效沟通的能力,或者缺失面对困难时的积极乐观人生态度,或者缺失起码的诚信与职业道德等其他素质,都不能够胜任新时代的市场需求。因此,培养出具有高等综合素养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专业人才,才是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根本原则。
人们深深地为他独树一帜的创新作品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所折服。那么达利的创新能力来源于何处呢?这主要是与他颇具深厚的美术功底分不开的。由此,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美术基本技能及理论基础。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启发式、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创新性的设计思维进行引导和培养,营造出人文气息浓厚的良好氛围。简而言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我国当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设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教学实训基地,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性的综合素质
实践性很强的艺术设计专业应该根据当前市场需要,依照市场发展规律,遵循市场法则跟踪市场动态。当前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要想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性的综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建设教学实训基地,大力地开展专业教学和社会培训工作。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课程前期的理论知识,利用后期课程实践专用周,深入企业内部去实践操作,提高技能。这样便真正地实现了将艺术启迪与技术传授相结合,不但全面提高了学生实践性的综合素质,而且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关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不同于纯艺术,它与市场动向紧密相连。教师不但要提升其教育素质,而且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不断追求新的知识、积极向上,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充满活力,真正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当前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教育改革系统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些人只是笼统地将“双师”理解为“双证”或是教师与工程师身份的简单叠加,而只有真正地实现两者在知识、能力和素质诸多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有助于当前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与教学的改革和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更有利于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特色的形成。
结语
当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是设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蓬勃发展,面对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文章提出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设教学实训基地,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性的综合素质,关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解决对策。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高质量、更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高职艺术设计人才。
作者:付晶
摘 要:现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不仅仅满足于温饱,而是想要享受生活,所以人们对艺术和美的追求水准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艺术设计已经成了一门学科,并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高职高专纷纷开设艺术设计教育专业,并且报考率也十分理想,但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发展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着艺术设计教育的开展。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高职高专艺术教育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0 引言
根据统计,我国已经有超过一千五百所高职高专开设艺术设计专业,为社会输送培养着艺术人才,可以看到艺术设计已经被应用到各个领域,虽然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有一定的需求量,但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批量生产,难以保证质量,造成了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
1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现状
随着需求量的加大,高职高专纷纷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可以说艺术设计教育前景一片大好,艺术设计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系统,为社会输送了大批艺术型人才,优化了人才结构,促进了社会人才的分布,推进了我国经济发展,艺术设计教育对社会有着重大意义。艺术设计专业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所以被高职高专所重视。但是由于当前高职高专教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和设备等问题,达到的艺术设计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对人才的定位培养不明确、不科学、不专业、缺乏针对性、在课程设置上合理等问题,给当前的艺术设计教育造成了困难。在课程设置上,高职高专由于缺乏专业教师人才,所以课程上往往是专业课不够专业、专业课少、科目间关联性差,缺乏针对性,不符合社会需求。解决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力量,是改善现在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的必经之路。高职高专应采取引进专业人才,注重社会实践,为教师做定期培训等方式提高师资力量。由于教学课程结束后,课程缺乏针对性,学生又没有相应的实践机会,导致学生所学习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无法结合,也造成了学生就业难等问题。[1]
2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对策
虽然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行业前景一片大好,但是由于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有着很多缺陷和不完善的地方。如何完善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水平,改善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现状,接下来将分几方面进行分析。[2]
2.1 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的初衷是培养定向实用型人才,既所谓的专科教育,但是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已经偏离了这一目的,艺术设计教育想要有出路,必须坚持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进行定向培养,集合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在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教育时,不能与社会脱节,应经过社会调查,再进行适应社会需要的有针对性专业化的艺术设计教育,使学生具备相应岗位的职业技能和知识,以此来使学生适应岗位需求,最终达到就业目的。
