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探讨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探讨

发布时间:2022-08-01 10:02: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探讨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探讨:浅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下体育产业的发展思路

[摘 要]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起关键作用是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然伴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申办,关于对体育产业的政策判断,市场开始习惯的加入奥运因素,甚至视作为未来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轨迹,显然,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层面看皆存在片面性,本文认为,最终对体育产业发展起决定因素不是奥运盛会,而是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经过审时度势细研当前国内宏观经济特征,笔者拟提出未来体育产业的发展战略思路,目的是保证体育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形势 体育产业 发展思路

随着我国申办2008奥运会的成功,以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运作,各行各业尤其是体育产业开始刻意地把奥运会与行业互动紧密关联,认为承办奥运必将是未来体育产业政策和经济的分水岭,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体育产业的发展,成为体育产业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诚如所言,政府和管理层也的确希望借助此次奥运会的举办,能够对我国的体育事业包括体育产业实现“智能升级”,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的结构,凭籍奥运“催化剂”的作用,催生一个带有奥运因素的相对发达的体育产业链。但与此同时,应该清醒看到的是奥运对体育产业的影响并不总是呈正面效应,亦有负面潜在制约因素的存在,例如奥运前的过度投资会引发奥运后投资和增长下滑,甚至衰退的问题,日本就是这方面问题的最好史鉴。因此,总揽全局不应“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过多地强化奥运预期的影响,不妨弱化奥运要素,理性看待目前体育产业之现状,回到我国宏观经济层面上来,因为最终对体育产业发展起决定因素不是奥运盛会,而是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基于这个理论视角,本文从以上题目切入,以期拓宽体育产业管理层视野并尝试提出宏观经济形势下体育产业的发展的思路。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特点

1.宏观经济形势的内涵。2008年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整体上呈良好态势发展。但真正涉及一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时,却又不得不更多地细研当前各种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这其中就包括着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审时度势,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国内的宏观经济现状,依此有效突破在做行业管理决策时因缺乏正确的形势评估而只是一味地依赖于管理者的主观评判。为此,从基础理论入手,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如何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形势,什么是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其结构,即宏观经济形势的内涵是什么,在这里,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宏观经济形势就是国民经济整体所处的态势,以及它下一步的发展趋势。衡量宏观经济形势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指标:一是GDP增长率,二是通货膨胀率,三是失业率,四是国际收支,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

2.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要点。进入2008年,为适应时点、情境、社会、经济等环境要素的变化,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正在潜移默化地随之进行改变以寻求同步平衡,其特征之一就是防止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剧烈动荡,优化经济环境,遏制任何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利经济稳定发展的“内忧外患”,中共中央在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做了正确判断分析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调控实行“一紧双防”政策,一紧指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两防则是指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这是2008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要点。显然,与以往相比,此次调控政策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体育产业市场而言,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在权衡利弊得失,既要顺应宏观经济调控事实,又要克服从紧的货币政策带来的不利因素,努力把握好一个“度”,无疑也是当前体育产业领域所面临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

3.通货膨胀压力导致资源高成本凸显。随着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同步性的逐步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关联互动性不断得以强化,近来,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以及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的影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并不是很乐观,存在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比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虽然我国是一个顺差国家,拥有比较多的外汇贮备,但贸易顺差主要依赖于低价格的大量出口,长期来看这种贸易顺差会迫使央行投放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推动物价和资产价格的上涨,结果一方面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会易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而过度通货膨胀进而会显著提升各种资源的成本,使得资源高成本凸显,在这种情况下,体育产业领域的各相关产业必须要清醒地应对这种宏观经济形势,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坚决摒弃过时的经营模式和可能出现的思维惯性,又准、又快、又好地扎实推进体育产业市场的良性循环。

二、宏观经济形势下体育产业的发展思路

1.随时关注外部、内部经济环境,快速调整行业企业的经营决策思路。2008年4月1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指出:“目前的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减缓、金融市场动荡,国际粮食、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价格总水平仍处于高位;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因素比较多;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仍然存在;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考察此会议精神可以发现,在这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体育产业企业将不可避免的受经济大环境变化的“辐射”。有鉴于此,体育产业企业应随时监控外部和内部经济环境变化,首先,要特别重视国内经济增长是否有放缓的迹象,并且应密切关注假如存在经济放缓的现象,要及时总结归纳出这种现象是短期行为还是长期趋势。其次,要严肃对待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如果次贷危机在全世界蔓延,显而易见将会导致全球经济的趋冷,中国的经济环境必难独善其身。由此而论,体育产业企业在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同时,理应加大监控的力度,并注意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以便对于快速调整企业的经营决策思路所涉及的多属性权重的进行真实判断,更有利于解决体育产业内部的各种异化冲突,制定相对科学、系统化经营决策方案。

