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06 03:12: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中学生挫折教育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挫折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外部因素即客观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等;内部因素即个人主观因素如生理条件限制、能力限制、动机冲突等。对陷入挫折情境中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原因是来自于主观还是客观,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等。在必要时可帮助他们一步步地实现目标,让他们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
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1、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在挫折教育中,应重视受教育者在挫折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使受教育者主动接受挫折教育,正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挫折,自觉地形成对挫折的正确认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不断积累挫折经验,正确归因挫折,学会用转移、宣泄、补偿、升华等心理防卫机制来消除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与此同时,激励他们完善和发展自我心理调节机制,加强自我磨炼,将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逐渐形成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力量,实现挫折教育的内化过程,提高挫折教育的效果。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说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有哪些优点、缺点应当心中有数,既不夸张,也不缩小,实事求是。越是不正确评价自己,接受自己,则遭受挫折、失败感也越强烈。
2、教育学生敢于挑战挫折。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的历史进程是这样,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如此。有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要让学生懂得任何一个成功的背后,都经历了几番的努力,甚至遭受多次失败的挫折之后才取得,不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对待挫折要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它。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遭受挫折时,要敢于面对它、挑战它,在挫折面前不能逃避,也无法逃避,只有设法解决它。鲍狄埃又说得好:“力量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挫折面前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只要我们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会历经挫折而更加成熟和坚强,从而更有信心获得胜利和成功!
二、适时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心理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素质的培养应与教育的多种形式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之功效。
1、利用班会课,普及知识,提高认识。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会课的时间,传授适量的心理学知识,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纠正错误认识,使之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与社会认知。重点放在:⑴讲授现代科学的健康观,使学生由单纯重视身体健康扩展到重视身体、心理健康。⑵介绍心理健康的标志,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实现心理的全面健康。⑶正确认识心理疾病,要让学生明白心理疾病并不神秘。⑷让学生知道心理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心理疾病并不是差耻的病症。讲授时可运用事例进行剖析,重在提高认识,增长知识。
2、介绍方法,自我保健,培养能力。在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注重介绍方法,对学生具体问题的指导,着重是学习方面、人际方面、适应方面的心理辅导。可指导学生自学心理指导读物,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教育与心理训练,培养良好个性品质,锻炼心理能力。重点传授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重在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不断总结提高。如学会微笑;多角度思考问题,辨证看问题;想自己高兴的事;及时转移、暂时回避不愉快的事;深呼吸闭目养神放松法;欣赏音乐法;体育锻炼法;散步谈心法等。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让学生学会心理保健,学会自我完善,自我调适,学会承受挫折,学会人际交往,培养自我承受能力。
三、做好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
学校教育在挫折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担负着设计、主持、调整教育过程的任务。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从不同角度的信息中筛选和积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因素去主动施教。学校应提出科学的挫折教育方案,并争取家庭、社会的配合。但遗憾的是:挫折教育并没有得到家长的一致的重视,一些家长走的是一个极端:那就是采取各种手段吓唬、逼迫自己的孩子,本意是想激起他的进取心,但往往变成了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对学生的挫折教育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理解挫折教育的本质,取得家长的共识。同时,还可向家长传授挫折教育的相关知识及方法,并对家长提出具体要求,使家长正确认识自己在挫折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挫折教育,避免出现家庭教育抵消学校教育作用的现象。另外,还应通过广播、报刊、影视等宣传媒介,形成正确的社会导向,造成良好的挫折教育氛围。还可以通过街道、社区开展挫折教育活动。使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实施挫折教育中,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有较多的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要实施这一项工程,需要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从世界的角度,以未来的眼光,按现代教育的标准,精心组织、安排好各种教育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挫折教育,使我国青少年成为素质好、能力强、身心健康的一代。
【摘要】当前中学生挫折承受力普遍不高。本文分析了中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和影响,指出了挫折教育应注意的问题,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通过活动锻炼中学生挫折承受力、榜样教育、教于学生应挫方法等几方面提出了提高中学生挫折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中学生;挫折教育;活动;方法途径
挫折教育属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在的中学生挫折承受力普遍不高。生活中往往一遇到困难、挫折就手足无措、垂头丧气,甚至会走向极端。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怎样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本文从中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出发,阐述了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方法途径。
