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独立学院素质教育研究

独立学院素质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31 03:18: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独立学院素质教育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独立学院素质教育研究

独立学院素质教育研究:独立学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之必要

近年来,独立学院发展势头迅猛,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亮点,但受到办学时间短,课程设置完全贴合市场需求等发面的影响导致其在人才培养上出现过于功利化而造成素质教育的缺失的结果。本文拟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着眼,探讨独立学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与途径。给今后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和理念一定意义上的建议。

“人文”泛指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素质”则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内在品质,它通过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表现出来,它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人文素质教育,旨在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被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从而成为维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文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具有满腹专业学识的同时,而且要具有与之相协调的道德情操、法制精神、生活通理、文史常识以及审美情趣等人文素质。

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在国内外众多名牌大学课程设置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般采取增加人文学科的比重,从而调适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的平衡。如美国,在美国的理工大学生的课程中,人文科学课一般要占30%。德、法、英国等欧洲发达国家是“博雅教育”的发源地,由此可见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在全世界各国的教育中是相当受重视的。

现今国内许多高校针对人文素质教育也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和新的培养模式,如华中科技大学针对当今大学生人文知识欠缺和语文水平低的状况,改革教学计划,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把语文课列入必考科目,并开展广泛的人文读书活动,规定《中国大学生人文启思录》人手一册等。浙江大学提出了明确的新的KAQ(知识、能力、素质的英语缩写)培养模式,该模式突出的是与传统培养模式的相区别,为此提出了“加强基础、注重素质、突出能力、面向一流”的教学改革总体方案。

与此同时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不仅停留在“985”,“211”这些重点院校中,国内许多二类本科的理工院校以及高职院校也在积极的探索并倡导要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如郭向宁的《浅谈工科院校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意义及途径》,严琼的《如何在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由此看来,作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独立学院也应该积极开展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把独立学院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人才。

独立学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问题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近年来,独立学院发展较快,全国目前已经有300多所独立学院,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目前成为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今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长足发展的一个亮点。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暴露一些办学上的问题。独立学院办学定位是立足市场经济的需要,培养服务于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独立学院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经济一些“功利”文化的影响。在以功利主义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文化中,“有用——立竿见影”成为衡量一切教学质量与甚至办学水平的标准,将强调的是教育的工具价值不自觉地放大,导致独立学院在育人取向上偏向工具价值。因而在所有学科教学中也就偏重工具性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内化式”的人文知识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教育的本质意义——教书育人,这样即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技术水平上再优秀,由于长期缺乏人文精神的关怀,而导致他们可能在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思想认识上的错位,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最讲文明礼貌的是中小学生而非大学生,独立学院过于重视学生的职业培训职能,把学生当作机器来培养,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接受单一的思想模式,在这种机制下“生产”出来的大学生,缺少基本的人文素质,丧失了社会的责任感,他们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缺乏“仁义之心”,缺乏对理想的追求,使得许多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们成为了一个个或精神空虚、百无聊赖,麻木呆板的“橡皮人”;或者是尖酸功利,唯利是图,好旁门左道的“小人”。这些情况的存在都迫使独立学院不能忽视甚至要高度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

独立学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独立学院人文教育的缺失的现实情况,所暴露出的学生的人文知识匮乏,人文精神的失落和人文素质的欠缺要求人们应该重视。独立学院作为教学型院校,它的主要任务是以教学为中心,提供全面完善的本科教育,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既要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但独立学院不是名牌重点院校,其培养的学生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客观地讲与“985”,“211”这类的名牌重点院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今后就业竞争及职场的比拼中,都可能比重点院校的学生略逊一筹,这就需要独立学院的学生不但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还要求他们提高自己情商方面的能力,以比重点院校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生存法则,更有吃苦耐劳及抗挫折的能力。实际上,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具备人文素质,更需要人文精神的关怀使他们能认识到关注这项技术的经济、社会、生态价值。独立学院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单纯的知识、经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还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底蕴和深厚的人文素质,促使学生在认识、情感和意志等方面获得健康的发展。