2.走金融支持道路,建立体育产业资本运营体系。我国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对大多数资金链相对不充裕的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艰难的,这些企业将随时随地地应对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涉及到体育产业企业,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现实,多数体育企业无论是经营规模还是品牌影响力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甚至还有较多体育企业依赖于国家的行政手段在市场化环境下进行经营,采取半计划半市场的运营模式。据统计,除了极少数体育企业运行状况堪称顺畅以外,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企业从整体上分析力量较为弱小,资金缺乏是这些体育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顽疾。因此在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形势下,对体育产业行业发展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为寻求突破,开辟体育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体育企业可大胆走金融支持的道路,加紧构建体育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设立体育金融机构,借鉴其他行业成熟、完善的资本市场经验,成立体育投资基金,启动体育资本市场,同时,在建立体育产业资本运营体系的进程中,为安全、有效、较为成功的取得进展,可先进行小步探索,小范围内试点建立体育产业资本运营体系,并逐一推广成功要点。从实际看,这些措施,不仅能有效规避当前体育产业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潜在风险,而且也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转移经营风险,提升体育产业企业的抵御风险能力。

3.构筑体育产业领军人才队伍。优秀的领军人才对任何一个行业而言都是名副其实的最“稀缺”的资源。体育产业也不例外,要想真正把体育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体育产业螺旋上升发展,离不开领军人才队伍在体育产业领域的运筹帏幄和在国内外市场的驰骋博弈。因此,加大对体育产业领军人才队伍的构筑将刻不容缓,在构筑模式上,第一阶段可采用引进“外脑”的形式,积极从国外引进具有丰富体育企业管理经验的CEO和高级职业经理人,补充新鲜“血液”,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与布局。第二阶段采取以“外脑”带“内脑”的形式,加强对本国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并形成培养梯队,有效避免人才培养“青黄不接”的难题,并且在引进的领军人才带动本土人才成长的过程中,双方亦可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体育产业的管理实力。

三、小结

1.所谓经济形势的内涵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宏观经济形势就是国民经济整体所处的态势,以及它下一步的发展趋势。衡量宏观经济形势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指标:一是GDP增长率,二是通货膨胀率,三是失业率,四是国际收支,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

2.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特征是宏观经济调控实行“一紧双防”政策,一紧指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两防则是指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这是2008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要点。

3.必须清醒的看到,体育产业作为我国“新兴”产业,力量还相对比较弱小,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应与时俱进,随时关注外部、内部经济环境,快速调整行业企业的经营决策思路;走金融支持道路,建立体育产业资本运营体系;构筑体育产业领军人才队伍,以“外脑”带“内脑”的形式,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管理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最终提升整个体育产业“软实力”。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探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其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摘要:债券市场在2007年以来一直呈现单边下跌的趋势,然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在未来会对债券市场产生何等的影响,它到底会是会继续低迷,还是低位运行后的反弹呢?本文在综合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各方面因素后,初步认为,债券市场的机会或将悄悄临近。

关键词:经济增长;CPI;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存贷款增长;货币政策

进入2007年以来,由于整体宏观经济运行偏快,CPI大幅走高,股市火爆引来大量存款入市,房地产行业持续高增长引来银行贷款增长率强劲反弹的情况下,经济趋热警报初现,为此中央银行采取了五次提高基准利率,七次提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性手段。债券市场在紧缩预期以及资金在股市财富效应下转移两重大山压迫下,从三月高位震荡后一直呈现单边的下跌趋势。

一、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或将回落

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来自于投资高速增长的推动,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已经接近常态。由于投资增速持续的高位运行,预示着经济运行可能将面临过热和经济结构失衡的窘境,这也是2007年来整个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偏紧的直接原因之一。然而,根据世行的调查,2007年上半年,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十年来首次高于潜在的GDP的增长率,其结果就是,自2000年开始出现的微度的产出缺口已经消失,若这种格局进一步延续,则必然导致经济增长的供给约束,并加大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性造成一定挑战。因此,有理由推断不久将可能出现经济增长的“拐点”――也就是极限点位。

值得注意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因素――消费需求增长却是明升暗降。同不断高涨的投资相比,社会消费增长的步伐日渐落后,上涨的物价使得消费增长表面上显得十分强劲,但实际上增长与收入的距离在扩大。消费需求扣除物价影响(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后,消费的增速在高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速将低于二季度水准,这也将拖累三四季度GDP增速。

综合分析,而如果GDP增速数据出现明显回落,则市场对偏热宏观经济的担心将降低,对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必要性预期也会降低,这显然会刺激债市的买盘出现。

二、物价持续上升但渐趋平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1.2%。2007年以来,月度CPI指数持续上涨,由于本次上涨有一定的连续性,可以推断这是流动性过剩格局下物价的趋势性上涨。就近期来看,物价上涨暂时还处于可控范围。从影响CPI涨幅不断提高的因素来看,主要是由于粮食前期明显上涨及猪肉价格的暴涨引起的,其中食品价格对CPI上涨的贡献就达2.5个百分点。而到了四季度,根据农业部、商务部等相关部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占在CPI权重7%-8%的猪肉项目价格环比回落幅度大约7%,而鸡蛋和蔬菜略有上涨,但粮食价格基本稳定,所以综合考虑食品价格对CPI环比的影响将降低,CPI的高增长有望得到缓解。处于高位的食品价格也使得居民的消费倾向减弱,价格向上的动力也在减弱。

另外,从在CPI上涨结构看,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8.2%,非食品价格上涨0.9%。通货膨胀压力如果存在非食品产品扩延趋势,那么中央银行就很有可能采取调控措施,但所幸的是,非食品类价格长期保持在1%左右的稳定增长水平,工业原料、燃料、动力购进指数以及PPI基本保持稳定,这说明暂时还没有出现供给推动型的通货膨胀。而下半年人民币升值速度会加快,这将会降低进口原料的价格,起到平抑CPI上涨的作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CPI很可能会冲高后回落,不会演变成全面通货膨胀。所以预计四季度CPI如果能如期回落,那么债券市场可能会迎来一波反弹,而CPI回落的程度也与反弹幅度密切相关。

