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林业生态化建设研究

林业生态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1 11:38: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林业生态化建设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林业生态化建设研究

林业生态建设研究:加快林业生态化建设步伐的探讨

摘 要:本文主要从3个方面对加快林业生态化建设步伐作了分析,当然,实际上,加快林业生态化建设步伐还有很多其他的措施,因此,在实际建设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措施。

关键词:林业;生态化;建设1 如何加快林业生态化建设步伐

1.1 加快林业生态系统建设

林业生态系统建设要切实根据相关的法规进行,以封山育林、天然更新为主,采取全封、轮封等形式,通过混交、抚育间伐、人工促进更新等措施,提高林分质量和生物多样性。同时,加强生态公益林的林地管理,禁止在生态公益林林地内开垦、采石、筑坟、挖沙、取土等,以防林地逆转。强化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增加森林植被群落的郁闭度、林木高度和树种多样性,提高生态公益林林分的生态适应性和自我恢复能力,从而实现生态公益林向顶级群落过渡,向近自然森林发展。另外,要对混交林进行大力营造,充分利用地上与地下的营养空间,提高林地生产率和总生物量,丰富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并通过植物间的他感作用,增强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混交林林冠浓密,根系深广,枯落物丰富,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木生长。林分结构的合理性其实就是营造混交林的关键所在,生态林建设的目标和方向要根据具体的林种来进行。总而言之,科学合理进行林种搭配,促进林业生态系统建设,最终促进林业生态化建设步伐的进行。

1.2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林业生态结构模式

1.2.1 针阔叶树种混交型。不将原有树种保留在山体上,其目的主要就是为了使地面覆盖和蓄水保水功能和景观效益得以提高。对山体中部的松树纯林,通过适度间伐、疏伐和林间小块空地,采取补栽与培育相结合的措施,使单层结构成为复层结构或多层的立体垂直结构,组成人工与资人结合的复合森林生态系统,形成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菌类等多种生物共存的生态环境。这种模式的林业结构生态效益如下:①使林地土壤的肥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据有关部门研究,在针阔混交林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2.91%~3.17%,全氮增加0.034%~0.06%,水解氮增加11.02%~22.95%,速效磷增加0.6%~0.65%,这些数字都表明了通过混交林的改造,土壤肥力有了明显的提高。②提高林地生产力。通过测定以马尾松为主的松与枫香,结果发现,马尾松年平均胸径生长量为0.62cm,与纯马尾松来讲,提高了44%;测试的马尾松林生长高位0.41m,与纯马尾松来讲,提高了8%。③增强了抗逆性。人工林群落结构由于多数种组成的混交林的介入而被改变,从而使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得以增强,具有比较丰富的物种,营养结构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林分病虫害现象得以减少。

1.2.2 生态经济型。山体下部立地条件较好,先后培育经济果木林,并进行多树种、多序列的间作套中,形成高矮五种结合,长中短效益结合的空间集聚体。这样的配置既具有良好的生物学基础,又能形成较为合理而稳定的群体结构,并能获得显著的生态效益。

1.3 完善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投入机制

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资金基本上都是来源于国家,它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完善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投入机制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将建设生态公益林作为一种社会公益事业进行,并且将其纳入到财政预算发展计划中,以便能够取得更优惠的政策和资金支持;(2)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各种资金投入到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经营中,形成全社会办生态公益林的局面。

2 林业生态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2.1 林业生态化建设朝着系统化方向发展

林业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林业的系统化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林业生态系统的作用。在城市环境改善方面,林业生态化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林业生态化建设系统化的实现,城市生态系统也加快了步伐,使其规划、建设和管理实现了系统化。

2.2 林业生态化建设朝着特色化方向发展

林业生态建设要求根据城市所处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围绕维护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因地制宜地设计景区、景点、绿地和森林景观,因地制宜地选择植物材料,合理配置植物群落,将城市建设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林业生态类型,充分发扬城市的优良特性。

3 结语

林业生态化建设是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必然趋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建设承担着改善生态、人类生存环境的使命。加快林业生态化建设步伐是时展和人们生活所需的结果。加快林业生态化建设步伐必须要制定合理的措施,如本文所提的“加快林业生态系统建设”、“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林业生态结构模式”、“完善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投入机制”等。无论通过哪种措施,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求。

林业生态化建设研究: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摘要:本论文从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出发,系统阐述了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接着研究了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