独立学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强化人文素质教育,为独立学院学生的整体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人才,引导他们摒弃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思想,追求崇高的理想、优秀的道德情操,向往和自我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真理,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第二,人文素质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有重大意义。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既积极学习和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又自觉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还有助于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心理承受力,能更好的应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解决独立学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难点问题,既涉及到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同时它又是一个实践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把握难点,寻找对策,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从调查研究人手,把握独立学院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分析,探索在专业课、公共必修课中进行人文教育的途径和方法。②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提供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尤其是通过学习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素质的机制,以促进教育思想的转变。③积极进行实践探索,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设计,并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独立学院的生命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不断扩大学校规模,提高办学水平,走特色化办学路线的同时。应该及时回头去思考,是否偏离了教育的宗旨,是否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意义。而今的独立学院要想在高等教育的舞台彻底站稳脚跟,更应该在培养学生的问题上考虑得更全面,更有效果,更有质量。而目前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当下许多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的导向上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不然独立学院要想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赢得社会的肯定,就会沦为理论上客套的空话。

(作者单位:1,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2,广西柳州高级中学)

独立学院素质教育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实践模式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独立学院大学生已占据高校本科生的一定比例,其素质教育已是当前高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工作。笔者基于所在独立学院的教育管理,开展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从大学生和学校管理组织层面,肯定了素质教育的成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形成与专业学习结合的课程引领为主、校园文化推动的素质教育模式”,进一步科学化推进独立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

【关键词】独立学院 素质教育 调查 模式

一、调查概述

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大学生。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2011-2014年之间毕业的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最终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1份,有效问卷391份,有效回收率98%。样本以女生居多,占总人数的69.3%,这主要是由该学院男女生比例和专业情况所决定的,在50多个专业中大多数专业男生居少,女生人数较多。调查对象年级分布相对平均,2014年毕业的学生人数最多(31.20%),2011年毕业的学生人数(17.9%)略少。这些学生中,71.3%的学生做过自我素质测评,说明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自我素质是比较重视和熟悉的。

二、独立学院素质教育现状

当前,独立学院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十分重视,不仅充分发挥学校部门和组织的作用,还提供了校外的配套支持措施,做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效结合等等;独立学院大多数学生对素质教育有较深的认识,有积极正确的态度。但是素质教育在满足广大学生需要,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性方面略有不足,下面是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

1. 独立学院学生有一定综合素质。在素质的几项具体内容中,刻苦、节约等素质的缺乏在独立学院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在问到“您所知道的民办大学生,缺乏的素质有什么”时,68.8%的学生认为缺乏刻苦、有49.9%的学生认为缺乏节约。这与本三批次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学校学习风气、家庭经济环境相对富裕有密切的关系。

2. 学生普遍认同素质教育在专业学习、就业前景和个人创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调查表明,对于专业学习而言,49.8%的学生认为专业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还有40.2%的学生认为有关系,但是作用不大;对就业前景而言,学生们认为素质教育和训练十分必要,有48.6%的学生有考虑过自主设计素质教育训练项目,但是却不清楚如何实施;在创业方面,有17.4%的学生在计划自己创业,并且有51.7%的学生准备参加学校的素质教育和素质训练活动。

将素质教育评价内容具体到实干、耐受挫折、好学、坚持、独立自主、合作与分享、创新等,大多数学生围绕自我评价选择一般,分别有40.9%和39.6%的人认为自己独立自主和合作与分享较强;其中,创业梦想较弱,只有14%的学生有创业梦想。实践中,独立学院目前创业的学生比例低,吻合实际情况。

3. 学生认为大一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期。40.7%的学生认为大一阶段是接受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机,可能这与大一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有开展素质教育的良好契机有关;认为大二和大三时机较佳的分别为25.6%和21%,反映了大学生对素质教育的渐趋冷静理智。

4. 学生认为大学生素质教育需要个体和学校两方面的支持。在问到“您认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最需要的支持是什么”时,38.4%的学生认为素质教育主要需要来自个人强烈的职业理想,还有20.5%的学生认为需要校园文化的支持,16.6%的学生认为需要社会实训机会,此外还需要学校提供的素质培训和服务。同时,学生对参加素质教育的意愿较强, 37.6%的学生表示愿意在校期间参加素质教育方面的培训,还有30.7%的学生表示如果学校提供机会,一定会参加素质教育培训。