一、中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
中学生形成挫折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类。客观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主观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这里主要谈一谈主观因素。比如因为个子太矮、太胖、肢体残疾等生理因素,便觉得低人一等。同时也由于心理发展的不均衡,应对挫折经验的不足,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期望与现实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情感与理智的矛盾;这些矛盾与冲突如果不能处理好,极易使学生产生挫折感。
二、挫折对中学生的影响
中学生由于情绪不稳定,自尊心与好胜心过强,容易偏激,世界观不明晰,个性不完善,独立倾向与依赖性共存,他们的内心极为敏感、动荡,热情冲动,耐力不强等。如果在现实中,他们一旦碰到不顺利,遇到挫折,就会手足无措,心情沮丧。因此,中学生受挫折后自信心会降低,会出现孤独、萎靡以及自卑无能的感觉。如果持续遭受挫折,更会大大地降低其承受能力、思维能力,学习成绩也就随之下降,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甚至引发违法犯罪。
三、中学生挫折教育的途径方法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上。因为相同的挫折既可以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心理障碍,也可以磨练意志使之奋发向上。因而要让学生懂得,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任何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如:父母责骂、教师批评、竞聘落选、高考落榜、招工无名、天灾人祸……。挫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是不可避免的。当学生碰到失败和挫折不能以正确态度对待时,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面对挫折时不要怨天尤人,灰心失望,等待别人的帮助,而是要把失败的痛苦转化为动力,重新鼓起勇气大再次尝试,把它看作是锻炼和考验自己的机会,树立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自信心。
2.积极开展活动,让学生适度感受挫折,锻炼挫折承受力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急速发展时期,心理脆弱、敏感,如经常遭受重大的精神打击和接连不断的挫折,就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但这不等于说要对学生过分保护,不让他们经历任何挫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事实证明,适度的困难和挫折,对于个人挫折承受力的锻炼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对挫折的承受力也是一种能力,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制造或利用一些挫折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地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积累经验,走向成熟。所以我们要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让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组织学生参加军训、社会公益劳动、耐力跑、野炊等活动,以锻炼他们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精神。还要让学生接受一些心理考验,如人际交往中的一些误解、冷落,学习或竞赛中的失利,增强心理耐受力。以提高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应变能力,做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准备。
3.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提高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学行为。而最好的榜样是学生的同龄人,例如:成洁,失去双臂,谱写生活新旋律;边荣唐,用7岁的稚嫩双肩支撑起一个残破的家庭;杨云和,由不识字的奶奶养大,蛰居6平方米的小阁楼内,却两次摘取了国际信息竞赛的金牌;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中的武高梅、周婷婷、季洪波也都是身处逆境自强自立的典范。
4.教予方法,提高学生的应挫能力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挫败感的学生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自我调节,缓解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就会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因此必须教会他们一些遇挫时自我调节的方法。让他们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困难挫折,面对人生。
(1)要正确评价自己。不自量力、目标过高容易受挫折,要适当调节自己的志向水平,实事求是估计自己,这样容易获得良好情绪体验。
(2)要大度豁达,保持心理平衡。努力提高自己接受精神刺激的能力,同学之间不为点滴小事斤斤计较,“为人处事能够拿得起、放得下,钻得进、出得来,收得拢、想得开。”
(3)要挖掘内在潜力,化挫折为动力。视觉失明,听觉代偿;听觉失聪,感觉代偿;两手致残,双足代偿;生活艰辛,学习代偿……百折不挠,愈挫愈强。
除此之外,战胜挫折的方法还有:幽默、合理宣泄、注意力转移、目标升华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弱化挫折的强度,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战胜挫折的能力。
四、挫折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在挫折教育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关爱。我们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挫折体验,但并不是说让孩子经受任何挫折都没关系。对于那些突发性的,甚至毁灭性的打击,如:家庭破裂、父母伤亡、自然灾害等。教师应该更多给予他们关心、爱护以及全方位的照顾,帮助他们走出挫折的阴影。
(2)挫折教育还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动向。教师或家长施加给学生的挫折教育应该是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而不是望尘莫及的空中楼阁。否则,反倒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挫伤他们的信心。
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它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挫折教育,把我们的中学生培养成为能力强、素质好、身心健康的有用人才。
作者简介:
林炳尧,男,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心理教育。
中学阶段是人生道路能否走好的关键时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是中学生成才的基础。在人生旅途中将伴随着很多不顺心、不如意的事,青少年在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但他们很多人会由于心理的不成熟、耐挫力薄弱、对待挫折的适应力差,因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心态,如焦虑、彷徨、沮丧、失意、冷漠、抵触、逃避、报复等等。这些情绪和心态,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若不能引起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足够重视,因势利导,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则会导致他们心理负担加重,恶性循环,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可喜的是,近年来遇到大灾难和重大安全事故,如:5.12汶川大地震后对学生和灾民进行了专业心理咨询与疏导;福建南平3.23校园凶杀案后第二天,南平实验小学复课的第一节课,请专业老师上心理疏导课,帮助他们尽快摆脱不良影响;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专业心理人员进行了谈心辅导。虽然“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但是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早针对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做到“防患于未然”,岂不更好?
