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研究

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3 04:07: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研究

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研究:多媒体教学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应用

运用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文学和艺术总是形影不离。将大学语文教学转向为文学欣赏课教学,不乏是一次课程教学的创新。进入到大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已经不仅仅是教学本身,而是引导学生形成文学素养,提高审美层次,并将文学与艺术结合成为有机的整体,通过诱发学生发挥想象力而形成一种心理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呈现出思维发散的状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就是要将语文内容作为文学作品,配合艺术形式表达的出来,让学生在艺术境界中感受文学的魅力,以激发起学生的情感。

1运用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能够优化教学过程

在大学语文的传统教学中,教师要在板书上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并且不断地擦拭黑板更换内容。当进入到课堂小结阶段的时候,课堂进程中各个环节的内容就无法重新组织了,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大学语文的教学容量是非常大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教学内容,就需要将繁琐的程序优化,并对于重复率较高的工作有所精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不但能够对于教学环节进行优化,还可以将教师需要板书的内容以多媒体画面体现出来,在优化教学过程的同时,使课堂内容变得更为丰富。此外,在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的同时,还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让学生不再拘泥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而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扩大资料的收集量,扩展知识范围。大学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了文学之外,人文地理、地方风俗以及历史风情等等都会有所涉及,所以,大学语文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学科,甚至于可以延伸到跨学科领域。以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如果依然以课文内容为主就显得过于狭隘,引导学生扩展视野,让学生的思维打破时空的界限,通过多媒体所展示出来的动态画面,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看、听和读,从而将语文课堂的知识密度量增大。

2利用多媒体辅助大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采用多媒体辅助大学语文教学已经执行了多年,对于教学模式有所完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学生的思维也被赋予了时代的特色而发生了变化,在观念意识上对于事物的判断和理解都发生了改变。此时如果大学语文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宜了。将多媒体作为大学语文的一个教学手段,可以采取必要的策略来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2.1以精美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视觉刺激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对于自己所感知的领域有所涉猎,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领悟力的培养。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的校园网络建立起来,为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运用计算机技术配合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大学的语文课程教学应时代的需要而向阅读欣赏课转变,是对于语文教学模式的一种跨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从文学欣赏的教学将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动态的画面配上背景音乐,在有序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还会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灵活性。

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研究:多媒体教学中大学语文论文

一、多媒体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有效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教学集视频、音频效果为一体,综合运用文字、图片、画面等,除了信息量大的优点,而且形象、直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弥补传统大学语文以书本为主,以语言文字传达信息为主的单一形式。大学语文以人文性、文学审美性和工具性为显著特征,其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这是大学语文作为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科的显著特点。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静止的、不可见的和难以形容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感性化,较之传统大学语文教学抽象枯燥的内容更容易理解、接受和吸收。特别是在讲授诗歌作品时,教师往往言不尽意,很难用文字表达诗歌的意境,也苦于不能将学生带入到诗情画意的情境中,而采用多媒体技术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比单纯听教师讲解更利于学生理解诗歌创设的意境。如讲授卞之琳的诗歌《断章》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将一幅幅生动而富有韵味的画面展现给学生,人、桥、风景,月夜、窗户,这样的课一定很美,很动人,学生也受到了美的熏陶,比抽象地理解诗的哲理要有效得多。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之前,传统大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口授,调动学生的方式也比较单一,一般采取提问式或讨论式,而且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语文都是合班上大课,学生人数多,课堂纪律差,如果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不高。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却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吸引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有的多媒体课件通过音频、视频产生很强的表现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促使学生主动记忆,加深印象,积极主动融入教学中,参与教学,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氛围下接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激活,求知欲和自信心得到增强,学习效果自然更好,教学过程轻松而有序,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春江花月夜》时,可播放配乐诗朗诵,以便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境。

