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03 03:37: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生态水利工程相较于传统水利工程,具有自身独有的特征,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也需要依据其特征进行实施,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本文笔者对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分析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分析
1 生态水利工程概述
1.1 生态水利工程的含义
我国古代的人们就已经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引起了重视,相对于现代工程的建设而言,古代生产力非常落后,与现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是其目的却与现代水利工程的建设非常相似。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水利工程的建设都能够对社会的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够对水资源的进行合理控制,防治灾害的发生。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生态水利工程已经进入到工程建设领域,该工程建立在传统水利工程建设基础之上,充分考虑到工程建设中所涉及的自然、水文、人文因素,更加注重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将生态学与工程学科学结合,进而满足现代社会对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两方面所提出的要求。
1.2 生态水利工程的特征
生态水利工程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点:
(1)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主要目标,将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生态效益相结合,充分地体现出了生态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只有科学发展而知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避免不利的影响,才能够为生态水利工程效益的实际发挥产生积极作用。
(2)综合性更强。因生态水利工程在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较为多样,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这也就是该工程的建设具有综合性更强的特征。
2 水利工程设计规划的现状
2.1 缺少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水利建设对环境有着干预生态环境运作的影响。由于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缺乏对生态环境的研究并且接触的机会偏少,导致一方面是对水利建设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国内大部分水利工程考虑到节目内容只有更完善的安全和规划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可行性。在缺乏这方面人才的一个大环境下,它是不完整和不标准化的,同时也面临着重要的关键问题。其次,很多业主也在考虑环境评估机构。在这一个领域的生态水利工程,在我国环境评价管理制度不健全也不完善的情况下。经济积累的客观性显的都不丰富,且已经导致生态水利建设工作不能有效实施。技术人员之间关于生态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急需拿出一个具体可实行的方案。所以只有暂时停止生态水利工程的探索和研究,并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搁浅在背后的行动。
2.2 地域性差异使得生态水利工程的标准不统一
由于中国的地区差异(盆地、平原之类),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出有针对地区特色的生态水利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基于每个地理区域差异进行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生态水利工程的实施必须要符合生态和自然环境的原则,如洪水、干旱、霜冻等。当根据各地区的地理特征、河流地貌来设计和建造时,我们必须优先实行标准和可操作性方式。而目前的生态水利工程还不是很规范,其理论和实践成果都还有待考证。实施该项目不仅是为了满足整个项目的规划和设计的安全性,同时还需掌握河流动力学使其符合该地区的地理变异,运作经验定期和累计的汇总。并衡量实际操作明确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适当的修复河流生态系统使其恢复其持久性。
3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3.1 以生态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作为基础
生态设计的基础是与水利水电工程相结合,利用水文与生态工程水文学。能获得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的行业非常的广泛,主要是涉及湿地、林业、草原、农业、畜牧业和江河湖泊等自然原生态用水和工业、城镇、消防、居民等人类经济生活用水。只有清楚明白水资源空间在生态目标中的规律才能科学的企业建设和发展生态水利工程。例如黑龙江的研究设计院在设计两江一湖的灌溉区工程时,就是以生态文学和工程文学相结合的原理来进行设计的,对土地灌溉时期和非灌溉时期都充分考虑到了,并对设计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和分析,而这也是一个很典型的水利工程实际案例。
3.2 与环境工程设计进行有机结合
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要按照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及技术为基础,实现水量和水质能都达到科学配置的目标。由于目前的水量比价多而且变化也非常的大,因此再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类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也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例如黑龙江的扎龙湿地补水工程,在最近的几年来得到了补水,但是由于水源的水质并不符合湿地水质的要求,因此还是发生了湿地水域范围内的不少生物大量减少,甚至还有消失灭亡的物种,很大一部分的水禽也不在此处停留。耕种的田地在排水过程中会夹带不少的泥沙和污染物,而这些排除的物体也给处在下游的湖泊和一些天然的湿地带来了污染,严重影响了其水质,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防水中途建立一个处理渠道或是化解池。在缺水或是水源稀少地区,应当采取水质净化和用水最高效处理的生态水利工程手段。
3.3 准确识别受工程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生态目标
当前,流域的生态敏感点在很多工程计划中往往被忽略。比如,在部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的三江,降水是其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上游的来水(如别拉洪河和浓江)及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所以在保护保护区湿地的水文的要素中,上游来水有重要作用。根据水文测验的资料表明:因为在别拉洪河上游有大量的人工排水渠道,所以上游来水不能跟以前一样经过下游的保护区进入乌苏里江,从而进一步导致别拉洪流域流经三江部级自然保护区相对于1978年的径流量足足减少了70%左右;挠力河流域在上游修建的龙头桥水库在不是汛期的季节(1~5月,10~12月)不向下游流经,依据多年的水文数据表明,非汛期8个月的平均流量约为4122m3/s,经过初步预计,在与修建水库之前相比较,下泄水量每年大约减少了8700万m3,对下游的挠力河部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又如在三江平原早期实施的防洪治涝的工程中,某些地区跨流域排水,比如在1988年修建完成的整支浓鸭截洪使处在浓江中游的洪河部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减少了730km2的地表径流汇入,正因为这样,其水资源明显退化,导致其直接原因就是在修建截洪的时候对生态敏感点没有进行全面的考虑。
山东省淮河流域汛期大量弃水为洪水利用提供了资源保证。同时也正因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事实,为通过优化和合理调控水利工程运行方式,挖掘洪水资源利用潜力成为可能。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是指通过优化水利工程的运行方式,将部分洪水转化为可资利用的水资源,适时适地提供维持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所需的水量,是水资源“开源”的重要措施和现实选择。