在近20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笔者总结和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
一、培养“阳光少年”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阶段,对人对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行为由本能朝着理性和社会规范的方向不断发展,但有时他们悲伤、消极情绪较重,只见到人生的阴影,看不到生活中充满阳光,总认为生活偏爱他人,却跟自己过不去。如果这些“忧郁少年”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出现迷恋网吧、自暴自弃等现象,甚至走上邪路。要让这些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坎坷,但只要你诚心地去面对,一个个挫折只是脚下小小的石子而已。像身患“卢伽雷氏症”的霍金,全身瘫痪,仅靠三根手指加聪明的大脑,一个身处逆境的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生天天都充满着阳光。这说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二、创设挫折环境,进行挫折教育
如今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大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在家父母视之为心肝宝贝,百般呵护,百依百顺;在校老师们往往“重智轻德”、“唯分是高”。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道路漫长而曲折,很多学生一帆风顺地成长,对于未来突然遭遇的挫折是很不利的。因此,班主任老师要利用评选“三好生”、校外远足、考试竞赛等机会进行耐挫教育。与其将来让他们面对挫折手足无措,不如现在对他们进行适度的“挫折”心理教育,以利于青少年像暴风雨中的海燕一样,早日成长、成才。学生懂得了面对挫折应采取何种态度,才是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创设成功环境,体验快乐教育
学校教育中,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向导和保护者,在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多给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让学生在成功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减少挫折。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我们要教育学生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认识自我,善待自己,扬长避短,发挥好自己的专长,将来成为栋梁之才。在工作中,我们要细致入微地关爱学生,诙谐风趣地教育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使他们走向健康成长之路。否则,一次次考试的不理想,再加上青春期的烦恼、家长老师的指责、同学朋友的嘲笑,则会使他们心理失衡,导致有的跟老师对着干,有的逃学出走,有的沉迷于电玩游戏中而不能自拔。
四、重视生理健康,增强耐控承受力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班主任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阶段在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的生理健康,生活起居有规律,多吃绿色健康食品,学习与体育锻炼相结合。强健的体魄是心理健康的体现,学习就会变成一种积极愉快的活动。而身心健康是造就适应社会需求人才关键。
五、树立自信心,维护学生的尊严和自我价值感
受挫是对青少年自信心的一个严峻考验。我们要教育青少年学生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才能少受挫折、免受挫折。在平时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老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学生适应外在环境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并非不健康心理。要多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否则由于方法不当,在有意无意中损害了一个学生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将对学生造成极大的伤害。老师应抛弃自己不科学、不文明的教育管理办法,虚心学习掌握心理咨询和疏导艺术,给学生以尊严,不再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以不变的爱心呵护青少年的心灵健康成长。这样,青少年才能遇到挫折不慌张、不放弃,才能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在意外事件发生时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保护自我和他人免受侵害。
以上是我在平时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体会。总之,班主任是领头雁,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树立强大的信心,相信“我能行”。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很有必要。在培养学生耐挫能力时,给他们及时适度的谈心辅导,提高学生受挫时的应对能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体魄健壮、道德高尚的“四有”新人,以将来接受祖国的挑选。
摘要:现在的中学生由于从小养尊处优,被父母过分溺爱和娇惯,受挫折少,心理素质差,抗挫折能力弱,一旦遇到困难,会痛苦不堪,不知所措,不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解决,而往往采取回避、逃脱的方式,有的甚至轻生酿成悲剧。因此,对中学生加强挫折教育刻不容缓。
关键词:挫折成因;困惑;教育对策
当代社会,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怕孩子受委屈,让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让孩子参加任何劳动锻炼,生活得无忧无虑。结果孩子好比温室里的鲜花,经不起风吹雨打,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想法逃避,缺乏坚强的意志。心理障碍问题非常突出,抗挫折能力不容乐观。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如何正确引导他们消除障碍,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这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中学生所面临的挫折及成因分析
