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7 03:13: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关键词: 服装设计 设计理念 专业教育
论文摘要: 设计是服装企业跳动的脉搏,设计师是服装企业的关键。本文从设计理念的视角,分析专业教育中服装设计的教育方向,从而推动教育及服装设计的发展。
我国纺织服装以贴牌加工(oem)起步发展成为一个世人瞩目的纺织服装大国,以至于欧盟美国针对中国不断掀起纺织品贸易战。而中国服装企业面临的并非是发达国家所想象的金矿、银矿,而是重重困境:越来越低的加工费,越来越短的交货期,越来越多的竞争者,越来越复杂的贸易政策,越来越少的利润……我国服装业的困境是重数量不重质量,重竞争不重秩序,重外向型激励不重内在改革的缩影。
这些困境的根源是我们对服装生产没有主动权。我们是oem中的接单方,而非发单方。其实很多企业在早几年就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也尝试着去创造自己的品牌、中国的品牌或成为oem中的发单方。目前,国内已有80万至90万个服装品牌,但没有一个在国际上叫得响,在未来竞争中,也无力与洋品牌抗争。中高档市场,总是洋品牌在一路领跑,洋品牌的服装满足消费者追求时尚的心理,换句话说,消费者更喜欢“洋设计”。国外的市场也是摈弃中国的设计,而只许中国生产。所以,创立我国服装品牌的根本在于提高设计水平。
服装是个文化消费产品,科技、时尚、审美是时装品牌的三大要素,设计是服装企业跳动的脉搏,设计师是服装企业的关键。在树立起我国的世界知名服装品牌过程中,设计师将起着决定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紧跟时尚潮流,缩小与知名服装品牌的差距。
首先,企业品牌是企业无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价值的表现。它是一个包括产品的功能要素(如用途,品质,服务,价格,包装等),厂商和产品的形象要素(如图案,色调,广告,音乐等),消费者的心理要素(如对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的认知,感受,态度,体验等)的综合体。长期以来我国服装企业缺乏品牌意识,没有把品牌看作影响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有价值的无形资产,这种品牌观念的落后,往往比产品技术落后更可怕。
品牌的建设是一种长期的文化建设,而不是急功近利的短期利益。我国服装企业要发展,一定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静下心来,踏踏实实打好根基,扎扎实实做品牌,一位著名的美国咨询顾问曾针对中国服装自身的品牌问题这样说——“品牌化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距离疾跑”。随着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融合的速度在加快,程度在加深,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我国服装企业只有建立起能够凸显民族特色,附着企业文化的高品质,高信誉的服装品牌,才能被世界市场广泛认可和接受。我们必须加大对学生品牌意识的力度,让学生在校内先熟悉了解一些品牌,逐步深入品牌,为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我国服装和国外真正的差距是设计师文化内涵的距离,是市场观念和品牌规划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差距。世界上著名的服装设计大师都是从深厚的传统文化的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从各个历史时期和各国的民俗风情中发掘创作灵感,为人们呈现出纷繁多样的风格迥异的时装作品。他们常常将民族的式样和传统的装饰要素进行解构和重新组合,提取精神实质,再来创造现代,使传统和现代结合得天衣无缝,并成为服装流行的主导趋势,向世界传播。我国很多服装企业设计人员不能在服装文化内涵上下功夫,不能把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融入到服装设计中。而耐人寻味的是世界服装流行款式,在许多原理及造型上,与我国的传统服装极为相似。如立领、盘扣、团花锦、斜门襟时常出现在t型台上。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让历史文化得到一种延续,使传统的服饰文化必须得到继承和发扬。
再者,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从设计的职业化开始,设计师和企业家寻找最合理的合作方式的尝试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国外知名的服装品牌绝大部分都是设计师自己创立的,当时的设计师都是公司的股东。换句话说,设计师都直接对自己设计的服装销售负责,直接和市场打交道。这样设计师有创新上进的意识,而且其设计风格也会传承下来,成为企业积累的财富。比如皮尔·卡丹,他的服装所蕴含的就是他本人的那种高贵典雅的气质,反映了他的那种文化层次。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在自己服务的企业里有一番作为,希望自己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效益,同时也能为企业的品牌运作做出一定贡献。为此,就要求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文化气质,使他们将市场与设计有机结合。
二十一世纪是文化的世纪,人们对文化具有更为迫切的需求。优秀的传统服饰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是现代服装设计的巨大源泉。对于服装的文化内涵更要继承民族传统,寻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魂,寻觅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专业教育要结合学生素质,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逐步积淀自己的文化,才能逐渐地走向成熟,走向世界。
一、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中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市场不相符
目前,高校教育包括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普遍存在有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埋头苦读,很难了解到社会所需,毕业之后模棱两可,这种培养方式使得教学内容只是拘泥于课本知识,学生只要知道如何设计、掌握要点即可,没有新鲜的思想注入;同时对工艺流程等最重要的服装生产环节不熟悉,造成与市场需求脱节,自然而然设计出的服装不具有新意。因此,企业在用人方面往往不看好毕业生,多会选择那些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加入。这种尴尬局面的产生正是因为学校所学在实际操作中的实用性差,与企业、市场的联系不紧密。
