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4 08:27: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空前的繁荣。在房屋建筑工程中,主要的承重构件有混凝土和钢筋等,所以必须严格控制质量问题。一般而言,混凝土的品种多样化、原材料产地很多,建筑的形体呈现复杂化,建筑对技术水平和施工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施工质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1露筋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部分钢筋裸露在外,甚至全部钢筋都外露,这是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一个表现,它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发生位移,钢筋紧贴模板,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漏振;浇筑构件在设计时布筋过密,在浇筑混凝土时保护层又不足,使钢筋紧靠模板;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合理加上捣振不当,踩踏等人为地造成的钢筋变形、移位等以致钢筋外露。
1.2蜂窝和麻面
在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表面,经常会出现类似蜂窝的窟窿,构件表面呈现无数小凹坑、麻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模板的表面比较粗糙,并且不够湿润,混凝土内的水分被逐渐吸走,模板漏浆,混凝土分层离析等。在混凝土入仓后,没有设置缓降器,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又没有对其进行分层捣固处理;模板存在缝隙,导致水泥浆大量流失;布置的钢筋比较密集,混凝土坍落度较小,没有经过平仓振捣处理。
1.3混凝土的强度不足,均质性差
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或预期的强度,它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合适,且在施工过程中,随意加水,使得水灰比增大;终凝完成后,对混凝土的养护不够充分,并且在制作混凝时就存在问题;在存放原材料时,没有对水泥进行特殊处理,导致存放地点过于潮湿或存放时间太长,致使石、砂集料级配不良,水泥的活性降低含沙量超标,空隙非常大,掺量比例不当等。
1.4孔洞问题
混凝土的终凝完成后,可能会发生孔洞问题,混凝土结构内部出现体积较大的空隙,导致出现孔洞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混凝一次下料过多导致振捣不到位从而形成松散空洞;石子成堆、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跑浆严重却又未及时捣振或者是在一些钢筋较密集的部位或是预埋处,混凝土的下料操作出现问题,没有进行捣振,却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原材料质量控制
为了控制房屋建筑混凝土质量,必须严格把关原材料的质量,因为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工艺和原材料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务必要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原材料问题。混凝土的原材料一般有水泥、砂、石、混凝土外加剂和骨料等。特别要注意的是水泥的强度的问题,其很大程度直接决定着混凝土的强度。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水泥的烧失量、混合材料掺和量、凝结时间、细度等等这些指标当中的任何一个不能达到国家标准的话,都是要按照不合格产品来进行处理,不能够使用工程中。骨料混凝土对骨料具有固定的要求,必须为高质量、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含盐类及有机杂质、高质量,基本满足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如若骨料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则会影响水泥的水花作用,甚至和水泥水花产物产生化学反应。在经过检测后,若是这些有害物质超出相关规定的标准,那么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其反应所产生的膨胀物质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水泥跟骨料之间的粘结度,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另外,各级石子的大小、骨料的含水量等,会影响骨料的质量。所以,骨料在进场前,检测人员务必要根据不同的规格、产地、品种等,分批次进行取样试验检测。一旦混凝土进入到施工现场,要确保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要求。与此同时,还要抽样检验混凝土外加剂中的氯化物、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在选择外加剂品种时,要综合考虑实际施工条件、房屋建筑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再结合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例及性能。
3配合比控制
一般而言,混凝土的配合比是依据施工方法、工程设计要求、组成材料质量等因子,通过调整、实验室计算和试配综合确定的,配合比设计过程所用的砂、石含水率与实际施工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施工时,为了确保按照设计配合比精确投料,按照施工现场石、砂实际含水量进行调整,维持水灰比不变。因此,搅拌混凝土前,为了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需对现场砂、石料含水率进行检验以便调整混凝土的实际用水量,对拌制好的混凝土,在浇筑前要对每车混凝土进行坍落度试验,坍落度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为了确保房屋建筑的质量,必须科学的配置混凝土。基于通常的配置方式,确保混凝土达到规定的要求和标准。为了有效的改良混凝土的各项指标,提升混凝土的强度,确保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达到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在混凝土的配比中,加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处理,在施工中效果显著。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坍落度还要随施工方法、运输方式或施工气候等条件变化而随之调整。
