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高校经济类课程设计与改革

高校经济类课程设计与改革

发布时间:2022-08-07 03:23: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高校经济类课程设计与改革,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经济类课程设计与改革

现阶段,有关于经济领域的现代化人才较为稀缺,他们的存在可有效促进我国经济贸易可持续发展,并为之提供优秀力量。基于此,就使得学生不仅要巩固专业知识的积累,还要求学生培养高素质的综合职业能力。也为了快速有效推动经济类行业的发展,培养出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高校经济类课程设计改革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关于经济类课程设计与改革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不匹配

高校经济类课程的教学内容需不断进行更新,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相符合。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经济类课程内容还存在脱离实际内容,教学结构得不到合理优化,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情况存在差异。具言之,当前企业发展需要的是专业技能型人才,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务能力具有高质量要求。正因为学生没有精准定位社会发展现状,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清楚认识专业方向,影响学习效率。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校课程安排,如每个星期的课程量、课时、学科考察、考试规定都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与国家下发的教学大纲进行编排设置。尽管对与竞技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然而,不能及时有效灵活变通,大多都是偏向于专业课方向的学习,理论知识较多,对于实务类课程编排较少。

(三)教学方法与模式相对落后

网络信息化发展迅速的今天,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的相融合已成高校教学的发展必然趋势。传统的教学形式主要是以教师主讲,学生听讲,学生只能吸收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一现状导致了,教师大多都讲述理论知识,不会与当前职业需求相结合,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狭窄,严重与社会实际脱轨,并不能吸引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拓展知识面等影响。

(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经济类专业最终培养的目标是学生必须具备专业素养,巩固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目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仍然是教师的授课与提供的资料学习。这些都不能确定教师是否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对于学科的未来发展有没有准确的判断,当前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定位,对于学科是否进行了深入研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教学重心,而忽略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二、高校经济类课程设计与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改变教学思想,合理设计教学培养目标

高校在开展经济类课程教学时,需要将更多的考察经济类市场情况,更详细了解企业对经济类人才发展方向。通过实地考察、研究之后,不断更新当前教学思想,合理设计教学培养目标,着重加强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通过更新经济类教学观念与合理设计教学培养目标,使得学生能有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职业型经济人才。

(二)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高校在构建经济类专业的教学体系时,需要参考以下几个因素。第一,院校在选择教材方面,需要参考学校的教学基础与社会所需的人才类型,进行教材筛选,并及时做出更新。第二,需要多维度考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配合能力,使得课程不再单调枯燥,增加趣味性。第三,学校在奠定学生理论知识基础上,需要加大培养实践技能方面的能力。第四,通过设定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综合能力,并为之进行奖励。

(三)提升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

在提升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需要考虑经济行业特征、就业方向、长期有效发展等因素。在建设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学校需要针对性的思考当前实训现状与就业方向高度结合的原则,创设学生与企业双向共赢的构建目标。并且,在构建实训基地时,注重方法的合理性。具体而言,首先,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以服务社会的原则为基准,灵活安排学生学习时间。其次,利用生源优势,借助往期培养出的优秀专业人才,不断提高本校经济专业的知名度。如,以双方达成合作为共同目标,进而不断进行优秀人才的挖掘,并为其提供教学实验机会,增强本校经济专业的教学实力。最后,充分利用所在院校的经济专业的资源优势,为学校与企业建立更多合作项目,实现更好的建设实训基地的目标。除此之外,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在硬件设施方面,也要实时跟进。具体而言,不断引入先进、专业的教学设施与教学材料,并配备专业的实验场地,保证经济类课程的学生得到专业、科学的指导教学。

(四)提升经济专业教师的队伍建设

现阶段,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是影响高校经济类专业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学校可通过吸引外部投资,增加对高校经济类专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保障资金运用的有效性。还可通过对经济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合理参加各类会议,外出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与综合专业素质,以此促进整体经济专业的教学质量。

(五)注重实验教学方式

有效使用实验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认知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现代化专业人才。因此,学校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学校需不断强化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的组织执行能力,要为学生提供能够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学习环境。学生面临专业问题时,通过所学的实验方法,能够拥有自己的认知与理解,并不断改善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得到专业能力。

三、总结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经济类专业实务类课程的改革措施,要不断跟进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根据学生特长,将最终教学目标放在加强培养信息化,技能型专业人才方面,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不断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促进经济专业的长久发展,提供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谭琳.经济管理类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9):56-58.

[2]戴建.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课程改进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8(s1):263-263.

[3]黄丽.经管类专业经济法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8):140-142.

[4]白瑷峥,邓俊英.中外高校理工类专业经济管理系列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33(5):38-40.

[5]魏仁干.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经管类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6):23-24.

作者简介:马咏梅(1967.03),女,内蒙古通辽市人,本科,内蒙古民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