(二)教师队伍的经验不足
我国服装设计教育起步比较晚,多在高职院校开设,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实践经验不足等原因,也是造成与市场脱节的关键因素。据调查研究,教师队伍中60%以上的教师都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而且学历一般都是大专,也有一部分为本科文凭,很少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由此可以看出,整个教师团队的科研能力不强、实操实战能力不强,不利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有部分资历较老的教师,虽然有实战经验,但是有些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是按照以前的内容进行讲解,没有创新性,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
(三)教学方式有待提高
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强、操作能力强的学科,学校教育不同与其他学术类专业的教育方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服装设计是手绘与图绘相结合的,然而有些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还不足,直接影响了设计效果;其次,服装设计强调个性与创新,然而传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最后,服装设计源于灵感,然而在教学方式与内容上很少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的热情,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足。
(四)服装设计重视创意忽视使用
创新是服装设计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然而学校过于重视这一点,使得学生在理解上出了偏差,忽视了服装的实用性价值。高校服装教育经常会强调学生设计成果的创新性,这里指的“创新”并不是说用最少的布料或是另类的设计,认为别人越欣赏不了的就越时尚,这样就违背了创新的本意了。创新要求学生既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设计风格而又不能太过开放、大胆,既要有新意又要有实用性。服装设计最终还是以服装的形式呈现的,越多人购买、销量越好才是市场最关心的。
二、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市场化的改革建议
基于现阶段服装设计与市场不相符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因此,迫切需要对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进行改革,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师方面
首先,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基于教师队伍学历低、年轻化的特点,需要高校在聘请教师时要更加注重学历要求,一般来说具有较高学历的教师具有较高的科学精神、科研精神,课堂讲解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新信息。同时,要多多聘请服装企业的专业人才做老师或是邀请他们来学校为学生做讲座。因为他们是对服装市场最熟悉的人,他们的加入一方面让学生吸纳更多的前沿信息,另一方面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欠缺之处。其次,改进教学方法。要摒弃原来的填鸭式教育方法,给学生更多的启发。首先,课堂的讲授过程不再采用填鸭式、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更多的采用一种讨论式、探究式的方式,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各自的经验,互相学习,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次,多动手。定期交一篇设计,只有多动手、多练习才能找到感觉。最后,与服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在该服装企业实习,从熟悉服装流程开始,并与经验丰富的人多交流来扩充自己的想法。企业可以安排一些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了解市场需求。这种双向的学习模式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方面
首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在服装设计学习过程中掌握好计算机技术,用好这种先进而有效的工具。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老师所讲的优秀案例中获得启发,将灵感转化为实际的设计图;课后要多与老师沟通交流,这样有针对性地指导才能获得最快的提高与进步。再次,善于发现与搜集信息。计算机除了用于作图外,还可以用来搜集资料,时刻关注服装设计前沿的信息,保持与时尚的联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只有这样才会有创作灵感。最后,多多实践。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可以找一家服装企业进行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多留心观察、多请教学习。只有平常多实践,才会避免毕业后吃闭门羹的尴尬局面。
三、小结
本文就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市场化这一中心问题进行研究,发现高校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关注重点等方面与服装企业、市场的要求相脱节。为了使高校培养出社会实用性人才、为了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提出了要求,促使高校教育增强针对性、实用性。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改革任重道远,需要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本文仅是个人的观点,希望对高校教育的改革起到帮助。