三、货币供应和存贷款增长

在银行强烈的贷款冲动的推动下,上半年的贷款增速达到了16.49%,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提供了资金支持,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到了8月,信贷更是大幅反弹,同比上年同月增长了60%以上,所以中央银行在9月份大量向市场出售手中持有的特别国债,也是对8月份信贷失控的一个正常反应。

由于上半年贷款增速过快是造成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的一个主要原因,而控制固定资产的反弹现在成了中央的一个重要目标。银监会表示下半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增速要控制在15%以内,以此目标来测算,下半年新增贷款只有1.15万亿,这将会极大的抑制固定资产的反弹。预计今年最后几个月的贷款控制会更加严格,货币投放主要以季节需求为目标,货币回笼也会更为及时。另外,中国证监会最近密集推行的大盘新股发行,客观上起到了替代央行收紧银行间流动性、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供应的作用。

商业银行托管量占整个债市托管量的79%,所以商业银行的投资行为对债市有着重要影响。由于贷款的收紧将迫使商业银行下半年加大债券的配置比例。由于利息税的调整,存款增速在6月份出现了反弹,预计下半年存款增速会有所回升,即使假设下半年存款增速保持上半年的平均水平15.84%,存贷差增长率也将回升到0.84%。商业银行贷款增速的放慢无疑会使其加大债券资产的配置,这为下半年债市的反弹提供了资金支持。

四、货币政策越趋明朗化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两年多来央行的常用手段,其上升已经没有太多空间了,300个基点的上调幅度,已大概意味着金融机构减少9000亿元的流动性;但是同新增的3.9万亿元存款或是2.5万亿元贷款创造的流动性相比,准备金率的调整频率和幅度显得比较滞后,流动性收缩的实际效果也需要6-12个月后才能显现。对于使用加息作为调控工具,央行的态度更为谨慎。今年以来,央行已五次上调存贷款利率,而由于受到美国次级债风波和欧美央行释放流动性的影响,国内货币决策机构对于进一步实施紧缩措施比较谨慎。

估计年底之前,准备金率可能还会上调1-2次,达到12.5-13%的水平。一年期存款利率在年底前需要再增加54的基点,明年平均利率水平应当在4.25-4.79%左右。由于在央行的调控下(特别是美联储降息后),市场利率的上升幅度实在非常有限,反而法定利率的提高将再次推动盯一年浮动债券价值提升。并且由于债市对加息、上调准备金的紧缩性政策预期已久,所以政策出台反而表明短期内影响债市的政策利空出尽。如果如前面分析的那样,CPI数据若后期回落趋势明显,这样即使央行考虑到高位运行的CPI再提高一次基准利率,那么在本次加息利空出尽以后,债市将在贷款回落造成的商业银行债市资产配置增加的影响下出现一波较大的反弹行情。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探讨: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

摘要: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和危机向实体经济扩散已导致全球经济加速下滑,2008年成为我国整体经济增长由升转降的趋势转折年,结束了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的强劲增长态势。随着危机的深化,2009年我国经济形势将更为严峻,经济回落态势在短期内难以调头,预计政府将会继续执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文对我国2009年整体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初步展望,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环境;经济形势;经济展望

一、国际环境

(一)全球经济增长步入下行通道

美国次贷危机是此次全球经济衰退的导火索,随着金融危机对世界实体经济冲击力度不断加大,全球经济下滑态势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在加速恶化,主要经济体的零售陆续陷入负增长。为了摆脱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以及避免流动性过度收缩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已进入降息周期,美国、日本、欧元区、印度、中国、韩国等国均已大幅降息,随着通货紧缩的逐步显现,将有更多的国家进入降息周期。全球或将长期步入低利率时代。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9年1月份的报告,经济危机已导致发达经济体正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新兴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严重的经济下滑。在IMF对全球经济展望中,一是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急剧减速到0.5%,远低于前几年的强劲增长,这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增速;发达经济体2009年经济增速将收缩2%。其中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分别收缩1.6、2.0、2.6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2009年经济增速将放缓至5.5%,其中中国、印度分别增长6.7、5.1个百分点。二是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在2010年逐步复苏,增长率将回升至3%。但是前景不确定,复苏的时间和步伐也将取决于强有力政策的实施;发达经济体2010年经济增速将增长1.1%,其中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分别增长1.6、0.2、0.6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2010年经济增速将上升至6.9%,其中中国、印度分别增长8.0、6.5个百分点。

(二)国际能源价格暴涨暴跌

国际能源价格走势是全球经济衰退程度的重要观察指标之一,2008年国际原油经历了一轮完整的牛熊周期。波动范围之大前所未有,纽约、伦敦的石油期货价格在7月份双双突破每桶147美元的“天价”,此轮油价上涨是自1972年以来世界油价第三次显著上涨,从2002年一直延续到2008年7月,持续上涨了近6年时间。然而,受金融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扩散影响,油价在触顶后快速回落,导致12月份纽约商交所原油期货结算价收于40美元/桶以下。这对于需要大量进口国际能源的美国和中国等经济体来说,油价的高位回落将有利于经济复苏,而对于依赖出口原油的俄罗斯等国家来说,则会进一步加剧经济的延缓程度。