2.2 高职高专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课程结构要合理
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转变观念,不仅仅重视人才的文凭,更重视实践经验,所以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结构上,必须一改传统的被动和不适应等问题,跟上社会和企业对艺术设计的需求,合理调整课程设置。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必须具备适应性、渐进性、针对性、实用性、连贯性,教材选择上应符合新时代、新知识、新科技,为学生提供更符合社会需求且有含量的知识技能,并在课后加强实践和讨论。现今艺术设计已经和国际接轨,整体大环境和国际环境、能源、资源等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课堂上应相应的把这些内容结合进去,使学生达到更高的层次。
2.3 改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目的在于使毕业生最终走向社会,成功就业。所以教学方法上,不能偏离社会需要。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多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多进行实践,培养学生对技能知识的适用性。经常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在实习中,学生较容易自主发现自身不足,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这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实践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设计会变得更加成熟。[3]
2.4 完善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保障学生能够学到有用知识技能的关键,专业的人才才能培养出专业的人才。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高职高专应重视起来并采取措施,帮助教师提高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建设完善的教学硬件,整体提高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水准。对教师的培养,应有计划、有规划、有规模、有战略、多进修、多自我完善,绝不能聘用不合格的教师,误人子弟。现今高职高艺术设计应打造一批实践和理论知识合格的骨干教师团队,为教学质量护航。
2.5 加强文化教育培养
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很多的艺术设计元素不仅仅源于现代社会,源远流长的历史中也有着很多的艺术设计元素供学生参考,在高职高专的艺术设计教育中,绝对不能忽视文化对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影响,很多的优秀艺术设计作品,往往都是来自旧时代,艺术设计就应该结合民土文化进行,才能够取得成功,较强的文化底蕴才能设计出美的艺术设计,良好的文化涵养是现在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设计元素可以包括历史、文化、民俗、中交等元素。但是想要对这些进行了解,学生的文化涵养水平就要跟上,重视高职高专的文化培养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必要手段,在文化教育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设计思维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高职高专必须加强文化教育。
2.6 优化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招生制度,提高生源素质
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综合性,想要有效地改善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不仅仅要从校园抓起,更应该从源头着手,改革高职高专招生制度是重要环节。首先在招生时应多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应该考虑到艺术设计基本技能,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绘画能力、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思维,和独特的审美观念等。首先在艺术设计专业招生时,应采取专业考试和绘画考试,而不是单纯的考试就可以被录取,将普通学生和艺术设计考生分开进行考试,从试卷内容上就有所区分,艺术生的考试题目应更加倾向专业知识和创造力的发挥。但是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对学生综合知识也有一定的要求,可是由于现今高职高专普遍对于艺术设计考生的文化成绩要求标准放得比较低,造成了艺术设计考生不喜欢学习文化课,最终不具备一定的综合知识,导致考生在艺术设计方面也难以有所突破。高职高专在招生时,需要适当地提高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这不仅仅提高了生源质量,更对学生的未来付起了责任,将大大改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
3 结束语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担任着为我国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为了使艺术设计教育课可持续发展下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毕业生生存能力迫在眉睫,高职高专应制定有效的战略,使艺术设计教育再创辉煌,达成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目的。
摘 要: 传统意义上的艺术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弊端,而艺术类高职教育则特色不鲜明。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能够缓解这些问题,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是建立较为完善的艺术类专业教学体系,体现艺术类专业教学特色,加大实践环节所占的比例,促进产学研结合,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能力培养找到载体,缩短毕业生与行业用人单位的距离的关键。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艺术设计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近年来,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方向逐步明确为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其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首创性及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创建体现艺术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各个院校一直探讨的问题,由此,“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引起了各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
1.高职高专院校实行“工作室制”的必要性
1.1目前我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现状。
