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独生子女感恩教育研究

独生子女感恩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30 03:14: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独生子女感恩教育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独生子女感恩教育研究

独生子女感恩教育研究:浅谈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

【论文关键词】独身子女大学生 感恩意识 教育

【论文摘 要】本文从浅析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入手,阐述了加强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的意义及措施,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加强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意义重大。第一,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当前高校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通过对其进行教育引导,有助于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关心家人,朋友,服务社会,感恩祖国。第二,重视感恩教育,有助于更好的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和加强感恩教育,提高了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全社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有助于更好的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三,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素质,还有利于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过感恩教育,使独生子女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提高,使其与他人、与社会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和谐的氛围为我们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提供了条件,当前加强对独生子女感恩意识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感恩的环境是孕育感恩品质的前提和保障,加强对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良性引导。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感恩环境,才能更好的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一方面,全社会要注重对感恩教育的宣传,舆论上倡导感恩,通过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如近几年国家和社会非常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通过“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评选出一批道德品质高尚的模范,向人们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用孝心感动中原、感动中国的谢延信,他的事迹向人们宣传着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用他的行动呼唤美德,用他的行为向人们讲述着他的感恩。通过这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感恩的氛围,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使独生子女大学生意识到感恩的重要性,自觉的加强感恩教育,提高感恩意识。

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大学生要提高判断能力,主动摒弃错误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个人道德素养。要正确认识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对个人思想的危害,主动摒弃这些腐朽颓废的观念,继承和弘扬中华名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感受中国历来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提高自身的感恩意识,感恩社会。

二、转变学校教育模式加强感恩教育

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学校教育是关键。独生子女进入大学,远离家乡,学校是其成长学习最重要的环境,学校应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肩负起这个重要的责任,重视和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首先,要转变教育模式,学校教育应从单一的注重专业技能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上来。受社会功利化的影响和学生就业前景的考虑,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非常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虽然设有德育课,但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式的影响,不能很好的达到预期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应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培养一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随着独生子女大学生在高校所占比例同益增多,学校应根据独生子女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制定教育计划,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其感恩意识的教育,提高其道德素养。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实际参与的机会,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将道德思想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实际的感恩行动,提高自身的感恩意识。

其次,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独生子女大学生是大学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还没有实际建立起针对该群体的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着重注意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的教育,研究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其进行有针对的教育和引导,特别要加强对该群体的感恩意识教育,使其明白家人的良苦用心,教导他们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恩的心,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加强独生子女大学对学校和社会的感恩教育。

最后,营造良好的感恩校园环境,多种方式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在校园中,感受最多的也是校园文化环境,和谐的文化氛围,更好的营造出一种感恩的校园环境,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受到熏陶,从“耳濡目染”到最终的“润物细无声”,感恩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动员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用真情表达对家人、朋友、社会的感恩。

三、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重视子女的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奠基性教育,是对人影响最广的教育,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首先,要转变观念,注重对子女道德修养的培养。孩子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之外,更应该注重对孩子道德修养的培养,片面强调学习忽视道德教育,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孩子成才的过程中,

须明白孩子要全面发展,德育与智育同等重要,教育孩子要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关爱社会,感恩祖国,教育孩子用实际的行动来表示感恩的心情。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好的与人交往,全面发展。

其次,重视对孩子良好习惯和个性的培养。很多独生子女进入大学以后,不能适应大学生活,无法很好的融入其中,这与自身的性格和习惯有关,而这些又与家庭教育关系密切。因此,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性格,不能过分宠爱孩子,要对其进行一些必要的挫折教育,增强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养成自立、坚忍的性格。

最后,父母也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自身素的高低,影响其对子女的教育水平。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作为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自身的感恩行为,对孩子进行感恩的教育,孝敬自己的父母,关心社会,通过耳濡目染,无形中提高了孩子的感恩意识。

四、加强自我教育 提高自身素质

自我教育法是“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在成长中摸索,体会做人的道理和原则。独生子女大学生通过自我教育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自我教育法,主动自觉地参与感恩活动,提高自身的感恩意识。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要能够做到自省和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体会别人的感受,学习他人的优点,改正自身的缺点,学会自我控制和包容他人。通过自我教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恩之情,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感恩意识,完善自己的人格和道德素养。

独生子女感恩教育研究:独生子女时代的感恩教育之我见

摘 要:此前陆续发生的“留日男生机场刀捅母”“北大研究生打骂亲生父母”等事件,折射教育空白,人民呼吁孝道重建刻不容缓。在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时代,感恩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集合一切可能的力量,加大加强教育,才不至于让“感恩”离人们的生活太远。