(三)全球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全球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欧美国际大公司陆续出台竞相裁员计划,大规模的裁员计划将会加速全球经济衰退步伐。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宣称2009年将新增加近5000万个失业者,全球总失业人数将达到2.3亿人。约占全球总劳动人口的7.1%。以美国、加拿大和欧元区为例,一是美国各行业就业人数普遍下降,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在内的多数行业纷纷宣布裁员。美国2008年12月份失业率上至7.2%,创下1993年1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并且未来几个月内失业率将触及8%甚至更高水平。二是加拿大2008年12月的失业率增至6.6%,连续第二个月超过市场预期,这也使得加拿大失业率水平创下2006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三是欧元区2008年12月份失业率由11月份修正后的7.9%上升至8.0%,创两年新高,在欧盟成员国中西班牙失业率最高,达到14.4%;拉脱维亚次高,达到10.4%;德国2009年1月失业率也上升至7.8%。

二、2008年我国经济持续升温态势已扭转

受全球经济走弱、国内雨雪冰冻和特大地震等众多因素影响,2008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严峻考验,2008年成为我国整体经济增长由升转降的趋势转折年,上半年面临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下半年经济下行态势明显,结束了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的强劲增长态势,以及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趋冷。2008年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分别增长10.6%、10.1%、9.0%、6.8%,自2007年二季度以来连续七个季度的下滑显示我国经济增速正在加速下滑。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9%,增速回落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

(一)国内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惯性作用,宏观经济形势急转而下并没有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08年出现大幅下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去年基本持平。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8,167亿元,增长26.1%,加快0.3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4,124亿元,增长21.5%。

(二)市场销售增速创1996年以来新高

2008年我国城乡消费依旧旺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创出自1996年以来的新高。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735亿元,增长22.1%,加快4.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4,753亿元,增长20.7%,加快4.9个百分点。

(三)外贸总额下滑以及贸易顺差创新高

2008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25,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结束了自2002年以来连续六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08年全年出口额达14285亿美元,同比增长17.2%;进口额达11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全年实现贸易顺差2954.6亿美元。前三季度,对我国经济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进出口贸易整体上趋于平稳和理性,均持续快速增长,但是内外需萎缩和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导致第四季度外贸增速从高位快速回落,下滑速度远超出市场普遍预期,11月份进、出口总值出现自2002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四)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总水平出现大逆转

2008年全年CPI增幅5.9%,创1996年以来新高,涨

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受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引发的成本推动型通胀、春节引发的需求拉动型通胀、国际粮油价格上涨引发的输入性通胀等因素共同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在2月份达到8.7%,创12年新高,并在2-4月份连续三个月超过8%高位。随着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在消费信心下滑、财富缩水和食品价格回落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从5月份快速回落,12月份降至1.2%。2008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全年增幅6.9%,涨幅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速走势也演绎了同消费价格指数类似的峰回路转,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下,在8月份创出12年新高10.1%;随后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促使PPI增速连续四个月大幅下滑,12月同比下降1.1%。

(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明显回落

2008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比上年增长1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比上年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看,双双都比2007年明显回落,尤其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较2007年回落3.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也回落1.5个百分点。

(六)信贷投放集中在两头

从信贷投放来看,信贷投放主要集中在年初和年尾两个阶段,2008年四个季度的信贷投放量都在1万亿元以上,其中四季度最多,达到1.43万亿元;一季度次之,规模为1.33万亿元。2008年11-12月份新增信贷大幅增加,两月新增信贷超过1.2万亿元,主要原因是在保增长的政策措施下。宽松货币政策开始落实,金融机构加大了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贷款投放以刺激经济。

(七)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出现回落

2008年货币供应量增速从高位回落,M1增速由年初的20.72%回落至9.06%,M2增速由年初的18.94%回落至17.82%。2008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47.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8%,加快1.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16.6万亿元,增长9.1%,回落12.0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3.4万亿元,增长12.7%,加快0.6个百分点。全年货币净投放3,844亿元,比上年多投放541亿元。

三、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全球经济危机尚未见底,我国外需萎缩、大量中小企业倒闭、社会就业压力急剧扩大,2009年全球经济增速还将延续2008年放缓势头。整体上看,2009年我国经济增速将继续呈现回落态势,且短期内难以调头,预计2009年宏观经济增速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外贸持续低迷、全年投资增速将出现前低后高走势,城乡消费两旺的形势难以持续,通货紧缩风险日益加剧。2009年政府将以“扩大内需”为重点、以“增收、减负、调结构”为宏观调控方向,继续执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外贸持续减速将导致贸易顺差步入下行通道

在外贸方面,虽然国家多次出台出口退税政策以支持出口企业,但是由于国际经济形势恶化趋势还没有明显改观迹象,出口退税政策在缓解出口下滑中的整体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预计2009年我国出口仍将延续目前快速下滑趋势,向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速将会出现明显回落;国内需求受经济放缓影响将导致国内进口继续减速;受进口总额回落幅度将低于出口总额回落幅度影响,贸易顺差将会步入下行通道。

