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发布时间:2022-08-02 03:11: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浅谈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也应与时俱进,适应时展的需求,克服因市场经济造成的学校思想教育的淡薄和学生道德修养的缺失,以及社会公德等方面消弱的倾向。尤其是现在的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缺少理想和信仰、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他们既没有形成正确的现代价值观,又没有把优秀的传统价值继承下来,导致很多学生处于一种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他们迫切需要孝心、爱心和感恩心的教育,学会平等、尊重和承担责任。要为四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为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构建学校教育的新体制、新内容、新形势、新网络,构建课堂教学的新内涵。

尤其是构建课堂教学的新内涵。这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而德育工作的实施,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仅仅依靠班主任开班会和学校开大会来倡导“八荣、八耻”是不够的,我认为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是诸方面中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这是因为学生每天都在学习,都要接收各门课程的新知识,而我们每个任课老师每天都要上课,都要传授知识,要学会寓德于教。

要做到寓德于教,就需要每个任课老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个老师不仅要精通个人的专业知识,同时要精通与专业知识相关的革命理论知识、生活哲理,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社会等知识;并能不失时机的、巧妙的、自然的、科学的把这些知识联系起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受到感染,受到熏陶,得到启发。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寓德于教绝不仅是政治课的事。其实每个学科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生动教材。就看你肯不肯去发现、去挖掘,善不善于去探讨。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计算机课程成为学生们的必修课,熟练操作计算机已成为现代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成为必然。

首先,我们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始终贯穿于计算机教学中。比如,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他们从小立志为国争光。通过介绍国内计算机研究历史,让学生知道我国在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银河系列。在计算机CPU研制方面,我国已经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龙芯”芯片,而且“龙芯3号”其低成本、低功耗的技术使国内CPU赶上并超过领先水平。通过这些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为我国赶上发达国家而刻苦学习。在介绍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金山公司的WPS软件,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并重点向学生介绍求伯君、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其次,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因此,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为学生树立榜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正确的关机步骤,让学生明白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有效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同样“文件管理”和“文件存盘”的教学就蕴含着对学生分门别类地管理文件的培养;为文件取个好名字,会方便自己和他人的使用,教师若随便给文件取个名字,随便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就会把坏习惯传给学生,会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十分注意自身的表率作用。

再次,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合作沟通。何况,与他人合作产生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这种精神。比如,在教学中对于某个问题或任务可采取交流、讨论的形式来解决,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部分任务的完成要求分组进行,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既培养了他们集体荣誉感又锻炼了多种能力,还能让学生们学会评价、鼓励和欣赏他人的成果,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获取成功的喜悦。

最后,加强对学生上网的辅导,提高他们辨别能力和免疫力,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目前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可借鉴和利用的东西很多,当然也充斥着黄色和诈骗,但要真正让学生在网上接收的信息有“利”无“弊”,作为教师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工作,就是做好学生上网的辅导工作。现阶段学生上网主要是聊天、玩游戏和看电影,因此要教育学生不能盲目上网,绝对不能成为网上的瘾君子;如果机会合适,上网也必须有一定的目的,比如:查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素材、获取有价值的最新信息或进入一些健康的聊天室或参与一些与同龄人有关的论坛,以提高自己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醒他们,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监管的相对滞后,它带给人们信息的同时网络陷阱也数不胜数、防不胜防。大家通过QQ、聊天室、BBS论坛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素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甚至互诉衷肠,稍微不留神就可能掉进网友所设的陷阱里;大多数同学在网上几乎袒露的是自己的真实姓名和一些实际情况等。上课时适时的给他们讲一些典型实例,教育学生牢记不要在网上任何不想让人知道的个人隐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这样既充实了课堂,又起到了警示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与免疫力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每一学科,每一章节,都蕴含着生活的哲理,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教材。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得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我们既传授了知识,又灌输了理念,使学生得到才德兼备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注重课堂,寓德于教。

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

【摘 要】笔者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通过渗透“责任、自主、明辩和做人”等德育方面的典型案例,并对其进行拓展和反思,不仅利于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兴趣和效果,而且有利于对学生开展“爱国教育、创新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关键词】计算机;德育教育;中职生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计算机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得以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渗透德育教育,以人为本,以德育人,以技为先,从细微处让学生得以德育的教化与熏陶,潜移默化,才能德才兼备,让我们的学生不止有优秀的成绩,优越的专业技能,更具备优良的品德与修养。