二、多媒体在大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的局限

(一)多媒体教学存在依赖设备的倾向

多媒体授课主要依赖电脑和屏幕,教师很多时候会被多媒体所左右。一方面当设备发生突然故障或者停电再或其他突发情况导致多媒体无法正常使用时,课程就会受到影响。教师往往由依赖设备而导致依赖这种教学方式,长此以往,如果课课都用多媒体,堂堂都放多媒体,则势必会使教师的传统授课能力退化,甚至出现有的教师离开了多媒体就不会讲课的现象。另一方面,学生或多或少也对多媒体产生依赖。课堂上不运用多媒体,没有屏幕显示就觉得乏味,没有视频、音频效果的“刺激”就仿佛提不起兴趣。有了多媒体就兴致勃勃,没有多媒体就昏昏欲睡。此外,传统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行为、举止、语言、表情以及板书的设计都是学生关注的重点,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屏幕无疑成为学生关注的中心,教师往往成为了从属或配角。

(二)多媒体教学影响了教师的个性和风格

不同的教师赋予课堂教学不同的风格,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往往融合、体现着教师的个性,从而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富有特色。所以教师应防止教学思路被多媒体所左右,让原有的教学风格被固定化的程序湮没,成为课堂的附属,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制约自身的思维空间,减弱随堂应变的能动性,使得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使得本为课堂辅助的多媒体成为主体,影响教学风格。此外,有的教师一味追求动画、影音效果,盲目运用多媒体,忽视了传统教学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教学训练,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嘴能力和创造力,从而影响课堂教学、影响学生接受知识和能力锻炼。

(三)多媒体教学容易造成师生情感交流不足

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课堂是充满“情感”的场所。特别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接收,更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有些教师演变成为了操作电脑、演示屏幕的机器。因为教师成了操作者,所以学生充当了观众,电脑则成了中介工具,师生沟通、学生间的交流经常被忽视。有些多媒体教学课件所展示的教学流程过于程式化,而且一旦学生的思维偏离课件事先设定的“轨道”,教师总会极力将其“引回”甚至“强拉”到课件既定的程序里。有时教师自己的注意力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注视鼠标和屏幕,缺乏肢体语言的提示,课堂表现力、感染力减弱。很多经典散文,需要师生共同去慢慢鉴赏、品味,如果以具体、生动的画面代替,可能会破坏学生的想像空间以及作品传达的美妙意境,从而也影响师生在共同品读作品时情感沟通的效果。当前,多媒体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代替”和束缚现象,如以录音代替范读,以屏幕显示代替板书,以现成的图像束缚学生的想像,以固定化的程序束缚教师的课堂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显得僵化死板,师生面对面的感情交流、教师人格力量的感染熏陶等等都显得尤为不足,由于多媒体的不恰当使用导致大学语文失去了应有的魅力。

作者:王凤英 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党政办公室

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研究:视觉技术与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视觉文化的普及,多媒体等现代化工具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大学语文教学中,这是视觉文化背景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其优势日渐明显。但同时也要规避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视觉技术运用的弊端,找到视觉技术与大学语文教学的契合点,视觉技术才能逐步发展成课程教学的构成要素。

关键词:视觉文化;视觉技术;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符合大众审美趣味和消费特征的视觉文化日益繁荣,“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1]人们越来越依赖于通过图像理解和解释世界。“以图像为基本构成元素的视觉文化可以比以文本形式展现的内容更直接、更生动、更广泛、更迅速地为人类所直接感知,更符合人类认知事物的规律”[2]。视觉文化成为主导文化,对教育领域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反映在课程教学中,表现为视觉技术正逐步应用于课程教学中,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视觉技术在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能降低对课程知识理解的难度,促进课程知识的传播与创新,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然而,视觉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视觉技术在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资源,丰富了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另一方面,视觉技术也不可避免地给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在视觉文化背景下,视觉技术与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整合成为急需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视觉技术与多媒体教学的本质

