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传统戏曲在音乐教学中的拓展应用

传统戏曲在音乐教学中的拓展应用

发布时间:2022-09-11 02:35: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传统戏曲在音乐教学中的拓展应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传统戏曲在音乐教学中的拓展应用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的方法、采取本民族的形式创造、具有本民族形态特征的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四大类。民族性和国家性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1]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分支,在素质教育当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学校音乐教育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传承的重要基地,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艺术教育,贯穿于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的各教育领域,有助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在新课程改革的带动下,人们对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但目前高中音乐课堂依旧普遍存在学生喜欢音乐,但对音乐课的热情不高的现象。虽然现在音乐课程的普及度有所提高,但基础音乐教育无法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以致于整体对音乐知识的普及程度还是比较低。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接触少,离经典远,高中与初中、小学阶段音乐教育不能正常衔接,所以内心本能的产生一种抗拒心理。现在高中音乐主要以欣赏为主,在讲解过程当中对音乐进行鉴赏。一节音乐课,往往有大半节课的时间在讲本节课需要了解的人文知识,然后再欣赏音乐,而留给学生进行实践和想象音乐的时间则少之又少。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一下子跌入谷底。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教学,寓教于乐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以音乐审美为优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只有对学习的文化感兴趣,才能真正达到学习和传承的效果。在教学中,以教材中的传统音乐为主,根据内容适当地融入与其相关的流行音乐,以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了解和体验传统音乐的目的。首先应从了解戏曲入手,了解戏曲则首先要先了解为戏曲伴奏的中国民间器乐。在学习中国民间器乐时,以电影《闪光少女》中中西乐器斗琴的片段来进行导入,让学生们从音乐中判断出使用了哪些民族乐器,利用这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再一一向学生们介绍中国的民族乐器。继而用“女子十二乐坊”和古风曲来继续深入教学,将中国传统民乐和流行的表演形式结合在一起,学生一下被其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和表演所吸引,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受,而且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中国的传统民间乐器。光是聆听远远不够,笔者充分利用了学校的资源,将一些民族乐器带入课堂,让学生们近距离地接触它们。认识了中国民间乐器,有利于学习。在学习戏曲时,笔者选择学生耳熟能详的《新贵妃醉酒》开启戏曲的学习,学生们听到歌曲自然地跟着唱了。接着向大家介绍了戏曲的相关知识,比如生旦净丑的行当介绍,以便辨别这四种行当的的唱腔特点。先让学生了解这四种行当的装扮,听录音进行辨别判断。由于看不见形象,所以学生听录音会特别仔细。这种隔着“幕帘”看戏的方式让学生有一种神秘感,进而激发他们探究了解戏曲的兴趣。了解了装扮之后,在戏曲中还有一种艺术为戏曲带来了别样的色彩体验,那就是脸谱。脸谱主要用于“净”“丑”两种角色,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脸谱猜人物,让他们既了解知识,又能参与其中。[2]笔者还带领大家认识一些戏曲艺术家,欣赏了一些戏曲的著名唱段,通过这些选段了解当中的剧情,引发学生们的思考,从而让他们受到教育和启发。同时也向大家介绍现在诸多以传统戏曲作为素材的流行音乐,比如陶喆的《susan说》和王力宏的《在梅边》都是用R&B和戏曲结合的方式讲述了其中的故事。这些作品所叙述的故事在音乐声的缓缓流淌中娓娓道来。介绍了这些戏曲知识之后,笔者还不忘向同学们介绍当地的戏曲——莆仙戏,让学生们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当然,光说不练假把式,在学习了基础知识后,可以让学生们学习一些简单的戏曲小片段。跟着录音学着模仿艺术家的腔调,感受戏曲独特的唱腔,学会了旋律之后再学习一些简单的手上动作,配合着手势,亲身体会戏曲的魅力。

二、课后延伸,活态传承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利用兴趣小组来宣传传统文化也是如今学校常有的手段。[3]莆仙戏作为莆田传统音乐、南戏的活化石,如今面临着断层的危机。如何让莆仙戏进校园,做到“人人爱学莆仙戏,人人爱唱莆仙戏”,弘扬和传承莆仙文化,是音乐教师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学会戏曲,最先要学习戏曲的语言。这一代学生更多的语言是普通话,很多同学对莆田方言只是能听懂但不会说。在课上用抢答的方式,大家猜测这些方言的意思,让学生对方言和莆仙戏的兴趣一下子提起来。既然是不同的剧种,妆容、脸谱、服装都会不一样,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一些戏曲知识,那么课后兴趣小组的学习则着重于和其他戏曲的不同之处,比如伴奏乐器的不同,同一个角色不同的脸谱,让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心理。利用课余时间,笔者带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到莆田艺术学校最近距离的了解莆仙戏,了解专业学习莆仙戏的学生们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让艺校的学生们亲自教他们唱莆仙戏,学习他们的唱腔、手势和步伐,学生们学习的兴致也很高,虽然不是那么的完美,但也让学生们体验到了属于莆仙人的文化宝藏。

三、阶段考核,成果展示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过后,为了解学生们是否掌握了上课传授的知识,笔者将其分成两个部分的测试,第一部分为笔试,对上课讲的一些传统音乐的常识等等进行测试,第二部分为表演,学生分组演示上课所学习的戏曲片段,其目的不在于演绎得多么完美,而在于学生通过表演了解戏曲选段背后的故事以及戏曲独特的唱腔和步伐,通过短暂的演绎了解中国戏曲的魅力,拉近与中国传统音乐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传承中华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文鹂.文化阈限下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传承[J].艺术研究,2016(3).

[2]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3]邹燕丽.基于优秀民俗文化传承下莆仙戏进校园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7(41).

作者:林晓薇 单位:莆田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