一、责任——爱国教育

渗透: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会详细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从最初我国发明的算盘,到1666年,英国发明的机械计数机,再到1946年美国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再向智能化的计算机方向发展。一路走来,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完整的呈现了人类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的提升和经济的显著提高。更会着重向学生讲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的,计算机蕊片是美国,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先进的技术是日本的,而我国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上进心、责任心和危机感,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国争光的坚定意志和信念。

拓展:教学中,也要让学生看到国产软件开发与发展的希望,树立信心和激情。在讲计算机的发展时,可多向学生介绍我国在计算机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如1958年中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到1973年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的研究成功,到2000年高性能计算机“神威”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们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独立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向学生推荐北京金山公司的WPS2000,它是我们中国人自主研发,适合中国人使用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另外还向学生重点介绍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和公司,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也树立毕业后进入明星企业的就业目标。

反思:胸怀祖国,才能倍有奋斗拼搏的激情和动力。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一片丹心照汉青,陈景润的数学桂冠,都闪烁着爱国主义的烁烁光芒。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所急需的专业技能性人才,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能让学生加深对我国计算机发展状况的了解,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本专业的就业方向与未来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曙光。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并充分认识到我国计算机发展的薄弱现状,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和对祖国的责任心,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去探索。

二、自主——创新教育

渗透:如在学习FLASH课程时,讲到“制作逐帧动画”这一节时,教学的目标是如何使用关键帧制作动画,这一任务的学习不应该由老师枯燥的讲述,模式化的演示,而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由他们自由发挥实现。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一起学习和操作,共同思考和探索演练。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各有特色,不仅成功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和任务,也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提高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又如在学习电脑组装与维修时,告诉学生不要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要不断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吸取最新的技术。让学生自己研究如何组装一台电脑,研究各部分零件的组成与功能,并且在维修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摸索,很容易就能把电脑组装好,并熟悉掌握各项性能,为维修又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亲自实践要比教师单纯的演示和指导更加能锻炼学生的组装和维修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和空间。

拓展:中职计算机教育跟普通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所不同,它面向就业,目的在于培养技能型人才,着重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为班级教学、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讨和研究,勇于思考和创新;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把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转化为协作学习、情境教学、会话协商、问题教学等多种新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激活创新思维。

反思:德育教育的实施应充分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动机需要激励,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和科学的人才培养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教学中推陈出新,寓教于乐,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清楚认识到创新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的,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知识创新,都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古人曾经说过:“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让学生乐问、善问、善思、善学,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三、明辩——网络道德教育

渗透:在学习网络基础知识时,首先给学生举了几个事例:某中职学校的两名学生晚上在学校跳墙出去上网,通宵玩游戏后脑子昏沉回学校的路上被卡车轧死;某地一18岁女孩因沉溺于网络聊天,从家里偷钱私跑出去找网友,以致被网友拐骗等等。使学生认识到网络不仅有知识和信息,也有陷阱和灰暗,必需擦亮双眼,有选择地借鉴、抵制网络陷阱的诱惑。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使学生自律自求、自我保护,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性。

拓展:在日常教学中,首先教师自身要提高网络知识,掌握网络工具,提高网络道德素养,与学生在网络平台平等无碍的交流,并有具体性针对性的对学生上网开展垂范与指导;其次要教会学生具有鉴别能力,合理取舍网络信息,并谨慎交友,正确处理现实和虚拟的关系,在网络交流中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再次还要向学生和家长推荐优秀的学习网站,鼓励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有益的免费资源,自己独立设计网页或制作网站,主动占领网上阵地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

反思:网络为学生打开了面向世界的大门,与此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带来信息的多元化,网络的兼容性导致上网成瘾,网络的虚拟化迷失心智,网络的无序性造成网络侵犯,在这个良莠不齐,丰富多彩的信息充斥其中的网络时代,我们不能剥夺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一味的约束和限制只能引起他们的反抗和叛逆,我们要变堵为导,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将网络道德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从道德角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尊重他人的网络行动,不利用网络毁谤、攻击别人,自觉、有意识地抑制和谴责非法的网络行为。