(二)独立学院教育管理组织

1. 学生认为独立学院大学素质教育在理论方面和实践环节工作成效明显。调查显示,只有36%的学生认为是素质教育的系统化工作未开展,仅有34.3%的学生认为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不完善,有19.4%的学生认为素质教育师资比较缺乏。总的来说,肯定学院教育管理组织部门重视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体系建立,有一定师资队伍。当然,学生认为要做到积极预防校外实践中的安全隐患问题。

2. 学生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组织主体作用有一定评价。学生一方面认为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指导对素质的提升有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认为没有实际效果,调查中,53.7%的学生认为素质教育是雷声大,雨点小,51.2%的学生认为辅导员一直在强调,但是很空洞,没有达到实际效果。在回答“您认为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素质提升的实践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时,73.9%的学生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60.9%的学生认为是没有实践的平台,58.3%的学生认为是大学生自身对素质教育实践环节的重视不够,54.5%的学生认为是没有素质教育方面专家的系统训练。

3. 组织的素质教育活动有一定收效。40%的学生参加过院系组织的各种形式素质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广大学生实际的活动参与率却不高、参与面不够广泛。调查中,班级文化活动是学生活动的首选,但是也只有60%的学生参加,这表明班级文化活动并非每个学生都是积极参加的。39%的学生参加过校外实训,此外参加较多的依次为案例教学、创业模拟训练,考证和勤工助学,参加教师科研最少,只有7.9%。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践模式

国务院在2004年明确提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党中央通过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刚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素质教育。民办高校的发展,已经成长到全国高校数的三分之一,不断重视和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独立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要从学校组织管理现状和大学生自身实际展开,形成与专业学习结合的课程引领为主、校园文化推动的素质教育模式。

(一)以课程引领素质教育,突出学校教学组织层面的系统性

独立学院应重视课程建设,尤其是对素质教育的课程要进行了系统的组织和开展。这种系统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体系的系统性,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素质必修课程将体育课、心理课、职业辅导课、思想道德修养课、文学素养等课程纳入必修范围,素质选修课要将音乐、戏剧、礼仪、管理、沟通等各种类别的课程纳入选修范围,并规定大学阶段需要完成相应的选修学分。课程设置要根据学院发展和学生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二是学院对课程的教学实施严格系统的督导。学院要设立严格的教学督导制,通过督导对素质教育课程定期进行听课,提出意见;每学期进行期中教学检查,通过学生座谈会或者网络评价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的真实意见,并针对学生的意见要求任课教师进行调整;进行期末学生评教,了解学生对开设课程的评价及对课程教育的意见。通过系统的教学组织,独立学院的素质教育课程要在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方面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学生不仅能积极学习体育知识,深刻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还能充分认识到心理课、职业辅导课等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并根据自身需要,主动并愿意选择适合自己的素质课程进行学习。

(二)以校园文化推动素质教育,突出学生管理部门的主导性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部门应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以学院团委、学生处为主导,还要设立学生素质教育的基层组织,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当前的校园文化活动主要以理论讲座、社会实践、晚会表演等形式开展,活动覆盖面窄,在科研服务、素质拓展、协作课程、创业模拟、工程实习等方面有多欠缺,因此学院在将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要不断突出自身的组织性和导向性,这种主导性主要体现在:一是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文化活动的组织应以此为前提,提高活动的参与度;二是不断总结文化活动的实效,从而有针对性的改进。三是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进中使校园文化能形成一种科学的完善的体系,让校园文化活动向更深更高层次拓展。只有在学院学生管理部门的主导下,明确各部门职责,开展以学生为本的校园活动,才能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三)以专业学习结合开展素质教育,突出学生现状的实际性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则需要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相结合。因此,专业的素质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应从三个方面开展:一是以专业理论为基础的素质教育,学生应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充分了解自身专业研究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通过参与专业教师的课题研究,培养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二是以专业活动为基础的素质教育,围绕学生具体专业开展的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在亲身经历中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创新,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意识;三是以专业实践为基础的素质教育。在大学的各个阶段,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要,不同阶段实践不同的内容,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助于使学生明确发展的目标。