一、前言

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首要前提,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林业经济的发展,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林业建设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林业档案是人们了解林业经济发展信息的关键性文件。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档案材料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内容不断增多,对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林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推动信息化职能从运维保障向建设主导转变,信息化项目从局部突破向全面推进转变,信息化地位从服务保障向引领改革转变。为了适应新时代林业信息化的要求,必须要加快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化建设,用科学技术武装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行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只是在林业领域。

林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有效地减少档案归档的工作量。在传统的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管理人员往往都是依靠手工劳作,不论是档案收集、整理,还是档案查找、存储等,都需要依靠专门的管理人员才能实现。而且档案归档的工作量极大,需要管理人员付出更多的精力才能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其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超负荷的工作量,不仅会导致档案工作的质量和完整性受到严重的影响,致使档案的可利用价值降低,还会降低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在传统的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大多都是纸质档案,要对这些档案进行存储管理,需要专门的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室,随着档案文件的增多,而存储空间有限,就必须要定期对多年以前的档案进行清理,这难免会导致一些重要的档案被损毁,这种毁损是无法修复的。其二,提高了查找档案的效率和质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林业档案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软件对档案进行准确的分类和整理,如果有人需要使用某种档案,只需要在客户端人机互动界面直接搜索、查询即可,计算机能够在短短的几十秒钟以内就调出档案,以供相关人员使用。

三、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信息化意识整体不高

众所周知,在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投入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尽管近年来,林业有关主管部门和机构对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普遍有所提高,但总体来看,对高速发展的信息化还是缺乏相应的敏感性。在国内部分地区的林业发展中,很多领导仍将林业种植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对于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当地林业的信息化发展速度。

2、信息化实践缺乏深度

现阶段,很多实际案例已经证明:我国很多地方的林业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技术应用缺乏深度、信息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许多地方的林业部门及林业工作者在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上缺乏针对性,只是一味盲目地追求信息化技术的先进性,却往往忽略了其实际应用效果。

3、精准预测、监测技术急需强化

目前,遥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等信息技术,以及各类生物技术与新材料技术等在林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与此同时,在林业的经营与管理中,精准预测、监测技术等应用不足的问题却依旧长期存在,特别是在森林灾害预测、生态系统监测、森林培育、森林养分信息管理等方面,需要依托的是对各类信息的精准预测、检测,这方面还远远达不到国际标准,今后需要重点强化。

4、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信息化建设是资金密集型工程,充足的资金投入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就林业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在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方面,明显不足。当然,其中的原因是各方面的。包括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流动机制等等。今后还需要灵活采取多种机制,考虑广泛运用社会资本参与林业信息化建设。

5、专业技术培训短缺

专业化是任何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林业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加强对林业管理及工作人员的信息化专业技术培训是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事关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质量及效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显然,在资金缺乏等现实面前,专业技术培训目前还十分短缺。

四、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加大对林业信息化意识和资金的投入

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加强林业内部人员的创新意识,使其认识到林业信息化对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制定统一的信息规划,制定好每个地区、单位的林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并且,要从各个方面筹备林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结合财政收入、林业自筹资金和招商引资三方面的资金,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资金投入,来加强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电子设备、软件购买和开发、网络平台建设、网络信息维护、网络信息采集等资金的投入,从而促进信息化向着更加完善、科学、现代、高效的方向发展。

2、加大对人才队伍的投入

建立完善的林业信息化体系,其中最优秀的就是具备计算机技术与林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队伍,所以在人才的培养中,要注重对人才的定向培养,并且对林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多层次的信息化培训,使林业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以建立一支具有综合性、高效性、专业性的林业信息化技术人才队伍。同时,也要加强对林农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增强林农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应用,培养具有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创新型林农。

3、加大对贫困林场的投入

一些国有林场由于基础条件设施比较落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林场一直处于贫困的状态,无法提升其信息化水平。对这种情况的国有农场,要增加对资金的投入,努力改善其林业生产条件和林场中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林场中的各项设备的情况得到良好的改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带动林场中每个商户的全面发展,以促进国有林场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更好的实行林业信息化建设。

4、加大对国有林场外部环境的管理

首先,要对国有林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当发现不法人员非法盗取林业资源时或者对森林资源进行破坏时,要坚决的对其进行打击,决不能放任这种入侵国有林场、损坏国家森林资源的行为。其次,要注重对国有林场周围植被的保护,防止林场周围的山场被不法分子蚕食,防止违法人士对国有土地的占有和破坏。