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对质量进行控制,一般可以分成事后控制、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也就是浇筑完成后的养护、浇筑准备期的质量控制和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
4.1浇筑准备期的质量控制
(1)在混凝土浇筑准备期时,在浇筑前必须要见到附有配套的水泥、石、砂、外加剂和配合比试块强度试验单的试验室的配合比通知单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2)为保证钢筋和模板的标高、位置、截面尺寸符合设计,并确保拼缝严密,支撑牢固,施工前须对施工面进行复核验收。
4.2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捣实和浇筑是一道关键工序,这道工序决定着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整体性、尺寸和外观等,决定着混凝土的这些指标是否符合验收的标准。(1)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保证薄层连续浇筑,将不出现裂缝为原则。(2)保证振捣得当。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是振捣。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是否出现漏振、过振等不良振捣现象,预防混凝土内部出现蜂窝、孔洞现象,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通常情况下,振捣不充分经常出现质量问题,例如混凝土外表面出现孔洞、麻面、蜂窝、裂缝和气孔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然而因为孔洞和内部蜂窝造成的质量问题,却往往被忽略。而内部质量缺陷,对建筑物结构造成更大危害,因而,技术人员必须关注这个问题,适宜采取二次振捣的方法,提升混凝土密实度和抗拉强度等,质检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检测手段,避免质量问题的产生。(3)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泌水,此时必须尽量将其清理干净。(4)在混凝土泵送中,确保过程连续,不能中断,如若必须间断泵送过程,那么要确保次层混凝土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浇筑完成,且间断的时间必须控制在45min以内。(5)严格把关混凝土中的钢筋,浇筑混凝土时,确保钢筋具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和处于正确的位置,加强对钢筋的检查,在钢筋比较密集、不易振捣的部位,需适量缩小骨料的粒径,保证混凝土良好的和易性与混凝土配合比准确。针对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超过2m的,为了预防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要利用溜槽或串筒进行下料控制。(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垂直度、表面平整度和光洁度达标。针对混凝土的上述指标,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及优质的模板意义重大。除此之外,为了达到钢筋混凝土施工验收的标准,还要注意模板拼缝、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等。例如模板的拼合不严密,发生漏浆现象,在情况比较严重时,会导致新浇筑混凝土表面出现露石现象。除此之外,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度、垂直度的先决条件是模板的刚度,所以,在反复使用模板之前,一定要校准其刚度,杜绝使用变形较大的模板。
4.3浇筑后混凝土养护质量控制
基于水泥的水化作用,确保混凝土可以正常凝结硬化,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保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水化作用才能正常进行。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必须及时的进行养护处理,在混凝土的表面,会发生蒸发现象,导致混凝土出现脱水现象,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片状脱落和裂纹现象,影响其耐久性和强度等。通常情形下,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的12h内,在其表面必须进行洒水和覆盖处理,且经常对其进行洒水处理,确保其处于湿润状态,维持混凝土发挥水泥的水化作用的湿度和温度,这个过程必须维持7d以上。在冬天或混凝土表面不方便洒水时,也可以采取涂刷薄膜养生液或使用塑料薄膜覆盖,预防混凝土内部的水分过分蒸发,以此养护混凝土。在完成混凝土结构浇筑后,不可急着进行拆模操作,必须确保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避免混凝土结构被破坏或混凝土表面产生早期裂缝。
5结束语
当然,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控制好上述内容中的制约因素,加强工程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百年大计,质量为先的指导思想应当深入人心,不能当作形式,更应付诸行动,从根本上控制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一个完整的房屋建筑混凝土的工程项目,除了要考虑监理、设计、建设和承包的影响,还要承受材料供应商和检测等单位的制约。作为房屋建筑的实现者,必须研究大量国内外混凝土工程建筑的施工方法,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制定严密的施工措施,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的主要材料进行检测和审核,确保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史彦杰.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J].门窗,2014(06).
[2]桑海泉,章紫雯.浅议房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20).
[3]韩梅梅.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方向[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2).
[4]王助祥.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方法[J].四川水泥,2015(05)
作者简介:吴鲲(1990-),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施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