(二)固定资产投资前低后高

在投资方面,在国内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原材料价格下跌,以及政策时滞效应影响下,2009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趋势还是难以改变。2008年年末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计划以保增长,而固定资产投资将是2009年国内保增长的实际落脚点,随着2009年投资项目的逐渐展开和经济刺激效果的逐步显现,预计2009年下半年投资增速将会有所回升,并在年底维持一个较高水平。

(三)城乡消费两旺形势难以持续

在国内消费方面,受金融危机逐步向实体经济扩散影响,一是内外需求快速下降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面临较大回落压力;二是资产价格大幅缩水对消费也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财富缩减会直接导致居民消费水平随之下滑,预计城乡消费两旺的形势将难以持续,在2009年上半年消费景气下滑程度会愈加明显,尤其是房地产和汽车消费可能比市场预期更严重;在2009年前三季度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延续回落态势,第四季度将会缓慢复苏。

(四)通货紧缩日益加剧

在物价方面,2008年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均保持较高水平,整体经济和需求下降将会导致物价快速回落;另外,我国需要进口大量的国际原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对我国物价走势也存在一定影响,这势必增加了2009年我国物价走势的不确定性,预计2009年上半年我国物价水平将呈持续回落态势,从2008年2月份开始将会连续几个月出现通货紧缩现象,但如果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2009年下半年反弹,那么2009年下半年我国可能摆脱通货紧缩状况。

四、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判断

按照当前宏观经济发展态势,2009年我国从2月份开始就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同时外贸、消费和投资的放缓将导致我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无论是从防止通货紧缩还是刺激经济增长的立场出发,政府都应该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

(一)进一步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受全球经济趋缓、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趋势将维持2008年的趋缓势头。2009年信贷能否得到持续扩张,直接关系到流动性和货币供应能否得到有效增长,为了增强市场信心、改变银企双方对经济情景的预期以及扩大全社会对信贷的潜在需求,建议央行继续运用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货币政策手段加大“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力度,特别是2009年上半年应加大降息和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力度,建议在一季度末一次性降息54个基点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2个百分点。在汇率政策方面,应适当减缓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强对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2009年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升值时间过急,都会对相当一批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同时,考虑到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变化节奏将会加快,央行应增强应对多种可能冲击的灵活性和调控力度。

(二)继续加大积极财政政策扶持力度

继续支持四川地震灾区重建工作,加大对出口企业、三农、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一是在保持出口税收政策基本稳定的同时,继续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退税率和增加出口退税产品种类;二是适当提高个税起征点,初步建议将收入所得税起征点提高30-50%,从而间接增加居民实际收入和最终拉动消费;三是加大对社保、医疗等体制改革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四是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和增加政府转移性支出规模,提高中、低收入群体和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三)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

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扩散导致大量中小企业裁员和倒闭,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建议相关部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今年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一是加大对就业有较大影响的服务行业的扶持力度,多鼓励和扶持民营资本进入;二是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和建立创业扶持基金,逐步引导创投基金支持自主创业,健全职业培训制度和加强对困难企业进行就业补贴等。

(四)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

随着经济增速的持续下滑,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和经营困难将会导致今年上半年会有更多中小企业面,临破产风险,建议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一是建议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浮动空间,加大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二是加快资本市场发展,积极推进创业板市场上市,逐步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三是逐步完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贴息等扶持措施。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探讨: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对中国经济形成“三重冲击”。美国次贷危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外部需求下降,并带动我国社会总需求扩张势头逐季放缓,地震的灾后重建对总需求增速下滑的势头起到一定的抵消作用;雪灾和震灾又从供给方面对中国经济形成影响;总体结果是使得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小幅下降的走势。随着国内外需求增速的放缓,我国价格上涨较快的势头,可望在下半年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2008年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众多不确定因素的一年,一季度我国经济经受了雨雪冰冻灾害和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和加深等国内国际严峻形势的考验。进入二季度,雪灾的影响尚未彻底消除,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在蔓延,一场大地震又突然降临,为中国经济平添了不少变数。面对这样的“三重冲击”,中国经济在2008年将呈现怎样的走势,成为各界关心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初步分析和预测。

一、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下降,但通货膨胀压力有增无减

一季度我国经济经受了雨雪冰冻灾害、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和加深等国内国际严峻形势的考验,延续了2007年下半年经济增速下滑的走势,并且因遭受雪灾的短期影响,下降幅度明显加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的结果,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比2007年全年回落1.3个百分点。但是,由于当时雪灾的情况比较严重,国民经济能够继续保持10%以上的较快增长势头,应该说整体形势明显好于预期。

与此同时,价格上涨的压力有增无减。受雨雪冰冻灾害、食品等价格高涨以及进口商品价格走高等因素的影响,一季度价格上涨加快。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其中2月份受雪灾和春节因素的双重影响,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7%,环比上涨2.6%,上涨幅度较大;雪灾和春节之后部分产品价格的绝对水平有所下降,使得3月份同比涨幅下降,环比出现负值,但4月份价格水平又略有回升,同比涨幅较3月份也提高了0.2个百分点,仍然显示出较强的上涨势头。

从总体来看,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了2007年下半年经济减速、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态势,这样的走势将对2008年未来时间形成重要影响。