5、加大对职工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的林业工作人员,是林业信息化得以顺利建设的关键。所以,各林业单位应加强对企业中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的建设,将先进的市场经营理念渗透到职工队伍和领导班子中,有意识的培养一批勇于创新、专业技术过硬的优秀干部和骨干,并且,要使林业单位的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强烈的责任心来投入到林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当中,促进林业信息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设和运营,并且促进我国林业向着高效性、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林业部门的所有职工也要以林业信息化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和职责,履行自身在林业信息化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以确保林业信息化的长远发展和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结束语

从实践出发对当前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措施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和研究。综上分析,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和科学的方法,促进工作的开展。

林业生态化建设研究:如何促进林业建设生态化发展

[摘 要]提高我国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益,对于又好又快地搞好我国林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结合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设理念。

[关键词]林业生态项目建设;实践;理念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国家对林业的投资逐年加大,林业工程项目推进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林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如何尽快转变观念、提高林业生态项目建设成效,以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当前林业生态建设的紧迫问题。因此,做好国林业生态建设理念研究,为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一套建设理念,对于迅速地、整体地提高我国林业生态建设质量,又好又快地搞好我国林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多目标发展

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各个系统有序协调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业项目要搞成以林业建设为载体的综合发展项目,不仅应该关注林业建设,还要注重农村社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方面的综合发展及项目的可持续性,其建设目标应该具有多元化特征。项目不仅应该获得林业专业上的预期效果,如造多少林,覆盖率增加多少,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推动项目地区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注重培育农民自愿参与、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观念和能力,激励农民通过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严格执行项目合同,既顺利通过项目验收,取得项目劳务报酬和营林收入,改善生活状况,又能提高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跨越。

三、引入参与式发展理念

参与式发展包括参与式研究,参与式推广培训和参与式发展操作。参与不是简单的参加。参与式发展要求农民及其他角色和群体能参与到项目实施的全部循环过程中去,如项目确立、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实施及项目监评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需求得到考虑和满足。通过参与,使得参与者获得了在发展决策、发展计划和发展实施中的权力份额。

参与式发展的优秀是赋权,而赋权的优秀则是对参与和决策发展援助活动全过程的权力再分配,简言之,即增加社区中穷人与妇女在发展活动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在项目中,要强调项目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除部门合作之外,要强调农民的参与。要明确农民是林业建设的受益群体和主体,是规划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单元,也是林业建设的主要承担者。

要相信农民最知道森林对他们的价值,相信农民懂得造林和善于造林,相信农民能管好树木。要彻底改变目前林业项目设计中惯用的主管部门下达任务,设计部门承包设计,自上而下、设计人员说了算、农民被动参与的设计方法。要采用自下而上的参与式方法,从项目准备、执行计划的编制到项目施工管理,从整体到每一个过程都要有农民自下而上的参与,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意愿,注重项目建设地区人们对项目的决策和选择,让他们尽可能地对社区林业做出自己的努力,使他们对项目的发展具有责任感,并对项目的成功做出一定的承诺。通过对资源的利用和控制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项目活动,让他们在实施过程中分享到利益,形成一种利益引导下的自愿参与过程。参与式研究的优秀体F在:基于对农民生活、生产体系复杂性认同的基础上,倡导农民参与所要研究问题的发现、确认、研究和认证过程,其内容包括混农林业、新技术示范等。采用的方法包括小组讨论、问题发现、确认、研究和认证过程、农民的评价、农民的记录和观察等等。参与式推广与培训的优秀体现在:强调双向的交流,以用户为导向和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推广和培训。其思想基础是推广员并不是什么都知道,而农民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采用的方法包括问题分析、研讨会、培训分性、直观展示、农民访问等。参与式发展实践的优秀体现在:发展角色和群体充分参与发展过程的每一循环过程。其领域包括参与式农村评估和调查、参与式发展设计、参与式发展实施及管理、参与式监测评估等。参与式监测评估是提高农村发展项目成效的主要步骤。

四、引入社区林业理念

社区林业,是指在农村社区中,以林业为对象,以农民为主体,能够有效引导当地社区群众参与林业的多种形式,群众承担一定的责任,并通过努力得到直接的利益。

要以农村社区为单元,打破传统林业中“就林论林”的狭隘性,重视人与森林的协调关系和农户的积极参与,并把林业纳入当地整个社会发展计划,从而寻求一种人类与森林的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社区林业的本质特征是由当地群众真正自主和直接参与造林和管理、经营森林资源,以实现林业发展目标。与自上而下的传统林业相区别,自主与参与是社区林业发展机制的优秀和基本原则。自主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自我意识、自主决定和自主管理。在项目建设中,所有外部的信息、技术及资金方面的支持都是外部干预,其只能对社区发展起到辅助的帮助性的作用,而要真正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所有的外部干预变成农民内援的发展动力,即农民要充分认识和接受外部干预的选择,并把外部干预当成是自己的承诺,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农民对其社区发展的拥有感。内源发展是社区发展的动力,是自主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如果没有源动力,在外源发展的影响下,农民也许会把项目建设看成是所有外来人的事,看成是与己无干的事,并且这种发展也不可能具有可持续性。