视觉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是教学方式的创新,但视觉文化背景下的视觉技术与多媒体教学,不同于视觉技术只是以视觉教学资源为标志,而是要让视觉技术本身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和要素,进而优化教学过程,促进知识传播。“教育技术由于其强大的技术尤其是视觉技术的支持,在现代教育活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3]很多老师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常规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视频等视觉资源,以可视化的方式开展课程学习,比单纯以文本形式展现的内容能够更加方便地为人们所直接感知,促进了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更符合人类认知事物的规律,这是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然而,在视觉文化背景下,多媒体教学中的视觉技术不仅仅是教学资源形态的变化,更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拓展和形成。分析多媒体教学中的视觉技术,不要仅仅把它作为一种具体的视觉资源进行研究,更要从视觉学习、视觉交流以及视觉思维和视觉教学理论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探究,以进一步丰富人们对多媒体教学中的视觉技术的本质认知,为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展奠定基础。

二、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视觉技术应用的优势

(一)形象性与直观性

与建筑、美术等学科可以给人直观的印象不同,大学语文教学是语言的艺术,但多媒体视觉技术介入后,通过图像和符号多角度观察对象,使大学语文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弥补了大学语文语言和文字的缺陷。比如,在讲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在天边》等中国古典诗词时,如果仅仅通过语言讲解,会比较空洞,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困难,但是如果融入多媒体视觉技术,根据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在界面中设计一幅幅图片,或播放一些视频,就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语言所包含的情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此外,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教育视频和经典影片,还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领略到电影、音乐、绘画等其他相关艺术形式的特征与风采,增强课堂教育的综合功能。

(二)恒久性与鉴赏性

以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古典诗歌为例。古典诗歌如白居易的诗和王维的诗,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李商隐的诗,因其多用典故,有时则隐晦难懂。在教学中,如果单纯靠教师口头讲解,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视觉技术在古典诗歌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大量书面的文字信息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画面、图像等,实现图像与文字、观看与阅读的二元统一,再配以音乐或人声朗读展现情景,视听有效结合,让学生在悦耳、悦目、悦心的情景中,激发想象,领悟作品内涵,培养审美水平,提高鉴赏能力。例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诗歌以月升月落的运行过程为线索,极其细腻地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种种景色。在学习、鉴赏这篇诗作时,如果运用多媒体把诗中的一个个意境制作成动态画面,引导学生体会诗人通过运用景物来构成意境、烘托感情、表达思想的艺术手法,感受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思索诗人在对自然美的描写中体现出的人生哲理,从而使学生从诗歌的绘画美、造型美中理解此诗,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视觉技术与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整合的实践问题

(一)合理选择视觉化内容

被视觉化的内容往往包含着制作者本人对内容的理解和建构,是语言文字的延伸之物。《周易•系辞上》中提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故“圣人立象以尽意”,说明图像的优势所在。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图片、影视作品要合理选择。比如,在讲到《报任安书》时,教师可截取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有关司马迁遭受宫刑的视频,让学生思考司马迁当时尴尬的处境。当然,为了扩展思维空间,也可以选择一些在书本上了解不到的或者跟历史相背离的影像视频。如在讲《论语》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由胡玫导演、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另外,在视觉化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与重视。运用视觉化技术,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特定的事物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现,是对文字描述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但是如果教师将泛指的事物定格成一幅画面,并强加给学生,使学生“被想象”,则是某种意义上的思维限制。如果教学中使用这样的多媒体课件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就很容易关闭学生“再造想象”的通道,也使大学语文失去了运用文学艺术以文字形象激发人们再造想象的特点,运用这样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就不能说是成功的。

(二)避免多媒体视觉技术的主导化

技术的进步对视觉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视觉技术的进步,人的视觉在不断地延伸,可视性要求与视觉快感欲望不断攀升,新的视觉花样层出不穷。”[4]因此,多媒体技术进入大学语文课堂后,很多教师课下更注重于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课上则侧重于展示教学设计,盲目追求多媒体技术的视觉化效果,大学语文教学随之出现了把“好看”当作最高标准的现象,忽视了教学内容本身的意义。学生在课上就像观看一部刺激眼球的电影片段,看得眼花缭乱,课下却由于课堂上知识深度、广度的不被重视和教学侧重点的偏移而一片茫然,不知所教。视觉效果的过分追求必然导致知识的平面化、浅易化,导致知识获取方式的即时化、娱乐化,这些都背离了大学语文的培养目标,大学语文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终身语文学习意识的初衷也将会因此而黯淡。因此,大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认清,多媒体教学只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但绝不是教学的主导。多媒体视觉技术只是一种辅助,它是基于语文教学内容的需要,是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决不能将其变成形式主义的花架子。