4 结束语
总之,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和建设的时候,要对已成熟的生态河流结构进行必要的模仿,最终目标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河流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我国,虽然生态水利工程体系都还不够完善,但是其主流思想已经深入民心。在未来,对于这项工程的计划和发展,以至于在以后应该如何被完善合理的运用,都离不开我们呃共同探讨和不断实践。如果想要更快更好的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就需要我们对自然生态法律法规进一步的了解,在探讨和解决的过程中依照法律法则办事,只有这样,构建出来的有机生态型的水利工程才能不断造福我们的子子孙孙。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城市中的各项基础建设设施开始进入了快速建设阶段,水利工程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其设计的要求和内容对城市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水利工程对于一座城市来讲,不仅要起到防洪抗涝的功能,同时还要对美化城市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起到积极的作用。文中分析了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及规划设计的发展与需求,并进一步对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1 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在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但也应该看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水利工程是人为的对河流的的流速、水深、水温及水文规律等自然条件进行较大的改变,从而使河流的多样性、连续性和流动性受到较大的影响,这些人为性质的改变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性,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在考虑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还要把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从而使水利工程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实现社会效益,使其的功能性和水域健康持续性共同发展。
2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发展与需求
目前在对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当中,把改善水域环境和生态系统作为主要建设目标,同时也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按照现代城市的功能来对流经市区的河流进行归类大致有两类要求:
2.1 对河中水流的要求是:水质清洁、生物多样性、生机盎然和优美的水面规划。
2.2 对滨河带的要求是:其规划不仅要使滨河带能充分反映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底蕴,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人工景观,供人们休闲、娱乐和活动,另外在规划上还要注意文化氛围的渲染,所形成的景观不仅要有现代的气息,同时还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达到自然环境、山水、人的和谐统一。
这些要求充分体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社会的明显进步,这也是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对水利建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建设者在满足人们的要求的同时,还要在设计、施工和规划方面进行更好的调整和完善,从而使水利工程建设具有更多的人文、艺术和科学气息,使工程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水利工程不仅实现了人工对山河的改造,同时也起到了防洪抗涝,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从而使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水利工程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起到了明显的改善。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到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的提高,对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加大了重视的力度,在这种大背景下,水利工程设计时在强调美学价值的同时,则更注重生态功能的发挥。
3 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
3.1 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生态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只有工程的安全性得以保证,才能使工程持续性的发挥其功能,所以在设计过程中,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人员要深入到水利工程的现场进行实地考察,掌握水质、水流的情况,对于水对建筑物的侵蚀作用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上游的水土流失及泥沙的搬运作用,从而做到对河道的趋势有个全面的了解,这诸多因素都需要在设计时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同时工程的经济性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工程建设都力求以最小的投资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水利工程更是如此,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化的生态效益这是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3.2 保证水体内部环境的多样性
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河流的近期及远期的水文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掌握生物种类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进而对设计草案组建数学模型,对其可行性、可操作性进行论证,从而保证水利设施的兴建能够拥有足够的丰富多样的环境,进而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3.3 确保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
与传统水利工程相比,生态水利工程除了要保证传统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外,还需要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保护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也就是要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而在这一方面,人工建筑物所起的作用则十分有限,只有自然因素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后所形成的生态圈才具备良好的自我修复功能,发挥其作用。所以,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应尽量避免绝对化的人为力量,应充分将人为力量与自然的影响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利用生态系统的自设计功能和自组织功能,从大自然中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良好的合力结构。
3.4 确保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在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体常被人为地划分成不同功能且相对封闭的小区域,影响了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极大地降低了水体内不同小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及物质交换速度,从而人为地破坏来河流生态形同的稳定性和整体性。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时,应充分掌握施工流域内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方式,尽最大限度地保持并恢复水体的原始状态,确保河流的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不受到外力的破坏,而不能仅仅是在工程结束后,单纯地对河道水文系统进行修复或是只对河岸的植被进行修复。