参与是社区林业活动的基础,贯穿于社区林业活动的始终,包括社区林业计划的实地调查、规划设计、树种选择、造林方式、管护、采伐、销售、分配方案等事项的决策和对项目的评估,并享受利益的分配。社区林业发展机制特别强调林区或山区社区群众的自主与参与,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常常被贫困所困扰,而他们又与林业密不可分,只有让他们在林业建设自主参与过程中获利,才能更好地实现保护与发展森林资源的整体战略目标,维护或恢复生态平衡。

五、体现农民的利益分配

生态建设的确是功在千秋的伟业,但也必须要利在当代。我们不能要求那些尚未完全摆脱贫困的农民紧衣缩食来从事生态建设。过去和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一直提倡“谁造谁有”,有林是有了绿色,有了生态效益,但有林不等于有财富,对老百姓来说,过去和现在的现实情况恰恰是有些地方有林不仅没有财富,而是带来贫穷。劳模石光银虽然有很多林,但却负债累累。关键是没有处理好农民和国家的利益关系。长期以来,在造林工程中,如果是在老百姓自己承包地上造林,具体情况是,老百姓自己花钱整地、造林,自己掏钱管护、管理,为社会产生了生态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而他们自己却没有得到或很少得到经济效益,当林地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时,还不能采伐,这样还要负债累累地继续看管、经营,虽然目前国家给他们每亩地补助了5元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但这点仍然不足以弥补他们的经济付出,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在幼林期林地经营的积极性,领到这点钱后,他们将承担着重点公益林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全部责任。

因此,必须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商品化,使资源的拥有者可以向他人输出生态系统服务,受益者将其所获得的利益与拥有者分享,从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和公正,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了持续利用生态资源,应该大力鼓励当地居民以经营生态系统服务为主要手段来发展经济,让农民能够从他们对生态和系统的保护和培育中获得经济收益,生态系统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与培育。

林业生态化建设研究:浅谈如何加快林业生态化建设步伐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林业生态化建设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本文笔者根据个人多年来相关行业工作经验,并结合当前我国林业生态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先对我国林业生态化建设实际情况进行简要描述,继而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再详细论述促进林业生态化的对策,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促进我国林业生态化建设步伐逐渐提速的同时,为我国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生态化;实际情况;发展趋势;对策;发展思路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也在不断的提升。由于森林资源的重要作用,生态化林业建设的重要性也为人们所熟知,因此,我们要根据林业产业的实际情况,并遵循我国林业产业的相关政策,在广泛争取公众参与的同时,应通过长期规划、分类经营并合理利用国家有关的付出政策来促进该行业的发展。

21世纪,是我国发展的黄金阶段,这一阶段中,林业生态建设也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就造成了人均资源非常少,放大了自然与人类的矛盾,因此,我们当前急需要通过加快林业生态化建设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加快林业生态化建设步伐的方式,我们可以在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同时,创造出一个秀美的新中国。十年前,党中央曾经提出用五十年的时间来建成一个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经历了十年的发展,这一目标很可能提前实现,现在已经在部分地区实现了林业资源效益良好、功能齐全、结构稳定以及布局合理的目的。

一、林业生态化的内涵和主要特点

1林业生态化的内涵

随着我国生态建设需求以及林业发展战略的变化,林业生态化的内涵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现阶段的林业生态化建立在生态经济学、生态工程以及系统科学等基础之上,在集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自然资源特性的同时,从经济、环境以及生态等多种角度对林业中微生物、动物以及植物等进行人工匹配,来建立一个稳定的生态化系统,来实现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

2林业生态化的特点

由于生态环境的复杂性,林业生态化建设需要以生态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人工生态系统的设计、规划以及调控来合理构造新型的林业生态化系统。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前提下,保护现有森林的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植树造林在调整森林功能和格局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改善环境的功能。

