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地理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

地理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

发布时间:2022-08-06 11:51: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地理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理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

地理教学中审美教育渗透: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地理与美育,前者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变化规律及人地关系的学科,后者是培养年轻一代感受美 、鉴赏美和表达美的兴趣和能力的手段。两者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细细品味,地理与美育的关系还相当密切。地理学科虽然比一般学科更重于理性,以说理为主,但一味追求理性的东西,会把课堂变成死气沉沉 、枯燥乏味的一潭死水,要让地理教学过程变成一弘活水,必须注入美的情感,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理性观念的同时,能感受美,获得丰富的美感,使地理教学成为一种生动活泼的、引人入胜的活动。下面我从五方面谈谈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

一、努力发掘地理教材中的自然美

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自然美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并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和教育学生,激发学生振兴祖国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地理教材中千姿百态的自然美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为“雄伟”:即壮美,阳刚之美。如劈地摩天,气冠群仑的东岳泰山;“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的瞿塘峡;奔腾不息的黄河;“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钱塘怒潮等等就是这种雄伟之美。二为“秀丽”:清新、柔和、阴柔之美。如苍秀涵幽的江西庐山; 秀美多姿的桂林山水;风光绮丽的杭州西湖;含蓄优美的姑苏园林等等就是这种秀丽之美。三为“奇美”:大自然中有许多奇特的景象,曲折离奇,变幻莫测,令人感到怪异。如山东的“蓬莱仙境”,四川峨嵋的“金顶宝光”等等,不胜枚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掘,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挥想象力,细细品味其中固有的美的情感,从而获得最佳的审美效果。

二、努力创设地理教学过程的行程美

地理教学过程决不应归结为讲、抄、背、考这种枯燥死板的模式,而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 。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到上地理课,就象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道上,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1.创设友爱、融洽的学习环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要使学生乐学关键在于教师乐教。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感情在于: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所教专业的爱,对学生诚挚的爱。上课时教师首先要进入“角色”。再以这种美的情感来潜移默化地感化学生,使学生乐于受教,乐于学习。

2.创设愉快、优美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奇、刺激、疑惑、悬念,产生“ 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从而打动学生的感情,诱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我在“太阳系成员”一节的教学中,采用了录像设疑教学法,先用录像向学生们展示了宇宙太阳系中的太 阳、九大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各个成员,那浩瀚空荡的宇宙、千姿百态的星球, 在诡谲变幻的音乐背景衬托下,使学生感到神奇、刺激、有趣,同时也获得了强烈的美感。接着,我设计了一系列悬念,引发学生思考。如太阳为何能主宰整个太阳系?九大行星与太阳的区别在哪里?九大行星都有卫星和光环吗?小行星也同九大行星那样是球形的吧?彗星的彗尾中含有“氰化物”,当彗尾扫过地球时,会毁灭一切吗?一闪即逝的流星有轨道吗?你觉得太阳系中最美丽的星球是哪一个?为什么?等等。地理教师应在有疑处解疑,在无疑处设疑,使学生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知与审美的同步发展。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务求教态美、语言美、板书板画美、教具美,以此表达地理学科特有的自然 美、和谐统一的韵律美。如在“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的教学中,我采用讲画同步教学的方法。用彩色粉笔, 边讲边画中国轮廓图,填绘主要山脉分布。由于现场作图,学生从惊讶、敬佩到愉悦,情趣高涨。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讲画同步的和谐节奏,使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结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不仅受到美的感染 ,不知不觉地进入画境,愉快度过了45分钟,而且对地理空间概念十分清晰,识记效果好。 三、努力追求地理教学手段的艺术美