作者:郑美卉 单位:吉林动画学院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在当前服装行业中的重要性。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各门课程合理设置,学生才能得到综合性培养。教师应该安排好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实践,分析现在企业和学生就业的客观情况,指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就业面对社会。
关键词: 服装设计 教育 实践 就业
服装设计是综合性的美学设计,它的基本构成要素与穿着关系着人的心态、心理、品味等,以及服装的外形、色彩、材料、工艺甚至是社会文化、经济等潮流。服装设计既具有审美性,又具有实用性、经济性、独创性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它属于设计美学的范畴。
从古至今,服装就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装饰品,也是人们扮演角色的重要工具,同时还是一种流通的商品。特别是后者的壮大,使服装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成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新的世纪里,服装市场不断壮大发展,服装企业必须对市场作出快速的反应,缩短商品周期,降低库存,环保意识的增强。在这复杂的环境中,设计师要以清醒的头脑,镇定的姿态,敏锐的目光,为企业产品导航。正因如此,设计师这一职位的竞争日益激烈,服装企业对设计师的要求更加严格,服装设计教育则成了重要的后备力量。而如何培养一个迅速适应市场的设计人才,是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主要课题。
一
在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中,各门课程的设置关系到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理解、掌握,以及毕业之后适应市场的能力。大学的课时基本上是固定的,在这固定的课时内怎么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我们要考虑的。
首先是基础知识的把握。服装设计专业应该掌握中外服装发展历程、服装人体工程学、服装结构学、服装工艺学服装材料学、服装色彩的搭配及摄影基础等基本知识。例如,在服装发展史中,把握各个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服装特点;在服装的结构中,了解人体结构特征,线条的运用;在服装材料中,了解不同面料的缩水、缩热、保暖、吸湿等性能;在色彩中,掌握服装色彩的搭配方法,不同区域人们对色彩的尊崇和厌恶,等等。只有这些知识丰富了,才能够充分表现设计灵感。手头能力的练习也是基础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工艺课开设和绘画课开设加强了对学生手头能力的锻炼。
其次是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在第二个阶段课程设置时,在基础知识的层次上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像服装结构变换应用中分割线和省道的处理、服装面料中面料再造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而这样的内容要结合立体裁剪这样创造空间比较大的课程进行,使学生将基础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想法进行加工,自然地延伸,完成设计。
再次,在后期教育阶段应该在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市场化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能力的优缺点,市场对于设计师的要求和对于设计师产品的标准。如服装商品学、服装心理学、服装卫生学、服装人体工程学、服装企业管理学及服装各种软件等课程的内容。
最后,在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设计师是一种相对比较独立的职业,也是一种责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设计师的水平对于企业有决定作用,而设计师的素养对其作品又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从学生阶段就应该抓起,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知识和素养,如政治、历史、哲学等学科,看起来和服装设计的关联并不大,但它们是几乎所有文化表象的底蕴和本源。服装设计作为文化的载体,本身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设计师除了掌握服装方面的设计理论知识,还要对艺术史论、美学、中外服装史、艺术概念,甚至包括非本专业领域的其他艺术或设计内容,如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文学等知识有所了解有所涉及。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门艺术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相同的,可以相互启发借鉴”。[1]
二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指大学生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社会、研究社会、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建设的能力。它服从于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总体期望和要求,具有未来指向性,即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过程,是他们为未来工作、学习和社会做准备的过程”。[2]