1.心理挫折。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现象突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的过分强调自我,唯我独尊,不愿接受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有意反其道而行之,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如:上学期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在开学之初,他干什么事都挺积极、挺热情的。后来我发现他上课总是无精打采,跟同学交谈也少了,眼神里面充满了迷惘。一个热情好动的学生怎么一下子就变了,为什么呢?我利用课余时间,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问他是怎么回事。开始他不说,经过我多次追问后,他才道出他心理的苦闷:“我们班上同学大多是城里的孩子,家里富裕,应有尽有。而我跟城里的学生相比,简直就是乞丐。在这些学生面前,我总觉得我低人一等,自己心里面很自卑,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原来这位同学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完全是由自卑心理引起的。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多次找这位同学谈心,指导他如何端正心态,如何在同学中平等相处,尽可能地发现他的优点,让其释放光芒。并引导其他同学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培养他的自信心。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位同学又恢复到往日的学习生活状态。
2.学习挫折。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诸如成绩不理想等问题引起的挫折。现在许多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对子女寄予殷切期望。虽然目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升学率、学生成绩仍是衡量学校、教师实力的重要标准。学生压力大,一旦成绩不好,挫折感就“油然而生”,表现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如:我班还有一个叫尹立杰的女同学。刚升入初一的第一天,我就发现她很自信,做事干净利落,这样我安排她任班里的卫生委员。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她认真负责,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可是在第一次学情检测后,她的成绩很不理想。从此,她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再也没有了以前的干劲。发现这个情况后,我及时与她谈心,帮助她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鼓励她重拾信心。并与任课教师沟通,在课上课下多关心她。很快,她的成绩赶上来了,她也恢复了往日的自信。
3.交际挫折。现在的中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加之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而父母因忙于事业,无暇顾及他们,有的就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不愿与老师同学说心里话,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一旦遇事不顺心的事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惊惶失措,甚至精神崩溃。
4.亲子关系挫折。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愿望导致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对学生的缺点看多而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一次失败就精神苦闷、低落、失去自信。
5.环境挫折。青少年期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
二、对中学生挫折教育中学校与教师遇到的困惑
1.家庭教育的迷失。父母的人格素养、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独生子女的家庭占绝大多数,为了让子女成“才”,家长对子女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在学业上寄予厚望。在情感方面上,有时不讲原则,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缺乏独立性,没有正确的人生观。
2.漠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的家长忙于工作而忽视子女的教育问题,疏于沟通;单亲家庭的比例增多,父亲或母亲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容易造成爱和家庭教育的扭曲。
3.观念。《义务教育法》对学校和教师规定诸多,对家长要求却是轻描淡写,造成很多家长不负应尽责任,却不受法律和道德谴责。
4.学校教育的错位。社会对一所学校的评价仅仅局限在中考成绩上,学校为了迎合社会、家长的需求,只能是强化文化教育,弱化德育、美育以及情感教育,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没有得到很好确立。教师因素:在“一分决胜负,一考定终身”的强大压力下,教师眼睛只能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着考试而进行的。这导致部分学困生逃学、厌学。
三、家校生三方对策思考
1.健全的人格、正确的成败观是应对挫折的基石。我们在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还要教育孩子,树立起正确的成败观,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不灰心,要有坚持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2.榜样的力量是激发自强精神的源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代的屈原、越王勾践、司马迁,现代的科高士其、张海迪,还有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特困大学生们,他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经历都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教材。
3.在实际磨炼中提高孩子抵御挫折的能力。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现成的磨练机会,如开展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教学中提高坡度,设置学习障碍,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毅力,坚韧不拔的品质和顽强不懈的恒心。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组织学生到社区做义务工,参加一些体力消耗较大的劳动,开展各种比赛和郊游等,在实际磨练中让学生体会生活的艰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及家务劳动,鼓励孩子们参加军训、义务劳动等社会活动,还应让孩子接受一些心理考验,如人际交往中的误解、委屈、冷落,学习或竞赛中的失利等,增强心理耐受力,让孩子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成长。
4.学校要利用班会课、健康课,普及知识,介绍方法。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班会课和健康课的时间,向学生传授适量的心理学知识,传授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