二、2008年未来时期我国经济增速将继续下降,但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社会总产出和价格总水平的变化,是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相互耦合的结果。下面,我们对影响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各项因素进行较为详细地分析和判断,以便能够对总产出和价格总水平的变化趋势做出判断。

(一)消费实际增速可能明显下降

从社会总需求的未来变化来看,相对而言比较容易看清楚的是消费的变化。一季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6%,同比加快5.7个百分点,名义增速创12年以来的新高。但由于一季度商品零售物价涨幅高达7.4%,如果扣除物价因素,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的实际增速比去年一季度略有降低,但幅度不大。未来时期这种实际增速小幅下降的态势有可能延续下去。

影响消费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收入。从名义收入增速来看,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6元,同比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494元,同比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5.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但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上年同期明显加大,剔除价格因素之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3.4%左右,比上年同期下降10.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1%,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由于2008年经济增长慢于2007年已成定局,促使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因素不多,因此,全年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明显放慢的态势在2008年内将延续下去。

此外,由于2008年先后发生雪灾和地震灾害,可能会增强人们防范风险意识,预防性储蓄增多;股票市值的大幅度缩水可能会出现“负财富效应”;“负财富效应”将使更多的人减少开支。由于国家2008年取消了“五一黄金周”长假,加上地震等灾害的影响,外出度假、旅游和购物的人数大幅减少,从而使得消费的同比增长速度受到影响。高物价降低了部分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以食品为主的价格上涨将降低中低收入者的实际购买能力,食品等方面支出的增加会“挤占”他们对其他商品的购买力。

上述因素将使得居民消费的增长受到较为明显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实际增长将会达到11.7%左右,低于2007年增速0.8个百分点左右。但是,从名义增速来看,由于2008年价格上涨幅度明显高于2007年,使得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名义增速将达到19%左右,比2007年高出3.2个百分点左右。

(二)净出口绝对量较上年有所减少,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度下降

对总需求影响较大的是净出口的变化,由于出口增速明显放缓,进口增速加快,使得净出口绝对量较上年有所减少,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度下降。影响出口增速的因素较多:一是世界经济放缓,外部需求减弱。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将明显减速,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将进一步显现。IMF最新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仅增长3.7%,比2007年下降1.1个百分点。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将今年欧盟与欧元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下调至2%及1.8%,均低于过去的预期。二是人民币快速升值对出口的影响。受美元走软、利率倒挂和外资流入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速度明显加快,截至目前名义汇率升值幅度约5%。由于汇率变动对贸易的影响有半年到一年的滞后期,预计人民币升值加快对我国出口尤其是下半年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三是政策性因素和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新劳动合同法、出口退税、税率调整等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以及土地、劳动、资金等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出口企业成本迅速上升,增加了出口的难度。在前不久举办的广交会上,厂商的订货情况明显不及往年,说明未来出口增速仍可能下降。

由于前不久美国公布的一季度GDP增长要好于预期,一些学者认为,美国经济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没有原来估计的那么大。我们认为,对此问题还要进一步观察。从美国一季度GDP增长的情况来看,一季度GDP环比折年增长率为0.9%,比2007年四季度高出0.3个百分点,但应该注意的是增长的结构。一季度美国GDP增长率没有像经济学家们预期的那样出现明显下降,反而出现小幅反弹,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美国政府采取的一揽子财政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季度美国联邦政府消费和投资支出增长4.4%,而2007年四季度仅仅增长0.5%,尤其是国防支出增长5.6%,而2007年四季度是下降0.5%。联邦政府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额对GDP增长的贡献度由2007年四季度的0.04提高到一季度的0.31。二是一季度美国私营部门存货增加39亿美元(2000年不变价),而2007年四季度是减少489亿美元;使得库存变化对GDP增长的贡献度,由2007年四季度的负1.79转变为一季度的正0.21。

从绝对量来看,2008年一季度,美国GDP相对于2007年四季度仅增加262亿美元,存货增加了39亿美元,联邦政府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了82亿美元。可以看出,这两项就占到一季度GDP增量的将近一半。如果扣除库存增量和联邦政府消费与投资,GDP增量将减少一半。

从美国私人部门的消费来看,一季度美国私人消费增长1.0%,而2007年四季度增长2.3%;尤其是耐用品消费出现6.2%的降幅,2007年四季度却是增长2.0%。从美国私人部门的投资来看,一季度私人部门投资下降6.5%,比2007年四季度14.6%的降幅明显减缓,但仍然出现较大降幅,并且降幅减缓的重要原因是存货的增加抵消了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的影响,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下降7.8%,比2007年四季度4.0%的降幅明显增大;其中住宅投资一季度下降25.5%,比2007年四季度25.2%的降幅还有所扩大。三大需求中私人部门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都明显下降,充分说明美国经济自发增长的动力仍然很弱。考虑到中美经济之间相互传导存在一定的时滞,未来时期美国经济减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有可能继续增大。

反过来,引起进口加快的因素却比较多:一是国际大宗商品如石油、铁矿石等价格大幅上涨,并且主要以美元计价,这会提高我国进口的名义增速;二是中国经济增长较快,国内需求依然强劲,对石油、铁矿石等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将继续扩大;三是名义和实际汇率上升也有助于进口的扩大。