图片、画片、标本、模型等是传统的地理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时要选择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艺术性强的教具,使学生愉快地看而不厌。如在“自然带”一节的教学中,我精心挑选了几张色彩鲜明、画面生动的地理景观图片,让学生欣赏各个自然带的美丽景色,并比较它们之间的明显差异。学生们兴趣盎然,一面欣赏着茂密的热带雨林,湿季时原野一片葱绿的热带草原,苍劲挺拔的针叶林……一面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幻灯、投影、电影、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地理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地被引进到课堂教学中。它们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事物和现象,配上优美的音乐和生动的解说,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 ,更增加了真实性、新颖性和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环境和气氛更加生动优美。另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供了大量学生无法直接观察的感性材料,可以将缓慢进行的地理过程在短时间内呈现;可以将世界各国的旖旎风光呈现在眼前;可以将宏大无比的山川林野缩小到荧屏中。使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愉悦中形成地理科学概念。

四、努力锤炼地理教师自身的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地理这一学科,涉及的门类多,联系的事物广,知识的跨度大,更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和修养,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地理语言除了要注意科学性、思想性、目的性之外,更要注意语言美。美的语言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作为地理教师必须锤炼自己,掌握这门语言艺术。

在介绍一些独特的地理景观时,教师要注意用绘声绘色的描述来打动学生,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神游一次 。如讲“桂林的喀斯特地貌”时,可这样描述:桂林一带奇峰林立,形态万千,象玉笋、象翠屏、象老人、象斗鸡,引人入胜。石灰岩溶洞内,石钟乳、石笋、石柱十分发达,有的象瓜果、森林,有的象飞禽、走兽,还有的象瀑布飞流而下……令人目不暇接!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用生动的比喻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我在讲“三峡水流”时说道:“三峡急流汹涌,惊涛拍岸。洪水时期水速可达每秒7米,赶得上汽车的速度呢。”学生听了,情绪高涨,记忆深刻。

总之,一位地理教师,应该象一位多才多艺的导演兼演员,用生动的语言,出色的表演,把几十名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随着你听、看、想、做,轻松愉快地度过45分钟。学生不仅学到丰富的地理知识, 而且还陶醉于艺术享受中。使他们不愿下课,又盼着上课,这是教师语言美的魅力所在。

五、努力设计地理课外活动的鉴赏美

地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活动中,除了要扩大和加深地理学习的内容,还要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训练,同时在活动中进行形象生动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天文兴趣小组的活动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美的活动形式:①组织学生用小型望远镜观测美丽的星星, 皎洁的月亮,让学生在无限的遐想中感受美。②组织观看《飞碟之迷》、《地球奥秘》、《月球探索》等等录 像资料,使学生对宇宙的浩渺、宏大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和美感。③组织学生翻拍天文照片,并形成“天文奇观”、“九大行星”等几个天文知识系列,让学生在选择、整理、翻拍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天文知识,并且 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另外,开展气象小组活动、野外考察地形地貌、设立地理橱窗、制作“神州风采”的地理资料卡、组织地理游艺活动等等,这些多彩、自主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使学生直接、间接地去领略自然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

(作者单位:河北省河间市第一中学)

地理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地理学科虽然比一般学科更重于理性,以说理为主,但一味追求理性的东西,会把课堂变成死气沉沉 、枯燥乏味的一潭死水,要让地理教学过程变成一泓活水,必须注入美的情感,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理性观念的同时,能感受美,获得丰富的美感,使地理教学成为一种生动活泼的、引人入胜的活动。下面我就从五方面谈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一、努力发掘地理教材中的自然美

地理教材中千姿百态的自然美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为“雄伟”:即壮美,阳刚之美。如气冠群山的东岳泰山;“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的瞿塘峡;奔腾不息的黄河;“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钱塘怒潮等等就是这种雄伟之美。二为“秀丽”:清新、柔和、阴柔之美。如苍秀清幽的江西庐山; 秀美多姿的桂林山水;风光绮丽的杭州西湖;含蓄优美的姑苏园林等等就是这种秀丽之美。三为“奇美”:大自然中有许多奇特的景象,曲折离奇,变幻莫测,令人感到怪异。如山东的“蓬莱仙境”,四川峨嵋的“金顶宝光”等等,不胜枚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掘,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挥想象力,细细品味其中固有的美的情感,从而获得最佳的审美效果。

