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传统手工艺创意设计研究

传统手工艺创意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3 09:02: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传统手工艺创意设计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传统手工艺创意设计研究

我国正处于从“中国制造”转型到“中国创造”的新时代,作为创新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文化创新孵化基地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无论是作为文创孵化器基地,还是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文创园的初衷都是为了振兴民族工业,推动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全球化的视野下获得文化身份认同。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汲取养分,使其进入现代生活的语境,已成为共识。其中,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化或者将传统手工艺与当代生活方式联系起来,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与19世纪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复兴手工艺的目的不同,当代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已成为现代工业文明的补充与调节。特别是进入到人工智能的今天,传统手工艺中蕴含的人工痕迹以及从事手工劳动的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变得弥足珍贵。为了能将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进入当代的创意经济之中,各地文创机构都努力抓住变革中的发展机遇,积极挖掘当地的手工艺资源,谋求手工技艺的传承,倡导工匠精神,开发创新产品。许多农村手工艺人被请进城里、入驻文创园,手工技艺与当代文化创意发展联系起来,试图开发出既保留了传统手工艺特征,又能够融入当代生活的新产品。但大陆传统手工艺的创新设计还处在开始阶段,与大陆比较,手工艺进入当代设计和当代生活在台湾发展得比较早。2017年,笔者在台湾访学期间,近距离接触了众多台湾的文创产业园,尤其是关注了台湾文创园里的手艺工坊,考察了台湾传统手工艺在创新设计中的现状,了解手工艺技艺与当代生活的接轨,认为台湾文创园的运作模式比较灵活,理念比较贴近现代生活,在传统文化资源的推广、转化、创新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

一、传承手工技艺

台湾地区众多文创园区展现了台湾丰富的文创业态,虽然这些文创园各有特色,但基本秉持了推广传统工艺文化、推崇创意设计,为当代生活方式提供优良产品的理念。这些理念通过园区相当数量的传统手艺工坊和他们的产品体现出来,如竹编、草编、染织、皮作、木作、漆艺、陶艺、金工等,这些产品基本涵盖了传统手工艺的全部形态。一般来说,台湾的文创园区都有一定的准入门槛。这些工坊的经营者不是技艺精湛的手艺人,就是观念超前的设计师,使工坊既是传授技艺的工艺教室,又是发展创新的实验基地。文创园区的工坊首先承担的是对手工艺的传承,因此,设计也注重空间功能灵活多样,兼顾展览、沙龙等需求,为公众提供认识工艺、体验工艺、亲近工艺的场所。以台中文创园区一个蔺草编工坊为例,业主陈女士是视觉平面设计师,在日本留学期间深受柳宗悦“民艺”思想的影响,回台湾后,致力于挖掘台中大甲地区的传统蔺草编织工艺。大甲蔺草编是当地传统手工艺项目,编织的草席、草帽、坐垫、榻榻米等曾是台湾重要的出口产品。但进入工业化的产品时代后,和许多传统工艺一样,蔺草编织逐渐式微。因为有许多像陈小姐这样的有识之士,蔺草编织才又重新焕发新的生命。陈小姐聘请的授课技师都是当地年逾花甲的家庭妇女,她们从小练就了这门手艺,当时通过编织帮助家庭改善经济。但机器代替手工后,这门手艺也曾一度中断。经过发掘和整理,陈女士把这些民间艺人请到文创园里传承蔺草编织的工艺,工坊会定期举办体验课程和沙龙活动,让爱好者参与体验蔺草编织技艺,运用蔺草编织动物、书签、手环、壁挂等定制课程很受年轻人追捧。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实物触摸亲近传统手艺,也乐于编织一些技艺不是很复杂的物品获得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和成就感。笔者曾在文创园竹编工坊师傅的指导下体验传统的竹编工艺技术,亲手制作了一个竹编挂钟。挂钟采用浅棕的大地色系,利用竹篾的挑压方式形成自然起伏的六角浅浮雕造型,极具现代雕塑感,当作品完成看到实物时,深深体会了自己手工创作的成就感。