3.5 确保建立完善的河流生态系统和水利设施之间的反馈机制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以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为主要参照物,并充分利用生态学可的相关理论和环境工程的先进技术,力求打造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河流生态系统,从而保证工程设施内部的各自然要素可以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环境自发地进行活动,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河流水体的质量。通常这种自发活动的方向不是单向的,这种不确定性使得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遵循一种"反馈调整"的设计方法,也就是说,在设计方案执行之后,仍旧需要对水体的环境进行长期的监督和评价,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
结语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旨在寻求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平衡点。目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由于经验积累问题上的不足,其发展较为缓慢,但是随着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认识的逐渐加深,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前景将不可限量。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自然生态认识观念的不断转变,将水利工程规划与生态设计相结合已经成为了时展的必然方向,而生态水利工程正好符合了时展的要求,是一门顺应时展潮流的学科。本文对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规划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水利建设工程面临着各方面的问题。为此,必须加强行业内部的学习,“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完善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强化法制意识,努力按国际惯例办事。水利工程规划的同时,必须考虑到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严重影响,因此在规划在生态系统规划时要考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尽量减小到最小。
一、生态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在我国人口众多的背景下,对水资源的需求呈增加的发展趋势。我国现有的河流上已经修建了一些水利工程来进行水量调节,通过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改善河道所具有的调蓄能力,满足了我国在防洪、供水、航运以及旅游等多方面的水利需求,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值得注意的是,水利工程在对社会经济起到推动作用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改变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或者抵御洪水等等。建设水利工程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通常情况下,生态水利工程指的是,对于新建的水利工程在进行如蓄水等水利建设的同时还应兼顾到对河流生态环境的恢复,对于已经建好的工程,则主要强调的是生态修复。生态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其本身通过和传统的治污、清洁、生产及环境资源管理等一起来对河流的生态建设进行完善。换句话说,生态水利工程的存在,促使水利工程在发展经济及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生态环境也有着积极作用,如水量的调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等等。
二、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的原则
1、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生态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只有工程的安全性得以保证,才能使工程持续性的发挥其功能,所以在设计过程中,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人员要深入到水利工程的现场进行实地考察,掌握水质、水流的情况,对于水对建筑物的侵蚀作用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上游的水土流失及泥沙的搬运作用,从而做到对河道的趋势有个全面的了解,这诸多因素都需要在设计时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同时工程的经济性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工程建设都力求以最小的投资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水利工程更是如此,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化的生态效益这是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2、保证水体内部环境的多样性
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河流的近期及远期的水文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掌握生物种类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进而对设计草案组建数学模型,对其可行性、可操作性进行论证,从而保证水利设施的兴建能够拥有足够的丰富多样的环境,进而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3、确保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
与传统水利工程相比,生态水利工程除了要保证传统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外,还需要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保护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也就是要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而在这一方面,人工建筑物所起的作用则十分有限,只有自然因素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后所形成的生态圈才具备良好的自我修复功能,发挥其作用。所以,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应尽量避免绝对化的人为力量,应充分将人为力量与自然的影响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利用生态系统的自设计功能和自组织功能,从大自然中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良好的合力结构。
4、确保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在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体常被人为地划分成不同功能且相对封闭的小区域,影响了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极大地降低了水体内不同小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及物质交换速度,从而人为地破坏来河流生态形同的稳定性和整体性。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时,应充分掌握施工流域内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方式,尽最大限度地保持并恢复水体的原始状态,确保河流的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不受到外力的破坏,而不能仅仅是在工程结束后,单纯地对河道水文系统进行修复或是只对河岸的植被进行修复。