独立学院素质教育研究:浅谈独立学院学生在综合素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摘 要】当下国内高等教育普遍认识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不协调和矛盾的状况。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陈旧僵化、课程设置结构单调、校园文化浅薄等因素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未能在大学进行良好过渡,走入社会后难以满足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改善这一状况,高等教育开始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旨在重新协调高等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综合素质 人才培养 人格本位 态度与劝导

独立学院也称三本,其与一二本学生相比,书本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对较弱,素质、认知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同时,由于独立学院的性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多才多艺,学生自主创新思维活跃,在这个基础上相对来讲更容易开办丰富多彩的校园素质文化拓展活动。

要管理好这样一批学生,将综合素质培养工作落实到位,合理有效的帮助他们在大学期间完成过渡,以便更好地走入社会,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需要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一、三本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结构

根据社会现实意义来看,传统的一二本科院校一般偏重学生文化修养和学历知识的培养,专科院校则注重学生的能力塑造,三本院校则是在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塑造。

三本院校所培养的综合性人才,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政治思想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并有一定的职业能力。

专业素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二是专业实践能力。

政治思想素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能够领会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理想、有道德。

身体素质是指对身体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在校期间不荒废、堕落,能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其中心理素质尤为重要,首先是能够自信,其次是懂得协调。

职业能力,首先是一般职业能力,然后是专业能力,最后是职业综合能力。一定的职业能力是胜任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它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也是人的发展和创造基础。三本院校对于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塑造有相当的侧重,这使得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职业能力的锻炼,再加上见识相对广博,综合素质方面相对较高,在适应社会工作岗位方面有相对优势。

二、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主要与执行对象有关。自综合素质的课题提出以来,经多年修正进步已趋完善,理论上没有缺失,但在施行过程中却难免出现问题,需要对症下药。以三本院校学生为例,首先分析他们的人格特点。

人格指的是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人格是个体内部的那些心理物理系统中决定其独特地顺应环境的动力组织。

在针对本三学生的教育教学中,通过自身担任学生辅导员数年来的工作经验,有以下几点看法:

1.自我控制与时间管理不强

绝大部分三本院校学生学习素质相对弱于一二本院校学生。高中期间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主动性弱化,体现在兴趣不高、认真不够、自觉性差等方面。兴趣不高则难以投入精力去学习,学习成绩自然差;认真不够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开小差,学习中遇到问题不去解决,对玩耍的倾向程度远大于对学习的重视程度;自觉性差体现在不能意识到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经常需要老师、家长的提醒督促,才勉强执行。

因此,此前没有形成自我控制的好习惯,进入大学后,面对相对宽松的环境,自我控制能力差这一特点很明显地凸显出来。学校和老师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通过讲座、班会、学生活动等来说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学生即便认识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但却缺乏有效的执行,敷衍了事,这主要体现在时间管理上,作息时间昼夜颠倒、无故旷课、考试突击、沉迷游戏等。执行力低下,自然难以取得效果。

2.学习的动机和态度

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了解到,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失利,所选择的并非是自己喜欢的。来到三本,一部分人考虑的是直接考研,继续深造,换一个大学出身,祛除高考失利的阴影;一部分人的学习动机则表现为就业找工作;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只求拿到毕业证、学位证,因为工作家里已经安排好了等等。这是三本院校最为常见的现象。我们挖掘其深处,发现这是外部因素带动的学习动力,对专业真正感兴趣去主动学习的很少,尽管都有着对未来的规划和学习目标,由于动机和态度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很多人难以持之以恒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中心,不真正认识到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不正确找到学习动机,在综合素质锻炼中态度不端正,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3.社会认识环境下造成的影响

社会普遍缺乏对大学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最明显的表现和条件反馈是在家人、亲戚之中,由于不了解三本院校的性质与教学,心中存在偏见,子女在家人面前抬不起头来。最现实的表现则是自身对于就业的认识,潜意识中难以摆脱三本生远逊于一二本学生这个认知的阴影,毕业之后竞争的差距,消极和悲观的心理随之产生。通过多次与一些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谈话以及观察了解到,三本学生普遍对自己的学校不认可,对自己的现状持悲观态度。他们甚至羞于向别人提及自己的学校,对于学校的话题总是很敏感。在这种环境因素造成的心理状态下,人生充满了消极,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了敷衍自己,麻痹了理想,综合素质培养在这种情形下成为一纸空谈。4.家庭因素影响

有些家长通过自己多年来的努力,换来今天在某个领域的功名成就,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走自己的路,强制孩子选择了自己的专业。但往往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在实际的学习中,因爱好、学习基础差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他们的成绩越来越不理想,不断出现挂科重修现象。又因自己基础差,没有办法把这些科目都给补上来,整天就只能借助电脑来度日。在学习上不能保证,又谈何综合素体的提高呢?