(三)将视觉教育资源有效融入教学关系

目前,视觉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实践中,为图形而图形或为技术而技术的形式主义并不鲜见。例如,在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师生的注意力都局限在视觉资源的课件上,教师照着课件“宣科”,学生盯着不断滚动的屏幕,把课件当作传授知识的“老师”被动地接受。这种以视觉课件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表面上看是大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但从本质上看,教师采用的仍然是陈旧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旧理念的指导下按部就班被动地进行学习,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严重制约着大学语文课程的深层次发展。视觉教学资源的应用是课堂教学的全方位渗透,是在视觉技术影响下课程变革、反思与重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视觉技术应该面向教学关系,在满足具体教学需要的基础上,服务于教学目标,由课程教学的工具转变为课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作者:吕文玲 单位: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研究:多媒体教学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应用

运用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文学和艺术总是形影不离。将大学语文教学转向为文学欣赏课教学,不乏是一次课程教学的创新。进入到大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已经不仅仅是教学本身,而是引导学生形成文学素养,提高审美层次,并将文学与艺术结合成为有机的整体,通过诱发学生发挥想象力而形成一种心理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呈现出思维发散的状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就是要将语文内容作为文学作品,配合艺术形式表达的出来,让学生在艺术境界中感受文学的魅力,以激发起学生的情感。

1运用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能够优化教学过程

在大学语文的传统教学中,教师要在板书上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并且不断地擦拭黑板更换内容。当进入到课堂小结阶段的时候,课堂进程中各个环节的内容就无法重新组织了,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大学语文的教学容量是非常大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教学内容,就需要将繁琐的程序优化,并对于重复率较高的工作有所精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不但能够对于教学环节进行优化,还可以将教师需要板书的内容以多媒体画面体现出来,在优化教学过程的同时,使课堂内容变得更为丰富。此外,在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的同时,还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让学生不再拘泥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而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扩大资料的收集量,扩展知识范围。大学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了文学之外,人文地理、地方风俗以及历史风情等等都会有所涉及,所以,大学语文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学科,甚至于可以延伸到跨学科领域。以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如果依然以课文内容为主就显得过于狭隘,引导学生扩展视野,让学生的思维打破时空的界限,通过多媒体所展示出来的动态画面,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看、听和读,从而将语文课堂的知识密度量增大。

2利用多媒体辅助大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采用多媒体辅助大学语文教学已经执行了多年,对于教学模式有所完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学生的思维也被赋予了时代的特色而发生了变化,在观念意识上对于事物的判断和理解都发生了改变。此时如果大学语文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宜了。将多媒体作为大学语文的一个教学手段,可以采取必要的策略来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2.1以精美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视觉刺激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对于自己所感知的领域有所涉猎,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领悟力的培养。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的校园网络建立起来,为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运用计算机技术配合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大学的语文课程教学应时代的需要而向阅读欣赏课转变,是对于语文教学模式的一种跨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从文学欣赏的教学将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动态的画面配上背景音乐,在有序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还会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灵活性。