近年来,艺术设计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引起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由于我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受到专业背景和办学基础条件的限制,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的特色不鲜明,并且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目前,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1)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没落到实处;2)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特色没有凸显;3)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性体现不够;4)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分离;5)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缺乏。因此如何尽快建立较为完善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体现专业教育特色,加大实践环节所占的比例,促进产学研结合,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上岗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成为每一位从事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的教学人员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随着个别院校“工作室制”的展开,这个新颖而又实用的教学方法逐渐被大家所认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本、以工作室为依托、以实际项目为内容、以完全准就业的形式在工作室完成高学年的综合课程;是“师徒式”的教学,也就是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高职高专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融合,使学生“能力更强、专业更专、业务更实、技能更高”。
1.2实行“工作室制”的优势。
1.2.1“工作室制”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接轨的问题。
教育规律告诉人们,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培养不可能是嵌入式的,它有着自身的张力,艺术设计更是如此。在实行“工作室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学术交流,倾听各个专业的学术报告,与同一领域或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沟通;注重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激发创作灵感,开拓思维,捕捉转瞬即逝的设计思想,从而带来有趣的设计成果。
1.2.2“工作室制”的开展解决了高职高专艺术类专业的实习设施、场地利用率低的问题。
高校里艺术设计类的工作室、实习设施、场地不少,而利用率却不算高,这种环境下培养的人才达不到设计艺术所要求的目标。开展“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能够成功地解决实习设施、实习场地的问题,同时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遏制了学生脱离实际、脱离社会的设计。
1.2.3“工作室制”的实行能够有效促进工学结合。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必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胜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部分地解决了当前艺术类专业的艺术与技术、理论与实践偏颇的矛盾,填补了人才培养的层次性空白。可以说艺术类专业是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重点不是大师、大家,而职业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能力和技能型的应用人才上,与行业的紧密结合更为重要。
1.2.4“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培养双师素质教师作用明显。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普遍缺乏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的特点。而工作室的导师是行业专业领域的实战专家、行家,是在艺术专业领域中具有前瞻性的老师,这为一起工作的院内导师提供了一种难得的交流提高的平台,无疑可以促进院校“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
1.2.5“工作室制”模式的实行可以缓解学生就业的心理压力。
有利于缓解学生就业的心理压力,使就业方向更加明确。通常学生在进工作室之前就进行双向选择:学生根据所进的工作室及自己的基础、能力及兴趣爱好,申报导师;导师依据项目需求,拟定岗位考核确定人选。这相当于模拟了一次岗位竞争、就业竞争。在双向选择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方向更明确,对以后的就业起到指导作用。通过选择,学生就业更具明确的方向性,进一步缩短了毕业生与行业、社会的距离。
2.实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具备的条件
2.1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具备相应的硬件条件、软件条件及软环境。
硬件条件指的是工作室应具备完成专业项目所需要的设备。例如必要的电脑设备、绘图工具、相机、打印仪器等,都是一个三维设计工作室必不可少的硬件设备。
2.2“工作室制”的载体可是校内基地,也可是校外基地,以校外基地为首选。
工作室能有效利用行业及社会资源,让学生到公司去到企业去,这样学生学习与工作结合会更紧密,更有实战感,更有针对性,更能发挥行业导师的作用。“工作室制”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实习、实训基地模式,而是一种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学生实质性参与工作任务的实体。
校内基地采取“工作室制”,需配备具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导师,同时需聘请行业导师加入指导学生,以导为主,以讲为辅,开展实战任务或模拟实战任务的教学。校内基地是一种设在校内的“生产加工车间”。
3.“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解决的问题与对策
3.1教学安排需要做较大调整。
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授课方式,多采用阶段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一门课几周内完成。实行“工作室制”的班级,需要将几门课程依据能力培养目标按照项目实际进行重新整合,将几门课程整合到一个项目上,以完成项目为出发点,将所需的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不能分离。“工作室制”最适合于高职三年级的学生。
3.2工作室容量、设备等条件必须满足教学需求。
需要加大对艺术类专业工作室建设的投入力度,防止因资源短缺而无法实施。
3.3学生管理难度增加。
由于工作室设备繁多,存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问题,开展项目的时间不同于正常教学,为保证学习实践的连续性,经常是长时间连续运转,学生相对自由,这给管理带来了许多难度,甚至使成本增加(课时多)。因此必须有足够的准备,认真解决相关问题,才能使好事办好。另一方面,如果是利用院外资源实施“工作室制”,由于工作室一般远离学校,需解决好学生在工作室上课、住宿、就餐及安全、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这给学生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地加强学生的管理,是实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4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尚需完善。
教育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检查教与学,了解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培养效果及存在问题,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过程的修正工作提供依据,从而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实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需要重新设计制定质量评价考核方法,将过程评价融入到考核评价中来,由双方导师乃至于学生一起参加考核评价,使考核评价更贴近于实际。在工作室学习的过程,也是导师或用人单位很好的考察过程,使学生向员工的过渡更加自然,更早地锻炼求职就业的心理素质和表达展示能力,使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更有针对性。
4.结语
包豪斯时代的作坊解决了学生的实践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注重的是学生的技能训练。现代设计的“工作室制”更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环境。因此,要立足解决好培养设计艺术人才的实践教学环境,注重让学生通过工作室这个特定教学窗口与社会接轨,了解社会的需求,使教学、研究、实践一体化,创造一个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环境,培养社会需求的设计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