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探讨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探讨

发布时间:2022-11-15 09:18: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探讨

社会经济与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网络化、学习社会化、教育终身化成为现今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这种时展背景下,社会公众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专业性资源还不够充分,专业领域的人才比较匮乏,社会公众对“高校图书馆必须面向社会开放”的呼声越来越迫切。而高校图书馆在其馆藏的数量、种类、专业程度上更有优势,高校图书馆应该在为本院教学科研、师生提供服务的同时,积极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承担起服务社会的重任。开展社会化服务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争取到社会各界更好的支持与帮助,促进图书馆各方面的发展,而且能帮助社会公众提升文化素质,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为构成学习型社会尽一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如何在不影响本校服务的同时,推动社会化开放,使用什么方式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1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

1.1实现终身学习及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在世界范围内,倡导终身学习和创建学习型社会是一种发展理念。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知识的陈旧率也在不断提高,以前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根本满足不了未来的需要,大部分的知识需要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获取,学习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作为读书学习的重要场所,应当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积极参与创建学习型社会这一社会重任,有义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继续教育服务,不应置身事外。

1.2有利于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

能提高馆员的综合能力。在对外服务中,服务对象除本校师生外,还将面对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社会群,需要更大范围地了解读者的需求,只有不断培养馆员的社会化服务意识、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及专业水平,才能够提供优质服务。能发挥高校图书馆较有特色的学科及学科门类较全的信息资源优势。在为高校提供服务的同时,利用专业人才优势,通过各学校图书馆提供分享的文献资源,建立资源联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资源库。各馆通过系统对外开放,有助于实现社会信息资源共享,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増长的文化需求。能提升自身影响力,在通过为政府、企业、社区、个人提供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对外宣传,通过多样化的优质服务加深其对本图书馆的印象。与社会读者构建信息交流平台,使双方在科研、学科建设、图书馆发展等方面有所沟通,通过这些方式循序渐进地融入地方社会中,逐步提升社会声望,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提高学校的地位与影响力。

2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

笔者通过网络调查、电话咨询、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四川省成都市范围内的高校是否对外开放,哪些提供社会化服务进行调查分析,成都市共有56所高校,其中有12所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接纳社会读者,所占比率大约为5/1。分别为:“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图书馆、四川大学清水河图书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图书馆、西南交通大学犀浦图书馆、西南石油大学图书馆、成都理工大学新图书馆、西华大学图书馆、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西南财经大学其孜楼、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成都工业学院图书馆。”所提供的对外服务项目仅包括馆内阅览与有条件的外借服务与文印服务。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一寸照片办理借阅证方可进入图书馆阅览图书。其中电子科技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只能馆内阅览不能外借图书,西南石油大学只面向新都区机关事业单位集体办理借阅,其余大学个人如要外借图书,都需要交纳200-300元的押金。借阅期限大部分为2-3册/月。

3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3.1社会服务面狭窄,限制条件多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对社会服务这块都基本采取部分开放或有限制条件,社会化服务面还比较狭窄,对校外读者使用馆藏资源在种类数量、借阅范围、校外访问等方面做了诸多限制,与本院读者相比有一定的区别。比如外借数量上的限制,校外读者外借册数很少,借阅证的有效期很短,只有一年。在借阅范围上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对教参阅览室中的文献,馆藏中的孤本、珍本等贵重文献都不能外借,只限馆内阅览。并且很少提供深层次服务,如参考咨询、电子资源利用、校外访问等。在文印服务上,部分高校对校外读者会额外收取资料提供费用。同时,高校图书馆因有寒暑假,有3个月会闭馆不对外开放,使校外读者无法长期有效使用图书馆资源。

3.2社会服务意识淡薄,工作被动

高校领导和图书馆员思想仍禁锢于高校图书馆的传统定位中,只重视校内读者服务,认为社会化服务只是一种“附加服务”,可有可无,忽略了高校图书馆在发展中呈现出来的社会属性,社会服务意识淡薄,对待校外读者态度不热情,沟通互动交流少。对外服务工作被动,开展社会服务中涉及的资金、人员、管理等方面没有一个整体和长期的规划,大多听上级安排,被动接受。

4影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原因分析

4.1法律政策的不健全影响了社会服务进度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工作,在现有的相关政策法规中没有将此项工作纳入立法。虽然,《图书馆服务宣言》中提出:“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平等服务。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构成图书馆体系,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均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①2015年教育部对2002年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进行了修订。修改后的《规程》第三十七条规定:“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②2018年1月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中,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支持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③但是,以上相关条款文字表述模糊,没有相应的鼓励、惩处、授权等明确规定,只是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一种引导或建议。缺乏明确的、强制性的专门的法律,如图书馆专门法[3]。

4.2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了社会服务的开展

在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中,高校图书馆是隶属于高校管理的,依附于高校生存与发展,其职责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服务,而社会领域中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应由公共图书馆或其他公共机构来承担。高校馆员的工作重心仍主要为本院师生提供服务而将社会读者的服务一直放在从属次要位置上的。加之部分馆员长期处于没有社会竞争的高校环境中,安于现状,缺乏竞争力与为社会服务的内在动力,只想把师生服务工作做好了事,排斥开展对外服务,认为会影响自己的本职工作,增加多余工作量,同时还会对高校图书馆的教辅功能的发挥造成影响。这种传统观念长期束缚着社会服务的开展。