5、确保建立完善的河流生态系统和水利设施之间的反馈机制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以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为主要参照物,并充分利用生态学可的相关理论和环境工程的先进技术,力求打造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河流生态系统,从而保证工程设施内部的各自然要素可以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环境自发地进行活动,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河流水体的质量。通常这种自发活动的方向不是单向的,这种不确定性使得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遵循一种"反馈调整"的设计方法,也就是说,在设计方案执行之后,仍旧需要对水体的环境进行长期的监督和评价,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
三、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人们对于河流治理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水利工程除了要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外,还要满足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需求,相应发展了生态工程技术和理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如下3个方面的理论与技术路线。
1、以生态水文与工程水文为基础进行水文过程的分析与计算
在工程设计中应用生态水文学的还比较少见,这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从事生态水文的科技工作者没有从事实际水利工程的设计有关。因此,在今后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工程水文学与生态水文学的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基础。要想使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就需要弄清楚生态目标对水资源的时空要求规律。
2、应识别工程可能影响的关键生态敏感目标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能准确识别受工程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生态目标,并在工程规划阶段给予充分考虑。但当前在许多水利工程的设计中很少或没有对流域生态敏感点加以考虑。又如三江平原早期实施的防洪治涝工程中,有的地方出现了跨流域排水,如浓鸭截洪总干(1988年建成)使浓江上游的来水经鸭绿河流域进入了黑龙江,而不是沿浓江中下游下泄,进入大力加湖水库再进入黑龙江,这使得中游的洪河部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因减少730km2地表径流的汇入,而使其水资源明显退化,这些均与当时没有考虑生态敏感点有直接的关系。
3、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要与环境工程设计进行有机结合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充分吸收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实现水量与水质同步科学配置的目的,尤其是应与水污染防治工程进行有机的结合。由于水利工程作用的水量一般较大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所以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可能使得其设计与实施存在较大的挑战与阻力。对于水田排水沟渠可以充分利用其生长季节蓄水,利用人工沟渠湿地对有机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其实,人工沟渠在蓄水状况下,如果沟渠两坡生长有水生植被,对水质处理效果较为明显。所以,生态水利工程与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结合是以后生态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结束语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地综合性工程,其规划设计标准和原理是将其中的每个环节与维持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与可持续紧密联系起来,以使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更加具有科学性与实践性,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要求和产业生产的需求,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达到共赢的效果,使之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
摘要:在现代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中,如何将工程措施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完成的理论体系,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规划设计人员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入手,综合多学科的知识,构建生态水利的科学体系。
关键词:生态水利;规划设计;问题
前言
2011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在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的基本国情水情下,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水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此过程中,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水利工程设计向现代水利工程设计转变的过程中,规划设计人员已越来越多的把视野转向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上,生态水利的概念应运而生。然而,我国生态水利还处在探索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在具体的工程规划设计中,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思考。
一、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系统服务作用越来越大。不管在国民生活或产业生产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始逐步从单一走向综合,同时,对其利用的强度和开发的速度越来越剧烈。现代水利工程在其自身的发展完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灌溉、排涝、防洪、发电、渔业、生态与环境等水利工程体系,而且现代的水利工程也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由仅仅重视其基础功能作用转向基础功能与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并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经济的复苏繁荣、社会进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样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必要保护,通过对水量的整合,合理使用水资源,防止河道断流,减轻水污染,提高抗御旱灾水灾的能力,减弱洪水对水域环境的不利作用,充分发挥江河的各种功能,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如若要实现水利工程的基础功能与生态功能协调发展,必须尊重生态环境,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保护生态系统,特别是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考虑对质和量的关系,应该在保持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二、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生态水利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性差异广泛存在,不同的地区都会有复杂而多样的地理环境,由此水利工程设计也需要因地制宜。作为一个复杂而灵活的系统工程,在设计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需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因素,如何将专业设计与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目前还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由于地区条件的差异性,在对每个地区的水利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天气和地理环境,如多雨易导致洪水,少雨易导致干旱,多雪易导致水流冰冻等等。根据不同地区当地地理环境特征进行考察规划,并以此确定具体的建设方案的标准,同时还要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操作性和安全性、经济性,最终保证水利工程的可行性,以不至于自影响生态环境。