5.做好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对学生的挫折教育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理解挫折教育的本质,取得家长的认同,避免出现家庭教育抵消学校教育作用的现象。
总之,对待挫折我们应教育学生既不必害怕也不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勇敢地迎难而上,在征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深入人心。为使青少年成为素质好、能力强、身心健康的一代,我们要精心组织好教育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挫折教育。
挫折是心理挫折的简称。心理挫折是指人们的合理活动受阻,目标不能实现,个体需要得不到满足,所感受到的丧失体验,以及所产生的一种失意状态。
挫折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正确认识,对待错则,提高对挫折的 承受能力以及减轻或消除他人心理挫折的教育。
1. 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原因
如今绝大部分的 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在 “蜜罐”中泡大的学生,在生活上 ,既渴望自立,又难以摆脱长期依附于父母的习性;在价值观上,既看重人生价值,时刻都梦寐实现自我,又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 挫折,缺乏必要的 思想准备及战胜它的信心、勇气。另一方面,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有竞争,就必然有失败,而失败又总是和挫折联系在一起的 。当一个人受到一定的挫折后,受挫折者心中往往潜伏着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奋发向上、妥协忍让、不满愤怒、消沉颓废、反抗攻击等。不同的情感体验意义不同:有的具有积极意义,有的具有消极意义,有的二者兼而有之。不同的情感体验决定了受挫折者将会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而这些不同的行为方式最终又将导致不同的结果。积极的情感体验往往导致良性结果。相反,消极的情感体验往往导致恶性结果。因而对这些即将步入大学,走上这会的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不能不说意义重大。我们通过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就可以引导由挫折产生的消极情感向积极情感转化,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实现培养目标。
2. 如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1)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事实证明:人生观不同,对心理挫折的感受性、承受能力及所采取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只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的人,面对各种挫折、困难,才能表现出自信、坚强,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优秀品质。一个树立起为人类和平、幸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 现身的学生,在学校时,它就必定会刻苦学习文化知识,自觉遵守徐晓的规章制度。走上社会时,它页必定会勤奋工作,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而,我们要努力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教育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方法剖析挫折。
任何人经历的任何一种挫折,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主客观原因,教育学生学会冷静、准确地分析这些原因,对帮组学生正确认识、对待挫折,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意义重大。各种不可抗拒的自然力,如雷电、洪水、飓风、地震;各种不和谐的社会关系,如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父母子女关系、上下级关系;各种低劣的环境,如学习环境、住宿环境、工作环境;遭遇个中国意外伤害,如亲人、朋友或者自身;自身身体素质差,如疾病缠身、先天性功能障碍;各种心理失衡,如感情过于 脆弱、性格过于内向;目标期望值过高等,都容易产生心理挫折。在众多的心理挫折中,有的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努力解除或避免的,如因何同学关系紧张造成的挫折。而有的是不可以避免的,如因飓风给人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形成的挫折。因而,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方法剖析不同的挫折,正确对待挫折,从而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3)教师可以有意设置挫折,提高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为促使学生能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设置挫折,通过各种有意的认为挫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如老师可以有意的将繁重的、难度大的工作、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学生在完成 任务时难免要遭受各种挫折,遇到各种困难。战胜这些挫折、克服这些困难,势必需要一定的承受能力、自信心、行之有效的方法。而这些无疑又都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教育学生学会确立,调整期望目标。
青年人具有强烈的进去心,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往往目标期望值过高,难以实现,又给青年人在心理上造成了挫折感。因而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会能够适时调整时间已经证明的 、过高的期望目标,使这一目标更能切合实际,更具有可行性。确立、调整期望目标时最重要的是要综合考虑主客观两大因素。其主观因素主要有自身知识水平、能力等;其客观因素主要有自然的、社会的两方面。
(5)教育学生学会在挫折中自我排解。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生都能事事如意,一帆风顺。但实际并非如此,无论是谁,一生中不遭受任何挫折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是多变的,错综复杂的,它充满了各种矛盾,这些矛盾正式造成人们心理挫折感的根源所在。教育学生学会在挫折中自我排解,是保证学生具有健康心理的一剂自我保健良药。
其自我排解的方法主要有:
①转移。即受挫折者有意地将逐一力转移到另外的人、事、物,或由这一活动转移到另一活动中,以减轻挫折心理压力。如看电影、电视,听音乐,从事劳动,体育活动等。
②倾吐。即受挫折者有意地,毫不保留地向教师、家长、同学、朋友等诉说内心积郁,以减轻挫折心理压力。
如今。在以独生子女为主要教育对象的今天,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的进行研究,探索。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使他们真正成为对国家建设的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