二、努力创设地理教学过程的行程美

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到上地理课,就像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道上 ,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①创设友爱、融洽的学习环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要使学生乐学关键在于教师乐教。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感情在于: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所教专业的爱,对学生诚挚的爱。上课时教师首先要进入“角色”。再以这种美的情感来潜移默化地感化学生,使学生乐于受教,乐于学习。

②创设愉快、优美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打动学生的感情,诱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在“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的教学中,我采用讲画同步教学的方法。用彩色粉笔,边讲边画中国轮廓图,填绘主要山脉分布。由于现场作图,学生从惊讶、敬佩到愉悦,情趣高涨。

三、努力追求地理教学手段的艺术美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幻灯、投影、电影、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地理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地被引进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它们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事物和现象,配上优美的音乐和生动的解说,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更增加了真实性、新颖性和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环境和气氛更加生动优美。另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供了大量学生无法直接观察的感性材料,它可以将缓慢进行的地理过程在短时间呈现;可以将世界各国的旖旎风光呈现在眼前;可以将宏大无比的山川林野缩小到荧屏中。使

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愉悦中形成地理学科的概念。

四、努力锤炼地理教师自身的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地理这一学科,涉及的门类多,联系的事物广,知识的跨度大,更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和修养,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地理语言除了要注意科学性、思想性、目的性之外,更要注意语言美。美的语言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作为地理教师必须锤炼自己,掌握这门语言艺术。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靠感官直接认知,虽然可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弥补, 但毕竟不能每节课都能有这样的安排,因此,更多的还要靠教师倾注感情的、充满魅力的语言,在学生面前展现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获得必要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

五、努力设计地理课外活动的鉴赏美

如在天文兴趣小组的活动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美的活动形式:①组织学生用小型望远镜观测美丽的星星, 皎洁的月亮,让学生在无限遐想中感受美。②组织观看《飞碟之谜》、《地球奥秘》、《月球探索》等录像资料,使学生对宇宙的浩渺、宏大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和美感。③组织学生翻拍天文照片,并形成“天文奇观”、“九大行星”等几个天文知识系列,让学生在选择、整理、翻拍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天文知识,并且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另外,开展气象小组活动、野外考察地形地貌、设立地理橱窗、制作“神州风采”的地理资料卡、组织地理游艺活动等等,这些多彩、自主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使学生直接、间接地去领略自然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 责任编辑王波

地理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审美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理学科虽然比一般学科更重于理性,以说理为主,但一味追求理性的东西,会把课堂变成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的一潭死水。要让地理教学过程变成一弘活水,必须注入美的情感,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理性观念的同时,能感受美并获得丰富的美感,让地理教学成为一种生动活泼的、引人入胜的活动。

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注意地理教材中丰富的自然美

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自然美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并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和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激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地理教材当中千姿百态的自然美可分为三种类型:一为“雄伟”之美。如劈地摩天、气冠群仑的东岳泰山、“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的瞿塘峡、奔腾不息的黄河、“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钱塘怒潮等等就是这种雄伟之美。二为“秀丽”:清新、柔和、阴柔之美。如苍秀涵幽的江西庐山、秀美多姿的桂林山水、风光绮丽的杭州西湖、含蓄优美的姑苏园林等等就是这种秀丽之美。三为“奇美”:大自然中有许多奇特的景象,曲折离奇,变幻莫测,令人感到怪异,如山东的“蓬莱仙境”、四川峨嵋的“金顶宝光”等等,不胜枚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掘,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挥想象力,细细品味其中固有的美的情感,从而获得最佳的审美效果。