独立学院素质教育研究: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针对独立学院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一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确定人才培养理念;二要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加强人文环境建设;三要增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丰富人文素教育内容;四要提高教师人文素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问题和对策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教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在素质教育中,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具有特殊的作用。

一、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是以专业对口的形式培养大学生的,很多独立学院把办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毕业生”,以谋取学院的长远发展。因此,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外语、计算机等课程的学习,着力强化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实践。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开设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科学体系来考虑,使学生得到的人文知识较少,在文史知识底蕴、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应用规范及综合表现能力等方面都还没有达到基本要求,更谈不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 人文素质环境建设投入不足

人文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从创建以来长时间积累与沉淀的结果。大学在基础设施和环境硬件等方面具备良好的人文环境,可以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独立学院属于刚刚发展起来的一种年青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相对于公办大学,其办学历史较短,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独立学院的教学经费完全依靠自身学费创收和母体投入,导致在与人文环境密切相关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校园历史文化积淀、学生活动指导教师及成熟的优秀学生社团等软环境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另外,独立学院往往都是在新校区办学,由于成立时间短加之资金投入不够,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都较差,如独立学院图书馆的资料非常有限,无法满足学生对书籍、资料的需求,也没有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校园文化缺乏历史积淀,不像母体学校那样有着校园传统文化的根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3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缺失

由于独立学院在思想上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将大部分教学时间安排在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上,其他课程除了政治理论课定为必修课外,很少将文体艺术类、自然科学类、文史哲学类的课程设为必修课,使得人文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很多独立学院忽视了与母体学校培养目标及培养对象的差异,一切照搬母体学校。不仅使学生得到的人文知识甚为凌乱,更延误了培养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最佳时机。独立学院人文课程体系的构建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4 师资队伍素质不高

独立学院办学的灵活性较强,教师来源的渠道也较为多样。大部分授课教师是母体学校的教师,此外还有一少部分自己的专职教师和外聘教师。独立学院因成立时间不长,自己的专职教师多半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很多大学生来学院就业都是聘用的,没有编制,这就造成师资队伍不太稳定。教师来源的多样化及其不稳定给教师队伍的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一部分教师没有归属感,只是为报酬而教学,且没有耐心、爱心去引导学生,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闻不问。

另外,由于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大多数独立学院较重视专业技术教师的培养,对人文素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太重视。在培养专业技术教师的过程中,由于课程任务繁重,因此无法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还有一部分教师自身缺乏教学经验,根本意识不到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有些教师虽然也深知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但自身也存在人文素养不高的问题,想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意识和人文修养已成为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一个突出的问题。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1 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确立人才培养理念

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办学指导思想,从现代教育的新观念出发,确立“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既具备科学精神、又具备人文精神,既会做人、又会做事,既有较强实践能力,又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各级领导干部、教师和学生要提高认识,明确课堂虽然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课堂教学既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学院要鼓励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人文学科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熏陶。要培养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参与和合作的精神,获得能够应对不同情况下集体工作的能力;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传递人类文化价值观念和掌握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从长远角度出发,不仅教给学生专业实用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教师要善于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不断强化人文学科教育,广泛地利用并开发各种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如可通过院、系、班级的形式组织参观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并和学生一起参加教学基地建设等活动,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也可以筹集资金,丰富图书馆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料,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资源进行大范围的心灵对话与沟通,从而使人文素质教育的时空得以极大的扩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 活跃校园文化,加强人文环境建设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陶冶情操、笃志力行、锻炼能力、磨炼意志的重要载体。如通过开展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建造具有人文特色的亮丽景点、组建健康的学生社团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树立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独立学院在努力营造浓厚人文氛围的同时,还应力求校园文化活动的专业化、精品化和特色化。使大学生在良好的人文氛围和环境中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升华精神。