从总体来看,尽管受国外需求减速的影响,我国出口增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于2008年上半年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带动了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的上涨,抵消了国外需求减速的影响,我国出口名义增速将保持20%以上;我国进口额因进口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名义增速提高较为明显,上半年增速可能在25%以上。下半年国外需求减速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强,出口增速下降到20%以下;随着国内需求的放缓和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势头的减缓,进口增速将有所放慢,下半年进口增速将下降到25%以下。

(三)投资的变动趋向最难把握,是决定经济走向的重要因素

目前,最难把握的是投资的变动趋向。受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提高、外部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进入2008年后企业赢利增速明显放慢,这将不利于吸引企业投资。前4个月新开工项目数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似乎印证了上面所述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雪灾和地震灾害对基础设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地震造成住宅、厂房和道路的大量毁坏,众多灾民无家可归,急需为他们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急需将通往灾区的道路修复以便向灾区运送物资,短期内将需要进行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前4个月新开工项目建设规模出现下降,可能是南方受雪灾影响、部分项目开工期推迟的结果,随着灾后重建工作进度加快,下半年新开工项目建设规模下降的态势将会得到扭转。

从资金来源与投资完成额的关系来看,今年以来由于受从紧货币政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投资资金来源增速放慢,前4个月投资到位资金增速慢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2.4个百分点;其中,由于房地产价格高到广大居民难以承受的水平,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又对居民关于房地产市场的预期起到了警示风险的作用,房地产销售额同比出现小幅下降,减少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来源,前4个月房地产投资到位资金增速慢于投资完成额增速6.2个百分点。资金供应紧张可能成为未来时期投资增长的重要限制因素。

我们认为,对2008年投资走势起决定性影响的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从紧货币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不大,但出于救灾的需要,财政政策在具体执行时可能会略有放松,尤其是用于救灾的专项支出将不会拘泥于年初制定的支出规模,中央财政在灾后不久即拿出700亿元用于建立灾后重建基金就是明证。即使是货币政策整体上放松的可能性不大,但对灾区的贷款也很有可能以专项贷款的形势单独列出。根据这样的判断,未来时间投资资金来源到位的步伐,可能会继续受到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但由于今年的投资需求中有相当部分属于刚性需求,投资完成额增速明显下降的可能性不大,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可能会与2007年大体持平,甚至略有突破。

但是, 由于2008年工业品出厂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均出现上升,因此,投资品价格涨幅较2007年明显加大,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品价格同比上涨8.6%,不仅明显高于上年同期2.3%的涨幅,比2007年四季度5.8%的涨幅,也高出2.8个百分点。根据目前情况看,2008年全年投资品价格将明显高于2007年,在这种情况下,实际投资增速可能会明显回落。

(四)供给因素也是促成经济增速下降的重要因素

除了社会总需求下降的因素之外,供给方面的因素也是造成经济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 年初的雪灾,使得我国南北运输干线受到很大影响,造成南方很多发电企业煤炭供应紧张,加之南方一些电力传输线路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其它地区向南方电网的电力传输也受到严重影响,使得南方部分地区工业生产受到电力供给不足的明显影响。1~2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降到15.4%,比2007年四季度各月17.5%左右的同比增速明显下降,2008年3月份之后电力供应恢复正常之后,工业生产增速又回升到17.5%左右(4月份15.7的增速是由于今年4月份清明节放假,造成与上年工作日程度不可比,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估计,如果剔除这一因素影响,4月份工业生产增速仍然保持在17.5%左右)。由此可以看出,电力供给不足对1~2月份经济增速产生了明显影响。5月份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也对国内能源供给产生明显影响。

一是由于地震对煤矿安全造成威胁,四川全省煤矿在地震发生后全部停产,这将对全国尤其是四川当地的煤炭供求产生明显影响。二是由于地震对宝成铁路部分线路造成破坏,对铁路运输也产生了短期影响,四川省内部分发电企业的煤炭供给受到影响。三是四川地震灾区部分水电厂遭受破坏,也减少了当地的电力供应。虽然地震造成的这种影响可能是短暂的,但也将对工业生产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再者,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后,由于美联储采取连续降低利率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对策,加剧了美元对其它货币贬值的势头。由于美元是世界商品交易的主要结算货币,美元贬值对应的是商品价格的上涨。加上美国次贷危机后,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低迷,大量资金从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流入商品期货市场,使得石油和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由于我国大量从国际市场购入石油、铁矿石等生产资料,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引起我国企业购进原材料的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这些因素对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产生了明显影响,也将对我国各产业的增速产生影响。

具体分析我国三次产业的增长情况,我们认为,一季度受雪灾的较大影响,农业生产出现2.8%的较低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也明显低于近年来一季度的增速,考虑到2007年底和2008年初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这将对农业生产产生明显的激励作用,二季度之后农业生产的增幅可能会逐步提高,下半年有可能恢复到4%左右的增长速度,全年增速为3.5%左右。从第二产业增速来看,二季度虽然受地震灾害的影响,但由于这种影响主要局限于灾区及其邻近区域,二季度电力供给的保障程度较一季度好转,工业生产增速有可能高于一季度;三季度因气候炎热、居民用电高峰来临,工业生产用电的供给会更为紧张,工业生产受到的影响会有所加大;四季度供给方面的影响减小,但需求增长放慢的影响加大,工业增速将进一步下降;初步估计全年第二产业增速为11.3%,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增速来看,二季度由于国家2008年取消了“五一黄金周”长假,各项服务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速可能会受到影响,出现小幅下降;但三季度受奥运会的刺激作用,交通运输、旅游、商品销售等各项服务业的增加值增速会明显提高;随着这一短期因素的消失,四季度将小幅回落;初步估计全年第三产业增速为10.9%,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