着眼于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以及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其综合能力的锻炼。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并提供最新服装专业知识信息和服装市场信息,面对众多竞争对手,让学生有对知识和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还要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就是社会交往中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交往能力也是学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过程中,要遵循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支持者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必须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的作用,做好向导和助手。不仅要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而且要让学生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发现自己的价值。
三
作为教师,欲正人,先正己。教师这一角色甚至可以决定学生是否有能力适应社会;而学生的表现也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行得通。特别是现在很多艺术专业中,教师是刚毕业的“80后”,学生也在“80后”到“90后”的阶段,年龄相差甚少。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有限,现在学生性格多样性,年轻人与年轻人的碰撞,问题自然多。
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基本上都是小课,每个班的学生不是很多,老师应该尽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习惯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有些性格怪癖的学生,要耐心地进行沟通,和学生一起学习,并在此过程中给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既丰富了自己,积累了经验,又把学生带领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四
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和服装企业是现代服装产业链上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在服装企业纷纷走品牌道路的今天,现代服装产业特征之一是服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运作都围绕提升品牌价值进行,服装企业是服装品牌运作的执行者,院校是提供维系服装产业运转人才的制造者。
在供大于求的今天,学生毕业所面对的问题太多。服装业还处在一个不太成熟的时期,服装企业从节约成本出发,多选择偏僻的地方落址,规模也不太大。学生刚毕业时多憧憬着去大公司就职,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给他们第一个落差。对于新手,服装公司总是先安排做一些打杂、剪样板之类的事情,这些小事淹没了学生要做设计师的愿望,这是第二落差;千元左右的工资,除去每月开销基本就没有剩余,有的企业工资要拖后几个月才发,这和每年万余元学费之间的巨大差距形成第三落差。
这样,在一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下,一些学生不愿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总期待着有朝一日会到大公司就职;而平日安逸的环境让一些学生养成了自私的性格,不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要求完成的项目中,缺乏自我牺牲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付出与得到之间不能平衡,付出就认为自己吃亏,别人占便宜。一些学生觉得企业档次不高、条件苛刻、薪水太低,去一次就不想再去。这些使得企业形成了对服装院校学生的一种偏见,觉得现在的大学生眼界高、资格硬,而学生设计的东西又不理想,在接纳了第一批新人之后就不愿再接纳。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教师应不断更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避免一本备课笔记讲到老的情况出现。
总之,老师不仅要安排好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而且要注重自身的修养,给学生正确的指导,才能有效地培养出实用型的服装设计人才。
论文摘要:怎样针对高职大专学生的特点来创造出一些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比较短时间内能迅速掌握时装画的基本技巧,是高等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进行了论述,并着重指出了解时装画的基本特征、要素和掌握技巧是学好时装画的关键。
关键词:时装画 服装专业 教学 技法
瞬息万变的服装业中服装设计处于这一行业中最受人瞩目的位置,它往往占据了服装生产环节中最重要的首席地位。时装画,是一名设计师艺术涵养和设计水准的体现。服装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创作,时装画始终是一种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直观的表现手法。服装设计师的艺术灵感与服装质地、造型的完美结合将通过时装画反映出来。因而准确而熟练的掌握服装画表现技法在这里显的就尤为重要。
时装画教学在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当中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必修课,需要每个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认真掌握。但是作为教学的老师会发现,职业院校的学生绘画基础较差,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困难。许多学生没有绘画基础,造型能力差,理解力较弱,致使教师在授课时事倍功半,不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针对职业大专学生的特点,再结合本人多年在时装画技法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总结出一些教学的方法。
一、时装画技法怎么教
(一) 临摹是时装画技法的敲门砖