四、做人——职业道德教育

渗透:在教学计算机病毒知识时,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对人类的生活、安全和生产将会产生巨大的危害性,它会损坏计算机的软件,破坏存储的数据,造成系统崩溃,甚至使互联网瘫痪,造成全世界直接经济损失达到数千亿元,一些反病毒专家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所以任何目的的设计和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违法的,不道德的,教育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关于计算机安全的信息,重点学习职业道德的精髓,培养他们的行业工作操养和职业道德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

拓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策略有:教师要革新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对书本知识精讲少讲,将枯燥的概念、原则等结合生动丰富的课件或目前最新的典型案例分析,在愉悦的氛围中无形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也可开展情境教学进行职业环境模拟,在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规则意识,让学生扮演某种职业角色,让他们亲身体验该角色的行业期待和社会需求,在实践中完善和改进自身的不足;课下,也可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实地参观本地区优秀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运用自己所学的技能和知识为居民提供无偿服务,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本地区某一行业道德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等等实践活动。

反思: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专业实用型人才为主的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职业意识、敬业精神和职业纪律,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我们经常能听到许多运用计算机技术违规者大都是行业内的精英人物,我们教会了他们过硬的专业技术,他们却用来满足个人私欲而损害国家,人民的利益,这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缺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实训操作以及社会、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既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又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脚踏实地、独立考虑,勇于发明的科学肉体”。

五、结论

当前中职计算机的德育教学与社会和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偏差,我们要把爱国教育、创新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去引导、启迪学生萌发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形成学校、社会、个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让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用型技术人才,“文理兼修,心怀天下”,方能“山川皆纳,气盖乾坤”!

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职业学校要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产业军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德育教育

计算机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在社会各行各业应用非常广泛,所以在各个学校也成为一个热门专业,而当今时代又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日益熟练,从中接收到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而职教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阶段,对大量的信息缺乏思辨能力,更容易受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更要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在职教学校计算机课教学中渗透德育势在必行,不容忽视。

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首先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依附在课堂知识的讲授和上机训练的操作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的渗透,不要让学生感觉到像在上政治课一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教育。其次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发挥本学科的教学优势,在生动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进行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精神的教育;进行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教育;进行敬业、乐业和创业精神的教育。

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德育榜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思想道德修养的榜样,每一位教师都在自觉不自觉中充当了学生德育教育的活教材。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政治学习,提高道德水准,了解有关信息技术的法律和道德问题。还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学理念,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二、结合学生特点,培养正确德育观

当今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疏导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认识网络、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游戏,是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另外,开展各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

比如结合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组织开展学校或班级的活动,要求学生制作主题健康向上、风格独特的演示文稿、主页、电子报、Flash动画等作品。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且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展自我教育,真正认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实用性和重要性,促使他们逐渐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实施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尝试教学方法的改变,为学生创造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环境。参与式教学法就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按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将教学目标划分为若干小单元,分配到各学习小组,让学生集体讨论,形成结果,逐组演示。然后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使所有学生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去。这一过程既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与团队合作的精神,也可以培养学生不怕挫折、依靠集体的力量攻克难关的吃苦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小组互评,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集体荣誉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结合网络渗透德育

对于现在相当流行的互联网,教师应首先充分肯定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意义,并让学生通过预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讨论、发言,认识互联网的巨大作用,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上网,上网可以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而且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因为这是一个虚拟世界就可以肆无忌惮。我们要更好地应用互联网,就要遵守网络的道德。

总之,在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教材实际出发,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开阔胸怀,同时也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让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全面完成计算机教学的任务。

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浅析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结合中专计算机课程特点,在教学法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等方面有良好的影响。根据自身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德育教育 计算机教学 探究