三、2008年我国价格涨幅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全年价格涨幅将明显高于上年

抑制通货膨胀是2008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近期国际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和地震灾害影响,使得人们对价格的走势更为关注。下面,我们分别对工业品价格和消费价格走势分别进行分析。

由于我国多种重要生产资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在这些生产资料中,石油、铁矿石等具有基础性作用,对其它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程度较大。因此,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不单纯取决于国内供求状况,还受到世界范围内供求状况的影响(当然,由于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越来越高,国内需求也已经成为影响世界供求平衡状况的重要因素)。从价格指数的变动情况来看,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与美国的生产价格指数具有非常相似的走势(见图1),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这一点。因此,我们判断2008年未来时期的工业品出厂价格走势,需要从国际背景进行分析。

2007年底以来,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和生产资料购进价格涨幅呈现逐月提高趋势,主要与国际石油价格和铁矿石价格等大幅度上涨密切相关。近期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最近石油期货价格已经突破每桶130美元的价位。由于2008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节节走高,成为带动生产资料和工业品价格升高的主要因素,但应该注意的是,石油价格上升到130美元左右的平台之后,上涨势头已经放缓,而2007年三季度之后,国际石油价格即开始持续上涨,从基数的变化来看,进入下半年之后,石油价格同比上涨的幅度会逐渐缩小。铁矿石价格是一年一度通过谈判确定的价格,2008年内价格已经确定下来,而且国内钢铁企业为了应对成本上升的压力,多数已经调高了钢铁出厂价格,加上随着世界经济减速的影响,国内外需求增长有可能放缓,年内钢铁价格涨幅继续大幅度提高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从工业生产增长、货币与工业品价格的关系来看,2007年四季度以来OECD国家的工业生产指数已经明显放慢,美国甚至曾经连续出现工业生产下降的情况,因此,实体经济部门的需求不支持工业品价格的持续走高。如前所述,当前石油、农产品等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农产品作为工业品的原料,其价格也影响到工业品成本),与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流出的资金进入到这些市场炒作有密切关系,但没有实体部门需求的支撑,价格持续高涨难以长期维持。我们认为,到2008年年中之后,这些商品价格的涨势将会趋缓,甚至有可能出现价格绝对水平的下降。因此,将导致工业品价格涨幅的回落。

消费价格与工业品变化的原因存在差异。从表面上来看,我国消费价格涨幅的提高,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的,与其它国家和地区价格上涨的动因有相同之处。但是,如果对食品价格上涨的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之间的差别。以中国和美国为例,食品价格上涨都是造成各自消费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由于美国消费价格中食品所占权重要明显低于中国,美国食品价格对消费价格总体涨幅的影响要明显小于中国),但带动美国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是粮食价格的上涨,肉禽及其制品的价格涨幅并不大;相反,中国粮食价格的涨幅并不高,肉禽及其制品的价格涨幅却非常高。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中国粮食的自给率很高,加上国家在2007年底、2008年初采取了取消粮食出口退税率、征收出口关税等措施,使得国内粮食出口受到抑制。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阻断了国际粮价上涨向国内传递的渠道,成为国内粮价保持基本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尽管国际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国内价格上涨幅度要低得多;尽管国内外同类产品价格差距拉大,但中国粮食出口总量没有出现明显增加。从肉禽价格变化来看,主要原因可能是中美两国饲养周期存在差异,价格变化不同步所致。据此,判断国内食品消费价格的变化,主要应该根据国内供求情况进行分析,对于近期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的影响,不宜估计过高。

根据目前能够得到的资料,国内生猪供应已经开始有所增加,局部地区价格略有下降,尽管不能据此得出下半年国内猪肉价格将出现下降的结论,但由于2007年5月份猪肉价格开始大幅度上涨,至少能够判断,下半年猪肉价格涨幅将会明显下降,对消费价格总体涨幅的拉动作用将明显下降。 除了上述影响消费价格的单项因素之外,我们计算了2007年价格上涨翘尾因素对2008年的影响,上半年翘尾因素对价格上涨的影响为将近5.1个百分点,下半年翘尾因素对价格上涨的影响为将近1.8个百分点。到4月份,新涨价因素对价格上涨的影响为3.3个百分点,根据往年价格环比涨幅来估算未来时期的新涨价因素,上半年消费价格涨幅为8%左右,下半年为6%左右,全年涨幅为7%左右。 与消费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和生产资料购进价格的走势相对应,上半年GDP平减指数将达到较高水平,下半年随着各种价格指数涨幅的回落,GDP平减指数也将出现回落(结果见附表1)。

根据我们的分析,从总体来看,受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共同影响,2008年经济增速可能呈现逐季下降的走势,延续了2007年以来的下降态势,但作为经济运行的滞后指标,加上受国际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各类价格涨幅的高峰将在2008年年终前后出现,其中消费价格的高峰在年终之前就有可能到来。(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合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