二、努力创设地理教学的过程美

地理教学过程决不应归结为讲、抄、背、考等枯燥死板的模式,而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过程。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到上地理课就像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道上,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1.创设友爱、融洽的学习环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要使学生乐学,关键在于教师乐教。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感情在于: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所教专业的爱,对学生诚挚的爱。上课时教师首先要进入“角度”,再以这种美的情感来潜移默化地感化学生,使学生乐于受教、乐于学习。

2.创设愉快、优美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奇、刺激、疑惑、悬念,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从而打动学生的感情,诱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务求教态美、语言美、板书板画美、教具美,以此表达地理学科特有的自然美、和谐统一的韵律美。

三、努力追求地理教学手段的艺术美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幻灯、投影、电影、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地理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地被引进了课堂教学中。它们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事物和现象,配上优美的音乐和生动的解说,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更增加了真实性、新颖性和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环境和气氛更加生动优美。另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供了大量学生无法直接观察的感性材料,它可以将缓慢进行的地理过程在短时间呈现,可以将世界各国的旖旎风光呈现在眼前,可以将宏大无比的山川林野缩小到荧屏中,使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愉悦中形成地理科学概念。

四、努力锤炼地理教师自身的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地理这一学科,涉及的门类多,联系的事物广,知识的跨度大,更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和修养,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地理语言除了要注意科学性、思想性、目的性之外,更要注意语言美,美的语言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作为地理教师必须锤炼自己,掌握这门语言艺术。

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靠感官直接认知,虽然可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弥补,但毕竟不能每节课都能有这样的安排,因此,更多的还要靠教师倾注感情的、充满魅力的语言,在学生面前展现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获得必要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用生动的比喻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我在讲“三峡水流”时说道:“三峡激流汹涌,惊涛拍岸,洪水时期水速可达每秒7米,赶得上汽车的速度呢。”学生听了,情绪高涨,记忆深刻。

总之,一位地理教师,应该像一位多才多艺的导演兼演员,用生动的语言、出色的表演,把几十名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随着你听、看、想、做,轻松愉快地度过45分钟。学生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理知识,而且还陶醉于艺术享受中,使他们不愿下课,又盼着上课,这是教师语言美的魅力所在。

地理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谈地理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 要】地理教学具有美育功能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进行美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感受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审美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教育;地理课程;审美教育

1 高中地理课程审美教育的内容

审美教育是指从美学的角度进行地理知识教学的教育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1.1地理课程美育的功能

1.1.1自然美教育功能

地理教学中的自然美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自然地理教学中。自然地理教学广泛涉及各种自然景观,宇宙、海陆、山川、自然生态等无所不及,自然景观美体现得比较全面。

1.1.2人文美教育功能

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美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人文地理教学内容中。人文地理教学广泛涉及各种人文现象和人文景观,包括人种、民族、城市、乡村、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通信、贸易、文化、旅游、政治等,其中有大量的多姿多彩的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美和精神文明美。

1.2地理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1.2.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地理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欣赏大自然、美化环境、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美的机会。把审美教育融入地理教学,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各种自然和人文的美,使自己的感受活动逐渐适应现实世界中对称、均衡、节奏、有机统一等美的活动模式,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对地理事物进行细致地观察,以储备丰富的形象材料,累积审美经验,培养审美意识,从而为审美想象力的提高奠定厚实的基础。

1.2.2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创造美,如何创造。如我国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浩浩荡荡的京杭运河;国外埃及的金字塔,荷兰的填海造田工程,英法两国之间的海底隧道等,这些都是劳动人民对美的创造。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创造美和如何创造,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创造美的意识,进而逐渐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1.2.3培养学生追求品德美的能力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能力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就陶冶了学生的美好情操。这样学生就会在表层意识或潜层意识里自觉或不自觉地比德自修,追求个人的品德美,希冀社会公众的品德美,从而使其追求品德美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2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2.1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美育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美育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哥白尼、布鲁诺等天文学家,他们怀着对大自然的强烈美感和激情,力图了解宇宙和大地的奥秘,由于这些先驱者的努力,才使天文、地理科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他们身上表现了一种对科学探求、大无畏精神的崇高的思想美,坚强的意志美和高尚的情操美。教师在把美育点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同时,更应该培养学生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2.2努力提升地理教学过程的美感