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是电脑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日益熟练,从中接收到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而中职学生对信息缺乏思辨能力,更容易受一些不良的信息影响。因而中职计算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信息素养,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教学中渗透德育势在必行,不容忽视。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每位教师,不管你是否自觉,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习惯。而教师师表美的作用,从德育角度讲,至少有三: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发挥德育主体的德育潜能;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比如,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教师可在每次上机时,认真做好上机记录、结束后整理好机器等,教师做好了榜样,学生也就自然会自觉的去做。上机结束后,有些学生会还没关闭计算机就离开了机房,假如这时候教师能够自己动手关闭计算机而不是拉掉电闸了事,我想教师的做法肯定能吸引一些较自觉的学生来帮助你,几次下来,大部分学生下课时便会有意识地查看是否有计算机还没有关闭,由此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学生作好榜样。因为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教师只要一不注意,就会直接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我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操作过程中,特别注意遵守机房的各项规则,规范操作计算机,让学生在模仿中养成爱护计算机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二、结合学生特点,培养正确德育观

当今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疏导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认识网络、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游戏,是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另外,开展各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比如结合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组织开展学校或班级的活动,要求学生制作主题健康向上、风格独特的演示文稿、主页、电子报、Flash动画等作品。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且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展自我教育,真正认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实用性和重要性,促使他们逐渐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做事要有组织、有次序

1、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Internet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所以“上网学习”成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在网上,各种信息鱼目混珠,网络游戏更令人留连忘返。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Internet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讲到瓦联网知识时,有必要对学生做一些关于网络安全、互联网使用的道德规范的教育,让学生拥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保护好个人密码。在信息技术中渗透道德品质教育,教育他们哪螳事不该做就不要做。

2、让学生感受网络教室的监控功能.警示学生要自律。在虚拟世界的行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监控,不要随意做非法的事,在现实生活中也一样,不要任意枉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很多不法行为,如在发送垃圾邮件甚至带病毒的文件,捏造虚假信息,散布含有不健康内容的信息,使用木马盗取他人密码等等。适当地选择现实生活中有关计算机安全的典型事例和一些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和谐发展

不仅仅注重简单的友爱教育,还要有一定层次的协作精神的养成教育,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网络的交互告诉学生:任何个人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成员,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的,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他必然要同其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

1、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团队协作精神。很多项目和工程仅靠个人的能力是难以完成的,必须组织起来,协调合作,共同完成。社会发展到今天,处于信息时代,对交际能力的要求更是有增无减。要想获得成功,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运用集体效应,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入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具有与人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会产生的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通常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各自努力,分出高低优劣,从而推动事物发展的活动形式。无论是放眼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还是着眼千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竞争可以促进优胜者更上一层楼,激励中游者后来居上,鼓励暂时落后者奋起直追,使每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鉴于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经常开展一些竞赛性活动。比如举行电子板报比赛;举行打字比赛:设计艺术字比赛:情景、主题思想绘图竞赛,通过以上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五、培养学生的毅力

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上机实践最重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事物只有经过实践考验才能成为真理。要有丰硕成果。必须刻苦耐劳,付出努力。在对学生进行枯燥乏昧的指法练习时,实施教学计划:(1)让学生认识挫折和单调乏味是创造性工作少不了的内容,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克服困难才能成功;(2)不断地在学生面前强化时间的概念,让他们确定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坚持把事情干完并评判结果;(3)教会他们掌握时间和操作进度。由于指法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列一个学习进度表。包括(训练内容,完成时间,熟练程度),指法训练通常需要很长时间,学生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就在无意识下自然养成。

总之,德育和智育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好的德育教育就是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使良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电脑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职业高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对信息缺乏思辨能力,容易受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教育部原部长周济说过:“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双基”,更要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信息素养,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下面,我对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体会。

德育教育的方法

1 说理法

说理法是通过讲道理的方法将一定的理论或观念传播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多引入德育教育的内容,以进行说理。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时,通过例子(小球病毒、CIH病毒、黑色星期五病毒等)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要增强法律、法规意识,不传播和制作计算机病毒。

2 讨论法

讨论法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对道德情境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达到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目的。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时进行德育教育。网络本身具有两面性,使用讨论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学生可以使用匿名的方式,也可以建立一个讨论群进行讨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将自身的观点阐述出来,突破了时空限制,教师可以更准确地对学生的道德观念随时随地进行了解和指导。