二、林业生态话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林业生态化建设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特色化以及系统化两个方面,其中特色化就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林业生态化建设发展方向的选择;而系统化则是要求林业在遵循大农业建设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大农业生态系统的作用,来实现林业的系统化建设,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加快农业生态化的进程,还可以充分发挥大农业生态系统的作用,对于我们的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地帮助。下面笔者列举几种常见的方法:

1林业生态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现阶段我国的林业生态化建设主要是通过全封闭或者轮封的方式进行天然更新、封山育林,并通过采取人工更新、抚育间伐以及混交等方法,来改善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提高林地的质量。作为一种非常有效地改善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混交林在较快林业生态化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不仅大幅度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还增加了林地总生物量以及生产率,对于丰富林地生态化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林区的面积都非常大,所以我们要加强定期巡逻,对于那些违规在林区内进行取土、挖沙、采石以及开垦的行为予以制止,一定条件下可以对违规人员进行惩处,避免林区由于管理松散而导致林地逆转。人工更新和天然更新是最主要的两种更新方式,这两种手段不仅可以提高林区的物种多样性、树种多样行,还可以提高林区的自我恢复能力,避免形成顶级群落,走发展自然森林的道路。

2选择恰当的林业生态化模式

2.1生态经济型林区

生态经济型林区就是通过利用林区条件较好的部位通过经济果林的栽种,形成一个多序列、多树种相间的种植,形成一个能够互相促进的复合经济林区。通过这样的配置,不仅可以形成一个多物种稳定的群体结构,在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明显的生态效益。由于各个物种之间的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等均不相同,所以我们可以采取合理的搭配,将物种之间的促进作用发挥到极致,继而形成一个稳定的林分群体,这样不仅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群体结构,增加植被的面积,截留大部分的雨水,在降低地表径流的同时增加土壤的含水量;还可以充分发挥田间光和效率,在充分发挥光热利用率的同时减少了漏射损失;还可以通过大量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充分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改善控制质量。

2.2针阔叶树种混交型林区

对于山林地区,我们可以通过在针叶林中通过疏伐或者间伐的方式清空一片地域来栽种一些与针叶林互补的树种,形成一个多层的或者复层的立体垂直结构,继而形成一个自然与人工和谐统一的复合森林生态系统,继而形成一个由菌类、微生物、动物以及植物完美共存的生态系统,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我们发现这种林业结构可以起到下列作用:

提高了林区的抗逆性;

增加了林区的生产力;

明显改善该地区的土壤肥力。

由于人工的作用,虽然改变了原有针叶林区的组成结构,但是也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适应性,形成一个由多物种构成的结构复杂的并且能够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与此同时,作为林业生态化建设中重要环节的城市林业的发展也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通过改善城市林业的状况,也可为城市环境的良性发展添加新的动力。

三、如何能够加速林业生态化的建设步伐

林业生态化建设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要加强林业生态化发展,必须要调整、完善和创新林业发展战略。

1通过加强对林业产业的管理,在保证森林资源发展的同时扩大经济利益

发展林业的基础就在于森林资源,坚持市场导向,借助于市场调节来优化组合各生产要素,合理的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品更新;充分挖掘森林资源的效益,还应借助于市场机制实现对产、加、销利益的调节。同时加快建立健全林业生态化发展的政策、法制保障体系,确保林业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

2通过大量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在完善的同时不断推动林业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生态化发展的效益与质量在于实现科学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切实提高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上。因为生态化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我们必须不断地创新林业科技,实现林业科技贡献率的不断提高,不断提高林产品的优秀竞争力,确保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与林企的经济效益的顺利实现。

四、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林业生态化建设的重要性,我们需要给予其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由于油品质量以及大量汽车、工厂等的原因,我们生存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例如:今年北京等地的多发性雾霾天气就是大自然明显的警告,我们必须通过加快林业生态化建设的步伐,通过采取合理、有效地措施,在加速林业生态化建设步伐的同时,也为我国环境的不断改善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林业生态化建设研究:浅析林业生态建设对农业产业化的作用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织金县林业生态建设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并明确提出如何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完善林业农业产业化结构,有效拓展林业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空间,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 农业产业化 政策与措施

林业与农村、农业、农民关系密切。林业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林业生产的根基在山上,林业生产的主力是农民。林业建设的成果能直接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农业产业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增进农民利益的有效途径。两者最终目的都是农民收入增加。林业具有生态和产业双重属性,在农业产业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一、林业生态建设现状