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外在表现,也是独立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所共有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一是开办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指导、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二是开展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科技节、辩论比赛、书画摄影艺术展、影展、文艺汇演等;三是建立内容丰富、锻炼能力的学生社团,如摄影、舞蹈、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从而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四是有计划、有重点地创建校园文化景点。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加强人文环境建设,要注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顽强坚毅的品格和奋斗不息的精神为目标,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自我约束、适应社会、善于创新的能力,正确处理在个人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努力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伦理观念,最终培养出具有时代特征和人文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3 增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丰富人文教育内容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都比较薄弱,而国外发达国家早已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作为基础和优秀内容,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独立学院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从制订教学计划开始就必须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计划当中。教学计划的目标定位应是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教育为主体,以人文教育为辅助,使学生在具有广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既能依靠专业知识学会如何做事,又能依托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在师资、经费等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充分开发选修课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结合母体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资源,由学院教学科负责组织,面向学院全体学生,广泛开设文体艺术类、自然科学类、文史哲学类课程,并且这些课程的内容应该尽量丰富,以满足学生选修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还可以尝试把人文基础课与专业选修课并举。前者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人文基础性课程,后者是指从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中延伸出来的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具有互补性质的专业选修课。

独立学院开设足够数量的人文素质选修课和人文素质讲座至关重要。需要注意的是,人文素质选修课不应只开设基础性人文学科,还应该有重点、有目的地开设一些优秀人文课程。优秀人文课程主要与市场经济和社会总体发展相关,内容应涉及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独立学院人文素质选修课程可以与本土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多多参与。如笔者工作的医学类独立学院,参与了母体学校下属的六所附属医院的一部分医疗任务,如医疗卫生三下乡、给社区孤寡老人义诊等。这些任务与学生的学分密切相关,因此学生都乐意参加。这样的工作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让他们在行医的实践过程中了解当地社会的发展,对其将来就业以及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将大有益处。

4 提高教师人文素质,树立师德良好形象

独立学院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及创新的教育观念,具有广博的专业与人文知识和健康向上的时代精神,在用人文精神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同时,也要将合作态度、健康心态和健全体魄融入到专业教育中。由此可见,不断拓宽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知识视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已成为独立学院造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独立学院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自我,将自己的风格和个性用独特的方式展示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引导学生努力实践、刻苦钻研、不断求索、完善人格。教师要树立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待学生信任、理解、关爱使学生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明白做人的道理,自觉地按教师的要求来调节自身行为。教育学有句名言:“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

独立学院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师资培养和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软环境中创建浓郁的人文社科氛围,积极为教师提供参加国内、国际各种专业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以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学院的领导要在思想上重视师资的挖掘、培养,加大对人文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尽一切办法改善教学条件,以优惠的政策吸引高层次的人文学者到独立学院寻求发展。同时严把教师的入口关,确保优秀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并采取多种形式,立足内部挖潜,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的训练。

独立学院素质教育研究: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探讨

摘 要:人文素质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育是高校对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年轻的独立学院更具有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探讨目前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问题;思路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脱胎于普通高校的独立学院是一种新兴的办学实体,在办学之初就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母体相比,独立学院的人文素质教育因受到市场经济的极大冲击而相对滞后,尤其因为独立学院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和基本特征,在强调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学生人文知识贫乏、人文视野狭窄、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较为突出。所以,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1 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人文课程设置单一,结构不合理

目前,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中,人文课程设置比较单一,许多院校几乎都只是像“两课”这样单纯的政治理论课程,缺乏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即便有少量人文类课程,设置也比较随意,因为独立学院任课教师大多来源于母体高校,缺乏自身独立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的不固定就导致独立学院的人文课程门类设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问题突出,几乎是想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或者是有什么教师就开什么课,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学科壁垒的存在又导致人文学科课程与自然学科课程完全割裂,并没有把培养基本素质的公共性人文课程与培养专业素质的专业性人文课程结合起来。课程类型单一,教学形式单一,没有形成一个既有知识层次、又有思想内涵的人文课程体系。