4.3资源冲突限制了社会服务的规模

资源冲突限制了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规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信息资源受限。高校图书馆的资源虽然丰富但所有资源自始至终都是围绕学院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发展等需求来进行的。工作人员无论是采购纸制文献资源,还是通过向第三方购买电子资源,其侧重点都是根据学院专业特点来进行采购,所以信息资源想要涵盖社会需求的整个领域明显是不可能的。第二,空间资源不足。开展社会化服务对高校图书馆的设备、设施、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部分高校图书馆的馆舍陈旧,或空间缺乏调整的可变性,加之近几年扩招,学生人数在不断地增加,固定的建设面积逐渐满足不了增加的人数,阅览室爆满,占座现象频繁。第三,人力资源匮乏。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编制是由高校师生人数与馆藏数量等综合因素所决定的,属于事业编制,不能任意聘请和增加员工。在保证满足校内师生的正常需求下,再开展社会服务,人才队伍上会有所短缺,员工数量显得很紧张。

5提高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对策

5.1加快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政策法规的建设

首先,我国应尽快出台《中国图书馆法》,把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社会服务写进立法,通过法律保障社会公民平等有效地使用公共资源的权利[1]。其次政府部门应该大力鼓励和提倡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制定具体政策,通过政策帮助高校图书馆明确自身需要提高的领域,以及下一个发展方向,同时帮助图书馆规避冒进的风险。另外,我国高教管理部门也应尽快出台配套的实施细则。仅一部《中国图书馆法》和已有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是不够的,还需要实施细则对法律法规做补充与解释,细则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灵活性,能及时弥补法律原则性强但细节性差的缺陷,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解决高校图书馆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

5.2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对外宣传

首先,积极促进高校管理层与高校图书馆各主要领导接受推行社会化服务的观念。通过学习相关文件,参观社会化服务开展成功的高校图书馆,学习其创新方面,让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社会化服务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改变馆员的思想观念。多与其他开展社会化服务成功的高校图书馆互动,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到馆面授知识,传授经验,通过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吸收创新的理念来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最后,积极促使社会公众转变高校图书馆不对外的老旧思想。图书馆可以利用传统纸媒、互联网来扩大社会公众的认知范围,通过图书馆主页制作社会读者专栏,单独介绍其能利用的资源、服务的项目、办理的要求、注意事项等。还可以挂横幅、贴海报、免费向社会公众赠送图书指南,主动邀请社会公众参观体验图书馆提供的社会化服务等活动。通过大量的宣传一步步改变社会公众的思想,引导其合理利用图书馆的各类资源。

5.3加强人才管理,培养高素质服务队伍

第一,加强馆员培训,提升馆员综合能力水平。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在职进修、轮岗制度、馆内培训和外出学习等方式来对馆员进行继续教育。第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大人才队伍规模。通过外部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图书馆员队伍中,保障有足够的人员为社会服务。在引进人才时可综合考虑其性别、年龄、专业等因素,找到符合本馆所需人才,对具有社会化服务工作经历的可优先考虑。第三,书馆建立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创造良好竞争氛围。如把社会化服务工作纳入到年度考评体系,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馆员在工作量考核、职称评审、年度评优等方面给予相关支持。第四,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馆员队伍要搭配合理。应按服务内容、服务层次和个人专长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5.4加强多方合作,实现共建共享

第一,与政府、企业机构合作。高校图书馆与政府、企业合作,可以相互支持与促进。一方面政府、企业机构的加入可以提供建设、发展等资金方面的支持,也为学院的毕业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和场地。另一方面,图书馆可利用自身的资源、技术、环境等优势为政府、企业机构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保障。第二,与各类型图书馆间合作共建。高校图书馆与区域内的高校、社区、科研等各类型的图书馆达成联盟,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此联盟需要各图书馆间对合作方式协商一致,签订馆际联盟合同,共同开发合作网站、互借程序等,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将联盟的图书馆的数据库文献资源统一于一个平台下,建立统一的文献检索平台,实现资源的整合共享,使各图书馆能在少增加成本的条件下轻松获取其他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实现资源的互补[4]。第三,与地方社区合作。把迈向社会服务的第一步定位于社区,积极与社区居委会合作,共同组织开展文献借阅服务,满足居民的信息服务需求,同时图书馆可到社区开展基础知识讲座,通过延伸服务进一步培养居民的信息意识。通过与社区的合作,一方面扩大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另一方面增加了社区民居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真正达到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要求。

6结语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工作顺应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为今后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方向。但此项工作的开展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循序渐进地发展下去。坚持开展好社会化服务,使高校图书馆物尽其所,才能实现公共资源最大化利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冯亚娟,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2]樊宇.浅议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J].贵图学苑,2011(2):55-60.

[3]席绪超.合肥地区本科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6.

[4]马春华.沈阳化工大学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5.

作者:蒋茜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