二、开发现代产品

这些手艺工坊在保存和推广传统技艺的同时,注重关注当代生活,努力开发符合当代生活的产品。尤其是那些有心传承古老手工艺的设计师,他们深知传统的手工艺要想生存下去,只有不断发展,活在生活中才有生存的土壤。传统工艺只有开发出现代生活日用之物,才会拥有消费群体,也会有更多的设计师与手工艺人参与进来,让传统手工艺在现实生活中可持续发展。这一观点,在台湾地区的文创园几乎成为共识。因此,许多文创园经常组织各类活动,积极鼓励设计师和手工艺人关注传统材料和工艺的研究与应用,不断开发具有现代美学特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原创产品。位于南投县草屯镇的台湾工艺文化园区,拥有数目众多的手艺工坊,有很多资深工艺大师入驻。这个园区有非常优良的传统,曾多次邀请国际设计师来台,了解在地传统工艺材料与技术,并与当地手工艺人合作,使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用更为接近现代生活的方式延续传统。最知名的便是“ANewLayer”项目,被邀请的海外设计师与台湾当地手工艺人合作,用传统手工艺制作当代产品。这个项目的经典之作是由德国设计师SebastianHerkner与台湾竹艺师傅吴民安合作完成的“竹桥凳”。Herkner在台湾考察期间,从传统乡间拱桥、现代高架桥等桥梁造型中获得创作灵感,用桥梁隐寓人际之间、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并将这个概念引入日用设计之中。竹桥凳高43厘米,长160厘米。超过两米的细长竹条不能通过机械层压的方式塑形,只能手工弯曲,对于工匠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种长且宽的竹凳,其简洁流畅的造型语言通过传统工艺为现代生活创造了一个联系的纽带。在2017年11月,园区又举办了一个名为“GreenTouch—亚洲绿色设计工艺设计展”的活动,进一步探讨可再生材质、传统工艺、新生功能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等话题,使最终的设计形态能以适宜的美学样式和使用功能呈现出来,让人们思考传统工艺、现代设计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注,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在消费行为中接受绿色设计的美学观和价值观。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个主题有助于引发更多关于设计与生活的思考。参展作品都是采用台湾当地自然材质创作而成,仅灯具一项就有槟榔鞘叶、蔺草、竹编、纸艺等多种可再生材料的尝试创新,充分体现了就地取材与手工制作的特色,色彩沉稳内敛,造型时尚大方。为了配合这次展览,园区的手艺工坊推出八场绿色设计系列活动,除了邀请设计师分享绿色设计概念外,还有不同领域的手工艺人给大家传授工艺知识,使参与者可以亲身感受自然材质的特性以及工艺制作的技巧,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手工制品。如受当地原住民部落饮食习俗的启发,利用槟郎鞘叶无毒防虫的特质,将落叶制作成环保餐盘、汤匙等。树皮是台湾阿美族早期制作服装的材料,树皮经过捶打会柔软如布,在树皮布工坊师傅的指导下,亲手捶打成布的树皮,搭配其他材质,便成了具有大自然气息的天然树皮胸针。其他诸如蓝染、竹编、木艺、蔺草编等制作体验无不是在向参与者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这种崇尚自然简约的生活理念越来越普及,质朴纯臻的传统工艺也会慢慢回归,并会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

三、融入当代生活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富足,人文素养的提升,人们开始关注生活品质。曾被现代工业视为落后生产力的传统手工艺,不再仅仅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被现代生活赋予了更多情怀和观念。2014年,日本著名品牌“无印良品”举办以“生活中的恒久设计”为主题的设计大赛,台湾一个年轻设计师跟民间蔺草编织艺人刘彩云合作的“蔺暖帘”获得铜奖。作品符合环保、极简、实用的现代设计理念,同时也贯彻了无印良品提倡的“合适就好”的美学观念。2015年,蔺草编织艺人费时数月与设计师合作的蔺草礼服编织项目,由明星展示巡演,好评如潮,是为传统工艺融入了当代生活的另一个案例。当下各个园区的文创商店或各手艺工坊的展示柜上陈列着许多设计时尚、制作精良的日用品,这些日用品都是用传递着手工温度与痕迹的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如蔺草编织产品,考虑到这个材料,柔软但又富有韧性的质感和编织以后会转变成挺括光滑的触觉享受,跟电子产品酷炫的金属感相得益彰,特别适合做成Ipad和手机的保护套;南国多骄阳,各式蔺编草帽也是琳琅满目,爵士帽、贝雷帽、太阳帽不一而足;还有个性十足的杯套、背包、储物筐等。各式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蔺草灯罩特别受欢迎,当刺目的灯光被灯罩围合住的刹那,从设计师和匠人精心设计的编织花纹孔隙处洒露出的,正是现代人向往的脉脉温情!比起机器工业用合金、塑料等材质制成的日用品,竹艺、藤艺、草编、木作等传统手工艺制品似乎更显亲切,它们本身所具有的古朴清新的气息让生活变得更加温馨自然。传统的手工艺产品大多数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不再为现代生活所需。因此,只有了解当代生活,关注当代生活,融入当代生活,传统技艺才会具有现实价值。在陶艺工坊中,茶具做得好的老师,一般都是茶艺高手或者与茶艺师过从甚密的匠人。因为要做好茶具,一定是从茶艺学起,从茶艺实践中体会茶具使用的细节,发现问题,从而不断调整、改善茶具的设计。比如,做出来的茶壶壶嘴断水利落干脆,不会有滴洒;茶杯的形状、大小、釉色对不同冲泡方式、不同茶汤、聚香和聚味效果都会有影响,在制作时便要加以考量。设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感到易于达到目的,就会充满乐趣,会导向快乐积极的情绪,引导使用者产生美好的情感,使之觉得生活充满意趣。我想,这就是传统工艺服务于“当代生活”最好的诠释。在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对话中,文创园区里的手艺工坊需要在不断的相互融汇中生发出适合当代生活的新产品。国内现在推行工艺美术大师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是如火如荼,但很多大师创作的作品远离百姓的日常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手工艺品等同于高档工艺美术品。而一些文创园制作的手工艺产品,或制作粗劣,或在形式、功能上与现代生活脱节,无法成为现代生活美学的一部分。如果只是传统表层符号的拼贴,根本不能反映出当代手工艺的成就和价值。缺乏创新的传统工艺,终将因无法进入现代生活与主流消费群而淡出人们的视线,消失于生活的洪流之中。传统工艺与生活的距离感,仅仅依靠设计和手艺的力量还远远不够,需要社会和企业(文创园)共同担负起把传统手工艺的价值普及到生活中的责任。台湾文创园里的手艺工坊正在发挥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体验和开发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同时,让人们接受并在生活中使用。对于中国当前的手工艺和非遗传承问题也是一样。只有认识到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断的造物的价值所在,才能真正推动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创新。

作者:殷玲玲 单位:江苏泰州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