1.2 “两课”教学有待发挥更好的作用

所谓“两课”,即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是高校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则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文教育也构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要搞好人文教育,必须强化“两课”的作用,加强以爱国主义为优秀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全大学生的思想及人格,从而涵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但是长期以来,“两课”教学虽然在德育方面也发挥了一些作用,但仍存在重教学,轻研究;重教材,轻原著;重理论,轻实例等问题。一些“两课”教师习惯于只关注本门课程范围内的知识,没有重视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不仅使教师本身的视野受到限制,而且也降低了“两课”的思想教育功能和育人功能。

1.3 独立学院缺乏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氛围

文化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她是长时间积累与沉淀的结果,难以被模仿与复制;一些著名大学正是在其悠久的历史中积淀和孕育出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氛围,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而独立学院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年轻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尽管有着母体优良的办学资源和社会优厚的办学资本,也有着较快的发展势头和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缺乏悠久的历史积淀,不像普通高等院校那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校园传统文化的根基。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由于办学的仓促,许多独立学院校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完善,任务重、工作量大;经费又完全靠自筹和学生学费收入,使得一些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不足,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硬件设施跟不上,直接导致校园文化氛围等软环境受损,人文气氛愈发薄弱,起不到应有的第二课堂育人作用。

1.4 教师人文素质有待提高

独立学院由于其办学的灵活性,教师来源的渠道也比较多样,有一部分自己的专职教师,但更多的是母体学校的教师和外聘的教师资源。教师来源的多样化和师资队伍的不稳定给教师队伍的管理带来了不便。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督促机制,使得少部分教师在独立学院上课时没有归属感,只是为了一定的报酬,而没有爱心和耐心去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再者,独立学院因成立不久,专职教师多半是刚刚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自身在教学方面缺乏经验,意识不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还有些教师虽然也明白人文素质对于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自己就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可能也存在专业知识丰富,人文素养匮乏的问题;想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素质教育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 改善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

正因为目前我国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对症下药,采取一些方法和途径来改善现状。

2.1 增设人文类课程,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人文类课程的设置比较薄弱,国外发达国家都把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作为基础和优秀内容,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选修课的阵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结合学院的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由院、系两级负责组织,面向全院学生,广泛开设关于文学、哲学、史学、美学、艺术、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等内容丰富、自成系统的人文素质类选修课。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还可以尝试人文基础课与人文微型课并举。人文基础课是关于人文学科的基础性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课程。而人文微型课则是指与专业课紧密结合的专业文化课,是从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中分化或延伸出来的,微型课的创设可以为专业课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参与人文教育的实践提供一条很好的途径。

2.2 努力营造独立学院的人文环境和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品行、磨练意志、塑造自我的重要因素,校园环境和氛围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大学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所以努力营造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人文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校园环境对人文素质培养的功能是任何书本及课堂所无法取代的,我们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尽量利用有限的资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组织义务献血、法律咨询、政策宣讲等公益活动;开展英语竞赛、辩论赛、演讲赛等课外学习活动以及其它文体活动;正确引导各类学生社团,比如读书社、交友会、摄影学会、书画协会等的健康发展;还可以广邀各类专家学者到校园来进行讲座、开展较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增加图书馆人文书籍数量,甚至建造具有人文特色的景点等等,以此来树立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

2.3 专业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智力资源的开发者,又是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指导者,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极大。高校各门课程其实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所以,我们应该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课堂。教师不仅要教好专业技能,而且要尽量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挖掘人文因素,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教给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人文素质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当然,要想在专业课中更好地融入人文教育,教师本身的人文素质必须得到保证。为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增加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爱岗敬业的崇高精神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此一来,学生就会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明白做人的道理;比起空洞的说教,这种无声的影响效果更显著,学生才能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更快的成长与进步。

2.4 重视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时,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文素质教育不能脱离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而独立存在,所以,包括班主任、辅导员、“两课”教师在内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完全可以成为加强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生力军。

我们要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配备和队伍建设力度,在新生入校后就重视入学教育,规范其言行;学生工作开展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保证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日常从严管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们还要加大“两课”教师的选聘力度,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授课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原来学生觉得总是讲大道理的枯燥课程变得充实和有意义,从而提升“两课”涵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效果和作用。

3 结语

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广泛、内涵丰富,涉及政治、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学科;包含德育、美育、人性教育等多个方面;包括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对人性的理解与关怀等等。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如此,素质教育更是如此,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加强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