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到上地理课,就像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道上,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首先,要创设友爱、融洽的学习环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要使学生乐学关键在于教师会教。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感情在于: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所教专业的爱,对学生诚挚的爱。其次,创设愉快、优美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奇、刺激、疑惑、悬念,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从而打动学生的感情,诱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地理教师应在有疑处解疑,在无疑处设疑,使学生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知与审美的同步发展。

2.3努力追求地理教学手段的艺术美

图片、标本、模型等是传统的地理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时要选择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艺术性强的教具,使学生愉快地看而不厌。如在“自然带”一节的教学中,可以精心挑选几张色彩鲜明、画面生动的地理景观图片,让学生欣赏各个自然带的美丽景色,并比较它们之间的明显差异。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等现代化地理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地被引进到课堂教学中,它们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事物和现象,配上优美的音乐和生动的解说,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更增加了真实性、新颖性、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愉悦中形成地理科学概念。

2.4努力锤炼地理教师自身的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地理学科涉及的门类多,联系的事物广,知识的跨度大,更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和修养,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地理语言除了要注意科学性、思想性、目的性之外,更要注意语言美。美的语言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作为地理教师必须要锤炼自己,掌握这门语言艺术。

地理教师,应该像一位多才多艺的导演兼演员,用生动的语言,出色的表演,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不仅学到丰富的地理知识,而且还陶醉于艺术享受中。使学生不愿下课,又盼着上课,这是教师语言美的魅力所在。

2.5结合乡土地理让学生寻找美

乡土地理引导学生置身于气象万千、生机勃勃的地理世界。通过真切的感受、自由的体验、悉心的探究、真心的感动,在获得真知、增强能力、提高兴趣的同时丰富了情感、锻炼了意志、纯洁了道德、升华了认识,使学生产生对家乡,直至对祖国、对世界产生了更强烈的关心、热爱之情,并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时代责任。乡土地理教学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一些重点问题和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学以致用,为乡土建设出谋划策。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

地理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地理教学中审美教育现状调查和评价

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培养人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促进人各方面的发展。地理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肩负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职责。教学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教师需要创造审美教育的一切条件与环境,而学生需要有地理审美能力和接受地理审美教育的主动性。本次研究选取中学地理教学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58人,考察学生对于地理审美教育能力与主动性数据并以此分析地理审美教育的影响因子和实施现状.

现实生活中,地理审美教育的影响因子是复杂多变的,但为了获取数据的可行性,本研究将影响因子分为地理审美能力因子和地理审美活动主动性因子,其中,地理审美能力因子又由四个子因子决定:地理审美感知、地理审美想象、地理审美情感、地理审美评价,每个影响学生对于地理教育满意度评价的因子都进行指标设计便于数据获取并统计分析,对所收集的调查问卷数据使用SPSS分析。

一、 审美能力测量

1.评价指标及方法。地理审美能力是地理审美活动中学生应具有的发现美、感受美、评价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地理审美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具有重大影响,主要由地理审美感知、地理审美想象、地理审美情感、地理审美评价四个心理要素组成,通过学生感受美、想象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等活动发展起来。