学习时装画是一个循序渐进熟能生巧的过程,只有达到一定的量才能由量发展到质的变化,初学者不能求之过急。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必须要从临摹入手,在大量的临摹与写生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人体的变化规律,哪些是可变的,哪些是不可变的。临摹是对一个动态场景进行反复描绘后要用默画的手法重复,然后再对照原稿寻找差距,多次反复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在教学上,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练习画人体比例,多临摹直到能掌握人体的基本型,然后再画手、脚、五官等。这种教学进程上的循序渐进使学生每走一步都会有进一步的变化,既有利于他们对技巧的把握,又增添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塑造形象的基本功扎实,又相应地练习了线条的使用,促进他们积累技巧,当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便可完整地作画了。
(二) 画理是时装画入门者的实践认知
常言说学无定法,但学毕竟有法,画画更是如此,画理是在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包含着反复实践、除旧变新的艰苦过程,一条画理需要理解更需要在实践中运用,若不在实践中认识画理,是很难心领神会并运用自如的,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所以要大量的练习绘画,对各种技法都要实践,要特别体现一个过程,既要让学生认识到新的,又要让学生敢于否定旧的,日积月累,逐渐丰富学生的艺术技能与艺术感知,如对人体各部位比例的把握,对各部位表现的认知,衣服配色的感觉,都是潜藏在练习中的画理,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活得画理。
(三) 画技是职业院校学生的立脚石
因材施教是中国传统的教学经验,它适用于各种层次教学,对职业院校尤为适用,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使他们掌握一门技术,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这就要求在教学生时要重基本功的训练,主要训练他们的画技,因此要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或手段,提高学生的画技,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出色的技能,所谓“熟能生巧”,要指导学生勤于动手,加强训练,只有多练,才能具有纯熟的技巧和技能。相对于理论知识,我们更注重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但这并不是不教理论知识,仍要要适当地教授,真正的艺术人才要有娴熟的技艺,更要有高深的文化修养,但是教学上必须有的防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 风格是时装画技法的点睛
经过一些艰苦的训练后,相信同学们的时装画会有一个较大的进步,再融入其它的表现方法,如夸张、变形、简化等,时间久了就会自然形成自己的风格。没有风格的时装画是没有灵魂的,但风格的形成需要因材施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时装画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想有新的提高就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从文学、音乐、舞蹈、历史、雕塑、民间美术等相关艺术中去吸收养分,同时要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把握时尚,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总结不断进步,探索自己时装画的风格。
二、时装画技法教什么
下面我谈一下需要让每位学习时装画的学生必须要明白和掌握的知识:
(一) 要让学生明白时装画的基本特征
只有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把事物的本质特征表现出来,尽管时装画不是人体画,但必须学习人体结构特征,人体是大自然中注意完美、最富有变化、最和谐的形体,掌握绘制完美的人体是学习时装画的基础。现实中的人体比例大约在7头或7.5头身比例,然而时装画中的人体比例不是一般绘画艺术的人体比例,它是通过艺术的夸张,达到视觉上的审美需求,更能体现出人物的优美曲线和修长身躯。具体表现时一般躯干部位不变,而将四肢尤其是腿部比例加长,形成以腰部为中心点的上下比例变化规律。所以在绘画时要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否则绘画体现出来的东西是苍白无力的,尽量最大程度地概括事物的本质,这也是学习时装画重要的要求。
(二) 要在学习中了解时装画的要素
不知其要领而为之的做法,不论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的,画画也是如此,在时装画的学习中,明白其要素相当重要,因为它已由最初的时装版画发展到现在的时装绘画,并且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画种-----时装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了解时装画就要了解时装画的发展脉络,从杂志插图到铜版画,从写实手法到夸张、装饰手法,是人们由对自然界的客观表现,向着对主观世界、人的情怀意向表现的发展和提高,不仅如此,时装画也注重技法的表现,强化线条在运转流动所自然体现出来的韵致,同时,还吸收了版画、水彩、水粉、油画等技法,在形象刻画上重提炼、重效果从而形成自身的特点。
(三) 要培养学习时装画的技巧
时装画的技巧是不拘一格的,为了表现效果。画龙点睛之笔常常在最精彩的部分,但总的来说,时装画特别注重人物造型、姿态、角度与时装的最佳组合,强调面料质感肌理和整幅作品的表现方法与其它画种的相连性。时装画经常采用人物的变形、夸张手法,不局限于一般性的动态,是纯粹对人体与服装美的一种激情感受的表达。常常采用写实手法、夸张手法、装饰手法、简化手法、背景描绘和趣味手法等,除了上述手法之外,还经常采用姊妹艺术的某些技法和材料。如中国画中线的运用,工笔渲染方法的表现,版画中刀法的借鉴,油画技法对写实、细腻服装的再现,以及水粉、水彩、水墨、素描等表现技法都可以借鉴。这些种种技法是由表现效果而用的,不可生搬硬套,倘若要丰富作画的技法,就要多动眼观察,动手作画并且在切身实践中寻找规律,学到种种画理画技之后,创作实践就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总的说,学习时装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个过程的体现。需要经过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具象到抽象、由写实到写意的发展过程,谁违背了这个过程谁就违反绘画的逻辑,任何人都不能这样如此,尤其是初学者。作为一名教授时装画技法的老师,只有不但清楚教什么,还要清楚怎么教,才能带领更多的学生步入时装画的殿堂,开启服装设计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