关键词:独生子女;感恩;教育

1980年中央全面贯彻实施独生子女政策,至今,计生政策实行已逾30年,独生子女已成为社会的主体。在这个经济实力和人才竞争的时代,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关键取决于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素质教育。

目前,独生子女的教育已成为中国社会热切关注的一个区块,在全球“少子化”的时代趋势下,更是众所关心的话题。如何让独生子女得到“多生子女”家庭一样的机会教育,如何让独生子女懂事贴心、善于感恩、乐于学习又勇于沟通,相信是千千万万家长心中的期盼。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作家马卡连柯说过:“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现在的独生子女是家中的独苗,大都在“温室”里成长,过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极少体谅父母的辛劳。亲情这一最本能、最直接的情感常常被漠视了。究其原因之一,众多的独生子女不懂得感恩,不是因为他们品德很坏,而是因为他们缺少感恩的体验。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独生子女感恩意识的缺失,对其自身一生的发展,子孙后代的成长,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当务之急我们应该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教育力量,切实加强独生子女的感恩教育,使独生子女的感恩意识与行为能得到充分培养和塑造。

一、从源头上重视家庭教育对感恩意识培养的影响

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长辈把儿女当龙凤的教育偏颇,最终使得独生子女们缺乏对父母的感恩意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疼爱陷入了误区,只知道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而对精神需要却视若无睹。现代独生子女们往往享受和分享家庭多,替父母分忧解难少;考虑自己多,关心父母少;对父母不满足多,对已有的现状满足少。有的甚至认为“父母生我,就有义务养我”,认为父母为孩子付出、牺牲,是义不容辞、天经地义的,而并不把父母的辛劳记在心上,不懂得体恤、关心、照顾父母。2011年发生的“留日学生机场弑母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方面是含辛茹苦、备加呵护,另一方面则是不知死活,心安理得。母亲的舐犊情深固然让人动容,但这说到底是一种畸形的爱,它逐渐让母亲和儿子都习惯了物质的给予和接受,而忽略了母子感情和教育成长中更为重要的方面。虽是个案,但也如一面明镜。动物尚有反哺之情,对于每个孩子来说,父母历尽艰辛将自己养大,不可不常怀感恩之心。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意思是若习性是好的,则孩子终身受益;若习性是坏的,则孩子终身受害,祸己殃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养成习性的好与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性相近,习相远”。父母在孩子的早期习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为人父母者对孩子要做到严格与爱相结合。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尊敬父母,尊敬老师,爱集体,爱劳动,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要懂得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要经常对孩子灌输感恩思想,进行感恩教育,做到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感恩榜样,使孩子能在良好的感恩氛围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在学校教育中强化对感恩意识的培养

当前,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还不尽完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合格率、升学率等在很大程度上还左右着学校的教学目标,而且直接影响着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估考核。尽管许多学校一直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威力没有弱化的同时,中小学校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和情感教育无形就被弱化了。只注重学生的智育的发展,而削弱了道德教育的地位,传统伦理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良好修养,现实生活中正确人伦关系的培养同样被忽视,感恩变得可有可无,老师的教育、父母的付出、社会的帮助,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感恩意识自然变成一句空话。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从小培养学生学会感恩,不仅是一种礼仪教育,更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只要拥有感恩之心,人们就会拥有快乐和幸福,社会就会和谐进步。

平日里,我们可以合理地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积极有效地促进感恩意识的培养。在特定日子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利用知恩图报和忘恩负义的正反方面的典型例子来教育学生,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感恩思想。

如今,温情的“感恩”话语在我们这个独生子女时代的确有些久违了。为了回味这久违的感恩之情,让孩子们把许多平日里没有意识到的或说不出口的话语可以尽情地表达出来,真正和父母来一次心灵的沟通,别让感恩离我们太远。近期,我们学校班级陆续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感恩班会”。没有过多的程序,没有刻意的准备。班会的内容都是从“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的话题中开始。在感恩的过程中,参加班会的学生的心灵都受到了震撼。

三、加大社会教育力度,促进感恩意识的形成

社会媒体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此前报道的“留日男生机场刀捅母”“北大研究生打骂亲生父母”等事件在媒体的影响下,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引发了众多网友的深思。感恩教育再次被推上刀锋。人们在强烈谴责的同时,也不得不深思感恩意识的缺失。大众媒体在肩负信息传播者和舆论者重任的同时,应大力弘扬感恩的文化,营造良好的感恩文化氛围,促进感恩意识的培养。其次,关爱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进行长期的努力。我们提倡全社会都应关心、教育下一代的成长,处处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让青少年每时每刻认识到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美德,是一个有责任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乌鸦有反哺之恩,羊羔有跪乳之德。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感谢父母、体谅父母。赠人玫瑰后,尚会手有余香,而反哺于父母的一滴真情的泪珠,对父母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天大的满足。所以,独生子女时代,让我们大声呼喊――“感恩”别走!