2、生态环境负荷能力问题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第一是要维持江河本身的用水流量,这是生态系统保持健康的根本条件。而在分析水文过程的消极和积极影响机制的同时,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因为缺乏一种完整而全面的检测生态水文的资料,所以,生态系统本身的演化规律无法对未来与现状的水利工程设计理论全面的挖掘出来,现今,我国还没有对水利设计工程所需生态水文数据的资料进行更深的探索,对此的相关研究较少,严重的阻碍了未来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步伐。
3、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维系生态环境的意识有待提高自古代开始,兴修水利等已经成为国家重视的工程项目,在长期的操作中,我国的水利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生态水利工程起步较晚,缺乏相关的经验,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保、环保等措施很难不折不扣的执行,使得施工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不能落实到位。最后,环境影响和评价制度在我国不够完善,体系还不够健全,使得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缺乏有效的监督。
三、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议
1、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应关注经济性从上文关于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来看,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应关注经济性,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生态性与经济性之间存在的矛盾。如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所进行的“两江一湖”的规划设计就做到了这些。生态水利工程作为综合性的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中需要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如防洪、灌溉、发电以及旅游等需求,在工程规划设计中除了兼顾上述需求时,还应关注生态水利工程应有的经济性,进而在确保共生符合生态需求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其本身所应具有的基本功能需求。
2、加强水文过程分析和计算从现有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来看,将生态水文学应用在工程规划设计还较少。规划设计人员有必要加强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学习,加强水文过程分析和计算,进而通过生态水文学和工程水文学两者的结合,来有效的明确生态目标在水资源时空方面的规律,进而让生态水利工程规划的设计更加科学化与合理化。
3、加强对河流自我修复功能的利用在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应加强对河流自我修改功能的利用。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的降低水利工程在建立和使用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成本、人工成本以及资金成本。从生态系统本身来看,其所具有的自我修复功能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可持续性。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层面来讲,在规划设计中融入河流自我修复的设计理念,进而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在尊重河流自然属性的基础上,确定最好的生态工程方案,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4、生态水利工程构建规划的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在构建生态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将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从整体的角度去规划水利工程及相应的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对水源演变过程的研究十分复杂,需要掌握各种数据和资料,并加以研究和整理,由此得出水源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整体性原则解决了片面的治理环境和追求经济利益的问题,从整体上进行规划,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认识到生态环境与经济利益的协调发展,还要考虑到外界系统与环境的物质交流,这样水利工程的建设就不是单一的工程建设,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5、恢复和保持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研究发现,非生物环境空间和生物群体之间存在正相关,他们反映了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当某个地区的空间异质性越强,表明环境的类别越复杂,越多的物种可以生存进化。相反,当空间异质性越低,环境系统也越单调,群体生物也会减少,由此而导致生物物种的退化。河流的适应系统也是如此,我们要保护和恢复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使得河流的净化系统得到回升和完善,这样更有利于水利系统的建设,以至于不再继续对环境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结束语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地综合性工程,其规划设计标准和原理是将其中的每个环节与维持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与可持续紧密联系起来,以使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更加具有科学性与实践性,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要求和产业生产的需求,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达到共赢的效果,使之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简介:
乔吉平,(1978-),男,甘肃省灵台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及项目管理工作。
孔新高,(1977-),男,江西省崇仁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及科研工作。