审美感知是对事物形式特征的整体把握,是将杂乱无章的对象形式改造成一定的形式,一定的结构完形。它关注、选择对象的形式特征及其所暗示的东西,从完形中获得某种本质性的领悟。而地理审美感知则是学生主动地将各个知识点通过理解概念上的纽带构建成完整的知识系统从而形成整体把握的过程。地理审美想象是在地理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对地理知识所做的一种具有主观性的对原有“图式”的现实延伸或与其他“图式”形成联系的过程。地理审美情感则是在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主体对于已经构建起来的地理知识体系和延伸图式所产生的情感联系。而审美评价是主体从自己的审美经验、审美情感和审美需要出发去把握地理知识并对其作出评定的综合思维过程,是一种极为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学生对于地理审美感知、地理审美想象、地理审美情感、地理审美评价指标分别为“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我可以很好地联系之前的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我可以用所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认识、解释并推理我周围环境的演变”、“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我经常会因为更加了解我所生存的环境而感动、兴奋”、“我深切地感受到有些地理知识在理论和实践上更具有应用性”,学生对这四个指标作出程度判断,从“5”到“1”分别表示“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符合”“不太符合”和“不符合”。

2.评价结果。首先需要对所设计的问卷结构和内容进行信度与效度的检验,以使后面对数据所作的分析是有意义的。具体通过Alpha系数检验问卷变量的信度,以确认所设计问卷的测量指标是具有稳定性、可靠性。通过Bartlett’s球形检验问卷的效度。

调查结果显示问卷结构及内容的信度与效度均较高,具有进一步因子分析的意义。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学生的地理审美能力是不够的,这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考试型教育方式造成的。以上分析表明学生的地理审美能力欠缺,尤其表现在地理审美评价上。

二、 地理审美活动主动性

1.评价指标及方法。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要有紧张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体验,这样才能引起学生良好的情绪感觉。

因此,学生地理审美活动的主动性对于地理审美教育而言至关重要,是地理审美教育取得应有效果的前提。对于地理审美活动主动性因子的评价指标直接设计为“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不论老师要求怎样,只有达到我对地理知识系统的建构标准我才会觉得满意”,学生对这一表述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从“1”到“5”评分。

2.评价结果。学生地理审美活动主动性变量的平均值为2.3621,低于“一般符合”。这表明学生的地理审美活动缺乏主动性。在目前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审美体验是教师当作作业布置给学生的,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进行的。学生坐在教室里,不是主动地进行地理审美知识的建构,而是被动地接受地理审美知识。教师以自己的审美体验代替学生的审美感受,并要求学生产生同样的审美体验,这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审美表达和审美创造,导致了学生地理审美活动的直接情感效应降低,地理审美主动性缺乏,严重限制了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完全丧失了地理审美活动的主动性。

三、 地理教育效果研究

1.单一指标测量。现阶段,学生对于地理课程学习的满意度代表了地理教育的效果。满意度的指标设计为“我很喜欢上地理课,它充满了知识型和趣味性”,学生按5分制对其评分,如果不喜欢,需要提出理由。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地理教学的满意度显然是不够的。学生不满意现阶段的地理教学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课堂过于单调和枯燥,死气沉沉;课堂内容不能尽快消化吸收;课外作业过多;不喜欢地理老师;没兴趣等等。可见,学生普遍没有发现并培养主动学习的兴趣,课堂没有满足学生的需求,故满意度不高。

2.地理教育效果影响因子分析。对问卷的所有变量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结果显示,信度与效度均较高,可以进一步进行因子分析。

结果显示各因子间相关性明显,相关系数较大。使用逐步线性回归,剔除常数项后,方差解释量达到96.9%,进入的三个自变量均通过T检验。结果如下表:

学生的审美活动主动性因子对地理教育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最高,地理审美感知、地理审美想象其次,地理审美评价和情感在本模型中被剔除,但并不表示其对满意度因子无影响,因为他们之间的相关性是明显的,可能的解释是,地理审美评价和情感不是满意度因子的直接影响因素,他们通过地理审美想象间接发挥作用,而地理审美感知直接作用于这两个因子。

综合以上的统计结果,在学生维度上,学生对于地理教育满意度评价较低主要由于学生的地理审美主动性不高和地理审美感知及想象水平偏低所决定的。要实现地理审美教育,学生的地理审美主动性、地理审美感知和想象水平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取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