自1988年以来,我县先后实施长防林、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特色经果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树立保护青山绿水意识。现全县林业用地202.14万亩,占县总面积430万亩的47%,其中有林地72.26万亩,占35.75%;疏林地0.08万亩,占0.04%;灌木林地104.02万亩,占51.46%;未成林造林地8.46万亩,占4.18%,无立木林地1.58万亩,占0.78%;宜林地15.74万亩,占7.79%;苗圃地0.00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43.7%,活立木总蓄积268.61万立方米。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自然灾害明显减少,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林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农民在林业上的收入显著增加,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率日益增加。

二、林业农业产业化现状

织金县共有注册涉林企业(合作经济组织)172户(个),其中:木材经营加工155户,林木种苗生产经营12户,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5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木材经营加工企业有3家,固定资产投资共400万,拥有工人65人,年利润50多万元。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企业12家,主要从事生产造林苗木、城镇绿化苗木、经济林苗木和花卉等生产经营活动,共投资3354万元,建设苗圃2515亩,共有工人300余人,预计产值5354余万元,赢利2000余万元。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5个,主要从事种养殖业,参社农户847户,投资800多万元,都属起步阶段,目前效益不明显。林业生态建设对推动农业产业化的作用有待于加快建设步伐。

三、主要做法与措施

(—)切实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

近年来,在织金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发展区域经济和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坚持行政首长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用主要精力具体抓,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全力配合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林业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建立机制,合力推进。建立和完善搞活用材林和发展经果林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用材林和经果林的发展,有力推进林业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建立督促检查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实行省、地、县、乡四级联动和协调机制,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办法。把林业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实行动态管理、跟踪考核。对因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影响工作成效的,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对工作实绩突出的,严格兑现奖励或予以提拔重用,全力营造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发展环境。

(四)始终实行“先试点,后推开,见成效”的总体思路,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试验试点,分解落实任务,明确部门责任,循序渐进,向纵深推进,稳步推进林业农业产业化工作。

四、主要成效

(一)组织技术人员,通过调查分析织金资源、区位等优势的基础上,完成“织金县核桃深加工、织金县茶叶产业化建设、织金县人防工程、织金县林业资源综合开发、织金县森林生态观光园、织金县林农工贸物流会展中心等6个招商引资推介项目。6个招商引资推介项目引起了外来投资商极大关注。织金县茶叶产业化建设项目,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约资金约1.5亿。二是通过强化行政推动、政策资金扶持,拉动了全县林业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目前,全县林业专业合作社5个,参社农户847户,建设投资资金800多万元。

织金县熊家场乡糯冲村常鹤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由创建之初入社社员12户,发展到现在社员127户,固定资产250万元,圈舍5000余平方米,预计2013年12月商品野猪和商品糯谷猪全部出栏,产值160余万元。

(二)林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充分发挥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据统计,织金县林业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从2005年的88.4:11.4:0.2 逐步调整到2010年的83.8:12.3:3.9,林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2237.4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27667万元,林业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济实力逐步增强,逐步摆脱了“独木支撑”的单一经济状况。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林业生态建设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得取一定的成绩,但林业农业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是林产品加工企业没有龙头企业拉动,数量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实力弱;二是深加工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缺乏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不明显;三是织金县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区,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四是我县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覆盖面小、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粗放,经济实力弱、规范性差。

六、制约因素与成因分析

近年来,织金县林业生态建设得到了快速推进,取得了明显的建设成就。然而制约林业农业产业发展因素依然存在,其成因:一是林业农业产业没有龙头企业拉动,处于“小资源、小产业、小效益”的状况;二是林分质量不高,全县灌木林所占比例大,林业农业产业发展滞后,对林农增收贡献率较低;三是由于“ 、农业学大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个历史时期,由于过渡砍伐林木,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有林地覆盖率仅1.1%,有林地加灌木覆盖率降到6.9%,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常有发生。

七、今后需要完善的政策与措施

一是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引导龙头企业加强科研院校的合作,努力提高林产品的科技含量。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有效激发科技人才投身林业农业产业建设的积极性。二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新型农村,推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宜居环境建设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是重点培育林业农业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外先进经验和国内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发展的出路就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织金县要积极培育新兴林业农业产业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新兴产业战略制高点,加快对非木质资源为主的林业产业发展步伐。扶持林下种养殖、生物医药、生物能源、森林食品、森林旅游、苗木花卉、林产品物流、中介服务、野生动植物驯养利用等林业农业产业的发展,积极开拓林业农业产业发展的新领域,发展林业碳汇经济,有效拓展林业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空间,在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林农收入和林业综合效益,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