摘要:生态水利工程作为人和自然之间关系在水利工程中的具体表现,对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生态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为基础,分析了现有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了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策略。该研究对我国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从水利工程规划本身来看,任意规划都应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换句话说,水利工程在改变自然环境的同时是不能破坏自然界所具有的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是水利工程规划必须要坚持的理念[1]。正因为如此,本文对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一、生态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在我国人口众多的背景下,对水资源的需求呈增加的发展趋势[2]。我国现有的河流上已经修建了一些水利工程来进行水量调节,通过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改善河道所具有的调蓄能力,满足了我国在防洪、供水、航运以及旅游等多方面的水利需求,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值得注意的是,水利工程在对社会经济起到推动作用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改变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或者抵御洪水等等。建设水利工程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必然性[3]。通常情况下,生态水利工程指的是,对于新建的水利工程在进行如蓄水等水利建设的同时还应兼顾到对河流生态环境的恢复,对于已经建好的工程,则主要强调的是生态修复。生态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其本身通过和传统的治污、清洁、生产及环境资源管理等一起来对河流的生态建设进行完善。换句话说,生态水利工程的存在,促使水利工程在发展经济及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生态环境也有着积极作用,如水量的调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等等。
二、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层面出发,我国进行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这些水利工程的存在,满足了人们对水利资源利用的需求,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水利工程在发挥自身所具有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其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从我国现有的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首先,缺乏相应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水利工程有着地域性的特点,也就是说生态系统存在地理区域方面的差距,这就决定了不同区域的生态水利工程应有着不同的标准,但现有的生态水利工程确没有符合地域性个性特征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这就使得虽然有国家的关于水利工程生态的强制标准,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的支持,导致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生态目标难以实现。
其次,从我国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来看,还比较短。这就使得我国现有的生态水利工程规划的设计人员缺少必要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尤其是在我国长期忽视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实际情况下,就会导致我国现有的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工作水平相对来说较低[4]。主要表现在,我国现有的生态水利工程还没有完善环境影响与评价制度的支持,甚至会影响到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实施。
除此以外,我国的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还存在生态水利工程和水利工程之间无法协调的问题。这是因为我国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过多的关注了水利工程所具有的功能与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水利工程所具有的生态性,进而导致生态水利工程在建设以及使用过程中,不能将自身的水利功能和生态效益进行良好的结合。
三、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议
结合我国现有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完善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建议:
(一)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应关注经济性
从上文关于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来看,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应关注经济性,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生态性与经济性之间存在的矛盾。如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所进行的“两江一湖”的规划设计就做到了这些。生态水利工程作为综合性的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中需要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如防洪、灌溉、发电以及旅游等需求,在工程规划设计中除了兼顾上述需求时,还应关注生态水利工程应有的经济性,进而在确保共生符合生态需求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其本身所应具有的基本功能需求。
(二)加强对河流自我修复功能的利用
在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应加强对河流自我修改功能的利用。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的降低水利工程在建立和使用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成本、人工成本以及资金成本[5]。从生态系统本身来看,其所具有的自我修复功能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可持续性。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层面来说,就是规划设计中,融入河流自我修复的设计理念,进而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进而在尊重河流自然属性的基础上,确定最好的生态工程方案,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三)加强水文过程分析和计算
从现有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来看,将生态水文学应用在工程规划设计还较少。这与我国现有的生态水文工作人员不从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我国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加强水文过程分析和计算,进而通过生态水文学和工程水文学两者的结合,来有效的明确生态目标在水资源时空方面的规律,进而让生态水利工程规划的设计更加科学化与合理化。
(四)加强对生态敏感目标的识别工作
在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还应加强对关键性的生态敏感目标的识别,只有这样才能在工程规划阶段对水利工程所具有的生态性给予最大的关注。以我国三江平原早期所进行防洪治涝工程为例,在该水利工程中有的区域存在跨流域排水的情况,其本身并不是通过浓江中下游下泄,在进入大力加湖水库,最后黑龙江,这就导致水资源存在显著的退化。
(五)提高环境工程设计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结合力度
在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应在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有效的和环境工程设计进行结合[6]。生态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中,应有效的结合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理论与技术,进而实现水量和水质能够进行最优的配置,尤其是应在水污染防治工程中关注环境工程设计的相关内容。从现有的情况来看,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水污染控制工程之间的有机结合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应用发展的重要方向。
除此以外,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实现还需要加强全民生态水利意识工作,需要加强对生态水利建设的领导工作,鼓励社会上不同类别的投资主体支持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总之,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化的动态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