作者:冯涛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研究:多媒体教学深化大学语文的美育效果

摘要:语文审美教育是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手段则会进一步深化语文课堂的美育效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课堂 审美教育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职高专院校招收的学生的基础素质较差,于是,思想涣散、学生的纪律性差、缺乏学习动力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一切都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其中一个途径就是通过大学语文课堂加强美育引导,让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悟生命价值,从而唤醒自己的灵魂,激励自己去追求与奋斗,克服心理压力,找到人生奋斗的目标,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叶圣陶先生说:“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领会什么是美,花木山川的美,人情世俗的美,都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得到深切的体会。”语文教材中有歌颂祖国美丽山川风物的诗文,有赞美英雄模范人物高尚情操的故事,有讴歌光辉历史和风云人物的篇章等等,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形象中体现出语言、艺术、自然、社会、心灵、行为、生活的美。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丰富内容和良好题材。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直观、更立体的把文字、声音、图像等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深化美育的内涵。高职高专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老师必须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从而打动学生的心灵。在我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有意识的把多媒体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能使美育教学事半功倍。

一、利用有声语言更深入地感受美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视听感官并用时,能入情、入境,激发愉悦的心情,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但课本上的文章是由一个个的无生命的文字构成,一般地朗读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不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而语文教学的关键是情绪的感染,只有将学生的情感调动到一定的高度,才会驱动着他们去探索语言背后的生活美。如在教席慕容的诗作《出塞曲》时,我尝试利用了录音教学手段。《出塞曲》是席慕容乡愁系列的代表作,诗歌中流淌着无法克制的民族情和草原爱,如果仅仅靠学生朗读可能不能深刻感受到诗歌之情。于是我先让学生听了蔡琴的同名主打歌《出塞曲》,她磁性又沧桑的嗓音把草原的雄浑与辽远演绎得大气磅礴,唤起了大家对草原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惦念。通过歌曲再去朗读诗作,透过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同学们仿佛看到了那清透的蓝天、美丽的草原、圣洁的河水,听到了那悠扬的长调,于是就更能理解浸透在我们生命中的草原文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又如在《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中,我先播放了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关音乐,使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伤感之情,由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内心悲伤的感情,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利用真切画面更直观地理解美

有声的语言教学只能激起学生的听觉而产生形象思维,直观的画面则给学生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它可以让学生在脑海里立即产生一个完整的图像,加深对课文的认识,便于学生对内容的迅速了解与把握。一般说来,审美活动是从对事物中美的形象初步感知开始的,如人在感受到悦耳的声音、清晰的画面、优美的形象,并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就产生了初步的美感,然后再逐步上升到内在的美育感受,从而激发出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如教材上选择的作品王维的《终南山》,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仅用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描写终南山的雄伟奇观,进入视野的,都是阔大、广远的景象。全诗突出主峰的巍峨宏伟、群山的连绵不断、白云的迅速变幻、山表的青霭多变、天气的阴晴不定。我在讲授的时候通过多媒体把诗中的图像投影出来:宏伟的高山、飘渺的白云,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学生眼看画面,口吟诗句,迅速地掌握了诗人的意境并了解了诗的主旨,对照画面几分钟便可成诵。

三、通过自我实践更全面地创造美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叶圣陶说:“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因此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进来,通过自我实践创造美。比如在对第一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聆听了古今中外许多诗人对神奇瑰丽的大自然的深情讴歌,同学们深深陶醉于大自然的灵秀美景,陶醉于诗人们如痴如醉的真情,于是不再满足聆听诗人的歌唱,而要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心灵去歌唱大自然。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同学们以大自然为主题创作了诗歌、散文等作品,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去表现美的感受,这便是作文。在此基础上,我让同学们举办了一场诗歌朗诵会,以自己动手创作有关自然的诗歌为主,在朗读的语境中伴随着自如的声音、悦耳的语调、生动的语气传入耳鼓,那深邃的思想内涵、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憧憬、富有美感的语言,也就同时流入了听者的心田,激荡着他们的胸怀,陶冶了他们的性情,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朗诵时再配上多媒体的音乐、图画等效果,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积极参加,有的热衷于诗歌创作,有的热衷于多媒体制作,大家互相配合,互相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语文审美教育是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质乃至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把语文课堂变成美育的殿堂,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具体实施语文审美教育的途径中,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手段,已经走入我们的课堂。它打破了几百年来的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更具吸引力的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增加了课程容量和课程密度,从而能够达到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实现的生动效果,使审美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