(作者单位 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校本部)

独生子女感恩教育研究:独生子女时代的感恩教育

“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这个普通而又熟悉的词汇能够迸发出无穷感人肺腑的情感和具有强大震撼力的道德力量。“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些绵延千年的中华民族古老语句,让世人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翘首称赞,也让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受到熏陶和感染。

但是,在当前这个独生子女时代到来的背景下,孩子是一家的中心,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但情感生活却比较贫乏。他们会因为给自己的父辈拿了一双筷子而津津乐道,却不曾为感激父母的辛勤操劳而说些体贴话。现在的家长们竭尽所能,用爱和物质为孩子铺设锦绣前程,在让孩子学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自私、狭隘与麻木也随之一同成长。长此以往,如果我们的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的品格,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危险的。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来,我深深体会到感恩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感恩教育是育人之本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感恩教育的主要场所,应把育人为本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因此,学校毫无疑问应该承担起对广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重任,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学校的各项工作是由教师完成的,各科教师都有责任把感恩教育渗透到所教学科当中。在国家设立的所有课程当中,思想品德课专门承担着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使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较强的基本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老师在感恩教育方面与其他老师相比,更应当首当其冲,责无旁贷,责任重大。

二、感恩教育使学生终生受益

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哀别人之所哀,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原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从而形成学生的道德感。这样,学校的德育教育就不会停留在靠行政纪律、靠法律、法规来强迫维持,而是从学生的心理流淌出,并使学生的行为规范上升到心灵的自觉要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在新的历史的时期,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与紧迫感,在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主、百折不挠品格的同时对他们开展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感恩教育,对学生建立健康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使学生受益终生。

三、实施感恩教育可尝试的几种方法

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都应该发自内心的感恩戴德。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做人的起码的支点。所以学校德育工作就应该从感恩教育人手,使学生感悟到: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应该感谢老师;他人关心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人。这些看似朴素的感恩教育中,却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如何进行感恩教育具体从三方面人手:

1.从学生入手,从“谢谢”开始

对倾心抚养自已的父母,对精心培养你的老师,给你提供了很多帮助的同学、朋友,对身边各种各样为你提供服务和方便的人说声“谢谢”,在校园提倡说“谢谢”等文明用语。搞一次感恩行动(比如节假日期间),将每个学生自已的感恩情感落到实处,通过给父母做一次感恩饭,说一句感恩话,帮助父母做家务,为父母分忧解难等实际行动,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学后,各班都要评选表彰一批孝敬父母、生活俭朴、关心同学、学习优异的标兵。

2.从家长入手

(1)学校致家长一封感恩教育的信,鼓励家长言传身教。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公益广告,感觉很受启发,说得是一位母亲给孩子的奶奶端水洗脚,年幼的孩子看到后,又给自己的母亲端来了一盆洗脚水。这位母亲给自己的孩子做出了好的表率。(2)学生致家长感恩信要求学生都要将父母供给自己的一年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各项花费算个总账,再把父母一年的总收入算个总账,通过比较,深刻体会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体会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和殷切期望。通过经常与父母通信,双方共同交流新声、增进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3.从学校入手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教师授课时,可以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与现代多媒体手段结合起来,以情激情、以景激情、以理激情、以美冶情,做到以情载理、情理交融。教师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材找准切入点进行感恩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与感恩密切相关的内容,有许多进行感恩教育的好素材。教师可以把教材相关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将其中蕴含的主题作为具体切入点。这些切入点运用恰当,很容易点燃学生精神世界里感恩的情感火花,并且最有可能使火花变成熊熊烈火,照亮学生整个精神世界。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诸方面的配合,齐抓共管才能出成效。同时,感恩教育又是一个艰巨的工程,绝不要指望一蹴而就,立竿见影。今天的学子是明天的希望。我们作为教师要携起手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坚持不懈地堆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相信只要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大力推行感恩教育,学生们的感恩意识一定会得到增强,素质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