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28 08:55: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高中生数字化学习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阶段数字化学习在课堂中越来越普遍,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不知不觉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为了顺应时展,老师和学校管理者也在不断地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面对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时很容易出现迷航,大部分学生流连于各种新奇的信息,很少自主去整理知识和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导致学习缺乏深度。在数字化校园中,过分强调数字技术也造成了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的缺失。因此,在面对网络数字化学习带来巨大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要警惕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1数字化学习中学生深度思考能力的丧失
在一些高中学校的数字化学习调查中表明,造成学生懒得动脑的一大原因,是网络时代的生活让一切都变得轻松,减少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而充斥在学生生活中的动画与电子游戏,也因为声、光、色彩、图像的越来越完美而挤占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大多数学生很难再产生情绪的波动,很难去投入到一样东西上面,很难专注去做一件事情。因为,学生的大脑习惯了轻而易举能获得大量愉悦感,他们就会慢慢对这种愉悦感脱敏。久而久之,这种强度的愉悦感已经满足不了他们,学生需要更高强度、更持续、更深入的刺激。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将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2数字化学习中人文意蕴缺失
在数字化时代学习的今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上国际名校的网课;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学生可以游遍世界各地;在短时间内就能学会开车、修理等技能,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在网络上变得越来越简单,教师的知识储备面临严峻的考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也随之降低。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忙于资料的整理和记录,课堂教学内容是将教案的文字材料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放在网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学生心灵和思维活动越来越少。学生对知识的习得在机械重复中产生,教师的精神引领和心灵感召作用越来越弱。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应只是文化知识的接受者,而更应是具有独立思想的生命个体。后现代主义的教育目标不应只关注掌握知识的多少,更多地应考虑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个人品格、优秀素养等方面能力的提升。由于数字化的内容相对机械、抽象,缺乏人文感染和意蕴传输,数字化模式下的理性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建立知识体系,形成知识联系,而无法达成师生间心灵的联系,人文的感召。而现在的感性课堂教师应在感性思维、自由思辨、魅力感染方面做文章,让学生能通过和老师之间的心灵互动达到知识和人文、感性和理性的同时习得。
3应对数字化学习弊端的对策
在数字化学习中,信息往往是成千上万、纷繁复杂的,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高效、精准地筛选出对学习有价值的信息,在信息选择中融入学生自己的智慧,避免学生不加思考、盲从学习;如何在信息的获取中融入目标判断和价值取向,避免学生随机选择信息,形成思维固化;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积极应对。
3.1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以克服注意力失焦
通过课堂研究实践,我们发现将传统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一定量的调整,将直接传输课堂知识模式改成项目制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深度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投入度。学生在项目制学习的过程中,各自通过自身努力使得自己的个人价值得以体现,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成就感明显增强,无论是同质小组还是异质小组,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与学习专注度都非常高,这能有效防止传统课堂中的10分钟注意力失焦情况的发生。同时,学生通过课后学习交流平台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这对于学生对学习的自我管控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自我管控多方面正因素的调控下,数字化学习中的干扰因素明显减少,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率明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品质明显增强,学习效果也明显提升。
3.2搭建知识体系以提升深度思考能力
信息爆炸的时代,决定性的能力是抽象能力,从知识碎片中提出脉络,自成体系,并应用于世界的认识与改造,是对学习、社会、自我认知的深度思考能力。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搭建知识体系呢?有两种路径:对于碎片化的信息,可以选择由点到面的方式将自己收集的信息做个整理,删除无用或过时的信息,再做分类、贴上标签,如情感、干货、思维方式和认知、教育、心理、哲学、科技等。对于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或存在困惑的问题,可以选择由面到点的方式。学生只需要找出自己感兴趣或解决问题的知识点,再筛选合适的读物即可,也可以辅助请教相关的人。各个知识点都是有触角的,可以盘根错节、交相呼应,形成高关联、系统化的体系,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触类旁通,从而提升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
3.3营造互动环境以增强师生交互
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夺目的数字化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但我们通过实践研究发现,这样的学习刺激在引导学生学习上能起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力并不能持久发生。数字化教学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并不能完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数字化课堂教学仅仅依靠数字化自身的作用,而忽视了教师、学生以及师生互动的因素,那数字化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们认为,数字化教学只能作为常规教学的辅助手段,穿插在课堂教学之中,将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在课堂教学之中,这样,课堂的饱满度和实效性都能得到较好满足。同时,为避免因为数字化技术使用而导致的学生表达能力下降、交流能力缺乏、沟通能力降低等一系列负面因素,教师因努力营造课堂互动环境,互动环境可以是真实环境中产生的,也可以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频率的增加对于数字化教学负面因素影响的降低能产生巨大的作用。互动环节的设置、互动环境的设立能降低学生对数字化产品和技术的依赖,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很好的正面引导作用。学生数字化学习的现状对我们的数字化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面对数字化教育的种种缺失,我们如何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数字化教育的始终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目前应着重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有效解决,能使数字化教育在传统课堂的载体上取得更大的发展,在此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成为发展之助力,国家之栋梁。
参考文献
[1]李志昌.信息资源与注意力资源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1998(2):106-116.
[2]张雪梅.论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成都师专学报,2002(3):101-103.
[3]鲍宗豪.数字化与人文精神.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3:5-16.
[4]刘景福,钟志贤.网络教育的情感缺失现状及其对策.田远程教育,2001(6):32-35.
[5]张祥云.走出人文教育的思维困境[J].高等教育研究,2003(3).
[6]黎加厚.创造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环境——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2(2).
作者:袁亚芳 单位: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