3 示范法

示范法是一种观察学习法。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这种方法,他认为,道德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而改变。身教胜于言传。这种方法要求教师无论是在做人还是在教学都要有良好的习惯。例如:开机时,先开显示器,再开主机;关机时,先关主机,再关显示器。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直这样做,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德育教育的内容

1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在教材中挖掘切入点进行德育教育,是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

例如,在讲解计算机配件的选购时,不但要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个别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更要使学生认识到虽然我国在计算机领域起步较晚,但在许多方面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与他们的差距起来越小。我国超级计算机研制挤入世界前列,成为具备独立研制高性能巨型计算机能力的国家之一。在讲授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有关知识时,向学生介绍“破国际通用密码算法”的山东大学信息安全所所长王小云女教授等等,为学生树立榜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2 团队合作精神

社会发展到今天,对团队合作精神的要求与日俱增。计算机课一人一机的格局很容易让学生互相隔离,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缺乏其他学科中的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的气氛。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完成一个或几个教学任务后,给学生安排一些需要团结合作的作业。一些诸如收集有关计算机发展、计算机应用的资料、编排并出版班级小报等,然后组织交流、讨论。对他们进行自由组合和教师协调的分组,以小组为学习的基本单位,进行生生合作、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3 网络德育

(1)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推荐一些积极向上的网站,建立班级群,和学生加为好友。经常利用QQ和微信和学生交流、谈心。这种交流方式不但方便、快捷,而且能够减少学生和教师面对面的各种顾虑,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更容易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还可以通过“家校通”等家校联系平台,使学校能及时和家长沟通并掌握学生的校外情况,弥补学校德育工作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2)加强引导,趋利避害

网络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它是一把双刃剑,要警惕它的负面作用。

控制上网时间。我们在平时的计算机课堂上要时时渗透:学生阶段不能盲目地花太多的时间泡在网上,否则会影响学业甚至前途。比如: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的四川南充高考考生张非,当年考出677分的好成绩,名列南充理科第二名,欲再上清华。张非先后参加四次高考,分别于2003年、2005年考上北大、清华,后因沉迷于网络而被退学。

远离网络游戏。2008年3月31日,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学初一3名学生在“黑网吧”内通宵玩游戏后在铁轨上睡着,其中两名学生被火车轧死。令人更难以置信的是,被火车惊醒而死里逃生并目睹同伴被轧得血肉模糊的14岁的罗某,在同伴被轧的当天,仍然“情不自禁”地回到网吧玩电脑游戏。通过令人触目惊心的活生生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沉溺网络游戏的危害,使学生树立正确利用网络资源,远离网络游戏的观念,把网络真正用在学习和有益的事情上。

(3)重视网络情感教育

网络情感教育是心理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是计算机网络和心理教育的整合。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资源,进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情感教育,是对德育教育方法的一个重要补充和有益的尝试。首先,要改变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教育的观念,加强网络方面的“情感”教育;其次,将情感教育纳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中,并认真执行;最后,优化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方法,加强研究网络环境下学生情感教育的方法。

德育教育的实施

提高教师修养,寓德育于“情”、“理”之中是德育教育的根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具备精湛的学科知识、崇高的职业职守,才能把计算机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首先,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师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德育教育,才能在行动中“言传身教”。对于中职学生,世界观、价值观还未最终形成。他们最容易模仿周围的成年人,老师经常是他们的模仿对象。作为教师,我们要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模范形象,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因此,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老师的渊博知识和高尚情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行为上善待学生。90后的中职学生,有的比较“有个性”和“叛逆”,他们追求自我,不愿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作为教师,既要做引路人更要做朋友。相信他们的本质是善良的,他们的某些不良行为只是他(她)的方式、方法不妥,本质上是没有恶意的。对不良信息进行甑别,让(她)学习“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对学生如亲子般的关怀,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那份责任、那份爱。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不是单纯的说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做到“润物细无声”,才能在计算机教学中实现师生间的“皮格玛利翁效应”。

将德育教育和计算机教学两者紧密结合,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在知识讲授及上机实践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既学到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又受到了深刻的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为计算机学科教师,要做有心人,充分发挥学科特长,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把握德育教育的隐含性,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随时、随地、随机进行德育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德育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的。只有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适度的德育教育,才能使学生不但学习好,而且品德高,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在线客服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